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精选8篇)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 篇1
直属一中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情况总结 自大队下发《关于真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以来,直属一中队结合“两学一做”活动,以“践行严细实 全力创效益”为重点,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将讲话精神充分贯彻落实到护厂保油工作当中,有效提升队伍整体综合素养。
22日下午,中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队员集体学习讲话精神、观看部分讲话视频,对讲话内容中重点部分进行了标记。学习中,由支部书记带领大家重温了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中队党支部强调,中队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大局意识、宗旨意识、担当意识,深入解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工作和学习上要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到护厂保油工作中去。
中队党支部要求,要把学习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要注重“三个强化”,即:首先是强化学习认识,统一思想行动。中队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领会,充分认识讲话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讲话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其次是强化学习领会,把握讲话精髓。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与各项护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通过集中学习、集体讨论等方式,认真精读、细读原文,深入领会讲话对历史给予我们深刻启示的科学概括,为今后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再次是要强化贯彻落实,助力护厂保油。结合“践行严细实、全力创效益”主题活动,把贯彻讲话精神落实到护厂保油上、提质增效上。党员干部要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作用,立足本岗作贡献,在精细管理过程中、护厂保油工作中、艰难困阻和突发应急事件中,勇当先锋、争做示范,认真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把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做精做细。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总书记讲话精神,将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作为各项事业的行动指南,借助“践行严细实 权利创效益”活动契机,为进一步推动中队精细管理保驾护航,为夯实护厂保油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 篇2
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文艺讲话图辑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给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师生带来巨大的精神鼓舞。各学校的党政领导、专家教授和青年学子们对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深情寄语表示衷心的拥护。两个多月来, 中国传媒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多所高等艺术院校师生先后认真、深入地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他们认为, 以更多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
习总书记讲话精髓 篇3
必须走中国道路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中国道路”的一系列论述,进一步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坚定了人们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一系列论述,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从13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取消下放,到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向全国推进步伐,再到加快棚户区改造,一年多来,一些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相互协同、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点任务,以推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这些不断明确的方针政策,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年多来,人们看到了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带来的作风改变和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与决心。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的发展进步就会永葆蓬勃生机与活力。
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等现象亟待解决,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环境等民生保障还需继续完善。
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靠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利益格局调整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大有希望。
2013年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把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贯穿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民生全过程”,做到“稳中求好、稳中求优”。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收入分配改革、教育卫生改革、财税金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十八大以来,一项项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面向未来,中国已经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答案就在改革开放中。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为中华儿女描绘出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只有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才能把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党要管党。坚决反腐
“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述,进一步厘清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要求。
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这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管好党,治好党,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2013年七一前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管好党,治好党,必须严明纪律,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使党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数次讲到反腐倡廉建设,语重心长,掷地有声。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规律的新认识,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向全党发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动员和部署。
2013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迈出了用制度约束权力的重要一步。
十八大之后,李春城、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等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因涉嫌严重违纪,相继被调查。2013年7月8日,人民法院对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宣判,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表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铁腕反腐的决心,极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信任。
顺应人民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阐明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向人们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观蓝图,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向上、共创美好生活。
nlc20230901234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民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面临着为数不少的民生难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仍有超过1亿贫困人口;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每年仍有2500万城镇劳动力等待就业;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还有超过1200万户城镇低收入群众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在人口多、底子薄这一基本国情之下,中国的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级难题。
13亿人满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而以民生这把“尺子”去丈量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2013年以来,一系列旨在保基本、守底线的民生措施相继出台: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等的财政投入;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一平均到人就退回到了80多位。只有继续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建设更多的民生工程,不断做大13亿人的发展“蛋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能吃饱了但食品安全却不尽如人意,收入提高了但环境也被污染了,城市变大了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也多了。人民群众希望活得更好、更幸福,这就需要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创业机会更加均等。要以经济发展守住民生底线,以社会进步创造更好生活。
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木艮
习总书记讲话学习体会 篇4
朗乡中学李印平
按照组织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我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我深深体会到,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关键要深入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入学习,切实做到学以明理、学以养德、学以修行,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通过《习总书记的讲话》学习,我深刻的领悟到国家对教育的的重视,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深刻领会与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这是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另外,习总书记还说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 篇5
守住民生底线 创造美好生活
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张晓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阐明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向人们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观蓝图,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向上、共创美好生活。
不畏困难挑战,勇担历史重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所在不久前,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一次有关低碳环保的儿童画展上,一组雾霾之下行人戴着口罩的绘画引来众人围观,让人心情沉重。清晨我在小青蛙、小鸟叫声中醒来,上学的路上不再有那么多难闻的汽车尾气。”这是今年9岁的李泓燕的梦想。
有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双双回落;与此同时,全国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四分之一国土面积和近6亿人受到影响。群众感受,官方数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民生难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民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面临着为数不少的民生难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仍有超过1亿贫困人口;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但每年仍有2500万城镇劳动力等待就业;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还有超过1200万户城镇低收入群众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在人口多、底子薄这一基本国情之下,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级难题。13亿人满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而以民生这把“尺子”去丈量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从历史上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就业、社保等民生问题将会突出。”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指出,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压力和挑战,要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不畏困难挑战,勇担历史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这是一份掷地有声的承诺:民生改善,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补上短板,兜住底线,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首位
今年春节前,辽宁莱河铁矿56岁的老矿工吴边从“屋顶漏雨,管道漏水,墙上掉土渣”的棚户区搬进了将近60平方米的新房。“真没想到,住了半辈子矿工房,还能有机会搬进新楼,心里可亮堂了!”吴边说,“只交了2万多元。如果要买商品房,需要十几万元,想都不敢想。”
为改善部分群众住房困难问题,过去五年全国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在此基础上,近期,国家决定再用五年时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
“积极开展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满足了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体现了中央重在保基本的民生工作思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补上短板,兜住底线。那么,短板还有哪些?底线又在哪里?
总书记在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指出,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天津考察就业服务项目时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注重稳定和扩大就业……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今年以来,一系列旨在保基本、守底线的民生措施相继出台: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等的财政投入;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这些措施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同时,也夯实了发展的基础。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只有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底层群众生活保障,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实现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前些年,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万来村一度成了“垃圾围村”,洼地变成垃圾池,河水变成墨绿色。自打当地政府建了统一的垃圾池后,一些村民也开始像城里人一样养成了定点倒垃圾的习惯,房前屋后和村路两旁干净了不少。
“想想还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用的花样多了,垃圾也就多了,老百姓对村里的环境卫生也更关心了。”村民潘老汉说。温饱解决了,如何生活得更体面?生存不成问题了,怎样过得更幸福?进城打工了,何时享受市民待遇?……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人们对发展寄予了越来越大的期望,也提出了越来越多亟等解答的民生新课题。
对此,总书记强调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一平均到人就退回到了80多位。只有继续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建设更多的民生工程,不断做大13亿人的发展“蛋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能吃饱了但食品安全却不尽如人意,收入提高了但环境也被污染了,城市变大了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也多了……人民群众希望活得更好、更幸福,这就需要推动以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的起点,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创业机会更加均等……“要满足这些需求,仅仅靠花钱是不够的,更需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只有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才能创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民众。
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心得 篇6
习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主题,简单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目标继续前进关系着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我们党宣示这一治国理政理念,是基于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更是我们对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国际形势挑战的分析判断。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和前所未有的,但过度消耗资源、环境污染严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腐败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伴随而生。社会上,否定三十年改革开放,否定改革前三十年我们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思潮时隐时现。国际上,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的颠覆、打压、遏制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的声音交替出现,美国主导的重返亚太战略、亚洲再平衡战略直指中国。面对复杂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我们党必须坚定不移,明确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方略,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关键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而创立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可以追溯更远。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再从俄国十月革命及实践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从学习苏联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探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和经验教训,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实践上进行了大胆探索,用新的思想观念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民族复兴。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大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十分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揭示了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邓小平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就要倒退到四分五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律,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
第三,“两项基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邓小平多次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四,“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政治建设上,最重要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文化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在社会建设上,最重要的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促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要清楚认识在中国选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唯一选择。
要深刻领会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及精神实质;
要清醒认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我们党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
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发展和创新; 要忠诚党的宗旨、信仰、组织,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而增强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走下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湿地中心 程 良)
坚定一种信仰 坚守两条红线 坚持三种精神
我们通过学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厘清了习总书记对依法治国、治国理政若干重大问题阐述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结合林业工作,围绕习总书记讲话始终贯穿着的坚定的信仰追求、科学的思想方法、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通过听专家讲、看录像学样本、实地体验、自学等方式,联系自己的工作体验结合着学、结合着讲、结合着感受,总结为坚定一种信仰、坚守两条红线、坚持三种精神。
一、坚定一种信仰
信仰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信仰是超越现实,对未来美好远景和远大目标的自觉追求,是努力实现更高价值的自我意识。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一直让我心醉神迷,一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头顶上的星空是指人的信仰,道德律是指内心的秩序,一个人如果拥有了这两样东西,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力量无穷的人。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之所以有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秘诀就是靠无数共产党员坚定信仰和道德实践取得的,二者缺一不可,互为促进。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但对信仰的追求却一脉相承。共产党人的信仰,不同于一般的信仰,我们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有着超越平凡的力量。共产党人是有追求的,面对十八大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展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愿景,更加需要每个党员、干部以坚定的理想信仰支撑良好的官德,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国梦和绿水青山梦就是林业人的信仰,是每个务林人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超60次谈生态,他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新提升。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就是要“两座山”。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林业在维护国土安全和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中占有基础地位,2013年4月2日,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林业要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这不仅明确了林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重要地位,也赋予了林业部门重大的历史使命。
中国梦呼唤了新时期的民族信仰。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可以有10个样本,可以有N多个样本,不仅仅是将名字镌刻在历史史册的人可以成为样本,我们每个有信仰的人只要坚守,“忍将心血埋深土,为待他年人问津。甘为苍生受苦难,五十年后识斯人”的精神,我们都可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样本。
二、坚守两条红线
严守纪律红线、坚守政治底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严守纪律红线,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要求。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不容置疑地指出,对踩“红线”“闯雷区”零容忍,而且要求这个观念一定要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检验。对“红线”,要有敬畏之心、戒惧之心,绝不能踩踏。要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坚定信念,自觉遵守,夯实责任,以上率下,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要勤于学慎于言笃于行,作为党员干部,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必须以政治纪律为准绳,真正做到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不能在精神上的‘缺钙’,患‘软骨病’,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掌控好,必须经受“四大考验”、防止“四种危险”,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始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严守政治纪律不是一句空话,不能只表态、不落实。明确行为准则,坚持防微杜渐,始终修身严行,管住小事、守住小节、谨防小错,始终把严守政治纪律作为底线和准则。严守政治纪律最关键的是要夯实责任,要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把讲规矩、讲纪律、讲认真作为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新常态,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最根本的是要坚定信念,做到信党章、信中央、信组织,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强化政治担当,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党员干部头脑要清醒、心中有定力,必须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自觉遵守党章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自觉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心中有杆秤,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使纪律真正成为廉洁从政的刚性约束。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就是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要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把工作预案准备得更充分、更周详,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三、坚持三种精神
坚持钉子精神、学习精神、担当精神。在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用了“钉钉子”这一比喻,强调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他说,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把每一棵钉子订牢、订直、订实,不说空洞的口号,做些踏踏实实的工作,不做表面文章,多做基础工作,不搞政绩,多为民生谋事,坚持不懈,一项接着一项,一茬接着一茬,不断钉下去。“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以致用,应用的过程促进学习深化,也检验学习成效。党校的脱产培训,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把学习成效体现到促进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改造上,使思想真正有所提高,使工作切实得到改进和加强,既能学到理论、掌握新知、认识真理、探索规律,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还能加强党性锻炼,提高自身修养,改造主观世界。习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也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要勤于学、敏于学,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还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
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这是检验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习总书记在接受外国记者专访时,他深情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语意重大而深远。担当,意即接受并负起责任。作为党员干部来说,担当就要真正接受和担负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用担当的责任精神在实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具有担当精神和敢于担当,不仅是共产党人的立身基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取向。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为民奉献,倾心竭力,善作善成,不推诿,不回避,不怕麻烦,真抓实干,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就能形成一种巨大的担当力量,才能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不会贻误党的事业,才能成为一个有历史担当的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平实、深入浅出,触及心灵,振聋发聩,充满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充满了语言魅力,看得进、学得懂、记得住、传得开,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打铁还需自身硬”、“温水煮青蛙”,“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些话语都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习近平的系列讲话,认识清醒,见解深刻,既没有丢老话,同时又讲出了新话,体现了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体现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我们要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做到知行合一,要把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常学常新,把对讲话精神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信息办 冯峻极)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改革发展的思考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2015年4月24日,第三党小组开展了热烈讨论,受小组委托,现就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改革发展,谈几点思考。
一、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态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论述、批示等超过60多次,形成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对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目的是要用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一)牢固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念。大家体会,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总结,深刻论述了生态与文明的重大关系,直接揭示了生态保护建设与人类文明兴衰的本质联系。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2013年9月,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精辟论断,深刻论述了生态与生产力的重大关系,做出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判断,突出强调了自然生态在生产力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家一致认为,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科学把握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切实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坚决守住保护绿水青山这条红线,反对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生态与生产力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统筹治理的观念。总书记关于“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的重要论述,立足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科学阐述了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这是解决我国复杂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加强生态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方法。
林业部门承担着46亿亩林地、8亿亩湿地和39亿亩荒漠化土地的治理重任,对维护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安全负有重要责任。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对维护这个生命共同体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统筹治理,处理好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等重大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造林绿化、湿地保护、防沙治沙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努力做到各项生态建设之间协调发展。(四)牢固树立生态就是民生福祉的观念。习总书记关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目前,良好生态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之一,改善生态已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
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真正把生态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来对待,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全面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将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态福祉,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新期待。
(五)牢固树立林业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014年4月,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是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高度,以卓越智慧和世界眼光,在深刻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各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林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的科学判断,把林业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林业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赋予了林业部门前所未有的新使命。在全球十大生态危机中,有八大危机是破坏森林和湿地导致的恶果,并在我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十分严重。针对我国存在的严重生态问题,总书记深刻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发展林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淡水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还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以及经济安全、绿色增长和外交战略大局。我们林业工作者尤其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以则无旁贷的高度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高度紧迫感大力宣传和提高林业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发展林业事业,推动林业走上国家战略位置,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牢固树立创新林业治理体系的观念。2014年2月,总书记在国家林业局《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批示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央对林业改革提出的最新要求,明确了林业改革的总目标,把林业治理体系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总布局。
经过几十年实践探索,我国林业制度逐步建立。但是,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相比,我国林业治理体系还很不适应。有的制度还存在缺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并抓紧建立;有的制度还很不完善,甚至存在很多体制机制性障碍,需要坚持和完善;有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制度的效能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制度间的系统性、协同性还不够。因此,建立健全林业制度,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事关林业长远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总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林业改革,不断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使林业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适应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要求,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制度。
(七)牢固树立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的观念。2014年2月,总书记批示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发展林业“依靠谁、为了谁”等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道路和工作重点。
林业是全民共有、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伟大事业,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是我国林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保障,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全面加快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步伐,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强生态资源培育和管理,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各级林业部门要始终坚持发展林业为了人民、发展林业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着力完善林业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全社会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强大合力。
(八)牢固树立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观念。2014年2月,总书记批示要求,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这一重要论述,是党中央在提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业双增目标”后,首次对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森林生态功能的高度重视。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上升到21.36%,但是森林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现有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好的仅占13%,每公顷森林蓄积量89.79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即使到205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增长的长远目标,也只有26%左右,仍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要用占全球5%的森林面积来支撑占世界19%的人口对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巨大需求,必须在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上下功夫。
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六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林业职能,扎实搞好顶层设计,按照“两屏三带”总布局,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发展十大绿色富民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生态安全格局。
(一)扎实推进林业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好“三北”五期、“长江、珠江流域及沿海防护林、太行山绿化”三期、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央财政补贴造林、抚育项目,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积极推进石漠化治理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着力抓好国家沙漠公园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建设,加强沙化土地治理,不断提升生态承载力。
(二)不断强化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认真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原绿化三期等生态修复工程,把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力争到2020年把农田林网控制率提高到90%以上。加强退化防护林特别是农田防护林带修复,不断完善体系,调整结构,提升防护能力,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三)严格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快推进天保二期工程建设,力争把所有需要保护的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划定生态红线,对独特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实行重点保护、永久保护;加强国有林地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切实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着力增强天然林的生态功能。
(四)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目前,国家林业局正组织编制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已将重要湿地保护纳入规划建设内容。同时,拟在区域内选择部分典型湿地,组织实施一批新的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国家工程示范带动,推动全区域的湿地生态功能恢复工作,有效遏制湿地萎缩退化势头。
(五)加快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步伐。认真落实中发[2015]6号文件精神,坚守保生态、保民生双线并行,理顺体制机制,建立生态资源的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坚持试点先行,依法依规,有序推进;建设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稳定和谐的新林区。同时,深化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三项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调动各方面建设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改革目标。(六)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划定四条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一是森林红线: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二是湿地红线: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三是荒漠植被红线:全国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3万平方公里。四是物种红线: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现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大力加强森林(林木)、草原、水源以及林地、湿地、沙化地等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 篇7
第一, 深刻领会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总书记强调,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 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 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 昭示着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 大家才会好,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 才能汇集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总书记强调, 中国梦是我们的, 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练就过硬本领, 勇于创新创造, 矢志艰苦奋斗, 锤炼高尚品格,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总书记指出,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提出了殷切希望, 对各级党委、政府、共青团和领导干部进一步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为每个青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是下一步开展青年工作和青年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 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 强化对中国梦的认同, 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和要求上来, 用中国梦打牢青年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 用中国梦激发青年师生的历史责任感。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把讲话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为实现中国教育梦积聚强大合力。
第二, 积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全面发展成才报国。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理想影响人生方向, 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二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练就过硬本领。青年师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 应该把学习作为主要的任务, 作为一种责任, 一种精神追求, 一种生活方式, 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 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三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青年是社会上最具活力、最有创新力的群体, 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四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矢志艰苦奋斗。梦在前方, 路在脚下, 自胜者强, 自强者胜, 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五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锤炼高尚品格。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第三, 迅速掀起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习总书记给他们回过信 篇8
这是201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在德留学人员回信中的话。
而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给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回了信,勉励广大学生争做“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好少年,并祝他们和全国小朋友节日快乐。
除了上述人员,得到过习总书记回信的幸运者还有不少。通过信件互动,既能收集民意,也能传达领导人对问题的看法,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风格的重要体现。
爱给学生和基层回信
从人员组成来看,习近平的回信对象主要集中于青少年和基层干部、群众两大部分,收到回信最大的“官”是离任已18年的县委书记。
青少年学生是习近平最爱回信的群体之一,而他的回信,也往往把握特定的时机。
2008年4月17日,习近平给重庆市涪陵区浙涪友谊学校六年级学生覃健益和朱辰瀚回信,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2010年“5·12”大地震纪念日,习近平给陕西太白县鹦鸽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包俊丽回信,勉励并鼓励之,“多难兴邦,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年8月,在给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民主学校八(1)班的农民工子女的回信中,他勉励孩子们“少年有志,国家有望”。
2011年10月31日,习近平复信山东省蒙阴县八一希望小学学生吕文凯,勉励这个革命老区的学生,日后“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和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当选总书记之后,到目前为止,习近平的公开回信主要面向青年学生,主题也很明确,“中国梦”成为他给学生写信时最常提及的概念。
2013年5月2日,在青年节前夕写给北大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的信中,他提到中国梦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并寄望他们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同年10月,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体同学回信时,他表示“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同年12月,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20周年时,习近平回信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希望他们发挥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4年初,在给留德学生的信中,习近平表示“希望广大海外学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基层干部、群众同样在习近平回信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2008年5月,习近平给宁夏中卫市30位村党支部书记回信,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年7月,在给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乡亲们的回信中,要求他们“因地制宜搞好开发项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生活更加宽裕”。
2009年3月,习近平给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的老人回信,勉励其“继续秉承爱国爱澳的光荣传统”。同年9月,习近平给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杨振宇校长回信,对发展好基础教育提出要求,并祝贺教师节。同年11月,在给山东寿光离岗18年的老县委书记王伯祥的回信中,习近平寄望其“珍惜荣誉、保重身体”。
2010年,在给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的老垦荒队员的信中,习近平表示“我一直惦记大陈岛发展和岛上的干部群众。”
2011年6月,在给因工作积劳成疾的四川省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的回信中,习近平赞扬其“树立了榜样”,并叮嘱他“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同年7月,在給浙江省杭州市小营巷社区党委的回信中,习近平对社区发生的新的可喜变化给予充分肯定。
文风简短而实在
与习近平对改文风的要求相一致的是,他的信件也都简短而实在。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件,习近平的回信大都比较简短,在200字到500字之间,2至3段。从结构上,大致是表达收到信之后的心情,阐述对所涉及群体及其工作或学习的看法,提出期望并祝福。
“长文章好写,短文章其实不好写,要深思熟虑才能做出信中那些精炼的总结,而且要有几句很精彩的话,主题鲜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对记者表示,从文字风格来看,习近平的信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也表示,习近平的回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文风言简意赅,直面问题。
在习近平的这些回信中,“欣慰”、“高兴”是出现最多的词汇,且较为口语化,例如在给宁夏中卫市30位村党支部书记的回信中,他说“看后很高兴,很受鼓舞”。
与他在讲话中时而精当地引经据典的方式类似,在信中,习近平也喜欢通过引用表达观点。例如,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回信时,他引用“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寄语同学们珍惜时光;在给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同学的回信中,他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勉励同学们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在2011年给吕文凯以及文建明的回信中,信纸抬头分别都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但在2013年给北大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的回信中,信纸抬头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两封信正文都是打印的,但落款则是习近平亲笔签名。
从话题来看,习近平的信中涉及到“中国梦”、爱国、基层党建、农村变化、重建家园、志愿者精神、为官之道等多个角度,一般都是对来信者汇报的情况予以肯定后进行阐述。
收到习近平回信者,大都与他有过接触,其中主要是他考察时曾到过的地方。习近平在考察时,有时会叮嘱当地干部群众将发展情况及时告诉他。
有的接触时间跨度很长。例如习近平2008年为重庆市涪陵区浙涪友谊学校小学生回信,是因为2004年浙江省捐助1000万修建该校时,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前往参加了奠基仪式;同样的,2011年为杭州市小营巷社区回信,是因为他2003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考察过该社区。
有的接触颇具渊源。2009年习近平考察并回信的华池县列宁学校,根据该校校史记载,作为中共在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红色学校,其成立与习仲勋等领导同志的重视直接相关。在困难时,习仲勋甚至从边区政府的办公用品中挤出笔、墨、纸送给学校,2001年习仲勋和夫人齐心还为该校捐资15万元改善办学条件。
有的接触则充满温情。“5·12”大地震后习近平前去陕西省太白县视察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两年后,他选择在接近大地震纪念日时为小学生包俊丽回信,表达了他对灾区人民的惦念和支持。
同时也有一部分回信,是他在海量的来信中挑选出来回复的。例如,王伯祥是在将《大地为鉴》——一本记录了他任县委书记5年半历程的书——寄给习近平后,收到的回复。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推荐阅读:
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精神座谈会讲话06-09
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学习心得体会10-17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XX年新年贺词通知05-28
学习8.19习总书记讲话心得体会05-27
学习2016年习总书记教师节讲话心得06-03
对习总书记视察慰问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心得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