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2024-09-29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16篇)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2011年5月11日

题: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我于2011年5月11日上了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六年级数学公开课“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后,经全体教师评课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自己总结课后的得失,特作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名称及其特征;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加深理解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前自己精心设计了教具,相应地节约了课堂时间。既而根据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确立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对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归纳与总结,重点对学生巩固复习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学会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突破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施课堂教学中,目标明确,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环节较为紧凑,板书有条理,能对学生给予多种形式的鼓励,激情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有感受的是推行了新课程理念教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教学模式,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过,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结合教师们的提议和自己的失误,颇感受益匪浅。语速过快和板书潦草是长期已久的“老毛病”;由于本人知识肤浅,普通话极为不标准,讲课之中时时混扎着方言,造成洋不洋来土不土的怪异语言有待改进。由于本课内容偏多,时间紧迫,心里紧张,情绪波动,造成板书出现知识性错误,并拖堂8分钟,由此,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达到教学任务;其次,欠缺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训练,对多边形的周长、面积举例甚少,造成学生难以加深印象。

总之,通过总结这次教学的得失,收获甚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更大的进步。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2

一、成功之处

(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揭示知识的本质。能让学生先说、先做、先想的尽可能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想。我则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营造恰当的氛围, 创设必要的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

(二) 体现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中强化数学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应用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 通过应用既可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 产生兴趣。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前, 我用生活中买菜时用四舍五入来去零头的现象导入, 练习时设计了一些求近似的光速、人口数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三) 体验成功的乐趣

首先,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能“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愿望。可见, 学习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也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因此, 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我努力创设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 当学生成功地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 个个兴奋。我感受得到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其次, 对学生采取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例如, 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 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时, 我就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 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 如果说得更明确些, 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 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 也尽量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 你正在积极思考, 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没关系, 再想想。”有时, 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但很有道理, 我会欣喜地说:“真了不起, 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等等。第三, 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对中下学生降低要求, 对中上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儿童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 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 课前常虚心向同事请教, 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方案。课后及时反思,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及时弥补, 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改善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惑需要我们去弥补和改善。

(一) 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时间与空间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 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控教学进程,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我虽有这一理念, 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这样做, 这与现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产生矛盾。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抢夺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 进一步加强对中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一学期, 虽在中下学生身上花了许多心思, 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有所好转, 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审题不够仔细、严密, 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旧字迹潦草。

(三) 积累资料,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创设更多情境

很多时候我也想把教学设计得不落俗套, 也想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但又苦于没有合适的素材。所以, 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 就要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 多看报刊杂志, 有意识地摘抄, 多与同事交流等。

(四) 积累经验, 提高驾御教材能力, 调控课堂教学的智慧和能力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3

一、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从生活切入,便于学生理解

负数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方便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教师能够认识到负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仍然是接触生活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从生活切入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学习。负数对于正数来说,是以“0”为中点其反向存在的数。教师要能够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学习负数、认识负数、掌握负数,首先要先让学生理解反向的意思,这种理解要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帮助学生理解,否则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教师难以讲述,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电梯升降楼层,让学生理解何为负数。在电梯中,往往会存在地下一层及地下二层,小学生跟家长坐电梯往地面以上楼层走的时候,摁的就是正数楼层,但是往地面以下的时候,摁的就是负数楼层,也就是说,以地面为“0”,上面是正,下面是负。教师这样既能够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正、反,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明白负数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学习一门知识,目的在于掌握知识后能够更好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造福于我们。因此,在认识负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进行回忆、搜集,交流负数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发现负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温度计计量温度用到了负数;爸妈存钱的储蓄卡会有“+”“-”来记录钱的存入取出,还有海波高度计算等。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负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到的知识总是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总结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对于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加以完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徐英俊.如何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对接[J].教育科研论坛,2008(06).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4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垃圾很重要,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过程与方法: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月饼、茶叶或酒的礼品盒和其他简易商品包装袋。

2、教师准备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袋。称重的弹簧秤。包装绳一根。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做汇报。

2、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减少垃圾,做到再次利用。(板书: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二、减少丢弃的探讨

1、提问: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2、简单小结学生的讨论如(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3、提出焦点问题:刚才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是可以减少(教师出示一简易商品包装盒),那请问商品包装可以减少吗?(引导归纳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卫生、美观等。)

4、教师出示一礼品商品包装盒提问:请问你们对这样的商品包装盒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此商品包装的意见。)

5、教师谈话:刚才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商品包装比简易包装的商品浪费了很多资源,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礼品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盒重量的对比实验。

6、教师演示测量礼品包装和简易商品包装盒的重量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7、讲解:一些国家规定企业必须把包装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标准就判为“过度包装”,应该受到处罚。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些礼品盒的包装的体积超出商品总体积的50%以上的包装垃圾,我们称之为过度包装。城市调查表明,垃圾中的30%-40%都是商品过度包装。

8、分组讨论:过度包装盒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利于环境吗?我们怎样来看到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你想对商品生产厂家说点什么?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怎样选择商品包装?

9、学生汇报、小结:过度包装既浪费了纸张、木材等宝贵资源,又增加了垃圾量产生环境污染,同时还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包装在生产过程中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真是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改变消费观念,购买绿色环保的商品包装,坚决抵制过度包装。(板书过度包装的害处。)

10、填写给商品生产厂家的建议。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谈话: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弃,仔细想想,会不会还有其它的用处呢?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你能举出10种重新使用一根包装绳的方法吗?

3、引导学生继续交流生活中一些物品重新使用的方法。

(如:玻璃瓶、塑料袋、旧报纸、空罐头、旧图书、旧玩具、旧衣服等。)

4、思考问题:物品的重新使用有哪些好处?

5、小结: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板书课堂收获)

2、课堂思考: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你同意这句话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3、介绍国际环保理念“三R”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板书设计: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卫生、美观。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5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时间:2011年3月9日 班级:三(2)执教老师:孟凡志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P21-23。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推理、交流发现圆柱侧面展形的形状,推导得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够运用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

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学具准备

上一课学生自己做的圆柱形模型。教师准备罐头模型或实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圆的周长如何计算?计算下面圆的周长?(1)已知圆的半径是3厘米。(2)已知圆的直径是4厘米。

2.圆的面积如何计算?计算下面圆的面积?(1)已知圆的半径是6厘米。(2)已知圆的直径是4分米。(3)已知圆的周长是62.8厘米。

3.拿出课后做的圆柱形模型。说出在做模型时你先剪下了什么?圆柱的侧面是由什么样图形的纸片围起来的?那么上底面和下底面呢?

4.揭示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新知探索 1.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1)出示例2场景图:一个圆柱形状的罐头,它的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侧面有一张商标纸,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纸的接头处忽略不计)

(2)教师出示一个侧面围有商标纸的罐头模型。提问:如何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3)根据学生回答后指名操作。沿着接缝处竖直剪开,得到什么图形?师根据学生操作与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如下:

(4)观察: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联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5)圆柱的侧面积可以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6)商标纸的面积怎么计算呢?(3.14×11×15)(7)小结:圆柱形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圆柱的侧面积如何计算?(8)练习: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

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2分米,高6分米。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米,高4米。2.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1)出示例3:把圆柱体侧面展开图画在右边的长方形格子纸中(每个格子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2)学生独立作图然后交流:你画的是什么图形?长是多少厘米宽又是多少厘米?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3)如果要你把这个圆柱表面的所有面都画下来,你还要怎样作图?(4)总结:圆柱的表面有三个面,分别是两个底面(圆形)和一个侧面。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5)计算:例3图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6)完成书上P22的练一练的第二题的两个题目。

三、巩固练习:

(1)小结: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什么?其中的侧面积怎么计算?底面周长怎么计算?底面积怎么计算?(2)填表:P23第三题。(3)完成书P23第一、二大题。

解决实际问题:要先说出求的是圆柱的什么,再列式计算。

四、课后练习: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90页例5。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全过程,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的基本步骤。

2.使学生能尝试用假设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后回顾与反思的能力,并掌握检验、反思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问题解决全过程。

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问题,并通过回顾和反思,关注方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课前交流

做游戏:拿磁珠的游戏.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老师听说咱班的数学特别棒,是这样吗?老师想出道题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一群勇敢的孩子。课件出示

1.修一段路甲队单独修3天完成,乙队单独修6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让学生口答,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假设法是一种非常重要学习方法。同学们用你们的行动告诉老师你们不但前面的知识学的特别好,而且数学方法学的也特别棒。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问题解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同时,引出假设法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方法的迁移准备。】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1.阅读与理解

谁来读题,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师小结:通过阅读与理解我们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弄清了题意。那你认为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 预设:涨、降、不变

师:有不同的声音。那我们又该怎么办那? 2.分析与解答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来验证行吗? 温馨提示

(1)想一想这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再解答。(2)遇到困难小组内解决,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可以向老师求助.快速开始吧!小组汇报

预设: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乘(1-20%)5月的价格=4月的价格乘(1+20%)预设:(1)、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四月份:100×(1-20%)=80(元)五月份:80×(1+20%)=96(元)96<100,所以5月份的价格降了 增减幅度:(100-96)÷100×100%=4% 答: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4%。预设: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乘(1-20%)5月的价格=4月的价格乘(1+20%)(2)、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四月份:1×(1-20%)=0.8 五月份:0.8×(1+20%)=0.96(元)0.96<1,所以5月份的价格降了 增减幅度:(1-0.96)÷1×100%=4% 答: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4%。……..观察这几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假设的数据不同,结果却一致? 得出3月的价格是多少并不会影响结论。3.回顾与反思

我们怎么来验证验证我们的方法是否正确呢?

那我们还可以假设3月的价格为a元,看结果是否一样。(1)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a元。四月份:a×(1-20%)=0.8a(元)五月份:0.8a×(1+20%)=0.96a(元)0.96a

通过用假设3月的价格为a元又一次验证我们假设法的合理性。为什么降价和涨价幅度都是20%,商品的价格却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因为单位“1”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矛盾的激化,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晰解决此类百分数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三月的价格”及如何假设。让学生列出算式后结合直观图说出算式所表达的意思,目的是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线直观图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再加上课件的演示动静结合,从而使学生更明晰解题的思路。】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升

1、如果涨、降的幅度是一致的那么先涨再降和先降再涨一样吗? 把例5 改动先涨再降的让学生独立完成,得出结论一样。2、93页的10题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7

这是一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前一天的复习课,之前的知识专题已经结束,若开新专题,没有时间巩固,甚至可能没讲完就要草草收工参加模考,所以我选择了上一堂解题策略指导课。由于平时积累了一些资料,我把其中关于填空题指导的文章通看了一遍,最终确定了上课思路。这节课我预设三种策略:直接法,特例法,数形结合法。其中直接法和数形结合法平时讲得较多,所以我把重点放在特例法的讲解上。在这一部分,我精心选题,在不等式、函数、三角、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复数向量各个主干知识点上各选一题,从不同角度设置特例法的应用背景,有些题型学生做过的,有些是他们很少碰到的,我预备让学生在放电影式的回忆时又有一些新的涉猎,至于前面直接法和后面的数形结合法,我分别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和基础较好的学生选择前易后难的题目。同时,我在教学方法上也花了一些心思,大致流程是这样的,先预设一篇阅读文章系统介绍填空题这种题型的特点,让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消除学生对题型本身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然后呈现框架:策略一:例题三个;策略二:例题八个;策略三:例题四个;最后小结解题规范,一张讲学稿的雏形就出来了。如果是平时这张讲学稿已经可以投入使用了,但是这次我仍不满足,是否需要都由我来讲呢?我坚信学生的头脑更灵活只要稍加点拨,他们是可以触类旁通的。于是我在每个例题后面加了让学生举例一项,希望把舞台让给他们。

当我把完整的讲学稿写出来请同组教师共同研究时,他们都说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学生举例,并且还善意地提醒我充分备学生,尤其是如果学生举的例子太难该如何点评,如何解决,这对于教师的解题能力、应变能力是一个考验,为了以防万一,我把讲学稿提前一天发了下去,上课之前又收了上来,对学生所举的例子先看了一遍,并选了一些较典型的例子作为提问对象,这样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由于准备充分,上课时我挥洒自如,文思不断。开场导入我用“拣了一个西瓜丢了一袋芝麻”来比喻最近只训练解答题而忽视填空题的做法。课上还时不时表扬学生会编题:“你都可以做老师了。”“灵感来自于实力。”引导学生改进解题方法:“要优化思维哦。”“温故而知新。”等等。当我看到学生眼中焕发出光彩时,我体会出了王金战的至理名言:所谓幽默是指剩余的智慧,只有当你成竹在胸,你才能施展出你的幽默。但是上课还有一位学生举了我意料之外的例子,这位学生故意不用讲学稿上自己写的例子,而临时举了一个更妙的题,这是我备课时未能预设的,但生成得却是那么自然。一堂课下来,不仅是我,很多学生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完全没有往日的疲惫,忽然发现真的可以轻松地学、轻松地教,通过这堂课我充分地体验到预设的成就感和课堂生成体验的愉悦感。

但是我的思绪并没有停止,这节课后,外校教师和专家作了很好的点评,他们的有些见解让我回味无穷,比如对于直接法解填空题步骤可归纳为“发展条件,找出结论”,“寻找差异,消除差异”,特例法解题适合于“动条件,定结论”型的题等等,所以我重新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对于预设的反思。

首先,对于预设教学内容的反思。本节课为填空题的解题策略的指导,那么,策略全了吗?是否还有新招?比如“类比”的方法等。另外,每一种方法使用的题型是哪些?有没有通法?事实上,这些问题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该渗透。

第二,对于预设教学方法的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是让学生举例的方法,主要是学生讲,这无疑是平时的突破。但是让学生“举例”作为作业布置下去,对有些学生形同虚设,他们误以为可做可不做,或者想做却不敢做。那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需特别强调这份作业的重要性,并多次训练,让学生适应。事实上新课改与旧课程较大的区别就是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思维,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那种教师说,学生写;教师出卷,学生答题模式的课堂,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多加培养。

讲学稿形式的推广,在这节课上使专题性突出,系统性加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笔记,做到了课前的预习,课堂的解疑和课后的巩固融为一体,把教材、教参和作业合而为一,又便于教师收发讲评,应该说尝试的“利”大于“弊”。但这种形式在我校、在这堂课上还是初步应用阶段,还不够完善。比如,这堂课如果能用《几何画板》做出些动画,使解析几何、立体几何题目生动起来会不会更好呢?

反思二:对于生成部分的反思。

灵活的课堂,其生成部分应是师生共同思维的契合,有把教师和学生像吸铁石般吸引在一起的力量。然而这样的生成对于学生的素质和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常常是学生有好的想法而被无能为力的教师故意忽略,或者是教师有尝试的欲望而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如“举例”这样的预设,本意是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有些学生根本不发挥,原因是很多的,或者他不想做,或者他不会做,或者没时间而暂时不做等等,诸如此类,这时,教师除了加强管理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本节课课堂生成的还有“斧凿”的痕迹,但如果不凿又会是怎样的呢?当然生成不可预设,生成是“进行时”,而现在谈已变成“完成时”了。教师上课没有那么多如果,我们现在谈生成,是在为将来更好的生成做准备,那么就让我们不妨在以下几方面多做实践:第一,备课时,要备出让学生发挥的情景;第二,上课时要空出让学生说话的时间和空间;第三,正确引导其他学生的评价,不管对与错,对则大家欣赏,错则加以鼓励并共同纠正;第四,在教师的基本功上狠下工夫,加强专业知识的深造,多用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有疑就有解,反问,创造性反思。

职高英语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公开课 教学反思

一、前言

公开课就是除授课教师本人外,还有其他听课人员组成的公开讲授的课,听课人员可以是同行、专家、领导或家长。公开课的形式多样,有竞赛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是教师观察、学习、成长的中心,示范、优质的公开课有助于更新教学理念,呈现专业教学前沿领域内容,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了自我提升,笔者就公开课The Best Careers for The Future进行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笔者从事教学事业10多年,上一堂课容易,但上好一堂公开课绝非易事,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这样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由此,教学反思的作用可见一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并经常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总结自己教学中的得失成败,才能促进自己的不断成长。笔者就公开课The Best Careers for The Future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在日后的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教学活动内容呈现

公开课《The Best Careers for the Future》选自职高英语基础模块3中的第10单元,是一堂阅读课,课文是一篇关于未来最好职业的论述性文章,对学生的将来就业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次课主要训练学生通过课文的标题猜出文章主旨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时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这些观点的论据,学会总结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陈述。根据余杭区高中英语“轻负高质”课堂教学评估表的要求,笔者将教学过程安排简要呈现如下:

根据课堂教学评估表,评价一堂公开课的标准分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个方面,从教师角度主要看教学目标、教师素质、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要求;学生层面看自主参与、有效互动、目标达成等方面。上完这节公开课,通过同行和领导的评课,给笔者带来了诸多启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效果,对照公开课评价要素,笔者从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反馈三个方面反思如下:

三、教学反思

1.课前准备。话题选择适当。此次公开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第二学期的学生,职高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工作和职业是他们即将面临而又不得不考虑的话题,既熟悉又与他们的生活相关,因此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愿意参与其中,使活动的完成成为可能。只有当话题成为可能,才有下面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另一方面,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career 这一话题的选择正是符合了这一理念。

教材整合合理。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但并不是唯一资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还要做教材的设计者。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实际需求对教材进行整合,适当增减,有效取舍。教材的编写有其先进性和指导性,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对教材的针对性则更有发言权。因此本节课中,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整合:根据教材,本单元读写训练应选取课文10,11,12,13,14,15五个部分,为了贴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笔者把第练习10讨论并选择设计成2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讨论题;把练习13的讨论并判断做了删减,因为12练习也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两个判断连在一起累赘。因本单元知识点、内容较为复杂,笔者对词句部分作了详细释义。最后结合练习14, 15 对本节课作了知识拓展,层层递进,以分层竞赛的形式来完成对自己理想工作的介绍。笔者认为,教材处理过后,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及文章内容,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拓展了知识点,有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课中活动。活动紧扣课题,目标性明确。要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少不了要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但是课堂活动要符合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活动的目标性要明确。本次公开课,笔者所有活动设计都是围绕career 这一主题展开,高二学生在本学期末要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继续留下来参加高职考试,以便将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而很大部分学生则要参加社会实习,踏上工作岗位。以问题调查导入A survey——what will you do next term ? 自然而然将话题引入到工作和职业中来,问题简单易懂,易于学生回答。职业名称以图片方式呈现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下面的活动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教学过程中的单词和句型操练始终贯穿career这一课题,学生在活动中不断重复使用有关职业的表述。

活动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语言实践活动是否具体,学生是否学有收获。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活动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切实可行性和富有成效性。本堂课拓展部分的活动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设计的,活动由易到难,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学英语的快乐。笔者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my favorite job”进行陈述以及表达感受是这一节课的亮点。活动设计切合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因为工作是每位学生都会接触到的不可避免的话题,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学生心目中都有自己美好的职业梦想,通过之前的知识点积累和老师关键词的提示,每位学生都能尝试用英语来完成这个任务,真实体会到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境界。

3.课后反馈。公开课结束后,按照惯例要进行本人自评以及听课人员对上课老师的评价,课后的教学研讨对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很好的途径。听课教师从课堂观察和课后体会出发,围绕如何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有理有据地分析、探讨课堂教学过程,畅谈课堂教学亮点,评议课堂教学不足之处,指出平时课堂教学需要反思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后,学生是最能感受到教学效果的主体,因此本次公开课课后评价打破传统,将学生的反馈纳入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反馈看,他们对文章的知识点以及个别句子理解比较有困难,回答问题时疑滞不前;但是本次课引发了他们对工作以及职业这个话题的思考,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定的规划,对如何选择工作和职业有了正确的认识。

从笔者自己的角度,本次课目标明确具体,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等方式,自主学习能力体现明显,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价值目标这个维度;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材内容较难,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些同学跃跃欲试,但担心出错而怯于开口,这是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四、结语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只有不断的反思才会发现教学中的困惑,所谓 “教然后而知困”。 总之,笔者进行教学反思,是为了在反思中探求一种更适合“学情”、“生况”的教学方式,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从而感悟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9

1、进一步认识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发展数学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旧知,拓展新知

教具准备:课件:有关位置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请同学们看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出示:体育课上,同学们站成方队,小文站在正中间,她的位置可用数对(3,3)表示,请你算一算,这个方队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请同学们自己解答。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一共有25位同学。这个同学站在第3列,说明一共有5列。她站在第3行,说明一共有5行。所以是5乘5等于25人。

师:你说得太好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有关位置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想一想,填一填。

A、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B、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2、做练习一的第3题。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理解重要地名的索引,看懂地名的具体位置,明确左边是16页的A、B两列,右边是17页的A、B两列,(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天文馆、少年宫、五爱城所在的区域。(2)你能像“地名索引”中那样表示出游泳馆、邮电大厦、医院、红星剧场和火车站所在的位置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汇报。

3、做练习一的第4题

(1)照样子写出下图中字母的位置。

A(5,8)B(,)C(,)D(,)

(2)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A(5,9)B(2,1)C(9,6)D(1,6)E(8,1)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提示第6题的(1)题:平移后需要画出几个图形?注意是“分别”平移,不是连续平移。

提示第7题:一个格子的长和宽各表示100米。学校以东300米在什么地方?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说一说你的收获?

到生活中走一走,把生活中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问题,写成数学周记的形式。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0

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可能更驾轻就熟一些,而对于综合实践这个板块,一是以前没有单列这个内容,二是一直以来,这个内容的教学也没有引起老师们的重视,自己觉得对这个板块教学的理解非常的肤浅,所以利用这个机会,选择这个板块,大伙在一起研究,既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想利用这次研究提高自己对这个板块的认识及教学技巧。

二、几个细节的研究和几个研究的细节。

1、开课。

对开课,可以说一直在改动之中。最开始我是用1、4、9、16这组数直接来开课,先让学生找规律,在找不出的情况下,再引出形,再通过形来研究数,结果正如其他老师所说:理想和现实有很大差距。这样开课,使整节课显得层次不清,如何使开课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我想到了单刀直入,实践后发现也不行,这样的开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想引起兴趣还差很远。怎么办?后来想到从毕达格拉斯当初研究点阵的情形入手,用一个小故事来引入。故事太长,后来截取了中间的精华部分,并用小磁石摆成可改变形状的点阵,这样的开课,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同。

2、新课探究环节。

最初的设计里,老师的不放手,显示出了对孩子们的“不信任”,一步一步教下来,孩子们是可以学到知识,但却有悖于教材的设计初衷,后来,下决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就想到,我在这节课中到底是个什么角色,通过思考,把自己定位于那个穿针引线的人,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巧妙的串起来,这是在后一段我们主要思考的问题。在最后一次的设计中,大胆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思维展现出来,利用画出来的图,直观的表述出自己的思想,既让学生体会了一把数形结合的妙处,又让重难点得以突破,所以敢说,在这节课上,学生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

3、练习的设计。

最初就直接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试一试的两题,说实在的,有了前面的经验,书上又有提示性的算式,学生要写出一个答案来还真不难,但明显的,学生的思维囿于书中的提示,于是小组商量后,决定用题卡的方式给学生,并去掉提示性算式,还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结果发现,学生真的是有太多的奇思妙想。后来把三角形点阵放到了长方形点阵的前面,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方法的再总结和数学思想的再感受。

4、结束。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教学方法 优质网络公开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46-02

近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指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臺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及普及速度日益加快,教育资源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名校优质的网络公开课更具有吸引力,其教学内容更能满足大学生轻松感、好奇心等方面心理需要,其授课过程更能实现对大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使用网络公开课已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先进、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内容,以问题意识为基点、具有启发和引导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平等师生关系,培养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结果。

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听课方式

优质网络公开课类型丰富,涉及范围广,受众可以根绝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意选择听课内容和教师;由于网络公开课依托网络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众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而且上课的方式也不受约束,你可以享受独自一人的课堂,也可以几个人或一群人一起听课。听课的姿势也可以多种多样,坐着听课,站着听课。上课的时候可以自己决定休息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听课的时间。

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

优质的网络公开课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师生在课堂中的关系和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组织者,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课堂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展开互动,并且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如问题、肢体语言等,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深入思考。整个课堂中师生处于平等活跃的气氛中,教师抛出问题循序渐问,学生不断作出深入独立的思考。整个课堂让学生处于思考和知识的海洋中,并最终达到其教学效果和目标。

三、教师的授课引发生思考,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思维看待问题

很多优质公开课以不一样的思维去看待我们生活中的普遍问题,如《幸福》《死亡》课程,老师们独特的引领,让我们学会了用不一样的思维和角度去看待事物。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更是注重对思辨精神的培养。不仅注意各类观点的平衡、客观与理性,而且时时教以学生独立思考,持续发展学生思考辨析的能力,如《公正》课中桑德尔教授通过不同情境问题的设置,产生道德难题,“为什么同样是牺牲一个生命以挽救五个生命,在第一种情况下看起来是正确的,而在第二种情况下看起来是错误的呢?”引发学生充分、主动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二)注重授课内容的丰富性,让学习生活化

优质网络公开课的授课内容新奇、丰富而有趣,如桑德尔教授在其《公正》课中不是告以学生什么是公正的内容,而是利用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牺牲一人救五人还是牺牲五人就一人”来引导公正和道德的思辨。《忘掉你学过的经济学》,题目就深深吸引学习者的眼球,课程中将复杂枯燥的经济学生活化,引发了学习者的兴趣,让我们在生活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我们一直向往和从未体验过的学习。

《幸福课》《公正》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课程内容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和实际,所以国内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汲取经验,多设置与学生生活贴近和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我们应该谨记大学的任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教其生活技能。

四、教师的讲课方式随性自然,注意讲课技巧

优质网络公开课的教师将培养“全人”的教育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方式随性自然、富有感染力,如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Kagan不拘小节,却侃侃而谈,与学生进行互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变换讲课方式、注重授课技巧。有的教师在讲课时会举例子让同学们进行分析,允许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是却没有标准的答案。有些教授会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授课,比如耶鲁大学Ben Polak教授讲的《博弈论》,网友给予这样的评价:“他用一些较为先进的例子和观念教大家如何正确看待问题,辩论的授课方式很少见,但他却可以很好地用这种方式去引导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一个小时的课程,上起来简直太轻松了。”

名校优质网络公开课的发展对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它将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背景扩大至世界范围,直接面临来自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借鉴意义。对世界名校优质网络公开课教学优势进行分析,在教学理念、名师授课、个性化教学等课堂教学方面可吸收其成功经验;可在多元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营造集体氛围等方面多作开掘。

参考文献:

[1]周研.网络公开课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3)

[2]戴健.网络公开课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反思[J].扬州大学学报,2012,(10)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2

一、选课——方向已定, 思路过关

作文教学虽说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但因在职教教育教学中, 语文本是公共课, 课时少, 加上学生基础差, 教学时间长, 见效慢等特点, 写作教学地位尴尬, 始终处于被弱化的边缘。所以这次市级公开课鼓励作文教学展示, 也是呼吁全市老师重视作文教学, 寻求突破创新。

申报课题时, 我在想, 要叫学生写什么?翻开中专教材第三册, 即将开幕的第三单元《生命的芦笛》, 《记念刘和珍君》、《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亡人逸事》、《把栏杆拍遍》和《北大三老》, 这些都是记事写人的散文, 如果教教学生如何写人, 不也是针对第三单元的提前预习, 为日后课文的教学打下基础嘛?由此课题定位于人物描写。

二、第一稿——全盘皆否, 脱离学生

方向一定, 翻课文, 找资料, 洋洋洒洒, 原始稿两天搞定。第一稿, 各类花招, 无所不用。教学目标定为掌握人物描写七种方法, 且每种方法都能在《亡人逸事》中勾画相对应的段落语句。具体教学流程为, 亡人逸事课文导入, 通过猜关羽、猜鲁迅和猜同学的游戏环节介绍肖像描写并课文勾画, 介绍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理论知识并课文勾画, 通过模拟二单元口语交际新生接待的小型情景剧活跃课堂氛围, 并以此为练笔素材, 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方法描写演员。最后再次介绍侧面、细节描写的理论知识并勾画课文, 以自编的人物描写方法小口诀为结语。当初想着, 又有游戏又有表演还与课文挂钩, 不是亮点嘛?拿到孙主任那里一看, 全盘否定。她的一句话点醒了我, 公开课并不是个人表演秀, 如果你的学生一无所获, 你上的就是烂课。于是我拷问自己, 短短四十分钟, 怎么可能让学生掌握那么多方法呢?不如只选取一个方法, 讲深讲透, 因而有了第二稿。

三、第二、三稿——取其一招, 浓墨重彩

第二稿以让学生回忆三单元目录课文为导入, 引出何谓人物描写。猜关羽猜鲁迅后, 展示学生肖像描写的片段作文, 后在罗贯中描写关羽外貌的文字与阿累描写鲁迅外貌的文字比对中总结出肖像描写四大招。最后修改作文片段,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一稿请教了吴路平老师, 她指出, 思路过关了, 但是课堂太平没有出彩点, 所以提出一人也可写出千面的亮点, 特地向我推荐了唐弢的《琐忆》和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鲁迅的肖像描写。还指出其中一招注意顺序过于抽象, 不如让学生排个序, 得以直观理解。

修改过后的第三稿成了我的第一次试讲课, 教学内容得到了认可, 但是教学设计还得修改。作文课肯定还是要以写作评讲为主, 只是修改作文无法体现作文课的特点, 所以前面的理论讲解必须压制为二十五分钟, 最后留有十五分钟给予写与评。当时组长秦老师和吴老师除了给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后还讲了重要的八个字:删繁就简, 理清线索。

四、第四、五稿——精心布局, 环环相扣

第二次试讲第四稿却失败了, 除却PPT不规范这个因素外, 现在想来最大的原因还是我并未真正理解“删繁就简, 理清线索”这八个字的真谛。教学环节应该是编织的过程, 不仅要求一环套一环, 环环相扣, 更要求具体教学目标为经度, 教学环节为纬度, 有隐有现, 有深有浅。而我的第四稿只是教学环节做了减法, 根本没有排列布局, 我只是做了形式上的调整, 本质上线索依然混乱。还是孙主任给我开了小灶, 她说, 你设计的每个教学流程是不是和你的大目标相关, 很有用的就留下, 又点用的或根本没用的全部都不要, 你的教学语言亦是如此。我们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只有学生最需要的才是我们要讲的。临下班前, 同办公室的汪园园老师给我出了个好点子, 不如你把学生无特征肖像描写的片段作文作为导入吧, 既可省一个教学环节又能引出如何写人。灵光大现, 我着手于教学环节的重新整合, 去粗取精, 果然使得整个理论知识的介绍大放异彩, 第五稿和第三次试讲差强人意。

五、课成——设计提问, 水到渠成

这次试讲借用了我师父张琳老师的班, 课后她指导我, 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顺其自然, 讲究水到渠成, 如果在注意顺序这个环节上先加上错位的原文呈现, 再接上排序的环节就不会那么突兀了。当然这次试讲的不足之处还是在于最后的评讲阶段, 点评不到位, 和学生互动少。第六稿又再次做了教学环节的微调, 为增加互动, 不仅特添了让学生起立坐下以区分特征与典型特征的环节, 还增加了学生自评环节, 把前半段的理论介绍更是精压为二十分钟, 留有充足的时间写评。这一稿大体可定, 但还有一难关尚未攻克, 即不太简洁的教学语言。感谢张老师帮我一句句推敲、指正, 她让我认识到我之所以语言啰嗦, 归根结底还是提问不到位。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又需要你再用话去解释去引导, 凭借着张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她能预判出学生会怎样回答, 所以每个提问都是精心设计, 如果是学生实在无法回答的问题, 就需要老师自己承上启下地解说。

由此看来, 不仅仅教学环节需要编织, 教学语言也需要编织, 可以织成一张网, 最后一拉, 大功告成。

摘要:编织, 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 把细长之物纵横交错, 钩链而成。这种技法亦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这也是我磨课过程最大的体悟。本文主要介绍了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运用合理的教学语言来编织一堂有质量的公开课。

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3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们知道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对英语感兴趣,还要真正能将学到的英语运用于实际,这些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去动脑筋思考、分析、归纳、运用英语,自己学习,自己创造,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因此,本课设计了许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其中有个人的(Listen and remember)、两人的(pair work)、小组的(Clap your hands, Chose the word cards, Listen and stick the pictures…)和全班性的(Guessing game, Free talk…)形式,有教师指导性的,也有需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活动均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并能够安排在一定的语境和情景中进行,突出了培养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体现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了自己角色的转换与控制,在启发与示范后,能够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表演,活动,让学生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让他们感受成功。例如,学完新单词后,设计一项Chose the word cards和Guessing game的练习竞赛,通过竞争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全员参与,轻而易举的巩固了新单词;学完新句型后,学生4人小组合作进行各种有趣的情景对话。(Clap your hands, Chose the word cards, Listen and stick the pictures…),培 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进取的精神。

二、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形象性,帮助学生快而准的把握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式句型,在设计上采用分解难点、分步呈现、逐步扩展、层层深入的方式,注重示范质量,保证学生对语言意义的正确理解,通过各种模拟和操练活动,使学生把握新的语言形式。例如,在教学句子 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和Where is the....时,利用 卡片和录音来呈现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学生很轻易上口。

三、兼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课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本课教学设计的练习都兼顾了听、说、读、写的练习,如教新短语turn left时,让学生听录音,老师做动作,学生猜单词意思;小组讨论,句型的替换,这样既练习了学生应用能力,又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应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发挥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设计用单词组成句子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书写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4

【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5以内的点数,能独立完成。

2.保持良好的操作(做作业)的习惯。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点数卡片若干、红黄蓝圆形卡片若干、黑板、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刚才啊,张老师请你们画了许多漂亮的五彩泡泡,你们的泡泡都是怎样的?(有的大有的小)

诺,余老师这里也有一张泡泡图画,请你们看一看,余老师这张图画里的泡泡也是怎样的?但它只有哪些颜色啊?

二、教师示范操作。

请你们帮余老师数一数,我的大泡泡、中泡泡、小泡泡各有几个?

随即出示数字卡片,把数字卡片与泡泡相对应贴上。

提问:为什么是贴这张?

三、幼儿操作。

1.请幼儿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数一数自己的泡泡个数。

2.然后在桌子中间找一张相应的点数卡片贴在泡泡纸上。

3.贴完后请幼儿拿着纸头回到座位上,说一说自己的泡泡个数。

四、完成数学练习“数泡泡”。

教学反思:

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好并迅速的将泡泡分类。在认识大小标记时,我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大小标记,在动动身体的的环节中让幼儿不觉得枯燥乏味,感受活动的轻松氛围。大小排序操作中大部分幼儿都能按照操作卡上的标记要求排序,有小部分幼儿动手能力较差,不过在指导下也完成了任务。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5

思考一:为什么学生不愿下课?笔者在课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上面所叙述的是笔者在08会计 (2) 班上完“金融危机对我们就业、升学的影响”公开课的情景。尽管从教近6年, 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也经历过好多次, 有几次也算比较成功, 但从没见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么高。说实话, 这次学生的表现让笔者既惊讶又感动, 惊讶的是笔者从没有发现职高的学生有这么强的能力, 感动的是学生为这堂课所做的充分准备。细细一想, 以往的课, 笔者作为教师始终占据着课堂主角的位置, 学生充其量就是个配角, 甚至是看客, 根本没机会表现自己, 仅靠偶尔的几次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又何来热情呢?而这次笔者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笔者只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课堂成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你说学生舍得放过这样的机会吗?

思考二:为什么学生会喜欢这节课?这节课学生有收获吗?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这门课作为财会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教材内容的理论性较强, 而我们的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不大, 因此在这次课上笔者尝试着将辩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当笔者告诉学生要在课堂上举行辩论赛并将辩题确定下来的时候, 学生都很兴奋, 用一周多的时间积极找材料、分组讨论、写辩词, 一稿又一稿, 不厌其烦。而笔者的工作重点也由课中转到了课前:帮助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辩题, 引导学生为所持观点搜集资料, 以及制定辩论规则和对参赛代表进行辩论技巧培训。课堂上学生组织得有条不紊, 参赛代表唇枪舌战, 整个课堂紧张激烈、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课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下发问卷48份, 回收48份, 调查结果如下:

从调查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并适应辩论式教学方法的, 而且认为收获很大, 尤其是部分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因为在辩论式的课堂中没有准备、没有探究就没有发言权。但让笔者纳闷的是我在课堂上讲得很少, 学生何来收获?他们到底收获了什么呢?通过找学生谈话, 笔者发现这种辩论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收获还真不少:

1.能创设生生、师生平等对话平台, 在民主氛围中激发学习动力。

2.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及知识的整合能力。

3.能实现自由争论, 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深化思维, 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4.能实现通力合作, 在互助互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能体现积极全面评价, 在体验成功中造就健康人生。

思考三:这样的课符合“课改”的精神吗?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中职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教学面向全体, 注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从而促进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而辩论式教学正是体现并实现新课改精神的最佳手段与途径。经过实践, 我们认为辩论式教学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能将听说和读写有机结合;能将课堂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能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使课堂变得更生动;能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有机结合;能将竞争和合作有机结合;能改变肤浅的课堂讨论,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辩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民主意识。

思考四:这节课有什么欠缺?

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综观整节课, 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气氛很活跃, 学生的发言也不乏精彩之处, 但学生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辩论过程中不少学生也反映出能力上的缺陷, 比如口头表达的能力、讲话的仪态等。另外, 由于是班级授课制,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有一部分学生只能充当看客, 不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同时, 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不够, 使课堂内容从专业课角度来讲有点单薄, 如果能加入一些专业知识链接或其他形式的专业知识补充就会使课堂显得更丰富。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6

一、目前本校六年级学生学习反思的现状

调查内容:从学习新内容后的反思、解题反思以及数学反思记录三个方面方面进行反思能力与习惯的现状调查。笔者对调查的各项做了统计,如下:

(一)对学习新内容后反思的数据调查

调查中对学习新内容后展开两个维度的调查,分别是1.“总结当天所学重要内容”; 2. “课后比较,思考新内容与旧知的联系”。其中第1题有47人选择从来都不总结,占71.2%。对2题的调查中也有33人从来都不比较新内容与旧知的联系,占50%,只有15.2%同学经常会那样做。从这也不难看出,很多同学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上课跟着走,思考所学内容的时间少。

(二)对解题反思的数据调查

在针对解题后反思设计的9个小问题中,选择“我经常这样做”的最高项是第四题“数学解题不下去的时候,你会回头看看自己的想法,明白这种想法为什么不行”,占33.3%。“思考一题多解”最少,占1.5%。“思考更简洁方法、回顾解题过程以及思考与旧知识的联系,解题后会分析困难原因”均占到11%左右。而在解题方法的总结、推广以及会总结不同解法的优缺点都在5%左右。

(三)对错题反思的数据调查

在对错题的反思中,“弄清错题的关键所在”所占比例最高,原因是因为教师在每次作业订正时都要求说出原因所在。作业后的经常检查,大部分限于有成绩优秀,习惯良好的同学。而“收集错题方面”很少有学生去做,只有6.1%的同学经常去积累。

二、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一)在课堂小结中,培养反思的意识

课堂小结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在我们的“家常课”上,它不被重视。原因很多“课来不及上”;“反正要教的在新授环节都教完了,还不如把3,5分钟让给练习”;“好像也没什么意义”种种理由导致了这一环节被忽视。

(二)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反思的能力

新课程加强了数学素养的考察,留意最近几年的毕业试卷,我们的学生一旦涉及到没碰到过的题目,失误率就高。笔者认为主要因素之一是平时在解决问题中存在着解题多反思少的现象。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不满足于完成解题任务,重视对解题后的反思。

1、引导学生对题意理解的反思

“读数学”不同于其它的读,它有区别在于不仅仅局限于认识到文字本身,而是一个边思考边阅读的过程。高段学生面对更多的是叙事比较多元的题目解决问题,在条件的处理上容易 照顾不周,不是漏了这个条件,就是条件之间的联系没有把握恰当。对题意的理解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活动完成以后,对自己最初理解题意过程中是怎样“获取信息”进行再思考。

2、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优化解题过程,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面对紧张的毕业学习,学生在解题时,带有为完成任务而解题的思想,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都不加以评价。作业中经常会出现解题过程单一,过程繁琐,思路狭窄等不足,这也反应出我们的孩子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可以使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思维逐渐精细,在不断深化问题本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反思数学思想方法

有不少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大套公式和法则,只要能用就可以了,他也很少去想一想公式,定理背后的数学思想。今天这个情境会做了,改天换一个情境,就不会解决问题。学生往往受具体情景的制约,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思想方法如果不进行提炼,它的适用范围就会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解题后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在反思记录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1、智慧锦囊

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客观规律来分析,学生受到自身个体的认知水平的局限,学习过程中难免犯错误,而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最真实的学习产物,它能够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于学生,贴近学生,最后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智慧锦囊(错误记录本)的应用“放大”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以帮助学生辨清所学知识,更加通透地认识“对”之所以“对”的原因。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想得远些。

2、错误箩筐

错误箩筐主要集中用在复习时,以便签的形式在提醒墙上进行粘贴。每次数学练习后都认真总结,师生共同“晒”反思,反思公开话。使参与中的感受变成宝贵的经验。学生的每次提醒都在当天换成一定的学习奖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让反思成为一种意识。

反思之路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学习过程和学习者进步的过程,它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我们抱着对数学反思能力存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期望,让学生逐步经历反思的活动,体验反思的好处。同时我们也坚信,数学反思意识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悄悄生根并且发芽,看似无形实质有形。

上一篇:玩捉迷藏_作文400字下一篇:幼儿园报教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