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故事书

2024-10-20

我与我的故事书(精选20篇)

我与我的故事书 篇1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作用,可真不少呀!比如在生活中,就有一件这样的事情发生——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白天鹅红珊瑚》。

追随里头的情节,我如醉如痴地拜读,生怕有哪个字节逃出我的眼帘。一晃,就是两个多钟头,就连妈妈唤我吃晚饭声都没听到。

“林芽,快下楼吃晚饭,吃完了要练琴半个小时。”老妈发命令了,可是我还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呢!根本没听到。

“林芽,你还不下来?如果再不下来吃晚饭,有你好看,练琴加半个小时。”老妈一边指手画脚,一边大声地嚷嚷着。

“林芽,你……你简直要急死人啦!下——来——吃——饭。”

正沉溺在书海中的我,一惊,书都掉到地上了,捡起来,继续看。老妈实在受不了了。“咚咚咚……”敲着我的房间门,一边敲一边说:“林芽,菜都给你热了800遍了,咱家的电费没啦!赶紧吃饭!”

我这时才“醒”过来了,赶紧把门打开,说:“好,我马上去吃饭。”老妈敲着我的头,大声说:“你看看你,现在都几点了,还有空看书,气炸我了,真是的!”我向妈妈吐了吐舌头,飞快地“逃”到楼下吃饭了。

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又趁老妈在客厅看电视,我蹑手蹑脚地摸上了楼梯,轻轻地闭上门,开起了灯,躺在温暖的小床上,舒舒服服地看起书来……

老妈发现我又到楼上看书了,对老爸说:“你看这孩子,又去看书了,真是的,连琴都不练了。”

“好事呀,看书是好事。”老爸微微一笑。

读书给我带来了快乐,读书给我带来了知识,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我与我的故事书 篇2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承办

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北京奥运”, 0.001秒后, 就会出现2360万个相关网页;在很多城市的繁华地段, 都有“北京奥运”倒计时钟的存在;在很多人的心中, 2008年看“北京奥运”是一个梦想。“北京奥运”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深入人心, 融入人们的生活。在与奥运同样表现“青春”“激情”“向上”等精神的大学校园里, 随处可见“北京奥运”的影响:有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选拔活动, 有学生组织活动用不同的形式迎接奥运, 有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宣传奥运, 有学生用心体会着“与奥运同行”的点点滴滴……

奥运是一场盛事, 一块金牌, 一个微笑, 一片掌声;奥运是一次证明, 一种自信, 一份关心, 一腔热血。不管是对于运动员, 还是对于普通的中国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都是同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带给不同的人以同样的精神砥砺———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和放眼世界的自信心。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为我国培养出了两名奥运冠军:孙甜甜和贾占波。有学生说, 奥运冠军是他的学长, 他感觉离奥运更近。其实, 有这种感觉的学生很多, 因为奥运就在他们的心中。

我与书的故事 篇3

我有一本有趣的书——《跑猪噜噜》。封面上有一头猪,你猜它是谁?它就是此书的主人公噜噜。它正涨红着脸狂追“黑衣裁判”。瞧,它的眼睛瞪得好似铜铃,鼻孔冒着粗气,一副闪电般奔跑的样子。“黑衣裁判”吓得夺路而逃,还回过头用玻璃球似的眼珠子望着发狂的噜噜,速度快得连脖子上的哨子都甩到了身后。他哪里还顾得上手中的黄牌和红牌?全撒到草地上啦!

——阜宁县实验小学四(4)班 顾彦航

(指导老师 朱春梅)

我还不会说话时,爷爷就把一本本色彩鲜艳的图画书放在婴儿车上,给我讲童话故事,让我认识各种动物。由于我不会说话,只能用手在图画书上指指点点,结果书都让我弄破了。睡觉时,别人都是唱着摇篮曲入睡,而我却是听着爷爷背唐诗入睡的。学会认字后,我对书更加热爱。妈妈给我订了好多书,有《故事作文》《作文世界》《七彩语文》、《小哥白尼系列》……

——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四(1)班 丁瑞元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讲述了鲁滨逊不甘平凡,去航海冒险的故事。一开始他的父亲并不同意他的计划,可是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执着去航海。在航海的过程中他和“星期五”(鲁滨逊救下的一个土著人)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但他并没有退缩,坚持了下来。他的这种执着、勇敢、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皋市丁堰小学四(8)班 沈贞

(指导老师 包逢祺)

说起读过的中华经典,那是古庙里的旗杆——独一无二,要说理解读的内容,那是三岁娃娃学琵琶——谈何容易。一天,爸爸不知从哪里买来了十本经典诵读的书,并且给我制订了读书计划,要求我做到闭着眼睛哼曲子——心里有谱。爸爸一讲起读书的好处,真是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听得我是初一的月亮——不明不白,只好床底下吹喇叭——低声下气地接受了,第二天便床上放枕头——置之脑后了。

——淮安市楚州区实验小学四(3)班 潘禹烨

(指导老师 潘大春)

我与书的故事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午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与书的故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话,震撼了全世界。可是,我要说:书不是钢筋水泥制造的阶梯,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良师益友。哪一本书不像一个老师,默默地向我们奉献着他的知识呢?哪一本书不像一个朋友,与我们一同成长、快乐呢?书不是一页一页的白纸,而是有灵魂、有感情的!因此,我还与书籍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呢!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书籍都陪伴着我,就像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永远也分不开。前年暑假,我们全家去旅游,漫长的旅程,可不能没有了书的陪伴。当时,我最爱看的书就非《窗边的小豆豆》莫属了,于是,我便把它装进了背包中„„ 这次旅行中,还有重庆一日游。这重庆可是个大火炉,我们去的那天,温度高达四十二度!下午到火车站,还要等七个小时的火车,这可怎么过得去呀!大家都热得怨声载道,一个个瘫倒在墙边。我没事做,便拿出《窗边的小豆豆》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不觉得热了,眼前的火车站变成了绿树成荫、凉风习习的巴学园,一个活灵活现的小豆豆在我面前跑来跑去。我“扑哧”一声笑出来。书给了我精神的调味剂,给予我快乐,赠与我清凉。

我与书的故事 篇5

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六年级(2)班曾国亮

书像一条知识的小河,我徜徉在那里,读着一本本好书。

读起一本本好书,我的心此起彼伏、受益匪浅。每一本好书总是让我有不同的感受。当我读起《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我为小女孩的命运做祈祷„当我读到《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感到钦佩不已当;当我读到《西游记》的时候,我为孙悟空的勇敢感到佩服;当我读到《十万个为什么》时我已经沉迷在这许多许多的问号中;当我读到《歇后语大全》时,我为我生活在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国家里而感到自豪;当我读起《悬案谜案》时,我被那惊险的情节吓得瑟瑟发抖。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正是朱熹的名言。这句话教会了我们怎么读书,要心要想、眼要看、嘴要读。说起读书的好处,那可是数不胜数:读书可以聪明、读书可以治愚、读书可以治贫、读书可以教会我们怎么样沟通……

我与书还有一段故事,总要铭刻在心。

我是一个“读书狂人”,每天都要读书,总而废寝忘食,常常忘了疲倦,也忘了饥饿。那天我又像往常一样买了一本书,刚买到,我拿起就看。看着看着,我好像灵魂出窍一样,我走回了家,来到家门,我竟然放了开门,一丝不苟在书的世界遨游!

直到,夕阳亲吻着西山,小鸟回家鸣叫的时候,我的心灵才被唤了回来。我开了门回到家,爸爸妈妈问我为什么这么晚回家,我红着脸,支支吾吾地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一个人冲进房,又翻开书来看了。

后来,我对书的喜爱越来越痴迷。一下课,就是看书,也顾不得休、上厕所。有时候,晚上回家,也顾不得做作业和睡觉,等到心灵又被唤了回来。才知道要写作业,又疾笔狂写了。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伴我成长。我又要徜徉在知识的小河里,继续读书了。

我与书的故事 篇6

我与书的故事

宁夏中卫市中宁三小六(3)班孙屹指导老师常 玮

书,是一柄放大镜,我透过它去探寻世界的奥秘;书,是一枚指南针,当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它给我指处前进的方向;书是一艘搏击海浪的船,当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时,它载着我驶向成功的彼岸;书,是我的朋友,传我知识,伴我成长„„„.有人说:“读书有益”。可也有人说:“读书未必有益”。在我看来,读书有益,因为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也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更多是消息,让我们的口才变得更好;读书未必有益,因为现在社会上有一些非法书籍让我们误入歧途,让我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其实上这两个观点都是正确的。

我也与书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记得有一次,妈妈不在家,我一个人闲的无聊,除了看电视就是玩电脑,我看得眼睛酸疼,于是我做了眼保健操,做完后,想:“听说在书里也会得到不少乐趣。何不看看书?”我随手拿了一本《漫天下》,一看是花花绿绿的漫画插图,我便抖了抖肩膀,提起精神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这一看,一直从下午三点看到六点钟。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传来“叮、叮、叮”的门铃声,可是我仍然陶醉在那每一个生动搞笑的情景中,根本无暇理会。妈妈以为我不在家,连忙在包里乱翻一气———找钥匙。不巧的很,妈妈的钥匙落家里了,妈妈又去找左邻右舍来帮忙。半个小时过去了,门终于被打开了,妈妈一看我坐在地上入迷地看书,真是哭笑不得!

妈妈使劲把我踢了一脚,我才反应过来,我问:“妈妈,怎么回事呀?你踢我干啥?”

妈妈朝书瞥了一眼,说:“你看这《漫天下》有什么用?对你学习又没有帮助,你这叫浪费时间!”

我并没有对妈妈大喊大叫,却开始了我的“演讲”。“我想成为一个人

人都爱的好编辑,还要为小漫申冤。如果有幸能代替“王”的位置,就要给全体编辑加工资,每天只上1小时的班,其余时间都陪“馒头们”玩。”妈妈见我讲的如痴如醉,于是说:“女儿,妈妈支持你,去,仔细品味书中的内涵吧!”

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了,让我吃饭。我说:“嗯,嗯,去了,去了。”妈妈等我半天,见我还不出来,于是把饭端到我面前,一看我在认认真真地读,没有打扰我,把饭放在桌子上。读了一会儿,肚子饿了,我一边吃一边看,刚吃了一口,就大声喊:“饭真难吃呀!”

妈妈跑过来一看,说:“你看你,居然把墨汁吃了。”

我一看,果然把墨汁吃了。这一天,我吃什么东西都很倒胃口。就这样,家人给我起了一个别名“书呆子”。

我与高效课堂的故事 篇7

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

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 整节课的学习、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在课堂上, 在教师设置的教学环节中, 一个一个问题逐步解决, 缺乏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尽管在教学环节中也会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设置学生的动手环节, 但也是在老师问题的驱动下, 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探究学习, 学习方法单一.而自主学习课堂, 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 自己开展探究式的独立学习, 接着利用组内同学的力量开展互助式学习, 然后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学习模式, 学生在学习中更为主动, 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广泛, 学习方法更丰富, 形式上更新颖, 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 王晟涛、杨溢、朋鹏等同学, 他们开始进初中时, 学习不够主动, 经常不做作业, 成绩位于全班倒数, 经过自主或学习小组内的帮扶, 他们现在学习变得主动, 较能按时完成作业.

二、全员参与学习的范围更广,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自主性学习改变了以往老师讲, 学生听的模式, 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更能促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课堂, 先是由学生自学为主, 接着进行合作学习, 共同解决疑难, 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这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全员参与.小组中优秀的学生带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在全员共同努力下, 进行演板、展示和质疑.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再也不能躲进老师关注不到的角落里.更多时候, 在自主课堂里, 进行质疑的同学总是把问题抛向小组当中学习较困难的成员, 这也是他们的学习之道.试想, 如果一个小组中学习不好的组员, 知识点都掌握得很好, 那其他组员会掌握得会更扎实, 反过来, 为了应对其他小组组员的质疑, 每个小组中, 越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他们学习得就越有压力越刻苦, 他们害怕因为自己的不努力, 造成小组的得分损失.所以,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 学生全员参与的意识更强, 学习效率更高.例如, 在没有实施高效课堂之前:一些学生从来不举手发言,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 我采取小组4号同学来回答, 如果正确可以给他们加上2-4分, 这样, 王敏轩、彭依安、姚欣婷等从不举手的同学现在变得举手发言积极了.

三、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逐步提升

学生的学习演板, 展示能力明显提升.传统的数学课堂, 一节课能有几个同学参与板演, 有十几个同学回答问题, 就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而自主性学习的课堂, 学生要把获取的知识进行板演呈现给同学, 这一过程中, 他们要把知识加工、设计板演出来, 相当于他们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 板演的内容涵盖了全班同学的思想, 因为学生看到自己的思想在黑板上时, 能激励他们用更积极的方式参与.例如, 我在教学到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这节课时, 我说要测量一个不能直接用尺量的水塘的宽度AB,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先个人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 再后请同学展示.结果同学展示设计的方案有: (1) 在平地上选取一个能到达A、B两点的点C, 取线段AC的中点O, 连接OB, 延长BO至点D, 使OB=OD, 只要测得CD的长即为AB的长. (2) 过A点作射线, 再过B点向射线作垂线BD, 垂足为D, 延长AD到C, 使AD=DC, 连接BC, 只要测出BC的长即可. (3) 作线段AC, 过点B作BD∥AC, 且BD=AC, 连接CD量出CD的长即可. (4) 从点A出发在地面上一条线段AC, 使AC⊥AB, 再从点C观测在BA的延长线上测得一点D, 使∠ACD=∠ACB, 这时量得AD的长即可, 当时, 我非常惊讶, 老师只准备了两种方案, 而学生们居然通过讨论能得到四种方案, 所以我认为展示的全员参与, 更是他们团队合作意识的集中体现.

四、老师要放心去发动学生, 大胆让他们展示

教学有多种形式, 但没有一条是“讲得越多越好”, 按现在的课改经验, “讲得越多差生越多”.以前我上课, 整节课经常是自始至终讲个不停, 把学生的头脑当成容器, 狠狠地灌, 结果老师和学生都痛苦不堪, 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因此, 我觉得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力量, 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设计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让学生在课堂里快乐、高效地学习, 教师要用耐心去打动学生, 用爱心去点燃学生, 用真心去感染学生.

我与书的故事 篇8

那天,我发现同桌有本《查理九世》,里面讲的全是冒险、科幻的内容,非常好看,要知道那可是我的最爱。

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回家,我便求着老妈给我买书。因为那几天表现好,再加上我的软磨硬泡,老妈就在网上买了《查理九世》,而且是破天荒的四本!接着就是等待,在那漫长的两天里,等快递都要把我给等疯了。

更悲催的……

书刚送来,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和查理他们一同去探险。我吃饭时看,睡觉前看,连上学的路上也在看。

有一次,我在家里做作业,可我的心思却不在作业上,仍和查理他们在一起。于是,我偷偷翻开书,开始和查理一同探险。刚和他们走进一间黑黑的房間里,突然感到一股杀气袭来,猛一回头,我惊呆了,只见老妈双眼直瞪着我,我感觉她的头发似乎都要根根竖起来了。老妈一伸手,拿走了我正在看的《查理九世》,更悲催的是其他三本也未能幸免。

皮肉之苦

没了《查理九世》,我就像少了一块肉一样。我整天都在想:查理们到哪里去了呢?会有什么新的惊险历程呢?一个“我”说:“不要再想了,老妈收走了书,就是要你收收心。”另一个“我”却说:“一定要找到,这书太好看了!”

好吧,不管老妈把书藏在何处,我一定要找到它们。我在老妈的房间里东翻翻西翻翻,终于在妹妹小床的夹层里找到了我的书。我刚要拿起的刹那,老妈就神奇地出现在了门口——我当然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宝贝儿”回家

趁老妈不在家,我又把妈妈的房间翻了一遍,妹妹的小床肯定是找不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衣柜最上面我又找到了书。费了好大劲儿,我才把书拿下来。立刻,我就加入到查理的行列,和他们继续一同冒险。

老妈回来,我收书不及,胆战心惊。老妈发话了:“你这几天表现还挺好,看你这么入迷,书就还你吧。”我的“宝贝儿”终于回到我身边喽!

(指导老师:刘映伦)

我与书的故事 篇9

每一天,都有书的陪伴,书比天高、比海深,在日常生活中我与书有说不完的故事。

我爱读书,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时,我经常会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事这么做?如果不这样做,后面又会发生什么状况呢?我会把没说完的故事续编完整。

哦,对了,就说《雪房子》这一本书吧。里面的主人公雪孩儿想:若能在贫苦的光明小学的旁边空地上做一间雪房子,那该多好啊!但是小雪儿没有钱上学,而且它一到酷热难耐的太阳下就会融化,正好风儿知道了这件事后,同情地答应了小雪儿的要求,他们之间又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都会为它设想一个美好的结局。

我与书的故事 篇10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我,正张开翅膀,演绎着我和书的故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

童年的我,整天捧着漫画版的故事书,《白雪公主》、《龟兔赛跑》这些故事早早就被我那小脑袋装进去了,我贪婪的吮吸着书里的精彩世界,享受着那片欢乐;

小学的我,整天捧着的是作文书,《作文高手》、《作文大全》等是我的最爱,我还特意买来书纸,小心地呵护着这些书,别人想借也不给。难怪同学们都喊我“小气鬼”,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做人规则”:甭管别人,只做好自己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初中的我,整天捧着的是《意林》。那是我考砸的一次,我无聊地翻看着在书店买的《意林》,看到了一个令我至今都记忆犹新的故事,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一个相士见此状况,便招呼他坐下,张开他的手,指着手心其中一条线问:“这是什么线?”“命运线。”年轻人回答,相士意味深长地一笑,说:“这就对了,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还有什么好悲伤呢?”年轻人顿时恍然大悟,一番努力下,他最终成了事业有成的富翁。这一个小故事启发了我。从此,我便爱上了这本书。每期都会去买,渐渐地,家人都喜欢上了这本书。直到现在,若是你走进我家里,你会被这些堆积如山的《意林》吓到。

如今,书陪伴了我的岁月,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至终陪着我去攀登知识的高峰,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

我与书的那些事儿 篇11

我是一个非常爱书的人,也十分喜欢买书。从小时到现在我有400多本书了,都是我喜欢的类别。一两岁读婴幼儿画报,三四岁读童话。7岁到现在是我读书的黄金时代。家里上了网,买的书就更多了,文学、散文、名著、历史、科普……我无一不爱。

书就是我的朋友,我一有空就和它聊天。我从书中能学习到好多知识,书就像我的免费家教。现在家中许多书我都囫囵吞枣地读过了,吸收了一些皮毛,虽然离吸取精华还差得远,但我也算读书很多的小学生了。写作文的时候,有时蹦出几句,还像那些大作家的口吻,因为读他们的散文太多了。

我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很多,每每妈妈提问或是考我课外知识的时候我都能对答如流。这当然都是读书的功劳,我,谢谢书!

我对于书的得失非常在意,如果买了一本我喜欢的书,我会高兴的读上好几天。要是没有买,我会苦闷上好几天。我不太喜欢把我的书借给别人看,我怕他们把书给弄坏了。要是真借了的话,我每天都问什么时候还呢?

如果要出去玩几天的话,我别的不带,只带一样,那就是书。在家里,我是不可能不看书的。醒得早不愿起床的时候我看书,晚上,不管多晚我也要看书。

我读的书多、杂。只要你给我书,我可以津津有味地读上好几天。家里的书读完了,就读学校的课本,翻上几百遍我也不烦。我不管书的科目是什么。只要有书,我就高兴。小姨家里有许多我喜欢的书,一到周末我就往小姨家跑。

我与山里孩子的“故事之约” 篇12

工作之地是离我家20公里外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鸭子坝。虽然这里偏僻, 交通不便, 一路崎岖, 从家出发得翻山越岭3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我却毫无怨言, 毫不退缩, 路是我选的, 我就要坚持走下去。事实上, 在那儿的4年, 也是我最快乐最怀念的4年。

从刚跨入这所小学的那天起, 我就被浓浓的快乐所包围。也许因为我是踏入这个偏远山区小学的第一个女大学生, 也许是鸭子坝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太需要老师的缘故, 报到那天, 15个孩子用他们最灿烂的笑容、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了我。一见如故的我们, 就像只是暂时分别几天又见面的亲人。他们叽叽喳喳围着我, 向我介绍班上的“黑四”怎么作, “憨狗”怎么不听话……他们津津乐道地讲着, 我的心填满了喜悦。我也把满心的喜悦化作动听的故事“田螺姑娘”回馈给他们。我发现名字稀奇古怪的“黑四”“憨狗”听得很投入, 那专注的眼神、眨巴的眼睛, 似乎也想从河边把“田螺姑娘”请回家里。他俩好奇地说:“我们家旁边的小河里就有好多田螺。”我趁机说:“田螺姑娘最喜欢勤劳、勇敢的男子汉!”通过这一暗示, 我发现“黑四”“憨狗”这两个男生干劳动可积极了, 累活、脏活总是抢着干。

我惊叹:故事的魅力真是了得!于是, 我琢磨着孩子们的胃口, 变换着故事内容, 变换着讲述的方式, 并与他们约定:只要上课专心听讲, 按要求完成作业, 每天就有故事听。

因为想听故事, 孩子们总是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他们不想错过我的下一个精彩故事;因为想听故事, 他们个个都听话, 上课精神抖擞, 没人交头接耳, 他们怕惹老师生气就取消了故事与他们的约会。我暗自窃喜, 这样的结果正是我想看到的, 更主要的是我还有另一个目的———将来, 听到更多学生自己的故事, 看到这里刮起一股阅读风, 让更多的人享受倾听和阅读的快乐!

因而, 我一如既往地讲着孩子们爱听的故事。有时故弄玄虚留下悬念, 吊吊孩子们的胃口;有时, 故伎重演“看, 我讲的故事就在《安徒生童话选》中躲着呢”, 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跑到我这儿借书。当然, 跑得最快的是五六年级的学生, 他们一到, 我所有的书都会被“抢劫一空”。他们是我们班讲故事时窗外的常客, 密密匝匝的, 好在窗子是用木头雕刻的花瓣型小孔, 一张笑脸正好配一个小孔, 他们把脸紧贴在花瓣型窗口上, 屏息凝视, 直到我的故事结束才肯离开。一来二去, 我跟他们渐渐熟了。孩子们喜欢听, 我也不拦着, 反正这是好事, 一举多得嘛。

跟我借书的, 大多是离学校很远很远的“和尚水沟村”的高年级孩子。他们村是我回家必经的一个村子。每逢周末, 他们总是在村边的路口等着我, 亲切地称我“故事姐姐”, 欢呼着与我一同返校。一路上留下了我们的歌声与欢笑, “牛郎织女”“女娲补天”“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伴着花香显得十分惬意。有故事陪伴的日子, 孩子们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 巴不得回校的路长些, 再长些。

最让我难忘的是孩子们顾不得疲倦, 每天晚上自觉完成作业后, 都要来找我, 二十多个学生把我团团围住, 非要听完我讲的故事方才安心入睡, 就像失眠的人非得吃上几颗安眠药一样。我刚刚参加工作, 就深切地感到这里的孩子们对知识、对课外书的渴望, 我把我所拥有的《童话王国》《儿童文学》《少儿文艺》《安徒生童话选》《民间传说故事》等书籍倾囊相助, 也不能满足他们阅读的需要。

是该为他们到图书馆办借书证的时候了, 我对自己说。我告诉孩子们, 只要在图书馆办一个借书证, 一年四季就可以借阅数不尽的书看, 对什么书感兴趣就去借什么书看, 可以第七天还书, 接着又借自己喜欢的书。听到这一好消息, 孩子们乐得像炸开了锅的“爆米花”。我趁热打铁, 利用周末帮助孩子们办到了借书证。几个孩子兴奋得呼啦啦就借了二十多本书, 他们如饥似渴地读着, 津津有味地讲着, 我心中的梦也在一个一个悄悄地践行着、实现着。

由于孩子们的家“和尚水沟”离县城遥远, 我就成了他们借书、还书的中介, 我的菜篮子变成了“书篮”, 回家时, 我背着书下山坡;返校时, 我又背着一本本书翻山越岭, 着实淌了不少的臭汗!可是为了实现我心中的梦, 为了圆孩子们的阅读梦, 流点汗又算啥!

我与书的故事 篇13

暑假的一天晚上,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蜻蜓眼》,刚看到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时,妈妈走了过来,大声对我:“看看,都几点了!还不去睡觉,黄金睡眠时间就这样浪费掉,快给我睡觉去!”我有几分不愿意,可在妈妈的逼迫下,还是乖乖地钻进了被窝。

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满脑子想的都是那本书:“上海的饥荒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蓝屋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变得富有呢?奶奶的身体什么时候才能好呢……”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中浮现,我是多么想跑到书桌前看书啊!可妈妈坐在床边守候着,我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天,我五点不到就起床了。我在床上提心吊胆地望了一眼爸妈的房间,还好,他们还没有醒来,我是悬着的收顿时放了下来。于是,我蹑手蹑脚地从被窝里钻出来,慢慢地走向书桌,我在模糊的视野里仔细寻找着那本书。啊!找到了,那醒目的《蜻蜓眼》一下子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书,把窗帘拉开了一条缝。如果这时有根针掉在地上,我肯定会吓一大跳。

我轻轻地坐到椅子上,如饥似渴地看起书来。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着,如痴如醉。看了一会儿,我就害怕起来,万一妈妈来了怎么办?会不会说我?可书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我,送到嘴边的肉我可不想的的白白浪费掉。

果然,我的话还真是灵验了。没一会,就传来了房门被打开的声音,我知道是妈妈来了,却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办,妈妈的脚步声响起,她看到我不在睡觉而在看书,说:“你这种学习态度我是要表扬,但还是自己的身体重要,下次不要早起看书了。”我尴尬地笑笑。

我与书的故事 篇14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这本书非常好看,晚上九点,妈妈叫我睡觉,可我书没看完,妈妈让我明天再看,我只好照办。但我躺在床上,想着书里的故事情节,怎么也睡不着,我趁着妈妈睡着了,找来手电筒,拿书在客厅看。没想到还是被妈妈上卫生间发现了。我又趁着妈妈睡着了,改变战术,拿手电筒和书去被窝里看。虽然很累,腰也疼,但是沉浸在书中我很开心。第二天妈妈发现书在我床上问我是不是晚上第二次去偷看书,我说:“是的。”妈妈就说:“不让你看书,是怕你近视,为你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读过很多作文书,我的作文进步了,语文成绩也提高了,书是我的朋友。

我与我的故事书 篇15

一、问题出现—肥胖生

第一节体育课,当笔者宣布绕场地慢跑时,一只胖嘟嘟的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跑不动,能不跑吗?”。学生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你叫什么名字?”听到笔者的问话,他不知道是由于胆小还是羞怯,脑袋耷拉下来不吭声。“老师,他叫赵伟豪,以前上体育课时他总是在一旁看我们玩的”,“因为他太胖了,跑不动跳不起”……学生叽叽喳喳的给笔者这个“新”体育老师介绍起来。“好的,下面请赵伟豪同学给我们当裁判,看谁跑得整齐好吗?”我安排他到跑道内侧见习后,带领学生开始了新学期第一节体育课的跑步热身活动。

反思一:肥胖学生始终是体育教师的头疼事。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营养过剩是造成学生肥胖的原因之一,身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又导致学生不想运动、不愿运动。面对问题学生出现而)产生的课堂突发事件,需要教师冷静下来,不能因为突发的事件影响正常体育教学的同时,如何巧妙给足“问题学生”的面子是解决问题的根源,科学合理利用典型“问题学生”的“监督”作用,更是解决问题、为帮助问题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步。

二、点燃激情—自信力

在赵伟豪的“监督”下,也或许是第一节课的缘故,学生的表现都很积极,跑步时互相提示着,没有你推我挤边跑边说的,也没有脱离队伍“我行我素”的,跑步过程中队伍横、纵排面基本保持整齐。简单的绳操后,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跳绳。学生自由尝试练习,笔者也借此观察、了解一下学生的跳绳水平,以便调整更为符合学情的跳绳单元计划。巡回指导时发现,学生跳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女生较男生连续跳绳要好些,赵伟豪也在努力的跳着。1分钟跳绳小测验,多数学生在100次左右,最多的跳156次,赵伟豪11次,没有一次是连续跳过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超过现在的次数啊?”“想!”学生的回答震耳欲聋。笔者趁热打铁,从握绳方法、摇绳角度、双脚蹬地、上下肢的配合等,结合跳绳教学挂图进行了动作要领讲解和完整动作示范。学生们跃跃欲试,我开始组织分组合作练习。“赵伟豪,你是不是也想跳的多些啊?”“想”,声音不高,但我看出他内心的渴望。“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和你的名字一样棒,做个豪情万丈的男子汉,来,我们一起跳。”

反思二:每个人都有获得进步的权利和获得成功的欲望,当“问题学生”产生这种想法时,更是其发自内心的对知识与能力的渴望。当学生有了这种念想时,教师首先要积极鼓励,不能因为他的缺点存在有半点的歧视与敌视,因为问题学生本身的心里状态是复杂的,他不能像正常体重学生那样做出完美的动作,但他们也想成功,也想获得尊重。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点滴的“进取心”,及时去接纳、适时引导,这是鼓励引导肥胖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

三、再次受挫—伤心地

课外活动时间,看到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在篮球场上练习跳大绳。笔者回忆起儿时“跳绳风采”,不由自主的也加入练习队伍。在笔者的指导下,从多人一起共同跳大绳,到大绳摇起来同学们依次进绳跳,从“海底捞月”到“8”字跳绳,虽汗流浃背却不亦乐乎。“老师,我跳一下可以吗?”赵伟豪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篮球场地上。“不行,你肯定跳不过去。”一名学生擦着一脸的汗水拒绝了他。“同学之间都是朋友,对吗?谁来邀请赵伟豪和我们一起玩?”如愿以偿,赵伟豪站在跳绳中央,在两名摇绳同学的协助下,“砰”的一声,伴随跳绳的摇动,赵伟豪的双脚和水泥地面接触一刹那发出一声“巨响”,结果可想而知,跳绳被他左脚拦在一侧。再来,连续5次,还是同样的结果。“不行,我不跳了。”看着他满脸遗憾的悄悄离开大家,笔者的内心为之一颤。

反思三:走进学生“圈子”是教师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的最佳路径之一,能和学生“玩”在一起的体育教师必定是更受学生喜欢、尊敬的老师。在与学生“玩”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方法等传授给学生,学生更会发自内心地佩服教师,“向师性”自然流露,那些运动能力较差学生的参与热情、练习积极性与热情也会与日俱增,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会“水涨船高”。学生领悟知识、掌握技能的快慢,与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密不可分,如没有经过任何的练习有的学生跑的快,有的学生跳得高,有的学生力量大,有的学生看到动作示范就能有模有样的模仿等等,天生俱来的能力会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所接受的新事物和新知识。不可否认的是,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自然不足的学生,则需要经过重复的、大量的、刻苦的练习才会有所进步和提高,前提还要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乐练,如果教师一味的“填鸭式”“浇灌”,则会适得其反。

四、牵手行动—呐喊声

“老师,我怎么才能跳过绳去啊?”又一次室外活动,赵伟豪牵着笔者的衣襟小声地问笔者。时机成熟,几天来笔者冥思苦想为他制订的“运动处方”开始实施。“谁愿意和王老师一起跳绳啊?”“我”、“我”……周围的学生纷纷举手。“但是,我要和赵伟豪一起玩,在跳绳过程中,谁能教会赵伟豪谁就是跳绳大王,好吗?”笔者的计谋在逐步“得逞”。“你要看着摇绳人的手,感觉跳绳快摇到了就把双脚跳起来。”“你的双脚要用力向上跳。”“跳起来的时候要用脚前掌先着地。”“跳的时候你的手臂要加紧,不能向外展开。”“落地的时候要轻一点,不要跺”……同学们没有一句抱怨、一句嫌弃,更没有丝毫的歧视,赵伟豪呢,在大家的点拨下一点一点地改正过绳动作,没有任何胆怯,没有丝毫气馁。“我跳过去了,我终于跳过去了!”赵伟豪挥舞着手臂,不断的呐喊着,他的神情比获得任何奖励都要开心。其他学生也举起大拇指对他说:“赵伟豪,好样的!”此情此景,笔者也着实感动了一把。

反思四:面对肥胖学生如何帮扶?教师主动给学生制订的练习计划学生是否会甘心接受?练习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他们是否心甘情愿的去帮助?从第一节课开始出现的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经过一番酝酿,“牵手行动”正式实施。实践证明,只有调动起学生间的主动、积极因素,才是最佳答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团结互助意识。作为教师,当学生产生“我愿学”的积极心理时,教师要把握住教育时机,适时鼓励,积极引导;面对“我乐学”的学生,要设法调动周围的积极因素,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相互信任、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面对问题,一个人有一个思想,两个人有两个思想,无数人的思想汇集在一起,所产生的合作力量是无穷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间真诚的互帮互助是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五、持之以恒—效果明

时间飞快,一学年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我校开展的初级花样跳绳一分钟比赛中,赵伟豪跳了118次,对于跳绳掌握好的学生来说,这个数字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对于身体胖胖的赵伟豪来说,可谓“天文数字”,在“8”字跳绳中,他也能跟上同学们的步伐,行云流水中他还不时和同学开着玩笑。一年的变化,一年的风景;一年的付出,一年的收获。再次回想第一节课发生的场景,“老师,我跑不动,我能不跑吗?”这句话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赵伟豪,不仅喜欢跳绳,也更加喜欢跑步。

我与《足俱》的故事 篇16

我是在《足俱》的“诱惑”下成为一名信虫的。从小就爱踢球的我,上初中时就开始订阅《足俱》了,每当看见那些“大虫”在“信虫部落”放送自己收获的球星签名、球队纪念品时,我非常羡慕,心总是痒痒的,也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但无奈的是,那时的我根本没这个条件,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指导。直到上了初三,我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成为信虫的要求了,就开始尝试着给自己心爱的球队写信。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封信写给了“兵工厂”阿森纳,但当时过于兴奋,而且毫无经验,居然没写自己的地址,幸好我在信中留下了电子邮箱地址,所以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发电邮来讯问我的通信地址,不久之后,我幸运地收到了第一封回信。拿到回信时的那种感觉,那份激动的心情,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才迈出第一步就得到了回报,这令我信心大增,更加一往无前地朝着“信虫大道”迈进。

由于我接触网络的时间比较晚,而且受到父母的严格管教,不能像年长一点的信虫一样,上网查阅资料,和志同道合的网友交流,所以《足俱》成为了我唯一能咨询和获得经验的途径。每次拿到新一期的杂志,我必定先看“信虫部落”这个栏目,欣赏“信虫盟友”们收到的精美礼物,分享他们的喜悦,学习他们的经验,渐渐地,通过自己的摸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开始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上高中以后,学习任务更重了,为了能适应紧张的高中生活,我将自己的信虫事业暂停了一年。升入高二后,课余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我也只能偶尔抽时间写信,但因为我在写信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好,收获了不少自己非常满意的礼物。这一年多来,我不会像以前那样专挑回信率高的联赛或球队去信,而是更加注重信的质量,只给自己喜欢的球队和球星写信,信寄出之前会反复地斟酌并加以修改。无论球队回信与否,我享受的是自己与偶像沟通的乐趣。

我与书的故事 篇17

我是一个十足的小书迷,一看见书,就会像一匹饿狼看到了美味的食物,贪婪地读着,不知疲倦。我常常被一本书迷住,忘了吃,忘了睡。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看一下书,摸一下书才会去写作业。一次写完作业,我就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滴答,滴答……”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看了两个多小时了,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就连妈妈来叫我睡觉我都没听到,最后妈妈拉着我的耳朵,大声对我说,我才意识到要睡觉了。突然,我脑子里冒出了一个“鬼点子”,就央求妈妈让我自己来控制睡觉时间,妈妈答应了。太好了,又可以看了!我差点就喊出来了。我坐在床上看着看着,字越来越模糊,眼皮一直往下垂,这时才意识到该睡觉了。我关了灯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故事情节。看,那边有一位白衣奶奶向我走来,是冰心奶奶。奶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爱看书是好事,但是不要长时间看书,这样对眼睛不好。彤彤,听说你作文写得不错,我告诉你,写作文要把事情写生动有趣,即使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也要把它写得生动。”“谢谢奶奶!我记住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想起了冰心奶奶对我说的那些话,我一定要按照奶奶说的去做,做一个好学生。

我与书的故事4 篇18

在时间的道路上,在人生的长河里。我与书为伴,展开了我与书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的书都是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每次都是我缠着母亲给我讲故事,什么《井底之蛙》、《闻鸡起舞》、《火中取栗》……我都百听不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那些故事很有意思。可能小时候对书的认识只是懵懵懂懂但却又说不清的吧!

小学时,我便成了一位小书迷,天天手捧一本书,反复去读,去看。读到连母亲叫我吃饭的声音都不理会,看到连母亲呵斥的声音都听不到。只感觉周围是静静的,而我正在书中遨游。虽然我十分想融入到书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我还是只能停留在书的表面,也只能浅浅的体会作者的流露及表达。也许小学时对书已经开始懂,但却没办法去深深了解吧。

现在,我也十分喜爱读书,也百看不厌,但已经有些深入了解了。我庆幸,我欢呼,我呐喊。也许书就是这样吧,只有慢慢去了解,才能有更深的体会,才能让枯乏的文字读出百般滋味。记得名人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多读书籍才让我去访问历史伟人,去了解名人的思想。我就是在《资治通鉴》中去了解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去看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武装叛乱……

多读书籍,让我与伟人交谈,与智者对话。当书中的文字一一从我脑海里闪过时,我便有一种心灵澄澈的享受。

我热爱读书,同时我也知道想读好书,真正去了解,去体会,靠的是毅力,执着的热爱,就像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孔子手不释卷,才“韦编三绝”的故事,才有许多名人出现。

小议图画故事书叙事节奏 篇19

阅读图画故事书能使儿童的语言、认知、思维、情感及审美等各方面能得到良好发展。父母与小孩共读图画故事书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图画故事书结合了图画与文字两种传递信息的媒介, 图文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能调节故事的叙事节奏, 译者需要细细把握。

二、图画故事书的图文关系

Nodelman (1988:vii-viii) 认为“图画占了大部分的篇幅, 承担了大部分的信息传递任务。图画与文字互相阐释并扩大各自的内涵。”Agosto (1999:267) 发现图画与文字有平行讲述 (即图画与文字同时讲同一个故事) 和独立讲述 (即读者需要结合图画与文字来理解故事) 两种形式。图画故事书结合了视觉艺术与语言艺术, 阅读过程中结合了感知的同时性和连续性:文字驱使读者不断翻页读下去, 而旁边的图画却诱惑读者停下来端详。Nodelman (1988:248) 认为图画有着像标点符号一样的功能, 让读者暂停阅读, 把注意力转移到图画上。优秀的图画故事书能充分利用图画的这种特性, 使图画产生的停顿能给文字和叙事节奏带来好效果。如在《比得兔的故事》 (The Tale of Peter Rabbit) 中, 作者就巧妙地运用停顿来吸引读者。故事关于一只叫比得的淘气小兔子, 误闯麦克格莱高先生的果园, 经历一系列“惊险”的事件。在许多页里, 文句以句号结束, 但几乎每次都出现在比得进行紧张行动的时候, 而行动的结果并不明朗。事件本身带来了悬念, 吸引读者继续翻到下一页追踪事件结果。比如当比得兔钻进花园, 先是吃了些蔬菜, “过了一会儿, 觉得肚子胀得难受, 就想去找点儿芹菜来消消食”。读者可以预见也许下一页就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但是文字旁边有一幅图画, 图画像标点一样暂停了读者的阅读过程, 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读者自然的反应是端详图片, 再翻页继续故事。由于停顿可以制造悬念, 在句号和图画的双重作用下, 悬念得以增强。

相反, 有时候文字讲完了一件完整的事情, 已没有悬念, 比如在被麦克格莱高先生追赶的时候, “比得吓得魂都飞了, 在菜园子里东逃西窜, 乱撞一气, 却怎么也找不到通向大门的路。在圆白菜地里, 他还跑丢了一只鞋”。读到这里, 读者也许认为这件事情就讲完了。但文字却以逗号结尾, 读者可以期待接下来还有关于这件事情的信息要出现, 吸引读者翻页。尽管旁边的图片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但读者会愿意翻到下一页来把句子读完整:“跑到马铃薯地的时候, 连另一只鞋也丢了”。因而, 作者常用图画在适当的时候把文字断开, 产生悬念, 或是用标点符号来使本来波澜不惊的事件变得生动有趣, 使人欲罢不能。

三、标点与图画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图画和标点有调节叙事的作用,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慎重处理图画故事书中的标点, 以期最大限度地重现原作者的意图。在《比》中, 有这样三段 (每一段文字旁都配有一幅图画) :

1.Flopsy, Mopsy and Cotton-tail, who were good little bunnies, went down the lane to gather blackberries;

弗洛普西、默普西和棉球尾都是听话的乖孩子, 他们到小路边去摘黑莓子了。

2.But Peter, who was very naughty, ran straight away to Mr. McGregor’s garden ,

比得却十分淘气, 他径直奔向了麦克格莱高先生的菜园子。

3.And squeezed under the gate!

他从菜园子的篱笆门下面挤了过去

原作中, 这三段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分句间用了分号和逗号, 最后用了感叹号。在译本中, 译者把原文的分号和逗号处理成句号, 把原句分成了三个独立的句子, 减轻了原文带来的紧张气氛, 使得这三个分句互相独立, 并不得不在分句3加入了主语“他”来开始这个短句子, 拉长了句间停顿, 拖慢了原文的快节奏。笔者认为, 在段2中用逗号结尾, 表示活动没有结束, 鼓励读者翻页继续阅读。这种效果在译文中应予以保留, 试改为:

2.比得却十分淘气, 他立刻奔向麦克格莱高先生的菜园子,

3.从门底下挤了过去

同样, 在下文的另几处地方, 原文用逗号来调节节奏, 译本却改为了句号, 并在下一分句加上了主语使句子显得完整, 遗憾的是译文的节奏也因此显得拖沓, 笔者认为译文可以沿用原文的逗号, 不需要在逗号后的分句加上新的主语。

四、结论

图画能打断阅读, 有着像标点符号一般的停顿功能, 能调节故事的节奏。翻译中如果本来是短停顿的地方译者处理成了长停顿, 再加上图画本身, 很可能就会使得停顿更长, 改变了本来的叙事节奏, 违背了作者的本意。因图画故事书的篇幅比较短, 译文更需要仔细推敲。

参考文献

[1]Agosto, Denise.“One and Inseparable:Interdependent Storytelling in Picture Storybooks”.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1999, (30) :4.267-280.

[2]Nodelman, Perry.WordsAbout Pictures:The Narrative Art ofChil-dren’s Picture Books.Athens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Georgia Press, 1988.

我与乔丹的故事 篇20

于嘉

最喜爱的单品:Air Jordan 20

关于乔丹的收藏太多,对这个人所割舍不下的情感其实是自己从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记忆。一旦把他剔除,恐怕自己的整个少年到青年时代就没了。乔丹各个时期效力球队的球衣我都有,到现在为止,作为一个收藏者,我手上只有三位球员所有时期的球衣:乔丹是最少的,也是最符合常人世界观的。其余是罗德曼和拉希德·华莱士。但今天要说的和球衣完全无关。

第一件是照片,2004年乔丹中国行,我在工人体育馆给他当主持人。兴奋、激动、紧张混杂在一起,换来的是永远不褪色的记忆。乔丹只停留在工人体育馆23分钟,但我特别知足,我相信对于这一代的球迷,我这算是殊荣,而这也是我继续不断前进的最为重要的动力。第二件是签名海报,偶然一次出国转播,看到拍卖的一幅乔丹飞身扣篮的签名海报,有认证,也装裱得很好,更重要的是追防他的是曾经的老队友阿姆斯特朗。收下海报后,还曾经把照片给阿姆斯特朗看,时任罗斯经纪人的他谦恭地说:“My Pleasure(我的荣幸)”。第三件是众多双乔丹鞋中的一双,弟弟和弟妹在我31岁生日时送我的礼物,一双ID款的绿色Air Jordan 2011,凯尔特人配色一直是我大爱,彼时雷·阿伦还在波士顿,但我没有想到在我得到这份珍贵的礼物之后一周内,雷·阿伦竟然真的自己穿上了一模一样的鞋上场,那种感觉,太美妙了。

对于乔丹的藏品,不多赘述,只有一句话总结:收藏的不是物品,而是自己的记忆。

贾芃

最喜爱的单品:Air Jordan 14

我相信在许多见证过MJ第二个三连冠的中国球迷心里,他职业生涯真正意义的最后一投就是你在本期卷首语看到的那个画面。当时他穿的是AJ XIV,一款灵感源于跑车的Jordan球鞋,我的第一双Jordan球鞋正是Air Jordan 14。现在想起来,我们对于Jordan球鞋的情结有关于他这个人,有关于他做的事,另外还有一部分,则有关于我们自己对那段岁月的美好回忆。所以当我为女儿挑选她的第一双球鞋时,也选择了Air Jordan 14,同时希望这份属于篮球,属于生活的美好能继续得以传承。

郭宇

最喜爱的单品:Air Jordan 1

虽然Sneaker文化从80年代开始就已经在美国和日本等地流行起来,但它真正进入中国则是在1997年以后。喜欢乔丹鞋的人对于1997年一定是记忆中很特殊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乔丹的签名球鞋正式在大陆地区发售了,这就是Air Jordan 12。而我的第一双鞋则是Air Jordan 1,当时美国电影《霹雳舞》正在中国上演,我被电影里那些美国小伙穿的鞋吸引住,当时也不知道乔丹,就是觉得这鞋穿着配牛仔裤挺帅。尽管商店只有比我的尺码小一号的鞋,也毫不犹豫买下了,当晚就穿着去跳舞,回来后脚都肿了,但心情非常高兴。迈克尔·乔丹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难以割舍。

曹宇栋

最喜爱的单品:Air Jordan 11

尽管迈克尔·乔丹已经不在球场奔跑挥洒汗水,为球迷奉献篮球大餐,但他留给NBA的一切已足以让后人仰视并永久瞻仰。我也是看着乔丹打篮球长大的,但更吸引我的是他脚上那一双双耀眼的球鞋,当时国内还不容易购买到这些产品,我就托朋友和亲戚从国外帮我带回来,拿到每一双Air Jordan产品我都如获至宝。

正火体育成立于1997年已经有十多年的开店历史,我们是北京最老牌的球鞋店铺之一,并且陪伴着无数热爱Sneaker文化的朋友一起成长,如今正火的会员达到了上万人,店里也给广大鞋迷提供了交流平台,并且不时会举行限量版球鞋的发售,希望和每一位Sneaker爱好者交朋友,聊球鞋。

张晶

最喜爱的单品:Air Jordan 12

和现在的年轻人不同,像我这样在30岁左右的人多半在上初中的时候恰好赶上了乔丹的第一次复出,所以称为公牛队的球迷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认识和接触球鞋这个领域。很多人一样自己的第一双Jordan球鞋永远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节,Air Jordan 12是我的第一双,可以说当时是在上市的第一时间便原价购入了,也要感谢当时父母对我的支持。后来便是通过各种境内外的媒体去了解和获取更多的球鞋知识,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发达的网络,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杂志和电视转播。每次有比赛就会趴在电视机面前瞪大眼睛去看比赛中球员们脚上都穿了那些球鞋,然后再去找杂志上的图片对照。从开始接触到现在也有快20年的时间了,20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所有和球鞋有关的事情,从爱好到在私人店铺打工、再到相关的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和品牌制造业,可以说积累了很多和球鞋相关的知识,也正是对于Jordan球鞋的那份爱才促使了后来创办乔者说网站和论坛,如今网站买入第三个年头,正处于全新的改版中,相信日后会有更多的Jordan球鞋故事在上面和大家分享。

nlc202309030720

史海峰

最喜爱的单品:Chicago Bulls 1995-1996 Pro Cut

我对于球衣有独特的偏爱,高中时期开始购买球衣,那时候收藏得比较杂乱,开始大批量的购买球衣是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有一百多件产品,其中Air Jordan的产品超过半数。不管是1996年全明星的Pro Cut(球员尺码版本),还是03年全明星的Game Issued(市售版本)每一件产品都充满了我对迈克尔·乔丹的喜爱。许多产品都是在美国ebay网站进行拍卖购得,由于时差的关系我都一般熬夜在凌晨4点左右,和众多买家竞争购买,在交易的同时也认识很多朋友,不断学习不断寻找自己最爱的产品。

从看到迈克尔·乔丹打球到从内心中真正地开始关注、喜爱再到崇拜,可能是一瞬间或是有些时日,但是,现在的我和大多数经历过那个年代和时期的朋友一样,乔丹的名字永远会铭记在我们心中,不论是风华正茂还是英雄迟暮的他,那都会成为我们那一代人的回忆。

穆京

最喜爱的单品:Air Jordan 12 Playoff

第一双Air Jordan球鞋是元年的Air Jordan 12 Playoff配色,当时在商场里面看到这双黑白配色的球鞋时,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它。2000年开始因为喜欢Air Jordan球鞋,因而接触到球鞋文化。并通过当时国外的网站了解一些关于球鞋的资讯,直到2001年开始混迹国内外的球鞋论坛,获得众多Sneaker知识,结实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学期间开始在国内的球鞋网站上发布球鞋测评文章,同时给国内的众多杂志撰写文稿。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没有向其他同学一样选择本专业,而是凭借着对球鞋文化的喜爱加入了国内第一本球鞋刊物,成为专职球鞋编辑。2010年离开后与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广告传媒公司,在经营广告业务的同时,也负责某运动品牌代理商的广告和设计项目。在这期间,从未停止对球鞋的收藏,目前个人收藏的球鞋有300余双,主要以Air Jordan系列为主,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迈克尔·乔丹,就不会有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边大宇

最喜爱的单品:Air Jordan球星卡

乔丹文化在90年代影响了一大批人,关于他的产品包罗万象,上到球鞋、球衣,小到球星卡DVD光盘,球鞋在那个年代1000多块,神一样的价格,根本无力购买。我记得大约是96年左右,我那会儿是上初中,中国突然开始盛行球星卡,我妈带着我去学院路附近的一个地方购买球星卡,当时是亚德公司出的,售价20元一包,当时觉得非常贵,当时出卡率低卡片有签名卡、球衣卡、球皮卡,地板卡,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先买了五包,疯狂的先将所有包装都打开,竟然抽到一张出卡率较低的乔丹金卡,非常兴奋,一咬牙又买了五包。之后辗转去了几个地方买了很多球星卡,也觉得不过瘾,国内相对出售种类还是单一了一些。后来托在美国的舅舅买了亚德公司专门为乔丹出品的一套60张的乔丹生涯的纪念卡片,还有很多他在美国网站上淘来了的珍贵卡片。乔丹虽然已经离开职业球场有一段时间,但他的文化可以说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是我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可能是我在球场上的战靴,是我手机的壁纸,是我工作时的一件衬衫,是我逛街是的休闲鞋,是我生活的一种动力。

上一篇:关于宾馆的经典广告词下一篇:围绕“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