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

2024-05-27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共6篇)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 篇1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1

本学期开学初,我花了近一个月时间,认真阅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颇受感动,深受启发,在此谈一点自己的心得。

一、打造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是缔造完美教室的总体目标

刚听说“完美教室”,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什么是“完美教室”的确切答案。朱永新教授没有给出,许新海博士也没有给出,在这本书里,来自海门的各所榜样学校的榜样教室也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他们只是用一个个榜样教室的展示来诠释“完美教室”。

这些榜样班级“完美教室”的展示体现着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智慧树班”“百合班”“阳光天使班”“七色光班”“蚂蚁班”,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班名;《无与伦比》《怒放的生命》《我们是追梦少年》《和你一样》《左手右手》,一首首积极向上的班歌;“旺达节”“犟龟节”“赞美节”“种子节”“自信节”,一个个内涵丰富的班级节日,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各自独特的班级文化。这些榜样班级的教室布置,班级愿景、班规,以及鲜明的班风、学风、吉祥物、班徽等,无不洋溢着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气息。

看着这些“完美教室”的榜样班级故事,我被深深吸引,而魅力就是班级文化。打造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是缔造完美教室的总体目标。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营造出富有个性,并深得孩子们认同的班风学风,这些无疑是增加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试想一下,在一个有着共同愿景的班级里学习生活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二、缔造完美教室离不开班级课程——“全人课程”

朱永新教授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成为他自己。”这也是完美教室的完美之处。完美教室有自己的价值体系,要培养学生成“人”,许新海博士把这种富有特色的班级课程称之为“全人课程”。“全人课程”包括人格课程(公民与生命)、书香课程(文学与主题)、学科课程(语数英理想课堂)、社团课程(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以新教育六大行动、每月一事贯穿;用主题统整。这个是难点,一需要很长的时间,二需要老师的热情、执着,我想可以有选择性的部分切入。

“决定教育质量的,不在于学校的华丽与否,而是决定于是谁站在讲台上,他又在讲着什么样的课。”完美教室的打造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们痴迷于教育,更需要有创造性的活动,要善于不断挖掘学生的生命潜能,找到一系列适合的教育载体,让孩子在教室里不仅学到知识、技能,同时也使身心、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我也曾经有这样的疑问:我们普通的老师能够创造出卓越的班级课程吗?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答案。

如果我们的目光由分数转向生命,如果我们的目光由结果转向过程,如果我们把师生生命的成长与完善视为最重要的目标,那么,我们都能创造出卓越的课程。

朱永新教授指出:“每个孩子每天早晨期待着到教室,不知道今天老师又带来什么新的东西,一天的时间真的是非常短暂,这就是完美教室。当然,要做到这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靠完美的课程来构成的,不仅是靠仪式、靠活动、靠庆典。同时,课程的目的是指向生命的,教育的最高使命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最大的张扬、最大的成长。”

百合班的孩子很幸福,百合班的老师很幸福,这种幸福源于老师根据孩子生命成长的需要,创设了“梦想课程”“书香课程”“学习课程”“生活课程”“爱的课程”等。百合班的孩子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与梦想相伴,与经典相随;百合班的孩子会读书,会学习,会生活,会爱就是得益于以上课程的开发。所以,请相信自己,相信岁月,总有一天,中国会创造出更多的“第五十六号教室”。

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教室,一个生活于同一个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同志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彼此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

谁都想完美,但完美没有一个终点,正如许新海博士所说 “完美永远是一种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做,就对了。”让我们一起朝向完美的前行,在新教育同仁的相互鼓励与共同行动下,期待属于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庆典。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2

近日,读了海门新教育研究中心编著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颇多感慨,下面小叙一二。

一、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读代序中朱永新在20xx年新教育海门开放周上的讲话“让教室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中引用圣严法师的话“做,就好了”,我很有触动,四个字,道出了人生真谛。

我不禁想到鲁迅的《故乡》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理想的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没有人去追求,或者只有极少的人去追求,就没有或没有更大的希望。新教育的工作者们走出了自己的路,正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身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加入他们。记住这句话:做,就好了。从点滴做起,从可以做到的做起。如在“同读一本书”活动中,老师应实实在在地与学生同读,在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与学生交流即“读书交流课”,或在每节上课前与学生同读某篇文章的精彩之处。

从《读者》《智慧》等杂志开始,从一句话、一个笑话、一则小故事入手,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坚持带上一段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行动,同时培养“读书小助手”。接着按规定时间、规定任务、规定形式完成。设计表格或其他形式来实现对内容的展示,最后让孩子们慢慢养成习惯,使之规范化、常态化。

二、最感动的故事

读海门市下余初中“丑小鸭班”叙事“我们共同成长”中我被一个故事——《牵蜗牛去散步》深深感动了。它更让我感到深深地内疚。是的,诚如故事中所说对很多学生我们都是没有耐性的。越是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越要沉住气。

昨天做不好,今天继续做,继续引导他,明天也不放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成长的花期的`,这朵花虽然开得缓慢,但定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其实,我也想牵着蜗牛散步,也想让蜗牛牵我去散步,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在每个班上牵上一两只蜗牛,带他们去散步,闻闻路上的花香,听听路上的鸟鸣,看看满天的星星,我坚信,这些蜗牛定能如迟开的花蕾在某一天悄然开放,芬芳满园。终有一天,大家会发现人间一切的美好。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3

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我仿佛看到了雷夫的教室、常丽华的教室,仿佛进入百合班看到了小百合的故事。书本为我们描绘了新教育“完美教室”的愿景——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教室,一个创造奇迹,演绎故事的地方;教室,一个习惯养成、人格成长的场所。

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中,让我明白的教室的真正含义。它早已不是我以前心中的那所房子,也不仅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教室是一个和孩子们一起步入经典世界的殿堂。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性格的锤炼都受这个家的影响。教室更是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成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呼吸。

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家园。决定一间教室的,不是一间教室的硬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只要有学生,就能在教室里创造奇迹。这对我们农村教师来说,是个莫大的鼓励。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奇迹。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看着看着,让我想起了雷夫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这本书让我再认识了《新教育》,“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是新教育人的一句口号。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让我练习着如何在自己的教室里书写教育人生。以前,我总是迈不出有力的步伐,总认为自己不是在塑造灵魂,而是在原地迟疑,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学生的成长,我要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扎实的走好每一步。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中,让我明白的教室的真正含义。它早已不是我以前心中的那所房子,也不仅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教室是一个和孩子们一起步入经典世界的殿堂。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性格的锤炼都受这个家的影响。教室更是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成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呼吸。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家园。决定一间教室的,不是一间教室的硬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只要有学生,就能在教室里创造奇迹。这对我们农村教师来说,是个莫大的鼓励。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奇迹。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看着看着,让我想起了雷夫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篇3

这里的“她”就是李虹霞老师――“幸福教室”的创建者。这间教室,被美国教师雷夫誉为“中国的56号教室”。

初识李虹霞老师,就是缘于这本《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更被李虹霞老师的精神震撼着。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休产假。我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理理自己的工作思路,反思过往教育教学的问题,计划着在回校后以崭新的自己开始新的教学研究。正当迷惘之际,恰遇这本书,她给了我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定义了教育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

追求梦想,永不止步。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可在现实面前,很多人选择了妥协,选择了随波逐流,让梦想在一个个重复的日子中消逝不见。而她,却一直追逐着梦想的脚部一路前行。阅读她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她在毕业后分配在一所职业中专任教。当时她执教高二年级的语文,职业中专没有高考的压力,因此老师们的工作也就非常安逸、清闲,这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李老师却觉得这样的生活缺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生活显得混沌不已。于是,她选择了和别人不一样的工作方式,虽然没有高考压力,她依然认真备课,逢有计划总结,她也写得详细、工整,第一学年结束大会上,刚刚参加工作的她竟然成了为数不多的“优秀教师”。后开她又被调到技校任教,当她发现班里的一个男生送她的生日礼物,礼品盒上六个字的简单祝福语却有两个错别字时,一个念头在她心中闪现:到小学去。面对即将退休任教小学语文教师的邻居的好言劝说,已经有十多年教龄的她毅然丢弃了原先轻松闲适的工作环境来到了小学。从那以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开始了她的幸福创造之旅。读着她的故事,我在思考什么是幸福?是闲适的工作?是富足的生活?其实都不是。幸福就是追寻着自己心中的呼唤,拥抱梦想努力却快乐的摸索前行。李老师实现了她的梦想――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像种一棵小树,把自己“种”在了教室里,慢慢长大、长壮,枝繁叶茂!

坚持内心,不断创新。李虹霞创造的统合语文教学法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她重组课本、整合知识,正是她的努力和执着成就了她的“统合”语文教学法。李老师敢于尝试,打破常规,统合教材,给孩子们准备了一顿顿营养丰盛的“语文大餐”。她为了让孩子们与语文一见钟情,精心准备语文课;她带着孩子们走进有趣美丽的语文世界,让孩子们明白语文源自生活,让孩子们自己探寻语文,体会语文的美丽;她重视培养孩子的美读能力,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每天都在进步,听她们班孩子们朗读,你会不由沉浸其中,惊叹不已;同样,李老师在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上也是一绝,孩子们个个都像个小书法家。李老师改变了索然无味的课程内容和耗时低效的现行教学,尝试将分散在学科内外但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统合”,从而改变课堂结构和重塑教学流程。这种统合的结果就是,孩子们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速度加快了,学习更生活化了。

付出真爱,收获幸福。课堂是师生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在充满爱的课堂里,便会有享受幸福的师生,于是教师上课也便成为一种享受,孩子们学习也就成为一种享受,呆在幸福教室里,也就成为一种享受。在李虹霞老师的幸福教室里,她给予了学生们最珍贵的爱。我们可以看到:在幸福教室里,她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一起烦恼,一起成长。她的心,在每一位孩子身上。每每外出教研,她都会万分想念班上的孩子,而班上的孩子也都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们的李老师。还记得其中的一幕,李老师由于工作原因调离了原来的学校,居然有孩子随着老师跟着转学,只为能够继续呆在幸福教师里,享受李老师最珍贵的爱。几乎每个孩子,李虹霞老师都能轻易的说出一个关于他/她的故事,这该是何等的用心啊。李老师的不爱,不仅仅给了学生,而且还给了家长。付出了真心,才能收获真的幸福!

梦想中的“幸福教室”,能给孩子打开语言空间,让孩子们的精神自由飞翔,情感健康成长,是孩子们智慧闪光的源泉;梦想中的“幸福教室”,弥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味道,溢满了浓浓的墨香和淡淡的书香,流泻着世界上最美妙的读书声。

一间奇特的教室作文 篇4

夏天的一天,晴空万里,空气清新,天气很热。

我走进了草房子乐园里的一间教室。前面树木成阴,给我们带来了一丝丝清凉地风。我迫不及待地要进去,结果还没开门呢!它的屋顶是从三百里外海边打捞过来的,这草很贵,只有有钱人才买的起,并且听说盖这个房子的人,最年轻的都有70岁了,很不简单吧!

教室的东面,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和的画像。黑板上有一篇有趣的`故事,“诚实的孩子”,讲的列宁小时候的事情。旁边就是教室的前门。另一边有一架古老的木头做的脚踏琴,跟我们现在的钢琴可不一样哦。

中间是一排排长的门口凳子和桌子,是用没有加工过的木材做成的,我想一定是桑桑他们把小木头捡回来,自己做的,做的很精致,一张张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那里,我猜以前的小朋友很爱护东西,比我现在好多了。

教室的西面是后黑板,上面有课程表,九九乘法口诀,还有个书柜,上面放了好多好多我没有见过的几十年前的小人书,虽然已经慢慢地老去了,不过也有很多的历史了,后面也有一扇门,门的上面还结了一个大大的蜘蛛网,肯定这扇门有几十年了。

两边有着名人名言,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巴姆写的“为乐趣而读书”,因为巴姆这句话激发了我们祖国的中华儿女认真读书,让我们畅游知识的海洋,让我们和书交朋友。

教室的两边还各有一盏灯,我想:“这是什么呢”妈妈笑眯眯地说:“是油灯啊,以前没有电灯,只有靠这个读书写字”。我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在心里想那个时候的桑桑是多么艰苦啊,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认真学习啊。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有感 篇5

教室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有这样一间教室,它被雷夫老师誉为“中国的56号教室”,李虹霞老师就是这间幸福教室的缔造者。书中用5个章节,128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李老师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教育历程,记录了李老师与家长、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的小故事,透过朴实的文字,我感受着故事中的温暖与感动,一种幸福感充溢着心间。

李老师在整本书中最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地方是“当好一名老师,首先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幸福。”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越发觉得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语文,无论多好、多明白的文章都要“痛下狠嘴肢解一番”,识字写字非要用“烂笔头”机械记忆,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的品读体味,学生们更喜欢数学课,因为学生在数学课亲身体验多、积极思考多、迎接挑战多、收获成功多,看上去语文课离幸福好远。李老师也有这样的困惑,用“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语文”“假如学语文不再为了考试”这两个小故事来阐述。

李老师虽有困惑,但她更明白如何“对症下药”,她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整个教材的顺序,打乱重整自己的教学结构,重新组合教学资料,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课程,李老师用教学整合的方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李老师是教育的创新者。她在第一次教一年级语文时,大胆地将儿歌与音乐结合起来用于拼音教学,她没有按常规去一个个教字母的读音和书写,而是满怀期待地看着孩子们的脸,让“虹霞拼音律动”在教室里响起来,欢乐与笑声充盈着整个教室,短短的两周之内完成了拼音教学,将拼音教学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既让孩子们掌握了拼音这一识字工具,有帮助孩子们提前两个月进入了借助拼音的阅读。

李老师除了在拼音教学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识字教学方面也有自己的高招儿。当孩子们第一次步入教室的时候,最引人注目的是讲台黑板上的几十只彩色气球,每只彩色气球上面都写上了孩子们的名字,第一堂识字课就有名字开始,在探索中与笑声中,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被点燃了,语文的学习开始了。我们的课堂的低效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索然无味,更多的是来源于教师教学方式的低效与枯燥,在不合理的课堂结构当中,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多的是不喜欢。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语文课也不例外。李老师用鲜活的课堂告诉我们,学科是相互联系的,改变课堂结构和流程,会让孩子们对学习提升兴趣,在此基础上学习表现得更为生活化,更为人性化,更富有趣味,创意不止,精彩不停。

语文课堂需要创新,教师有创新精神不够,还要用创新能力作为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撑。只有教师创新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多元化发展。比起李老师独创的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我现在做的只是一些皮毛。比如上《麦哨》一课中,我问学生:如果此刻你面前有一片青草地,你最喜欢做什么?有的学生说在草地上美美地躺一会儿,看看蓝天白云;有的学生说草地很柔软,可以翻几个跟头;还有的说可以在草地上玩游戏。看似简单的想法背后是孩子一颗颗天真无邪的童心。语文教材中还有科学知识的渗透,例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体现实践的观点,我在课上画出了一磅重的铁球和十磅重的铁球,先是十磅重的铁球着地,通过阅读课文得出这一结论是错的,我又让孩子们自己画出图,在下去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大部分都可以画出来,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在自己画图环节结束后,我让学生上台画,学生们很轻松的画出了正确的答案,又在接下来的一轻一重物体同时落地实验中证明了:物体自由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轻重即重量无关。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情,在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李老师的幸福课堂来源于她本人“不安套路出牌,不墨守成规”的创新思维,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思考,过着不重复的教学生活,语文教学中充满情趣,充满活力,适用于低段的语文教学,我想,每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更该如此,不应该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老师要根据级段的不同,课文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改变。

李老师有是工作上的勤奋者。她毫无怨言地接受了一年级和四年级的教学工作,即便是班长做的学期规划,她也亲力亲为,督促与帮助其完成。在“让孩子理解教师忙碌”的这一章节,她在博文中谈到早上上了两节课,听了一节课,下午又帮孩子们把葫芦丝贴上名字,还没来得及吃饭,又浏览了幸福教室的博客,一起与学生背诵《大学》,回家八点半准备课件,晚上10点与徒弟聊课。短短一天的安排可以看出李老师用忙碌与勤奋诠释着她热爱这份事业,她的成功的背后是一路的艰辛与坚持,她在为学生于家长创造幸福的同时,也付出自己最美的年华。现实生活中,面对工作的任务时,有时人总是专注于自己满脑子的想法和情绪,而不专注于要做的工作,有的人则是带着情绪工作,工作质量也便可想而知。李老师用踏实的行动告诉我们,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迎接挑战,我们工作在开展的时候便会畅顺得多,我们在工作中的心情同样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只要找到工作的乐趣,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读完《创造一间幸福的教室》后,我明白了幸福来源于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真正的幸福不是天上掉馅饼,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努力,不断创造,并且用心去经营。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 篇6

艾斯奎斯遇到的是一群困难儿童,如果没有出色的课堂管理方法,任何教师都上不了课。艾斯奎斯有他的法宝。

首先,他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层次论”,让孩子们学习做事的“六大境界”。艾斯奎斯教孩子们反思人们做事的原因,并把原因分成以下6个等级:

第一级:不想惹麻烦。

第二级:想获得回报。

第三级:取悦他人。

第四级:按规矩办事。

第五级:出于对他人的考虑。

第六级:有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并按此行事。

在整整一年里,艾斯奎斯鼓励孩子们做第六级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并以身作则。他努力让孩子们明白,做模范公民,不是为了他,也不是因为回报或恐惧,而是因为有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一旦他们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与人为善、学习勤奋便成为他们自己的原则。很多孩子喜欢取悦成人,但艾斯奎斯却不希望孩子讨好他。他让孩子们制定一套行为准则。在他不在教室的时候,这些孩子也能表现得很好,因为他们不是为老师表现的。

思荣碎语:

雷夫·艾斯奎斯的智慧在于他相信学生能行,他认为学生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有勇气走上他为他们铺就的一条追求卓越的的道路。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他用科学的、智慧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离优秀越来越近。

他也曾在他的著作中写道:“我痛苦地意识到我不是一个超人”,“我所做的跟成千上万有抱负、有责任心的教师一样。我经常经历失败。我睡眠不足。我会在凌晨醒来,为我对每个学生无计可施而痛苦。做一名教师会很痛苦。”而即使是痛苦,他也坚信,面对现实的每一个失败,都意味着有一个孩子的潜力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他满脑子都在想:我给了他们什么,能让他们受用一生?

当一个老师能够这样去思考的时候,也许他已经获得了教育的智慧。做智慧教师的方法有千百个,然而内涵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潺潺。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轻生,就急忙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智慧的老者给万世师表孔子上了一课,同时,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智慧教师的智慧方法是去适应学生,让学生在艺术生活中得到学习的动力,从文化教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转变本位主义的思想,回归到教育的真实,让点滴的学习慢慢成为深厚的积淀,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公众号:一个人的教育笔记

★ 教学教育方法心得:在一间与众不同的教室里

★ 我在未来的教室里

★ 教室里的童话

★ 《教海漫记》读书体会

★ 教室里的事800字范文

★ 教室里的掌声作文

★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 教室里的怪事作文500字

★ 教室里的悄悄话作文350字

上一篇:少先队水头二小大队干部换届选举大会主持稿下一篇:素质拓展感想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