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2024-06-04

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共11篇)

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1

《桂花雨》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桂花雨》教学设计之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题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2

教师体悟1:等待的快乐

有人说, 这世界上有一种快乐是等待。也有人说, 全部的美妙即在等待中。小琦君何尝没有这样的期盼和等待啊!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 她才老是缠着母亲问同一句话:“妈, 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个句子到底表达了小琦君怎样的心情?它究竟是疑问还是祈使句?我们不妨考证一下“嘛”这个语气助词的用法。《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第344页这样解释: (1) 用在陈述句末尾, 表示理所当然, “有什么话就说嘛”。 (2) 用在祈使句末尾, 表示期望或劝阻, “动作快一点嘛”。 (3) 用在句中, 表示停顿, 引起对方注意下文, “有意见嘛, 大家好好商量。”显然, 在这句话中, “嘛”应该选择第二种解释, 表示期望。由此可见, 这个句子是祈使句, 是期望母亲快点摇桂花, 其言下之意是, 什么原因还不摇桂花呢?该摇桂花了。再没有其它修饰的语句。就这样轻巧的一句话, 将小女孩琦君那种急切、迫不及待、不摇不罢的心情描绘得栩栩如生, 其娇嗔之态溢于言表, 跃然纸上。联系前文可以知道“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一个孩童, 还有什么比得上充满无限乐趣的事情更重要的呢!

课堂实施:

师:这一个个动人的情景有声有色, 不仅写了我和父亲母亲做了些什么, 说了些什么, 字里行间还表达了“我”的心情。来, 再默默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第3自然段) , 看看摇花前、摇花时、摇花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默读思考)

师:来, 先说说摇花前。

生:“我”的心里非常着急。

师:咱们说话要找到依据。来, 说说看, 你从文中的哪句话体会出了“我”的急切?

生:“妈, 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学生不够急切)

师:在你看来摇桂花不是件大事。 (生再读)

师:急了。谁更急的? (生读)

师:急喽。桂花都开了这么多天了, 怎么还不摇嘛!真是急死人了, 谁再来迫不及待地缠着母亲问一问? (生读)

师:“我”呀, 可是一而再, 再而三地缠呢, 谁愿意再来缠一缠?

生:妈, 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是啊, 对我来说, 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摇桂花”更重要呢!咱们体会着这种急切的心情一起读。 (生齐读)

师:孩子们, 看着琦君一而再, 再而三地缠着母亲, 她心中总是向往着那种摇花的快乐, 所以, 摇花前急切的等待也是快乐啊!

师:这个过程中, 快乐是摇花前最急切的等待! (出示此语句)

【教学顿悟:教师成了调动学生感悟的引领者———引领学生在情境化的朗读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语言的感悟。情境化的朗读, 在教师体悟与学生感悟之间架起了一座彩桥!】

教师体悟2:忙碌的快乐

“这下我可乐了, 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 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这里连续用了两个“帮着”。平常意义上, “帮着”就是主动地为对方减轻一些负担而做事。文中, “我”帮着“铺竹席、摇桂花”看起来是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其实她什么忙也帮不了, 也许还会“帮倒忙”。一个小小的人儿怎么可能抱动那宽大的竹席, 摇撼得了那坚实的桂花树呢?对于小琦君, 不过是借铺竹席、抱花树亲自体验摇桂花的无穷乐趣啊!不管会发生怎样的意外, 不管竹席比自己高一头, 不管桂花树上的树皮怎样的粗糙, 不管脚下的泥土会沾满了鞋子, 在这“帮着”的忙碌间, 小琦君得到了多少的欢喜与满足!欣喜全都融在这两个“帮着”里了。两个“帮着”, 用得平实朴素, 又不显得重复, 完全揭示了儿童的心灵的秘密。

课堂实施:

师:终于开始摇桂花啦!说说看, 摇花时“我”的心情怎样呢?

生:“我”非常快乐

师: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就传达出了这种快乐?自己轻轻地读一读摇花时的情景, 边读边把这些语句圈画出来。

师:好, 我们来交流, 你画出了哪个句子?

生:这下我可乐了, 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 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谁想来读一读? (生读)

师:我问问:小琦君, 你又帮这又帮那, 这是为什么啊?

生:因为我太开心啦!

生:我盼了那么久, 终于摇桂花了, 所以我要使劲摇!

生:我要使劲摇呀, 把桂花全都摇下来。

师:又是干这个, 又是干那个, 难道你就不觉得累吗?

生:不累。

师:是啊, 在这不停的忙碌中, “我”小小的心里全都是满足!所有的快乐都融在这两个“帮着”里了。这时候不使劲, 啥时候使劲呀!来, 一起读, 把我们的快乐充分表达出来! (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 此时, 你认为快乐是摇花时。 (出示此诗句)

生:快乐是摇花时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

生:快乐是摇花时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快乐是摇花时的忙碌。

【教学顿悟:教师成为了调动学生情感的催生者———引领学生在体验式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深化了阅读的理解。体验式的对话, 在教师体悟与学生理解之间架起了一座彩桥!】

教师体悟3:想象的快乐

“桂花纷纷落下来, 落得我满头满身, 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如果小琦君没能亲自参与摇桂花, 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纷纷扬扬飘落的桂花比作下雨的, 更不会有“好香的雨啊!”这神来之笔的妙喻和独特的感叹。正因为她站在桂花树下, 和桂花树亲密地接触着, 才使得小琦君得到了“奇思妙想”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 她先是惊叹, 接着发现了桂花密密麻麻地飘落“像下雨”, 最后则是完全沉醉在桂花香中了———“好香的桂花雨啊!”在这缤纷的、香甜的花雨中, 小琦君欢畅极了!她心中的翅膀展开了, 飞翔了!透过语言文字,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正站在金黄的桂花树下, 使劲地摇着桂花, 在缤纷的花雨中, 她欣赏着, 享受着, 陶醉着, 满足着, 也惊喜着, 仿佛自己就是一朵娇小的桂花了。

课堂实施:

师:还有哪些句子也传达出了“我”快乐的心情, 我们继续来交流。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 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看到桂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我就———“喊”, 对, 这话可是喊出来的, 谁来喊一喊! (一生喊得不到位)

师:你把这话给说出来了, 请你喊出来! (此生再喊)

师:还有谁也想来喊一喊。 (一生喊)

师:真好!此时此刻这喊声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快乐。

师:对, 再喊一喊!除了快乐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感受。 (生自由喊)

师:好, 谁来说说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惊奇、激动、兴奋、欣喜……

师:体会得好!再来喊一喊, 你一定会找到“我”兴奋、激动的原因。

生:我发现桂花像雨一样……

师:真是奇思妙想啊!在这缤纷的花雨中, “我”的心都快飞起来了!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喊一喊。

师:这一喊, 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桂花雨好香呀, 我心中无比欣喜!

生:觉得自己都成了一朵香香的桂花了。

师:孩子, 你是用心在读书啊!你看, 作者为了表达这种心情, 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呢!咱们小女孩来, 满怀着无比的欣喜, 一起来喊。 (女生齐声喊)

师:此时, 你觉得快乐是摇花时。 (出示此语句)

生:快乐是摇花时的大声叫喊。

生:快乐是摇花时奇妙的发现。

生:快乐是摇花时大胆的想象。

【教学顿悟:教师成为了鼓励学生实践的指导者———指导学生在角色式的想象中水到渠成地获得了想象的乐趣。角色式的想象, 在教师体悟与学生体验之间架起了一座彩桥!】

教师体悟4:分享的快乐

众所周知, 桂花只在秋季开放, 然而文中却这样写:“全年, 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抓住关键词, 联系上下文, 就能理解这句较为特殊的句子。“全年”, 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单独作为短语, 并作长时间的停顿, 强调了桂花香气久远。“沉浸”一词则形象地描写出了桂花的香浓。花香的范围是“整个村庄”, 无论你走到哪里, 都能闻到桂花香。从村庄里的一朵花、一根草、一捧泥土, 甚至是姑娘的青丝上也能闻到那迷人的香气味。那是令人自豪、让人神往又叫人无限留念的香气味啊!全年, 全村人都分享着桂花香幸福地陶醉着。琦君心中的乡情也就如这浓郁的桂花香情不自禁地漫溢开来。她以最平实、最朴素的文字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读者。

课堂实施:

出示:全年, 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师:这个句子, 真让我觉得奇怪, 这桂花只开在秋季, 又怎么会香了全年呢?

生:桂花泡成了茶、做成了糕饼, 村里的人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得到。

生:香在了心里, 是摇桂花的那种快乐一直留在心头。

师:是啊, 心里头的回忆是最香的。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再读读这句话, 还有哪些词也能让你感受到桂花是那样的香。

生:沉浸。

师:“沉浸”就是———

生: (齐声) 久久地陶醉其中。

师:久久的陶醉其中啊!孩子们, 沉浸在桂花香中的是什么呀?

生:整个村庄。

师:整个村庄啊!你觉得哪些东西是香香的?

生:人们在喝茶的时候, 觉得茶是香香的。

生:村里人的被子也是香香的。

生:飘来的风都是香的。

生:我觉得连泥土都是香的。

师:就这样, 全村人都在分享着这份快乐。来, 体会着这份沉醉的感觉一起读。 (生齐读)

师:孩子们, 你觉得在这里快乐是摇花后 (出示此语句)

生:甜蜜的分享。

生:快乐的品尝。

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3

下午第一节课是五年级的语文研讨课,由来自金华的省教坛新秀王春燕老师执教,内容是7课《桂花雨》。我们就像跟随着王春燕老师一起沐浴了一场又美、又香的“桂花雨”,那感觉真是舒服、美妙极了。我们都被王春燕精彩的课堂教学水平所折服,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有的是真实的教学实况,有的是朴实的教学方式,有的是扎实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我要学的东西,现将我感受总结如下:

一、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非常巧妙

在处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时,王老师抓住了两个点,一条线。两个点是“母亲”的一段话与“我”“摇桂花”快乐的一段话,一条线是“我怀念童年、母亲思乡”的感情线。在突破难点与重点时,王老师给予学生大量朗读的时间,并在读中进行想象,进行感受体会,在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多次进行反复朗读这两段话,在体会“我”“摇花乐”的同时,王老师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同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溶入自己的感情,领会文章的意旨。可以说在指导朗读上王老师花了较多的时间,可谓下了一番工夫,在朗读的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为此,学生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把握都很好,回答得也非常精彩。

二、真实、恰到好处的点评,激励学生乐于展示自己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许多高高举起的小手,充满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我倍受感动。为什么呢?听完她的课我总结出那是老师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的结果。

三、课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常用知识点 篇4

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

兰lán(玉兰、兰花、义结金兰)

箩luó(箩筐、稻箩、兜箩)

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

糕gāo(蛋糕、糕点、年糕)

饼bǐng(糕饼、大饼、画饼充饥)

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

缠chán(缠绵、缠身、胡搅蛮缠)

茶chá(茶叶、茶水、茶余饭后)

捡jiǎn(捡柴、捡起、 捡破烂)

二、多音字

盛chéng (盛饭)shèng (盛开)

担dān(担心)dàn(重担)

挑tiāo(挑选)tiǎo(挑战)

三、近义词

故乡一家乡 盛开一开放 欣赏一观赏

姿态一姿势 担心一担忧

四、反义词

盛开一凋谢 仔细一马虎 担心一放心

完整一残缺 新鲜一陈旧

五、理解词语

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姿态:姿势;样儿。

缠着:缠绕、纠缠。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样子。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六、词语搭配

桂花(盛开) (指指点点)地告诉

(布满)阴云 (使劲)地摇 (纷纷)落下来

七、词语扩展

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内容,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教学,我准备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学文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本文的九个生字,以及课后第三题中的词语。

1、激趣导入。用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出示课题读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投入课文的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组织与同学交流,把课文读得更好,并将自己得疑问和同学互相探讨。

3、检查初读情况,学习字词。老师请个别学生读各段,相机正音,指导学生正确读字、句、段。

4、指导弄清各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感受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体会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作者和母亲浓浓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这个复习,主要是复习学过的字词,特别是课后要求掌握的八个词语,还要复习课文的叙述内容,帮助学生再次理清课文的思路,以便更好地来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第一部分的教学,主要围绕“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句句子,读读这个部分,想想为什么爱桂花,从中,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桂花树的特点。

2、重点是学习第二部分,要理解摇桂花的乐趣。

在学生读了这一部分后,引导讨论:为什么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这得从全家人的活动,以及桂花的用途中去体会。

(1)找出每个人的做法,分角色读读,有利于认识父母及作者不同的性格,体会内心共同的喜悦。

(2)交流各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并指导感情朗读。重点理解我摇桂花时的动作和话语,母亲小心翼翼的动作,和父亲随口吟诵的那首诗,体会一家人对桂子丰收的喜悦。

(3)联系实际,了解桂花的作用。

(4)对这部分的内容做个总结,谈谈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摇桂花的乐趣。并进一步进行朗读。

3、在总结第二部分后,学生对作者怀念童年时光的感情是不难理解的。所以,第三部分中,重点应指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这段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要认识到,此时的母亲已经远离故乡,当母亲看到外地的桂花时,说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可以看到母亲在想念家乡了,不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实在是太思念家乡,太热爱家乡,家乡的什么都是最好的。让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好在我班有好多学生也跟着父母远离了家乡,应该理解“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句话。)理解到母亲的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课堂总结,深切体会

通过总结课文的内容,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复习课文,深切体会文中透露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像作者一样,学生一定也有印象深刻的事,这里,进行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并将此练习作为本课的一项作业——小练笔。

三、说板书

这课的板书力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喜欢桂花

桂花雨

思念家乡,怀念童年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反思 篇6

这么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每一段都非常优美,但要让五年级的孩子也能像老师一样入情入境地去感悟,也着实要设计一些情景教学,为此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从课题入手,激发阅读兴致。结合上学期一篇描写秋天的习作。当时为了写好这篇作文,我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校园,带着同学们到校园去寻找秋天,尤其在那桂花飘香的季节,很多同学争先巩后地观察桂花树,享受着迷人的桂花香,加上老师的点拨,很多同学爱上了桂花树,写出了一篇弥漫着桂花浓香和朗朗书香的秋天的校园。在我的夸赞下,这时,学生仿佛又闻到了校园的桂花香了,也陶醉在桂花香中,接着请学生来解题,“桂花雨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在这种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会说“感受到桂花香气扑鼻,心情舒畅,特别快乐,喜欢桂花。”

那作者在这场雨中又有什么感触呢?请读文,找一找,写写体会。

1.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后反馈,引导体会,首先抓住两处带“浸”字的语句:

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似浓雾似微风弥漫着整个村庄;

2. 结合第5自然段的讲解、朗读,感受摇花的乐趣来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这桂花香不仅香甜了人们的嗅觉,还香进了乡亲们的心田,更香甜了作者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接着结合上次理解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引导学生理解母亲说的那句话,从中体会母亲那种浓浓的思念与牵挂,然后让学生听听一些思乡的歌曲、读读一些思乡的诗句,这时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

最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想想有没有让自己忘怀的人和事,说一说,与大家交流。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反思 篇7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由于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认读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快乐。然后,细读课文,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后,与同学进行交流。从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从“我”对有关桂花的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里表现出来的。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读出摇花带给作者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味。

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8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质疑: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层次

1、在学习这篇作品之前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对照生字表,读准生字的读音。

2、老师巡视纠正个别读音。

3、谈话: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轻声自读课文。

4、进一步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词的意思。

②围绕着“桂花”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尝试用小标题概括。③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标出问题。

有答案了吗?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选一个代表来说说。

5、自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3)说说课文围绕“桂花”主要写了哪几件事?(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6、快速读课文,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2、再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喜欢桂花?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3、齐读。

4、轻声自读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5、谈话: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摇桂花的情景,作者自己把这叫做?(摇花乐)。

6、乐在哪里?默读摇花乐一段,思考: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批注感受。

(3)结合学生的想像,思考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7、组织交流讨论,相机指导: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提问:我为什么“使劲”地摇?

指导朗读:能邀请你的同学和你一起配上动作读这个句子吗? b、桂花纷纷落下,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提问:读这个句子,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漫天桂花飘落,我们在桂花的海洋。看,这就是纷纷落下,这就是满头满身。指导朗读: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c、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提问:①真的下雨吗?那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②假如当时你站在作者身边,你也会这样喊吗?为什么?

③现在,你知道课题“桂花雨”的意思了吗?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导朗读:①桂花雨真美,摇桂花真乐,老师也想读。(配乐范读)

②谁来评评老师读得怎样。

③让我们一起来再现摇花乐的情景。(集体读)d、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出现“我”帮母亲摇桂花时的情景,使学生也感受其中的乐趣。

8、提问引导:故乡的桂花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乐,而对于母亲来说仅仅是乐吗?

9、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找出最能体现邻里乡情的句子勾画下来,标注重点词,让大家感受一下,并说说为什么。

(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提问:①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②全年闻着这样的香气,乡亲们会对母亲说什么?母亲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谁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2)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提问:①母亲为什么每天要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她在担心什么? ②由此可见,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这就是质朴醇厚的乡情。我们分角色再现一下这个情景。

(3)可是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要桂花。

提问:这段话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小结,并且引导深入思考:母亲把送给了乡亲,看到乡亲们用桂花来泡茶做糕饼,心里是高兴的,这就是一种乡情。后来我们来到杭州,当看见我捧回来的桂花,她是怎样说的呢?

11、提问:外地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你是怎样理解母亲话语的?

12、小结:母亲觉得外地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是因为在家乡母亲收获的桂花有送给乡亲的快乐,也有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桂花上凝结了母亲浓浓的思想感情,所以,母亲觉得外地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

13、进一步拓展,深入体会,出示填空:

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1)我们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我们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14、老师总结:是呀,人们常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啊。异乡再好,终究不如自己的家乡呀!

15、出示句子:“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提问: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布置作业: ①听写生词。②熟读课文。

③小练笔: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尝试写下来。

④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散文集《桂花雨》,希望大家能从中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教学过程:

(一)听写:★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来:★★ 笨(bèn bèng)拙(zó zhuó)

(三)辨析,组词:★★

尤()绝()拣()缤()

龙()决()捡()宾()

(四)问答:★★★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赏桂花

摇桂花(主)快乐、乡情 用桂花

小学语文教案《桂花雨》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课前准备: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四、过程预设(1课时)

(一)入文,启动情感

1、读课题,谈桂花:八月中秋,正是桂花正香时,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你一定能闻到浓郁的香味儿,细细小小的金黄色小花飘飘洒洒,如雨洒向大地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2、这迷人的芬芳也永远地印在作家琦君的心中,童年的一幕幕犹如桂花浓郁的芬芳飘洒在记忆中。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她的《桂花雨》,感受那份浓浓的情。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第一次朗读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朗读,读出一点对课文的感受来。

2、交流检查:

(1)读完文章,掩卷而思,你想说什么?(你了解了什么)(2)快速看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写到哪几件事?

(3)选择一件事,读给大家听,注意读出自己初步的感觉来。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初次朗读文章,除了读正确通顺之外,对文章的语言、情感已有所感受,尽管粗浅。让他们在读中尽量表达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把自己的一些感受有意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培养他们的语文意识。】

(三)品读,悟“我与桂花情”:

1、导:《桂花雨》的原文里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这句话,学生读一读。)这平平常常的桂花,为什么这般地让作者魂牵梦萦呢?静心默读,课文的字里行间一定能让读懂作者的这份心境。

2、自由朗读,把自己的感受以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3、交流读书感受,品“独爱桂花”:

(1)读第二段,你从哪些地方品出“我”独爱桂花?

(2)交流:“桂花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花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是,只见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①“笨笨的”:读这个词,你想到什么?桂花笨笨的,你又怎么想?一边想象一边朗读:远离故乡的作者,当在心里说出的“桂花笨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从“笨笨的”一词体会作者心中的那份掩饰不住的亲切、喜爱。)

小结:一个看似简单的词,却融入了作者一种心境,我们需要细细地品,细细地想,读到词语的心灵中去。

②这句中,还有哪些词句勾起了你的想象、给你感受?(学生畅谈想法。)(3)小结:“我”独爱桂花,那笨笨的样子是那么可爱,亲切,难怪作者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深情地朗读这一句)

【设计意图:本单元在阅读能力要求能感受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就需要学生立足语言细品,重视语言的内涵。一个词,一句话,正是作者赋予它情感才显得生动灵性,学生的品读,就是从词语中还原作者的情感。】

4、品“摇花乐”:

(1)我的记忆里,摇花是最快乐的,3—6段中,写“我”摇花的句子,反复读读,感受“我”的快乐。

(2)交流,畅谈读书收获,重点点拨:

①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从“总是”“缠”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a 指名读正确。b 引读:

摇桂花,我是那么快乐,因为我知道,桂花一定要摇下来才好——(读第四段)

所以,我盼着摇桂花——(看看图中的小女孩,看看她的动作表情,仿佛在说着什么?)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小姑娘抬起头来,看啊,看啊,那桂花是怎么样的?看图,想象。桂花飘到哪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写一写:我抬起头来„„

再读句子。

(3)小结:童年的我,就是这样沐浴在桂花雨中,桂花,怎不让我——魂牵梦萦呢?

(学生带着想象、神往地朗读: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设计意图:以原文中的“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这一情感的浓缩之语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畅谈感受,点拨以重点词句,使学生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怎样表达情感。】

(三)再品,悟“母亲与桂花情”:

1、导:杭州的桂花是很有名的,作者也曾采过杭州的桂花回家,同是桂花,同是芬芳,母亲却这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出示句子,朗读)

2、你认为是这样吗?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读,说说理由。

3、学生自由朗读感受,交流句子: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醒里的。

(1)引导:轻轻读,盯住句子中的一些词,读着,琢磨着,你能读出什么来?(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肯定比故乡的一棵桂花香。)

(2)质疑:可是母亲为什么总是这样说呢?

4、导入:读书,不仅要读懂文字,还要读出文字里藏着的内涵。细细地品品作者写关于母亲的文字,你会有新的发现。动笔划划写母亲的词句,想想母亲与桂花之间会是怎么的情感?

5、静心默读,写写批注,交流感受,相互修改补充,重点点拨:(1)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从母亲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2)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生活画面?(母亲看桂花、收桂花、晒桂花、送桂花、吃桂花糕、喝着桂花茶„„)

桂花,带给淳朴的故乡人是那么美的亲情,所以,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几十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想象:看图中的山间小路,上工下工的人、走亲访友的人、农家,生活在这片桂花中,会怎么样的?(感受恬淡、宁静、诗意的生活气息)

浸在桂花香里的生活是那么美好,所以,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总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4)想想,离开家乡,离开这棵桂花,很多年过去了,当我把一束桂花放在母亲前面的时候,你想,母亲会怎么讲的?

再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能想象母亲说话时的神情吗?

(母亲轻轻地叹口气,眼睛望着远方,深情地说:„„)

那是母亲深深的留恋啊。家乡的桂花有收获、赠送和分享的快乐,你说,那香味仅仅只是桂花的香味吗?

(5)桂花雨里,是我童年的快乐,是故乡浓浓的亲情,无论走到那里,故乡的桂花总是最香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设计意图:“月是故乡明,花是故土香”,乡情就这样萦绕在远离故土的人们心头,母亲心中的那份对桂花的情感,是因为她在故土的生活与桂花曾经不可分离,桂花是母亲思乡情的依托。当学生静心品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当这些文字成为生活画面的时候,自然就读懂了母亲和“我”深刻的故土情怀了。因此,教学中,在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将几段文字通过想象转化成生活的画面,使学生的头脑真正在学习中动起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相互的对话就都有了可能。】

(四)想象写作:

1、介绍作家琦君:琦君的小说和散文,像是我们脑海中的一段段的回忆,唤起了我们儿少时期的梦想与纯真。从琦君细腻的文笔中,我们发现原来平凡的生活里,积累了许多情感和思念,这些从来都不曾遗忘过,只是尘封在心底的最深处。散文集《桂花雨》。

2、创设想象:这位作家原是温州永嘉人,1949年到台湾,后来定居美国。假如有一天,她回到童年时生活的这片山园,她又看到童年摇过的桂花树,而这一切都变了,发挥想象,写写:重见故乡的桂花树(想象:阔别了半个世界的家园,怎么的山,怎样的路,怎样的小院,怎样的家乡人?假如站在桂花树下,回忆的又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读写结合,是基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的,桂花的深深思乡情感染了学生,学生便通过想象,将自己幻化成作者,有了表达情感的欲望。】

五、推荐阅读:琦君散文集《桂花雨》、鲁迅《朝花夕拾》林海音《城南旧事》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雨》(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3、品读文字,想象情景,感悟并体验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4、初步学习散文的阅读方法,就是多朗读、多感悟、多体验多想象。即要在品味文字、想象情景、感情朗读中去感知文字的温度,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的滋味。

【教学重点】感受并体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让学生感受桂花的香,摇花的乐,更要感受思乡的“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认识作者

1、教师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根据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美文《故乡的桂花雨》改编的课文。师板书:桂花雨。

琦君,浙江永嘉人,1949年离开家乡赴台湾,后来定居在美国。在她的这篇《桂花雨》里,琦君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生活——“‘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1、拼读词语:

(糕)饼(尤)其 新(鲜)(即)时(吩)咐 挑(拣)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准确理解“尤其”、“吩咐”、“挑拣”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想象摇桂花的情景,并试着用一个字概括。(香、乐、美、甜等)

三、阅读课文第一节

师: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1、重点引导:作者喜欢桂花树的姿态、不喜欢桂花树满树的叶子;不喜欢细小花朵,但喜欢它迷人的香味儿。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反衬手法)

2、朗读体会。重点读好“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

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3、补充资料:琦君的故乡在浙江,在她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小琦君是闻着桂花香气长大的呀!琦君记忆中的桂花,就是一个字——香。

第二教时

一、谈话导入

师讲述: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她身在异乡,却常常想起家乡的桂花。课文一开头,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出示在黑板上)为什么呢?

出示: “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品味桂花之“香”

1、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句子: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重点引导:

⑴我们平时写花“香”,一般都用“飘”字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水”看得见,也摸得着,“香味”看不见、摸不着,为什么用“浸”字呢?

⑵一个“浸”字,使得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得到了。所以这个“浸”用得恰当,用得传神。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柔一些。谁愿意读一读?

⑶每时每刻都泡在香气里,你就是琦君邻居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三、感受摇花之“乐”

1、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2、出示句子:

⑴“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为什么“我”老是缠着母亲?引导学生体验“我”内心的急切、欢喜。

⑵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重点: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桂花飘落的情景,通过表演“摇桂花”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鲜活的场景,体验摇花的快乐。着力点“使劲地摇”和大声就“喊”。

3、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

4、这么香,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亲呢?

5、重点解读父亲的诗:引导学生想象;在摇桂花的这一天,白天,花雨缤纷。晚上,夜深人静,小琦君梦见(),多甜啊!)

6、读第四自然段,比较句子:

⑴ 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⑵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四、体验思乡之 “情”

师:后来,作者离开故乡,到了外地。从此,童年的摇花乐没有了,桂花丰收的喜悦又那么遥远。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也是一去不复返了。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师饱含深情的范读(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的金桂。”)。你想说什么?

(母亲话中思想之情溢于言表,在母亲心里,始终惦念着家乡,家乡的一切。家乡的桂花,给全家人生活的快乐、香甜和回忆。)

师:是呀,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啊!

母亲对家乡的桂花这样的眷念和思想,其实对于“我”——一个常年漂泊他乡,年纪大了,也是多么的思念啊!多么想叶落归根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每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的时候,琦君又会梦见什么呢?读最后一段。

师:琦君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她在《烟愁》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配乐逐行出示: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五年级语文上桂花雨 篇11

上节课我们共同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我们闻着它那迷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桂子花开香十里。难怪我们的作者会说: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读的内容再斟酌)

作者喜欢桂花,仅仅是因为花香吗?(生简答:不是)

二、感受“摇花乐”

教师:不是,现在就请同学们细细地默读课文3-5段,提出和大家深入学习课文的话题。(此话的表达还有待斟酌)

学生:默读3-5段(动笔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预设:(核心话题)

1、我喜欢摇桂花吗?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

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2、摇桂花“乐”在哪里?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听父亲口占一绝的吟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为什么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三、拓展延伸

1、简介作者。孩子们,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很出名,知道是谁吗?很好,懂得看注释,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了解琦君吗?琦君,她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她写过很多作品,但作品的内容总离不开写家乡的景物、家乡的事情,在她的作品中无不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

2、出示:“故乡,我们哪一天能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家乡味》

“说实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的矿泉水,饮啜起来,在感觉上,在心灵上,比起大陆故乡的山泉来,能一样的清冽甘美吗?--《水是故乡甜》。

四、练习。

1、积累词语(短语)。

姿态笨笨拙拙湿漉漉缠着阴云密布

吩咐撮一点炉烟袅袅口占一绝沉浸

2、选词填空

捡拣

3、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得鲜盛

4、仿写句子:

外地的再,还是比不得。(任选一题)

小结:看桂花雨又纷纷落下来了,作者又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桂花香,那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香乐

思念家乡

上一篇:杜村中心校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年幽默的新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