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庄镇三项措施抓好植树造林工作

2024-10-24

夏庄镇三项措施抓好植树造林工作(精选2篇)

夏庄镇三项措施抓好植树造林工作 篇1

夏庄镇三项措施抓好植树造林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超前谋划。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小组,确定各村支部书记为植树造林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造林的意义、效益、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并协调农经、水利、林业等多部门联动,早规划,早安排,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今年春季,计划完成植树造林79万株。二是因地制宜,科学栽植。由农业办牵头,组织植树队伍,重点突出在镇区周边、主干道两侧、济青高速两侧等可视范围内的植被绿化。同时,广泛动员群众力量,80%以上农户和单位的庭院及房前屋后适宜植树绿化的地方,因地制宜栽植树木,以乔木、花灌木等品种为主,户均8株树以上,在全街道上下掀起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植树造林高潮。三是强化管护,严格奖惩。为杜绝“重栽轻管”的现象发生,该街道加大了对植树造林工作的监督力度,组织人员对各村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新栽的树木,从挖坑、栽树、成活率等方面制定严格标准,及时制止和处罚毁林行为,真正实现“树苗有人栽,栽后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夏庄镇三项措施抓好植树造林工作 篇2

今年以来,宜宾市公安局交管三大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为中心,积极改变服务理念,认真创新工作方法,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暨“三项建设”,扎实开展了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及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提高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民警素质

大队坚持以学习贯彻孟建柱部长讲话精神为中心,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坚持人性化执法和阳光执法,杜绝逢纠必罚、顶格处罚、随意扣车、隐蔽执法等不规范执法行为。制定了执法培训计划,充实、更新了培训内容,改进了培训方式,切实提高了民警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大走访促进“警民亲”,警民关系焕然一新

今年来,大队坚持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一系列爱民新举措赢得百姓交口称赞。

这一组数字可以为证:截止11月15日,大队开展大走访活动50余次,共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警风警纪监督员203人,警营开放13次,宣传活动110次,走访交通违法驾驶人7200余人次,回访交通事故当事人423人次,走访运输企业、客运场站45个,走访社区、学校39个。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新施划人行横道5处,新增设路标路牌16处,加强了旧州路小学、江北实验小学、岷江西路小学、江北子弟校、象鼻中心校、思坡中心校周边秩序的整治,规划了两轮摩托车停车点、乡镇班车临时上下客停车点,改善了206省道口摩托车乱停乱放、乡镇营运客车违法上下客的现象,解决了事故致贫户困难12起,收到了来自宜宾学院、事故当事人的锦旗3面,通过大走访,排查收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线索5条,成功侦破逃逸案件15起,征求意见建议36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10个,组织献爱心扶贫济困累计捐款5000余元,向群众赠送食用油、面粉、衣物等生活用品和实物累计折款达1万余元。

2011年4月3日,彭某驾驶一辆无牌无证女式摩托车以非法盈利为目的搭乘12岁的邓某行驶至206省道246KM+800M处为躲避一辆急速行驶的货车时,自翻于路边排水沟,导致12岁的邓某当场死亡,彭某被刑事拘留。事故发生后,大队领导在“大走访”活动中了解到彭某与妻子离婚,家有78岁老母、一儿(4岁)一女(13岁),家庭相当困难,当彭某被刑事拘留之后,更无经济来源,彭某女儿也即将面临着缀学的困境,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大队向这个贫困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资助邓某女儿上学并承担其上学期间的生活费用直到彭某刑满释放为止。

2011年7月21日,在江北206省道256KM+200M发生一起两轮摩托车和电三轮相撞事故,致使摩托车驾驶人重伤,由于两辆车都是无证驾驶,无保险,且双方家庭都很困难,无法支付医疗费。大队长陈勇了解情况后积极开展“有难我必帮”的捐款活动,发动大队全体人员向病重的摩托车驾驶人罗某捐款2070元。

三、找准交通事故预防节点,开创事故处理新理念

一是坚持事故分析研判评价机制,定期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的规律和特点,找准事故上升点和下降点,针对不同时期、不同路段、不同车型提出事故防范措施。二是坚持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切实深化公路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校车和公路安全隐患路段四项排查整治,有效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三是坚持交通事故、交通违法回访工作机制,大队要求办案民警及时的回访交通违法当事人、交通事故当事人和机动车车主以及驾驶人,倾听对交通违法处理、事故处理和车辆及驾驶人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走访交通事故受害人员和因交通肇事罪正在羁押、服刑且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了解他们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机制,大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服务理念,全面了解掌握社会动态,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认真做好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加快了办案进程,严格按照时限规定办结,做好损害赔偿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避免了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纠纷和群体性事件。2011年8月13号晚上11点30分左右,雷某驾驶车牌号为川R27791的货车,撞上了象鼻镇方水井村6组马锡洪的房屋,评估中心评估,判定雷某赔偿8000余元,可是房主马锡洪情绪激动,拒绝事故处理民警协调,要求赔偿损失60000元,并煽动村民强行扣押了雷某的川R27791货车。分管事故处理的副大队长蔡勇得知此情况后先后七次带雷某到马锡洪家中进行走访调解,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各方利弊一一阐述,并以自己名义请评估公司重新对马锡洪的房屋损失进行了评估,在蔡勇副大队长的不懈努力下,雷某赔偿马锡洪各类损失共计16580元,双方握手言欢,一致表示蔡勇副大队长真是人民的好警察。

“三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强、不高、不精。一是民警主动应用的意识不强。大部分民警浏览网页多,业务查询少,应用系统少。数字证书交由内勤保管使用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二是队伍整体应用水平不高。大部分民警对公安信息化系统的综合应用和软件功能应用一知半解,应用公安信息网局限于接收文件、浏览信息等简单的操作。三是信息化效能发挥不明显。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各个信息资源库系统相对孤立,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情报信息分析研判还停留在资料积累、手工操作,深层次挖掘不够。

(二)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执法为民意识不强。尽管执法质量检查长期再抓,但仍有个别民警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模式(由管理到服务)没有转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作风不严,严重影响了执法公信力。二是民警综合素质不高。多数民警对法律业务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不强、办案能力不高、处置方法欠妥,习惯于沿用老套路、老观念、依经验办案,执法手段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公安执法工作的需要,影响了基层交警大队整体执法水平的提升。三是执法环境有待改善。由于公安交警属窗口警种,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前沿,少数群众很容易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到一线执勤民警身上,对交警正常执法工作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稍有不满,就对执法民警加以指责甚至攻击,造成部分民警形成强烈的思想困惑,在心理上对执法工作产生了一定恐惧和畏难情绪。

(三)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离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尚有一定差距。

大队民警虽然按辖区分工开展了“送法”活动,深入乡镇、社区、村居、学校、大型运输单位进行上门走访,送法进企业、进社区,送“福”进家庭、进学校。但在工作中,部分民警不能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工作不够细心,语言不够亲和,未能真正做到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心与心倾听群众呼声,给群众“送一张笑脸、送一句暖心话”效果不够明显,未能从真正意义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未能真正做到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未能更好地发动群众、联系群众、融入群众。

(四)工作推进思想不深、思路不清、力度不大、步伐不快、细节不细,亮点不亮。在推进“三项建设”工作中,主要表现为精神把握不到位、责任压力不到位、项目攻坚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有些大队虽然也加强了示范标准岗、示范标兵、示范窗口等的创建,但与兄弟单位相比,相差甚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是大队领导必须带头提高认识,带头开展信息化建设练兵,营造信息化应用氛围,才能促使广大民警增强重视、应用信息化的意识和自觉性。

二是要采取学习动员、舆论宣传、座谈讨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民警充分认清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确立信息意识。要将移动警务装备信息应用与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使之渗透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促进民警对信息化的认知,形成良性循环,以建设带应用,以应用促建设,以此推动基层信息化应用工作水平。三是要对少部分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练的民警由技能熟练的民警采取一帮一的形式,重点进行教学,规定训练任务,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提高。

(二)多措并举,认真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是要理清工作思路。要以秩序管理和事故处理为重点,以解决影响清正廉洁重点难点问题为抓手,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保障,全面落实“三项建设”工作建设的各项措施,深化勤务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应用管理,建立执法工作质量考评研判机制,以不断深化“三项建设”工作建设来推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建设,开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新局面。二是要提高综合素质。要采取灵活方式,强化教育培训,组织民警苦练基本功,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充分采取岗位轮训的形式,提高民警不同工作岗位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日常警务技能;要深入开展执法教育培训,解决存在的问题,规范执勤执法行为,实现工作作风的明显转变。三是要深化勤务制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整合警力资源,建立动静态结合、刚弹性互补、点线面覆盖、全时空管控的勤务模式,根据路面秩序、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规律特点,及时、科学调整路面勤务安排,把警力向交通高峰、事故多发、防范薄弱的时段和路段以及便民服务时段倾斜,实行动态调度和管理,有效提高路面的见警率和管控率。

(三)强素质、树形象,大力开展“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一是要加强“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的教育培训,坚持以人为本,人性执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执法水平。首先要强化民警的心理素质训练,在复杂的执法环境中,做到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理性处事,平和待人。其次要定期组织民警学习交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通过自学、授课、考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增强民警依法管理的能力,提高民警的法律素养;再次要重点开展业务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通过业务大比武和争创执法标兵能手等激励活动,不断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

二是要树立“交通管理为人民”的服务理念,进一步端正执勤、执法思想,营造和谐的警民关系。执法民警的执法态度不仅影响到执法活动,而且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警民关系,如不切实加以纠正,交通执法工作将失去群众的基础,执法活动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就不可能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因此,要加强执法宗旨教育是执法的前提。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每位民警都要知道权利来自人民,在为人民掌权,交警的执勤、执法是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交通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打击交通违法行为就是为了给人民创造良好的交通秩序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畅通、便捷。把执法为民的思想自觉地体现在公安交警部门的具体执勤、执法活动中,在具体工作中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交通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带着对人们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融法、理、情于执法中,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人民群众透过交警执法,既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又感受到交警的关爱与温暖

上一篇:读红色经典书籍有感下一篇:对照先进典型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