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文化稿件

2024-07-26

红色经典文化稿件(通用10篇)

红色经典文化稿件 篇1

传承红色经典文化 共建共享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红色经典文化是近代中华民族的思想结晶和精神核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弘扬红色经典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弘扬红色经典文化就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之义。

红色经典文化的传承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红色经典文化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同舟共济、合力建设。红色经典文化真正得以传承,才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可爱的中国》方志敏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祖国啊,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红色经典文化稿件 篇2

20世纪60年代初,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 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阶段, 随之全面推进到后现代时期, 即消费时代。而在中国, 从1978年里程碑式的改革开放开始, 特别是到199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 中国社会也开始出现西方消费时代的种种特征。而与消费时代孪生的是大众文化。

作为一个文化的新生儿,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襁褓里得到了茁壮成长。它嗷嗷地向世人宣称:这是一个大众狂欢的时代。同时, 它也像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丰富和活跃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使娱乐和流行具有文化意味, 从而拓宽了文化的疆域;另一方面由于它固有的消费主义、世俗化、娱乐性等特征而消解了传统价值和崇高庄严。

二.关于红色经典

我们很难给“红色经典”下一个相对准确和肯定的定义, 只能很宽泛地认定“红色经典”是指那些岁月久远的、约定俗成的、群众公认的、影响较大的、描写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经典作品。这其中包括小说、电视、电影和歌曲等。对于这些艺术形式来讲, 因为统称为“红色经典”, 而拥有了两大共性:其一、在性质上它们都是“红色”的;其二、在程度上它们都是“经典”。

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和一个艺术概念的结合体, 红色经典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经典不尽相同。毕竟, 它诞生于特殊的年代, 特殊的社会背景使得它深深地刻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当时的创作理念是“文学为政治服务”, 因此红色经典过分强调政治因素, 而忽视了文学创作的规律。在作品中, 刻画、塑造人物形象过于脸谱化。如正面人物形象偏向于那种公式化、模式化、理性化的完人和通体透明的“高大全”式的神人, 反面人物形象普遍猥琐无耻, 嘴脸丑恶可憎, 特别在银幕上更是一目了然。另外, 故事情节过于单一, 缺乏跌宕起伏, 故事的结局也了然于心。并且具有极强的政治说教色彩。

不管人们如何批判“红色经典”的瑕疵, 也不管它的文学性、艺术性如何缺失, 但不可否认的是, “红色经典”是创作者在怀着满腔热情、执着地追求革命理想主义下的真诚阐发。它的存在对于我们整个中国的历史、对于整个文学史及对于唤起人们民族记忆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红色经典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处境及其原因

大众文化和红色经典所代表的传统精英文化是相悖的。当这两种文化狭路相逢时, 就必然发生冲突, 而“狭路相逢, 勇者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 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所以当大众文化的浪潮大面积地吞噬红色经典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时, 便引发了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那就是红色经典的改编。

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 单单从2002年到2004年的两年间就有近40部“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列入规划批准立项, 共约850集[1], 如《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等。已经拍出的改编剧收视率高, 引来的叫好声热烈坚定, 叫骂声也不绝于耳。2004年, 由于国家广电总局对红色经典改编市场进行了规范整顿的政策, 红色经典改编热虽然有所下降, 但已拍成的剧一直都在各电视台轮番播放, 同时仍然有一些改编剧获准拍摄, 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这几年, 红色经典改编一直都余热未了, 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特别是目前, 正值建国60周年之际, 在晚上电视剧的黄金时段, 最少也有两到三个卫星频道播放红色经典改编剧。

其实, 红色经典的改编并不算什么新鲜事。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就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改编。那次改编的特征是严谨地遵循原著的核心精神, 体现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

而综观时下很大一部分红色经典的改编作品, 主要有以下两点失误和偏颇。

(一) 庸俗化倾向明显

这些改编作品打着“人性化”、“生活化”的幌子, 实质上是将英雄人物庸俗化。其中最典型的也就是骂声最多的改编为电视剧版的《林海雪原》和新编小说《沙家浜》, 在剧中, 杨子荣成了一个喜欢喝酒和哼着流氓小曲的江湖伙夫, 他居然与匪首坐山雕成为情敌, 陷入了“三角恋”。他对旧情人槐花余情未了, 并且是为了旧情人的儿子才有智取威虎山的行动的。而少剑波与白茹的情感戏也被极度地渲染放大了, 在他们中间给增加了一个苏军少校萨沙, 又构成一个三角关系;在新编小说《沙家浜》中, 智勇双全、正义果敢的地下交通员阿庆嫂, 被描写成了一个风流成性的女人, 她既是伪军司令胡传魁的姘头, 又是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的情妇。另外郭建光在胡传魁面前“居然也有一种摇头摆尾的哈巴狗的样儿”。

(二) 恶俗化倾向明显

这种恶俗化的红色经典改编作品主要是以网络为介质来传播。通过“戏拟”、“拼贴”等后现代的手法撕裂原作中的能指和所指, 在恶搞中达到纯粹消遣、娱乐, 甚至消费的目的。代表作是网络短片《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和《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这两部短片都有一个相同点:所有的画面都出自电影原作, 只不过对白、配音已被完全篡改。前者出自《闪闪的红星》, 后者出自《铁道游击队》。在《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中, 原本一心想参加红军的小英雄潘冬子成了参赛选手, 经历了考场上的种种黑幕。最终, 潘冬子得奖了, 加入了走穴大军。潘冬子的父亲叫做潘石屹, 是个地产大鳄。潘冬子的母亲一心想参加央视节目“非常6+1”, 她的梦中情人是李咏。恶霸地主胡汉三成了一个叫“老贼”的评委, 他不仅操纵着评委, 而且也是大赛各种新花样的创造者。另外, 该短片中不少台词粗俗至极;在《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中, 英勇抗日的铁道游击队员们摇身变为以“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歌手着手组织队伍去参加“隆力奇杯”青年电视歌手比赛。在这个过程中, 这些“歌手”满口脏话、满腹牢骚。除了这些, 原片中的反面人物之间的对白被篡改为在谈论青歌赛的种种黑幕, 内容恶俗得不堪入耳。

大众文化是我们这代人乃至几代人必须经历的一种时代文化, 这个文化新生儿正一路嬉戏玩耍, 一路淘气地拿着后现代主义之笔涂鸦我们的生活, 涂鸦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经典。面对这景象, 大部分人都会经历一种难以避免的困惑与迷茫: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红色经典的未来走向在哪里?人类的文化历史向我们彰示, 无论哪个时代, 我们都需要经典。我们之所以需要经典, 是因为经典积淀了人类的智慧, 蕴涵了民族精神, 可以不断启示人们对文化价值的理解和民族精神的传承。特别是像红色经典这种主要由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学体制的合力所产生的经典。诚然, 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具有可写性的文本。每一代人都有权利结合自身的境遇, 对经典作品给出自己的理解和阐释。事实上, 许多经典正是经过不断阐释和改编才获得了长久而广泛的传承。然而, 重新阐释并不能肆意妄为, 极尽一切戏谑恶搞与颠覆消解之能事, 而必须保持一定的底线, 必须对其中的底蕴内涵负责。或许, 下面的话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接受经典, 既要有感情, 还要有理性, 对经典的某些不适合时代要求的部分, 当然可以采取客观的态度。现在那种随意颠覆甚至‘恶搞’经典的做法, 我看就根本没有这种感情和理性。所以对经典是珍惜、尊重, 还是功利的消费、利用甚至亵渎, 既是检验改编者价值立场的重要标尺, 同时也是改编的边界所在。”[2]改编红色经典要找到原著与现代生活的最佳契合点, 让红色经典的核心精神从鲜活的叙事中自然流露出来, 担负起社会启蒙的重任, 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摘要:在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 大众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作为主要由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学体制的合力所产生的红色经典, 在当前语境下面临着种种困境。如何寻求红色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契合点, 如何传承红色经典的核心精神, 都将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大众文化,红色经典,改编

参考文献

[1]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N].北京:人民网, 2004-5-26.

打造红色经典,繁荣文化事业 篇3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把韶山、井冈山和延安一起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韶山“一号工程”定位为突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主题。

2005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韶山“一号工程”建设可研报告,建设内容包括10个子项目,概括为“二馆、一场、二路、四坪、一配套”。“二馆”,即毛泽东纪念馆改造和新建毛泽东遗物馆;“一场”即毛主席铜像广场改扩建;“二路”指韶山冲景区的南、北两条绕行公路;“四坪”是景区内从故居到滴水洞的4个停车坪;“一配套”即信息监控、供电改造及消防给排水等配套设施。一号工程总投资将达2.9亿元。

2005年12月26日,毛泽东112周年诞辰纪念日,毛泽东遗物馆奠基,标志着韶山“一号工程”正式启动。中国韶山开始了打造红色经典的征途。

火车向着韶山跑

这里诞生了掀起红色革命浪潮的毛泽东,这里哺育了为红色革命英勇献身的100多位烈士,其中有毛泽东一家6位亲人。人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就是韶山——一个红色的符号,一个精神的支撑。

人们对韶山拥有深厚感情完全是因为对毛泽东的敬仰与爱戴。20世纪70年代,红色中国流传着一首悦耳的歌谣:“车轮飞,汽笛叫,火车向着韶山跑……”。

红色歌谣唱出了人民对红土地的向往。建国以来,韶山共接待中外游客4000万人次,在这些来自世界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中,中外国家领导人就有300多位。京剧大师梅兰芳参观韶山后留言:“我瞻仰了毛主席的故居,我深深体会到伟人的革命事业是从平凡的生活中锻炼出来的。”

2003年,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前夕,胡锦涛总书记特意选择了国庆节这一天来到韶山,表达对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敬仰,对伟人故里韶山建设的关心。

同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第四次到韶山考察,“青山环抱,田园风光,肃穆洁净,繁荣发达”的韶山使他“思想上受到了教育,精神上受到了洗礼,灵魂上受到了净化”,他深有感触地说到“把韶山建设好、开发好、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有这么多人怀着对红色的眷念,对韶山的深情,就一定会有创造韶山红色经典的壮举。

和谐工程,惠及人民

各级政府的领导们,作为人民心声的代表、毛泽东开拓的事业的继承人,他们以“惠及人民”的行动来表述对红色的爱。“特事特办”表达着他们如常人一样对伟人、对韶山的热爱,表达着他们对红色深深地眷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一次又一次来到韶山,他十分关注“一号工程”进展,还多次派出专家组、调研组支持“一号工程”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云山对韶山“一号工程”建设作出专门批示。湖南省委、省政府迅即成立了湖南省韶山“一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省直有关厅局、省韶山管理局、湘潭市委、韶山市委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等领导多次到韶山现场办公,关注进展、制定政策、解决困难和问题。

“和谐”成为建设“一号工程”的主调。2007年5月14日,李长春再次来到韶山视察,他详细听取了省委、省政府关于 “一号工程”韶山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后,再三要求建设好毛泽东同志的家乡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促进社会和谐。

在谈到部分子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时,他强调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是要处理好旅游经济繁荣与纪念设施庄重的关系,注意把商业设施和纪念设施有效地区分开来。其次是要处理好整治景区秩序与方便群众参观的关系,不要因为对一些子项目加大了投入力度而削弱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在韶山“一号工程”中的主体地位。特别在交通线路的组织上,要做到秩序与便民相结合。第三是要处理好改善基础设施和保持原貌的关系,在景区整体面貌中,既要有充实必要的硬件设施,更要保持原生态,让游客能够领略毛主席家乡当年的原貌。

湖南省委把实地考察和常委会议结合起来,先后3次在韶山召开常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明确提出建设韶山的16字方针——伟人故里,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和谐韶山。要求韶山“一号工程”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管理”。还决定举全省之力,每年投入1亿元,把韶山建设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工程,实现全面小康的示范工程、现代化新农村的示范工程、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工程、城乡人民率先致富的示范工程”(简称“五个示范工程”)。

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大韶山”的概念,他指出,要以科学的态度,制定一套详细可行的方案,把韶山“一号工程”建设和韶山的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一号工程”的建设,真正惠及韶山人民、惠及全省人民。

曾经充斥着武力、鲜血的红色已经成为记忆,洋溢着热情与前进的红色则依然存在,且必将抹上一片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永恒色彩。

遍地英雄下夕烟

巍巍青山此起彼伏,清清韶河潺潺流过。红色的记忆又在激发,变成新的动力。韶山“一号工程”的核心部分由湖南省韶山管理局负责实施,其外围道路、停车场等工程由省交通厅、韶山市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各方配合,工程进展顺利。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的场景不禁让人想起毛泽东1959年回家乡时发出的感慨:“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铜像广场改扩建工程是韶山“一号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设计风格上追求庄严、大气、质朴、和谐,以便充分展现出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强烈的人格魅力,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设计方案先后由深圳北林苑景观及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设计,从方案最初设计开始,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先是在红网公布方案,组织专家按照中央、省委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面向社会、群众,再次征求意见。通过反复琢磨、深化,方案渐趋完善。在此基础上为更进一步增强直观效果,又在铜像广场上塑建了改造后的效果模型,收集游客意见。在整个方案设计阶段,共召开了5次专家、群众座谈会,2次接受中宣部、发改委、中国工程院的审查,前后进行了12次大的修改,通过1年零9个月的努力,在反复20多次咨询、设计、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工程院邹德慈院士等6名专家的审核。

9月30日,省委书记张春贤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讨毛泽东广场改扩建方案,同意按方案对广场进行改扩建。

目前,韶山“一号工程”已经完成投资9500万元。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建设的毛泽东文物馆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即将全面布展。建成后的毛泽东文物馆依山而建,生态自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和技术,通过对毛泽东文物及文物所见证的历史真实的再现,形象生动地反映毛泽东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修身等方面所折射的伟大品格和风范,以达到讴歌革命领袖、弘扬民族精神、陶冶观众情操的目的。它的设计原则是:以文物为载体、以毛泽东风范为主线;以物佐事、以事明理,努力挖掘文物所见证的历史真实,实事求是地深化和提炼主题。

此外,《毛泽东遗物保护实施方案》、《毛泽东文物陈列方案》已通过有关部门审定,毛泽东遗物展施工图已通过了审查,《毛泽东生平陈列方案》正在深化设计,并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牵头拟定了新的修改意见稿;毛泽东广场征地拆迁已经完成,改扩建工程即将全面动工,广场内新建的儿童桥已于国庆期间通车,遗物馆前公路移位改道工程已经完成;景区两条绕行公路已全面铺开;4个停车场也已形成雏形;新增的核心景区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

红色经典文化稿件 篇4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

“颂扬红色经典,喜迎建党九十周年”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颂扬红色经典,喜迎建党九十周年

二、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喜迎建党90周年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我院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校风建设,充分展现我院学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建立我院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和谐校园文化。特举办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图书馆第三届读书节活动。

三、活动口号:

(一)诵读红色经典,做红色传人

(二)诚邀您共同关注—4.23世界读书日,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第三届读书节

四、活动时间:

2011年4月22日—5月25日

五、活动具体内容:

“第三届读书节”活动开幕式

(一)“第三届读书节”开幕式程序

(1)介绍与会领导、嘉宾

(2)院领导致开幕词

(3)图书馆负责人介绍活动目的、主题及内容

(4)读者顾问委员会代表宣读“读书节”倡议书

(5)宣布“第三届读书节”活动开幕

(6)诗歌朗诵表演

(7)师生签名活动开始

(二)开幕式相关事项

(1)时间、地点:4月22日下午15:00,篮球场

(2)参加人员:院领导、图书馆、院团委、教职工、学生

“诵读红色经典,做红色传人”师生签名活动

(一)活动对象:全院师生读者

(二)活动时间:4月22日

(三)活动地点:开幕式现场

(四)活动目的及内容: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喜迎建党九十周年,做新时期优秀大学生,签名代表着誓言,代表着责任,代表着承诺!

好书盛宴—精品图书展销会

(一)活动对象:全院师生读者

(二)活动时间:4月22日

(三)活动地点:开幕式现场

(四)活动目的及内容:为了激发读者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情,让读者更加的了解红色经典著作。

共知共享—红色经典图书推荐

(一)活动对象:全院师生读者

(二)活动时间:4月22日—5月25日

(三)活动地点:开幕式现场,图书馆一楼大厅

(四)活动目的及内容:由图书馆以“红色经典图书”为推荐专题,做新书推荐,向读者推荐好书。同学们互相之间推荐红色经典好书。

红色读书小报比赛

(一)活动对象:全院师生读者

(二)活动时间:4月22日—5月18日

(三)活动目的及内容:为了激发读者读书的热情,传承红色经典,品味民族底蕴,促进读者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举办以爱党、爱国、颂扬红色经典为主题的读书小报比赛。

(四)具体要求:

(1)以爱党,爱国,颂扬红色经典为主题,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

(2)制作的小报统一要求为手写,A4纸大小。

(五)稿件征集时间:各参赛者于5月18日前,将参赛作品交到图书馆1楼流通办公室征集点。

(六)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4名。

“分享收获,共享成长”悦读会比赛

(一)活动对象:各系代表,全院师生读者

(二)活动时间:4月22日—5月16日

(三)活动目的及内容:以阅读红色经典文学、红色经典电影、红色之旅等所感所悟为主要内容进行演讲分享,这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一次充满想象力的实践。轮流展示自己精心准备的分享,带领大家一起遨游知识和快乐的海洋!

(四)具体要求:要求分享者制作PPT辅助演讲(最低标准),鼓励其他方式(实物展示、制作视频、电子相册等)。分享时间为每人10分钟以内。

(五)活动流程

(六)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4名;PPT制作优秀奖2名。

读者座谈会及问卷调查

(一)活动对象:学院师生读者代表、勤工助学学生、读者顾问委员会代表以及图书馆老师

(二)活动时间:5月19日下午15:30

(三)活动地点:图书馆三楼会议室

(四)活动目的及内容:邀请热心图书馆事业、关心图书馆发展的读者参加座谈会及问卷调查,听取他们对图书馆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便于今后更好的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

“第三届读书节”闭幕式

(一)“第三届读书节”活动闭幕式程序

(1)闭幕式开始

(2)院领导做总结讲话

(3)领导为各项目获奖同学颁奖

(4)诗歌朗诵表演

(5)宣布“第三届读书节”活动闭幕

(二)时间、地点:5月25日下午15:00,大学生活动中心

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红色经典 篇5

2012年7月19日,经过几个星期的着手准备,我来到了陕西延安革命根据地,践行“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经典”这一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实践队在此之前已经召开多次会议,明确了实践主题和目的,研究和讨论了实践的流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分配了每一名实践队员的任务。实践队队员们热情高涨,为即将开始的“红色之旅”加油助威。

从洛阳出发到延安,途径南泥湾。1941年春天,八路军120师359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1942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生产自救运动。解放区的部队、机关、学校,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为丰衣足食的目标努力。

进入延安市后我们可以看到宝塔山。这座始建于,现为明代建筑的宝塔共有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便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其后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时住的窑洞,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尤为同学们谨记。记得当时我们还参观了毛泽东的“菜园”,解说员说当年这里的一片地里只种了一种蔬菜,辣椒。因为毛泽东是湖南人,喜欢吃辣椒。我站在“菜园”里想象着当年的延安,当年的红色革命,突然觉得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多么幸福。远离了战争和国家的分裂,不会有饥饿和贫苦。我们所要做的就只是在学校刻苦学习,出生社会之后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为祖国做出一份贡献。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1931年起,蒋介石发动武装力量,先后对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围剿”,妄图将共产党消灭在襁褓之中。根据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损失惨重的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同时期的中国西北,陕甘边、陕北两个根据地的人民同样进行着顽强抗争。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历时一年的长征。西北革命根据地不但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后方。许多著名的革命领导人都曾居住在这黄土高坡上的窑洞里。后来,抗日战争爆发。西北革命根据地,这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不但成为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和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后方。

1935年12月17日,隆冬的陕北高原,寒冷难耐,而瓦窑堡一座5孔窑洞大院里,却是热火朝天。中央领导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刘少奇等13人围坐开会。会开了8天。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通过了,决定广泛吸收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人民政权。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抗日的大旗在陕北高原高高举起。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率部队进驻延安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陕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民族解放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革命的指导中心,成为举世瞩目的“红都”。这次的红色之旅让我们所有的同学都领略并深深感受到了当年的红色革命气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内忧外患的情形下,党中央领导人依然坚守阵地,带领工农人民奋起反抗,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家卫国。因而,红色革命才能在这片热土上成为不朽的经典。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革命领导人,是带领全民解放的时代英雄,更是为开拓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纪元的旗帜。

红色经典文化稿件 篇6

1944年,还是在这个莒县北部的山村里,有一位青年人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他的叔父杨克玉,一同参加抗日战争,传承起革命年代的红色抗战基因,他的名字叫杨少兰。

1967年,还是在这个莒县北部的山村里,有一位青年人背起行囊,选择参军入伍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延续着红色革命家庭对党和国家的使命责任,他是杨克玉的儿子杨少剑。

1987年,听革命抗战故事长大,受红色家风影响,又一位青年人踏上参军入伍的队伍,他是杨克玉同志的孙子、杨少剑的侄子杨明修。

,在这个村子里,告别93岁的抗日老兵杨少兰、爷爷杨少剑、叔叔杨明修,告别参军入伍刚退役的哥哥杨洪才,大学刚毕业的他,也参军入伍,传承起这个家族的红色基因,他的名字叫杨瑞。

“四世有军人,世代有党员”,这是一份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一份忠党爱国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传承是怎样传下去的?是革命榜样的力量,是精神旗帜的引领,也是耳濡目染的感染。

在这样的家庭里,你能读懂念党情报党恩是何等的真诚,你能在抗日老兵的故事里体会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红色之魂和精神命脉。

年近94岁的抗日老兵,14岁跟随叔父参加革命事业,成人后便成为一名抗日党员。健硕的他,谈及抗战工作会滔滔不绝地将自己的经历、感悟讲给儿孙们听,每一个故事就像是一个种子,播撒在儿女们的心田中;谈及对党的认识会深情动容地说,一定得跟党走,跟着党走,才知道战斗怎么打,才知道怎么去做工作,而不是憋在家里受“窝囊气”,得多学习理论,念文章……

他把战争年代的故事、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作为孙辈们的成人礼,说给孩子们听;他鼓励自己的大孙子参军入伍16年,始终以自己的 言传身教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他铭记着自己叔父杨克玉在革命事业中的付出,说不能忘记他们,他们真的是用生命战斗过……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这份要求同样是一名抗日老党员所期望的,从自己的人生信念,到家庭的红色家风,再到最深期许的红色基因传承,他所渴望的本质上还是党和国家的未来能更加美好,他所展现的是一名军人始终不变的本色,他始终把传承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作为自己的职责。

关于“红色经典”的几点思考 篇7

人们通常所说的“红色经典”, 也称作“革命历史小说”。从“革命历史小说”这个题目可以看出, 这种文学样式肯定是以革命历史为创作题材的, 准确的说是1950、1960年代产生的包括样板戏之内的“革命历史小说”。如《红日》 (吴强, 1954) 、《红旗谱》 (梁斌, 1957)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1961) 、《山乡巨变》 (周立波, 1960) 、《野火春风斗古城》 (李英儒, 1958) 、《烈火金钢》 (刘流, 1958) 等。

二、“红色经典”的命名

“红色经典”一词出现在90年代中后期, 换句话说, 先是出现一系列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作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淘洗, 后来人在反观这些作品时把它们称作了“红色经典”。这些把它们叫做“红色经典”的人应该为90年代的大多数人, 如果仅仅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 它是政治教化的结果, 某些人操纵的结果, 未免有些牵强。“红色经典”首先是作为一个名词来流行, 因此, “红色经典”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结果。杨经建曾经在《“红色”的经典:对于经典化文学遗产的价值确认》:“‘红色经典’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话语指称, 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一种文学经典化的历史遗产。”“我这里用‘红色经典’这个称谓, 指上世纪50-70年代曾产生巨大影响的一批作品, 只为行文方便, 并非意味着事先肯定了它们的经典地位。”[1]

所以, 对于“红色经典”这个名称的种种阐释, 不应该是文学研究工作者的任务, 对它的研究已经超出文学的范畴。这个名称的出现时间, 怎样流行开来的, 是否合适?这些问题没有文学意义。也许有人会说, 对于“红色经典”的研究首先就要对“什么是红色经典”搞清楚, 否则连“是什么”都不知道, 如何去研究它的意义呢。表面上看这种思路符合文学研究的逻辑, 但忽略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红色经典不是某一作品的名字, “红色经典”是一系列相似作品的代名词, 它与作品本身的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红色经典”中的经典不是文学史上的经典。经典更多指某一部作品, 而不是一类作品。

总之, “红色经典”这个名词没有合适不合适一说, 它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也许可以从语言学来讨论它, 但从文艺学角度来思考它没有多少价值, 文学研究工作者对于“红色经典”的探讨, 应转变方向, 注重对每部作品进行价值解读, 看其是否合乎经典标准, 而不是简单的说“红色经典”是不是经典而争论不休。“事实上, 对经典的研究是为了寻求经典本身的当代意义, 并通过当代人的阐释而使其价值重新定位。情况往往是, 一个时代的结束标志着一种价值体系的弱化乃至解体。因为时间的差异必将带来性质的差异。而彼事物要在此时代获得价值和意义, 就必须被不断地作出符合此时代的阐释和理解, 这就是历史评价的现代化原则存在的逻辑基础。因此, 对“红色经典’, 进行经典化理解并不能因为过去和现在对其简单化评判而放弃这一追求。

三、“红色经典”的评价

所谓评价也就是对其的价值判断, 而“价值”一词内涵丰富, 可以是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等等。而文学研究者重点是在于发现文学作品及文化现象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当然不是说完全忽略其他方面的价值, 其他方面的价值只能作为参考或附属资料, 而不是文学关注的对象。“红色经典”不仅可以从文学、文化方面来解读, 还可以从社会学、历史学来解读, 只是后者已不是文艺学研究的范畴。

1.“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

文学的意义或价值往往是被赋予的, 它有一个建构的过程。同时, 每个时代对于其价值的评定标准也是不同的。“红色经典”中的许多作品描绘了50、60年代的生活, 真实再现了革命场面, 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这一切对于我们现代人了解过去有很多的帮助, 因此, 它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另外, 塑造了一批喜闻乐见的农民形象和英雄形象, 他们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

2.“红色经典”的文化价值

把一种文学样式或作品称作经典, 事实上是“被一种文化的主流圈子接受而合法化, 并且其引人瞩目的作品被此共同保存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2]因此, “红色经典”的流行和广泛传播, 必然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 无论是50、60年代还是现代社会。对于当今社会, 人们面对物质的充斥, 越来越开始关注人精神层面的思考, 也就是对人自身的关注。“红色经典”描绘的是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 (饥饿、战争等) , 人的生存现状、生活智慧、生命的光辉。这些东西会给现代人一种回归感, 让人从中获得生活的勇气。

具体来说, “红色经典”是一种有别于现代商业文化的文化。首先, 它无论是从艺术思想上还是艺术形式上, 都具有很强的人民性。“红色经典”几乎全是在体现人民大众如何生活、生产、革命, 这样的文学容易激发国民的凝聚力。其次, “红色经典”中塑造了一群英雄人物, 他们是正义的化身, 普通大众对于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 而且这些英雄也会成为人民行事的榜样和楷模。再次, “红色经典”中积极乐观的精神, 会感染一批人, 尤其是对于青少年, 是其遭受困难、厄运时, 勇敢面对, 积极解决的力量源泉。

总而言之, “红色经典”是有一定的阐释空间的, 不同时代的人对它的解读得出不同的意义也是正常。如果对它的解读仅仅限于一两个层面, 那作为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又从何谈起。“红色经典”的意义是需要不同时代的人共同建构的, 而这种建构才正体现了作品的可读性, 作品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杨经建《“红色”的经典:对于经典化文学遗产的价值确认》.中国文学研究, 2007年第1期.

永远的红色经典 篇8

是否还记得,《红岩》中绣红旗的江姐,《红旗谱》中的新农民英雄朱老忠,《青春之歌》中从不屈服于命运的林道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保尔·柯察金……近来,很多当年风靡一时的红色经典又一次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在书店的红色经典专柜前,我们不仅看到了许多老年人、中年人的身影,同样我们也看到了大量年轻的面孔。不断再版的红色经典书籍已经超越了年龄、阅历的局限,成为社会大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著

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

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红岩》出版于1960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全书共三十章,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40多年来,《红岩》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由《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更是家喻户晓。该书总印数已超过1000万册,高居我国现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榜首。这部书影响教育了新中国几代青少年,被誉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红旗谱》梁斌著

朱老忠听到这一刻,直着眼睛愣了一刻,说:“不要着急,慢慢来吧,我就是为咱这穷哥们来的,不是的话我还不回来呢!目前他在马上,咱在马下,早晚他有下马的一天。出水才看两腿泥!

《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使得该书成为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小说主要写了两个事件,一是1931年蠡县人民反“割头税”斗争,二是1932年7月的保定“二师学潮”。反“割头税”是1931年1月春节前夕发生在蠡县的一次民众抗税斗争。时年16岁的梁斌参加了这次斗争,受到了涉世后的第一次锻炼。为此他将此事作为一个重大事件写入了《红旗谱》。在小说和以后的电影《红旗谱》中,他艺术地再现了反“割头税”斗争的始末,基本上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1934年,梁斌写了第一篇关于高蠡暴动的短篇,题目是《夜之交流》,在北师大的《伶仃月刊》第二期上发表。1942年,又写作了短篇《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这时,朱老忠的形象开始形成了。1943年发展成中篇,还是写朱老忠,但在题材上丰富了,从二师学潮一直写到抗战开始,约5万多字,在《晋察冀文艺》上发表。1953年,他开始创作长篇《红旗谱》,1956年底完成,1958年得以出版。

《红旗谱》的出版震动了中国文坛,其宏大的历史画卷,丰满的英雄形象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被誉为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历史画卷和壮丽的史诗。

《红旗谱》作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自1957年出版以来,先后印刷20多次,累计发行500多万册,而且改编成同名话剧(1959年,河北省话剧院)、京剧(1960年,承德市京剧团)、评剧(中国评剧院)、河北梆子、电影(1960年)和电视连续剧(2004年)并有俄文、越文、英文、日文、朝鲜文等版本在国外出版。这种情况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青春之歌》杨沫著

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地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过来了。

作品以“九·一八”到“一二·九”(1931年—1935年)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分化,表现了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的迅速成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青春之歌。《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由于作者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旋涡中加以刻画,善于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来展示各自的性格特征,善于将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通过富有性格特色的细节来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善于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人物命运遭遇的变化结合起来描写,通过所有这些努力,不仅使林道静这一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真实感人,也使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戴瑜、王晓燕、白莉萍等显得个个活脱生动,性格鲜明。虽然这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型化的痕迹,但仍能显示出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厚艺术功力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青春之歌》正是通过对林道静个人命运、遭遇和归宿的描写,通过对当时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描写,既反映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提炼出革命的思想主题。在艺术特色上,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复杂,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作者避免了简单片面的处理,而是以细腻的笔触伸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划人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著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作了大量典型化处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一样,对自传体小说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到19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義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走向自觉的。

保尔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时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于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年头,保尔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他那种苦干精神和拼命精神,正显示了第一代建设者们的崇高品质。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

保尔从未屈膝投降过。他经受住了一切考验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多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红色经典小故事 篇9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坚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红色经典诗歌朗诵 篇10

雄壮的《国际歌》 回旋着奋进的音符

在您的旗帜下 劳苦大众 人民子弟兵 涉雪山 露草地 反围剿 打鬼子 战沙场 搬大山 让

雄鸡天下白 神州红旗飘......在您的旗帜下 百年不遇的水灾中 我们又见 军民情意似海深 我们再感 您与人民心连心 ……

在您的旗帜下 时代的巨人 在南方 飞笔 石破天惊

随着那改革的号角 祖国走进了新纪元

在您的旗帜下 那市场经济 使大街小巷繁荣 那责任种田 使农民干劲倍增

在您的旗帜下 那时代的精英 用

百折不饶的毅力 世界积淀的智慧 领先的科学技术 使腾飞装上飞轮

在您的旗帜下 龙的传人 开始了

知识经济科技革命 那信息化数据的露珠 神奇已遍撒华夏大地

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 在您的旗帜下 举国上下 和衷共济 筑起了道道抗魔城垒 把病毒围剿在最小的范围里 让死亡控制在最低的数字中 众志成城——

修复着生命的尊严和创伤 让中华民族再次傲立于世界之林

您是

蓝图中的指向标 那光辉的旗帜 为惊骇的我们 找到了理想坐标

您是

航海中的灯塔 那耀眼的光 为行进的帆 标记着胜利的航 在您的旗帜下 黄炎子孙 一定能

再创辉煌再谱宏章

篇三 : 37红色经典朗诵诗歌 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朗诵诗歌 目 录

1.赞美党的诗歌 2.党旗颂 3.“七一”赞歌 4.七一献诗 5.面对鲜红的党旗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6.红船,从南湖起航---献给建党九十周年 7.党旗飘飘 8.有一首歌 9.庆七一诗歌 10.七月的天空 11.光的赞歌(节选)

12.党旗飘扬在21 世纪的春天 13.聆听 14.长征

15.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 16.党啊 我们为您歌唱 17.为党歌唱 18.歌唱七月---献给党的生日 1.赞美党的诗歌

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是你刚强的性格,冲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为我们书写神奇的篇章。当洪水肆虐的时候,当地震到来的时候,是你站在人民的前面,伸出双手拯救生命。是你站在决堤的江中,用你的身体铸就堤坝; 是你卧在倒塌的废墟下,撑起一片安全的天; 在泥石流的奔跑中,以巨人的脚步蹦向被掩埋的人们,那一刻我的心触动了。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你永远是国旗上的一颗星 时刻闪烁着光芒。

你是那喷血的朝阳,用生命书写乐章。你永远没有轻薄地表白,却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辉煌。是你钢铁的意志,有力的臂膀举起祖国的彩虹,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是你刚强的性格,冲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为我们书写神奇的篇章。亲爱的党啊!我们把您比作火红的太阳,可您心中的太阳却是我们新的一代。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我坚信,我们就是沃土里的一颗种子,阳光下的一朵葵花,在党的关怀下,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们将会茁壮成长,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富强。

朋友,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骄傲,无论是迎着朝阳走进教室,还是披着晚霞离开校园,每当仰望那鲜红的太阳,我心潮激荡,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让我们放声幸福的歌唱;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放飞火红的希望!2.党旗颂

你有晨曦一样的颜色 映红了东方的天宇 你有沸点一样的温度 让神州变为热土 你是阵痛中分娩的彩红 嫁接起中华民族腾飞的桥梁 你用卓越的成就谱写歌词 将春天的故事传唱

那把磨得锃亮的镰刀披荆斩棘 割去旧中国腐朽的毒瘤 那把高高擎起的铁锤力重千钧 已砸烂旧社会沉重的枷锁

你是一面真理的旗帜 穿越88个春秋永不褪色 你是一面飘扬的战旗 无数优秀儿女为你前赴后继 你是一面永恒的党旗 旗下回响着庄严神圣的誓词 你是漫漫长夜指路的北斗星 你是大海上指引航行的灯塔 你将金黄的党徽融进殷红的血液 积淀出永远不变的信仰 你用太阳般的光芒编织未来 建设起富饶美丽的家园

因为你,七月跳动着熠熠的火焰 因为你,七一有着火红的主题 你是一张宏伟的蓝图 由三代领导人精心设计 你是一幅多彩的画卷 由十三亿人民共同描绘

你如春风吹拂 将荒漠变成绿洲 你如号角长鸣 给了我们奋进的力量 3.“七一” 这一天空是蓝蓝的

白云漂浮着 细数着一个个往事 此时 祖国人民 心情澎湃 万千思绪 虽然 这短短的时间 只有 二十四个小时 而在我们心底 拥有的是 长长的回忆 一九二一年 七月一日 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 汇聚了一代伟人

酝酿着一次划时代的会议 从此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它领导人民 扭转了乾坤<莲山课 件 > 唤起了无数上下求索的仁人志士 为了 搬掉三座大山 为了 新中国的成立 为了 人民的解放 多少好儿女 前赴后继 用赤诚和热血浸染了旗帜 4.七一献诗

走进七月流火的季节 ??漫步在现代化都市的街道上 ??看着林立的高楼 ??穿梭的车辆 ??衣着光鲜的行人 ??享受着与世界同步的信息文明 ??目睹着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在 ??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便有一股馨香在我的心中绽放 ??便有一股激流在我的心中奔涌 ??七月伴着时代的脉搏 ??在我们的心中唱响的是 ??中国史册上最激动人心的 ??“没有国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七一不仅仅是党的生日 ??他是一个盛典

??是我们华夏儿女国共同的节日 ??共产党员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在满怀毫情迎来你84岁生日之际 ??我们会时刻铭记 ??南湖上航行的那条小船 ??井冈山上的松柏和翠柳 ??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国大典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荣辱与沧桑 ??长征路上进军的号角 ??战争场上的硝烟弥漫 ??那在枪林弹火中应声倒下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 ??穿越岁月的时空

??镰刀或斧子把七月尽情渲染 ??在血泪铸就的鲜红的党旗上写下了 ??辉煌璀璨的一页 ??七月我们不会忘记 ??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 ??12亿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 ??我们是党的孩子

??我们的根已扎进了七月的深处 ??踏在新世纪的征途上 ??我们信心百倍我们豪情万丈 ??点燃七月的圣火 ??我们高歌《红旗飘飘》

37红色经典朗诵诗歌_红色经典诗歌 5.面对鲜红的党旗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您是一面旗帜,又是一个整体,是您把镰刀铁锤高高举起,因为您代表中国工农。三十八年前的“七一”,我举起右手面对您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从此我就是您的儿女。年年“七一”我总把历程回忆。难忘那:

旧中国的“三座大山”,神州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苏联“十月革命”的炮声,送来了马列主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从南昌城头的枪声到井冈山的烽火 从遵义会议到毛泽东力挽狂澜;从“五次反围剿”到抗战八年赶走侵略者

从“三大战役”到打败国民党蒋家王朝。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 二十八年的前仆后继,千百万党的好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的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您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6.红船,从南湖起航---献给建党九十周年 一条游船

劈开了南湖的波浪 十几个热血青年 在运筹一个红色的理想 那船原本不是红色的 船内燃烧的热情把它染红 就成了一个红色的会场 九十年前的中国革命 就从这太阳升起的地方起航 也许是黑夜太长的缘故 人们对太阳 才有强烈的渴望 于是在我的视觉里 一部生动的中国现代史 就烙下了一条船 在旭日里行进的印象 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憧憬 运行着一个曲折的历程 寻找着改变中国命运的航向 多少处暗礁险滩 多少次惊涛骇浪 船的航程在起伏的五线谱里 写着平平仄仄的诗行 起初那几个操舵人 便在风雨中迷惘 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 有位舵手操起舵轮 7.党旗飘飘 听着歌声成长,凝望红旗长大,过着甜蜜生活,挽着幸福走路。

我是快乐的“山顶洞”后人。当我举起铁拳,站在党旗下,那是一种庄严,那是一种神圣,那是一种荣光。

是党旗叫我有远大的理想 是党旗给我坚定的方向。我成为一名党员 有一种责任 有一种奉献,是我事业的指南 有一份热情 有一份宽容 是我待友的信念 有一种吃苦,有一种肯干 是我工作的态度 有一份真诚 有一份关心 是我家庭的航船 党旗飘飘 四季如歌 你伴我们走过岁月峥嵘.党旗飘飘江山如画, 你领我们奔向时代高峰.7月1日 是您的生日,今天 我揩一把泪水,串成感恩的珍珠,给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一件生日的礼品:

那是和平环境下自己在三尺讲台耕耘的一点收获,那是党的好政策给“右派”子女播出的生活美景; 那是改革开放渐渐丰腴起来的农村的小康生活,那是科技创新给我们山区人带来的锦绣前景。我唱起赞歌,激昂的是伊通河的汹涌怒涛,低沉的是大孤山的松林阵阵。悠扬的是长江的亘古绵延,高亢的是珠穆朗玛峰的高耸入云。我举起酒杯,醇香的是感恩的汉字,浓烈的是对党的赤诚。我捧上鲜花,含苞的是青春的祝福,怒放的是新世纪豪情 唱不够党的政策 说不完党的英明。鲜艳的党旗啊,你是一道闪电 照亮如漆的夜空 “神七”在月球上成功 您是一声惊雷 抖擞神州精神

奥运的火炬点燃在北京的上空 党旗飘飘

你用智慧收获上海世博的丰盈 冬雪弥漫征程的寒意, 37红色经典朗诵诗歌_红色经典诗歌 你用温暖召唤士 气从容.夏雨挥洒炽热的激情, 为受灾建起了一道道高楼,为国人送去万条富民的政策,只要你是56个民族,只要你是中国人。九十年的历程,见证着您奋斗的足迹。九十年的沧桑,留下了您坚韧不屈的身影。党旗,前赴后继,穿过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 党旗,高歌挺进,跨越建设征途的漫道雄关; 党旗,载歌载舞,接受13亿人民欢庆90周年华诞的光辉灿烂; 党旗,昂扬屹立地球东半,飘扬在21世纪的春天。

沐浴着五千年灿烂文化教育的阳光

我在党旗下健康成长由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一个有自律性的共产党员。凝视着鲜红的党旗 回首走过的教涯 半百人生的文化洗礼 30多年的教坛挥汗 我的热血,我的激情,我的爱更加倍添。太阳如炽,光华耀眼。在明媚的春光下,祖国编织着一幅幅日新月异的彩卷。

在漫长开放的海岸线上,收获的是科学与文明; 在三峡拦河大坝的涛声中,收获的是大禹未谱完的乐章; 在矿山、油田、炉台中,收获的是效益和铁人精神。8.有一首歌 有一首歌,在大地上传播,在阳光里穿梭; 有一首歌,在脉管里流淌,在心里头铭刻; 这首歌的名字叫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首歌,歌词铿锵有力,旋律气势磅礴; 这首歌,是照亮心灵的灯,是点燃信念的火; 这首歌,是吹沸热血的风,是酿造蜜汁的果; 这首歌,曾被大风搓揉,曾被暴雨打磨; 这首歌,愈搓愈加光亮; 愈磨愈是闪烁; 这首歌,唱了半个世纪,愈唱愈加鲜活; 这首歌,植根几代人的心灵,在代代人心上蓬勃?? 这首歌

在我们心上活着; 它融入我们的生命,融入我们的血液; 有了它,生活就会充满色彩; 有了它,生命就会充满蓬勃?? 这首歌,内涵极其丰富; 值得一生咀嚼; 这首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就没有我们的一切; 是党,推翻三座大山,人民才尝到翻身的喜悦,是党,领导改革开放,富裕才走进百姓生活; 是党,倡导西部开发,戈壁才崛起新城座座; 唱着这支歌,我们又听到祖国的吩咐; 唱着这支歌,耳畔又响起党的嘱托; 我们会接过革命的红旗,我们会挑起父辈的大业; 我们会让未来的世界,充满鸟语花香; 我们会把一个个日子,烹制成香甜可口的音乐?? 有一首歌,照亮我们的岁月; 芬芳我们的生活; 有一首歌,鼓起理想的风帆; 填平征途的沟壑; 有一首歌,越唱眼睛越亮; 越唱心胸越阔; 它是前进时的火炬

37红色经典朗诵诗歌_红色经典诗歌 它是焦渴时的清波; 它是沉闷时的惊雷,它是迷路时的星座; 它是心上的一轮明月,它是生命之树的一片绿叶; 这首歌的名字叫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9.庆七一诗歌

(一)诞生于南湖游船,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如同沉睡的雄狮,在您耀眼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

(二)秋收暴动的长缨,八一起义的枪声,井岗山头的号角,万里长征的战歌,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您高擎镰刀斧头的旗帜,率领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三)遵义会议的曙光,抗击日寇的胜利,西安事变的调和?? 党啊,我的母亲,您用超常的智慧,挽狂澜,拯万民,定国运??

(四)国共的几度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工农红军的改编?? 党啊,我的母亲,处处显示您: 博大坦荡的胸襟,酷爱和平的真诚。

(五)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挡,党啊,我的母亲,您以非凡的魄力,率领百万雄师,过大江,追穷寇,缚苍龙,把五星红旗升起在祖国的上空。

(六)党啊,我的母亲,您生命旅途的每分每秒,都凝聚着蓬勃生机。您沾满尘土的汗水,浸透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您披荆斩棘,从希望走向新的希望。

(七)建三峡,抗洪魔,收港澳,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您用慈母般的情怀,温暖着普天中华儿女的心田。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您用坚强的臂膀,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尊严。

(八)而今,您依然精力充沛,雄风犹在,率领着亿万中国人民,演奏着改革开放的交响曲。

(九)从东海到西藏,从南沙到北疆。党啊,我的母亲,在您英明正确的指引下,我们正唱着春天的故事,昂首跨越新的世纪。

(十)党啊,我的母亲,今天是你的生日。作为您的儿女,我们向您表示—— 最热烈最诚挚的祝贺。无论何时何地,您永远是儿女心中——

最慈祥,最伟大,最圣洁的母亲。党啊,我的母亲,您永远在我们心中。10.七月的天空 如果

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 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

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 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

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 怎会有今天 光辉灿烂的中国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潮的红旗 盛装

上一篇:足球对战日记下一篇:临床医师备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