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王子读书笔记

2024-06-03

青蛙王子读书笔记(共15篇)

青蛙王子读书笔记 篇1

篇一

今天我读了青蛙王子这一篇课文,作者是格林兄弟,讲的是就是一个小公主在玩一个金球,玩着玩着就掉进了一个井里,小公主哭了起来,突然一个小青蛙,从井里跳了上来,问他你有什么帮助吗,公主说:我把金球掉进了井里,我可以帮你捞上来,但是你要答应我一个要求,公主说:什么要求,青蛙说:你吃饭的时候,要把我叫上,公主说:可以,青蛙就把金球捞了上来,青蛙喊着,公主越跑越远,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青蛙就狠狠的敲门公主把门一开看见是青蛙,就把门关上,父亲们是谁呀,公主把昨天捞金球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说:那你应该把他叫进来,公主把它叫进来,青蛙说:让公主把它抱到椅子上,父王说:把它抱上来,我觉得公主是坏人,青蛙和父亲是好人,因为公主答应的青蛙可他却出尔反尔,父亲和青蛙,青蛙把公主的金球捞了上来,父亲心地善良,愿意帮助别人。我通过今天的这篇课文我就想到,我以后要像青蛙和父亲那样要学习他们的优点,而不学习公主的缺点。

篇二

《青蛙王子》主要讲了小公主的金球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从池塘里游上来了一只青蛙,青蛙要帮公主找回金球,但是青蛙要公主晚上请他到家里吃饭,公主答应了。然后青蛙就将公主的金球捞了上来递给小公主,小公主高兴的头也不回的跑了。晚上,公主在吃饭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敲门,她开门一看,是那只青蛙,公主觉得青蛙难看,不想理它。公主急忙把门关上了。小公主的爸爸问她怎么回事,她只好告诉了她的爸爸,爸爸批评了她,并让她开门,告诫她:不要轻视在困难中帮助过你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跟别人说过的事,不能不遵守诺言,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尽力帮助别人,不轻视任何人。

青蛙王子读书笔记 篇2

教学十几年以来,我一直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读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写作上,而读书笔记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好手段。它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认识水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肤浅的写作,让学生的作文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还是立意的深刻、新颖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引领读书,读什么,怎么读

“读什么”往往比“读多少”更重要。初中阶段应当让学生读一些打基础的书,这些书应该是精品,对学生文字功底的形成有很好的帮助。我反对读中考优秀作文,而是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敢于阅读难懂的精品。

(一)根据不同学段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如初一重点读写人记事的作品,初二读经典小说,初三读精美的散文。

比如初一暑假,我布置的读书作业是:至少读一遍《水浒传》,写十篇摘抄或读后感,每篇400字左右。

教学中,我还随课推荐阅读,效果更佳。在教授《端午日》时,我推荐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二)根据阅读水平有针对性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读书少的学生,或许没有享受过读书的乐趣。我就从学生最喜欢的领域入手,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比如,一个学生喜欢读推理小说,我就推荐他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浅阅读的学生,要么喜欢读书却不会选择适合的书,要么是不会读书,读得浮光掠影。于是我一边推荐一些书给他看,一边在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对那些喜欢阅读且读书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生,我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读了哪些书,读到什么程度,引导他们向纵深处思考。有个初三学生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写作风格近似鲁迅,充满阴暗色调,连性格也很孤僻。我就引导他读一些明快的书,如《安徒生童话》和陈丹青的《大先生》等,有读书底子的他,把安徒生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再回过头来读鲁迅的文章,人就变得乐观平和多了。

二、指导写作,写什么,怎么写

在指导写作上,必须明确要求,加强和学生点评交流。

1.片段简评与读后心得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等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我要求学生写片段摘评和读后心得。片段摘评,要求多摘多评,重在评,每则摘抄不多于300字。摘的是作品中触动自己的地方,或是赞同之处,或是质疑之处;评的是自己的思考、联想,深以为然或不以为然的理由,强调的是思考和内化。读后心得,就是一种小议论文。要求学生在读完一本书或一个系列的书后,在简评的基础上,找一个中心,提炼出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每周我布置的语文作业是五篇摘评和一篇心得,“五摘评”是写300字的摘抄加点评,“一心得”是写一篇600字读后感。摘评与心得的作用是互补的,摘评强调读书时的碎片式的灵光,心得强调走进书的深处。两者都是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动脑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不少学生写了系列性的读书笔记,有摘评,有心得。请看金婉丽同学写的评论林黛玉的一个片段:

黛玉爱使小性儿也是一大特点。她对宝玉、宝钗,甚至还有湘云、袭人都有“含酸”的尖刻言词,一张嘴不饶人,伶牙俐齿,嘴尖舌利。有时故意挑刺儿,甚至都让人难以忍受。对丫环、婆子们也常是如此。但她也有温柔随和、天真可爱的一面,如钗黛和好,宝黛读曲等。其真率坦诚,有如霁月光风。

一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的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一本,密密麻麻地记着自己阅读时的心情、心境、思考与心得,班级里出现了一批研究《红楼梦》《水浒传》的“小评论家”。

2.口头点评与师生交流

口头点评。我要求每个学生轮流在课前演讲,然后由同学点评,我再作深度引导。比如,毛蔚同学在推荐洪应明的《菜根谭》时,一位同学就演讲本身给予点评:“讲稿简洁清晰,观点明确,但对书的内容陈述过多,造成后面的演说有些仓促。”针对他的评点,我追问质疑,继续挖掘并提出建议:“你去看看洪应明的《菜根谭》,或许你会更喜欢这本作品。”后来,她把这本书买来阅读,并写出了专题读书笔记。

除了课前这种口头点评外,我更多的是和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进行交流。

比如,王菲同学点评任强的《课堂上》:

任强的《课堂上》的前言写得极漂亮,可是接下来,我开始怀疑我的初读感受,这不是流水账吗?等我看完才发现——哇,真的全是流水账。

我回复她:

是流水账,但又绝不仅仅是流水账,而是她教育生活的记录。作为一名教师,透过任强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一颗悲悯的心,不光是为师者的心,还是一颗入世者的心。再去读读《山那边的孩子》,也许,你就不认为这仅仅是流水账,而会另一番感受了。

下周的摘抄本上,她用文字告诉我:

老师,按您的要求,我去读了《山那边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悲愤。我才知道,在中国,在我身边原来有那么多我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他们的希望在哪里?他们挣扎在生活的艰难处。作者人在其中,却也无能为力,这更让我切身感到无力。难道真的不能改变吗?

这样的读书交流,是思考,也是写作。也许,学生起初的思考是幼稚的,但有了幼稚才会有成熟,写作也将越走越远。

3.搭建发表的平台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收获成功是最好的激励手段,所以,我从多方面为学生发表文章搭建平台。

一是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每周的读书笔记我都认真批阅,从中选出3篇优秀的文章进行一对一指导修改,先刊发在每周一期的班刊上,再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一方面鼓励了发表文章的学生,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

另一个是口头发表。每天的课前演讲,就是最好的口头发表平台,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初一年级第一个月演讲主题定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在演讲内容上,我都做具体要求,分成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我的感想等几个板块,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发表个性化的读书笔记。一个学生对梁实秋《谈时间》做了摘评,演讲出来,那字字珠玑般的思想,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敬佩。班级里,学生主动买书,在书上做点评,一时蔚然成风。

只站在班级的讲台上还不够,我又把他们推向学校的北中讲坛。寒假后的第一周是读书汇报交流周。各班在读书汇报交流会的基础上,选出一名学生登上北中讲坛,展示读书成果。我们邀请校内的老师进行评奖,设置多个奖项,如最佳人气奖、最佳解读奖、最佳展示奖、最具哲理奖等,以此来鼓励学生。这些平台的搭建,让每个学生在读书中积累素材提升思想,在交流碰撞中相互感染激活思维,在写作中锤炼语言学会表达,为学生的读书、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读书,请做读书笔记 篇3

钱钟书真是一个狂人,但他的“狂”绝不是轻狂,他敢睥睨天下,是因为他学问非凡,又性情率真,固守“文章之德,真理之勇”的学人信念,不惺惺作态。

钱钟书被誉为中国20世纪的“文化昆仑”,他的学识都是读书做笔记得来的。他离世后,夫人杨绛整理他的笔记,仅外文笔记就有34000多页,“日札”(随意写的读书心得)也有23册2000多页。

对照钱钟书,我以为,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如果真想学习,做到学业有成,进而做学问,还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静下心,认真读书;二是不怕烦,扎扎实实做读书笔记。

有的同学说,现在是网络时代,资讯检索很容易,哪里还需做读书笔记!这是不对的。网络检索得到的信息,一般只能停留在“了解”“知道”这一低级层面,往往转瞬即逝,不会产生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很难积淀深化为思想和智慧,不是真正的学问。做笔记会迫使我们深度阅读、感悟,这样,我们就有了深刻的体验。如果能再不断回顾、更新,融会贯通,便会积淀成为学问。

我曾教过一位小卢同学,女孩子,个子不高,小小的年纪,性格沉静得像一湖水。我很惊异地发现,她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显得是那样的出类拔萃。原因很简单,她从小学就开始坚持做读书笔记。她有三本并不太厚的笔记本,内容大多是摘抄的优美词句,间或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甚至还记录了对文章中人物、事件、思想的思考、评判。她的很多思想都是通过读书获得的,都可以在笔记上找到痕迹。

朱永新说,阅读和思考是达到精神高峰的唯一途径。撇开有些功利色彩的“学习”“做学问”,毫无疑问,读书有益于人的成长,而做读书笔记则使我们在成长的“途径”上走得更加坚实,更快更好。

所以,读书,请认真做读书笔记。

骆驼王子读书笔记 篇4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到骆驼王子的身上,骆驼王子也在青春期表现过叛逆的行为,只是整个骆驼群族都冲着骆驼王子离开的那个方向,站成一排,然后撕心裂肺的发出悲痛的叫声,有两次,骆驼王子狠下心来,自己一个人在树林里活动,一次是因为错食了树叶,还有一次是它想起以前的种种原因和经历,把它通往青春的道路磨淡了。

最后,虽然身体是成年骆驼的身体,但精神却是小骆驼的想法以及做法,不管是人还是骆驼,如果已经到了这一步,那,真的无可救药了。

雪豹来了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着格斗,只有骆驼王子一个人闲着,在大石头后面抖抖瑟瑟地躲藏不敢面对。骆驼族首领因为它而被雪豹残忍的撕食……

歪峰雄骆驼因为讨厌他厌恶它(这还是第一次),本来还可以活几天,却因为朝它脸上吐口水而消费了最后一点元气,也陪着首领升天了……

骆驼王子读书笔记 篇5

这个故事类似于追踪报导,但其实是观察日记,这个故事展示了野骆驼的护幼精神,同时也展现了过分的爱带来的灾害。

故事中的“我”是个动物学家,他和导游强巴经过种种努力,终于赢得了一群野骆驼的信任。他和强巴观察野骆驼,并给它们起了名字。其中,那匹最小的骆驼名叫骆驼王子。

当我看到骆驼王子最后变成了一匹身长心不长的骆驼时,震惊极了,我没想到,爱也能带来不堪设想的灾害,爱也需要有个度。

看到这儿,我想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他无论做什么都有妈妈陪着,做什么事都有妈妈帮忙,结果成绩从中上等滑到了中下等,真是自理能力决定一切呀!

读完了这本书,联想到了这个同学,我想: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我再也不能认为“过分的爱也不好”是遥不可及大道理了。我不想像骆驼王子和同学一样,成为什么事都要妈妈帮忙的小娃娃。从现在起,我要用骆驼王子和同学的例子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困难自己面对!

妈妈的话:由于女儿主动要写沈石溪先生的《骆驼王子》的读书笔记,我有点好奇,是什么感动了她,竟然主动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一大早我也拿起这本书从头看起来,直到看完《悲壮的大迁移》。感动着野骆驼视幼崽的生命超过自己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由于所有的成年兽都责无旁贷地保护幼兽,都甘愿为后代无私地奉献一份爱,同心同德勇往直前,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到达目的地——云南日曲卡雪山。带着这份感动,早餐的饭桌上跟女儿说起这本书,这个故事。

女儿问我“妈妈,你知道骆驼王子后来成了一匹什么样的骆驼吗?”

“什么样的骆驼?”一定是一匹很威武、很能干的骆驼,我心里想着。

“他成了一个懦夫!”女儿有点鄙夷地说。

“懦夫!”这真让我有点出乎意料。后来仔细想想,真是有深刻的道理,它让我想起了育儿……

钱重书的读书笔记 篇6

钱钟重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重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她记得,钱钟重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们去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边读边记。

“钟重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能发现。”杨绛说,“钟重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钱钟重书的笔记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都会读。”

“第二类是中文笔记。他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重书的读书心得。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致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

[郭旺启摘自《文学少年》(初中版)]

读书笔记的写作指导 篇7

读书笔记主要包括读后感和赏析短文两种,这里笔者以指导“读后感”和“赏析短文”两种个性化写作形式为例,以修改学生文章为实践,来谈谈自己对写作读书笔记的理解。

一、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一)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

2、读后感的一般思路:引——议——联——结。

①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②议——就自己“感”的重点、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③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④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四部分中,“议”和“联”是核心;引和结为次要部分。

(二)一篇读后感只论述一个中心。

一篇文章可能有多个中心,如读《执竿入城》这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可确立以下多个中心,但写作一篇读后感时只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

鲁人的角度:①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束缚;②多想才能出智慧;③轻信盲从是可悲的。老者的角度:①好为人师要不得;②自作聪明者戒;③经验主义者行不通等。

(三)读后感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所以应对众多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最顺畅的一个感点。

例如《滥竿充数》三个感点:①南郭先生行为——人要有真才实学,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②齐宣王行为——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③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不同遭遇——应当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比较三个感点,对照当前的形势,我们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与现实联系最深。

(四)读后感的关键是议和联。首先。针对论点,进行多角度说理。比如例文论点“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作者从两个角度摆出理由:①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②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其次,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说理来突出论点。比如例文论述“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论点时,进行对比说理使论点更加鲜明。

例文:《亲近自己的双腿》中的残疾车夫坚决只收事先讲好的3元车资,不肯多收一分钱,即使多骑一站路。付出比别人多的汗水和努力,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引)

诚信是一个涉及人的道德修养和做人准则的问题。做人要讲诚信,要表里如一。要言而有信。(议)

诚信首先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要求,是人人都应具有的品质。试想,如果我们做人不讲诚信,那么我们周围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尔虞我诈、彼此设防、充满虚伪的冷漠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快乐么?(议、联)

其次。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信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大环境中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议、联)

社会呼唤具有诚信品质的人,讲诚信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结)

(五)学生文章修改前后对照。

修改前: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要像洋槐一样,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由此我想到了贝多芬,他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把自己保护起来,而那些坚强的人,他们会迎着暴风雨前行,雨很大,风很大,但是刮不倒他们的信念和坚定,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因此变得软弱。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修改后: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要像洋槐一样,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引)

人生中暴风雨是常有的,与暴风雨搏斗时一定是要受伤的,但如果这样就向暴风雨低头就将意味着将要停滞不前。(议)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张海迪,在下身瘫痪,半身不遂的情况下,创造了轮椅上的奇迹,让世人惊叹于她那暴风雨后的美丽。霍金身残志不残,提出了黑洞学说,实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把自己保护起来,而那些坚强的人,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会变得软弱。(议、联)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已。(结)

二、赏析短文的写作指导

写赏析短文是一种很好的学语文的方法,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赏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赏析展示的是学生不同的个性,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认识,它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的赏析。

如何写好赏析短文?

(一)明确鉴赏要点:

1、内容赏析: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格式:本文通过……,抒发了(赞美了)……,并流露出……(通常用在鉴赏短文第1段)

2、语言赏析

赏析短文的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力求生动、有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时只有做到语言优美、有文采,才能有助于提高鉴赏的品位。也才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从语言角度:

(1)用词之美——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例: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

来》)

之后,她捏紧了口袋中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但她起不了身。

“捏紧”表现主人公已经陷入深深的绝望,下定了轻生的决心;“起不了身”表现了网友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使她受到震动,不忍心草率地作出轻生的举动。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例: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张抗抗《窗前的树》)

“雪后的洋槐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赏析:运用了比喻、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哲理之美——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如:品析下列语句的哲理。(张洁《我的四季方舟》)

“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生命不可能重复,时间也不会再来,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在人生的春季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3、艺术手法赏析

(1)表达方式角度:

①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②动静结合角度: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

③描写方式角度: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④描写内容角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表现手法角度:

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3)具体模式

①小中见大:选文从我们熟知的……人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如莫怀戚《散步》。

②象征:选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如张晓风《行道树》。

③托物言志:选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如周敦颐《爱莲说》。

④烘托:选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如曹文轩《孤独之旅》。

⑤卒章显志:选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如张晓风《春之怀古》。

(二)把握赏析注意点

赏析中肯与否,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如果对所赏析的内容把握不准。或理解失误,就好比走路选错方向,赏析无从谈起;同时要选择好赏析的切入点,善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人手,只要合情合理,有自己的见解,都是可以的。

赏析短文的结构一般为“总-分-总”的形式,即开头总起,主体部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述,结尾归纳总结;也可根据实际写成总分或分总。

《小王子》读书笔记 篇8

不知道怎样开启对《小王子》的理解,过多理性的分析不是我的期望。小王子在旅行中接触着新的人和物,比如追逐权威但不失明智的国王,比如为了躲避醉酒耻辱而喝酒的酒鬼,比如占有星星并自认为严肃的商人,比如拒绝旅行的地理学家和忙碌的点灯人。但是小王子厌恶着他们的生活,他一路上只是感觉到大人的怪异和不可理喻。而直到他来到地球,他碰到了小狐狸,并且在小狐狸的要求下驯养了她。她认为,如果小王子驯养了她,她的生活一定会是欢快的。她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使她躲到地下去,而小王子的脚步声就会象音乐一样让她从洞里走出来。她知道小王子终究是要离开的,但是她是知足的,她为拥有麦子的颜色而欢欣,因为看到麦子,她会想到小王子金黄的头发,因为她孤独的心有了张望的方向。小王子在与小狐狸一起的日子,小王子懂得了玫瑰的独一无二,并且他开始认为玫瑰驯服了他,他必须对玫瑰承担起责任。小王子在狐狸那里学会了爱,认识到了他所要追求的东西,他要离开小狐狸去承担他的责任,然而小王子却不知道他驯养了小狐狸,同样他对小狐狸也有必须担负的责任。但是小狐狸还是送走了小王子,并且告诉他,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小王子最后发现自己无法回去,他在降临地球的地方反复徘徊,并且深深想念着他的花儿。在不能回去的日子里,小王子会望着自己的星星,他说:“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开着花。”忧伤脆弱的小王子无法忍受想念的痛苦,他要急切地回去,最后他选择了以蛇的毒液结束自己的生命,尽管他害怕痛苦,但是他认为这样就能抛下自己笨重的身体回去。最后小王子就像一棵树一样轻轻倒了下去,柔软的沙地,连一点声音也没有。《小王子》是一本清澈心灵的书,是一本成年人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小王子是否回到了自己的家,是否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会在心底祝福,正如小狐狸说的,眼睛是什么也看不到的,应该用心去寻找。在心中,我们能找到小王子和玫瑰的幸福人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他是远离人群的,阳光下去找寻一切颓废的根源,一无所获,这是一个落满灰尘的天堂。有幸的是我们的心中还有一个关于小王子的故事,忧伤但美好,小王子的忧伤是因单纯的爱恋;美好,是因为爱恋给人的感动和希望。

因为小王子的故事,我们在静静的生活时,心里有着希望和温存,有着感动和关于驯养的责任。

“我只是想说我们忘记很多我们小时候应该相信的东西,我才会用„童话‟比喻说我们生活里面应该不能够少了相信这件事情,如果我们一早就不相信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这样下去?那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在成年的人世界里,有谁还相信着童话呢?生活的芬芳来自于它与自然的接近,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心里上。它提醒我们那些最简单的快乐和最纯朴的情感,告诉我们快乐的来源有时只是一朵小花儿,或者,只是一滴晶亮透明的水滴,却远远不会是我们每日里忙的数字的堆加。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恰恰不是我们能用金钱在商店

里轻易获得的。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是一句什么样的对爱的“理解”、“承诺”?然而,谁又会真的相信着一种“童话”里的美好呢?如果真要相信,大概也只是“眼前的可以看得见的可以把握住的快乐”吧。成年人,也许还在跟着孩子讲着那些童话故事,其实早知道了“童话里一切都是骗人的”。生命本来没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我们活着,得为自己的生命寻找一种意义。我们都曾经是个孩子,心里只有简单的愿望和质朴的心思,我们曾经执着于自己的玩具,哪怕它已经破旧不堪,对我们来说,它仍然是无可代替的,因为它曾经和我们一起亲密地成长。是啊,我们心里的重要和大人们是如此的不同。我们曾经为了一只迷路的小猫而忧伤,我们为了一朵花儿的绽放而无限喜悦,我们也同样会为了一只美丽别致的蝴蝶而雀跃不已——对我们来说,这才是重要的。

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所有的事在我们眼里已经不是那么的简单和质朴,我们会为了一件鸡毛绿豆的小事而争风吃醋,也会为了不起眼的名利而勾心斗角。

小王子读书笔记 篇9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小王子。现在,有这么个机会,我就把这本只有四万多字的书和你简单地分享一下吧。

作者是一个法国人,虽然我因为清朝的那点儿事啊,讨厌英、法、日这些国家,但这也不能让我讨厌这本书。

这本书中,除了小王子以外,还有生活在一些小星球的各色人物,有呆在家中足不出户的地理学家;有自暴自弃的酒鬼;也有自高自大,又爱把自己的失误归根到别人身上的商人;有只知道埋头工作的工人;还有可爱的国王。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可爱又可笑的国王。

小王子遇到国王时,国王十分的兴奋。因为他终于有了一个臣民。国王让小王子当他的司法大臣。小王子不知道他可以审判谁,国王说出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话:那么你就审判你自己呀,这可是最艰难的事情了,审判自己,有比审判别人要难的多啊!你要是能审判好自己,你就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这话看样子非常可笑,但要是认真想一想,却是非常有哲理,谁能不犯错呢,但又有几个人可以承认错误?小王子认为他在什么地方也能审判自己,就要离开时,国王急忙告诉小王子,他可以审判一只老鼠,但不能真正杀了它,因为只有一只老鼠,小王子依然离开了。国王连忙把他任命为大使,小王子在临走前自言自语地说:这些大人很奇怪!

可能你认为这是童话故事,没有好好品味,可是这哪里只是童话,这是活生生的人生。你看,把国王看成一家小公司的董事长,快倒了的小公司,只有他一个人,小王子看成路过的人。你看那样的话,对权利的向往和追逐以及人的虚荣心难道不会让国王那么做吗?没错,作者是用童话来说现实的。

做好读书笔记 实现高效阅读 篇10

很多学生阅读了很多的书籍,但都是囫囵吞枣,对所读内容缺少思考,这样的阅读很难有明显的收获,是低效的阅读。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来提高阅读质量,实现高效阅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让学生通过做读书笔记来实现高效阅读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开始阶段,如果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老师首先应该先把学生引导到阅读中来。这一阶段教师不妨在教学中淡化课文的地位,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籍。男生一般比较喜欢看军事、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女生则喜欢看情感细腻的幻想类的书籍。教师不妨给他们推荐这些书籍,并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收集歇后语的作业,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让他们去收集歇后语,两个星期后举行歇后语比赛。作业布置后的两个星期里,学生热情高涨,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家积极到图书馆借书,或到阅览室看书,每人都带上了自己的笔记本,把书上看到的歇后语抄到本子上。虽然他们这一阶段的阅读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让大部分的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书籍,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二、明确作用,让学生爱上读书笔记

当学生开始阅读课外书籍后,教师应该专门给学生说明做读书笔记的好处。《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没有积累就学不好语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真正的书”。写读书笔记,是为了积累语文知识、为了读好书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真正的“过目不忘”的人几乎没有,再好的记忆力也比不上手中的笔,将读过的书中的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摘抄下来,要用的时候翻开笔记就能找到。如果写阅读心得式读书笔记的人读书往往更认真、更深刻。

除了告诉学生读书笔记的好处之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名人读书笔记的故事。古往今来,很多名人在这方面留下佳话,有些笔记还颇有风趣:汉代路温舒小时家贫无钱于是便将蒲草采回家,边读书、边在蒲草上做笔记,读了一本,又抄一本,终于谙熟《春秋》经义,成为有名的法学家。南北朝时的任未,外出求学时无钱住客店,便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然后削荆条为笔,以树汁为墨水,读书做学问。因买不起纸张,便把书中的优美词句写在树干上,等有钱买到纸后再抄录下来,后人将此树林称为“经苑”。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避乱江华亭时,躬耕于田野,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读书。每有所感,就取出随身带来的笔砚,在树叶上记下来,并将树叶笔记放入准备好的陶罐中,埋入树下。经过10余年的积累,竟有树叶笔记数陶罐。后经加工整理,终成颇有学术价值的《南树辍耕录》。名人们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的事迹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动力。

三、指点方法、让学生会做读书笔记

在学生做读书笔记之前,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读书笔记有几种常见的形式,

(一)摘录式

这是读书笔记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形式。主要是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摘录时也可以由简到繁,一开始,可让学生看到一个摘抄一个,让他们觉得比较容易做,培养兴趣为主;渐渐地,要求学会用筛选、整合、分析、比较的方法来摘抄。这样,学生对词句就会更敏感,更有捕捉力。

(二)纲要式

这是经过分析和综合,把全书或全文的内容要点提纲挈领地分条罗列出来。较为省事的纲要是以抄录文中的各级大小标题为主,然后在各标题下罗列出该部分的细目或重要观点。纲要式读书笔记还可以是用自己的话对全书或全文内容精炼扼要地概括,这种形式的纲要较为简要,应能忠实反映出原作者的主旨和重点。

(三)札记式

这是读书笔记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心得感受,也称随感或读后感,它不拘泥于文体、格式,写起来可长可短。因为在写心得的时候,要注重捕捉思想火花,使思想接受洗礼,联想和想象能力会得到极大的调动。如果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能写出札记式的读书笔记,那对这本书的理解一定会较为深刻。

以上三种读书笔记的主要方式由简到难,在实践应用中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摘录开始,在养成习惯,有一定的做读书笔记阅读思考能力后再尝试写纲要式和札记式读书笔记。

四、维持热情,让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

阅读需要热情,做读书笔记更需要热情,这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时间久了,学生可能会懈怠。要让学生保持做读书笔记的持久热情,需要开展一些辅助型的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把读书笔记作为专门的一项作业,要定期上交检查。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表扬,使学生有成就感。把做得好的读书笔记作为范本,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章可循。

其次,要定期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可以是交换阅读读书笔记,也可以是佳作推荐,把自己读过的精彩文章推荐给同学;还可以是心得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会等多种形式。

再次,教师也要参与交流活动。大部分学生对老师都会有崇敬心理,如果老师能与学生一起去做同一件事,学生往往会对那件事有更大的动力。教师如果能跟参与到做笔记,交流心得的活动中来,不但能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热情,还能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利用思维导图写好读书笔记 篇11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发现思维导图完全符合以上的要求,而且可以与传统的读书笔记融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大工具。下面是笔者的具体做法,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步:激发兴趣,轻松上手。

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有必要通过一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地喜欢上思维导图。

笔者一方面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精彩的思维导图播放给学生看,同时将自己前段时间读完《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后在博客上发布的一张全书知识要点思维导图也播放给学生看。看到自己的老师也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学生们果然来了兴趣。

另一方面,我当堂以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为例子,用思维导图进行条理分析,让学生觉得思维导图一点儿也不难,身边的文章就可以随时用它来分析。

接下来我就布置了几次简单的练习,放手让学生大胆使用思维导图。

第二步:加强训练,形成规范。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阶段,重点在于通过训练,形成以下规范:

首先是形式方面。笔者要求学生画图要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统一风格,同时推荐了几款思维导图软件中的风格给学生参考。

其次是内容方面。在第一阶段,学生对于如何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条理分析还不太熟练,有的不知从哪里入手,有的胡乱堆砌,质量都不高。对此,笔者针对课外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强化训练,比如优美的散文往往有“文眼”或者说“线索”,抓住“文眼”或“线索”就能厘清文章条理。

接着对思维导图的分支数和层次数做了必要的硬性规定,要求每张思维导图的分支数至少有两个,层次数至少有三个,促使学生在阅读时积极开动脑筋,尽快确定切入点,找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厘清文章的条理。

制定了这些规范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读书笔记整体美观性获得提升,读书笔记基本形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读后心得、条理分析三大模块。

第三步:整体优化,自成风格。

在第三阶段,笔者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读书笔记一个方面,而是从读物选择、读书方法、读书笔记风格等各方面入手,树立典型,促进整体提升。

比如,在读物的选择上,只有获得老师许可的优秀读物才能进入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就读一本书,专写这一整本书的系列读书笔记。如,有个学生平时喜爱朱自清的散文,有段时间课外读的是《朱自清散文》,她就写了一个关于《朱自清散文》的读书笔记系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再如,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可以从某一文体切入进行重点训练。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接触的是记叙文和说明文,因此,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专门指导如何写好说明文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和技巧,这样的指导就做到了循序渐进、重点突出。

经过指导和训练,一些学生在画图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让别人一看到其思维导图,就能立刻猜出是谁画的。如,林婧同学习惯把文章中的一个特定人物或景物画出来作为背景,一般是主要人物或者是线索,然后在这个背景上写字,图文交相辉映,非常有趣。

小王子读书笔记 篇12

小王子的作者也和我们有着同感,他在他很小的时候,曾画过一条蟒蛇吞了一头大象的画,但当他想拿着这幅画去吓他父母时,他们却认为这只是一幅普普通通,甚至不怎么漂亮的帽子。我认为这些大人的思想太拘束,并且沒有想像力,好似思维里都是日常生活里的东西或工作的配件。

我对此感到颇有同感,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画了一张几个小孩子捅了马蜂窝的画,然后便十分激动的拿给我爷爷看,他只是“嗯”的一声凑合着含含糊糊的夸了我一句,便又飞快的转移话题让我背古诗去了,当时我十分不开心,但也不敢违抗,只好顺从的背古诗去了。

当时我十分奇怪大人们的态度,但现在我明白了。

书中小王子能第一眼就看出作者画的是一条蟒蛇吞了一头大象,是因为他有着纯净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还没有被社会的迷雾蒙上双眼,而那些大人则是已经被世俗的生活迷雾蒙上了双眼,而且直逼心灵。

每一个人都是从小长到大的,为什么大人们就不明白这些呢?

其实,许多大人小时,哪怕是最严肃的大人,都肯定会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纯净的心灵,但是时间、社会、工作早己经将这些强硬的抺去,这是多么可惜呀!当他们明白了这些东西的宝贵,回头,想要挽回时,已经太迟了。

书中作者曾写到:“我大概也有点儿和大人一样了。”说明我们还是可以不将这些宝贵的东西丢弃的,但得以从孩提时代就明白,因为作者的年纪在那时早就应该是大人了,而他却没有将自己归类成大人,说明这里的大人是指大人的心态,所以如果我们童真的心灵,长大后,便可以看的通很多,不受社会的影响。

《快乐王子》读书笔记 篇13

今天,我认真地读完了世界童话作家王尔德所写的《王尔德童话》。书中的一则故事《快乐王子》,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弦。

快乐王子是一座美丽的塑像,高高地耸立在市中心。他的身上布满了纯金箔片,眼睛是两颗明亮的蓝宝石,还有一颗大大的红宝石镶在他的剑柄上熠熠发光。为了帮助穷苦的百姓们,他在一只善良的小燕子帮助下,把身上所有的宝石和金片叶子送到了穷苦百姓们的手中,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和温暖。最后,快乐王子的塑像因为不再漂亮,也就不再有用了,所以被人们推倒了,小燕子也被冻死了。而仁慈的上帝让善良的快乐王子和小燕子在伊甸园里永远快乐地生活着。

在这个动人的故事里,快乐王子牺牲自己来帮助别人,我非常佩服他们。虽然快乐王子的塑像最后破碎了,小燕子也冻死了,但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而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高尚的品德是美丽的。我喜欢快乐王子,也喜欢小燕子。我要永远记住高尔基爷爷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都来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吧!“

青蛙王子读书笔记 篇14

一、养成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大凡人们读书, 只贪图一时的心领神会, 与作者一时的思想碰撞, 心灵交融的莫大快感, 从而忘记了读书的另一重要的目的意义, 即消化、吸收。学生尤其爱犯这类毛病。要想培养学生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1、明确作读书笔记的目的意义, 培养兴趣。

教学之中宜首先给学生讲明作读书笔记的目的及意义来激发他们的巨大热情。实践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认识提高以后, 作读书笔记就不再是他们的任务和负担, 而是兴趣之一。其次用名人作读书笔记的事迹来激励他们。如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 在大英图书馆一坐就是数十年, 作读书笔记手稿达40万余页;欧阳修平生手不释卷, 一有心得、灵感就付诸笔端, 哪怕身处“三上” (马上、厕上、枕上) , 亦不例外。最后还得让学生明白, 很多文章的写作均来自于引用或转借他人所作。如宋代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作诗就有点铁成金的作法, 就是大量借鉴前人, 再化腐朽为神奇, 成就自己的作品。近代甚至有人提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偏激观点, 抄虽不足取, 但适当引用确能使文章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大量名人的事迹必将激发学生的热情, 促进习惯的养成。

2、耐心指导, 养成习惯。

教学最初可以给学生布置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的任务, 以后逐渐培养只要读书就须作笔记的习惯。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 关键的一环还在于对其运用上, 在作文检查上可以对学生运用读书笔记的地方写上鼓励的话语, 如“此处引用得当, 乃画龙点睛之笔”;“名人言行, 是大家永远的表率”;“名人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你以母亲的背影为题材仿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 感情真挚, 催人泪下, 不失为一篇成功之作”。通过批语, 学生尝到写作的成功感, 得到意外的惊喜, 既激发了他写作的激情与兴趣, 又让他真正地认识到读书笔记的作用, 养成读书必作笔记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作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关键一点要体现读者对作品理解、吸收的深度、广度, 原则上要做到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做到所选内容为自己喜欢、接受, 能为自己所运用。

1、原文摘录。

首先是摘录优美的词句。描写性的词句栩栩如生, 能让我们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议论性的词句使人感觉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成语言简意赅, 耳熟目详。俗语雅俗共赏, 简明易懂;名人名言, 如黄钟大吕, 谆谆告诫, 使人信服, 无可辩驳。一篇文章优美语句使用得当而且较多, 让人感觉作者才华横溢, 文采飞扬。摘录词语可以分别归类:如描写景物的句子可归一类, 须知一切景语皆情语, 许多文章皆须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 来勾划意境。写人类词语可归为一类, 要想使人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果没有恰当的语句组合, 准确的词语表达那是很难奏效的;要想表达胸中喜怒哀乐得失懊悔, 若没有抒情语句的导引, 纵有万丈豪情在胸, 出口也将黯然失色。须知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就是他人留给我们的优秀作品, 那是我们写作的范本。

其次是摘录优美段落。作文中的开头俗称凤头, 凤凰的头部, 小巧玲珑, 美丽动人, 作文的开头亦然。俗话说好的开头即是成功的一半。读书遇到好的开头, 要特别留意, 有的段落增之一词难免蛇足之嫌, 减之一词则意犹未尽, 只有长久把玩, 方能品出个中滋味。作品的过渡段落, 具有承上启下的功效, 寥寥数字能联结全文自成一体, 是我们写作极佳的临摹本。作品的结尾俗称豹尾。有的结尾言简意赅, 收束全文落落大方, 决不拖泥带水;有的结尾点明中心, 抒发感情, 热烈奔放;有的结尾点到为止, 言有尽而意无穷, 令人遐想不已。各自不同的优美段落, 自有其特色, 宜原文摘录, 做到时时回头翻阅, 既节约了时间, 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知识。虽然我们有很多写作技巧、理论值得探寻, 但若抛开具体的句子、词语, 一切技巧、理论俱无从谈起, 若不是平时的厚积, 焉有关键时刻的薄发。

2、摘录大量事例。

有些特殊的文章不但要引用优美的词句, 还要使用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实践出真知, 事实胜于雄辩, 特别是议论文, 如果平时缺少积累, 缺少搜集, 那是很容易陷入理论空谈的泥潭。摘录中可以是原文摘取, 也可是概括性地简录;对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事迹还可以分组归类收集, 如名人求学类:马克思、毛泽东等人发奋读书的故事;鲁迅少年时在书桌上刻下“早”字作为座右铭;如立志类:唐代李白受铁杵磨成针的启发而发奋学习的故事;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事例搜集多了才会让我们写作时顺手拈来, 左右逢源。

3、勤写中心思想、段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目的及作品的主要内容。我们读一篇文章首先就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不断分析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构思立意能力。一篇文章也只有思想正确, 立意高远方能称有价值、有意义。写读书笔记就是通过认真阅读文章, 掩卷精心总结, 书中自与古人会, 找出作品主旨, 对思想上与作者暗合之处、争议之处、值得借鉴之处尤其需要记录下来, 它不但是写作引用、借鉴的内容之一, 也将是自己记忆长河中的珍宝。文章的段落即文章的线索、脉落, 即作者的构思、作品的谋篇布局, 从中获取大量的写作技巧。

通过总结文章的中心、段意, 学生不但会积累、吸收他人大量的思想观点、写作技巧, 也是语文学习中的一次阅读训练, 收获必将不小。

4、勤写心得体会, 捕捉写作灵感。

做好读书笔记 增添阅读底色 篇15

(一)阅读的底色——心灵丰盈

教语文为什么一定要注重阅读?这是每个语文老师一定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课文是“例子”。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我们要花大量的精力研究语文学科教学的技术。叶老说“课文不过是个例子”,每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不是学习的目标,借助这个“例子”让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训练语言运用才是目标。

语文是“场”。课文里有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文化内涵。课文不等于语文,语文它应该是个“场”,生命的场、文化的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与人的精神内心最为息息相关。学生如能广泛而自主地阅读,就可以接受来自道德、艺术、审美等众多文化的熏陶。如果学生能沉浸到这个场中,学生的视野一定会更开阔,学生的心灵一定会更丰盈。

(二)读书笔记——增添阅读底色

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读书笔记到底记什么?下面我借助学生的读书笔记表达我的理性之思。

1.读书笔记是“记”更是“思”,是思想的成熟

最近在读《海子传》和《城南旧事》,海子与林海音一样都从事文学创作,但是两人的童年却大不相同。海子生在大山,一辈子只指望读书然后走出大山,不再是农民,但他的童年仍旧是快乐的。林海音出生于广东,她的童年没有太多的管束,自由自在。如果让我选择一个人的童年,我会不假思索选择林海音的,但每个人的命运是不一样的,不必怨天尤人,过好自己独一无二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读书笔记应从摘录开始,摘录是最初级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但是读书笔记不仅仅是摘抄,更应是记录阅读时的感想、心得、启发,是人生的思考。

2.读书笔记是“悟”更是“行”,是人生的修为

我这些天在读一本书《遇见世界最好的爱》。这里的文章都是写“爱”,用一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白爱的真谛。就像老师说的,书能改变我们的思想。读过这本书后,我慢慢能理解爸妈的良苦用心,对他们越来越好,不怎么对他们大呼小叫了,我们的矛盾似乎一下子少了很多。

学生通过作品与站在作品中背后的作者对话,使自己和文章交融,从而同化文章的意义,获得某种感悟。当感悟和自己的处境发生某种关系的时候,读者会使文章的意义成为自己的意义,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践行这种意义。此时,读书笔记已经不是语文范畴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而是心灵的成长,人生的修为。

3.读书笔记是心灵的“赏识”

当我那拿到本子的时候,我喜欢的那句子下多了两条红线,我相信别人和它也产生了共鸣。我的读书笔记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一件激动的事。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换阅读书笔记,是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的换阅能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互相加以促进。

阅读是灵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笔记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积淀、成熟的思想、获得人生的修为、心灵的赏识,它让阅读的底色在人身上熠熠生辉。

二、读书笔记的实践之旅

(一)初一读书笔记教学

1.形式规范?摇每天阅读

初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准备一本厚点的本子。在要求写读书笔记前,先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样式。然后要求学生必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并写下读书笔记。

2.以本为本?摇采撷精华

对学生而言,读书笔记记什么是最大的问题,我选择以语文课、语文书为本,向四围延伸。如语言、经典课文以及相关的延伸文章等。

3.熟读成诵?摇朗诵展示

每周我都会安排一节早读课请学生读读自己的读书笔记,争取能背诵一部分内容。每周安排一节语文课,请每组学生推荐出一到两名学生从一周的读书笔记中选出一段文字进行朗诵展示,朗诵的内容提前做成PPT以便于其他同学欣赏。

(二)初二、初三读书笔记教学

学生进入初二,褪去了童年的稚气,多了些理性。在初一读书笔记教学的基础上,初二读书笔记的教学更注重理性。

1.含英咀华

初二的读书笔记教学中,我开始鼓励、建议学生使用红黑两种颜色的笔做读书笔记。红色的笔主要是用来记录学生对摘记中的部分字、词的点滴体会。由于读书时的心境、情境不同,同一段文字会给读者不同的感受,有些经典的内容也需要学生反复阅读。所以每周有一天,读书笔记的内容安排为回过去阅读本周的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出阅读的新体会。

2.八面来风

严格地说学生的读书笔记不能叫读“书”笔记,因为学生不光读书,还读同班同学的文章、读歌词、读动漫、读广告、读电视剧的台词、读纪录片解说词……当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养成了积累语言的习惯,信息就会从四面八方涌来。

3.如切如磋

读书笔记中许多智慧的做法都来自于学生,在交流中互相砥砺,取长补短。读书笔记一周上交一次,老师一方面了解学生读书情况,一方面也把好的做法或学生正在阅读的好的书籍在班级推广。一个月安排一次同学们之间交换着看读书笔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就更多了。

成绩的提高与否不是读书笔记教学的追求,成功的读书笔记教学要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积淀、成熟的思想、获得人生的修为、心灵的赏识。无论读书笔记的形式如何变化,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读书笔记,不断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并获得个体的意志、气质、情感等心理品质,为一生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这就是阅读的底色。

上一篇:的年度销售计划书下一篇:《读者》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