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书院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2024-10-28

《漳南书院记》原文及译文赏析(精选5篇)

《漳南书院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篇1

《漳南书院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百亩。学师郝子文灿以所入倡乡众,杨计亮、李荣玉等协力经营,益广斋舍,许侍郎三礼题曰:“漳南书院”。问学者日众,郝子遂谦不任事,别寻师者十有五年。

于康熙三十三年,郝子不远数百里,抵荒斋,延元主院事,元辞。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明年,又以币聘予,再辞。又明年,遣院中苗生尚信至,进聘仪,掖起复跪者十日。予不得已,告先祠行。距堡北十余里,漳水涨,堡人檥①舟入,乃知其地苦水久矣。郝子率弟子拜迎,止其舍。卜吉,郝子及乡父老、子弟咸集,从予行释奠礼②于孔子主前。谕之曰:“而地无文士乎?而遂致予!盖将以成人之道自勖也;予不敏,敢以成人之道告。”乃出予《习斋教条》。读讲讫,揖退。

时左斋建其一,余未定。乃进郝子曰:“请建正庭四楹,曰‘习讲堂’。习讲堂之东北隅为仓库、厨灶,西北隅积柴炭,后为厕。院前门东一斗室日‘更衣亭’,凡客至,通傧、拂洗、更衣,一茶乃入。西为‘步马射圃’,上构小亭。此矩模大略也。吾子谓何?”郝子拜手曰:“善。但此百世计,独无处灿地乎?”予曰:“念之矣。须院事竣,院前壑,启土必更深广,引水植莲,中建亭,窗棂四达,吾子居之。讲习暇,元偕诸子或履桥,或孥舟入,弦歌笑语,作山水乐,复何憾乎?”郝子大笑。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尔宵闻。习讲堂成,高二丈有奇,架木覆苫,以肆望汪洋,莫购砖瓦也。

四阅月,颇咀学习乐味。而漳水五泛,初横二十里,继至七十里,赤泥封稻穗,屋倾侧不敢居,堡男妇各树席铺。予叹曰:“天也!”乃告归。父老弟子饯别泣送,予亦洒泪。郝子拜手宣于众曰:“是院也,定为颜子书院。颜子生为漳南书院师,殁为先师。灿以祖产赠宅一所,田五十亩,合院原田共百五十亩,生为颜子产,殁为颜子遗产。”复立图券为质。曰:“田少获,即延先生还。”又请记其事。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然其兴学敦师,不可没也。

康熙四十年三月六日博陵颜氏元识。

(选自颜元《漳南书院记》,有删节)

[注]①檥( yǐ)撑船靠岸。②释奠礼: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延元主院事延:邀请

B.须院事竣须:必须

C.复立图券为质 质:信物

D.然其兴学敦师 敦:尊崇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B.“须”是动词,“等到”的意思。如“须晴日,银妆素裹”中的“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问学者日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乃知其地苦水久矣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而地无文士乎 遂而鸡豚

D.郝子拜手宣于众曰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近几年来,文言虚词题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选段中包含某文言虚词的句子,与课文中含有同样文言虚词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异同。这其实是典型的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考生解题时,应准确回忆所学课文中的文言虚词词义,并联想这个文言虚词在其他课文中的词义,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虚词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作出准确判断。C.“而”通“尔”,第二人称代词,你。A项,助词,前者相当于“……的人”;后者相当于“……的”。B项,副词,前者相当于“才”;后者相当于“于是、就”。D项,介词,前者相当于“对”;后者相当于“比”。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肥乡屯子堡本有义学,郝文灿拿出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合作,兴办教育,渐渐扩大了校舍规模;因求学的人日渐增多,他另访名师主持书院事务。

B.郝文灿曾经三次到颜元家中,请他主持漳南书院的事务,但是都被拒绝;后来他派了苗尚信来,献上聘礼,跪求十日,才使颜元感动并答应了请求。

C.颜元来漳南书院之后,制订了详细的校园建设计划;又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用来让他颐养天年。

D.颜元在漳南书院期间,由于漳水持续泛滥成灾,被迫返乡;郝文灿在与其相别时,宣布将“漳南书院”更名为“颜子书院”,并将永以颜元为师。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完成该类题,需要考生能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等信息,筛选出对选项的表述加以正误的判断。C.“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错,原文中并没有提到郝文灿隐居之意,新建一座亭榭也不是这个原因。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 3分)

( 2)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迩宵闻。( 3分)

( 3)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 4分)

【试题答案】

(1)(郝文灿)离开后又来探访,陈说众多理由,(在我家)停留十日,我坚决地推辞。

(2)约定日期开工,屯子堡的百姓崇尚道义,云集响应,伐木之声,晚上远近都能听到。

(3)(郝文灿)分别之后屡次来信催促我(回去),(我)询问他水灾的情况,却是一年比一年严重,而我年老多病,也不知道能不能如愿(回去)。

【试题解析】第一步:将古今汉语义基本一致的字词标示出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对译或无须翻译的地方排除,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第二步: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文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们的意思。第三步: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通顺流畅。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过”(拜访)、“百端”(百般,多种多样)、“固”(坚决)等,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刻”(同“克”,约定)、“云”(名作状,像云一样)、“许许”(劳动时共同出力的呼声。答案翻译为“伐木之声”,未免过死)等,第(3)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札”(写信)、“且”(将要)、“审”(明白、知道)、“遂”(如愿)等。翻译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参考译文:

河北省肥乡县的屯子堡,遵照中丞于成龙的命令,建造了一所义学,占地百亩。义学的先生郝文灿用自己的收入倡导乡里的人兴办义学,杨计亮、李荣玉等人协助他经营,扩大了原来的校舍,后部侍郎许三礼为义学题词:“漳南书院”。前来求学的人日益增多,郝文灿于是就谦退不再担任主事,另外寻找主事的先生,这样十五年就过去了。

在康熙三十三年,郝文灿不远数百里,到达了我的破书斋,邀请我去主持书院的事务,我推辞了。离开以后他又来探访,陈说了多种理由,(在我家)停留了十日,我坚决推辞。第二年,郝文灿又用金钱聘请我,我又一次推辞。第三年,他派遣义学中的年青书生叫做苗尚信的来到(我家),行了聘师的礼仪,扶起来又跪下去这样跪了十天。我实在不得已,就祭告了先人的祠堂而后前去就任。距离屯子堡还有十多里,适逢漳河涨水的时候,堡子里的人就撑着船把我接入(义学),我才知道这个地方的百姓苦于水患已经很久了。

郝先生率领他的.弟子们拜迎我,让我住在他的家里。经过占卜选择一个吉日,郝先生和父老乡亲以及义学子弟全部聚集,跟着我在孔圣先师的牌位前行了释奠礼。我教谕他们说:“你们这个地方难道没有文人学士吗?却要把我招来!使人成才的课程大抵本是用来勉励我自己的啊。我虽然不才,请让我来用使人成才的课程来教育你们。”于是拿出我的《习斋教条》,讲解完毕,和子弟们行揖别之礼从教室里退出。

当时左边的校舍才建起一幢,其余都没有确定。于是我就建议郝先生说:“请你建一所带四根大柱的正厅,把它叫做:“习讲堂。”习讲堂的东北角作为仓库和厨房,西北角用来堆放柴火和木炭,后面建个厕所。学院门前东边的小屋子叫做:“更衣亭”。大凡有客人来了,通报一声,在这里洗去灰尘,敬上茶水,然后进入院里。门西边叫做“步马射圃”,上面建个小亭子,这里的规制形式大致是这样的,(郝先生)您看如何?”郝先生回答说:“好呀!您这是(考虑)百年的大计啊,难道唯独没有安放我的地方吗?”我说:“我想到了。只是要等到院里的事情竣工,那时候前面的小沟应该被挖得更深更宽了,引入水源,种植莲藕,中间建有一个小亭子,四面都装上窗子,您就居住在那里啊。讲课之余,我带着弟子们有时候行走在小桥之上,有时候划着小船进来,奏着音乐唱着歌,欢声笑语,享受着山水之乐,还有什么遗憾呢?”郝先生听了,大笑起来。约定日期开工,屯子堡的百姓,崇尚道义,纷纷云集响应,砍木头发出咚咚的声音,晚上远近都能听到。习讲堂建成了,有两丈多高,(采用)木质结构,用茅草覆盖屋顶。纵目四望可以看到很远,整座建筑没有用过砖瓦。

经历了四个月的时间,我享受到了学习读书的乐趣。而漳河水已经泛滥了五次,开始的时候,水漫过了二十多里地,继而水淹过了七十多里地。红色的泥土淹没的稻田,房屋倾倒(人们)不敢住在里面。屯子堡的男女人把树当成床铺(以躲避水患)。我叹息着说:“这是天意啊!”于是,我告别郝先生准备回家。父老乡亲和院里子弟们都摆酒哭着送别,我也挥泪告别(他们)。郝先生以手作揖向众人宣布说:“这个学院(现在起)改名为颜子学院,颜先生活着是本学院的先生,死了也是学院的先师。我用祖上遗留下来的产业赠送颜先生一所宅子,田地五十亩,再加上原来学院里亩产共计一百五十亩,颜先生活着的时候是他的田产,颜先生死了以后则是他的遗产。”说完,又立了一块图券作为信物。又说:“田有一点点收获,就延请先生回来。”又请我为这些事写一篇文章。分别后多次来信催促我回去,我询问他水灾的情况,却是一年比一年严重,而我年老多病,也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够如愿(回去)。可是,像郝先生那样举办义学,崇尚师道的(行为),真是不可磨灭啊。

康熙四十年三月六日,博陵的颜元记。

疏影原文译文及赏析 篇2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⒅。等恁时⒆、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疏影字词解释:

⑴疏影:词牌名,姜夔的自度曲。

⑵辛亥: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

⑶载雪:冒雪乘船。诣:到。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⑷止既月:指刚住满一个月。

⑸授简索句:给纸索取诗调。简:纸。

⑹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⑺把玩:指反复欣赏。

⑻二妓:乐工和歌妓。肆习:学习。

⑼《暗香》《疏影》:语出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⑽苔枝缀玉:范成大《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的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周密《乾淳起居注》:“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余。”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缀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缀满枝头。

⑾“有翠禽”二句:用罗浮之梦典故。旧题柳宗元《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夜梦与一素妆女子共饭,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欢舞。赵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株大梅树下,树上有翠鸟欢鸣,见“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吴潜《疏影》词:“闲想罗浮旧恨,有人正醉里,姝翠蛾绿。”翠禽,翠鸟。晋郭璞《客傲》:“夫攀骊龙之髯,抚翠禽之毛,而不得绝霞肆、跨天津者,未之前闻也。”

⑿客里:离乡在外期间。唐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白石是江西人,当时住苏州。

⒀黄昏: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⒁“无言”句: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⒂“昭君”四句: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建《塞上咏梅》诗:“天山路边在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

⒃“犹记”三句:用寿阳公主事。蛾,形容眉毛的细长;绿,眉毛的青绿颜色。《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⒄安排金屋:《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借指梅花。

⒅玉龙哀曲: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玉龙,即玉笛。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此曲是古代流行的乐曲,听了使人悲伤。唐皮日休《夜会问答》说听《梅花落》曲“三奏未终头已白”,可见一斑。故曰“玉龙哀曲”。

⒆恁(nèn)时:那时候。南唐冯延巳《忆江南》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⒇小窗横幅:晚唐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陈与义《水墨梅》诗:“睛窗画出横斜枝,绝胜前村夜雪时。”此翻用其意。

疏影翻译:

苔梅的枝梢缀着梅花,如玉晶莹,两只小小的翠鸟儿,栖宿在梅花丛。在客旅他乡时见到她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阳斜映篱笆的黄昏中,默默孤独,倚着修长的翠竹。就像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北方的荒漠,史是暗暗地怀念着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戴着叮咚环佩,趁着月夜归来,化作了梅花的一缕幽魂,缥缈、孤独。

我还记得寿阳宫中的旧事,寿阳公主正在春梦里,飞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际。不要像无情的春风,不管梅花如此美丽清香,依旧将她风吹雨打去。应该早早给她安排金屋,让她有一个好的归宿。但这只是白费心意,她还是一片片地随波流去。又要进而钌玉笛吹奏出哀怨的乐曲。等那时,想要再去寻找梅的幽香,所见到的是一枝梅花,独立飘香。

疏影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与词人《长亭怨慢·渐吹尽》为同年之作。是年冬,姜夔载雪访范成大于石湖。他在石湖住了一个多月,自度《暗香》《疏影》二曲咏梅,深蕴忧国之思,寄托个人生活的不幸。

疏影赏析:

《疏影》一词集中描绘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托作者对青春、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之情。

上片写梅花形神兼美。“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开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幽雅清丽的“双栖图”。它描绘了一株古老的梅树,树上缀满晶莹如玉的梅花,与翠禽相伴同宿。苔枝与翠禽色相近,都是充满生机的“绿”,其间点缀着美玉般的梅花,就更显得光彩照人。字里行间不露半个梅字,而梅的形象却浮雕般突现出来了。

接着推出第二个画面,是“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这完全是用写人的手法来写梅。梅花就是佳人的幻化。相逢在“客里”,又是“篱角黄昏”这么一个典型环境,更突出了寂寞的氛围。在这么寂寞的氛围里,“佳人”“无言自倚修竹”。“无言”这神态,“自倚”这动作,突出了这位孤高的佳人形象;另一面,也折射了词人在“客里”怀念情人的孤寂心情。

在这种孤寂情绪的支配下,词人想到对方也一定会同自己一样孤寂难熬。下句就借昭君出塞、远嫁番邦之事来抒发这种情感。“不惯”“暗忆”这两个貌似平常的词,在这典型的语言环境里,就传达出了不寻常的深沉感情。“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就明写出人花幻化的艺术意境。放在“月夜”归来,就更突出“幽独”的气质。“月夜”与“黄昏”照应,“花”与“玉”照应,“幽独”与“无言自倚”照应,文字针线细密,情感脉络分明。而“幽独”一词又是总撮了上片的精髓而成为全词的基调。上片最后这几句是词中重点,写梅花的灵魂。

下片换头推开一笔,说明梅花不仅有美的容貌,美的灵魂,而且还有美的行为——美化和妆扮妇女。过片开头的“犹记深宫旧事”与上片的“暗忆江南江北”遥相呼应,这是词人想象自己心上人在远方孤寂中一定会时时想起美好的往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是借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午睡时梅花飘落眉心留下花瓣印,宫女争相仿效,称为“梅花妆”的故事,喻往事之美好令人难忘。这美好的时光非常值得珍惜,千万不要像无情的东风一样,“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但到底往事已成空,如今只留下一片美好的追忆而已。这就正如梅花终于被东风吹落,而且“随波去”了,不能不怨恨那“玉龙哀曲”。

“却又怨、玉龙哀曲”,可以看作是为梅花吹奏的招魂之曲。这是从音乐这一侧面来申明爱护梅花的重要性。再有,这儿的“玉龙”是与前篇的“梅边吹笛”相呼应的,临近收拍,作者着力使《疏影》的结尾与《暗香》的开头相呼应,显然是为了形成一种前勾后连之势,以便让他所独创的这种“连环体”在结构上完整起来。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又从绘画这一角度加以深化主题。《疏影》最后一句的“小窗横幅”应该是与《暗香》的开头一句“旧时月色”相呼应的,那么,“小窗横幅”就既可解释为图画又可解释为梅影了。月色日光映照在纸窗上的竹影梅影,也是一种“天然图画”,非常好看。《疏影》中所出现的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灵魂,梅花的遭遇,寄托了作者身世飘零的感叹,表现了对美好事物应及时爱护的思想。

此词笔法极为奇特,连续铺排五个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来比喻映衬梅花,从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比起一般的“遗貌取神”的笔法来又高出了一层。

“苔枝缀玉”三句用了此词的第一个典故。讲的是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仙女的神话故事,见于曾慥《类说》所引《异人录》。作者用这个典故,入笔很俏,只用“翠禽”略略点出。读者知其所用典故,方知“苔枝缀玉”亦可描摹罗浮女神的风致情态,“枝上同宿”也是叙赵师雄的神仙奇遇。姜夔爱用此典,其《鬲溪梅令》有句云:“谩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这个典故,使得梅花与罗浮神女融为一体,似花非花,似人非人,在典雅清秀之外又增添了一层迷离惝恍的神秘色彩。

“客里”三句由“同宿”转向孤独,于是引出第二个典故——诗人杜甫笔下的佳人。杜甫的《佳人》一诗,其首尾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位佳人,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姜夔用来比喻梅花,以显示它的品性高洁,绝俗超尘,宁肯孤芳自赏而绝不同流合污。北宋词人曹组《蓦山溪》咏梅词中,有“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的句子,也用了苏诗和杜诗的典故。诗词用典,都要经过作者的重新组合与精心安排,姜夔在引出佳人这个艺术形象之前,先写了“客里相逢”一句,使作品带上了一种漂泊风尘的知遇情调,又写了“篱角黄昏”一句,这是与梅花非常相称的环境背景,透露了一点冷落与迟暮的感叹,显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

“昭君”至上片结句用王昭君的典故,作者的构思,主要是参照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句,被姜夔加以想象,强调昭君“但暗忆江南江北”,用思国怀乡把她的怨恨具体化了:“环佩空归”一句也得到了发挥,说昭君的月夜归魂“化作此花幽独”,化为了幽独的梅花。为昭君的魂灵找到了归宿,这对同情她的遭遇的人们是一种慰藉;同时,把她的哀怨身世赋予梅花,又给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风致。

换头三句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犹记深宫旧事”一句绾合两个典故,王昭君入宫久不见幸,积悲怨,乃请行,远嫁匈奴,也是“深宫旧事”,“犹记”二字一转,就引出“梅花妆”的故事来了。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写出了公主的娇憨之态,也写出了梅花随风飘落时的轻盈的样子。这个典故带来了一股活泼松快的情调,使全词的气氛得到了一点调剂。

最后一个典故是汉武帝“金屋藏娇”事。“莫似春风”三句由梅花的飘落引起了惜花的心情,进而联想到护花的措施。这与上片“昭君”等句遥相绾合,是全词的题旨所在。“莫似春风,不管盈盈”,直是殷切的呼唤,“早与安排金屋”,更是热切的希望。可是到头来,“还教一片随波去”,花落水流,徒有惜花之心而无护花之力,梅花终于又一次凋零了。

五个典故,五位女性,包括了历史人物、传奇神话、文学形象;她们的身份地位各有不同,有神灵、有鬼魂,有富贵、有寒素,有得宠、有失意;在叙述描写上也有繁有简、有重点有映带,而其间的衔接与转换更是紧密而贴切。

姜夔作《暗香》《疏影》词,的确是“自立新意”。其新意在于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传统写法,不再是单线的、平面的描摹刻画,而是摄取事物的神理创造出了多线条、多层次、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和性灵化、人格化的艺术形象。作者调动众多素材,大量采用典故,有实有虚、有比喻有象征,进行纵横交错的描写;支撑起时间、空间的广阔范围,使过去和现在、此处和彼地能够灵活地、跳跃地进行穿插;以咏物为线索,以抒情为核心,把写景、叙事、说理交织在一起,并且用颜色、声音、动态作渲染描摹,并且多用领字起到化虚为实的作用,这样,姜夔就为梅花作出了最精彩的传神写照。

个人资料: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篇3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赏析一: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赏析二: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作者介绍:

《飓风赋》原文及译文赏析 篇4

《飓风赋》

原文

仲秋之夕,客有叩门指云物而告予曰:“海气甚恶,非祲非祥。断霓饮海而北指,赤云夹日而南翔。此飓风之渐也,子盍备之?”语未卒,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忽野马之决骤,矫退飞之六鷁。袭土囊而暴怒,掠众窍之叱吸。予乃入室而坐,敛衽变色。客曰:“未也,此飓之先驱尔。”少焉,排户破牖,殒瓦擗屋。礧击巨石,揉拔乔木。势翻渤澥,响振坤轴。疑屏翳之赫怒,执阳侯而将戮。鼓千尺之涛澜,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于一卷,落崩崖于再触。列万马而并骛,会千车而争逐。虎豹慑骇,鲸鲵犇蹙。类钜鹿之战,殷声呼之动地;似昆阳之役,举百万于一覆。予亦为之股栗毛耸,索气侧足。夜拊榻而九徙,昼命龟而三卜。盖三日而后息也。父老来唁,酒浆罗列,劳来僮仆,惧定而说。理草木之既偃,辑轩槛之已折。补茅屋之罅漏,塞墙醒垣之隤缺。已而山林寂然,海波不兴,动者自止,鸣者自停。湛天宇之苍苍,流孤月之荧荧。

忽悟且叹,莫知所营。呜呼,小大出于相形,忧喜因于相遇。昔之飘然者,若为巨耶?吹万不同,果足怖耶?蚁之缘也吹则坠,蚋之集也呵则举。夫嘘呵曾不能以振物,而施之二虫则甚惧。鹏水击而三千,抟扶摇而九万。彼视吾之惴栗,亦尔汝之相莞。均大块之噫气,奚巨细之足辨?陋耳目之不广,为外物之所变。且夫万象起灭,众怪耀眩,求仿佛于过耳,视空中之飞电。则向之所谓可惧者,实耶虚耶?惜吾知之晚也。

译文

一个秋天的傍晚,有邻居来叩门,告诉我:“天气不好,海况甚恶,非吉兆也。霓虹入海而北指,赤云夹日而南飞。此是飓风(台风)来临之兆头,你准备了没有?”邻居话语还没有说完,我所住居的庭院里枝叶沙沙,槁叶薮薮,飞鸟惊呼,禽兽走避。

不一会工夫,忽如野马之脱缰,健飞之水鸟,人人掩面而屏息。我赶紧跑进屋内而坐,心惊而色变。而邻居却说:“此还不是飓风,此风是先驱者,风小。”少许,大风至,摧屋破户,揭瓦劈窗,击打巨石,揉拔树木,势如翻海,响震乾坤。像屏翳(云神)之暴怒,执阳侯(波涛之神)而将戳。鼓千尺之海浪,翻百仞于陵谷。吞泥沙像卷纸,摧枯拉朽破崖壁。像万马齐奔,又好似千车竞逐。虎豹惊骇,鲸鲵奔逃。又像巨鹿之战,呼声惊天动地,又似昆阳之役,举百万之兵毁于一旦。我为之毛骨悚然,寒气袭人。夜晚九次搬床铺,一日内三次用龟甲占卜。三日后风息,父老乡亲来慰问,酒菜罗列,忙坏了童仆,恐惧已去,大家个个淡然而话家常。

飓风过后,乡亲们忙着清理被毁的草木,修理破损的房屋,塞墙补屋忙个不停。而此时山林寂静,海浪不惊,动者自止,呜者自停。天之苍苍,月之荧荧。忽悟忽叹,难知所营。大小源自相形,忧喜出自相遇。昔日飓风飘荡,以为巨大,吹法各异,果然恐怖?蚂蚁遇微风即坠,蚋蚊聚集遇呵则飞。人们呼气喘息则不能提物,而施在蚂蚋二虫身上,则可能要了它们的`性命。传说中的大鹏鸟一次击水能飞三千里,扶摇能直上九万里。

他看见我惴测,你我见之亦微笑。意气用事,事无巨细尚能足辨?孤陋寡闻,外界能为你所变?世事万象幻灭,众怪不怪,仿佛如过眼烟云,如空中之雷电。想来所谓的恐惧,实则是虚幻?可惜自己知道了这些太晚了。

赏析

游荷叶山记原文及译文 篇5

原文:

予别丘墓三年矣。今年夏,始与二弟至里中拜于松楸,而憩于先居,先居傍有荷叶山,乔木千章。今日诸叔偶不见召,日暮无事,乃与二弟步于山中。择高阜处,藉草而坐。因思儿时常骑羊来此,每一至,不啻如四五十里外而今视之数步耳。山之苍苍,水之晶晶,树之森森,自少至长,习而安之,不见有异,今偶游焉,而觉其幽静蓊郁,爱玩不能舍去。久矣夫,予之在城市也!

俄而月色上衣,树影满地,纷纶参差,或织而帘,又写而规,至于密树深林,迥不受月,阴阴昏昏,望之若千里万里,窅①不可测。划然放歌,山应谷答,宿鸟皆腾。噫嘻!予生于斯,长于斯,游戏于斯,二十余年,而犹有不尽之景乎?徘徊欲去,而有声自东南来,慷慨悲怨,如叹如哭,即而听之,杂以辘轳之响。予乃谓二弟曰:“此忧旱之声也,夫人心有感于中而发于外,喜则其声愉,哀则其声凄。女试听夫酸以楚者,忧禾稼也;沉以下者,劳苦极也;忽而疾者,劝以力也。其词俚,其音乱,然与旱既太甚之诗,不同文而同声,不同声而同气,真诗其果在民间乎!”语终,而天风夜起,歌声渐近。二弟无言,予亦嘿嘿。声之悲怨,有加于初;向之欢适者,化为凄怆矣。遂相与踏月而去。

【注】①窅(yǎo):喻深远。

原文翻译: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傍晚,(我们)从市区步行而出,沿着小溪向南行走一百步,离开溪流向西又走了一百步,又沿着溪向南行走。溪水上下游都是深绿色 的,幽静深远,(水流徐缓)好像不想流动似的,还未走到溪水的尽头,就看到一条斜出的小路,向西高出地面几百尺,已经走到(小路的)尽头,那山的顶峰隐约 青翠的地方,或许远在三十里之外:(顶峰一带的山形,)顶端尖尖的.像簪子,环形有缺口的像玉玦,突出的像发髻,平圆的像玉璧,远处的树林,在烟云中时隐时 现:(远处的树林)长在一起的如同欢聚,分开项生长的如同别离,排列整齐的好像长枪,杂乱的好像一堆散发,(我们)在幽暗不明中根据(自己的)想象、揣度 给它们命名。

水有几百条支流,分散错杂,纵横参差错落:(水)绵延的形成溪流,溢出的形成水泽,断开的形成池塘,干涸的成为了洼地(山间平地)。沙洲水滩以及岛 屿,有的相向而合,有的相背雨离;青碧的树藤,互相覆盖缠绕。一叶叶小舟,在水上纵横进退:(人们划着船)摘取那翠绿的是菱角:挽采那红红的是莲花,抓举 那白白的是鱼,有的人心满意足地回家,有的人悠闲自得,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做。山上有座佛寺,有几十棵高大的松树,整齐地矗立在寺门的左右,松涛声一一分 明,好像流水从空中坠落的声音。天色已晚不可久留,于是(我们)沿着山路从北面下来,重山叠岭,树木茂盛,一轮新月挂在高高的山顶上,月随人动,人走得慢 月就慢随,人走得快月就快追。(我们)走到山脚,已是二更时分了。

第二天,(我们)又转向北边经过小桥,沿着溪水向东行走,又向西拐了三四个弯,就来到了姚贵聪先生的家门前。(我们)到门下乘船,从柳竹掩映浓密的 地方,顺着水渠出来。又拐了三四个弯,才来到大溪跟前,满眼都是荷花。风从两岸吹来,(红色的)荷花、(绿色的)荷叶被风吹开吹斜,摇曳多姿,荷叶繁盛, 香气浓郁,沁人心脾,香气挂在衣袖间,香味经久不去。

(我们)暂时在古柳树下停歇,得到两缸酒,几种菱芡,又划着船进入荷花中,歌声豪放,笑声极大,声音震动了溪谷。风从水面生起,水面好像是生出了 一层细小的鱼鳞;流荧点点,似乎是受到惊吓,倏忽而去,夜已经很深了,山愈发显得高峻与迫近,阴森森地好像要下来与人搏斗,天空没有一点云,星星明亮,倒 映在水中,像珠子在镜子一般的水面上滚来滚去。

跟随的仆从:有个叫学童的,会学百鸟鸣叫的声音,像是行走在空山深林间,听到一两声春鸟的叫声,自然而然使人惆怅惊骇;有个叫沈庆的,会唱歌,歌声回环婉转,嘹亮激越,加上风露的声音,他的歌声更加凄清,引人感触而心生悲伤。

上一篇:七年级组工作总结下一篇:无题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