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总结

2024-09-11

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总结(通用14篇)

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总结 篇1

1月9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XX召开全区人才工作座谈会,总结了2011年全区人才工作,对2012年全区人才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艾矛主持。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XX,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自治区各部门(单位)、区属大型企业、党组织关系在宁的中央单位组织部长

(人事处长),市县(区)组织部长和分管副部长参加了会议。会上,书面传达了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人社厅、科技厅、宁夏医科大学、XX市、中色东方集团公司作了交流发言;XX常委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XX的重要讲话中。

一、XX常委的讲话精神

(一)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目标,2011年我区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XX常委从四个方面对2011年全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了回顾总结。一是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二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明显;三是重大人才工程顺利推进;四是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XX常委指出了全区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行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基层人才匮乏问题仍然突出;人才市场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人才流失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有的地方和单位对人才重引轻用,还没有形成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各个环节相配套的用人机制;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XX指出,2012年全区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和中组部的要求,以落实自治区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以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重要人才政策创新、重点人才开发为抓手,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提升我区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卓有成效的人才工作向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献礼。

(二)以科学人才观为统领,正确树立人才工作新理念。

XX强调,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运用,是推进人才工作科学化的行动指南。一要把握人才工作的地位作用,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等理念。二要遵循人才开发的规律,牢固树立人才以用为本、高端引领、系统培养和人人皆可成才等理念。三要明确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服务大局和人才优先发展等理念。四要改进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牢固树立坚持改革创新、注重人才投入等理念。

(三)以落实自治区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推动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

XX强调,落实自治区人才发展规划的内容,既要有系统观念,又要突出重点。

1、加快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一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加强产学研结合。三是要强化实践培养。四是要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五是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

2、深入实施“海外引才百人计划”和“国内引才312计划”,引进、用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要大力推进海外引才计划,积极实施“国内引才312计划”,围绕宁东基地建设、黄河金岸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发展设施农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引进一批懂项目、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的国内外人才。

3、精心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塞上英才”工程、文化名家工程、“企业之星”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牵手工程”、“基层之光”、中阿经贸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工程,实行项目推进,强化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

4、积极创新和落实人才政策,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加大政策创新和突破力度。抓住人才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探索,推进人才政策创新。二是要加强人才规划体系建设。尽快颁布出台自治区6支人才队伍专项规划和6个重点领域的人才发展规划。三是要积极推进XX“人才特区”建设。努力把XX“人才特区”建成高层次人才集聚区、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先进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力创造的示范区。

(四)以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系为重点,把党管人才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1、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四个优先”人才发展布局。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增强人才意识,自觉担当起落实党管人才责任,积极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用好人才。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研究、策划、指导和检查落实。要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人才工作联系点制度,各市、县(区)都要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人才工作联系点,加强对重点

领域、重点行业人才工作的指导。

2、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督促检查。要把人才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把人才发展成效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3、加强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要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加强人才工作力量,注重加强人才工作者素质和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知全局、懂人才、干实事的能力,识别人才、研究人才和集聚人才的能力,推进落实人才强区战略的能力和为人才排忧解难的能力。

4、加强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宣传。要围绕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以人才理论创新推动人才实践创新。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和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我市贯彻落实意见

一是由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牵头,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全区人才座谈会精神。

二是筹备召开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传达全区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2011年全市人才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

三是抓紧制定2012年贯彻落实《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要求。

四是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重点落实好一套人才规划体系,实施好八个人才项目,健全好四项政策机制措施,举办好六项高规格活动的“1846”计划。

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总结 篇2

这是一项需要人才也孕育人才的伟大事业。

2003年12月19日,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这一天, 载入共和国人才工作史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深刻阐述了科学人才观的内涵, 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走人才强国之路”“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这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百舸争流, 千帆破浪。弹指一挥六年余, 一批批饱学之才、实干之才、创新之才不断涌现。

其间, 共和国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人才资源大国, 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其间, 共和国各类人才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显身手、焕发活力, 发挥出巨大作用。

其间, 全社会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素质不断增强、效能不断提高, 为建设人才强国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间, 全社会人才意识普遍增强, 人才工作经验和理论不断丰富, 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功以才兴, 业有才广。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群星璀璨的新局面在华夏神州勃然兴起。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树立科学人才观, 全面部署和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各类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万顷波涛、海鸥竞翔、松柏滴翠……夏日的北戴河风光无限, 让人陶醉。

从2001年开始的每年盛夏, 北戴河都会迎来一批特殊客人, 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岗位, 既有著名院士专家, 也有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教师, 还有工人技师、“土专家”……

邀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到北戴河休假, 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组织的一次重要活动, 充分体现了中央心系人才的关爱之情。

人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可靠的战略资源。

2003年以来, 党中央全面部署和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 树立科学人才观, 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 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003年,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2006年1月,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作出了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 提出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同年3月, 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7年, 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 这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2008年开始,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编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战略目标, 描绘了我国未来人才发展宏伟蓝图。

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003年中央成立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中央组织部成立人才工作局,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成立人才工作领导 (协调) 机构和工作机构。目前, 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成立人才工作领导 (协调) 机构及其工作机构。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 把人才工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 加强宏观指导, 研究制定政策措施,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凸现。

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研究制定了加强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也制定了人才工作中长期规划、“十一五”人才规划和人才发展战略, 发布《人才资源状况》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江苏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重中之重, 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 加快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以人才集聚引领高新产业集聚, 以人才结构调整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

辽宁制定出台《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整体开发战略的实施意见》, 吉林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兴业战略的若干意见》, 黑龙江编制实施《黑龙江省“人才兴安岭”行动纲要》, 系统谋划人才工作总体布局。

河南实施“中原崛起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激励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政策, 初步形成了衔接配套、较为完整的人才政策框架体系。

小康大业, 人才为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已经形成普遍共识,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的新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坚持服务科学发展, 努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把人才工作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从“神舟”系列飞船遨游太空, 到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从取得高性能计算机、高温超导研究等领域重大成果, 到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为人才成长搭建了广阔舞台。众多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青年科技才俊在实践中迅速成长。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 凝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航天科技人才, 一批年仅三四十岁的业务骨干担任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

2003年以来, 党和国家注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 特别是紧紧围绕科教兴国、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 通过人才资源开发有效推动国家战略和重大部署的贯彻实施, 实现了人才数量增长和能力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同步提高。

世界在变, 创新不变;生生不息, 创新不已。

2006年6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 强调要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指明了方向。

“百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 各地各部门把培养和吸引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

2003年以来, “百人计划”支持各类青年科技人才1272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遴选出4批国家级人选共2700多人, 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浙江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安徽实施“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 内蒙古实施“草原英才”工程等, 大力培养领军人才、打造创新团队。

“三支一扶”“百万中专生计划”“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部署, 中央和各地各部门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开发, 培养了一大批带领农民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保证。

从长江三角洲到环渤海, 从泛珠江三角洲到东北三省, 从中部地区到西部地区……

作为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区域人才开发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配合、相互促进, 成为一道令人瞩目的亮丽风景。

中央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每年选派150名左右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博士服务团”到西部开展服务, 每年又从西部地区选调26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东部地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培训, 促进了人才的成长。

中央制定下发《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 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启动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专项活动”“东北之春”等人才培养计划, 组织开展“院士专家东北行”活动, 选派干部到东北三省挂职服务, 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机遇和舞台。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

在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上, “第一生产力”正日益发挥其“第一”的作用, 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正迸发出无穷的活力……

坚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 加快培养各类人才的步伐, 努力扩大人才总量———与时俱进地推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

事业召唤人才, 时势造就人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归根到底要靠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 党和国家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不断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人才规模扩大。截至2008年年底, 我国人才资源总量接近1.14亿人, 其中,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600万人, 居世界第一;研发人员总量超过196.5万人, 居世界第二。从规模看, 我国已经是世界人力资源大国。

2009年年底, 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突破1亿人。其中, 高技能人才达到2630万人, 比2006年增加770万人, 增长了约40%。截至2008年年底, 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820万人, 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42%。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从2006年开始, 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1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目前, 已举办39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和6期大学生“村官”培训班, 培训了3418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638名大学生“村官”。

———人才素质提高。据统计, 从2003年至2008年, 全国参加各类脱产学习培训的党政干部约1600万人次,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约900万人次、专业技术人才约2600万人次。

以两院院士、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为主体的国家高层次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层次快速提升, 劳动者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2008年, 全国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400多名,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000多名, 全国高校共聘任长江学者1552人。

2003年以来, 全国共选拔3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1.1万多名各个行业领域专家享受特殊津贴。

1990年, 我国每10万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有1422人, 2000年增加到3611人, 2006年达到5834人。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全国招收研究生44.64万人, 比上年增长6.64%。2008年, 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271.85万人次, 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5448万人次。

———人才结构改善。2008年年底, 国有单位已聘专业技术人员中, 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之比由2003年底的7.3∶33.4∶53.2调整到9.9∶36.8∶44.2。

同时, 人才所有制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上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非公组织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5%左右, 到2008年达到38.5%。

2003年, 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通知。上海率先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天津产生了首位具有专业社会工作教育背景的社区居委会主任……目前, 全国民政事业单位和城乡社区开发设置4.5万余个专职社会工作岗位;全国培育发展3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更加宽广。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10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投身灾区一线, 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生活救助、心理辅导服务、就业辅导服务等。

多士成大业, 群贤济弘绩。我国初步形成一支规模宏大、专业门类齐全、能力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军……

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既要全面提高、又要抓住重点, 把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吸引培养和造就大批高层次人才

当今世界, 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 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各地各部门加大了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

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更新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信息和补充人选的通知》。各级党委建立完善直接联系专家制度, 掌握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中央宣传部等下发《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中央统战部建立近1000名党外代表人物后备人选名单。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部依托“973计划”“863计划”, 实施“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广西建设13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 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海南启动“515人才工程”, 选拔和培养高级人才。广东、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北、山东等也分别在省内设立“珠江学者”“闽江学者”“天府学者”“芙蓉学者”“楚天学者”“燕赵学者”“泰山学者”等岗位, 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

吸引海外智力, 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累计引进国 (境) 外专家478万余人次, 选派72万余人次赴国 (境) 外培训。据统计, 77%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80%的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62%的博士生导师和71%的国家级教学研究基地 (中心) 主任, 都有过出国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

2003年以来, 各地各部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 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等方式, 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他们中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数学大师林家翘、经济学家钱颖一、生物学家饶毅、数学家田刚、“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施一公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为中国创造了许多世界一流科研成果。还有一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创办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施正荣博士在无锡创办尚德公司, 短短几年就造就了一个新能源产业财富神话。

2005年, 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配合下, 科技部、北京市组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面向全球招聘所长和研究人员, 吸引了20位顶尖留学人员和团队回国工作。

仅仅几年时间,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便跻身国内外同类院所前列, 产生了许多国际瞩目的原创性成果。

截至2008年, 张江高科技园区集聚各类国际化人才6000余人, 其中归国留学人员2000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吸引创业“海归”1.2万余名, 建立29家留学人员创业孵化机构, 创办5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 全国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140多家, 2万多名留学人员在园内创业, 成为加快自主创新、缩短我国与世界先进技术差距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8年, 中央制定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简称“千人计划”) 。计划用5至10年时间, 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 (来华) 创新创业。目前, 中央组织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人民银行、国资委、中科院等部门, 已分3批引进66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上海、福建、湖北、广东、重庆等20多个省市相继实施地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聚四海英才, 创时代伟业。新一轮海外人才回国 (来华) 潮正在形成……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重要动力, 全面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不断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充分激发各类人才不断释放创造活力

如今, “爆棚”是形容人才招聘会盛况的热词。然而, 1983年, 全国第一家人才交流机构———沈阳市人才服务公司成立时, 却十分冷清。20多年后, 人才市场成为配置人才资源主要平台, 成为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推动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变革的重要力量。

目前, 一个覆盖全国的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全国共有7000多家人才服务机构, 从业人员近7万人。仅2009年, 就有1400多万人通过市场找到工作或转换岗位……

人才队伍的成长和人才活力的激发, 离不开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2003年以来, 各地各部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新变化,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工作规律, 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思路, 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在人才评价机制上, 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人才评价机制基本形成。

“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成为选人用人导向, “能者上, 平者让, 庸者下”成为社会共识。人才在市场中自主择业, 用人单位在市场中自主择人, 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中粮集团公司建立由知识、能力、态度、个性、业绩5个维度、20个指标构成的经营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天津积极探索建立评审、考试、考评相结合和考核认定等多种评价方式, 提高职称评价科学性。

———在人才使用机制上, 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 打破了论资排辈现象。

考试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票决制等逐步在全国推广, 成为党政机关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从2003年至2008年, 全国各级机关公开选拔干部近3万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共28万余人, 其中, 县处级以上4.5万多人。

同时, 企业人才市场化选聘力度不断加大, 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以全员聘用、岗位目标责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入, 用人机制更加灵活。截至2009年年底, 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比例达到80%。

———在人才流动机制上, 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

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各地纷纷打破体制障碍和政策壁垒, 疏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渠道, 贯通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 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

建立劳动合同, 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 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事代理, 建立完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增加户籍管理灵活性, 实施居住证制度, 创新“户口不迁、关系不转”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一系列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 加快了人才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解决了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

———在分配激励机制上,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步建立。

今天, 越来越多的人才依靠知识、技术、管理“发家致富”。对年薪制、期权、股权这些名词不再陌生, 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日益得到重视。

广东建立高技能人才工资福利制度, 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聘用具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 分别给予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的同等工资福利待遇。

浙江设立重大科技贡献奖, 每人奖励50万元;各市也建立覆盖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制度……

一个热心发现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的国家, 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国家;一个精心爱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的政党, 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党。

回顾既往, 豪情满怀。展望前程, 信心百倍。

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寄托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 倾注了对中华大地的殷殷之念, 凝聚了对国家富强的深深之盼。

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总结 篇3

“十二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是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加快构建的时期,也是深入实施国家和我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五年。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强桂战略,实现为广西科學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的目标,必须紧扣未来五年人才发展趋势,谋划未来五年人才发展蓝图。因此,切实抓好广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要科学地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与编制规划的关系,充分体现人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战略部署,以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托,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未来五年发展走势和需求,精心谋划“十二五”期间我区人才发展规划。

要坚持开门搞人才规划。勇于开门集智,善于师夷长技,加强学习交流,广泛汲取各界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拓展编制思路和发展空间,既结合外省的先进做法,又针对广西人才发展现状,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才能对“十二五”时期全区人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战略目标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切实提高“十二五”人才规划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人才工作焕发新活力、创出新局面、抓出新成效。

要认真开展相关重点课题的研究。围绕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发展趋向,选择重点研究方向,对人才发展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课题研究可委托专业科研机构或一些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开展,充分利用调研成果充实人才规划,力保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重点课题研究要有实用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创新性,要体现出我区的特色,能具体指导我区“十二五”人才事业的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要认真梳理人才规划项目。将项目编制工作作为“十二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以广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努力筛选一批事关全区“十二五”人才发展全局、支撑力大、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重点人才项目,以人才重点工程和项目为抓手,以全面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基本取向,同时兼顾各层次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依靠人才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惠及民生。在规划中要努力体现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与促进作用,为人才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高校人才工作会议总结 篇4

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谋划人才建设新思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主要任务是以学校第一次会议精神为指导,系统总结“十二五”期间学校人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研究确定“十三五”时期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当天上午,在第一次会议上,该校党委书记史百战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重视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锻造人才;要聚焦发展,用好人才;要坚持落实责任,保障人才。副校长郑伟强代表学校作了题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人才工作报告。会议出台了《博士培养资助办法》、《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兰州文理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雁苑学者计划》、《雁苑名师计划》、《雁苑之星计划》、《责任教授计划》、《雁苑师资培训计划》和《雁苑人才引进计划》等9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会议分8个小组对史百战的讲话、学校工作报告和9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大家认为学校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学校工作报告总结了该校人才工作的经验,找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人才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贴近学校实际。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总结 篇5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尹德明主持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曹小红、何树山,市政协副主席、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朱丽萍出席会议。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人才办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实行“人才绿卡”制度,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总结 篇6

同志们:

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和所有参会人员的共同努力,全校人才工作会议的大部分议程基本完成。上午**校长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学校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学校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影响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因,并对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下一步工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个学院院长介绍了本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这次会议,还提出了学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等文件的讨论稿。全体参会人员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针对**校长的报告、两个会议文件材料,围绕学校人才工作进行了充分讨论,从刚才几个组长的汇报来看,大家对人才工作的一些问题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希望职能部门把大家的建议吸收补充到相关文件中去,落实到工作之中。从总体上看,会议取得了预期效果,相信会对学校今后的人才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如何落实好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再强调三点:

一、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国以才立,校以才兴。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问题已成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大问题,取得人才资源优势比其他任何资源优势都更为重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对事业兴衰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高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深刻认识从学校实际出发建设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的紧迫性。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多措并举培养人才,统筹规划使用人才,人才的数量大幅增加,结构明显改善,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从目前我校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师资队伍来看,总体是不错的,有一批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学者,有些还是国内比较著名的学者。从教师的数量和博士比例来看,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也是比较高的。但是,领军人物、在全国有影响、有话语权的重量级人物还是太少,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人才还是太少,团队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现有人才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等等。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

二、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工作理念

科学的人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学校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科学的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上的深化和拓展。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既是重要理论问题,又是重大实践任务。

一是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就是要充分认识人才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学校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切实把学校发展的重心放在依靠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类人才上,形成人人重视人才、各类人才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做到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政策优先落实,人才资本优先积累。

三是要牢固树立“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

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在于充分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树立“人才以用为本”理念,就是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思维,不断探索人才使用新机制,真正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上得去,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价值。

四是牢固树立“人才竞争”的理念。

竞争是促使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人尽其才的有效切入点。当前,国内外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已呈白热化趋势。树立“人才竞争”理念,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参与国内外的人才竞争,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凝聚各类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竞争机制,积极搭建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人才竞争平台,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现代的人才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公平竞争,鼓励人才冒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胸襟和气度,不仅要引进比我们自己更强、更有实力的人才,还要正确对待冒尖的人才,做到你冒尖,我高兴、我加油、我学习、我追赶,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出成绩、快速成长的生动局面。

三、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学校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关键,以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根本,以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效能,为学校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通过制定政策,健全激励机制,大力营造激发创造活力的工作环境,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学校要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学院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研究部署人才工作,直接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人才,全力集聚人才,真心爱护人才,积极培养人才,带头用好人才,同时要以博大胸怀包容人才。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人才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要加大人才工作的改革力度,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机制,努力破除影响人才发展的瓶颈。要继续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在下大力气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更加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提高及作用的发挥。

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总结 篇7

2013年1月10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传达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38次会议和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 研究部署2013年人才工作。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会上强调, 要全面落实十八大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尹蔚民指出, 今年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龙头, 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继续配合实施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 统筹推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等政府人才项目。二是以重大人才政策创新为根本, 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专家培养选拔、发挥作用和联系服务政策, 完善博士后培养、管理服务政策, 完善支持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政策。三是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 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加快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全面推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推动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推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国务院表彰奖励工作条例出台。四是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为目标, 不断健全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内容,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 (刘祖华) ■

编辑冯玺玲

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总结 篇8

张小建强调,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要实现三大核心功能:一是劳动者就业失业信息集中管理;二是单位岗位招聘信息联网共享;三是实现供求信息的对接和匹配。

张小建说,要在统一建设的大原则下,完成三大建设任务。一是要充分利用好金保工程建设成果,数据中心、信息网络、决策支持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工作,都要按金保工程的要求进行统一建设;二是要切实做好业务管理软件开发建设;三是要重视做好就业人才服务网站建设。同时,要着力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工作。一是突破政策落实难点,建立全国就业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享受政策人员的统一管理;二是突破招聘信息地区分割,建立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单位招聘信息的免费查询;三是突破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瓶颈,建立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的全程信息化。

孙宝树在讲话中指出,在“十二五”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体系,实现供求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和交流,促进全国一体化的、成熟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尽快形成。

各类专家人才项目情况总结 篇9

一、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规定,从20xx年起,用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的选拔培养4000名左右“工程”国家级人选,重点选拔培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能引领和支撑国家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每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400人左右,其中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基础学科、基础研究领域领军人才100名左右。

人才待遇:“工程”国家级人选可按规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进一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要向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人选倾斜,对部分紧缺或者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支持用人单位为他们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

推荐程序:推荐工作由市州人社局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基层单位、非公有制单位向所在地的市州人社局推荐人选。市州人社局应认真审核候选人资格条件,根据推荐情况组织专家评审,按照评审结果和推荐指数确定推荐人选名单,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送省人社厅。

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一定程序认定进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的称号,简称政府特贴专家。每两年评选一次。

人才待遇:XXXX—XXXX年是一次性发放5000元;20xx—20xx年变为一次性发放10000元;20xx年起又提高为0元;国家自20xx年1月1日起将1990年至1994年获得津贴人员每月100元标准调高至每月600元。目前对经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国务院授权人社部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由国家一次性发给人民币20000元,省财政补贴20000元,免征个人所得税。

推荐程序:采取自下而上、逐级选拔的方式推荐人选。基层单位、非公有制单位向所在地的市州人社部门申报推荐,经过专家评议,在本地区、本部门(单位)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推荐结果经市州会议研究同意后,统一报送省人社厅。省人社厅将根据选拔条件,组织专家评议委员会对推荐人选进行推荐,确定我省拟推荐人选,公示无异议的,报省政府审定后向国家人社部推荐。

三、甘肃省领军人才:

领军人才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牵头,省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具体负责实施。甘肃省领军人才的选拔范围,为甘肃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领军人才的数量,为1000人左右,其中,第一层次人选300人左右,第二层次人选600人左右。

人才待遇:对入选第一、二层次的领军人才,省委、省政府分别每人每月发放津贴20xx元、1500元,领军人才如已经享受我省其它类专家津贴,可以就高选择享受其中一项,不重复享受;以3年为周期,对做出重大贡献、业绩突出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一次性奖励10万元。领军人才原则上每3年集中调整补充一次。

推荐程序:申请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必要时可组织同行专家评议,经本单位公示后将候选人报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按照分配指标,组织行业、领域专家委员会进行评议,将拟推荐人选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后报送省人社厅。

四、甘肃省优秀专家:

“甘肃省优秀专家”制度是省委、省政府为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特设的一项奖励制度。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开发工作的决定》(省委发z20xx{30号)及《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省委发z20xx{37号)等文件规定,全省每三年开展一次“甘肃省优秀专家”的评选活动,每次评选100人左右,由省委、省政府颁发“甘肃省优秀专家”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物质奖励(20000元)。

推荐程序:地方所属基层单位和非公有制单位人选,按隶属关系由所在人社部门逐级推荐。申请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必要时可组织同行专家评议,经本单位公示后将申请人报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按照分配指标,组织行业、领域专家委员会进行评议,将拟推荐人选经市州政府研究同意,面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报送省人社厅。

五、享受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选: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本地现有人才干事创业,特别是为我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省政府决定开展享受甘肃省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员遴选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受聘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后,工作满5年以上,年龄一般在59周岁以下的在职在岗人员(经组织批准延退的在职在岗人员,年龄以实际受聘时间为准)。已享受甘肃省院士津贴、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津贴、甘肃省领军人才津贴、博导津贴等我省人才津贴的人员,党政机关(含参公单位)工作人员等人员不能申报。入选人员每月享受津贴1000元。

工作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篇10

落实情况汇报

-----------贵港项目焊接现场

2007年2月12日,公司职代会和工作会隆重在机关礼堂召开,公司领导、公司职工代表和各单位、部门骨干齐聚一堂,共商公司大事,协力勾勒公司发展宏图,在短短的两天半中,公司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求实奋进、真抓实干和科学发展的鼓舞斗志的报告,刘经理作了“认清形势 统一思想 鼓舞斗志 为再树铁军形象、创建和谐企业而努力奋斗”为题的工作报告,报告实事求是,朴实求真,在深刻反思现存问题的同时,严肃合理的提出整顿措施,并从实际出发,理性的确定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张书记作了“振奋精神 团结一心 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为题的总结讲话,讲话围绕公司发展为题,要求全公司上下员工齐心协力,努力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定信心,以人为本,逐步构建和谐企业。杨主席在职代会上提出“落实依靠方针 坚定必胜信心 为企业和谐发展再添动力”的思想理念。财务、人力资源、技经、物资和普能等相关部门也都作了总结汇报和围绕大局制定了发展方向。参会人员普遍反映,本次会议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尤其处于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不利的情况下,我们在深刻反省的同时,公司各级单位还需要狠抓落实。

2月14日下午,我分公司洪经理召集了在并的管理骨干,对公司两会精神作向大家进行了细致的贯彻,并根据工作会精神要求,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公司工作会刘经理工作报告中对焊接专业作了三点着重要求:第一,要加强焊接专业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满足管理和工程施工需要。同时要加强取证培训,保证关键岗位的持证上岗率,为公司提供丰厚的人力资证资源。第二,对焊工等需求峰谷变化较大的工种,要采取灵活的方法,暂时性引入外部力量来满足施工需求,也可通过劳务输出为公司创利。第三,在项目施工中上,严格按照施工计划组织施工,积极引入和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根据这几点要求,我们将在如何调整自己的人员结构,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如何利用新工艺,适应现场焊接工作需求,如何高效的组织生产,保证安全质量上下大力气进行思路调整和狠抓落实。具体工作涉及到:按劳取酬、人员分工、岗位定责、材料使用、人员培训、、技术研发和应用、质量和安全文明等方面的提高,我分公司今后如何在保证工作效率的情况下,更科学的、合理的控制好生产成本;另外,在思想方面,要结合当前形势,逐步将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思想统一和团结起来。

2月16日,正值年关,受分公司洪经理委托,在贵港焊接工地现场由张哲峰同志向战斗在一线的职工传达了公司两会精神和节日祝贺,把自己的切身体会,把公司面临的困难,公司今后立足的方向,以及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情况,给大家一一介绍,并作以必要的解释和答复。另外,结合焊接专业特色,鼓励大家进行讨论和提出构想,同时对以前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进行了反思和分析。大家对领导们的讲话都普遍表示满意,认为报告具体实际,关

系到了公司命运,民计民生,对公司今后都是充满希望和期待。大家还表示,今后无论在贵港还是在其它项目,一定会努力一心,勤奋工作,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大家认为贵港项目水压工作的圆满成功,正是因为我分公司能够团结一心,勤力合作,严格按制度、计划和工艺要求,合理调整人员结构,科学组织施工的,并且在灵活使用外部力量上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而公司领导的报告中更确定和指明了我们的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工作会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正如刘经理报告中所说,“让我们通过一年或几年的努力拼搏,使电建三公司焕发新春。”我们将更加努力钻研和协作,在公司大局推动下,使焊接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焊接分公司

2007年3月8日

公司六届二次职代会暨2007年工作会

落实情况汇报

焊接分公司支部

张哲峰

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总结 篇11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持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作会议总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张少农、王世元,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组长王寿祥,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胡存智出席会议。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持会议并讲话。徐绍史强调,一、要加强学习,提升履职行政的能力;二、要密切跟踪研判形势,敏锐地作出反应;三、要更加注重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善用善待新媒体;四、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重要会议精神,更好地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作会议总结。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贠小苏要求及时学习汇报传达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任务安排,支持大家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更好地落实;突出重点,抓好落实,确保做好全年工作;下决心解决当前影响全局工作的难题,有效增加制度供给;能够有效地同相关规划相衔接。8个小组的代表分别发言。

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总结 篇12

1月19日上午,张浦分局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学习贯彻束局长在全系统总结表彰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局主要领导重点围绕09年度国土资源工作“65431”的具体思路,并结合张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学习,使全体人员进一步深刻领会了市局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要做好09年度国土资源工作,在思想上、行动上要始终与市局党组保持一致。对各项目标任务,关健要早准备、早部署、抓落实。为此,分局将着重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在保障发展上,要结合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及城乡一体化建设,主动做好规划调整的准备,做到早准备、早谋划,把握住有利时机,为发展拓展空间。

二是在资源保护上,要严格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制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做到既有效缓解建设用地指标短缺的矛盾,又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三是在执法监察上,要按照“实际、管用、有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法规政策宣传力度,拓宽思路、创新执法监察的新方式、新方法,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违规用地现

象。

四是在服务发展上,要按照“守土有责、护土有方、动土有据、用土有益”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五种意识”,做到既积极主动服务,又严格规范管理。

贯彻落实应急工作会议情况 篇13

近日,********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学习贯彻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由********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副局长传达了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精神,********全体职工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局内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应急管理在维护公共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应急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专业化、高效化水平。

会议要求,一是要切实制定********2017年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队伍;二是加强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三是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机制建设,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四是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全系统的风险预警能力;五是加强反恐工作,提高警惕与防范意识;六是完善口岸基础设施

高校人才工作会议隆重开幕 篇14

12月29日下午,我校人才工作会议隆重开幕。市委人才办公室主任**,校领导*************出席会议。校属各单位党政负责人、教授、博士、青年教师代表、老干部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和组织人事、教务、科研等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主持。市委人才办公室主任**代表市委组织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建校三十多年来,积极探索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始终将人才资源建设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兴校”战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积极推动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与******共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研究中心;建立了********、*******所及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新材料研发基地和新能源研发基地。召开了********全国研讨会、********学术研讨会和当代著名作家********作品研讨会,编辑出版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我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乃至全省的科教文化事业、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表示,市委组织部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的人

才建设,努力为学校的人才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他希望,********要继续探索人才工作规律,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人才队伍竞争力,积极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加快知识创新能力向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转化,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在全省率先实现崛起提前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了题为********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五年来我校的人才工作:师资队伍总量增加,结构明显改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党政管理队伍与后勤服务人才服务学校学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成长和工作环境不断优化。

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学校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报告认为,这些问题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须高度重视,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不断发展。

报告深刻分析了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研究部署了十二五时期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报告指出,到2015年,我校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形成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报告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提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人才队伍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坚持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人才队伍的发展成长,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要建立与人才兴校相

适应的人才竞争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选拔任用机制。二是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积极推进“111”建设工程、团队建设工程、柔性引智工程及素质提升工程等四项工程,壮大人才队伍规模,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成长环境。要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尽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潜心钻研,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要以良好的事业环境成就人,要以良好的人文环境凝聚人才,要以良好的生活环境服务人才。四是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落实人才工作校、院(系)两级目标责任制。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坚持把人才投入放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包括领导精力的投入、管理队伍的投入和经费财力的投入。

上一篇:“信息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举行下一篇:左公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