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画家乡》教学反思(共11篇)
课文《画家乡》教学反思 篇1
《画家乡》一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低年级孩子重朗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理解就能读出不同的韵味来。在这一点上,我也努力着使孩子们能更自然地更轻松地培养语感。这节课中,我主要引导孩子读懂读好涛涛家乡的这一段。经过自由读,孩子们能够知道涛涛家乡的海很蓝很宽,再让孩子读出很蓝很宽的感觉,他们就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当然必要的评价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表现的欲望。我在评价时用到了“我的眼前好象就有这么一个很蓝很宽的大海。”“你读得更蓝更宽了。”“你的大海真美呀!”等。
在朗读感悟时,我发现孩子们个别读时大部分能有一定的感情和个性,而齐读时效果就没那么好,显然班中一些孩子的语感还需要好好培养。在体会鱼虾多的时候,一个孩子能找到装满,但是当我想让孩子们说说满到什么程度时,一些孩子就想偏了,说船上装了许多贝壳,装了许多海鲜,这主要还是引导时的语言准确度不够。在孩子说到一艘艘表示船多后,我马上再请其它小朋友来说一个表示数量多的词,站起来的孩子没说对,其实像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我应该让刚才理解这个词的孩子先说一个,再请其它小朋友去说。遇到一些需要我思考一下再给出评价的回答时,我缺少了明确的反馈,这种模棱两可的评价会给孩子造成困惑,而我的迟疑也可能会带给学生不好的影响,让他们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掉。我觉得各个环节之间连接得比较紧凑,但在某些环节中,我的节奏稍微慢了点,所以缩短了孩子们写字的时间,留给孩子们写字的时间太短,这是需要改进的。
在感受鱼虾和船多时他们都能找到关键词,特别是一个男孩能说出“一艘艘”和“一艘”的区别,“一艘艘有两个艘,表示船很多,而一艘只表示一只船”经过引导,孩子们也能说较多这样的词,如“一片片落叶”“一朵朵花儿”“一棵棵大树”等。孩子们理解了课文,读起来自然就更有感觉了。
语文是生活的提炼,生活是语文的外延,只有引导孩子们认真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才能促进他们说出生动活泼的句子。
课文《画家乡》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失衡现象,类型,作用
2012年3月,微博上流行一组图“杜甫的一天”,人教版高中必修3语文课本中的杜甫图像被恶搞,正在仰天沉思的杜甫被高中生涂鸦成各种形象;看完这一幕幕令人尴尬的情景,我不禁想到:学生这样做,或许是对课文理解不了或感触不深,或许是教师在教学时根本就没有图文对照进行学习,让学生误以为这仅仅是课文中的一幅画而已;或许教师在落实“三维目标”时,只重视了其中“知识和能力”两个目标的教学,忘记了语文“情感”目标的贯穿, 忽视了语文育人功能———传道。学生这样做固然不对,但根源还是在老师身上:在“应试教育”负面影响下,许多老师认为学生考的是字词句篇的理解,和插图没有关系,也有的老师认为插图只是一种装饰品,学与不学,用与不用是一个样的……
一、聚焦插图失衡现象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研究,我意外地发现了以下一些插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无动于衷的放弃
教师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悟,力求让学生通过品读文字,读出文字所蕴涵的画面,使静态的文字鲜活起来,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然而,由于很多课文的描述比较抽象,学生没有真正地展开想象,学生一时很难感悟出画面,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想象不仅浮在文字表面,而且偏离了文字所蕴涵的意境。
2.无的放矢的运用
随着多媒体的普遍运用,插图成了第一语言,课文成了插图的附件,教学重心偏移,结果阅读课几乎变成了看图说话课,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成了一种摆设,连课文都读不通顺、流利,更何谈对课文意境的感悟和语言文字的品味。
3.无关痛痒的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时,沉浸于图画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看不到图与文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忘记观察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文这一根本。教师把课文插图当做了一幅单独的图画,没有从课文的角度去审视插图的内容,就图观图,割裂了插图与课文内容的紧密联系。
4.无病呻吟的训练
教师借助插图从整体入手,进行语言训练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没有真正发挥课文插图对学生学文的辅助作用,插图的运用仅仅是一种摆设,学生没有对插图展开对话,也没有沿着插图这个桥梁深入到课文的对话中。
二、了解插图的不同类型
本文以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按照插图与文本内容的关系,可将课文插图分为人物、景物、状物、诗歌四大类。
1.人物类插图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由于出身、职业、地位、教养、经历、性格的不同,必然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可以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一把钥匙。课文插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人物插图,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画面理解人物形象。
2.景物类插图
有些写景文章中的插图对刻画人物、揭示主题有重要作用,这类插图要仔细分析景物,揣摩其意境。
3.状物类插图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物体的具体描述,突出其特点,并表达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写作目的的。所以在阅读时,就要透过语言文字去分析作者的意图,领会其中所寄托的情与理。课文的插图更形象地把事物的形状、颜色等直观描绘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4.诗歌类插图
教材中有很多写意画,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交相辉映,达到一种“万趣融其神思”的境界,很适合诗歌教学。鉴赏诗歌有一个由景入境,由境入情,由情入理的过程。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从画中景来品味诗中情,必会水到渠成。
三、发挥插图的多种作用
课文插图绝不仅仅是一种摆设和点缀,它应是一个宝贵的阅读教学资源,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润滑剂,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1.巧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有好奇感,当他们接触一样新鲜事物时,易感染和激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出示课文插图,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激发学习的兴趣。
2.善用插图,增强理解能力
插图往往是一篇课文的“特写镜头”,有的再现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再现故事的高潮,有的再现主人公的形象……因而,很多插图往往是体现课文的重点部分的,利用课文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活用插图,培养想象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4.妙用插图,提高表达能力
“插图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教材中的插图,充分体现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能激发学生观察、 联想,进而产生说话的兴趣。我们应积极利用这些插图来设计口语表达训练。
画家乡教学反思 篇3
从课前谈话引出“家乡”,让孩子们感受自己家乡“大洋”的美好,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家乡大洋导入,原意是想从身边导入,激发学生情感,并带着这种情感进入学习,但从实践操作来看,这一环节效果不是很好。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重点学习“宽”、“虾”、“脚”、“捡”、“贝”、“壳”6个生字。学习生字时,我创设过关游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再读词语,再读通课文,最后走进课文。生字教学到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这节课重点学习6个生字,这6个生字贯穿读文,读句的各个环节。在课中操中也有所体现。为了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巩固生字,编排课中操,正好是课文5位小朋友的家乡,以一问一答式展开。但课中操的内容有点长,我让学生边拍手边读了2遍,有些疲劳,如果可以在第二遍的时候,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出现,可能会更好。
在研读课文时,让学生读准句子中生字的字音,读好大海的“宽”,记住“宽”字,用一句话把“宽”字的形和义结合在一起。(把看见的东西全都包括在里面了,连水草都在内。)除了“宽”字讲解比较仔细,还有“捡”字,做做动作,“提手旁”和手有关,这一只张开的手就像“捡”。说一说用手捡过什么?联系生活说话。像“贝”字教学,露出的“撇”和“点”,就是贝壳的小触角,让孩子感受贝壳的美丽,学写“贝”字,从而注意起“贝”字的写法。贝壳的触角长在什么地方,这在造字上可能有歧义,我自认为形义的结合会让孩子们容易识记,可是语言的规范还是需要注意的。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低段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言、行为上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语文教学允许学生犯错,但不允许教师犯错。
低年级语文教学,生字教学是重点,如何激发兴趣,让孩子乐学,把单调乏味的生字变成动听的音符,这将是我一直追求的。这次的大洋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生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把一课中孤零零的生字编成句子,编成儿歌,让孩子可以换个语境学习生字,只有扎实的生字教学,才会有缤纷多彩的阅读天地。
画家乡教学反思2《画家乡》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画笔去画自己的家乡。教学本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定为两课时,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朗读中感悟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二、认真预习,为上课做好铺垫
布置学生预习的作业:熟读课文,认识生字。另外一项是让画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孩子们交上来的每一幅作品都是那么的有特色,画幅有的是农村,有的是城市,有的是曲阜的名胜古迹,有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可见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还是比较了解和喜欢的。
三、朗读感悟,掌握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检查学习生字情况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如在精读课文第二段,指导感受涛涛家乡的美时,引导学生说:“涛涛的家乡美不美?美在哪里呢?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便根据自己的喜欢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是那样的津津有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文的2—6自然段,段落结构形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文。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重点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我以学生的朗读体验为载体,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这个朗读体验过程主要是分层来进行的:首先借助课件的直观性,吸引孩子的兴趣,然后再让他们读文体会,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感悟,让他们的整个情感随着这个过程,层层递进,步步升华。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充分体现了选材的自主性。教学时紧抓住第二自然段进行引导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大海的迷人。而其他几个自然段则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学习,而后再集体反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同时我注意到“读”领风骚。读的过程循序渐进,读的形式多样,从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真正地体现了读中悟、悟中读,特别是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式“那么……那么……”和重读“一艘艘”“装满”等词语,较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海等的喜爱、知道这些词语体现了鱼虾很多等)自我感觉,在这一部分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找出优美词语好好读一读,词句训练到位。如让学生用“那么……那么……”进行拓展说话,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对比(船上装了鱼和虾和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让其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
四、学文,欣赏祖国的秀丽风光
教学方法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显现了语文的特色。在教学这篇课文的其他几段内容时,利用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学生熟悉这种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3—6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剩下的小朋友的家乡。这样,不但让孩子能学习课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运用一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进行讨论,学生获益不少,作为老师的我也获益不少。而且学生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再配上生动的画面,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同样注重引导学生的朗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美地读一读,让学生能自由地发挥,自由地选择,让他们得到完全的展现,真正体现了语文性,让学生掌握了语言应用的技能。
在课堂中,指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热爱家乡的情感。还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课件运用也恰到好处,在出示课件后,让学生回归文本,将多媒体与文本相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高。
五、课后延伸,练习写话
《画家乡》教学反思 篇4
本课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一段都有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插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以插图设计教学为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以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归宿。导入课题后,我是这样来做的:
出示第一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喜欢吗?然后让学生欣赏,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语言的美。学生读书,找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最后,让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同学们到涛涛的家乡参观,学生的兴致很高。因为这样设计,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习语言转化成了当小导游、参观,由单纯的学习变成了在玩中学,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语言,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画家乡》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张家界崇实实验小学 许云群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5、巩固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
画中感悟,品读文字。
四、突破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通过看图,说图,读文,品读文字,感悟文本。
五、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前不久我们认识了5个小画家,瞧他们来了,赶快跟他们打打招呼吧!一(3)班的小朋友真热情!
2、一起大声告诉老师,第一个小画家的名字叫什么(涛涛),第二个小画家的名字叫(山山),第三个小画家的名字叫(平平),第四个小朋友的名字叫(青青),最后一个小画家名字叫(京京)。(师板书:五个小画家的名字)
3、还记得他们的家乡在哪吗?一起告诉许老师吧!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平平的家乡在(平原),青青的家乡在(草原),最后一个小朋友他的家乡在(城市)。(师板书: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
4、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师:5个小画家都画了自己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画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4课《画家乡》,齐读课题,再美美地读读课题。
二、选择读课文,创设情景。
1、这5个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家乡旅行,大家想去吗?说说你想去谁的家乡?
2、课文的23456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他们的家乡,你最喜欢谁的家乡就去读读吧!
三、画中感悟,品读课文。
(一)、涛涛的家乡—海边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带劲,让我们坐上小汽车先到大海边去看看吧!
1、涛涛的家乡美吗?美在哪?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一说。
2、小朋友们说得很美,观察得很仔细,跟老师一块去看看吧。(指导朗读)
(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课件点击大海出示对应的句子)师:多美的大海,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能把海的蓝和宽读出来吗?(指名读)你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吗?
(2)、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课件点击船,出示句子。)师:海面上有什么呀?谁来说说?谁来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船上的鱼和虾怎么样?从哪个词知道的?谁能读出多的语气?(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课件点击涛涛,出示句子。)
师:瞧,涛涛在干吗?他高兴吗?你是从哪知道的?谁来用高兴的语气读读这句。
3、涛涛的家乡真美,有海,有船,有鱼,有虾,还有美丽的贝壳,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段,请拿好书。
4、老师再提高一点要求,让我们站在海边,再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想像美丽的大海吧。(配乐朗读)
5、我们来到了大海边,说说你最想做什么呢?
(二)、山山的家乡—山里
过渡:涛涛的家乡很美,有些小朋友都舍不得离开了,赶快上车,咱们马上要去山山的家乡了。瞧,山山的家乡到了!
1、山山的家乡美吗?赶快看看!(课件出示山山的家乡—山里,指导看图,说图)
2、让我们慢慢地欣赏欣赏。(指导朗读)(1)、山那么高
先看看山吧!谁来说说山怎么样呢?从哪儿看出山很高?谁来读读?谁能读出山的高?(2)、水那么清
山那么高,水怎么样呢?谁来说?从哪儿知道水很清?谁能读出水的清?
(3)、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再看看山里的树吧!树长得怎么样?谁能读出来?
3、许老师发现山山的家乡和我们的家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小朋友们比比看,谁来说一说?(课件点击出现张家界的山,水,树的图,和山山的家乡两幅图对比)
4、山山的家乡真美,请喜欢山山家乡和喜欢我们自己家乡的小朋友站起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话,请拿好书,好吗?
5、读得不错,许老师也想和大家一块读,让我们加上动作读一读,为了使你的动作做得更舒展,你可以站起来读。
(三)、青青的家乡—草原
过渡:接下来,我们又要出发了,这次咱们要去一个很美的地方,那里可以骑马放羊呢,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的家乡?(课件出示青青的家乡—草原)草原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图。(课件出示青青的家乡—草原)
1、瞧,草原到了,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让我们站在草原上看看吧!(1)、她画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
谁来读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个词知道草原很大?你能读出来吗?
(2)、草长得又绿又密。
看看草长得怎样呀?又绿又密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出来吗? 青青要考考大家,谁会填: 苹果又()又()西瓜又()又()()又()又()
(3)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
谁来读读?这句话中有个表示动作的词,谁能找出来? 青青还想考考大家,谁会说: 小鸟在天空中()来()去 小鱼儿在水中()来()去()在()()来()去
3、小朋友们真聪明,青青没有难倒大家,她要请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请拿好书,注意读书姿势。4、小朋友们读得这样美,许老师也想读读,能给老师一次机会吗?请你们当评委吧。(师配乐读,生评价)
5、许老师相信你们比我读得更棒,请小朋友们挑战许老师,把自己的感情带进去,一起大声地读读。(配乐读)
(四)平平的家乡――平原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太棒了,咱们又要出发了,请上车快坐好,瞧,我们来到了谁的家乡?
1、平平的家乡在平原,看图,谁来当小导游介绍介绍?
2、平平的家乡美在哪?赶快在课文中找找吧!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快速画上记号吧!
3、你喜欢读哪一句,请你读一读吧。(1)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瞧,多平坦多宽广的平原,谁想读读。
(2)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瞧,这是(金黄的)稻子,这是(雪白的)棉花,还有(碧绿的)菜地,这些景色美吗?谁来美美地读一读。(3)房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
瞧,多可爱的鸡鸭,多美的翠竹,谁喜欢?请你用喜欢的语气读读。
4、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些句子吧!
(五)京京的家乡—城市 过渡:咱们最后要旅行的地方是京京的家乡—城市。哎呀,他都等不及了,让我们快点去吧!
1、京京的家乡美吗?他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京京的家乡—城市)
2、多美的城市,谁会读,读出城市的美。城市那么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花园。(课件出示句子)谁来挑战他?谁比他读得更好?
3、这么美的城市,我们都舍不得离开了,我请男女同学比赛来读读这段。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女同学先来读,请拿好书。(师评价)男同学会读吗?看样子男同学已经胸有成竹,来挑战女同学读读。(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到了5个小朋友的家乡去旅游,你有什么感受想说吗?
2、说说你最喜欢的是谁的家乡,为什么?(师随机板书:美)师:大家说得很好,这五个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无论是海边还是山里,无论是平原还是草原,还有城市都很美,各有千秋。小朋友们再想想,除了家乡很美,还有什么很美?(师指板书说)对,家乡的人也很美,人们又勤劳有能干,人们生活的也很美。
五、拓展延伸,说家乡,画家乡。
1、欣赏家乡张家界美景。师:他们的家乡那么美,那我们的家乡呢?和许老师一起看看我们自己的家乡。(课件配乐播放《我的张家界》:张家界的山,宝峰湖,大庸桥公园,天子山,天门洞,索道,张家界的四路改造,劳动场面。)
2、谁来夸夸我们的家乡。
3、小结。咱们的家乡不仅山美,水美,而且人更美,瞧,家乡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道路改造,去年年底四路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现在正在进行六路改造,这就是六路改造的设计图,相信不远的将来,张家界将会越来越美丽。咱们的家乡这样美,你能把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能用能干的双手画好美丽的张家界,长大了还能用能干的双手建设好美丽的张家界!
六、再次拓展,升华情感。
1、咱们的家乡这么美,小朋友们,你们生活在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你觉得你生活幸福吗?
2、我们应该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有一群孩子,他们原来也和你们一样,有美丽的家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关心自己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亲爱的老师,可是,2008年的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地震让他们失去了美好的一切,房子没了,教室没了,亲人没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夺走了69107人的生命,造成了37万多人受伤,还有一万八千多人失踪,他们的家乡变成了一片废墟。
3、亲爱的小朋友们,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想为灾区的人民和小朋友画些什么呢?
4、我们相信,我们期盼四川人民能早日重建家园,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他们的家乡能够比以前建设得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画家乡
平平平原 美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教学反思:
《画家乡》这篇课文,以五个不同地域的孩子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他们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读着《画家乡》好像遨游于祖国的美好河山中:那么蓝的大海、那么辽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茫茫的草原,还有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家乡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和美丽,激发起孩子对美丽祖国的无限热爱。
教学中,我注意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文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针对这样一篇情境优美的课文,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运用情境教学是恰好不过了。因此,我设计了带学生去旅游的情景,我借助课文中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观察,欣赏中学文,使学生在情景的熏染中,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以及美读课文的兴趣。学生有了这样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指导,就能更好地把课文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
2、以读为本,“美”字贯穿全文
“读”是语文学习得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得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得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一开始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学生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站着读,可以坐着读,也可以邀请自己的同桌一块读,这种自主地读学生平时就很喜欢。在学习五个自然段时,总体上是图文结合学习课文,先看图,感受家乡的美,再说说美在哪儿,再读课文。读的形式多样,有教师重点的指导读,如涛涛的家乡,指导孩子读出海的蓝和宽,读出鱼和虾的多,读出涛涛高兴地捡贝壳等。有层次,有目的地读,如山山的家乡,先指导学生读出山的高,水的清,树的又高又大等,同时让学生对比山山家乡和我们的家乡张家界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然后让喜欢山山家乡和喜欢张家界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加上动作理解读,最后配乐朗读效果很好。在学习青青的家乡时,还采取了教师的范读,再让学生挑战老师的比赛读,读的形式还有男女同学的比赛读等,学生个体的比赛读,对学生各种各样的读,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学生读得兴趣很高,读得效果也很好。
3、巧用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这篇课文很美,为了更好得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美,我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多媒体很好地辅助教学,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生硬的文字具体化,学生整节课都和教师在画中游,开开心心地坐着小汽车旅游,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孩子们通过课件的展示,看见了美丽的大海,深深地感受到了海的美。山山的家乡在山里,欣赏了高高的山,清清的水,又高又大的树,通过课件具体地理解了山山家乡的特点。青青的家乡在草原,和学生一起感受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看见了又绿又密的草。平平的家乡在平原,利用课件展示了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碧绿的菜地,生动的画面激起了他们喜欢的感情,为理解课文和朗读课文做好了铺垫。
4、挖掘教材,激活思维,培养各种能力
课文的每一段都很美,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和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除了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美读外,我还注意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看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如:先看看山,出示高山,让学生看山怎么样?学生说出山高,教师再问,从哪儿看出山得高,这样学生便会仔细观察,发现山都快触到天了。又如:再看看水,水怎么样?学生说出水很清,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从哪儿知道水很清?学生再仔细观察,发现水中有山的倒影和白云的倒影,从而理解了水的清。课文的学习中,还注意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涛涛的家乡家乡美在哪?让学生观察图后说说。理解了大海的蓝和宽后,指导学生用那么„„.那么„„说话。对比山山的家乡和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用山山的家乡有(),我们的家乡也有()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当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介绍平平的家乡。还重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假如你来到了大海边,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还有什么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除了草长得又绿又密,还有什么又()又()? 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你还想到了()在哪里()来()去,能加上动作说说吗?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想给灾区的人民和小朋友画些什么呢?根据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一系列激活学生想象思维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想象能力被激发了,主动参与课堂,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想得很好,也说得很好。
画杨桃课文的教学设计 篇6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画家乡》教学设计 篇7
江西省湖口县三里小学 彭粤兰
教材简说
读着《画家乡》,好像置身于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到处是美丽的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伟大,她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像一只高昂的雄鸡在放声歌唱。歌唱壮丽的山河,秀美的风光;歌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歌唱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
教学思路
根据课文的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课文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
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可以精读一段,明白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欣赏优美段落。
2、在教师指导下,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3、结合观察家乡的图片和想像,画自己的家乡,并能介绍给大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家乡的美,从而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味家乡之美,感悟爱乡之情。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集草原、海边、山区、城市、平原以及自己家乡等地的美景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景色秀美。有几位小朋友的家乡景色很美,他们把他们美丽的家乡画出来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们的美丽家乡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生用心听,用心感受,学生闭眼欣赏。
2、让学生听后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欣赏图片,看看他们的家乡有多美。
4、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请用心思考:课文写了几位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分别在什么地方?
三、学习生字。
1、利用生字卡片指读生字,新词。
2、四人小组,交流识字经验,互相检测,互助学习。
3、去掉拼音,点名读,齐读。
四、指导朗读
1、假想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小朋友,把自己描写家乡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学生选读段落进行自由练习。
3、指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体会课文感情进行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六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2、选择不好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进入学习情境。
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继续欣赏他们美丽的家乡吧!
板书课题,指导读出爱家乡的自豪感。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和图画的美。
2、你最喜欢文中哪位小朋友的家乡,他的家乡美在哪?读书画出相关的语句,诵读理解。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
4、自主读课文巩固生字,抽查生字的学习效果。
设计理念:从整体入手,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了解课文,感受美的家乡。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欣赏。
2、看图说一说: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3、朗读本段,指导朗读重点词句。(a)“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请再观察他画的家乡,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b)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了对大海的喜爱。“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很多。
4、假如你就是涛涛,你是怎样介绍你的家乡呢?(生看图解说。)
5、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设计理念:逐步深入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三、小组合作学第三段:
看图: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读文: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小组齐声表演读。
解说: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
四、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学生在第四、五、六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自学。
2、自学汇报。
(1)抢认生字:原、奔、密、匹、市、楼。(2)解说员解说图画。
(3)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设计理念: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新课改的最新理念,学生乐在其中。
四、拓展延伸
1、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读后你想说些什么?把学生引向画自己的家乡的活动。
2、出示家乡的美景图片欣赏。
2、在组织学生畅谈想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构思,画自己的家乡。
3、结合着自己的画,当个小解说员,把自己画的家乡介绍给大家。
设计理念:通过对上文的学习,以及对家乡美景图片的欣赏激发想像,综合展现,鼓励创新。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涛涛:海边 海、船、贝壳 山山:山里 山、水、树、蘑菇平平:平原 稻子、棉花、菜地 青青:草原 草、羊群、马
京京:城市 街道、楼房、街心公园
阅读教学《画家乡》教案 篇8
《画家乡》教案(第5课时)
设计思想
我校生活语文校本课程的设置着眼于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去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适时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通过学科整合,陶冶智障学生的情操;努力为学生创设爱学、乐学的语文学习情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给学生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在生活语文校本教材第十五册中的第三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课题是“可爱的家乡”,主题是“我是南京人”。本课内容通过三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向学生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有山清水秀的山村,有繁华热闹的城市。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在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是,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关键词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增加智障学生的语言积累。之前已经完成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学,本课时主要完成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内容的教学。
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9名学生,其中自闭症学生2名,2名脑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有3人,书写能力较强的有3人,能在教师提示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有4人,需要教师指导并帮助的有2人。对于本篇课文内容,只要教师引导恰当,大部分智障学生应该是能够理解并掌握的。高年级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南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本节课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画家乡”的环节,对于他们有一定难度,必须教师充分引导才能绘画出他们心中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完整的话。
能正确理解并使用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的”如“宽宽的、厚厚的”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具体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那么„„那么„„”,联系生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用课文中的描写方式去介绍自己的家乡南京,并且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熟练朗读课文,巩固复习上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好有边框的画纸、画笔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体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
(1)课件出示:涛、一艘艘、赤脚、贝壳、科技馆、蘑菇、繁华(2)认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2、复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出示图片:涛涛的家乡
(2)指名按板书说出“人物、家乡、特点”的对应内容(见后面板书)。
3、导入
(1)谈话涛涛的家乡在海边,还有两个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他们的家乡美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去吧!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家乡》这篇课文。
(二)听看动画,整体感知
1、涛涛的家乡我们已经认识了,还有两个小朋友的家乡画得也很美呢!你们想听一听、看一看吗?
2、播放课文动画朗读。(要求:认真仔细地听和观察)
【设计意图:儿童是用声音、图像、色彩来思维的,抽象的语言描绘,很难使智障学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表象,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有效地保持这种情感,播放生动有趣的课文动画朗读,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山山家乡的图片:我们先去山山的家乡看一看吧!(2)指名朗读本自然段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图片,说一说山山家乡的特点,并且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板书:山山、山里、山高 水清、采蘑菇
(4)认识“蘑菇”:先出示蘑菇图片;再出示用蘑菇制作的菜肴;最后小结“山山的家乡可以采到许多新鲜的蘑菇,吃起来味道一定更鲜美。”
(5)语言训练“那么„„那么„„”(课件出示图片及句式): 我们的教室那么 宽敞,那么 明亮。校园里的花那么 鲜艳,树那么 高大。妈妈的笑脸那么 亲切,怀抱那么 温暖。(6)结合板书小结本自然段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本自然段教学紧紧抓住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山山家乡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对后面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蘑菇”的理解和中心句学习做到生活气息浓厚,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谈话:“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山山的家乡在山里,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等着我们去他的家乡看一看呢!”(课件出示京京的家乡)
(2)教师示范读课文。
(3)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自由朗读本自然段内容,并按照以上板书格式,找出相应的课文内容,教师组织讨论,完成板书:京京、城市、繁华(宽宽的 高高的)爱科学(4)理解词语“繁华”:先出示相关图片,再进行词义概括“繁华:繁荣、热闹。”(5)认识“街心公园”和“科技馆”(课件出示图片:南京的各个街心公园和科技馆,引导学生理解着两个场所的特点和功能)
(6)课件出示: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
宽的街道,高的楼房。① 分别朗读。
②比较理解,感情朗读:“宽宽的”比“宽的”要更宽,形容很宽很宽;“高高的”比“高的”要更高,形容很高很高。再一起来读一读,比较一下,哪句表达更贴切!”
(7)住在城市里的京京为什么要跑向科技馆呢?(爱科学)(8)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自然段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按照以上板书的内容及写作思路自主理解京京家乡的特点,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为城市的孩子,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图片帮助他们理解城市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复述课文,强化巩固
1、谈话:我们分别欣赏和了解了涛涛、山山和京京的家乡,你们最喜欢谁的家乡呢?
2、分别指名看板书复述课文内容。
(五)绘画体验,迁移升华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出示关于南京的若干图片(名胜古迹、特产),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南京。
3、画画我们心目中的家乡(配背景音乐)
4、展示学生画的作品,请学生介绍绘画意图(时间来不及的话将绘画作为课后作业完成,此环节放到下节课进行。)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充分结合课文内容特点,可谓是水到渠成,并自然地体现了学科整合,将语文教学和绘画训练有机统一起来,既拓展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绘画能力。可以预设到学生们的作品不可能有多完美,但是也并没有因此放弃让他们进行尝试和展示,通过看、听、说、画,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身为南京人的自豪感!】
(六)课堂总结
通过《画家乡》这篇课文的学习,老师相信“家乡”在每个同学心中一定是最美的地方,作为南京人,我们一定要把对家乡的热爱放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南京人的形象,让我们共同为文明南京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布置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2、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你喜欢的朋友。
附:板书设计
2、画家乡
人物 家乡 特 点
涛涛 海边 蓝、宽 捡贝壳
山山 山里 山高、水清 采蘑菇
京京
城市
繁华(宽宽的、爱科学
画家乡教学设计 篇9
1、认识“宽、虾、捡、贝、壳、脚”6个字,会写“贝、虾、跑”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知全文。
3、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涛涛的家乡大海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导入:
1、我们班很多小朋友都生在大洋,长在大洋,大洋呀,就是我们的家乡。大洋是避暑的好地方,到了夏天,我们的家乡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呢,看来,家乡值得称赞的地方还真不少呢,看老师把这两个字写下来。家乡
2、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有5位小朋友跟你们一样,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画家乡。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你想了解5位小朋友画的家乡吗?让我们读读课文,把生字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小朋友读书真认真,老师要奖励大家,带你们到他们家乡去做客。准备
出现 哎呀,书上的小朋友说:“要去他们家乡玩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出示生字卡片。宽 虾 脚 捡 贝 壳,
3、读词语。宽广 鱼虾 脚下 捡贝壳
4、字宝宝越来越喜欢小朋友了,我们开着小火车进去。
5、小朋友真能干,字宝宝为你们敞开大门了,我们赶紧读读课文吧,让我们拿起笔,划出哪5位小朋友,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6、学生反馈,师板书。
三、课中操
嗨嗨,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海边,有鱼有虾又有滩。
嗨嗨,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山里,有山有水又有树。
嗨嗨,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平原,有鸡有鸭又有竹。
嗨嗨,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草原,有马有羊又有草。
嗨嗨,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城市,有高楼来有公园。
四、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这是谁的家乡呀?涛涛的家乡美吗?他的家乡美在哪?请小朋友仔细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句子,涛涛爱自己的家乡,(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生读。
(1)、生读,大海很宽很宽,有多宽呢?宽的望不到边。宽,有什么办法记住呢?(把看见的东西全都包括在里面了,连水草都在内。)
(2)、再读句子。
(3)、齐读。
(4)、那么 ,那么 。
3、出示句子,涛涛还画了,(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生读。
(1)、说说知道了什么?鱼和虾怎么样?哪里看出多?
(2)、记住“虾”这个形声字。
(3)、个别读
(4)、男女赛读。
4、出示句子,(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1)、生读,师读,自由读。
(2)、看图,涛涛在还边捡了许多贝壳,你们见过贝壳吗?海边的贝壳真美呀!
我们把“贝”字送入田字格。
(3)、让我们也来当回涛涛,去海边捡捡贝壳。用什么“捡”贝壳呀?
(4)、动作,这一只张开的手就像“捡”。
(5)、小朋友平时用小手捡过什么?
5、涛涛画的家乡这么美,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复习生字
小朋友读书这么棒,字宝宝又被吸引出来了。齐读。宽 虾 捡 贝壳
六、书写生字
读着读着,生字宝宝有点累了,想回家休息。特别是“虾”急着 “跑”回家,让我们送送它。
(1)、观察田字格中的虾和跑。说说你的发现。注意起笔和关键笔画的位置。
(2)、提醒学生注意结构。
(3)、请用1秒钟记住它。
(4)、提醒学生坐端正,老师带着大家写。
(5)、生写。反馈、评价。
七、小结
这堂课,我们欣赏了涛涛画的家乡,下次课,让我们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画家乡的?
板书: 画家乡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平平平原
青青 草原
《画家乡》教学设计(模版) 篇10
多媒体课件:不同地区的图片,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到处都生活着祖**亲的各族儿女。有的生活在城市,有的生活在乡村。有的在山区,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沿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不同地区生活图景的课件)
(课件出示五个小朋友)涛涛、山山、平平、青青和京京,他们都说自己的家乡很美。想去看看吗?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请大家一边看大屏幕,一边听老师范读。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你认为谁的家乡美,美在哪儿?
2.自由说,初步感知课文。
3.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涛涛到底画了什么呢?把这部分读一读。
朗读感悟:
a.引导读出两个那么,感受大海的美及对大海的喜爱,并用那么那么说话。
b.引导读第二句话,抓住满字,感悟鱼虾很多的样子。
c.画上的涛涛在干什么呢?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
d.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e.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点什么吗?
f.假如你是涛涛,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介绍)
4.合作学习第3段。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分四人小组学习第3段。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看图感情朗读,说说山山都画了什么,作导游介绍,然后进行展示。(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两个那么又高又大的树等词语)
全班感情朗读。
5.选择喜欢的部分自学。
还有平平、青青和京京的家乡没去,小朋友,最想去谁的家乡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仍然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自学。
全班交流自学体会。
6.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
五个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绚丽的色彩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吧!(学生画家乡)
2.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画。
第 二 课 时
复习旧知
1.分小组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介绍家乡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家乡,并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
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
2.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脚匹是三声,市是翘舌,楼是边音。
3.哪些生字是你以前认识的?从哪儿知道的?(学生汇报交流)
4.再识记其他没记的生字。
重点区别:吓虾,腿脚,页贝,蜜密,楼数。
5.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认读。
2.指名说说这些字的笔顺。
3.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各部分的大小宽窄。
4.师范写原爱跑。重点指导:原不要多加一点,爱的偏旁不要占太大的位置,跑最后三笔是横折、横、竖弯钩。
《画家乡》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学习课文的几个段落,并随文识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
2、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
3、你想把自己的家乡画给大家看看吗?
二、展示家乡图,说说自己的家乡:
1、把画好的家乡图展示给同学看:
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⑴ 自主说。
⑵ 同桌互说。
2、整体感知课文:
⑴ 我们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⑵ 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⑶ 听后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在比较中学习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的`家乡教学为例)
1、分组,以相同的生活区域为标准。
2、欣赏景色美:(先欣赏同乡的美景)
⑴ 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⑵ 请学生讨论说这画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乡?哪些景物最喜欢?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配音乐,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4、说话训练:请生活在同地区的学生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5、欣赏语句,运用语句:
⑴ 用“____”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 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⑶ 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
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
2、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对于不熟悉的生活区域,通过询问、查资料等手段合作、探究学习有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检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那么……那么……”说说已学的句子。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1、介绍自己搜集的是谁的家乡资料。
2、汇报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上网、查书……)
3、说说自己资料中介绍的与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有关段落:
1、分组,以搜集相同区域资料为标准。
2、以“涛涛”的家乡教学为例:
⑴ 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涛涛最引以自豪的是什么?
⑵ “涛涛”又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
⑶ 教学生字“虾”“贝”的音、形、义。
⑷ 配乐,感情朗读。
⑸ 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住。
⑹ 看课件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涛涛的家乡。
⑺ 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你会怎样说说自己的家乡。
3、拓展:
⑴ 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⑵ 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朋友。
【板书设计】
那么…………那么
山山
京京 画家乡 涛涛
【课文《画家乡》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画家乡课文设计07-02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家乡教学反思08-12
家乡的桥课文07-29
一年级上册画课文教学教案10-10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反思(我用画笔画家乡)08-10
画课文教案06-05
《影子》课文教学反思06-28
课文《那树》教学反思09-01
课文雷雨教学反思10-21
语文课文《大卫》教学反思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