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协会工作总结

2024-07-20

人才协会工作总结(精选8篇)

人才协会工作总结 篇1

文章标题:人才协会工作总结

【现代新昆明建设案例】把一个“人”字写得更大—昆明人才协会走笔

凭借春风好扬帆

在中国的汉字里面,“人”和“才”两字都只有致简的二、三笔,且没有简繁体之分。但它,却是世界上每个国家梦寐以求的强国之宝,是一个民族走向富强的助跑器和发动机。

人类社会的进步历史,是一部由各

个历史时期的广大人民和各类英才豪杰,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甚至生命逐篇逐章写成的宏大史诗。[文秘网站的领头羊...:http:///]

古圣先贤们殚精竭虑的勇气与智慧、开拓与创新,已经闪耀在辉煌的文明,已经铸就了普世追求的价值理想。

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要真正做好“人才”这一笔画简单的汉字所蕴涵内容的工作,要真正有效推进人才智慧水平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依然对管理者的眼界和胸襟有着艰巨的考量。

2002年底,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因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明确了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工作着力点。

2003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建国后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做重要讲话。

按照中央要求,党管人才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风动神州,全国人才工作迎来了扬帆的春风。

战略的制定需要远大的眼光、开阔的视野;战略的实施更需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和解决每一个实际问题。

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确立,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很好地研究“为什么要管,主要管什么,应如何来管,管出什么成效”的新课题,构建既区别于党管干部,也区别于组织部门管知识分子,区别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党管人才新格局。

作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高原省会中心城市,昆明的党管人才工作应该怎么开展?

有着共青团云南省委工作经历的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张荣明在对昆明市党管人才工作的思考中,想到了青年联合会在共青团中的地位和作用,想到了人民政协在聚才引智工作方面的累累硕果,更想到一个后来一直贯穿昆明人才协会管理工作始终的理念——“柔性管理”。

好一个“柔”字,“以人为本”的理性与温情写意尽在其中。

坚持“党管人才”,要走出“管人”的思想误区,需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我们不能用原来管干部的方式方法来管人才,建设现代新昆明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如何更好地聚才引智、为人才搞好服务,这是组织部门在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张荣明的脑海里,“组织、干部、人才”已经牢牢构成了组织部门为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服务之工作布局中的“三轮驱动”。

“要搭建一个为人才开展服务的平台、提供让人才展示才华的舞台。”

“对各类人才应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就应该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新昆明聚集贤才、引进智慧”。……

当上述这些有关昆明党管人才工作的思考在相关决策者心中逐渐清晰的时候,一个对各类人才进行兼收并蓄、柔性管理的人才协会模式已呼之欲出。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经过科学理性的充分酝酿和周密细致的策划部署,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2005年4月,在生机勃勃的春天,在春意盎然的昆明,昆明人才协会宣告成立。

她是昆明市委、市政府联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乡土人才等各类人才的非政府组织。

她是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直接领导下的,体系设置完善、功能定义明确、业务架构合理、在云南省及西部地区具备卓越品牌号召力的现代化高端人才俱乐部。

她与国内外基金和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是联系国内外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其他协会的沟通平台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智力支撑系统。

“这个协会以NGO(非政府组织)的形式来运作,这样就在人才的对外合作交流、相关项目及资金的引进以及对人才的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有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载体。”曾任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昆明人才协会首任秘书长的刘荣在回忆起当时人才协会的创立初衷时如数家珍。

作为全国首家以跨地域形式组建占领人才高

地的人才协会,使之成为“党管人才”工作的有效辅助手段,昆明人“敢为人先”的昆明精神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诠释。

春风化雨正逢时

细心的人会发现,作为在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领导下运作的昆明人才协会,并没有按习惯意义称呼为“昆明市人才协会”。这看似简单且不经意的一字之略,其实包含了协会创立

者在协会运作方向上努力打破传统地域限制与级别观念的良苦用心。

“当有人问昆明人才协会是什么级别时,我会反问,我们协会的会长必须是两院院士,我们的会员现在已经遍布北京、上海乃至国外,你说这应该是什么级别?”以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身份出任昆明人才协会首任常务副会长的张荣明话语里深含机锋。

昆明素有“春城”的美誉,其得天独厚的气候自然条件令国内外游人十分向往;但昆明作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省份的一个省会中心城市,人才匮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如何更好地开展聚才引智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则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而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应对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环境,更彰显“党管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另一方面,当“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区域经济圈的热浪开始拍打蓄势已久的云南高原红土的时候,作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昆明伴着“珠江水泡普洱茶”的轻盈写意走进了“9 2”泛珠三角的国内区域经济圈。在国家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国内区域合作的背景下,昆明由原来对外开放的“末端后方”变成了如今的“前沿阵地”,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空间骤然增大。

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是人才集中、信息集中、技术集中,但如果从真正意义上的行政隶属关系来看,真正属于城市所在地行政管辖的人才队伍其实不多,大部分都属国家及省属单位,这在昆明也不例外。

尽管昆明市在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然而,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昆明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今地区和城市间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昆明与其它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其根源在于人才上的差距。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昆明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

为更好地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事业、充分发挥昆明在全省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昆明市更需要把人才工程作为事业发展的重点,在挖掘、培养、服务人才等方面有创新与突破。

放在这样的背景上来看,昆明人才协会追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开放理念和包容胸襟,以“大人才”观念统揽聚才集智工作就显出了其独特的创新意义。

“只要是关心、支持现代新昆明建设,且是对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领军人物和紧缺人才,我们协会都要破除地域、行业、身份、级别、年龄等限制,敞开门户,广纳贤才。”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昆明人才协会秘书长曾令衡道出了协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追求。

在这个理念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张亚平出任了昆明人才协会首任会长,苏君红、戴永年、马洪琪三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名誉会长。

在这个理念下,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冯巩被聘为昆明人才协会顾问。

在这个理念下,作为昆明人才协会的会员之一,原来在省级某医院工作的肝胆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李立被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出任院长一职,他走马上任后,医院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病种结构日臻合理、肝胆外科手术水平突飞猛进、总体经济收入大幅提升。

……

在高原红土之上的西南一隅,渴望人才的现代新昆明建设迎来了又一个春风化雨、雨滋露润的人才聚集好时节。

目前,昆明人才协会已经吸纳团体会员31家,个人会员近293人,涵盖昆明地区不同领域、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和精英,并延伸到北京、上海、浙江和新西兰、新加坡、美国等地。

在不断补充增加的昆明人才协会会员名单中,各路精英汇集、八方高手亮剑,难怪有人半开玩笑地对协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协会整个就是一个大型的猎头公司!”

现在,昆明人才协会已成为昆明地区高层次人才的俱乐部,市委组织部也成为继“干部之家”和“党员之家”后的“人才之家”。

愿作春泥更护花

昆明人才协会章程规定,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为协会常务副会长,市委组织部负责分管人才工作的领导为协会秘书长,昆明市属14个县(市)区的组织部为协会的团体会员,协会秘书处设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两块牌子一班人马,负责协会日常工作的开展,这为协会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我们就是要尽心尽力地为协会会员做好平台、创出品牌、搭建舞台,让他们更好地为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贡献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风风火火而不乏温婉细致的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昆明人才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玉宁快人快语。

2007年2月26日,当人们昆明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浓浓喜悦之中,心中还回荡着一个个美好祝福之时,美丽的春城又迎来了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在昆明的首映式。

彩球飘飘,鲜花盛开的云南艺术剧院,来自云南民族村的50多位各民族的演员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弹起月琴、三弦,唱起了嘹亮动听的山歌,用云南特有的方式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

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是由昆明人才协会会员葛耀辉先生投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昆明人才协会顾问冯巩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片。影片以朴实的白描手法展现了一国营纺织厂一名工段长——王喜在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现出了一名最基层干部在国有企业改革大背景下可贵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情景真实、内容幽默,体现了“优秀作品鼓舞人、高尚情操塑造人”和“三贴近”的要求。

面对热情的观众,置身欢快的场景,感受周详的安排,冯巩先生由衷地表示,他在全国许多地方都举办过影片的首映式,昆明的这次首映式举办得非常好,令他难忘。

2007年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丽日和风下的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健身会所迎来了一场特殊的乒乓球友谊赛。

一身短衣运动装、手握直拍在稳健应对的,是以“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发现获国际大奖的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昆明人才协会会长张亚平;而在另一边目光专注、骁勇拼杀的,则是坐拥上亿资产、以一粒“神奇胶囊”开创骄人业绩的云南盘龙云海药业集团董事长、昆明人才协会副会长焦家良。

场上健儿身手敏捷、挥汗如雨,场下观众鼓掌加油、欢声笑语。为庆贺张亚平会长新近荣获“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昆明人才协会而举办了这次乒乓球友谊赛,搭建了一个和谐欢乐的平台。

象这样的会员活动,在昆明人才协会的日程安排中俯拾即是。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昆明人才协会致力于让对外人才交流合作“活”起来,把政府和社会人才资源“连”起来,使高层次人才在服务社会的平台上“舞”起来。

为实现人才柔性管理,加大引智力度,昆明人才协会创办了不定期举办的非官方、非营利性、定址的地区性引智平台——“昆明论坛”。

“昆明论坛”以服务现代新昆明、服务全省建设为宗旨,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共商经济与社会等诸多方面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

昆明人才协会通过“昆明论坛”与政界、商界及学术界建立的工作网络为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非会员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社会合作提供服务,促进各行业各类人才资源整合、开发和管理,增进与国内外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国际化水平,以高端人力资源推动西部地区产业大发展,逐步建设成为面向西部、泛珠三角地区和中国-东盟的区域性人才集散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智力引进、队伍建设、人才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昆明论坛”以“人、自然、社会”和谐为主题,联合组织有关单位、团体与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开展交流与合作,互通信息和经验;组织高层次人才为政府宏观管理献计献策,组织专家为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工程提供咨询论证;为培养各类人才和促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指导并开展各种讲座、培训、研修、智力引进等工作;开展人才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编辑相应的媒体介质。

昆明人才协会通过开展活动,正努力将“昆明论坛”逐步建设成为综合性、高层次的知识管理体系,成为集高端人才平台、产业推动平台、区域型投资转型平台、体制改革与创新平台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资源库,使之成为省、市政府的智囊团队和决策支撑系统。

通过借助“外脑”柔性引智、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为高层次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舞台等方式,“昆明论坛”现在已经逐渐成为昆明引进高层次智力的窗口和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平台。

在迄今为止举办的17期论坛中,“昆明论坛”共邀请到德国施韦斯弗特基金会理事、首席执行官弗朗茨-特奥·戈特瓦尔德教授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领导等数十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负责人等高端人才,就循环经济、昆明十一五规划、春城财富中心、城市建设与节约用地、科技创新与发展等重大决策和项目,论剑昆明,出谋划策,形成了一个服务于现代新昆明建设的高层次智库。

在“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的协会宗旨下,昆明人才协会自成立以来坚持逢年过节走访慰问专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相关贫困县区举办“科技之光”活动,有计划组织职业经理人参加相关培训,联合市教育系统开展“名师”教学辅导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和平台,积极为人才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人才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成了昆明地区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助推器”,成了党委和政府联系各类优秀人才的桥梁纽带。

此外,昆明人才协会还积极与一些国内外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举办论坛讲座、培训研修、学术交流、人才合作、成果推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引进法、韩、德、以色列等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外派人员学习进修等方面发挥了带动作用。

目前,昆明人才协会与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联合开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旅游方向)办学项目的合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从根本上说,党管人才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是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在昆明人才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端端正正压放着打印好的有关对“党管人才”原则的解读。

当各类人才为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而取得的成就象花儿一样幸福绽放的时候,昆明人才协会更愿做那润物无声的春雨、那默默护花的春泥。

风物长宜放眼量

写好一个“人”字容易,要做好一篇“人”文章却不简单;而要切实夯实“人才”这项宏大战略工程的基础,进一步强化事业吸引人、环境温暖人、待遇留住人、感情团结人、政策激励人的观念和氛围,更实在是任重道远,远非易事。

“党管人才”原则的确立,明确彰显了我们党希望在全社会建立起成就导向的社会价值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内涵也包含着开发的意义。两千多年前的管子说出树人的名言时,可曾料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神州大地上有着如此伟大的树人工程?!

历史的脚步反复印证着一个真理: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同样地,在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发展浪潮中,人才工作的深化与发展更是举足轻重。

昆明的人才工作目前已经进入整体推进、有机整合、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如何在工作中强调大人才观、大就业观、大开发观、大投资观和大环境观等五大观念的确立,使人才事业的发展更加科学理性与可持续?这已经是摆在昆明市的人才工作者面前的全新课题。

创新与探索永远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宽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眼量则是创新与开拓的基础。

作为以史料性、指导性、借鉴性、可读性为标准,记录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历史发展足迹的一项有益探索,自2006年8月开始,由昆明人才协会积极主导进行的《现代新昆明建设案例集》编撰工作全面展开。

“现代新昆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产生了一大批值得大书特书的精彩画面,留下了许多值得令人回味的经验教训,需要我们去记录,去为后人留下可供学习借鉴、可供瞻仰回顾的遗产。”

从对每篇案例文字的字斟句酌、标点修改到对整个案例集的框架谋划、出版统筹,作为编委会主任的张荣明眼里紧盯的不仅仅是一本书的编撰质量。

他更看重的是,由此而生,在现代新昆明建设的进程中,昆明人才协会将在存史、资政、育人的方式上有着更新的尝试和表达。

2007年6月1日,恰好是一个代表着欢乐和成长的节日。

这一天,昆明人才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第三次会议在昆明市郊一个果香四溢的园林山庄举行。

在吸收了又一批充满活力、成就和才干的新会员之后,气氛欢快热烈的本次会议有一项议程,通过了人才协会的会徽方案。

就在那枚以生机盎然的绿色为底色的会徽正中,一个艺术化的“人”字夺人眼目。

把一个“人”字写得更大,使协会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让人才的价值源泉奔流不息,会徽的寓意将使昆明人才协会的追求亮堂高悬、入心入脑。

在这座“春融万物”被列为昆明精神之首的春之城,昆明人才协会充满和谐、包容、关爱气息,她在给参与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人才带来春天般的温暖的同时,自身也同样在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欢乐中健康成长。

不经意举目回望,还未满三岁的昆明人才协会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思索,更多的感味……

《人才协会工作总结》来源于,欢迎阅读人才协会工作总结。

人才协会工作总结 篇2

一、协会人才结构的历史和现状

1988年协会刚成立时, 仅有从部里转过来的3个人, 随后又外借了3个人;1992年, 从皮革所里借调了2个人;1995-1996年, 又陆续从皮革企业里借调了6个人。由于工作发展和知识结构的需要, 从2001年开始, 陆续招聘了多个专业的人才。

目前, 协会共有32人, 从知识、学历和年龄等方面看, 都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结构。从知识结构看, 既有学皮革专业的, 又有学计算机、财会、中文、外语、管理、统计、设计、新闻、经济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学历结构看, 研究生有5人, 本科生有20人, 中专及大专生7人;从年龄结构看, “80后”有13人, “70后”有7人, “60后”有7人, “50后”有3人, “40后”有2人。协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38.51岁。基本形成了老中青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和谐合作的格局。

二、协会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1、招聘员工高标准, 坚持制度管理

招聘员工高标准, 坚持制度管理, 有规范的党组织生活, 是我们做好协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点。

对于招聘的新员工, 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平等竞争, 把住“入门关”, 定岗、定任务、定薪金, 认真签订和执行劳动合同。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带头作用, 按时、规范召开党支部生活会。目前协会32名员工中有正式党员13人, 其中“80后”党员有6人, 占“80后”总数的45%, 入党积极分子中也以“80后”员工为主。

不断完善协会的各项规章制度, 坚持制度管理。主要包括: (1) 有关考勤、加班、出差、带薪休假的规定; (2) 有关人事档案、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管理工作规定; (3) 有关财务制度; (4) 有关出国组团申报管理工作程序; (5) 有关编制工作计划的规定; (6) 有关协会工作程序及业绩考核的规定等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一把尺子量大家”, 有了制度, 就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既保证了协会的有效服务和自律管理, 又给“新”员工树立了规范, 新员工认真学习规章制度, 老员工以身作则, 做好表率。

2、帮助员工建立以会为家、以会为荣的事业观

我们既要满足员工合理的待遇要求, 又要引导他们从解决“就业”转向追求“事业”, 告诉他们在协会的职业发展路径是怎么样的, 要达到什么样目标, 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帮助他们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从而增强其对协会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对于新招聘的员工, 从以前的三年定岗, 改为两年定岗, 每个岗位均定编、定责, 定目标, 定职权, 充分发挥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认可, 并产生成就感、归属感和满足感。

3、加强培训, 为员工发展铺设平台

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在每个月的工作例会上, 邀请专项工作的负责人介绍有特色有亮点的项目进展、收获和体会;在每年初召开的协会工作会议上, 共同做好协会上年度总结和下年度计划, 同时要求每个员工做PPT, 上台讲解本人的工作小结、体会和建议, 给每个员工提供独立发言、表达见解的机会。

(2) 每年邀请专业机构的培训师, 集中对全体员工进行包括社交礼仪、组织会议、外事活动、提高执行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 强化团队意识、协作意识。

(3) 尽量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参与行业企业会议、展览、培训等机会, 以便他们更多地了解行业、企业, 更快地成长起来。

(4) 进行协会文化精神和服务理念的培训, 将其贯彻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当中。协会的文化精神是“诚信为本、创新为翼、责任至上、和谐至臻”。这源于对协会定位的清醒认识, 协会是非盈利的协调服务组织, 是企业的娘家, 不是婆婆, 不是上级管理单位。鱼儿离不开水, 协会离不开行业和企业。协会的服务理念是“为行业提供前瞻性引导, 为企业提供实效性服务”, 协会要与行业和企业休戚与共, 才能真正融入到行业当中, 逐步赢得企业的信用、信赖、尊重和支持。

4、建立行业专家库

围绕行业协会中心工作, 成立了中国皮革协会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 最大限度地整合轻工院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以及各企业的人才资源, 建立行业的专家数据库, 并根据专题成立了环境保护、制革技术、设计、科研方面的专家智囊团。

5、坚持学习制度和考核制度

坚持学习制度。结合实际工作, 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每半年度至少组织一次学习文件活动, 及时了解、理解和把握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 结合协会和行业的工作, 把党的宏观指导方针融入到协会的日常工作中。

加强对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的考核, 不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 班子成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每年协会领导成员集体和每位员工交流工作, 对每项重要工作, 实行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的考评方法, 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提高了员工工作能力, 降低了工作风险, 持续完善了工作方法。通过连续的业绩考核, 把不适于在协会工作的人员予以淘汰, 同时也不断吸收新的血液, 吸纳新的人才。自2007-2010年协会每年解除劳动会同的人员约为3人, 录用新的员工数量为4人。

6、坚持用人集体讨论制度

人才协会工作总结 篇3

协会诞生的历史背景

1983年7月8日,小平同志做了关于“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谈话,而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同时成立了姚依林副总理为组长,方毅、张劲夫、宋平为小组成员的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全国的引智工作。

引进国外智力是一项涉外工作,主要同海外政府、社团、院校、企业及专家进行合作,而中央引智办是党中央机构,以此名义进行对外工作,多有不便。1984年12月,中央引智办主任王逎率“留学生慰问团”出访时,临时用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国务院留学生办公室主任”的名义。我在1984年出访香港、1985年出访美国时则用的是“中国华阳技术贸易总公司联络发展部长”的名义。

为了解决外事活动中的身份问题,扩大引智工作的对外窗口,经同有关部门协商和酝酿,经中央引智领导小组和中央书记处批准,决定成立一个高层次、具有广泛代表性并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

1985年11月,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在北京成立。

开辟引进派出渠道迅速打开局面

协会成立后,迅速同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外合作关系,开辟引进派出渠道,并组织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

自1985年至1994年,协会开展海外合作或签署协议的合作伙伴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比如乔治亚理工学院、亚特兰大大学、全美华人协会、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总会及4个分会、华盛顿巨人公司、纽约太阳计算机公司、里万建筑师事务所、GE公司、塞克勒基金会等,以及日本的日中人才交流协会、海外研修者协会、富士通株式会社、野村证券株式会社等。另外还有加拿大泰加国际集团、史密斯律师事务所、德国退休专家组织(SES)、德国杜伊斯堡协会(CDC)、法国退休专家组织、意大利退休专家组织、英国GE公司、新加坡卫生部、杜亿春公司、澳大利亚澳中理事会、香港培华基金会、香港蒋氏工业慈善基金、金心集团、新华集团等。

1985年,协会与德国退休专家组织(SES)建立合作关系,至今该组织已向中国派出4000多名专家。

1992年开始,协会与香港蒋氏工业慈善基金合作,为内地在香港和其他发达国家培训了6000余名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20世纪90年代初期,协会与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开展合作,参与组织举办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从1993年至今,研讨会已成功举办8属,取得了一大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协会得到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关心支持

1986年4月21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张劲夫做工作报告,对协会的宗旨、任务和组织机构作了说明,明确协会是在中央引智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日常办事机构就设在中央引智办,不另加编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会议通过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章程》。这次会上,张劲夫当选协会主席,当时他已经是国务委员,并主持中央引智领导小组工作。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支持协会的工作。江泽民、李鹏、姚依林、宋平、李瑞环、邹家华、朱锗基、张劲夫等领导人多次出席中央引智办、国家外国专家局同协会组织的重大外事活动,并会见重要专家和知名人士。

协会主席张劲夫在身兼数职、工作繁忙的情况下,非常关心协会的工作,对协会的组织建设、工怍要求等及时做出指示,为协会的工作倾注大量心血。

凡是以协会名义请来的重要客人,张劲夫主席都会亲自会见,如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华人州长吴仙标,荣获诺贝尔奖的艾柯卡、杨振宁、李政道,新加坡前劳工部长、议员邝摄治,新加坡卫生部国务秘书柯顺美,澳大利亚前总理、澳中理事会主席惠特拉姆,日本前副议长、贸促会会长樱内义雄,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李嘉诚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获奖专家等。劲夫同志和引智领导小组成员王维澄于1987年还分别出席了协会在德国和日本代表处举行的招待会。

各有关部门也大力支持协会的工作。在1986年的第一届理事会上,30多位中央有关部委的代表及外交官当选协会理事会成员,这样的设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可以联合各有关单位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引智工作。

之后,中央各有关部门、国家科委、教委、计委、经委、侨办:经贸部、农业部、全国科协等单位的领导多次出席协会组织的主要活动,陪同国家领导人会见重要客人,同时派出有关领导参加理事会,积极支持理事会的工作。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迅速批准协会在海外建立代表处、成立基金会、购置房产等。驻外使领馆对协会出访的团组和驻外代表处也都给予关心、和指导。如我在出访多个国家中,大使和总领事都会会见我们,了解出访情况并给予指导,派人陪同我们参观访问,介绍合作对象等。

各省市的领导也很重视协会的工作,纷纷成立省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配合中央引智办、外国专家局的工作。江泽民同志在担任上海市长期间,亲自担任上海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的名誉理事长,并对如何做好引智工作多次作出批示。

海内外知名人士积极支持协会的工作

1986年,美中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在美国旧金山成立,海外知名人士杨振宁、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天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以及聂华桐教授等应聘为美中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和理事。美中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成为协会的主要合作伙伴。

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新加坡议员邝摄治等应聘为协会的海外顾问。

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蒋震,中华总商会会长张永珍以及培华基金会的霍震寰等积极支持在香港的培训工作。

日本通产省前局长林信太郎为协助协会引进曰本专家,专门成立了日中人才交流协会并自任会长。

王淦昌、唐敖庆等知名科学家以及我各驻外使领馆都积极参与协会的活动。

1986年的第一届理事会上,著名科学家、有“中国原子弹之父”之称的王淦昌及著名科学家唐敖庆当选协会副主席。

协会理事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前驻西德大使王殊、驻日公使丁民,以及驻美大使韩叙、驻英大使冀朝铸、驻德大使梅兆荣、驻日大使徐敦信、驻法大使周觉、驻加拿大大使张文朴、驻澳大利亚大使张再、驻意大利大使李宝成、驻墨西哥大使黄成家、驻比利时大使李振玉、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朱育诚等,他们有的积极参加协会的领导工作,会见外宾,代表协会签署合作协议,有的关心指导出访的代表团、赴海外培训人员及协会驻外代表处的工作。

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协会成立后,以民间团体的身份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具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便于对外开展合作和出访以及在海外设立代表处,广开引智渠道。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引智工作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以民间团体身份出访或签署合作协议比较方便,自由度大,不受限制。尤其在敏感时期和特殊情况下,如1989年“六四风波”时期,有的政府官方代表团在法国被拒绝访问,而我们是以协会名义出访,得以顺利完成出访任务。再如中央引智办、外国专家局在同海外非官方组织合作签署协议时,也多是以协会名义,这样身份对称。

按照国家规定,除我驻外使领馆外,其他政府部门不得在海外设立代表处。但在当时通讯条件尚不方便的情况下,中央引智办需要在海外设立代表处,以开展海外合作并安排、管理出国培训人员。因此,经中央引智领导小组和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批准,协会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区共设立了12个代表处,并购置房产,为开展引智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才协会工作总结 篇4

新年伊始,中国保镖协会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计划。

2012年2月15日中国保镖协会与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签署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双方的合作将会为未来保镖行业,培养出众多的具有大专,甚至本科学历的保镖专业人才。这一历史性的创举,将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地取代人们在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打手”、“莽夫”等,“保镖”二字。接踵而来的,将会被具有学历文凭的“现代保镖”四个字所取代。

中国保镖协会将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和中国各个省市的各大院校纷纷合作,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具有高学历的保镖专业人才,来满足社会人们的需求。

同时把具有高学历,有素质,有文化,德才兼备的“现代保镖”理念根植于人们心中,为中国的保镖行业的发展而努力,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左二: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系的毕主任

人才协会工作总结 篇5

——在云南省房地产业协会会员代表会上的讲话

云南省房地产业协会第三届理事长程政宁

(2004年8月31日)

各位会员,各位代表:

云南省房地产业协会自2000年5月换届以来,已经走过了四年的历程。四年来,云南省房地产业协会自 2000 年 5 月换届以来,已经走过了四年的历程。四年来,协会在省建设厅、省民政厅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在各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协会在加强自身建设,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搞好宣传教育、业务培训,为房地产企事业单位和会员做好服务工作,促进房地产业的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按协会《章程》规定,协会理事会每届任期四年,本届任期已届满,需要进行换届。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总结协会本届理事会四年来的工作;二是进行新一届理事换届选举;三是修改协会《章程》,四是新一届理事会一下步的工作意见。下面我就自 2000 年 5 月换届四年来的协会工作作一个简要回顾。

一、积极参与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业务活动,发挥

1协会的参谋助手作用。

四年来,协会积极参与省建设厅房地产业处组织的有关业务活动,如房地产工作会、征求意见座谈会,示范现场会、新闻通报会等,通过参加这些会议及活动,使协会工作人员更加了解掌握我省房地产业发展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力口深了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把握,为开展协会工作拓宽了思路。同时,协会及时编印了《房地产简报》,宣传有关会议精神及相关法规,四年共出《简报》14 期。协会按照省建设厅房地产业处确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办理时限等要求,四年来共承担了 300 余家房地产开发企业、40 家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初步审核工作,未出现大的失误和超越职责权限的情况,申报资质企业对协会的工作态度比较满意。同时,协会还对资质申报审批材料进行了整理装订、归档并承担了资质证书打印、购房合同代售等具体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使协会起到了参谋、助手作用。

二、针对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活动。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不少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帮助企业了解政府的市场导向,掌握相关政策,学习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协会组织了相关活动,如组织“房地产开发用地专题座谈会”、“物业管理座谈会”等,请有关领导在会上讲解和介绍有相关情况,组织

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探讨、相互启发,使有关的问题达成共识。协会还组织会员及企事业单位到广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地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内外考察学习,通过听介绍、提问题、带资料、看实地等方式,获得市场信息,吸取新的经营理念,拓宽了经营思路。为了构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协会组织了房地产业有奖征文及评选活动,对收到的论文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协会还积极参加中国房协以及省民政厅等单位组织的“发展行业协会、促进云南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征集活动,我们所提交的论文均被收编入册,并受到奖励。协会还安排秘书处工作人员到房地产开发企业、评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企业对协会工作意见,对企业反映的情况、问题和困难,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反馈,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三、开展行业技能培训,提高执(从)业人员素质。为提高我省房地产企业及执(从)业人员的素质 , 协会受省建设厅业务部门的委托,组织和协助组织了房地产估价师、经纪 人执(从)业资格考前辅导和考务工作;房地产经纪人协理从业资格考试;物业管理企业经理、部门经理和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及考试;城市房屋拆迁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考试;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房产测绘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考试;以及全省房地产行业行政管理业务强化培训等,四年来有 5000 多人参加了培训,有近5000 人参

加了全国或省内的考试,通过培训、考试、发证,提高了房地产行业特殊岗位执(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对提高行 业整体质量,健全市场秩序,强化市场规范管理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协会在协助组织培训和考试的具体工作中认真负责,克服困难较好的完成了任务,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发挥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作用,积极开展业务工作。四年来,协会根据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需要,经报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先后设立了估价专业委员会、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测绘专业委员会、经纪专业委员会等四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有了各自的登记证号。具备了合法资格。各自制定了管理办法。并经协会理事会讨论通过。印发执行。

根据《云南省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鉴定管理暂行办法》。协会为省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委员会配备了秘书,提供了办公条件。由房地产估价专业委员会提名并经协会批准后推荐了房地产估价师作为云南省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由 42 名委员、7 名顾问组成,并已开展了房屋拆迁评估技术鉴定工作。先后接受了丽江、文山、澄江、昆明等地房屋被拆迁人申请评估技术鉴定工作。此后,还推荐了 43 名估价师作为昆明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委员会委员,昆明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委员会

已完成了组建,现已开展工作。通过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加强了本行业的联系,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加强了协会自身建设 , 强化了制度管理。

协会重视组织建设,积极做好发展新会员工作。四年来协会单位会员已由原来的 67 个发展到现在的 254 个,已发展个人会员 43 人。协会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理事会,商讨协会有关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总结和部署协会工作;及时调整增补协会领导班子成员,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协会工作人员已有 6 名,已获准了 3 个正式编制,对聘用人员及在编人员均实行合同管理,明确了聘用受聘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协会秘书处是协会开展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在秘书长主持下,重视对秘书处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四年来,协会秘书处制定了学习制度、调研制度、工作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并对办公室业务,财务等分别制定了岗位职责,作为检查考核的依据。通过强化管理和制度建设,秘书处工作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工作事业心责任感都有所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协会日常工作的处理和培训考试等具体工作任务。

加强内外联系,搞好团结协调。协会注重加强与会员单位(个人)的联系,征求他们对协会工作的意见。作为协办单位参与了昆明房地产交易会的筹办工作。

加强财务管理,搞好会费收缴。协会加强了经费收支管理,严格遵守财务法规,遵守税务审计规定。不少会员单位(个人)都能按规定标准交纳会费,协会对会员交纳的会费进行严格管理,帐目清楚,每次年会均作财务收支情况报告,接受会员监督,会费管理中未出现问题。

四年来,协会在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下作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协会工作多限于事务性,从房地产发展的更高层次上搞调研,出主意,当参谋不够;结合行业开展业务活动,帮助企业(会员)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不足;专业委员会组建后如何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还不够;与会员(企业)的沟通需进一步强化等等。这些不足,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得到加强和改进,使协会真正成为“服务、维权、自律、协调”、增进行业共同经济利益的组织,以进一步搞好为会员、为企业、为政府的服务,发挥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房协的凝聚力、影响力,使协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本届协会理事会已任期届满,在此,我衷心感谢各位会员对协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各位会员、各位理事对我工作的支持。祝省房地产业协会和全省房地产业继续发展兴旺!祝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

协会工作总结 篇6

羽毛球协会在2011年上学年的各项工作活动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许多问题和不足,现将协会本学年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1、内部建设成效显著

自本学年以来,协会就致力于协会的正规化和人文化的内部建设工作。随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项规章制度也日趋完善。协会在原有的规章制度的条件下,制定了新的干部干事管理方案,对协会会员以协会最好的服务使会员感到协会的温馨,从而加强了对协会干部干事成员的管理和对会员权益的保障与服务。

本协会将常规活动定为羽毛球训练,提高了协会会员对协会活动的积极性,在各部门内部也同样要求有一些部门内部活动,这样使部及几个人的工作分工更加具体化,也能够极大的锻炼各部门及个人组织承办活动的能力,促使大家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协会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局面。

2、积极的开展活动

本协会不仅平时开展羽毛球训练活动,还举行晚会,和对外交流等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A.动员大会

面对协会在第二个学期参加活动的人生不是很少的问题,我协会决定在开学第3周开展羽毛球协会动员大会,通过这次动员大会留住会员,让他们对协会有信心。在开展这个活动中参加的人数是协

会的1/3,这个人数超过了预期的人生,这就证明此次活动很成功。

B.社团杯篮球赛颁奖晚会

社团杯篮球赛是由社团联合会主办的,颁奖晚会是由我们承办,在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协会努力准备,最后圆满成功。

C.第一届羽毛球协会交接仪式

为了欢送协会退出的理事会成员及其会员,特此举办此次晚会。在晚会中我们有老理事会成员转交资料,谈感想,这样激励了新成员的信心,最后以朋友这首歌结束。

D.参加计科院毕业晚会

为增进我协会与计科院间的关系,在计科院毕业晚会上我协会由文艺部出了两个节目参加了这个晚会。

E.与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流

为了协会能更好的发展,我协会与贵州交通技术学校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我们学到了他们的长处,这样为我协会的发展又推进了一大步。

协会还在成长,还有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和方向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这也是一条充满荆棘,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需要我们大无畏的、不抛弃、不放弃、用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来完成协会的这些发展。

人才协会工作总结 篇7

地方高等院校目前需解决的迫切问题是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应是具有实践能力很强的人才,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只有理论联系实践, 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高等院校利用自身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限, 因此, 地方高等院校可以与各行业协会展开合作, 利用行业协会所掌握的资源协助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行业协会渐渐发展壮大起来, 它们掌握着本行业的发展动向, 影响着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因此, 地方高等院校与各行业协会结合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思路。地方高等院校可从以下几个途径与各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一、地方高校与行业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1.保持专业设置和发展的特色性。地方高校应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它的发展应立足于地方高等院校对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各类人才的预测和趋势分析。目前对大多数地方高等院校来说, 进行专业设置, 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 并没有对本地区所需人才进行细致的调研和深入的分析, 这就容易造成专业设置上的盲目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相脱节, 这也是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有的地方高校看别的高校办什么专业就跟着办什么专业, 看到社会上什么专业容易招生, 就办什么专业。仅凭这种感性的、表象的感觉就主观地去确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是不科学的。因此, 地方高等院校应设置哪些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以对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测评为依据, 要做好这项工作, 地方高等院校可以与各行业协会合作, 与各行业协会的成员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各行业协会掌握着成员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相关信息, 可以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合作的高校, 高校得到这些信息后可以据此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等。通过高校和行业协会的合作能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方案中及时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同时, 高校还能依托各行业协会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 可以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中进行讨论研究, 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入相关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践, 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 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因此, 地方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中有各行业协会的参与可以降低高校单方面决策带来的失误, 保持学校的专业特色。

2.保持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特色性。高等院校培养的各专业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 实现就业, 要让合格的毕业生在毕业时实现较高质量的对口就业是各高等院校要实现的目标。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学校要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通过高校与行业协会合作, 可以邀请行业协会向即将毕业的学生做行业就业指导报告, 使他们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和职业, 同时, 可以与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召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把各行业协会的成员企业请进学校, 召开各类专业人才供需专场招聘会, 实现学生较高质量的就业。

二、地方高校与行业协会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合作

对地方高等院校而言应培养的是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上应不同于教学研究型高校相关专业, 应侧重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但目前大多数地方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做法还明显带有教学研究型院校教学模式的痕迹, 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脱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教学, 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学得枯燥无味,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一状况, 地方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可以邀请行业协会参与各课程建设, 学校和行业协会共同研究专业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的链接, 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行业协会参与专业建设可使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 熟悉职业资格标准并把它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 从而强化了各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专业操作技能。邀请行业协会参与专业建设也将促使高校教师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更多地采用研究式、讨论式方法授课, 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地方高校与行业协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合作

地方高等院校要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合格的师资队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校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 更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但目前我国从事高校教学的大部分教师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 但没有企业实践的经验。对大多数地方高等院校而言, 建设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合格的师资队伍是目前面临的非常现实的挑战。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的办学特色靠专业彰显, 专业特色靠课程支撑, 而课程的完成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的保障。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高校通过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由学校和行业协会共同搭建一个合作平台, 双方共同协商签订合作协议, 实施以研究为主线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高校可以利用行业协会的平台, 聘请行业协会中的行业专家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参与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同时, 高校还可以选派教师通过行业协会联系到相关的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通过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也进一步拓展了行业协会的功能, 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使行业协会成为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真正实践基地。

四、地方高校与行业协会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合作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中要具有职业真实性或相似性, 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各种专业技能才能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活动, 熟悉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 使学生在毕业时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然而, 目前对于地方高等院校而言完全依靠自身的教学条件完成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各种专业技能训练是很难实现的。因此, 通过高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实现此教学目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途径。高等院校可以依托行业协会与地方、行业、成员企业加强联系, 发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使更多的企业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 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通过在相关企业的实践锻炼, 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活动, 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 真实感受职业环境。通过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环节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 高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选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有一定规模、一定经营实力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保证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 一般应选择与高校专业对口、技术水平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二是要加强与聘请的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沟通, 使他们了解学校专业教学内容和要求, 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三是要与企业加强联合, 实现资源共享。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 还解决了高校实践教学环境中职业真实性的缺乏, 学校还可以吸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有关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调整论证工作, 听取他们的建议, 制定专业培养方案。通过高校与行业协会以及成员企业的联系, 可以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逐渐成长。

摘要:办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方高校应为本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的专门人才。行业协会掌握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地方高校与行业协会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地方高校与行业协会可以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行业协会,应用型人才,合作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关于我国高等商科教育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 (12) :57-59.

[2]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0) :1-4.

[3]肖余春.21世纪商科管理教育的再造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教学:高等教育版, 2006, 12 (145) :19-21.

开展协会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8

2010年金坛市成立健身气功协会,协会成立时间虽短,发展速度却很快。两年多来的协会工作,对我本人是一个锻炼和成长的过程,其中有许多感想和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一、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竞赛团队

早在2007年,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就在我所在的春风社区推广。2010年10月,新组建团队代表常州地区参加了在连云港市举办的“江苏省第二届健身气功比赛”并获健身气功·八段锦集体二等奖,我本人也获得女子第四名的成绩。2012年5月6日,我们团队又一次代表常州地区参加了在淮安市举办的“第六届江苏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气功比赛”并获健身气功·易筋经集体第四名,我本人获女子第五名的成绩,姜梅生、汪晏军也获得了个人奖。这些成绩再一次证明,我们是一支高素质的竞赛团队,有荣誉有成绩就有生命力,就有希望,因此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二、现身说功法,免费教功法

2010年10月乘获奖东风,参赛队员天天坚持在华罗庚公园习练健身气功。队员们整齐的动作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吸引了很多老百姓参与进来。我们一直坚持免费教学,来一个教一个,来二个教一双,手把手心交心,边教学边讲理论。在宣传过程中,即给群众讲气血不通、阴阳失调是生病的根源,也给大家讲人的生命在于合理运动,而健身气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正是科学的健身方法。同时还引经据典地介绍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健身气功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我们只要掌握功法的要领,通过调身、调心、调息,达到天人合一,对人的身体就能产生巨大的健身效果。我本人以前有严重的关节炎病史,每到黄梅季节都要去医院打点滴,弱不禁风。通过习练健身气功,关节炎病从此蒸发,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焕发。学员中也有受益者,62岁的黄灯凤由于睡眠不好影响生活质量,冬天怕冷不出门,通过习练八段锦,睡眠状态得到调节,由原来每晚不能入睡到每晚能睡5小时左右,现在还是华罗庚公园健身点负责人,每天背着机器第一个到站点为大家服务。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用我的真情打动每一位学员,用我的教学留下每一位习练者,用我的汗水浇灌健身气功的新土壤。”

三、培训与教学相结合

由于协会成立较晚,各方面条件不足,有些活动无法开展,但协会对健身气功功法培训工作丝毫不放松,每年派会员进行3级、2级、1级健身气功的培训。2012年利用机会组织会员参与常州体育局举办的健身气功展示,使会员技能大有提高。此外,我们还一直坚持因地因人施教。景潭花园健身气功站点是2012年刚刚成立的,为方便学员学习健身气功,我和李风英、吴金梅、吴素风、马瑾5人同行前往免费教学,这一举措赢得了很多学员的高度评价。2011年、2012年连续两次受常州体育局委派,去武进区、新北区教学八段锦。在教学中注重精短讲解、动作规范,特别是与人体穴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区领导和学员的赞许,在场的领导与围观群众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们动起来。协会就是通过这样的培训、比赛、展示、交流,真正做到以功会友、陶冶情操、促进和谐。

四、管理中求稳定,兴趣中求发展

刚成立协会时,工作好似一团乱麻,经过一段时间的梳理,才使之有条不紊,这就是要讲管理。队员们有组织、有纪律,自觉遵守站点制度,为了强身健体,每天早晨进行锻炼,会长、秘书长、站长、教练工作职责分明,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确保了协会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站点会员健康档案,请牛初乳公司员工不定期到站点免费测血压测血糖,让会员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协会明文规定:会费五不收,夫妻问、母女父子问只收_人会费,孤寡老人、低保老人全免会费,单位会员免会费;探视制度:凡是会员生病、住院,会长自费买营养品5人以上前往探视慰问,把协会当作大家庭,体现了协会家庭的人性化温暖,留住人同时也留住群众的心。为了使会员健身项目更丰富,协会还组织柔力球培训,她们现在已经掌握四套规定动作,多次去常州展示;协会还成立金沙健舞俱乐部,邀请别的团队人员协作,排出三句半“夸夸咱们的薛埠镇”、自编自演舞蹈采茶扑蝶、民族洗衣舞、伞舞、小品“请你来做女附马”等。温馨的人文环境、广泛的兴趣活动使健身气功协会会员越来越多。如今,会员们每天都必练健身气功,不练的话就浑身不自在。

健身气功是古老文化,距今已有5千年的历史,祖先创造了这一强身健体的好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能够占领文化体育阵地,这是我们健身气功协会会员乃至全社会的责任。协会的全体人员也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宣传推广健身气功:壮大发展古老文化,维护社会安定,不断研究探讨健身气功这一深奥的文化内涵,使之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减少疾病痛苦,节约医药费用的开支,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上一篇:2022小学期中考试发言稿下一篇:给一年级班主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