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

2024-07-29

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共13篇)

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 篇1

实验四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业

一、实验目的了解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入库、移库、出库作业和电子标签货架系统;根据产品生产线规划设计AGV小车的运行轨迹。

二、实验内容

结合减速器装配生产线进行入库、移库、出库作业和电子标签辅助拣选,规划设计AGV小车的运行轨迹,用其为装配线各工作站运送零件,完成减速器的装配。

三、实验步骤

1.将减速器箱体入库到立体仓库。

2.将其余零件入库到电子标签货架。

3.规划AGV小车领取零件运送至各工作站的运行轨迹。

4.运行AGV小车至电子标签货架,并进行零件出库作业。

5.用AGV小车将零件运送至各工作站。

6.制定生产计划,启动流水线,进行减速器装配作业。

7.对减速器成品进行移库作业。

8.将减速器成品出库。

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 篇2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具有三十余年的历史, 担负着为区内外建材行业及相关行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经过多年探索实践, 在专业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形成了一套符合行业用人需求和适于教学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背景分析

随着建材行业迅速的发展, 行业人才缺乏现象日益凸显;同时, 由于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尤其是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的应用, 高技能型人才匮乏现象就更加突出。因此, 培养一批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工作技能的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成为当下高职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作为全区重点培养建材行业人才的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 为了探索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自2008年起, 在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阶段性成果

2.1 紧盯市场, 增设专业方向

通过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检查实习, 材料工程系对用人单位进行市场调研, 从中了解到, 近年来我区及区外已经建成或正在筹建中的50多家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及80多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等企业急需人才, 因此,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在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中增设混凝土工艺方向, 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中增设建筑工程检测方向, 这样既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又满足了市场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2.2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材料工程系系领导深入宁夏赛马集团、宁夏建材研究院、宁夏瀛海集团及国电英力特中石化集团公司宁夏建材环保分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 与企业领导、技术骨干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进行沟通、交流, 听取其意见或建议。同时, 发放《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问卷调查表》, 更广泛地征求生产一线骨干的意见, 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合理、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此外, 学院还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客座教授, 邀请其进校座谈, 与之联合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突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让理论与实际更加紧密结合, 实现学生就业时与企业“零对接”, 学生毕业后能随岗就业, 学以致用。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 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由于建材企业工艺技术更新速度快, 设备资金投入大, 校内无法实现与生产现场类似的模拟仿真环境, 所以, 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原“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为“2+1”的人才培养模式, 延长学生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时间,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使其学中做、做中学, 尽快掌握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实习期结束后, 企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表现,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 采取双向选择方式, 企业吸收优秀学生成为正式员工, 实现了学生随岗就业。第二,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 增设了两周分析化学实训课程, 创新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除了利用动画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演示外, 还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将学生带到赛马兰山水泥厂、赛马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现场观摩教学, 让学生亲临现场对课堂讲授的专业知识进行感受, 了解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 使现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从表1可以看出:新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增加两个专业方向外, 还大大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不仅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122学时, 校外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也增加了17周。另外, 新人才培养方案中还体现出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融入教学过程, 让学生学习完相关专业课程后能参加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考试, 在学习期间就可以获得“双证书”。

2.4 深化校企合作, 实行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和冠名班培养

现阶段,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 材料工程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积极探索与企业深度融合, 就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冠名班培养方式做了积极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材料工程系先后与宁夏赛马集团、宁夏赛马混凝土公司、宁夏瀛海集团、宁夏英力特公司、宁夏吴忠水泥厂及内蒙百建水泥公司等12家建材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协议书, 建立了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基地, 为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 确保学生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 针对岗位需求, 深化教学改革

本着“专业服从于市场, 课程服务于专业”和“基于企业生产过程”及“基于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原则,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 要求专业课程密切结合生产工作流程, 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设计合适的任务模块, 引导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完成学习, 体现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思想。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岗位要求, 确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支撑课程及相关课程, 在此基础上, 重构理论教学体系, 进一步夯实实践教学体系, 融素质教育于其中, 进而构建出一套新的课程体系。

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效

材料工程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从2011年开始试点改革到如今已初具规模, 前后历时近3年时间, 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学生招生规模从最初的二十余人发展到如今的四百余人, 学生不仅职业素质普遍提高, 而且就业面愈发广阔, 学习的主动性和社会适应性也明显增强, 尤其是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学生就业率已连续几年保持在100%, 就业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 尚需完善之处

(1) 由于社会普遍对学水泥工艺、混凝土工艺存在偏见, 导致招生困难。 (2) 女生就业难。由于行业特点, 水泥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和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对男生需求远大于女生, 这就导致女生就业难度比男生大的现象。 (3) 学生频繁跳槽。由于我区建材行业发展迅速, 企业对动手能力强、面向生产一线培养的学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高于学生人数, 学生供不应求导致学生挑用人单位, 对就业机会不珍惜。

摘要: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从市场需求出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已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董俊义主编.教学及人才培养[Z].石油大学 (华东) 年鉴.1997-1998.

[2]张建功主编.人才培养[Z].内蒙古年鉴, 2002.

第四部分 实验步骤设计 篇3

实验设计题一般具有难度大、开放性高和得分低等特点。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求考生能准确理解实验原理,合理运用实验材料与用具,采用一定的实验手段,控制相应的实验条件,合理调节各类实验因素,这样方能对实验方案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实验设计步骤的基本方法

1. 明确实验目的

认真审题,找准关键词,搞清实验要探究什么问题(课题)。一般从题干(或课题)中就可以读出。

2. 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规律。解生物实验设计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审题最关键的目标就是要明确该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

3. 确定实验思路

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等基本条件;其次,精心策划实验方法、严格设计实验过程、合理设置对照或变量,并引入科学的观测方法;最后,能够做到有效预测实验结果、科学描述实验结果,并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如在明了确探究性实验要求、目的后,可分为三步骤进行:(1)实验准备,包括必要的实验器材及实验药品的准备;(2)设计对照实验。满足条件X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事件P能否发生;条件X改变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事件P能否发生,发生的程度如何?(3)梳理,实验是否遵循“单因子变量”、“等量原则”。

4. 设计实验步骤

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准实验材料,遵循实验原则并做出实验假设后,就可以编制一个严密、科学的实验程序进行实验。对于编制的实验程序,须要仔细推敲,形成一个最优化的方案,使实验科学、简捷、可行。

二、实验步骤书写“四步曲”

分组对照实验的步骤设计可分为四步:第一步:对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分组并编号。根据题目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变量,确定可分为几组。叙述时注意每组实验材料、用具都要相同。这一步要求我们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审清题意,根据实验给定的条件要求来设计。第二步:对各组进行实验变量处理。施加实验变量的组为实验组,不施加实验变量的组为对照组。该步要求我们注意合理设计对照实验,并注意实验变量怎样处理。第三步:各组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或反应一段相同的时间,该步要注意控制好无关变量,保证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第四步: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结合具体题目叙述怎样对结果进行观察记录。

三、实验设计步骤中常见的错误

同学们做实验设计题时,往往不能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来设计实验方案,对于具体实验步骤,描述不全面,语言表达能力不到位等。

【考点例析】

例1 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

1. 实验材料和用具

①家兔 ②生理盐水 ③酒精棉 ④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 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 ⑥试管、注射器(针管和针头)

2.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只试管,编号A、B,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

第二步:

……

解析 (1)明确目的和要求:此实验的目的、要求是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2)分析原理:此实验的原理是①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②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3)确定实验思路:观察血液中有钙离子和无钙离子2种情况下,血液的凝固情况,以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4)设计实验步骤:要注意题中已给的第1步,要意识到A管和B管是一组对照,在将要设计的各步骤中要注意有关事项,如试剂用量、控制条件。

本题设计步骤如下:第二步:用酒精棉消毒,用注射器取家兔血液。第三步: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第四步:将等量的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或只在A管中加入一定的氯化钙溶液)。

例2 在“课外”活动中,生物小组同学了解到一种有毒植物“博落回”,农民常用其茎叶的浸出液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杀菌,防治秧苗病害,但是使用时常出现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同学们经调查后发现,农民所使用的“博落回”浸出液浓度约为100mL水中含有3~7g“博落回”茎叶干重。他们推测,水稻发芽率降低现象可能与使用的浸出液浓度有关。

课题名称:不同浓度“博落回”浸出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晒干的“博落回”茎叶,饱满无菌、已经水浸泡一天的水稻种子500粒、培养皿数套、大小烧杯数只、量筒、台秤、漏斗、纱布、吸管、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 。

解析 本题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博落回’浸出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由此可知实验变量为“不同浓度的‘博落回’浸出液”,应设计用不同浓度“博落回”浸出液处理的水稻种子,分成几组,均为实验组,同时应设计一组不用“博落回”浸出液而用蒸馏水处理的水稻种子为对照组。另外实验材料只给出“晒干的‘博落回’茎叶”,设计中应获取“博落回”浸出液。叙述中还要注意关键词的使用,如“等量的”、“温度等条件适宜且相同情况下”等。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同学们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要充分利用(要用完),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要随意增加、更改或减少实验试剂和材料。此外,同学们在书写实验步骤答案时,要注意:①要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③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④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俗语、口语,如:“盖玻片”不能说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不变色”不等于“无色”,不要将“褪色”说成“无色”,“不变”也不能说成“无现象”等等。

答案 实验步骤:①称取“博落回”茎叶30g、40g、50g、60g、70g分别放入不同烧杯中,各加水500mL,浸泡两天,用纱布过滤,得到不同浓度的浸出液;②用培养皿6只,分别编号,在培养皿内铺垫吸水纸;③按编号倒入等量的相应浓度的浸出液,对照组倒入等量蒸馏水,使吸水纸吸足水分,每一培养皿中的吸水纸上平铺50粒水稻种子,各组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条件下培养;④每天观察,使吸水纸保持湿润,三天后,检查并记录每一培养皿中发芽和不发芽的种子数。

例3 科学研究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有致畸作用,畸变雌性体内出现雄性生殖器官。近期某水域被该类有机物X污染,为了解此有机物对水生软体动物是否有致畸作用,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请利用中考生物实验室常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和用具:采自未受污染水域、体重相近、性成熟的水生螺(A螺)(300只),解剖镜,有机污染物X溶液,养殖池,正常A螺雌、雄性器官解剖图谱等。

提示:给药剂量、具体仪器操作不作要求,室温恒定,养殖时间30天。A螺为雌雄异体,性别特征可在解剖镜下鉴定。

实验步骤: 。

解析 解答该题时,同学们常见的错误有:(1)没有考虑到做前测观察(见答案实验步骤①)和统计计算畸变率(见答案实验步骤⑤);(2)理解不到位,将“畸变雌性体内出现雄性生殖器官”误解为“雌性个体变为雄性个体或变为雌雄同体个体”;(3)没有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条件,选用“培养皿、烧杯、试管、瓶子”等器皿培养螺;(4)分组不随机,表现在先用解剖镜挑出雌螺和雄螺,然后按雌雄螺进行分组;(5)对样本数量没有统计学概念,在培养后只取几只甚至1只进行解剖统计;(6)没有写明白实验观察和分析的具体内容,仅写出“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概括性描述。

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 篇4

广播体操比赛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为了提升我校的广播操质量,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我们组织了这次队列广播操比赛。在此,我代表学校热烈祝贺这次比赛的举行,并向在这次比赛筹备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学校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迎接这次比赛,从年级组到各班级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几天的紧张训练中,班主任老师认真组织,体育教师严格指导,同学们抓住点滴时间,一丝不苟地进行训练,使同学们的队列广播操质量和精神面貌得到很大的提升,精神饱满、动作到位、整齐有力,令人赏心悦目。“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有的辛劳都将迎来优异的成绩,我们的评委一定会给予你们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

广播体操《希望风帆》和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这两操充满活力,充满时代的气息,是新一代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充分体现。今天,这次比赛就是同学们向学校领导和老师汇报训练成绩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利用学校给你们提供的展示平台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宗旨,发扬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用整齐的步伐、宏亮的口号、标准的动作,飒爽的英姿来体现我们的风采;以振奋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和优异的成绩,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明德精神。希望今后的每一天,同学们都能让高水准的课间操成为明德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更希望大家能够把这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体现在我们今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最后预祝本次广播体操比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 篇5

转眼已经走过2011年。这一年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程,透视过去的一年在指导的帮帮、同事们的关心、配合下,微生物实验室的这一块2010年财务科人员个人工作尾矿库年终总结

人民法院物流年终总结 110 陪审员工作总结

公司采购员业务办公室年终总结 210 工作总结

“ target=”_blank">工作总结如下:

1、工作质量成绩、效益战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后做佳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因,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 高,同时在工作中教习了很多西西,也锻炼了自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场面,为化验核心的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仔细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圆针政策,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个人年终总结 8800 关注国外国际形势,教习党的基本知识战有关政治思想文件、书籍,深进领会胡总书记的讲话肉体,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遵纪守法,仔细教习法律 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战事业心,积极主动仔细的教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仔细负责。

3、专业知识、工作才能战具体工作。

在化验室工作期间1化验工作精细琐碎,但为了搞佳工作,我不怕费事,向指导请教、向同事教习、自人摸索实践,仔细教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人的 理论水平战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锻炼成了一个熟练的化验员,能够熟练圆满地完成化验工作,受到了指导职工的佳年终总结结尾 940 评战欢送。

在这一年,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佳”这样一个手段,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

(1)谦虚教习,勤于实际操作,深进教习国标,理论接合实践,能熟练操做一切化验项目并报证结因的准确性。

(2)协帮化验室主管做佳了各类文件资料的登记、上报、下发等工作,并把原来没有具体整理的文件按类别整理佳放进贴佳标签的文件夹外,给大野查阅文件提供了很大圆便,收到了很佳的效因

(3)协帮化验室主管做佳关于化验室认证的相关工作。

(4)仔细、按时、高效率地做佳各级指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同时,我还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佳工作,并在其他同事有事时能够顶岗。

4、工作态度战勤奋敬业圆面。热爱自人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仔细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进,热心为大野服务,仔细恪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 勤率高,没有请假缺岗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求减班完成工作按时减班减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 实、乐瞅医院洗衣房年终总结 20 上进,始终保持严谨仔细的工作年终总结维护 1 态度战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仓管员2010年终总结 30 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帮人的优秀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劳繁朴的生活。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6

第2课 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

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 植物的叶

【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

【实验步骤】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 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

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

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改进:选用带树皮 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

第6课:秋季星空——制作观星箱

制作步骤:

1、准备一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或右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

3、再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再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

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再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基础知识】

1、观察方位的确定:观察南面的天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观察北面的天空: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东

3、()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

4、()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著名的()就处于这个星座。

第8课木材

实验名称: 研究木头的特点实验

实验材料: 各种木头、水槽、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实验方案:

1、将木头放在火上烧观察哪种木头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块上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纹络粗细

3、用小刀刻木头、用指甲刻画木块,探究木块的软硬程度

4、将木块放入水中,看沉浮现象。

5、检验木头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 木头易燃烧。

2、木头有年轮

3、木头软硬度不同

4、木头能浮沉

5、湿木头能导电

第10课陶瓷

实验名称: 研究陶瓷的特点实验

实验材料: 陶瓷、碎瓷片、木锤、小刀、酒精灯。

实验方案:

1、将陶瓷片砸开,观察断裂面。

2、用断裂面来切割纸观察其锋利程度。

3、将陶瓷片放在火上烧,观察陶瓷的耐火性。

4、检验导电性

实验现象: 陶瓷坚硬、易碎

2、陶瓷断裂面锋利

3、陶瓷耐高温

4、陶瓷不导电

实验结论: 同现象

第11课金属

实验名称: 金属的特点

实验材料: 各种金属制品、烧杯、热水、勺子、小刀、锤子、钉子、木头、导线、电池、酒精灯

实验方案:

1、把勺子放入有热水的烧杯中,用手触摸勺把。

2、用小刀刻金属体验软硬程度。

3、用锤子砸钉子。

4、检验导电性

实验现象: 易传热、2、软硬度不同

3、有延展性

4、易导电

实验结论: 同现象

第12课玻璃与塑料

实验名称: 玻璃与塑料的特点

实验材料: 各种玻璃、塑料制品、木锤、电池、导线、镊子

实验方案: 同以上研究材料的方法

实验现象: 玻璃特点:

1、透明

2、易碎

3、不燃烧

4、较重

5、较硬

6、断裂面锋利

7、不导电

塑料特点:

1、透明

2、不易碎

3、易燃烧

4、较轻较软

5、硬塑料断裂面锋利

6、不导电 实验结论: 同现象

第13课蒸发

实验名称: 蒸发

实验材料: 镜子、手帕、吹风机、瓷盘、玻璃片、玻璃棒、瓶盖、木棒、棉花球、棉线、弧形木板、小铁钉、铁丝、双面胶、试管夹、烧杯温度计、棉纱

实验方案:

1、用湿毛巾擦拭小镜子,观察镜子上水的变化。

2、把水抹在手掌上观察水的变化,观察室外晾晒湿衣服。

3、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4、在两个蒸发皿里放入同样多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一个蒸发皿中的水,另一个不加热,做对比实验。

5、两块同样的湿布,用电吹风吹其中一块湿布,另一块放在桌上,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1、2:水不见了。3:温度计温度下降。4:被加热的蒸发皿里的水蒸发的快。5:被电吹风吹动的湿布水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 1和2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3说明水蒸发时会吸收热。4和5说明加热和通风可以加快蒸发。

第14课沸腾

实验名称: 沸腾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烧杯、酒精灯、火柴、温度计、水

实验方案:

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烧杯中的温度的变化。

2、水开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产生大量气泡,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不停地翻滚,烧杯中的水不断减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再上升。

实验结论: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会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如果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15课凝结

实验名称: 凝结

实验材料: 小镜子、小瓷盘、酒精灯、火柴、玻璃杯、试管夹、水

实验方案:

1、对着小镜子哈气,用放大镜观察小镜子上产生的现象。

2、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瓷盘和烤热的瓷盘,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

1、镜面上有小水珠。

2、冷瓷盘下有小水珠,烤热的瓷盘下没有小水珠。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16课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名称;测定水的冰点教参164页

实验材料:大烧杯 试管温度计冰块食盐

实验步骤;

在大试管中放入冰块,倒入适量浓食盐水。把装有一小半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记录观测到的温度和现象。实验结论: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水结冰时的温度零摄氏度的冰.第17课小水滴的旅行

实验名称: 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平底烧瓶、带胶塞的导管、小瓷盘、烧杯。或者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小瓷盘

实验方案: 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温逐渐升高至沸腾。观察烧杯内壁。

2、加热烧杯内的水,在烧杯口上罩上盛有冰块的瓷盘。

实验现象:

1、烧杯内壁上逐渐积满了小水滴,而逐渐变大,从烧杯口滴下形成雨。

2、瓷盘下有许多小水滴,小水滴越集越多,滴下形成雨。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多了形成雨。

实验名称: 雾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平底烧瓶、带胶塞的玻璃管,玻璃杯、冰块 实验方案:

1、用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使水沸腾,观察玻璃管口昌出的气体。

2、在盛有温水的烧杯口上方,放一块冰,观察冰块周围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1、从玻璃管口上方冒出“白气”。

2、冰块周围会有“白气”出现。实验结论: 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 露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灯、火柴、烧杯、水、小瓷盘、试管夹

实验方案: 加热烧杯中的水,用试管夹夹住小瓷盘放在烧杯口的上方观察。

实验现象: 瓷盘下结满了小水珠。

实验结论: 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 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水、冰、食盐、温度计、易拉罐、海绵

实验方案:

1、将冰、水、盐放入易拉罐,插好温度计。

2、擦干易拉罐,放到桌上沾满水的海绵上。

3、过一会儿,观察易拉罐外壁上出现什么现象,测量桶内温度是多少?

实验现象: 易拉罐外壁上沾满了小冰晶

实验结论: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第19课地球上有什麽

实验名称;观察地球仪

实验材料:地球仪

实验过程:

1.发现蓝色的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地,绿色表示平原。.地球上有各式各样的地形、地貌、:山峰、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等。

3、地球仪上有经线、纬线、赤道、五带分布。

第21课、苹果为什么落地

实验名称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

实验材料细线小木块皮球钩码火柴铁架台

实验方案

1、根细线拴住一个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火柴把细线烧断,观察现象。

2、用手托住一个木块,松手观察现象。

3、用手拍皮球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钩码落回地面,木块落回地面,皮球弹起很高后落回地面。

实验结论在地球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名称: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实验材料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

实验过程:

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1)使用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整到零刻度。力的单位“牛顿”用“N”表示。

(2)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

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 篇7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控机床的性能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对数控机床本身的约束也越来越小, 加工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其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数控程序的高效性, 可大大提高生产率, 而结合计算机技术是实现这种结果的必要条件。三维自由度曲面通常采用球头铣刀加工, 但球头铣刀头部切削速度为零, 刀槽很浅, 切削条件差。

本研究提出四坐标侧铣方法加工叶轮等不可展直纹面理论, 并结合径流式叶轮机械轴—径型叶轮抛物面叶片的成型设计计算方法。

1四坐标侧铣方法加工叶轮

四坐标侧铣方法加工叶轮示意图, 如图1所示。

设叶轮曲面的方程为[1]:r=r (u, v) , 法线矢量n=n (u, v) 。设叶轮曲面绕其自身轴线转过θ角, 法向矢量也绕其自身轴线转过θ角, 则刀具圆柱面方程为:x=ξ, y=Rcosθ, z=Rsinθ;刀具法向矢量为[2,3]:ncx=0, ncy=cosθ, ncz=sinθ。

当刀具与叶轮接触, 即:ncxnx (0) =ncyny (0) =ncznz (0) , 求解下列方程:

nx (0) =0nx (u, v) cosη-ny (u, v) sinη=0 (1) nz (u, v) cosθ=[nx (u, v) sinη+ny (u, v) cosη]sinθ (2)

由式 (1) 可求得η, 由式 (2) 可求得θ。

设刀具中心坐标为xc, yc, zc, 则:x=ξ+xc;y=Rcosθ+yc;z=Rcosθ+zc。

刀具与工件处于加工位置时, 如图2所示。由于刀具与工件接触点坐标相同, 则:

xcosη-ysinη=ξ+xc (3)

xsinη+ysinη=Rcosθ+yc (4)

z=Rsinθ+zC (5)

由式 (4) 、式 (5) 可求得yC和zC。

由于圆柱面沿轴线移动是沿曲面自身运动。对外界不产生影响, 故ξ可取为常数, 不妨取0, xc大小不影响接触条件, 要根据叶根曲面不干涉来确定。

2数控实验

数控实验的设备:MAHO 600C四轴数控加工中心, 如图3所示。

工件装夹:在加工中心圆型工作台上安装三爪卡盘 (三爪卡盘的回转中心与加工中心圆型工作台回转中心同轴) 。工件中心通过芯棒, 芯棒一端用三爪卡盘加紧、芯棒另一端用螺母紧固并固定工件。

刀具对刀示意图[4,5,6], 如图4、图5所示。

3数控程序

加工工件 (叶轮) 的数控程序清单如下 (采用相对坐标系编程) :

4结束语

本研究按相对接触条件确定圆柱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 相对于端铣加工, 可大幅度减小切削余量。该方法与径流式叶轮机械轴—径型叶轮抛物面叶片的成型设计计算方法结合, 使设计计算和加工计算更方便, 加工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孙正柱.径流式叶轮机械轴———径型叶轮抛物面叶片的成型设计计算[J].机械工程学报, 1982, 18 (2) :66-82.

[2]焦建斌, 郑芳圃.直纹面型叶轮五坐标数控铣削原理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1994 (8) :5-8.

[3]吴坚, 赵东福.用矢量差分法加工涡流增压器叶片及误差分析[J].机电工程, 1999, 16 (5) :90-92.

[4]曹利新.基于五坐标数控圆柱形刀具线接触加工自由曲面的几何学原理[J].机械工程学报, 2003, 39 (7) :134-137.

[5]MARCINAK K.Influence of surface shape on admissibletool positions in 5-axis face milling[J].Computer-AidedDesign, 1987, 19 (5) :24-30.

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 篇8

实验名称 通过活动体验关节的作用 实验目的 体会关节的作用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回形针,豆子,小口瓶 实验步骤:

1、绑住食指关节,然后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腕关节和指关节,然后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4、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动作,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结论 如果没有关节,身体就会变得僵硬。关节还有缓冲的作用。

学科:

科学

班级 :

四年级

时间: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姓名

班级 四年级 组次

实验时间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制作骨骼模型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剪刀、硬卡纸、胶水 实 验 过 程 及 步 骤 1、在硬卡纸上描画人体骨骼。

2、用剪刀仔细剪出所画人体骨骼。

3、用胶水粘贴,制成模型。

实 验 结 果 人体共有 206 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3 个大部分。

教 师 评 语

签字

****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姓名

班级 四年级 组次

实验时间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秒表、小车、尺子、钩码

实 验 过 程 及 步 骤 1、在桌面上定好距离,确定起点和终点; 2、分别挂 2、3/4 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

3、实验反复做几次; 4、计算并比较。

实 验 结 果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其他因素不变)

教 师 评 语

签字

****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姓名

班级 四年级 组次

实验时间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研究摆的快慢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不同的摆、量角器 实 验 过 程 及 步 骤 1、做一个摆,并明白一个来回算一次; 2、用摆线 30 厘米的摆实验,测量 15 秒可摆动多少次?(多做几次,摆角要不同)

3、用摆线 15 厘米的摆实验,测量 15 秒可摆动多少次?(多做几次,摆重要不同)

4、记录、比较摆的次数。

实 验 结 果 摆的快慢与摆重、摆角无关,与摆线长度有关

教 师 评 语

签字

****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姓名

班级 四年级 组次

实验时间

学生实验报告单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研究力的大小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弹簧秤、钩码、苹果、小刀 实 验 过 程 及 步 骤 1、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2、将钩码挂在弹簧称上; 3、等指针静止时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5、用弹簧秤分别测量苹果、小刀。

实 验 结 果 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称标定的最大数值。

教 师 评 语

签字

****年**月**日

学校:

姓名

班级 四年级 组次

实验时间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标准弹簧、钩码 实 验 过 程 及 步 骤 1、固定弹簧的一端,测量长度; 2、在弹簧下分别挂 1、2、3、4、个钩码,测量弹簧的长度; 3、记录、交流。

实 验 结 果 在弹性范围内钩码越多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教 师 评 语

签字

****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姓名

班级 四年级 组次

实验时间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研究减小液体的阻力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不同形状橡皮泥、洗洁精、透明塑料瓶、秒表、鲸或海豚的形体照片

实 验 过 程 及 步 骤 1、把橡皮泥分成大小相同的几个小团,分别捏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2、用线绑住这些模型,同时放入有洗洁精的瓶中,比较下沉速度; 3、记录、交流。

实 验 结 果 流线型物体能减小摩擦力。

教 师 评 语

签字

****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姓名

班级 四年级 组次

实验时间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研究降落伞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线段、金属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秒表 实 验 过 程 及 步 骤 1、每组准备两个伞面面积不同的降落伞(利用实验材料制作); 2、将降落伞在同一高度下降(多做几次,载重要不同); 3、用秒表记录降落伞从下落到触地的时间; 4、用伞面面积不同的降落伞重复上面的实验;’ 5、记录、比较; 6、交流、汇报。

实 验 结 果 伞面面积越大,降落伞下降速度越慢;降落伞载重越大,降落伞下降越快。

教 师 评 语

签字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篇9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年 月 日

工程材料实验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 碳钢的热处理 ● 金相试样的制备

●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 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 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 常用工程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一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了解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2)金相显微镜的构造

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与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工程材料实验

(3)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各种组成相或组织组成物的特征 3)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区别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三 碳钢的热处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了解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45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加热温度的选择 2)保温时间的确定 3)冷却方法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四 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2)学会金相试样的制备技术。

工程材料实验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取样 2)镶样 3)磨制 4)抛光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观察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钢冷却时所得到的各种组织组成物的形态 2)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六 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的原理、构造。2)学会三种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洛氏硬度实验原理 2)布氏硬度试验原理 3)显微硬度计的原理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七 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工程材料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硬度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测量热处理试样的硬度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八 常用工程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几种常用合金钢、有色金属、铸铁和金属陶瓷及纤维增强树脂的显微组织。

2)分析这些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教学内容

1)几种常用合金钢的显微组织 2)铸铁的显微组织

3)几种常用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 4)金属陶瓷及纤维增强树脂的显微组织

四、实验步骤

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 篇10

关键词: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教学效果,误差分析

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土力学实验是土力学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对土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同时, 穿插进行一定数量的土工实验课程的学习与实践, 以便深入了解土的工程力学性质, 熟悉土工实验各种仪器设备, 学会整理测试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土力学理论的理解和科学研究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 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1]。

毫无疑问, 实验前的预习与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最终实验效果的不理想。本文拟基于学生实验结束后提交的实验成果——实验报告为切入点, 来探讨如何提高土力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1 实验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实验报告是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将其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测试结果等进行汇总的过程, 通过写实验报告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基础知识, 自检实验中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 分析操作过程中失误的地方, 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2]。一般地,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预习 (实验目的、原理、所需实验仪器、方法及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现象、数据记录) 、结果与讨论 (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等。只要学生能够按照上述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与归纳, 实验教学的效果基本可以保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相当一部分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达不到基本要求, 主要问题有:1) 实验报告内容大量摘录于实验指导书。每门实验课大都配有实验指导书, 其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是学生预习实验的主要参考资料。而实验报告也需对整个实验的原理、步骤与方法等进行介绍, 这些内容均可从实验指导书中找到, 于是相当多的学生把实验指导书中的相应内容直接摘录到实验报告中。这种做法显然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写实验报告成了枯燥的抄写活动。因此, 我们主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完成实验报告, 是基于动手实验后对实验知识理解与掌握的一种自然表述。而且学生实际实验过程中的步骤与方法, 未必与实验指导书中罗列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完全相同, 直接摘录相关内容显然是不妥的。2) 实验观察不仔细、数据记录不全面。在实验过程中, 对各种现象的仔细观察与数据的准确读取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在采用搓条法测定黏土的塑限实验中, 需要搓滚土条使其直径达到3 mm且表面开始出现裂纹并断裂成数段时, 便判断此时土条的含水率为塑限。在实际实验过程中, 判断土条直径是否达到3 mm、土条表面裂纹是否开始出现等均需要仔细观察, 若观察马虎粗糙则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各类原始数据需准确读取, 有效数字要规范, 特别不能对数据进行人为修正。3) 不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基于实验数据得到的实验结果往往误差较大, 即出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不一致。学生对这种偏大的误差 (甚至是错误的数据) 深入探讨较少, 往往用“偶然误差”“仪器精度不够”这些普遍存在的模糊原因去解释[3], 较少探究产生误差的原因, 更难以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与方法。事实上, 对实验误差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议题, 也是学生认真对待实验的具体体现。因此, 重点关注学生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是加强实验报告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

2 忠于实验过程, 理性对待实验误差

由于受实验设备、操作方法、读数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土工实验成果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特别地, 由于学生知识的有限性与实验经验的不足, 实验过程中往往得到超过允许平行误差的实验结果[4]。严格来讲, 这样的实验结果不能算是实验成功。但由于学生的实验目的并不是为实际工程提供准确的实验参数, 而仅是通过实验教学达到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并培养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生得到误差较大的实验数据 (甚至错误的实验结果) 都是可以容忍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实验教学过程中怎样对待学生得到的误差较大的实验结果。首先, 实验指导教师不必过于苛求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有部分老师甚至提出“实验误差较大需要重做实验”的指导意见, 导致部分学生得到误差较大的实验数据后, 为了避免重做实验的麻烦而篡改实验数据, 使最终实验成果满足“误差要求”。这种做法显然引起了较大的负面作用, 没有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尊重客观实际的基本准则, 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与科学观。

事实上, 学生得到误差较大的实验数据是正常的。指导老师应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是什么因素引起了较大的误差, 怎样减小或消除这些误差。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重回实验室, 仔细琢磨, 并同时查阅资料或相互讨论, 逐步解决问题。部分爱钻研的学生, 会提出一些减小实验误差的可靠措施, 甚至对一些实验仪器进行改进, 并申请发明专利。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力培养, 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提高。这种教学效果, 往往是理论教学达不到的。因此, 学生得到误差较大的实验数据, 反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只要正确引导, 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所有的这些处理误差的学习过程, 都最终反映在实验报告中。通过查阅学生的实验报告, 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程度, 掌握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过程, 关注学生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思考。如果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较粗糙, 没有对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 可以让其进一步补充完整后再提交。可见, 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成果的集中体现, 抓好实验报告的质量, 可以促进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 有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现以直剪试验为例, 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根据土工实验规程的实验方法与步骤, 直剪实验是为了得到土样在垂直压力分别为100 kPa, 200 kPa, 300 kPa, 400 kPa作用下的抗剪强度τf, 然后根据τfσ曲线确定土样的粘聚力c与内摩擦角ϕ。图1为部分学生得到的τfσ实验曲线。

乍一看, 如图1所示的实验结果肯定是错误的, 因为垂直压力为400 kPa时的土样抗剪强度比100 kPa和300 kPa时的相应值还小, 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竖向应力越大, 土体的抗剪强度越高) 。看到这样的实验报告, 我们并没有轻易的断定为学生的实验失误, 而是积极引导学生查明实验数据失真的原因。经过深入探讨, 我们发现了下列原因:1) 试样的离散性太大。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较多, 指导老师需在实验前预先准备好直剪试验的试样, 才能保证实验按时完成。试样是由干土加水拌匀后压入环刀内制成的, 一般一次实验课需制作60个~80个试样。由于试样数量众多, 制作过程中很难保证所有试样的含水率、密度等特征的同一性, 制作后养护过程中各试样水分的挥发情况也不尽相同。特别地, 部分试样是由勤工俭学的学生负责制作的, 其性质的均匀性与稳定性更难以得到保证。实验时, 学生从所有试样中随意领取4块试样进行实验, 试样的非均匀性决定了实验结果的离散性, 这是实验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2) 在某一垂直压力下的试样抗剪强度τf是通过读取τ—Δl曲线上的峰值来确定的。而部分试样的τ—Δl曲线峰值不明显, 或者峰值出现太晚, 导致学生确定τf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误差, 再加上绘制τ—Δl曲线也存在误差, 从而引起实验结果失真。3) 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失误, 如开始剪切前忘了拔去插销, 使得量力环变形过大受损;读数前剪切盒上盒前端钢珠与测力计接触不良等。4) 转动手轮的速度不能很好的控制, 仪表的读数也存在误差。通过查找原因, 使学生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 领会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品质, 并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减小上述误差的措施。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 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 结语

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活动的总结, 可以集中反映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及实验成果, 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当前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中普遍存在实验报告抄写实验教材、数据记录不全面、缺乏对实验结果深入分析等问题。只有严把实验报告的质量关, 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查找实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尝试建立减小误差的有效措施, 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达到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时伟, 章伟, 董攀.“土工实验课”改革的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2) :36-38.

[2]马铭杰.确保实验报告质量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11) :64-66.

[3]唐孟希.实验报告的水平急需提高[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 (2) :218-220.

[4]姚丽红, 周烨.土力学实验课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3 (2) :55-56.

工程光学仿真实验报告 篇11

实验者:39172211----汪汝亮

39172213----范

博 39172212----陈文俊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光学系统仿真设计软件 ZEMAX,利用该仿真设计软件掌握光学系统设计、光线追踪、像质评价、系统成型及仿真再现等基本应用方法。

【实验设备】

ZEMAX软件

【实验内容】

1.ZEMAX功能、界面及数据输入的演示。

2.单镜片、双镜片、牛顿望远镜的设计实现。

【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单镜片

运行ZEMAX软件,按要求输入3个波长,在STO后插入一个面。输入STO的材质BK7,孔径大小以及厚度。再输入第一面及第二面镜的曲率半径100及-100.选中analysis 中的fans,得到图形如下

矫正defocus,得到图形如下

定义评价函数

最佳设计如下图

Spot Diagram

Focal Shift

OPD 双镜片

叫出课程1的LDE,在STO后插入一个镜片,定义第一面、第二面镜材质分别为BK7和SF1,优化,叫出Chromatic Focus Shift,更改diameter,STO的thickness。得到下图 Focal Shift

Ray Fan Curve

2D Layout

改变STO的Thickness得如下图

Field Curvature 牛顿望远镜

在STO的thickness中输入-1000,curvature中键入-2000,GLASS为MIRROR,aperture为200,波长选用0.550,观察spot diagram,如下图

Airy Disk

定义抛物面镜

在反射镜后放一个折镜fold mirror,把STO的thickness改为-800,结果如下图

在imagine plane前插一个dummy surface,3Dlay out 结果如下

在STO前插入一个surface,使其thickness为900,Aperture Type 为“Circular Obscuration”,Max Radius键入40,3Dlay out 观察结果如下

【思考题解答】

1.当前常用的光学设计软件有ZEMAX、CODE V、OSLO、ASAP等等。2.用ZEMAX进行光学设计的主要步骤:(1)新建镜头;(2)调用镜头;

(3)光路计算与优化计算;(4)像质评价。

【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 篇12

实验一: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探究性实验。

【研究问题】橡皮筋如何发出声音? 【我的猜测】拨动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实验步骤】

(1)如图 1 所示,分别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然后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如图 2 所示,我们轻轻地用手去弹拨橡皮筋(也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此时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如果能听到声音时,请仔细观察橡皮筋的状态,它是否振动?将观察和听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想办法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此时,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然后将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1)我们用手去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听到声音。

(2)当我们轻轻地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3)我们发现橡皮筋振动停止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的是否振动有关,振动是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实验二

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

【研究问题】空气、真空能否传播声音。

【我们的猜测】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实验步骤】

(1)把闹铃调成发出响铃状态,然后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紧接着我们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此时注意听声音的变化。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到玻璃罩中,此时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我们发现随着玻璃罩里的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我们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而当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又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

固体能否传播声音

【研究问题】固体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我们的猜测】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实验室桌子即可 【实验步骤】

(1)小组内同学进行二次分组,本次我们将两个同学分为一组,其中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桌子的一端,同时耳塞或用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2)此时另一个同学轻轻地敲击桌子的另一端,或者用手指去抓挠桌面,然后记录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情况(是否听到声音等)。

(3)第三步,将耳朵离开桌面,记录此时听到的声音情况,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之处。(注意此时是耳朵不贴着桌子)

(4)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时可以清楚地听到敲击桌面或抓挠桌面的声音,当耳朵离开桌面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弱,甚至听不到声音。

(5)实验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实验四

液体能否传播声音

【研究问题】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 【我们的猜测】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实验材料】大水槽、音叉、水等。

【实验步骤】

(1)首先往水槽里装入约 3/4 的清水。

(2)小组内有序实验,一名同学用橡胶锤轻轻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迅速伸入水槽中水面之下。

(3)此时,其他同学依次将耳朵紧贴在水槽外壁上,用耳塞或另一只手堵住另一侧耳朵。(建议每个人都听一听)

(4)实验后及时记录声音的情况以及观察音叉伸入后水面的情况。

(5)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水槽外壁上能够清晰地听到音叉的声音。音叉伸入水面之下后,以音叉为中心水面出现圈一圈的水波,并不断向远处传播。(从两个方面去看待问题,一是声音,而是水面的情况)

(6)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而且我们发现声音是以类似于水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实验五 —1 1

了解耳郭的作用

【研究问题】耳郭有什么作用 【我们的猜测】收集声音 【实验材料】一张 A4 纸。

【实验步骤】

(1)首先,将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听微弱的声音。

(2)拿掉纸喇叭,再听一听同一个声音。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实验现象:用纸喇叭听声音,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大一些。

(4)实验结论:耳郭具有收集声波并把声波导入耳道的作用。

实验五 —2 2

模拟鼓膜的振动

【研究问题】鼓膜振动的情况 【我们的猜测】

【实验材料】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带橡胶锤)、气球皮、细沙或碎纸屑等。

【实验步骤】

(1)首先我们准备一个气球皮,然后把气球皮放在塑料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好。这个时候,气球皮相当于人耳的鼓膜了。

(2)然后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

(3)接下来我们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同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4)实验现象:用小锤敲击音叉,把音叉靠近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时,气球皮上的细沙或碎纸屑跳起来。音叉离气球皮的远近和敲击音叉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到细沙或碎纸屑跳动的幅度的大小。(5)实验结论: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鼓膜的振动也不同。

实验六 —1 1

钢尺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问题】钢尺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猜测】钢尺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高;幅度越小,音量越低。

【实验材料】钢尺(建议长一些 30CM)。

【实验步骤】

(1)首先将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 20 厘米,然后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并注意它发出的声音。

(2)第一轮实验以后,这次用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并注意它发出的声音。

(3)注意!以上实验重复操作 3 次以上,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4)实验现象: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此时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5)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和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六 —2 2

橡皮筋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问题】橡皮筋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猜测】橡皮筋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高;幅度越小,音量越低。

【实验材料】木板、钉子、小木棍,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将橡皮筋系在木板上的小木棍的上端,距离小木棍顶端约 2 厘米。

(2)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其振动幅度的变化。

(3)注意!以上实验重复操作 3 次以上,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4)实验现象: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时,其振动幅度小;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时,其振动幅度大。

(5)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和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七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研究问题】尺子的音高和什么有关系 【我们的猜测】尺子露出桌面长度有关,越长越低、越短越高。

【实验材料】钢尺或塑料尺。

【实验步骤】

(1)根据尺子的长度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分别为 5 厘米、10 厘米、15 厘米、20 厘米。

(2)将尺子的一端露出桌面 5 厘米,用手用力压在尺子上面。

(3)用力拨动尺子,反复 3 次,仔细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然后记录下来。

(4)把尺子依次伸出桌面 10 厘米、15 厘米、20 厘米重复以上的实验过程。

(5)实验现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不同。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长,发出的声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短,发出的声音高。

(6)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实验八 —1 1

弦的 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研究问题】弦的长短和音高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猜测】音高和弦长度有关,弦越长越低、弦越短越高。

【实验步骤】

(1)手指按在一根琴弦上并上下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识别音高的变化。

(2)换另外几根琴弦,重复上面的操作。

(3)实验结果:手指按在同一根琴弦上不同位置时,音高不同,弦振动的部分越长,音高越低;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

实验八 —2 2

弦的松紧与音高的关系。

【研究问题】弦的松紧和音高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猜测】音高和弦的松紧有关,弦越紧越低、弦越松越高。

【实验步骤】

(1)手在这根弦上的位置不变,拨动琴弦,识别音高;调节这根弦的松紧程度,拨动琴弦,识别音高的变化。

(2)换另外几根琴弦,重复上面的操作。

(3)实验结果:同一根琴弦,松紧不同,音高不同,弦越松,音高越低;弦越紧,音高越高。

实验八 —3 3

验证弦的粗细与音高的关系

【研究问题】弦的粗细和音高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猜测】音高和弦的粗细有关,弦越粗越低、弦越细越高。

【实验步骤】

(1)手指在多根琴弦上连续移动,识别音高的变化。

(2)重复 3 次上面的操作。

实验四工业工程实验报告201 篇13

一、理论依据与深层反思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 其核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还包含四大属性或四大要素, 即“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可见, 创设“情境”是前提 (而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 , “协商”与“会话”是协作学习的形式, 对促进学习群体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即真正完成意义建构) 有重要的意义。“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这就要求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机械外加”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 “小语四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验探索目标是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 从而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二、点面结合, 实验探索

“小语四结合”低年级作文教学实验, 主要表现为以下鲜明的特征:以“动”为突破口, 以创设情境为纽带,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以“训练表达”为内容, 同时对增强学生的创新欲、表现欲有独特的作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改变了“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局面, 以其独特的动画技术和音像黏贴、剪辑、组合技术, 变静态的情景为动态的动画, 使一定的时空背景得以“活化”,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语四结合”中、低年级作文试验中, 我们十分注意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 提高听话、说话能力, 学会普通话, 并不断提高其规范程度;开展了“四个说”的实验, 即“激发兴趣乐于说, 大胆发言敢于说, 讲究规范科学说, 富于想象创造性地说”。

“四结合”作文教学, 我们的特色是提早起步, 开展“七有实验”。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 在学生学会电脑打字的基础上, 我们让学生用拼音从写一句话入手, 写拼音日记。在日记中, 训练观察, 训练表达, 尤其注意培养“认真观察, 实话实说, 实话实写”的习惯, 从小打下做人和写好作文的基础。其次, 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作文综合训练”, 做到“七有”: (1) “有趣”——创设愉悦氛围, 激发写作兴趣, 寓教于乐。 (2) “有用”——在计算机电脑网络交际中发展书面表达能力。 (3) “有心”——争做生活有心人, 不断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4) “有法”——从“生生互动, 协作学习, 析改反馈”中学会各种写作方法。 (5) “有度”——强调目标意识, 利用电教功能, 不许进行“高八低八度教学”。 (6) “有序”——循序渐进, 分项突破, 整体推进, 步步打牢基础。 (7) “有恒”——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操作技能, 持之以恒地强化打字表达练习和网络评价能力。以上七个层面通过教学流程的构建, 使之具体化。

在教学中, 教师如能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使学习者在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关的情况下学习, 置身于特定情境中, 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 而且还可以调动儿童的情感与学习, 并在观察、体验、思考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 不稳定, 缺乏一定的目的意识支配, 而创设情景则能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这一难题, 对学生体会意境, 进入角色, 调动其想象力有很大的帮助。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时, 着力下好“四盘棋”:

(1) 课前观察, 有心细心。引导学生在观赏家乡的美景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在观察中发现美感受美, 并通过表象积累, 获得第一手材料。

(2) 创设情境, 再现“原形”。在学生对家乡美景留有印象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软件再现所见景物, 学生从视觉到思维, 按“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 根据画面, 学生观摩时逼真、形象、可信度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画面, 作为习作素材, 就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忧。

(3) 丰富表象, 唤起联想。观察与思维、想象同步。要培养创造力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是人脑能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构造没有经历过的物或形象的能力。”而中低年级的孩子正处在想象力培养的“智力发展的敏感时期”,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 努力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步。

(4) 整体入手, 析改“特景”。教师把自己电脑上的信息传到每个学生的电脑屏幕上 (包括文字声音) , 学生根据屏幕上的内容进行“细节还原”, 进行网络析评, 多向反馈, 通过自改、互改, 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最后在共同赏析“佳作”时体验成功的愉悦。

此外, 在“四结合”实验中, 我们还通过以下层面的尝试使之优化、内化。

1. 以“电脑日记”为突破口, 激发习作欲望

兴趣是作文成功的先导, 是学生习作形成能力的前提条件, 是一个人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学习趣在“求学, 获知、感悟”等智力活动中的积极功用。“四结合”作文实验强调“开篇成文”, 讲究整体概念, 要求能写出一篇几句话的短文。而日记正是提供儿童的动笔机会, 能达到日积月累, 真实记录思想, 表达感情、锤炼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学生学会编码打字后, 将日记的形式转换成人机对话, 孩子们把计算机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 每天向自己的“知心朋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或告诉它今天自己最高兴的事, 或告诉它最有意义的事, 或告诉它最有趣的事, 或告诉它新学到的知识……这里既有叙述的欢欣, 又有通过脑手并用, 在屏幕上不断外化自己的思想, 用那一个个美丽的汉字, 跳动着自己思想火花, 进而感到成功的欢乐。在计算机这一媒体的催化下, 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极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养成一种习惯。

2. 以读写结合为切入点, 激励创造思维

多媒体网络进入课堂, 那动感、声、形具备的画面, 设计恰当的练习,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儿童的眼、脑、手, 更充分体现了儿童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输入、监控和评改功能, 把握好某些课文的作文教学契机, 进行当堂上机作文, 能使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教师在教学《古诗二首》中的《小池》时, 通过播放电脑多媒体光盘, 展现夏季小池的美景, 再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后,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 充实诗人仅用四句话所描绘的美景, 看谁写得更生动。这时, 学生兴趣盎然, 开动脑筋进行合理想象, 并努力描绘生动画面, 展现诗句, 然后在屏幕上分别加以展现。教师通过网络适时点拨、表扬激励、对比修改、好中比优。通过生生互动, 师生合作, 不仅找到了差距, 矫正了“盲点”, 而且在析评修改中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使诗情画意更加浓烈, 更具个性化和人格化, 既加深了学生对诗境的理解, 又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还引发了学生产生想象, 有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3. 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 促使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同步发展

审视传统教学, 执教者往往因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局限“无法分身”, 而在“四结合”作文教学中, 在设计CAI课件时充分考虑到人机交互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加以评价。通过“双向反馈、网络导评”, 在动态信息传递下, 使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入, 教师变“教”为“导”, 变“显性化”趋向“隐性化”;而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从“隐性”趋向“显性”, 进而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率。

鉴于中低年级儿童倾向于形象思维、对事物浮于表面、直观简单的认识这一特点, “四结合”作文教学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通过生动的画面或故事, 展示说话写话的场景, 或通过实物展示平台指导状物作文。

仅以言语交际对话课《我的课余生活》为例, 我们抓好以下环节: (1) 选择典型场景, 从录像图片、照片中指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 (2) 课前设计软件, 课中利用三维可视画面, 再现生活特写事件。 (3) 看中导说, 突出重点, 自说互评, 积极参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 我们还不断采用放大、缩小、定格、再现等技术手段, 开拓思路, 引思导说, 将画面情景与感知紧密结合起来, 进行口语交际对话。一方面把教者口述作文的思路在电脑上全方位显示, 另一方面又利用交互原理, 当堂运用微机“速写”作文之后, 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技术, 根据学生“速写”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分析, 对重、难点进行“解析”再处理, 最后当众评价及时修改。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设计下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地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