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歌名师课件

2025-02-01

场景歌名师课件(精选9篇)

场景歌名师课件 篇1

《场景歌》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10个字。重点会写“群、孔、队、桥、巾”等汉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还记得《植物妈妈有办法》吗?植物都要去旅行,你喜欢去哪儿旅行呢?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最喜欢到哪里去旅行?想不想去海边,看看威风的大军舰,跟解放军叔叔来个友情互动?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 5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沙滩 一艘 军舰 帆船 一孔 石桥 稻田 花园 翠竹 队旗 铜号 一群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铜、园”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预设:

1、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2、每一小节写了哪几件事物?

3、每一小节有哪几个数量词?

4、每一小节描绘了什么场景?

五、理解表达

1、学习第一节。(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

你看到了哪几件事物? 怎么用数量词来描述? 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2)仿照课文说一说。一只()一片()一艘()一条()

(3)你会用上刚才的数量词看图说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白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一片美丽的沙滩上玩耍。

/ 5

2、学习第二节。(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

你看到了哪几件事物? 怎么用数量词来描述? 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2)仿照课文说一说。一方()一块()一行()一座()

(3)你会用上刚才的数量词看图说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小鱼们在一方鱼塘里快乐地游来游去,鱼塘旁边有一块稻田,远处有一行垂柳和一座花园。

3、学习第三节。(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

你看到了哪几件事物? 怎么用数量词来描述? 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2)仿照课文说一说。一道()一孔()一丛()一群()

(3)你会用上刚才的数量词看图说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一丛翠竹随风舞动,一孔石桥横跨一道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4、学习第四节。(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

/ 5 你看到了哪几件事物? 怎么用数量词来描述? 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 解释:“红领巾”指少先队员。(2)仿照课文说一说。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3)你会用上刚才的数量词看图说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一片欢笑后,小明吹响一把铜号集合,我们一群“红领巾”,高举着一面少先队队旗,继续前进。

六、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园、孔、桥……”等10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园、孔、桥……”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左右结构的字,“孔”等左右同宽,“铜”等左窄右宽。“桥”右面是“乔”,不是“交”,不要写成“校”。“巾”注意把中间的竖写到竖中线上。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七、拓展延伸

1、说一说,看谁说得多。一()鱼塘 一()稻田 一()石桥 一()翠竹 一()海鸥 一()帆船

/ 5

2、背诵课文。选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都有什么。

八、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场景歌》”,一起来闯关吧!

/ 5

1《场景歌》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军、帆、稻、园、孔、翠、队、铜、号”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园、孔、桥、群、队、旗、铜、号、领、巾”10个生字,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量词的表达效果,能正确使用量词。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儿童们的快乐生活。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量词的表达效果,正确使用量词。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春天到了,大自然里百花盛开,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教师播放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学生欣赏。)

2、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3、教师过渡: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去这些美丽的场景看一看。教师板书课题:场景歌,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教师: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篇课文有所不同,先听老师读一读,认真听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其中有趣的地方。

2、教师有节奏地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3、指名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适当小结:这篇课文有四小节,每一节有四个短语,每个短语都是“一”字开头,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押韵。

4、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短语。

5、教师检查并指导学生的初读情况:(1)教师检查并指导学生的初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沙滩、一艘、军舰、帆船,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艘”是平舌音,出示“军舰”的图片,学生欣赏。

教师相机指导识字:“艘、舰”都和船有关,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舟字旁。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出示词语卡片:稻田、花园,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园”是整体认读音节。

区别“园”的同音字,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还读“yuan”的汉字,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员、圆、原,鼓励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这一组同音字。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出示词语“一孔石桥、翠竹、一群飞鸟”,指名学生认读,强调“领”“铜”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出示“队旗、铜号”的图片,教师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6、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争取读出节奏。

7、再次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巩固识字:

(1)教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等,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2)单独出示本课要求会认得12个生字,指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汉字的,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有没有见过这些汉字。

(3)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指导:本课生字大部分都是形声字,可以借助“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记住它们。如:滩、艘、舰、帆、稻、园、铜等。

2、再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鼓励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小节主要描写了什么。(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小结:第1小结描写的是沙滩的景色,第4小节主要写的是一群少先队员。

教师配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场景图片,学生欣赏。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和书写要领。

4、教师适当小结:本课生字大部分是左右结构的,“桥、队、旗、铜、领”这几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孔、群”左右相称;“号”字中间一横要略长,“园”的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园、群、领、号,学生观察书写。

6、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强调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阅读了有趣的场景歌,欣赏了美丽的景色,还认识了很多汉字和词语朋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还会发现场景歌里藏着更有趣的知识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和儿童们的快乐生活。

3、体会量词的表达效果,在练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感。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场景。

3、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场景歌,小朋友们一定会发现里面藏着更有趣的知识。

二、精读课文,练习表达

1、学习第1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说说这个场景中描绘了哪些事物。(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2)教师出示沙滩场景图,引导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看到的景物。

(3)教师根据画面出示填空练习:

我来到了一片()的沙滩,看到海边停着(),一艘()从大海远处渐渐向岸边驶来,()在海面上自由地飞翔。

(4)学生轻声朗读,自主完成填空后轻声读一读。

(5)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质疑:同样是表示船,为什么用了不同的词?

(6)学生思考、观察图片,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艘”一般用来表示体型较大的船只,如“一艘军舰、一艘舰艇”;而“条”则表示小船,如“一条帆船、一条小舟”。

2、学习第2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让他们说说如果要为这一小节配上插图,图上会画些什么。

(2)鼓励学生轻声读读每一个短语,边读边想象,自己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3)指名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上恰当的词语,使表达完整、清楚。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一方鱼塘”与“一个鱼塘”有什么不同;“一行垂柳”与“一棵垂柳”有什么不同。

(5)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一方鱼塘”强调水塘的面积比较大,说起来更文雅;“一棵垂柳”表示只有一棵柳树,“一行垂柳”表示沿着河岸边有许多垂柳,这样更能表现垂柳的多与美。

3、学习第3小节:(1)教师过渡:欣赏完了沙滩和田园的景色,接下来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吧!

(2)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3)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17面的插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美丽的景色,尽量用上第3小节中的词语。(4)结合插图,引导学生理解“一孔石桥”“一丛翠竹”所表达得意思。(5)全班齐读第3小节。

4、学习第4小节:

(1)教师: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一群快乐的孩子外出春游啦!(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7面的插图)瞧,他们手持鲜艳的队旗,腰间挂着闪光的铜号,正向我们走来呢!(2)学生自由朗读第4小节,拓展想象:这群“红领巾”在说什么,在唱什么?(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清楚、完整,重点体会孩子们的快乐心情。(4)指名学生朗读第4小节,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5、回归整体,练习背诵:

(1)学生再次自由练读课文,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和韵味。(2)多种形式进行趣味朗读:同桌分小节朗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教师提示学生边背边在脑海中浮现场景的画面。

(4)指名学生分小节背诵,全班齐背。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课后练习题“说一说,看谁说得多”,学生自主阅读并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师:小朋友们都在括号里填上了恰当的词语,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分享一下吧!

生:我填的是“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孔石桥,一丛翠竹,一只海鸥,一条帆船”。

师:这位小朋友很会学习,把课文中刚刚学到的词语填到了括号里。那么,其他小朋友有不同的填法吗?

生:我和他填的不一样,在“一()海鸥”中,他填的是“一只海鸥”,我填的是“一群海鸥”。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我觉得一只海鸥很孤单,一群海鸥好多只,在一起很快乐,所以我就填了一群海鸥。

师: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是啊,如果我们要表示的意思是只有一只海鸥,就要填“一只海鸥”;如果我们要表示有很多只海鸥,就可以写“一群海鸥”。那么,如何表示有两只海鸥呢?

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明确:两只海鸥可以用“一对海鸥”来表示。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同一种事物,如果使用的量词不同,那么所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所以,在我们平时说话和写句子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正确使用这些词语。

3、教师出示拓展练习:

一片()一座()一面()一把()一条()

4、知名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引导学生体会同样的量词可以用来表示很多事物。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场景歌,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好玩的知识。课下,请小朋友们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或者画一幅美丽的图画,依照课文中的短语,描述上面的内容。板书设计: 场景歌

《场景歌》教学设计 篇3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法设计:情景教学法

学法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课件播放,少先队员举旗吹号去旅游的活动场面)1.交流场景,出示词语。

一面队旗 一把铜号 一队“红领巾” 一片欢笑

2.理解词语,识记生字。

(1)辨析比较“队”和“对”。对 队

()号入座()员()不起 排()

(引导学生先认真)

(2)铜号:丰富语境识记“号”。

看图认识“铜号”,出示长号、短号、小号、圆号的图片;结合一年级课文《青蛙写诗》,引出“逗号、句号、省略号”,复习不同的标点符号。在认读中巩固生字“号”的识记。

(2)一队“红领巾”:平常说“一条红领巾”,这里为什么说是一“队”红领巾?这“一对红领巾”指的是谁?

二、初读课文,了解场景。1.配乐听读,感知课文。

教师:“红领巾”们,我们的旅游马上开始了!先来听导游的介绍,了解我们这次旅游的安排(配乐播放课文录音)。2.初读课文,交流场景。

教师:借助拼音,读读儿歌,读完后想想这次旅游要去哪些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一只海鸥 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 一条帆船 沙滩:读读词语,说说这两个字的相同点。

艘、舰:比较发现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明白,带“舟”的字都和船有关。

帆:看图认识帆船上的“白帆”,引导学生了解“帆”字左边的巾表示的意义。

4.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一方鱼塘 一块稻田 一行垂柳 一座花园

垂柳:看图感受柳条的“垂感”,理解“垂柳”。春天,柳树长出了碧绿碧绿的枝条,像无数绿色的丝带挂在枝头,微风吹来左右摆动,唐朝诗人贺知章是这样描写这些垂柳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背诵儿歌,积累运用。1.拍手游戏,背诵积累。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在田间休息一下,做做课间操,玩玩拍手歌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海鸥展翅飞。

你拍二,我拍二,一片沙滩在眼前。

你拍三,我拍三,一艘军舰真好看。

你拍四,我拍四,一条帆船向前驶。

你拍五,我拍五,一方鱼塘许多鱼。你拍六,我拍六,一块稻田庆丰收。

你拍七,我拍七,一行垂柳燕子戏。

你拍八,我拍八,一座花园开满花。

你拍九,我拍九,海滩边上走一走。

你拍十,我拍十,乡村风光真美丽!

四、比较发现,指导书写。观察“巾、队”,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字巩固复习,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2.教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二、情境教学解读课文。1.看图说话,合作探究。

(1)学生合上课本,观看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图片,并填空。题目:一(丛)翠竹 一(块)稻田 一(道)小溪 石桥

(2)小组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一(孔)(3)学生看课文,对照自己的答案思考,为什么答案是这样的。2.解读课文

(1)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2)教师逐一展示课文中的各个场景,分别进行讲解。

如:一只海鸥,海鸥是一种鸟,用于描述鸟的量词是只,如一只小鸟。

一片沙滩,沙滩远远看去是一片一片套,所以是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军舰是大型的船,如一艘船。

一条帆船,帆船的个头比较小,量词用条。(3)教师引导学生对最后一节的量词进行理解。学生从事物的特征入手理解“面、把、队、片”。3.知识延伸

(1)学生说一说“一群海鸥”和“一只海鸥”的区别。(2)学生讨论、回答。(“群”指很多,一只就是数量是一)(3)师:通过课本课,你学到了什么?为什么课文标题是场景歌?

(4)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指名回答,(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事物所用的量词不同)

(5)现学现用:学生就课堂上的事物进行练习。如:一把伞 一片朗读声 一块黑板 一面班旗 一群小学生 三 指导书写生字

园、孔、桥、群、旗、铜、领、号。

四、课堂小结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指名认读。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五、拓展活动

二年级上册《场景歌》教案 篇4

昌乐行知双语实验学校 陈长菊

一、教学目标

1.用“加一加”、“同偏旁归类”等方法认识滩艘军等12个生字,通过分析结构、占格等方面学会书写“领”“号”两个字。

2.在不同的语境中认识数量词,仿照课文,结合实际生活运用不同的数量词表达同一事物。

3.通过标点符号的停顿,语调的快慢读出歌谣的节奏感、韵律美。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暑假里,同学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游玩,那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里?(生答)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几个很美的地方去旅游,想不想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1.标出小节

2.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想一想:我们要去哪几个地方旅游?板:(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1)(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板书:数量词)

(2)讲解“红领巾”的意义

(3)(出示:“队旗”“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队、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4)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预设学路1: 找景点填量词:

(1)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

(2)用“红领巾来到了海边,看到了、、和。”说一说。(3)加上数量词再来说一说。

(4)(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并识记生字。(5)指导朗读

3.总结学法,自学2、3小节(出示PPT)

(1)学生自读2、3小节,找景点、填量词、认生字、读一读。(2)学生交流

(四)诵读全文

1.(出示PPT)学生试着填一填量词

2.(出示图片)学生自己试着来背诵一下,齐背。

(五)拓展练习

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一说。

(六)写字指导 领 号

(七)布置作业

课下,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或图片,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什么。

四、板书设计

场景歌

海边 乡村 公园

识字一《场景歌》教学设计 篇5

1《场景歌》教学设计

1、认识“滩、艘、军、舰、帆、稻、园、孔、翠、队、铜、号”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学习重点: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个课时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

1、出示海滩的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海鸥 沙滩

军舰 帆船

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1)自己读。(2)谁会读?指名读。(3)齐读。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1)指名读。(2)开火车读。

(3)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的?(4)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生字。

4、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读一读。

(1)自己读。(2)谁愿意来读?

(3)听到小朋友读得那样认真,老师也想来试试。(范读)(4)请同桌一起读。(5)一起读。(6)看着图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出示田园图片,说说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指生读)

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课文的那一小节写的呢?请小朋友赶紧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

3、指名学生读。

4、齐读:田野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5、用学习第一、二小节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小节。

第2 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师:这些调皮的生字从课文里跳出来了,我们得去把它们找回来,要找到它们,我们就要把它们记住哦。(师出示生字)

2、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的过程)

3、开火车轮流读生字。

二、巩固生字

1、小老师带读本课含生字的词语。

沙滩 军舰 帆船 鱼塘 稻田 花园 翠竹 队旗 铜号 红领巾 欢笑

2、根据场景读出词语。(指生读)

三、尝试背诵课文

四、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五、课堂练习

1、连一连(找朋友)

2、根据图画说一说。如:三个小朋友 一颗豆子

3、完成课文后面的第二题练习题。

布置作业:回家后根据家里的摆设像课文里一样的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 ①场景歌

小学二年级上册场景歌课文原文 篇6

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

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

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教材解读

这一组为主题识字单元,编者巧妙地把需要认识的57个字,会写40个字融入了五首儿歌之中,《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男家四季歌》。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童谣形式,给定一个明确的主题,犹如一条彩色的丝带,把这些汉字与事物巧妙地归拢在一起,有利于高效集中识字与认识事物。语文园地中的《十二月花名歌》也与之合拍,契合单元主旋律。语文园地中重点进行部首查字法的学习与练习,为学生识字,阅读,学习语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安排背诵课文、读读记记、读句子想意思、日积月累等积累语言,以及看图说话和语文实践等任务。如此编排,把识字与语文学习水乳交融起来,既体现年段特点,又体现识字的基础功能,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各种语文实践,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而非孤立地为识字而枯燥地识字。

场景歌名师课件 篇7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正确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描述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课题《场景歌》,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词语:

海鸥沙滩军舰帆船鱼塘稻田

垂柳果园孔洞翠绿队伍铜号

生自读、同桌读、齐读。

3、出示带“一”的数量词

一艘军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丛翠竹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片欢笑

要求:读准“一”(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齐读第三行。)

4、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一”:这是个神奇的“一”,不仅读音多变,它后面还可以跟着许许多多不同的词。

5、齐读《场景歌》。

6、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创设情境,共学第一个场景

1、出示画面,引出场景一:海边

2、引导观察画面,思考:看见了什么?

3、指名连起来说一说。

4、师引导质疑:“轮船”“帆船”都是船,为什么一个用“艘”,一个用“条”呢?生理解并扩词。

5、师引导按顺序观察并描述:我们的头顶飞过一海鸥,脚下有一()沙滩,快看远处有一()大军舰,岸边停靠着一()帆船。

6、指名再按顺序讲述场景一。

7、男女生赛读。

8、全班拍手读。

三、放飞想象,引学第二个场景

1、出示第二小节,设置悬念,生猜场景。

2、指名读文,其他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想象画面。

3、指名描述画面。

4、出示四幅图,依图引导学生准确表达,顺势引导理解一“方”并积累。

5、男女生分读,体会乡村色彩之美。

6、指名当小导游带着大家参观风景如画的乡村:(课件出示)这里的空气特别好,景色也特别迷人。往前走看到了一()鱼塘,鱼塘的旁边有一()稻田。穿过稻田,能看到一()垂柳,再往前走,还有一()大花园呢。

7、齐读,自然过渡下一小节。

四、借助插图,自主合作学习三、四场景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找美景,同桌相互说一说。

2、指名上黑板边贴图片边描述。

3、引导学生观察没有贴出来的还有哪些美景呢?相机理解:“道”、“队”、“片”“群”。 小结:不同的景物,可以用不同的量词。

4、随文识字:学习“孔”和“群”

(1)出示左右结构的两行字,观察比较,发现不同。

(2)汉之星演示生字笔顺。

(3)指导书写,出示要求:

结构合理,占位准确,整洁美观。

(4)生练写。

5、分组再读三、四小节。

6、拍手朗读全文。

五、指导背诵,拓展迁移

1、出示全文填空,引导背诵。

2、以教室为例,创编场景歌。

3、同桌合作,交流展示。

4、出示四幅场景图片,自己编儿歌。

5、指名汇报。

六、作业布置

1、把本课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胡说歌》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演唱弱拍起唱的歌曲。

2、尝试为歌曲创编幽默、诙谐的颠倒歌词。

3、体验歌曲带来的快乐情绪。

核心要素:

弱拍、诙谐感、创编

活动重点:

幼儿学习唱准旋律中的弱拍起唱。

活动难点:

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用“胡说”的方法来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与歌词相对应的图片。

2、图谱。

3、幼儿操作用的画纸、彩笔、歌曲的音乐带等等。

教师准备:

熟练而完美的范唱、准确而娴熟的.伴奏、声情并茂的情景讲述等。

教学程序

序:律动入室,感受音乐。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引出歌词。

1、出示袜子和小丑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看看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袜子)

幼:“袜子”

师:“对,是袜子,袜子穿在什么地方呢?”

幼:“脚上”

师:“让我们看看图片上的小丑把袜子穿在了哪里?”教师出示图片(袜子穿在小丑的耳朵上)。

2、教师有节奏的提问,引出歌词。

师:“图片上的这个小丑可真滑稽,他把袜子穿在了耳朵上,现在我来问问小朋友你把袜子穿在耳朵上吗?”(没有)

二、运用图谱,解决重点,熟悉歌词。

出示图谱,教师引导幼儿学会看图谱。

师:“张老师把这首歌画成了一个小图谱,请小朋友看看图条上有什么?”

师:“唱到小手时,请小朋友拍手两下。”

教师完整演唱:“你把袜子穿在耳朵上吗?”幼儿在空拍处拍手。

三、学唱歌曲,启发创编,突破难点。

1、教师范唱,提出问题。

提问:“小朋友听一听,想想歌曲中一共唱了几个乐句?”

2、教师再次范唱,幼儿再次完整聆听、感受歌曲,并学习换气。

3、学唱歌曲,采用不同的方式有表情的演唱。(分组唱)

4、介绍歌曲,理解歌曲的真正含义,启发幼儿创编。

四、互相欣赏作品,尝试新词新唱。

1、教师示范:“你把月亮放进池塘里吗?”请幼儿想象创编。

2、幼儿作画,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尝试新词新唱。

活动拓展:

1、在区域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多种材料,请幼儿进行有趣的创意,设计制作服装。

《秋浦歌》的教学课件 篇9

教材分析:

《秋浦歌》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通过诗歌读懂李白的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师:出示改编现代小诗《相逢是首歌》

相逢是首歌

同行是你和我

心儿是年轻的太阳

真诚也活泼

相逢是首歌

歌手是你和我

心儿是永远的琴弦

坚定也执着

生:诵读(个别)

师:相逢是首歌,同学们,你为我们的相逢有什么话想说的?

生:自由说

师:愿我们的相逢是一首友谊的歌,是一首豪迈的歌,是一首催人奋进的歌……为我们的相逢而热烈地鼓掌吧!

(以诗会诗,带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同时对学情进行模底,了解借班学生的朗诵水平及感悟能力)

二、诗海遨游,诵诗入题。

师:刚才同学们读诗的感觉,就知道大家心里肯定装了不少的诗歌。随便背一背诗歌,哪个先来?

生:自由背诵

师:(以同学背诵李白诗为契机)这是一首李白的诗,谁还能背他的诗歌?

生:自由背诵

师: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课件出示诗歌)

三、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生:点名反复读,读出问题(字音)

师:“赧”读什么?指导书写。

师: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秋浦”是一个地名,“歌”是歌颂的意思。

师: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大概是李白52岁左右,也是他辞去翰林职位,离开长安,漫游生活的第十年,流寓于此,写下了17首秋浦歌,本首是第十四首。这时期的李白生活是窘迫的,心情也很悲愤,但却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

生:齐读

四、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这首秋浦歌就是一幅壮观的图画,同学们自由的诵读,把你头脑中首先呈现出来的印象最深刻的景物强调出来。

(学生自由诵读,个性得到张扬。环节灵动,教师依据学生思路安排教学,目的构建起那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感受李白热情讴歌劳动工人质朴,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

1、预设环节一:“炉火”

师:为什么炉火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板书“炉火”)

生:炉火红艳艳,照亮了整个天地。

师:炉火还是怎样的?你想到什么句子或词语来形容这里的炉火?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照天地

师:是呀!天地之间一片红彤彤,你觉得炉火照红了哪?

生:工人们的脸庞、铁锹、河水、树木、云彩、月亮……

师:(随便指教室里的任何物件或人)这儿是红的,这也是红的,那儿也是红的。惟宇茫茫,都笼罩在红的天地里!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做些什么?

生1:拿画笔记录此时的壮观美丽!

生2:在这红艳艳的世界里,我陶醉了,我只想一饱眼福,让这美丽时刻永远留在脑海里。

生3:激情燃烧的红色浸润着我,我诗兴大发,用诗歌记录下此时的豪言壮语。(读诗)

生4:我只想兴奋的尖叫起来……

2、预设环节二:“红星”、“紫烟”

师:从他的朗诵中,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板书:红星)

生:飞溅的火花到处都是。

师:“红星”是什么?“紫烟”又是怎么来的?

生:红星是钢花飞溅,紫烟是炉火太热,燃烧了许多东西,而冒起来的轻烟。

师:红星怎么样?“乱”是什么意思?

生:红星乱,乱飞乱溅的意思。

师:飞溅着的红星可能会溅到哪儿?

生:工人的衣服上、脸上、手上、炉火中……

师:从这个“乱”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1:体会到了冶炼工人们非常辛苦,工作艰辛危险。

生2:我体会到了工作虽然艰苦,但是这些工人工作热情很高。

生3:我体会到了火星飞舞,像夏夜的萤火虫。

……

(以上预设环节画面组合)

师:(课件出示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

师:看到这种热烈而壮观的画面,你最想吟诵诗中的哪两句?

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生2:远远望去,炉中的火烧得正旺,紫色的烟雾不断地向空中升腾。半空中烟雾袅袅。如划过长空的流星跳的非常欢快。

……

师: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李白的心情如何?

生:兴奋、欣喜、新奇、赞叹……(带上这份情感读这两句诗)

3、预设环节三:“赧郎”

师:你还想强调你脑海中的哪一幅画面?(课件出示诗歌)

师:你强调的是一幅赧郎冶炼的画面,“赧郎”什么意思?(板书:赧郎)

师:“赧”什么意思?赧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冶炼工人为什么脸红?

生1:因为熊熊燃烧的炉火烤红了他们的脸。

生2: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不停地出力,工人们各个使足气力,脸挣的发红。

生3:可能是在寒夜里冻得发红,火光又映照更显通红。

生4: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

师:赧郎们个个脸红通通的,工人们的心情如何?他们是怎么劳动的?

生1: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

生2:激动,他们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师:唱着歌儿劳动,是呀,“歌曲动寒川”,同学们想像一下,他们会唱什么歌呢?

生:(唱——)

师:想听一听吗?(播放课件:冶炼图配乐劳动号子)

师:这样的劳动号子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

生:高亢激昂、热情奔放、扣人心弦、鼓舞人心……

师:这们的号子难道仅仅就是一首鼓舞人心的曲子吗?这分明就是李白心中的一首?

生:赞歌

师:赞美了冶炼工人什么?

生:乐观向上、热爱劳动、积极进取……(板书)

师:这样高亢的号子,这样催人奋进的赞歌是该把冰冷的河水给震动了!但这能真地震动吗?这是什么写法?

生:夸张

师:你还知道以前学过的哪些诗句有夸张的修辞手法?

生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生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师:你觉得“动”仅仅就是震动的意思吗?结合情景说一说它还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1: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惊动,因为诗中说是“寒月夜”,夜晚非常安静,工人们的劳作,响亮的劳动号子惊动了寂静的夜。(读)

生2: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动”,因为照亮天地的炉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合作努力。他们一起发出的号子必定是震动河川的。(读)

生3:我认为“动”的意思是“感动”,工人们劳动中的铮铮号子深深震撼了李白那颗失落的心,使他为之一振。

生4:我认为“动”的意思是“震撼”,寒冷的黑夜,工人们还这样挥汗如雨,那么他们的白天也一样辛苦,劳动人民的艰辛震撼着李白的心。

……

师:是呀,铮铮号子,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深深地打动了李白的心;冶炼工人那十足的干劲、乐观的精神折服了李白那颗冰冷的心。

五、拓展升华,感悟李白

师:这里的寒川就不仅仅是冰冷的河水了,其实它还是什么?

生:“寒川”还是李白那颗冰冷惆怅的心。郝郎们那激人奋进的劳动场面感动了李白,消融了李白心底的那丝如寒川般的哀愁。

师: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斗酒百篇”。才华横溢、浪漫不羁的他本应享有仙人一般的天伦之乐,可他却为什么满怀惆怅,心里冰凉?

师:出示李白资料,朗诵。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为什么愁了吗?

生1:他愁自己不能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

生2、他愁自己再也不能实现当年功成身退的宿愿了。

生3、他愁自己一身才学,却没有一个发挥的大舞台。

生4、他愁社会动荡,眼见百姓生活一日不如一日,却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生5、他愁朝政日趋势下,奸佞当道,国家蒙受灾难。

……

上一篇:雅思考试备考大概要多久下一篇:那美味的面片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