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09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1篇)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蒋东平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前段教学实践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人应该善于总结自己,巴尔扎克说过:一个善于总结自己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无量无边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三省吾身,日思进取,鞭策倦怠。站在学期的冲刺线前,回顾二十多周的工作,风也过,雨也过,有甘饴,有苦涩,好在摸一下行囊,颇丰,欣慰。

本学期我负责信息技术课程、远程教育网、机房、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及值周工作。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有一些不同,别的课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一般是课前都预见到的,课堂讲授过程中很少出现意外情况,信息技术课则不同。几乎是每一节课都有新问题,有应用软件方面的问题,也有硬件故障方面的问题,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不出现不可能解决的小问题,我经常上网查阅资料,多看专业书籍充电。摸索学习的过程很难,而成功的喜悦很甜。每次遇到问题时都有是学生眼中的期待和信任把我向前推,推到浪尖风口,逼到无路可退。当然,问题解决后,学生满脸笑容眼含敬佩之情也着实让我激动一会儿,这时心里心里就一个字“值”。远程教育工程是国家为了照顾偏远山区信息量少而推行的。其中有名师名案、教学资料、课程分析、教师发展等等。针对我校教师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不够熟练的现状,我专门进行辅导。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手把手去教。为了教师能更好的接收新资源,使用新资源,我在每天按时接收卫星资源的同时,在局装备科同志的协助下,设置了一个网页式查询系统。将所接收到的资源分类链接到一张网页上面,实现了傻瓜式操作,这一举措带动了我校教师学计算机、用计算机的高潮。

本学期的教学路程中,我一直在向前奔跑,尽管有风,有雨,有苦,有痛。我坚持着。信仰依稀可见,看看跑过的路上长满鲜花和香草,我不能停滞,为了花与草的延伸。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依据

1. 理论依据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回归了教学的本真:培养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信息素养、具有终生学生能力自主发展的学生,达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达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2. 实践摸索

笔者从2005年开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和“主题化教学”的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几年的实践摸索中,我们发现主题化教学虽然可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在教学的结构框架上是否有其稳定的特点呢,这样是否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教学行为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引导与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时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骨干教师形成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为此,于2010年开始我们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

二、“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解读

我们为什么将教学模式划分为三段呢,六步又是哪六步呢?“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首先,三段包括“尝试发现”、“探究形成”和“联想应用”,这“三段”这既是符合知识形成的过程(发生——形成——应用),同时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实践发现——研讨探究——联想求异)。

尝试发现:关于知识的发生(知识结论)让学生在实践(包括实验、操作、猜想、假说,即动手动脑活动)中来发现。

探究形成:关于知识的形成(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在探究中来进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内涵外延,从不同的角度、方法、渠道去研究、探索。

联想应用:关于知识的应用在求异联想中实现,把知识结论应用到问题解决之中和应用于生活之中。

其次,“六步”是将“三段”进行了细化,在“三段”的基础上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板块。

创情质疑: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而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创设这样一个恰当的情境,还要适当的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与参与学习的热情,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知,让学生为需而学,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情境的创设,第一要关注联系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学生的原有经验。第三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尝试解疑:当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疑问,是老师直接告诉他答案呢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呢?答案的显而易见的,我们要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进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进行尝试操作,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而且由于计算机操作中又有很多共同性,学生在尝试过程中结合已有的知识完全可以凭借记忆对软件进行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就会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如果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探究或寻求教师的帮助,而学习自然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学生在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同时学生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进行辩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的。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虽然会尝试进行操作,但可能是按照照葫芦画瓢或者是看其他同学的操作,并没有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师的讲解、总结、提升是十分重要的。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

巩固形成:大家都知道“温故而知新”,学生经过探究、交流不一定能将知识内化,这就需要我们再一次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练习、消化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再次出现一个比较合适恰当的任务,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强化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创造应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是为了需要而进行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所创设的情境,在掌握本课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布置给学生一个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任务,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一方面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清楚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当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够自如的解决问题。

展示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当然并不是说只在最后一个环节才进行评价,在这个环节只是集中对学生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而评价是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在这个环节我们根据提前出示的评价量规,充分利用自评、互评、师评、小组评等多种方法对学生作品发表意见,使学生一方面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模式实施建议与思考

我们研究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多年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以上的“三段”和“六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这“六步”又不是孤立的,线性的,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调整与循环的。当然,任何一个模式都有其局限性,“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主要基于新授课程类型,对于一些特殊课型还需要做一些调整,还要有相应的“变式”,而非“定式”。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定会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科教育,1998(03).

[2]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电化教育,1998.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六要素”教学方式;主体地位

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2012年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为特征,促进学生全面与持续发展”。近年来,萝岗区大力开展深化新课程背景下的目标教学,实施“知识、能力、情意,互动、主动、能动”六要素教学方式,这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创新,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目标和特点,特别是六要素中的“互动、主动、能动”,能进一步促使信息技术能力内化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素养,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浅谈“六要素”教学方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一、转变观念,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一轮的课改和实践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和思考,特别是信息技术这种实操性较强的学科,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教学,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比如,我在上信息技术第一册《小胖的烦恼——“橡皮擦”与“放大镜”工具》的时候,我直接根据书本创设的情境:小胖高高兴兴地提着生日蛋糕给好朋友过生日,谁知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溅了一身的“污水”,请同学们帮忙去除这些“污渍”,将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地讨论,看书本,寻求方法,解决问题。我再请学生上台来充当小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特别是在演示擦除小胖帽子上的颜色时,由于帽子是有颜色的,如果直接用橡皮擦,那么就会导致将帽子上的颜色一并擦除了,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请了4位学生上台操作,有两位学生用了书本上的方法,而另外两个学生演示了跟书本上完全不同的方法,最终都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参与到课堂中,给出适当的指导,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却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熟悉教材、分析学生,确立教学目标,做到分层教学

学生受个体差异、自身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势必会使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不知所措。“六要素”教学方式中提出的“个性”教育,要求教师要摸清每个学生“听、看、说、想、做”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要直面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其次要钻研并熟悉教学指导纲要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及其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第三,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聊天访谈等形式了解各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这些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特别是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的要求;第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分层递进教学中,要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平等中体会到爱,从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和积极探究。同时,在这种分层教学的练习中,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促使他们向更高级的练习发起“进攻”。比如,在教学五年级《制作简单表格》时,我确立的总目标为:初步理解表格中的行、列概念,并且能按要求制作简单的表格。分层目标为:(1)初步理解表格中的行、列概念;(2)能判断一个表格是几行几列;(3)能按照要求制作表格;(4)完善表格的表头;(5)美化表格(如设置不同的字体,表格背景色等)。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有效参与达到最佳,尤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我也能行”,只要试一试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记忆效果。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图形的复制与编辑》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懒羊羊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同学们齐声道:“想”,然后我边出示课件边说道:“一天,天气晴朗,懒羊羊肚子饿了,就到外面去找青草吃,他来到一片草地,但是草地上只有一棵青草,怎么办呢,一棵青草根本吃不饱,懒羊羊就想,要是我会魔法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变出许多许多的青草,吃个饱。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办法能够帮帮它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我能”“我来帮它”等等,由此引出主题一“图形的复制”;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后,我接着又创设了另一个情境“同学们帮懒羊羊变出了好多的青草,懒羊羊正吃得欢呢,突然,灰太狼出现了。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把懒羊羊变小,藏到草丛里;或者是变大,吓跑灰太狼呢。”由此引出主题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我最后再创设了“经过同学们的帮助,灰太狼灰溜溜的回家了。懒羊羊可高兴了,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那么,在画图中如何使他翻转和旋转呢?”引出主题三“图形的翻转和旋转”。环环紧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情绪高涨,或看书自学,或互相讨论,或尝试操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高,100%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半成品加工”让教学事半功倍

“半成品加工”是指教师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品,对教学的内容“留白”,以此模拟出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无论是讲授还是练习都只针对这部分进行讲解与实践,既不破坏整体作品的真实性、丰富性,又简化了整体策划、从头制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技术操作要点,提高了课堂实践练习的效率。比如,在教学《海底总动员——“颜色填充工具”》时,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掌握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合理搭配颜色。如果按照实际操作流程,那需要学生从零开始进行作品创意和构图,最后才是给作品上色。但是,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程度不一样,完成进度也不一样,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来进行的话,一节课结束时可能有的学生还无法完成创作,更别提给作品上色了。于是,我准备了几幅没有上色的海底世界的图画作品,让学生从“海底总动员”文件夹中选取1幅自己喜欢的图画作品进行填色,并对图画进行修饰。这样就能使学生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即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合作精神。例如,在上完用金山演示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后,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学生采用自由组合、教师合理调配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以3~5人一组的形式,各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分工、协调等),用金山演示软件完成一个多媒体作品,作品主题不限,不少于8个页面,用时3个课时。学生一下来了激情,教室顿时沸腾了,分组的分组,换位置的换位置,虽然分组和讨论主题时略显有点凌乱,但是确定好分组、分工和主题后,很快就安静下来,投入各自的“工作”中,3周后,每个组都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其中还不乏优秀的作品。通过这次尝试,使我认识到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能积极动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互帮互组、取长补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六、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上课时,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你来看看我的!”“你看我的怎么样”,这些小小的细节,都让我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希望被肯定,希望有一个展示的舞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和肯定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所以,我现在每节课都会留时间进行小组互评,并推选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请学生点评,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延续,同时,这种展示对被展示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学生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目标,一种鞭策。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六要素”教学方式让我的课堂充满了活力,但如何能够深入、灵活地使用,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真正做到使每位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魅力,愉快自主地学习。

参考文献: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4

一个学期紧张而有序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反思提高,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2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二、本学期学习了如下内容:

三年级信息技术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的起使课。本册共分三个单元15课,供三年级一学年使用。本学期要学习8课内容,具体内容如下:生活和学习中的好帮手——信息技术;无所不在、神通广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玩纸牌游戏——初步认识软件;渔歌唱晚——“铅笔”和“刷子”工具的使用;美丽的鱼——“直线”和“曲线”的使用;缤纷的色彩——“喷枪”与“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三、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向学生演示计算机的各种功能,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通过向学生介绍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使学生认识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3.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4.初步认识了一些应用软件。

5.学习了绘图工具“铅笔”和“刷子”工具的使用; 6.学习了绘图工具直线”和“曲线”的使用。

7.学习了绘图工具“喷枪”与“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 8.学习了绘图工具图形工具的使用。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1.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校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大多数孩子家里都有计算机,所以他们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四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又大多是基础性的,例如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鼠标的操作,指法等。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已经不新鲜了,所以没有多少兴趣,这就对我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我要让这些“自以为是”的小家伙们知道自身的不足,还要喜欢上这个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讲为辅,以练为主,以用为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实践中或“玩”中学会如何使用电脑,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先问学生什么是电脑,电脑有什么作用,然后根据书本讲了许多有关电脑方面的科学知识,让他们感到电脑原来是这样一回事,使他们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打破了不敢碰电脑的神秘感。接着讲解了电脑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2.互相合作,自主探究。

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的不同的差异,有的同学已经能很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了,而有的学生才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顾及到全体学生,即让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有学习新知的新鲜感,又要让那些没有基础的孩子觉得得心应用。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组成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监督检查。水平相当的能一起探索、实践,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的帮助,这样发挥了优秀学生“小老师”的作用,激励其更加努力。这样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例如在学习时,老师布置好一个任务,通过小组学习,使这个任务是由学生进行解决的,而不是教师将方法直接讲给他们。

3.开展班内小比赛为学生学习动力。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方法。我主要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每过一个阶段进行一次比赛活动,由每小组先进行,然后由组内评出最好的,再由评出的进行互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用枯燥无味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活动,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个个都想争着计算机高手,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

五、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也有不足之处,学生的指法准确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教学方面不断改进,吸取好的教学方法,维我所用,才能让他们在有限的电脑课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17-2018学年西景明学校 四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在本学期里,我承担了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的教学,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难易结合,使不同的学生都学得愉快、学得好。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3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二、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信息技术课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二册,本册共分三个单元18课,供四年级一学年使用。本册主要介绍打字的基本方法和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本学期要学习9课内容,具体内容如下:正确的坐姿和指法——基本键打字练习;苦练基本功——其他字符的练习;打地鼠——字母练习;快乐打字——单词的输入;自我介绍——自由输入;手脑并用——中文输入;方便的记事本——保存文件;在计算机上安个家——建立文件夹;综合练习。

三、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

1.认识了基本键位,学会正确的坐姿和和指法; 2.学会了上档键和下档键的输入方法; 3.学习了打地鼠的方法,练习手指的灵活性; 4.学会了单词的输入;

5.学会了一段英语文字的输入; 6.学会了在金山打字通中输入中文; 7.学会了在记事本上输入文字和保存文字; 8.学会了建立文件夹;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1.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校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大多数孩子家里都有计算机,所以他们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四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又大多是基础性的,例如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鼠标的操作,指法等。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已经不新鲜了,所以没有多少兴趣,这就对我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我要让这些“自以为是”的小家伙们知道自身的不足,还要喜欢上这个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讲为辅,以练为主,以用为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实践中或“玩”中学会如何使用电脑,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先问学生什么是电脑,电脑有什么作用,然后根据书本讲了许多有关电脑方面的科学知识,让他们感到电脑原来是这样一回事,使他们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打破了不敢碰电脑的神秘感。接着讲解了电脑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寓教于乐,以游戏为介入点,由实际入手,从游戏中得到锻炼。

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多是从游戏开始的,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所以我就从游戏开始,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鼠标的操作,又通过《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高涨,而且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3.互相合作,自主探究。

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的不同的差异,有的同学已经能很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了,而有的学生才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顾及到全体学生,即让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有学习新知的新鲜感,又要让那些没有基础的孩子觉得得心应用。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组成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监督检查。水平相当的能一起探索.实践,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的帮助,这样发挥了优秀学生“小老师”的作用,激励其更加努力。这样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例如在学习时,老师布置好一个任务,通过小组学习,使这个任务是由学生进行解决的,而不是教师将方法直接讲给他们。

通过实践证明,小组学习不仅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发展。

4.开展班内小比赛为学生学习动力。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方法。我主要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每过一个阶段进行一次比赛活动,由每小组先进行,然后由组内评出最好的,再由评出的进行互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用枯燥无味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活动,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个个都想争着计算机高手,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与反思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也有不足之处,学生的指法准确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教学方面不断改进,吸取好的教学方法,维我所用,才能让他们在有限的电脑课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2017-2018学年西景明学校 五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一个学期紧张而有序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反思提高,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3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材概括

五年级信息技术课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三册,本册共分四个单元16课,供五年级一学年使用。本册主要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和因特网的基本使用。本学期要学习8课内容,具体内容如下:巧巧嘴,巧翘手——输入并保存;穿花衣——设置格式;儿歌小作者——另存文件;儿歌配画——插入图片;我的儿歌集——插入艺术字;儿歌朗诵大会——录制声音;熙熙攘攘——插入表格及网上浏览;一慢二看三通过——插入文本框。

三、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

1.学会了在word软件里输入文字和保存文件; 2.学会了在word软件里进行格式设置; 3.学会了另存文件; 4.学会了在word软件里插入图片; 5.学会了在word软件里插入艺术字; 6.学会了录制声音;

7.学会了在word软件里插入表格和网上浏览; 8.学会了在word软件里插入文本框;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

1.精心备课。

在上每一堂课前,我都会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教学重点、难点,做好课前准备,搜集相关主题的资料,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做好备学生的工作。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付出了很多课余时间去钻研这门课程,抱着每堂课让学生收获一点知识的信念,我自身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学生的兴趣一直能从头保持到尾。从学生期末的作品中,我也可以看出,本学期让学生了解并能分辨建筑类型这一目标得到了很好地实现。

2.加强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网页的制作,而这一课程是软件应用课,学生在五年级时学习了金山文字,而金山演示这些软件都是有类似之处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主要是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即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通过看书根据我提出的问题自学或同学互相学习,最后由他们得出答案,通过后期的一系列练习,学生的操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注重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在操作时,如果完成的可以看一下还可以怎样做,或者可否做得更好;有些时候我设计多个任务,有简单的,一般的,稍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做。这样不单使学生在不同程序得到发展,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利用计算机开展创新实践的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我还选拔一些好的学生进行辅导,培养尖子生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通过对他们的辅导,使他们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4.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在本学期中,我穿插进行了因特网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因特网的发展,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作用,然后教会了学生保存网页、图片 的方法之后,要求学生选定主题进行简单的网页制作,这一个制作包括了信息的筛选,文本的编辑,图片的处理,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计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具大能力,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五、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与反思

回顾这一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工作中我有了欣喜的收获,也发现了不足。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寓教于乐,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2017-2018学年西景明学校 六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一个学期紧张而有序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反思提高,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2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习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材概括

六年级信息技术课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第四册,本册共分四个单元16课,供六年级一学年使用。本册主要介绍网站制作初步知识及综合应用与设计等内容。本学期要学习8课内容,具体内容如下:word大变身——用word制作网叶;牛刀小试——专业网叶制作;“神速”建站——网站模板;网叶手拉手——超链接;寻谜;谜库;出谜;猜谜。

三、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

1.学会了在word软件里制作网叶; 2.学会了使用专业网叶制作工具制作网叶; 3.学会了用建站模板建网站; 4.学会了给网叶建立超链接; 5.学会了寻谜并保存在计算机里; 6.学会了在计算机里制作谜库; 7.学会了用计算机出谜; 8.学会了在计算机里猜谜 ;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每节课都对学校的电脑进行检查安排,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教学。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1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1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1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1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学生方面:

(1)采用学生竞赛的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看谁的表现操作.完成任务等最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2)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4.个人提高方面: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查阅大量的书籍。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

5.及时做总结.写反思。认真进行课后写教学博客。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五、电脑室管理方面

1.本学期,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电脑室完成了教学和使用任务。

2.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好的设备必须进行及时的维护,出现问题后马上进行检修。不让机器耽误学生使用和教学。

3.认真打扫一个教室的卫生。每周进行拖地扫地。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让学生和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备课环境。

4.坚持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工作。每天下班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用电方面的检查。是否关闭了电源和门窗。

5.计算机室的使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教师上完课及时进行卫生的打扫。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

六、存在的不足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2.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3.个别学生有在计算机教室吃零食的习惯.上课结束后没有养成关机.摆放好桌凳、书籍的习惯。

七、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与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学知识是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础知识,为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流行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frontpage是简单、实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对于教学、广告、宣传都很有应用。教材所涉知识都是当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热点知识,学生兴趣浓,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培养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才能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下:了解frontpage启动与退出、frontpage的界面组成;掌握演示文稿的建立、打开、保存;掌握背景的设置;掌握frontpage的视图模式的切换;掌握插入文本的编辑;掌握插入与编辑图片文件;掌握观看放映方式。

四、教学重点

1、认识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2、设置文字的格式与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文字的方法。

3、插入图片并调整对象间层次。

4、对艺术字的基本操作。

5、编辑网页的背景。

6、绘制与编辑简单图形。

7、在网页中制作并美化表格。

8、在网页中设置超级链接。

五、教学措施 1.落实教学的具体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一共2个教学班,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新编版小学信息技术第8册,内容是全新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网络的简单应用两个方面。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网络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延伸,相对受硬件的影响较大,可以视硬件的承受能力而定,适当的接触网络方面的内容。知识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网络知识的简单应用。重难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视窗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接受更深一步的信息技术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5、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制作相应的信息技术作品。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7

一、多媒体的运用, 有利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 仅靠教师的一支粉笔和一张嘴, 很难将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情感丰富的教学内容演绎出来, 学生在课堂中的精力也很难集中起来, 教师既觉得上课很吃力, 又没有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的运用, 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刺激, 轻松地实现了直观教学, 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

比如说在学习《小小的船》时, 描绘的是有关月亮的形状以及一些相关的想象。月亮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看到的, 但现实中的月亮与弯弯的船自然是有一些差别的。在讲课的过程中, 或许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清楚地记得弯弯的月亮具体是什么形状的。因此要和小船联系到一起, 单靠想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此时, 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深蓝夜空中的一轮弯弯的月亮, 上面坐着一个小姑娘, 周围是闪烁的星星。配合着这样的一幅图画,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能更加深刻, 从直观的图像中看到了像小船一样的月亮。通过多媒体辅助学习,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了月亮的形态特征, 夜空以及星星的形态特征, 感受到了小姑娘的快乐心情, 加深了对课堂情感的体验。

二、多媒体的运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指出:“写作就是要具体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并能够运用一些日常用语进行写作, 口语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 要学会表达和交流, 文明地与他人沟通。”在生活中无处不需要语言,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用语言与他人沟通, 如果语言脱离了实际生活, 那学习语言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 我们可以把语言的学习融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借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表达及沟通的能力。

如在学习《春天在哪儿》时, 由于有些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观察, 在表达春天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困难, 这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 把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片展示出来, 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促进他们仔细观察, 发现春天的特点。有了感性材料的积累, 那么在语言表达方面才能更加顺畅, 更加准确和生动。

三、多媒体的运用, 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 有些知识点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如果靠教师的不断重复和强调, 学生容易觉得烦躁, 记忆的效果也不好。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有趣的动画或视频, 让学生们通过眼观、耳听等各种方式来深入掌握知识。

比如说在学习拼音的时候,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轻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在讲解“j、q、x”与“u”相拼的规则时, 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是不停地强调使用规则, 再配合一些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这个知识点, 但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很多学生还是很容易混淆或忘记, 这就成了教学中一个难以突破的点。然而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后, 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的一些动画,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这些动画。如下面的动画内容:小u在路上走着, 忽然看到j、q、x走过来了, 他就把帽子脱了再敬礼。这个动画非常生动形象, 也很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看了之后不仅觉得很有趣, 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总之,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解决了很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它通过声、图、视频等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晴选.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 (22) .

[2]张远琼.试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中的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 (8) .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34-01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以利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 。

经过尝试和深入的探索,我体会到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重组后的资源适时融入教学中,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出由“巧妙引诗文—初读知大意—品读悟诗情—扩读升情感”组成的四步教学模式。

一、巧妙引诗文

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诗词相关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如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先给学生们讲了李白和汪伦结识的故事,说到“千里桃花,万家酒店”(出示多媒体课件),于是李白欣然而来……李白与汪伦结为了好友,及至离开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赠汪伦》。这个小故事把诗文放置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之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库:囊括了诗词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相关诗文等,教师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整合,并合理运用到诗词教学中,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二、初读知大意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诗文”,旨在疏通文本。为了较好地完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建议分“三步走”。即:自读清障碍;指读名节奏;齐读小韵律。再加上我们适时出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能较好的实现 “初读诗文”的教学目标。

中高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古诗又篇幅短小,读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学生在初读时基本都能达到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教师在这一步中,只要稍提示生字或易读错的字音,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到中高年级对古诗词诵读上的独特节奏和韵味应该有了很深的感受,在齐读时,能把古诗的韵律美表现得更加突出。学生在本环节中就对诗词的意境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如《如梦令》一课时,学生自由读词,教师出示要求:第一遍注意一个生字“藕”和一个多音字“兴”;第二遍试着读出节奏,教师配乐诵读诗文,扫除阅读障碍,学生边听边思考,粗略了解诗词大意。第三遍,读出自己对诗文的个性感悟。

三、品读悟诗情

古诗的语言十分凝炼,却是意味深长,诗人往往在“情动而辞发”后还要反复推敲,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字。学生与诗人存在相当大的时空距离,加上缺少对生活的认识,要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悟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悟透某个含义深刻的字。运用多媒体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逼真再现,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从而产生共鸣。

语文教材中拥有相当数量的诗文意境图, 正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诗词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图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如教学:《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诗人通过短短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的情景图。诗词一句一景,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图案。学生由于深入其景,真正看到了,听到了,定会有许多的遐想,由于画面的渲染,声音的衬托,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其中,也就有感而说了。

我们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的内涵美,真正达到诗、画、情为一体。

四、扩读升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注意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名篇,它代表着某一类诗作的特色,通过这“一枝红杏”,可让学生去感受那古文化的“满园春色”,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我们尽量借教材拓展诗词欣赏的领域。努力寻找教材中选入诗词的某个“迁移点”,拓展学生诗词欣赏的领域,激起他们对古典文化探究的热情。

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相同的事物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也是不同的,因为有了这些差别,才使得诗的殿堂异彩纷呈,。为学生提供其他作者同题材的作品,为学生打开了这样一扇窗户。例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引导学生读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题湖上》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西湖的美景。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一言以蔽之,无论什么样的诗词教学模式,它始终还是应验了郭老先生之语:“逐渐明之,解之、融于心,调度于笔。”

参考文献:

[1] 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篇9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现将本学期我带的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做以总结。

一、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我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题母,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的状态。

例如:在《制作电子相册》这一章教学过程中,若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往往表现的是虽然报有极大的兴趣,但却是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结果几节课下来,学生们对自己的作业删删改改,几乎没有完整的作品产生。所以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有自己研究、操作的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另外结合兴趣爱好,布置给学生课前准备的作业,即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制作一个电子相册而不是盲目地去制作了,而且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学生必然要利用各种途径去查找资料,如上网等等。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完全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和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所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多布置一些适合学生自主制作、设计的学习内容,每节课只安排少量时间用于教师讲授新课,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也应注重讲授事实性的及基本操作方面的内容。对于由基本操作延伸出来的提高的操作能力,可由学生自己地探索发现。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肯定会再所难免的遇到新的、超出课本知识以外的难题,所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还包括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资料、信息,利用信息。

例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及各种软件的使用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帮助。我们知道,几乎所有成功的软件都会设有帮助功能,在帮助功能中有详细的有关该软件的使用方法,操作指南及疑难解答等,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几乎都可在帮助中得到解答。另外在帮助功能中,还可通过输入关键字,运用搜索命令来快速查找到相关的内容等。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帮助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那么他们的才能发挥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学校、书本了。

3、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在信息技术课中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一系列的综合性问题,如信息的搜集、功能的实现、颜色的搭配等,这都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如何交流和协作,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等。

在制作网页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都是安排2-3人来合作制作。在机房上课的座位,也由原来按班级座位顺序,改编为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但为了防止课堂上出现混乱情况,教师应在课前就作好计划安排:由课代表在上课前就做好座位安排,并且通知到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座位,这样,在机房上课时就不会出现乱找座位的混乱现象了。学生们都因为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坐在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也增加了协作的主动性,制作成功率就会大大地提高了。

4、重视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在个性发展及特长爱好上的发展上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和知识需求,在课堂上我们会发现总是有少部分学生对一些学习内容兴趣不大,如果再施加给他们高要求的学习任务,也只是徒劳的。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我们应对这少部分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降低目标标准,使这些学生只要按照课本、教师的要求去做就能完成任务,让他们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5、重视课堂的及时反馈、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评价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要体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堂反馈总结越是及时,得到教育效果越好,反馈的间隔时间长,得到的效果就会次之。评价,第一要正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了,就值得鼓励,努力探索了,就值得表扬。第二要肯定成绩。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掌握了新知识、新方法,要充分肯定及时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者的快乐。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孔德刚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1、探索磁盘和文件夹的秘密,认识查看电脑属性。

2、学习网上软件的应用——搜索、查看、下载、安装。

3、学习文件的保存(保存在指定的位置)及文件的重命名。

4、学习使用Word2003,制作电子小报。(图形和文本框的使用)

5、学习使用PowerPoint 2003,制作幻灯片。(超链接和插入声音、影片文件,动画效果的设计)

6、学习使用PowerPoint 2003,制作课件《几何图形》

二、教学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学生自学提纲;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十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2、学生方面: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2)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4)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5)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个人提高方面: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查阅大量的书籍。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

4、及时做总结、写反思。认真进行课后写教学博客。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三:多媒体教室管理

1、本学期,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电脑室完成了教学和使用任务。

2、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好的设备必须进行及时的维护,出现问题后马上进行检修。不让机器耽误学生使用和教学。

3、认真打扫电脑教室的卫生。每周进行拖地扫地。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让学生和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备课环境。

4、坚持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工作。每天下班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用电方面的检查。是否关闭了电源和门窗。

5、计算机室的使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教师上完课及时进行卫生的清扫。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

五、存在的不足: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回顾这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也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创新。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11

关键词:设计;信息技术课;教学

在几年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一般只适用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那么确定怎样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既存在系统性、过渡性和阶段性,又符合一、二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呢?有些教师将本应是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下放到一、二年级来教,或将本应一学年学完的内容改成两学年完成,或将教学内容作一些粗劣修改等等。

经过几年的教学尝试和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一起探索研究,我归纳并总结出以下几类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一、鼠标练习类

1.准确点击鼠标类。无论从哪一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开关机与鼠标键盘操作是最先要学习的内容。为此,选择一些童趣十足的鼠标练习软件作为一年级学生最先接触的操作程序,以吸引他们的兴趣。这些软件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等。并且由于这些软件都是一些小游戏类,能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容易让学生有成就感,继而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除了对电脑的恐惧感。通过这类软件的运用可完成以下教学内容:①打开和关闭计算机;②启动、退出应用程序;③窗口大小的设定,如最大化、最小化、还原以及随意改变窗口大小;④鼠标的操作,如:单击、双击、拖动等。

2.图片添色类。鼠标的熟练使用是学生接触电脑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并非通过几节课就能够解决问题,而是需要不断地操练,最后达到熟能生巧。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要他们画出生动形象的绘画作品实在是太难了,但他们对卡通画和鲜艳的色彩却是十分喜爱的。因此,可以选择一些Flash的动画添色软件让学生练习。将它们放在一个指定的文件夹内,可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练习,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适当演示,直至学生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这类软件的运用可完成这样的教学内容:①通过双击或右击打开“我的电脑”,找到并打开指定的文件夹;②打开添色软件(最好放多个使用方法类似而其中的图画不同的添色软件,以供学生选择);③使用添色软件,为图画添上色彩。

3.字母连线类。英文与电脑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让学生从学习电脑就开始接触英文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可选择一些有趣的字母连线软件。此类軟件是按顺序点击英文字母连成一种小动物的英文名称,连完后就会出现相对应的、可爱的小动物。

这类软件的运用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教学内容:①软件的启动与退出;②熟练掌握26个英文字母。

二、教学辅助类

在设计一、二年级教学内容时,为了不和以后所学的教学内容重复,选择教学辅助软件进行教学是最合适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电脑的认识与使用,另一方面可以为他们学习其他内容提供练习的机会。在选择软件时,必须以易懂、操作简单为原则。这一教学内容的课时设定由教学辅助软件的多少以及难易程度来决定,但一般一个软件的教学时间不宜超过6课时,当然也不能少于2课时。因为课时太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而课时太少又会使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打字类

为了让学生熟悉英文字母的大小写以及字母在键盘上的位置,可采用飞镖、字母射击等打字类练习软件进行教学。

一般的打字练习软件都有打字水平级别。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尽快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教学中,一开始可只要求学生进行低级别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设计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以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这一内容教学一般需4~6个课时。

上一篇:写流浪猫的作文下一篇:又见玉兰绽放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