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散文阅读

2024-10-28

无题散文阅读(通用13篇)

无题散文阅读 篇1

无题散文阅读

又翻开了保存二十年的日记本,纸的颜色又和上次看的时候不一样了。看看不再见的人,听听不再说的话,那些人记不得最后一次在一起是什么时候了,也从未预料到从此音信全无,象蒲公英似的奔向各自的天涯。至此,我明白了什么叫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日记本里的人和物象被时光沥干了水分的花的标本一样,永远是鲜艳的.样子。但是落在上面的蝴蝶却永远不是那时花开时节的。没有希望某天再相逢的念头了,岁月苍老了容颜,生活改变了心境,与其说想念他们,不如说想念那段时光。偶尔来转转,只是让疲惫的心暂时歇歇。合上日记本,重新放回那段时光里,它只属于那段时光。我继续我的生活。

过往的悲或喜,不是忘记,只是不愿再提起。不再有那么多的感慨,那么多的留恋。当所有的伤口结成疤的时候,当心痛到麻木了的时候,当明白爱情只是童话故事的时候,当明白诺言只是梦呓的时候,心就变成了锁,没有钥匙的九重门。在门里我哭泣,不会被别人看见。我寂寞,不需要别人同情。我沉默,不期望别人懂。我悲伤,不用掩饰。

漫漫人生路,有些伤痛必须自己医治,有些困境必须自己突围,有些巨变必须自己承担,有些习惯必须改变,有些心情必须调整,有些伤害必须释怀。即使不刻意选择独行,也不免要面对一段彳亍独行的经历,因旁人爱莫能助。

盛夏的夜晚刮着凉爽的风,我怎么感觉到是深秋的凄凉呢?

我不是想象中的坚强,但必须独自面对一切。

所谓成熟是学会隐藏,所谓沧桑是无泪有伤。

无题散文阅读 篇2

关键词:散文个性散文阅读;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56-01

一、前言: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

散文是一个模糊而宽泛的概念,它缺少像诗歌、小说那样的独特规定性。散文融合了抒情、记叙、议论、描写等,很难将其归到哪一种类型中去。我们习惯上将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但它是片段的过程。郑桂华教授将散文与其他文体进行比较,她认为叙事散文是记录作者在过去某一段时间空间里的见闻过程,而非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抒情散文描述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而非抒发情绪本身;哲理散文重在展示个人在某个问题上的独到的感悟和思考过程,而非严密的逻辑论证自己的观点(郑桂华报告《从三个层面确定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或《散文的文体特征及教学价值》)。不管哪一种散文,都脱离不了“个人”(即作者本人)在散文中的所彰显的真实个性。

二、个性化的作者

我们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往往给文章设置一个宏大主题,然后在宏大主题的指导下解读散文,把作者踢在一边,给散文贴上标签,按部就班地进行模式化教学。提到鲁迅的文章,就认为是批判封建制度,揭露愚昧麻木的国民性;看到母亲为孙子选择小路,“我”为母亲选择走大路,就确定《散步》是表达尊老爱幼的主题;说到《再塑生命的人》,就把莎莉文老师当做了本文的主角……当然,标签化、模式化散文阅读教学可以让教师变得轻松,但却泯灭了散文的个性,忽视了每位作者的个性。千人一面的教学,很难激起教师的教学热情,更难以推陈出新。

(一)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两个“我”不同的情感体验。散文是作者此时此地写那时那地的文章,写作时的“我”和文章当时情境中的“我”情感体验一样吗?故事发生时的“我”和平时的“我”情感体验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日日走过的荷塘有什么难忘的呢,而恰恰在某一个夜晚,小小的荷塘就显得格外不同了。等到过了那个时刻,再看荷塘,依然是寻常样子。真真实实看到了荷塘的游客,未必能感受到朱自清《荷塘月色》所营造的美妙境界,彼时彼地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

两个“我”不同的情感体验在回忆性散文中体现得尤其明顯。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到他小时候在百草园的乐事和在私塾读书时的情况。如果我们站在故事发生时还是小孩子的“我”的角度阅读文本,就会看到“我”的关注点不是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而是通过写自己观察老师读书时投入的样子,趁老师不注意溜到园子里玩耍,在课堂上描摹绣像画等来体现童年生活的自由和趣味。没弄清这些,我们教学时就会把一个活泼顽皮的作者解读为苦大仇深的作者,背离了文章的意旨。有些教师将朱自清的《背影》解读为表现了伟大的父爱,却忽视了当时的作者对父亲的态度变化。父亲的一封信引发了作者对几年前月台上发生的一幕的回忆。曾经对父亲拒绝和冷漠,经过多年的隔阂,作者在重新解读父爱时,终于理解了父亲,对父亲多了一重惭愧和自责。写作时的“我”和看到背影时的“我”截然不同,忽视了这个,就抹杀了作者对父亲逐渐理解的过程,这岂是“父爱如山”能够概括的。

(二)注意作者借用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借写他人抒发自己。散文借用一定的言说对象(人、物、景),实质上是为抒发作者自己。肖培东老师强调,每篇文章里都住着一个活生生的人(肖培东讲座《例谈散文教学的浅表化倾向及其改变策略》)。不能忘了言说对象是作者眼里的言说对象,不能脱离作者去解读言说对象。《再塑生命》里莎莉文老师激发了小时候的作者海伦·凯勒求知的欲望。文章的主体不是莎莉文老师,因此作者把更多的笔墨放在“我”在老师来前后的变化和“我”被激起求知欲望的欣喜若狂上。《藤野先生》的写作主体也不是藤野先生,而是以作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来表露自己思想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章才会大量记与藤野无关的内容。去看文中提到关于藤野的事情,也只是抛弃了场景的简单对话。再鲜明的形象也是作者眼里的形象,再伟大的事迹也是作者眼里的伟大。忽视了作者去看作者笔下的言说对象,就偏离了散文的意旨,散文阅读教学易误入歧途。

三、个性化的文本

回归原文中去读散文:关注个性化的言语表达。散文语言着重对遣词造句的锤炼。散文需要借助个性化的言语表达作载体,来呈现出个性化的作者。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不同文字后面往往寓意深刻。我们不能浮于文字表面,要回归文本去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为散文阅读教学找到突破口。《老王》由“闲话”开始,作者杨绛转述了很多老王的话,却详细记录了老王最后一次出场时的对话。在作者的“一再追忆”下,她才领悟到要给老王钱时,老王回答“我不是要钱”这句话背后藏着没有说出来的深意,它断然不同于“我不要钱”的直白。正是这场对话,让作者幡然醒悟,做为“幸运者”的自己根本没有给予“不幸者”老王他渴望得到的那种真切的关爱。作者在平淡语言中埋下深情,知识分子的良知在“愧怍”中体现出来。大到作者语言风格,典型的片段描述,小到遣词造句,标点的运用,种种匠心独运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是教师可以挖掘的散文教学切入点。做为诗人的冰心,哲理散文《谈生命》也充满诗的味道。要表现黄土高原的热情奔放,刘成章选择了气势强的排比来书写《安塞腰鼓》。王鼎钧在《那树》里用几个转述式的“于是”将自己情感隐藏起来,留给读者复杂的滋味。《紫藤萝瀑布》里,宗璞用两个“我要开花”宣示了生命的顽强与繁盛。莫怀戚在《散步》里郑重其事地列出散步的人物,并选择“,”做停顿,暗示了一家人对于“我”的重要性,让“我”感到责任重大……

四、结语

特级教师邓彤说,散文是边缘文体,边界被撤除,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无特征(邓彤报告《散文、回忆性散文教学要点》)。散文的个性化,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很难以固定的模式去解读散文,增加了散文阅读教学的难度,但也为教师个性化的散文阅读教学提供了空间。研读散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解析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以此来为自己的散文阅读教学定位。很多时候,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还浅尝于散文表面。对比起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高二抒情散文:无题 篇3

即使,一转身,再在不见,又有何妨?毕竟,给了彼此一段可以记忆的曾经,牵挂了彼此曾经年轻的模样,温暖了异乡彼此薄凉的岁月,美丽了青春张扬的日子,相信在彼此心灵的角落里,依然有彼此的痕迹,抹不去的美好。哪怕不能牵手,也是美好的。

都说,痴迷了红尘里的一季繁华,温情了人生所有孤独的岁月。可是,缘浅便离,缘深相聚。伫立在流年里漂泊的路口,再回首,你站成了一处我无法割舍的风景。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努力了就能心想事成。有些人,并不是出现了就永远停留。错过,也许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经历,可以让人成熟。感谢曾经陪你走一程的那些人,是他们教会了我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人生的阅历,拓展了生命的宽度。

记忆更迭,谁苍白了谁的回亿,谁无悔着谁的执著?

曾几何时,喜欢上了偶然,红尘中遇见你,唯美了岁月;曾几何时,喜欢上了等待,烟火共牵手,滋润了日子;曾几何时,喜欢上了凝望,拐角处的身影,温暖了牵挂;曾几何时,喜欢上了文字,熟悉的味道,抚慰了灵魂;曾几何时,喜欢上了你,柔情又似水,惊艳了生命......

清浅的日子里,溢满里岁月的温情。那些,流淌的河水,丛生的野草,青葱的麦苗,含苞的枝桠,还有飘逸的白云,晨起的鸟儿,晚归的牛群,西下的夕阳,皆在无忧地生活,祥和地品味日子。我们,为何不能!

繁华如梦,寂寞似烟,闲来三两杯,长夜漫漫,谁月下长叹?时间的渡口,我们都是过客。谁说,斜坡上的杂草野花,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当风掠过树梢,碎落一地的花瓣,成了这一季里的残痕;当雪覆盖大地,温暖无垠的旷野,春已经不远了。终于知道,花开是暖,花落不凉。心若向暖,安之若素;心若向阳,无畏悲伤。千次回眸,惊掠了曾经,一些温润的气息,心底袅袅。

当我们猝不及防地来到这个世界,睁开清澈的双眸,凝望红尘的烟火:真好!世界是光明的,想看大海,想看繁华盛开的山谷!

红尘阡陌,情归何处?天地为栅,何处不栏!尝试着,淡然一些,坦然面对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快乐一直就在。因为这个世界太妖娆,实在不必患得患失。

一首老歌,《永远》循环流淌,微闭双眼,静静地聆听,整个人荡漾在温婉的乐曲里,有着温暖如水的.感觉,陶醉在喜欢的音乐世界里,感觉那是最美妙的享受!

无题随笔散文 篇4

灯光淡下,部分门店关门闭户,街上路边个别摆摊的小商贩们,各个自己“张灯结彩”,坚守岗位卖着自己过年辛苦熬夜出炉的特色小吃,正月初三的晚上,稍微依稀的能嗅上年味,稍大型点的饭店酒店门口还是络绎不绝,饭店落地的玻璃窗餐桌上还是热气腾腾,觥筹交错,唇抢舌战,劝酒的人站起来,拿着酒杯,摇摇晃晃,酒洒下顺着小拇指流下,我仿佛能看到他的满面通红,酒气冲天。服务员们都摇头哈腰的有的还带着小跑似的忙不过来。酒店的门口豪车美女络绎不绝,三三两两,勾肩搭背,走三步摆两下的走进去,酒店的灯光格外灯红酒绿的耀眼,都是些过年不回家,忘家的花季少女,粉妆玉带,高挑纤盈,性感辣姿,我能想象到浓妆艳抹欲滴韵脸红唇,身边都搀扶着帅哥,要么就是帅哥劲男搂着烂醉如泥的靓女挺进!

不觉中列车使出了市区,树影及村庄,t入视线,村里农家各个门口都挂着红灯笼,对联在灯光的映射下,那些福语庆字华句看在眼里,显得格外温暖。它们似乎成了提醒人们年还未走的唯一标识,大门内的堂屋喝酒划拳声四起,厨房的炊烟一行袅袅白烟随风飘散,妇女们灶前还忙的不亦乐乎,我仿佛都看到她们还在偷偷的笑着,为自己家里一群男人难得一年回来一次!

天空几泛星光,车内一边寂静,手机偶尔几个微信消息,我也随即翻个身,下了床,到走廊的小凳子上坐了下来,双手撑在比不多20厘米款的小桌子上,掏出水杯,下些许茶叶,去接上午夜的开水,拧开龙头,水在杯里荡起着水花,茶也玩起了冲浪,经过几次翻滚后,又不甘服输的狰狞后漂浮上来!车厢内还是以前烟暗,我移步到窗前,双手撑案托腮,望着不远处的窗外,山沟,小河,荒芜的丘陵,几经交替,几经变换,还没有回过神,又到了下站。

列车穿梭隧道的一瞬间,白驹过隙,仿佛穿越时光,换了世纪,总奢望,料想洞的那边是怎么样的世界,还是我们这样的统一的记年,统一的北京时间!想是不是我们也和电视剧情样,会穿越,会变换。在隧道里我越想越紧张,害怕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刚才所时发的念想已实现。

转弯时会车的灯光是那样铿锵有力,在劲光下,我看到车头疾驰,但车身已经倾斜感觉一只小鸟肆意停落,都能引起整车的倾翻。

车过河穿山,手机信号息微,我想是车跑的太快,信号跟不上而已。

不知何时起,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经不起时间的苦战,困意爬上心头,渐伴着车的摇晃声响,渐落眠,我依然头朝车床,姿势一夜未换。

睁开眼,天野泛光,晨光细微,还看不清远处的景物,只有树影梭梭而过,广袤的田野,陇梗交错,田间种的是新年对农民的秘密诉说!

视野渐远,异地村庄显现,大面积的麦田,盎然青地,零星点点的房屋,房前还有几只鸡的打鸣声,虽没有小桥流水,却有种豆田园农耕的诗情别章画意!

日当上午,车厢内的过道,甚是拥挤,吸烟的男人,都拿着包烟,邀群人挤向间道,后面跟随着拿着泡面的女人和要去卫生间的孩子!

走廊不时传来贱卖的声音,提醒着我,该吃东西了!

一路东北,阳光普照,万物静美。

几经奔走,几经熬守,暖日西去,大地苍茫,远处银雪,几河冰结,枯树黄草盲地,远处的高架桥,错综的铁路电线,穿插有序,像春天新抽的柳条,高压线的铁架像一座座艾菲尔铁塔。陌生的钢筋混泥土建筑,鳞次栉比,拔地而起,很远处偶尔出现个别不知是什么工厂还是电厂喷出的浓浓滚滚黑烟,塔吊的钢架还在如表针,顺时针旋转,大地此时犹如一个偌大表盘!路上的标识牌,依旧如故的站着岗!

无题生活散文 篇5

时间,总是这样,不知不觉从你身边溜走,你还没来得及欣赏她的容颜,便是匆匆离去的背影逐渐模糊,就像四月满地散落的花瓣,芳菲殆尽……

春天即将离我们而去,马上便是葱郁的夏季。不由的想起前些日子含苞待放的花蕾,那种娇美,那种生机盎然,那种随风飘逸的清香、将你置身于最梦幻的国度,闭上眼舍不得睁开……

一丝惆怅,总在不经意间刹那升起,这一段阑珊的春光,带走的很多东西,其实我都想留下,其实什么也留不下。

透过洁净的窗棂,放眼远眺,楼前便是还没有被开发商践踏的一片可爱的农田,绿油油的麦子,黄橙橙的油菜,还有那四处飞舞的萤火虫是那么的自由惬意,还能享受属于他们的自然!而我,压抑的如身陷牢笼。

我是一个从黄土地上爬起来的孩子,我喜欢一望无垠的田野,喜欢清新纯净的自然,喜欢光着脚丫坐在田埂上清闲,喜欢那蓝天,那天蓝!

十几年的都市生活,没有觉得住进高楼大厦里是多么的舒坦,没有感受美食醇酒是多么的值得青睐,只是深有感触,这紧张忙碌下血拼出来的荣华,我早已身心疲倦,苟延残喘!

总是有一种情感,是你在你心中最神圣的空间里蔓延,总会有这么一个人,触及你无尽的温柔,想她总是细腻的感受你的心扉,想她总会心疼你暗自流泪,想她总想给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想她总想给你幸福的.港湾!你永远猜不透她的笑容是由多少个心酸的夜晚磨砺而来,举手投足间都怀着对这世间领悟的通彻,再多的烦恼都化作风轻云淡的微笑。如一缕清音,淡淡的回响,却偏偏绕梁三日而不停息……

如果彼此出现的再早一些,也许就不会和另一个人十指紧扣!如果彼此出现的再晚一些,也早已泯灭了这深深的遗憾!可偏偏就是这样的岁月,将它的凄美婉转升腾弥漫!痛并幸福着!苦却沉醉着……

有时候,面对身边的人,突然觉得说不出什么话来,有时候,你精心营造和谐的气氛一夜之间便面目全非,有时候有人突然对你说你变了然后自己开始百感交集!有时候觉得自己拥有很多,又突然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很感激懂我的人,也很感激不懂的人,让我在放纵和约束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的支点,很珍惜懂我的人,也很珍惜不懂的人,让我深深体味了温暖与凄凉的滋味!没有尝过苦痛,就不会珍惜幸福的拥有!

散文阅读方法 篇6

一、了解选文内容,弄清考点设置

1.选材趋势

近几年,选文的类型在收缩,选文的文艺性、哲理性、抒情性越来越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类型:通过自然事物抒写感悟社会、人生的文章;直接来自人生感悟的文章;连接历史和现实使人生得到感悟和启迪的文章。

2.考点设置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文章结构、中心归纳、作者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把握设问角度,思考答题方式

首先弄清每个小题的考点设置,思考答案在不在文本中。

如果答案在文本中,方法是:摘取原文,找到相关词语或句子;根据题干要求,筛选、概括、归纳、表述。

如果答案不在文本中,方法是:筛选与题意有关的信息;拓展、联想、迁移,从而理解题意;用自己的话阐述。

三、掌握方法,编写各题答案

1.编写答案、力求简洁,重在捕捉要点。

2.如果试题给出字数限制,答案长度要符合这个限制。如果不给限制,长度与所给空格为限。

3.学会观察分数设置答案。如果分值8分,应从四个方面作答;如果分值6分,一般从三个方面作答,至少要从二个方面作答。

4.涉及几个方面,最好是标上序号,分点作答。

四、印证方法

以任林举的《岳桦》例分析:

《岳桦》

1.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从题目中看出,答案不在文本中;解题思路,审题——分析写法——梳理作答。

审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考查行文思路,要结合内容和结构的作用回答(内容上,为表达某种作用;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

分析写法:文中插入事后记忆,强调了一开始除了剪影和池水,其他没有印象,写这些,主要为后文对岳桦印象深刻作铺垫,作对比。

梳理作答: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 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斗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分析:本题是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从题目可以看出答案不在文本中;解题思路:抓句子的修饰语、难解词——分析理解——阐释。

修饰语、难解词:抓句子的修饰语、难解词。(1)句中“神秘的力量和意志”“粗重的喘息”“尖利的叫喊”;(2)句中“伸出了它无形的脚”“掉入了时间的陷阱”“一切都不似从前”。它们分别对应了答案要点。

分析理解:首先找出该句子在文中的位置,(1)句在第四段的结尾,(2)句在第10段的中间,应结合上下文理解。“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它们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苍桑”“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残酷”。从这些语句中不难看出,(1)句中“神秘的力量和意志”是作者从岳桦树上感悟到它为了生存迸发出的生命力量。“粗重的喘息”是指它在生存挣扎中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尖利的叫喊”指它的痛苦与希望同在。(2)句中“伸出了它无形的脚”指不幸的命运降临。“掉入了时间的陷阱”指灾难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一切都不似从前”指面临新的抉择。

阐释:结合以上几点,阐释对句子的理解。

(1)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

(2)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时降临;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3.作者坚信岳华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题目中看出答案在文本中;解题思路:筛选(摘句)——梳理(合并)——表述(提炼)。

筛选:问岳桦与白桦迥然不同的主要理由就是问他们的区别,主要在文章的第七、八、十段。重要句子“白桦生在山下……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 ”,“岳桦命里注定难逃绝境”,“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岳桦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

梳理:从上面看出,它们的不区别在于:命运不同、形态不同、性格不同 。

表述: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从题目中看出答案不在文本中;解题思路:判断手法——表达效果——编制答案。

判断手法:最后一段,“岳桦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用了拟人修辞;“岳桦更像一场风”“月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用了比喻修辞。 

表达效果: 结合原文信息和拟人、比喻修辞的作用进行解答。格式是: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编制答案:第一问:拟人、比喻。第二问: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从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作者简介】

方柱芝,高级教师,执教于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云南省语文学科带头人,发表论文多篇,参加多项课题的研究。

初一抒情散文 :无题250字 篇7

看不到的明天

很残忍的世界

很犯抽的我们

今天就被我们错过

已经回不去了

我们真的回不去了

唉,这么深奥的道理

为何我才知晓

看着血从伤口流出

笑出了泪

看着鱼儿渐渐游远

眼眶已是泪

可是‘泪‘有用吗

错过后流泪

就能回到从前吗

哭是懦弱的表现

也是种发泄的方式

呵呵

不是不哭,而是不想在人前哭

过去很伤人

未来很迷茫

但我们有什么办法

难道去给世界两耳光吗

我不傻,也没那么无聊

只是太累了而已

累到只想死

累到已经没有希望

我不是怂,不是懦弱

只是我怕会受伤

伤口结成疤

疤退去后只有痕

痕永远都不会消失

它会永远留在身上

告诉你

别傻了,别再妄想了

伤好多的伤

但是为什么还是那么傻

傻到无可救药

还不知道吸取教训呢?

高一抒情散文 :无题200字 篇8

寂寥的夜里,

无眠的小人望着天空皎洁的明月,

此时此刻,

可是在想与自己相隔两地的他?

白日里,

便常常走神想起过往,

动情之处,

又无端落下泪花,

儿女情长,

留不住他那桀骜的心,

快意恩仇,侠义江湖,

才是他最满足的痛快淋漓。

离开,已过了多久?

但思念,

却没有因此了结,

天天的念想,

想知道何时才能盼得君回?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

一载又一载,

君如再不回,

只恐伊人那绝世娇颜,

也已不再如前。

望月兴叹,

只念君。

散文阅读训练 篇9

说 笑

钱锺书

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

把幽默来分别人兽,好像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他在《动物学》里说:“人是唯一能笑的动物。”近代奇人白伦脱有《笑与死》的一首十四行诗,略谓自然界如飞禽走兽之类,喜怒爱惧,无不发为适当的声音,只缺乏表示幽默的笑声。不过,笑若为表现幽默而设,笑只能算是废物或奢侈品,因为人类并不都需要笑。禽兽的鸣叫,尽够来表达一般人的情感,怒则狮吼,悲则猿啼,争则蛙噪,遇冤家则如犬之吠影,见爱人则如鸠之呼妇。请问多少人真有幽默,需要笑来表现呢?然而造物者已经把笑的能力公平地分给了整个人类,脸上能做出笑容,嗓子里能发出笑声;有了这种本领而不使用,未免可惜。所以,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于是你看见傻子的呆笑,瞎子的趁淘笑——还有风行一时的幽默文学。

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投壶不中,“天为之笑”,张华注谓天笑即是闪电,真是绝顶聪明的想象。据荷兰夫人的《追忆录》,薛德尼·斯密史也曾说:“电光是天的诙谐。”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我们不能扣留住闪电来代替高悬普照的太阳和月亮,所以我们也不能把笑变为一个固定的、集体的表情。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这种机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髅的露齿,算不得活人灵动的姿态。柏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所以,复出单调的言动,无不惹笑,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倡,也是为此。一经提倡,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拘的弄成刻板的。这种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资料,这种笑本身就可笑。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假如一大批人,嘻开了嘴,放宽了嗓子,约齐了时刻,成群结党大笑,那只能算下等游艺场里的滑稽大会串。国货提倡尚且增添了冒牌,何况幽默是不能大批出产的东西。所以,幽默提倡以后,并不产生幽默家,只添了无数弄笔墨的小花脸。挂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脸当然身价大增,脱离戏场而混进文场;反过来说,为小花脸冒牌以后,幽默品格降低,一大半文艺只能算是“游艺”。小花脸也使我们笑,不错!但是他跟真有幽默者绝然不同。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默,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

所以,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作职业。我们不要忘掉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液体;换句话说,好像贾宝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的。把幽默当为一惯的主义或一生的衣食饭碗,那便是液体凝为固体,生物制成标本。就是真有幽默的人,若要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例如马克·吐温。自十八世纪末叶以来,德国人好讲幽默,然而愈讲愈不相干,就因为德国人是做香肠的民族,错认幽默也像肉末似的,可以包扎得停停当当,作为现成的精神食料。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我们又联想到马鸣萧萧了!听来声音倒是笑,只是马脸全无笑容,还是拉得长长的,像追悼会上后死的朋友,又像讲学台上的先进的大师。

大凡假充一桩事物,总有两个动机。或出于尊敬,例如俗物尊敬艺术,就收集骨董,附庸风雅。或出于利用,例如坏蛋有所企图,就利用宗教道德,假充正人君子。幽默被假借,想来不出这两个缘故。然而假货毕竟充不得真。西洋成语称笑声清扬者为“银笑”,假幽默像掺了铅的伪币,发出重浊呆木的声音,只能算铅笑。不过,“银笑”也许是卖笑得利,笑中有银之意,好比说“书中有黄金屋”;姑备一说,供给辞典学者的参考。

(选自《写在人生边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根据上下文文意,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第一段中“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中的“名家”是什么意思?

答: .

(2)第三段中“莫逆于心,相视而笑”中的“莫逆”是什么意思?

答: .

2.文章首句“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有哪些作用?

答: .

3.第三段画线句子“一经提倡……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不少于20个字,不超过50个字)

答: .

5.试结合实例,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 .

《漫画世界 “画”近旨远——2013年中考漫画题精解与训练》参考答案

1.台独分子把自己的脖子拴在“台独”这棵树上,同时手拿水壶给树浇水,妄想树快快长大;但他不知道,如果这树长大了,自己也被吊死了。

2.如此祖孙/爱的回报/祖国的“未来”/我们的下一代

3.团结合作是获取成功的必备条件。(意近即可)

4.画面上是一个左右两边发育极不对称的畸形儿,左边高大,右边矮小。高大的是“生活水平”,矮小的是“文化水平”。漫画构图清晰,刻画入微。漫画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青少年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却跟不上来。

5.如果人们都因害怕失败而不思进取,到头来一事无成,这才是比失败还要坏的结果。

生活情感散文随笔:无题 篇10

最近懒惰在我身上嚣张得厉害,整个人的“精神”就象犯了鸦片瘾一样,萎靡不振。

对于费脑的写作,不知是少了利益的刺激,还是想偷懒了,竟然偶尔也有了放弃的想法。

公号停更的念头也是几起沉浮,写作作业的质量虽然有些提高,但开始了拖延。这些,仿佛在预示着我的这份坚持也已岌岌可危。

回想半年前刚开始的那会儿,那个劲头和热情足以使我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必能坚持到底,即使一分钱没有!

就靠那份冲劲我可以天天日更,即便写得并不咋样;也不去管有人看没人看,就当写给自己看。当时就奔着一个目标去了——平台的原创标识。

如今目的虽然达到了,人却反而逐渐懒散了起来。究其原因,应是没有金钱的诱惑,缺失了目标的吸引,从而对自己的要求有所降低。

人终究是现实的产物,摆脱不了名与利地纠缠。如果没有名利地刺激,那就只有深入骨髓的深爱才能调动活跃的细胞,产生亢奋的力量,给予行动上的支持。

显然,我对于写作并不是深爱,只是一份喜欢而已。初为相识的热度一过,行动就逐渐迟缓,自己都不太确定能走到几时。

但若真就轻易地放弃,屈服于意志上的懒惰,我似乎又会心有不甘。所以即使没有日更,但仍会每天都写,即便有时只写了稀稀拉拉的几行字,也会在第二天继续补上。

因为我知道,一旦让自己松懈下来,再想重新调动起积极性太难了——惰性更容易使人产生惯性!

仔细想想,其实,我也很满足写完之后的那份成就感——能把散发我的味道的文字存放在一个角落,见证我走过的路,见识过的人,以及有过的徘徊与困惑。

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我还能在字里行间中穿插想说或不想说的话,把自己的一些小心思穿上各种隐身衣,存活于文字中保存下来。就象把现实生活中不能有的一些恶习,有机会让自己意淫了一回,彻底释放了一把。这些,都足以吸引着我,给我满足。

我也有想,如果不再写,会怎样?

不外乎刚开始会感觉轻松一些,毕竟写字是脑力和体力都需耗费的活。但时间一长,当我厌倦了百无聊赖之后,灵魂趋于干涸之时,我必会后悔当初的不曾坚持。会设想出种种坚持下来的美好的后果,虽然可能现实中的结果并不美好。

但人就是这样,吃完甜的想吃咸,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满足。如果能尝些苦味,或许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做好一件事并不容易,总会在过程中出现各种状况来磨砺意志,考验心态。成败大多就在一念间。

就象携手一生的老夫妻,中途不知有过多少离婚的念头,也只有在走到了最后,才能笑着面对曾经的一切。

作者:又耳

散文阅读门径探究 篇11

一、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散文的选材十分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叙事,可以写人,可以抒情,可以议论,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是指散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现主题服务。“神”是统帅,“形”是“士卒”,“士卒”是要由“统帅”来统领的;“神”是灵魂,“形”是“躯体”,“躯体”离开了“灵魂”,就变成了形尸走肉。所以散文的“形与神”的关系就是一个“服务”与“被服务”、“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具体的散文中则表现出如下的特征:

1.围绕中心选择不同角度、侧面的材料

散文的选材,尽管可以跨越时空,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角度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必须服务和服从主旨的需要。这个主旨就像一根线,把那些零乱分散的珠子串成了一条链子。通常,作家在写作之前已准备好了这根线。由这根线串起来的珠子色彩越多样、品种越齐全,这根链子就越美观。所以作家在确定了散文的“神”后,就围绕它尽可能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选择丰富多彩的材料。梁衡散文《把栏杆拍遍》既记了辛弃疾的悲惨际遇,又评价了辛词,还探究了辛弃疾名字的意蕴,揭示了他悲惨际遇的根源。无论就取材,还是行文看,都给人以支离、繁杂、散乱的感觉,但仔细一读,就会发现“杂”中有“神”。这个“神”就是“辛弃疾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阅读理解时,就要从那些纷繁芜杂的材料中理出贯穿于其中的那根线,然后分析根线连缀这些材料的方式,把握这些材料服务主旨的特点、角度、侧面。

2.借助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散文的“神”寄托在具体的载体上,这个载体在散文中就以“线索”的方式出现。优秀的散文总有一条明晰的线索,将那些零散、芜杂的生活事件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线索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可以是事物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也可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具体的某些事物。孙犁散文《鞋的故事》以具体的事物“鞋”为线索,把“我”与“柳嫂”极其小妹妹的故事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萧红散文《春意挂上了树梢》是以“春意”为线索,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起来,通过反复、对比,处处呼应了春意。梁衡散文《把栏杆拍遍》是以辛弃疾的一句词为线索,这条线索串联起辛弃疾不幸的一生。辛弃疾本是军人出身,为何变成了一个“把栏杆拍遍”的文人呢?文章紧紧围绕“把栏杆拍遍”组织材料,环环相扣,步步相连,浑然一体。阅读理解这样的散文,就需要紧紧抓住文章的线索,理解作者为什么那样安排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那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等等,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顺文章的思路脉络,散文的门便轰然洞开了。

二、景与情的交融

阅读理解散文的另一道门,便是“景与情”的关系。大多数散文,都有细腻的景物描写,即使是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也会有景物烘托或者景物寄托。“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归宿”,写景或是为了抒情,或是为了“言志”,或是为了“寄怀”……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很好地概括了散文中“景”与“情”的关系。那么在散文中,作者是如何将“景”与“情”联系在一起的?又如何通过“景”去体悟“情”呢?

1.景是动情点,借景抒情

作家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常把“景”作为动情点。许多时候,作家是触景生情,通过对景物细腻、传神地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这时候,“景”被作者赋予了鲜明的感情色彩,而呈现出与作者思想感情协调的特征。阅读时,只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找到情与景的对接,从而体悟“景”中蕴藏的作者的心境、情绪,就可以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萧红散文《春意挂在树梢》开头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幅风轻日暖春意融融的晚春画面。那天空的云彩多有春意、那暖風似轻纱漂浮、那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那人行道复活了人们的笑声……这些景物洋溢出的喜色、亮色和温暖,正是作者喜悦之情的外露。在此,“景”成了“情”的载体,“景语”是作者“情语”的物化形式,透过“景”的特征,便可体会到“情”真实、丰富。

2.景是寄托物,托物寓怀

当然,“景”也有可能成为作家理想、志趣、情怀的寄托物,这时候,“景”不再是抒情的触发点,也不是抒情的载体,而有了更丰富的寓意,这就是散文的“神”。这“景”便是作家理想、志趣、情怀的化身,与作家的气质、精神、人格融合一体。为了让读者理解这种寄托,作家往往借助象征、隐喻、比兴等手法,刻画“景”的形象,寄寓“景”以作者的理想人格、气质精神等。阅读理解时,分析写景手法,抓住“景”的形象特征,探究其蕴涵的理想人格、精神气质和志趣情怀。巴金散文《愿化泥土》中的“泥土”,具有热爱生活,甘为他人奉献的无私精神,这“泥土”是作者深爱祖国和人民,甘愿化做牺牲自己,奉献他人的精神写照。张承志的散文《汉家寨》中的四野凄清的汉家寨,就那么默默地伫立在尘世之外的荒山野岭、大漠戈壁上,接受着自然的考验……它神秘、隔绝、真实、坚韧,它代表的着汉家寨人具有的坚守精神。这些“景”是被拟人化、精神化的形象。

《无题》 阅读答案参考 篇12

14.(2分)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浮躁喧嚣的尘世间,只要抛开杂念,保持心灵的澄澈,就会活得轻松愉快的道理。(赏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15.(2分)(句式和字数相同,语意连贯,符合语境即给分)

【示例】你不能选择出生,但你可以把握命运。

你不能获得财富,但你可以武装头脑。

16.(2分)(只要能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主题,语言精练就可给分)

【示例】一辈子两件事 心,应该是一池清水

无题散文阅读 篇13

井__春__无题__川江号子

篇目一 《井》

对应学生用书P4

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在厦门大学生物系借读期间,因受林庚教授的“新诗习作”课程的影响,弃理学文并开始了诗歌的创作。1940年参加西南联大最有影响的文艺社团——冬青文艺社。

他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作品有诗集《诗四十首》《南音集》《晚稻集》《杜运燮六十年诗选》,诗文合集《海城路上的求索》等。他的作品立足本土经验和现实,将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手法融于现实主义精神中,具有沉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性。

本诗写于1944年,在此诗中,“井”象征着一种坚忍、高洁的品格,这品格显然是某一类人才具有的。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上海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包括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位诗人。因九位诗人的作品合集《九叶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而得名,也有人以其发表诗歌作品的刊物而把他们称为“中国新诗派”。

他们的理论观念“新诗现代化”的核心主张是“新诗戏剧化”和“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在这些观念指引下,九叶派诗人写出了不少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刻画战争灾难后的社会现象、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表达个人心灵震颤和情感的诗篇。代表性作品有《风景》(辛笛)、《逻辑病者的春天》(陈敬容)、《滇缅公路》(杜运燮)、《复活的土地》(杭约赫)、《金黄的稻束》(郑敏)、《时间与旗》(唐祈)、《骚动的城》(唐湜)、《沉钟》(袁可嘉)、《赞美》(穆旦)等。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对应学生用书P4 [课文主旨]

《井》是一首状物抒情诗。诗人以“井”喻人,细致地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自己的劳动。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

[语意分析]

1.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点拨] “冷寂的心灵”是指“井”的沉静沉默的心灵,而这心灵可以“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进一步显示出“井”的大度与包容精神。

2.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点拨] 本节仍然采用对比的方式(“垃圾”与“洗涤”),将“井”的品质进行了深化:“默默地承受一切”。这是一种“静默”中的忍耐与“承受”。同时,“洗涤”“垃圾”之后,“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表明了“井”的高洁、自持的品性。

3.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绝不逃避,也不兴奋,/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点拨] 本节是全诗的总结和提升,再次强调了“井”的“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这几个词语准确地概括了“井”的丰富而可贵的品质。尤其是末尾的“绝不逃避,也不兴奋”“苦笑几声”,十分形象可感,“井”的不卑不亢的姿态跃然纸上。

[写法借鉴]

1.运用对比,突出意象

本诗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譬如“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但我只好被屏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解人以饥渴,却被屏弃于温暖,两者之间极大的反差,写出了“井”的遭遇与精神。

2.巧用象征,表达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如“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

篇目二 《春》

对应学生用书P5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193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留校任教;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战场;1948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3年回国后任教于南开大学外文系。著有诗集《探险者》《旗》《穆旦诗集1939-1945》等,并有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唐璜》等。

《春》是穆旦的代表作之一,它主题为“春”,却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咏春之作,其中没有陈旧的“风花雪月”的意象,也没有浪漫而模糊的意境,有的是新的形象和融合在这新形象中的新的思辨。诗中的“春”被赋予了许多肉欲化的具体感性形象。“绿色的火焰”是草的欲望,他渴求着拥抱花朵;花朵的欲望则是“反抗着土地”而伸出来;春风也有欲望,“吹来烦恼,或者快乐”,透窗而望,满园全是美丽的欲望。春天的欲望被紧锁在园子里,而我们青春的欲望则被紧闭在“二十岁”的“肉体”里。诗人从春天巧妙地过渡到青春,又以许多感性形象来比喻青春的渴望和焦虑、幸福与痛苦。青春虽被点燃,却无处归依,形象与思辨达到完美结合,青春的焦灼与喜悦表现得真切而深入。

对应学生用书P5 [课文主旨]

《春》通过描写春天草原之上花草盎然的生机,表达了青春主题的复杂:其一,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富于朝气;其二,充满了无尽的渴望和追求;其三,对“禁锢感”显示出强烈的反叛或叛逆意识;其四,在“被点燃”后“无处归依”而陷于迷惘。这首诗把复杂的主题糅合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语意分析]

1.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点拨] 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另一位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诗句“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开花朵的力”。春草的蓬勃滋长被诗人视为是摇曳的绿色火焰,植物和火焰的内在的强健的生命膂力从而在一个角度上彼此照亮,获得同一的内蕴。开头这四句诗为我们展开了一个特异的生命图景。春草和其他植物的生长勃发过程被超强度浓缩在瞬间完成,那咝咝作响的向上昂扬的姿态正如燃烧的震颤的火焰。这似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紧张和无奈——任何生命个体的过程都注定是短暂的,也许它曾经那么年轻富含旺盛的生命力。

2.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点拨] “如果你是醒了”这一句看似简单其内涵却是相当繁复的。你——生命个体——的苏醒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和兴奋的事情。可是“如果”一词的假设和限制就蕴涵了另一个角度的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内涵——有些人永远只是沉睡,精神和灵魂的沉睡。多么可怕!在这两行诗句中,“欲望”和语境构成张力关系,紧张但又和谐。“欲望”一词是极为抽象的,而观看的主体“你”又是极其具体实在的。其实,“满园的欲望”正是对以上四句的再次印证和夸赞。大地上疯长的激情和旺盛的生命正是“欲望”所点燃的“欢乐”。意象“窗子”更应该是欲望和灵魂在岁月尘封中终于打开的窗户,它使生命的存在在广阔的空间舒展、张扬、远望。

3.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点拨] 外界自然物的生长和生命的敞开与“我们”年轻生命“紧闭的肉体”构成一对矛盾。骚动不宁、欲望蓬勃的春天使为“永远的谜蛊惑”的生命内部的矛盾纠结更为剧烈。自然的春天和人类个体的青春构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和纠缠不已的尴尬情境。连弱小的花朵都在抗争,发泄欲望,而人呢?所谓的万物的灵长呢?生命在催生的时刻却要“紧闭”欲望,就像泥土做成的鸟,那翅膀怎能飞翔?那歌声如何表达?无望的生命徒有冲动而难以“快乐”,只能是宿命般的“无处归依”。

4.啊,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点拨] 在彷徨、苦闷、压抑的无望之地,诗人是要“痛苦”地“等待”,等待真正生命喷薄的春天,这正是坚韧不拔的顽强的不懈抗争,是另一个意义层次上的生长的春天。这也是此诗的深层意蕴所在。

[写法借鉴]

1.新奇感性

穆旦的诗,一方面具有新奇的思辨性,另一方面又极其感性。穆旦被称为“用身体写作的诗人”,他是一位典型的现代诗人。他笔下的“春”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与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三位一体,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的和思想的激荡,它们共同等待新的组合的出现。

2.矛盾手法

第二节中“紧闭的肉体”与青春期蓬勃的活力,“泥土”的滞重与“鸟的歌”的轻盈以及“点燃”与“无处归依”等,均构成了矛盾,这无疑增强了诗句的张力与密度,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篇目三 《无题》

对应学生用书P6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长篇小说《大风歌》等。

诗人写这首诗时,身在香港,而心却想着人民解放战争。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了这首诗。诗名“无题”,其实是一首英雄颂歌,是一首新鲜别致的政治抒情诗。从诗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歌颂的是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牺牲的革命先烈。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主编均为胡风)、《诗垦地》(主编为邹荻帆、姚奔)、《诗创作》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邹荻帆、绿原、冀汸、阿垅、曾卓、孙钿、牛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两集共十八册)、《七月新丛》与《七月文丛》的诗集中;1981年出版的《白色花》收录了“七月诗派”二十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基本的创作路子,其诗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无 题 诗

我国诗歌中,常常标有以“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

对应学生用书P6 [课文主旨]

《无题》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奉献自己一切的崇高精神。

[语意分析]

1.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

[点拨] 起句是一个设问句,一下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紧接着这个问句,诗人马上给出回答:“是的,我们将。”十分简洁、干脆,以肯定的语气强调了问句中的事实,把“我们将”从前句的疑问,转化成后句的斩钉截铁般的肯定。这是第一层,以虚拟的情景将死亡的问题提到读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者面前,这一层为全诗定的调子很高:昂扬、悲壮。

2.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点拨] 表面上是沿着“天”“水”“鸟”“鱼”的思路写“风”,但作者的笔锋忽然一转,“墓碑”蓦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是全诗的点题之句,堪称点睛之笔,使诗意得以完全显现。

[写法借鉴]

1.虚拟的情景

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全诗的诗境,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木和小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的景致。全诗先后有四处表示将来的用法,把这些虚拟的情景勾连起来:“将仆倒„„”“将随着„„”“会袒露„„”“将吹拂„„”这种虚拟的方式,暗含着作者的无限崇敬和希冀之情。

2.象征和隐喻

这首诗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含蓄、隽永,悲慨、怀念、平静等等复杂的意绪包蕴其中。全诗所构造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特别是“天青”“水绿”“鸟飞”“鱼游”象征着一派祥和宁静的氛围;“大风雪”写的是自然景物,实则喻指现实的残酷战争和灾难,与之相应的“雪后的平原”喻指经历劫难后的国土。

篇目四 《川江号子》

对应学生用书P7

蔡其矫(1918-2007),著名诗人,曾任福建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以爱情诗见长。

1918年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幼年随家迁居印尼泗水,少时回国读书、生活,1937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1年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教书,以诗歌《肉搏》成名。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倾诉》《蔡其矫诗选》等。其诗作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他被誉为中国诗歌界的常青树。

1957年,蔡其矫在考察汉江和长江时,川江上的号子和船夫给他极大的心灵震动,于是,他根据自己游历长江的感受,写下了这首《川江号子》。

浪漫诗派

浪漫诗派是我国诗词四大流派之一。这些诗词色彩绚丽,既有奇幻的想象,又有奔放的笔调,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融合继承了楚辞、乐府派浪漫传统,开创了奇险新创的艺术风格。他们崇尚自我,注重情感流泻,发挥想象灵感。古典浪漫诗派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为代表,代表作有韩愈的《山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孟郊的《洛桥晚望》、贾岛的《剑客》、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等。现代浪漫诗派代表诗人有郭沫若、成仿吾、邓均吾、闻伯奇、倪贻德、洪为法、穆木天、王独清等,代表作有郭沫若的《女神》。

对应学生用书P7 [课文主旨]

《川江号子》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画,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成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语意分析]

1.你碎裂人心的呼号,/来自万丈断崖下,/来自飞箭般的船上。/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向我流来,流来。

[点拨] “呼号”“悲歌”“吆喝”“长啸”等词语形象地展示了“川江号子”那种宏阔磅礴、穿透肺腑而又碎裂人心的声音,它的来源和传达空间似乎也非同一般:“来自万丈断崖下,/来自飞箭般的船上”“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长江的浪潮、江上的木船、纤夫的号子、悬岩峭壁等构成一种物理空间上的雕塑感,而川江舟子千年的历史和现实在纤夫永不止息的号子声中完成了时空交错,其中的呼号呐喊和生命血泪仿佛千年如一日,使人对历史不由多了一层忧思。

2.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一支桨四个人;/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点拨] 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先是“巨大的木船”映入眼帘,接着目光移向船上的“桨”,最后聚焦于桨边的人。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很快,“雨点”的意象转化成船夫们“千年的血泪”,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那些“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了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

[写法借鉴]

1.巧妙地变换人称

此诗中先用“你”指船夫,在诗人与船夫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话关系,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船夫,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但川江号子的声浪已汹涌而来;然后,经由“向我流来,流来”的过渡,诗中又用“我”转入对船夫的视觉感受,在此,诗人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号子退为背景;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最后,再次运用“你”,回到与船夫的对话,凸显了船夫及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2.词句的复沓与对仗

本诗运用了复沓和对仗手法。如开头三行中的两个“来自„„”,接着三行中的两个“从„„”,以及后面连续四个“我看见„„”,都以语词的复沓造成了某种语气急切的效果;而“一阵吆喝,一声长啸”“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则借助于对仗形成了铿锵的节奏。加上“上”“荡”、“啸”“潮”、“电”“点”的不规则押韵,使得这首诗的旋律感十分明显。这种旋律,与川江号子的气势是一致的。

[对应学生用书P76]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和谐 揩油 楷书 皆大欢喜 ...B.屏弃

屏息

屏风

天然屏障 ....C.漩涡

旋即

璇玑

天旋地转 ....D.融化

隔绝

打嗝

隔岸观火 ....解析:A项,xié,kāi,kǎi,jiē;B项,bǐnɡ,bǐnɡ,pínɡ,pínɡ;C项,xuán,xuán,xuán,xuán;D项,rónɡ,ɡé,ɡé,ɡé。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摇曳 泯灭 山清水绿 不胫而走 B.搏斗

绝壁

抑扬顿错

既往不咎 C.和谐

瞥见

默默承受

划地为牢 D.垃圾

揣摩

焦虑迷惘

正重其事

解析:B项,错—挫;C项,划—画;D项,正—郑。答案:A 3.(新课标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_的天职。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解析:题目中涉及“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三个成语。义不容辞: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若推辞则受道德上的、良心上的谴责。责无旁贷:贷,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强调责任不能推脱,如果推诿了,会受到制度、法律的制裁。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辞,不退让。

答案:C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①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②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③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 ④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

⑤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 A.⑤②④③①

C.⑤③②④①

B.④①⑤③② D.①⑤③②④

解析:本段文字是谈外国诗歌对新诗在表现方法、艺术形式方面的影响。④句中的“这”指代的是“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应紧跟开头文字,排在第一个空白处,①⑤③谈的是新诗受外国诗歌的具体影响,②是总结句。

答案:B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

阅读《井》一诗,完成5~7题。5.“井”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6.请分析“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临的险峻处境,又隐含着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社会底层的民众。“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它实际展示的是“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7.《井》中对细节的把握准确,描写传神,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例如第一节描绘“井”的世界,作者运用了“几片”“小小”“几朵”等词,既映衬了“井”的安静,也与后面的“简单”形成呼应。又如,“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把雨点敲打井面溅起水花的情形,展现得十分传神。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0题。

星星变奏曲 江 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8.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考查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注意体会星星的“颤抖”指的应该是人的内心的颤抖。第(2)题要结合全诗来理解,重点把握“寂寞”的意义。

答案:(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心灵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得不到温暖。

(2)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9.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体会“柔软”“湖”凸显的夜的特点。

答案:“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10.“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答案: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三、语言运用

11.诗的本质是暗示,是用具体的形象去暗示作者的情志。阅读下面一首诗歌,运用想象思维还原、推测诗歌中“这一页”(或“它”)可能表达的对象和内涵,然后加以直白解说。

人生是一部书/只有这一页最温暖/读懂它的时候/我们在远方流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诗标题为“家门”,作者马明林,答题时,需先点明对象,然后加以解说。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它”可能是童年,是家乡,是母亲,也可能是祖国等。对于经历了时空转换的人而言,童年、家乡、母亲,真是让我们无比思念牵挂的对象。

12.结合个人的感情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依照示例,从所给的四个汉字中任选两个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

示例: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

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超:)“召”示你,只有不停地“走”,你才能赶越别人。(赶:)不停地“走”,不停地“干”,就会超过别人。(值:)站得“直”,“人”的身价才高。

(起:)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上一篇:《漳南书院记》原文及译文赏析下一篇:端午节的由来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