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共11篇)
大班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
[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话》]
情况分析:
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话》。
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准备:
1、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2、诗歌配乐《tears》
3、大自然景象图、诗歌图谱各一幅。
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指五官”,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指五官”的游戏,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官”指的是什么吗?(幼儿回答,教师总结,眼、眉、耳、鼻、嘴)
师:听我的口令,看谁指得又快又对!
小结:小朋友们的反应很快,说
明刚才老师的话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学挂图,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花、草、树木、白云、太阳、荷花、小河┉)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2、欣赏诗歌。
(1)幼儿听配乐诗歌。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幼儿回答)
(2)师: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诗歌中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可以举例说明)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师: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丰富多彩,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5)引导幼儿听辨三段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师:《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话》》。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组织幼儿看图完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幼儿尝试仿编诗歌2—4段内容。
(1)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大自然的话。
师: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进行仿编。
师:我用诗歌的形式把我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告诉了你们,你们也来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发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好吗?
小结:真棒!你们一定都是爱学习肯动脑,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小朋友才能听动大自然的话,课后你们可以把你们观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画下来我们装订成一本大的诗歌集,好吗?
(三)结束部分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你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再来告诉我,好吗?
情况分析:
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准备:
1、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2、诗歌配乐《tears》
3、大自然景象图、诗歌图谱各一幅。
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指五官”,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指五官”的游戏,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官”指的是什么吗?(幼儿回答,教师总结,眼、眉、耳、鼻、嘴)
师:听我的口令,看谁指得又快又对!
小结:小朋友们的反应很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话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学挂图,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花、草、树木、白云、太阳、荷花、小河┉)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2、欣赏诗歌。
(1)幼儿听配乐诗歌。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幼儿回答)
(2)师: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诗歌中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可以举例说明)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师: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丰富多彩,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5)引导幼儿听辨三段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师:《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组织幼儿看图完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幼儿尝试仿编诗歌2—4段内容。
(1)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大自然的话。
师: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进行仿编。
师:我用诗歌的形式把我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告诉了你们,你们也来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发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好吗?
小结:真棒!你们一定都是爱学习肯动脑,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小朋友才能听动大自然的话,课后你们可以把你们观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画下来我们装订成一本大的诗歌集,好吗?
(三)结束部分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你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再来告诉我,好吗?
附:诗歌《大自然的话》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时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
大班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
大自然的口头语言
大自然的口头语言多由动物发出。春天,布谷鸟鸣叫“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催人农忙。南方鹌鹑啼叫“豌豆八角”———告诉你蚕豆成熟。夏夜里“听取蛙声一片”———那是青蛙晚会大合唱。秋阳里,蟋蟀低吟——那是昆虫独自吟。冬天雪原:狼嗷虎啸———为争食向对手发出挑战。
山谷中的林涛吼,田野里树叶飒飒响———前者是雄壮的示威,后者是小家碧玉的私语。至于稻麦、甘蔗拔节生长的声音,专注的科学家 兴许能听 到。雷声 轰鸣———是告诉人类、万物,暴风雨来临了。要是没有大自然的口头语言,自然界将是一片死寂 ,那将是怎样的可怕?
大自然的书面语言
渺渺地平线,桃红柳绿,衰草连天,变换出现,那是传递季节信息的彩色语言,表明春光和秋色的轮回。“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分明写着暑热正盛;“风雪载途”“屋檐悬冰”是寒冬的写意文字。打开树干,那一圈圈的年轮明确告诉你这棵树的年龄。
浩浩天宇里,也印着大自然的语言,看那群飞的大雁,以整齐的飞翔 在蓝天上 一会儿排 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两个独体字分明在昭示它们的组织纪律性和利用气流飞翔的聪明劲,婉转地告诉世界:我们南迁了,明年春天回见。同样是七彩长虹,有时在东边,有时在西边,这图画语言的意思是“东虹轰隆西虹雨”, 向地球人 预报天气 。日、月带晕而成的象形字,其意思则是“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这预报语言的准度,八九不离十呢。
大自然的动态语言
大自然的动态语言各式各样,不一而足。夏季里,一时间接连看到蜻蜓低飞、蚂蚁搬家、狗吐舌头,这一组动态告诉人们暴雨即将来临。至于鱼儿跃出水面、老鼠纷繁搬家、鸡婆突然躁动的动态同时出现,这是地震前的危险信号。红鱼溯游而上,途中高高跃起跳过瀑布的雄姿,写着坚毅。“山雨欲来风满楼”、“吹面不寒杨柳风”,已是把大自然的动态语言转化为人类语言,凝聚成脍炙人口的诗篇。
大自然的气味语言
语言一般不是诉诸视觉,就是诉诸听觉,大自然无奇不有 ,它还有一种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语言,只是凭嗅觉才能感觉到。
盲者行走中,忽然闻到花的芬芳、蜜的甜畅,就知道走进了花圃、森林。非洲草原,迁徙大军中被冲散的角马母子,凭着双方独特的气味重又相聚。狮子老虎一旦确立了自己的领地,往往在边界处,抛撒尿液,宣示领地权,提醒来犯者不得进入。更有一些小动物以气味为武器,关键时刻,紧急释放,将敌人熏走。
人类巧用动物阅读气味语言的能力,把警犬训练成嗅觉破案的高手,唱响一曲曲反贩毒、反偷窃、反偷渡的凯歌。
大自然的场面语言
大自然中的某些事物 (个体、群体),无意之中形成某种场景、画面,人类将其捕捉住,注入主观意识,可达意传情。
静态的场面语言。“雪融冰消的一九五三年的一天。海水映浪,映上晴窗。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李四光”。“中南海上,轻尘不飞,勤政殿前,纤萝不动”。映衬出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烘染出双方凝神静听,专注肃穆的氛围。
动态的场面语言。斑羚飞渡,母斑羚以脊背为梯,助小斑羚飞跃绝壁,而自己殒命悬崖的场面,令人唏嘘!
反常的场面语言。六月飞雪,这是窦娥冤案的庄严昭示。
大班科学活动:大自然的语雷 篇3
1.视听结合,获得动植物所传递的季节气候变化的信息。
2.能留意身边常见事物与现象。喜欢思考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3.在交流与分享中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愿意向同伴学习。
活动准备
1.有关“电闪雷鸣、蚂蚁搬家、桃花盛开”的视频,“砸金蛋”课件。
2.自制绘本的材料:7张65cm×50cm的铅画纸(6张为背景:淡绿—春,深绿-夏,金色-秋,白色-冬,粉红-晴。淡蓝-雨。供孩子分类张贴景色画;1张为封面“大自然的语言”)。半张A4纸大小的彩色风景画,分别是:春的语言(桃花盛开,柳树发芽,蝌蚪欢游);夏的语言(荷花满塘,知了欢叫,彩虹高挂),秋的语言(稻穗金黄,桔子红了,树叶飘落);冬的语言(雪花飘飘,腊梅花开,青蛙冬眠),晴天的语言(云淡风轻,晚霞满天);雨天的语言(电闪雷鸣,蚂蚁搬家,蜻蜓低飞),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唤起经验
师:小朋友们好(嘴说),起立、坐下(做手势)。
提问:刚才,我用嘴说什么?用手“说”什么?
小结:我用手和嘴跟你们打招呼的话,就是“我的语言”。
过渡:世界上不仅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它说什么呢?
播放有关“电闪雷鸣、蚂蚁搬家、桃花盛开”的视频,引导幼儿边看边说,并模仿教师练习句式,比如“电闪雷鸣,这就是大自然在说:要下雨啦”。
小结:大自然用自己的方式,让雷电、蚂蚁告诉我们:要下雨啦;托桃花告诉我们:春天到啦!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共制绘本,丰富经验
1.自主阅读风景画。
幼儿人手一张画,先自己读,再交换读或相互说说。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读对画、读准意、能表达、有句式”上的差异。
2.交流互学。
(1)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交流。选的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幼儿,是自主阅读中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孩子。
(2)提问:有没读懂的吗?
鼓励幼儿呈现问题。此处解决的策略是:先让孩子说说读懂什么、不懂什么,再让会的幼儿答题。教师要做的是从会的孩子身上提取他们观察、思考的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学到读懂的技巧。
(3)师幼共制绘本。
A.出示6张背景图(事先贴在两块磁性黑板上),先让幼儿看明白每张图的意思。再提出操作要求:把手中的风景画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B.幼儿分类贴画,然后逐类检查,集体纠错并总结。最后,加上封面“大自然的语言”,共同完成自制的绘本《大自然的语言》。
三、砸蛋游戏,追问经验
过渡:大自然的语言,真有趣。怎么读才能懂得更多呢?
1.打开课件。展示虚拟的“砸金蛋”场景:四个金蛋,单击其上部,会弹出用意不同的四道题:树木发芽图——这是什么季节?(会看细节)哪些图片说的是我们幼儿园的春天?(善于在身边寻找)先局部再全图呈现题:哪张是晴天?(必要时必须扩大看的范围)大树年轮图:大树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大自然的语言是很丰富的)
2.幼儿选号答题。答对,金花四溅;答错“啊哦”告知(点击金蛋下部即可)。
四、视听结合,提升经验
过渡语:读懂了大自然的语言,对我们有用吗?
师:10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泰国普吉的海滩上玩耍,突然她发觉海面上起了很多的泡泡,潮水也突然退了下去。她立马想到这就是地理老师讲过的海啸将要来临的情形,并且她记得,从海水起泡到海啸来袭,这中间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蒂莉告诉了妈妈,然后在几分钟内和几百个游客迅速离开沙滩。当他们跑到安全地带时,身后传来了巨大的海浪声。人们在激动和惊恐中争相拥抱和亲吻他们的救命恩人蒂莉。
大班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4
数学区:看图列式
建构区:春天的公园
语言区:指偶剧
表演区:春天在哪里
活动目的:
1.让幼儿运用已掌握的手工技能制作春天的花。
2.激发幼儿编题的兴趣,让幼儿学习看图或分合式列算式,编加、减应用题并列式。
活动准备:
1.各种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编题卡若干。
指导要点:
1.引导用圆形纸、折叠粘贴等方法、制作春天美丽的花朵,并鼓励幼儿用不同材料创造性地做不同的花。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5
1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什么是物候学以及相关知识。
2 体会本文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说明抽象事物的写作方法。
3 感受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巨大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物候现象和物候学的说明;物候现象决定因素的说明。
2 说明顺序的条理性,语言的生动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烂漫,冬梅的傲岸,真实“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东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二、了解作者和积累字词。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1.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竺可桢(张福春)
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组织起统一的、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关于标题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3.给下列生字正确注音。
连翘( ) 落( )叶 落( )枕 观( )测
翘起 丢三落( )四 玄妙观( )
差( )异 差( )遣 差( )劲 参差( )
衰( )草连天 翩然( ) 孕育( ) 农谚( )
萌发( ) 销声匿迹( )
次第 草长莺飞 周而复始 风雪载途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课文朗读。合作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1-3)齐读,(4-5)女生读(6-10)男生读(11-12)老师读
2.学生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① 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②这篇文章介绍的仅仅是“大自然的语言”吗?文章前面生动形象地介绍“大自然的语言”,又有什么作用?
不是。文章介绍的是物候学。
前面生动形象地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③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1-3)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4-5)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6-10)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11-12)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四、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生讨论: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读6-10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课堂小结: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6
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践者、课程的改革者、更应该是带领学生做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者。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我们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参与的空间;更多一次实现需要的满足!
【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初中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中,这一单元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情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⑵ 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⑵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⑶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设想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导语: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板书文题和作者)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读(学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⑴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⑵ 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⑶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⑷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第三环节: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
2、老师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不行,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逐个板书)
描述物象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 作出解释逻辑
竺可桢 推究原因顺序
阐明意义本质
第四环节: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⑴ 自由读6~10自然段。
⑵ 回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几个?(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⑶ 重点阅读6~10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
⑷ 追问: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再追问:
明确:
从主要到次要。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⑸ 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
⑹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
(过渡)我们了解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后,老师想让同学们结合白居易的诗,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物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第四环节: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比较阅读。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⑴ 听读1~2自然段。
⑵ 多媒体出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⑶ 让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⑷ 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下面请同学们精读1、2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给以适当的鼓励。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第五环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蛤蟆爷爷的秘诀 篇7
绘本故事《蛤蟆爷爷的秘诀》,内容富有情趣,情节生动起伏,故事中提到的勇敢、机智和朋友这三个重要的秘诀寓意深远,不仅是故事的主线,对孩子的现实生活也一样有意义。在教学中我主要关注理解和表达这两个方面, 对于孩子的学习采取了由分段到整体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深入学习。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 ,了解和感受故事中蛤蟆爷爷与小蛤蟆战胜不同对象的过程以及使用的三个秘诀。
2.尝试运用语言 (对话、词语 )、动作等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3.体验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PPT及故事录音,故事书人手一本, 图卡(图夹文):勇敢、机智、朋友。
活动过程
1.出示封面,了解故事中的主角、故事名称。
提问:你认识他们吗? 故事的名字叫《蛤蟆爷爷的秘诀》,你知道什么是秘诀吗?
2.共同讨论,表达画面,理解故事中的三个秘诀。
(1)出示图一、图二,教师讲述,引入故事第一部分。
(2)幼儿与教师共同读图 (图三),表达故事中蛤蟆爷爷是怎样勇敢对付大蛇的。
提问:谁来了? 小蛤蟆是什么样的? 蛤蟆爷爷看到大蛇后是什么样的? 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眼睛怎么样? 蛇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开始时怎么样? 现在呢? 你们觉得爷爷怎么样?
(3)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蛤蟆爷爷、蛇的样子。
(4)出示图四,教师讲述,引入故事第二部分。
(5)幼儿与教师共同读图 (图五),表达故事中蛤蟆爷爷是怎样勇敢对付鳄龟的。
提问:这次谁来了? (介绍鳄龟)小蛤蟆看见鳄龟是什么样的?爷爷看见鳄龟害怕吗?爷爷会对鳄龟说什么呢? 他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他会用怎样的声音说话? 他为什么要悄悄地说?
3.欣赏故事录音,感受故事的前半部分。
(1)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对话 ,并学习第一部分故事中的词语:气势汹汹、自言自语。
(2)倾听故事第二部分,感受蛤蟆爷爷的机智。
(3)利用图卡回顾故事中的两个秘诀。
提问:在遇到蛇的时候蛤蟆爷爷用了什么方法?(勇敢)在遇到鳄龟的时候蛤蟆爷爷用了什么方法? (机智)
4. 引入故事第三部分,共同讨论。
(1)出示图六,教师讲述怪兽来的情节。
提问:小蛤蟆看见怪兽是什么样的? 爷爷看见大怪兽时是什么样的? 可以用什么词来说一说?
(2)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图七。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小蛤蟆会怎么做?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会说什么? 怪兽表情怎么样? 他为什么会害怕?你们猜蛤蟆爷爷会得救吗? 你们感觉小蛤蟆怎么样?
5. 欣赏第三段,感受故事中小蛤蟆的机智和勇敢。
提问:小蛤蟆是怎么救爷爷的? 怪兽说了什么?
6. 阅读图书,完整欣赏故事录音。
提问:蛤蟆爷爷的第三个秘诀是什么呢? (出示图卡“朋友”)
师幼共同小结三个有用的秘诀:勇敢、机智、朋友。
活动反思
1. 创设让幼儿想说、愿意说的宽松氛围 ,鼓励幼儿表达画面。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在对画面观察后,教师采用等待、留白、追问等方式,同时让同伴间相互倾听与对话,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画面的想法,更好地相互学习,逐步理解作品。
2. 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故事, 引导幼儿理解与体验作品。活动过程中画面单幅与组合呈现、录音分段与完整呈现、录音与图书分别呈现相结合,引导幼儿不断倾听、讨论,深入了解、理解故事内容,逐渐形成对角色的体验。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导案 篇8
落实新课标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学习说明顺序和方法;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
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设想:
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有一些了解。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特点。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其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3,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知识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初步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充分利用生动的说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
3.竞赛激励法。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延伸拓展法。运用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的说明技巧;揣摩语言,体会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导语:春柳飘逸,夏荷袅娜,秋枫激情,冬梅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
(3)学生读课文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根据上面的问题讨论,抽两名学生理清全文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并板示,再抽学生评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3)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4、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自由读6--10自然段。
(2)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3)找出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_______
(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比较阅读。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2)听读1—2自然段。
(3)多媒体显示:
(4)让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
(5)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精读1、2自然段,四人一组讨论:这两段文字好在哪里?
6、总结,
本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语言严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价值极高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热爱科学。
7、作业。
1.收集与物候有关的谚语,了解其中的含义。
2.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步了解简单的科普知识,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优美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2、听录音,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品味语言
(一)、学生齐读读第1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3、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拟人化的语言,使大自然有了灵性,有了语言。
“融化”河水解冻,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滴答滴答的清脆入耳,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涌动春的希望。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草木破土而出,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小草就像是季节变换的显示器。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孕育”拟人。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风落叶,用“簇簇” 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
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
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
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二)、学生齐读第2 段。
思考:
1、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2、第二自然段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好?
明确:传语,暗示,唱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大自然丰富的物候
写活了,增强文章可读性。
(三)、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1、思考讨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明确: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提问: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指名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四)、快速阅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
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
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四、布置作业
背诵一二三自然段
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
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
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
性。
教学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一、复习巩固
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
1.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首先是纬度(7);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
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
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
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
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由设问句引出,层
次井然,条例清晰,易于接受。
2.提问:“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挑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
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3.提问:“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 天的来临出内陆要迟若干天。
4.提问:“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
层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并归纳: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育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
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
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注意: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学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对所举的例子作些评点,注意举例时的语言。
例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纬度因素)
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经度差异)
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
例如: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
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古今差异)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1、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
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用
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2.提问:这几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
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 看出。
3提问: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讨论并归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
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4、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四、小结: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
大班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0
关键词;自然角, 因素,责任
中图分类号:G61
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建立自然角的过程中却产生了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视而不见。自然角中,很多花都干枯了,发黄了,发芽的种子盆里没有水了,种子烂了:孩子们很多都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孩子从来都不主动去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换水。
现象二:事不关己。一盆植物倒翻在地,孩子们纷纷来告诉老师是谁将文竹倒翻的,却没有一个小朋友主动去将文竹扶起来放好。
现象三:虎头蛇尾。学期初,大家都是兴趣盎然,自然角也是郁郁葱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不行了。
从以上这些表现可以充分体现出现在的孩子做事往往只凭一时的兴趣,缺乏责任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
1.幼儿自身的因素。幼儿期孩子们的行为控制中自我调节机制比较弱,他们不能自觉的去做某一件事,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促进了行为自控能力的发展。幼儿步入了大班这个阶段,为入小学做准备,培养责任意识至关重要。
2.家庭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物质水平普遍提高,孩子们又都为独生子。因此从小就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父母包办代替的过多,很少有机会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缺少关于责任意识方面的锻炼机会。
3.教育方面的因素。教师、家长的教育观点还不够全面,普遍重视知识性、技能性和基本动作等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至关重要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和锻炼。
4.自然角的管理除了需要责任心,更需要的是爱心,孩子和老师如果真正能把自然角的小植物当成生命去照顾,对孩子的爱心培养将是很好的平臺。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尝试采取了一些方法,使自然角再次活跃起来
第一招: 我和植物做朋友——植物认养
我认为,自然角之所以会出现前面所提的问题,根源在于孩子们的责任心没有发挥出来,许多时候,自然角的照料成了保育员和老师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无人搭理.我觉得要改善这个情况,首先就是要挖掘孩子的潜力,将物品责任到人。
比如:种植植物,我们不再采用集体种植的方法.而是每个孩子需要认养一颗种子或小植物,并自己用废旧的材料制作容器,找适合的土壤,自己种植,自己照料,自己制作姓名或者号数的标签,就像每人都有了责任田一样。这样一来,孩子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种的是什么植物,因为是自己养的植物,都对植物照顾地比较主动和周到,参与热情比较高,每天走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自己的植物怎样了,并且孩子之间都会相互比较,看看是不是别人的植物比自己长得好,经过观察,我发现现在关注自然角孩子多了,自然角再也不会被孩子冷落在一边了。针对这个问题,于是,我想到了第二招:
第二招:向别人介绍我的植物朋友——同伴交流
每天利用晨间谈话、餐前活动或者离园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在自然角的发现,有的孩子介绍自己的植物生长情况,每一个讲述的孩子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孩子们兴趣又开始浓厚起来了,甚至到后来五分钟的时间远远不够孩子们交流,孩子们就会把想说的内容在课间和好朋友一起交流。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出现了一些内向的孩子看到侃侃而谈的其他孩子,变成了很好的听众,却很少做演讲者。而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一部分孩子仍处在停止不前的阶段,于是我使用了第三招:
第三招:植物朋友的成长记录——种植记录
以前的种植记录总是分组由小组长记录,记录的指向性比较低,记录意义不大,记录的覆盖面比较小,因此我想为每个孩子设立了一个记录本,让他们能进行植物变化的纵向记录,在记录过程中观察到植物的变化与发展。但是问题又来了,全班有40个孩子,如此庞大的记录本如何放置,自然角的场地有限,怎么办呢,我就按组分成了7本,每本里有5~6个孩子的记录,然后集中放置在文件袋里。这样一来,有几个好处,第一,节约了空间,容易归置;第二:孩子根据组别容易找到自己的记录页;第三:容易进行交流。果然,投放进去,收效很好。甚至还收获了不少惊喜:比如,孩子会给我提意见,每周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至少要记录两次,如果有特别的发现可以增加记录次数,这个决定取得了全班小朋友的支持。记录执行了一个月,惊奇的发现,孩子们又有新意见了,他们说,要是能把每天的天气记录放到记录里,在记录时间的同时也能把天气情况也记录进去,就更完美了。我们的记录表就在孩子和老师的不断交流中逐步完善,孩子的参与积极性空前的高,对小植物的照顾更是更加精细了。每个孩子都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现着自然角生命的变化,39个孩子有39种记录方式,那是孩子照顾小植物的那一份爱与责任的最好的表现。但是,在看他们的记录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只顾浇水,不会整理,于是我想到了:
第四招:学会照顾植物的方法——提供技术指导
教师和幼儿共同探讨各种动、植物生活习性及生长情况,通过共同讨论,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如:葱和蒜一种喜湿的植物,因此要求每天都要浇水:仙人掌属于沙漠植物,不用浇水,浇多了反而会烂根;而芦荟、吊兰、宝石花等要求水要适度,视情况而定,泥土还湿就不需浇水,否则会烂根;如果有黄叶子要及时修剪掉,泥土要适时松一松。这些方法,有的我是用现场示范的方式,有的是用光碟观看,有的则是让家长帮忙收集资料。孩子们的种植技能得到了提高,照顾植物来更得心应手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是多么好的学习与探索啊!
第五招:照顾植物获得的荣耀——颁奖
大班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1
为什么幼儿对语言区会不感兴趣呢?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 在每次的区角活动中, 我特别留意去语言区活动的幼儿, 对他们进行观察、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后, 我发现在语言区活动中, 幼儿的兴趣转移很快, 没有持久性。细想一下, 语言区之所以“活”不起来, 原因一: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语言环境, 无法让幼儿与之产生充分及有效的语言交流;原因二:在材料的提供上缺乏情景性、趣味性;原因三:缺乏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
那么, 针对以上三种原因, 我们应该怎么做, 才能吸引幼儿?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语言区“活”起来, 更受幼儿的喜爱?我想, 结合《指南》精神,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策略, 对大班语言活动区进行调整, 从而使大班的语言活动区得到优化。
一、按语言的特性, 创设“以人为本”的语言环境
《指南》中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了语言教育过程中重视语言交往的功能, 重视学前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它主要表现为幼儿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 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往, 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 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实也是一个学习和获得的发展过程。语言交流应该是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的, 如果只是由录音机讲故事, 而幼儿仅仅在听, 在这种没有需要、没有对象、没有应答的氛围下, 怎么会有幼儿的语言交流呢?所以, 结合《指南》的精神, 从幼儿“使用语言”的环境着眼,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首先要对语言区的环境进行调整, 让语言区的环境具有交往功能。
1.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让幼儿参与其中。
一般来说, 语言区的环境创设应在既能让幼儿注意到, 又相对独立、安静和少受干扰的地方。通常可以放置小沙发、小椅子, 地上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 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 让幼儿随心所欲地阅读, 进而觉得阅读是一种很美、很享受的事情。为此, 我在创设语言区环境时, 考虑到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自身能力和社会情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便鼓励幼儿与我一同设计、布置语言区的环境, 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我们的一起努力下, 自由、宽松的语言区创设成功, 幼儿对自己的布置也相当具有成就感, 更爱光顾语言区了。
2.创设学习“使用语言”的环境, 让幼儿乐在其中。
我们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幼儿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来。《指南》中也有一条同样的教育建议:“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可见, 培养兴趣的重要性。那么,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指南》对5~6岁儿童的目标, 我们要对语言区的环境进行一些调整, 让幼儿对语言区有兴趣。于是, 在语言活动区的环境布置中, 我还呈现了一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 让幼儿有一个可以充分“使用语言”的环境, 并在与其的双向交流中学习、运用语言。
如在语言区, 我创设了一块“自编谜语”的墙面, 我将动物的图片贴在上面, 让幼儿看着动物图片, 根据该动物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等组织语言, 然后让同伴猜一猜, 可以互相编谜、猜谜。在这种区角墙面与幼儿的“互动”中, 让幼儿有了可以“使用语言”的环境, 不仅能够让他们通过仔细地观察事物外形的特点, 提高观察能力, 更能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动物进行描述, 使幼儿逐渐对语言表达有兴趣。
又如在“童话故事屋”中, 我让幼儿自主地在墙面上将童话人物的图片进行粘贴, 然后根据任意组合的图片自编故事。在活动中, 幼儿通过自由操作, 体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快乐, 大大激发了幼儿讲述的兴趣。
在教师为幼儿创设的可以充分“使用语言”的环境下, 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使幼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言的兴趣, 从而让我们的语言区也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二、按幼儿的需求, 提供丰富有趣的语言区材料
1.语言区材料要具有情景性、趣味性。
语言区的材料不仅有静态的还有动态的,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还能满足他们听觉和运动觉上的需要。所以, 我为幼儿创设一个听、说的对话情景, 提供了“人机对话”的语言操作材料。比如, 我在故事录音中加进了一定的问话交流, 并提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一些情境立体玩具, 让幼儿能边听故事, 边操作摆弄立体玩具, 来呈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并让幼儿随着录音问话, 进行一定的语言交流。这样, 不但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形象, 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同时还让幼儿获得了语言表达上的锻炼, 改变了以往幼儿“只听不说”的状况。这种在情境中的对话设置模式, 让“机器与人”有效地互动起来的操作材料, 能让幼儿在一个互动的语言世界中, 在与“磁带老师”的双向交流中提高说话的兴趣和能力。
2.语言区材料要及时更新、丰富。
在材料的提供上我还能随时注意进行阶段性地更新与丰富, 既要考虑到当前主题教育活动下的需要, 还要考虑到幼儿兴趣发展的需要。同时, 我充分让幼儿参与其中, 发挥其主动性。在材料的投放上, 与幼儿共同商量, 让幼儿更具主人公意识, 感受到自己是语言区的主人。
三、按指南的指引, 运用游戏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那么, 要提高我们在语言区中学习语言的效果, 就必须为幼儿创造多交流、多使用语言的机会。实施《指南》应把握的一个方面也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 也是幼儿学习与运用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游戏制造了一种自在的, 并富有激发力的氛围, 在语言游戏中, 不仅可以避免幼儿进行机械乏味、单调的语言学习, 而且能让幼儿在相互交流、寻找答案时, 没有什么压力, 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感悟语言。
因此, 针对以往幼儿在语言区活动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幼儿情绪不高的情况,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有意识地创设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 如:“语言棋”“钓鱼”“翻牌组句”等游戏。在“语言棋”的游戏中, 幼儿边玩棋, 边不断地根据画面上出现的人物事件, 组织运用某一句话进行表述, 非常随意及自然。而在“钓鱼”的游戏中, 让幼儿先用钓鱼竿钓出一个姓或名, 然后再钓出一个能配对的名或姓, 组成一名幼儿的姓名。幼儿对此游戏很感兴趣, 并且能够在游戏中努力尝试钓新的词语来进行组合讲述, 就好像在别的区域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一样。又如在“翻牌组句”的游戏中, 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六面体的拼图, 每一面都贴有一幅美丽的画,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随意翻牌组合成不同的画面来参与讲述, 这样既能开拓幼儿的思路, 拓展幼儿想象的空间, 又能增加讲述的难度。在这样一个个有趣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中, 幼儿真正地在“玩”中“学”, 语言区成了他们最喜爱的区角之一。
正是由于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学习“使用语言”的环境, 提供了富有情景性、趣味性的语言操作材料, 并设计运用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才使原先“安静”的语言区“活”了起来, 成为幼儿语言交流的乐园, 在这里幼儿可以有兴趣地学习、运用语言。当然, 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 也发展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那么, 让幼儿尽情畅游在语言交流的乐园中吧!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 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把握住语言发展这一重要时期, 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 并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中明确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及“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根据《指南》精神, 结合教师教学实践, 针对大班语言活动区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大班语言活动区的创设进行三点探索, 让大班的语言活动区得以优化。
【大班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自然的语言05-18
大自然中的食物链大班教案06-18
大班自然测量主题教案09-12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10-18
幼儿园大班自然测量教案10-20
大班《保护自然环境》主题教案10-29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10-26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自然测量》11-04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