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的调查报告范文

2024-09-09

水污染的调查报告范文(通用8篇)

水污染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1

调查报告 调查项目:水污染 调查人:徐亮 调查时间:2010-07-15 调查内容:水污染,都知道,是非常严重的,它由有害化学物质(harmful chemical)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还会因石油漂浮水面,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引起火灾。

据有关数据报告,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 1 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 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 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 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 — 70% 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截至 1996 年底,全国 600 余座城市年排水量为 353 亿立方米,处理量为 83 亿立方米,处理率仅 23%。城市市政系统年纳污水 209 亿立方米,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 153 座,集中处理量为 23.8 亿立方米,处理率为 11.4%。尽管全国每年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3 亿立方米,但仍以每年处理能力缺口 21 亿立方米的速度在不断增大。到了2050年,城市市政系统年纳污水为1385亿立方米,2100年将达到2435亿立方米这相当于长宽高都是61813.8米的正方体,若平铺为高1CM的长方体,底面将覆盖将近2537个中国。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要求,到 2002 年,全国要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2000 万吨/日。集中处理率达 25%。据测算,仅处理厂的配套管网投资将达 850 亿元,至 2010 年,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率将达 40%。预计将新增城市污水处理厂 1000 余座。

根据统计,中国有3.2亿农民没有饮用水;大约有1.9亿农民是喝受到污染的水。此外,灌溉农田的水散发着恶臭,而且漂浮着一些污染的泡沫。而这样条件下生产的食物,却登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水污染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2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的20年, 中国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社会经济总量在不断地提高, 对水资源需求飞速增长。南方湿润地区虽然水资源丰富, 但由于水污染也发生水质型缺水的严重问题。

北盘江源头拖长江发源于贵州省盘县火铺镇烂泥箐, 在盘县境内全长公里, 在柏果土城水文站处实测历年最大洪峰流量178m3/s, 最枯流量14.5m3/s, 年平均流量24.9m3/s, 水量丰富, 为拖长江沿岸工矿、火电厂、煤焦化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沿岸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商业和人类活动频繁, 尤其是近几年, 工矿企业煤焦化发展迅速, 由于生活习惯与生产模式的双重作用, 加大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控制水污染是今后水资源工作的核心内容。

2 调查研究方法

2.1 水污染源的分类

水污染源分为: (1) 点污染源, 主要是指工业、生活污染源。其污染物内容易被观测和控制, 其变化规律服从工业生产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 具有季节性和随机性的特点。 (2) 非点源污染, 与降雨情况、径流变化、土地利用类型、时间等因素有直接的联系, 因此具有随机性大、来源复杂、分布广、机理不确定性、发生相对滞后、研究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3) 突发事件污染带入水体中的污染物, 随机性大。 (4) 其它形式污染源。水污染源分类见表1。

2.2 调查路线

沿岸徙步调查, 以重点查找排污口, 实事求是地记录污水的特征为主要调查工作, 辅以沿岸非点污染源调查, 经过整理以全面撑握沿岸水污染源分布。为调查全面具体, 2008年3月开始分段进行5个月的详查 (见表2)

3 调查结果

3.1 点污染源

3.1.1 存在形式。主要以管道排污口的形式存在。

生活污水排放口:是居民的生活所产生污水的排放处。特点是数量、成份和污染物浓度与居民的生活习贯、生活水平和用水量有关。特征是水质比较稳定, 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含量较高, 一般不含有毒物质。

工业污水排放口:是工矿企业生产活动中产生污水的排放处。特点是水量大、含污染物质多、成份复杂, 有些废水中含有毒害物质。不同的工业废水在水质特征、排放量、排放规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对水体污染程度也各不相同。雨水排放口:主要是城市道路在雨天的雨水汇集成流的管道排放, 一般雨水排放口其管径较大, 排放次数具有随机性所排水的污水基本上是由雨水冲刷形成的地表径流带来的污染。

3.1.2 调查结果

烂泥箐至砂坡段:本段为上游段, 排污口较少, 沿岸主要为焦化厂、洗煤厂, 受污染程度较轻, 水质相对说较好, 不影响农田灌溉。砂坡至老屋基段:本段为盘县新县城红果城市生活排污出口处建有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 但上游分支的竹箐河汇流入砂坡, 竹箐河上游有金家矿及洗煤厂, 对河水污染严重, 是污染严重的一段。老屋基至柏果段:本段沿岸煤矿、洗煤厂、火力发电沿河分布, 柏果段是污染程度区特别明显。柏果至万家口子段:本段主要是柏果段污水汇流到下游集中处, 此段基本没有污染排放口。

3.2 非点源污染

主要指由于降雨产流过程中, 把地表和大气中溶解的、固态的污染物带入水域或其它形式水体而使水体遭受污染的所有污染源。其主要有由农药、化肥、废渣、垃圾、酸雨、水土流失等, 具有面广、分散、间歇排放等特点。

3.2.1 存在形式

存在形式有:水土流失、农业面污染源、江岸边的堆积物和废弃物。水土流失:据《盘县水资源配置方案》拖长江最大年水土流失量252万t, 最小年量67万t, 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 水土流失把土壤中的氮、磷、农药残留带入水中, 污染水体, 而且化肥、农药用量呈逐年上升的的趋势。农业面污染源:沿江区域的畜牧业造成污水遍地流淌, 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污水排放以及畜禽自身不定向生活习性带来的污染, 直接造成水质下降和恶化。江岸边的堆积物和废弃物:固体污染是非点污是非点源污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是占有面积大、直观明显, 并且移动性大。沿江两岸可见一些堆积物, 如废渣、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弃土石渣及包装废弃材料等。

3.2.2 调查结果

烂泥箐至砂坡段:存在水土流失, 主要是受采煤影响, 洗煤、煤焦化影响, 本段有处堆积物和废弃物, 堆积物多为废渣、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弃土石渣及包装废弃材料等。

烂泥箐至砂坡段:存在水土流失, 主要是受采煤影响, 本段有处堆积物和废弃物, 堆积物多为废渣、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弃土石渣及包装废弃材料等。

4 调查研究结论

4.1 影响水质的主导因素和主要污染段。

调查研究表明:生活污水排放是影响拖长江水质的主导因素, 而且水质特征呈现为:污水的浊度、色度很高, 有异味。红果城区排放, 密度大, 且排放口径大, 虽是雨水排放口, 但雨水中带有固体垃圾、餐饮垃圾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4.2 水污染对区域发展的制约。

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容量,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标, 是区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4.2.1 降低城市的综合竟争力。

盘县红果只有拥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环境, 才能充分发挥把盘县红果新县城建成具备山水园林一体“经济循环城市, 生态宜居城市”, 才能充分发挥打造红果中等城市聚集和辐射效应, 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注重水资源节约, 建立良好环境, 提高生活品质人本理念, 将成为提升红果城市综合竟争力的重要标志, 一个区域的水环境容量、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污水排放, 人类赖以生存的发展的水资源必将受到污染, 导致缺水危机。水资源的。水资源的缺乏, 将降低红果新城的综合竟争力, 制约红果发展。

4.2.2 限制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拖长江上游竹青河是唯一穿红果的一条河流, 为红果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水污染造成水质缺水, 最终将危及城市工业、商业、房地产业等等, 造成一定损失。该损失是由水资源遭受污染后价值降低或丧失所引起的, 将限制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2.3 危胁城市的供水安全。

拖长江上游竹箐河是唯一穿红果的一条河流, 为红果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水污染造成水质缺水, 最终将危及城市工业、商业、房地产业等等, 造成一定损失。该损失是由水资源遭受污染后价值降低或丧失所引起的, 将限制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防治对策

5.1 控制性达标排放。

拖长江上游竹青河是唯一穿红果的一条河流, 为红果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水污染造成水质缺水, 最终将危及城市工业、商业、房地产业等等, 造成一定损失。该损失是由水资源遭受污染后价值降低或丧失所引起的, 将限制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2 加强江岸边的行政管理。

沿江两岸堆积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餐饮是影响水质的次要因素, 加强拖长江两岸行政监管严禁在两岸堆固体废弃物, 倾倒垃圾、建筑物垃圾, 垃圾必收集回地面, 集中处理是解决最优对策。

5.3 鼓励和支持公众监督。

进一步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应发挥拖长江沿岸群众对污染情况公众监督作用, 设立举报专线电话, 发动全社会监督管理。

5.4 建立岸边防护体系, 减缓农业面污染。

建立岸边生态防护林隔离带工程, 湿地缓冲带工程, 防止降雨形成地表径流直接进入拖长江, 严格控制畜牧养殖污染, 实现清洁养殖、集约化畜禽养殖, 防止有机物进入拖长江。加强沿岸农业监测体系的能力建设, 积极开展农业环境监测工作, 强化农业环境管理。大力推动节水农业,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 努力控制农用化学物质污染。

5.5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虽然拖长江只发生极少数突发事件造成水体污染, 但不能轻视, 政府应编制水源水质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保障水环境安全。特别是饮用水安全的应急、预警和长效机制, 防范事故的发生, 同时确保能迅速、准确、有效、安全地处理出现的水质污染突发事件。

5.6 统一规划明确责任。

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坚持以“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监管、分工负责、政府责任制”是基本原则, 需建立健全高层次协调机制, 统筹运作。因此, 政府统筹兼顾, 妥善处理好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特别是在制定各项发展规划时必考虑水资源制约因素, 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容量。

摘要:对北盘江源头拖长江水污染源进行科学分类, 按照分类徒步对沿岸水污染源进行了详查, 取得了相关资料和数据。在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 得出了拖长江中上游水污染的主导因素要主要污染段。进而剖析了水污染对拖长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北盘江源头拖长江,水污染源,调查研究,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水污染:沉重的中国环境报告 篇3

一幅黑色的“水地图”

从松花江苯泄漏到广东北江镉污染,从滇池水葫芦疯长到太湖蓝藻泛滥,尽管一桩又一桩的无情事实在不断挑战着我国本已脆弱的水环境能力,但这些局部而片段的现象并没有让我们完整认识水污染的严重而残酷,而只有打开中国水系的平面地图,几乎处于危机边缘的水污染生态才能裸露无遗。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显示,自两年前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2~3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而据监察部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这种浪漫情怀,如今越来越成为历史的记忆和慨叹。据环境保护总局在日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近14万公里河流进行的水质评价,近40%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劣V类水质占41%。而环保总局发布的另一项重要调查显示,在被统计的我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中度污染的有38条。

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水源,黄河在近10多年中不断被污染加重。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v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与黄河一样,扑向长江的污染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长江干流六成河水目前已遭污染,超过Ⅲ类水的断面已达38%,比8年前上升了20.5%。无独有偶,尽管淮河是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但如今仍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000公里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10年前,淮河还生长着60多种鱼类资源,可如今这些鱼类几乎绝迹。

除了跨区域河流广受污染外,局部性中小河流以及所谓的城市“龙须沟”都难逃被污染的厄运。上海的苏州河曾经“黑”臭了80年,而就在笔者居住的广州市,穿越市区并汇入珠江的大小14条河流无一例外地都是发黑发臭。

当江河被污染所侵袭时,与其同吞吐的湖泊就很难独善其身了。据环保总局发布的最新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显示,我国“三湖”(滇池,巢湖,太湖)今年以来的水污染正在日益加重;有着“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武汉市,覆盖城区的38个湖泊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水环境容量,其中32个湖泊水质为劣V类。而作为云南省先前尚未遭受污染两大湖泊之一的抚仙湖,目前水质也开始急剧降低。

地表水的污染也许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得清楚,而地下水污染却是许多人最容易忽略的事实。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显示,我国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为每年3530亿立方米,但却有一半地区的浅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城市最为严重。2006年,我国125个受监控城市中,浅层地下水水质呈恶化的有21个,呈好转的只有9个。

以海洋为归宿的河流湖泊带给接纳者的同样是污染。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调查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有95%的海水被重度污染。无独有偶,曾经是我国富饶“海上粮仓”的东海却在每年4到6月赤潮频发。专家指出,全国的污染通过河流向沿海集中的结果,使中国水污染的“最後一道防线”已被无情撕破。

四面八方的污染源

就像我们丝毫不怀疑水污染的严酷事实一样,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对于造成水污染几大“始作俑者”的认识也日渐变得清晰和明朗。

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是中国经济长期未能根治的痼疾,其重要表征就是重化工业尤其是资源消耗工业增长较快。问题的关键在于,由于受水资源、航运等产业布局因素的影响,重化工业沿江或沿河布置已经成为一种范式。据统计,全国21,000多家石化企业中,位于长江、黄河沿岸的石化企业达13000多家。至于像小造纸、小皮革等项目在水环境敏感地区大起炉灶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如此产业布局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大量污水在可能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倾注到大江小河。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统计,2006年,我国工业污水排放量达330多亿吨,尤其是7大水系所承载的工业污水排放与日俱增。其中黄河流域2006年工业污水的排放量达32亿吨,长江流域为137亿亿吨,淮河流域为26亿吨,珠江流域为53亿吨,分别比上年平均增幅约在2%~3%。

来自于农业方面的面源污染超过工业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污染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表明,农村面源污染在各类环境污染中的比重占到30%~60%,并成为水污染的重中之重,其中污水中COD(含氧量)排放已超过城市和工业源的排放总量。一方面,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十分惊人。如化肥施于土壤中,只有小部分被作物吸收,大部分则在雨水的作用下或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稻田、池塘。由于化肥会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因此已经成为危害水质的“第一隐形杀手”。

农业污染可以对水资源形成伤害的另一大力量来源于畜禽和水产养殖业污染。有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北京近郊禽畜养殖场排放的有机物污染,相当于全市工农业生产污水和生活废水中所含的有机污染物的2~3倍。

就在农业污染超过工业污染的同时,另一大污染源——生活污水又从城乡的各个角落冲出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据了解,中国一年洗衣污水量就将近22亿吨,相当于34个十三陵水库,76个昆明湖。仅北京市和上海市2006年生活污水分别就达到9亿和11亿吨。全国大小城市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水的排放量。

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我国仍有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设施得以修建的城市,能正常运行的也只有50%;还有的由于污水收集管网的原因,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不足设计处理能力的20%。而在广袤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为0。正因为污水处理率的低下,中水回用水平低,大量污染负荷就如泄闸之洪汹涌般进入河流与湖泊,中国水体环境质量由此被一步步逼向危险的边缘。

管理体制的诟与痒

从经济学原理看,水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应当纳入政府资源建设和管理的范畴。质言之,水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程度直接反映和考量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力度。依此审视,我们就不难深入地看到水污染背后公共管理体制的失衡和羸弱。

“五龙治水,九龙戏水”是专家们对中国水资源管理模式

极具形象的比喻。目前:政府部门中涉水、管水的主要包括水利、环保、渔业、林业、航运、城建、地矿等。这种“九龙治水”的机制表面上集中了众多部门的力量,但事实上并不能达到“团结治水”的目的,相反在客观上强化了职能部门的局部利益和单一目标,进而弱化了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功能。

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特点是实行地方负责制,而恰恰这一点也许是值得我们深思和修正的地方。对于GDP的追逐和崇拜已经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的惯性思维,而在实用主义和生态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之间作出选择,作为“经济人”的政府当然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前者。道理很简单,后者不仅需要支付治理污染的巨额成本,还要支付为了控制污染而出让的经济收益成本。结果是,那些本应彻底关闭的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企业死而复生,阴魂不散;将沿江沿河作为工业企业的栖息地以拉升GDP就成为地方政府不谋而合的思想与行动。

对于水资源污染行为的漠视、怂恿乃至保护是地方政府留给社会的一大公害。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中国水污染地图网研究发现,不仅国内许多知名企业已经成为了水污染的大户,而且包括松下、百事等30多家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也频频违反中国的水污染控制法规,而后者有一半以上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污染主体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治,相反还在继续着自己的污染行为。

依法治水是世界各国的通例,但就是这一看似最强硬的手段在中国却屡打折扣。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保执法机构可以对任何一个污染项目处以数额不等的行政罚款,不过这种处罚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有人算过一笔账,高污染企业每吨废水的治理成本一般在1.2~1.8元,偷排每日的净收益往往能达到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最高罚款限额仅为10万元,这种比较收益驱使着不少企业宁愿认罚也不愿治污。

管理的离散与制度的软化导致了中国政府在投入了巨大成本的情况下,至今对于水污染的治理仍然收效甚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一份环境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到,中国水污染治理项目进展缓慢,重点流域“十五”时期污染治理任务没有全部完成。其实,问题的严重性并不仅仅在于水污染治理进展缓慢,而且新的水污染还在继续快速蔓延,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实质性控制。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废水排放量达到680多亿吨,比5年前整整增加了30%。

高昂而沉重的代价

北宋变法大家王安石说:“水之性善利万物,万物因水而生。”然而,面对着一个日渐变“黑”的中国水体环境,我们却很难找到任何聊以自慰的乐观感觉。

水污染直接危害的是百姓饮水安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36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表明,有16个城市水质全部不达标,占重点城市的14%;有74个饮用水源地不达标,占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20,1%。与此相对应,国家水利部也披露一组令人惊心的数字:目前全国有3.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从水源到饮用水再到食品,水污染形成的“恶性链条”已成为危害民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罪魁祸首”。权威资料显示,中国大约每年有200万人因为饮用含砷量很高的水而患病,农村约有2000多万人饮用氟化物超标的水而患上地方性氟斑牙和氟骨症。同时专家指出,河北涉县、河南沈丘县、天津北辰区、陕西华县、江苏阜宁县、广东翁源县等地区频频出现的“癌症村”等,都与饮用水污染高度相关。

对于经济的灼伤无疑是水污染延伸出的最大后果。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表明,2006年全国因包括水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200多亿元,约占当年GDP的4%。

靠天靠水的农业成为水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以黄河为例,由于农业是黄河上的用水大户,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因此黄河水污染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最高达33亿元。另据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由于水资源匮乏,部分地区农民使用污水灌溉,2006年全省污水灌溉面积为52356公顷,累计废耕农田面积94公顷。全省去年农业污染事故共发生35起,污染耕地面积2100多公顷,造成农产品产量损失23621吨,损失金额达到了676万元。

还需正视,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性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与卫生的范畴,其引致的群众负担加重和对政府不信任等次生矛盾日渐突出。据统计,全国信访办平均每天收到水环境污染纠纷群众来信60多封,不仅如此,频发的水污染事故,也造成地区问的纠纷不断,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为水资源构筑“防污墙”

残酷的历史已经将中国政府无奈地推到了“先污染、后治理”这一西方工业化国家走过的老路之中,留给我们的选择就是将旧污染降低到其危害的最低限度,彻底控制和杜绝新污染的发生。对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出,到2010年,中国政府将投入6400亿元用于水治理,占环保总投入的40%。同时,中国政府作出了郑重承诺: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到2020年,使城乡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美好愿景无疑令人心心动。但通向目标的未来之路也许并不平坦。根据中国目前较为严峻的水污染生态,笔者认为,防治水污染应当拓出更为广阔的战略思路。 ——科学规划流域内的重点产业布局。要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在产业布局的关系,充分考虑重点污染企业对污染排放的处理;在饮用水水源地和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要慎重布局重污染型企业,以免对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造成威胁;要建立区域性“污染补偿机制”。上游发展经济污染了下游,就须以某种形式补偿下游;同时,下游地区参加上游地区的环评工作,并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制度,形成上下监督的机制和体系。

——加强跨区域、跨流域的综合管理与协调。跨区域、跨流域的综合治理是从流域的生态承载力出发,突破地区和部门之间的障碍,综合考虑流域内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同时,要根据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等因素,科学核算流域的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各企业的排放定额和排放标准。为此,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建立权威高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构。这种机构应有各方面的代表组成,例如包括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流域内各级地方政府的代表、用水户代表以及专家代表等。流域内一切重大的水事项和政策都应由流域管理委员会通过民主协商并表决的办法来决定。

——加大违规成本和惩治理力度。通过架构和完善水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达到对排污者经济处罚、行政制裁以及刑事责任的综合惩治。作为一项特别措施安排。国家可在省级以下行政区划内成立“惩治环境违法行为中心局”。这种中心独立于地方政府,它的成立可以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领域的工作力度,提高环境执法的专业化程度,使地方性的、单专业领域的环境执法职能上升到国家层面。

——引入市场机制,以经济手段推动水污染治理。首先,要建立环境资源价格体系,推行排污权有偿交易,运用价格杠杆激励企业加强污水治理,让“治污者赚钱”。其次,要完善污水处理付费制度,积极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所有城镇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第三,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

——强化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针对农村与农业已经构成了水污染源的重要主体,我们应当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研究制订具有激励机制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首先,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奖励或补助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方式方法的农户或集体;其次,要探索实施“污染补偿”措施,按照“谁污染谁补偿”原则,最终实施排污收费制度;第三。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适用技术和技术应用推广措施研究,并进行污染源头分类控制。例如:农用化学品减量化的技术措施,人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村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高效、低成本、易于推广的适用处理技术开发和推广等等。

水污染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4

摘 要: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有效开展水污染防治、保障流域的水安全,是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在概述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深入分析成因的墓础上,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思路和具体措施入手,初步探讨了未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关键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

Abstract: Huaihe River water pollution problem a long time, for many reasons.At present,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ollution control, protection of watershed water security, economic and social Huaihe River Basin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water pollution in Huaihe River Basi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grave basis, from the Huai Rive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o start thinking and concrete measures, discussed the future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Keywords: Huaihe River Basin,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引言

淮河是我国最早进行“三河三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河流之一。经过多年治理,主要污染物人河量得到有效控制,工业污染物所占比重逐步降低,生活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得到缓解,环保工作机制初步建立,淮河水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水体污染依然严重,特别是一些主要支流污染比较突出;治污项目市场化程度不高,运转资金落实困难;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意识差、执法难度大;治污体制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治理的预期目标尚未实现。

1当前淮河水质状况

1.1淮河流域水质状况

《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简要报告》显示,以2000年为例,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人河总量分别为95万t和21万t。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水质达标评价标准为Ⅲ类。淮河流域评价河长11975km,水质为Ⅰ类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0.5%,Ⅱ类占10.0%,Ⅲ类占16.2%, Ⅳ类占 17.2%, Ⅴ类占9.60%,劣Ⅴ类占46.5%,超标河长达73.3%。主要超标项目有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N)等。其中,流域内安徽、山东、河南和江苏四省河流超标比例分别为86.4%, 83.6%, 78%和48.7%。按照功能区水质标准进行功能区达标评价,淮河流域评价水功能区427个,达标122个,达标率为28.6%。其中,河流、湖泊和水库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27.5% , 33.3%和53.3%。

2000年以后人河排污量逐年增加(见图1)。通过对淮河流域人河排污口多年污染物人河排放量分析比较,1993~2000年入河污染物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出现反弹。2003年污染物人河排放量与2000年相比,污水入河排放量增加了8.7亿t,增长率为25 %;化学需氧量(COD)人河排放量增加了28万t,增长率为30 %。2000年以后,淮河流域水污染明显加重,31条主要跨省河流的省界断面水质达标率逐年下降,2000~2003年达标率分别为29.1%, 25.8%,24.6%和38.4%。

1.2省界河段水质状况

根据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实测资料分析,以2004年为例,淮河流域46个省界断面实际共监测535次,综合评价Ⅰ类水占总测次的0.2%,Ⅱ类水占8.4%,Ⅲ类水占17.6%,Ⅳ类水占26.9%, Ⅴ类水占8.4%,超Ⅴ类水占38.5%。对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确定的水质目标,2004年水质达标率为51.8 %。汛前4~6月淮河流域水质最差,达标率仅为40%左右,汛末8~10月水质稍好,达标率约为70%。2004年,淮河流域省界断面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NH3

图1 历年入河排污量示意图

1.3 2005年1~6月淮河流域水质状况

2005年1~6月淮河流域46个省界断面实际共监测270次,综合评价好于Ⅲ类水占总测次的1700, Ⅳ类水占18.6%, Ⅴ类水占6.6%,超V类水占57.8%。对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确定的水质目标,2005年1~6月水质达标率约为45.2%。与2004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第一季度水质比去年同期差,汛前4~6月略好于2004年同期(见表1)

农业污染及其防治范文 篇5

一、农业污染现状

化肥污染

农民为使土壤肥沃,大量使用化肥,而施用的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农作物吸收,三分之一进入大气,剩余的三分之一则留在土壤中。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已成为一种掠夺性开发,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药污染

我国农药除30% ~40%被作物吸收外, 大部分多余的药液进入了水体和土壤及农产品中。而且我国农药使用中以杀虫剂为主, 占农药总用量的78%, 其中, 又以甲胺磷、敌敌畏等毒性较高的品种使用最多。目前, 在蔬菜上使用过高毒农药的种植户已占到32.8% 农膜污染

我国每年有上百万吨的农膜投放到农田, 且其使用量还在逐年增加。我国目前使用的农膜绝大部分为不可降解塑料, 是高分子化合物, 分子量在2万以上, 是难降解物质, 不受细菌等生物的腐蚀, 也不易在强日照等自然条件下自动分解。一般的农膜在土壤中自然降解周期为200 ~ 400年时间。年复一年, 农膜的碎片不断地累积在土壤中, 降低了土壤的渗透 性, 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 极大地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 同时残留的农膜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发育, 影响其正常生产, 最终造成农作物减产。废弃物污染

我国养殖业盲目的集约化、城郊化, 种植业粗放的省工、高效的发展模式, 使每年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业废弃物, 其中农作物秸秆6.5亿t, 畜禽粪便及粪水19亿t, 蔬菜废弃物1.0亿t, 其他类的有机废弃物约有0.5亿t近年来,在畜牧业规模养殖迅速崛起的同时,牲畜粪便造成的农业污染也呈现出加重的趋势。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造成农产品污染严重的主要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而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由于复种指数提高, 农民为抢农时不得不就地燃烧秸秆。过度施用化肥使土壤中有机质不断下降, 而大量焚烧秸秆又使大量的有机养分以气体的形式失散到大气中, 既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又造成了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农业环境污染类型

1.大气污染型 这类污染物来自被污染的大气, 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如SO2、NO2 等主要酸性气体, 通过酸雨形式降落到地面, 破坏土壤肥力与生态系统。

2.水污染型 污染物主要来自城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以及污染农用的排放水。污染物通 常以污灌、污水养鱼等形式进入环境。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

3.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污染物主要来自工厂固体废弃物、废渣、垃圾和污泥等。它们直接或间接进入农业环境, 使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地表水受到污染。

4.农业污染型 污染物主要来自农药、化肥。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的程度与化肥、农药的利用方式及耕作制度有关。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里, 但因其种类不同也可挥发到大气和流失 到水体中。

以上四种污染类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可转化为水污染和大气 污染, 农业污染本身就包括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而且往往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迭加发生。

农业环境污染具有以下特征: 1.污染物一般浓度较低, 持续时间长, 往往是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 共同作用于人体。2.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生物或理化的作用发生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 从而改变原有的性状和浓度, 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3.污染物还可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4.污染物一旦大量进入农业环境造成污染, 则很难消除, 如重金属、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以及半衰期很长的放射性物质等, 能长期在农业环境中残留, 通过土壤、水体和食物链进入人体, 危害健康。

三、农业污染危害

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形成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气的“立体污染”,对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四、农业污染成因

分散经营导致的粗放经营模式

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有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效率低等特点。由于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极其有限, 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道路不通, 加大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就成了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唯一途径。

分散经营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受阻, 广大农户仍在延用旧有的粗放经营方式。单个农户分 散经营加大了技术推广工作的难度, 农户缺乏系统的技术指导。防治农业污染, 农民应该是“主力军”, 然而, 小规模的分散经营, 使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

农业污染不受重视, 环保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检测技术水平不高

“非点源”特性导致农业污染控制工作十分困难

“非点源”污染(即: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来说的。由于农业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 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 于是就形成了所谓面源污染。工业点源污染(工业污染源明确, 称为点源污染)经过多年的治理后, 污染程度大为降低, 而农业非点源污染则由于来源和形成过程模糊不清, 在控制上十分困难, 且具有随机性、滞后性、模糊性和潜伏性等特点, 因此, 控制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要比控制工业生产导致的点源污染更困难。绿色消费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绿色农业生产缺乏利益推动

五、农业污染防治措施

实行清洁生产

农业清洁生产是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使用原材料的清洁生产,二是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三是产品的清洁生产。

阻断“循环链”

现在,在农村流行的沼气池,解决的是粪便回收利用节约农业能源问题;现在流行的绿色生态农业,解决的是无化肥污染的有机化问题。

实际上,现在的污染,比如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大气中的酸雨等,这些各形各色的污染,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干,事实上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如土壤中过量施用氮肥,大量流失的废氮会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施用的氮肥中有很多挥发,以N2O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温室气体之一)形式逸失到空气里。过量的氮肥形成了“从地下到空中”的立体污染。

污染存在于一个大循环体中,这个大循环体牵涉到许多种污染物质的交换、转变和迁移。如单纯治理大气,大气里的物质会返回到土壤中,污染了土壤,又不得不去治理土壤。只有通过控制整个“立体污染”的循环链,阻隔污染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污染。从“农业立体污染”防治角度来讲,我们必须尽快全面实施一体化的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主要污染物在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系统中迁移规律的研究及高新技术在立体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绿色扶持政策弥补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不足, 提高农民从事绿色生产的积极性

政府通过法律手段调控和引导“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农业循环经济经营模式的建立

关于水资源污染对人类[范文] 篇6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对维系人类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平衡具有中心作用和综合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面临着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持续恶化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证安全供水,提高公共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的矛盾。水的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越来越明显。

摘要:水作为人的生命之泉,它对于人类的生活质量也是息息相关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本文在结合道德思想修养的有关内容分析水资源污染情况的基础上,还就水污染对社会影响的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水,我们知道的到底有多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 据世界银行1998年对132个国家的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82位。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000立方米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目前我国有15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低于缺水线,有7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辽宁、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的起码要求。●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 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46.5%河长受到污染;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河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二)无数的漏油事件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对水的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1990年2月25日,在突尼斯阿布扎比的一次国际防止油船污染联合会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研究报告说:每年流入大海的石油量巨大,其中油船事故引起的泄油占12%。世界严重的漏油事件,自六十年代愈演愈烈。1967年3月18日,“托里·坎杨号”在英国兰斯角触礁,漏油约91.9万桶;1968年6月13日,“世界光荣号”在南非海域船身损坏,漏油约32.2万桶;1969年11月4日,美国新泽西州的塞沃兰一储油罐破裂,漏油约20万桶;1969年11月5日,“基奥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海岸船身损坏,漏油约21万桶;1970年3月20日,“奥赛罗号”在瑞典特赖特维斯塔湾被撞,漏油约43.8万桶;1972年12月19日,“海星号”在阿曼湾被撞,漏油约84万桶;1976年5月12日,“乌尔基奥拉号”在西班牙拉科鲁尼亚海岸触礁,漏油73万桶;1976年12月15日,“亚戈商人号”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海岸触礁,漏油约18.3万桶;1977年2月25日,“夏威夷爱国者号”在北太平洋起火烧毁,漏油约72.3万桶;1978年8月16日“阿莫利·卡迪兹号”在法国波文萨勒附近触礁,漏油约160万桶;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海湾南部的“爱克斯多克1号”井爆炸,漏油约440万桶;1979年7月19日,“大西洋皇后号”和“爱琴海船长号”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海岸相撞,漏油约220万桶;1979年11月1日,两艘油船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海湾相撞,漏油约25.5桶;1983年8月6日,“卡斯蒂略·贝尔维尔号”在南非开普敦海岸爆炸起火,漏油约180万桶;1984年7月31日,一般油轮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梅伦琴海岸触礁,漏油约6.7万桶;1985年11月6日,美国得

克萨斯州兰杰的一口油井爆炸,漏油约15万桶;1988年6月23日,“世界奇观号”在美国罗得岛海岸触礁,漏油约2.4万桶;1990年1月19日前后,海湾战争,科威特油井大部破坏,流入海湾水域约50万吨。这些资料表明,油轮事故造成的大片浮油仅占石油污染的12%,而工业或公共垃圾造成的污染却占37%,无事故正常海运造成的污染占7%,天然油矿造成的污染占9%,石油开采和勘探造成的污染为2%。

(三)水污染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我们的体内。

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元素时,都会影响人体健康。例如,有些地区水中缺碘,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大脖子病”,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带入人体,还可以通过饮水进入人体。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要比饮用清洁水的高出61.5%左右。

当污水中含有汞、镉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时,水生植物就把汞、镉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来,鱼吃水生植物后,又在其体内进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鱼后,汞、镉等元素在人体内富集,使人体患病而死亡。这样,从水生植物->水生小动物->小鱼->大鱼->人体,形成了一条食物链。人体最后成了汞、镉等元素的“落脚点”!

(四)由于水资源短缺造成的环境问题。

●湿地面积萎缩,生态蜕化 由于人口增长,耕地扩大,生态类型擅变,我国湿地面积严重萎缩。北大荒的连年垦荒使这块我国最大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443万公顷下降到190万公顷。如不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十几年内三江平原的湿地将丧失殆尽。

●南方围湖造田后果严重 围湖造田是导致南方湖泊面积萎缩的首要原因。曾经蔚为壮观的江汉湖群因围垦而消失湖泊983个,面积减少2041平方公里,目前仅存湖泊83个,浩浩荡荡的800里洞庭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围垦面积达226万亩,淤积与围垦互为因果,导致湖区生态恶性循环。

●地下水超采过量,引发环境问题 由于地表水资源贫乏和水污染加剧,致使一些地区对地下水进行掠夺式开发,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形成地下水域性降落漏斗149个,漏斗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面积6.7万平方公里,占超采面积的42.3%。多年平均超采地下水67.8亿立方米,有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80米,有些城市还出现了地面沉降,造成严重后果。

●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后果堪优 我国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此外,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新增荒漠化面积2100平方公里,因同样原因而损失的耕地面积达7万多公顷。黄土高原每年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达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产量。赢水污染事故频发。近些年,全国各地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在1600起以上。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故,造成苏皖两省150万人饮水困难。1996年春节

后,淮河再次发生污染事故,使蚌埠市70万人陷入水荒。近10年来,仅海河流域的水污染事故就达数百起,由水污染导致的地区间纠纷不断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五)人类在海洋中倾倒的塑料垃圾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近年来,人们还发现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也成了破坏海洋资源的杀手。据调查报告指出:远洋商船每天丢弃在大海中的塑料垃圾达63.9万件,而每年散落或遗弃在海水中的渔具又在1200万吨左右。这些塑料垃圾不仅污染了沙滩和风景旅游地,还严重威胁海洋哺乳动物、海鸟、海龟的生存,同时也构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向海洋倾倒和遗弃塑料垃圾,这已成为不可小视的污染源。据世界环保组织公布的报告,倾倒在海洋里的人类污染物,已对海水作业人员和游泳者的健康构成侵害,其中污染物中的细菌和病毒,有可能使人患肝炎、霍乱、胃肠炎和小儿麻痹症等。人类在海洋中的无礼,得到的就是这样的回报。海洋的污染,给人类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六)常见的水质污染。

由于人类的生活或生产活动改变了天然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性质和组成,影响人类对水的利用价值或危害人类健康,称为水污染。在自然情况下,天然水的水质也常有一定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不算水污染。常见的水质污染物有:

(1)病原微生物,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2)植物营养物,如氮、磷、钾等,引起水质营养化,故使水质恶化;

(3)无机盐。如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影响生活、生产和农业用水水质;

(4)各种油类物质,影响水的感官性状,阻碍水体复氧能力,破坏水的自净作用;

(5)有毒化学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如汞、镉、铅、铬、砷、硒、矾、铄等以及有机氯化物、芳香胺类和多环有机化合物等;

(6)放射性物质。

常见的污染途径如下:

(1)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

(2)城市生活污水;

(3)农业上污染灌溉、喷撒农药、施用化肥,被雨冲刷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4)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经水溶解而流入水体;

(5)工业生产排放的烟尘废水,经直接降落或被雨水淋洗而流入水体;

(6)降雨和雨后的地表径流携带大气、土壤的城市地表的污染物进入水体;

(7)海水倒灌或渗透,污染沿海地区地下水源或水体;

(8)天然的污染源影响水体本底含量,例如,黄河中游河段有严重的砷污染,其原因是黄河含沙量的90%来自黄土高原,而且黄土高原中砷的本底很高,故造成该河段水体有严重砷污染。

(七)如何将节约用水从自身做起。

那我们应当怎么做呢?可以从身边的哪些小事做起呢?调查了社区里的住户,总结出以下几条节水的方法:

刷牙

节水:口杯接水,3口杯,用水0.6升。三口之家每日两次,每月可节水486升。洗衣

节水:洗衣机采用洗涤—脱水—注水—脱水—注水—脱水方式洗涤,每次用水110升,每次可节水55升,每月洗4次,可节水220升。

(另外,衣物集中洗涤,可减少洗衣次数;小件、少量衣物提倡手洗,可节约大量水;洗涤剂过量投放将浪费大量水。)

洗浴

节水:间断放水淋浴(比如脚踏式、感应式等)。搓洗时应及时关水。避免过长时间冲淋。盆浴后的水可用于洗衣、洗车、冲洗厕所、拖地等。

做饭

节水: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先用纸擦除,再洗涤,可节水。控制水龙头流量,改不间断冲洗为间断冲洗。

洗车

节水:用水桶盛水洗车,需3桶水,用水约30升。使用洗涤水、洗衣水洗车。使用节水喷雾水枪冲洗。利用机械自动洗车,洗车水处理循环使用。

1起水污染事件调查 篇7

1 中毒经过

2010年2月3日上午9时, 市疾控中心接到营口市中医院报告, 该院急诊科收治3位疑因饮用水污染引起中毒的患者。3位患者病症相同, 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 且居住同一单元, 并告知接诊医师患者所住宅楼同单元内还有其他在家自行服药的患者。患者自述均为饮用家中生活饮用水管网内水后发病。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流行特征

2.1.1 流行强度

患者所居住单元为6层居民楼, 每层3户居民, 共计居住56人, 罹患率为16.07% (9/56) 。经现场调查发现, 此次事件共计出现9例病例, 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2.1.2 时间分布

首例病例出现在2月2日, 病例集中出现在2月3日8例。

2.1.3 地点分布

患者所居住单元为6层居民楼, 所有病例均同住同一单元, 且散分布在不同楼层的不同住户。一楼2例, 二楼2例, 三楼3例, 四楼1例, 五楼1例。

2.1.4 人群分布

9例患者中男性占5例, 女性4例。年龄为22~45岁。

2.2 进食史

经调查, 9例患者无共同进餐史。都饮用过自家管网内的生活饮用水。

2.3 临床表现

9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全身不适、头痛等症状。起病急, 大便为每天6~10次, 大便为黄色稀便。患者精神尚好, 无其他合并症状。6例患者在家自行服用氟哌酸,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检验在患者便中检出脓细胞及红细胞。

3 讨论

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患者临床表现, 确认此次为一起由生活饮用水污染引起的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1]。

3.1 原因分析

经调查发现此次痢疾暴发有如下特点:发病时间集中, 发病地域范围清楚, 有明确的饮水史。经进一步调查, 查明了事故原因:本单元3层东屋在房屋装修时将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管通过三通同时接入座便水箱, 由两个阀门进行控制。平时关闭生活饮用水阀门, 工业用水阀门开发, 用工业用水冲洗坐便。3d前, 营口市水务公司对该小区的工业用水的供水管线进行维修而临时停水。该住户在工业用水停水时, 将生活饮用水阀门打开, 用生活饮用水冲洗坐便, 而未关闭工业用水阀门。在维修结束后, 工业用水恢复了正常供水, 该户也未关闭生活用水的阀门, 至使工业用水可直接进入生活饮用水管线。另由于小区内实行生活饮用水定时供水, 此种连接可使工业用水倒流入生活饮用水管网, 病例发生的时间和供水管线维修的时间一致;生活用水管在夜间是低压状态, 而工业用水管在夜间维持在较高压力, 工业用水被倒吸入饮用水管。夜间生活用水管内压力可维持在单元的一层住户, 加压后又将管内的生活用水顶上楼高层, 所以本次事故受到影响的仅在本单元内, 事实和事故发生的范围也相符。

3.2 疫情处理

根据现场调查, 作出如下处理: (1) 将此次水污染事件通报给营口市水务公司, 责成该混线用户立即拆除原有接入座便的生活饮用水水管。 (2) 营口市疾控中心事故处理小组现场告知居民本次事故的原因已查明和已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饮用水管中原有污染的水放尽后经市疾控中心检验合格后即可恢复生活用水的正常使用。 (3) 对居民进行预防行投药2~3d。 (4) 进行饮用水安全宣传, 要求住户对自家内生活饮用水管网进行自检自查, 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

为确保用户饮水安全, 营口市疾控中心于2月5日至8日对此单元的末稍水进行了采样检验。检验结果已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于此次事故的及时发现、处理, 未使更多的居民受到伤害。此次污染事故的发生, 提醒人们在家居装修时应注意饮用水管网的安全设置。

关键词:水污染,调查

参考文献

长丰县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 篇8

关键词:长丰县;农业环境;农村面污染源;建议

近年来,长丰县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但由于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村面源污染危害日益凸显,逐渐成为耕地质量退化、农村内部环境恶化、影响各类水体水质、影响农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制约着全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长丰县农村面源污染的程度,针对该县南中北三个不同的地区进行了调研。

一、长丰县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通过调研,该县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养殖业污染。2009年长丰县出栏家禽2746万只,出栏生猪80.1万头,奶牛年存栏16000头,但该县在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场户未能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理不当,使畜禽粪便顺雨水四处流淌,周边更是恶臭难闻,污染物直接排入周边的河道、水库、土壤,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水产养殖业也对一些湖泊、水库、池塘造成污染,这种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鱼类粪便、饵料沉淀以及为使水生植物生长而撒播的各种肥料。

第二,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物污染。目前,全县绝大多数村庄无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或者是有收集无处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村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尚未开展,部分新农村示范点虽有垃圾集中回收设施,但无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农村当前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将固体垃圾倾倒在门前、河道旁或低洼处,在一些地方出现“围村、塞河、堵门”之势,其渗漏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污染隐患,造成了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第三,农业废弃物污染。各种农作物秸秆等未得到妥善处理或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仅为30%左右,特别是夏、秋两季在一些农业主产区乡镇基本上采取焚烧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大气环境。另外,随着现代农业的推广和普及,地膜广泛地被使用,地膜污染无法回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农户把用完的农药瓶、农药袋等农药包装物和一些塑料薄膜、地膜随意丢弃、遗留在田间地头,塑料薄膜中的有毒成分就逐渐释放,破坏了土壤结构,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成为农村污染的又一因素。

第四,农村低级加工业污染。在该县各乡镇及农村地区还存在部分工业企业属于有污染工业,更有不少企业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将产生的污水未经达标处理就直接排放,另外,随意堆放和倾倒加工废弃物也对周边环境带来了污染。

第五,农药、化肥的残留污染。化肥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另外,由于某些害虫对农药的耐药性增强,迫使农民不得不增加农药的使用剂量。而农药的施用,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必然造成农药残留在土壤或水系。

二、长丰县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薄弱。由于农村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等特点,人们对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不足,特别是农业生产者缺乏治理意识。本应成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主力军的农业生产者却成为环境破坏的主力军,致使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度较大。

第二,基础科技支持不足。该县缺乏对农村面源污染长期的基础性监测调查与研究,系统的基础性不完善,导致有效的防治技术标准和措施无法制定。

第三,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强制性、引导性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农民掌握使用的技术规范更少;在政策层面支持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优惠政策不明确。

第四,农业环境治理投入不足。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环保投入的主体是业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投入难以落实,而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主要集中投入在城市和工业污染的防治上,对农村环保投入经费不足。另外,由于历史欠账多,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污染防治负荷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致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加大。

三、对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真正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到政府议事日程上来。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直接关系到农业安全、农村环保、农民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专人领导,责任到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环保氛围。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农村居民的全力支持和配合。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在村民中广泛宣传面源污染知识,树立维护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广泛听取农民意见与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加强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使其能够在开展工作时,也能够大力宣传农村环保工作,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遍布城乡的农村环保宣传队伍和面源污染防治的推动力量。

第三,走长期坚持、统筹协调、综合治理之路。长丰县是全省农产品的重点产区,是农业大县,农村、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解决好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是关系人民健康和生态和谐的大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大事,必须要抓早、抓好。一是要走长期坚持的道路,树立打长久战的思想。农村面源污染涉及千家万户,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逐步推进,坚持用几年、几十年的时间逐步地做好这项工作。二是走统筹协调之路。农村面源污染涉及面广,涉及范围大,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的力量和集中各方的智慧。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的指导思想和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联合各方力量。三是坚持走综合治理之路。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开展多环节整治,在不断实践和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根据我县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和存在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步骤、有重点实施。突出抓好种养殖业的专业户的垃圾回收和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农村河道的整理。具体由环保部门牵头,规划部门负责统一规划,农业部门充分发挥沼气技术等生物技术,抓好农家肥的宣传推广使用。各乡、镇(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综合治理,具体组织实施,使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第四,理清层次,突出重点进行污染防治。面对当前农村环保基础薄弱的现状,需要分层次处理,有重点地解决污染环境的重点项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一是重点治理好畜禽粪便,突出治理养殖场的畜禽粪便。结合农村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技术等生物处理技术,重点奖励、补贴那些在沼气技术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在新农村建设地建造大型沼气工厂,让农民用上清洁、高效、廉价的能源,不断扩大沼气使用范围,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结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方法,村民定点投放垃圾,再由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三是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结合养殖业的发展,做好秸秆的收集储备工作。推广使用可收集秸秆的农业作业机器设备。支持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改造,努力做到变废为宝。四是推广环保农业。宣传和指导正确施用农药、化肥。鼓励和支持使用农家肥、生物肥、专用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研究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推广生物防虫防病技术。严查违禁农药的使用。五是抓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挖掘和利用生物技术,把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引入专门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沼泽地或人工湿地,实施绿色处理,无动力处理。六是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支持完成环保任务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违反环保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对重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进行奖励扶持;对重点农业环保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进行奖励。

第五,落实保障措施,全面推进农村环保工作。为保障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形成长效机制,必须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环境监管保障。逐步形成覆盖农村的环境治理保障组织体系。二是制定整体推进的政策保障。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作为生态县创建的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落实资金保障。多渠道为农村重点环保项目筹措资金,拓宽农村环保资金渠道。四是建立长效监管保障。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监管,确保重点监管对象不出问题。一般行业、一般单位、一般地区实施有效监管,强化村组自我监督,环保部门负责,县乡两级监管,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的监管责任。

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关键是要形成长效机制,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巩固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削减污染负荷,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的支撑。

上一篇:沉着名人名言下一篇: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