特种作业人员制度(共10篇)
特种作业人员制度 篇1
特种作业人员体检制度
根据国家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对下列人员:电、气焊工、厂内机动车司机、起重机司机、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要做定期身体检查,特制定本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每二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要做到100%参加体检。由资产运营部与厂(公司)卫生处共同确定体检日期。资产运营部提前发出通知,由各单位安全员在指定日期组织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到卫生处进行体检。体检后的表格交回卫生处。对体检中发现的身体异常人员由资产运营部报人力资源部。对新调入或变换工种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由本单位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并通知资产运营部,由本单位安全员带领其到卫生处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制度 篇2
1.1 特种作业人员种类多, 范围广, 职业技术性强, 知识迁涉面广
目前我单位培训的特种作业主要包括:电工、焊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 起重作业人员、高处作业人员等专业工种。工种多, 工作范围不同, 操作技术、岗位安全防范对象各有特点, 职业技术要求高, 理论性, 这给职业培训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师资力量的配备状况怎样, 教师执教能力如何都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2 学员综合素养、技术水平、文化程度和个人阅历存在很大差异, 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相互不协调
对于老职工来讲, 实际工作经验较为丰富, 理论知识偏低, 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 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对于新工人来讲,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对岗位职业技术和知识理解能力差, 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认识不足, 安全意识较差;对不少操作管理特种设备的特种作业人员来讲, 对特种设备结构、性能、工作原理、故障类型、安全维护知识缺乏深度认识或者认识偏向;大多数特种作业人员没有“管好、用好、维护好”特种设备的能力, 在实际作业过程中, 对操作使用要求、操作规程、作业纪律没有很好地落实到行动中去;对刚参加初培取证的人员来说, 一切都是从新开始, 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运用, 不少需取证人员只要求取证上岗, 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职业要求。
1.3 不少参加初培准备取证、谋求特种作
业职业岗位的人员和参加复审特种作业人员学习不习惯, 学习自觉性较差
有的学员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低, 接受能力较差;有的长期不看书学习, 课堂上坐不住, 对参加职业理论学习没有兴趣;有的学员不懂职业学习的重要性, 不思进取, 没有责任感, 怕苦怕学习;有的学员因忙于个人或单位事务, 注意力不能集中, 精力分散;有得老师授课中, 教学呆板教条, 讲课内容平淡无味, 不能引人入胜。
1.4 培训要求时间短、内容多、重点突出
有的企业因生产任务重, 人手紧, 特种作业人员往往没有时间脱产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者不能连续参加职业培训, 生产与培训中间总有矛盾存在。特种作业人员往往在班中无法脱身安心进行系统学习。
1.5 由于市场经济、各类企业用工制度的
动态变化, 多种用工形式并存, 特别是受高额工资和福利待遇的诱惑, 导致特种作业人员相当不稳定, 流动性较强
2 特种作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2.1 特种作业人员的用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是应认识到没有合格的特种作业职工队伍, 企业安全生产就没有保障, 产品质量、成本、进度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合格的作业人员, 再好的设备也难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在职业培训方面主动投入越多, 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越容易建立, 只有当特种作业人员岗位安全意识提高, 安全防范能力强了, 才能实现对事故和危害因素有效的防范, 事故率才能降低, 企业才能避免负效益的产生;如果离开生产工人包括特种作业的自觉行为就不可能建立企业安全机制;反之, 若在出现事故后进行“亡羊补牢”, 所负出的代价必然增大, 损失必然增多。三是特种作业人员职业培训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 企业应保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持证合格率, 不断完善职业继续教育各项措施, 使企业生产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基础上;有些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关心不够, 只把特种作业人员只把廉价劳动力使用, 而忽视他们工作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的提升, 这是错误的。
2.2 职业培训学校对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培训和复审培训必须坚持标准, 质量第一
在满足有关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有关规定的基础上, 在培训方式、培训质量和培训内容适应时代的要求, 加强组织管理不断推陈出新, 不断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努力创立自己的办校品牌, 赢取广泛的企业信誉;一是急企业所急, 想企业所想, 努力减轻特种作业人员的用工单位各种后顾之忧,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二是必须对各类特种作业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 努力使他们学有收获, 学有所用, 学有所值。
2.3 培训应采取因人施教, 有的放矢, 贴近各特种作业岗位人员实际需要和企业需求严禁本本主义
也就是说针对学员不同的工种、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需求,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即教他们正确认识作业场所环境安全管理知识、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技能;既教他们自然灾害对作业的预防知识, 也通过事故案例, 警示他们违章行为、不良情绪和心态等对安全作业的影响, 警示他们文明作用, 安全施工, 并教会他们预防、预控各类作业事故的方法和措施, 使他们掌握好自我安全防护本领, 同时也教会他们岗位安全操作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出学习要求。
2.4 要求各类特种作业工种的授课老师承担起教学育人, 为人师表的作用, 做到
(1) 备课要认真, 真正做到“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2) 上课要精, 要突出重点、切中要害, 不偏离实际, 语言简练, 明了; (3) 答疑要准, 不随心所欲、模棱两可; (4) 准确捕捉教学信息, 及时总结、评价教学经验, 听取企业有关部门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意见, 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促进教学进步;
2.5 采取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实际情况。例如理论学习不习惯, 文化偏低, 事务较多, 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诸老师教学时注意做到: (1) 要采取教学引导的行为方式, 努力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 集中学员们的注意力, 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例如典故导入、案例导入、目的导入和知识导入等方法; (2) 主动采取传授知识与技能、解答学员疑惑、促进学员进步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中老师要为学员指明方向, 点拨重点, 牵线搭桥, 铺路设阶, 归纳总结, 使教学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即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提升学员思维品质, 促进学员的认知发展; (3) 教学应坚持启发思维原则、因势利导原则、过程互动等原则的合理运用; (4) 老师教学结课时做好归纳总结、概括提升、拓展延伸等方法, 以增进学员知识形成、转化和升华。
2.6 教学环节紧密联系, 不得脱节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既要不断满足上级管理的教学要求, 也要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同时还迁涉到自身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后勤保障等各项内容, 保证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进步需要我们职业培训单位做好教学的系统管理, 做更多更好的工作。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浅谈 篇3
关键词:特种作业 培训 质量反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X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248-01
特种作业事故频发,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分析了1510起特种作业伤亡事故,发现由于特种作业人员的过失造成的事故占67.6%,死亡人数占69.46%。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2009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80起,死亡315人,受伤402人,其中违规使用特别是违章作业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约占事故总起数的66%。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总结了大量伤亡事故后提出了88∶10∶2理论,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为因素造成的,有10起是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
在统计数字和案例面前我们错愕,都说机器无情人有情,但是造成一起起血肉模糊的事故的罪魁祸首却正是我们自己。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够改变这一状况。
1 特种作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仅仅从定义中我们就能看出,特种作业人员工作的岗位是高危岗位,因而对其有更高的要求。
(1)特种作业人员应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事特种作业时能谨慎操作,不麻痹大意;(2)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3)特种作业人员应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较高工作的可靠率,避免失误;(4)特种作业人员需要较强的应急能力,遇到异常情况时,能果断正确的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防止事故的扩大。
这就表明特种作业人员有着超乎一般作业人员的要求。他们除了必须接受一般员工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接受从事特种工种作业所要求的严格教育培训,因而为特种作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教育培训已是刻不容缓。
2 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现状
我国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使用的一套较完整的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更加规范,教育培训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但随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逐渐展开,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安全培训流入形式。这在企业和培训机构中都有明显的表现。不少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机构为了减少开支,没有按国家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减少了授课时数;有的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进行了理论考试,没有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
(2)只重技能不重意识。现在很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只是专业技能知识的讲授,而不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殊不知安全意识对安全工作亦是十分重要,国内外对特种作业工人安全胜任力的研究中均将安全意识放在首位。为此,我们的安全培训要注重安全意识的教育,实现特种作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只有作业人员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了安全,从能在工作中充分运用所学到的安全技能,才能真正实现“三不伤害”。
(3)培训形式单一。虽然现在很多培训机构也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还是很单一,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这种培训方式的效果很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于培训教师的个人能力。并且受训学员的文化层次和对所从事工作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统一的大课堂讲授难以实现培训的针对性。
3 特种作业培训质量反馈评价
3.1 质量反馈评价的意义
多年来我们的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方式和方法没有得到及时和持续的改进。所谓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对培训效果的反馈信息收集处理,对培训活动及其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的系统过程。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从本质上来讲,是对培训工作及其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其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检验效果、诊断问题、引导方向的作用。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不仅是培训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更是新一轮质量更高的培训工作的开始。
3.2 质量反馈评价体系的构建
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目的,是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受训学员是培训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反馈质量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受训学员,评价的出发点建立在是否有利于学员的“学和用”上。特种作业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制定目标、过程管理、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改进。其中每個部分相对独立运作,又密切联系,相互通信、互相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制定目标。培训目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培训目标,既要考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又要考虑受训对象的接受能力,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培训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该目标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应该根据反馈数据持续改进,逐步趋向理想。(2)过程管理。培训方式的选用、培训时间的控制,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通过对培训过程的管理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3)信息收集分析。收集整个培训过程中各方面的信息,例如受训对象对培训的反应、对培训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评价,培训是否使受训人员的行为发生改变,生产过程中存在特种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等。通过对有效信息的分析,准确了解活动各环节与预期效果的差距。(4)反馈改进。将信息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相应环节,不断修正偏差,最终达到预定目标。反馈改进系统是链接整个体系的链条,其运转效果是该体系能否持续改进发挥作用的关键。
4 结语
特种作业人员事故频发,尤显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之重要性。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培训、考核等方方面面。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虽已逐步走上正轨,但却仍存在种种不足。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郭建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与教育,2010(2).
[2]李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浅谈[J].现代职业安全,2009(6).
[3]王绍铭.“经验之塔”前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4]丁卫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内部动因[J].药学教育,2004(1).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4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是由北京市安全监督管理局考核后,取得操作许可证的特殊岗位操作人员,这类人员岗位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公司水处理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行,频繁或不合理的调动将直接阻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另外不在岗的特种作业人员也成为我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难题。同时不在岗的培训和特种岗缺员的补员培训也使我公司的培训费大量增加,为此特规定如下:
1、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由各部门报计划,统一由主管领导批准。(特种作业分:电工、电焊工及气焊工、电梯操作工等)。
2、特种作业人员所在岗位应与允许操作范围相符合。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保持岗位的稳定性,必要的调动应与本人操作范围相符。
13.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5
1、总则
根据国家经贸委第13号令,参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为规范公司内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管理、复审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特种作业范围:
2.1电工作业;
2.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2.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2.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2.5锅炉、压力容器。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3.1年满18周岁到45周岁的员工;
3.2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关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3.4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4、特种作业的申报与考核:
4.1申报“特种作业操作学习证”的程序
4.1.1申报部门根据生产工作需要及现有特种设备情况,需配备特种作业人员,由申报单位提出书面申请,上报行政部审核。
4.1.2行政部初审后,通知申报部门填写“特种作业人员审批表”。申报特种作业人员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审批表”上有关内容逐项认真填写;
4.1.3经公司人力资源部、行政部审查,合格后加盖公章,交回行政部备案、存档。行政部根据有关规定填报“深圳市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申请表”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办理“特种作业操作学习证”;
4.1.4“学习证”下发后,由特种作业人员个人保管,证件自签发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二年,超过时限“学习证”自行失效。
5、特种作业“学习证”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5.1特种作业学员必须在其监护人严格的指导下从事实际操作,严禁单独上岗操作; 5.2特种作业监护人应认真履行监护人职责(具体规定详见“特种作业监护人职责”),对特种作业学员实习期间的培训负有全面的责任;
5.3特种作业学员每半年接受一次相关工种的安全技术考核,经考核合格后,可继续从事特种作业学员的工作; 5.4持有学员证满十二个月的人员,所在部门及个人应向行政部提出正式参加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的申请。(电工作业学员证除外);
6、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与复审:
6.1行政部根据年度特种作业培训与复审计划,按期安排相应工种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取证与复审工作;
6.2特种作业安全培训与复审工作,由行政部负责办理培训事宜。(联系培训时间与地点等); 6.3申请特种作业取证人员,备齐培训所需的材料,按时间要求参加相应工种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由上级主管部门下发《深圳市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
6.4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的有效期为两年,凡持有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的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复审验证,证件超过两年未进行复审验证,证件自行作废;
6.5连续从事特种作业操作十年以上(含十年),复审验证每四年进行一次;
6.6经培训单位考核未合格者,可进行一次补考,如补考仍未合格者,发证部门则取消其继续从事特种作业操作的资格;
7、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与复审费用:
7.1办理特种作业“学习证”所需的费用,公司不予负担;
7.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与复审验证所需费用,由特种作业人员垫付,待通过考核合格后,行政部负责统一办理报销手续;
7.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及复审一次未合格者,其补考所发生的费用由个人负担; 7.4补考未合格者所有费用不予报销;
7.5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证由行政部统一保管;
8、特种作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
8.1特种作业人员调离本公司的;
8.2特种作业人员因本人原因不再从事特种作业的;
8.3特种作业人员因经常性违章作业(三次以上)屡教不改的; 8.4特种作业人员无故拒绝参加安全培训与复审验证的。
9、其他:
持有特种作业《学习证》的人员,应按要求进行培训取证,因单位或本人原因,在证件有效期内未进行培训取证的,不得继续从事特种作业工作。部门领导如安排继续从事特种作业操作按违章指挥处罚,个人继续特种作业操作的按严重违章作业处罚。
深圳市XXXX有限公司
2010年1月
关键词: 特种
作业
制度
主
送: 总办、各部门、责任人
抄
特种作业人员制度 篇6
1、特种设备安全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政策水平,充分认识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重要意义,在特种设备的使用中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行为,利用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案例及给社会、给企业、给家庭造成的损失,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2、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技术知识教育:
①一般安全生产、使用技术知识培训教育。这是所有工人包括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安全生产、使用技术知识,主要包括:A.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B.有关电器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C.生产、使用现场消防制度和规定;D.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教育;E.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及伤亡事故报告办法;F.发生事故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技术措施、办法等。②特种设备安全使用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教育。包括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安全使用技术操作规程知识教育,以及在特种设备使用中经常出现或可能发生的事故方面的技能知识教育。
③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技能培训教育。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
特种作业人员制度 篇7
随着国内工业的飞速发展,特种设备操作从机械、自控、人工智能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的更新都给予新的要求,也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设备能够安全、平稳、高效地运行,必须要求现场技术工人、管理仪表人员接受严格的岗位作业训练,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透彻理解所操作对象、娴熟的操作技巧及处理异常事故的本领。
1 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培训机构
为切实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素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需加强对授权培训机构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环节上的监督、监管力度,施行合理的管理体制,分离培训、考核、发证环节。轮流委派监察人员对授权培训机构从招生审查、培训内容、培训学时等环节全程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使整个培训考核环节都在监察机构的监督管理下进行,杜绝培训机构为获得利益采取缩短培训时间、压缩培训内容、放松考场监督、提高考试通过率等行为。
1.1 动态管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料
特种设备监察机构需对考核合格人员施行动态管理,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身体健康状况、考核情况、发证时间、有效期限、身份证号码、证件编号、复审记录、取证时的工作单位、有无违章违纪记录等信息等)相关信息的电子版培训考核档案,便于国内联网查询。倘若学员在异地可携带特种设备从业资格证和用人单位签订的拟聘用合同,经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在网上核实、登记、备案后,方可在用人单位从事特种设备作业活动,一定程度上妥善保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权益。
1.2 加强特种设备使用企业的监管力度
特种设备监察机构需加强对企业在法规方面的宣传工作与监察力度,提高企业对特种设备危险性与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实施公开电话举报,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对委派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或强令持证人员违章作业的企业及相关人员,应加大处罚、查处力度,纠正以往那种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简单的看成是熟练工的错误观念。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1.3 搭建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网络平台教学
为提高特种设备培训中锅炉工的技术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现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网站上增设网络学习平台,平台可播放下载相关规章制度、培训教案、演示文稿和现场实际操作录像,也可进行网上答疑,鼓励学员将工作、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员们各抒已见,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实时答疑解惑,促进学员全面素质的培训,提高特种设备专业化水平,推动培训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升特种设备作业培训质量。
1.4 适时推进特种设备培训无纸化考试改革理论考核方式
无纸化考试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考试。由计算机从已建立的题库中调题组卷,考生一人一机一卷,根据显示的题目用键盘或鼠标输入答案,考试结束后,计算机自动阅卷、评分、统计及分析等。在考核环节中每批次只需一台服务器完成组卷、发卷、判卷和成绩分析等工作,大大减轻了考试工作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将使考试的公平性和严密性更有保障。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检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培训环节,无纸化考核可避免烦琐的纸张印刷,有效地实现教考分离的全自动化管理,减轻了教师阅卷的工作强度,简化了传统考试的过程,极大地提高考试的灵活性、公正性、可信度和工作效率。无纸化考试是培训考核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以学员为中心的开放教育的有效途径。
2 仿真组态技术应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
仿真组态技术是综合性技术,它集成了计算机技术、系统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借助仿真技术可演示或反演系统的操作过程和运行结果,可以仿真出系统的特性,安全、快速、经济。有些事故运行人员可能很少遇到,平时难以有练手的机会。传统“师傅带徒弟”的现场简单培训模式可以学到锅炉运行的初级理论知识,了解锅炉的基本常识,指导常规的安全运行操作多数通过图片、文字给学员讲解,培训学员现场动手的机会少,独立操作的机会更少,为此掌握事故处理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上,学员正确判断和处理故障的综合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训练。因此,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辅助研究、辅助设计、辅助生产和辅助培训领域。
3 结论
目前特种设备作业授权培训机构正积极探索,创新改革培训模式,提高实作教学的培训效果。做好此项培训工作可增强企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财产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摘要:围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面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阐述搭建培训网络教学平台,更新动态管理学员档案及无纸化考核等新举措入手分离培训、考核、发证环节,确保监察机构严格执行鉴定工作规范化、技术标准化和管理现代化。
关键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管,考核,模拟培训
参考文献
[1]陈继兴,侯秀旺.如何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与管理工作[J].林业劳动安全,2009,22(4):5-7.
[2]王强,荣冈,李笕列.石化企业MES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37(3):86-88.
特种作业人员制度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变化,人员的流动,设备的更新,技术的进步,都对操作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但部分企业仍然对施工生产的安全投入存在认识得偏差,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生产情况,怎样在不同培训中,突出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学员有新的收获,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已是安全培训质量提高的当务之急。笔者以为, 要想做好建筑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
一、在组织安全及技术教育培训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使安全生产法规,在进行安全生产法规教育培训时, 应充分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作用, 更好的贯彻教育性原则, 但应注意以下两条:
1.安全生产法规及的各项条款本身就具有教育性,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职工应充分领会, 逐渐的使安全生产法规意识能够引导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形成维护和落实安全法律法规的意识。
2.在进行教育培训时, 现场的事故案例教学也显得很重要,但也要适当注意效果和分寸, 防止为介绍事故案例而介绍事故案例的倾向, 避免过分夸大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二)普及性原则
人们在生产过程规章制度可以起到约束行为规范的作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就应该遵循普及性的原则,使得规章制度知识最大限度的得到普及。应注意以下两点:
1.因为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全体人员,所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精神应力求达人人皆知,都应熟悉掌握。
2.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实现,扩大宣传面,如报纸宣传、广播电视、警示片、教育培训、报告、竟赛、演习、文艺演出等。
(三)通俗性原则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在普及,为了让广大职工真正的掌握,通俗性原则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达到方便掌握理解。为此应注意:
1.首先是条款文字应力求通俗易懂,尽量不要用职工不易理解的词语词汇,多用易懂的成语词汇。
2.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讲解时,尽量通过通俗的讲义展示给学员,使得学员便于接受理解掌握。
(四)直观性原则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建筑企业从事工作基本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安全教育培训时,注意教育方式的直观性。具体体现在:
1.利用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教育培训。
将施工现场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类,避免就事论事。在进行相关内容讲解时通过事故案例说明安全生产法规的具体内容,便于掌握理解。
2.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将部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用动画、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给学员以直观的视觉感受。
3.由于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能够直观的进行教育和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在教学内容培训方面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尽可能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防止那种通用型的安全教育,使得教学内容更有实效。
(一)加大身边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把实用性事故案例分析资料以纸质材料发给学员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法是目前为止建筑行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普遍使用的方法。但是往往部分教师不注意案例素材的时间,有些内容时间已久远、典型性差。这些案例在教学中固然能够对学员在安全意识上给于冲击。如果这些素材使用的太过于频繁, 就必然给学员造成“老生常谈”的感觉。所以在编写实用性、典型性事故案例分析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
1.选材上要越近越好,要注意是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身边的事故案例。
2.注意事故原因分析,重要的是通过事故案例分析,做到事故的“预防与应处置”,让学员掌握此类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岗位危害辨识与处置的内容,能够有机的融合到培训中。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用一个到两个案例为线索,将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的安全规程、新技术、新工艺、危险源辨识与应急处置等环节内容放在一起。当然重点是帮助学员能够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常见技术问题以及事故,做到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
3.增加“应急处置危险的经验与技巧”内容。
在进行培训时,应充分发挥学员本身所具有实际操作经验,可以通过召开事故分析研讨会的形式,将在课堂上呈现事故场景,让学员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把学员研讨得到的应急处置危险的经验与技巧汇集起来,并提炼安全操作技能知识,以典型事故案例为切入点, 强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二)增加导致事故原因的理论内容
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注意增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理论内容,使培训学员了解和掌握事故发生的机理、过程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种类、产生及特种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并结合各自的操作设备和生产环境进行场景模拟训练,适当增加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从而实现人、机、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三)总结、借鉴安全生产中的成功经验
结合企业实际把广大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引入到安全培训教育中,做到经验的推广,不断在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把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变成自己真正的我要安全,最终达到自觉的会安全。
特种作业人员制度 篇9
依 据: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20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200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关于修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2010以上依据确保有效适用。
1、定义: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本规定所称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作业人员操作的环境或者操作的行为会发生较危险的后果和操作的对象为特种设备的人员为特种操作人员。注重的是人员作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对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可以理解为:指操作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紧要相关的人员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注重的是作业对象是特种设备。主要有三类:特种设备操作员,特种设备制造人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
2、区 别:
A:培训考核考核发证机关:
特种作业人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指导、监督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是由安监系统认定的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由安监系统组织考试,其培训机构虽经认定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是由质监系统的下设事业单位如锅检所、特检所组织培训,质监局的下设行政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科组织考试发证的 B:范围不同
特种作业人员:新规中减少了一部分原属于特种设备操作,如大型游览设备、起重机械等 但是部分又有重叠。C:管理部门:
特种作业人员: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监局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质监局特种设备质量管理部门技监局 D:复审
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到期60前申报取证。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4年复审一次。到期90天前申报取证
特种作业及特种作业人员包括哪些?
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包括:
(1)电工作业。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
(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含起重机械(含电梯)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5)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物表面清洗工。(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7)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8)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9)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
(10)矿山通风作业。含主扇风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11)矿山排水作业。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
(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含安全检查工,瓦斯检验工,电器设备防爆检查工。
(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含提升机操作工,(上、下山)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钩)工。
(14)采掘(剥)作业。含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凿岩机司机。(15)矿山救护作业。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教案 篇10
全
技
术
培
训(电
工
作
业)
电力电容器
第一节、电力电容器补偿原理与计算
第二节、电力电容器安装与接线
第三节、电容器安全运行
第一节、电力电容器补偿原理与计算
结构和型号
补偿原理
补偿容量计算与查找
结构和型号
电容由外壳和芯子组成。外壳用密封钢板焊接而成,上面装有出线绝缘套管、吊攀和接地螺钉。芯子由一些电容元件串、并联组成。电容元件用铝箔制作电极、用电容器纸或复合绝缘膜作为绝缘介质。
电容器以绝缘油作为浸渍介质。老式的多采用矿物油和十二烷基苯;新式的则采用植物油。
电力电容器的型号按以下方式标志
见书342页如图所示
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多为0.4kV和10.5kV,也有0.23kV 0.525kV、6.3 kV额定电压的产品。
补偿原理
电力系统中、电动机及其他有线圈的设备用得很多。这类设备除从线路中取得一部分电流作功外,还要从线路上消耗一部分不作功的电感电流。这就使得线路上的电流要额外地加大一些。前面讲到的功率因数cos∮就是用来衡量这一部分不作功的电流的。
为此,应当提高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最方便的方法是并联电容器,产生电容电流抵消电感电流,将不作功的所谓无功电流减小到一定的范围以内。
补偿原理
见图13-1电容补偿原理可知,如将功率因数从cos∮1提高到cos∮2,需要的电容电流为:见书344页。
补偿容量计算与查找
1.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见书344页
2.利用查表求补偿容量:见书344页 第二节、电力电容器安装与接线
电容器安装
电容器接线 电容器安装
安装的条件:电容器所在环境温度不应超过40度、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0%、海拔高度不应超过1000m;周围不应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气、不应有大量灰尘或纤维;所安装环境应无易燃、易爆危险或强烈震动。
安装的分类:总油量300kg以上的高压电容器应安装在单独的防爆室内;总油量300kg 以下的高压电容器和低压电容器应视其油量的多少安装在有防爆墙的间隔内或有隔板的间隔内。
安装的要求:1.电容器应避免阳光直射,受阳光直射的窗玻璃应涂以白色。2.电容器分层安装时一般不超过三层;层与层之间不得有隔板,以免阻碍通风;相邻电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上、下层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0cm;下层电容器底面对地高度不宜小于30cm。电容器铭牌应面向通道。3.电容器外壳和钢架均应采取接PE线措施。4.高压电容器组和总容量30kvar 及以上的低压电容器组,每相应装电流表;总容量60kvar及以上的低压电容器组应装电压表。
电容器接线
三相电容器内部为三角形接线;单相电容器应根据其额定电压和线路的额定电压确定接线方式:电容器额定电压与线路线电压相符时采用三角形接线;电容器额定电压与线路相电压相符时采用星形接线。
为了取得良好的补偿效果,应将电容器分成若干组分别接向电容器母线。每组电容器应能分别控制、保护和放电。电容器的几种基本接线方式见图13-2。
第三节、电容器安全运行
电容器运行参数 电容器投入或退出 电容器操作 电容器保护
电容器故障判断及处理
电容器运行参数
电容器运行中电流不应长时间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3倍。电压不应长时间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1倍。电容器使用环境不得超出表13-3提供的限值。电容器外壳温度不得超过生产厂家的规定值(一般为60摄氏度或65摄氏度)。
工作条件:电容器各接点应保持良好,不得有松动或过热迹象;套管应清洁,并不得有放电痕迹;外壳不应有明显变形、不应有漏油痕迹。电容器的开关设备、保护电器和放电装置应保持完好。详细内容见表13-3。电容器投入与退出
正常情况下,应根据线路上功率因数的高低和电压的高低投入与退出并联电容器。当功率因素低于0.9、电压偏低时应投入电容组;当功率因数趋近于1且有超前趋势、电压偏高时应退出电容器组。
当运行参数异常,超出电容器的工作条件时,应退出电容器组。如果电容器三相电流明显不平衡,也应退出运行,进行检查。
发生下列故障情况之一时,电容器组应紧急退出:1.连接点严重过热甚至熔化;2.瓷套管严重闪络放电;3.电容器外壳严重膨胀变形;4.电容器或其放电装置发出严重异常声响;5.电容器爆破;6.电容器起火、冒烟。
电容器操作
进行电容操作应注意以下五点:
1.正常情况下全站停电操作时,就先拉开电容器的开关,后拉开各路出线的开关;正常情况下全站恢复送电时,就先合上各路出线的开关,后合上电容器线的开关。
2.全站事故停电后,应拉开电容器的开关。
3.电容器断路跳闸后不得强送电;熔丝熔断后,查明原因之前,不得更换熔丝送电。
4.不论是高压电容器还是低压电容器,都不允许在其带有残留电荷的情况下合闸。否则,可能产生很大的电流冲击。电容器重新合闸前,至少应放电3min。
5.为了检查、修理的需要,电容器断开电源后,工作人员接近之前,不论该电容器是否装有电装置,都必须用可携带的专门放电负荷进行人工放电。
电容器保护
高压电容器组总容量不超过100kvar时,可用跌开式熔断器保护和控制;总容量100~300kvar时,应采用负荷开关保护和控制;总容量300kvar 以上时,应彩真空断路器或其他断路器保护和控制。
低压电容器组总容量不超过100kvar时,可用交流接触器、刀开关、熔断器或刀熔开关保护和控制;总容量100kvar以上时,应采用低压断路器保护和控制。
低压电容器用熔断器保护时,单台电容器可按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2.5倍选用熔体的额定电流;多台电容器可按电器额定电流之和的1.3~1.8倍选用熔体的额定电流。
电容器故障判断及处理
电容器故障分别有:
1.渗漏油
2.外壳膨胀 3.温度过高 4.套管闪络放电5.异常声响 6.电容器爆破 7.熔丝熔断
低压配电装置
第一节
保护电器 第二节
开关电器 第三节
配电装置
第四节
低电带电工作的要求
第一节
保护电器
一、保护类型
保护电器分别起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失压(欠压)保护的作用。
1、短路保护是指线路或设备发生短路时,迅速切断电源。
2、过载保护是当线路或设备的载荷超过允许范围时,能延时切断电源的一种保护。
3、失压(欠压)保护是当电源电压消失或低于某一限度时,能自动断开线路的的一种保护。
二、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
•电机和低压电器的外壳防护包括两种防种,第一种防护是对固体异物进入内部以及对人体触及内部带电部分或运动部分的防护;第二种防护是对水进入内部防护。
•外壳护护等级按如下方法标志:见书353页。
三、熔断器
•熔断器有RM系列的和RT系列的管式熔断器、RL系列的螺塞式熔断器、RCIA系列的插式熔断器,还有盒式熔断器及其他形式的熔断器。
•熔断器的熔体做成丝或片的形状。低熔点熔体田锑铅合金、锡铅合金、锌等材料制成。
•保护特性和分断能力是熔断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流过熔体的电流与熔断时间的关系称作熔断器的保护特性。
•分段能力是指熔断器在额定电压及一定的功率因数下切断短路电流的极限能力。因此通常用极限电流表示分段能力,填料式熔断器的分断能力较强。
•先用熔断器时应注意
1、防护形式满足生产环境的要求;
2、其额定电压符合线路电压;3其额定电流满足安全条件和工作条件的要求;
4、其极限分断电流大于线路上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
5、其保护特性应与保护对象的过载特性相适应。
四、热继电器
•热继电器和热脱扣器也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做成的。热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如书358页的14-3所示。
•组成:它主要由热元件、双金属片、扣板、拉力弹簧、绝缘拉板、触头等元件组成。
•原理:负荷电流通过热元件,并使其发热。在它近旁的双金属片也受热而变形。双金属片由两层热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冷压粘合而成,上层热胀系数小,下层热胀第数大,受热时间向上弯曲。当双金属片向下弯曲到一定程度时,扣板失去约束,在拉力弹簧作用下迅速绕扣板轴逆时针转动,并带动绝缘拉板向右方移动而拉开触头。
五、电磁式继电器
•电磁式过电流继电器(或脱扣器)是依靠电磁力的作用进行工作的。其原理如图14-4所示。
•原理:当线圈中电流超过整定值时,电磁吸力克服弹簧的推力,吸下衔铁使铁芯闭合,改变触头的状态。交流过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可在其额定电流110%~350%的范围内调节、直流的可在其额定电流70%~300%的范围内调节。
•不带延时的电磁式过电流继电器(或脱扣器)的动作时间不超过0.1s、短延时的仅为0.1~0.4s。这两种都适用于短路保护。
•失压(欠压)脱扣器也是利用电磁力的作用来工作的,工作原理如图14-5。
第二节 开关电器
•开关电器的主要作用是接通和断开线路。在车间内,开头电器主要用来启动和停止用电设备,最多的是用来起动和停止电动机。闸刀开关、自动断路器、减压启动器、交流接触器、控制器等都属于开关电器。
刀开关:
•刀开关是手动开关。包括胶盖刀开关,石板刀开关、铁壳开关、转板开关、组合开关等。用刀开关操作异步电机动时,开关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3倍。
•由于没有或只有极为简单的灭弧装置,刀开关无力切断短路电流。刀开关下方因装有熔体或熔断器。对于容量较大的线路,刀开关须与有切断短路电流能力的其他开关串联使用。
•刀开关是靠拉长电弧而使之熄灭的。为了克服手动拉闸不快,电弧强烈燃烧的缺点,容量较大的刀开关常带有快动作灭弧刀片。这种刀开关基本结构如图14-6所示。拉闸时,主刀片先被拉开,与刀座之间不产生电弧。当主刀片被拉开至一定程度时,灭弧刀片在拉力弹簧的作用下迅速断开,电弧被迅速拉长而熄灭。合闸时,由于灭弧刀片先于主刀片接触刀座,主刀片于刀之间也不产生电弧。•刀开关断流能力有限,单独使用时不宜用于大容量线路。胶盖刀开关只能用来控制5.5kw以下的三相电动机。刀开关的额定电压必须与线路电压相适应。380v的动力线路,应采用500v的刀开关;220v的照明线路,采用250v的刀开关。对于照明负荷,刀开关的额定电流大于负荷电流的3倍。还应注意刀开关所配用熔断器和熔体的额定电流不得大于开关的额定电流。用刀开关控制电动机时,为了维护和操作安全,应该在刀上方另装一组熔断器。
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
•低压断路器可分为框架式(万能式)和塑料外壳式(装置式)两类。
•低压断路器主要由感受元件、执行元件和传递元件组成。
•低压断路器的动作原理见图14-7。其主触头、辅助触头由传动杆连动,当逆时针方向推动操作手柄时,操作力经自动脱扣和机构传递给传动杆,主触头闭合;随之锁扣将自由脱扣机构锁住,使电路保持接通状态。断路器由储能弹簧实现分闸,分闸速度很高。
•低压电路器可以装有多种形式的脱扣器。老式DW系列的断路器一般装有瞬时动作的欠电压脱扣器和电磁式过电流脱扣器;新式DW系列的断路器一般装有瞬时动作或延时动作的欠电压脱扣器和热式半导体脱扣器。
•低压断路器常采用对接式触头、桥式触头或插入式触头。
•交流低压断路器采用金属栅片式灭弧室。
•低压断路器有很强的分断能力。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乃至在线路电流尚未达到稳定的短路电流之前即完全断开线路。低压断路器的自由脱扣机构有联锁的作用,当线路未恢复正常,脱扣器未恢复原位时,不能合闸送电。
•低压断路器的瞬间动作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应大于线路上可能出现的峰值电流。
交流接触器
•用途
工作原理 短路环的作用
•交流接触器型号的含义和技术数据
交流接触器常见故障及处理
控制器
•控制器是电力传动控制中用来改变电路状态的多触头开关电器。常见有平面控制器和凸轮控制器,前者的动触头在平面内运动;后者由凸轮的转动推动触头运动。
•凸轮控制器的触头机构如图14-12所示,凸轮控制器常用来控制绕线式电动机的启动和正、反转。图14-13是用凸轮控制器控制绕线式的电动机的接线原理图。
•控制器的安装应便于操作,手轮高度以1~1.2m为宜。接线时应注意手轮方向与机械动作方向一致。控制器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应当接零(或接地)。
第二节 配电装置
低压配电屏用途 低压配电屏结构特点 低压配电屏安装及投运前检查 低压配电屏巡视检查 低压配电装置运行维护
低压配电屏用途
低压配电屏又叫开关屏或配电盘、配电柜,它是将低压电路所需的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装置和辅助设备等,按一定的接线方案安装在金属柜内构成的一种组合式电气设备,用以进行控制、保护、计量、分配和监视等。适用于发电厂、变电所、厂矿企业中作为额定工作电压不超过380v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动力、配电、照明配电之用。低压配电屏结构特点
1、PGL型低压配电屏(P-配电屏,G-固定式,L-动力用)
2、BFC型低压配电屏(B-低压配电柜(板),F-防护型,C-抽屉式)
3、GGL型低压配电屏(G-柜式结构,G-固定式,L-动力用)
4、GCL动力中心(G-柜式结构,C-抽屉式,L-动力中心)
5、GCK系电动机控制中心(G-柜式结构,C-抽屉式,K-控制中心)
6、GGD型交流低压配电柜(G-交流低压配电柜,G-固定安装,D-电力用柜)
低压配电屏安装及投运前检查
1、检查柜体于基础型钢固定是否牢固,安装是否平直。屏面油漆应完好,屏内应清洁,无积垢。
2、各开关操作灵活,无卡涩,各触点接触良好。
3、用塞尺检查母线连接处接触是否良好。
4、二次回路接线应整齐牢固,线端编号符合设计要求。
5、检查接地是否良好。
6、抽屉式配电屏应检查推抽是否灵活轻便,动、静触头应接触良好,并有足够的接触压力。
7、试验各表是否准确,继电路动作是否正常。
8、用10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Ω,并按标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一次回路的试验电压为工频1k V,也可用2500v兆欧表示试验代替。
低压配电屏巡视检查
1、配电屏及屏上的电气元件的名称、标志、编号等是否清楚、正确,盘上所有的操作把手、按钮和按键等的位置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固定是否牢靠,操作是否灵活。
2、配电屏上表示“合”、“分”等信号和其他信号指示是否正确。
3、隔离开关、断路器、熔断器和互感器等的触点是否牢靠,有无过热、变色现象。
4、二次回路导线的绝缘是否破损、老化,并摇测其绝缘电阻。
5、配电屏上标有操作模拟板时,模拟板与现场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对应。
6、仪表或表盘玻璃是否松动,仪表指示是否正确,并清扫仪表和其他电器上的灰尘。
7、配电室内的照明灯具是否完好,照度是否明亮均匀,观察仪表时有无眩光。
8、巡视检查中发现的总是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低压配电装置运行维护
1、对低压配电装置的有关设备,应定期清扫和摇测绝缘电阻,如用500V兆欧表测量母线、断路器、接触器和互感器的绝缘电阻,以及二次回路的对地绝缘电阻等均应符合规程要求。
2、低压断路器故障跳闸后,应检修或更换触头和灭弧罩,只有查明并消除跳闸原因后,才可再次合闸运行。
3、对频繁操作的交流接触器,每三个月进行检查,测试项目有:检查时应清扫一次触头和灭弧,检查三相触头是否同时闭合或分断,摇测相间绝缘电阻。
4、定期校验交流接触器的吸引线圈,在线路电压为额定值的85%~105%时吸引线图应可靠吸合,而电压低于额定值的40%时则应可靠地释放。
5、经常检查熔断器的熔体与实际负荷是否相匹配,各连接点接触是否良好,有无烧损现象,并在检查时清除各部位的积灰。
6、注意铁壳开关的机械闭锁是否正常,速动弹簧是否锈蚀变形。
7、检查三相瓷底胶盖刀闸是否符合要求,用作总开关的瓷底胶盖刀闸内的熔体是否已更换为铜或铝导线,在开关的出线侧是否加装了熔断器与之配合使用。
第四节、低压带电工作的要求
见书377页
电气线路
电气线路种类 电气线路常见故障 电气线路安全条件 线路巡视检查
第一节架空线路
电缆线路
室内配线
1、定义
2、作用
3、分类
4、特点
架空线路
电气线路种类及特点
电缆线路
1、定义
2、作用
3、分类
4、特点
室内配线
1、分类
2、适用范围(见表
3、环境条件(见表
15-1)15-2)
第二节电气线路常见故障
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故障
线路故障原因分析:
1、绝缘损坏
2、接触不良
3、严重过载
4、断线
5、间距不足和防护不善
6、保护导体带电
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故障
1、架空线路的故障
2、电缆线路故障常见的故障和防止方法见书384页
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故障
线路故障原因分析:
1、绝缘损坏
2、接触不良
3、严重过载
4、断线
5、间距不足和防护不善
6、保护导体带电
第三节
电气线路安全条件
一、导电能力
二、机械强度
三、绝缘和阻燃性材料的应用
四、间距
五、导线连接
六、线路防护
七、过电流保护
八、线路管理
一、导电能力
导线的导电能力包含发热、电压损失和断路电流三方面的要求:
1、发热条件
2、电压损失
电压损失是受电端电压与供电端电压之间的代数差。电压损失太大,不但用电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而且可能导致电气设备和电气电路发热。
我国有关标准规定,对于供电电压10kV及以下动力线路电压损失不得超过额定电压的±7%,低压照明线路和农业用户线路的不得超过+7%~-10%。
3、短路电流:
二、机械强度
运行中的导线将受到自重、风力、热应力、电磁力和覆冰重力的作用。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按照机械强度的要求架空线路导线截面积不得小于表15-4所列娄值;低压配线截面积不得小于表15-5所列数值。见书393页的表格
应当注意,移动式设备的电源线和吊灯引线必须使用铜芯软线,而除穿管线之外,其他型式的配线不得使用软线。
三、绝缘和阻燃性材料的应用
绝缘不良可能导致漏电。电气线路的绝缘电阻必须符合要求。运行中低压电气线路的绝缘电阻一般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新安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电气线路一般不得低于0.5MΩ、控制线路的一般不得低于1MΩ。冷态测得的电阻值应按下式换算为热态电阻值与规定值进行比较。
四、间距
电气线路建筑物、树木、地面、水面、其他电气线路以及各种工程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见第五章。
架空线路电杆埋设浓度不得小于2m,并不得小于杆高的1/6。
接户线和进户线的故障比较多见,安装低压接户线应当注意以下各项间距要求:见书395页。
五、导线连接
导线有焊接、压接、缠接等多种连接方式。导线连接必须紧密。原则上导线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不得低于原导线机械强度的80%绝缘强度不得低于原导线的绝缘强度;接头部位电阻不得大于原导线电阻的1.2倍。
六、线路防护
电力电缆在以下部位应穿管保护:
1、电缆引入或引出建筑物(包括隔墙、楼板)、沟道、隧道等处;
2、电缆通道铁路、道路处;
3、电缆引入或引出地面时,地面以上2m和地面以下0.1~0.25m的一段应穿管保护;
4、电缆有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部位;
5、电缆与各种管道或沟道之间的距离不足规定的距离处。
七、过电流保护
电气线路的沟电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和沟载保护。
1、短路保护:
短路电流很大,持续时间稍长即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短路时短路保护装置必须瞬时动作。电磁式过电流脱扣器(或继电器)具有瞬时动作特点,宜用作短路保护元件。
2、过载保护:
为了充分利用电力线路的过载能力,过载保护必须具备反时限动作特性。热脱扣器(或热继电器)具有良好的反时限动作特性,宜用作过载保护元件。
热脱扣器的额定电流可按负荷电流的1.1倍选取,但应按负荷电流进行整定,以提高防火效能。对于没有冲击电流或冲击电流很小的线路,熔段器熔体的额定电流应与过载保护的要求相适应。为此,熔段器的电流应符合下列两式的要求:
八、线路管理
电气线路应有必要的资料和文件,如施工图、试验记录等。还应建立巡视、清扫、维修等制度。
1、对于架空线路,除设计种必须考虑对有害因素的防护外,还必须加强巡视和检修,并考虑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
2、对电揽线路也必须加强管理,并定期进行试验。
3、对临时线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四节
线路巡视检查
•架空线路巡视检查
•电缆线路巡视检查
1、架空线路巡视检查
•架空线路巡视分为定期巡视、特殊巡视和故障巡视。
•架空线路巡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见书398页。
2、电缆线路巡视检查
•电流线路的定期巡视一般每季度一次;户外电流始终端头每月巡视一次。电缆线路巡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直埋电缆 •
2、沟道内的电缆线路 •
3、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 •
4、名敷的电缆
异步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异步电动机的技术参数 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异步电动机的运行与维护 异步电动机的主要故障与处理
第一节 异步电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构造
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
构造
三相异步电动机也叫三相感应电动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如图16—1所示。
1、定子
定子主要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机座和端盖等组成。定子铁芯时磁路部分,一般用0.35或0.5mm厚的硅钢片叠成筒形,并固定载机座内。
定子绕组是异步电动机的电路部分,由三相对称绕组组成,三个绕组按一定的空间角度依次嵌放部分,由三相对称绕组组成,三个绕组的首端分别用U1.V1.W1表示,尾端对应用U2.V2.W2表示。
2、转子
转子主要由转子铁芯、转子绕组和转轴等组成。转子绕组有笼型和线绕型两种。
笼式转子绕组时用裸铜条插入转子槽内,两端用端环分别把槽里的铜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短接的回路,如图16—3所示。
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
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如图16--5所示 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为
Mn1000PNNPN1000PN9550nN2nN/60
第二节 异步电动机的技术参数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额定功率额定转速定额 接法 额定频率 绝缘等级与温升 型号
起动转矩与起动能力 最大转矩与过载能力 额定转矩 功率因数 效率 起动电流 UN IN PN nN
第三节
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一、笼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1、全压起动
2、降压起动:
(1)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
(2)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
(3)延边三角形降压起动
二、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
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
第四节
异步电动机的运行与维护
一、电动机的运行: •
1、基本要求
2、电动机起动前的要求:
• •
(1)对新投入或大修后投入运行的电动机的要求
(2)长时间(如3个月以上)停用的电动机,投入运行前的要求
二、电动机的运行监护与维护
1、电动机的监护
• •
2、电动机运行中的事故停机
3、电动机的维护
第三节 异步电动机的主要故障与处理
电动机不能起动或达不到额定转速的原因与处理的方法 电动机声音不正常或振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电动机过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电动机轴承过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手持式电动工具及移动式电气设备
基本分类与结构
安全性能要求
安全技术措施
工具管理
第一节 基本分类与结构
手持电动工具包括手电钻、手砂轮、冲击电钻、电锤、手电锯等工具。移动式设备包括蛙夯、振捣器、水磨石磨平机、电焊机等电气设备。
一、基本分类
1、根据牧持式电动工具不同的应用范围分类
(1)金属切削类
(2)砂磨装
(3)装配类型(4)林木类
(5)农牧类
(6)建筑道路类
(7)铁道类
(8)矿山类
(9)其它类
2、根据触电保护特性分类
按电击防护条件,电气设备分为0类、0I类、I类、Ⅱ类和Ⅲ类设备。
二、基本结构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结构形式多样,一般由驱动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绝缘和机械护部分组成。
1、驱动部分
2、转动部分
3、控制部分
4、绝缘和机械防护部分
三、合理选用
第二节 安全性能要求
一、手持电动工具的安全要求
二、交流弧焊机的安全要求
三、机械防护装置
第三节 安全技术措施
一、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二、安全电压
三、隔离变压器
四、双重绝缘
五、熔断器保护
六、绝缘安全用具
七、漏电保护
八、使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工具管理
一、建立健全工具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二、管理制度的内容
三、建立安全技术管理档案
电气照明与室内布线
照明方式与种类
照明光源的选择与接线
导线截面选择
照明设备的安装
照明电路故障的检修
第一节 照明方式与种类
照明方式:
1、一般照明
2、局部照明
3、混合照明
照明种类:
1、工作照明
2、事故照明
第二节、照明光源的选择与接线
普通灯泡额定电压的选择
照明灯具的接线
第三节、导线截面选择
一、选择截面,由以下两个条件决定:
1、允许最大电压损失
2、考虑导线机械强度,须按允许的最小截面选择。
二、还应按以下条件进行校验
1、负荷电流不应大于导线长期允许电流
2、导线截面应不小于保护设备所允许的最小截面
第四节、照明设备的安装
照明开关的安装要求 照明开关的选择 插座的安装要求 插座的选择与接线 灯具的安装要求 导线的选择及敷设方式 安装照明设备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照明电路故障的检修
1、断路
2、短路
3、漏电
1、断路
产生断路的原因主要时熔断丝熔断、线头松脱、断线、开关没有接通、铝线接头腐蚀等。
如果一个灯泡不亮而其它灯泡都亮,应首先检查时否灯丝烧断。若灯丝未断,则应检查开关和灯头时否接触不良、有无断线等。
如果几盏灯都不亮,应首先检查总保险时否熔断或总闸是否接通。也可按上述方法及试电笔判断故障点在总相线还是总零线上。
2、短路
造成短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用电器具接线不好,以至接头碰在一起。
2、等座或开关进水,螺口灯头内部松动或等座顶芯歪斜,造成内部短路。
3、导线绝缘外皮损坏或老化损坏,并载零线和相线的绝缘处碰线。
【特种作业人员制度】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1-14
特种作业人员岗前培训制度09-1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11-16
特种作业人员09-15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08-27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种类10-23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11-19
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08-11
《爆破、安全、特种作业》人员岗位责任书05-27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补证办理说明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