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经典书籍有感

2024-10-24

读红色经典书籍有感(共11篇)

读红色经典书籍有感 篇1

读《青春之歌》有感

湖水是你的眼神,梦想满天星辰,心情是一个传说,亘古不变的等候成长是一扇书页的门,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春天是一段路程,„„我们都曾有过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手握阳光我们望着遥远,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唱起心愿„„,一直以来很喜欢的一首歌,歌名“青春之歌”。在大一的时候无意间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的书名也是《青春之歌》,好奇心的驱使下令我看完了这本书,并且感受颇深。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林道静,一个弱小女子,弱小到放到只有她一个人的广场上,你也无法去想象她有什么特别之处。恰恰相反,林道静,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年轻的声音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冲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接初升的太阳。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他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历了艰难的磨练和改造过程。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叛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笔。林道静并不是一天就成为一个革命战士的,最初她是朵冰清玉洁的莲花,是一个小知识分子而已,在经历了两次铁窗中血与火的洗礼后在革命实践中变的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能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是林道静的感人之处。每当我读到她入狱时受到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后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理念,坚持革命道路时,我深感自己认识的肤浅。她代表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书中的青年们,如同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中国大地上谱出了一曲动人、激昂的青春乐曲。在书中,一个个鲜明的革命人物却一个个的牺牲,让心硬如石的人也为之哀泣。

林道静在她入党以前她虽然忠于革命,但是内心却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遇到卢嘉川、林红等人后,在他们的帮助下逐渐融入了革命中,但是党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对入党人员的考验是非常严格的,最苛刻的一项是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她遇到了重重困难,身边的同志不断的死去,她也一次次死里逃生,没有人能告诉她下一步该怎样走,她只有靠自己一点点的摸索前进的道路,他坚持着,坚持孤独地走下去,她有着信念知道自己将来不会孤独。那个时代让你拥有战胜孤独的勇气,那个时代让你奋勇向前。那个时代让你停不下来。它催着你向前、向前„„因此在20世纪上半世纪青春躁动的中国,他们将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新中国的未来而奋斗。他们为他们那可爱而可惜的青春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们为他们无怨无悔的青春而坚定前行。

我们青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在《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道静对于党的真挚的、依赖的象孩子见到母亲一样的感情;领略到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的爱国之情;领略着那个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不禁就沉浸在了那样的时代中。忆苦思甜,现在,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样的时代,书看完了,但是从书中回到现实生活中,让我深深的感到,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也应该像文中的林道静有着奉献社会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种奉献要在生活中体现,现在我们这一代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任何事情都需要父母安排好,缺乏奉献,缺乏意志,坚强的意志需要我们的锻炼,需要我们在一道道坎坷中成长,需要我们意气风发的走向未来!书中的时代离我们不是很远,但是书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却与我们相隔的太远。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太多的人迷茫着,没有具体的目标,没有远大的理想。有许多人是有个人理想,但那只限于对于金钱和权利的追求,而缺少了社会理想,缺少了信仰。人是社会人,除了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外,我们肩负着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是我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不应该将目光拘于狭小的个人天地,这样的生活是苍白没有意义的,我们时刻要想着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个人的一点绵薄之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我们激情的青春。让我们的青春担当的起“青春无悔”这四个字。

读红色经典书籍有感 篇2

“一进西点,学员就宣誓要忠诚,并把自己和普通人区别开来。学员接受了与职务相符的所有特权,也必须承担应尽的义务。摆在学员面前最棘手的标准是‘不容忍’条款。这一条款每天都提醒学员记住,要承担起神圣的职责,它远高于个人感情或友情。”

上面这段话出自《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第一章。毋庸讳言,这本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工作责任心。涉及此问题的书不少,但大多数书仅仅空洞地要求人们端正工作态度,而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所给的解释未能触动人们内心。而此书中就有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位马耳他王子的仆人在睡觉时都紧紧抱着主人的拖鞋,王子觉得他如此小心一定很忠诚,便委以重任,结果证明王子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个年轻的仆人最终当上了马耳他的军队司令,英名也传遍了整个西印度群岛地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正确看待工作任务,明白单位交给你的工作是你的责任和使命,是端正工作态度干好工作的前提。

有人说,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这是说军人的。可是我要说,服从,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在团队里,你必须要服从团队的规划,服从领导的安排。军校的训练一直都是以严格甚至残酷出名,西点训练严格,教官冷峻,西点不收留意志薄弱者。对于想在西点立足的学员来说,教官或高级学员的任务一旦下达,你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完成。你需要把痛苦、劳累、磨难都装在心里,把眼泪、委屈、愤怒也装在心里,化作力量,冲击任务,达到标准!

书中有一段话读来引人深思:“没有一只鸟会飞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升。所有的人都因在团队中得到互相的扶持而比单独奋战达到更高的目标。”团结就是力量,在工作当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同事,如何与他们友好相处,是我们能否把微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关键。在团队里,每个同事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是具有互补性的。要有效地整合我们身边的资源,通过合作、理解、沟通,发挥整个团队最大的力量。

有人会说,难道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就一定能成功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树立必胜的信念,在执行时候会遇到种种预想不到的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样,西点人可以说在这一点上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阅读《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一书后,我对“责任”、“荣誉”、“意志”、“勇气”、“热忱”、“服从”、“信念”、“尊重”、“忠诚”、“自发”、“团队”、“正直”、“竞争”这13种西点人最典型的品格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来讲,有时不是我们缺乏成功的机会,而是我们没有强迫自己去修炼自身,战胜自己。

我很喜欢脸上带着笑容的人,我自己也是如此,工作积极主动,而且富有热情,努力认真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西点的校规同样也说明,这是一个人成功必须具备的品质,没有一种阳光的心态,如何成就光辉的事业?当然,我的观点是事业不分大小,只要我们有自己的理想。

读红色经典有感 篇3

一个英雄的故事在耳畔萦绕;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在心中回响;一声声英雄的呼唤在脑海,悠远......一天晚上我坐在妈妈腿上,看妈妈翻开《红色经典》,听着一个英雄的故事,我还记忆犹新呢!我们诸暨有一所高中叫“学勉中学”小时候我以为“学免,学免”就是那所高中以后就可以不用学习了?妈妈说:“孩子啊,你要指导‘学勉’的‘学’就是学习的学,‘勉’就是勉励自己的‘勉’。”“哦,妈妈,这个名字好有文化哦!这个学校一定很好吧?”我呆呆的问着。“孩子啊,妈妈给你讲葛关于学勉的故事好不好?”“好,好,好!”

我一听妈妈要讲故事心里就忍不住的开心。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由于家庭经济困窘,被迫退了学。但是他没有放弃任何获得教育的机会,他出发去了上海,1937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加入党第一年就被先后派往江苏、南京、浙江、苏阳、松阳工作。后来又被调到了诸暨来指挥作战。1942年5月,诸暨沦陷时,他及时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了领导抗日战争上。他建立了党领导下的诸暨第一支抗日武装―诸北汨湖乡抗日自卫大队。他们英勇抗敌取得了胜利,在那次激烈的墨城之战中,他在两个山间来回指挥作战,然而,不幸被子弹击中,鲜血洒落,倒了下去......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着,我却听得稀里糊涂,妈妈说:“孩子,你现在不懂没关系,长大了你就就会指导的!”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也懂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同样是生命课时他却选择保卫祖国而牺牲。他是多么伟大而坚强!朱学勉的故事,在小时候,我便已经耳濡目染了,我向告诉朱烈士,我从他那儿学到许多,我听懂你用生命来表达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现在我们的美好生活和和平生活从何而来?反思当代的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又将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我想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打好踏实做人的基础。

读红色经典《红岩》有感 篇4

利用业余时间,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推脱。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情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诚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

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绝顶》中的肖顿河,都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前进,虽然他们最终都失败了,都只在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几行轻轻的痕迹,但在任何人眼里,他们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击倒的。耻笑他们对生命无谓浪费的人,必定是一个懦夫,若表面不是,在内心深处也是脆弱的,因为只有懦夫,才会耻笑勇者,更因为他们毫不明白倾尽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觉,也更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气魄,没有这种理想。有位名人也说过:“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便对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许,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时为了它,历经几多沧桑几多岁月。中国的2008申奥,世界梦想和平,祈求人性的完美,“众里寻她千百度”,圆了与未圆,又有什么区别,总有下一代继续追寻。

想到这里,我们教师应该有怎样的理想和信念呢?就是成为一名热爱教师职业,全身心投入其中,能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好好教书育人,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的好老师。

一名真正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中的教师,首先必须爱学生。爱学生的教师会随时关注学生的一切,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兴趣的培养,还是性格的塑造、理想的构建、品德的锻造„„只有把学生装在心中,才会尽心尽力探索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教师如何爱学生?我想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爱学生,就是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后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爱好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是孩子信赖老师的基础。

爱学生,就是要做到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做到这点,教师就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你的和蔼可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呀。

爱学生,就是要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当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老师无私的爱能让学生终身感动,并成为他人生前进的精神力量。

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有感 篇5

贵溪市第一小学六(1)班陈俊臣指导老师:陈静

是谁引导人民解放了全中国?是谁让中国这头东方的雄狮重新觉醒?是谁让今天的我们生活如此美好?它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在创立新中国的道路上,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度过了多少坎坷挫折,在读了《红色经典传奇100例》之后,我感受颇深。

在这本书里,有奋战在战争前线的抗日将领,也有潜伏于敌营中的革命志士,有坚持在狱中学习马列主义的革命难友,还有活跃于民间的游击队员和儿童团„„他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令我心潮澎湃,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故事就是《虎口“喊冤”》了。这则故事讲的1927年9月,毛主席为了壮大革命力量,决定把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找回来,他派了跟随自己上井冈山的何长工扮成猪贩的样子去寻找朱德。一天,何长工在天快黑的时候赶到了一个叫曹石镇的地方,这里驻扎了当地民防团长贾成题的稽查队,何长工虽没有被搜出什么,但还是被带到了贾成题的面前。贾成题看出了何长工是个当兵的,于是叫人把他关起到他家又黑又臭的地下室里。地下室还有很多人被关了起来,何长工听到他们说贾成题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但却对他信佛的母亲惟命是从。何长工心生一计,他叫老乡们一起喊冤,让贾成题母亲心神不安,说不定还可以找到一条生路。之后一屋子的人都沸腾起来,把贾成题母亲吓得连连磕头叫阿弥陀佛,并急忙命令儿子把那些人都放了。于是何长工化险为夷,继续寻找朱德,并最终找到朱德和他的部队,为朱毛井冈山会师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读了这则故事之后,你也一定深受启发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只要在遇到困难时保留一份机智和勇敢,那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坷。何长工在关键时刻的机智勇敢,挽救了老乡们和他的生命;他坚强的意志,更让他在千里寻朱德的路上勇往直前。

读红色书籍,做志远青年 篇6

“应试地读书,其核心是记忆;欣赏地读书,其核心是审美;模仿地读书,其核心是学习;研究地读书,其核心是存疑。”我们青年人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所以要增加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操,必然离不开书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以我们在读书过程中不仅读中外名著,更要读红色经典书籍。那里,我们汲取着成长的养份,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共同营造一个和平美好的新时代;那里,我们感悟经典的伟大,领悟血色浪漫的心路历程,携手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和命运的跌宕,我感慨万千。我们从保尔精神中汲取的营养很多很多,面对生活的残酷,保尔依旧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考究,去探索。他曾说:“人最宝贵是的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没有一个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着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我们亦然。

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钢也是在炎炎烈火中生成的。保尔也不是天生的英雄!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困境中,面对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依然没有屈服„„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这就是保尔,一个值得我们一生学习的勇士!

人生,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重重的困难,也会经常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当我们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回顾走过的道路,顿时我们就会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伟人,都是在这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停滞不前呢?

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并有执着的追求,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通过红色记忆的书籍,我们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做一个有志青年。

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周总理的故事,他是亿万中国人心目中最敬爱的总理。如今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励志版红色经典书,更让我了解到周恩来总理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终身奋斗的一生的优秀品质。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人民真正的公仆,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以领袖为榜样,拼搏未来。

《科学发展观》也是一本不错的当代科学红书。从本质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具有明确的科学性与价值性。这一发展观,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更全面、更协调的高度,体现了我国社会

发展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我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交际圈,提升人生境界。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在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的同时,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寒暑假打工,都是不错的方式。另外,我们也要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提高自我的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我们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习,极其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只有在实践中,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我们的实践能力才会逐步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不断阅读红色经典书籍,陶冶情操;不断增强对红色书籍的理解,健全自己的人格;不断升华对红色书籍的感悟,提高素质和能力„„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未来生活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有志向的当代大学生!

红色经典书籍读后感 篇7

这几天和孩子一起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和以往的文学作品不同,这是一部纪实作品,内容丰富。它以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独特视角观察中国红军的成长,所以也格外令人信服。它带领我们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发展,还让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关辉形象。我用5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它带给我的知识和启发也是前所未有的。

1.知识就是力量,学习就是能力。我们红军的最高领导阶层几乎全部是有才华、有能力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

如:毛泽东,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深入研究。有演讲和写作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是新中国第一任主席。 周恩来,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是清朝大官,父亲是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周恩来是南开大学的高材生,后又留学法国,做过黄埔军校的秘书、政治部主任。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 徐特立:1876年生于长沙,上学六年→清朝塾师→长沙师范学习毕业后执教→法国里昂学习→巴黎大学→1923年回湖南开办师范→1927年入党→俄国学习→回江西任副、正教育人民委员。 彭德怀,行伍除身,南昌军校毕业,1927年任旅长,“自由派”军官。1928年7月举行平江起义,成立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1930年集聚8000多人的“铁军”为红军五军团,攻占长沙后撤出。 ……

正是这些优秀的人才,他们才会对中国革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才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国民党反动派有国际援助的支持,对苏区进

行了政治、经济和新闻的封锁。所以外界根本不了解红军。特别是是国民党反动派颠倒黑白的宣传,让外界对中国红军有了很多的误解。 但是,我们的中国工农红军就是凭着铁一般的纪律和土地改革政策,为我们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其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已成了我军的行动纲领,也与白军的野蛮、抢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红军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会陷入困境。 红军凭借独创的游击战术粉碎了蒋介石的四次围剿,但在第五次围剿中,由于党内领导的分歧和指挥的失误,使我军几乎全军覆没,被迫开始长征。

4.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大的格局。 比如,西安事变后,面对怎样处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蒋介石不能杀,而且还要让他继续领导南京政府。中国共产党认为,如果蒋介石一死,可能会引起更长久的内战,日寇就会趁机大肆掠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痛苦。我突然就想起了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对曹操的态度。诸葛亮通观全局,他认为,如果曹操一死,东吴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刘备。这对于羽翼尚不丰的刘备来说,几乎也是个致命的灾难。所以才有了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美谈。 由此可见我中国共产党人高超的谋略和博大的襟怀,令所有人敬佩。这也为后来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长征的意义。 以前我只是从历史教科书中了解到长征。今天读完这本书,我对长征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整个长征途径12个省,历时两年。所到之处,红军就把革命的种子播散在那里,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我们的政策。所以,“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今天我才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当然,这本书中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其中对当时国民党苛捐杂税的描写,对大饥荒造成的的统计,令人触目惊心。其它的如共产国际、红军大学等的描写,也是非常详实和生动的。

读红色经典书籍有感 篇8

2.《追寻生命的意义》 3.《人权论》

4.《大卫科波菲尔》

5.《如何赢得朋友和改变他人》 6.《大师和玛格丽特》 7.《了不起的盖茨比》 8.《君主论》 9.《物种的起源》 10.《战争与和平》

11.《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 12.《愤怒的葡萄》 13.《悉达多》 13.《1984》 14.《发条橙》

15.《杀死一只知更鸟》 16.《丧钟为谁而鸣》 17.《社会契约论》 18.《百年孤独》 19.《沙漠的智慧》 20.《引爆点》

读时间的书籍有感 篇9

其一是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在书中作者并没有在具体细节处给予精确数字我将帮作者来完善.比如文中提到宇宙大爆炸发生1秒种后温度降为100亿度而我将补充为在宇宙大爆炸前的温度为10的32次方绝对温度.这是经近代高能物理学家所证明的温度.

其二是对于天主教批判伽利略的问题.这其中有一个常识错误很少人发现.

宇宙大爆炸理论现在为多数的科学家所承认可是知道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原型的是谁吗 是一个普通的医生有一晚他在家中看星空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那么天空的星星应该互相吸引而越来越近可是为什么人们却没发现星星都聚在一起的现象呢 于是他提出一定有一种作用力在抵消星球间的引力于是这就是宇宙在膨胀扩散理论的第一位提出者.

至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后因为他在一开始不敢于真正面对自己的错误而使他自己放弃了一项伟大的发现那就是宇宙大爆炸因为在他的相对论里面说明宇宙不是在扩大就是在缩小于是有学者向他提出疑问他没有面对自己的错误而是给中间加上了一个宇宙常数于是他的相对论便成为了宇宙是恒定的结论而在若干年之后另一个天文学家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200英寸)观测到了宇宙是在不断膨胀扩散之后爱因斯坦这才开始面对自己的失误而又修改了相对论其实当时他只要真实面对错误的话会很轻松地计算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当然这个错误并不是他自己造成的而是他的宗教观念.这是非常可惜的.

后来贝尔实验室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们合作发现了宇宙的大爆炸后造成的辐射仪谱于是他们同时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奖.

那么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否完全成立.

经过很多的高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证实在宇宙大爆炸后要形成现在的状况要满足24个条件的成立一个加拿大的天文学家叫“那斯”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造物主与天文”这本书写得很深奥而语言却比较简单没有天文学的知识也能看得懂建议大家看看他把现在的高能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发现的要在大爆炸后形成现在的宇宙要有24种关系必须要处理得非常好精调到非常细致的位置否则就没有今天的宇宙第一个是强核子力的常数(提外话我们知道宇宙的四种秘码强作用力弱作用力电磁力万有引力)如果这个强核子力的常数比现在要大一点就没有现在的氢了如果没有氢的话就不会有生命存在如果再小一点就只有氢而没有任何别的元素第二是弱核子力常数如果在大爆炸前弱作用力的核子常数大一点就会把所有的氢变成氦以致于星球就会产生太多的重元素如果小一点那么大爆炸产生的氢就太少而导致无法形成现在的星球.如果引力常数比现在再大一点星体就会太热就会太快太不均匀地完全烧尽如果这个引力常数比现在再小一点就永远不会发生核子的溶合......

我们就先提出一个更难完成的概念----质子与电子数目比例如果这个比例不合适的话那么电子的引力就会远远超越万有引力这个精确比例是10的37次方比1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拿一分钱的硬币来说明10的37次方这个概念如果把这么多的硬币放在一个空间内互相叠压为立体三度空间方式就必须有十亿个北美洲那么大的平面立体高度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只有这么大的空间才能放得下这么多硬币而我们把其中的一枚染成红色再投入到硬币中去然后一伸手就准确地拿到这枚染色的硬币这样的成功率才能形成质子与电子的相对称比例大家想想难度可想而知.

然后我们再说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物质的能量不能产生不能消失的可是宇宙在大爆炸前是一个极高温极密集的火球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物质那么这又如何能实现大爆炸呢 他怎么从无到有呢 与自然规律不符.

当大爆炸前宇宙是一个高度均匀恒温的原始火球那么这就是一个无序的状态这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又是反的了.根据研究发现宇宙在大爆炸后在10的负23次方每秒这一瞬间的时间宇宙就膨胀了10倍那么这个宇宙膨胀的速度有多快呢 大概是10的31次方米/秒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是不可超的除非是在静止的状态质量为0的光子才可能达到光速光速是多少 1秒种30万公里对吧那么就是3乘10的8次方米每秒这是光速而宇宙膨胀的速度远远的亿万倍地超过光速.在大爆炸开始10的35次方米每秒以内的事情根本没办法知道科学家管这叫做“盘克儿墙”意思就是墙后的东西无法知道.

再来说宇宙大爆炸的速度这个速度既不能快也不能慢如果慢的话所有星球就会被万有引力拉回来整个宇宙大爆炸要精调到10的55次方分之一才可能达到爆炸所需要的速度.

我们再来探讨大爆炸前的高温问题在未爆炸前是10的32次方绝对温度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物质都不能存在包括任何星球的物质.包括最小小于10的7次方绝对温度的话原子核也不能够存在因为太高了这自然规律也无法解释.所以科学家说那真是很神.

其次宇宙大爆炸一定炸得乱七八糟你想我们亲眼所见的爆炸都会炸得乱七八糟更何况宇宙大爆炸.可是科学家们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现在美国探测辐射背景的飞船上了外太空收集资料发现宇宙的星球分布得非常均匀那相差就是万分之一也就是这万分之一形成了现在的各种星球非常美丽非常漂亮那些科学家们说那简直就像看到了神的手一样那么的奇妙.

你说这怎么可能成功呢 只有真正懂行的天文学家才知道对神的敬畏所以很多的天文学家告诉我们神有两本书启示我们一本是圣经一本是大自然.两者之间绝不会相互矛盾.(题外话:只有你真正去了解圣经才会真正明白对神的敬畏圣经并不是让你学一些道理而存在的) 天文学家是很骄傲的因为他们是研究天文的所以要让他们相信上帝是很难的可是现在随着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研究使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的信仰发生了变化有的科学家你明显地看到是从无神论变成有神论.有位科学家叫“达维斯”他过去是无神论他现在呢就说了:“现在物理学定律的本身就似乎是一件设计得非常完美高明的产品对我来说强力的证据说明了背后必有玄机好像有人把大自然的数据精调来创造宇宙这设计给人的印象实在是震憾无比.”

读红色家书有感 篇10

“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要以百倍的勇气去抗争不幸”......当我在读《红色家书》时,总是让人心潮澎拜,那一篇篇红色家书,仿佛穿越历史的画面,呼啸而来。这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展示了几十年前革命志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不朽功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即使牺牲自己,也毫不畏惧。读着红色家书,我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种信仰,激励着我们前行。我想,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不断地回味入党誓词,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词,做一名为党尽忠,为人民尽责,为工作尽力的合格共产党员。

朱振汉(1932—1949),广东兴宁人。1948年参加游击队。大湖之战,报名参加决死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17岁。后被追认为共产党员。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

我最亲爱的妈妈,我这次写给你是最后的一封信,也是最后一次和你谈话,你儿子的死是光荣的,为了全中国的人民解放而死是最有价值的。妈!个人是没有两次死的,一个人一定有死,但有的死了是无声无息的,我想一个人生出来做什么呢?其最有价值的就是为了光荣的死,妈!你或许认为你的儿子大不孝了吧:其实你应该欢喜你有一个光荣的儿子,你辛苦抚育是有价值的,全中国的人民都忘不了你,好了,最后我希望你努力教育伟汉仔准备建设将来的新中国。并祝快乐!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信中英烈的形象栩栩如生,如此正气凛然、如此气壮山河,就是因为心中有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忱,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支持着英雄面对敌人的屠刀,依然有视死如归的气概。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这些基层党员干部,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认同,勇敢地踏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前进的道路依然曲折,困难重重。但是,在英烈精神的鼓舞下,我们要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读《红色远征》有感 篇11

――读《红色远征》有感

我曾见过桂林那婀娜多姿的山,也到过青海,望那绵延的群山与天交接。可是每次看到“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诗句,除了文字带来的震撼外,想在脑海里找一些实际体验却是一片空白。山,毕竟有不同。“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从湖南山沟里出来的那个总是穿着一件蓝布长衫的教书先生,在吟出这气魄宏大的《昆仑》诗句后,已经率领红军走出了困境,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也行将结束。这位先生,就是毛泽东。200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人们在纪念那段特殊的历史,还有那些共和国的缔造者。然而,长征留给后人的太多太多,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们,该从哪里去解读长征?我从《红色长征》里寻觅着,想看懂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第一次从书中看到“皎平渡”这个名字,我在中国地图上去找,没有发现。这是金沙江边一个并不十分出名的渡口。有一块从沟谷中冲出来的洪积阶地,矗立着一块叫做“龙头石”的巨石,这就是皎平渡的标志。七十多年前,二万多红军从这儿侥幸获得一条船,借助这条船,最终又从对岸俘获四只渡船,加上从水中捞出修好的一条沉船,六只渡船,七天七夜,二万多中央红军,从蒋介石精心布置的密网中冲出。是否可以说,那最先的一条船,救了一个新中国?有些科学家认为,《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并非虚构,故事中的大水历史上曾经有过,然而年代实在久远。可是,皎平渡的那六条渡船,难道不能和诺亚方舟媲美吗?

共和国由一个渡口中逃生,又被十三根光秃秃的铁索抗起。“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水奔腾呼啸,摆渡没有任何可能。太平天国的的翼王石达开就在安顺场这里全军覆灭。被蒋介石传单中称为“石达开第二”的朱德,毛泽东带领红军却从这里绝处逢生。十三根铁索构成了一座桥,二十二名勇士在枪林弹雨中组成了跳跃的音符,艰苦卓绝之后,胜利之歌奏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这支爬过十八座山脉,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历十一个省的红色队伍终于摆脱重围,到达陕北时,他们创造了历史,他们终于可以去完成许多人的理想:那些永远留在途中的烈士,还有许多没有跟随红军远征而牺牲在敌人统治区的革命者。而他们,同样深爱着这片土地。

如果长征中总是在与敌人斗争,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的话,或许人们只是把它看作革命战争中很普通的一段历史。令长征区别与其他军事行动的最大特点是:毛泽东同志在其中确定领导地位,预示着我们党超强的自我纠错能力。共产国际的遥控,博古与李德的指挥,不需敌人过多费力,红军自己就把自己扼杀在途中。湘江一战,损兵三万有余。三十四师全师覆没。为什么要抬着一些没用的机器行军?为什么不能轻装前进?为什么束缚着自己任由敌人宰割?血花固然灿烂,但无为的生命付出毕竟沉重。幸好历史让红军带上了毛泽东一起去远征。血与泪的教训让红军将领对毛泽东的领导充满信心。这位曾经的教书先生取代了满口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的李德与博古的指挥,为了团结,他可以置政治路线的错误而不顾,专从军事路线方面去纠正红军的方向。党作为在野党,在处理重大问题时不能不考虑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态度。为了党与革命的利益,而这个利益

是高于一切的,毛泽东可以作出原则上的让步,承认一个不正确的路线为正确。巧合的是,从红军离开瑞金之前,中共中央上海局与共产国际无线电联系的电台就已经遭到敌人的破坏。福兮?祸兮?试想,如果共产国际仍在用无线电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遥控,如果党不是处于同外界的完全隔绝状态,会有遵义会议吗?如果有,会是什么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敌人帮助我们党选择了一个领袖,也选择了一个正确的路线。

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如果”都是人们的一厢情愿,里面有惊喜,有悲伤。但如果长征只是由战士的行军,战斗,牺牲,胜利组成,是生硬而惨烈的,只会引起人的恐惧伤感或者麻木,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在人们心中激起永远的情感。偏偏这场似乎无休止的远征里面,包含着那么多的侠骨柔情。有战友之情。许多人被留在了将要被占领的苏区:瞿秋白,这位曾是丁玲老师,鲁迅知己的原中央书记,被留了下来。何叔衡,毛泽覃留了下来。董必武的妻子陈碧英留了下来。徐特立对瞿秋白说:“等着我!”谢觉哉对何叔衡说:“等着我!”董必武对妻子说:“等着我!”他们都没有等到……还有亲子之情。从江西走到遵义时,红一方面军中女红军有三十名,她们中绝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当时最显赫人物的妻子。贺子珍与毛泽东的第四个孩子,曾玉与周子昆的孩子,陈慧清与邓发的孩子都在途中送人,有的母亲都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在战火中出生的孩子……她们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活下来。最后说一说师生之情。毛泽东是徐特立的学生。一九三七年,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五十岁的徐特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长征时徐特立五十八岁了,他在途中发明了独特的行军方式:拉着马尾巴走。这位原苏区的教育部长面目清瘦,须发蓬乱,穿着打扮像是一个“师

爷”。对于学生毛泽东的诗作,老师这样评价:浩气充于天地,风雷尽在笔端,豪放不压太白。对于老师徐特立,学生在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写的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称赞徐老积极学习新东西,表里如一,革命第一,工作第一,是他和全党学习的榜样。师生情深意厚,在教育界传为佳话。

上一篇:2024年甘肃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面试题下一篇:夏庄镇三项措施抓好植树造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