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场景

2024-05-23

典型场景(共8篇)

典型场景 篇1

重庆素有“山城”之称, 城市依山而建, 两江环抱, 桥梁众多, 隧道纵横, 地势起伏, 高低落差大。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 对无线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对一些典型场景必须采取特殊的手段或者方式进行无线覆盖。

1 高楼林立的商务区

重庆的解放碑商圈、大坪商圈、观音桥商圈、南桥商圈、沙坪坝商圈和建设中的江北嘴CBD等商务区域, 高楼林立, 建筑物密集, 导致高层信号干扰严重、低层信号局部覆盖不足, 成为被投诉的热点区域, 但同时又是通信业务高收入区域, 因此, 对此类场景, 可采取“立体组网, 室内外协同”方式。

所谓“立体组网”, 是指结合建筑物裙楼实现对建筑底层的覆盖, 尤其是商业街的临街商铺。在建筑物高层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站高, 进行有针对性的覆盖, 同时还可以根据频率的不同, 比如GSM的900 MHz和1.8 GHz频段, 实现异频组网, 从而实现多层次的立体网络结构, 有效地解决了高层干扰、低层覆盖不足的问题。

在选择天线时, 低层基站天线建议选用9~12 d Bi的低增益天线, 同时避免因天线方向和街道方向平行而引起的“街导”效应;高层基站建议选用大电调天线, 一般下倾在10°以上, 从而可有效控制覆盖范围, 减少干扰和过多的越区覆盖。

所谓“室内外协同”, 主要针对写字楼、商场的室内区域, 在仅通过室外站覆盖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 可考虑通过室内覆盖的方式对网络覆盖进行有效补充。由于室内分布系统投资受覆盖面积影响较大, 因此, 在进行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时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方法, 在保证覆盖的同时控制投资。比如对大型车库, 可采用低功率信源加低增益小面板天线的方式进行简单室内分布。经测算, 采用简单室内分布的方式, 与传统室内分布的方式相比投资可减少20%.传统室内分布方式和简单室内分布方式分别如图1、图2所示。

2 桥梁、滨江路场景

重庆两江环绕, 市区桥梁众多, 且各区域均有滨江路, 比如沙滨路, 南滨路, 北滨路, 巴滨路等。受江面反射影响, 桥梁、滨江路地段信号干扰严重, 常有“掉话”发生。针对此类场景, 建议采用“天线横打”的方式进行覆盖。通过天线横打对天线的垂直波瓣进行水平覆盖, 可有效控制覆盖范围, 减少天线旁瓣干扰。以菜园坝长江大桥为例, 对个别基站采用天线横打, 并辅以调整基站的方位角、下倾角和功率参数, 调整后效果明显。调整前、后路测图分别如图3、图4所示。

3 城中村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在此过程中, 形成了不少城中村, 包括后期为缓解居民住房压力而新建的公租房。公租房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型的“城中村”, 对于此类场景, 其共同特点是建筑过于密集, 无线信号很难有效进行深度覆盖。因此, 对这类场景不宜进行室内分布建设, 但可以通过定向天线进行精确覆盖, 如图5所示。采用这种覆盖方式, 缩短了建设周期, 减少了投资, 同时也取得良好的网络覆盖效果。

4 高档小区等物业协调困难的场景

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 基站协调日益成为横亘在各运营商进行网络建设中的一道鸿沟, 严重影响了无线网的建设, 尤其是高档小区和一些重要的公共场所。对这类场景, 可根据周边环境, 合理地采用与周边环境吻合的美化天线或者美化天线罩, 对基站进行伪装, 从而缓解协调压力, 有效进行无线网络的建设。目前常用的美化天线有排气管天线、射灯天线、太阳能天线、空调外机型天线等, 多样化的美化天线基本能满足目前无线网的建设需要。

5 结束语

以上对重庆不同场景的无线覆盖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并且这些覆盖方式在实际建设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 对无线网的建设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思维, 积极进行创新, 从而满足未来无线网建设的需要。

摘要:重庆是山城, 地势高低起伏, 无线环境复杂。针对不同的典型场景, 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无线覆盖方式, 对网络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典型场景,无线覆盖,立体组网,天线横打

参考文献

[1]许锐.下一代移动网基站设置综合规划方法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 2007 (07) :33-39.

[2]刘玉亮, 李卫华, 陈强辉.无线基站的选址方法研究[J].无线电工程, 2007, 37 (11) :15-17.

典型场景 篇2

1、单选题

1、T3企管通的订单驱动模式,可以让企业很方便地跟踪订单。请问在T3企管通中,跟踪销售订单执行情况要查看哪些报表? A: 订单执行表 B: 销售订单统计表 C: 销售发票统计表 D: 销售订单跟踪工具

A B C

D

2、可用量就是可承诺量,指在一定时间内可动用的数量。如当某个材料的采购合同签订后,虽然仓库中的结存量没有增加,但可用量却增加了。某企业对存货A做采购订单100吨,该订单入库50吨,车间领用20吨,则存货A的可用量为多少? A: 100 B: 150 C: 130 D: 80 A B C

D

3、现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老板不仅需要掌握目前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还需要掌握未来资金的流动情况。请问如果想预测未来时间的资金情况,在T3企管通应该看哪张表? A: 往来资金预测表 B: 现金流量表 C: 银行存款余额表 D: 收付款统计表

A B C

D

2、多选题

1、能确认往来的单据有哪些? A: 订单 B: 进销货单 C: 出入库单 D: 发票 E: 收付款单 F: 收入费用单 G: 存取款单

A B C

D

E

F

G

2、T+11.3“消息中心”—新增“预警消息设置”包含以下哪些消息对象 A: 收款预警 B: 采购进货预警 C: 最高库存预警 D: 库存量预警

A B C

D

3、T3企管通的内部协同机制可以实现提示与审核,消息中心支持的消息有单据消息、审核消息、查询消息(库存量、销售情况、收付款情况等)、预警消息、自定义消息,可以接收的人员包括业务员、主管人员、制单人、审核人等,发送的时机可选在单据保存时或单据审核时。请问目前版本的消息接收方式哪些? A: 邮件 B: 内部消息 C: 短信 D: 传真

A B C

D

4、关于形态转换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转换前明细和转换后明细都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存货

B: 审核之后,生成转换前明细存货的其他出库单,生成转换后明细存货的其他入库单 C: 在表头录入费用金额,是对转换前存货进行分摊 D: 审核之后,可以进行费用分摊

A B C

D

5、T3企管通中,对销售业务的管理有很多管控点,例如是否允许超单执行、敏感字段的权限控制等,除此之外,T3企管通的销售业务还有哪些管控功能? A: 最低售价控制 B: 客户信用控制 C: 可用量控制

D: 业务员信用控制

A B C

D

6、T3企管通有细致的权限管理,可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其权限设置可分为功能权限、字段权限、数据权限。请问通过T3企管通的权限设置可以实现以下哪些控制? A: 控制成本与价格不让其他操作员看到

B: 控制本登录帐号的单据不让其他操作员看到

C: 控制本登录帐号建立的往来单位不让其他操作员看到 D: 控制单据可打印的次数

A

7、B C

D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存货档案上可以设置采购、销售、库存、生产常用单位 B: 用户可以选择存货是单计量管理还是多计量管理

C: 多计量存货,在单据上可以管理两个计量单位,一是业务单位,二是主计量

D: 多计量存货分为固定换算率和浮动换算率,无论哪种存货都支持计量单位间灵活换算

A B C

D

8、关于采购管理和销售管理“价格跟踪”描述正确的是? A: 只有进行价格跟踪的单据,才会影响存货最新进价 B: 只有进行价格跟踪的单据,才能在价格查询中看到 C: 只有进行价格跟踪的单据,才能在最近十次价格中看到 D: 退货业务也可以使用价格跟踪功能

A B C

D

9、T3企管通支持一个账套使用多年,无须按年建账,同时支持跨朋使用。请问T3企管通放宽了以下哪些限制? A: 放宽期初录入限制 B: 放宽年结限制 C: 放宽月结限制

A B C

D

10、中小企业的初创阶段,会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岗位会逐步清晰。为此,T3企管通(V11.3)在采购和销售环节中支持多种流程,支持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帮企业实现“定岗、定责、定权”。请问T3企管通中,采购业务支持哪些流程?(ABC)A: 业务与仓库分开流程时,先进货后入库(2种立账方式)B: 业务与仓库分开流程时,先入库后进货(2种立账方式)C: 业务与仓库合并流程时,直接进货

A B C

D

11、毛利预估中可比较的成本有 A: 最新成本 B:平均成本 C: 手工录入成本 D: 参考成本

A B C

D

12、成本自动处理体现在哪些方面?

A: 月末结账时可以自动结平数量为0金额不为0的成本

B: 结算与暂估差异自动生成调整单,仅限于先进先出和个别计价存货 C: 入库未进货则自动暂估

D: 每笔出入库都带入成本,可以时时进行成本查看 E: 费用分摊自动影响采购入库成本

A B C

D

10GEPON典型应用场景探索 篇3

FTTx是“城市光网”主要解决方案, 而10G EPON技术可更快速提升现有网络带宽能力, 更经济地建设优质的光纤接入网络。

为了解决用户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 增强对高清视频等新兴视频业务的承载能力, 江苏电信积极引入10G EPON技术进行宽带提速建设, 探索FTTx网络的演进方案, 提升网络全业务运营的能力。

考量四大核心特点

10G EPON技术已成为业界最具有代表性与广泛应用前景的下一代光接入技术, 它建立在广泛应用的以太网技术基础之上, 其具备的四大核心特点为江苏电信考量的重点因素:

●扩大IEEE 802.3ah EPON标准的上下行带宽, 达到上下行10G的高速率, 其中上下对称的10G速率将更好地满足未来商务等客户对称速率的需求;

●10G EPON支持1:128甚至1:256的大分光比, 可实现用户更高密度的接入, 充分满足大容量少局所的建网需求;

●平滑演进, 10G EPON可通过双速率TDMA的方式与1G EPON兼容组网, 共用1个ODN网络, 网络资源统一规划, 最大化投入产出比;

●运维便捷, 10G EPON和1G EPON相比并无太大本质上的差异, 在多点控制机制方面, IEEE 802.3av标准对1G EPON的MPCP协议进行了扩展, 增加了10G能力的通告与协商机制, 设备开通和业务发放流程兼容一致, 运维管理体系一脉相承。

探索四类现阶段典型应用场景

从现阶段看来, 老小区改造、校园网建设、政府机构/商务客户FTTO建设, 以及高层密集住宅FTTH接入等场景非常适合采用10G EPON技术。

老小区“退铜、提速”改造

此类场景原有设备难以满足多业务发展和高带宽需求, 故障率高, 光纤入户难。采用10G EPON技术进行FTTB+DSL/LAN改造提速, 可完好解决光纤入户难题, 简化组网, 增加网络可靠性。传统DSLAM方式的主干铜缆可全部退网置换, 仅保留楼内用户铜缆;传统LAN方式下, 可充分利用旧入户五类线、楼道信息箱等资源, 网络改造后具备百兆接入能力, 且建设成本要明显低于FTTH接入。对于已经部署了PON接入的FTTB小区, 可将现网设备平滑升级至10G EPON以满足用户更高带宽的需求。

校园网建设

校园场景用户密度大、带宽需求高、端口需求量大、业务并发率高, 且一般以互联网接入业务为主, P2P应用广泛。10G EPON高带宽、大分光比的特性可完美实现百兆级带宽高密度覆盖, 有效节省PON口和主干光纤资源, 而且业务开通简单快捷, 满足有限工期内宽带网络快速建设。

政府/商务客户FTTO接入

对于政府机构或大型企业等用户群体, 其业务主要以互联网为主, 具有高并发、高带宽占用率的特点, 10G EPON的部署可迅速满足高带宽需求 (100M-1G) , 而且1:128/1:256的大分光比建设又可有效节省PON口和主干光纤, 降低建网投资。

高层密集住宅FTTH建设

对于高层密集住宅, 用户集中且接入数量大, 而FTTH建设的接入用户明显减少 (同一PON口下与FTTB相比) , 故可采用10G EPON进行1:128/1:256的大分光比覆盖, 提供50M~100M及以上的高带宽, 实现VoIP/IPTV/HSIWi-Fi等全业务接入, 可有效节省OLT端口和机房资源, 节省管道和主干光纤, 节能减排。

地方规模商用进行中

不论老区改造提速抑或新建公寓、写字楼, 不同应用场景都具有其复杂的自身特点和各异的业务接入需求, 但是从综合建网成本、对现网资源保护、运维成本和未来带宽规划等各个方面来考虑, 10G EPON都可以提供更灵活的组网选择, 满足多层次的业务需求。

典型场景四网协同发展建设方案 篇4

关键词:四网协同,建设策略,网络协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飞速发展, 数据流量的需求迅猛攀升, TD网络、WLAN网络用户和数据流量业务持续增长。GSM网络的数据业务在部分地区已占用多数的无线信道资源, 造成语音业务通话质量的下降。TD通信技术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网络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已被众多电信运营商提上日程, 大规模的应用时期就要到来。WLAN网络的广泛应用及更大规模的建设也步入更高的层次。面对GSM、TD-SCDMA、TD-LTE以及WLAN四网长期共存的局面, 大力推进四网相互融合, 增强四网协同覆盖的有效性, 合理规范四网协同覆盖工程管理流程, 推进GSM、TD-SCDMA、WLAN、TD-LTE及传送网在商业区、住宅小区、高校区、工业园区覆盖方面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是真正实现四网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

不管是从业务支撑需求的角度来说, 还是从网络技术发展及成本分析的角度来说, 要满足未来几年内的业务发展需求, 增强竞争能力, 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 都要奋力做好GSM、TD-SCDMA、WLAN、TD-LTE及传送网协同发展的工作, 以充分发挥四网协同效应, 实现网络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1 四网协同战略定位

四网协同是指对GSM、TD-SCDMA、WLAN及TD-LTE网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 针对不同地区所具有的话务类型及数据流量分布特点将不同的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实现各个网络建设形式能够达到平衡的运行状态。这是解决当前网络所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也是降低网络投资成本, 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提升用户感知度的关键。

四网协同发展建设需要根据各种网络制式所具有的不同的资源配置原则进行相应的处理, 以打造具有覆盖广、覆盖深、高质量、高速率的世界一流无线蜂窝网络, 推进四网协同、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为总体建设目标。GSM网络已经实现连续覆盖, 具有速率低、高成本的特点, 主要用于承载语音业务及小流量的手机数据业务。其工作方向以确保业务资源及网络质量的绝对领先, 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为目的, 资源配置依据以无线利用率、实装率为主要指标。在规划GSM网络建设时需权衡好眼前利益与长期风险的关系, 在保证语音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度承载数据业务。TD-SCDMA的建设运营是中国移动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也是未来向TD-LTE演进的基础, 主要用于承载手机数据业务, 同时需要与当地网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引入正确的资源频段为GSM网络分担部分语音和数据流量业务。其工作方向以适度扩大覆盖范围, 提升TD流量占比为目的。WLAN中国移动无线宽带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用于承载手机、PC及第三方Wi Fi终端的互联网数据业务, 是无线蜂窝网络承载移动数据业务的重要补充。务必做到WLAN网络的精确建设与统一认证, 充分发挥对移动蜂窝网数据业务的分流作用。TD-LTE是中国移动无线蜂窝网络发展的未来, 主要用于承载高带宽高质量的无线宽带业务, 要坚持TD-LTE不断升级及新建并举的建设策略, 积极推进商业化应用。传送网是实现公司网络和业务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传送网的规划建设要面向全业务经营, 统筹考虑无线接入网、集团客户专线和家庭宽带的需求。

四网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从面向客户的感知角度来说, 要满足客户在不同场景下的语音、数据业务需求, 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业务使用体验, 以投诉为杠杆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从面向运营商的效益角度来说, 要提高现有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不断提升网络质量, 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 确保现有的网络资源与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2 四网协同的新技术

2.1 GSM新技术

GSM网络随着即时通讯业务的快速发展及网络负荷的大幅度增加而产生网络质量差的现象。多制式网络建设的引入与共存共址影响网络的建设维护, 网络指标的监控与优化难以面向用户感知。面对如此的问题和挑战, 利用新的技术提升GSM网络质量、增强语音和数据的承载能力、优化设备及无线架构至关重要。按需进行新技术的现网部署包括AMR信令优化、双频网负荷分担、空闲信道干扰测量、AMR功率控制、PCC架构下无线资源调控优化、小型化基站以及C-RAN集中化部署等技术。

2.2 TD新技术

TD网络存在掉话、接续时间较长的问题, 网络质量需进一步得到提升。TD用户速率较低影响了用户感受且数据业务支持用户数量较少。因此, TD新技术需要提升用户感受, 支撑TD业务的发展及网络的承载能力。准FR方案不仅能够降低呼叫不可及时延时, 而且能够提高UE在TD网络的比例, 起到分流的效果, 同时还可提高寻呼成功率。2/3G互操作参数调整需要在兼顾用户感知的基础上提升TD分流能力。适当提升PCCPCH发射功率以可提升TD网络覆盖深度, 改善TD网络分流能力。为防止提升发射功率影响网络质量, 在提升功率后需要密切关注网管指标。充分利用信道资源使HSUPA上行增强以提升上行能力。采用共载波配置, 可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使得TD幵发业务承载更加高效。采用时隙属性劢态调整, 可在初期无HSPA终端场景将HSPA载波视作普通HSDPA载波承载HSDPA业务, 从而节省系统无线资源。

2.3 WLAN新技术

云WLAN架构下网管实现对无线接入点的管理和配置, 而AP具备无线射频管理、加密认证、Qo S和安全控制等功能, 同时可以考虑将云WLAN与Femto相融合。无感知认证技术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在终端上安装连接管理器客户端软件, 网络中部署选网策略服务器, 通过选网策略服务器给终端提供网络选择策略。可自动选择SSID, 并根据AP忙闲情况调配用户, 多连接管理服务已实现WLAN自动选网技术。采用Hot Spot2.0在WLAN上实现类似蜂窝网的自动选网、认证与漫游的用户体验。采用动态功率控制、握手机制、动态检测门限调整及退避参数优化等技术达到抗干扰的目的。同时考虑LTE演进, 而WLAN同LTE频段距离较近, 因此必须加严射频阻塞指标及合路器隔离度的要求。

2.4 TD-LTE新技术

LTE作为3G技术的演进技术, 代表着中国移动无线蜂窝网络发展的未来。TD-LTE采用OFDM技术为基础, 下行采用OFDMA, 而上行根据链路特点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 (SC-FDMA) 作为多址方式。OFDM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将信道分为若干正交子信道, 并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 使这些低速子数据流分别在每一正交子信道中进行传输。这不仅提升的信道总的传输速率, 而且降低了信道中各子数据流之间的干扰, 因此信号更加稳定。相对于3G技术, LTE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这包括其通信速率有了大幅提升, 同时信号发射频率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其网络架构和软件架构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设备完成。由于LTE系统支持的带宽比较广泛, 因此其兼容的网络也很多, 向下可以支持现有的3G和非3GPP网络。当小区升级LTE网络时, 不仅能够让小区内的上网设备接入网络的延迟大大降低, 而且可以显著增加小区边界的网络速率。因此, 其目前主要用于承载高带宽高质量的无线宽带业务。

3 四网协同发展原则

四网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指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GSM、TD-SCDMA、WLAN及TD-LTE各个网络的作用, 互相补充、平衡与协调, 突显中国移动网络整体的竞争优势。要在总体战略目标定位的指导下, 坚持“前瞻规划、理性投入、有效配置、精细管理”的原则, 以达到满足业务增长需求, 兼顾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 合理安排投资计划, 注重投入产出, 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针对商业区、住宅小区、校园区及工业园区这四种典型场景业务特点的不同, 在GSM、TD-SCDMA、WLAN及TD-LTE网络建设方面应当按照下列相应原则进行:

商业区具有业务热点集中、移动性及数据业务需求旺盛、网络质量敏感的特点。在商业区, GSM/TD-S网络采用宏站、街道站、室内外分布系统等多种覆盖方式, 实现网络立体分层建设, 提升深度覆盖水平;WLAN网络作为GSM/TD-网络的补充, 做好室外热点区域覆盖、室内合路建设;加快推动GSM网络业务向TD-S、WLAN网络迁移, 促进业务在各网络间的合理均衡承载;在保障无线网络容量需求的前提下, 兼顾发展集团客户专线等业务。

面向家庭统一提供有线无线接入服务, 基础资源进一步向家庭延伸, 提高住宅小区综合业务能力。在住宅小区, 优先对GSM及TD-S网络覆盖差的存量大中型小区, 通过建设室内外分布系统方式提高网络覆盖质量, 管线建设同时兼顾有线接入需求;对于业务需求大、有市场潜力的大中型新建小区, 有线及无线网络同时部署;对于竞争对手已经接入有线宽带的存量小区, 我公司应加强WLAN建设以提高业务竞争力。

高校区域内话务量密集、数据业务需求量大且具有多样性, 需做好网络的业务分担。首先对于GSM/TD-S宏站间距较大的区域, 通过建设宏站提高覆盖能力, 同时通过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或小区分布系统增强覆盖深度、提高网络容量;WLAN建设考虑室外成片覆盖提高校园用户感知, 室内高业务需求区域增加放装型AP提高容量。加强业务谈判, 争取为有需求的高校提供专线业务。

大型工业园区具有局部话务量密集、数据业务需求旺盛的特点。GSM网络建设重点保障室外网络连续覆盖, 通过WLAN网络建设有效承载宿舍及办公区域的数据业务。对于非临时性且有需求的高层建筑, 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提高覆盖质量及容量。做好TD覆盖区域内的室内外覆盖, 对于TD覆盖区域外的工业园区, 可不做覆盖考虑。主要采取专线形势发展有线接入业务。

4 典型场景四网协同发展建设方案

4.1 商业区

场景特点:商业区是城市人口聚集的主要场所, 用户密集;用户对网络质量感知敏感, 既要求稳定的通话质量, 对数据业务也有较高需求。用户的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办公楼、会议区等;此外, 用户对资费价格不敏感。

业务协同方案:利用GSM网络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语音服务, 不断推广使用TD-SCDMA手机终端以分流一定的数据及语音业务;发展部分WLAN业务以便用户能够进行高速网络接入。

网络协同建设方案:发展建设GSM、TD-SCDMA室分系统以提高网络质量;按照业务需求分布进行WLAN网络的建设。

4.2 住宅小区

场景特点:住宅小区主要为家庭住户, 人口分布密集, 用户话务量相对稳定, 有比较高的上网需求;用户的消费需求主要是休闲娱乐, 有比较集中的时间段;使用地点主要集中在卧室及客厅;有较高的网络质量要求, 对资费价格比较敏感。

业务协同方案:可以通过WLAN家庭套餐共享计划、虚拟网等多种营销途径让更多的用户采用WLAN上网方式。同时采用TD-SCDMA终端补贴及话务营销等途径鼓励部分客户使用TD-SCDMA业务。

网络协同建设方案:利用GSM网络将居民楼室内进行深度覆盖并用TD-SCDMA网络对城区居民楼进行有效覆盖;采用室外覆盖室内方式建设WLAN网络以有效的分流固定宽带业务。

参考文献

[1]赵鑫.中国移动地市公司四网协同运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2

典型场景 篇5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最普及的电视广播方式,是国家广播电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和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以及辅助系统协同为受众提供全面的覆盖,是我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中的重要部分。2006年8月18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颁布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GB20600-2006,该标准于2007年8月起正式强制性实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基于地面国标的地面数字电视网络与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新的低成本、高质量的收视途径,深受群众的喜爱。作为无线广播信号,信号覆盖问题是建立地面数字电视网络的核心技术问题,直接决定了用户收视质量和体验。

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覆盖网络一定会产生信号盲区和弱区,播出机构需要对这些区域进行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覆盖或增强,使网络运行更加经济可靠,网络和服务质量更高,使现有无线资源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提出室外覆盖场景分类,并分析通过不同技术手段进行覆盖的解决方案。最后本文将重点介绍笔者在河南省新乡市进行信号覆盖的工程经验。

1室外覆盖场景分类

室外覆盖的两个典型场景分别为密集城区和农村地区,其各自的特点如下:

典型场景1:密集城区

密集城区人口分布集中,高楼林立,建筑物之间的物理遮挡严重。选择制高点后采用单频网技术进行覆盖,单频网方案在此不做阐述。个别盲区或者受遮挡区域采用小频率同频直放站进行覆盖。

典型场景2:农村地区

农村区域人群分布较分散,同频补点方案覆盖距离较近,无法实现长距离覆盖,只能采用异频方案进行覆盖。

2各场景覆盖方案分析与设计

1. 同频补点

通过改变极化方式方案,防止所覆盖区域形成干扰或出现多经现象引起用户正常用户无法收看。同频补点技术框图见图1。

优点:用户不用手动搜台。

缺点:安装复杂,防止自激需要多次进行调试,有可能会给正常用户造成干扰。接收主站点同补点站发射点需要做隔离度的计算。对接收主站信号的位置要求较高。

需要外部支持:制高点、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的垂直差。

技术方案:

为防止自激,接收天线需要采用带有网状抛物面天线,避免接收到补点站发射出来的信号。这样方便保证接收主站信号的MER。网状抛物面天线见图2。

覆盖的距离:采用的功率多为20W,覆盖的距离一般在1.5~2.5km。

适应区域:城市内部受遮挡区域。

2.异频覆盖

异频覆盖顾名思义也是将受干扰的区域所使用的频率通过变频器改变一个频率进行覆盖。

优点:覆盖距离远,搭建方案好实现,不会对其他正常接收用户形成干扰。

缺点:用户需手动搜台,用户需学会对机顶盒的简单操作。

需要的外部环境支持有:联通塔、空频率。

技术方案:

首先必须构建传输网络,即将主站信号传输至补点站。传输网络一般有3种形式,分别为:1)光纤传输网络;2)MMDS微波传输网络;3)异频转发方式。

1)光纤网络,即通过租用移动光纤网络,将前端信号传输至补点站。系统框图见图3。

2)MMDS微波传输网络,即通过MMDS发射机将前端信号上变频至S波,经抛物面发射天线将信号发射出去;补点站处通过抛物面天线接收并经MMDS接收机下变频后,输入至补点站。MMDS微波传输网络结构图见图4。

3)异频转发,即补点站处的高隔离度接收天线直接接收主站信号,将接收的信号输入至异频直放站。异频转发结构图见图5。

异频这三种方案,前两种造价比较高,第三种可能会牺牲MER值,但考虑到覆盖区域的带状线性,建议还是使用第三种方案,使用解调调制一体机。通过前级低噪放改变损差值。

覆盖的距离:衡量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传输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接收灵敏度和接收载噪比C/N,DTMB(C=1)常用模式传输指标见表1。

计算数据仅供参考,以实际情况为准。DTMB系统传输指标见表2,固定接收12km时的C/N值为31.77d B,大于系统要求值15.6d B,可保证接收图像质量达到5级。

由此计算覆盖距离在12km能满足需求。

系统原理:系统原理图见图6。

适用区域:农村区域。

3试验案例

1.新乡目前信号覆盖情况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90%处于平原地带,北部太行山脉所处辉县市为山区,丘陵地带。新乡市区人口120万,市区面积422平方公里,建成区180平方公里,现辖四区两市五县,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临郑州,西接焦作市信号发射塔位于新乡市区北16公里山上,海拔200m,塔高160m。有效覆盖距离为35公里。新乡目前信号覆盖情况见图7。

·选用100W数字宽带发射机(室外型),发射频率范围:600MHz�800MHz(每频道带宽8MHz),发射2个频点,发射天线选用120°定向发射天线,标称增益:11dBi。·固定接收天线增益:5dBi。·传输馈线及接头损耗:1dB。·噪声系数:5dB。

农村区域:新乡西南部同频干扰区546MHz受武陟县综合1套模拟同频干扰。

城市区域:市区信号差主要是因为楼房遮挡原因,发射台在市区北部,新乡市区内的建筑考虑到采光北部多为高层,沿路东西成一字型,仿佛一道城墙将信号阻挡到城市外部。想彻底覆盖这些区域只能在市区内找具有绝对高度的制高点,进行单频网覆盖。这样也不能确保全覆盖。小范围的遮挡还是会出现。小范围的遮挡防止和主发射站形成自激只能选择使用小功率同频直放站通过改变极化方式来进行覆盖。

2. 结合新乡实际情况采用的信号覆盖方案

城区里面采用同频方案进行覆盖;农村采取异频方案

方案进行覆盖。

3. 同频方案覆盖设计和测试效果

1)准备建设同频增补点信息

同频补点信息见图8。

2)设计依据

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范》;

根据现场电磁环境和业务需求;

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及测试数据;

终端解调门限见图9。

3)信源及设备选型

信源选择:上述各站点均无线接收新乡发射台信号。

系统覆盖方式:上述各站点通过抛物面天线接收拜泉发射塔信号,经过同频直放站放大后,通过板状天线发射信号,无线覆盖各村屯区域。

直放站:根据覆盖区域范围及覆盖距离,利用已有基础设施,上述站点各采用1套10W同频直放站。

接收天线:参照接收来自发射机的信号强度大小,上述站点各采用1副高增益、方向性好的抛物面天线。

发射天线:结合投资成本,考虑覆盖范围,直站点各采用1面1.2m板状天线发射数字电视信号。

4)隔离度的计算

按垂直隔离计算公式:Iv=28.0+40lg10(d/λ)+C-b式中:Iv为两天线的垂直隔离度(单位:d B);

d为两天线垂直距离(单位:m);

λ为天线工作波长(单位:m);

C为阻挡物体损耗;

b为信号正反馈环路保护比。

得:Iv=28.0+40lg10(35/0.375)+C-b=28+76.1+C-B=104.1+c-b=101.8

注:d取35m,f取798MHz;遮拦损耗10d B,b取15d B,直放站增益100d B,由计算结果知101.8>100,隔离度可满足建站要求。

5)系统覆盖效果估算

上述站点以2面发射天线、覆盖距离最远站点计算

单频道功率=设备总输出功率÷频道数=10W÷5≈2W(33d Bm)

采用Okumura模型计算

注:5个频道总功率10W,单频道功率约2W,下表中系统损耗为馈线损耗加上器件损耗;

798MHz覆盖距离估算见表3。

从以上计算可得:站点建后欲覆盖区信号可满足用户的正常使用。

从以上计算可得:此站点建立后边缘接收场强-77.5d Bm>终端最低解调电平-79d Bm,因此:可得上述各站点建立后可以满足欲覆盖区域内终端用户的正常使用。

因此,距离就是2km。当然如果接收强度更好,那么MER效果质量会更好。

4.异频方案覆盖设计和测试效果

1)准备建设异频增补点信息

获嘉县大辛庄位于新乡低于西南,和焦作武陟县相邻,因546频点合武陟县新闻频道同频造成获嘉县冯庄镇、亢村、徐营无法正常收看。

2)使用设备清单

(1)国际调制解调一体机(信号再生带增益)2套。

(2)100W发射机1台。

(3)面包板发射天线2面。

3)补点模式

经过测试在大辛庄处546不受干扰,经测试和需要覆盖区域的距离为9km,大辛庄点测试主站信号强度为77d BμV MER 27又对被覆盖区域进行空频测试。经测试发现722信号强度都在35d BμV以下,并且是模拟信号。

考虑到覆盖的距离较远,只能选择变频补点:

频点:原频点546MHz变频后频点为722MHz。

4)安装过程

安装地点:大辛庄张庄村联通塔,塔高50m。

通过覆盖距离软件大致计算需要至少50W能满足要求,考虑到雨量最后选择了100W发射机。采用120°发射天线发射。变频器采用解调再调制型老保证信号质量。发射机、变频器完全放倒铁塔上面。可以减少馈线的衰减。

5)效果测试

测试情况:

路测示意图见图10,路测需要保证和主站方向一定要一致,避免用户因天线方向不同不能正常搜索到变频后的节目。

4总结

按照上述覆盖方案进行补点以后,组织了一次完备的覆盖效果测试,用以评估采用此种覆盖方式的效果,为下一步的网络建设和优化工作提供科学的测试数据,为下一步的实施、推广和普及积累相关经验。

覆盖效果如下:定点测试结果:共测试50点,其中信号功率高于-75d Bm的占总体的82%,低于-75d Bm的占总体的18%改进覆盖后的总体覆盖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无线信号受空间影响过大,一个单独的主站很难做到全覆盖,通过对覆盖场景进行分类,采用多种形式的覆盖方案,可以满足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GB/T 26666-2011,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实施指南[S].2011.

典型场景 篇6

1 LTE网络结构

LTE接入网主要是由e NB和a GW所构成, LTE网络在此架构上, 引入了两个特殊的接口即为S1和X2。其中, S1接口为e NB和a GW之间的接口, X2接口则为相邻e NB之间的接口 (如图1所示) 。LTE时代的移动通信网络正呈现出移动业务IP化、承载网络智能化、网络架构扁平化以及同步系统地面化等新的特征。

2 LTE无线组网功能的实现和对传输的影响

2.1 LTE无线组网的功能

LTE无线组网在功能上实现了, 通过协议和业务承载实现了L2VPN/PWE3+L3VPN;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 在汇集点作二、三层转发的分界点, 实现了网络的灵活调整, 满足LTE多归属、综合承载中L3专线业务与组播业务的接入需求;通过多单域多进程技术完美解决了路由域过大的问题, 有效避免了网络频繁振荡的问题;端到端路由器构建, 以及MPLS VPN和Multi VRF技术相结合, 提供了不同业务之间的安全隔离。

2.2 对传输的影响分析

LTE时代无线组网中设备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在传输的性能和需求上也相较3G时代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对LTE网络传输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传输带宽的需求量大。随着当前3G、4G技术的日益成熟, 都需要将无线空中接口的带宽速率进行相应提升达到几十兆甚至上百兆, 根据运营实践表明, 以TD-LTES111站型为例, e NB的带宽传输量至少为80~320兆左右, 基本是MSTP网络的10倍以上。 (2) 设备小巧灵活。随着LTE时代的到来, 其接入网a GW将以pool的形式组网, 且多个a GW构成一个pool, 从而实现e NB的可靠接入。 (3) 采用GE光口进行数据传输。当前, LTE基站设备中基本实现了IP化接口, 不再需要3G时代的E1接口。且现在主流设备生产厂商中的S1/X接口均使用GE光口实现接入与数据传输, 其传输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达到0.5~10千米。

3 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

根据当前LTE无线网络设备在性能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其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3.1 新建分组设备模式

该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为传统的无线基站接入方案, 通过新建传输设备, 并将传输设备和无线基站共同使用一个机房, 以链路或者环路的方式接入到原有网络当中。

该传输接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充分满足2G/3G基站中的电路需求, 并实现对成环的有效保护, 通过对空余的资源的良好利用, 实现了对大客户专线、小规模数据等接入业务上的迅速开通, 且在光纤资源的消耗上相对较低。其缺点主要是方案中所需设计的设备数量和维护节点偏多。如是在原有2G/3G基站中实现LTE网络场景的建设, 可优先采纳该方案。

3.2 GE光口拉远模式

该传输接入方案是通过在新建的LTE基站中, 不另行设置传输设备, 而是通过GE光口拉远, 与远端的分组传输设备进行直接连接。

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结构相对简单, 可以极大的节省新建基站的传输设备, 且同一片区域内只需要1个传输设备即可, 在对LTE无线网络后续的维护和扩容上都会更加方便。其主要缺点有:在每个新建基站中都需求配置一对纤芯, 比成环接入方式中所需纤芯偏多;对传输设备和节点在分组性能上有着较高的要求;采用该方案的新建基站无法充分满足其它电路上的需求, 在灵活性上程度偏低;该方案如采用星型连接的方式, 将无法提供有效保护。

3.3 RRU光纤拉远模式

该传输接入方案采用将“BBU”的解决方法, 在新建的LTE基站中通过将BBU集中设置, 且利用RRU光纤拉远模式与分组传输设备直接连接。

该传输接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利用LTE基站中的RRU能支持环形、星形、链形进行组网的功能, 大为降低了对纤芯的使用率;其网络结构和传输设备数量都相对简单, 在后续的LTE网络扩容和维护上会更为方便;通过环状接入的方式能实现对RRU的有效保护。其主要缺点有管线资源、电源以及机房面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采用链形或星形的接入方式无法实现有效的保护。

综合上述三种方案的优缺点, 在实际接入方案的设计与选择中, 应综合考虑到实际场景建设的需要与特点, 从而扬长避短, 实现对接入方案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赵靖.面向LTE的传输网建设方案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13 (7) .

典型场景 篇7

近来年, 随着数据用户数量的增加, 用户在室内的通信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室内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建筑物越来越密集, 城中村数量不断增加, 通信基站的无线信号在经过直射、折射、反射、绕射、衍射等方式进入室内后变得不稳定, 同频、邻频干扰严重, 导致手机终端在未通话时小区重选频繁, 通话过程中频繁切换, 话音质量差, 掉话现象严重。室内分布系统可以在不增加频率资源需求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有线和无线资源、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降低电磁辐射、减少室外宏站数量, 降低网络建设成本[1,2]。

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采用了以同轴电缆为传输介质、以基站射频信号直接放大的方法解决室内信号覆盖问题, 此类解决方案一般采用大功率的基站作信号源, 使用干线放大器放大损耗的射频信号, 使得上行信号的噪声较大, 直接影响基站的接收灵敏度和覆盖范围, 减少系统的用户容量。同时, 同轴电缆的损耗使耗电增加, 由于布线施工困难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当前在国内外已经试点采用的远端微功率分布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从低功率分布系统的优势出发, 与传统室分建设模式的覆盖能力进行分析, 对远端低功率分布系统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最后给出了应用场景建议。

2 远端微功率分布系统分析

在国外一些大型场馆已经采用一种微功率系统进行分布系统建设。此种低功率分布系统是以光纤、五类线等作为传输介质, 实现高带宽、全双工、线性射频放大及低损耗传输、分配的通信设备的总称。低功率室内分布系统由数字变频及信号处理主单元、扩展单元、变频及信号处理远端单元、天线以及五类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组成。基本型主单元与远端天线单元之间可以采用五类线或者CATV电缆传输, 五类线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00m (增加延长器可延伸到170m) , CATV电缆传输的距离达到300m天线单元采用同轴电缆连接天线[3]。

2.1 低功率分布系统的优势

(1) 对信号源的要求低, 降低信源设备及其建设投资

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基站建设方案采用大功率的基站设备, 输出功率10~20W, 而采用低功率室内分布系统只需要低功率的信号源 (0~10d Bm) 。大功率基站设备体积大、耗电高、对环境要求高 (需要空调机房) 、安装施工困难。

(2) 解决布线困难问题

采用光纤或五类线进行传输, 适应光纤接入和综合布线发展趋势, 传输距离远, 站址选择灵活, 施工简单, 占用空间小, 基站可以远距离集中放置, 机房站址选择灵活, 方便网络重新规划和站址变更调整工作。

(3) 节省手机发射功率

系统的传输损耗低, 手机终端省电, 对电磁环境干扰小。低功率室内分布系统采用中频传输, 传输损耗非常小, 降低了手机终端发射功率。在接收到相同信号强度的情况下, 可以使手机的发射功率降低到原来的1/4到1/10, 提高了手机电池的待机和通话时间。

(4) 支持多系统共享接入, 减少重复投资

低功率室内分布系统采用中频信号传输, 对于不同频率的传输衰减基本保持不变, 同时支持工作带宽在800MHz~2200MHz内的所有移动通信体制, 支持多系统共享接入, 可以将不同制式的基站集中放置在一个机房内, 减少室外基站的数量和所需机房以及相应的传输、电源配套设施, 从而避免重复建设投资[4]。

(5) 有效降低噪声系数

室分覆盖中, 覆盖的楼层越多, 需要的功率就越大。假如采用10W (40dBm) 的功放, 达到每根天线的信号是10dBm, 那么中间过程的衰减是30dBm, 根据通信原理, 这30d B的传输损耗, 全部计算成为噪声, 将会造成系统底噪增加30dB。所以我们引入直放站的过程也将影响基站的接收灵敏度。发挥光纤信号损耗小的特性 (光纤损耗0.05dB/100m, 大大降低系统噪声系数。

2.2 与传统室分模式的覆盖能力分析

(1) 采用RRU+无源分布系统

由于无源分布系统的每个天线分支点对主信号插入损耗约为0.3d B, 传输损耗0.5d B, 耦合器的级数等于携带天线的个数m。在保证每个天线口输出功率为10d Bm的情况下, m=37d Bm-10d Bm=21。

(2) RRU与微功率分布系统结合

由于每个功率放大器具有15~35d B的增益, 并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对于下行链路, 只需要保证输入功率为-25~-5d Bm, 就可以保证输出功率稳定在10d Bm以内。

对于上行噪声, 微功率分布系统的上行噪声互相叠加将抬高RRU接收机底噪声, 降低RRU接收灵敏度。RRU可携带的微功率放大器的数量n与其可接受的灵敏度下降程度NFBTS是密切相关的, NFBTS越大, n就越大, 通常RRU的噪声增量NFBTS小于等于0.5d B时, 接收机灵敏度的恶化是可接受的, NFBTS取0.5d B时, RRU允许携带的微功率放大器个数n为97个, 对应天线数量也为97个[5]。

因此从单个RRU携带能力来看, 远端微功率分布系统的覆盖范围至少是射频电缆分布系统的4倍, 随着设备价格的降低, 在同等覆盖面积下, 远端微功率分布系统的整体造价将远远低于射频电缆。

3 应用场景分析

3.1 大型楼宇覆盖

对于写字楼、高层楼宇、酒店等隔断较多的场所, 传统天线加馈线分布系统由于进线难度较大, 通常将天线布放于楼梯走道内, 天线口功率电平保持在5到10d B之间, 往往只能覆盖楼层中间部分, 楼层边缘部分 (房间内) 接收电平较低, 在边缘部分室外干扰较为严重, 导致手机频点频繁切换, 通话过程中极易掉话。远端单元可独立安放于办公室, 利用自带小天线, 覆盖办公死角 (如图1所示) 。

3.2 小区覆盖

对于大型综合性小区, 宏站信号经过电磁波的绕射、衍射、散射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小区内接收电平较弱, 严重影响通话质量。现有覆盖方式采用天线加馈线覆盖电梯等密闭区域, 采用美化天线构造小区分布系统覆盖小区公共活动场所, 此种方案最大的缺点是美化天线高度有限, 须与小区植物高度一致, 美化天线上倾角小, 难以对建筑物高层形成有效覆盖。远端微功率分布系统将主单元集中放置在信源基站机房中, 利用光纤传输将扩展单元放置在小区中的不同楼宇、路灯、屋顶等区域, 根据覆盖需求将远端天线单元放置到搂层。利用监控功能调整和控制小区边缘天线信号强度, 减少网络干扰。主单元通过光缆连接扩展单元, 扩展单元再通过光电混合缆连接远端单元, 最终通过远端单元连接的天馈系统将信号均匀的覆盖到建筑物或家庭内部 (如图2所示) 。

3.3 电梯覆盖

对于电梯覆盖, 传统电梯分布方式通过在电梯进道内布放天线和馈线的方式, 造价较高, 电梯内的覆盖信号容易随电梯的移动而变化, 导致通话质量不高。采用光纤为传输介质, 随电梯自己的排线移动。在电梯轿厢顶上放置定向天线, 保障轿箱内信号均匀和稳定, 避免电梯的隧道效应。电梯内的覆盖信号容易随电梯的移动而变化, 使信号强度不随电梯轿箱的升降而变化 (如图3所示) 。

4 结束语

采用何种建设方式, 应综合考虑造价、覆盖面积、覆盖场景、施工难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部分地区可先行在大型办公区域内进行试点, 总结建设经验, 测试低功率分布系统内外干扰情况。同时, 应分别检测不同厂家的设备标称指标与实测指标, 为做好更全面的室分系统做好准备。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 建议在实际网络建设方案中采用以下几点原则:

(1) 低功率系统适用于隔断较多的住宅、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大型公共区域、城中村等特殊覆盖区域, 特别是住宅之间不共享地下室的楼宇, 采用低功率分布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线路施工问题;

(2) 对于较高的高层住宅, 由于高层电磁环境较为复杂导致切换频繁, 且在小区内安装的美化天线上倾能力有限, 建议采用低功率分布系统。对于线缆穿越较为困难或者无法进入的区域, 建议采用五类线配合远端单元进行隐蔽安装;

(3) 对于电梯覆盖, 建议在高层住宅电梯中进行试点, 测试实际使用效果以及给维护端带来的影响;

(4) 对于小型覆盖场景, 考虑到两者之间的设备价格差距较大, 建议优先考虑射频同轴电缆方案。

摘要:从低功率分布系统的优势出发, 与传统室分建设模式的覆盖能力进行分析, 对远端低功率分布系统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最后给出了应用场景建议。

关键词:室内覆盖,远端微功率,分布系统

参考文献

[1]周宏旭.移动通信网络室内覆盖建设与优化.通信世界, 2001 (19) .

[2]王超.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研究.邮电设计技术, 2004 (02) .

[3]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08年低功率分布系统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2008 (1) .

[4]毕丹宏.低功率分布系统应用综合分析.电子世界, 2013 (1) .

典型场景 篇8

如今, 城市色彩已成为城市形象的名片, 是城市品位的标志, 更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标尺。巴黎的米色调、阿姆斯特丹的咖啡色调、布鲁诺的斑斓色调、斯克拉迪的白色调成为了这些城市鲜明而独特的标识, 并且永远凝刻在造访者的记忆当中。个性鲜明的城市色彩, 给朝夕生活在这些城市里的人们以情感寄托, 带来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座城市在建设中需要探索自己特有的标志性色彩, 形成能够表达自身特点的色彩符号, 那么, 城市色彩基调就是最好的呈现方式。

2 城市色彩基调的误区

我国的城市色彩规划相对欧洲来说起步较晚, 人们对城市色彩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难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影响或导致在进行色彩基调规划时定位的准确性。首先, 人们认为城市色彩基调只有一种颜色。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韩光煦教授就北京城“一抹灰”的疑惑曾指出, 确定一个城市的色彩基调, 并不等于说这个城市的建筑只能用一种颜色, 而是在一个主色调基础上进行衍化和搭配, 大的基调和小的变化并不矛盾。其次, 简单认为主色调就是基调色。由“城市主色调”的概念出发, 在对城市主导配色方案的考量中, 业内人士将其细分为基调色、强调色、配合色和主调色等色彩倾向。因此, 色彩语言的不精确让规划设计者的理解千差万别, 从而导致在进行研究及规划设计时对色彩定位失去客观性。第三, 研究对象侧重建筑, 片面的将调查结果作为确定城市色彩基调的依据。这种规划方法的公式化、模式化情况严重, 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特色, 甚至给城市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第四, 公众参与的主观性太强。受观念的影响, 一些地方规划部门与公众之间存在着概念认识上的差距。如果沟通不充分, 公众参与的主观性或将导致城市色彩基调定位的准确性。

3 概念界定

3.1 城市区域色彩

城市色彩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要明确界定其范围。整体城市色彩所涵盖的范围反映出总体的城市色彩面貌;而城市可能在几个区域内体现出不同的或有一定差别的色彩意象。广义的城市区域指城市发展和与之有紧密联系的周围地区, 构成的一种特定的地域结构体系;狭义的城市区域是指城市内部按功能划分的小区。由于研究条件有限, 本文实例中以居住小区为例, 来论证色彩基调的确定方法。

3.2 典型场景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城市区域色彩基调研究的新的概念——典型场景, 即有机地融合了场所概念内涵的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意象。它不仅涵盖了城市意象的五元素, 而且其内容和五元素相比要更为丰富。

因此, 本文提出典型场景这一新的概念, 希望通过基于典型场景的城市区域色彩基调确定方法的探讨, 有助于解决城市色彩基调的确定, 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还能为国内其他城市的色彩规划做出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

4 国内城市色彩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分析与资料比较, 得知目前国内城市色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城市色彩问题 (如色彩污染、城市主色调等) 现状的研究;城市色彩与城市色彩规划的概念界定;色彩规划的编制原则与编制方法;城市色彩管理方面的探讨。而在设计方法上主要有确定城市主导色, 引导城市发展 (如北京、哈尔滨) ;按城市功能分区, 提供分区色谱 (如武汉) ;按城市空间结构确定色谱 (如温州、重庆) 这几种方法。设计的基本步骤都是按照调研、收集色彩信息、结合相关规范和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等基本方法进行规划设计。但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 源的色彩数据随机性太大, 过分依赖理性分析;第二, 分区很少考虑色彩现状特点, 色彩同空间结合不够紧密;第三, 根据功能确定的色彩, 限定依据值得商榷;第四, 对单体建筑的色彩控制限于两难的境地, 松紧均不恰当。

根据上述分析以及设计的基本步骤, 发现在与相关规范结合考虑时, 往往都是根据其上位规划提出各种功能分区的需求或现状条件, 确定相应的色彩规划分区及控制单元。从城市功能分区这一视角考虑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而该视角是否能够充分考虑对城市色彩基调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其他基本方法中提炼出新的因子, 使其与功能分区充分结合找到研究的“新视角”。因此, 典型场景这一新的概念, 使得城市色彩规划在新视角的引导下, 建立更为全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方法体系。

5 城市色彩基调的重要介质——典型场景

5.1 典型场景的内涵与外延

凯文·林奇曾写道:“一个场景所包含的内容, 无论如何总会比人们可见可闻的更多, 但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体验自己, 研究它们通常需要联系周围的环境、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先前的经验。”不难看出, 典型场景比一个单体事物所包含的信息要多, 它更加具有从意象的角度来体现城市色彩的特性。

5.2 典型场景的分类

典型场景是以城市意象五元素为依据, 而凯文·林奇的研究缺乏对城市色彩的重视 (虽然在其论述中有对城市色彩的简单描述, 但不够系统, 也没有将城市色彩单独拿出来讨论) 。其实充满色彩个性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才更具有可意象性。因此, 典型场景的研究也能以五元素为依托, 以可意象性为引导, 对城市色彩进行系统整合, 使城市中各要素色彩协调、宜人, 独具自身特色。然而, 城市中移动的元素, 尤其是人类及其活动, 与静止的物质元素是同等重要的。在场景中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者, 与其他的参与者一起, 我们也成为场景的组成部分。

根据上述分析, 将典型场景分为静态典型场景和动态典型场景两种类型 (见图1 ) 。本文仅对静态典型场景进行分析研究。以城市意象五元素为依据, 静态典型场景可细分为道路场景、边界场景、区域场景、节点场景以及标志物场景。但是这与林奇的五元素并不相同, 它包含了元素周围的环境因素, 场景的内容更加丰富。

5.3 典型场景的选取原则与方法

5.3.1 选取原则

可意象性即形状、颜色或是布局都有助于创造个性生动、结构鲜明、高度实用的环境意象;独特性不仅体现在横向对比中突出不同区域的典型场景的特色, 还有可能体现在纵向对比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变化;功能性即要以满足其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为前提, 违背了功能前提的色彩将会给区域带来负面的影响。

5.3.2 选取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社会调查法中的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照片法。在访问过程中, 通过与受访者的口头交流, 甚至通过反复询问、反问、质疑等手段深入了解, 并及时记录所研究问题的相关信息。在调查问卷中, 根据典型场景的分类, 设置相关的问题, 要求受访者一一作答。调查中使用照片并编号, 受访者辨认时能说出照片场景的名称或所处大致位置即算回答正确。

通过访问调查法以定性调查为主, 不存在从数量上推断总体的问题;问卷调查法以定量调查为主, 通过样本统计量, 推断总体;而照片法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表达人们对环境认知方面的情况。

6 区域界定与研究方法

6.1 城市区域范围的确定

凯文·林奇曾指出, 区域是城市内中等以上的分区, 是二维平面。在一定程度上, 大多数人都使用区域来组织自己的城市意象, 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把道路还是区域放在主导地位, 这一点似乎因人而异, 而且与特定的城市有关。所以本文界定用边界元素来确定城市区域。

城市区域的界定以边界要素为主。边界是线性要素, 它是两个部分的边界线, 是连续过程中的线形中断, 比如海岸、铁路线的分割, 开发用地的边界、围墙等, 是一种横向的参照, 而不是坐标轴。这些边界可能是栅栏, 或多或少地可以相互渗透, 同时将区域之间区分开来;也可能是接缝, 沿线的两个区域相互关联, 衔接在一起。因此, 用边界来确定城市区域的范围既排除了用区域界定的主观性又解决了用道路界定的形式化。

6.2 典型场景的确定

典型场景的选取方法, 可获得多个场景, 再通过分类、取舍, 最后确定典型场景。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所获得的所有场景在平面图上标出定位并编号;

(2) 按场景的分布情况, 并结合实际道路或边界进行城市区域内部结构划分单元;

(3) 整理所有场景, 按典型场景的五种类型分类、定性, 并在内部结构划分的范围内按调查结果排序;

(4)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选出主要场景和次要场景, 再根据结构布局进行场景的取舍, 最终确定典型场景。

6.3 典型场景的色彩测定

对于色彩的感知, 主要来自近距离色彩印象, 或者是地标性单体的形象, 以及相关的自然环境。因此, 在进行典型场景的色彩测定时, 本文引用“建筑场”这一概念对测定距离进行了界定。

通过以人的视力、仰视角、水平视角 (双眼视野) 为出发点, 分析视距和建筑高度、宽度、形态、颜色及细部的关系, 据以区分建筑场的强弱与范围。

通过视觉状况和小气候的影响的分析, 结合典型场景的观察视角, 在距离30~300米之间的距离, 典型场景与周围的环境关系能够获得全面而清晰的印象, 因此其测定的距离选用均衡场。

此外, 无论是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 它们都存在着难以精确定标的问题, 因此, 照片在相同条件下拍摄5张以上, 最后在软件处理中取色彩数据平均值。

6.4 色彩基调关系的种类

在城市区域色彩基调的设计过程中, 根据城市区域特色形成的要求, 以均衡、节奏与韵律、单纯化、主次、呼应、点缀、互补等形式为原则, 通过色彩学设计原则中的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手段来分析和确定典型场景色彩与城市区域色彩的关系。

6.5 城市区域色彩基调的确定

典型场景与城市区域的关系可理解为图与底的关系, 典型场景即“图”, 城市区域为“底”。要确定“底”的色彩, 往往都是对“底”进行大量的调查与分析, 从人力和物力上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本文采取对典型场景进行调查, 典型场景要比整个区域调查的范围小, 并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因此, 通过典型场景的色彩分析, 结合城市区域特色形成的要求, 来完成对城市区域色彩基调的确定。

通过已确定的典型场景 (a、b、c) , 以及其在城市区域内的分布, 将城市区域进一步划分成若干单元 (Ⅰ、Ⅱ、Ⅲ) , 每个单元分别进行色彩设计 (见图2) 。

如单元Ⅰ内, 典型场景a和其影响范围A进行色彩设计。然后将每个单元与其他单元的衔接处, 根据需要通过色彩对比或色彩调和等设计手法进行协调, 可相互划分也可相互渗透, 使整个区域色彩既多样丰富又和谐统一, 从而确定城市区域色彩基调。

7 实证分析

7.1 北京通惠家园小区色彩形象定位

通惠家园小区是60万平米“地铁上盖大盘”, 位居长安街东起点, CBD东端, 1号线、八通线地铁首发站, 独享东四环、长安街头排、 CBD东区重心、地铁1号线的多效集合优势。随着华贸中心的落成开业,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迁, 区域价值再度提升, 共同奠定CBD东区活力大盘地位, 因此小区的色彩基调定位也至关重要。由于通惠家园小区位于“五色之都”的东部, 所以概念性色彩的定位为紫色, 寓意时尚绚丽的都市生活 (见图3、图4) 。

7.2 数据采集

本研究采用了社会调查法与照片法来获取基础数据。在调查工作的准备阶段, 我们在区域范围内选取了20个点, 分别对这些点进行了实地考察, 拍摄了40张照片。从中选出30张, 进行小样本调查。小样本的数目为10人, 都是在通惠家园居住年限超过5年以上的居民。经过小样本调查从30张照片中选取了六人以上能够认出的15张照片, 作为调查中使用的照片, 并一一编号。然后调查者将照片拿给受访者, 要求受访者说出照片中场景的名称或大体处于小区的什么方位, 二者答对一个即为回答正确。然后将认出照片的数量进行统计, 并根据数量排序。

根据上述的步骤分别以问卷调查及访谈两种方法进行, 受访群体以学生、居民和流动人口三种为主。问卷调查的基础数据由照片辨认数据和问卷访谈数据组成。在获取照片数据的调查中共发放表格102份表, 回收有效表93份, 表格部分有效率为91.2%。访谈调查通过与5名被访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访谈进行更详细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和访谈调查的定性分析, 使得社会调查的内容更加详细、准确。

7.3 数据整理

按照本文典型场景的分类方法, 对每个单元内的场景进行分类 (见图5) , 再根据调查结果中的定量分析选出主要场景与次要场景, 从而最终确定典型场景 (见表1) 。

典型场景确定后, 对其进行色彩搜集。照相机是记录实地调查内容最直接和最简便的方法, 调查中采用Canon EOS-1D Mark Ⅳ型号的相机进行实地调查拍摄, 测色距离为均衡场, 典型场景与视点的距离约为100米。在相同条件下拍摄5张照片, 通过Photoshop取色并取平均值, 确定其色相、明度、纯度。

7.4 数据分析

对典型场景的色彩分析, 主要是其面积为70%以上的颜色为主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取值以及明度和纯度的基调 (见表2) 。

根据数据统计, 典型场景整体为高明度、低纯度。根据色彩设计原则, 首先以单元为基础, 确定每个典型场景影响范围的色彩。通过色彩设计中的明度对比, 采用高中调、高短调、中长调及中中调。

确定典型场景影响范围的色彩 (见图6) 。其次结合整个小区位于 “五色之都”的东部, 以紫色为代表的定位, 单元内的每个影响范围的色彩以紫色相为主进行调和。最后, 单元与单元之间链接处再进行调和, 可相互划分也可相互渗透 (见图7) 。整个小区是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基调, 用色相对比、明度调和的方法对小区色彩进行协调, 最终确定小区色彩基调 (见图8) 。

7.5 小区色彩基调建议

(1) 典型场景与区域基调色的色相均属同色相, 色相差微弱, 效果并不明显 (见图9) 。在色相上应采用邻近色相、对比色相、互补色相等对比手法。

(2) 小区现状主要以中纯度为主, 大面积的高纯度和中纯度色彩在环境中容易显得突出和醒目, 并不适合作为基调, 因此低纯度是较为合适的选择。低纯度基本上可以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底”, 不会与周边环境发生强烈冲突, 并能够与周边环境融合到一起, 容易获得简朴、平静、干净、明快、单纯的感觉。但它色相感弱这一特点, 可以通过各单元内典型场景的色相差对比。

(3) 小区现状虽然也属于高明度, 但是与典型场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色彩并不协调, 应采用高中调、高短调、中长调及中中调进行调和, 形成统一中有变化的区域色彩基调。

8 结语

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城市的色彩在这一系统工程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诉说着城市的历史, 展现城市今天的文化韵味, 让市民直接体会到城市的精神。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进入快速建设时期, 但城市色彩却呈现混乱、不协调的局面。由于我国现有城市色彩理论滞后、无法指导实际操作,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鉴于此, 本文寻找新的城市色彩基调的研究视角, 从而建立相对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色彩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程珊, 冯兵.城市色彩基调的影响因素.城市问题, 2011 (3) :49-52.

[2]卢春霞.城市主色调的丧失与重构 (节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及设计版) , 2001 (4) :65-69.

[3]刘生军, 于英, 徐苏宁.哈尔滨城市特色景观规划的诠释思维与方法.城市规划, 2006 (4) :70-73.

[4]陈玮, 王涛, 丛蕾.创建"多样和谐"的城市色彩环境——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和引导技术.城市规划汇刊, 2004 (12) :94-97.

[5]阎树鑫, 郑正.城市设计中的色彩引导——以温州中心城为例.城市规划汇刊, 2003 (4) :61-65.

[6]邱强, 总体城市设计中的色彩规划引导——以重庆城市色彩规划为例.现代城市研究, 2006 (1) :58-62.

[7]费一鸣, 叶梦.苏州城市公众意象初探.山西建筑, 2008, 34 (8) :34-35.

[8]李建宏.大连城市空间环境意象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社会评价下一篇:企业核心员工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