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试验总结

2024-10-25

强夯试验总结(通用11篇)

强夯试验总结 篇1

**集团项目第三经理部

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

DK296+275~DK296+350和DK296+715~DK296+840段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和要求以及强夯试夯施工方案、方法、目标,我们选取DK296+275~DK296+350和DK296+715~DK296+840段进行强夯施工工艺试验。通过对每次夯击试验检测,确定出当前夯锤最优高度和夯击次数等各种参数。并着重从质量易保证、工作效率高、成本耗损较低等三方面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评比这些参数,获得结论。

该工序试验工作从2006年8月5日开始,至2006年9月23日检测结束,历时49天。

一、强夯试夯段施工依据:

新建铁路沪汉蓉通道合肥至武汉段路基相关设计图;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 ;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二、强夯试夯段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

1)熟读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掌握各项参数,现场实地考察,定位放线。

2)定施工方案和确定试夯参数。

**集团项目第三经理部

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

4m 5m 6m 7m 8m 9m 456789101112锤锤锤锤锤锤锤锤锤

4m 5m 6m 7m 8m 9m

2)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中夯点位置。3)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4)将夯锤起吊预定的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

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集团项目第三经理部

强夯工艺性试验总结报告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因为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质量减小,落距也得不到保证,必将影响单击夯击能。

2)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6、试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

1)每个夯点每击夯沉量、夯坑深度、开口大小、夯坑体积、填料量都须记录。

2)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特别是邻近有建构筑物时。3)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填料记录。4)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5)孔隙水压力增长、消散监测,每遍或每批夯点的加固效果监测;为避免时效影响,最有效的是检验干密度,其次为静力触探,以及时了解加固深度。

6)记录最后2击的贯入度,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值。

7、试夯施工的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试夯施工而造成破坏。2)当试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3)试夯的施工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

强夯试验总结 篇2

江苏某高速公路路线经过区, 地表沉积了10 m左右厚的泛滥沉积物, 并存在不连续的废黄河水系。沉积物以粉土、粉细砂为主, 并夹有软土, 结构松散、强度低, 是工程建设的不良地基。由于江苏北部地区受郯城—庐江地震带的影响, 地震基本烈度较高, 地震作用会加重该类地基的不良影响, 给工程建设带来更大的危害。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 的要求[1,2], 对该类地基必须进行加固处理。为消除液化地基的液化势, 在施工现场进行强夯试验, 以确定强夯加固效果[3,4,5,6]。

2 试验概况

工程地质勘察显示, 在钻孔揭示深度内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地层, 可液化土主要以全新统 (Q4) 低液限粉土为主, 中部局部夹有软土层, 多属中等-严重液化, 局部轻微液化。液化土层主要由软塑状低液限粉土及部分塑性指数小于10的低液限粘土和粉细砂透镜体组成, 厚度一般10~15 m, 多呈软塑-流塑状或松散状态, 力学性质差。据勘察资料, 试夯区在深度8.5 m范围内地层可分为3层, 其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由表1可知, 该试夯区的土层由可液化的粉土和粉土质砂组成, 同时在粉土中又有淤泥质软土夹层, 因此必须对相应土层进行抗液化处理, 同时要控制沉降。

强夯试验内容主要有强夯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质、夯沉量、隆起量、标准贯入试验 (SPT) 。强夯施工机械为国产W2001型50 t履带强夯机, 夯锤重18.04 t, 直径2.6 m, 底面积5.31 m2, 锤高0.85 m。强夯施工夯击能级为2 500 k N·m, 夯锤落距13.90 m, 主、副夯击能夯点间距为4.5 m, 单点夯击击数4击。

3 强夯试验效果检测分析

通过强夯前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标贯击数对比, 判断各土层的强度增长和可液化土层是否完全消除液化势。对强夯试验区在试夯结束后7 d、35 d进行试夯效果检测。强夯后试验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

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看, 处理后液化土的含水量、孔隙比、压缩系数、渗透系数减小, 而密度、强度变大。但在低液限粘土为主的土层中, 土的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不如加固前好, 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强夯施工对粘土的扰动所致。处理前后各土层标准贯入击数随深度、时间的变化见图1。

由图1可见:在0~3.5 m的液化土层中, 随龄期的增长标贯击数有明显增长:龄期为7 d的标贯击数约为原状土击数的2~3倍, 龄期35 d的标贯击数约为原状土击数的3~6倍。浅层土由于在强夯冲击作用下产生较大裂缝, 离排水自由边界近, 强度增长快。在4.1~4.5 m的软土夹层中, 受其本身性质的影响排水条件不良, 龄期7 d标贯击数基本无增长, 龄期35 d才有较明显增长。同时该夹层下卧的粉土层中标贯击数增长没有上面的粉土层明显, 特别是在5.65~5.95 m这个标贯点反映更明显。7.15~7.45 m这个标贯点上, 龄期7 d的比龄期35 d的增长要大, 这可能是由于土层的局部变化所致, 但总体上龄期35 d的比龄期7 d的增长显著。从现场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在地基深度7.45 m范围内, 强夯处理地基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检验强夯后地基处理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将实测的修正标贯击数N1与理论计算临界标贯击数N0进行对比,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修正标贯击数和临界标贯击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n为标贯击数的修正系数;N68.5为实测标贯击数;Kn为水平地震系数;σ0为贯入点处土的总上覆压力;σe为贯入点处土的有效覆土压力;Cv为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ξ为粘粒含量修正系数。

经过计算, 修正标贯击数和临界标贯击数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在处理前, 地基的标贯击数小于临界标贯击数, 不满足规范要求;在强夯处理后35 d的实测修正标贯击数均大于临界标贯击数, 处理效果满足规范要求。

4 结论

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强夯处理液化地基的工程实践, 对强夯处理液化地基进行了深入研究, 采用强夯处理液化地基和软土与液化土交互地基, 能消除液化地基的液化势。从处理前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标贯试验的对比分析可知, 液化地基的液化势消除, 达到了地基处理目的。

摘要:文章结合某高速公路强夯处理液化地基的工程实践, 对强夯在液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试验研究, 将强夯处理前后液化地基的标准贯入击数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强夯应用于液化地基处理具有良好的工程效果, 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地基处理,强夯,标准贯入试验,质量检验

参考文献

[1]JTJ004—8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S].

[2]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地基处理手册》编委会.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周世良, 王江, 张明强.强夯加固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25 (1) :65-70.

[5]刘洪涛.强夯法在下卧深层软基处治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 2014 (2) :9-12.

强夯试验总结 篇3

定不同夯击参数下强夯法对黄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为辽宁阜新至朝阳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强夯法;地基;试验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21-0115-01

1 工程地质条件

1.1 施工前探井试验结果

试验前揭露的该路段地层如下。

1)黄土状粉质粘土(Qdl+pl3):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硬塑,土质均匀,可见针状孔隙及白色钙质条纹。该层厚度为10.4 m~10.7 m。

2)圆砾混土(Qdl+pl3):灰色,稍湿,中密状态,一般粒径

5 mm~10 mm,最大粒径5 cm~8 cm,摩圆中等,分选差,混粉土或沙土约10%~15%。呈透镜体状,分布不均。一般厚度0.4 m~1.7 m。

3)砂岩(J3t):紫红色,泥质胶结,碎屑结构,层状构造,全风化状态,呈硬土状。

2 设计要求

施工前对地基土进行了一系列的湿陷性试验,经统计分析可知该段地基土中湿陷性黄土厚度4.5 m~6.8 m,湿陷系数δs=0.032,湿陷起始压力Psh=97.8 kPa,湿陷量△s=205.5 mm,湿陷程度轻微,湿陷等级Ⅰ级。

1)根据公路设计的需要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强夯法主要处理厚度为2 m~8 m的湿陷性黄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划分为黄土厚度2 m~5 m和5 m~8 m两种情况。经综合分析,确定分别采用600、800、1 000、1 200 kN·m夯击能量进行处理地基试验,要求确定采用600、800、1 000、1 200 kN·m夯击能量强夯处理的有效深度和满足有效处理深度条件下的最小单点夯击次数。

2)通过强夯法处理要求能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3 试验方法

该路段强夯处理主要设计参数为:

1)单击夯击能:600、800、1 000、1 200 kN·m。

2)夯击次数:满足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 mm;土体隆起高度不超过10 cm;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3)首先进行点夯两遍,夯点位置按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4 m×4 m。单击夯击能按设计要求,第一遍夯点间距8 m,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点夯的夯击次数按设计的要求不同为6、8、10击控制,两遍夯击时间间隔为24小时。

点夯结束1周后,再以低能量进行满夯两遍,锤印搭接。强夯施工结束,静止两周后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

4 地基处理效果分析

地基处理前后分别进行了标准贯入、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旁压试验、静荷载试验等原位测试工作,每种测试方法都按照相应的测试技术和规范进行。

1)在强夯处理前后对试验场地均进行了2个孔深均为8.0 m的孔标准贯入试验。地基处理后6.0 m处地基处理后标准贯入击数为未处理时的1.1倍,6.0 m以下强度变化不大,强度最大点在约1.0 m处,该处地基处理后标准贯入击数约为处理前的3.33倍。

2)在强夯处理前后对试验场地进行了4个孔深均为8.0 m的静力触探(双桥)试验。地基处理后6.0 m以下地基强度变化不明显,1.0 m~6.0 m处qc平均增长1.25倍,fs平均增长2.16倍;约1.0 m处地基强度最大,qc为处理前的2.66倍,fs为处理前的5.38倍。

3)在强夯处理前后对试验场地进行了4个孔深均为10.0 m的点的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地基处理后6.0 m以下地基强度变化不明显,1.0 m~6.0 m处上动力触探击数平均增长3.2倍,约1.0 m处动力触探的击数约为处理前的4倍,此处地表强度变化最大。

4)在强夯处理前后对试验场地进行了3个孔深均为9 m旁压试验。地表约1.0 m处经强夯处理后在离处理后强度变化最大,处理后的旁压试验临塑荷载约为处理前的4倍;5.5 m以下地基强度变化不明显;5.5 m以上地基处理后旁压试验临塑荷载数平均增长3.2倍。

5 结论

通过上述几项实验,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法是可行的。

2)通过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动力触探以及静力触探等测试手段表明,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约为6.0 m,地基处理后,离地表约1.0 m处地基强度最大。根据其加固效果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效果带:6.0 m~8.5 m为影响带;5.0 m~6.0 m为加密带;0.0 m~5.0 m为强加密带。

3)根据静载试验可知:地基承载力经加固后得到了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70%~80%,浅层地基变形≥15 MPa;承载力fk≥220,达到设计要求。

4)与其他地基处理方法比较(例如:桩基、换填),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大幅减少整个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宋宁.强夯在盐渍土地区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28.

[2]郭春平.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工程实践[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1,06.

[3]安鹏,张爱军,郭敏霞.强夯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有效加固深度研究[J].人民长江,2011,05.

[4]王施.预浸水法、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16.

[5]刘海波,刘玉丽.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中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01.

[6]吕秀杰,龚晓南,李建国.强夯法施工参数的分析研究[J].岩土力学.2006,09.

作者简介

李凤国(1967—),男,辽宁清原人,200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专业,现从事岩土工程勘查与施工。

强夯施工方案 篇4

强夯施工方案

一、目地

锦绣壹号观邸小区基础处理、在拟定各项参数的情况下,通过对试夯前与试夯后地基选点进行原位测试,通过检测对比,为强夯各项参数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准备工作:

1、为确定施工参数,建议在场地内选择一块楼房基础进行强夯试验,即确定最佳夯基数,夯点间距,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对该区域及试夯影响范围内障碍物进行处理,正平场地。暂定试夯区主要夯点间距采用4m×4m的正方形放线,三角形放点,采用100kn.m、进行试验。并在单位夯击试验区设置观测点,观测试夯下沉量及水平角位移。

3、通知检测部门在原位进行测试工作,掌握地基土质情况,以便与夯后进行对比。

三、施工工艺及设计要求

强夯法加固地基是采用重型履带吊车将夯锤吊起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经反复多次多遍夯击,讲地基土加固到密实状态,达到提高荷载的目地。

四、各项技术参数。

在强夯前通过监、设计部门对我方所提供的两种方案进行审核、确认。方案:点夯:夯击能量,夯锤,直径,落

距间距,排距,击数沉量不大于。

五、施工方法及程序

1、在已开挖完毕的基坑内,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主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及主夯点高程;

3、吊车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将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倾斜2,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数及控制标准,完成每一个夯点的夯击;

7、换夯点,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9、进行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六、质量控制与措施

为了切实保证施工质量、特制定以下措施:

1、强夯能级控制

能级选择合适的夯锤,用测绳和钢圈尺配合,调整自动脱钩装置,设置落差距,并加以严格控制,保证设计要求的夯击能。

2、击数控制

施工过程中有专职测量人员监测夯击数、夯击点的下沉量,按设计要求进行各项指标控制,并做好现场记录,如不能达到要求,及时增加锤击数,直至达到控制标准。

3、强夯地基允许偏差项目满足下列要求

①定位放线控制总误差≤20mm

②定位放线与设计图纸要求误差≤20mm

③夯击点中心位移100mm,同时控制夯锤就位误差不超过50≤mm。

4、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管理措施:强夯施工过程中,有专职质检员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对以下质量控制点加强检查,使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七、注意事项

①要求选择试夯区具有代表性。

②要求做好每个夯点的施工记录,为设计部门提供准确、真实的试验参数。

③建议试夯的检测工作在半个月后进行。

强夯作业安全措施 篇5

1.强夯前应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物,严禁在高压输电线路下作。2.夯机应按性能要求使用,施工前专职安全员与机组人员共同检查设备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专职安全员、维修工定期每班进行设备运转检查,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施工中必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信号明确,夯机司机应按信号操作,夯锤起吊后任何人不得由壁杆下经过或站立于壁杆转运半径之内。

4.非强夯施工操作人员,不得进入夯点 50 米范围内,工作期间严禁酗酒、打架、戏闹、严禁酒后作业。

5.六级以上大风,雨雪天或视线不清时,不准进行强夯施工。

6.强夯作业面宜平整,履带着地保持水平。7.夯机在工作时,壁杆仰角一般可调在 70°~75°。

7.确保自动脱钩器转运灵活,夯锤上升接近规定高度时,须加强观察。8.防止因脱钩器失灵夯锤上升过高而发生事故。

9.夯锤落下时,在脱钩器下降至夯锤钩环顶时,挂钩工不得提前下坑挂钩,且严禁站在夯锤上随锤提升。

10.11.及时消除夯锤上粘土,严禁夯锤排气孔堵塞。

当坑内地基土因含水量过高或其它原因而吸锤时,应采取措施排除,不宜强行提锤。

12.转移夯锤时,起重机吊夯锤应缓慢均匀移运,移距不宜过大,龙门架随起重机转移时,支脚底架离地面不宜超过 50cm。

13.14.15.16.17.18.19.20.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班前、班后、定期检查等检查制度。

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和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施工前,认真检查设备及配件情况,严防机械伤害事故。夜间施工要保证充足照明。禁止吊车提锤长距离行走。

起吊夯锤时,司机应注意观察,避免锤角和扒杆相撞。每班前仔细检查吊车扒杆撑杆、自动脱钩、脱钩用滑轮、钢丝绳接头等是否完好。21.22.23.24.检查卷扬机上钢丝绳是否整齐排列,严禁挤压紊乱状况下施工。检查扒杆、主钩钢丝绳断丝是否超过规定。检查起锤高度、回转半径是否超过最大限制。

公路试验技术总结 篇6

王 永 茂

本人2005至2008年在桥隧部工作,2009年至2012年在试验室工作,2012年9月赴贵州省黔大高速中心实验室工作至今。2008参与六潜高速就交工验收、马芜高速桥梁健康检测、芜宣高速桥梁检测等桥梁检测,2009参与了合肥市重点局的合裕路高架桥锚具、钢绞线、支座专家评审组。2010年第二期全省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巡查负责六安市片区以及安庆市岳西县片区的检测工作。2012年9月赴贵州黔大高速中心试验室工作。在自己负责的两项能力验证中:09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国际比对中获满意结果。2011年7月省技术监督局的钢筋力学性能能力验证中获满意结果。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是我最大的收获。在以往时间里,我克服困难,认真履行职责,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现将试验检测方面的技术简要总结如下:

目前板式橡胶支座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工程中,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的特点。然而在省内多条高速桥梁检测中发现板式橡胶支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压溃、侧面裂开等异常现象,导致橡胶支座功能丧失,危及桥梁上部结构的安全。抗压弹性模量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一定程度上

反应了橡胶支座质量水平。《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规定支座实测抗压弹性模量E1与抗压弹性模量标准值E偏差值不大于±20%。根据目前试验数据来看,抗压弹性模量E1合格率比较低。而且在不合格的数据中E1 数值偏大者居多,影响橡胶支座抗压弹性模量数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橡胶支座支座橡胶质量、含量、以及再生橡胶的违规掺入有密切关系,虽然规范中明确禁止再生胶的掺入,但实际国内市场种情况比较普遍。长期的试验证明再生胶掺入的橡胶支座抗压弹模值较大,外观上支座变硬。另外通过解剖试验后的支座发现有些支座的加劲钢板直径比质保书标明数值偏小,是造成抗压弹性模量数值变小的原因之一。支座内部加劲钢板在支座中位臵偏差较大造成胶层不均匀,结果是一批支座的个体间抗压弹性模量相差较大。E=5.4 ×G ×S抗压弹模E与形状系数S成平方关系,S=d0/(4t1)形状系数S又与支座钢板中间胶层厚度t1成反比,所以在遇到支座抗压弹性模量个体差异较大时要考虑进行支座的解剖试验。另外试验温度对试验的结果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规范规定在试验温度为23±5℃。但是在这个范围内温度低支座变硬弹模数值较高,反之则较低。当然这个差异在规范已考虑到了,一般在标准值E的1-2%范围的波动。但不同试验室间的比对试验就需要考虑这个因素的影响。

2锚具静载试验在室内试验里属于比较复杂的试验,使用《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07)规范,在我多年的此项试验中发现两个问题:一个是试验设备的问题。在以前老式锚具张拉台的张拉千斤顶为普通千斤顶,在钢绞线张拉10%、20%、40%、60%、80%,直至试验结束的过程中,在20%张拉以后由于空心千斤顶内壁的通常产生会产生一个偏转,这个偏转能达千斤顶内外壁相对位移20mm~50mm,甚至更大。使在张拉状态的钢绞线在张拉端和固定端产生不同轴的情况,这样的测试结果无法代表锚具和钢绞线的真实静载锚固性能。我在山东交通科研所看到一台上海华龙生产的5000kN锚具张拉台,就针对上述问题,安装了一个机械装臵,消除了这个偏转力,保证了锚具静载试验过程中钢绞线的同轴度。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钢绞线硬度对夹片式锚具静载锚固试验的影响。夹片式锚具是按钢绞线强度1860Mpa设计和生产的,而目前钢绞线厂家的产品普遍在1950Mpa左右,屈强比普遍大于0.92。通过测试,通常情况下钢绞线在1860Mpa~1900Mpa范围内,钢绞线表面其洛氏硬度在HRC44~HRC48之间,锚具夹片设计硬度为54HRC~HRC64之间,也就是说夹片的硬度比钢绞线高10HRC左右,经大量试验和文献查阅证明这个范围的匹配是比较合理的,静载效果也是最理想的。若夹片达不到这个硬度则会产生滑丝失锚的现象。然而由于锚具静载试验之前都进行洛氏硬度的检测,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是现在有的钢绞线生产厂家的产品强度偏大,钢绞线的表面洛氏硬度随之增高,实际测试高达HRC53~HRC55。造成锚具夹片即使达到了56HRC~HRC64范围是合格的,但是钢绞线与夹片的洛氏硬度差,离开了10HRC 这个最佳匹配点。锚具静载试验时会产生钢绞线滑丝,特别是夹片张拉过程会产生跟进不一,从而造成夹片对未滑丝钢绞线的剪断,导致锚具静载试验不合格。这种情况在做锚具静载试验张拉时,试验人员能明显能听到钢绞线与夹片滑移产生的声音。由于锚具《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07中规定锚具静载中的钢绞线可由送检者或检验机构提供,造成检验机构提供的钢绞线与工地实际使用的钢绞线有较大差异,是导致试验结果与工地实际使用效果相差悬殊的原因。这一点我在黄祁高速工程中在某公司工地使用省内一名牌锚具厂产品产生滑丝,而该批次锚具在试验室做静载试验结果比较理想,(锚具由本人在工地随机抽取)得到验证。希望以后在规范中明确锚具静载试验的钢绞线要由要送检单位提供。避免试验结果与施工实际脱节。

我觉得一个合格的试验检测人员不仅能吃苦做试验,更重要的是在进行大量试验后,懂得充分利用试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必要的梳理,总结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更好地为以后的工程建设服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严格要求自已,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勤于创新,勇

于探索,不断增强业务学习能力,把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公路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强夯法处理桥头填土试验研究 篇7

目前, 强夯法在各种地基中的应用研究已有许多。例如, 2003年王起刚等研究强夯法来对粉煤灰地基进行处理。通过各种检测手段, 包括室内土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等, 对强夯之后的粉煤灰地基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将检测出的结果与强夯之前粉煤灰地基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相比较, 发现强夯之后的地基的力学性质有较大幅度的增强, 完全可以作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础持力。从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可知, 强夯后的粉煤灰的含水量略有降低, 孔隙比和压缩系数均变小了, 而天然密度、压缩模量、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由载荷试验可知强夯后的粉煤灰地基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比夯前提高了约160%, 这说明强夯对粉煤灰地基的加固效果明显, 其力学性质明显的增强了。2007年王立朝、胡瑞林等对位于北京西北郊的某工程场地的填土地基在不同夯次、不同夯能条件下进行了现场试验, 发现地面夯沉量的变化具有阶段性的特点。通过对采自不同夯击阶段的试样进行SEM图像定量分析, 得到了夯击过程中地基土的微观结构参数与夯沉量变化的相关关系, 从微观角度初步掌握了强夯过程的结构控制规律。本文通过工程实例, 对强夯法处理桥头填土进行了试验研究。

一、工程简介

S223线官渡桥位于郑州市中牟县境内, 桥面宽14米, 桥头填土顺路方向15米, 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2米, 路基 (包括2×1.5米路肩) 15米, 路基边坡1∶1.5, 填土高度3米, 土质为不饱和粉土。为有效解决后期路基沉降造成的桥头跳车现象, 本工程对官渡桥南端桥头填土进行了强夯试验研究:夯重12吨、直径2.2米、高1.2米、落距5米、夯击5次、满夯夯击。强夯试验结束后, 进行了压实度试验、同一夯位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测量以及承载力对比试验, 上述试验证明强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检查情况

1. 压实度试验情况检查。

为确定夯击效果, 夯击结束后, 对填土表面0.5米、1.0米、1.5米深度处的压实度进行了压实度试验检查, 检查结果见表1, 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填土表面下方0米~0.8米为95区、0.8米~1.5米为93区, 1.5米以下为90区。从检查情况看, 地下一定深度比地表夯实效果好。

2. 同一夯位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检查结果。

检测为夯击5次后, 取最后两击夯击沉降量平均值为沉降量结果, 根据试夯结果, 沉降量应≤3cm。

3. 承载力检查结果对比。

使用轻型触探对官渡桥南端15米桥头填土范围内中部、k11+850~k11+900处右幅路槽表层、大桥南15米以外25处中部路槽表层进行承载力试验, 检查结果见表3。

根据对比结果可以看出, 强夯施工范围地表30cm不合格, 地表1m、1.5m以下合格。

三、分析

根据压实度检验及承载力检查结果对比试验, 在地表下一定范围内强夯处理效果不明显, 压实度及承载力提高幅度不大, 这是由于表面土无上覆压力, 侧向约束小, 强夯表面波传播使表层土无法压实, 在强夯完毕后, 还需采用冲激碾压使表层土密实。

四、结论

随着经济发展, 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成绩, 但从使用情况上看, 出现了桥头跳车这个较为普遍问题, 尤其在一些软土地基地方更为严重, 给养护部门带来了很大困难。桥头跳车是指桥梁或通道涵等构造物两侧与路堤填土衔接处产生较大差异的沉降和刚度差异, 使得路面上出现显著的坡度变化和刚度变化, 致使台背与构造物连接处的路面出现台阶。通过处理地基来处治桥头跳车病害的方法有多种, 如:换填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强夯法、排水固结法。而强夯法因其施工期短、费用低、效果明显、施工工艺简单等优点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被广泛采用, 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试验工作总结 篇8

试 验 工 作 总 结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繁峙至大营高速公路 中心试验室试验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中心试验室由十名人员组成,其中四名职工,两名试用学生,四名实习生。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及本工程特点,试验室分两部分,东拌合厂基层试验室只设简单的原材料检测、混合料含水量及水泥剂量检测,西拌合场设基层油层中心实验室,这样安排对试验检测工作有利,常规检查分头进行,属于配合比设计、力学试验、水泥、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各项试验等在中心试验室进行,对就近控制工程质量有利。

二、各类试验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工程进展和试验工作更好地为施工服务,各类试验 应走在各分项工程开工之前做好有关标准试验和材料检测,同时做好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以及中间交验时的多项试验工作。本工程特点是路基提供工作面少,当地原材料含泥量大,原材料选择难度大,电源问题解决慢,人员年轻实战经验少,特别是沥青方面的人员欠缺,全体试验人员在项目部领导的正确指挥下,克服了以上种种困难,旨在培养优秀实验人的目的,各项试验检测工作基本上满足了施工的要求。中心试验室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电源问题:与总监办试验室沟通,前期实验工作在总监办进行,没有耽误正常施工。

2、原材料问题:中心实验室与材料部齐心协力,经过多次考察,最后确定几家较好石料厂。

3、中心试验室按照总监办要求每月做试验工作计划,要求具体落实到各项材料进场数量,以便控制频率,此项工作对指导试验工作,有针对性,密切与施工项目紧密配合起到了控制质量的作用。

4、制定试验工作月报、材料进场通知单、水泥原材料试验台帐、砂、石原材料试验台帐、水泥砼(砂浆)试验台帐、土工试验台帐、压实度试验台帐等样表,在工程试验工作管理上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每次内业资料检查,有专人负责试验方面的工作检查,针对建管处质安部、总监办检查出问题,按要求立即整改,同样的问题不允许出现第二次。

6、施工过程控制,主要是水泥稳定土试验标准击实、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标准击实,完成日常压实度检测等等,保证了工程质量,使工程在受控制状态下向前推进。对不合格工程坚决要求返工。

7、在工程结束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一些基本的实验进行了一次实际操作培训,这次培训效果比较明显。最起码我们实验室全体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齐心协力把这次培训圆满完成。这次培训主要目的是让新来的学生从整体上对试验系统的掌握,让老职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让试验室新老职工进行一次更好的磨合,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8、明年应该改变一下工作思路,随时对试验工作通过召开试验工作会议的形式进行了小结,让新同事更好的更全面的更快的成熟起来,能够独当一面。

路桥试验实习总结 篇9

实习总结

岁月如梭,一年的实习生涯已经结束。回想当初刚踏入社会时的那份激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幼稚。通过这一年来的顶岗实习,不管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使自己的思想也不断成熟起来。

此次实习,我主要是在工地试验室从事公路试验检测工作,主要项目是宁乡县黃沩公路改建工程和长韶娄高速十二标。从离开校园的那一刻起,我便知道不管做什么事,都得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行。做为路桥行业的一员,就应该明白工作环境并没有那么优越。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就应该吃得了苦。深入施工现场去实践书本上那些理论知识。只有自己去体会,去探索,那些施工工艺和试验知识才会根深蒂固。自己也才会真正学到知识,才能不断进步。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我们路桥专业知识。大学两年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逐步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同时,我对以前学习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从大学出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所面临的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等待着我们去努力。因此,面对那么多长期从事路桥工程的同行前辈。他们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知识学得比我们扎实,我们只有耐下心来,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我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才会在路桥工程这一艰苦而充满挑战的工作领域取得更大的收获。我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与人生的真谛。明白了人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勇敢地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个驿站!这让我清楚的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试验室工作应有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认真的去思考,多听别人的建议,不能太过急躁,要对自己做的事去负责。单位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我实际操作经验,对实际的试验室工作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更好地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我知道工作是一项热情的事业,并且要有持之以恒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在这段实习期间里,最重要的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融入了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并且在此期间,我注意观察了前辈是怎样与上级交往,怎样处理施工方与监理方、业主方之间的关系。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期间,我从未出现过无故缺勤。我勤奋好学,谦虚谨慎,认真听取前辈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建议虚心听取,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努力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状态,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更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尊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回想自己在这期间

实习总结 的工作情况,不尽人意。对此我思考过经验自然是一个因素,然而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没有做到位。现在发现了这个不足之处应该还算及时吧!因为我明白了何谓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把这些缺点抹掉。实习期间同事及领导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点实习心得:

专业技术方面:关于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为重要。从温度应力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强夯试验总结 篇10

强夯法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及施工费用低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1]。但由于强夯法地基处理加固作用机理复杂、对环境影响较大,且被处理的土体力学性质的差异,故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时无成熟理论可以直接引用,只能进行强夯试验验证主要设计参数,以便取得满意的强夯效果[2 ~ 6]。结合实际工程,探讨了下卧地震液化夹层地基中强夯对于土层承载力、地下水变化、振动影响范围、液化消除情况等的影响,研究该类特殊地质条件下场地的强夯处理的适宜性及施工参数。

1 工程地质条件

某工程施工场地位于海边,区域内普遍分布中粗砂,在地震烈度达7 度时将产生地震液化,根据场地条件综合判定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最大可液化深度为6. 10m,层厚0 ~ 5m。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第四系砂层及基岩风化裂隙中,地下水水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地下水水位埋深3. 00 ~ 5. 00m。厂区总平面整平后地坪标高为5. 1m,该区域内再回填3 ~ 4m厚的碎石层。场地基本地层条件如下:

素填土: 杂色,成分主要为山体开挖形成的碎石土,粒径十分不均匀,一般粒径范围3. 00 ~150cm,层厚2. 00 ~ 4. 00m。

中粗砂: 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层,浅黄、棕黄、褐黄等色,混少量粘性土及贝壳,松散—稍密,湿。揭露层厚1. 00 ~6. 00m,该层在场地普遍分布。

粉质粘土: 为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层,褐黄、灰黄、灰褐等色,可塑—硬塑状态,混中粗砂,见少量姜石及铁锰结核。揭露层厚0. 60 ~ 2. 40m。

花岗岩: 灰白、肉红、棕黄色等,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等。该花岗岩地层的风化程度随深度而异,由上而下分别为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

2 强夯施工与试验方案

针对现场条件采用强夯进行处理,强夯试验能量级采用6000k N·m和4000k N·m两个方案,每个试夯面积均不小于500m2,起夯面标高为5. 00m。6000k N·m强夯要求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9. 5m,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 Pa; 4000k N·m强夯要求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7. 5m,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 Pa。

根据场地基础设计说明中有关强夯方案设计的相关要求及结合现场前期试夯结果,确定本工程实际的施工工艺流程: 主夯、满夯及拍夯。6000 k N·m和4000 k N·m主夯点均按正三角形布置,夯点间距为5. 2m; 满夯须锤与锤相接,场地主夯后发现沉降量大,相应选择满夯夯击能级增至3000k N·m,按相切布置; 拍夯的锤与锤相接不小于1 /3,夯锤起吊高度3m,单击能为1000k N·m,夯点平面布置见图1。6000k N·m强夯的停夯标准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 4000k N·m强夯的停夯标准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2. 1 强夯点布置及监测

图2 为单点夯击试验中4000k N·m能级试夯和6000k N·m能级试夯每击夯沉量和夯击数关系曲线,4000k N·m能级试夯和6000k N·m能级试夯累计夯沉量和夯击数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2 可以看出,由于夯坑底面的不平整及填料的不均匀,每击夯沉量变化较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1 击夯沉量最大,而后随着夯击数的增加有逐步减小的趋势。局部夯坑在第4 击或第5 击时,夯坑坑壁坍塌现象严重,造成夯沉量记录失真。但夯沉量总趋势为趋于稳定。

如图3 所示,4000k N·m和6000k N·m夯击能在击数为5 击之前,6000k N·m的夯沉量明显大于4000k N·m的夯沉量,随着击数的增加,两种不同夯击能的累计夯沉量差距逐渐减小,停夯时,累计夯沉量数量相当。

点夯进行中每夯击一次都要实测地面总夯沉量,同时在距夯点中心距离分别为2000mm、2500mm、3000mm的东西向、南北向沿直径方向分别埋设6个测桩,对夯坑周边进行地面凹陷与隆起的监测,用水准仪测量每一击引起的隆起高度。根据现场试验观测,4000k N·m和6000k N·m两个夯击能试验区主夯点夯击时,夯坑周围地面无隆起现象,由于强夯对回填碎石土的振动密实作用,夯坑周围有轻微震陷发生。

2. 2 孔隙水压力测试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和消散情况会对强夯加固的效果造成影响,故试验中对孔隙水压力变化进行实时观测,以便分析确定停夯间歇时间[7,8]。本次孔隙水压力测试元件采用JTM-V3000 型孔隙水压力传感器,观测采用ZXY-2 型振弦读数仪。

孔隙水压力测试孔布置在两个强夯试验区进行,共布置测孔8 个( 每个试夯区布置4 个测孔) ,每个测孔在不同深度放置两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共计16 个测点。孔隙水压力测点的深度分别为6. 0m和9. 0m。

图4 为埋深6m处压力传感器测得典型孔隙水压力历时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未夯击时,地基土孔隙水压力在20k Pa上下浮动,强夯施工期间孔隙水压力突增至32k Pa左右,随着夯击结束2 ~ 3h后,孔隙水压力恢复至初始水平。

图5 为埋深9m孔隙水压力历时曲线,也有类似变化规律。相对于深度6m处,深度9m处初始孔隙水压力和夯击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都较大,分别为55k Pa和68k Pa左右。两条曲线中,由于夯击作用,孔隙水压力的增大值很接近,为12k Pa左右,说明夯击作用的有效加固地基深度超过9m,夯击对深度9m处地基土也有较好的加固效果。回填场地下覆地基土为透水性好的砂土地基,回填土为粒径较大、透水性好的碎石土,根据强夯期间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孔隙水压力没有超过自重有效压力,且砂土和碎石土中的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较快,因此,强夯施工时可不考虑强夯间歇时间,可连续夯击。

3 强夯地基检测及加固与液化消除效果分析

为了检测强夯对回填碎石土的处理效果,根据4000k N·m和6000k N·m两种强夯夯击能试验方案,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标贯试验等对地基土进行检测,确定强夯处理后的回填碎石土承载力特征值、下覆液化层的地震液化现象是否消除等。检测方案如图6 所示。

3. 1 液化消除效果

根据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本工程场地土的可液化地层为2层中粗砂。为了检验强夯法对下卧可液化地层的液化消除效果,在4000k N·m和6000k N·m两个试验区域各布置了3个钻孔,利用标贯试验进行液化判定。根据液化判定分析结果,强夯处理后,2层中粗砂无地震液化现象。判定结果见表1。

由标贯试验的液化判别结果可知,4000k N·m和6000k N·m两种能量级的强夯方案,对于消除下卧中粗砂的可液化性均有良好的效果,所有标贯试验的液化判别结果均为不液化。

3. 2 复合地基承载力

强夯处理回填碎石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根据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按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附录C执行,载荷板面积为2. 5m2,4000k N·m试验区载荷试验编号为1#、2#、3#,6000k N·m试验区载荷试验编号为4#、5#、6#。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得到p-s曲线见图7。

根据载荷试验结果,当荷载逐渐增大时,p-s曲线呈缓变型,无明显比例界限点,说明加固后地基比较均匀,按照规范[9]要求,根据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结果,4000k N·m和6000k N·m两个强夯试验区强夯处理后回填碎石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250k Pa,满足设计对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

4 结论

通过对一典型沿海下卧地震液化夹层的碎石回填地基强夯试验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 1) 由于回填土成分、粒径及回填方式的不同,造成回填土地基工程性质变化较大。在进行强夯地基处理时,进行强夯施工前的试验是必要的。

( 2) 本文通过在下卧可液化夹层的碎石回填地基强夯试验,研究了特定条件下强夯对于地基土的加固效果、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及下卧可液化夹层液化消除效果,准确评价了本工程的强夯施工效果,为下一步强夯施工设计提供了详实的基础参数。

( 3) 在不同区域进行的4000k N·m和6000k N·m强夯试验后,地基土承载力有了显著提高,说明强夯法适宜加固该类特殊地质条件地基土,并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试验员个人总结个人工作总结 篇11

《试验员个人总结》是一篇好的,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篇一:试验员工作年终总结报告

试验员年终总结报告

本人自年5月份进入公司以来到现在已经接近3年,遵守公司及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的安排,为了争取集体荣誉,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公司的文件指示精神和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试验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感觉这一年既是忙碌又是充实的,从实践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经验,才是我我一生的财富和珍藏。在这一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认真工作的结果,是完成了个人的职责,也加强了自身能力。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本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我从做好日常工作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持之以恒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地做出成绩,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岗位业务,精通本职位的岗位知识,做本职工作的骨干手,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二、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一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使我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按时完成检验任务,保证工程检验畅通,表现出我们试验人员的动手能力强,发扬了我们试验人员连续工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试验方法及有关规定,做到所做每项检验都有章可依。

做好委托单接受,项目检验,资料,反馈等工作,做好跟踪台帐,便于日后查阅。由于工程分(海河堤岸结构工程春意桥至吉兆桥右岸)及(海河堤岸结构工程吉兆桥至外环桥左岸),由两个单位分别试验,TOP100检验项目多,项目检验时间不一,提前将工作做到位,避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不了解工程检验要求及技术指标而延误工期,影响进度。作为试验人员,本着贯彻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遵守规章**度,全心全意服务与施工现场。

四、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工程类材料(水泥、砂、石子、钢材等)及成品(钢

筋焊件、混凝土试块等)进行试验、检验;对搅拌站混凝土的搅拌进行材质单监督;对现场混凝土及回填土进行控**工作等。

陆续的在试验接触更多的项目检验,明确了工作程序,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的完成本职工作。

对原材料的控**:凡进入现场的原材料,每批都应出具生产厂家的质量保****、检验报告,每批次的原材料都应按规定的数量进行检验。对于水泥,在右岸土锚杆灌浆使用袋装水泥时,应有防护隔潮措施,避免水泥受潮结块。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在使用时,应提前与实验室联系,对水泥的实际标号进行二次复查。对石子等在试验室接受委托后二十四小时内出具试验报告。所有需要检验的材料必须由试验室检验合格报告出来后才可使用。即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否则视为不合格品,禁止在工程中使用。

对于回填土的控**:回填土的施工之前,按国家规范执行。回填土施工选择的土料含水率要求最佳含水率,每层的铺土厚度按规范分层夯实,最全面的参考写作网站不得漏夯,逐层验收。经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回填,不合格的部位进行返工处理。

对于砼工程: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砼提前委托,开罐后应进行开仓申请。对于现场砼控**好塌落度及和易性,并做开仓证记录。使用砼**作的胸墙、防洪墙、锚定板等砼材料安全可靠有一定的保障依据.⑷

对于钢筋工程:对于进场的钢材,有厂家质量合格证和材质单等基本资料,随后第一时间按批次、规格数量进行送检复试,及时取得试验结果,以免影响施工进度。等试验报告出来后方可使用。对于合格的钢材做好试验台帐,以便检阅核对。

对于其它材料如防水泡沫板、土锚杆、钢拉杆、橡胶止水带根据试验规程及时收集材料并进行复检,做好试验台帐,取得合格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

我刚到项目部时对实验也是一知半解,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去了,不断要求自己,不断督促自己提高。作为一名资料员还掌管试验工作,对待

工作我丝毫不敢懈怠,要求自己做到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现的问题记下来作为教训,遇到疑难问题或者工作中的困难就向同事和领导请教,耐心的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要及时与工长、技术接触,了解工程程序、步骤,便于今后更好的服务于工作。

五、这一年当中我虽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但相对于公司及上级领导对我们的重托还相差甚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拓宽思路,深化细化本职工作,努力为海河堤岸结构工程这支强大的胜利军做出更大贡献.篇二:试验员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转眼间已经工作快一年了,在项目部领导的教导与帮助下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从对试验的一无所知,到可以独立完成试验方面的工作,少不了主任对我的教导和帮助,下面对一年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工作中热爱本职工作,遵守项目部的管理规定,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刻苦学习专业技术,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不懂的地方,要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试验的工作,熟练掌握各种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工程所用材料技术性能,在监理工程师指导下,严格按操作规程对工程材料进行品质指标试验鉴定。现场人员要抓好现场施工配比,矿料级配,要控制好水泥剂量、含水量,按规定进行检测及资料整理。深入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向上汇报。认真填写各种试验资料,及时向施工现场提交试验资料。思想汇报专题收集、整理各项试验原始资料,分层建立资料档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仪器的维修保养。在这一年中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监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我身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随时关注本公司发展,切身想到本公司、项目部的利益,坚定本公司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对本公司的未来充满了热情与期望。坚持不懈地克服自身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从做好本职工作和日常工作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孜孜不倦地作出成绩,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岗位本领,努力精通本职的岗位知识,做本职工作的骨干和行家里手,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写作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公司及项目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结一年的试验工作,尽管自己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与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响应公司政策,服从领导安排。团结同事,互相帮助,不搞小圈子孤立其他人,融入群体,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在新的一年中,我会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方面进入一个更高的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年7月

试验室:沈江浩

篇三:试验员年终总结

年年终总结

本人自年6月份进入试验室,在两年时间里,遵守单位及试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的安排,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和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相关试验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感觉这一年既是忙碌又是充实的,从实践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经验,才是我一生的财富和珍藏。在这半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认真工作的结果,是完成了个人的职责,也加强了自身能力。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本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我从做好日常工作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持之以恒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地做出成绩,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岗位业务,精通本职位的岗位知识,做本职工作的骨干手,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二、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一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努力工作。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使我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按时完成检验任务,保证工程检验畅通,表现出我们试验人员的动手能力强,发扬了我们试验人员连续工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试验方法及有关规定,做到所做每项检验都有章可依。

做好委托单接受,项目检验,资料,反馈等工作,做好跟踪台帐,便于日后查阅。作为试验人员,本着贯彻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遵守规章制度。

四、我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工程类材料(水泥、砂、碎石、钢筋原材等)及成品(钢筋焊接件、钢筋机械连接、水泥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等)进行试验、检验;

对搅拌站混凝土的搅拌进行材质监督;对现场混凝土及回填土进行控制工作等。

陆续的在试验接触更多的项目检验,明确了工作程序,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的完成本职工作。

我刚到试验室时对试验检测也是一知半解,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去了,不断要求自己,不断督促自己提高。作为一名资料员还掌管试验工作,对待工作我丝毫不敢懈怠,要求自己做到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现的问题记下来作为教训,遇到疑难问题或者工作中的困难就向同事和领导请教,耐心的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工程程序、步骤,便于今后更好的服务于工作。

五、这半年当中我虽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但相对于单位及上级领导对我们的重托还相差甚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拓宽思路,深化细化本职工作,努力为路桥工程这支强大的胜利军做出更大贡献.XXX试验室

XXX

上一篇:高考化学热点题型预测下一篇:乡村旅游的品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