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共12篇)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课程任务及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目标:
3、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4、学会输入汉字,加强指法练习。情感目标:
5、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道德观念。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
难点:
1、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3、熟练输入汉字,正确运用指法。
四、改进教学、落实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在受教育阶段尽可能多地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得到发展。
(一)课前准备 1.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课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等,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确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期望形成的认知结构,找到“原有认知结构”与“期望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起始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为组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要针对课程内容模块化强的特征,注重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对教学单元所涉及到的知识教学内容、技能教学内容以及应用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课程指导纲要》、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单元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统筹安排,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教材处理时,力求做到内容简明易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那些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过使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确定教学方法应根据单元教学实际,合理、灵活地选用讲解示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法和学法。
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互相交流教学设计方案,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及时对原有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形成个性化教案。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融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始终。
3.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做好计算机房内部的局域网软硬件规划和建设。重视教学需要的素材资源、教学软件或课件的构建,通过合作开发,形成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共享。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课前认真检查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环境,及时排除设备和软件故障,并认真做好教具、学具、教学媒体、教学资料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课堂教学
将市教科院“三步四环节五课型”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教学实施过程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创造条件,使学习过程突显主动性与独创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合作、发现、交流中学习。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注意“以学定教”,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交流、评价等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亲历处理信息、知识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因为家庭条件不同,孩子接触微机的程度不一样,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起点不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立多级学习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发展。具体做法可以在设计常规内容之外,另外设计一到二个较高教学目标的内容,或与本节课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课堂上,已经掌握了常规内容的学生就可以去学习较高教学目标的内容,或与本节课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内容,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基础差的同学达到常规内容即可。
4.重视技术学习的实践性
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可迁移性十分明显,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突出各种应用软件间的关联使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方法,通过积极探索,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5.重视课堂教学的检测评价
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应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如何,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与方法,还存在哪些问题”等问题,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评价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知识技能学习的评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也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示范操作与表达;还可以由教师抽调好、中、差三类学生上台示范操作与表达,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评价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演示表述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
进行评价时,还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想与学习目标
1.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为指导, 引导学习者对《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学习。由于教材设置中理论课只占1/14, 本课是省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课, 教学内容是不同类型信息在计算机中传播的方式, 信息输入和输出所使用的相应设备。涉及到的知识及操作内容主要有:了解计算机输入、输出常见信息类型, 认识信息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 掌握不同信息对应的输入、输出设备, 使用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进行信息输入、输出操作练习。因此, 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重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试验过程, 关注学习者的讨论、交流、质疑等, 要他们会动手做, 还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使用电子白板交互平台, 在向学生展示资源的同时, 也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平台, 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学习的操作平台, 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真正得以体现。
2.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信息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了解计算机的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2) 技能目标:能够准确地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分类;动手操作、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兴趣, 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思考, 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以及对新知识的热情与渴求。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培养团队精神。
(二)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
信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复杂, 也容易理解, 但不能概念化。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形象化地举一些实例加以讲解。本课主要采用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请教书本和帮助材料的好习惯。
1. 知识基础
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情况, 能够初步使用鼠标和键盘。
2. 认知能力
学生特别喜欢自己动手操作计算机。
3. 学习动机分析
小学生对计算机兴趣浓厚。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 并巩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通过学习《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可以使学生巩固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同时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为掌握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
4. 信息素养
学生已具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但对理论知识分析处理能力欠缺, 协作意识差, 需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已布置的任务。
本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来认识计算机中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区别, 否则, 学生就不易区分输入与输出设备。
(三) 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 学习环境选择
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室。
2. 教学媒体设计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媒体的设计分两个层次:
(1) 展示课题, 有关背景图片、文字等要集中把握的内容, 目的是明确目标。在情景导入时, 播放相关影视资料, 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
(2) 白板交互平台:学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进行连线游戏, 激发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
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教学实施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 提出问题
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讨论回答, 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绘画、写文章、收发电子邮件, 等等。
2. 激发兴趣
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材料。
(1) 上学期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业等。
(2) 让学生观看视频。
展示信息材料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 导入新课
信息与我们非常密切, 信息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呢?又是通过什么进行传递的呢?本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二) 课堂讲解
1. 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
(1)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熊猫“咪咪”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 同桌的同学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熊猫“咪咪”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是通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是通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是通过什么设备传递声音?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
(2) 由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接收了我们给它的信息。
(3) 让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的信息。
(4) 由学生的回答而总结出: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 随时都在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而计算机也随时向我们输出信息。
(5) 除了计算机还有网络也可以接收发送信息, 还可以用扫描仪将照片或画面原样输入计算机内, 也可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输入到计算机内 (向学生展示数码相机) 。
2.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 由“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都需要相应的设备”而引入到“输入、输出设备”。
(2) 教师使用白板出示学件 (如图1) 。
(3) 请学生到白板前试一试、连一连。
要求: (1) 面向全班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显示器是输出设备 (如图2) 。
(2) 在白板上连线 (如图3) 。
(3) 面向全班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线。
最后, 齐读由孩子们自己实践连线的结果 (如图4) 。
(三) 学生练习
向全班出示“想一想练一练”学件 (如图5) 。
要求: (1) 面向全班同学大声说出你的答案。
(2) 在白板上输入答案 (或使用键盘输入) 。
(3) 面向全班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空。
(4) 在白板上点“自查”按钮, 看看是什么结果:“笑脸”表示正确;“哭脸”表示“需要再动脑想一想” (如图6) 。
(5) 全班共同检查正确后, 齐读。
三、课后反思
学生似乎对在教材上做练习并没有什么兴趣, 而且记忆也不深刻;通过使用学件在电子白板上展示, 让更多的孩子积极地投入到做练习的学习中来, 他们的答案对错, 用笑脸和哭脸来表示, 这样的练习孩子们才更愿意参与, 而且笔者观察到好多平时上课不举手的孩子也兴致勃勃地举起了小手。他们更愿意与教学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更多的互动。
本堂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内容有些抽象, 不易理解, 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却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同时, 由于白板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 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即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班级人数多, 并不能真正做到每位学生都参与白板互动, 不过相比以往的教学媒体, 学生参与率还是有了明显提升。在今后的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 语言应更简练, 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 尽量做到人人都能与白板互动。
参考文献
[1][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20681.htm.
[2]谢红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J].电脑与电信, 2010, (8) .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本能力,让学生了解或使用信息技术就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点的限制,不应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本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探索出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规律,对小学三年级提出以下的教学总体安排。
初步认识计算机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与计算机
2.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3.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对信息的初步认识
2.计算机的组成、应用、类型、发展
3.机房规则,使用计算机的道德。开机、关机,会用快捷方式打开应用程序
4.用计算器计算,查看日历和时钟
教学建议
将学生带入机房,让学生看看、摸摸、开开、用用计算机,用视频和动画演示、讲解信息及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或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参观考察。
鼠标操作4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鼠标
2.比较熟练地操作鼠标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鼠标的种类
2.鼠标指针
3.鼠标的指向、左单击、双击、拖动、右单击
教学建议
鼠标操作是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学生一定要比较熟练地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和拖动。为了使学生在练习时不觉枯燥,可以用纸牌游戏,或游戏式的其他学科的学习软件,让学生在游戏和学习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画图 8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绘图软件,并能用一些简单的工具绘画
2.将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进行有机地整合,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会从快捷方式进入“画图”并会退出;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
2.用彩色铅笔绘画、写字并用橡皮进行修改
3.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刷子进行绘画、写字。新建画图区、在默认位置下打开和保存画图文件
4.调整画布的大小和位置,用喷枪喷彩色颜料,撤销与重复
5.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彩色画,放大镜的使用,设置画图的背景色。隐藏与恢复工具箱、颜料盒和状态栏
6.用矩形工具、圆形工具、圆角矩形工具画几何图形
7.用直线、曲线、多边形工具绘图
8.学会使用帮助功能,提高操作技巧,综合练习
教学建议
绘画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可以很直观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建议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并与美术、语文教学紧密结合,比如将语文课中的语言描述用画表现出来;或者让学生创作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然后将故事讲出来;绘画时要与已有的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等结合起来。
键盘操作6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键盘
2.能正确地操作键盘
3.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了解键盘的分区:打字键区、功能键区、编辑区、小键盘区。主要掌握打字键区。操作键盘的正确姿势和指法
2.基准键的练习
3.基准键和上排键的练习
4.基准键和下排键的练习
5.Shift键和常用符号!、@、#、$、(、)、<、>、?、%和数字键的练习
6.综合练习
教学建议
键盘操作是学习、应用信息的基础和关键,但又是最枯燥、单调的练习。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选择一些专为小学生设计的、画面精美的并将打字练习融于故事中、竞赛中的软件,练习设计难易适度,有梯度,学生可以随意选择练习内容、能满足学生个性的软件,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汉字录入10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Win98
2.学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3.初步认识字处理软件Word
4.深入学习绘图软件,提高绘画的技巧与能力
教学内容及顺序安排
1.认识Win98桌面及组成,桌面图标的打开和关闭,认识窗口及对窗口进行操作,“开始”和软件的启动
2.会用两种方法打开Word,认识Word窗口, 进入和退出中文输入法状态
3.用全拼方式输入单个汉字
4.用全拼方式输入词组,自造词
5.用智能ABC的简拼方式输入词组及标点符号的输入
6.用计算机写作文,在桌面上建立自已的文件夹,并将所写的作文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7.打开保存的作文,对作文进行文字修饰,设置字体、字号、修饰,文字对齐
8.用文字工具在画图中输入汉字并对汉字进行字体字号的设置
9.选定、裁剪工具的使用,对画进行剪切、复制、粘贴,透明与不透明处理
10.进行翻转、拉抻、扭曲、反色等特殊处理
教学建议
汉字录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练习比较枯燥,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用有趣的练习软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将绘图和汉字录入结合起来,比如自编连环图等。
对以上安排的几点说明
1.教学内容的确定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习兴趣,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社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而不是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原理。上述教学内容的确定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但又不是完全按照《纲要》所指定的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六个模块来选定教学内容,而是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教学起点来组织教学内容的。
2.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
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的这种编排打破了《纲要》中六个模块的顺序,重新建立起新的顺序。
3.计算机知识本身的特点
以上六个模块之间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除了必要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开关机、鼠标操作、汉字录入等)外,这几个模块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次序之分,可以把任何一个模块作为学习的起始切入点。本安排将画画儿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对小学生来说,模块内是有难易之分的,入门学习都比较简单,但是学习越深入就越困难,对文化知识基础的要求也越高,所以我们打破了模块化的教学安排。
4.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应遵循教学论的原理,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形象后抽象的原则来安排顺序。如果按六个模块分开单独学习,对学生来说将是简单—复杂—简单—复杂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这就违背了教学论的原理。应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先学习一个模块中简单的能接受的部分,然后放下这一模块,再去学习其他内容。
在初始阶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去感受计算机,体验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打一些益智的游戏,用一些辅助学习的软件去改变常规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游戏中逐渐认识计算机,掌握鼠标的操作,并体会到计算机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初步作用,对计算机的几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桌面等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让学生学习用计算机画画儿,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而抽象思维能力还较低,他们很善于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的思想。过去他们都是用笔和纸来表达他们的思想,现在将计算机交给他们,作为展示自己思想的大舞台,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他们会发现计算机是那么神奇。计算机绘画的色彩鲜艳,操作方便,表现丰富,便于修改,还有丰富的素材供他们选用,真是神奇。他们会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愿望更强。
第三阶段,可以进行键盘操作、汉字输入、文字处理的教学。键盘操作和汉字输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练习比较枯燥又比较难,但又是学生日后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如果汉字录入速度太慢将是以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一大障碍,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浓,此时如果教师采用寓练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潜力也是很大的。在这个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相关操作系统的知识和比较抽象的文件、文件夹等的概念及相关操作,学生会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学到相关的知识。因为这时他们已经有一些文件的感性认识,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件,全校同学都放在相同的地方,会不好管理,就有将自己的作品分类存放在自己的地方的要求。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教学,虽然打破了信息技术学科体系本身的惯例,但为学生建立起了科学的学习顺序。
这种不按模块进行安排的教学顺序,在教材编写上和顺序的确定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作非常细致、全面、深入的研究,并要通过反复实验、修改、完善。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篇4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为了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我针对我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制定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又加上初次学习电脑,更是兴奋。所以,我要抓住这点优势,让学生学的开心,寓教于乐。在学生上机时,要防止学生没有利用好学习机会,走过场而没有真正锻炼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年龄小,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极少数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大部分学生只能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主要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教材的优点是整合味比较浓,缺点是一些技巧方面介绍的不够具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适当的插入浙江摄影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1、正确使用开机关机的方法,认识电脑的各个部件、掌握“画图”软件进行绘画,让学生在完成作品,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2、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的使用方法、“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使用、理解、复制,粘贴等功能的操作、文件的保存方法以及保存路径的理解。
3、认识键盘、掌握部分特殊键的使用方法,规范打字的姿势,掌握正确的指法,能够使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
4、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5、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6、学会借助网络搜索信息,了解网络道德规范。
7、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8、通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
五、教学措施
1、每班上机都编好坐位。机房的机器基本上可以实现每人一台电脑进行操作。在上机时,要求每位同学严格按照学号坐在自己的坐位上并按时填写上机记录册。详细制定机房纪律在班上宣布,如上机时不得下位、调位,不得大声喧哗,有问题时请举手等。
2、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风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上机操作时有些同学遇到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3、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4、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质疑,勤奋操练,积极探索。
5、通过搞一些小的比赛和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喜欢电脑。
6、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7、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8、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尤刚
本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三年级一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成才。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积极加强教学理论素养,努力搞好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方面 :
从开学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工作计划,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需要自己去努力的,就是本学期内一定要把三年级的课备好,制作课件,以便上课的时候能更直观形象的将每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完整的展示给学生看,让教学过程更直观更简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即学即用,因材施教:
工具性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突出特点,即学即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淡化学科系统性,将每一个教学模块相对独立出来,在每一个教学点后,我都尽量安排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学以致用。
因为各个学生的家庭条件不一,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差异也很大。针对这一状况,我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因材实施,学习任务安排上分层要求,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基础好的学生积极协助老师辅导基础较差的同学共同进步。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放下严肃的面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包容学生无知的过错,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共同面对的困难、应对措施和目标拿出来与学生平等对话、讨论,增进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结合现实,讲明学涎雒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就树立坚决的学习动机。由易到难,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多表扬,不偏袒;多激励,不打击;营造轻松的,没有压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
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它的更新速度快得实在让人不敢怠慢,只要你有鞘微的不留神,你绝对被抛得远远的,而且你永远无法追赶上它的脚步,所以对于我来说,不断地接受新知识,不断地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中积累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论是看电脑杂志,还是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我都非常认真,更甚者,我会不断地去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或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掌握它们的操作方法,使用技巧。这对于平时的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对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6
小小博客天地大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对前面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体现应用信息技术工具与他人交流、表达自我的特点,从信息需求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尝试并体验通过博客创建个人空间的方法与乐趣。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创建博客、发布日志、发表评论等。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完成注册博客用户的操作,掌握设立博客栏目和初步美化博客的方法,体验拥有网上个人空间的成就感;
掌握在博客空间发表文章的方法,能够通过管理日志修改日志,并尝试发表图文并茂的文章;
能够通过博客与他人进行网上交流,掌握发表评论和管理评论的方法,体验网上交流的乐趣。
教学要求: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多媒体的运用, 有利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 仅靠教师的一支粉笔和一张嘴, 很难将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情感丰富的教学内容演绎出来, 学生在课堂中的精力也很难集中起来, 教师既觉得上课很吃力, 又没有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的运用, 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刺激, 轻松地实现了直观教学, 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
比如说在学习《小小的船》时, 描绘的是有关月亮的形状以及一些相关的想象。月亮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看到的, 但现实中的月亮与弯弯的船自然是有一些差别的。在讲课的过程中, 或许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清楚地记得弯弯的月亮具体是什么形状的。因此要和小船联系到一起, 单靠想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此时, 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深蓝夜空中的一轮弯弯的月亮, 上面坐着一个小姑娘, 周围是闪烁的星星。配合着这样的一幅图画,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能更加深刻, 从直观的图像中看到了像小船一样的月亮。通过多媒体辅助学习,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了月亮的形态特征, 夜空以及星星的形态特征, 感受到了小姑娘的快乐心情, 加深了对课堂情感的体验。
二、多媒体的运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指出:“写作就是要具体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并能够运用一些日常用语进行写作, 口语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 要学会表达和交流, 文明地与他人沟通。”在生活中无处不需要语言,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用语言与他人沟通, 如果语言脱离了实际生活, 那学习语言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 我们可以把语言的学习融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借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表达及沟通的能力。
如在学习《春天在哪儿》时, 由于有些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观察, 在表达春天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困难, 这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 把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片展示出来, 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促进他们仔细观察, 发现春天的特点。有了感性材料的积累, 那么在语言表达方面才能更加顺畅, 更加准确和生动。
三、多媒体的运用, 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 有些知识点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如果靠教师的不断重复和强调, 学生容易觉得烦躁, 记忆的效果也不好。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有趣的动画或视频, 让学生们通过眼观、耳听等各种方式来深入掌握知识。
比如说在学习拼音的时候,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轻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在讲解“j、q、x”与“u”相拼的规则时, 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是不停地强调使用规则, 再配合一些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这个知识点, 但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很多学生还是很容易混淆或忘记, 这就成了教学中一个难以突破的点。然而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后, 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的一些动画,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这些动画。如下面的动画内容:小u在路上走着, 忽然看到j、q、x走过来了, 他就把帽子脱了再敬礼。这个动画非常生动形象, 也很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看了之后不仅觉得很有趣, 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总之,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解决了很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它通过声、图、视频等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晴选.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 (22) .
[2]张远琼.试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 (8) .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34-01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以利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 。
经过尝试和深入的探索,我体会到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重组后的资源适时融入教学中,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出由“巧妙引诗文—初读知大意—品读悟诗情—扩读升情感”组成的四步教学模式。
一、巧妙引诗文
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诗词相关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如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先给学生们讲了李白和汪伦结识的故事,说到“千里桃花,万家酒店”(出示多媒体课件),于是李白欣然而来……李白与汪伦结为了好友,及至离开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赠汪伦》。这个小故事把诗文放置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之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库:囊括了诗词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相关诗文等,教师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整合,并合理运用到诗词教学中,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二、初读知大意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诗文”,旨在疏通文本。为了较好地完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建议分“三步走”。即:自读清障碍;指读名节奏;齐读小韵律。再加上我们适时出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能较好的实现 “初读诗文”的教学目标。
中高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古诗又篇幅短小,读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学生在初读时基本都能达到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教师在这一步中,只要稍提示生字或易读错的字音,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到中高年级对古诗词诵读上的独特节奏和韵味应该有了很深的感受,在齐读时,能把古诗的韵律美表现得更加突出。学生在本环节中就对诗词的意境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如《如梦令》一课时,学生自由读词,教师出示要求:第一遍注意一个生字“藕”和一个多音字“兴”;第二遍试着读出节奏,教师配乐诵读诗文,扫除阅读障碍,学生边听边思考,粗略了解诗词大意。第三遍,读出自己对诗文的个性感悟。
三、品读悟诗情
古诗的语言十分凝炼,却是意味深长,诗人往往在“情动而辞发”后还要反复推敲,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字。学生与诗人存在相当大的时空距离,加上缺少对生活的认识,要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悟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悟透某个含义深刻的字。运用多媒体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逼真再现,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从而产生共鸣。
语文教材中拥有相当数量的诗文意境图, 正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诗词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图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如教学:《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诗人通过短短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的情景图。诗词一句一景,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图案。学生由于深入其景,真正看到了,听到了,定会有许多的遐想,由于画面的渲染,声音的衬托,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其中,也就有感而说了。
我们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的内涵美,真正达到诗、画、情为一体。
四、扩读升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注意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名篇,它代表着某一类诗作的特色,通过这“一枝红杏”,可让学生去感受那古文化的“满园春色”,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我们尽量借教材拓展诗词欣赏的领域。努力寻找教材中选入诗词的某个“迁移点”,拓展学生诗词欣赏的领域,激起他们对古典文化探究的热情。
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相同的事物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也是不同的,因为有了这些差别,才使得诗的殿堂异彩纷呈,。为学生提供其他作者同题材的作品,为学生打开了这样一扇窗户。例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引导学生读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题湖上》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西湖的美景。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一言以蔽之,无论什么样的诗词教学模式,它始终还是应验了郭老先生之语:“逐渐明之,解之、融于心,调度于笔。”
参考文献:
[1] 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9
白浪镇九年制学校:郭妮妮
一、学情分析:、学习前测:
1)提问:谁在电脑上用“画图”软件画过画?
2)以奥运为主题或自命题,使用“画图”软件画一幅画。
3)结论 :显然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画图的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已有知识技能:能熟练开、关“画图”软件;
掌握了铅笔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绘制直线的方法。
掌握使用刷子的方法。
学会正确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绘制小河、小船等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工具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绘制小河、小船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 教学重点: 应用刷子、橡皮工具画出小河、小船。
教学难点: 使用刷子、橡皮工具画出所学图形。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调试每台计算机、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控制、由各组组长有秩序地进电脑室。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非常漂亮的图,想不想欣赏一下?(电脑出示几幅电脑绘画作品,学生进行欣赏)
是不是很漂亮?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四年级同学的电脑绘画作品。你们是不是也想在电脑上画一幅呢?别着急,老师先来教你几招。
二、新课
1、寻找隐藏颜料盒,调整画布。
师:要开始画画了,检查一下,这个画图窗口还有哪些准备工作没有做好?
(老师从程序中打开画图窗口,事先隐藏颜料盒,画布也调整的较小)
生1:我发现还没有颜料盒。生2:我发现画布太小了。
师:对呀,没有颜料盒怎么画画呢?别急,老师给你变出来。(老师单击一下菜单栏上的“查看”按钮。)
师:看,颜料盒在这里。老师再单击一下“颜料盒”按钮,你发现了什么?
生:颜料盒出来了。
师:我们再看看颜料盒的选项同刚才比有什么变化? 生:颜料盒前打了“√”。
师:那么怎样把颜料盒再藏起来呢? 生:把“√”取消 师:怎么取消 “√”?
生:可以再单击一下“颜料盒”按钮。师:这个办法到底行不行呢?试试就知道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试着把颜料盒变没之后再变出来。(学生操作练习)
刚才同学们做得都很棒。那你们能不能猜一下怎样把工具箱变没呢?
生进行回答。师:你是几号机,能不能边演示边说一说。(学生示范)
师:你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画布太小了,怎样把画布变大呢?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改变窗口的大小,现在你想不想尝试一下怎样来改变画布的大小呢?
好,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改变画布的大小,教师进行巡视。)
师:刚才有的同学轻而易举就将画布变大,而有的同学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谁想教一教大家改变画布的大小的方法?
(一名学生进行演示)
师:你认为有些同学拖动鼠标并不能改变画布的大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生:我猜想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把鼠标指针放在画布边上的小方框上再进行拖动。
师:你说得真棒。这些画布边角上的小方块叫做控制点。我们把鼠标指针放在这些控制点上。等到鼠标指针变成箭头时,拖动一下鼠标,画布就可以随意改变大小了。注意,鼠标指针一定要放到控制点上,指针才能变成箭头。
(教师边说边进行演示)请同学们再练习一下,好吗?(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2、学习使用画画工具。
师:现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我们开始画画吧。
我们知道工具箱里装了很多宝贝,你能猜猜这些都是什么吗? 生:我猜第二行的第一个应是橡皮。生:„„
老师看你们猜得对不对?
(老师把鼠标指针放在橡皮上,再停在铅笔、刷子上)你们都猜对了。从刚才老师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只要把鼠标指针停留在按钮上就会出现它的名字。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学习画画吧!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使用铅笔画画,这节课我们再使用一种新的工具——刷子来画画。
老师单击一下刷子,你发现有什么变化? 生:刷子按钮好像按下去了。
师:这就说明“刷子”被选中了。在工具栏中无论哪个按钮被按下去都说明那个按钮被选中了。老师选一下“铅笔”又选一下“刷子”,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选中刷子时工具箱的下面出现了很多图形。这些图形就是刷子的不同形状。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选中刷子后再分别选择几种不同形状。画一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效果?
(学生操作)
刚才学生们画得可是兴致勃勃,不过却少点颜色。你能给刷子变变颜色吗?(学生操作)
谁给刷子变颜色了?能不能示范一下?(学生示范)
师:某某学生可真聪明,同学们你们会了吗?
现在老师想用刷子画波浪,我先选中刷子,然后选中斜线形状。再选中蓝色,好开始画。海面画完了。老师再用彩色铅笔画一只小船。
(教师边说边演示)
你想画一画吗?试试看。注意画不好的地方可以用橡皮擦掉重画。
(学生操作)
在使用橡皮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谁愿意说一说?(学生边汇报边演示)现在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吧。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10
本计划针对三年级,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鼠标的使用和画图软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编版:三年级下册,内容是全新的。内容是使用键盘打字和认识word,其中使用键盘打字占了70%,可见使用键盘打字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知识点:用键盘打字的基本操作和word的使用
重难点:基本操作
三、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下发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用熟练使用键盘打字和认识word。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6、做一个word作品。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第一课与键盘交朋友
第二课从基本键开始
第三课食指、中指本领大
第四课无名指、小指也争强
第五课小写转大写,数字转符号
第六课争当打字小能手
第七课用计算机写作文
第八课输入中文符号与词组
第九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第十课编辑字块
第十一课修饰文字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篇11
一、农村小学信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硬件资源比较紧缺小学信息技术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主要是电脑室。许多农村小学、乡镇小学由于经费不足,教学设备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
的提高。
(二)教师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农村小学教师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等综合课程,师资更加紧张。由于对信息技术课程理解不够全面,农村教师容易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许多教师甚至把信息技术教育课上成打字课。此外,由于各方面原因,许多农村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基础工具的应用知之甚少,有的老教师还对计算机存在排斥感、畏惧感。所以很多教师还停留在旧的教学模式。这是农村小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二、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及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对信息的了解相对闭塞,认识也就相对落后。他们觉得电脑是个很神秘的东西,学习信息技术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生生地告诉他们,信息技术是怎样的重要,要怎样去学习,一般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相反,如果给他们一些有吸引力的事情做,再给以适当的讲解说明,他们就会喜欢上这门课。在上信息技术课的硬件知识时,我根据电脑各部分硬件的特点,联系同学们在生活见到的与这些硬件有相似地方的物体来讲。慢慢打消了同学们对电脑的神秘感,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信息技术时所蕴含的快乐。
(二)利用小学生好奇这一特点,培养他们主动去学习的习惯。如在教《电脑简笔画》
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收集一些电脑制作的卡通简笔画给学生欣赏。小学生会被这栩栩如生的卡通迷住,简单的几笔出现如此神奇的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会兴趣高昂,对这个学科有一种兴奋感,那么就会更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这就便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还可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兴趣;创设操作情境,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营造竞赛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构建模拟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發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灵都是一页白纸。他们脑海中的一些想法有时是我们成年人很难想象得出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挖掘和培养同学们潜在的创新意识。对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教学中,我常常会给同学们自由创作的时间,看看他们能创作出什么东西。比如在教“画图”时,我有时会给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画。想画什么画什么。结果,同学们画得都很好,他们的画超越现实,超越自然,把同学们想象的空间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以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借助直观的表象信息,使学生逐渐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恰能为学生提供这样形象生动的表象信息,从而激活学生灵感,使学生能主动去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把教师自己和专家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对学生也是一个启迪和提示,拓宽学生的思路。这样教学,科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五、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教师对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表现不单单是一个作品的检验过程,也不单单是一方面的肯定,需要多元的认定。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作品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素材、一些已经做好的作品给学生看,让学生去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作品范例的分析,不仅引导学生对作品有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
例如,我们在上《绘上缤纷的色彩》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填充各种颜色这一任务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画图”软件中几个常用工具的使用。此刻,动物王国中的小动物被一一描绘上色彩,学生们的思路也被打开了,当动物王国的颜色被同学们描绘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同学们的思路也被打开,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除了自我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同时,孩子们也很注重同伴的肯定和认可,也就是学生的互评一样重要。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得到提高,更进一步利于学生的发展。
六、明确教师的角色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应该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的情境。小学信息技术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的特点,让学生有独立操作并自我深入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固有的知识库存,必须不断进行“充电”,以满足学生知识增长的需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新课改要求: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而,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服务者、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和研究者。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漫谈 篇12
镜头一 :和往常一样,教室里除了几个因家长晚下班还没来接的学生外,别的学生都回家了,老师正批改着学生的日记。不知什么时候一位家长站到了老师的身后 :“瞧, 这个孩子日记写得多好,我们家的孩子如果作业里有日记,总是拿着笔耗费好几个小时, 哎,不知道有没有办法!”“我们家孩子也是这样的,每次一到写作文总是跑进跑出地过来问,写什么呢?该怎么写呢?真是头疼啊!”还有一个家长附和道 :“是呀,每次写作文,他累我也累,管他吧,写作文就变成我的事了,不管他吧,写出来的作文看都不能看,哎!”
镜头二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老师花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习作前的辅导,等学生开始写的时候便在教室里巡视起来。A正拿着笔在思索,见他一副认真的样子就没有打搅他。可是等老师巡视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愣在那里,双眉紧锁。 于是老师上前关切地问道 :“怎么了?”“老师,我没有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觉得那些地方都没有趣。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他把憋了好久的话说了出来,看着他一脸的纯真,老师一时语塞。
镜头三 :又该到作文讲评课了,这可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因为他们又可以欣赏到班级中的优秀文章,他们一边听一边猜测着文章的作者,那心中的喜悦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眼色中互相传递着。作文讲评前,依照惯例先把作文本发下去。学生们争着拿自己的作文本,争着翻阅老师的评价。“我是优三颗星!”“我是优五颗星!”“我是优一、二、 三……八颗星!耶!”得到八颗星的孩子眉宇间充满了自豪和得意。这时老师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头埋得很低的B,只见他偷偷地翻着自己的作文本,偷偷地看着作文本上的评价,然后把作文本合上了。旁边的同学凑过来问他 :“你是什么?”“我,我是一个良, 我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可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优?”B轻声地说到……
二、习作教学透视镜
自从升入三年级,一涉及学生作文教学, 很多老师都普遍感到 :新教材的作文难教! 笔者沉下心来细细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原因一 :教材把握失衡
纵观三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教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空间越大,教师们就越难把握。很多教师都已习惯于老教材中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 面对现在的习作,却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 就拿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来说吧,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也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面对这样的要求,有些教师就简单理解为写学生的课余活动,比如下棋、游泳、打乒乓等,把原本非常宽泛的写作范围一下就变得极为狭窄,如果再加上必须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就更少了。结果,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乒乓比赛,要么是下棋比赛,丰富的课余生活一下子让比赛给充斥了。
原因二 :教学方法不当
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开放的习作内容仍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 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 “反三”不足,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面对质疑,这些教师还头头是道地陈述自己的理由 :放得太开了,以后面对考试怎么办?这样至少不会跑题。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何有精彩?相反,还有一部分教师面对宽泛的作文要求,干脆什么都不作指导,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 中下游学生常常是咬着笔杆无从下手。
原因三 :教学评价滞后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教师, 似乎就是完成任务了,不管写得如何,可能都不会再作修改。大部分教师也许是“忙” 字当头,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 粗略地写几句评语(有些连评语都没有),发还给学生,就算是完成了一次作文教学。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几句泛泛的评语。单一的评价让作文变得索然无味,每次作文教学收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习作教学广角镜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加工后通过文本的形式对外界的倾诉,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可是诸多的原因束缚了学生,使得他们面对真善美的世界却不能流露,不敢表达,更谈不上尽情地释放。
策略一 :蹲下来看孩子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叶澜教授说过 :生活、 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过高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辞不达意、 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 就应该给予肯定。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学生第一次写的《泡茶》:
我先把茶叶放到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了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不一会儿,茶叶们一个一个浮在水面上了。咦,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又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没过一会儿,其他茶叶也跟着一片一片地掉了下去。
笔者给这篇文章打了优加四颗星,并且还给她写上了一段评语 :“你观察得很仔细, 老师相信你肯定亲自泡过茶了,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祝贺你!老师还发现你的想象力也特别丰富,在你眼里,热水成了可怕的龙卷风了,那一片片茶叶也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 如果你把茶叶掉下去的样子观察得再仔细一点,老师相信,你的这篇文章会更精彩!修改好了以后别忘了和老师一起分享哟!”
后来,这个学生回家又重新泡了一次茶, 经过修改,写出了下面这篇文章 :
我先把干干的扁扁的茶叶放到杯子里, 然后往杯子里倒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茶叶们个个惊慌失措地逃到了杯口。片刻,水就平静了下来。 茶叶们一个一个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仔细一看,啊,我上当了!其实那些茶叶们正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呢!喝了水的它们一下子胖了不少,有一些喝多了水就往下沉。有的像一块石头猛地往下砸,有几片小的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接着,茶叶们开始调皮起来。老大学着跳水运动员抱着脚翻着跟头跳下来,老二和老三比老大还调皮,它们沿着杯壁“嗖”地滑了下来。老四还是个小妹妹,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压在了大哥哥们的身上,摔了个大跟头……
看来,只有尊重学生的天性,作文才会是心灵里流淌出的泉水,才会是个性绽放的花蕾。其实,我们只要能放下架子,蹲下来, 就会发现,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同样精彩。蹲下来,还自己久违的童真 ;蹲下来,给孩子一片释放童真的晴空。
策略二 :春风放胆来梳柳
教师必须首先要把握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都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纵观这十六次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
1.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充分想象,这是课标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发现在每一册教材里面都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个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我们也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上述习作教材的特点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第二点,其他都无从谈起。课标也说得很明确 :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说一、 二年级是写话,那么三、四年级就可写“放胆文”了。
策略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教师们在教学中用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互生成。
随文仿写 :《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银杏和枫叶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所以稍作引导,文思便喷涌而出 :“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啊翻啊, 翻来了硕果的明天。”“它把金黄给了田野, 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啊招啊,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百花争艳”……
随文续写 :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风筝》、《小摄影师》、《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 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如《风筝》一课,文章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点拨一下 :“我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请每个同学当一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随文拓写 :拓写不同于续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掌声》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拓写的文章。在走近主人公的同时, 学生也跟着一次次地感受到了掌声的魅力, 在课接近尾声时,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
掌声,是一声声亲切的鼓励 ;
掌声,是一次次温暖的支持 ;
掌声,是……
学生在引导下一句句妙语即兴生成 :
掌声,是一股股关爱的暖流 ;掌声,是一次次热情的期盼 ;
掌声,是通往自信的钥匙 ;掌声,是告别自卑的留言……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如《可贵的沉默》,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想对你们说……”写几句话 ;《燕子专列》 一课也可安排几次小练笔 :“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在文章的最后一句 :“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好像在向人类致谢。” 在学完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想象,你就是燕子专列里面的燕子,你要向谁致谢呢……都不失为进行练笔的好时机。
作文究竟是什么?此时我心中顿时豁然, 作文,其实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负载,是我们真实情感的沉淀,是我们真实自我的释放。 如果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能够坚守那份真, 那份实,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将别有洞天, 生机盎然 !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习作教学改革也出现了许多令人高兴的新气象,这是我们许多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结果。可是,尽管如此,习作教学的现状并非能尽如人意,作文教学的前景也并不是灿烂如花。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上册 信息技术 教学总结09-10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6-02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07-09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07-31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例分析及学生分析12-11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05-26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2-20
小学三年级教学计划参考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