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场景设计色彩

2024-09-19

动画场景设计色彩(通用8篇)

动画场景设计色彩 篇1

主观色彩对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色彩在影视动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动画设计师应当学会运用主观色彩,把握好审美需求与动画主题之间的关系,以期展示丰富的动画艺术效果,增强动画的表现力度,进而设计出完美的作品。本文主要从色彩的设计定位、重构与采集,运用色彩架构动画场景空间,运用色彩传情达意三个层面来简要阐述主观色彩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主观色彩;应用

一、主观色彩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作用

1.突出画面美在影视动画作品的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形式具有高度的自由性以及强烈的画面感。设计者只有灵活自由地运用色彩,才能发挥出色彩的作用,凸显出作品的画面美,使观众体会到作品的魅力与风格。

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不同的人物搭配不同的色彩氛围,色彩的对比运用能够使多种人物角色在同一空间表达情绪,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展现情感美观众具有联想感悟的能力,影视动画作品中可以利用不同色彩的特定氛围和情绪基调来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形成画面色彩的整体倾向性。

色彩能够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特征,合理利用色彩可以使观众与剧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在不同的影视题材中灵活使用色彩,不仅能够达到以景动人、情景交融的效果,而且能够引导观众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1]。

3.增强运动美在影视动画作品设计中,色彩的调和和对比是相互关联的,色彩太过统一,整个场景过于温和,不能突出重点;色彩对比过度,画面过于浮夸,不协调。要灵活运用色彩,才能充分展现作品中时间和空间的转变。

设计者可以利用色彩的变化表现出忽明忽暗的天空,表现出角色由高兴到失落、由暴躁到温柔的情感特征,使画面具有动态感,让观众产生如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受。

二、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运用分析

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对色彩进行采集、重构和设计定位。构建理想的动画场景需要科学地运用主观色彩。设计者灵活多变地使用色彩,便可利用色阶上的差异来营造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由一个单一的平面顺利过渡到极富空间张力的领域。

动画片属于非实拍片中的一种,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设计者可以尽情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极致地发挥色彩中的对比、渐变的魅力,作品才能拥有夸张的表现力。此外,设计者也要把握好故事的发展以及故事情节的需要,全方位地把握色彩感染力,以增强画面美感,才能够快速吸引观众,才能够得到一部完美的影视艺术品。

1.色彩的采集、重构与设计定位自然色和人工色是两个容易相互混淆的概念,设计者在采集和重构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全面的分析。生活中所能看到的颜色都来自自然社会,大自然中的颜色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设计者应当仔细地观察,并且有效提取。

色彩包括传统色、图片色和民间色三种,设计者对原色进行重组、渐变、整合、增减,然后按照自身需要加以创新、改变和调配,能够得到全新的色彩。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者在重组过程中不宜破坏原始色彩,应当保留原有的色彩形式。

色彩采集者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所以采集同一物象时也会出现重组效果完全不同的情况,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创新过程。在色彩重构中,自然色是主要颜色,人工色为辅助色,在重组色彩与原色转换差距不大的基础上,保留其一定的相似性,避免使色彩纯度与色彩亮度的转换过于明显。设计者应当逐渐摆脱原色影响,按照一定的色彩比例进行搭配重组,对整体色或部分色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原色的基础上进行重构,从而得到新的色彩形式。

设计在动画场景设计中一定要有合理的定位,不同的动画题材在历史背景、受众文化、地域层次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动画场景设计风格也大相径庭,必须依照动画风格来定位其适合的主观色彩。

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故事的发展情节不太敏感,比较关注画面的色彩变化,容易接受一些鲜艳的颜色。儿童对新奇的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想象力很丰富,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明亮、纯度高的背景色。所以,在设计儿童群体动画片时,对画面色彩的要求要高一些,设计者应当使用多种多样的色彩进行搭配与组合;而中老年人对生活有较为严肃的理解,这一人群善于思考,喜欢清静,老人喜欢的动画应当选用比较沉稳、大气的色彩[2]。

2.运用色彩架构动画场景空间色彩在影视动画场景制作中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具有生动的表述力量,是创造空间艺术的主角。在制作动画场景的过程中,利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呈现出环境的立体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手法。以国产动画片《大鱼海棠》为例,其中的几个场景设计中,深蓝色和深绿色得到大量重复运用,强烈的对比关系极大拓展了故事环境的空间。在椿死去的场景设计中,随着女主角与枫树逐渐融为一体,火红的枝叶直插云霄,表现出女主角为救族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大义凛然,深蓝的海水灌入天际,营造了一种紧迫、低沉的气氛。冷色调和暖色调的交替运用可引导观者的焦点转换,由暖色转入冷色,由冷色转入暖色,画面动感和画面层次得以体现,虽然场景用色并不复杂,但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一种纵横空间的视觉效果。

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应用主观色彩时,设计者还需具备专业的色彩控制能力,才能将色阶差异完整地展示出来,将颜色按照不同的明度进行一定顺序的排列,色彩才能在合理的布局中有秩序地逐一呈现,进而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3.运用色彩传情达意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色彩具有明确的表象特征。动画场景中的色彩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人们的内在情感和主观意识间接地决定色彩的情感特征。人们通过已有的色彩观念与所接收到的色彩进行比较和分析,在大脑中进行色彩的联想,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在《大鱼海棠》中,设计者通过灵活运用深色色调以及彩色色调,表达剧情的发展需要,体现题材的意境。影片当中,女主角一袭红衣展现了中华民族以红色象征吉祥的文化底蕴;爷爷苍白的长发最终化为河流和山川,有一种历史感;而在鲲从水中跃起冲向螺旋的天柱即将离去时,又以大面积的蓝色渲染悲剧气息。这种多次重复使用蓝色和红色色调来营造一种压抑痛苦的氛围,能够把观众带入到沉重的故事情节中。在影片即将结束时伴随着暖色色调的使用,逐渐展示和谐温馨的景象,椿和鲲重新相遇在浅色的海天之间,使环境空间得以拓展并且表现出剧情人物在心理上得到温暖。该影片中大胆运用色调,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由此可见,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影视作品的主题,可以反映人物角色的情绪变化。

三、结束语

色彩可以直接控制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特色与感情基调,是渲染艺术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动画场景设计的核心部分。设计师充分了解其发展规律和基础原理,掌握色彩的综合运用技术,能够提升作品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邹勇.色彩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6).

[2]李佳黛.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动画场景设计色彩 篇2

动画作为众多艺术领域的一份子, 在动画的表现形式中, 其本身的背景并不被人所注意, 大部分人主要关注故事的整体内容和趋势发展和其中所隐含的深层意义, 而承接这种情感因素的就是动画背景, 在动画中所有背景的布置当中, 都是通过不同因素来对人们进行合情宜景的影响。

二、动画中色彩的应用

形体是单一存在的, 与声音和语言的关系一样, 色彩为形体注入了精髓。色彩的冷暖感觉, 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 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 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它与人的内心世界紧紧相连, 可以准确的判断人的心理状态。

色彩在动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 合理的挑选并运用色彩, 在整个动画背景的构建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注重细节的刻画形成潜移默化可接受的内容, 对突出主题有很大帮助。总而言之, 要使背景中的色彩可以清晰表明角色外部和内部的改变, 突出主旨, 为作者传递情感, 构建作者与观众的默契点。

三、动画场景设计

(一) 场景设计。在一般情况下根据剧本的主要思想, 对指定的动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的背景进行清晰有条理的规划和设计。场景设计十分重要, 对整个作品的形象风格和定位起到重要作用。

(二) 场景里的色彩。我们已经知道色彩对场景的重要意义, 因此, 要对色彩运用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容。内容中涵盖场景中具体色彩运用的各项细节中。色彩与色彩之间也要有准确的联系。在制定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其中的完整性以提高效率, 对颜色的具体搭配和运用要清晰和细致, 以此来配合场景中具体内容的不同需求。并通过比较进行不断完善。

四、动画色彩在场景中的应用

(一) 动画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异同。动画与绘画无论在外部显现的状态和内部所承载的对象都具备很大的差别性。动画结合了许多领域的内容, 感官性极强。绘画则不然, 与前者相比, 绘画的表现方式和所承载的艺术内容比较简单。通俗来说, 灵动的绘画就是画面, 而动画则是由许许多多的画面所构成, 画面是动画的组成部分, 但是绘画的作品则是完全的艺术作品, 是一个完整的形态。

在绘画领域里, 专业的创作者们往往在所取素材众多元素中的有典型特点的方面加以刻画并作为情感载体。而动画是截然不同的, 为了突出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构建的需要, 它需要进行持续变化来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一个流动的整体。因此二者在色彩上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的。仔细来讲, 绘画的色彩结构是很固定的, 动画在运动中对色彩进行不断的排列组合和搭配, 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错落的调整从而形成整体的风格与特色。动画中各个元素的不断变换。通过后期加工技术会形成一种记录某一物质变换状态的表现形式, 不仅如此, 动画在镜头先后组合或改变中都可以使色彩进行重新的组合, 赋予色彩更有活力的生命。

(二) 动画片色彩与电影中色彩的区别。基于动画作品题材的多样性, 它的色彩应用也非常的开放, 允许任何形式的创新。动画作为一种交流手段, 有它特有的表现形式。动画片的色彩因此十分灵活, 在每一个镜头的每一幅画面全部着色完成之后, 拍摄之前, 动画设计师需要对每一场景中的各个动作进行详细的检查。

(三) 主观色彩——动画场景中的重要性。动画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 即使人们常常被剧情的梗概或其中的某一点触动, 但是影像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最初的剧情讲解中, 尽管描述的多么感动, 人们都很难被其中的情绪所感染。而当它通过声影来与人们见面时, 却可以与其感同身受。尽管如此, 对动画的全面审美都不应仅仅停留在结构、声影中, 而应对色彩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动画场景的设计中, 色彩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愿。从审美的角度来说, 优美的动画角色操行, 鲜明的色彩、生动变化的构图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效果, 给了观众们视觉的无限美感享受。优秀动画作品斑斓的色彩会吸引观众的视线, 调动受众的情绪, 丰富观众的视觉感知。设计者在动画影片中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进行设计。对色彩加以运用和填充, 随着故事的展开, 围绕在角色周围, 与角色发生关系的所有景物进行色彩的组合创造。能够使色彩增添十分神秘的魔力, 设计师将色彩进行充分分析加入自己的想法。正是由于这种主观色彩的存在, 才使动画场景的设置更具魅力, 这种独特色彩审美模式需要一步步的琢磨。极大的扩大了每位设计师的想象空间。

摘要: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 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在创作空间中用这种表现形式对外部世界开展一个全面记录、概括和呈现。而在场景设计当中, 最基础的就是色彩对描述对象的选择的能力, 它可以提升场景设计的整体布局, 而这种主观色彩在实际的具体操作中, 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内容。它为整个整体场景设计的创作工作中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为作品注入更多优秀新鲜的元素。

动画场景设计中色彩运用初探 篇3

关键词:动画色彩;动画场景;角色色彩;情节色彩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57-01

在一部动画作品中,通过利用色彩的情感特性来引发观赏者的情感体验,调动观赏者的情绪,可以更好的塑造鲜明而丰满的角色形象,可以营造合适的场景氛围来烘托表现主体、强化情节起伏,可以帮助观赏者理解作品的主题等。下面就动画场景设计、角色形象和情节三个方面对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运用问题加以探讨。

一、动画场景与色彩

动画场景实际就是指动画片中的背景。在动画片中,通过场景,反映某一特定的地点、环境、氛围和时间,用以衬托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形象。在动画片中根据情节的需要,往往运用背景画面所形成的色调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不同国家的动画场景设计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画多追求色彩的调和之美,韩国动画场景中的色彩处理注重彰显韩国风情,美国动画场景设计以鲜艳亮丽和对比强烈的美式风格见长,中国动画场景设计则以写意手法表达影片主题"彰显民族特色。

二、动画场景色彩的情感和象征

动画场景色彩的丰富变化所引发的不同视觉效果,不同的色彩元素构成牵动着观众的情感,影响观众的心情,其目的是为了让观众感受作者精心设计布置的故事情节,体验有色彩构成的場景氛围。色彩给观者带来的情感反应和联想是很重要的,一动画电影场景中的色彩所引发的情感效应,具有影响观众的观影情绪;动画场景中的色彩运用还有影响剧情叙事等功能,给观者带来的情感触发,也大大推动动画场景设计的艺术创造活动,完成唯美且丰富的动画场景设计作品。

在动画场景设计中,不同的色彩可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简化手法与混合色的应用凸显出其视觉语言的丰富性与灵活性。色彩心理对动画场景绘制影响很大它能够直接影响观众的心理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色彩能够带给观众最为直接的感受人们常说色彩是有情感的因为色彩的各种情绪和象征作用是由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视觉感知而形成的。不同的色彩运用能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并产生相应的情绪效果。事实上,色彩是一种客观的物理现象,自身并没有什么特定情感含义,设计者的创作意图与欣赏者的感受产生共鸣,才引起色彩情感的产生。

一般来说,冷色调会使人感觉到安静和祥和,有利于平复激动的心情; 暖色调则会让人有热情似火的感受,能使人意志高昂!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色调的运用非常重要,比如一个宁静的咖啡屋的背景多会采用冷色调予以表现,而一个热闹的游乐场一般会运用暖色调予以烘托。

三、运用色彩来塑造动画场景的空间形态

在动画片中经常运用色彩来体现场景的空间感,营造某种氛围并产生特殊效果。动画场景中色彩的转换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制造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色彩变化还可以很好的刻画出角色的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色彩冷暖关系的不同来表现动画场景的空间,以暖色系为主色调的色彩使场景显得宽广、温馨、和谐,并且让人感觉物体在画面中处于前面部分,能够很快吸引人们的视线,而以冷色调为主的色彩搭配会使空间显得狭小,有后退拉深空间的视觉感受,动画中每个画面不同程度地展现着某个特定的空间,色彩的不同对比关系可以很好地塑造这种瞬间的空间。从色彩的属性来看,对比关系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饱和度对比,另外为了更好地塑造空间,在对比关系上还有面积对比和位置对比。通过色相间的差异形成的对比,用在表现空间时具有和谐统一、幽雅的视觉效果,在色相对比中有同类色对比(橘黄与中黄)、类似色对比(红色与橙色)、对比色对比(绿色与紫色)和互补色对比(黄色与紫色)。同类色对比是色相对比中最弱的一组对比,它使场景的立体空间感减弱,类似色对比在塑造场景时,可以在呈现场景立体空间的同时使场景达到平和的氛围;以对比色对比关系形成的场景视觉效果最强,它能强调场景的空间深度,突出主体内容;使用互补色对比时可以丰富场景空间的层次,起到点缀、修饰的效果。

四、动画场景中色彩的整体调和

动画片场景的色彩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在设计色彩时要考虑场景与角色之间的色彩配搭关系,场景色彩的设计是为了衬托各种角色表演动作和烘托故事情节气氛。设计场景色彩时一定要分析角色的不同色彩,考虑场景色彩的配搭,如果主要角色的色彩设计比较鲜亮、用色比较单纯,那么在设计场景色彩要相对减弱场景色彩的纯度、明度和亮度,同时选用的色彩也可以丰富一些。将动画场景与角色的色彩关系做到明暗关系、冷暖关系相托、相衬,单一色彩与复杂色彩产生对比关系,突出角色形象,最终起到环境为角色服务的作用,并使整个动画作品的动画场景画面、角色动作能够带给观众完整和谐的视觉效果。

通过以上对动画设计中的角色形象、场景个方面中的色彩运用问题的探讨和分析,应该不难看出,动画作品中的色彩并非是我们所生活的真实世界的色彩的简单重现,而是设计师依据故事和剧情的需要而专门设计和定制的,是经过主观艺术创作之后的,具有传达情感内容意义的色彩,这些色彩的设计与运用是服务于角色形象的塑造、场景和情节气氛的渲染以及作品主题的揭示的。可见,动画设计中,色彩元素的运用至关重要,它关乎一部动画作品的观赏性、感染力乃至内容意义的表达,是动画创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不断的探讨和研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规律,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陈砚池《基于动画场景中色彩情感的传达》---《文教资料》2009年22期

[2]裴俊《动画色彩设计研究_浅谈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运用》--《大众文艺》2010??年09期

[3]孙丹《为动画色彩插上一对翅膀》--《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4]顾颖《主观色彩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运用》--《美术界》2011年第04期

[5]王育新《动画片中的色彩运用与氛围营造》--《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程佳《影视动画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职业技术》2011年11期

[7]王克明《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电影评介》2007年13期-

[8]母丹《流动的色彩_动画电影的色彩运动性研究》--《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年第04期

浅析影视动画中的场景设计的论文 篇4

在创作影视动画作品时,动画设计师必须认识到,场景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整部影视动画作品中的角色、剧情有着紧密的联系。场景设计能够展示动画作品剧情的发展和刻画动画角色的性格,并能够传递一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场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还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要在已知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合理的推导。所以,一定要提高对场景设计的整体认识,把握规律,才能创作出合理的动画场景。

3.2 要明确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基本风格

在影视动画作品中,明确作品的风格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作品风格,犹如一首音乐的主旋律,是作品的基本基调,应该始终贯穿于整部作品中。具体而言,就是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场景设计时必须按照统一的风格设计,无论动画作品时间长短、分成几个单元,都要让每个部分风格统一,切莫让观众觉得作品的每个单元之间缺少联系。

3.3 要完善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流程

设计师在进行场景设计时,除了理解作品的内涵,确定作品的风格,还必须把握和完善整部动画作品场景设计的流程。在具体的设计流程中,涉及空间表现、色彩配置、运动镜头以及构图设计等等方面。要按照整体流程,真正做到内容和形式统一,把握节奏、韵律,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动画场景设计色彩 篇5

美图秀秀:下载地址

新增的“动画场景”功能可以将多张照片加入到动态的场景之中,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动画闪图。

图1

一、打开“动画场景”功能 操作很简单

虽然“动画场景”制作出来是动画效果,但制作过程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在“场景”标签里便可找到这个新增的“动画场景”按钮,单击它并选择喜欢的场景后就能打开“动画场景”编辑框了。

图2

二、场景照片可替换 动画效果更丰富

“动画场景”中有很多场景样式可供选择,而不同的场景样式可放照片的张数也是不同的。且每张照片都可自由更换,单击左边“照片列表”里任意一张照片右下角的“替换”按钮,就能选择电脑里的其他图片,

这个功能让场景中的照片不再单一,动画效果更显丰富。

图3

三、场景照片可调整 操作更自由

另外,场景中的每张照片的位置、范围和旋转角度都是可调整的。在任意一张照片上单击就能打开照片调整框。接着就可根据具体的动画场景和照片进行自由的调整了,操作非常简单。

图4

四、动画效果可预览 存图直接点“保存”

当所有照片都调整处理好后,可单击“预览动画效果”按钮查看预览动画。还能拖动

下面“速度调节”的拖动条来控制动画速度。觉得效果满意了,只需单击“保存”按钮就能将做出来的成果保存。

图5

动画场景设计色彩 篇6

[摘要] 1998年,迪斯尼经典动画《花木兰》从题材本源、角色、色彩等,多处洋溢着中国传统元素的渗透,美国动画设计师究竟从哪些中国传统美学中挖掘了创作该片的动画设计灵感,并用美国价值取向成功阐释了一个传统的中国古典女性励志传说,本文以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为切入点,对影片中的造型设计与角色塑造进行探究和分析。并且从其中初步探索《花木兰》中有关中美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与渗透。

[关键词] 动画电影 花木兰 中国传统美学

中美文化冲突

[正文]

花木兰的故事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最早关于花木兰的记载来自于北宋民歌《木兰辞》,讲述了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勇战沙场,最终载誉而归的故事。1998年美国迪斯尼根据这一故事打造的一部经典动画电影《花木兰》一上映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迪斯尼公司又一动画经典。该影片不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改编的,而是在花木兰这个角色上倾注了大量美国人的想法,从西方人的视觉和审美,再现这一中国传奇故事。虽然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电影也极力通过很多中国元素努力打造一个中国化的外包装,但是影片从人物塑造到语言风格无不彰显着西方文化色彩。无论从剧情设计还是语言使用上,这部影片都有很浓厚的美国情怀和特色。影片无论从内容还是表达手法上都渗透着美国文化的特征,其实是借中国元素外衣传递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并且,其跨文化、中西合璧的身份使得这部电影表现出了美国那种自我实现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当中国观众在欣赏该作品时,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幽默风趣的美式表达,更应从跨文化的维度思考中西方文化碰撞时表达方式的特点。尤其是在当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如何从中国人的立场向西方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动画学习者和从业者的重要职责。

一、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角色塑造 1.1《花木兰》中的角色塑造亮点 1.1.1对于木须龙角色塑造的解读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国人对龙有着深厚的感情。龙是古老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象征,是吉祥如意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力的重要符号,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向上、奋发图强的民族凝聚力,彰显了中华精神精神内涵和实质,是全世界华人精神的联系和纽带。上下五千年,龙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成为精神的集聚和沉淀,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象征符号、中华民族在众多民族中的独特标志,中华文化纵横海内外的基本象征。对于中华儿女来说,龙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符号、一种流淌在炎黄子孙中的情感、一种血浓于水的情缘。

木须龙是这部动画片中独特的设计形象,美国人们都喜欢供养动物作为自己的宠物,木须龙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和身份出现的。迪斯尼动画片中的动物配角形象总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每一个动画人物都有一个动物宠物或好友,例如灰姑娘仙杜瑞拉的宠物就是小老鼠葛斯和杰克,白雪公主的宠物和好朋友就是小矮人。在影片《花木兰》中,木须龙的角色也是惟妙惟肖。在西方国家远古神话中,龙是不善良的象征,其形象设计就是身体是蜥蜴,长着翅膀,身上带着鳞片,有蛇的身子,嘴中可以吐火。于是,在电影中木须龙说明自己可以保护花家的所有人的时候,就是利用自己可以在口中喷出口的技能彰显自己的力量,传播西方人对龙的解释。木须龙的形象设计尽管很多都使用了我国龙的传统元素进行设计,但是却缺少中国龙形象的威猛、正义、高贵身影,缺失一条需要别人保护的、力量柔弱的动物,影片中木须龙塑造的形象更像是一条害怕人的哈巴狗。中国文化里龙的高大、尊严、伟岸,在影片《花木兰》里全然不见了踪影,失去了所应蕴含的精神内涵。这条名为木须的中国龙,完全是美国化了的龙的形象,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予以加工和改造之后的产物。美国人把中国传统的龙的形象进行喜剧化、幽默化的处理,把一个传统、庄严、崇高的形象戏剧化,导致其最终成为了引人滑稽的小丑形象,然后实现美国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曲解和歪曲的目的。

1.1.2对于顽皮奶奶角色塑造的解读

电影的中间设计场景,老奶奶提着蟋蟀笼子在大街上奔跑。这个场景和美国文化吻合,在美国文化中老年人都有童心,很多已经六七十岁老年人都在工作岗位上奋战,享受生活,打扮时尚,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一样。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中,老年人都是应该休息享清福的长辈,应该被大家尊重和爱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年轻人就会看做不爱戴长者,称之为不孝。1.1.3对于蟋蟀角色塑造的解读

与此同时,在电影中对于蟋蟀形象的塑造也不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蟋蟀经常出现,但是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富家子弟关在器皿或者笼子里面玩耍的工具,并不是什么幸福和幸运的象征动物,更加不可能被老奶奶以宠物形式在鸟笼子中,在大街上逛。

1.2 《花木兰》中所传达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讽刺 1.2.1《花木兰》中如何用西方思维阐释东方传奇

迪斯尼动画影片《花木兰》的原型来源于我国民间传统的诗词《木兰辞》。《木兰辞》的中心要旨主要就是为了孝义以及父母恩情,为了集体主义的利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不屈艰苦的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个人对于家庭奉献精神。

影片在借鉴《木兰辞》核心精神的时候,最终彰显的核心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融入了美国精神以及其文化内涵,尤其在人物刻画上,到处都充斥美国精神的影子,塑造了一部体现美国梦形象的影片。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精华,其主要就是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美国精神的缩影。在广泛意义上的美国梦就是大家都普遍相信,只要是人们努力奋斗,就能实现自身价值,谋求更好生活。虽然这就是理想主义中的泡影,而且金钱主义之上的思想已经让美国梦没有动力,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讲,依旧是他们内心深入的梦幻。小人物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体现在各种文化作品中,因此,美国迪士尼生产的《花木兰》也处处可见美国文化的外衣。

电影中的花木兰一直都在传统社会中生活,是一名安分守己的家庭妇女,其相亲并没有成功,其最终希望可以实现本身价值。不但木兰是这样,其身边宠物木须龙和蟋蟀的理想也是如此。实际上,木须龙不是祖先守护木兰的真龙,蟋蟀也没有幸运意义,但是恰恰是这些看起来并没有“强大能量”和“不能成功”角色在经历了奋斗之后成功的例子,才彰显了美国精神主旨,就是不管在多么不幸的情况下,不管多么不堪,一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奋斗实现价值。

因为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东方文化中的花木兰被赋予新的精神。毋庸置疑,电影《花木兰》就是以中华文化的符号来彰显美国文化,以中国为主要的阐述对象,将花木兰精神为主要代表中华形象进行了全新解读。《花木兰》是在中国传统故事的虚实架构下,但是其最终表述的却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是对中国传统民间传说的重新解构,彰显了典型意义上的美国文化和西方价值观念形象。

1.2.2《花木兰》中平等主义及中国传统父权社会的调侃

美国迪斯尼画影片《花木兰》的原型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民间传说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花木兰是以为重孝道,为家庭奉献自我、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女性,本身就具备了女性主义的形象。

迪斯尼对中国花木兰的故事进行了改编和创作,赋予其西方的思想,因此,中国观众在观看电影《花木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陌生的感觉,感受到电影中塑造花木兰形象和传统意义中我们熟知的花木兰形象大相径庭。西方国家的女性主义说明,传统女性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都是来自父权社会的打压,女性要想谋取事实上地位平等,就要打破这种传统意义上的父权制度。男女在社会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女性通过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努力,一样可以获得一番事业。于是,影片《花木兰》中,其本身塑造成了女性主义的形象,影片创作队伍最终在花木兰的身上灌输了女性主义精神,利用加工和创作,让花木兰在父权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平等,阐述性别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如此之大,女性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事业,并赢得他人的尊重。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素材和表现的主题都相得益彰。

影片一开始,木兰为了家人盛装打扮与媒婆见面,脸上厚厚的脂粉遮住了本来的个性。这其中可以透视出一个现实:在当时的社会中,女子是被看的一方,她们不得不盛装打扮,依靠自己的美丽,去取悦未来的公婆和丈夫。可是木兰虽盛装打扮,可还是没能完全遮住自己的个性,惹了一系列的麻烦,惹恼了媒婆。媒婆最后气急败坏地对木兰说“你可以看起来像个新娘,不过你永远不会为你家里争光。”媒婆的话就彻底的否决了木兰通过嫁一个好婆家——这唯一光宗耀祖的方法来为家族争光的可能。木兰搞砸了与媒婆的见面,她感到很对不起家里人,内心很是伤心和苦闷。她知道自己的任性,会导致失去一切,可她还是擦掉妆容,决定“释放真情的自我,让烦恼不再”,做回原本的自我。

战争中木兰因为受伤,暴露了自己的女子身份,于是,一切都不一样了,本应成为英雄的木兰被赶出了军营,一切都只因为——她是女人!传统的社会是一个父权制的社会,男子的权威是不容被挑战的,男人出征沙场,而女人只能在家中抚养孩子。木兰的行为对父权制的秩序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宰相命令李翔处决木兰,李翔欲提剑将她处决, 但念及她对自己有救命之恩, 便带领其他士兵离开,,把花木兰丢弃。

木兰在苍茫寂寥的雪野中突然明白:“也许我不是为了我爹,我这么做,也许只是想证明我自己的能力,这样每当我看到镜子,就会觉得对得起自己。”木兰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真正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而不是依附于丈夫或婆家,来争得荣光。这里彰显的是花木兰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其希望和男性一样,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而她的这种思索、这种觉悟,是中国传统故事里的花木兰的思想中所没有的观点。这种为了彰显自己能力而从军行为,在封建社会,对于一个普通人物女性来讲,是出乎意料的。因此在迪斯尼的《花木兰》中,塑造的是颠覆传统社会理念的女子形象。这个女子,虽然有着中国女子的外表,但骨子里流淌的却是美国社会的血液,是一个美国化的形象。

木兰跑到京城跟李翔报信却不被相信的情节里,木兰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说你相信花平的,木兰就不一样了吗?”这句话反映出了父权制的本质,不论你的功劳成绩,只要你是女的,就会否定你的一切,抹杀你的一切。是的,花平和木兰,只是名字不同,同一个人,她的社会性别不同,遭受的待遇竟有如此大的差异。木兰又和其他人诉说这一消息,可是因她的女儿装扮,没有人愿意听她说。

木兰最终成就了她自己,而且是以自己身为女子的真实面目和性别做到了这一点,同时也实现了为花家光宗耀祖的愿望。最让人感动的是,木兰拒绝了皇帝赏赐的宰相官位,选择了回归故乡,仍然做回了父母的女儿——木兰。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女性主义色彩鲜明,其从军行为让其摆脱了父权社会中被奴役、被摆布的行为,而走向了独立的成长奋斗之路,最终实现了自我,这就很好地证明了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获得成功,甚至有些方面还强于男性,这也是对传统父权制文化的一次重大突破。电影中饱含着强烈的女性中心主义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决心,木兰本人就是希望实现自我突破、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女性,其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自由和理想,有着独立个性以及鲜明女性思想的新女性,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意义上女性形象的自我突破和颠覆,在重新阐述之后的新女性形象焕发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二、《花木兰》中中美文化价值取向的渗透与冲突 2.1《花木兰》中美式价值观念的渗透 2.1.1 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

无论是什么影片都有其宣传主题。美国人所拍摄的这部《花木兰》是在中国古典文学故事基础上进行的改编,也是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再现。主要创作团队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最终决定了电影拍摄主题的不同。我国观众不能希望美国团队创作的电影最终可以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就电影来说,对于电影中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的塑造都是栩栩如生的。正面形象,代父从军的花木兰表面上纤细柔软,内心却是无比坚毅。从军之后心里塑造过程都塑造栩栩如生。《木兰辞》中记载的也是这样的。但是《花木兰》中的编剧对于木兰形象和我国传统上的描述相违背,木兰身上表现出了美国自由豪放、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这也对后面影片中塑造的英雄主义形象奠定了基础。其中,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栩栩如生,简化狡诈的形象、刚愎自用校尉,蛮横无理的战争队友,心狠手辣的单方军队,昏庸无能的帝皇,木兰在从军路途中遇到人物都是在木兰从军的途中遇到的不利原因。只有虚幻人物的祖先,麻烦不断、情感真实流露的小木龙可以对木兰进行庇佑和安慰。本身的情节设定彰显了木兰性格,凸显了木兰信心十足、斗志昂扬情节设定、乐观向上、勇敢突破的性格。在木兰面对敌人的时候,凸显了面对英雄冷静、镇定的特点,利用巧妙阻拦敌人,救助队友。后期情节设计也都说明了孤身救助主人的场景来体现了孤身救助英雄的场景,在荣华富贵面前体现出了谦卑的身份,也有美男的追随。英雄电影中常见的因素几乎全部都在。

《木兰辞》讲述中基本都未能提及战争过程中木兰战绩的表现,也未能描述木兰对于战争胜利的作用,但是在电影《花木兰》中,木兰的作用被刻画的细致,特别是在和匈奴交战的过程中,木兰炸掉了雪山,将敌人烟蔓,后来又以身犯险救助皇上,这些都体现了美国文化中个主英雄主义。

电影中塑造英雄成为扭转乾坤关键人物,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士兵就给皇上说明了匈奴来势汹汹。皇帝就说明了个人对于战争的关键作用。这是对个人主义的宣扬,中国文化中难见这样对个人作用高于集体的表述。尽管个人英雄主义在影片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和我国古代文化中巾帼英雄的形象也已经是大相径庭。

个人主义在整个影片中也有凸显。木兰的宠物木须龙在祖先庇护下主动保护木兰。在木兰从军之后就一直保护木兰,最后木兰荣耀回到家乡,木兰龙也是欢喜万分,最终回归了宗祠。木兰龙在和木兰经受磨难的过程中彰显字自己的机制,最终也可以在返乡的时候荣耀,改变自己受到摆布和欺凌的命运,获取祖先认可。这种不希望被别人欺侮和凌辱的思想,勇于实现自我价值,和木兰身上的拼死抗争的价值相一致,都是美国梦精华的体现。

影片《花木兰》一直都彰显了自我的作用,希望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从侧面上反映了美国价值和西方文化的实现。《木兰辞》主要就是东方文化的忠孝理念,对于集体以及家人的奉献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念就是个人从属于社会。弱化了个人利益对于集体利益的服从,典型的事情就是在我国传统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和整个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成员做错了事情,全家人要跟着一起承担。电影中,花木兰,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为了迎合父母的愿望,为了家里的荣耀,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参加宫廷的选妃。对她来说,是否能被选入宫与家庭的荣耀息息相关。所以其不能当选的时候,感到不能面对父母。于是,其希望可以守护家族利益,改变自己就是第一步。当禅于越过中国北部边境时,军队聚集起来要保护皇帝,但是皇帝说:“不用,请你们去保护我的子民”。在这种状况下,皇帝都是心系百姓安危,在木兰父亲要求从军的时候,其没有说不能,对老人来说,这就是保家卫国的时刻,自己死而无憾。

迪斯尼电影《花木兰》故事融入了美国英雄主义,当皇帝知道匈奴来临的时候,其在全城公布,“小兵也能立大功”。皇帝的隐含涵义就是个人能力重要性,在和匈奴战役中,木兰力挽狂澜,救助了木兰,与此木兰个人能力也凸显了,实现自我价值,这也从侧面上印证了皇帝宣扬的个人能力。这个情节的设定,折射了美国英雄主义。美国的个人主义彰显了自我意识,个人作用较大,并且认定个人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利去争取自己应得,从而坚信自己理念和意志。美国这种文化的特征从侧面上彰显了个人的努力和意志的重要性,而且尊重个人意志和权利。2.1.2 美式文化对父辈的传承思想 2.1.3 探讨勋章的象征意义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叙述,I’d have to bring her home with a medal to get back in the temple.只有是英雄才能衣锦还乡。勋章在美国是具有特色的表现方式,奖励是对英雄认可。勋章最早来源于古代时期的欧洲地区,为了给战场上的骑士以荣誉,这标志勋章最初的产生。贵族都彰显标志性意义,贵族都设计了自己标志,制作单位都在盾牌、旗帜上都有印章。例如法国在荣誉勋章,都是在拿破仑时期创建的,原本就是用在战争中立下荣誉勋章的法国人民。而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勋章”是不存在的,皇帝表彰英雄或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会直接赐予名号、加官进爵或者立碑篆文。

2.2 反思中国等级观念与美国平等主义

尽管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在很多方面都受到美国文化的映射,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想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流传久远,最明显特征就是中国家庭在社会中等级观念存在。在家庭中,孩子要尊敬父母和老人,而这种尊敬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上下等级的,孩子要无条件接受父母批准,就算父母是错的。父母对子女的未来有选择权利。在电影中,木兰父母私自决定,报名木兰竞选宫中妃嫔,木兰也是为了父母,违背自己良心参加宫廷的竞选。木兰深深知道,如果未能听从父母的想法,在传统社会中就是不孝顺。但是在传统文化之中,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在这种高权利国家里,上级和下级是上下关系,而非平等关系,一个人的地位越高,意味着权利越高。当李翔将军希望自己去战场的时候,宰相当面拒绝了自己的请求,并且说道“将军是你的父亲,但是我可是皇上跟前的宰相”。宰相可以利用自己的职权拒绝将军上战场的请求,但是在宰相受到皇上的圣旨,要求将军出征的时候,尽管其内心是不同意的,但是在有皇上的圣旨,其也只能顺从,因为其心理明白,皇上的权利是超越自己的,皇上、将军、宰相,每个人都有隶属于自己的职权范围,都有自己的等级,下级对上级都应该无限制地遵从。

但是在美国地区,隶属于低权利的国家,都是提倡在人人平等的社会。托马斯在《常识》一文中,都倡导人人平等,而且认为公民和皇帝都有平等的。在电影中,花木兰以身犯险救助了皇帝之后,皇上对花木兰表示深深敬意,木兰给皇帝拥抱。在我国古代社会,木兰是普通士兵,皇上是天子,皇上给木兰鞠躬这是不可能的,木兰拥抱皇上也是鄙视行为,但是在影片中是对木兰的嘉奖。在迪斯尼影片《花木兰2》中,皇帝命令木兰和李将军护送三位公主去契古王国完婚。在途中,木兰与三位公主聊天,最后与公主成为朋友。这在中国,由于等级观念的影响,公主是不可能和护卫成为朋友的。

在美国所有的文化中,平等意识已经渗透进生活中每个方面。无论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上司和下属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甚至总统和平民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

2.2.1中国当下动画电影在当下国际市场上的现状【以《熊出没大电影》《大圣归来》举例进行解读】

大家都说中国动画电影因为一部叫“大圣归来”的国产动画,终于迎来曙光。然而,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也许只是让我们可以自豪的宣告,我们的电脑动画制作终于赶上了国际水平。仅此而已。

这的确是部良心之作:一点没有粗制滥造的痕迹。每个人物都是精心设定,动作流畅到位,各种场景无论是长安城还是自然野地和魔窟老巢,简直是恢宏绚烂。构图运镜灯光精美,特效爆棚,连音效细节都很完善。3D效果也是超群,大圣红色斗篷迎风一抖,观众也忍不住抖三抖。把同期一众国产烂片都比到烂泥地里去了。

但是刨去绚丽的视觉外衣,大圣的故事是个典型的Pixar迪斯尼动画套路:友情,自我认识和自我救赎之路。在这条道路上靠不停打怪来通向互相拯救和打终极boss的高潮。可惜人物本身性格塑造和人物关系的确立缺乏细节,不像Pixar能用很多令人信服感动的细节来塑造不同人物个性并且迅速建立起他们的关系。而且,题材上又是一次大圣,不知道孙悟空和西游记还能被我们再用几百年?

片子做得太满。全片都在打斗,走出影院的时候,眼前全是飞来飞去的身影,耳朵里全是东西被砸烂的隆隆低频,很多时候心想,怎么又要打起来了啊,甚至希望大圣快点放大招干了boss吧,太累了。画工精美,处处都是绚烂的场景和色彩,但是虚实对比不够,视觉疲劳。想要借鉴致敬的元素太多,造成格调不统一:打起来觉得是漫威,卖萌起来觉得是Pixar,大圣一说话觉得是周星驰,大Boss一出来觉得是宫崎骏,大Boss一变身觉得是哥斯拉。音乐最糟糕,什么都想试试,一会中国风,一会久石让,一会又是中国风(向大话西游致敬),一会感觉又出现了谭盾(客栈打斗那场全是鼓点)。最要命的是中间三人开始一段伟大友谊之旅时居然出现了汪峰!!心里大叫WTF!这种歌曲在片中的运用是要向狮子王和宝莲灯致敬么。

大家都用“燃”这个形容日漫的词来褒扬这部影片。但是我没有感受到我小时候看国产动画片时常感到的“美”。

60年代,美影厂的老前辈用中国独特的美学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动画。那是一种诗意传统又变化多端的美。大闹天宫是我记忆里中国动画最高的丰碑,是我小时候最沉迷的美。那个孙悟空,蜂腰柔肢,红脸黄衣黑靴,盘腿鼓腮吃仙桃,醉了脚踩云朵踉踉跄跄,力战天兵时嬉闹顽劣四两拨千金,动作身段行云流水。无论是形象,动作,语言,甚至细微的表情都把孙悟空塑造得丰满立体。可贵的是,这种塑造感觉一点也没有用力过度。那时候也没有3D和电脑动画,不用9头身的人物身材比例,充满力量的肌肉线条,和强烈夸张的透视,照样可以做得很“燃”。直到今天,我每次看到二郎神那个出场,都会激动得起鸡皮疙瘩。大家不妨找来看看。孙悟空和二郎神各自变身斗法那段,从天上到地下,从河边到枝头,有轻有重,有急有缓,创新极了也美极了,比现在只会拳拳到肉配上杜比环绕强劲低音的搏击不知高明多少倍。现在的孩子看大圣归来,看到的是暴力美学。我们那时候看大闹天宫,看到的是整个中国几千年来的美。直到今天,许多人都还能几笔就画出大闹天宫里的孙猴子,托塔李天王和二郎神。但是现在的孩子看完大圣归来能或者愿意去画电影中的人物么。

高潮过后,阵阵悲凉。大圣归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这只是一部按迪斯尼模版交出来的精美功课。学生离毕业不远了,可我们其实曾经是师傅啊!

2.2.2 如何取精去粕继承和发扬中美动画艺术的美学价值【以武侠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叁》举例】

结束语:【有关如何做出适合全年龄市场动画的反思】

迪斯尼影片《花木兰》尽管都是来源于中国影片中花木兰本人历史题材以及相关人物设定,但是在主要情节设定以及语言方面都进行颠覆性尝试。从主要人物性格设定的过程中,对人物的设定、刻画以及故事情节描述和喜剧特色都彰显了美国文化的内涵以及影视特征,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却一直存在。这是一次成功的以中国元素为外包装进行美国文化营销的商业运作,是一次对中国文化的商业消费。针对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不同,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同时还要依靠我国影视动画的不断发展。利用其它民族的民间传说进行本土化传递,然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是现阶段影视作品重要的表现方式。这部影片的成功也对如何通过中国电影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强化对于《花木兰》这种动画的注意可以提升动画相关工作者跨文化能力,也是对于我国动画和民间传说的传播。动画工作者们要体现出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不但为国内的动画学习者提供准确、权威的影片素材解读,同时要将中国传统东方文化的宣传主动权利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参考文献:迪斯尼动画创意手法研究 张静 【知网】

创意,动画的灵魂——迪士尼动画创意分析

阮方

【电影评介】

动画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

陈晓云

【上海大学报】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

移星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

李涛 【知网】

论传统艺术在现代国产动画形象中的缺失

孙建平

张付兰

【知网】

中国传统图形设计研究

焦振涛

【装饰与艺术】

也谈中国传统造物的象征寓意

贺伟

【北京服装学院报】

试论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

康宇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全局设计观念 篇7

场景总体设计思维是指要树立统观全局的设计观念, 使动画片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统一协调、主次分明。这不但是指场景各空间的整体统一, 场景与角色的风格统一, 还指整体风格与表现主题的融合统一。另外设计师在进行单元场景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有故事整体时空结构意识, 周全考虑整个故事演绎过程的场面调度、空间层次, 以及动画场景的节奏性、运动性和细节性。

对于视觉艺术来说, 不管其属于何种类型, 以何种方式来完成, 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构图问题。而静态视觉艺术与动态视觉艺术的构图又有很大不同, 例如不同于绘画作品, 动画片中的构图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随着摄影机的移动或镜头的切换, 构图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如何保持视觉的连贯性则需要在构图上多下功夫。拍摄相同的场景, 随着摄影机与拍摄主体的距离、视角、高度的变化, 摄影机焦距的变化, 以及人物的运动位置的改变, 画面的透视关系、虚实关系、前后层次关系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评价一部动画片构图的好坏, 不能单纯看某一镜头构图是否完美, 而要看各镜头之间承上启下前后连贯的关系, 也就是说要看一组镜头画面构成的完整性、连贯性。即便是在同一镜头中, 随着镜头景别与镜头角度的变化, 构图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构图随着视点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观众的视点是在不断变化的, 镜头画面的构图随着镜头的推、拉、摇、移、升、降、跟的运动也是在不断起伏变化的。通常在动画片中镜头是随着角色的运动而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 当镜头处于运动中时通常并不强调构图的完整性, 当镜头静止不动时, 画面构图的完整性才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动画片追求的是连续镜头的构图完整性。

不管是作为动画导演还是作为动画场景设计师, 都必须具备敏锐的构图能力, 也就是指具有寻找和创造具有视觉美感的空间造型能力, 通过画面中镜头的景别角度、透视变化、物件造型的轮廓线条、材质机理、镜头画面的色调光影等元素创造富有视觉美感的画面效果, 给观众带来视觉的愉悦和心理的冲击, 使场景设计呈现出某种风格化及形式感, 体现某种艺术追求。

有效的镜头画面构图就是把取景框中包含的所有视觉元素的相关内容组织起来, 表达一个明确的信息。也就是说构图就是合理安排画面中各视觉元素的构成关系, 删繁就简, 突出重点, 使这些构成关系组成含有特殊意味的视觉信息, 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和角色。这里所说的视觉元素主要包括造型、色彩、光影以及线条、形状、质感等。设计师必须有清晰的思路, 其目的是使观众更加有效顺畅地阅读画面信息。因为动画片的场景可以依据创作者的意图进行设计, 机位不受空间环境的制约, 因此导演可以选择最好的角度和方向, 把角色放在最合适的空间中, 充分考虑镜头画面的构图。构图原理就是对比、节奏、趋势、平衡和统一等, 它们是把分散的视觉元素组成完整画面的方法。通过构图引导观众视线, 使观赏者将注意力集中于画面中的主体, 从而更加有效地传递影片信息。例如可以通过画面线条的汇聚、光影的明暗、色彩的对比、主体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等各种手段来强调画面主体。

在动画片中, 镜头大多数时候是处于运动之中的, 而在运动镜头中, 场景会随着镜头的运动不断发生变化, 对于表现大场面的镜头背景, 通常不是一下子就全部展现在镜头画面中, 而是在镜头的运动过程中逐步展示的。因此就不能只考虑一张场景设计总体的构图是否合理, 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镜头运动过程中逐步呈现的场景构图的节奏, 也就是一张场景中各个局部间的构图关系及局部与整体间的构图关系。

在同一场戏中, 通过不同镜头构图上的某种一致性, 可以形成明确的视觉信息和强烈的心理暗示, 例如动画片《花木兰》中开场的一组镜头, 第一个镜头是缓慢的逐渐拉出的大远景, 该镜头以一种很稳定的构图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同时也与后面不稳定的构图形成对比, 从而产生一种节奏感, 起到迅速调动观众情绪的作用。

总之, 不管如何进行场景空间结构设计, 如何调整镜头画面构图, 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剧情, 塑造角色, 吸引观众注意, 有效传达影片信息, 使观众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感受到更丰富的意味。作为动画片, 放映的时间和镜头画面的尺度都是有一定限制的,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限制中, 充分展示出影片主题及艺术追求, 让观众得到最大的视觉享受和心理满足, 这才是最终目的。

摘要:场景总体设计思维是指要树立统观全局的设计观念, 使动画片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统一协调、主次分明。这不但是指场景各空间的整体统一, 场景与角色的风格统一, 还指整体风格与表现主题的融合统一。

关键词:动态镜头画面构图,有效信息传达,整体空间结构意识,主体强调

参考文献

[1] (美) 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

[2]陈贤浩, 王红江.动画场景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5.

[3]王亦飞, 张晓辉.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9, 1.

动画场景设计色彩 篇8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周围的环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色彩而言,其不仅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而且也是人们主观存在的一种感受。我国的某位作家提出了“色彩学说”,他有提到色彩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会不一样,不同情感的联想也会随之产生。而动画,是视觉艺术产品中的一种,其中会运用到大量的色彩进行效果的渲染,显而易见,色彩对于动画效果的达到不可或缺。文章将围绕动画场景的设计中如何运用到色彩情感和象征。

关键词:色彩情感;象征;动画场景设计;运用

在所有视觉表现的形式中,充满想象力的便是动画这一种。我们从审美的角度来分析,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动画效果总是多姿多彩的,其不但色彩鲜艳、造型优美,而且构图的形式也是不断变化的,光从视觉上就给我们了美的感受。通过对美的创造而成功地吸引观众的过程是动画影片中美术设计师的最主要的工作目的。列宾(俄罗斯的大画家)曾经有说过感情就是色彩的话。通过不同的运用同一色彩或是运用不同的色彩引起的情感反应都会不一样,随之产生的情绪效果也是相互对应的。视觉画面基础的元素中必不可少的便是色彩。在动画专业的人眼中,其被认为能够进行情绪的表达、意境的渲染;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色彩象征的意味,人们能够通过它所具有的丰富的主观色彩的风格和装饰性而慰藉自身的精神和心理。

1 关于色彩情感的象征发挥的作用

第一,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人类文明也得到了发展,在此中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形成了特定的情感含义、心理反应和感受等从色彩不同的情况中。如:在现实的生活中,象征着血或火的往往是红色,其代表了光明和力量,能够给人喜庆、温暖、胜利、热烈等主观感受,容易使人精神兴奋、激动以及积极向上;在自然界中绿色是最为宁静的一种色彩,能够给人带来青春、充实、希望、和平、生机等视觉感受;冷酷、消极颜色的代表是蓝色,给人的感受是严肃、平静、深沉、崇高、诚实、永恒、寒冷等;富有、甜美、轻松、丰富、高贵、明朗等是黄色给人的感受;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色彩的本身是不具备情感含义的。

第二,人们心理和生理等主观因素的作用造成了对色彩进行联想的结果。可见,通过观众的感官感受和设计师的创造意图相结合的过程才能够产生色彩情感的共鸣。人们所感知的客观世界总是以一定色和行的物体的方式出现的,在人们反复的接触过色彩后,便能够有一定的印象留在大脑中,即概念的形成。但是这并不是说色彩的情感是绝对的,还存在着很多制约着它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如:常常会受到民族、国家、职业、年龄、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拥有不同生活物质的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宗教信仰不同的人或是政治观点不一样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色彩情感的反映。

第三,不同的情感联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不同颜色的偏爱的影响。如:在中国,象征前途光明、象征喜庆、象征革命的便是红色;而白色和黑色是伤心难过的时候代表的颜色。然而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黑色和白色被视为是高贵典雅的代表,通常会使用在婚纱礼服中;白色在罗马是最具有权威的教皇所穿的礼服使用的颜色。在过去,中国的皇室的专用色便是黄色,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个颜色是权利的象征,它高贵又荣华;红色在很多的原始部落里被视为是天地之神的象征;绿色受到热烈欢迎的是在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域,因为其代表着和平和生命。这是人们将某种特征的文化赋予在了颜色的身上,其本身是不存在情感之说的。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人们对色彩赋予了情感,因此,在以后的的时间里,人们对色彩有了不同情感的依托,逐渐受到心理的影响,而带来不同的感受。人们心理感受会影响其对色彩的观察,左右他们的是文化因素,也就有不同情感的感受产生。

第四,产生对颜色不同好坏的情况是因为受到情感象征的色彩不同的影响。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将颜色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这是从情感的象征中不断演变的结果。因此,对于情感的象征充分的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在体验的过程中用心的感悟,是非常重要的于我们在场景色色彩设计时。

2 场景设计受到情感象征的影响

第一,在动画中对于形象角色的刻画、场景环境氛围的营造、真实性和丰富性的画面效果增强、情感的表达、将欣赏动画本身的价值提高等都会受到来自色彩的影响。对观众视线的吸引、情绪的调动、感知丰富的视觉享受等都会被色彩斑斓的动画影响,而这也是优秀的动画片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第二,构成动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便包括了场景的设计,一个制作精良的场景设计能够将动画片的美感提升,进行主题渲染的强化,能够达到整体性更加饱满的效果。整部动画的艺术水平和风格都会受到场景设计的直接影响,对于将作品的附加值提高也需要场景设计的合理性得到满足,这就需要恰当的发挥出色彩的作用。

第三,对于动画片中思想的传达、情绪的表达、主体的体现、空间感的营造都必须通过色彩。色彩在动画场景的营造中更加的自由,其将更多的想象和变化的空间提供给了场景的创作构思上,更加地贴近了绘画特性。其是虚拟的,也是写实的;可以剧情夸张,也可以内容简单。

第四,故事或事件发生的环境背景便是动画中的场景,有动作或行为发生的主体角色也是在一定的环境场景下。

3 运用在动画的场景中的色彩情感象征

第一,刻画人物情绪。进行角色生理、心理的反映是动画作品中运用色彩的主要目的,能够进行动画主题的表达,阐述作者的思想,以期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动画作品中,橙色、红色和黄色等总会被用来表现轻松、和谐的美好事物;黑色、墨绿色、紫色等是丑恶现象的表现。如:著名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其中有一场是在森林里,无论是在角色的服饰还是在环境的营造方面,采用的色调都是明亮、轻快的,体现出来善良的人对于生活美好的向往。

第二,表现主观的色彩。运用主观的色彩在设計动画的场景中,扩大了受众的想象空间。在具体的场景设计中,需要将本质对象的色调牢牢地把握住,在对象的刻画中对色彩关系的筛选要理性,使得整个动画片所展现出的效果精益求精,升华作品的艺术水平。

4 总结

不同的色彩象征着不同的情感,给人的感官体验也会不同。在动画作品中应用到色彩,其能够进行设计者创作意图的渲染,究竟这部动画作品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或喜,或悲,或高兴,或愤怒等,观众都能够从动画场景中使用到的色彩中感受到。在色彩对氛围的营造过程中,能够提供给观众的是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显而易见,色彩丰富的动画作品总会很容易的吸引到观众的视线,并成功引起观众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高清雪.动画场景中的装饰性风格运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2] 易健.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 李佳黛.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04-109.

[4] 冯元章.动画场景设计的情感诉求与整合[J].装饰,2010(10):135-136.

[5] 姜宾虹.从《冰雪奇缘》看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色彩魅力[J].当代电影,2014(09):189-192.

上一篇:“暑假见闻” 征文启事下一篇:工会财务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