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总结报告

2024-09-05

实验四总结报告(精选7篇)

实验四总结报告 篇1

单片机实验四报告

直流电机实验实验

一. 实验目的利用 PWM 控制直流电机的转动速度。

二. 实验设备及器件

IBM PC 机 一台

DP-51PRO 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 一台

三. 实验内容

学习如何控制直流电机。PWM

功率驱动电路如下:

原理图如图 3.34,只要ZDJ_A 的电压比ZDJ_B 的电压高,电机正转。如果ZDJ_B 的电压比ZDJ_A 高,电机反转。

四. 实验要求

利用实验六的程序,用D1 区的按键KEY2 与KEY3 改变PWM 的占空比来控制直 流电机的转速。

五. 实验步骤

1.用导线连接 A2 区的P11 与D1 区J53 接口的KEY1。

2.用导线连接 A2 区的P12 与D1 区J53 接口的KEY2。

3.用导线连接 A2 区的P10 与B8 区的J78 接口ZDJ_A。

4.B8 区J78 接口的ZDJ_B 连接到C1 区的GND。

5.短接 B8 区JP18 的电机电源跳线。

六. 实验参考程序

#include “reg52.h”

sbit P1_0=P1^0;

sbit P1_1=P1^1;

sbit P1_2=P1^2;

unsigned char PWMH;//高电平脉冲的个数

//总脉冲个数 unsigned char PWM;

unsigned char COUNTER;

void K1CHECK();

void K2CHECK();

void INTTO()interrupt 1//定时器0中断服务程序,在这里控制P1_0口的输出电平,驱动电机

{

COUNTER++;//计数值加1 if((COUNTER!=PWMH)&&(COUNTER==PWM))//如果脉冲计数个数达到了预定的总脉冲个数

{

COUNTER=1;

} P1_0=1;//计数器复位 //P1.0变为高电平1,开始新的下一周期

else if(COUNTER==PWMH)//如果脉冲计数个数达到了预定的高电平脉冲数

P1_0=0;//P1.0输出为高电平1的脉冲个数已经达到,开始变为低电平0

}

main()

{

PWMH=0x02;//预定高电平脉冲个数

COUNTER=0x01;PWM=0x15;//预定总脉冲个数 TMOD=0x02;TL0=0x38;TH0=0x38;ET0=1;EA=1;TR0=1;while(1){if(P1_1==0)K1CHECK();//扫描按键KEY1,如果符合,进入电机转速加速处理函数 if(P1_2==0)//定时器0在模式2下工作 //定时器每200us产生一次溢出,设定自动重装的值。//使能定时器0中断 //使能总中断 //定时器0开始计时

K2CHECK();//扫描按键KEY2,如果符合,进入电机转速减速处理函数

}

}

void K1CHECK()

{

while(P1_1==0);if(PWMH!=PWM){PWMH++;//高电平脉冲个数加1,增加占空比 if(PWMH==PWM)//如果高电平脉冲个数等于总的脉冲个数,{} TR0=0;//关闭定时器,P1_0=1;//P1_0恒输出1,达到最大转速 else {} if(PWMH==0x02)//高电平脉冲个数增加到2时候,开启定时器 {TR0=1;}

}

}

void K2CHECK()

{

unsigned char TEMP;

while(P1_2==0);

if(PWMH!=0x01){PWMH--;//高电平脉冲个数减1,减少占空比TEMP=PWM;TEMP--;if(PWMH==0x01)//如果高电平脉冲个数减少到1,{} else {} if(PWMH==TEMP){} TR0=1;TR0=0;//关闭定时器,P1_0=0;//P1_0恒输出0,电机停止转动

} }

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它的转动控制方式和调速方法。

二. 实验设备及器件

IBM PC 机 一台

DP-51PRO 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 一台

三. 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通过单片机的 P1 口控制步进电机的控制端,使其按一定的控制方式进 行转动。

2.分别采用双四拍(AB→BC→CD→DA→AB)方式、单四拍(A→B→C→D→A)方

式和单双八拍(A→AB→B→BC→C→CD→D→DA→A)方式编程,控制步进电机 的转动方向和转速。

3.观察不同控制方式下,步进电机转动时的振动情况和步进角的大小,比较这几种控 制方式的优缺点。

四. 实验要求

学会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控制电路和基本的电机基础

知识。

五. 实验步骤

1.安装C10区JP6接口上的短路帽,将C10区J41接口与A2区J61接口的P10~P13 对应相连。

2.打开程序调试软件,下载运行编写好的软件程序,观察步进电机的转动情况。

3.修改步进电机的控制程序,再次运行程序,比较它们的不同控制效果。

六. 实验程序代码

#include “reg51.h”

void DELAY();

main()

{

while(1){

P1=0x08;DELAY();P1=0x0C;DELAY();P1=0x04;DELAY();P1=0x06;DELAY();P1=0x02;DELAY();P1=0x03;DELAY();P1=0x01;DELAY();P1=0x09;DELAY();//A //AB //B //BC //C //CD //D //DA

}

}

void DELAY()

{

unsigned char i,j;

for(i=0;i<10;i++)

for(j=0;j<100;j++);

}

总结:

通过是要进一步熟悉了之前对于51单片机的开发环境,巩固掌握了单片机开发语言的使用以及循环结构的设置及调用。通过上机,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修改代码达到改变控制的效果。

实验四总结报告 篇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 兴趣是培养多种能力的前提,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兴趣不仅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而且能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快乐、高效的学习。而学习兴趣是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自主掌握学习方法, 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自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或技能的心理支持平台。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体验和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会在大脑深处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 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状态, 自发地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注意, 对学生来说, 学习不再是吃苦受累, 被人强迫的事, 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 是一项充满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另外,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如何利用学科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是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

课题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1) 学习兴趣是人生学习的起始动力,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很难想象一个人对学习不感兴趣还能快乐、高效地学习, 所以确立这一课题是非常重要的。

(2) 利用学科的独特魅力来吸引、激发学生对科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强烈兴趣, 使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也是这一课题确立的重要因素。

(3) 调查表明, 虽然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信息技术课感兴趣, 但是他们的兴趣还停留在表面阶段, 如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对它的兴趣还并不稳定, 有时候觉得上课学习内容枯燥了就不喜欢学, 很多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放松紧张的学习压力, 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以上内容说明, 我们需要利用某些方法对学生对信息技术、科学学科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 由接受到探究, 使他们的兴趣由浅显到深入, 由临时到稳定。也就是说, 在主体教育理念下, 我们如果在教育上采用了积极的手段, 培养了学生的强烈的学科兴趣, 那么就会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实验的过程

课题组规划了三个实验阶段:

第一, 搜集资料、讨论应用阶段 (2008.3———2008.6)

组织课题组成员首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方案制定, 确保课题实验研究正常开展。由于我们在这方面认识较浅, 这就要求我们大量地学习别人相关的、先进的经验。我们在搜集到的大量文章中, 精选出一部分优秀的和现代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等相关的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的教育教学经验文章, 每篇文章标上推荐人姓名, 提供给大家作交流、研究之用。课题组每周开展一次专题研讨, 课题组每月举行一次阶段小结, 每次会议都有记录。我们把在学习研究中得到的好的做法记下来, 作为我们教学应用的参考。再加上我们自己创造性地找问题、想办法, 也找到一些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的方法, 然后在上课时试着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应用。当前,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的学习是被动的, 也就是在课时安排和教师的带领下来学习科学;有少部分学生自己对科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 能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小制作;没有学生特别讨厌科学课。我们对我校四年级的一、三、五、七、九班二百零六名学生进行了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的调查, 其中一百六十三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 其他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喜欢。但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原因是计算机的彩色画面、游戏的惊险刺激等, 属于直接兴趣。小学儿童好奇心强, 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 而愿意接触、认识、掌握它们。但是, 他们的兴趣是有一个发展过程, 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眼前具体生动、色彩鲜艳的事物所吸引和诱惑, 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这样的兴趣具有极不稳定的因素, 这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吻合。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的积极引导, 他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 思维能力变强了, 活动目的性增加了, 对事物有一种理性认识。这时, 他们对于事物的兴趣就不完全是由于事物表面的新奇、生动引起的, 而是由于他们的某些目的、需要所激起的。这样, 间接兴趣便得到发展。兴趣是一切学科学习的最强有力的动力。但是兴趣并非全是与生俱来的, 许多兴趣在于后天的培养, 我们的科学课也是如此。每一位科学教师都非常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让学生感兴趣, 也都很希望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感兴趣。然而, 现实中有些学生是不喜欢科学的, 所以也影响了他们对科学的学习效果。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呢?根据人的情感发展过程: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 它们是逐级提升的, 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 通过喜欢、爱好或热爱来维持、强化和提升。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上课时首要的任务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和关注, 比如通过游戏、故事、挑战性的任务、比赛、熟悉而又神秘的事物、稀奇古怪的传说、神秘发现、探案等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思维兴奋, 引起兴趣。然而, 这只是引起兴趣, 更重要的事情是在后面。引起好奇以后, 然后通过激励、赞许、探究、进一步激趣等活动使兴趣保持下去。要力求使兴趣按照感情的逻辑线发展下去, 如果能够发展到热爱的水平, 即可达到教师不教, 学生也要学、想学的地步, 到那时教师就不会担心学生学不好。

第二, 总结提炼阶段 (2008.7)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研究, 听课、评课, 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总结出了培养小学生学科 (科学、信息技术学科) 兴趣的具体操作方法, 以及科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教学结构。

第三, 应用、修正阶段 (2008.9-2009.1)

根据第二阶段总结提炼的结果, 我们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通过听课、评课研究培养小学生学科 (科学、信息技术学科) 兴趣的具体操作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如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最后形成完备的、易于操作的小学生学科 (科学、信息技术学科) 兴趣实施方案。

三、实验目标

(1) 实验课题组各成员平时的教学案例。

(2) 实验课题组各成员以论文形式获奖或发表。

(3) 培养小学生学科 (科学、信息) 兴趣具体操作方案。

(4) 科学、信息技术课堂兴趣教学结构。

(5) 不同程度地提高实验课题组各成员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研究取得的成绩

其一, 我们比较深入地进行了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的理论探究, 根据心理学中有关发展孩子兴趣的理论, 并根据我们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 更深入地理解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比如:需要与动机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也是促进兴趣的一个原因。对于学生来说,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是一种纯自然的兴趣, 不带有任何动机和需要的功利色彩, 当然也是一种抽离的理想状况。在这种兴趣下的学习完全是一种享受, 最好的结果是把学习当成了一种需要, 促进不断地学习。同时, 由兴趣引发的不断探究也会反作用于兴趣本身, 以促进兴趣水平的提高。我们深刻地理解了“需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当孩子渴得太厉害、最需要水的时候却给孩子吃饭, 我们想他是不会接受的。而在这时给孩子水喝, 那么孩子肯定就会迫不及待地喝起来!这就是“需要”的神奇作用!从长远考虑, 当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人人生的需要, 应一辈子孜孜不倦的追求时, 就会产生积极、稳定、持久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会轻易消逝, 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我们的课堂, 就是努力使学生产生“需要”, 这样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还比如:怎样奖励孩子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多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 我们上课时, 让所有学生都学完、学会当节课的教学内容后, 就让学生玩一会儿游戏, 后来我们意识到这样做的弊端很多, 如这样会使部分学生为了玩游戏而敷衍了事地学习, 学习效果不好;而后来我们改进了奖励机制, 凡是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 在探究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凡是上课纪律表现良好的、凡是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均可以受到游戏分的奖励。在学生放学后, 可以在学校计算机室享受与游戏分相同时间的玩游戏时间。由于奖励面比较大, 使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受到奖励,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二, 优化高效兴趣课堂结构, 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使学生对科学、信息技术课产生强烈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 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小学信息技术高效兴趣课堂结构:释疑设悬——合作探究——巩固发现——生生互学。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表演计算机魔术、出示计算机中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故意在操作中露出破绽等方法进行导入,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然后利用学生想迫不及待解决问题的需要, 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按照计算机室的座位排列方式, 我们让同桌两位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在经过探究解决问题后, 教师就引导学生按照已有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地学习, 或者根据当堂学到的知识进行扩散性地学习, 在他们的发现、研究、探索中慢慢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在最后一个阶段中, 教师引导前三环节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去主动教其他学生, 让他们感染、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这紧张、有趣、充满成功感的学习当中去。

其三, 通过学习研究及教学实践, 我们初步总结出培养小学生学科 (科学、信息) 兴趣具体操作方案。

信息技术学科:

课前

(1) 经常和学生取得联系, 关心爱护、帮助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前, 可以通过和学生谈心或通过QQ等手段和学生进行交流思想、探讨信息技术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建立QQ空间等信息技术交流平台, 专门针对信息技术的问题让大家进行讨论、探讨。促使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

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 丰富的生活素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 使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对象, 从而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 (低中高年级) 。

课堂上

(2) 进行学习目的和学科意义教育。小学生学习兴趣不够稳定, 差异性比较大, 目的性不强。我们要经常加强学习目的和学科意义的教育, 只有当兴趣与人生目标、远大理想结合起来的时候, 他们的兴趣才会有更大的自觉性、方向性和稳定性, 才会有更大的推动力量 (低中高年级) 。

(3) 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学生敬佩, 并和学生关系和谐融洽, 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并不断注意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 (低中高年级) 。

(4) 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 (低中高年级) 。

(5)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用形象、幽默、生动的语言, 夸张的教态等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深深地喜欢自己的课堂 (低中高年级) 。

(6) 给与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使他们获得学习快乐感、成功感, 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每当学生有进步或获得成功时, 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能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 从而进一步增强原有的兴趣 (低中高年级) 。

(7) 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 在探究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上课纪律表现良好的、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均可以受到游戏分的奖励。

(8) 多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Word中文排版及纸张大小等在实际打印中的作用等;或者学习论坛、博客、编程等实用性较强的内容, 学生乐于接受。

(9) 边学边用, 像学习Word、PowerPoint等软件, 单独为学习软件而学习软件, 学生相对觉得比较枯燥。而教学时利用这些软件, 一边欣赏电子板报, 一边学习其中某一项内容的制作方法, 然后自己去试着制作。实际用途很明了, 学生则很乐于去学习 (中高年级) 。

(10) 利用优秀的电子作品, 让学生探讨它们的制作元素、方法, 激发学生的制作动机。

(11) 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如:Word、PowerPoint等可以联系起来学习, 也可以与其它计算机知识联系起来学习, 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 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已经吸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 这样, 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12) 把教学内容融入计算机游戏当中, 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小鸭子过河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自己发现、研究“鼠标经过”这一计算机命令及产生的链接。

(13) 动画演示法。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运用动画向学生展示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14) 采用任务驱动法。用竞赛、讨论等手段让大家积极学习, 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享受成功感,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通过设置悬念, 让学生更加关注教学内容, 进而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15) 利用比喻法进行理论课的学习,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方便学生理解学习。比如:“前景色、背景色”就可以把舞台布置比作背景色, 而用舞台上活动的人的颜色比喻前景色。这样, 难懂的知识就可以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

(16) 欲擒故纵法。给学生讲解某知识, 讲到精彩、重点难点处, 故意让学生闭上眼睛, 不让偷看, 学生的好奇心会大大增强, 往往会偷偷学习。

(17) 课上可以插入学习一些特殊的计算机小知识、小方法、小技巧, 这能大大地吸引学生, 建议感兴趣的学生订阅电脑、报刊, 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深深的爱好。

(18) 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制定的学习标准高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 其学习标准相对低一些。

(19)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完成教学内容后, 给学生提供上机练习的时间,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

(20) 根据学生乐于帮助别人的需要, 让学得快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得慢的学生。这样, 课堂教学效率变得高了, 帮助别人的学生也能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情趣, 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更高了。

(21) 信息技术合作形式和其它学科不一样 (因为座位本身不是‘T’形, 而是固定的一排一排的传统座位) , 更多的是同桌合作形式。所以我们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和学困生坐在一起, 使学生渐渐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 从而对信息技术学科感兴趣。

(22) 让学生自己多去发现、探究性地学习, 培养他们充满智慧地学习的能力, 使他们充满热情地去学习。

(23) 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再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果长期单一使用, 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趣。

课后

(24) 课后引导学生查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或教师布置探究性作业, 进行拓展性的学习。探索的内容可以和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5) 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养成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取得的共识:

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时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这种兴趣只是表层的、感性的, 多是以玩游戏、调节放松为目的的。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探索、创作等为抓手不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 利用激励等方法使他们产生愉悦感, 从而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产生割舍不断的依赖性。

其四, 推出了一批论文、案例。

其五, 在实验过程中, 参与实验的教师在教学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加强, 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课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能主动、有热情地学习;课下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 有的家长能和学生一起积极地参与探究。

五、存在问题

大兴区心理地方教材实验总结报告 篇3

《小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已经四年多,随着心理地方教材的全面使用,教育效果逐步显现,但矛盾和问题同时开始暴露,有些问题源于心理地方教材内部,包括由于教师对地方教材的不适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些是非教材因素所致,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心理地方教材使用中的必然现象。以下是通过对教师的调查问卷整理出的实验现状。

一、调查问卷分析

1、教师对《指导纲要》的了解。

心理活动课没有《课标》,目前,我们把教育部颁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作为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

在对《指导纲要》熟悉程度的调查中,12%的教师表示自己仔细阅读、思考过《指导纲要》;67 %的人大致浏览过,认为是初步了解;认为自己不了解《指导纲要》的仅占21 %,而且教师熟悉《指导纲要》是因为要参加本区的班主任基本功考核。

教师普遍认为,《指导纲要》留给教师的创造空间很大、弹性很强;由于目前小学的心理活动课大部分由班主任兼任,加上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任务繁重等主客观原因。大部分教师感觉在心理活动课上“不太得心应手”。

2、对心理地方教材的认同性。

大部分教师认为《指导纲要》覆盖的面比较大、涵盖的内容比较虚,心理教材才是实的,心理健康的理念要以心理教材为载体传递给学生。因此,认为教材非常重要。

对新教材非常喜欢的的占58 %,说不喜欢的占13%,说不太喜欢的占29%。

教师喜欢心理地方教材的原因主要有:“教材生动活泼,突出人文性”;“教材内容丰富有趣,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趣味性强”;“教材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触及学生的心灵”; “教材留给教师自主发挥的空间大,可以进行再加工”;“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

教师不喜欢心理地方教材的原因主要有:

(1)教材内容有的课时偏少,使得教师对教材的把控难度增加。

(2)教材在活动性体现上还有些薄弱。心理活动课本来应该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感悟,以达到助人自助目的。教材在教给学生一些心理知识与方法技巧上,有的地方采用直接呈现的形式。但是,学生心理的成长,若没有内在体验,很难认同与内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心理活动课要真正坚持活动为主,注重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一些自我发展的方法。

(3)教材在编排上有些不合理,心理健康知识或方法技巧呈现给学生时不太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4)本地区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未得到有效关注。

目前,很多小学生“不会玩儿”“不善于沟通”“做事无计划性”等这些热点焦点问题未得到充分关注。

(5)教材有些地方“价值不中立”,导致心理活动课的味道不浓。

如一课的题目是“原谅是一种美德”,那么也就是说不原谅就不具有美德,教材在“价值中立”上出现了一些偏差。

(6)教材在培养技能、技巧上薄弱,训练不够扎实。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时常会遇到困扰,这些困扰解决最终要靠学生自己。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模拟问题情境、角色扮演践行;布置实际生活的作业等形式,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7)教材中有的选择的内容不支持主题。

每个环节的内容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教材中有的选择的内容不支持主题。如:在“放弃需要勇气”这一课,设置的情景是“人生目标”。

(8)忽视课后延伸与实践等问题

学生心理水平的提高单靠课上这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课后延伸与实践。教材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9)教材中的插图与内容不匹配。

3、对地方教材的把握水平与使用效果。

教师驾驭地方教材的能力直接影响心理活动课的效果。23 %的教师认为自己能把握教材,66 %认为能基本把握,11%认为不能把握。

在对地方教材难以把握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18%的教师地方教材理解的不深不透,32%认为开放度太大所致,31%认为没有教参所致,6%因为学生原因,而 23%认为是由于可参考的资料资源缺乏。

在地方教材对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效果方面,79 %的教师认为比较好, 5%认为比较差,另有16%认为还很难说。

我们感到,教师在使用地方教材的过程中都在努力去适应教材,并且努力体现教材的目标。而少有教师对地方教材存有质疑。

4、对使用心理地方教材学生变化的评价。

心理地方教材使用的效果最终反映在学生的变化上。在对“使用心理地方教材的学生有哪些主要变化”的调查中,比较集中的意见为:

持肯定态度的认为:

学生中绝大多数喜欢上心理活动课,

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各抒己见,

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的发言真情实感的流露

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

在心理活动课中,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通过心理活动课中可以化解学生之间矛盾,

通过心理活动课可以消除学生的困惑

通过心理活动课可以调控学生的不良情绪。

持否定态度的认为:

没有相对安全的氛围,使得不敢说真话,

心理活动课中的活动不容易组织,有时显得课堂纪律不好,

二、实验思考

1、对教材的肯定。

短短几年,使用心理地方教材的效果有目共睹。对教师而言,教育对心理活动课的认识正逐渐发生变化,能力在不断提升;对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正在逐步走进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教材的优点:

(1)以学生活动为主,注重体验。

教材注重通过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活动的呈现通常以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小测试等各种活动辅助辅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思想活跃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获得心理感悟,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习惯形成为稳定的心理品质。

(2)教材在编排和内容上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

教材在体例编排上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阶段设置内容,内容科学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最关心、最需要、最感兴趣和最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教材的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以达到教育效果。

(3)教材在内容与形式上活泼生动、丰富有趣。

教材在形式与内容上活泼生动,丰富有趣,学生们非常喜欢。 如:

故事会:将深奥的心理知识寓于趣味故事中,将具体的行为要求寓于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中。

专题讨论:专题讨论容易形成两极或多极观点,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小品短剧表演:小品短剧表演难度较大但趣味性较强,可以显示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设置展示台:当堂展示学生的小制作,以及一些成果图片等集中展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4)教材总体目标定位符合《指导纲要》的要求。

教材总体的活动目标落在解决中小学生发展性问题上,以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对中小学生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挥潜能,学会控制和条件诶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友善合群的健全人格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涉及的目标有“自我意识”、“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和”“学习心理”。

(5)教材重视分享交流,善于利用学生资源。

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中进行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这种分享有时是在全班进行,有时是在小组内进行。通过交流分享,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灵碰撞机会,便于在彼此的经验中获得成长。

例如,在小组讨论之后,小组派代表以板书、口头、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家讨论、交流的结果,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6)教材重视实践练习,学以致用。

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心理践行能力。如学生在学习了合作的技巧之后,教师给学生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马上去进行尝试,学以致用。

三、实验所带来的变化

变化之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变化之二:加快学生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关注学生的适应能力,面对学生的不适应,会教给他们积极主动地,快乐地接触新环境,能随着环境的变化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的理念与方法,从而产生新的归属感和稳定感。

变化之三:师生、生生及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同学的心理、教师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改善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变化之四:教育评价发生了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提倡“价值中立”的原则,对学生的表现不进行评判。在课上只要是积极参与、只要是说真话、只要是流露真情实感、只要是尊重他人,就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

变化之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培养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的满意的心境,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

四、对教材的修订

1、队伍组建:

我们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修订队伍,这支队伍由12人组成,既有一线心理教师又有德育主任,还有教研员;既有中学教师又有小学教师;既有理论水平高的硕士,又有经验丰富型教师,这支队伍组建的我们认为比较科学、合理。

2、修订内容:

本次修订,我们在内容方面做较大调整,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给予较高的重视。

1)对于教材中有些课时内容偏少的情况,我们采取适当增加内容。

2)对于教材的活动性体现薄弱的情况,我们采取适当增加游戏、情景表演、讨论等形式来凸显活动性。

3)对于教材编排上的不合理,我们采取调整顺序的方法。

4)对于教材中关于那些热点、焦点问题未得到有效关注的现象,我们适当增加了一些主题。如增加了“学会玩儿”、“学会消费“、”学会沟通“、学会计划”、“学会面对挫折”等。

5、对于教材中有些“价值不中立”的现象,我们采取换表述的方式。如把“学会遵规守纪”换成“学会遵守规则”,把“原谅是一种美德”换成“你知道什么是原谅吗”等。

6、对于教材在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上薄弱,训练不够扎实的问题,我们采取通过模拟问题情境、角色扮演践行;布置实际生活的作业等形式,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7、对于教材中有的选择的内容不支持主题的现象,我们采取换部分内容的方式来解决。

8、对于忽视课后延伸与实践等问题这一次得到了加强。

9、对于教材中的插图与内容不匹配的现象我们这一次修订也做了改善。

10、这次修订,我们在每一单元结束后,增加了一节回顾课。

五、实验工作

1、教材辅导

每个学期开学初组织一次心理教材辅导,试验以来共组织9次。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指导老师把握心理活动课的教学理念,掌握其课程的讲授方法,合理有效运用教材,为老师们上好心理课做好辅导工作。

2、各种形式的课程辅导

(1)下校视导:四年时间,足迹遍布大兴区所有小学,每学期分别指导20余节心理活动课。

(2)组织研究课:四年来共组织8节,每学期一节。我们深入学校一线,组织优秀的心理活动课供全体老师学习观摩,并在观摩中研讨、交流、学习,既是对骨干教师的磨练,也是给新教师学习的机会,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成果。

3、“共同成长”研修组对课程的研究

07年组建“共同成长”研修组以来,老师们在这个集体中共同研讨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暖身活动、如何选题、如何组织活动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讨,使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每学期组织六次活动。

4、组织评优、征文等活动

(1)2008年,进行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市级和区级评优活动,市级一等奖2人。

(2)位获奖老师在石景山京源学校举行的“北京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例展示及征集与推广研讨会”上为全市到会的老师做课,并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区级有二十余位教师分别获奖。

(3)组织编辑了“从这里走进心灵——大兴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优秀设计文集”。

(4)09年参加北京市教科院教学设计评优活动,又有4位老师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

(5)试验以来组织区级心理活动课评优活动4次。

5、网上研修

利用教师研修网开展研修活动,我们设置了研修大厅、活动课程、心理咨询、辅导案例、家庭教育等几个栏目,发帖子近3000个。

6、走出去请进来

(1)09年,参加了由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德育心理部组织的、钟志农教授主讲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

(2)参加了在石景山京源学校举行的“北京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例展示及征集与推广研讨会”。

(3)10年,邀请北师大教授聂振伟做关于考前心理辅导的讲座。

(4)邀请北京教科院白玉平教授作关于教师成长的讲座。

7、教材修订记录

(1)2010年4月8日下午,进修学校504教室教材修订第一次研讨会。(组建修订队伍,讨论编排体例)

(2)2010年4月13日上午,进修学校504教室教材修订第二次研讨会。(讨论编排体例)

(3)2010年4月14日上午,进修学校504教室教材修订第三次研讨会。

请首都师大王希永教授、陈红主编指导编排体例。

(4)2010年4月22日全天,进修学校三楼会议室教材修订第四次研讨会。(讨论每内容)

(5)2010年6月22日全天,进修学校三楼会议室教材修订第五次研讨会。(讨论内容)

(6)2010年7月28、29、30三天,进修学校503、504教室第六次分组研讨会。其中第一天请首都师大王希永教授、陈红主编指导教材修订,后两天分组研讨。

实验报告单四上 篇4

实验结论 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0 10 月 5 15 日 实验年级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四年级 演示实验 贾文莉 实验名称 空气是有质量的 实验器材 细木棍、气球、细线、支架一只 实验过程 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的一个,木棍倾斜。

实验结论 空气是有质量的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0 10 月 5 15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 气球、橡皮、小塑料瓶 实验过程 将气球放入空饮料瓶,气球口向外翻套在瓶口上。气球要套牢 瓶口。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

实验结论 气球吹不大,是因为空气要占据空间。

实验时间 0 10 月 5 15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压缩空气力里 实验器材 绳子、吸管、长形气球、气筒、胶带 实验过程 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用气筒给气球打气,旋转喷口,捏紧; 用胶带把打过气的长气球固定在吸管上。然后进行试验记录。

实验结论 充气量不冋的气球飞行距离不冋,压缩空气的多少与它的力量有关。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0 10 月 0 30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热空气的流动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纸蛇 实验过程 点燃蜡烛,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记录 实验结论 纸蛇转动,热空气的力量使纸蛇转动。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0 10 月 0 30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实验器材 细木棍、大小相同的纸杯两个、细线、火柴、蜡烛

实验过程 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烘热另一端内的 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

实验结论 木棍倾斜,点燃火柴的一端的纸杯上升,空气受热上升。

实验时间 0 10 月 0 30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冷热空气对流 实验器材 热水、火柴 实验过程 1 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 变冷。2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4 4、重复 1 1、2 2 步骤,将冷瓶 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实验结论 冷空气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0 10 月 0 30 日 实验年级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四年级 分组实验 贾文莉 实验名称 自制热气球 实验器材 大塑料袋、双面胶带、细金属丝 实验过程 点燃蜡烛,把用金属丝固定好的大塑料袋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热气球 就做好了 实验结论 热气球飞起来了,空气受热上升。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1 11 月 1 21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空气成分

实验器材 蜡烛、玻璃杯、火柴、饮料瓶、红水

实验过程 将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放入有红色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

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空 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实验时间 1 11 月 1 21 日 实验年级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四年级 分组实验 贾文莉 实验名称 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器材 小苏打、醋、金属片、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过程 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把塞子塞紧瓶口,通过管子把气体 引入另一只集气瓶。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观察现象。将长、短蜡烛分别点燃,放入瓶中。将二氧化碳沿着杯 壁慢慢倒入瓶中。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2 12 月 5 5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空气中有水烝气 实验器材 玻璃杯、玻璃片、冰块 实验过程 把冰块放进玻璃杯,盖-上玻璃片,观察。

实验结论 杯壁上有小水滴,说明空气中有水烝气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2 12 月 9 19 日 实验年级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四年级 演示实验 贾文莉 实验名称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 三杯不同温度的水 实验过程 把两只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 5 5 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 水杯中。教师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利用温度计测水温。

实验结论 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帮我们准确测定 物体的温度。

实验时间 2 12 月 9 19 日 实验年级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四年级 分组实验 贾文莉 实验名称 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热水、钟表 实验过程 1 1、预测热水降温的速度。2 2、倒大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放入热 水。3 3、记录第一个最咼点的数据。4 4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画 出记录曲线图。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J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2 12 月 6 26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固体热传递 实验器材 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 实验过程 在汤匙柄滴上蜡。

熄火酒精灯。

点燃酒精灯,观察酒精灯火焰。给汤匙加热。

实验结论 热会沿着物体温度咼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2 12 月 6 26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液体的热传递 实验器材 木屑等 实验过程 倒 L 150ML 冷水在烧杯里。加入木屑。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点

燃酒精灯,给石棉网加热观察木屑的运动。

实验结论 液体传递热的方式是对流。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2 12 月 6 26 日 实验年级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四年级 分组实验 贾文莉 实验名称 冷热变化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实验器材 糖、蜡烛、火柴、不锈钢、勺子或易拉罐 实验过程 把糖或蜡烛加热和冷却,观察物体的形态,糖或蜡烛受热后由固体变为 液体,冷却后由液体变为固体。

实验结论 物体在冷热变化的条件下可以改变形状。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2 12 月 6 26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 固体体胀器、酒精灯 实验过程 将铜球从铁圈中通过。给铜球加热,加热后,将铜球放入铁圈 看能否通过。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试试能否通过铁圈。

实验结论 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遇冷后体积会缩小。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2 12 月 6 26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 烧瓶、细玻璃管、红水、胶塞、吸管、热水、冷水、气球、空塑料瓶 实验过程 1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 3 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4 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1 1 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3 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液体和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2 12 月 6 26 日 实验年级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四年级 分组实验 贾文莉 实验名称 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 实验器材 油、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金属片、纸板 实验过程 给油、水加热。每隔 1 1 分钟记录油、水温度,加热 6 6 分钟,记录 6 6 次,停 止加热后,每隔1 1 分钟记录油、水温度。记录 6 6 次。比较记录的数据,得 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各不相同。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2 12 月 6 26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雨的形成 实验器材 烧杯、水、石棉网、酒精灯、盘子

实验过程 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用一块冷玻璃罩在烧杯的上方。

实验结论 杯壁上有小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大到空气 托不住时落下来便是雨。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2 12 月 6 26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冰雾霜的成因 实验器材 易拉罐、冰、盐、水杯、玻璃片 实验过程 先将装有少量水和一支温度计的试管放入易拉罐中。

冰盐混合物,使试管完全处于冰盐混合物之中。

结冰时的温度。

然后在易拉罐中放 观察混合物的温度和水 实验结论 杯壁上有霜,说明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2 12 月 6 26 日 实验年级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四年级 演示实验 贾文莉 实验名称 水蒸发的快慢 实验器材 盘子、水、湿抹布 实验过程 往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里倒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晒,观察水有什么 变化。

实验结论 大盘子里的水蒸发快,小盘子里的水蒸发慢,水蒸发快慢与面积大小有 关。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1 1 月 9 9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 实验器材 尺子、小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杯子、音叉、泡沫小球 实验过程 1 1、一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弹拨。观察尺子的振动情况。在振动时,突然抓住尺子。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

实验结论 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实验年级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1 1 月 9 9 日 四年级 分组实验 贾文莉 实验名称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 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实验过程 1 1、先摇一摇瓶中的小铃,然后听声音。2、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手摇小铃,听声音。

实验结论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1 1 月 9 9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不同物质传声 实验器材 沙、水、空气分别放入三个风口的塑料袋中,带橡皮头的铅笔 实验过程 准备三只可封口的塑料袋,分别装进沙子、水和空气,封口。把桌面整 理干净,将其中的一只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在另一只耳朵,在距离一臂远处,用 铅笔上的橡皮轻敲桌子或摩 擦桌子。

实验结论 装沙子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水次之,最后是空气。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1 1 月 9 9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做土电话 实验器材 烧杯、棉线、牙签 实验过程 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弄个小洞,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洞,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

实验结论 土电话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到另一个耳朵里。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1 1 月 9 9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纸屏振动实验 实验器材 小鼓、纸屏、泡沫小球 实验过程 敲小鼓,观察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鼓膜的振动与敲击鼓面振动不同,鼓膜振动是空气振动引起的。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1 1 月 9 9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音量和音调 实验器材 三角铁、小铜管、不同大小的碗 实验过程 用冋样大的力分别敲击三角铁的不冋部位,听声音的高低。

用冋样大的力分别敲击冋材料,但大小不冋的碗。

实验结论 不同大小的碗发出的高低音量不同。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1 1 月 0 10 日 实验年级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四年级 分组实验 贾文莉 实验名称 自制简单乐器 实验器材 瓶子、水、木条、纸盒、木块、钢条、塑料管 实验过程 1 1、准备好相关材料。2、设计乐器的音咼,确疋每个音咼在乐器中的位置。3、根据音调调节方法,一个音一个音的安装、调试、定型 4 4、在乐器上做好音咼标志。5、为自制乐器进行装饰。

实验结论 自制乐器可以发出高低不冋的声音。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1 1 月 6 16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检测食物营养 实验器材 土豆、花生米、萝卜等 ,碘酒、白纸、肉、酒精灯

实验结论

实验过程 1 1、滴几滴碘酒洒到土豆和萝卜片上,进行观察。2、把花生米在白纸上涂抹,看是否留下油迹。

实验结论 土豆变蓝明显,土豆和萝卜中都含有淀粉。白纸上有油迹,花生种含有 油脂。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1 1 月 6 16 日 实验年级 实验类型 实验教师 四年级 演示实验 贾文莉 实验名称 模拟实物消化 实验器材 漏斗、塑料管、长筒袜、塑料薄膜、透明胶带、乒乓球、潮湿的碎馒头 实验过程 1 1、分两段进行模拟,从口腔到胃为一段、用潮湿的碎馒头表示吃进的食物,以小 肠为一段,用乒乓球替代肠内的食物。2、用手捏软塑料管,使食物进入胃,用挤 的方法使食物在小肠内前进。3、做胃的模型时,先用两层厚塑料膜画出胃的轮廓,沿着轮廓剪出胃的形状,再用蜡烛火沿胃的轮廓边封口。

实验结论 人的身体内有 7 7 米长的消化系统,食物在人体内消化经过的消化器官为:口腔--食 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时间 1 1 月 7 17 日 实验年级 四年级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 贾文莉 实验名称 排序和分类 实验器材 各种物体 实验过程 1 1、对科学数据进行排序,观察树干的年轮排序,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 性能并排序; 2 2、分果实,了解什么是分类,取指纹并按照相同点进行分类,对多个 事物进行连续地二分法分类 实验结论 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来排列就是排序,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

实验四总结报告 篇5

班级 091 学号 201509104 姓名 王晓博

【实验目的】

1.了解Excel的图表类型和图表功能; 2.掌握图表的创建与格式化;

3.理解图表的基本组成及一些选项的作用。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完成实践教程第92页4.4.3中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如何选择不连续的两列数据?

按住ctrl键同时在表格中选中要创建的表格的不连续区域

2如何选择图例的位置以及添加数据标签。

1.右击图标中的图例,从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图例格式”命令

2.探出‘设置图例格式对’话框,选择右侧的‘图例位置’区中的其他模式按钮。

3.选中图表,单击‘插入’选项卡/文本/文本框 按钮下方的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横排文本框’选项,在图表中拖入鼠标,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解释文本‘XX’然后在图表任意位置单击即可

3如何设置图表背景墙和地板格式?如何设置图表区域的渐变填充。

单击图表,点击“布局”中的“背景墙设置”进行设置即可。双击图表区域,出现“设置图表区格式”对话框,点击“填充”-“渐变填充”即可 如何修改图表边框的颜色和样式

右击鼠标,单击绘图模式,选择相应的颜色和样式即可 怎样改变图表的位置和大小。

右击图标中的图例,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图例样式”在探出的对话框右侧“图列位置”选项区中选择相应的位置和大小。

6、写出柱形图、饼图两种图表类型适用场合。

柱形图:显示一段时期内数据的变化或者描绘各项之间的比较时。饼图:只显示一个数据系列,需要突出某个重要数据项时。

新型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实验研究 篇6

电力电子变流电路的基本转换形式有四种。其中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变换称之为DC/AC变换, 也即通常所说的逆变。它是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之一。逆变器就是通过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 (如SCR、GTO、GTR、IGBT或功率MOSFET等的开通和关断作用, 实现逆变的电能转换装置。

由于新型四开关三相逆变器与传统的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相比, 拓扑结构较为简单, 从理论上讲能够降低系统成本和控制复杂度, 逐渐受到一些人的关注[1,2,3]。

本文首先分析了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并将其与六开关三相逆变器做了深入比较, 最后搭建实验平台, 证明了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可行性。

2.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 (Four-Switch Three-Phase Inverter, 简写为FSTP[4]) 的电路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Ud为直流母线电压, M1、M2、M3、M4为四个功率开关器件, 两个容量相等的电容串于直流母线电压之间, 从O、A、B点分别引出三根线, 接到三相负载。以O点为参考点, 当M1导通、M2关断时, A点电位为+Ud/2;当M1关断、M2导通时, A点电位为-Ud/2。同理可分析B点电位。当给开关管M1和M2、M3和M4施予SPWM控制信号时, A、B两点的电压基波必为正弦波。若使A、B两点电压相位相差60度, 则可得到三相电压。

参见图2, 使UAO和UBO相位相差60度, 根据向量加减法则, 则UAB、UBO、UOA的相位必定依次相差120度;变为相电压, 则UAN、UBN、UON的相位依次相差120度。

图3为A、B两相 (O为参考点) SPWM控制信号产生图, 两相调制信号ur A和ur B相位相差60度, 经三角载波调制产生SPWM控制信号, 该信号用来控制四个开关管的通断。A、B两相功率开关器件的控制规律相同, 现以A相为例来说明。当ur A大于载波时, 给上桥臂M1以导通信号, 给下桥臂M2以关断信号;当ur A小于载波时, 给上桥臂M1以关断信号, 给下桥臂M2以导通信号。M1和M2的驱动信号始终是互补的。

3.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与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比较

3.1 回顾六开关三相逆变器

六开关三相逆变器 (Six-Switch Three-Phase Inverter, 简写为SSTP) 的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Ud为直流母线电压, M1、M2、M3、M4、M5、M6为六个功率开关器件, 从A’、B’、C’点分别引出三根线, 接到三相负载。若驱动开关器件的SPWM信号相位依次相差120度, 则A’、B’、C’三点可输出标准的三相电压。

3.2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与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区别

由图1、图4、图5, 我们可以得到四开关三相逆变器与六开关三相逆变器存在以下几点区别:

(1) 拓扑结构:四开关三相逆变器比六开关三相逆变器少了两个开关器件, 主电路简单了。不过, 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两个电容可以用一个电容来代替, 而四开关三相逆变器则不可以。

(2) 控制方案: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控制信号需要三相相位互差120度的正弦波来作为调制信号;而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只需要两相相位相差60度的正弦波作为调制信号。控制电路相对也简单了。

(3) 输出线电压谐波:输出波形中所含谐波的多少是衡量PWM控制方法优劣的基本标志。一般来说, 输出线电压电平数越多, 谐波越少[5]。六开关三相逆变器控制的是相电压, 相电压为两电平, 两个相电压向量相减得线电压, 所以线电压为三电平 (+Ud, 0, -Ud) ;而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直接控制线电压, 所以线电压为两电平 (+Ud/2, -Ud/2) 。所以, 可以初步断定,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输出线电压的谐波要相对多一些。

(4) 直流电压利用率:直流电压利用率[6]是指逆变电路所能输出的交流电压基波最大幅值U1m和直流电压Ud之比, 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可以提高逆变器的输出能力。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直流电压利用率要比六开关三相逆变器低。设调制度为1, 六开关三相逆变器控制的是相电压, 输出相电压的基波幅值为Ud/2, 输出线电压的基波幅值则为其根3倍, 即直流电压利用率为0.866;而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直接控制线电压, 所以它的直流电压利用率就为0.5。所以,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输出能力要相对弱一些。

(5) 其他:对负载而言, 逆变器提供的是线电压, 一种以控制相电压为手段, 以控制线电压为目的控制方式就称为“线电压控制方式”[7]。比如在相电压正弦调制信号中叠加适当大小的三次谐波, 使之成为鞍形波, 用以提高逆变器的直流电压利用率。而对于四开关三相逆变器而言, 直接控制的就是线电压, 当然也就根本不存在该种控制方式。所以, 六开关三相逆变器控制方式要相对灵活一些。

4. 实验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可行性, 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试验系统。其中控制器采用Texas Instrument公司的TMS320F2812, 开关器件采用International Rectifier公司的功率MOSFET IRFP460, 功率驱动采用International Rectifier公司的IR2110。图6中的S1, S2, S3, S4分别代表控制器输出的四路控制信号SPWM1, SPWM2, SPWM3, SPWM4, 其中S1和S2控制一个桥臂, S3和S4控制另一个桥臂。

系统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其中图7 (a) 为控制器输出的四路SPWM信号, S1和S2交互导通, S3和S4交互导通。图7 (b) 为S1和S2经过IR2110功率驱动后的波形, 高电平是15V左右, 用于控制MOSFET开关管的通断。图7 (c) 为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最后输出, 可以看出, 三相波形比较完好, 基本达到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效果。如果负载是三相电机, 通过控制器控制SPWM波形, 可以实现三相电机的变频调速。

5. 结论

经过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2)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输出效果基本可以达到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输出效果。

(3)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能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

参考文献

[1]曾立, 孙友涛, 雄蕊.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空间矢量控制[J].通信电源技术, 2005, 23 (2) :30-32.

[2]符强, 林辉, 贺博.四开关三相无刷直流电机的直接电流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6 (4) :149-153

[3]张兰红, 胡育文, 黄文新.容错型四开关三相变换器异步发电系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25 (18) :52-58

[4]王兆安, 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159-160

上海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篇7

在大陆境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与成语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明目器);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有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然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这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说没有什么不合适,似乎可以。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成语本身已经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异,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但说并不合适,也自有道理,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尤其是现有的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时,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一片广告语的木材基地了。

当然,持不同意见者还有更为广泛的一些说法:比如,据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中小学生们竟将“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这可该怎么办?

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第一层要义,恐怕首先是准确。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______

“骑”乐无穷:______

“鳖”来无恙:______

一“明”惊人: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异”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指______

“神异”指______

“一举”指______

“多得”指______

3、对“成语嫁给了广告”的现象,文章中写出了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加以概括。(每种意见字数不超过30个。)

4、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吗?说说你的见解。

上一篇:税收自查报告范文下一篇:饲料免税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