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灵鸡汤的体会

2025-01-19

读心灵鸡汤的体会(精选14篇)

读心灵鸡汤的体会 篇1

《心灵鸡汤》是个英国人写的,上面写了人心的丑恶与善良,开心与难过,是本很富有文学性质的书, 本书是由200多个发人深省的隽永故事和心灵感悟组成。

它告诉我们都要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向很多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表示由衷的感激和谢意。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灵动的生命;是他们为我们日益操劳。感谢我们的老师,是他们丰富了我们的内涵;是他们让我们茁壮成长。感谢我们的朋友,是他们快乐了我们的人生;是他们让我们懂得友谊。学会感恩,这是一种美德。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又云: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生活在大千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需要别人的帮助。有的也许是令人毕生铭记的慷慨援助,有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绵薄之力,无论哪一种帮助,或许都足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值得我们感激一生。感恩不仅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的人生!

学会感恩,心存感激,心情感到特别舒畅;

学会感恩,心存感激,心胸会变得特别开阔;

学会感恩,心存感激,你会觉得人生会变得更加精彩;

学会感恩,心存感激,人生因感恩而美好,生活因感恩而美满。

感恩是一种美德,不懂得感恩人是不会成大事业的。只有懂得感恩,生活才会赋予你美好。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读心灵鸡汤的体会 篇2

《为心灵减压》这本书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 分析了教师群体经常遇见的一些心理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有着25年教龄的我而言, 如同量身定制般的贴切, 如同春风拂面般的清新。全书共四个板块, 涵盖了教师个人自我心理调节、师生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谐家庭生活的构建, 以及成就自己的事业等方面, 可读性强, 实践指导性更强。

细细研读, 很多观点给了我启迪。其中有一个理念是这样的:不要更拼命, 而要更有效。生活的快速运转有时确实能创造出很多业绩, 可是如果我们能不时放慢生活的运转速度, 适时将大脑转入低档运转, 就能给我们带来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缓慢的智慧”, 身体更健康, 注意力更集中, 内心更宁静, 这样的状态会使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更高。记得年轻的时候, 我工作起来往往没日没夜, 有时为了赶一篇文章熬得一夜无眠。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早已清晰地感受到了身体对我的抗议。如今, 年过四十, 依然“干劲十足”, 工作日总是早晨6∶30左右从家里出发, 傍晚5∶30左右回到家中, 一天的工作达11个小时。不知不觉中, 劳累、疲倦悄然袭来, 尤其是春夏季节午饭之后, 总感觉眼睛都睁不开, 急需小憩片刻, 补充体力。但是, 想到同事们都在忙碌着, 想到手头的事情做不完, 便强打起精神, 继续工作, 渐渐地感到下午的效率明显下降, 有时思维处于停滞状态, 有时竟然“不知所云”, 这正是大脑长期高负荷运转带来的后果。如果再不调整, 那么身体不症状一定会越来越严重, 于己于公都不利。

在书的第四部分, 谈到了自信。自信, 对于我来说, 也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小时候常常被呵斥的经历造成了我内心深处的自卑, 即使成绩优秀, 工作顺利, 内心依然不够强大, 气场依然需要加强。近两年, 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功课, 自我感觉软弱少了很多, 内心变得坚强。如今的我, 即使遇到了很大的委屈, 即使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也不再泪眼婆娑;即使心中充满愤懑, 也会微笑面对, 平和与淡定以待。我想, 在这方面我依然需要努力, 要让自己拥有更强的气场, 要把我个人的正能量扩散、传递给周围的人, 把自己的精神力量与教师、学生分享。

读——心灵对话的源泉 篇3

一、让学生充分“读”

有人说教师好像一个“婚姻介绍人”这点我是很赞同的,教师的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访”、交流感情,作为介绍人,应当留出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不要过多地间噪、喋喋不体。只有当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故障”,介绍人才出面排除。我最近听课几回却发现有的教师刚上课时学生课文只读了一两遍,便让学生哇啦哇啦发议论,常常言不及义不说,还常常出现谬误。这不能怪学生,只能怪老师没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说得不好,说得不正确,说到底是“读”得不够。师生、生生讨论交流只有在师生和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才能不断产生心灵碰撞,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凡是成功的课都重视“读”。 “支玉恒”教师的《草船借箭》妙在能激发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书,读出味来,从读书中悟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读出对诸葛亮由衷的敬佩。

二、尊重学生的“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个体阅读中包括读、说、画、写、背、唱、演等多项活动,即使单纯的“读”,也有朗读、默读、跳读、扫读、问读等多种方式,作为教师不能过多要求学生。应该提倡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著名的教育家于永正教师最经常问学生这一句“你认为该怎么读?”我在教学古诗《咏柳》一课也引导学生按他们喜欢的方式读,有的学生独自大声诵读,学古代诗人摇头晃脑地读,有的学生小声地读,边读边在重点词句的地方作批注,有的学生按提问的方式读,理解“碧玉”“绿丝绦”等,有的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来读……,按他们喜欢的读法,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内容上也该尊重学生选择,如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有的学生说喜欢“猴子观海”,有的学生喜欢“仙女弹琴”,有的喜欢“仙人指路”,在初读后,教师可引导學生选择其喜欢的内容学习,进行品读领悟,对其中自己喜欢的内容可选择地“背”。

三、师导读有“层次”

充分让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并非一遍又一遍机械地读,而是每一次读都应该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层次要求。一般地说教师既要做到尊重学生“读”的方式、内容,又要注意引导。如:《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我从课题入手,为什么说“北京亮起来了?”①让学生先初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正确。②接着,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想想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北京辉煌,亮丽的特点?③品读。课文中哪些词句你觉得写得特别好,好在哪?读读背背。此时,学生在“津津有味”地读、在享受中“读”。

四、珍视生“读”的独特感受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体验,我们应去重视、去珍惜,让学生固守内心原本的独特的阅读感受。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人们对作品的理解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清澈的溪水》一课, 有的说:我觉得那些山石很有趣。有的说,我觉得小洁是个爱护环境的孩子。有的说:我觉得小鱼儿很可爱。有的说:我觉得课文写的景色很美。……,学生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读法,但都觉得入情入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源自内心体验的理解,成为真正懂得与文本对话。

读《心灵鸡汤》宽容的故事有感 篇4

读了《心灵鸡汤》关于宽容的一些哲理故事,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从一个个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中,我明白了宽容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是酿造友谊之蜜的花朵,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只有风格高尚的人才具有的境界。

香港商业巨人李嘉诚所创建的公司均以长江作为字号,李嘉诚为什么对长江二字如此青睐?别人采访他时,他说:长江,容纳百川,不择细流。的确,一个企业都是一些宽容大度的领导和员工,企业才会蒸蒸日上。同样,一个集体都是宽容大度的人,这个集体才显得生机勃勃。我们作为一所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更需要宽容大度,它能化解领导与老师,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怨恨与隔阂,更能使领导与老师,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家长之间心灵交融,相互理解,和谐相处。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从个人角度上看,宽容是一种风度,一种洒脱,一种成熟。(有很多生活和工作中的实例,我们宽容他人之后,别人的评价都是这样说的)。我更觉得宽容使人清醒,使人明智,使人坦然,使人明辨是非。(我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处理事情经常不冷静,过后自己后悔不已,当有些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他人台坡下,得理也饶人时,过后自己觉得非常坦然,非常明智,是非曲直非常明了。)在园林三小工作和生活十多个年头了,现在觉得与领导、老师们在一起共事,是一种缘分,是一种福分,就是因为有很多领导和同事能够宽人之失,容人之过。生活在这个相互宽容的环境中,是人生的幸福,享受这种宽容的环境,忘却烦恼,忘却不幸,收获友谊,收获快乐,这难道不幸福吗?在这种融洽的环境中,也造就了我宽容他人的心境,努力去宽容一切可宽容的人和事,通过理解来宽容别人的误解;通过谈心来宽容别人工作的过失;通过交流来宽容家长的不配合;通过提醒来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去相比,自己冲动的情绪要好多了(当然还需努力)。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磕磕碰碰、偶尔的过失在所难免,被误解、受委屈也时有发生,最明智地选择就是宽容。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才能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才能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才能浩瀚无比。宽容不仅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出气度和胸襟,宽容的是别人,快乐的是自己。

读《心灵鸡汤》有感 篇5

第一个是有关“坚持”的故事,一群人在沙漠中迷路了,带的水也已经喝完,大家都已经走不动了,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这时,领队的老者从背上解下一个水壶,对大家说:“现在只剩下这一壶水了,我们一定要等到最后一刻再喝,不然我们都会没命的。”他们继续着艰难的行程,那壶水成了大家唯一的希望,看着那沉甸甸的水壶,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种对生命的渴望。但是天实在是太热了,有的人实在支撑不住了,“老伯,给我喝一口吧。”一个小伙子乞求道,“不行,现在还不是最艰难的时候,你还可以再坚持一下。”老者很生气,就这样,他坚决地回绝着每一个想喝水的人。在一个大家都难以支撑下去的黄昏,他们发现老者不见了,只有那只水壶孤零零地立在前面的沙漠里,沙地上写着一行字:“我不行了,你们带上这壶水走吧,要记住,在走出沙漠之前,谁也不能喝这壶水,这是我最后的命令”。老者为了大家的生存,把仅有的一壶水留了下来。大家抑制着内心巨大的悲痛,继续出发了。那只沉甸甸的水壶在他们每个人手里依次传递着,但谁也舍不得打开喝一口,因为他们明白这是老者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终于,他们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走出了沙漠。他们喜极而泣,赶忙打开壶盖,可是,从壶面流出的却是一缕缕的沙子。做一个强者,首先要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做一个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人。在我们面临绝境行将没顶的时候,在我们气喘吁吁甚至筋疲力尽的时候,只要再坚持一下,奋力再拼搏一下,困难就会被我们征服,就会迎来不一样的人生。

第二个是关于“放弃”的故事。从前有个贪心的财主,他问神仙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财富。神仙指着一条小路说:“你顺着这条小路往前走,你所看到的财宝都可以拿,但你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赶回来。”财主欣喜若狂,赶忙顺着小路往前跑。果然没多久,他就看到路旁有许多财宝,他捡了一个又一个,不知不觉他已经走了好远,慢慢天暗下来了,财主心里说,“这是最后一个了”,可却总也停不下脚步。终于太阳下山了,那个财主再也没回来。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永远是遥无止境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放弃。不放弃,留给我们自己的只能是心灵的重负。放弃,虽然意味着失去,意味着难言的割舍。但是,放弃也正是为了前方路上更美的相遇,为了明天更宝贵的收货。

驾驶员的工作是平凡的,不起眼的,但我从未因此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由于长期的工作关系,我的腰椎和颈椎常常会隐隐作痛,有时候我也真的很想休息休息,可只要电话一响,我总会说,“好的,好的,我马上来”。经常连续几天早出晚归都看不到女儿,我也很想多陪陪她,多给她一点父爱,可只要工作需要,我总会说“我家里没事,我女儿有人带的”。外出活动,领导下车说,“走,一起去看看”。其实我那时候最需要的是休息一下,但我知道领导也是好心,所以我总会高兴地说:“好的,我来帮您拎包”。虽然做个合格的驾驶员要付出很多,放弃很多,但我的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充实。每当看到领导们满意的笑容,看到委员们赞许的笑容,看到家人幸福的笑容,我的心中就会充满欣喜,充满力量,感觉一切的付出都有了回报,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读心灵鸡汤有感 篇6

《心灵鸡汤》收录了近千则非常经典的故事,以通俗的评议和活泼的方式还原了本来简单的人生真谛和深刻道理。读《心灵鸡汤》,让心灵喝上美味的鸡汤,就像花儿吸收甘甜的雨露,孩子投进父母的怀抱,小树得到悉心的培育,鸽子在天空自由翱翔。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心灵鸡汤》这本书的内容有很多,有九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求知探索,告诉我们环境和条件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只有人的内因最重要;第二个章节智慧之花,告诉我们要敢于超越自己,使自己获得最后的成功;第三个章节辉煌旅程,告诉我们要把握机遇,才能把握成功;第四个章节掌控命运,告诉我们不要为我们的遭遇埋怨命运的不公,要对自己有信心;第五个章节心灵泡澡,告诉我们人要学会知足,才会快乐;第六个章节生活果实,告诉我们一切毫无实际根据的忧虑是不必要的,它只能使人们自寻烦恼,陷入颓废和混乱的精神状态;第七个章节为人处世,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对待别人;第八个章节友谊长存,告诉我们在人们的交往中,应该以诚相见,真正的友谊必须用真诚的心来换取;第九个章节爱满人间,告诉我们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你的援臂,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温馨。读《心灵鸡汤》,领悟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其说它是一本书,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一盏明灯,为我指明方向,教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不退缩,避免走弯路。

这本书每个章节都有很多小故事,内容虽短小却寓语深刻,读后回味无穷。如爱满人间中的《护子心切》故事感人至深,在这个故事终因保护子女而失去生命的主角是一条鳝鱼。让我们来看看鳝鱼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子女的:从前,有一个读书人叫周豫,他很爱吃鳝鱼,有一天,朋友送了他几条鳝鱼,他就立刻下锅,想吃鳝鱼,喝鳝鱼汤。可在煮熟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有一条鳝鱼的腹部向上弓起,只留头部跟尾巴在沸水之中,一直到死,都把腹部露在外面而不倒下。他好奇剖开才发现,那条鳝鱼的腹部装满了鱼卵。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深受感动,鳝鱼都懂得母爱,它至死也保护自己的子女!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在任何母亲的眼中,孩子是最重要的,她们始终都是一颗大树,任凭风吹雨打,酷暑严寒,都毫不犹豫,心甘情愿地庇护自己的孩子。回想过来,孩子却不一定体会到母亲那伟大的爱……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深受感动。

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读《诗艺》的体会 篇7

关键词:现实价值;内容核心;市场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2-0016-02

以文学理论的标准,纵观《诗艺》,主要谈了三点:贴近自然、尊重受众、合乎情理。

罗马人奢靡的生活习性影响到了文风,罗马文学变得花哨、怪异,这与当时社会的主流审美原则和价值取向是不符的。《诗艺》这样写道,“画家和诗人一向有大胆创造的权利。不错,我知道,我们诗人要求有这种权利,同时也给予别人这种权利。但是不能因此就允许把野性和驯服的结合起来,把蟒蛇和飞鸟,羊羔和猛虎结合起来”。这种现象表明罗马文学抛弃了希腊文学的沉稳、厚重,转而追求一些表面化的、看似有视觉冲击力的东西。这显然是文学的倒退。作为罗马文化事业的负责人之一,贺拉斯自然有责任和义务对此进行纠正。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管得太宽,严重限制了文学创造。实则不然。创新的关键是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下稳步的发展,盲目求新求异会扰乱现有的文学秩序。

贺拉斯对于帝国统治的中坚力量——罗马上层贵族,指出了他们审美品位要高雅。《诗艺》有这样的句子,“我认为,把山林中的法乌尼搬上舞台时必须注意不可把他们写成是出生在三岔路口,或者简直像是出生在城市之中,或写得像纨绔少年不时咏唱着款软的诗歌,或满口淫词秽语聒噪不休。这些虽然引起买烤豆子,烤栗子吃的人的赞许,确使骑士们、长者们、贵人们、富人们反感。”。这些话表明看来是对戏剧诗人的告诫,实际上是对罗马贵族的旁敲侧击。武能屈人,文能服人。罗马贵族拥有强大的暴力机关,建立了严密的法律体系,但依靠镇压维系的统治,社会矛盾难以调和。罗马人相对于蛮族最大的优势不是军队,而是文化。然而,罗马在文学方面建树不多,要想维持优势,读圣贤书是一条现成的道路。

罗马自命为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又是众多希腊化国家的领导者。强调文化的同一性,增强文化认同感对于维护政权和保持社会稳定是必要的。说到阿喀琉斯,我们会想到他的勇武;说到奥德修斯,我们会想到他的智谋;说到阿佛洛狄忒,我们会想到她的美丽。这些都是希腊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文化的内核是不需要创新的,这样的创新带来的文化不确定性是难以承受的。通读《诗艺》,可以发现贺拉斯对于文化稳定的维护,他所表述的核心概念就是如何让文学回归正轨。

此外,《诗艺》中针对戏剧创作、演出问题做了详尽到精确的论述,实际上这是贺拉斯提出的标准化,标准化又是市场化的前提。戏剧自希腊以来在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大体分为悲剧和喜剧。悲剧的题材是严肃崇高的,其主角大多为诸神和英雄,演员主要由贵族担当。相比而言,喜剧的地位较低,主要由奴隶和外国人进行演出。除了演员,构成完整演出的还有歌队。戏剧演出产生的费用主要由贵族承担,这些费用有相当一部分用在了歌队上。这就有了业余演员和职业歌队的区分,尽管他们都属于演员。罗马此时的文化产业已经萌芽,贺拉斯的著作也被当作产品出售,如《诗艺》提到,“这样的作品才能使索修斯兄弟赚钱”,索修斯就是当时的著名书商。市场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贺拉斯重视顾客需求,“请你倾听一下我和跟我在一起的观众要求的是什么”——《诗艺》。罗马的观众和希腊的观众相比有了两个变化:人更多;素质参差不齐,“观众中夹杂着一些没有教养的人,一些刚刚劳动完毕的肮脏的庄稼汉,和城里人和贵族们夹杂在一起——他们又懂得什么呢?”;“因为当时的观众还不似今日拥挤,那是聚集的人群确是屈指可数的,而且他们都是清醒、纯洁、有廉耻的人”——《诗艺》。创新是一种欲望,肯定有罗马人希望看到有别于以往的诗歌和戲剧。但是罗马的现实不允许,大量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滞后的教育使罗马本就不高的人口平均素质降低,戏剧的创作和演出必须参照观众接受度的平均线。超过平均线不行,低于平均线更不行,“本来是肃穆的竖琴有了歌声的陪伴;过分热衷于雄辩,使语言变得怪诞,而雄辩的语言又充满了‘智慧’和‘有用之物’,并能‘昭示未来’,简直和阿波罗神庙里的神签一样令人费解”;“我认为,把山林中的法乌尼搬上舞台时必须注意不可把他们写成是出生在三岔路口,或者简直像是出生在城市之中,或写得像纨绔少年不时咏唱着款软的诗歌,或满口淫词秽语聒噪不休。这些虽然引起买烤豆子,烤栗子吃的人的赞许,却使骑士们、长者们、贵人们、富人们反感”——《诗艺》。重视市场固然没错,迎合市场甚至向市场献媚就不值得提倡。罗马的戏剧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众多学者所指责的缺乏创新,而是没底线的修改。贺拉斯由此提出了创作和演出的标准,这对于规范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有序发展是有好处的。除了创作者,演员和观众,构成市场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演出场地。希腊剧场依山而建,是开放式建筑;罗马剧场由于建筑学的发展,建筑选址已经由山区转移到城市。公元前330年左右,人们就已经能建造圆形剧场。圆形剧场的建造标志着戏剧演出开始由室外转移到市内,有开放转向封闭,由政府补贴转向有偿服务。罗马剧场底层的券洞都是出入口,券洞有编号,便于观众找到自己的席位。这些都标志罗马时代的演出运作和现在并无大异。“最好分五幕, 不多也不少。不要随便把神请下来,除非遇到难解难分的关头非请神来解救不可。也不要企图让第四个演员说话”——《诗艺》。对于这段话的解读如果以文学理论判断确实有“创作方法的类型化”的嫌疑,不过,结合剧场情况就可以看出其合理性。罗马剧场由于几乎不再像希腊一样举行公民大会,因而规模普遍小于希腊剧场,剧场的功能也更加纯粹。在一个小型剧场中,要达到最佳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演出应当精细化。原先过于宏大的神的题材就不如英雄题材或是平民题材有表现力。演员的表演应当是细致入微的,大段的演说并不能讨好,肢体语言的重要性被突出。五幕是一个数量标准,少了不尽兴,多了显得冗长,这跟现代的演出或电影一般时长90到120分钟是一个道理,为的是能在一个观众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段内充分展示故事的精华。这些是贺拉斯朴素的市场化意识的体现。

作者简介:

读成长心灵鸡汤有感 篇8

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味道如何。他尝了,连说“好吃”。这时候,母亲举起那支注射器,向儿子夸耀说,她可以将一个个有缺陷的饺子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

儿子听后大哭起来。他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这时候,母亲举起那支注射器,向儿子夸耀说,她可以将一个个有缺陷的饺子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

儿子听后大哭起来。他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意儿子的`口味?吃着这交织着母亲的爱与智的饺子,能不动容?文中的母亲仅为了儿子能吃到完美的饺子,不惜花费精力给一个个饺子“整容”,就为了常年在外打拼的儿子能感到一丝家的温馨。

吃着这些包涵的浓浓的母爱与智的饺子,我深深感动。那是一个星期五,倾盆大雨猛泄而下,而我中午不听爸爸妈妈的劝告,没有带伞。现在老天跟我作对,偏偏这个时候下起了雨,“爸爸今天不回来,妈妈又要5点在下班,怎么办呀?”我小声嘀咕道,”可恶的老天,早不下,玩不下,偏偏这时候下,怎么办呀?”我有抱怨了一句。这时,一个和我一样没带伞的同学暗道倒霉,这下我可开心多了,用于有个伴了,我刚想去问她,家住哪,只听一声“妈妈你来啦!”原来是这个同学的妈妈来了。

”我晕,好不容易有个伴,又走了。”我一肚子的苦水只好再往肚子里咽。我只能带站在教室门口,希望看见妈妈的到来。”喂!你在干什么呀,呆站在这。

“我寻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同桌冤家,”要你管啊”我故意向远处望,不以为然地说。”嘿嘿,没带伞吧”同桌一脸贼笑,“这也不用你管”我还在嘴硬。”我送你回家吧”同桌迟疑了一下,说。”你,送我回家?”我一脸不可置信。

读心灵鸡汤有感600字 篇9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解释了这本书的意义。这句话是:给心灵洗个澡,让思想转个弯。这就告诉我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启迪我们的心灵。书里面的一个个故事,如清泉滋润人心;一篇篇美文,如阳光照耀心灵。

在《心灵鸡汤》这本书里,其中有一篇文章《泰国酒店的服务》,对我的人生很有帮助。他告诉了我这样的道理:这家酒店的服务毫无疑问是优质的,而他们的“优质”,毫无例外的都体现在细节上。但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赢得了客人的满意。

企业经营,必须重视对细节的经营,人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在细节上超越了他人,那么他终究是会成功的。这让我想起了爸爸经常告诉我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在学习中,我也要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追求完美。

还有一篇文章叫做:不犹豫不后悔。它让我明白了: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完美无憾的,过去,又错过的,将来,还是未知。那么,放下过去的伤痛,昂首冲向未来吧,那里,一定会有属于你的美好。

深深触动我心灵故事还有《没有第二次选择》,这是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让我真正认识了人生,也让我知道了一个生活的真理:既然认准了一个目标,就要毫不犹豫地去追求;一旦看准了,就放心的努力做下去。尽管成功的机会十分有限,但是,人生永远没有第二次选择,只要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前进,即使不能成功,但也无怨无悔。

读心灵鸡汤的体会 篇10

《中国通史选读》是雷海宗先生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通史课时编写的讲义,共7册43章769节930页,是为清华大学铅印稿,极少数的大学图书馆尚有收藏。正如王敦书教授在《伯伦史学集·前言》中所概括的:“每节皆为史料,在每一章(无子目之章)和每个子目后都有说明,从史前时代直到溥仪退位,体系完整,系统反映了雷海宗对中国通史方方面面的观点和研究心得。”王敦书教授在编辑《伯伦史学集》时略去史料方面的内容,而将每册目录和每章的说明编次成卷,定名为《{中国通史选读)纲要》收入文集,使读者大致可以窥见这部中国通史讲义的风貌。

我讲一点阅读后的粗浅认识,重点是他在中国通史的研究和编撰方面的成就。

一、一部有鲜明特点的中国通史讲义

这部《中国通史选读》的特点是:以目录显示纲领,以解说阐明要旨,以史料为主要内容。

雷海宗先生在32岁时编纂起来的这部讲义,充分表明了他的勤奋、博学和才华。今天看来,他的历史观点和对中国历史的一些评说,我们可以表示不同的见解和认识,但是这部讲义在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史上,无疑具有重要的位置和参考价值。尤其在今天,在史料受到忽略的情况下,这种以选编史料为主要阅读内容而辅以简要说明的形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二、贯穿历史进程和思想发展的

两条线索

这部讲义,在历史进程方面,主要讲了史前时期、封建时期和专制时期(其间交叉着萌芽状态、过渡状态、分化状态),脉络十分清晰。其历史分期问题,自成一说,反映了历史之连续性的演进过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讲述历史运动过程时,十分关注思想运动的面貌和特点,如讲义对殷周时期“天下一家”观念的分析时指出:

成汤以后三百年间的情形仍甚混沌。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以后,王朝的地位才渐渐稳固。殷对一部分的部落,多少有点支配的能力。西方最强的周在名义上也承认殷王为天子。此时似乎没有成周式的封建制度;但部落间已有一种与封建制相近的比较精密的组织。天下一家的观念,此时大概已很普遍;名义上的共主就是这个观念的象征b(《伯伦史学集》页404,以下只注页码)

上述看法,反映了他对中国历史上“天下一家”思想之古老传统的理解。此外,他对周人的宇宙观和神祗神话的分析,对春秋时代思想的分析,对战国诸子的总的评价,对秦汉宗教和秦汉思想的分析,对东汉末世和魏晋时期的人生观的分析,对唐诗中的哲学的见解,对宋代理学和书院的重视,对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的评价等等,都显示出作者对思想领域的重视。这种重视显示出两个特点,一是内容上有分量,二是作整体上把握,而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三、贵在通识与自得

学术贵在通识,贵在自得,治史亦如此。雷海宗先生的这部讲义,具有这方面的品格。对这部讲义,不论后人如何评价,它是自成一家的。如作者在评价《天下篇》、《非子十二子篇》、《显学篇》时指出:

战国时代政治社会的酝酿,与文化发展的成熟,使思想界放出空前绝后的异彩。下引三段是当时传下的三篇哲学史,代表三种不同的态度。《天下篇》是对当代各派思想的一个扼要的叙述与同情的批评。《非子十二子篇》是一种叙述不清的武断批评。《显学篇》站在国家的立场,专事批评势力最大的儒、墨二家,附带的也表示出地位重要的法家思想的轮廓。(418~419页)

又如,他在概括门阀特点时指出:

自三国时代立了九品中正的制度(见前第392节),富贵贫贱的分别渐渐形成望族寒门的阶级。乱世的流浪人多投身到富贵之家以求保护(见前第455节),阶级的分别因而愈发显著。到南北朝时代门阀的制度可说完全成立。门阀的一种表现就是士庶不通婚姻;并且不只南朝如此,北朝也有同样的制度(第479节)。第二种表现就是望族的谱学发达(第480第481节),。第三种表现就是风水的信仰大盛(第482节),这可说是保障士族永为士族的方法。第四种表现就是士族阶级中“谀墓文”的时髦(笫483第484节)。(页454)

上述评价鲜明地显示了作者的独立见解。又如他对孔子的评价、对理学和书院关系的认识、对明朝晚期内外矛盾的分析、对鸦片战争的论断等等,莫不如此,有些见解 至今仍有学术上的参考价值。

四、史料的魅力及启示

这部讲义以史料为主,这是它的基本 特点。但它并不是史料长编,也不是史料汇 编,全书有目录作统率,有说明阐述要义, 从而使所有的史料都有明确的定位和具体 的文献价值,同时,这也使目录有所依凭, 说明有所根据,全书浑然一体,而尤其是诸 多史料都显示出自身的生命力和作为反映 中国历史基本面貌的魅力。从王敦书教授 所选录的第3册第22章子目(二)“儒教之 成立——素王”之第331节“辑《纬书》及其 他传说”,列举有关孔子史料和第6册第 36章“宋元理学”之第626-633节所选的 有关史料来看,足以表明这部讲义以史料 为基础的特点和优点。

读《小学生心灵鸡汤》有感 篇11

感恩中成长

读《小学生心灵鸡汤》有感

南京市砺志实验小学五(2)班孙杨帆

在这几个月里,我一直在看一本书——《小学生心灵鸡汤》,读了这本书里的故事,我非常感动,我.而且心里深有领悟。

在这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千万不要让他知道》这则故事,这个故事讲了: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他娘病倒,没过多久,满仓死了,他死前对战友说:“不要让我娘知道”。战友为了不让她娘知道,就扮成满仓一样,拍照,写信,给满仓娘,满仓娘死前对满仓的战友说:“不要让满仓晓得。”

这个故事太感人,他们死前都想着对方。还为对方着想。读完故事,我感受到我们不仅要学习满仓和他娘的母子深情,还要学习怎样报答妈妈。

我不由得想起来过去一件事,那时,我突然生了一场病,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我得了重感冒,必须挂6天水,多休息才能好,在挂水时,我很怕,但妈妈说:“不怕,挂水就像蚊子咬你一样,一下就好。”我听了妈妈的话,一点也不怕,就这样挂了6天的水,在挂水期间,我妈妈看见我很冷,就把外衣给我穿了,第二天,我从梦中醒来,看见妈妈不在,就问护士,她说,我妈妈在家烧饭,烧好了就来接我,我一回家,就看见一桌子菜,而妈妈脸上多了很多皱纹,我禁不住对妈妈说了声“谢谢。”

因为这件事,我成长了许多,每天,我都自己打扫家务,妈妈一累,我就帮妈妈做做按摩,而且我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妈妈非常开心。我也在感恩中成长了起来。

读《用心灵赢得心灵》有感 篇12

火车慢慢地在开,一群孩子跟着火车慢慢地跑,他们紧紧握着老师的手不忍离开。这是我上学期学习时见到的一张照片里的场面,我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被这难舍难分的送别场面所感动着。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能让他的学生这样地亲近他呢?

带着众多的疑问,我在电脑中输入了“李镇西”这个名字,随之在电脑上我了解到了他的点点滴滴,于是我在淘宝网上购买了他的演讲录——《用心灵赢得心灵》。几天后我拿到了这本书,当时有一种心动的感觉,源于李镇西老师封面的特写:微笑、平和、睿智、真诚、幸福似乎全都写在了他的脸上。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闲暇时间,我便会翻开书细细地品读。清新自然的文风,朴实真挚的感情,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让我一页接着一页地读,不忍释卷!

终于,在期待中,在思索中,在快乐中我读完了此书。全书共分7个部分,也就是7场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通过李老师从7个方面的娓娓道来,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书中散发出的浓浓的“真”、“善”、“美”。在这七个方面的内容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民主教育

说起民主,我想先从发生在李镇西老师身上的一个小故事说起:有一次,他到拜尔公司去考察,在往公司大楼走的时候,距离他前面大概10到20米的地方有两个法国人,他们谁也不认识谁,那两个人也往这个大楼里走。进了大楼,他们把门推开,推开以后并没有马上进去,而是回头向他的方向看,一看他们往这看,他也顺着那两个人的眼光往后看。他当时是这样理解的——他们可能还有好的朋友没过来,还在等。可是当他回头去看的时候,后面并没有人,他一下子意识到,他们是在等他。当时他非常的感动,于是,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了过去,然后跟他们点头,表示谢意。他说,这个细节他想了很久,如果在咱们国家,在咱们平时的生活中,一般人,很难设想一个陌生人,还离你那么远,能不能老把那个门给你开着呢?可这两位法国人他们觉得,人与人之间就应该这样互相尊重,随时为他人着想,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此外,李镇西老师认为民主教

育有八个特征。即民主要富有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民主的教育是提倡法治的教育;是提倡宽容的教育;是讲究妥协的教育。民主教育还要注意激发创造。正是这八个特征,把民主教育的所有内容都涵盖了,让我们明确了怎样实施民主教育,让我们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不会走弯路,走错路。让我们明确了新课改下怎样实施民主教育。

二、情感 思想 智慧

在这本书的七个内容里面,李镇西老师多次提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这些内容总结起来离不开——情感、思想、智慧。李老师反复强调的情感、思想、智慧,不仅是班主任的法宝,也是一个非班主任老师的法宝。所谓情感是指教师对职业、对孩子的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心。只是,一说到爱心,我们往往只想到一些感人的事迹——老师重病在身,却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学生突然生病了,老师背着学生往医院跑;学生有困难,老师给他以经济资助„„这些的确都是爱心的体现。但像上面谈到的这些爱的事迹,并不是爱的常态,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呈现的爱。李老师说,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即常态的条件下自然而然的情感和行为,比如,师生之间的互相依恋。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学生,其实有一个很简捷的办法,那就是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依恋学生?或者说,我是不是常常在周末或节假日情不自禁地思念学生?千万别小看这种思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休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学生,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再说思想,思想是指一个班主任或一位老师首先必须要有民主的思想,并将这民主的思想体现于行动中,化作生活的细节。其次,一个班主任或一位老师的思想要有一定的高度,一定要明确,我们是为未来培养公民,不要以为班主任工作就是带着学生玩儿。要站在人类精神的高度俯瞰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智慧,所谓的教育智慧有两个特征,一是机智,二是个性。李老师教育我们教育的智慧要从科研当中来,要带着一种研究的目光对待班主任工作和我们的教学工作。要多和有个性的同学谈心,要从工作中积累教育智慧。做个有情感、有思想、有智慧的新型老师。要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积累。做到四个“不停”,即不停的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做一个有幸福感、有成就感的老师。

品读着李老师的文字,使我不禁思考:今天的我们,应该向李镇西老师学习些什么呢?

一、学习李镇西老师对孩子对教育的那份真诚的“大爱”与“恒爱”!

记得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说:“情感是第一位的,什么‘智慧’、‘技巧’、‘方法’、‘策略’、‘兵法’等等,都是第二位的。”因此,他一直都用一颗纯真透明的赤子之心,在爱着他的学生。教育是他的宗教,孩子是他的上帝。于是,他和孩子们有了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班集体——未来班;“一把年纪”的他和半大的孩子玩斗鸡游戏;在金灿灿的油菜花边,他和孩子们和大自然进行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因为爱,他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他认为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却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必须从教育爱心走向教育民主。这种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平等的大爱感动了学生,也赢得了他们的心灵。毫不夸张地说:李镇西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纯真的孩子,从事着纯真的事业。

二、学习他独立思考、勇于坚持真理的高尚品格。

李镇西,不仅是一个爱孩子的孩子王,同样也是一个睿智、勤奋的思想者。在书中,我们随处可读到他那充满个性且又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教育燃烧着激情也燃烧着思想;教育本身就是最具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因而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想之光,理所当然地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有人总是讳言教育惩罚,可我想不通,离开了惩罚的教育还是完整的教育吗?„„为什么有人怕说惩罚呢?因为他把惩罚和体罚混为一谈了。我坚决反对体罚,但同样坚决反对取消教育惩罚„„诸如此类的语言如珍珠般散落于文章的角角落落。他对违背教育规律侵犯童心的做法予以坚决地抵制,同一切形式主义的“教育”作毫不妥协地斗争。他力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自己语文化、人文化;让自己的课堂“举重若轻、行云流水”„„他的所说、所思,难道不值得我们思索吗?

三、学习他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

李镇西,这是一个不断在学习、在求索的思想者。他学苏霍姆林斯基,学陶行知,成为名师后他毅然去攻读博士„„他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写作„„于是他就由一位年轻的、不太懂教育的教师,成为现在人们眼中的“教育专家”。现在的他是忙碌的,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下过学习的脚步。飞机上有他阅读的身影,夜深人静时,有他伏案而作的情景„„书中,他曾多次说到:“回到房间,我赶快写下来。”这一句平淡的话无数次地让我想到了自己。我的身边不也是天天都有有价值的事吗?我不是也曾激动地写下过教学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吗?但我始终不能像李老师一样“马上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感触”。如何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做一个笔耕不辍的思考者,李镇西老师给了我们较好的答案。

聆听着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教育思想,都能让我们不停地思考。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们亲近信赖的朋友,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学生的每一次接触,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眼神都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正如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以心灵赢得心灵”,用真心和学生交往,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只有放弃“权威”,走近学生,彼此的心才能贴得更近。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师的话结束本文:

生活也许较清贫,事业永远不会暗淡。

心灵的触动——读《童年》有感 篇13

初读《童年》,我就深有感触,最近捧起它,再次品读,它依旧深深牵动着我的心。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了外祖父的打骂,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与残暴。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阿廖沙在这么小的时候,就已经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十一岁便被外公赶出家门,其间只能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在自己生活的日子里,他遭受过别的的欺负,嘲笑,唾弃。凛冽的寒风使他直打哆嗦,酷热的烈日使他汗流颊背。对于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能承受这样的坎坷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幼小的阿廖沙却以他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撑了过来。虽然他的一生是艰苦的,但他遇到困难从不退却,而是勇敢面对,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困难。所以,我十分的敬佩他。

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应该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但是,我们有时候却不懂得好好去珍惜。以前有时候,我会觉得我就是那只在蜜罐中长大的蜜蜂,从小就不用对生活担忧,长辈会给你采蜜,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吃完这些我自以为已经吃厌了的父母的呵护。但是现在我有了新的认识,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那么沉浸在幸福中的我们更加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读《穿越天空的心灵》有感 篇14

这篇文章的主角是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盛欣怡。自从妈妈病逝后,盛欣怡沉浸在了孤独无依的恐惧中。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和丸子军团里的几个小丸子成为了好朋友。受小丸子们的影响,盛欣怡也开始接触几乎不敢碰的动漫。她开始沉迷宫崎骏的世界……虽然3次元的现实不尽人意,但2次元的动漫世界却给了她一种奇特的力量。那是让心灵飞翔在天空之城的美好和纯真,是盛欣怡成长中的又一次跨越和进步。

在这篇文章里,我体会到了对于一个过早体验生命和爱的深刻含义孩子内心世界。动漫,让她从友谊中打开心结,让她拥有一个微小的空间,渐渐的成长。

上一篇:爱情的发展历程散文下一篇:毕业生择业意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