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共7篇)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篇1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人民日报》(2010年05月27日16 版)
实施“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中共北京市委
中央“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北京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实施“海外人才聚集工程”,抓住“知寻引用”(“知”就是掌握人才需求,“寻”就是发现识别人才,“引”就是引进人才,“用”就是用好人才)四个关键环节,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明显实效。目前,北京地区共有197人入选“千人计划”,其中有34人属于引进和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一、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我们从全市发展所急需的科技、智力和创新要素出发,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一是主动把握大局,确立引才重点。关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在汽车、新能源与环保、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6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措施,依托投产的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二是深入一线调研,摸清引才需求。三是制定专项计划,加强引才指导。及时汇总全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岗位需求,制定印发“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专项工作计划。根据2010的专项计划,全市共提出529个海外人才需求岗位。
二、提高寻才识才水平,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科学性。我们既注重广开举贤荐能之路,不断发现海外优秀高层次人才。一是开展以才荐才。广泛联系在京院士、科学家与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等人员,推荐一批具有师承关系、朋友关系、学术合作关系的海外人才,开阔识才选才视野。二是拓展海外联系。与31个华侨华人社团组织建立了海外联系,并通过联络驻外使领馆和各类同学会、校友会等组织,宣传引才政策,物色合适人选,掌握一批海外人才资源。三是合理认定人才。建立“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组织开展了三批全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和认定工作。
三、健全引才工作体系,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规范性与灵活性。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一是健全政策体系。2009年6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完善运行机制。近期,我们着力研究解决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20项政策性、机制性、服务性问题。三是丰富引才手段。
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效性。我们注重在创业扶持、成果转化、事业平台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引进的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一是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对承担国家和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给予重大项目支持经费、发明专利补贴、减免研发用房房租等优惠政策,支持人才攻关尖端技术。二是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了29个留学人员创业园,累计孵化海外人才创办企业3800多家。推动中关村与北大、清华等17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三是搭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了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等9条投融资渠道,支持创业企业融资上市,帮助创业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了“十百千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收入规模在十亿、百亿、千亿元的创新型企业;组织实施“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重点扶持。
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制造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山东省委
近年来,山东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来抓。2003年到2009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由28.8万人增加到103.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企业技能劳动者的 1
比重从不足6%提高到24.6%,高技能人才对产业发展的保障水平和支撑能力大大提高,为实现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确立高技能人才优先开发的战略地位。我们坚持把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作为建设制造业强省的关键环节,着力打造山东半岛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打造制造业强省的战略抓手,推动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快速发展,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数量目前均居全国首位。二是让高技能人才有待遇、有荣誉、有地位,树立良好的职业导向。目前全省已有4100名高技能人才享受省政府津贴。同时,注重在高技能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模、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等,极大地调动了高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大力弘扬“振超精神”,形成人人成才、人人作贡献的社会氛围。
二、适应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要求,大力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围绕山东半岛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以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为目标,以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基础,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一是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与产业布局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人才结构优化升级作支撑。我们把为产业升级培养产业工人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进一步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二是深化完善校企合作,实现学习、实践、就业一体化。省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加强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重点建设1000个省级企业实训基地,实现年接纳24万名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三是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
三、着眼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建立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长效机制。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建立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制度为突破口,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建立激发高技能人才活力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一是创新选拔管理机制,将高技能人才与高层次人才摆在同等位置。目前,全省共选拔各级首席技师2199名。二是探索岗位使用机制,使高技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省委、省政府规定,破除职工身份界限,技师、高级技师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对待,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企业管理。大力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到合适的科研岗位、工程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发挥作用,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三是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引导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在全国率先推行职业技能鉴定督导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师、高级技师社会化考评体系,以职业院校为基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新职业国家统考制度。
全面实施人才兴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湖北省委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切实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战略中,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构建体系,突出重点,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紧扣新农村建设对实用人才需求大的实际,我们着力构建以涉农院校为龙头、示范基地为主阵地、重大人才专项为重要支撑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投入,每年新增2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着力提升实用人才能力素质。
引导涉农院校面向产业办学,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农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支持全省涉农学校加快改革发展,调整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建设精品课程,采取“订单式”方式培养“适销对路”的农村人才。目前,全省共有2所农业本科院校、7所农业高职院校和20多所开办了涉农专业的其它本科院校,每年培养农业毕业生近10万人。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3年投资1.4亿元,选拔2万多名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到农业院校接受大专学历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民大学生。
整合资源创建示范基地,增强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针对农村人才培训机构分散、实践培养不够、培养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对各类涉农培训机构、师资、项目、资金等进行有效整合。
依托重大专项培养带头人,增强人才培养的示范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是农村的拔尖人才。我们注
重发挥他们在带动产业发展和整个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实施农村人才带头人培养专项来提升农村人才的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千村书记培训工程”,把村干部培养成农业产业化带头人,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统筹城乡,加大支持,有效利用城市科教人才资源引领和带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面临着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周期过长等现实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来推进,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引领和带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发展创业,不断壮大农村人才队伍。二是引导科技人才资源向农村聚集,带动农村科技骨干人才成长。三是实施人才援助计划,支持重点区域人才开发。紧扣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仙洪新农村试验区、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等区域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采取定向培训、委托培养、对口支援和互派挂职等援助形式,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各类紧缺人才。
三、强化服务,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是基础,用好是根本。我们从健全服务体系入手,激发农村实用人才活力,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潜在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服务体系。制定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20多项优惠政策,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二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激励体系。坚持开展全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活动,累计评选表彰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0万多人,其中省级400多人。三是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市场体系。全省共建立市级人才市场17个,县级人才市场99个,逐步形成了以市、县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以乡镇人才资源服务站为网点的辐射农村、贯通城乡的农村实用人才市场体系。
加快建设人才强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近几年来,江苏省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一是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为建设人才强省夯实基础。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急需紧缺人才的“瓶颈”制约。三是大规模培养培训人才,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入实施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333工程”、为新兴产业发展服务的“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产学研人才工程”等,突出培养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去年全省各级重点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达到60多亿元。
二、面向创新创业实践招才聚才用才。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摆在突出位置,以企业为主体广泛集聚人才,在发展创新型经济中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以人才高地建设带动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建设。一是发展新兴产业,招才引智先行。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六大新兴产业,改变过去以招商引资为主的传统做法,坚持招才引智先行,实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以人才先发优势构筑产业先发优势。二是推进自主创新,高端人才引领。三是以产学研结合为载体,用好用活人才。“十一五”以来,全省组织产学研合作项目20800多项,有55000多名科技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充分激发了人才的创造活力,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三、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努力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到江苏发展、更多的创新成果到江苏转化,使各类人才在江苏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形成上下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引导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识才、揽才、用才,把人才投入、研发投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全省13个省辖市和大部分县(市)都出台了引才育才计划,形成了广揽人才、广开才路的局面。
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普遍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打造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目前,全省共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142个、博士后工作站62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2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941万平方米,各级设立创投机构160家,资金管理规模达到300多亿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每年达到10亿元。
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鼓励和促进创新创业50条政策,从成果评价、技术入股、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开展“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让人才受尊敬、有地位、得利益,努力使江苏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强化考评揽英才,为做强做大央企提供人才保证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按照中央提出的把中央企业调整到80—100家、培育5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全力推动中央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万亿元增长到了21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从6家增加到了24家。中央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明显增强。
一、加快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中央企业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表率。国资委坚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体现企业特点、有利于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中央企业做强做大主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表率作用。一是突出科学发展导向,不断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二是突出“四好”班子导向,建立健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目标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同时,通过将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综合考评与培养使用挂钩,形成了一套激励企业领导人员崇尚科学发展、专注干事创业的制度,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上台阶、企业发展质量上水平。2009年,中央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达到7.3%,比2003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15.1%。中央企业的发展方式正加快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人才素质提升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二、着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不断提升人才资源配置科学化水平。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要在未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必须着力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关键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着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积极探索竞争性选人用人新机制,使人才进退有序、正常更替、合理流动。一是强化市场机制选人,促使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二是着力改革用人机制,使人才队伍永葆生机活力。通过健全退出机制,使企业领导人员进一步增强了“无为则无位”的危机意识,更好地保持了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收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效果。
三、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跨越式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拥有世界一流人才。中央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家队,要真正担起重任,必须加快吸引集聚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使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形成在科技人才上的强大优势。近年来,国资委与中央企业一道,以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为抓手,乘政策东风,集优势资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大力引才聚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抢占世界科技和全球产业制高点。
坚持高端引领,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国资委作为落实中央“千人计划”的四大引才平台之一,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围绕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着眼于尽快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出用5年时间,在中央企业建设50个以上国家级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500名以上列入中央“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目前,中央企业已引进300多名海外人才,其中81人列入中央“千人计划”。今年还将有5家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负责人岗位面向全球公开招聘。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一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中央已批准23家中央企业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
新创业基地,其中14家企业在京集中建设未来科技城。在推进人才基地建设工作中,我们围绕用好用活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提供区别于现有科研院所的特殊政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为他们提供重要岗位和创新团队支撑,让他们有责有职有权,领衔重大科技攻关,充分发挥他们的关键作用。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设一流科技人才队伍
中国科学院党组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的中心。作为科技国家队,我院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作为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大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选才、用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凝聚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富有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
一、以“百人计划”为载体,建立高层次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为带动一批重点学科的发展、提升中科院在世界范围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我院组织实施了“百人计划”,面向海内外吸引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经过不懈努力,初步构建了一支面向21世纪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了一批跨世纪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一是坚持严格管理,保证人才引进质量。采取“所自主引进、院择优支持”方式引进人才。研究所根据科技发展目标,自主设岗引进优秀人才,经过创新实践考察,院择优支持,保证了引进人才的质量。至2009年底,通过“百人计划”支持和培养优秀人才共计1846人,其中从海外引进1292人。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提供事业发展舞台。三是切实保障服务,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百人计划”入选者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也在创新实践中快速成长,涌现出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目前已有41人当选为两院院士,73人担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71人成为“863”项目负责人。
二、以用人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科技人才使用机制。近年来,我院从下放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权、建立优秀青年人才破格聘任制度、全面实行岗位聘用制等方面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实行公平竞争,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突出合理使用,让人才各展所能。三是保持有序流动,不断优化人才配置。通过改革用人制度,我院创新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与1998年相比,我院创新人才队伍中40岁以下人员所占比例提高了9%,正高级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由54岁降低到46岁,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所占比例提高了21%,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提高了11%。
三、以“三元”结构工资制为重点,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我院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工作性质和岗位类型,探索形成以“三元”结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工资制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新型分配体系,有效激发了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增强人才激励的针对性。二是注重激发活力,提高人才激励的有效性。我院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出成果、出人才”相互促进的可喜态势。自1998年以来,我院有6人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有122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胡伟武博士带领龙芯团队,奋力拼搏、勇于创新,自主研制成功龙芯系列通用CPU芯片,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有机无芯”的历史。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印发标志着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向2020年,我院将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按照“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的要求,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进一步发挥我院科技“火车头”作用,为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篇2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坚持“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加强党的建设, 在创先争优中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工作思路, 科学谋划, 精心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把创先争优与推动“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稳步实施相结合。
实施藏区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两个加快”和藏区稳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省90所“9+3”学校把活动作为推动藏区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稳步实施的重要机遇,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在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增进民族团结、创建和谐稳定校园等方面创先争优。目前藏区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实施顺利, 成效显著, 呈现出“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局面。
黑龙江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曲嘉维:
主题鲜明, 载体创新, 创先争优活动特色突出。省教育厅围绕中职科学发展目标, 确立了“深化学校内涵建设, 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先争优作典范”的主题。各市 (地) 结合本地实际, 创设了各具特色的活动载体。哈尔滨市教育局在活动中, 以“三个结合”为载体, 即创先争优活动与营造职业教育发展氛围相结合、与建设学习型组织相结合、与提升三支队伍 (校长、双师型教师、教研员) 整体素质建设相结合, 促进活动向更深层次展开。大庆市教育局围绕市委“弘扬大庆精神、攻坚克难、勇创一流”的要求, 以创建“党员先锋岗”、“育人标兵”为载体,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争当党员先锋”和“争做育人标兵”的活动。
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 学校坚持做到“三个到位”, 重点统筹“三个结合”。
“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 二是宣传到位, 三是保障措施到位。通过实行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目标责任制、阶段联查制、七一总结表彰制、年终民主评议考核制等, 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三个结合”:一是将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为了更好地整改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出来的问题, 学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化改革, 创先争优, 提升质量”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 大家明确了“稳定规模, 深化改革, 特色创优, 品牌强校, 育人惠民”的工作思路。
二是将创先争优活动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学校党委在党员中开展了“共产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和“五好党支部”、“五带头优秀党员”评选活动。在全校开展了“共产党员亮起来, 党员群众联起来, 师生员工动起来”系列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 极大激发了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蓬勃激情, 掀起了人人创先、个个争优的活动热潮。
三是将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党员和干部教师在加强专业建设上下功夫, 在推进校企合作上求实效,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提质量。
——摘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户名:浙江省三通商业教材发行站传真:0571-88039022开户:建设银行杭州德胜分理处总经理:高永根
账号:1092213109001传真:0571-88039066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德胜路238号联系人:阮成芳、沈柏明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篇3
郑新立(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经济一季度已经到了谷底。也就是说,中国将在今年底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根据多数经济机构和专家的预测,今年和明年都将是金融危机对世界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可能到了2011年世界经济才能开始回暖。中国有望比发达国家提前一年多的时间,率先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
公立医院将切断以药养医
陈竺(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卫生部部长)
新医改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将医疗服务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作为医改的主体,通过发挥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目前公立医院的收入有公共财政投入、社保以及个人医疗支出,以及药费加成三条渠道。药费加成也就是我们说的以药养医。新医改将彻底切断以药养医这个渠道。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最终要靠医务人员的服务体现出来,切断以药养医的收入渠道后,要通过研究增加诊断费等目前偏低的医生正当劳务费用,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马秀红(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副部长)
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20条措施,尽管我国5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还可以有更大力度,还需进一步出台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外贸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多一个百分点,就能救活一大批企业。
要从多方面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章新胜(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
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00万人,而现在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的就业形势也比较紧张。教育部和其他相关部门正共同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享受的社保、学费补偿等优惠政策,对用人单位实行就业扶持政策,以及帮助大学生创业等。希望政府、用人单位共同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支持成渝经济区规划
邢元敏(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主席)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西部大开发已经进入第10个年头的这么一个重要时期,熙来书记在落实贾主席在重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的时候,明确地交给了我们政协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请全国政协推动成渝经济一体化,培育中国第四增长极这项事情,我们希望通过全国政协的重点调研,能够把调研成果纳入正在议定的我们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突出履职重点 推动区域合作协调发展
陶武先(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主席)
注重发挥优势,积极宣传四川恢复重建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协力争取、尽力促成恢复重建所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也希望全国政协继续关心四川灾区恢复重建,支持、参与成渝经济区战略谋划和规划设计,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协调发展。
过去是作家,现在要做好公仆
张海迪(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
过去写作是希望当一个好作家,而现在要做一个人民的好公仆,努力为残疾人兄弟姐妹服务。我们坐在这里参政议政,应该想到很多残疾人还在为生存而挣扎,我要为他们坚持。我非常珍惜每次参政议政的机会。12年前,全国政协社会福利界第一次有了残疾人委员,共有5位。而今天,在全国政协各个界别里的残疾人委员已经有18位,可见现在中央对残疾人群体的重视。
北京应保护老建筑
霍震霆(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
在香港是否拆掉老房子已经变成一个很大的争论话题了。老建筑代表了一段历史,它也代表了一代人的感情,拆掉了就再也没有了。现在来到北京看到很多老建筑都不在了,觉得很可惜。老建筑对旅游也会有相当大的作用,有的人说把房子拆掉了盖五星级、六星级酒店,但是外国人来不是要看你这里多豪华的,他们希望来看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
手机下乡市场仍然广阔
王建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总裁)
从全国来说,手机目前在大城市普及率已经很高,但是在农村还是相对较低,农村的消费市场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家电下乡对于促进农村消费已经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电脑的普及率不是很高,手机在村跟村,村和乡之间通知、会议等都会发挥必要的联络沟通用途。对于手机漫游费,目前下降的空间依然存在。
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
杨凯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目前工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幅远高于平均贷款增速。在对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投入的同时,贷款质量还是比较稳定良好。作为银行,我们已成立专门部门对中小企业实施专门的信贷支持政策。但担保机制、信用体系建设,以及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建设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现在是国内金融机构进行海外收购的好机会
丁仲篪(全国政协委员、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虽然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对国内机构来说也充斥着机遇。现在正是国内金融机构收购国外金融机构资产是一个好机会,因为现在国外金融机构的资产都在贬值,国外金融机构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要把握好风险,尤其是政策性、流动性和管理性风险要引起国内金融机构足够的重视。
政策扩张期应警惕“政府万能”幻觉
贾康(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
中国现在启动了称之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配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总量扩张,并注重结构优化。这种所谓救市的国家干预、政府介入,不应该也不可能颠覆市场原则,而是要贯彻“补充市场”的原则。在政策扩张期和加大干预的操作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政府万能”的幻觉。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政府应当有所作为。但不能把这理解为政府什么都可以去直接调控。政府调控的政策理性应力求基于市场。在当前政策调控的背景下,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注意把短期调控和长期深化改革、转变机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将部分外汇储备适时转化为资源储备
李绍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运集团总裁)
我国应该更加合理地运用外汇储备,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应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资源储备。建议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设立国家石油海上储备和运输产业基金,以国家为主,石油、钢铁、造船、海运等相关央企投资入股,批量建造一批海上储油设备设施和超大型油轮。这样可以不占用土地,还能有效拉动钢铁、造船等重要行业发展。至于海上储油的可行性以及安全防污染问题,国际上已有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力是最大的
周纪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9年,中交集团将重点跟踪国省道的干线公路改造、东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城市间的城际道路,大型化、专业化的深水泊位码头和需求量大、运输繁忙的航道扩充,以及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西部干线铁路等项目。这将有利于中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对于中交集团抵抗金融危机将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设立振兴专项基金 促进纺织工业尽快复苏
陈新华(全国政协委员、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作为我国典型的劳动密集性产业,2008年全国纺织行业直接从业人员23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在1亿人以上。同时,纺织服装得发展在推动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应设立纺织工业振兴专项基金,制定公开公正的使用标准、奖励措施,切实有效推动产业升级。建议由纺织工业协会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将行业的长期调整和短期复苏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具体工作的落实。
在全国推广“惠农券”
刘永好(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返乡农民工创业最大的阻力在于贷款难,“惠农券”实际上是一种帮助农民取得贷款的金融担保产品。中国农户数以亿计,每家贷款又不多,少则几百,多则几万,而贷款的手续一样多,而且到各个地方去,银行根本忙不过来,既没有效益又有很大风险。而发放“惠农券”有助于银行简化贷款手续,而因为引入了农业企业的互保,又有利于降低风险。国家财政可对发行惠农券的银行提供减免税收的支持,也希望国家对发给农民的对应“惠农券”的资金提供贴息,贴息多少可以与他们解决就业的多少、提供的食品安全与否结合认定。
通过“第二次创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唐健(全国政协委员、克拉玛依市委书记)
可持续性发展,是克拉玛依这种资源性城市的命脉,像克拉玛依这种还依然有青春活力的城市,趁着现在它年轻力壮的时候,怎么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建议现在就应该从资源的开发里面拿出一部分收益的建立可持续发展资金,专项使用,帮助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延伸石油石化产业链。克拉玛依市还出台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等惠农措施,把发展现代化的大农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石油资源枯竭后的替代产业来发展。
建设长江航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金义华(全国政协委员、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书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航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长江货运量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2倍、欧洲莱茵河的3倍,成为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在长江航运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缺少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行业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制约了长江航运生产力的发展,建设长江航运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工程显得尤为紧迫。
创业风险投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张懿宸(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现在支持中小企业,中央确实有很多措施,政府工作报告中间特别提了把支持中小企业去年的38亿增加到今年的96亿,这钱一级级分到最后是在政府手里。事实上如果大家会利用政策,你在农村打一口井,可能都可以找好几个部门去要钱去。所以,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如果真是让它能用得好、用得有效益,最终纳税人的钱还能有一定的收益回来,我觉得光靠政府来分配这个钱,这肯定是不对的。
扶持“厂办大集体”实现新发展
于天忱(全国政协委员、本钢集团公司董事长)
加快解决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企业问题,是事关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工作,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加大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工作的力度。建议政府制定积极财政政策、运用市场化的收购、兼并、重组等行之有效手段,对停产、亏损、半停产企业实施综合配套的改革改制,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厂办大集体企业资产损失,力争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和逐步增值,扶持厂办大集体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新发展。
调整保障性住房结构 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
王征(全国政协委员、荣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在出台了很多政策,有些政策有一些不合理的一面,就是保障性用房结构问题,两限房4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300万平方米,廉租房才50万平方米。我认为这个结构应该倒过来,廉租房90万平米,经济适用房只占10万平米。
房地产暴利应征重税
许家印(全国政协委员、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
地价、税费和利润是构成房价的三大关键因素,一旦采取强力的“三控”措施,政府让利、国家让利、企业让利,将从根本上杜绝房价飞涨及购房成本被无限转嫁给购房者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现象,有利于真正降低并稳定房价,才能让所有的老百姓居者有其屋。
采取灵活税收政策活跃经济
蔡国雄(全国政协委员、环球策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在经济形势需要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更应在财税政策上采取相对灵活的税收政策活跃经济。目前,有些税收政策还停留在国有企业管理阶段,比如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用纳税征收办法,就明显限制了小企业的发展和新企业的市场行为。有些企业购买其他科目的成本发票甚至假发票冲账。尤其是新成立的企业既没有销售额,又要广泛开展市场推广活动,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如何处理成为难题。采取调整企业经营业务费纳税标准的方法刺激企业消费,从而拉动内需。
农民工养老保险纳入城镇社保
王永正(全国政协委员、永正裁缝店集团董事长)
建立与当前实际相符合的过渡性社会保障制度,在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之后,再将农民工逐步纳入统一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可以实行个人账户积累模式,实行低费率、低保障待遇。农民工因工作单位变动时无论流动到哪里,均有唯一的账户进行缴费,不需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农民工年龄标准参照城市退休年龄,不设置最低缴费年限门槛,农民工达到该规定年龄时,即可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计发办法按月领取本人的养老金。
民营经济将会更有活力
刘迎霞(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会长、哈尔滨翔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未来中国经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比重是什么样,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只要可以顺应市场的发展,有自己核心竞争力,就能够生存和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国家非常重视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随着体制机制放开和深化改革,民营经济将会更有活力。
利用好利率杠杆为保八护航
甘连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星牌集团董事长)
中央政策让全国人民对2009年实现GDP增长保8有信心,但在投资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利用好利率这个杠杆。加息和减息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合理地调整国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杠杆作用。
简化申办手续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
李秀恒(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政府的当务之急。这些农民工在经济上相对于普通农民有一定基础,又在外闯荡多年见过世面,有一定的技术,所以应该大力支持他们在家乡自主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的不仅仅是缺乏资金的问题,复杂的审批手续也是一大障碍。现在创业申办手续相当复杂,要经过工商、税务、消防、环保、卫生等多部门审批。很多想要创业的农民工朋友甚至连要到哪里办理这些手续都不知道。
在全社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马立群(全国政协委员、齐齐哈尔大学校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很大冲击。国家应更多地为高校毕业生牵线搭桥,提供岗位需求信息。针对报告中关于今年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论述,建议在全社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是我国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培训与就业结合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就业准入制度落实到位,严格执行是关键。
允许地方政府赴港发债
容永祺(全国政协委员、美国友邦保险(百慕达)有限公司区域总监)
允许部分有条件的内地企业和地方政府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此举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多元化,吸引国际资金投资内地企业和政府,同时也将推动香港成为亚洲债券市场中心,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作为地区内金融中心,凭借较完善的金融体制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可以为内地发展债券市场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小学和大学不应该产业化
俞敏洪(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篇4
——在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上的发言摘编
(2012年5月19日)
2012年5月19日,教育部在京举行了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从5月20日到6月20日,全国各地将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努力提高对发展学前教育的认识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洪峰
首先,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衷心感谢教育部领导给北京这次承办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的机会,这对于首都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城市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基础培养。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广大家长对子女教育空前重视,对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向早期教育延伸,对高质量、多 样化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此,北京市政府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正在组织实施《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要新建、改扩建769所幼儿园,使全市公办性质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65%以上,3年共增加学位7.5万个,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北京市将借助此次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各部门对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重点宣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坚持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广泛宣传科学育儿理念,提升家长育儿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预祝首届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圆满成功!
竭尽所能为缓解“入园难”出力
空军直属机关蓝天幼儿园园长 秦书华
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的下发、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贯彻落实”成为了关键词、核心词。之后,北京市召开了学前教育工作大会,启动实施了《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今天,教育部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在空军直属机关蓝天幼儿园正式启动,我们感到十分荣幸,深切地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
空军直属机关蓝天幼儿园是一所有60年历史的名园,伴随着人民空军的发展而成长。在空军首长及机关领导的关爱下,经过几代“蓝天人”的辛勤耕耘,正努力朝着“开放、融合、创新”的目标发展,曾两次荣立军队集体三等功,多次评为军内外教育先进单位和北京市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
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全体教职员工正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园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坚持“面向未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怀着对幼教事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感、责任感,致力于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发展,力争把蓝天幼儿园办成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品牌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探索体验为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园理念,确立“以研促教,以研带师,以研兴园”的发展思路,将环境教育、艺术教育、养成教育融为一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我们深知,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地方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离不开空军部队的坚强领导和严格要求,离不开广大家长的支持与理解。饮水思源,近年来,部队及市、区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支持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目前,蓝天幼儿园一园三址,共招收地方幼儿1400余人,占幼儿总数70%。我们竭尽所能为缓解“入园难”尽心出力,为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家长入园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空军直属机关蓝天幼儿园的发展,将承载着昨天,立足今天,着眼于明天。这次参加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我们有幸结识了来自中西部的一些园长,并和云南省的两所幼儿园结成了姊妹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以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幼儿园。
发展学前教育消除贫困代际传播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代表 麦吉莲
今天是我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多年职业生涯中最伟大的一天。我敢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各个国家的代表都希望自己此刻能站在我这个位置上,因为今天我们在创造新的历史。
中国政府把学前教育作为政府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表明中国正在朝着消除贫困的代际传播,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这一举措必将为中国人民带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我相信,许多年后,当历史学家回过头来,梳理世界各国领导人为保障儿童权利所作的贡献时,中国政府普及学前教育的重大决策将被作为意义重大的战略政策之一而载入史册。
特别高兴的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密切合作,在西部贫困地区开展了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项目,对推进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宣传策略,动员学前教育机构、家长、地方政府和社区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取得了良好成效。
实现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精力、时间和资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一如既往,竭尽全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加快实现基本普及的目标。
我们能做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今天开始向家长宣传这样 的理念: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一生最重要的教师。对幼儿而言,最重要的是为他们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不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广泛传播这一理念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今天的仪式就是最好的开始。
最后,让我们对中国政府今天和未来对学前教育的卓越贡献表示祝贺!为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长期友好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坚持科学保教为孩子提供优质服务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幼儿园园长 杨晓春
我是来自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一名园长,今天有幸参加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心情无比激动。201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我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我园的办园条件和师资队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边疆民族地区的幼教工作者,我和我的教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由衷地感叹:幼教的春天来了!
去年“六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到湖北十堰市柳林幼儿园考察,亲笔题词:“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这是对幼教工作者的极大鼓舞,为我们进一步办好幼儿园指明了方向。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题词精神,我们幼儿园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了保教工作:
一是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德宏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傣族、景颇族传统的民族文化,为幼儿园创设育人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就地取材,用竹子为孩子们编制藤球、搭建攀爬架和平衡木,自制体育游戏器械,丰富幼儿户外活动;利用民族服饰、饮食和节庆文化丰富幼儿活动区域;利用葫芦、芭蕉叶、橡胶果丰富幼儿操作材料,满足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二是为孩子们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让 孩子们感受植物的生长,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我们通过泼水节、目瑙纵歌等民族节日,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识;通过亲手制作傣家绿叶宴、包饺子、做汤圆等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开辟角色游戏区、科学发现区和阅读区等,提高孩子们的合作交往能力。
三是做好家长工作,推进家园共育。教师们通过家访、网络、短信、电话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家庭教育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情况,并提出具体的教育建议。我们请家长走进幼儿园,通过组织家长开放日、亲子俱乐部、家长沙龙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一日生活和教育活动,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今天的启动仪式,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这次受邀来京参加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有幸和蓝天幼儿园结为姊妹园。我们将紧紧抓住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有利契机,坚持科学保教理念,走进社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育儿指导,进一步营造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为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孩子健康成长是家长最大的幸福
空军直属机关蓝天幼儿园幼儿家长 袁亚彬
我是空军司令部机关的一名现役军人,非常荣幸能够以孩子家长的身份来参加今天的启动仪式,看到这么重要的活动能够在我们机关蓝天幼儿园举办,作为一名空军人,我也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的孩子是去年进入蓝天幼儿园的,一年来,在他身上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让我时常沉浸在幸福感动之中。
以前,我对幼儿园的理解,也就是把孩子看好、保证安全而已。随着自己的孩子加入蓝天幼儿园这个优秀集体,我才从孩子的显著成长进步上,真切地感受到了系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迈好人生第一步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首先是建立自信。我和爱人都是现役军人,平时工作早出晚归,孩子一直都和老人一起生活,由于跟外界接触较少,造成性格比较内向,不愿同其他小朋友沟通交流,缺少一种男孩子应有的自信和闯劲。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我发现孩子在一天天变得勇敢、变得开朗,敢于和外界交流了,主动参与、积极竞争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我们家又多了一个小小男子汉。
其次是培养自立。现在,每个家庭在养育子女上可以说都是不遗余力,“娇生惯养”、“百般呵护”几乎成了爱的代名词。以前,我也曾告诫自己不要溺爱孩子,可真正面对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往往又不 由自主,久而久之也让孩子养成了凡事都要靠大人的依赖心理。可自从经过近一年的集体生活锻炼后,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了,不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要独立完成,就连大人干活时也一定要帮忙。最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孩子现在非常懂得心疼人,看到大人在切菜会提醒“不要切到手啊”,看到大人在吃药会关心地问“苦不苦”,每次回到家都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小温馨、小感动数不胜数,让我充分体味到了孩子带给父母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再其次是收获快乐。现在,我的孩子每天回到家,说的最多的是今天老师讲了什么故事、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等等。说这些时,孩子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写满了对第二天幼儿园生活的期待。在幼儿园的精心培育下,孩子的天真得到了充分释放,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篇5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结束后,根据《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的通知》(沾组明电[2010]23号)文件要求,我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结合实际,认真学习,现将学习贯彻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召开局党组会议,认真学习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精神
全国人才工作会后,我们把学习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政治生活中头等大事,摆上重要位置,通过召开局党组会议,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并下发各基层党支部学习贯彻,在单位内部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高潮。
二、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多种形式并举,深入学习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
通过举办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局领导及科室负责人纷纷表示要带头贯彻会议精神,落实会议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县之路,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另外部分干部职工还通过上网浏览、参阅报刊等形
1式精读原文,吃透精神,做好学习笔记,全方位、多方面的深入学习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做好人才工作的认识和体会,对提高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抓好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起了推动作用。
三、积极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工
作措施
1、突出重点,坚持多渠道、多方式培训人才。坚持重点岗位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采取切实措施,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在培养目标和重点上,对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知识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适应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着重提高他们的科研、学术水平,培养一批省、市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
2、强化服务,努力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在政治上关心,及时把具备党员条件积极申请入党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注意从拔尖人才中选拔领导干部。在工作上支持,采取有力措施,优先安排他们进修高一级学历,优先安排参加县内外学术交流、考察学习,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在生活上照顾,多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
3、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党管人才的要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篇6
会
总书记深刻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外国看中国的潜力所在,就是看这个,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想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
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思想,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增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保持对人才的饥渴感,不断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最大限度支持鼓励人才,让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二、量变引质变,培养一批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
中国作为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培养一批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并非难事,在当前国家形势下,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以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统筹抓好高技能人才、科技教育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宣传文化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调了“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对于解决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促进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突破地域壁垒,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 篇7
(2006年5月25日)
贯彻落实15号文件 强化质量管理 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同志们:
这次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视频会议,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发布后,劳动保障系统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央15号文件精神,分析高技能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高技能人才评价重点,交流经验,部署任务,推动工作。今天上午,中组部人才局时玉宝副局长介绍了中央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有关要求,对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15号文件精神很有帮助。培就司于法鸣同志、鉴定中心刘康同志分别就技能人才评价和加强鉴定质量管理做了工作报告,我都同意。上海、江西、深圳和兵器工业、中国石化、中国二重以及北京工贸技师学院等7家单位分别从地方、行业、企业、院校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工作,这些经验都来自实践,各有特点,相信对大家都有启发。下面,围绕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做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15号文件精神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即中办发15号文件,是在“十一五”开局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和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高技能人才工作走上快车道,必将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当前,要认真学习领会15号文件精神,明确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这里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学习的体会。
(一)15号文件将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15号文件特别强调了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把这项工作的意义深化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的程度,提升到关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15号文件曾先后经过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三次会议研究审议,是中央最高层的重大决策。在审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都再三强调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对解决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5号文件对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所做的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做好这项工作的殷切期望,必然带动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重视程度,加大支持力度。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学习和理解文件精神,把思想认识和工作理念提高到中央文件的高度上来,统一到中央文件的精神上来。
(二)15号文件对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
中央领导同志在审议15号文件时,曾明确指出,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很必要。第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育是基础,尤其要办好职业教育。要按照市场需求改革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适合市场需求,培养内容要结合生产实际。第二,要研究如何加强岗位培训,真正的技师、高级技师是在岗位工作中培养出来的。我国加工制造业的水平如何,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第三,严格考核鉴定评价工作。因为技能人才是在企业工作的,要充分发挥企
业作用,同时又要严格管理,防止把这件事搞乱,避免水平没提高,比例却上去了。中央领导的要求,切中当前高技能人才工作实际,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点和方向。15号文件围绕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总目标,对政府、企业、学校和劳动者分别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文件强调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作用,要求各级政府要把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要探索建立多渠道培养、多元化评价、多层次使用、多方式激励、多方位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文件强调企业行业的参与和支持作用,要求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工作中,要发挥培养主体的作用,积极进行评价机制改革,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关键作用,完善能力业绩与工资待遇相挂钩的收入分配办法。文件强调院校的教育和培养作用,要求职业院校紧密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文件还强调劳动者的能动作用,鼓励技能劳动者参加培训和考核、开展技术交流、参与技术革新和攻关,为劳动者实现技能成才开辟了广阔空间。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理解15号文件精神实质,明确新要求,掌握新政策,扎扎实实地做好高技能人才各项工作。
(三)贯彻15号文件必将开创高技能人才工作新局面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都对高技能人才队伍提出了新挑战。一是经济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企业提高竞争力,迫切需要提高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整体素质。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总量比重较低,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33%,与发达国家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在50%以上的情况相比,有很大差距。技能劳动者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我国高级工以上包括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1%,与发达国家高技能劳动者比例一般为30%的情况相比,更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制造、加工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解决这方面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发展。二是严峻的就业任务,对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正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就业再就业压力非常集中。一方面是就业供大于求矛盾仍严重存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地农民等新的就业矛盾进一步突出。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已越来越成为就业关键因素:新成长劳动力要实现市场主导就业和自主就业,必须具备相应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下岗失业人员要实现再就业,必须具备转换职业的能力;而农村劳动者要实现转移和进城就业,就必须具备打工的技能。因此,我国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能力,这就需要结合就业岗位的开发,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实现由数量就业向素质就业的转变。
针对“十一五”时期形势发展的需求,15号文件在总结各地、各部门和有关行业企业的实践基础上,对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从总体目标来说,到“十一五”末,高级技工(职业资格三级)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梯次发展;从工作任务来说,要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抓好15号文件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们就一定能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创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我们也一定能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二、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我们所指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是对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的考核和评定,是职业技能鉴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央人才会议和人才文件的统一要求,在现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下来的。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有一个周期,从现在抓起,两三年后才能见效;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则是即时的工作,从现在抓起,马上就可见效。因此,我们贯彻落实15号文件在做出全面部署的同时,首先抓评价这个环节。
(一)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制度不断健全,鉴定网络遍布全国,标准题库形成一套系统,全国城乡劳动者中已有6000万人(次)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得到企业、院校和劳动者广泛认可,在求职就业上的“通行证”作用、在带动培训工作上的“牛鼻子”作用进一步显现出来,同时也为搞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这几年来,通过组织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高技能人才年均增长8%左右,评价工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新技师的成长,有多年来培养积累的基础,更有评价工作改革突破、大力加强的促进作用。这方面的进展和成绩,也是与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行业企业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工作密不可分的。
但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工作的需求相比,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整体上说,高技能人才评价能力跟不上社会对鉴定工作的需要,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许多劳动者在企业工作岗位中,技能已经达到高级工以上水平,但由于评价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他们还不能被认定相应的职业资格,其能力和才干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成长受到制约,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影响。二是就一些鉴定机构而言,对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不高,影响了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一些地区、行业的鉴定机构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鉴定质量的“假、次、低”,即: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低顶高。鉴定工作的质量问题也集中表现在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直接影响到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声誉。各地呼吁必须从高端开始,严格质量管理,强化鉴定质量,保证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走上一个健康的发展轨道。三是从机制上说,高技能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联动,导致评价在高技能人才工作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技能人才评价应该作为岗位使用与待遇的依据,并能够引导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提高技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评价工作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致使评价工作难以发挥作用。社会各方面和广大技能劳动者都强烈呼吁要加快建立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联动的机制,以促进广大劳动者立足岗位、技能成才。
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还应该看到,15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将使高技能人才工作步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高技能人才工作面临最好的发展机遇,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各地方、各部门形成了协调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三是国家和地方层层制定相关政策,明确目标任务,并安排了相应的资金投入。四是行业、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广大劳动者等各方面积极性空前高涨,工作主动性不断增强。五是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念、再接再厉,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任务
搞好评价工作,并使之与培养、使用、激励等工作进一步有机结合,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工作新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十一五”期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由目前的21%提高到25%,提高4个百分点,总量要净增89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由4%提高到5%,提高1个百分点,数量要净增190万人。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同时也是经过努力奋斗可以实现的。根据工作基础和培养能力分析,最近两年,高级工和技师、高
级技师年均增长8%左右。以此推算,在2006-2010年的五年中,通过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高技能人才年均增长率提高到9%左右,是能够实现工作目标的。这其中,评价工作的任务首当其冲,不仅现有达到相应技能水平的劳动者,要通过评价产生出来;还要把正在培训的后备劳动者,通过评价送上成长通道,以此来保证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当前,搞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落实四个突破,实现制度创新。15号文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要落实这一要求,对于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申报条件的后备高技能人才,要及时组织考核鉴定。对于在岗工作多年并具有相应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核心骨干职工,要普遍开展技能评价。对于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要按规定直接晋升和优先组织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要从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开始,积极创新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要探索建立社会化、企业、院校等多元评价机制,使各职业领域、各类群体中的高技能人才都能得到科学、规范、及时的评价,为他们实现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铺平道路。
二是要规范社会鉴定,确保评价质量。高技能人才评价是社会化鉴定工作的形象和标志。上海等城市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他们对高技能人才评价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和程序化模式,加强考、评、督、巡质量监控,并结合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为社会提供公共鉴定服务,使高技能人才评价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各地特别是中心城市,都要学习借鉴这些做法。我们要从规范社会鉴定、强化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和建设公共实训鉴定基地三个方面,进一步严格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和公共服务,搞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三是结合企业生产,注重业绩考评。大批高技能人才是从企业中产生的,企业在评价中承担了重要任务。企业的评价工作要突出生产现场的能力考核和工作成果的业绩评定。一些企业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中国石化探索的“过程写实评定法”、“典型工件抽样法”,重点对员工生产工作业绩进行考察。中国二重结合生产岗位要求,综合考核员工的工作能力、业绩及表现。各地、各行业要认真学习借鉴,大胆探索,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评价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职工队伍素质。
四是要强化校企结合,开发技师资源。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高等职业院校是后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要实现校企结合,评价工作也要及时跟上。一些院校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北京工贸技师学院等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技能训练,强化校企结合,实现高技能就业。我们要在更多的职业院校推广这种做法,对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作好引导、支持和服务。同时,要按照15号文件的要求,在职业院校中组织开展预备技师试点。这项试点工作的目标,是进一步发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推动校企合作,强化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的责任,缩短人才成长周期,实现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模化。要在总结的基础上,由点及面,逐步推开。
五是要通过高端带动,提升整体水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奠定了基础,高技能人才评价也要为职业技能鉴定树立标杆和样板。高技能人才评价是一项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社会影响广的工作。要通过做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现高端带动,在评价技术基础、组织实施、质量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创建出一整套科学严谨规范的评价模式,并发挥示范效应,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进一步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一)突出抓好职业技能鉴定质量
当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已对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
示和15号文件要求,把质量作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标准,健全程序,加大质量管理工作力度,对重点职业领域和重点工作环节进行督导和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坚决地、有效地防止不正之风。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制度的执行。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明确质量管理要求、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监督检查三方面履行职责,落实责任。市级以上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要在具体落实执行鉴定质量管理要求和执行制度上严格把关,实行质量保证责任制。各地各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要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并实行鉴定考评全过程质量管理,切实做到严格执行制度规范,严格贯彻质量要求,及时查处质量问题。
第二,要明确重点,强化对社会、企业、院校鉴定质量问题的治理。要对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治理,达到保证鉴定质量的目标。对社会职业技能鉴定,要抓住考培不分、考场作弊、考务管理不严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对企业职业技能鉴定,要以规范鉴定工作程序,加强督导,严格管理为重点,避免企业鉴定无序操作,盲目攀比,一哄而起。对院校职业资格认证,要根据职业标准要求,重点强化教学过程中的职业技能鉴定,保证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求。
第三,要始终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公开原则,要做到凡属职业技能鉴定对象应该了解的信息,凡属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组织鉴定过程中应该让群众了解的信息,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让群众知情,让社会监督。坚持公平原则,要做到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标准,严肃考场纪律,规范考评行为,杜绝弄虚作假、考场作弊和违规评判,坚决制止职业技能鉴定中的不正之风。坚持公正原则,要保持鉴定过程和鉴定结果的公正,使其经得起时间考验和社会监督。要对鉴定质量问题按规定进行严肃查处,增强鉴定的公信度。第四,要加强制度规范、技术保证和人员管理。在制度规范方面,要坚持用制度来保证质量。要在加强鉴定工作各个环节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质量督导制度,通过加强督导使鉴定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要在对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进行全面质量普查的基础上,建立质量通报制度和鉴定所(站)质量管理红黑名单。对列入红名单的予以表彰,对列入黑名单的,限期整改直至取消资格依法制裁。在技术保证方面,要加强以技术手段强化质量保证。如提高证书防伪的技术含量、开展网上证书鉴别、组织鉴定考场远程监控,强化标准题库工作,保证鉴定质量等等。在人员管理方面,要加强对影响鉴定质量关键人的管理,实行质量保证承诺和纪律制约。对考评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严格资质准入,严格考评过程监督,使质量管理真正落实到人。
(二)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群体,也是需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好服务的重点群体。各地要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36号文件要求,做好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根据当地就业需求,结合下岗失业人员培训情况,引导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国家规定的鉴定经费补贴政策。要通过对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及时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引导他们通过参加培训提高技能,实现再就业。各地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5号文件要求,研究制定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支持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掌握进城就业技能。要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在劳动力输入数量较大的地区,重点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要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在加工制造、建筑环卫、饮食服务等就业领域,选择就业需求量大、操作技能简单易学的就业技能,组织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对合格人员免费颁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三)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
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在鉴定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基础工作主要涉及职业标准开发、题库建设、教材开发、考评技术研究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是搞好鉴定工作的前提,是保证鉴定质量的先决条件。做好基础工作,部里主要承担标准、题库等技术开发、教材服务和信息化推动工作,其中有些工作要与各地、各有关行业共同进行。在这方面,一定要做到加快开发速度,保证工作质量,满足实际需求。各地各行业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基础工作,要认真执行国家职业标准,运用国家题库,选用推荐教材,搞好信息网底层建设,要通过加强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技术含量和整体水平。
(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队伍建设
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人员、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和鉴定专家工作在鉴定第一线,是鉴定工作的生命线,他们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和水平。要根据鉴定工作对他们的职责要求,有重点、有计划地加强这四支队伍建设。对于管理人员,要重点加强依法行政教育和培训就业政策培训,使之熟悉了解鉴定工作的宏观管理政策和具体工作要求,明确职责任务,提高管理水平。对于考评人员和质量督导人员,要重点加强专业化建设,要建立定期培训、资格管理和诚信档案制度,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提高工作要求,使之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质量把关的核心作用。对于鉴定专家,要重点培育一支具备较高素质、专业覆盖面广、结构合理的职业分析分类和考评技术研究专家队伍,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各种培训交流活动,切实提高他们的政策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几点要求
刚才,我重点围绕评价工作谈了几点想法。下面,就做好高技能人才整体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通过贯彻落实15号文件,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当前,落实15号文件精神,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首先要从任务分解和制定配套政策两个方面做好工作。从任务分解方面,中组部正在研究15号文件工作分解落实方案;下一步,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将根据分工,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头抓好落实。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落实高技能人才工作任务,强化责任,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从制定配套政策方面,有关部门将制定配套文件,各地也要根据15号文件的总体要求,制定实施意见,细化操作办法。部门和地方文件,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要求,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际,进行扩展和充实。要研究制定力度大、可操作的配套政策,并逐项抓好落实。
(二)通过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进一步推动“5+1”计划行动的深入实施,促进培训与就业工作紧密结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按照全国职教会的部署,劳动保障部围绕加快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能力,在全国组织实施“5+1”计划行动。一是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技能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二是实施“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计划”,深入推动再就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三是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广泛开展创业培训,发挥其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四是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转移就业效果。五是实施“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最后是一项行动,就是“技能岗位对接行动”,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为技能劳动者培训后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5+1”计划行动突出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从而实现更多更好的就业。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实际,在几个领域中加强职业培训的一揽子计划,不仅对职业培训做实、做细有明确要求和指导,并且突出了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培训促就业特点,符合我国就业工作从数量就业向素质就业、技能就业转化的大趋势。
实施“5+1”计划行动,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带动总体推进。当前,要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着力点,推动“5+1”计划行动的深入实施。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提高就业素质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项工作得到普遍加强。
(三)通过实施部门间的联合行动,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扩大高技能人才工作影响力。目前,在部级层面上,我们已经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由组织、劳动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国防科工、财政、人事、国资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加,负责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部里也专门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集合部内有关司局力量,共同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搞好正在进行中的各项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项目,并以“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为统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联合行动。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尽快商请组织部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和团体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要在组织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在更大范围实现更大发展。
(四)通过组织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和竞赛等活动,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15号文件颁布后,在中组部、中宣部的统一领导下,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七个部门在全国联合组织开展了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活动。今年下半年,我们和中组部初步商定,拟召开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组织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把高技能人才工作推向一个新高潮。此外,劳动保障部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系列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主办高技能人才主题论坛等。各地在配合组织开展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宣传工作,要突出重点,分主题、分阶段宣传15号文件的有关内容,宣传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宣传各地、各部门和有关行业企业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具体行动;要采取多种方式,如组织宣传周、张贴宣传画,组织征文比赛、读书演讲活动等,形成宣传高潮,培育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好环境好氛围。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言摘编】推荐阅读: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09-13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发言摘编10-18
全国人才发展情况06-28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点07-22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11-02
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1-15
人才工作会议汇报08-11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11-04
人才工作会议工作报告08-25
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总结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