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2024-10-22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1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学会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评析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4、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导入课题。

1、《三国》演义中“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君主分别是谁?(出示三国地图)

二、比比谁是“三国”小灵通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与“三”相关的故事,猜猜这些故事的主人翁都是谁?

2、课件出示相关故事,学生回答故事的主人翁。

3、简介: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国人物有1200多,有名有姓的大约400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数十人。出示课题:说三国 品人物

4、你还记得哪些人物,比一比谁记得的多。

三、重点人物品析

(一)诸葛亮

1、分词单个出示相关成语,猜猜他是谁?

苟全性命 欲擒故纵 如鱼得水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2、了解诸葛亮的外貌特点(1)看图,说说诸葛亮的外貌(2)出示书中描绘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3、过渡:谈到诸葛亮,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学生谈到《三顾茅庐》时师相机点评:对!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准备统一中国!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助,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但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却让张飞、关羽甚是不快。而后来的哪些事情事情却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4、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可见,诸葛亮用兵之神也!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分步出示《空城计》

A、看到这段文字的描写,你觉得此时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面临着怎样的境地? B、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 C、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

D、读完了整个故事,用几句话来赞一赞诸葛亮。

E、小结,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一个人物,读书就该这样读。

5、有关诸葛亮的精彩故事可以说是如数家珍,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的一生,有人用一幅对联生动概括了他的一生。

一对二表三分鼎 六出七纵八阵图

(二)关羽

1、出示相关故事,猜猜他是谁?

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

2、说说关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出示:温酒斩华雄

A、品析文字精辟之美,感受人物神勇。B、指导朗读

4、就是这样一个神勇无敌的关云长,另曹操求贤若渴,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出示)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A、用成语概括画线部分(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名垂青史)

(指名读、齐读)

5、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三)曹操

1、出示相关词条,猜猜他是谁?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2、曹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些互相矛盾的性格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真是不可思议。想更清楚的了解一下这个看似矛盾的人吗?看看当时的人是怎么评价他的。

3、出示相关评价。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荀彧和郭嘉评价曹操:知人善任,唯才所宜。许劭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鲁迅评价曹操: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易中天评价曹操:奸诈中有坦诚;猜疑中有大度;残暴中有温柔;真小人大英雄。

4、看来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时代来评价才能比较客观公正。

四、总结

音乐再次响起,总结学法。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2

吴老师知道我们五 (9) 班同学都喜欢读书, 最近你喜欢读什么书?都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畅所欲言)

同学这么喜爱读书, 而且收获多多, 老师真欣慰。

是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使人丰富知识、读书使人拓宽视野, 读书使人聪慧明理。这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继续读好书。

一、激发阅读兴趣

1.了解主人公。今天吴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高兴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朋友呢?我们来看看她是什么样子 (出示)

【金铃, 女, 刚过11周岁生日……都快被揪出老茧来了。】抽读。

师:说说她给了留下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 (出示, 胖圆嘟嘟)

大家都喜欢跟她交朋友, 那她在哪儿呢?得赶快把她请来呀! (生望着面前的书)

师:对, 她就是我们面前《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本书的主人公

2.板书课题:我爱做好孩子。齐读。

二、了解主要内容

师:看内容提要是了解主要内容的方法。请同学们打开到正文前面的内容提高 (出示) 【小学六年级学生金铃……考试的考场……】

师:我们一齐读一下, 还有什么方法了解主要内容?

生: (看文章、看目录、看内容提要)

……

三、以《好孩子、坏孩子》做范例, 指导阅读

师:有多少人喜欢这个章节的举手? (很多) 好, 有这么多人喜欢这个章节, 那我们就来读一读吧。请把书打开到第五章, 我们说怎么读这个章节呢?

生:先浏览一遍, 知道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师板书:这就是略读板书)

1.师:这就是略读 (出示) 。

【略读就是将文章浏览一遍, 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 (师读)

师: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 看看这一章节主要写什么?

【生:默读第5章】

师: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呢?

生:在一次补习班了, 几个好学生打斗, 破坏了张灵灵家的东西, 刑老师向于胖儿了解情况, 于胖儿为了抄到好学生作业, 就污赖了金铃和尚海, 金铃以“揭发抄作业”的迫使于胖儿说出了真相, 为自己洗清了不白之冤。

师:这么长的故事被你概括成了几句话, 还应怎么读?

生:仔细地读, 反复品味。

2.师:是啊, 这就是精读 (出示) (板书:精读) 。

【精读“就是一字一句地精细地读, 边读边想, 或划出好词佳句反复阅读, 或是圈点批注, 或是体会语句所表达的含义。”】师读。

师:根据你平时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你有哪些精读方法。

生:全身心地读。

师:是的, 读书需要静下心来读。

生:边读边想。

师:这是读书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生:可以圈点批注。

生:可以与同学、家长交流, 互读看法。

师:一个苹果交换后两人各有一个苹果, 一种思想交流后就有了两种思想。

师总结:同学们真会读书, 说出了这么多精读的好方法 (点击) , 老师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有的和你们不谋而合。请大家读一遍。

精读方法:

全身心地读;边读边想;圏画批注;反复阅读品味;勤于查字典;摘抄好词佳句;与同学、家长交流;读读、演尝;有计划地读;写读书笔记。

师:这是老师关于《好孩子、坏孩子》的一个片断的精读痕迹, 可以供同学们参考 (出示P29)

【于胖儿……偷偷斜视老师。】

老师将于胖儿的动作神态打了点, 语言划了横线, 在下面作了批注:将于胖儿撒谎时的心虚、紧张写得活灵活现。吭哧的读音不清楚, 我查了字典, 知道读kengchi, 也知道意思说话时吞吞吐吐。

师:当然, 精读的方法有很多,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好孩子、坏孩子》这个章节里有许多精彩片段值得去精读。

师:这里有一个片段写得很有趣, 大家一定会喜欢 (出示) 。

【说起来也是怪……况且在道义上占了上风】 (P27)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7页, 我们一起从第三行开始一直读到“上风”。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精读。

(1) 学生自主阅读。

(2) 学生汇报精读情况。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阅读情况和收获。

生:我想通过感情朗读来汇报。 (读) (配音)

师: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还有谁是怎么读的?

生:我用的是读读、想想。【金铃现在的同桌叫尚海……小公鸡。】

师:由这些句子你想到什么呢?

生:读读句了, 想象画面, 你会觉得作者写得太有趣, 太生动了。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画面。生齐。

师:还有其他方法的吗?

生:我用的是圈画批注。

师:你圈画了什么呢?又批注了什么呢?

生:我圏画了“横眉坚眼”、“肩膀一扛”、“撞出去”、“想什么, 想干什么”我批注了:从神志、动作、语言上表现了金铃善于保护弱小、正直、勇敢。

师:你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批注, 而且中写出的体会深刻、明白, 你真是个读书的有心人, 给她掌声。

老师:也想读读这些句子, 我们合作一下。 (师引读)

【金铃天生有点 (小母意的意识) ……】

师:书读百倍, 其义自见。由于同学们的认真阅读, 仔细品味, 所以对文章语句的理解,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非常深刻。

3.写读书笔记。

师:在精读方法, 读读想想圈画批注可以加深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那么摘抄有助于我们积累知识, 写读后感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好孩子、坏孩子》这个章节中, 还有许多精彩片段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体会。

老师记得你们互读目录时, 都有自己想读的章节, 现在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 把想读的章节找出来, 好好地读一读, 并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摘一摘精彩词句, 写一写读后感想 (出示) 。

写读书笔记:

(1) 学生自主摘抄, 写心得。

(2) 汇报摘抄情况。

师:是的, 我们可以从书前面的作者简介来了解作者, 老师把他打印到了屏幕了, 请默看一遍。

【黄蓓佳, 生于江苏如皋……致十种】

师:听了作者简介, 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黄蓓佳真是个才华横溢的人。

生:黄蓓佳写了这么多好看的著作, 真了不起, 我长大了也想当作家。

师:你爱看书, 也爱写作, 好好努力, 定成为一名作家的……

师:是啊, 黄蓓佳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儿童文学家, 她的作品畅销国内外, (点击圈) , 她的作品深受全世界家长、老师、孩子们的喜爱。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3

悠悠一部“城南事”走进千百孩子心

——从“课外阅读指导研讨会”看学校有效教研

2007年11月,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在校内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现撷其“精要”展示给大家,以期给现行“疲软”的学校教研以一定的启迪。

设计理念:

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 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3、 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两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 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 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

(一) 走近林海音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展示林海音的照片,大家一起说出她的名字好吗?

生:林海音

师:那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她的相关资料?

生: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

生: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出版了18本书。《城南旧事》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部。

师:那么,她的这本《城南旧事》是本怎样的书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读书摘录卡。

(二) 交流《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

师:谁来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1: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生2:(略)

师:(发现学生在总结主要内容的时候,普遍比较嗦,而且,有的孩子抓不住重点。)来,大有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大家浏览一下,目录中的六个故事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生:没有。

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方法来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出示:合并法。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具体,但是不够简练,那么仔细看,是谁把这六个故事串在了一起?

生:英子。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准共同点简练概括。请大家再试着来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主要讲了小英子和惠安官的秀贞,被赶出家门的蓝姨娘,草丛里那个没有办法只得做小偷的年轻人,以及奶妈宋妈,身染重病,过早去世的父亲之间的故事。随着这些人的离去,英子也渐渐长大和童年告别。

师:如果一本书的每个故事之间联系紧密,彼此有因果关系,那么我们该怎么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引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另一种方法——要素串连法)

(三)交流对精彩句段的感悟

师:读一本书,仅了解主要内容还远远不够,还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那么,林海音为什么要写这本《城南旧事》?

(指学生说说。)

师:咱们听听林海音自己怎么说的,想想你听出些什么?播放《城南旧事》电影开篇作者的一段自白。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淡淡的忧伤。

生:她对童年的怀念。

师:声音是能传达自己的情感的,那么我们也来学着用声音表达自己对文字的感悟,请大家准备几分钟。要求每朗读完自己喜欢的句段,用几句话说说自己的感悟。

(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注意该采用什么方法去体会。_

教师总结:在欣赏精彩句段的时候,不仅要抓住修辞和重点词语,还要注意把心放进文中捕捉作者的感受。

(四)交流对书中人物的看法

师:这本书中不仅有精彩的句段,还有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谁来说说这本书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谁来评点一下?

学生主要点评了宋妈、英子、秀贞、爸爸。

当点评到草丛里的年轻人时,出现争议。

生1:我和英子一样分不清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生2:他是为了母亲和弟弟才去做小偷的,他是善良的,我觉得他不是坏人。

师:那我们听听在座的家长的评点吧!指几个家长做点评。

教师总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们很难用好和坏判断一个人。草丛里的年轻人是一个本性善良,但是做了错事的人。以后在点评人物的时候注意抓住他性格、身份的特点,仔细从他做的事情里了解他的品行、精神。

(五)唱《送别》,话送别

师:这本书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咱们一起唱一下这首歌。(播放音乐)

师:歌唱完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以《送别》为主题曲吗?

生:因为每个故事英子都会和一些人告别。

师:文中有几个送别的场面?

生:5个。

师:出示句子:

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秀贞和妞儿,送别了蓝姨娘,送别了草丛里的年轻人,送别了宋妈,送别了爸爸。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出示句子: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童年。

师总结:读书的时候,如果发现类似的描写,或者对比鲜明的句段,要注意进行比较, 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类似的送别场面,我就进行了比较阅读,这是老师做的读书笔记。

出示:《城南旧事》中几个送别场面的比较

(六)教师总结(略)

教后反思:

因为沉醉于《城南旧事》中那淡淡的忧伤和沉沉的相思,我喜欢这本书,更希望引领孩子们能走进书中,品味英子别样的童年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手抄报、读书摘录卡的评选,目的是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会读书、爱读书, 让更多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的意义,我邀请了家长参与到这节课外阅读课中来。

通过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主要想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相互启发,同时感受到老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对他们读书的关注。在整个交流中,我注意到了读书方法的指导与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品评句段的方法,点评人物注意从哪些角度入手等等。最后,以教师的阅读表作为例子,引导他们阅读时注意比较。

在教给孩子必要的读书方法的同时,我注意了读书兴趣的培养。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呢?我引导孩子学唱《送别》,为自己喜欢的章节插图。上完这节课我和孩子们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他们看着电影不由自主地喊出:那是西厢房的小油鸡!我知道书中的文字已经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想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我觉得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还需要我们付出太多的智慧和汗水!

读书指导课教案 篇4

掌握读书方法

一、引入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公式:W(成功)=X(刻苦努力)+Y(方法正确)+Z(不说空话)。读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做到成功的读书呢?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非常关键,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掌握读书方法”阅读指导课,一起来探讨“掌握怎样的读书方法及怎样掌握读书方法”。

二、介绍读书方法

(打开课件)老师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几种读书方法,大家来探讨一下吧。

1、学生读。

2、教师讲解。

3、看了这几种读书方法你有什么感受?生说自己选取读书方法的过程及体会。

4、下面我们就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书。

三、自由读书

师:“按照我们平时在图书馆找书的方法,找到喜欢的书籍,采用适当的方法读书吧”!

生找书,看书,师适当指导。

四、交流读书方法

师:“你选用的是哪种读书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情况介绍。

师:假如书被你借在了手中,你有了充足的时间你会怎样读书?

师:我们可以把各种读书方法结合起来,第一步略读,第二步速读,第三步精读,第四步写读,第五步通读,第六步再读。这样一本书读完以后就不会忘记,谈起本书你就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五、名人读书法

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伟人名人光耀星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名人读书方法有哪些可以借鉴。

(打开课件)师生一起学习马克思读书方法。

六、比较电视与读书

师:放学以后同学们回家会干什么?

师:大家都很爱看电视,我为大家准备了一小段电视剪切,一起来欣赏。(打开课件)共同观看。

师:通过观看录像你了解了什么?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周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时间和地点呢?

生:不能。

草房子 读书指导课教案 篇5

《草房子》读书交流课夏荧屏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写作年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用简洁、恰当的词语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找出最动人的情节,最优美的语段进行交流。

3、以第一章“秃鹤”为例,了解课外阅读的基本步骤和阅读方法。梳理故事脉络、人物心灵对话、品味语言魅力、再现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总体把握

1.出示填空。

(1)《草房子》的作者是,他是(地名)人。

(2)小说中的故事发生中国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一个叫的地方。

(3)这部小说写的是。

二、谈论人物、品味细节。

1.根据简介,猜测人物。

(1)介绍桑桑的片段。

(2)介绍纸月的片段。

2.简要叙述,加以评论。

(1)自由发言交流、评论。

(评论要简洁概括,选择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如淘气、顽皮,善良,坚强,勇敢等。)

(2)介绍“品书”步骤:梳理故事脉络、人物心灵对话、品味语言魅力、再现人物形象。

3.以秃鹤为例,理解成长的伤痛与美丽。

(1)回忆秃鹤的成长历程,填空:

三年级前,秃鹤()。

三年级时,秃鹤()。

为了长头发,秃鹤()。

长不出头发,秃鹤()。

汇操中,秃鹤()。

汇操后,因报复行为,秃鹤()。

文艺汇演中,秃鹤()。

文艺演出后,秃鹤()。

(2)概括秃鹤的心理历程:痛苦自卑自暴自弃、叛逆付出努力、赢得尊重。

(3)分析故事结构

(4)品味语言。

①出示文字,同是写秃鹤的哭,两处的描写有何不同。

②第一章的最后一节描写,有何深刻的含义。

③回顾、总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

三、再现人物,品味写法。

出示两段文字,一是报复行为后,秃鹤的语言、动作描写;二是文艺汇演中,秃鹤的动作、神态描写,仔细品味,感受写法的不同。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6

指导课教学课例评选活动的通知

来源: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日期:2011-05-26

浙教技中心〔2011〕44号

各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报刊总社通讯站: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弘扬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丰功伟绩,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中小学生立志成长,成就精彩人生。同时,为促使广大中小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推动中小学阅读指导课的有效开设,进一步将“书香校园工程”引向纵深发展,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读书征文和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课例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读书征文活动

(一)参加对象

读书征文活动参加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

(二)活动时间

6月1日至10月20日。

(三)活动要求

1、本次征文活动以“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为主题。要求征文内容围绕主题,表达自己在阅读小说、诗歌等各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收获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成长。要求有真情实感。

2、征文体裁不限,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健康,结构合理,文字准确;小学生征文控制在600字左右,中学生征文控制在1000~1500字左右。

3、征文第一部分为标题、作者姓名、所在县(市、区)学校名称及指导老师姓名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正文,最后部分是指导老师对本文的点评。点评分三项内容:本文的亮点、积极意义和今后努力方向。点评字数150字左右。

(四)活动流程

1、联合发文,层层发动。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教育报刊总社联合发文,市、县(市、区)层层发动,组织和指导学校积极参与读书征文活动。

2、实名注册,网络上传。参赛者登陆书香浙江网

(http://sxxy.zjer.cn/),在首页点击“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读书征文专栏,注册真实信息并将作品通过网络发布上传。

3、分级评审,比例推荐。活动网络平台设置省、市、县(市、区)三级管理员,各级管理员在本区域内组织若干位评审专家,由评

审专家对区域内征文评审,择优向上级推荐。各市向省推荐择优征文上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10月10日。

4、结合网评,结果公示。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教育报刊总社联合组成专家组对各市推荐作品进行评审,同时将各市推荐作品进行网络发布,各个作品的点击量及网友点评将作为评审的参考依据。

经网络公示后,读书征文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对于获奖作品在《教育信息报》、浙江教育网上公布名单并择优发表,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0571-87880813陶庆文

二、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课例评选活动

(一)参加对象

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课例评选活动参加对象为承担中小学阅读指导课教学工作的学科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及各级教育技术部门管理人员。

(二)活动时间

6月1日至10月20日。

(三)活动要求

1、送评课例时长为一个标准课时。每节课例前可加3~5分钟关于本校开设阅读指导课总体情况的介绍;

2、课例制作要求:(1)稳定性:全片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视频流畅。(2)色调: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3)音响效果: 声话同步,无交流声或其它杂音等缺

陷。(4)视音频载体:DVD视盘(符合DVD标准格式)或压缩为WMV格式(尺寸不小于720*576、位速不小于384kbps)。(5)有条件的学校要采用双(多)机位拍摄。

(四)活动流程

1、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教育报刊总社联合发文,市、县层层发动,由各县组织和指导学校积极参与优秀阅读指导课课例评比活动。

2、各市教育技术中心在初评的基础上择优推荐。推荐名额详见附件1。

3、优秀阅读指导课例评选活动的材料上报和联系方式。各市须填写《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课例推荐表》(见附件2),并附与该课例同步的教案(A4纸打印稿一式两份和.doc格式电子文稿)上报我中心(杭州市学院路35号,邮编:310012),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0571-88062887,E-mail: 373162643@qq.com。各市推荐课例上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10月10日。

4、省教育技术中心、省教育报刊总社将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各市推荐的优秀阅读指导课例进行评审。经网络公示后,评选出优秀阅读指导课例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对于获奖作品在浙江教育网上公布名单并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

三、其它事项

为尊重作品版权、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凡参与本次活动者视同默认以下版权声明:

(一)保证参加“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读书征文和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课例评选活动的应征作品为原创,本人拥有该作品的全部版权,该作品尚未出版或经传媒发表,也未向传媒或出版社投稿。

(二)本人同意如果作品在本次大赛中获奖或被选中编辑出版,则授权主办方享有以下权利:

1、将作品结集出版;

2、在《教育信息报》、《浙江教育技术》、浙江教育资源网站上刊登此作品;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国时期政局变迁的深入剖析,引领学生感受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东汉末年的“乱局”—有识之士的“谋局”—赤壁之战后的逐渐“入局”—曹丕代汉后的“定局”—三家归晋的结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从三国主要人物的经历得出以下认识:抱负是事业做大的根基、情怀是事业更远的保证,而规划则是梦想转变为现实的催化剂。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赤壁之战结局的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实物导入】

展示从淘宝网购的两个迷你铜鼎,一为三足圆鼎,一为四足方鼎。告诉学生古代铸造的铜鼎之中,以三足圆鼎为主流。而鼎的功能则经历了:食器—礼器——政权象征的转变过程。鼎作为政权的象征传说自禹建立夏朝始,后商灭夏,鼎迁于商,武王伐纣之后鼎又迁至洛阳。后来秦朝建立之后九鼎下落不明,而政权象征遂又变成了传国玉玺。那么鼎跟我们这节课又有何关联呢?

由此,过渡到本课,板书“三国鼎立”

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因为三国的相互独立状态对应了鼎三足分立的状态,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鼎具有政权象征的意义。三国鼎立是一种政治格局,它的形成源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

一、乱局】

1、因何而乱?

乱局是东汉末年各种政治势力变化消长的结果。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权旁落,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于是便有了农民起义。东汉朝廷无法镇压叛乱,便将地方上的刺史升级为州牧,让他们招募兵马进行平叛,结果导致州牧力量坐大,进而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 势示意图)

2、乱得入何?

军阀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彼此之间经常发生混战,如此一来就苦了天下的老百姓。人民游离失所,朝不保夕,于是大量流亡,人口锐减,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的悲惨景象,这也使得人们发出了“乱世人不如太平犬”的感叹。

3、如何收拾?

面临这样的乱世,我们不禁要问:谁来终结这个乱世?谁来救民于水火?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混乱的主要原因是军阀,那结束这个乱世也得靠军阀,当然是其中最强大、最有能力的军阀。当时的军阀按境界可分以下三类:(1)意图自保:刘璋、刘表、张鲁为代表,这类军阀或称之为垃圾军阀(2)雄霸天下:袁绍、袁术、吕布为代表,虽有称霸天下之志,却无救世济民之心,可称一般军阀

(3)一统江山: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以救民水火、实现太平为宏愿,可称为杰出军阀。

纵观当时的天下,能终结乱世者非第三类军阀不可,即曹操、刘备与孙权。(图片展示三人的剧照)三大军阀之中,曹操崛起最早。

提问(1)依据材料1,概括曹操崛起的主要因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为:

政治:借皇帝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 经济:采用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提问(2)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是什么?依据材料2说明曹操胜利的原因以及此次战役的历史意义。

学生:官渡之战;战术运用得当,偷袭袁绍军粮;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之后,天下的局势逐渐趋于明朗,此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将来谋划大局,于是便进入第二个篇章

二、谋局】

首先,我们来看曹操的规划,这可以从他的一系列行动之中看出,我们可以将之概括为:一统天下,惟我独尊。

东吴的鲁肃给孙权制定的方案可概括为:两分天下,徐图进取

公元207年,寄居刘表之下的刘备三次光顾诸葛亮的茅庐,请出了一代高士孔明,于是有了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其主张简言之:三分天下,联吴伐曹。

三种大局的规划,天下会进入哪一种格局? 【

三、入局】

三种方案,到了公元208年,实际只剩下了两套方案,因为随着荆州主刘琮的投降,曹操势力大张,东吴的孙权已经失去了独力抗击曹操的可能。于是,鲁肃适时调整了自己的规划,改为联刘抗曹,和刘备集团的方案已经殊途同归。

那么天下局势是一统江山还是三分天下? 赤壁之战决定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3,指出赤壁之战的时间与交战双方。

2、依据材料4,概括曹军失利的主要因素。

引用孙武的话进行战术分析: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定局】

之所以说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而非标志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因为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是三国的疆界未定,其二是三国的国号未成。

1、定界(出示公元218年、220年两张地图)

赤壁之战后,刘备虽然军事力量有所增强,但未有足够地盘,于是向孙权借得荆州的襄阳与南阳,并以此为根基迅速扩张到几乎整个荆州,并于数年后吞并了刘璋的益州(今天的四川);曹操赤壁之败后,全力在北方经营,最后统一了北方;东吴向刘备索取荆州未果之后,利用关羽的失误,夺回了荆州并杀死了关羽。此后,三方力量维持了大体的平衡。

2、定名。公元220年,曹操病故,其子曹丕继位魏王,不久逼使汉献帝禅位于他,称帝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并于229年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定位。三国鼎立时期,虽然仍有战争,但总体而言实现了局部统一,为以 后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三国为了赢得生存的空间及统一的优势,都很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因为各自地理条件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发展之时各有其侧重点。曹魏地处中原,农业技术先进,故而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孙吴邻近大海,故而注重发展海外贸易,这又必然会重视造船业的发展;蜀汉政权之内,少数民族众多,故蜀相诸葛亮重视改善民族关系,七擒七纵孟获即是典型案例。【

五、结局】

263年,司马氏家族灭掉了刘禅的西蜀政权;266年,司马氏家族篡夺曹氏家族的政权,建立了「晋」王朝;到公元280年,司马家族扫平了孙氏在南方的帝国。至此,中国重新归于一统——「三国」这个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大传奇时代终于结束了

六、并非结局】

由上图可以看出西晋不过是实现了短暂的统一(280—316)年,很快天下又进入了一个更长的大分裂时期,即南北朝对立。故而,我们刚刚所说的结局其实并非结局。

【学史感悟】

1、没有抱负,事业不可能做得更大; 没有情怀,行程不可能走得更远;

没有规划,梦想不可能变成现实。

2、中国历史进程中,要么统一,要么走向统一。

中国历史长河中,分裂是插曲,统一是主流。教学后记:

本课是应苏州市课改展示课的要求而设计,为了彰显新课程标准(初中新的课程标准尚未问世,高中新的课程标准草案已经出台)中强调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等五大素养,我决定打破教教材的常规教学思路,改为对教学内容重新建构并有机结合历史教材,从宏观视野角度即政局的变化来统摄整堂课。当宏观格局确立后,我开始按自己的知识构架去搜寻材料,当所有材料准备完全后再进一考虑导入课堂的问题,接下来认真准备教学过程中语句的锤炼及段落之间的过渡,最后提炼出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

最后的教学实施基本达成了教学预期目标,也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学探索的道路上,我还要走得更远。

中考链接

(2014广东珠海,45)某摄制组要拍摄三国鼎立时期的电视剧,在孙权的书房中布置哪一道具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A.《史记》

B.指南针

C.临摹的《兰亭序》

D.《资治通鉴》 南京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下列曾以此为都城的是 A.吴国

B.辽代

C.北宋

D.元朝

【巩固练习】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是(B)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2.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军阀是(A)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刘备 C.刘备和孙权 D.曹操和孙权 3.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A)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4.废除汉献帝,建立魏国的是(B)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曹爽 5.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A)

A.台湾 B.澳门 C.日本 D.爪哇 6.“三国”真正形成的标志是(D)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8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马桥中学朱金亮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要求学生搜集三国历史故事、编写三国历史故事、讲演三国历史故事,巩固和丰富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训练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教材详细介绍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议的具体内容,对本活动的开展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历史故事会的形式,把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生动地再现出来,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训练学生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本节课重点是三国历史故事会的开展,难点是三国历史故事会的顺利开展但本课是一节活动课,要是对活动课不太重视的话,介绍一下课中的有必要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再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搞一下这个活动,就不会再扎扎实实的在课堂上开展活动了。但是,我对这节活动课还是特别重视。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

1、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力争用50分钟完成本活动。

2、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故事资料,设计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的方案。

3、采用现场选演讲代表、学生评委、登分员、时间控制员的手法,让学生举手自荐,主动参与。

4、多设计几种预案,调节活动热烈气氛,并防止各种意外事件发生和活动无法进行。

三国演义 读书报告 篇9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它一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征服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广大读者。它所塑造的一个个艺术典型,所描绘的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它正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着巨大深远的影响。

当然,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问世之后,争先便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刻本,而且百年不衰,知道今天,我们知道的明代的刻本还有二十多种以及清代的七十多种。《三国》的版本如此之多,可以说是古代小说中无与伦比的。而在这么多版本中,若以版本形态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毛宗岗父子评论改本《三国志演义》,其中以毛宗岗父子评论改本最为突出,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三国演义》这个小说,应该说它是按照历史和传说这两个方面来写的。有的学者认为它有七分是符合历史的,其中有三分是虚构的,就是说在整个大体上来讲,这个《三国演义》是有历史根据的。它反映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黄巾起义那一年,到了这个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80年,这个大约10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在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因为这段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所以出现大量的军事战争。因此《三国演义》很生动的反映了这百年间中国古代这段历史的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从这一点来讲,它具有历史的价值。那么作者不是简单的像历史教科书一样去重复历史,而是进行文学创作的,以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来说明的。

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1798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三国演义》不仅描绘了一幅恢宏的战争场景,同时也向我们塑造了三国时期的各国的正确的人才观。其实,三国中之所以会一直出现三足鼎立那么久,完全取决于这些雄主可以招贤纳士,有正确的人才观。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任用庞统,曹操在发展自己的势力的时候广纳人才,用人唯才,使之成为了一方之霸主。吴国可以将全国的军权交给大都督周瑜,后来的孙权也可以将兵权全部交给陆逊,让他完全统一领到,最后才使得吴国没有在蜀国举国侵犯的时候被灭掉。

《三国演义》还充分体现了领袖人物的决策艺术,具体地说就是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艺术化的决策水平与能力。首先表现在曹操“机心似海,当机立断”的决策,如“挟天子令诸侯”,争取政治上主动这件事上。而诸葛亮小心翼翼,广泛性征求意见,做到集思广益。面临曹军紧紧追击之时,他用了一着险棋,故作镇静,演出了一出“空成计”,最后化险为夷。

作为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小说,它的军事价值也不容小觑。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退敌,关羽,水淹七军,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吕蒙,白衣渡江取荆州,周瑜,火烧赤壁王允,美人计离间董卓吕布等体现了作者的军事智慧。

《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巨著,不无道理。作者几乎收集了各种类型的人物性格,以及人们在面对挑战、面对强敌、甚至在生死存亡边缘上,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描述得淋漓尽致。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篇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三国演义的经典开场白,以如此声势浩大的场面来作为过路诸侯豪强的背景,很是贴切。我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的时候是电视剧里那声势浩大的开场白深深地吸引了我,就是那么一段文字作为引子,就已经吊足了胃口。只看电视不过瘾,毕竟演员和导演未必能真正领会其中真义,即便有所领悟,也未必能真正表现出来。所以我还是决定捧起书慢慢品读,并辅以历史文献。《三国演义》这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宫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说到三国就不得不提曹操,曹操的形象无比鲜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对此评价曹操大喜,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胸襟啊。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三点最为突出。,作品中写到曹操谋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故意将计就计杀了吕伯奢。这点将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奸诈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曹操“奸诈”的一面相对照的是关羽的“忠义”。作者在作品中极力推崇刘备。在明代那样一个需要稳定政局的时候,刘备,关羽作为与汉室正统有关的一些人,理所当然被人看作为正统,这样就得到了推崇。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无疑是篡位的另一种形式,自然而然地被作者所鄙弃。曹操虽奸,而最终没有篡汉。:“吾若有幸当为周武王。”说明曹操在谋划篡汉之时仍不忘要得的名正言顺。曹操爱才,求贤若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独行其事之时,曹操不令人杀之,反而与之放行,实在是惜才爱才的表现。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拜访,竟赤着脚亲自去迎,这又是何等的屈尊求贤。许攸为曹操所感,于是献计使曹操断袁绍之粮草,一举平定了河北,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同时曹操谋略过人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绍则名微众寡,然而曹操却运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坐拥天时之利为成功之本,击败袁绍。巧用离间计瓦解韩遂与马超的信任,而平西凉之乱。调虎离山,汉中破张鲁。这些都是曹操雄才伟略的体现。

虽然曹操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无比成功,但是三国演义的灵魂人物确是刘、关、张三人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这也是作者想要体现的核心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个人觉得,东吴的在书中的地位就被边缘化了,辛弃疾有一句名言:“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实际就是以蜀为主、魏为辅的两国演义,孙权只是个黄金配角。实际上吴国在三国中的地位,不仅是最重的那枚法码,可以决定三国间的平衡。而且东吴的历史本身就是非常的精彩,名臣名将如云,前中后期都是如此。只不过没有演义的喧染,大多数人不为后人所知。孙权是吴国的第二代统治者,但他却是和魏第一代统治者曹操、蜀汉第一代统治者刘备处在同一时代,这也决定了孙权的为人处事,兼有第一代和第二代统治者的风格,一方面勇于开拓,另一方面也善于自守。孙权始终抱着进退自如的心态,进与曹刘争天下,退可自守江东,或许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进取心。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篇11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着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篇12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通俗小说的流传比正史还要长远,影响重大的也就只有三国史了。鲁迅说,“三国史不简不繁,正好作小说。”而罗贯中这位在那个时代被视为同妓女地位等同的通俗小说作家,穷极一生,写下了恢弘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留下了最为大气的一笔。

再读三国,就似平静的海面猛地掀起一股巨浪,激荡着内心沉寂已久的角落。杨镇的一首《临江仙》,述尽了三国的恩怨情仇,分分合合,也述尽了英雄一生的豪迈,忠义,韬略和胸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被罗贯中选为三国演义开篇题词,也随着三国的流传而家喻户晓。读三国,不只是读书,更是读历史,读英雄,读战争,读忠义,读天下大势。古来小说千万,却只有三国一部那样波澜壮阔,读来恢弘大气,意犹未尽。

读三国,最吸引我的便是群雄之中如繁星一般的人物。诸如关张马赵,吕布典韦等武将,诸葛司马,庞统郭嘉等谋臣,貂蝉甄姬,大乔小乔等红颜,无不入木三分,令人意犹未尽。我敬佩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赵云的孤胆,黄忠的不屈,马超的直爽,也敬佩丁奉穿越雪山的勇气,敬佩程昱以死鉴上的衷情,敬佩杨修遗世独立的桀骜。三国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笔墨或繁或简,立场或好或坏,作者将每一个人都艺术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当诸葛大军败退,70岁的赵云一个人断后,斩杀韩式父子五人,吓得曹军无人敢向前挑战;当祢衡赤裸裸的站在曹操帐中,击鼓大骂;当杜宇率晋军撞过吴军连锁,统一天下;这一幕三国英雄豪杰英勇豪迈驰骋天下逐鹿中原的史诗在我心中激荡。而当曹丕见到甄姬的那一丝冒父之大不韪的心动,当子建写下洛神赋,当大乔小乔嫁与孙策周瑜,那一幕三国儿女柔情巾巾情长缱绻连绵润物无声的感动在我眼眸凝住。这一部三国,是英雄的三国。三国一共描写了超过一千七百个人物,可见罗贯中文笔之巨,叙事写人能力之强。

可读三国,更是要读出其中的忠义。忠义二字贯穿了三国全文。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刘关张三人的桃园之情。如若你用心的去读,你会被他们对于忠义的坚守所震撼。刘备被曹操打败时,赵云带着甘夫人和阿斗身陷重围,甘夫人为了不拖累赵云投井自杀,赵云一个人带着还不足岁的阿斗,面对曹操的精兵强将,受伤无数次,舍命救出了刘备的血脉,是为了忠义二字。曹操被张绣偷袭时,典韦一个人挡住张绣大军,身中数十枪,鲜血流尽还是撑着挡住敌人,最终帮助曹操安然逃出,是为了忠义二字。当关羽被刘封背叛,不幸被孙权杀害,他座下的赤兔绝食哀嚎而死,更是将忠义二字诠释的鞭辟入里。乱世之中,群雄逐鹿,他们却始终坚守着忠义,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虽然说三国宣扬了刘备,关羽,诸葛亮,贬低了曹操等人,但我却认为其中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所期望的和平所努力着,并没有好坏只说,只是各为其主罢了。或许有人觉得刘备以天下人为重,而曹操却以自己为重。可曹操也是心系天下,只是受制于封建礼节而被人认为是奸雄罢了。他虽有杀害吕伯奢那样的为了自己存活伤人性命的毒辣,却也有因为马失控踩踏了庄稼割发代首的衷情,即使那是为了笼络人心,可他为的也是中国的统一。乱世之下,国之不国,唯有统一能救民于水火,从一开始的董卓,袁绍,到后来兴起的刘备,孙权,再到各方张鲁,张绣,刘表,公孙瓒等领袖,他们随心思各异,却都为之后的统一努力着。最终,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建立了大晋帝国,呼应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前文。

上一篇:暑期“关爱留守生、教师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高效积累GRE词汇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