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皮的小杜鹃说课稿

2024-06-22

顽皮的小杜鹃说课稿(通用10篇)

顽皮的小杜鹃说课稿 篇1

《顽皮的小杜鹃》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我主要安排了两部分内容:歌曲《顽皮的小杜鹃》,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顽皮的小杜鹃》是苏少版三年级第三单元“百灵鸟的歌”中的第一课时。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歌中非常巧妙地运用“sol-5”、“mi-3”两音作为小杜鹃“咕咕”叫声的音高,既吻合大自然中杜鹃鸟的真实叫声,又和本课要求掌握的音乐技能同步,充分体现了音乐和大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

《森林深处的杜鹃》是一首补充乐曲,这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一部标题性的小型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的一首乐曲,作者运用漫画式的笔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标题的内容。其音乐形象的造型,生动而别出心裁,幽默而略带戏谑。整部作品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本曲是第九首。乐曲一开始就由钢琴奏出一串串密集的和弦,描绘的是一片深沉、浑厚、茂密的森林。在这安谧、岑寂的气氛中,不时由单簧管奏出短促的“5”“3”两个音,这是密林深处的杜鹃在不停啼叫。这首乐曲与我们所学的歌曲联系密切,两首音乐作品中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1、在欣赏、唱歌、表演等活动中感受 “小杜鹃”可爱的音乐形象,了解更多的和鸟有关的歌(乐)曲。

2、学唱奥地利民歌《顽皮的杜鹃》,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音乐知识来感受歌中的童趣,从而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锻炼学生用轻盈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在模仿杜鹃的叫声“咕咕”时,声音要短促、跳跃。

3、能随《顽皮的小杜鹃》歌曲进行表演,并用打击乐器简单地为歌曲伴奏。

4、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在感受、体验以“杜鹃”为题材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三)、教学重点:

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四)、教学难点:

歌曲《顽皮的杜鹃》中的音准及顿音的唱法。

二、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听”“唱”“动”“奏”“画”“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用听唱法和接唱法(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唱、小组接唱)学习歌曲,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歌曲。

三、说教法

在《顽皮的小杜鹃》这一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趣味教学法,将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尝试运用“听、动、唱、演、画、编”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与鸟为友”的情境中学习音乐,同时,还注重了对多元文化的吸收,既以学习中外民歌为主又接触大师名作,使学生用美妙的歌声唱出友情、亲情、真情。这样寓教于乐,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改善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打破了压抑沉闷的课堂空间,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相对呆板单一的教学状态,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让音乐课“活”起来。

1、设计有特色的课堂导入,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个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音乐教学中,课堂导入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否在导入部分抓住孩子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在刚开始导入时先引导学生说出所喜欢的小动物,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又选择了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听一听、猜一猜”作为导人,让学生通过听听老师给出的条件,猜猜是什么动物,有趣而自然的进入了本课的主题。

2、寓教于乐,把音乐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在通常的观念中乐理知识和技能训练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它们又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走弯路,提高音乐素质。面对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教师只有寓教于乐,把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在学习乐理知识环节时我运用交朋友的游戏,当时的我能感觉到孩子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欢快的,这一练习也就是我们歌曲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个教学点,运用这样的手段进行教学就会一举两得,既愉悦了学生又淡化了教学点。和以往的教学相比较而言,学生学的轻松我也教的省力。以往的一个教学重点、难点或其他教学点我会特意把它拎出来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听的无趣,我也讲的无味,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枯燥,而且效果不佳。经常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

3、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改革传统的唱歌教学方法。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以往的唱歌教学都按照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视唱练习、教唱新歌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我个人认为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考虑不同年龄学生学习唱歌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辅之以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低年级多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但是这个年段的学生比较好动,如果单纯要求他们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聆听歌曲,那是很难做到的。于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本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初听,设问:小杜鹃一共叫了几声?因为歌曲中杜鹃的叫声,也就是“咕咕”的部分,出现得比较多,所以通过数一数这个环节,让学生对整首歌曲有个大概的了解。复听,让我们跟着音乐来扮演一下顽皮的小杜鹃,把自己藏起来,到杜鹃发出“咕咕”的时候,再把小脑袋探出来,并和它一起演唱。在聆听“咕咕”出现次数的基础上,把握“咕咕”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再听,听到“咕咕”时跟着唱。通过前两次的聆听,学生已经能准确地唱出“咕咕”的部分。

4、图、讲结合,诱发欣赏兴趣,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 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形象的艺术。它们都属形象教育的范畴,都反映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在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时,我让学生一边听乐曲一边在纸上用简笔画或图形画出森林深处的杜鹃这一可爱的形象,让学生在画画的同时理解音乐作品。这种音乐、美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聆听乐曲时陶醉在音乐情境之中,达到境中感知,境中悟性的目的,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5、拓展激趣,加强美育、德育渗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还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教学中,我通过游戏:争当“爱鸟小使者”,了解学生是怎样对待小鸟的,进行“爱鸟,保护动物”的教育。

四、说教学设计流程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趣味导入;音乐游戏;学习歌曲(包括听、唱、动、奏、演);欣赏器乐曲《森林深处的杜鹃》。(一)、趣味导入。

1、师生交流,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2、教师介绍杜鹃特点,学生猜出它的名字。

师:今天,有一个老朋友要来参加我们的音乐课,老师介绍它的特点,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1)它和一种花同名。

(2)有一首圆舞曲是以它的名字命名的。(3)它喜爱唱歌,总爱唱“咕咕,咕咕”。生:杜鹃。

3、复习演唱《请你唱个歌吧》,欢迎小杜鹃。

(二)、音乐游戏:交朋友(音符、节奏练习)

1、谈话导入:到森林里做客,欣赏森林美景,和杜鹃交朋友。2、音乐游戏:交朋友

A、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请同学们回答出小杜鹃提出的音乐问题,就能和小杜鹃成为好朋友了。B、出示问题,学生游戏。

(1)说出下面音符的时值及名称:X X(2)演唱下面的音符同时用柯尔文手势表示出来。1 2 3 4 5

(3)演唱下面的音符同时用柯尔文手势表示出来。5 6 7(4)请你加个音乐记号,使我的歌声更轻巧。

5 3∣5 3 咕 咕∣咕 咕

小杜鹃的叫声非常轻快,所以我们用这个记号来表示,(出示顿音记号)当我们看到这个记号就表示要像小杜鹃一样唱得轻快,跳跃,它就是顿音记号。请学生再用轻快的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5)拍出下面的这段节奏:

▼ ▼ XX ∣ X X X X ∣ X X X

(三)、学唱歌曲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和小杜鹃都成为了好朋友,小杜鹃将邀请大家一起做游戏呢!大家想知道小杜鹃最喜欢做什么游戏吗?有个小朋友也和小杜鹃做过游戏,让他来告诉大家吧!

2、初听歌曲,简单介绍学生叙述歌曲内容。

3、揭示课题,老师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内容。

4、复听歌曲,学生在“咕咕”处演唱并加入表演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来扮演一下顽皮的小杜鹃,把自己藏起来,到杜鹃发出“咕咕”的时候,再把小脑袋探出来,并和它一起演唱。5、学唱歌谱

⑴、出示歌谱,找出相同的乐句。⑵、分组自学。

⑶、分组汇报学习情况,并教会其他小组演唱。⑷、集体视唱歌谱。6、配唱歌词

⑴、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提问:你有没有发现其节奏有何特点?

(六句话的节奏都是一样的)。⑵、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⑶、带词演唱。⑷、指导演唱。

a、教师指导学生唱出小杜鹃的顽皮。b、唱好断音记号

c、指导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7、律动表演

请同学们即兴表演可爱的杜鹃、高飞、低飞,也可以模仿杜鹃在密林中轻轻啼叫、飞出密林、在林中低回翔、又飞回密林。

(四)、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解题导入。

顽皮的小杜鹃又躲进了森林的深处,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2、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说说杜鹃叫了几次?它是怎样唱歌的?

3、学生模仿杜鹃的叫声,并说出乐曲中是用什么乐器模仿杜鹃叫声的?

教师出示三种乐器的图片,并演奏其效果,学生选择。(单簧管)

4、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要求: 师生讨论:你能描绘一下,你想象中的森林景色吗?

5、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象。

(五)、游戏:争当“爱鸟小使者”

师:都说鸟是人类的朋友,那在生活中你是否和鸟做朋友了呢?你想成为“爱鸟小使者”吗?

看图说一说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答对了,你将成为“爱鸟小使者”。

(六)、复习总结、布臵作业

1、教师总结:

了解学生是怎样对待小鸟的,对学生进行有关的环保教育。如:你想对小鸟说什么?我们能为鸟类做些什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发言,谈谈自己对小鸟的喜爱,保证不伤害小鸟,要保护小鸟的家等等,进行“爱鸟,保护动物”的教育。

2、布臵作业:

(1)课后找一找,唱一唱关于鸟的歌曲,继续争做 “爱鸟小使者”。(2)做爱鸟护鸟宣传员!

3、学生扮演小杜鹃,律动“飞”出音乐室。师生再见。

五、说作业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科书已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在教学本课后,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课后可以找一找,唱一唱关于鸟的歌曲,继续争做 “爱鸟小使者”,并在下一节的课堂交流中实现资源交流共享。同时也要积极向大家进行爱鸟护鸟的宣传,做爱鸟护鸟的小宣传员!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举措使教学更加开放,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向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为儿童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提供养料和机会。

六、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高的趣味性、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

顽皮的小杜鹃 教学设计教案 篇2

一、听《七个小兄弟》,律动表演

1、师:愉快的音乐课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一起跳个舞吧!

2、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这段乐曲在二年级的时候曾经介绍过给小朋友,它的名字叫《杜鹃圆舞曲》,今天,这只可爱的小杜鹃又飞到我们的教室里来了。

二、唱《顽皮的小杜鹃》

1、师:听一听,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听到杜鹃鸟的歌唱声就原位不动拍手伴奏,听明白了吗?(师范唱)

2、师:在每个乐句的什么位置听到了杜鹃鸟的歌声?

3、师: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可爱的杜鹃鸟,飞到美丽的大森林,躲在大树伯伯的后面,听到歌唱声,就把我们的小脑袋探出来,好吗?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凳子当做大树。(师范唱第一段)

4、师:杜鹃鸟在每个乐句的最后叫了几声? 它的歌唱声有高低变化吗?

你能用动作,用我们的身体语言表示这种高低变化吗?(指名几个学生演示)

5、师:这一遍听的时候,我们用动作来表示出杜鹃鸟歌唱的高低变化,其余部分听着音乐随意走动,但一定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OK?(师范唱)

6、师:小杜鹃的叫声是由哪两个高低不同的音组成的呢?第一遍看老师的手势,听一听,想一想,第二遍要求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手势唱出来。

(第一段用lu唱,叫声不唱用手势表示。第二段师唱谱,叫声部分请学生看手势唱出来)

7、师:soi mi两个音在五线谱的什么位置呢?

把我们的手指五线谱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来指一指,唱一唱。

8、师:刚才老师演唱的就是奥地利民歌《顽皮的小杜鹃》(出示谱例)

我们试着把它的谱来唱一下,一说唱谱,好多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特痛苦的表情,老师向你们保证,只要你们认真仔细地听我的演唱,你们肯定也能唱得很好。不相信吗?来试试看。我们来个接口唱。

9、师生接口唱谱。

10、师:是不是比想象中的要好多了?在演唱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和你们演唱的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11、师:老师是用色块来表示的,你还有其他方法表示歌曲中乐句间的联系吗?(请学生上来画一画)

12、师:现在就让我们走在草地上,去寻找这只可爱的杜鹃鸟吧,一起把歌曲试着来唱一唱。谁来告诉大家,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 小杜鹃的歌唱声加了什么符号?

13、轻声填词演唱两遍。

14、师:这只调皮的小杜鹃一会在树丛,一会飞到小河边,他在和我们干什么?

他在用歌唱声和我们捉迷藏呢!所以我们想想看,他的歌唱声会有什么变化吗?

15、请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歌曲所创设的意境,给小杜鹃的歌唱声加上不同的力度记号。根据力度变化来演唱。(放伴奏音乐)

三、集体舞

1、师:听了你们动听的歌声,老师觉得有点跃跃欲试想跳舞了,你们呢?

2、围成双圈,外圈学生右手叉腰,里圈学生手搭在外圈学生的手心。往前走,歌唱声原地停住,做高低飞翔手势。边演唱边表演。

3、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由两部分组成,在我们的集体舞中能不能体现出来呢?

(引导学生说出队形可以作变化)

4、再次表演。

四、小结,结束教学

顽皮的小杜鹃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杜鹃枝上杜鹃啼》,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杜鹃枝上杜鹃啼》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是自读课文。语文教改春风的吹拂下,这一套新教材成功推出,它对原有教材的一些篇章、要求、流程体系等做一定的删除、调整,特别重要的是注入了新的血液,新的活力,那随之而来的是教与学的观念、方法、要求等的转变。语文教学大纲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特别注重要让学生学会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感受文学形象,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即放在整体感知,揣摩语言上。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我们分析《杜鹃枝上杜鹃啼》这篇文章,挖掘它的可教性、可学性:

(1)、本课是一篇富有情趣的小品文,文短意长,要言不烦。整体感知是学生对一篇文章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本篇的描摹侧重点、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中有关杜鹃及其文学象征意义、其与外国的不同、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等等都值得师生去细加感知、揣摩。

(2)、本文笔底含情,涉笔成趣,其语言值得细加揣摩。作为学生,深入文本尤其重要,揣摩语言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如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位。而且,对语言的揣摩,有助于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教、学本文,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对语言内涵和表达作用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2、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刚从初中升上高中,具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又必须在高中阶段获得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位,设计好教学目标,多引导,多放手,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杜鹃的有关知识,感知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

(2)、揣摩作者在貌似纯知识性的介绍中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深情。

(3)、学习作者理解古人的认识而不苟同古人认识的创新精神,培养细腻真挚地热爱身边事物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揣摩语句,理解作者包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2)、理解作者是如何以所谓“东拉西扯”的语言形式含蓄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小品文、课内自读课文,由此,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各种感知器官,挖掘他们原有的知识能力,培养他们把握重点、分析归纳、对照对比、理解感悟的能力,因此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联想法。

利用多媒体放录音(要求①:学生于听录音的过程中把作者在文中所引述的古今人写杜鹃的文字找出来,略加分析、对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之联想开来,想些涉及杜鹃的知识,如成语典故、动植物学知识、典籍传说、诗词曲赋等(要求②:试着理解杜鹃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达到课堂教与学的良好效果。

2、设疑讨论、点拨总结法。

自读课文应以学生的自读、自学为主,教师充当引导、点拨的角色,陶行知先生注重“教学做合一”,学生自读、自做是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如是设疑,让其自读:①体会古今人(中国古人、外国人、)赋予杜鹃的文化内涵,做对比、理解;②感知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有自己什么不同的理解;③找出表现作者思想的.句子,联系语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自读后展开讨论,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归纳、总结。如此设计,让学生学得有目的,学得有方法,学得有成效。学生通过讨论,展示自己的理解能力、口才水平;教师通过点拨,学生思路更清晰,理解更深透;师生共同总结,既总结思想内容,又总结学习技巧。(要点见教案)

3、文段阅读、知识迁移法。

学生的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要获得提高,就必须多参与、多感受、多实践,把能力用于具体的文段的阅读理解分析上,因此我选择名篇郭沫若的散文《杜鹃》,设置经典问题,让他们自读完成,以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学能力。(具体文段及问题见教案)

三、说学法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本课的特色和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我以为学生学习此文,应进入情境,联想开来,进入语境,细加揣摩,理解文章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1、 听朗读,画关键句,整体感知、对比中外文化中有关杜鹃及其文化内涵、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联想开来,更为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杜鹃的象征意。

3、 揣摩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富有情趣的语句,联系语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讨论,自圆其说。

4、 学以致用,对具体文段进行阅读理解。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以望帝死后魂化为鸟的传说导 创设情境入新课 活跃气氛听录音 学生听录音,画出作者在文中画关键句 所引述的古今人写杜鹃的文字,展开联想 之后展开联想,说杜鹃花、杜 活跃气氛,初步理解鹃鸟及有关杜鹃的诗词曲赋、 杜鹃的文化内涵典籍传说等。

(插入作者、小品文简介)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读思考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上文①② 能动性,初步揣摩、③) 理解作者的态度、感情展开讨论 主要讨论的是作者对古人、外 有利于学生展示能力,教师点拨 国人对杜鹃的理解的理解及自 活跃思维,理清思路, 师生总结 己的看法,揣摩语句,把握作 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者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引 构思及语言技巧导。师生共同总结思想内容、 学习技巧阅读郭沫若的《杜鹃》,做比较 开拓思维,巩固能力,以致用 阅读,于实践中检验自学的能 提高自学能力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篇4

篇一: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完成了小学音乐第五册《顽皮的杜鹃》的教学,学生学会用贴彩画的方法快速记歌词以及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以及对音乐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改变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灵感悟、情感体验和发展的现象,我们一直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在设计小学音乐课《顽皮的杜鹃》时,就强调了音乐教学应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从听觉入手,从情感入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对于思维活跃,又有表演欲望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参与中去学习音乐。本着这一教学思想,我执教《顽皮的杜鹃》时注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 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在课一开始,我尝试着用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先由模仿杜鹃叫声入手,引出两个新的音: sol、mi,教师也模仿杜鹃的叫声,带出对这两个音的音高对比训练。

二、激发想象,活跃思维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人的思维,使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因此,在新授歌曲时,我没有让学生为了学唱一首歌而上音乐课,而是作了以下尝试:、第一次听范唱——找出杜鹃的鸣叫声,并由学生自行设计声势伴奏(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第二次听范唱——唱出杜鹃鸣叫声。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静听习惯和学会带着问题欣赏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师生合作接唱,第一段由教师唱歌曲,学生学唱杜鹃的叫声,只唱“咕——咕”部分;第二段由学生唱歌曲,教师学唱杜鹃叫声。从而引导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为下面的小组表演做好铺垫,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新歌曲的积极性。、运用黑板贴彩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记住歌词,让音乐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能分析歌曲的内容、情感。、在学生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出示课件提出问题:“东东为什么不理小杜鹃?”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拥有一个各抒己见、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受到热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做个文明、有爱心的小学生的教育。

三、引导创造,大胆创新(让学生学会合作,培养探究意识)

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看,儿童都具有本能的创作欲望,在本课的第三大环节“表演歌曲”中,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故事,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通过小组讲故事、小组演故事、小组打击乐器合奏、小组歌舞表演、小组合唱等的形式使学生理解歌曲、投入歌曲,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合作、团体创新的精神。的确,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独创性,他们敢于表达、表现自己的态度,虽然说他们的表演在我看来并不那么逼真,但我仍然肯定了他们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他们的自身体验,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孩子们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

四、学生之间自评、互评

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说“对”,学生不可以说“错”,教师说“好”,学生不可以说“不好”。现在,我在课堂上采取学生互评、自评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增强信心。

五、课堂小结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在小结时,我首先肯定了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对学生这节课的表现提出认可。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收获及学到的知识,促进师生双方的交流。

(黑板贴彩画形式,帮助学生快速记住歌词,让音乐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能分析歌曲的内容、情感。)

在热烈的合作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习了音乐,享受了音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潜能,轻松而愉快地获得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本课的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 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通过“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二: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是人音版第六册第二课的一首奥地利童谣歌曲,歌曲活泼富有>童趣,生动地描写“我”听见杜鹃歌唱去寻找杜鹃的过程,特别有趣的是每一句歌词最后都有“咕咕”的杜鹃叫声,突出了杜鹃的顽皮,表现了对春天景物和布谷歌喉的赞美,以及一种按捺不住的愉悦之情。这是一首4/4拍弱起的歌曲,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歌曲,学唱歌曲,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以音乐为本开展教学

整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就始终倘徉在音乐之中。通过听杜鹃的叫声、模仿杜鹃鸣叫、感受杜鹃飞行的行进方向,进而引出《顽皮的杜鹃》,唱杜鹃、找杜鹃,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在音乐中、琴声中进行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看似独立却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二、形象的学习音乐知识、技能。

与以往自己上的课比,对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加强了。比如,认识低音5、6、7,通过形象地模仿杜鹃飞翔及生活中的阶梯来感受旋律的上行与下行,逐渐引出低音教学,枯燥的乐理学习变得生动简单了。在顿音记号学习中,通过顺口溜、拍皮球的感觉让学生轻松记住了形状、掌握了奏法,为后面歌曲断音的演唱打下伏笔。

三、主题明确内容丰富

以往的课,我经常安排很多的教学内容,结果前面很精彩,后面时间不够使得歌曲演唱不足。所以,这次教学中我吸取了教训,内容很简单:就是学会歌曲。在设计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作了很多的铺垫:如把原本教材中的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进行音乐剪辑,要求学生听出杜鹃的叫声;模仿杜鹃鸣叫,感受音高;形象感受旋律行进方向,学习低音等等;看似任务不多,但其实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走这条思路应该是正确的,只不过时间把握上还不够到位,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吧!

本次活动做到了动静交替,重视了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学习的表现及时作调整:由于这首歌是弱拍起,节奏的掌握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在让学生欣赏录音歌曲时,我让他们随着歌曲的节奏拍手,孩子们用平常为2/4音乐拍节奏的方法来为这首歌曲拍节奏,当然都没有拍正确,我马上意识到这个办法不对,不能帮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节奏,我改为让孩子们在每一句歌词最后唱“咕咕”时拍两次手,通过两次练习,他们能正确拍出节奏,很快掌握了这首歌的节奏特点和演唱方法。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分别扮演“杜鹃”和“小朋友”,孩子们创编的动作不多,但很有角色意识,他们兴致高涨,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是本节课我自认为做的比较好的几个地方。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有不足之处,就是对于顽皮杜鹃的‘顽皮’体现的不够,只是在揭题时强调了一下,如果我能在顽皮上下点功夫,将杜鹃与小朋友捉迷藏的场景表演出来相信这节课会更有趣些,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篇三: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是第五册第2课的一首表演歌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节课,我主要以聆听、演唱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它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学会聆听,才能从音乐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审美的教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歌曲的典型节奏入手,针对孩子们好奇、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利用学拍节奏、模唱旋律的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听赏习惯。这些节奏和旋律同时也是歌曲中的旋律,对帮助学生唱准歌曲的旋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下面的演唱歌曲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就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说出不同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教师在设计中就要为学生创造思考探究,运用以学知识学习新知的可能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的在最后一个环节加入分组自由创编表演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学生基本学会唱本课歌曲后,让一组学生扮演顽皮的杜鹃学杜鹃的叫声“咕咕”,再让剩下的一些学生唱歌曲。让全班同学轮着表演歌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

这堂课总的来说基本上是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由于自我感觉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设计方面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学重点过于笼统,不够明确,这就直接影响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歌曲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学难点设计过于宽泛,比如“运用连,断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这个教学难点就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可行的教学重难点。

二、以学生为主体这环节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顽皮的小杜鹃说课稿 篇5

一、组织教学、新课导入

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走进了快乐的音乐课堂。春风送暖,春意盎然,在明媚的春天里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天气变暖;柳树发芽;小草绿了;花儿开了,鸟儿从南方飞回来了。。)

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么你都会唱哪些关于鸟的歌曲呢?(小燕子;小麻雀;小乌鸦爱妈妈)

春暖花开,树木发芽,那你知道它们被害虫咬的时候都是谁来帮它们的呢?(啄木鸟、七星瓢虫)

对!它们都是花草树木的小卫士,那你感觉这些小卫士怎么样?今天 老师特意为你们邀请了一位森林小卫士,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图片,杜鹃做自我介绍并为大家唱支歌《顽皮的杜鹃》)

二、新歌教学、歌曲处理

歌曲中的杜鹃是怎样叫的?“咕咕”应该唱得短促跳跃。来!让我们一起跟着范唱来模仿一下杜鹃的叫声吧!听后问:为什么说是顽皮的杜鹃呢?那它令人讨厌吗?好,同桌两人自由朗读歌词,注意要读出杜鹃的顽皮和可爱.(找生起来读,齐读)请同学们跟琴轻声的哼唱歌曲的旋律。你想用那种声音唱?(啦噹…)

随琴轻声填唱歌词,处理弱起小节、力度等。

大家唱得非常好,老师禁不住也想唱一唱,来点掌声给我鼓鼓劲吧!(学生评论后师生共唱)

你觉得还有哪些方式能更好的表现这首歌曲?(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排练表演)

三、聆听表演、拓展延伸 看到大家精彩的表演,杜鹃决定邀请大家去参加盛大的迎春舞会,快!舞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拉起你的舞伴,让我们一同跳起《杜鹃圆舞曲》吧!(放<杜鹃圆舞曲>师生共跳华尔兹)

顽皮的小杜鹃说课稿 篇6

1、通过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了解单簧管的音色。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3、认识低音“5 6 7”,并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4、通过聆听、演唱歌曲,让学生了解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爱护它们。

教学重难点: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教学过程:

一、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1、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大森林啊?

生:回答

小结:森林里有很多片树林组成,是由成千上万棵树木构成的。

2、 师:那你们知道森林里有些什么吗?

生:回答

师:今天啊,老师就带同学们呢一起去大森林里走一走,瞧一瞧。

(播放《森林深处的杜鹃》)

3、 师:你们在森林里听到或看到了什么?

生:鸟的叫声

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的叫声吗?谁能来模仿一下这种鸟的叫声啊?

生:杜鹃的叫声 “咕咕”

4、 反复聆听乐曲

师:乐曲中杜鹃的鸣叫声是用什么演奏的?

1、鸟叫声

2、小提琴

3、唢呐

4、单簧管

5、了解单簧管的音色――明亮、清脆的

6、介绍作曲家 圣桑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写的作品《动物狂欢节》,这首《森林深处的杜鹃》就是这部作品里的其中一首。我们所学过他们的作品有《公鸡、母鸡》、《天鹅》、《袋鼠》等。

7、再次聆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的叫声时,举手示意,并来模仿一下,注意要用明亮、轻快的声音。

8、随着老师的琴声配上杜鹃的叫声

(师)3/4 1 5 31 ― ―2 5 53 ― ―

(5 3) (5 3)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聆听、想象、讨论、即兴律动、模拟等多种形式来初步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及音乐形象并通过模唱杜鹃的叫声,让他们在趣味中寻找音的高低)

二、表演《顽皮的杜鹃》

1、刚刚我们模仿了这群杜鹃鸟的叫声,那你们知道这是一群怎样的杜鹃吗?

(聆听《顽皮的杜鹃》)

生:顽皮、淘气、调皮

2、为什么说他们是一群顽皮的杜鹃呢?

通过师范唱,从歌词中找找答案

3、那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扮演这群顽皮又淘气的小家伙,来模仿他们的叫声吧!

分角色学唱歌曲

(注意:要唱出杜鹃的顽皮及明亮、清脆的声音)

4、师:看到你们这群顽皮又淘气的小家伙,老师也迫不及待喜爱那个来当一回杜鹃鸟,就让我们互换一下吧!

5、学唱整首歌曲

学唱歌谱 师生合作

师:5 51 3 5 31 生:5 3

注意:顿音记号的作用是要唱的干脆、轻快以及运用柯尔文手势掌握低音“5 6 7”

带入歌词学唱歌曲并解决难点

(师范唱,注意弱起小节)

6、完整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的聆听及互换角色的演唱歌曲,来熟悉歌曲的旋律并激发他们在兴趣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三、拓展

1、刚刚看到你们这群顽皮的杜鹃在空中自由飞翔,就让我也来参与一下,同你们一起去空中玩耍吧!

师生合作进行轮唱练习。

2、向同学们介绍这种演唱形式称为轮唱

3、分组进行轮唱练习

4、通过老师的指挥,同学们分组进行轮唱。

《爱写诗的小螃蟹》说课稿 篇7

1、学会本课生字7个。

2、正确朗读课文,能够找出小螃蟹两次流泪的原因。

3、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不必在乎别人的态度。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3、明白真心的赞美和鼓励会使别人感到高兴,学会赞美和鼓励别人。

教学重点:

生字7个,知道小螃蟹两次流泪的原因。

教学难点:

坚持到底,成功总会垂青于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一望无际的大海边,谁正在慢慢地向我们爬来?谁来拼拼音节,读准词语,齐读。快和它打声招呼呀!

2、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螃蟹呢?

3、因为它有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爱写诗”,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4、小螃蟹,爱写诗,他在沙滩上写了――一行又一行的诗,然后轻轻地――吟诵着。

5、(出示卡片――吟诵)谁来读词,这是一个生字,谁来当小老师学一学,你有什么要提醒的?注意它是整体音节、前鼻音,开一列小火车。这个字看着简单,陷阱却很多,右半字是“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谁最能读出小螃蟹爱写诗的感情来,男女生比读。你们真像一只只爱写诗的小螃蟹,除了会写,小螃蟹还会吟诵呢。谁来试试,摇头晃脑地读,多像一个小诗人啊!

6、配乐读诗:金色的沙滩

在那金色的沙滩上,

躲藏着无数彩色的小贝壳,

这里一个,

那里一个,

多像五彩的小花朵。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致内容

1、多美的诗啊,小螃蟹真了不起,可是,他却哭了呢? 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让我们读读课文,读得要仔细,想一想小螃蟹一共哭了几次?找找小螃蟹哭的句子。

2、出示两句话,读正确、读流利,有什么疑问吗?

3、为什么小螃蟹开始伤心地流泪,后来哭得很开心呢?

4、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完成填空

因为、和不喜欢读小螃蟹的诗,所以它;因为喜欢读小螃蟹的诗,所以它。

4、根据填空题的交流随机板书:

海龟不喜欢伤心

海浪小螃蟹

白头翁喜欢开心

*同样的意思老师能用另一个句式表达,下一句请你来试试

5、学生字:翁(后鼻音:开火车正音)、看字形猜字义:老头,老公公,出示白头翁图片,这就是白头翁,它的头上长有白毛,像个老爷爷,所以人们称它“白头翁”

三.研读课文

1、风、海龟、海浪不愿意读小螃蟹的诗,他们是怎么做的?而受到冷遇后小螃蟹表现又如何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单:

1)小组喜欢的方式读4――12节

2)学习生字:橡、辛、

3)填空:风把小螃蟹写的诗全跑了。小螃蟹()写他的诗。

海龟把小螃蟹写的诗全()掉了。小螃蟹还是()写他的诗。

海浪把小螃蟹写的诗全()走了。小螃蟹()。

2、交流

1)请一组来汇报朗读

2)橡:小老师学

幸和辛:这两个字是姐妹字,你分得清吗?选字填空

3、风、海龟、海浪不愿意读小螃蟹的诗,小螃蟹有没有因此放弃写诗了呢? 你从哪里看出?读出小螃蟹不言放弃的决心来。

小螃蟹爱写诗,他多么希望别人读一读他的诗啊?就算风、海龟、海浪不欣赏他的诗,他也没有轻易放弃。让我们合作读4――12节,你们就是那坚持自己理想的小螃蟹。

4、当小螃蟹忍不住留下了伤心的眼泪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出示:我想对小螃蟹说:

5、你们真诚的安慰一定能温暖小螃蟹的心,课文中是谁给了小螃蟹鼓励和信心呢?请你读读15节,想象白头翁会对小螃蟹说些什么?你能用书上的句子吗?

6、这回,小螃蟹哭得很开心,它流下了怎样的眼泪呢?(除了开心,你能换别的词吗?)

7、你知道什么情况下会流下高兴的眼泪吗?为什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极而泣”。

7、认识了课文里这么多的小动物,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四、巩固、拓展

1、懂事的小螃蟹,为了答谢白头翁和他的朋友们的赞赏和鼓励,送来了一串词语宝宝,开火车带读。

2、小螃蟹感谢白头翁和同学们的鼓励,特意给大家送来一封感谢信:感谢您,真诚的白头翁,你对我的关注,使我坚定了写诗的决心;感谢你们,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给我的鼓励,使我增强了写诗的热情。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形近字比较,并组词

旁()谢()吟()像()辛()

螃()蟹()冷()橡()幸()

3、积累“木字旁”的字。

4、小练笔:小朋友来到沙滩上,他们对小螃蟹说了些什么呢?

教学板书:

29爱写诗的小螃蟹

海龟不愿意伤心

海浪小螃蟹

白头翁喜欢开心

教学反思:

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因此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地说说谁不愿意也不喜欢小螃蟹的诗,而谁喜欢她的诗,并要求学生借助板书的提示连贯地说说课文的内容,从而训练学生把了解的内容说清楚的表述能力。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篇8

徐理想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作者设置了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后一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全文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间对话的过程。所以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我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教学,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因此我把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因此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因此我将美术、生物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内容中,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

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启发设疑法等教学方法.2.朗读感悟法:

读是语文实践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内容及重点,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因此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生字、读课文。3.启发设疑法:

启发教学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为调动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应注重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爱思、会思、多思、深思。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逐句设疑,启发教学是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五、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景,揭示课题。

情景导入:播放课件雪景图,呈现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将学生带入轻松愉悦地情景之中,从而引出课文,学生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录音,注意字音。

2、示范读课文:我给学生们读一遍,让他们评评我读的怎么样。(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学习、互动评价)

3、生自读课文:

(1)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2)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我随机用多媒体显示出注音生字。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平时遇到生字,解决生字的办法。小结方法:看、问、查、猜……(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读注音生字:①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④男女生比赛读。

5、去掉拼音读生字:①同桌比赛读

②师生比赛读

③全班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我在文本教学中采用逐句品读的方式,整个过程按:读了第()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边读边自我感悟、质疑的方式进行。促进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思考,从而一点点的突破难点。注重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能力。

1、想一想:(1)什么是“一群”?(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来了是不是“一群”?)(2)这些小画家画画用的是什么?在上一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小画家的脚在雪地上踩出脚印,画的又快又好.(3)"青蛙没参加”是指什么?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像小鸭、小狗他们出来到雪地上画画.2、品读第二、三句,突破难点:

(1)思考: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我借助课件的播放,让学生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看完课件再读文,为了启发学生,我会提出问题: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竹叶;小狗的脚中间和脚爪都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璞,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月牙)

(2)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背课文:(1)播放课件学生据情景背诵课文。(2)学生自编动作背课文。(让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四)、拓展练习,总结全课。

1、我会说: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小动物脚印的形状.2、我会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

3、我会连:把小画家与它们的画连起来,看谁做得最好。

4、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说课稿 篇9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知识目标:识字15个,学习感叹句,比喻句,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雪”是南方孩子难以见到的,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 、布置黑板(黑板上贴满了雪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下雪的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先我布置学生观察小鸡、小猫、小狗、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这样也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本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可强的儿童趣味,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看看、读读、画画、想想。看看是导入,读读是主要部分,画画是巩固,想想是延伸。

看看:

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收集到的图片回答)。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教师指着它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么说,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读读: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对于低年级的课,我基本上都是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我设计了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比如:用拼音,问同桌,听别人读,查认字表,甚至可以猜一猜等)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掌握生字的读音,初步认识字形,使识字与感知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分工合作,渗透合作精神。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三)教师用问题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谁?

它们是谁?怎么画画?

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

(四)质疑

在《语文标准》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学生在阅读《雪地里的小画家》时,肯定会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如:为什么它们不用颜料不用笔?问题提出来后,大家一起解决。

(五)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阅读目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说出他自己的想法后,师再给予学生建议和指导。这也是我为什么将录音机朗读这一程序安排在学生自己分析完作品的情感以后的原因。我想很多人都会将录音机朗读放在前面,我个人认为,假如先听录音机范读或者教师范读,这就好像给了学生一个局限,一个框架。也就减少让学生自己用心去体验的机会。

(六)录音机朗读,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七)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八)试着背诵课文,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

这一部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样才能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画画:

1、学生自己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

儿童好奇,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画的同学让他们连一连,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画或连线重温课文内容。

2、教师用简笔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再画上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为小画家,帮助理解比喻句,理解课文。

想想: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在课文的总结阶段,可启发学生思考:

(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出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不能参加,为什么?发散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顽皮的小杜鹃说课稿 篇10

大班语言《桃树下的小白兔》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这篇故事讲得是住在桃树下的小白兔将桃花瓣寄给各种小动物,小动物们拿桃花瓣用做各种东西。作品结构简单,画面感强,语言生动浅显,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模仿。

二.说学情

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思维又占优势,因此,他们对文学作品,特别是童话故事较感兴趣,也能接受和理解内容较丰富、表现手法较复杂的故事,并具有一定的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大班幼儿积累了不少故事知识和词汇,培养了他们活泼大方、富有观察力、好奇心,探究欲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喜欢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但是,由于幼儿成长环境的影响,幼儿经常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导致这些行为成为幼儿交往中的障碍。而故事是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向幼儿进行分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说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理解能力,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验故事美好的意境。

2.感受作品中桃花瓣可以变成摇篮、太阳帽等的运用,发展想象力。

3.体验与同伴分享带来的快乐

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感知花瓣变成多种物品的意境,体验分享的快乐”。当然,培养幼儿懂的分享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的,因此,本次活动是先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是一个累积良好体验的好机会,对幼儿有一定的的教育意义。

本次活动的难点定在“根据花瓣的特性,大胆想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说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经验准备。

幼儿的经验准备:认识桃花瓣,知道桃花瓣的相关基础知识,奠定认知基础

物质准备:桃花瓣若干,PPT,背景音乐,角色头饰

五.说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环相扣的环节。

第一环节:展示满树桃花和风吹桃花落的景象,引入幼儿的初步想象。

引入时,观看动态图片,幼儿直观的看到了桃花瓣和桃花飘落的景象,让幼儿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极好的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并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多美的桃花啊,这么飘落的桃花瓣会有什么作用呢?”该问题把幼儿带进一个思考想象的空间,创设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为下面的故事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想象力。

1.单张出示课件图片,提问: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白兔把花瓣送给了谁?它们收到礼物是怎么想的?它们将花瓣做了什么?(让孩子充分参与讲述,并大胆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达出来,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解决活动重点,突出活动难点的关键环节)

2.播放幻灯片,印证猜想。(先让孩子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再去验证猜测,更能加深孩子对故事情节的印象)

3.播放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4.幼儿选择故事里的动物角色,进行角色体验,感受小动物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体会分享的快乐。(让孩子通过角色体验,既加深了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能体会故事中传达的美好情感)

第三环节:故事迁移,交流讨论。

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把花瓣送给谁,你希望他用来做什么?

第四环节:活动延伸

上一篇:写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600字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