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期末试卷

2024-05-24

清华附小期末试卷(共5篇)

清华附小期末试卷 篇1

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一、认真听老师读一段话,按要求作答:6分

1.写出短文中四字词语:、、2.这段话是从、、三个方面写黄山的。

3.这段话中分别用、、等来比喻黄山的山峰形态。

二、看拼音写词语,注意将字写端正。5分

kuíwúchéng nuîlíng lìmiǎo shì

()()()()

三、在括号里填上读音是“jùn”的汉字。2分

严()()工英()()马

四、辨字组词。4分

饮()橱()避()挠()

炊()厨()僻()绕()

五、在()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能填上6个就可得满分),并选其中的一个造句。5分

生机()然()然开朗()然无存()然不知()然无恙

()然大悟()然有序()然起敬

六、按要求写成语:6分

1.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如:起死回生)

2.含有动物名的成语:(如:引蛇出洞)

3.末尾两个字相同的成语:(如:文质彬彬)

七、选关联词填空:4分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只要„„就„„

虽然„„但是„„如果„„就„„即使„„也„„

A.大明()刻苦学习,()热爱劳动。

B.大明()刻苦学习,()成绩很好。

C.大明()刻苦学习,()不注意锻炼身体。

D.大明()刻苦学习,()能提高成绩。

八、填空。12分(2%+3%+2%+1%+2%+2%)

1.这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名人名言、格言或谚语,最有启迪教育的一句是:。

2.这学期,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不少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是因

为。

3.学之,问之,思之,辨之。

4.,谁持彩练当空舞?

5.《卜算子•咏梅》这首诗中。”赞美了梅花不

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的品格。

6.《七步诗》中曹植有感于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发出感叹:

“。”

九、修改病句(改在原句上)。6分

1.走进拉萨古城,我们就看到极富特色的藏民居和藏戏唱腔。

2.“马踏飞燕”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3.早晨,当阳光照耀在校园时,教室里传出了琅琅的一阵阵读书声。

十、课内阅读。6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骚骚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

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

们醒来。”

1.用“”划出一句疑问句,用“﹏﹏﹏”划出一句反问句。

2.片段中描写渔夫动作的词语有:描写渔夫神态的词语

有:。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句子中的“熬”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十一、课外阅读。14分

静静的太平湖

初夏。在劈地摩天的黄山爬得双腿如山一般重,再来到北麓的太平湖,那种感觉像痛饮茅台

酒的酣畅后,细吮毛峰茶的舒坦。‖

山青。水绿。天空湛蓝。面对这景色,一切华丽的词藻都显得苍白。朴实,是一种最真

切的美。

十三万亩的湖在山的怀抱中,湖水柔柔的,叫人实在不忍心划下桨去。一只白鹭掠过,才惊碎绸缎似的湖面。倏忽间,一切又归于宁静,静得让人能听见环湖山岭上竹叶在微风抚

慰下的轻吟。

山水一色的绿恬静得如细细的筛网能滤去所有的焦躁忧愁烦恼那种感觉或许就是众多的旅游者来太平湖追求的境界‖

湖上泛舟,方知幽静中的无限神秘:刚刚还在宛如浩瀚的太平湖上享受那无边无际的自

由,转眼就恍似穿行于峻峭的山峡去领略隐天蔽地的幽邃(suì),在“十八罗汉卧南海”状的群岛晕晕乎乎转出,悠然却见神似桂林山水的清绮明丽。当你有兴弃舟步入湖边樵山的神

仙洞,那奇石深潭上袅袅的雾霭(ǎi)足以使你幻觉顿生。

其实,只要你玩“透”,任何胜地的景色都是变幻无穷的,只要你善于联想。

太平湖上静悄悄的,我们几乎没遇到其他游客,惟见岸边几叶扁舟空自打横,似乎可惜

了这旖旎的风光。不过,假如遍湖桨声人语,还能品味那份宁静吗?‖

环境能改造人的心境,境亦未必不能心造。游毕太平湖归去,那份留驻在你心里的恬适

闲淡足以使你在纷繁的人生中保持那份清静。或许这就是寄情山水间的魅力。‖

1.“劈地摩天”的“摩”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__画。“劈地摩天”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搭配。

()的天空()的太平湖

()的雾霭()的词藻()的山

峡()的风光

4.文中已用“‖”线分为四段,请概括第三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后,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你认为游山玩水有哪些好处?(至少写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华附小的各年级推荐书目1 篇2

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2、《逃家小兔》(绘本)

3、《我爱我爸爸》(绘本)

4、《红鞋子》

5、《爷爷一定有办法》

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这个版本太多,不知哪个合适,优先选翻译者比较有名或者出版社比较好的:

安徒生童话(拼音美绘本)、安徒生童话精选(插图本)、安徒生童话绘本典藏(共13册)、安徒生童话精选集、经典译林:安徒生童话选集

7、《格林童话选》这个也是版本众多,摘几本:

彩绘本·快乐分级阅读: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美绘本)、译林名著精选:格林童话全集(插图本)

选读:

1《哪吒传奇故事》

2《王一梅童话系列》王-梅

3《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汤素兰等明天出版社

4《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梅子涵著,含在合集里的:名家短篇小说卷:梅子涵经典儿童小说、子涵童书(套装全9册)

5《可爱的鼠小弟》

6《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7《丁丁历险记》

8《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9《胡萝卜种子》

10《小精灵的秋天》

11《小猪唏哩呼噜》 孙幼军

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

13《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14《兔子坡》

清华附小期末试卷 篇3

1、《魔戒三部曲》(美国)

内容:比尔伯。巴金斯是位年事已高的哈比族人,在111岁生日那天,他决定离开故乡,并将所有财产都移交给他的侄子弗罗多。巴金斯。不过,比尔伯唯一难舍的是一只可以让持有者隐身的魔戒,可据他说这只不过是个不值钱的小玩意。哈比族的守护者—灰袍巫师甘道夫却对这戒指起了疑心,他拼命研究大量的史册,结果证实他最大的恐惧已经成真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了弗罗多。

3、《听见天堂》(意大利)

内容:一个从小失明的孩子,如何成为闻名全欧洲的声音剪接师?米可出生于托斯卡尼,从小就热爱电影,因为一次意外,让他必须永远与黑暗为伍,只能到政府规定的盲人的特殊学校就读,然而这一切的挫折直到他在学校找到一台老旧的录音机开始转变,一个崭新的世界为他而展开。然而这个生命中重新点燃的希望却被主张盲人不该拥有梦想的校长硬生生地打断。即使不被认同,米可仍是朝着梦想迈进,他的热情逐渐感染周围的同学,引导着他们重新定义视障者的梦想与能力。

4、《大卫科波菲尔》(英国)

内容:故事描述一位早年丧父的小男孩,因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怕事,童年时受尽继父的虐待,生活苦不堪言。当母亲突然病逝后,他更是历尽艰辛,迫于无奈投身社会,辛劳地工作,饱受旁人的冷言冷语。不过,他披荆斩棘、凭着顽强奋斗的精神,终于名成利就,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得到一个完满的结局。到底这位主角怎样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改变坎坷的命运,活出生命的彩虹呢?

5、《怦然心动》(美国)

内容:朱莉·贝克虔诚地相信三件事:树是圣洁的、她在后院里饲养的鸡生出来的鸡蛋是最卫生的、以及总有一天她会和布莱斯·罗斯基接吻。二年级时在看到布莱斯的蓝眼睛那一瞬间,朱莉的心就被他击中了。不幸的是,布莱斯对她从来没有感觉。而且,他认为朱莉有点怪,怎么会有人把养鸡和坐在树下看成乐趣呢?没想到,到了八年级,布莱斯开始觉得朱莉不同寻常的兴趣和对于家庭的自豪感使她显得很有魅力。而朱莉则开始觉得布莱斯漂亮的蓝眼睛也许和他本人一样其实很空洞,毕竟,怎么会有人不把别人对树和鸡的感情当回事呢?

7、《天堂电影院》(意大利)

内容: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成长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詹卡多村庄中小孩子的故事。主人翁多多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孩子,而艾费多则是“天堂乐园戏院”的放映师,因为电影的穿针引线,使得他们建立起来亦师亦友的感情。放映师所扮演的是个引领者的角色,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一直带领着多多成长。在他死后,他留给多多一盒胶卷,重新串连起多多遗失了三十年的回忆与情感。

9、《音乐之声》(美国)

内容: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她去冯?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她发现冯?特拉普家,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师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教师来吸引父亲的注意。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和喜爱。

10、《喜马拉雅》(法国)

内容:在喜玛拉雅山西北部的隐匿村庄,人民要在冬季前夕把盐用犁牛运送到市集,换取谷物过冬。一般来说要花两星期徒步跨山越岭才能到达。天尼是得人敬重的老酋长,由于长子离奇死去,他接受不了事实便把责任推到年轻的卡马身上,认为他想夺取村长之位。他拒绝让卡马引牛到市集,但卡马并不理会。结果老迈的天尼决定拚了命也要越过卡马的队伍,证明个人的资历经验„„

11、《千与千寻》(日本)

内容:借由小女孩千寻的经历,在积极探索一条入世的道路。千寻由一个物质世界跌入一个对于她来说,全然陌生和充满着困境的神灵的世界,回归将是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取胜的魔法只有一句话—“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不屈的千寻最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她于是努力以成长的主题去实现自己对世界的怀疑与期待。

12、《一个都不能少》(中国)

内容: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魏敏芝给高老师代一个月课。魏敏芝只有十三岁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单身一人踏上了寻找张慧科的进城之路。十三岁的魏敏芝开始茫茫人海里的寻找,终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找回了张慧科并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得到了大量的粉笔和文具。

13、《战马》(美国)

内容: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匹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他们被分离的命运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重新交织在一起。《战马》具有典型的斯皮尔伯格风格,大气磅礴的配乐,加上唯美的摄影和厚重的原著故事,影片散发出文艺史诗的气场。

15、《草房子》(中国)

内容: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16、《城南旧事》(中国)

内容:影片讲述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垣颓院、残阳驼铃、闹市僻巷等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让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17、《美丽人生》(意大利)

内容:讲述了意大利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父亲不忍年仅五岁的儿子饱受惊恐,利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必须接受集中营中种种规矩以换得分数赢取最后大奖。

19、《安妮日记》(英国)

清华附小期末试卷 篇4

山东省庆云县实验小学

刘艳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人生路上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我谨慎地把握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浅薄的教育阅历。

这次德州窦桂梅团队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对我县“单元整合,海量阅读,读写并轨”课改模式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次活动共有七位专家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清华附小的1+X课改创新成果,我有幸亲临现场,收获颇丰。借此,我简要向大家做以下汇报。

一、改变,从阅读经典开始。

“全民读书,阅读经典”已经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此大前提之下,清华附小的窦桂梅老师带领的团队给孩子们推荐课外阅读,要求学生阅读100本书。这听起来好像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但是他们却做到了。这次,窦桂梅老师在她的阅读推荐课上给孩子们推荐了十本书,课堂紧紧围绕“奇遇”推荐。在书中,作者安东尼·布朗根据十个经典儿童文学故事来创作插画,把所有角色都替换成大猩猩,而原著主人公正是威利本人。这种独特的演绎方式看似调皮冒险,却与相对工整难啃的文学著作碰撞出火花,让文学艺术展现出另一种新鲜的风貌,呈现出有趣且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她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本书的主人公,还给学生带来了彩笔,画纸,让学生大胆进行创作,把自己推荐的理由,书目图片都制作在卡片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创作到台上去展示的时候,他们一个读,一个高举图片,让台下的学生猜书目,课堂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同学们双眼放光,兴趣盎然,早已经按捺不住想要阅读的强烈欲望。

改变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就要从阅读经典开始。窦老师推行全科阅读,即每周必须要有一节语文阅读课,数学阅读课和科学阅读课,阅读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窦老师推荐阅读的方式别具一格,推荐书目的数量也是我所见之最高。近两年,我们学校也在大力推行“海量阅读”活动,学校也为全体老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为此,我积极践行学校要求,利用阅读课,早读,晚上亲子共读活动,周末、寒暑假等的时间让孩子们大量阅读。阅读书籍从语文《同步阅读》到经典小说,再加上同学们订阅的《当代小学生》,《创意作文》等的优秀书籍,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积累。虽然我也一直在努力,但与窦校长比起来,真是愧叹不及,所以我们还要好好研究窦校长1+X课改的研究成果。

二、“群文阅读”贵在践行方法渗透。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把主题相似或相同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教学,等同于我县的单元整合课程。熊忠雄老师是“市十佳班主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他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择了《把掌声分给她一半》,《跨越百年的美丽》,《梦圆飞天》三篇课文。教学中,他先是对《把掌声分给她一半》这篇课文进行深入地分析,提炼出形、事、情三个方面,然后列表后指导学生从三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学习,最后学生汇报展示。

这种方法是教一篇课文,学一种方法,再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其他课文中。这正好与教研室王主任所提出的教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放在同类课文中进行印证的观点。正所谓“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我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在我们教学拓展阅读课,即学习课文之后进行拓展阅读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学习这种方法,先选典型文章重点分析,再将方法加以运用。这样,一天天积累,长此以往,学生定会学到更多的解决语文问题的典型经验。

清华附小期末试卷 篇5

原点:语文教学的根

——窦桂梅教育思想沙龙研讨会

● 盐城市迎宾路小学

主持人虞冬霞:“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教学究竟应该带给孩子们些什么?”作为语文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在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个年头的今天,课改中的高谈阔论、急功近利以及林林总总的教学模式和成功经验显然已经迷糊了我们的视野,左右了我们的教学思想。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只有搞清语文教学的本质,才能厘清目前语文教学的复杂局面。窦桂梅老师《回到教学的原点》的讲座让我们直面语文教学的拷问:原点的内涵是什么?语文教学的原点在哪里? 王琴玉:“原点”一词,现在在教育界甚为流行,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未能查到对“原点”一词的阐述。网上搜索,释义有三:1.笛卡儿坐标轴的交叉点;2.倒可一个随意的零点,由该点计算数量;3.为目标区域内的一个明显点,可作为调整火炮射程和方向的标定点之用。我认为,在教学领域中,它的内涵应等同于“起点”、“基础”、“根基”与“本真”。

张建勇:纵观小语改革的一段历史,它经历了发展的阵痛,成长的迷惘。像窦老师这样的名师,潜心于改革研究,冲锋在改革一线,立足改革潮头,几经蜕变。他们在思考中洗尽铅华,在磨练中退却浮躁,站在语文的高点把握语文,用语文教语文,我想这就是原点。

王琴玉:朱永新教授曾经这样论述:“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作为语文学科教学,我们应该怎样为孩子们未来的幸福作准备?我们在窦老师的讲座中应该有所启发。

吴志平:窦老师主张语文老师要树立母语意识,语文学科教学要将语文教学目标铆定在母语学习上。母语,亦称第一语言,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是一个民族领域的概念,反映的是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它直接指向民族共同语。

谷先平:于漪先生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母语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一种有形无形、有声无息的存在,是历史流注的民族精神,她宽厚地孕育涵养着每一个子民。”我们树立了母语意识,就会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绝不是识多少字,背多少词,做多少练习,写几篇文章,而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民族情结的感染。

季秀美:我们学习的母语大体上就是语文,因为我们所有的书都是由汉语文字编写成的。汉语言因历史文化的悠久而内蕴深厚,博大深邃,它本身具有无可比拟的魅力。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钟情于语言文字,培养孩子热爱并认同我们血肉相连的母语汉语,培育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扎稳下一代的精神支柱,寻根认祖,饮水思源,说中国话,做有根的中国人。

陈爱娟:怎样有效开发教材,实施母语教育?窦老师提出的“主题教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在窦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她把语文教育的范畴扩大到了生活的范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使课堂教学渗透着人文的精神,饱含着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感悟语文的同时,也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进而让一个个主题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使母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

吴建兵:什么是“主题教学”?窦老师认为,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的主题,既非思想主题,亦非知识主题,而是一种文化主题。它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它不仅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杨玲玲:“主题教学”课堂实践,其实是在窦老师“三个超越”指导思想下的产物。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窦老师从学生素质发展的大处着眼,成功地践行了“学好语文,课内一半课外一半”的规律。

王琴玉:窦老师认为教育回到原点的根本还在于课程建设要回归儿童本位,语文教学要为儿童的幸福人生奠基,用语言按摩孩子,要将课堂转化成课程。

这个观点与我们一直强调的小学语文姓小相一致。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经验,把握好语文教学中文化认知和情感体悟的度,让孩子感受文化,汲取营养,而不是以成人的视角锁定文本的文化内涵并强加于儿童。回归儿童,是要我们解读文本深入而浅出,尊重、理解、宽容儿童;回归儿童,是要以儿童的眼光关照文本,关照课堂,关照语文课程,让语文学习成为儿童本真的生活状态,让语文与儿童的生命血脉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儿童的言语诉求,儿童的心灵丰富,儿童的精神成长,永远是语文的根基和原点。

邵正干:朱永新教授也说:“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人的一生其实是围绕童年展开的。”

亚:窦老师强调要注重儿童习惯的养成,她提出了语文学科教学“三个一”的质量目标,即:一手好汉字(正确、规范,美观),一副好口才(倾听、表达应对),一篇好文章(读懂一篇文章:理解,统整,评鉴;能写一篇好文章:积累,观察,运用)。窦老师认为,让学生打牢基础才能让学生用一灵一肉支撑起“人”字的一撇一捺。

夏:好习惯受益终生,我们都深谙此理,但真正像窦老师这样目标明确,长期坚持的又有几个呢?要为儿童的幸福未来做准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孩子美好人生奠基的工程。

沈玉秀:回归儿童还是发自内心地对儿童的尊重与欣赏,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有了这种爱,孩子们才能和你无拘无束的交流,才能平等真诚地和你对话,作为教师,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主持人虞冬霞:“能否让教育回到原点其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团队引领要回归教师本位。”窦老师这样说。教师又该怎样回归原点呢? 唐小萍:“教育不仅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教育生活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不是简单的感官的快乐,而应该是完整和谐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回归生命,热爱自己,以自己的本真状态投入教育,体验生活,追求教育幸福。

珀:一名教师的发展,但最关键的是“找到自已”,找准你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让自己拥有高质量的教育生命。和学生一起飞翔,在学生的收获中收获自己的幸福。我想这应该就是回归教师的原点吧。

主持人虞冬霞:刚刚我们对原点的内涵、语文教学的原点在哪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实,窦桂梅老师的阅读指导课和讲座也清楚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回到原点,就是要回到我们的母语,着眼于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发展。这一切都归因于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那么,对照窦桂梅的“回归原点”思想,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又存在哪些偏离现象呢? 李中军:窦老师强调让母语根植于学生的生命中,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基。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之所以有些课语文味不浓,失落了语文本体,其深层原因是这些语文教学偏向教学形式的模仿,而轻文本的细研。教师本身对教材都不够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准确把握,怎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呢?文本学习成了一种浅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无法深入文本体会蕴意,感受语言的魅力,没有了语文味,也就不能感受真正的人文,更不能实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萍:“一节课总有东西捡回来。”这句话带给我的震撼最大。品味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回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孩子的记忆里剩些什么呢?有没有捡出一些对孩子终生受用的东西?课文是一个整体,现在有些课,课堂设计缺乏整体感,线型和板块教学均缺少一个统领全文、辐射全文的主旨问题,往往以一个个琐碎问题贯穿整节课,在一问一答中引领孩子不断感晤,看似热闹高效,实质费时低效。经过此番折腾,课文的美感从何而来,学生又怎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呢?现在的一些阅读课,尤其是公开课,教师总是挑选出自认为是课文“精华”的句子、段落,与学生一起将它们分析得头头是道,最终又往往让这些“精华”独立存在于课文之外。一堂课下来,这些“精华”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家”,课文教学的整体性非常差。

王小丽:现在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以至于有的课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过多地》卜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离开文本去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也有一些教师不加分析、思考就急急忙,忙地改教材;有的课堂甚至从开始到结束根本见不到有教材。凡此种种,对教材本身的学***削弱了。

季秀美:《教学手册》倾注了窦老师多少的心血和智慧呀!近年来,我们学校也在努力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但与清华附小比较,我们才猛然惊觉:我们组织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计划性、系统性,有点无绪,只有其形的一张皮,而无内在的丰满的血和肉。长持以往,我们的学生会爱上阅读吗?即使爱上,又能是几个优等生呢?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呀!

王琴玉:直面自己,最最缺乏的就是思想,惟《教师用书》和所谓的集体备课,却少有以自己的心灵直击课文文本,因此,课堂缺乏个性,过于程式化。现不少教师在有了一定教学经验后,往往就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和相应的学生观。老实说我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遇到问题总是不由自主地进行经验式判断,习惯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去解决倒可问题,常常不愿正视事实去客观地看待实践的合理性。如果解决不了多会自我安慰地认为学生太傻或太调皮,或者推给客观原因。在如此“师本位”、“书本位”的课堂下,我又怎能奢望学生能有“人本位”的阅读感受呢?

达:有些课堂表面看来一帆风顺,但表面的顺利掩盖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虚乏力。课堂中众声喧哗,异口同声,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进发的火花。这样的课堂会使课堂封闭,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学生缺失了本我,缺失了个性,甚至连笑也是勉强挤出来的,这种情况令人不安。

徐伟伟:面对我们的课堂,甚至是公开课,小组合作、开展竞赛、游戏等大都流于形式,尤其是小组合作,在学生没有做好必要准备的前提下匆匆交流,讨论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参与,而大多数学生实际上成了门外汉。这样的课堂没有尊重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位,而是为了课堂教学所谓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所表演的大家共知的常见模式。学生最终还是成了配合老师表演的配角而已。

王桂兰:在我们强调尊重赏识学生、以人为本的形势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但是在阅读课中,我们发现,教师总是以“好”进行笼统评价,生十白自己不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以致学生误以为自己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只要说出来就是对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夸大,这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周冬梅:和低年级学生打交道已有几年了。回想以前的教学方式,我也注重孩子良好写字姿势与读书姿势的培养,但因纠正时语言缺少艺术性,无非就是“比一比,谁坐得最好。”“看谁做到了‘三个一’。”久而久之,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在课堂中,看到孩子们的握笔、读书姿势不正确,经纠正几分钟后又恢复原样,我除了叹息之外便放弃了。教育的方法有很多,而窦老师诗一样语言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受到教育的同时更获得爱的滋润。

华:我们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上不品词析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脱离文本进行教学,漫无边际,随意发挥,用集体讨论取代了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还美其名日开拓到申。有些课,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由于课件使用不能做到适时、适度和有效,虽然一时间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

陈永勇:当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无意中放松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教师生怕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出花样。

周旭玲:我断愧的是前几天教学《望月》,课堂上我被课件上母亲的现状及文字提示打动,语带哽咽,热泪盈眶,却有一学生被我这一“不成熟”的表现逗乐了,脱口而出:“老师,你能演戏呢!”口乌呼!我好失败!反思,只能怪自己,教艺欠缺,没能将自己的感受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

王爱平: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自愧不如,虽然辛辛苦苦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二十多年,但收获甚少,尽管在教学之余,有时也略有所感,偶有所思,但都懒于动笔,不善于总结和反思,也不善于表达,创新意识淡薄。

杨三明:其实,我平时也爱读书,但却没有一定的计划和体系。平时也是想谈就谈,如果真的有些忙的时候,干脆就不读了,我想这种一暴十寒的读书习惯对自己的成长应该十毫无益处的。窦老师在讲座过程中几次发问:这本书你们读过吗?那本书你们读过吗?每每台下静默,不仅个个脸红心跳。我扪心自问,我们做教师的读了多少?在抱怨在校无暇读书的同时,我们茶余饭后又做了些什么?平时我们对读书恐十白总有这样的态度:要有专门的时间,安静的环境,其实,这是一种可恶的借口。

玲: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不是没有实践过,像窦老师那样好的教学理念,但更多的是“偶尔”。也不是没有美好的教学理想,只是还不能持之以恒。此刻,窦老师的精神对我而言,就像是一场及时雨,唤醒了昏昏欲睡的我。虽然我平时教学也有一定的热隋,但跟大师相比缺乏一种昂扬的激情!也无数次地给自己走过目标和计划,都不能坚持到底,执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总结和反思不够,很多时候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很有价值的观点,由于惰性却没能及时将它们记录下来。

主持人虞冬霞:当今社会,教育的功利性被一味追求,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被强化为唯一乃至最高,教育本身或多或少地被异化了,由此产生了很多令人头痛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实践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因此我们要使教育发挥出它本身应有的功能,就必须返璞归真,让教育回归本真。正如窦桂梅所言,“语文教学要归回原点,回到母语,回归儿童。回到基础。从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丈章做起,为学生的学习扎下母语的根,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下精神的种子”那么,针对我们反思出的偏离现象,今后,我们该怎样改进教育教学呢?

季秀美: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2l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如何回到原点?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窦老师的“三个超越”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气息,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花朵。

柏连凤:“教师走多远,学生就走多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生命底蕴,关注学生生命的全部内容。窦老师用她的智慧和实践告诉我们“学好教材,超越教材。”强调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拓展阅读内容,提高阅读品位。语文课本的有限,而学生的需求是无限的,我们要扩大篇章的阅读量。我们选择国学经典推荐给学生,如《古诗词》《成语故事》《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我们还可以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分年级段向学生们推荐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名著,让学生受到启蒙教育,学到母语文化,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这样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这样积极开拓学习语文的领域,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了积累与沉淀。

华:窦老师的课堂注重细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呵护。窦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她培养学生养成习惯的一些做法,如《写字歌》、佃)队歌》、《放学歌》等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编的。既朗朗上口,又促成习惯的养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可以拿来尝试尝试。

张建勇:窦老师的课堂处处都彰显着平凡,但我们又体会到就是这一次次的平凡成就了她的伟大。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努力做好每一次的平凡:做好每一次平凡的业务活动,听课、评课,让自己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做好每一次的文本的研读,能清晰地抓住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有所得;做好学生每一次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做好每一次的师生交流,让我的言行能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做好每一次平凡的细节,让自己的课堂也能充满诱惑,让自己的人格也能魅力四溢。

萍:我们是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应该让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生命得以增值。“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应该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周冬梅:窦老师充满激情,她的课堂就像一条奔腾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及孩子们一起登上了他们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领略了一派激情风光。在工作中,我们老师要带着自己的激情,带领孩子们一起徜徉与祖国文字中,领略文化的无穷魅力;我们老师要带着自己的激情,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为孩子们开辟语文的天地,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我们的老师要带着自己的激情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幸福。

王桂兰:窦老师在课堂上渗透给孩子们:爱读书的孩子不会错,读书使人拥有力量,健全人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怎样引领学生畅游书的海洋,汲取力量?我想只有做教师的自己不断读书,才能和孩子们一起找到语文的真谛。只有读书,我们教师才能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传承着学习和创造的快乐。当教师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动过,被余秋雨,周国平哲理文字烫服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那种宽容和博大的胸怀,月瞬中充满激情和睿智的言语,那种对人生和追求的超然与豁达,将会与孩子们产生深深地共鸣。

酷爱读书的人,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软,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和内在需求,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柏连凤:读书,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跟得上教育的步伐。首先是读好专业方面的书,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不仅仅要能教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能够旁征博引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语文教师就要读一些语文类的杂志,古典、现代、国外、时尚的文学作品都要涉及。其次才是读好理论方面的书籍。教育教学不仅需要实践探索,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一些教育家的优秀言论是经历过岁月磨砺流下来精华,我们可以边读边实践,走出自己的教学之路。如:孔子、孟子等教育大哲,国外的杜威、苏氏„„最后要读好儿童喜欢读的书籍。只有读孩子的书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知道这个时代的孩子在想什么。如:《草房子》、《男生贾里》、《马小跳》等,都是孩子热爱读的书,如果拿来读读也别有一番滋味!宋

玲: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更要以写促思。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养成在学习实践中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让教师在看似千篇一律的教学活动中有个性的提高,只有反思才能让自己在思考教学实践的点滴行动中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去建构自身的专业成长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们可以反思每一节课的得失,捕捉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记录下其中的点点滴滴。我们要养成在反思中再学习再实践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

陈爱娟:窦老师的课和讲座留给我最深的是那份真挚的爱。她爱自己的职业,她爱学生,她爱自己,爱家人。

我们有爱,才能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学生打成一片,成了学生的朋友。倒可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树立自尊。我们要带领孩子们感受美好人生,带领孩子们走向未来,感受幸福人生。

徐伟伟: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平时接触到的都是数学课,数学专家。今天有幸欣赏到了听了窦老师的课堂和《回到教育的原点》的讲座,我的心灵受到了以次全新的洗礼,原来语文与数学是相通的。窦老师是漂亮的,是由内而外的美,是读书滋润了她,所以才如此光彩夺目。老师的声音很轻,很柔,很自然,显示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是卖苦力,用大嗓门来吸引学生,用冰冷的目光老扣住学生。卖苦力的老师肯定是未老先衰,浑身是病,而用教师的激情、柔情,立足学生的教学工作的教师才能永远年轻。

陈永勇:作为基层教师,我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把学到的记录下来,用心记录,用行动做出来,落实到实践中去,跟孩子们共同成长,实现自我超越。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能体会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小学英语教材非常简单,如何让学生体链,其中的人文关怀,是值得我们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更要求我们在英语课堂上,生活中,教会学生思考英语的方法,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真正做到洋为中国,从而提高学生的全方位的素质。

上一篇:以邻为壑的的意思及成语故事下一篇:八措并举确保“两节”期间安全发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