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始业课

2024-08-10

六年级数学始业课(通用11篇)

六年级数学始业课 篇1

四年级数学始业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始业教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明确数学课堂学习常规。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明确数学课堂学习常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自我介绍。

二、介绍数学学科的特点,并提出数学课堂学习常规。

1.上课的要求:整个数学课堂要始终保持安静,听课要专心,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要大胆举手发言,回答老师的问题声音响亮。听别人发言,要仔细聆听。

2.作业的要求:课堂作业要课内完成,今年的课堂作业的批改实行等级制,“三星级”正确、认真、漂亮,“二星级”正确、认真,“一星级”正确,有错误没有星。作业本要求当天完成,每课一练回家完成,无论那种作业如果有错误,必须及时订正,交老师批改。

3.订正的要求:如果作业有错误,要及时订正,不要在原式上订正,要在后面重新做一遍。

4.平时要求:有不懂就问,多与老师、同学交流。

三.说说你的想法。

1、你最喜欢哪一位数学老师?为什么?

2、请说说进入四年级,你对数学学习有什么想法?

3、请你说说对老师有什么要求?

四.本学期数学教学内容的简要介绍。

1.大数的认识

2.角的度量

3.三位数乘两位数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统计

7.数学广角

8.总复习

五.选数学课代表、数学小组长、学习小组长。

六.小结。

六年级数学始业课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激趣

怎么上好六年级的数学复习课, 这是每一位毕业班数学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很多数学老师更是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觉得知识都是学过的, 不爱听;老师觉得知识都是讲过的, 不想讲;一上复习课就是做练习, 学生不想做、质量差, 教师不想改、发脾气……于是我们听到了很多老师的怨言:“我们班上的娃娃心思都不在学习上了, 上课根本不听讲不发言”、“六年级复习课最难上”、“六下就只有做做试卷评讲一下, 不知道怎么上”等等。

可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小学六年级复习课承担着更重的任务: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注意知识点整理与应用的结合、解决问题策略的整理。通过复习课, 要让学生们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接下来, 我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复习课当中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兴趣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高年级学生的活动空间有了较大的扩展, 他们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 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要创设一个适当的复习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课堂中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要注意制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重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利用教师自身的幽默感和学习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复习中来。

例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知识时, 我就利用情境导入, 先用PPT给同学们出示了一幅姚明的漫画像挂图。

师:同学们, 这是老师很喜欢的一位球星, 很搞笑对不对。但怎样想办法把它挂在墙上呢?

师:如果想知道镜框 (木条或铝合金) 的长度就是求什么?想要知道配多大的玻璃就是求什么? (揭示复习知识点周长和面积)

师:看到课题, 你想到了什么?

借着这样一个复习情境, 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复习。学生在开心一笑的同时, 感受到了原来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引起学生自主回忆整理知识的欲望。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真正做到了避免复习旧知带来的疲乏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梳理构建, 发展学习兴趣

复习课、新课和练习课是有很大区别的, 教师要避免重复机械的讲解。“梳理”就是复习课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尽量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过现在普遍存在一种复习模式是:在复习课之前, 老师往往会布置一个自主整理复习某个单元知识点的作业。但是仔细想一想, 有多少学生是真真正正的花大量的时间去梳理知识点呢?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这个作业就相当于没有。那么我觉得要想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分类, 必须要给予学生明确的要求, 做到复习课前的有的放矢。

例如, 在复习“立体图形”知识时, 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个课前复习作业:让学生从“我自己整理的知识点”、“我的典型错题”和“我的困惑”三个方面来整理。结果学生第二天交上来的整理结果让我大为震惊。很多同学发现自己很容易出错的地方有:圆锥的体积计算忘记乘;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记忆比较麻烦, 对知已两个底面圆面积是否计算有一定的困惑;在解决实际体积问题时, 在把一个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时候, 对于它们的对应关系模糊不清……

大家可以看看, 孩子们这是整理的多好啊!他们真真实实的梳理出了自己的困惑和难点, 这样老师才能真正的做到复习课上面的有的放矢。紧跟着, 我就通过小组学习和集体展示, 让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指导, 使得它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和合作的价值,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发挥群体协作的精神。

我们在复习课教学中应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使他们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这样才是一节在新课标标准下的事半功倍的数学课。

三、设计精练, 提高学习兴趣

练习的精心设计, 是为了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掌握抽象、分析、归纳、演绎和模型等思想,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在数学复习课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让学生重复地做他们早已会做的练习题。这样的练习不仅不能发挥复习课应有的功能, 还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最后产生厌倦情绪。为了保持学生练习的兴趣, 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之外, 一定还要注意问题的生活化和趣味化。

例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知识时,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

师:森林里住着三只小兔。一天, 他们相约到山里去采蘑菇。 (电脑演示三只小兔所走路线) 三只小兔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家里出发, 分别沿着各自的路线向山里跑去。想想看, 谁先到达终点?请大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 也必须扎根于现实, 并且应用于现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领悟这个道理。因此, 出示这样一道有趣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得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从生活实践中去找到课堂内缺乏的真实感。只有这样把作业延伸到生活中去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提高学习的兴趣。

中职数学始业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数学 始业课 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今的中职学校里,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感受往往呈现“被学习”的现象,对待课程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课程与教师的主观认同,而这种认同感往往在初次结识时最容易建立。但是,数学课程又是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初即接触到的一门重要的文化课,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第一节课,对于学生的课程认同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步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心理动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学生是曾经拥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功课基础,但经过努力后不能如愿进入普通高中,进入职高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他们心有不甘,对于进入职高学习看做是自身身价大跌,有一蹶不振的倾向,对于学校和老师总是带有某种“吹毛求疵”的态度,这一类学生在职高学生中所占比例不大;另一类学生是对于自己进入职高早已有心理准备,因为他们的学业成绩决定了他们只能徘徊在中职学校,所以他们有保持着安分守己的态度,学习的态度与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气候”,即学校的学风和班级的班风;还有一类是“被读书”的学生,他们本身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对于读书没有什么意愿,但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进入学校读书,所以他们在进入学校之初就有一种“天下老子第一”的态度,在自己和学校教师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层厚厚的“防护网”,如何突破这层防护,只有靠老师的爱心、耐心与恒心来实现,这类学生在我们的学校里为数不多,但是他们对于整个学习氛围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沟通不好会严重影响学科教学,如果沟通得好可以成为老师的最有力的拥护者。

面对这些不同心理状态下的学生,教师的第一节课如何开展,才能让他们愉快地接受你的授课,愿意让你走近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校学习的乐趣?这是教师应该要深思熟虑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接手一个新的教学班级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所授科目的教学效果。

二、概念的认识与界定

在目前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中,始业课尚未有明确定义,更缺乏相关的深入研究,但“始业课”一词在笔者学校已经沿用多年,自上而下地进行着各种尝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我们将“始业课”定义为:某课程的第一节授课或者某一学期具体某学科的第一节授课。因此始业课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始业课是指某个学科的第一节起始课,往往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课程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初步认识。而第二类始业课是指因长时放假造成的阶段性学习的起始课,起到总结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和动员后一阶段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数学课是高一学生进入学校之始就开始学习的一门课,是学生来到新学校后的第一节课,学生往往带着很强的期待心理,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第一节课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高一学生,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的,新的老师、新的校园、新的课堂,会带给他们无限可能,因此好的始业课可以激起一个学生的全部学习热情,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失败的始业课会延长学生进入课程学习角色的过程,甚至会因为第一印象的落差完全放弃数学学习,这一点在第三类学生中极有可能出现,因为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性的,而且主动性差。

三、中职数学始业课的实践

1.始业课的引入

数学始业课是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开端,而课堂引入又是开端的开端,这一环节的精心设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影响到他们对于高中数学的认识,以及对于数学老师的评价,和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热情,对此我们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1)史材引入,拓野激趣。数学学科的理性本质让它的自身的文化气息藏得很深,通常上课很少有渗透,而事实上数学文化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人类文化分支,出现过很多的名人轶事、学科发展故事,因而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理性知识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其文化内涵。对此,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能够引起中职学生兴趣的数学名人轶事,通过这些人和事的某一侧面触发学生的课堂兴奋点,从而集中学生的全部精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初展示给学生一些图片,映射某一故事。如被誉为“生活在地球上的影响最大的科学家”的牛顿、高斯和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传奇人生,他们在数学上、物理学、天文学上的成就以及他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是人类历史上成功者的楷模,是学生应该了解的精神领袖。而英年早逝的数学家阿贝尔和伽罗华的故事,则可以让学生体会这些天才们的非凡人生,也从侧面教育学生生命之可贵。从而让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还有数学文化的传承、数学历史的延续。

(2)亲历引入,有效沟通。在第一节课上,学生对于教师存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于教师的第一印象会影响他们对于本课程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自我介绍环节精心设置一些能够抓住学生心灵的触发点,让学生在结识老师之初就能够产生认同感,从而接受老师所教授的课程,这一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学生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并不很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并不是来自自己,也不是家长,而是与之共事老师的脾气是否投其所好。

如教师在上课伊始的自我介绍环节,展示自己名字后,由名字的特点为入手,讲述名字的背景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父母的良好意愿,并把这一意愿传达给学生,这样既达到了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又能够快速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良好的祝愿为开端,学生是不会拒绝的。

(3)适时引入,渗透新知。在课堂引入环节,可以用适应当时时间点的某些较为广泛关注的事件作为引入素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适时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笔者学校每学年的第二学期,都安排了围绕当年生肖年为主题的始业课研讨活动,引入的主题以形形色色的生肖故事插入,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教师形成了跳出学科范畴搜集素材的意识,丰富了上课素材。也可以以当时炙手可热的、备受学生关注的电视节目、新闻或连续剧等作为引入素材,如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形式作为开场,来丰富引入教学。

教学案例:在兔年春节后,某教师安排有名的兔子繁殖问题视频与学生分享,引出斐波那契数列,为即将要开始学习的数列问题做好铺垫;羊年春节后,以良好的祝福三阳开泰为题,穿插典故由来拓宽知识面,等等。

2.始业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呈现的设计与思考

始业课上什么?怎么上?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始业课并没有教材可以参考,也没有既定的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教学内容有更大的弹性空间,而且教学内容与教师对于始业课的个人认识又直接相关。就职高学生实际而言,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兴趣不浓,笔者个人认为在第一类始业课上,不宜在第一节课太多提及数学的知识性内容,以防数学的理性本质过早地“吓跑”学生,对于第二类始业课,可以结合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安排教学内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始业课听课资料搜集,笔者将始业课的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总结如下。

(1)从师生角色与关系的认识出发,阐述良好的上课纪律与学习纪律的必要性。在第一节课上,教师必然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课堂与课程学习的纪律要求,但如果是生硬地告诉学生你必须做到什么,应该怎样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参与思考与实际体会,所以,笔者认为纪律的提出必须是学生自发的提出,是自己约束自己,而非老师强迫其简单接受。为了达到此目的,师生需要对于自己的角色和相互间的关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引导得出良好的纪律的必要性。

endprint

教学片断:某教师在课堂导入之后,提出2个活动问题,请学生思考。

活动问题1:你我的角色分别是什么?(学生答:你是老师,我们是学生。)

活动问题2:请同学们讨论“你”(学生)与“我”(老师)的关系?

故事分享:两个沙漠中的朋友的故事,映射师生关系该如何相处,如何处理矛盾与冲突。

而后共同制定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需要的课堂规则与要求。

这样通过学生自我讨论制定出台的课堂纪律与学习要求学生更乐于遵守,也更容易执行。在某种层面上,这也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体现,并激发了学生的自觉性,且这种自觉性着重体现在学习中。

(2)从中职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课程的本质出发,谈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很多的学生会在学习数学遇到困难时,考虑或提出“为什么学数学”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第一节课上,可以结合大纲和课程标准回答这一问题,以正面面对学生的疑惑。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新)》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要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的专业学习中,数学无处不在,机械制图中的几何,电子技术与汽修专业中的三角问题,财务管理中的数列的应用,统计中的数学等等,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影子, 所以引导学生树立“数学知识的积累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的意识。在这里尤其要注意表达方式,老师可以用更轻松的语调,尽量减少空泛的理论说教。

(3)从典型的事例与哲理性故事或图片出发,让学生体会如何学好数学。在解决了“为什么学数学”这一问题之后,学生自然会思考“如何学好数学”这一问题,在中职学校学生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态度与方法上的,并非真正能力问题,所以,在始业课上,要让学生体会态度与方法的重要所在,从而给予一定的指导,这种指导不能是灌输式的,而是能够让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一些有寓意的图片、自身的经历或哲理性故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来指导其学习实践活动。

教学片段:某教师在某始业课的教学时,呈现该环节时从以下图片与故事入手让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体会学好数学学习的必须具备的条件:

图片1图片2图片3

图片1的寓意是学习要有目标,而图片2的寓意是对待数学学习要自信,而图片3的寓意是有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取长补短。

四、对于中职数学始业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始业课是一门学科的开篇或者一个教学时间段的开始,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的认识或下一段时间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的主观看法,因此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始业课的教学。下面就本人的实践探索,进一步探讨始业课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在始业课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重视情感目标的达成

一般的新授课或复习课型,教学目标上更加侧重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而对于始业课而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从学习心理来看,对一个学习者而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一般来说,学习基础越薄弱,教师越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的能动性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对于任课教师的认同感。如果说普通中学的学生读书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话,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更是为了有一个愉快的生命历程,在这一历程中获得学生的认可是必需的,这一点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样的,因此始业课的首要目标是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让其在第一次课上埋下“亲其师”的种子,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出“信其道”的果实来。

2.在始业课上,要让学生体会到中职数学的必要性与学习的可行性

在中职学生中,持有“数学无用论”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始业课上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消除这一思想。否则,学生学习的动力会明显不足,加上数学课程的趣味性不强,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来调动,这就更需要教师对于数学学习的必要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把这种必要性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传输给学生,这都是需要教师琢磨研究的。

在中职学生中,有数学基础良好的学生,但是所占比例甚少,大部分学生是“闻数色变”,被初中老师的高难度数学教学吓坏了,尤其是女生,占80%以上会惧怕数学,甚至厌恶数学,所以教师在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上大做文章,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知道现在中职数学的学习评价(包括市会考和高职考在内)都是过关性质的,而非选优性质,所以难度很小,注重基础是中职数学的特征,给学生建立信心,这就是数学学习的可行性问题。

3.在始业课上建立常规是必要的,这是正常开展数学学习的保障

在中职学校中,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每个老师渴求的,但是又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的学生纪律意识和学习观念十分淡薄,在进入职高后他们会在第一节课上观察老师的品行,看看老师是否严格,在老师的课上是否有放松可能。因此教师的第一节课上就需要和学生进行良好课堂纪律的约定,并依此严格遵守。在建立课堂常规时,要讲究方法,让学生认同课堂常规,才能自觉遵守并相互监督,保障数学教学的有序进行。

4.始业课内容的展现方式上要避免告知式的空洞介绍,而是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和其他课一样,始业课需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由于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始业课的教学手段的可选择性更强。在呈现教学内容时,空洞地介绍无疑是最低效的,要使学生由内而外的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有必要设置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知识中所蕴含的内容。这些活动可以是看图片、听故事、玩游戏、头脑风暴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并且有所体会,这种形式所传达的思想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李大永等.高中数学特别教案[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盛云生等.高中物理开学第一课的设计与思考[J].江苏教师.2011(10).

[3]叶尧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胡淑珍.教学技能[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黄国东.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J].职业教育.2007(6).

(作者单位: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课件出示路线图。

2.师:这是老师上下班走的路线,从这幅路线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角。

生2:线。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平面图形中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一)线的回顾学习。

1.回顾学过的线有哪几种。

(直线、射线、线段)

2.判断下面各是什么线。

(课件出示一组直线、射线和线段)

3.思考并交流: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区别?

直线

射线

线段

长度:

无限

无限

有限

端点:

1个

2个

与直线的关系

是直线的一部分

是直线的一部分

4.填一填。

(1)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2)两条直线相交,有( )个交点。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完成)

5.追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6.指导学生完成教材91页“巩固与应用”1题。

7.讨论: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互相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作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小学六年级数学常态课总结 篇5

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学校开展的“常态课研究”活动过程中,在与组内老师互听、互评、互议的交流过程中,让我对常规课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1、认真钻研教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2、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如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操作情境,趋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探究情境等,使学生不仅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

3、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教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4、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法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和转化问题使它变成更易于解决的形式,如何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和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养成勤奋刻苦,求实创新的精神。

5、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这样培养学生显然不是很有效。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五六年级数学公开课听课报告 篇6

柳林中心校第xx届希望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历时近两周圆满结束,我有幸在柳林四小观摩了几位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的教学,精心充分的准备,精彩有趣的课堂呈现,对我的印象很深刻,而且也给我的教学一些启发和感悟。

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柳林三小靳老师执教的《比的应用》一课时,采用分享式教学,把学习交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整节课,教师以有针对性的高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或者独立思考,寻找解答的.方法。在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时主动走上讲台,像小老师一样,有模有样的分享想法,表达完后,其余的学生举手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分享式交流活动,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学生得到更深的理解。分享式教学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所以靳老师的课堂始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探究氛围。新的理念指引教师更高效的课堂,更能最大的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的。

教师要有威信,不断散发个人魅力,用热情和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我校崔老师的课堂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崔老师一贯的幽默使整节课的气氛都很轻松,学生学的很轻松快乐。在面对课堂上的新生成时,崔老师也会用机智的应对,给学生正确的点拨,巧用新生成促进学生更好的学。在我的课堂上我可以用小游戏、有挑战性的问题、插入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会用自己的认真默默的影响学生做个细心的人。

六年级数学始业课 篇7

在教师简短的导入后, 学生开始自主整理, 有的开始整理心情, 有的开始整理语文, 有的开始整理英语, 有的开始整理数学。他们按照整理课学会的整理程序一步一步整理。教室里安静极了, 每个人都投入地整理。教师拿着笔记本轻轻地巡视指导。

镜头一:

一位学生边翻作业本边把“初”字写进整理本上的“易错字”这一栏中。老师问:“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字特别地写进去呢?”学生说:“因为我经常会把‘初’少一点。”他继续翻书, 发现“间断”的“间”这个多音字自己容易混淆, 就把它纳入整理本“多音字”这一栏中。老师对他竖起大拇指, 表扬他做得好。

一位学生看老师经过身边, 轻轻地问:老师, “豁达”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说:“想一想, 你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点点头, 他开始查找工具书《新华字典》, 可是字典里只有单个字的意思, 这时, 教师指导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他学会了继续整理。

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相对应的格子里写s (s代表数学问题) 了, 教师走到他身边, 看了看, 说:“这个问题只要理清数量关系就能解决, 你先自己来试着解决, 相信自己。”生静静思考, 忽然茅塞顿开, 自己能解决了。

教师看见一个学生在整理语文第一单元的整组课文, 她把每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整理本上, 写得很认真, 但是很费时。教师轻轻地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你心里清楚吗?”学生说:“清楚的, 我看到课文知道课文写的内容。”“那有没有必要把它们都写出来呢?”学生想了想, 说:“好像写不写差不多。”“如果效果相同, 所需要的时间却相差很大, 这时我们要考虑是不是有必要去写。”学生想了想:“老师我明白了, 我只要看看课文想一想就行了, 没必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来写, 我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别的事情。”教师鼓励道:“你说得很对, 学习是有策略的, 我们在学习时要考虑到做什么才是有效的。”

一个学生把今天学习的英语单词从头到尾抄写一遍。教师看见了问他为什么都写一遍呢?是不是都不会?孩子说:“我想多复习一遍。”“除了全部抄写一遍,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学生想了想说:“可以有选择地写。”“对呀, 老师上次说的选择策略还记得吗?”学生笑了:“我记得, 是把自己容易忘记的单词写一写。”“对了, 这么多单词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些来写, 有些看一看就行了, 有些只要在桌上书空就行了。我们要区别对待, 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镜头二:

学生在走廊上讨论, 走廊上热闹而有序。互相交流合作的孩子落落大方, 姿态端庄, 状态投入。教师在学生讨论之余也相机问几个学生:这节课你整理了什么?是怎样整理的?有哪些收获?觉得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一孩子说:“我这节课重点整理数学, 语文和英语所花的时间较少, 因为今天的数学内容比较难, 有些都理不清关系, 作业本上错了好几道。现在在同学的帮助下, 我已经订正了错题, 接下来我还要再看看例题。我觉得有重点的整理挺重要的。”教师点点头:“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重点内容来整理, 这是很好的整理策略。”一个学生说:“我先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把学生知识过一过, 我觉得今天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我对一些知识进行了归类。我再翻翻本子, 发现没有什么问题。很快整理好了, 我把很多时间都用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别人懂了, 我也很开心。”“我很高兴, 你已经把整理程序牢牢记在心里, 难怪效率特别高。”

镜头三:

教师不断地把观察到的一些细节进行记录, 在本子上记了许多符号, 为进一步的交流引导作准备。例如××口语准备方法好, ××进出教室走得太急, ××始终坐在座位上坚持整理并预习英语。××和伙伴交流的时候, 站立的姿势不够大方。××与伙伴交流的声音太大了。××和××互相交流时特别大方文明, 可以作为下节课的互相交流的示范。××三次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难题, 发挥自己的数学特长。××的椅子没有放整齐……有些即时提醒, 有些课后个别交流, 有些集体反馈。

[情景剖析]

整理课是一节自主学习的课, 但不是自习课, 因为整理课是一节有目标引领的、经过设计的、有教师指导的课。在分阶段训练整理能力阶段, 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阶段训练目标和程序。例如, 我们发现学生质疑提问能力存在欠缺时, 表现在学生提问主动性不强, 问题质量不高, 不主动解决问题等, 便根据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途径的阶段性目标制定教学模式。我们分阶段进行训练, 首先训练寻找问题, 然后训练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阶段, 又分为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咨询老师解决问题、同伴互助解决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上, 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整理训练的, 教师的“导”是显而易见的。那在自主整理的高年级阶段, 教师的“导”体现在何处呢?

一、导在“程序”落实

整理课是一堂教会学生做事的课, 如果把整理课比作一个流水线, 那么每一个环节和程序都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清清楚楚。只有这样, 程序促成行为, 学生才能达到有效的整理。这是我们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没有程序的整理是无法达到有效整理的。

在对学生进行程序引导时, 首先遇到第一个问题, 孩子需要怎样的程序?通过研究, 我们帮助学生梳理了整理程序, 每一门学科都能用的整理程序也叫整理导航, 期望学生一进入课堂就能熟练操作的程序。当然, 这个程序是可变通的, 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科, 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环节有侧重地运用, 也可以适当调节。在案例描述的整理课上的整理程序是:1.想一想, 过一过。2.翻一翻, 补一补。3.订一订, 问一问。4.查一查, 理一理。在每一个程序需要达到的程度, 老师给学生事先做过示范。由此可见,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举足轻重的, 这是任何自习课所无法比拟的。此外整理本的使用, 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完善的。整理本从普通的笔记本到有设计的专门整理本到由学生个性化设计的活页整理本, 从中可见老师对学生整理的独具匠心。现在学生使用的整理本是活页的文件夹, 学生根据需要按学科为整理本建立了若干个仓库, 有易错字 (单词) , 难读字 (单词) , 写作方法, 错题集等, 仓库的名字学生自己取。在有的大仓库里面, 学生们还设立了一些小抽屉, 比如成语的大仓库里, 学生们分门别类地设置了含有数字的成语,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等。学生们把每天需要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这个整理本与整理程序相匹配。在镜头一中,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很关注整理的有效性, 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这也正是教师引导的体现。

其次, 学生对程序的掌握是有差异的, 而且在整理的每一个程序是否到位也同样存在差异。教师悄悄的指导恰是对学生掌握情况起到监督落实的作用。例如镜头二中, 教师对学生的不经意的了解, 实际上是对学生程序落实的了解, 对需要帮助的继续帮助, 直到他真正掌握为止。

二、导在“细节”养成

细节成就习惯, 我们曾经对细节无所作为, 在整理课上, 老师管自己批改作业, 学生管自己整理, 结果整理课成了真正的自习课, 我们期望学生达到的行为规范无法达成, 当我们放下一切事情, 眼里只有学生, 关注学生的细节, 并能及时进行干预指导时, 我们发现学生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慢慢地从他律到自律从而成了习惯。来巡视的老师看到学生们在整理课堂上训练有素、落落大方的样子和不影响妨碍他人的良好行为品质时, 曾经好奇:怎样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而我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去关注细节并能及时地作出回应。就像镜头三中对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 用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反馈给学生,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导在“自我”唤醒

教育是关注人自身发展的事业。教育实施有两条渠道;即教育者的施教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但目前对教育认识, 往往重前者轻后者。只注重“施教”而不重视“自我教育”。其实只有关注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施教的作用方得以体现。整理课瞄准的正是长年来被我们忽视的宝贝, 即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整理课正是在这方面体现了一种最生态的学习。整理课上老师的引导重在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巨大能量, 形成自我学习、自我质疑、自我解惑、自我督促的习惯。例如在镜头一中, 老师的引导就重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激发学生自己尝试探究、选择、思考, 从而达到自我主动地学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探索 篇8

小学六年级数学最后阶段的复习非常重要,对于学生对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综合理解和所有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习组织的好,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所有知识链接起来,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链条式的知识链接。教学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产生旧知识、新面孔的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练有所熟,从而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小学阶段所有的数学知识。

一、复习中首先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在复习教学中,我首先安排、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复习全过程,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知识点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教师不应当面面俱到、满堂灌,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知识点的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反馈上,设计个别最能反映出阶段性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来理解和体会所学的知识点。

比如,在复习“异分母加、减法”时,有的学生问:“通分母”和“通分子”都能比较分数的大小,为什么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只通分母而不通分子?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出:比较分数大小时,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是指它的分数单位多的分数比较大;而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是指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少的分数比较大。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减的,所以,通分母不仅能清楚的比较分数的大小,且更便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反复质疑问难,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进而归纳认识,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透彻理解。

又如在复习小数、分数概念时,有的学生提出:8.00是否是带分数?0/m 是否真分(m是自然数)4 1/5、8/5 是否是最简分数等这样的问题。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搞清这些问题很有必要。因为在平时,学生学习的知识视野有局限性,提不出这些问题,只有到复习阶段学生对当前学习的知识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获得新的知识感受后,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才有可能提出并解答这类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在复习时的质疑对于以前学习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是非常重要,鼓励他们质疑恰恰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对以前所学知识才能更为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复习中要总结知识,提示规律,获得层次更深的新鲜见解。

在复习中我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更深层次的见解。

比如:在四则运算的意义复习中,就接触到加、减互为逆运算,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运算,除法与乘法是互逆运算这样运用很频繁的知识点,唯独没揭示除法与减法间关系。复习中,我借鉴别人的做法,绘制了除法与减法联系线的关系图,直观清晰地揭示出除法和减法的联系: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从除法的竖式中只要不断做减法可以得到验证。补上这一笔,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也获得全新的知识感受。

再比如:在小学阶段最重要也是学生感觉最难以理解和学习的应用题的复习中,要善于让学生揭示解题思路,积累和总

结解答经验与方法。对一般复合应用题,要更进一步的熟悉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坚持从条件求问题与从问题想条件的不断往复结合思考探索;对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的理解和解答要强调用线段图和找关键关系的关键句,找准单位“1”的量,并重视“量”与“率”的对应,进一步强调已经学习的解决分数应用题的三把有效的“钥匙”: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透彻理解并熟练地掌握这三把钥匙,才能真正解决分数应用题,也才能让学生通过审题就能迅速判断出题的类型和要运用哪种具体方法来解决当前问题;对求平均数问题要重视抓问句,由此找准被平分的总量和所平分的份数;相遇问题,要善于找速度和,并根据题意画出线段示意图;归一问题和比例问题,要坚持列条件表;这些解题的方法和带规律性的东西,要通过复习切实让学生掌握,形成更高层次的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中要加强变式、逆向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复习中,我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选例与练习设计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比如:圆柱体的表面积展开图,以往惯于横向呈现:复习时改为竖式呈现,让学生辨认其高与底周长。这样可突破学生以前学习的思维定势,使之既似曾相识,又不无陌生的新感受。通过一题多解可以使各部分知识得到有机沟联。在新授中,由于受学生学习基础和教学阶段性的制约,综合程度不可能提的很高,知识点的出现比较单一,而在复习中就有充分综合的可能和必要。

比如:在复习中,我设计这题:“把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4厘米,它的对边增加11厘米,这个图形就成为一个梯形。这个梯形的两底的比是4:9,求这个梯形的面积。”这就把梯形的认识及其面积计算与比的知识三者综合交织,增加了解题的复杂程度和知识间的综合性及知识点间的联系,只有把三者综合去考察、分析、思考,学生这积极讨论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解答。

六年级数学始业课 篇9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

(19分)

1.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最大的两位数,小数部分的千分位上是4,百分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十分位上是0,这个小数是(),用“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值是()。

2.()÷20=()5=0.4=()∶25=()%

3.从邢台到北京去时用了5小时,回来时用了4小时,返回时的时间减少了()%,速度增加了()%。

4.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比下底少1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另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上底的3倍,高是上底的一半,面积是()平方厘米。

5.在一幅比例尺是1∶150000的地图上,量得张庄到沙县的图上距离为12厘米,张庄到沙县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6.一个圆柱,它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侧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7.刘林做早操时的位置是(2,4),李莉在刘林的后面,李莉的位置是(,)。

8.△△□☆★△△□☆★△△□☆★……左起第30个图形是()。

9.记录糖尿病病人每天的血糖变化用()统计图比较好。

10.盒子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各3个,每次任意摸三个,会有()种情况。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2分)

1.0是自然数,0是整数,0也是正数。

()

2.从三角形一个角的顶点向它对边所画的高一定比这个角的两条边都要短。

()

3.把若干个苹果按3∶4∶5分给甲、乙、丙,或按4∶5∶6分给甲、乙、丙。两种分法,乙分得的个数是相同的。

()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不变,如果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体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

5.914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

6.某数除以4,余数是3。若用这个数的3倍除以4,余数是2。

()

三、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8分)

1.如果a和b成反比例,b和c成反比例,那么a和c()。(a、b、c均不为0)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花园里有菊花和月季花共540棵,其中菊花的棵数是月季花的2.5倍。月季花有多少棵?设月季花有x棵,列方程为()。

A.x+2.5x=540

B.2.5x=540

C.2.5x-x=540

3.用小棒搭房子,搭三间用了13根,如图,照这样搭503间房子要用()根小棒。

A.2011

B.2012

C.2013

4.用一个圆锥形的容器向与它等底的圆柱形容器里倒水,共倒了6次才倒满。已知圆柱形容器的高是12厘米,那么这个圆锥形容器的高是()厘米。

A.2

B.4

C.6

四、计算。

(18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19.3-2.7=     544+456=     34+54=     134÷1.75=

19.7÷0.01=

47×5.6=

9.1-714=

58×245=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6分)

24×25+75÷2.5+0.4(0.75+0.2)÷0.25×250%(58+227)×8+1127

3.解方程。(6分)

13∶16=25∶x        7×(x+5)=49        10x=0.84.5

五、将平行四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将三角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8分)

六、解决问题。

(35分)

1.一块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草地(如图),在草地的两个角A、B上分别拴着一只羊,羊能吃到草的最远距离正好是4米。(9分)

(1)想象两只羊都能吃到的草的范围,在上图中画出来。(4分)

(2)计算两只羊都能吃到的草地的面积。(5分)

2.妈妈的茶杯放在桌上(如图)。(10分)

(1)这个茶杯最多能装多少毫升水?(杯子的厚度不计)(5分)

(2)茶杯中部的一圈装饰带宽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分)

3.四季水果店新进一批水果,各种水果的进货情况如图。已知橘子进了120千克,白梨和苹果各进了多少千克?(8分)

4.某运输队包运1万只瓷碗,每100只运费1.5元,如果损坏一只碗,不给运费,还要赔偿0.2元,完成包运任务后,这个队共得运费146.56元,运输中损坏了几只碗?(8分)

参考答案

一、1.99.024 99.02

2.8 2 10 40

3.20 25

4.16 4

5.18

6.12.56 37.68 37.68 12.56

7.(2,5)

8.★

9.折线

10.10

二、1.✕

2.✕

3.√

4.√

5.✕

6.✕

三、1.A

2.A

3.C

4.C

四、1.16.6 1000 2 1 1970  3.2 1.85 74

2.24×25+75÷2.5+0.4

=24×25+75×25+25

=25×(24+75+1)

=25×100

=40

(0.75+0.2)÷0.25×250%

=(0.75+0.2)×4×2.5

=(0.75+0.2)×(4×2.5)

=0.95×10

=9.5

(58+227)×8+1127

=58×8+227×8+1127

=5+1627+1127

=6

3.13∶16=25∶x

解:13x=16×25

13x=115

x=15

7×(x+5)=49

解:x+5=49÷7

x=7-5

x=2

10x=0.84.5

解:0.8x=45

x=56.25五、六、1.(1)

(2)3.14×4×4÷2-4×4=9.12(平方米)

答:两只羊都能吃到的草地的面积是9.12平方米。

2.(1)3.14×(6÷2)2×15=423.9(立方厘米)

423.9立方厘米=423.9毫升

答:这个茶杯最多能装423.9毫升水。

(2)3.14×6×5=94.2(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94.2平方厘米。

3.120÷20%=600(千克)

白梨:600×30%=180(千克)

苹果:600×40%=240(千克)

答:白梨进了180千克,苹果进了240千克。

4.解:设运输中损坏了x只碗。

1.5÷100×(10000-x)-0.2x=146.56

x=16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篇10

一、分层目标, 指明方向

班级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分层, 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达到最高的目标, 但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例如, 在“分数乘整数”的教学中, 教师将教学目标分层:①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②通过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从而归纳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③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对于数学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 只要求其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而对于数学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 则要求完成第一个和第二个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则要达到三层目标。教师将教学目标分层,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

二、分层提问, 面向全体

数学课堂中离不开问题的提出,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面向全体同学, 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 分层提问, 全面兼顾。

例如, 在教学“百分数”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以此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师:某电器公司今年一共销售了350 台电视机, 比去年多销售了30%, 请问去年一共销售了多少台电视机?教师给学生一段思考时间。师:你们谁能根据这道题画出线段图?当学生画出线段图后, 教师又问:哪位同学来列一下算式?当列出算式之后, 教师接着问:根据列出的这个算式, 谁能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这道题最难的一点就是画出线段图, 基本上只有一些优等生能够独自完成, 而后两个问题, 大部分学生只要开动脑筋努力思考, 基本上都能回答上来。通过分层提问, 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中展现自己, 正确回答出教师的问题, 增强自信心。

三、分层评价, 强化兴趣

由于学生生长环境的不同、智力水平的不同等, 导致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正视这些差异的存在, 并尊重这些差异, 理性地解决这些差异。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实施分层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斗志昂扬。

例如, 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 教师出了一道较为复杂的问题:一个筐里放满桃子后重 (38) /3千克, 从里面拿出1/4的桃子后重 (25) /4千克, 请问这个筐可以放多少千克的桃子?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 一位后进生举起了手, 回答说:“老师, 我列出了算式, 但是我没解出结果。”老师及时地对他进行评价:“你真棒!这道题难点就是列出算式, 而且你列的算式很正确, 相信再给你一点时间你一定能算出结果。”之后, 教师又请一位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回答:“老师, 我也列出了这个算式, 结果是 (77) /9千克。”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很好, 计算结果正确, 希望你再接再厉。”教师通过分层评价, 保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 同时也让回答出来的学生都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强化了学习兴趣。

四、分层练习, 巩固知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练习的难度逐层加大。教师可以设计分层练习,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只有设计分层练习, 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让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

例如, 在教学“比例”时, 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分层练习。教师首先呈现简单的基础题帮助学生巩固:①一个比的前项扩大6 倍, 要使比值不变, 比的后项应该怎样变化? ②3∶2=6∶ ( ) ;4∶3= ( ) ∶9。教师设计比较简单的基础题, 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比例的基础知识, 然后再设计提高能力的练习题, 将习题的难度增大一点:③如果6x=8y, 那么x ∶ y= ( ) ∶ ( ) 。④甲的1/7等于乙的3/4, 那么甲、乙两个数的比是多少?⑤一本书小明已经看了总页数的30%, 那么小明没看的页数和总页数的比是多少?当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之后,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此时, 教师就要将练习题难度提升一个高度, 为学生出一些实际应用题:小亮家准备装修, 准备在客厅里铺上边长为0.4米的正方形的地板砖, 需要100 块。这时, 装修工建议可以改用边长为0.5 米的地板砖, 请问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板砖呢?教师通过分层练习, 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 还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采用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惠卓萍.分层教学, 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生之友 (下) , 2013, (7) .

六年级数学始业课 篇11

教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遵循“学会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的理念,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亲身去体会、观察、发现、探索。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合理复习,有效铺垫。

温故而知新,用比例知识解决正、反比例问题的关键是先让学生能够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然后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最后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所以利用比例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之前,先给出一些数量关系,让学生判断成什么比例,不但很好地复习了旧知,也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了教学难点,为学生探究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巧妙引导,拓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为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学生已经会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教材例题时,先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有利于

第 1 页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提出问题:①每道题中各有哪三种量?②其中哪种量是不变的?③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生讨论后解答)2.引入新课。

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应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习例5,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61页例5主题图。

(2)学生读题思考,并汇报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预设

生1:已知条件是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 t水,水费是28元。

第 2 页 李奶奶家用了10 t水。

生2:所求问题是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3)指名完整叙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 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 t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4)讨论、交流。

师:例5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预设

生1: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先用28÷8求出每吨水的价钱,再求出10 t水的价钱,列式为28÷8×10。

生2:可以用比例方法解决。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师:为什么可以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预设

生:因为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且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也就是每吨水的价钱)是一定的,所以可以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师:如何运用正比例关系列方程解答? 预设

生: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8x=28×10

第 3 页 x=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5)拓展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上一篇:思想大解放下一篇:社区服务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