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消毒管理论文(共5篇)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消毒管理论文 篇1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消毒管理论文
口腔门诊是一个集检查、诊断以及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不仅人流量大,而且摆放着多种复杂的仪器,有些仪器与患者的血液、口腔黏液以及病变部位有密切的接触,很容易导致口腔门诊内医源性的交叉感染[1]。
1、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医疗器械的污染
口腔门诊拥有众多不同种类、形状复杂、较难清洗的医疗器械,通常与患者的口腔黏液、牙齿、血液以及唾液等进行直接接触;同时这些医疗器械价格一般较为昂贵,不能一次性使用,一般都需要清洗和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但由于口腔门诊的医疗器械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在交接、空腔等部位残存着不易清洗的组织碎片,这些未能清洗干净的残留物极易造成医疗器械的污染,进而造成患者交叉感染[2]。此外,口腔门诊还存在一些手动牙科器具、牙科旋转器具、牙科注射器具、根管器具等,都是传染疾病的常见传播媒介。
1.2诊治环境的污染
口腔门诊医院的诊治环境是极易被忽略的感染危险因素。口腔门诊是集中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接待、诊断、治疗的综合性场所,众多口腔疾病患者在此环境下进行呼吸、吐出唾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高速旋转的机器会将带有病原菌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血液甩出在空气中,极易造成治疗环境空气、地面以及物表的污染。有研究表明,口腔门诊空气合格率低于70.0%,治疗期间飞出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其他液体是造成口腔门诊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3,4]。
1.3一次性医用辅料的污染
棉签、棉球、垫布、纱布以及纸巾等都是口腔门诊常用的一次性医用辅料,一般用来清理患者血液、唾液、止血等,这些与病原菌密切接触过的一次性辅料如果不能合理回收处理,极易传染病原菌,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口腔门诊常见的一次性杯子、医用手套、镊子以及注射器在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4医务人员交叉感染
口腔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患者的口腔病患部位、唾液以及血液等进行接触,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无菌防护意识,未能及时对与病原菌接触部位进行清洗或者进行清洗时未按照规范进行,都会使医护人员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源。
2、控制感染的管理对策
2.1加强感染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首先医院应该定期对全体医人员进行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对于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同时组织人员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参观,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规范操作,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要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治疗完成后及时摘取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手卫生,处理好一次性辅料。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自身未受疾病传染或本身不是传染源,将自身从交叉感染中摘除[3]。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口腔门诊专业操作规范”、“口腔门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口腔门诊一次性医用辅料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口腔门诊防护感染相互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口腔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对医疗器械、一次性辅料等进行消毒处理[5]。①每次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时都应保证至少2人在场进行操作,同时严格正确对过程进行记录。②对于结构复杂、接触病原菌的高危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浸泡消毒-高压高温灭菌的流程进行。③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探讨研究防护感染措施,不断改进现有操作规范。④建立健全相应的相互监督、赏罚分明的制度,做到大家相互监督、改进有赏、违反必惩。
2.3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消毒
口腔门诊环境的污染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是排除这一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①地面清洁。定期打扫口腔门诊的地面,重点清除治疗时飞溅出来的血液、组织碎片以及灰尘,然后将新洁尔液喷洒在地面,仔细清洁门诊室内的每一处。②全面消毒。在对整个门诊进行清洁打扫后,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才能达到排除诊治环境污染的目的;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地面、物表;用紫外灯消毒照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③日常保持。对口腔门诊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手段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及时处理血迹,定期清洗门诊内的牙床、手柄、头托等。
2.4妥善处理一次性医疗辅料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对一次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与患者黏液、血液或者组织碎片等有密切接触的棉签、棉球、手套等一次性医疗辅料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和回收;对于注射器、探针以及手术刀片等尖锐器械应放置在专用利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置。
2.5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医院不仅要制定相关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和制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常见病原菌的日常检测,定期对口腔门诊的空气、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以确保现行的消毒管理规范措施能够达到目标效果。此外,对于用于口腔门诊的消毒灭菌液应定期更新,以避免适应性耐受菌的出现;同时还应记录紫外灯以及空气消毒机的工作时间,做好日常监测。
3、总结
本文对我院口腔门诊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口腔门诊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多次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操作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缺乏科学合理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因素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①加强感染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②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③注重日常环境维护,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④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改进消毒灭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武迎宏,陈致诚.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5(8):912-914.
[2]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070-2072.
[3]胡秀琴.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6(12):73-75.
[4]袁有兰.门诊口腔科的消毒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6(1):138-139.
[5]王本利,常鲁山,马波.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质量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3(6):562-563.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消毒管理论文 篇2
1.1 医院感染知识缺乏
很多口腔科医护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 无菌观念淡薄, 工作中未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消毒、灭菌概念不清, 导致对口腔器械消毒、灭菌要求不清。手卫生执行差, 戴着手套到处乱摸, 脱手套后不洗手;操作时不戴帽子、口罩, 有喷溅操作时, 不戴防护面罩或防护眼镜。
1.2 环境污染
主要是以飞沫的形式。牙科治疗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 除了可飞溅污染到人或环境外, 还可携带着病原微生物形成气雾进入空气造成污染[2], 这些气雾集中在口周90厘米范围内, 多数颗粒大小均<50微米, 可以在空气中存在很长时间, 成为潜在的传染因素。医疗废物管理不到位, 利器用后不能放入利器盒, 医疗废物桶盖不盖, 污染的医疗废物暴露在诊室的空气中, 引起环境污染。
1.3 水污染
供水线路的污染来源主要包括[3]:一方面来源于口腔供水线路内的异养菌生物膜;另一方面来源于口腔处置过程中由于没有防止回流的设施, 手机在停止转动的一刹那间产生负压, 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 污染水线路。
1.4 口腔器械
一般医院门诊口腔科, 没有独立的合格的小供应室, 不具备清洗、包装、灭菌条件, 口腔器械结构复杂、缝隙较多、使用频繁、污染严重, 不使用酶洗剂和超声清洗机对器械进行清洗, 很难保证器械清洗彻底。口腔器械虽然经过消毒灭菌处理, 但未经过消毒效果监测, 灭菌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如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将患者口腔中的血液、唾液不断地吸人腔管内, 再给下一例患者使用时, 未杀灭的病原菌可能传播给另一例患者, 这些口腔器械如消毒不彻底往往导致口腔治疗中的交叉感染。
2 预防对策
2.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由于口腔科护士在完成护理专业学习后, 才进入口腔专业, 在工作中接受口腔专业训练, 承担口腔助疗、消毒隔离等工作, 因此感染控制基础知识应作为口腔科护士岗位培训的必要内容。同时, 口腔医师也应在承担临床工作前接受相关知识学习, 提高确保医患安全的理念[4,5]。健康宣传教育作为临床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效果就显得尤其重要[7]。本科室对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宣传教育, 而其宣传教育效果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8]。对口腔科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培训要全面、系统、有针对性, 对工人主要培训清洁、洗手、垃圾分装等基本知识;对护士重点培训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常识及监测;对医师关键是培训无菌操作知识和个人防护。
2.2 做好标准预防
在诊疗过程中, 将就诊的每一例患者均视为潜在的传染源, 必须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具有双向保护意识。工作中要戴口罩、帽子, 有喷溅时要戴防护面罩或防护眼镜。工作衣每天要更换, 有污染时及时更换;诊治每位患者前后要洗手, 脱去手套后要洗手。加强手卫生: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6]一定要认真洗手, 并按照手卫生消毒六步法操作。洗手时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 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应配备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 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每治疗一例患者应当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不允许戴手套触摸公共物品;脱下手套方能书写病历、接电话。
2.3 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诊疗时产生的气溶胶污染物品及空气, 应及时回收使用后的诊疗器械,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1h, 以确保空气中菌落数符合标准;治疗椅使用防护套每天常规更换。每天对工作台台面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及时擦拭, 每周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
2.4 重视水路系统的管理
管道定期消毒, 每个治疗椅上贮水罐配备2套, 以便及时更换消毒。推广使用防回吸手机, 每次治疗开始前或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S, 以减少回吸污染。
2.5 加强口腔器械消毒灭菌
配备足够的口腔器械, 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 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口腔科建立合格的小型供应室, 没有条件的送中心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根据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制定口腔器械消毒流程。应当配置多酶洗液、除锈剂、超声清洗机、预真空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等必须设施;遵循“清洗—酶洗—超声清洗 (结构复杂、缝隙多器械) —清洗—干燥—保养—消毒、灭菌”的流程[9]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使进人患者口腔内的关键器材达到灭菌, 次关键器材达到消毒。
2.6 做好消毒灭菌的监测
每月对诊疗室空气、医护人员手、无菌物品、使用中的物体表面、高压灭菌器等进行细菌培养1次;高速手机及车针进行HBsAg检测1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照射强度监测, 并记录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者签名, 各项指标均要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 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 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消毒剂应每季度监测微生物污染1次, 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经常化、制度化,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增强医院感染预警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革英, 姚毅章.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 2010, 31 (24) :4219.
[2]张帆.基层医院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10) :1153.
[3]刘东玲, 卢爱工.控制口腔供水质量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3) :359-360.
[4]Milward MR, Cooper PR.Competency assessment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undergraduate dental curriculum[J].EurJDent EduC, 2007, 11 (3) :148-154.
[5]De Sxmza RA, Namen FM, Galan J Jr, et al.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among senior dental students in Rio de Janeiro State, Brazil[J].JPublic Heahh Dent, 2006, Fall;66 (4) :282-284.
[6]陈亮, 张敏, 廖建新.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分册, 2006, 33 (3) :166-170.
[7]周春宜.口腔科门诊感染控制及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1) :1579-1580.
[8]权明桃, 蒲德琴, 徐应琴, 等.多种形式健康宣教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 (8) :45-46.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消毒管理论文 篇3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口腔科门诊 医院感染 对策
口腔科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部门[1,2]。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建章立制、循证干预,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各个环节的管理,使经口腔诊疗而发生的医源性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口腔器械清洁、消毒、灭菌难:口腔诊疗器械种类繁多,使用频繁,形状结构复杂,且在诊疗操作过程中直接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黏膜频繁接触,污染严重。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负压,使患者口腔内血液、唾液、组织碎片、各种微生物等回收吸入机头内部,如去污不彻底就会影响灭菌效果而致医源性交叉感染。
诊疗环境污染:在使用牙钻时,由于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飞沫、气溶胶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的污染更大,如不及时清除环境中污染,极易造成病原菌扩散[3]。
综合治疗台水路、气路污染:在口腔综合治疗台停气、涡轮手机停转的一瞬间,手机头部的空气呈负压状态,该状态已经Ojajarvi等实验证实可导致患者口腔中的唾液、微生物、切割碎屑、血液等回吸入手机内部,并可经接头进入综合治疗台的水路、气路系统。还可以在综合治疗台的水路、气路系统的侧壁形成生物膜,当再次使用时,即便使用彻底消毒灭菌的手机,微生物也可经污染的综合治疗台供水、供气系统喷入患者口中[4]。在手机灭菌合格情况下,连续3次的手机喷水采样超标且有致病菌生长也充分证实了水路存在污染。
忽视口腔诊疗工作中的环节控制:手卫生及干手措施配置不完善,忽视诊疗前后的认真洗手或规范洗手,以至洗手后的采样结果超标且有两种致病菌生长。部分医务人员自身与患者双向防护意识淡薄,两名患者间不更换手套,操作时不注意个人防护及对患者的保护。有牙科医师因职业感染艾滋病的报道[5],20世纪90年代曾有口腔科医生感染艾滋病并传染给患者的报道。
醫疗废物:口腔科产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废牙、牙胶尖、带血棉球,以及刀片、针头、缝针等均为感染性医疗废物,诊疗后如回收不利或乱丢、乱放或未严格分类及时处置,易造成交叉感染和锐器伤。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加强知识培训,坚持循证干预:以《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为重点内容进行培训学习,共同制定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管理科通过定期检查或随机对口腔科空气、物表、手采样及器械清洁度及灭菌效果监测,了解口腔科及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循证干预,持续质量改进。
规范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①规范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口腔科器械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消除了因口腔科自身清洗、消毒、灭菌条件不完善造成的隐患。逐步形成了规范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工作流程。例如手机清洗灭菌流程:分离手机钻头→自来水清洗→复合酶浸泡(5分钟)→自来水清洗→去离子水清洗→干燥→上油→包装→压力蒸汽灭菌→贮存。对清洗后器械用带光源放大镜进行清洁度检查,不合格者重新清洗,直至符合要求。对牙科手机、拔牙钳等耐湿热的口腔诊疗器械采用单包装,能压力蒸汽灭菌的不用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感染管理科每个月到消毒供应中心随机抽查3个待灭菌包内物品的清洗质量,定期对压力灭菌器、消毒灭菌物品,使用中消毒剂进行监测,对不合格项目协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建议直至结果达标。
加强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诊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坚持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对口腔综合治疗椅和地面清洁、消毒2次,对易污染的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牙椅的开关、头托、手柄等处用防护罩覆盖,并定期拆下清洗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1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加强水路消毒:定期对综合治疗椅的水路管理系统进行清洁,每天在接诊患者前对综合治疗椅的水路管道系统用消毒液反复冲洗3分钟以上,从而使附着在水管内的生物膜得以清除。定期对口腔科治疗用水进行微生物监测,及时更换净水装置。每次使用高速手机前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利用其不规范洗手的采样结果,教育督促口腔科医生给每位患者操作前、后严格按张贴图示洗手,更换手套。进行拔牙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及药品由专人规范管理,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通过医院感染事件及随机监测结果的警示,提高医务人员防护依从性。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认真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并据需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分类收集,凡诊疗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废牙、及患者血液体液接触的废弃医疗用品,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刀片、缝针、针头等锐器均置入利器盒内,每天专人密闭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统一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 吴晓磊,靳祥堂.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3:3220-3221.
2 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70-2072.
3 杨梅.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38-4539.
4 胡必杰,郭燕红,刘荣辉.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SIFIC常见问题释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20.
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防控 篇4
作 者:汉中市勉县医院 江宁 编 辑:董宏亮
近日,悉尼四家牙科诊所由于医疗器械消毒不规范,导致约1.2万名患者面临感染艾滋病和肝炎病毒的风险。
口腔疾病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的唾液、血液等直接污染各种器械以及医护人员的手;牙钻、洁牙机、三用枪停止使用时水和气流回吸引起治疗台内水道和气道污染;牙钻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气沫和气雾等对诊室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口腔医疗器械多为含腔器械,对消毒灭菌要求较高。另外,口腔医护人员对交叉感染知识的知晓以及对感染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因此,口腔门诊感染的有效控制既要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消毒灭菌,同时要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
一、口腔器械的处理: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对于印模枪的使用来说,每次使用后印模枪的消毒灭菌、塑料印模枪盖的使用及其消毒灭菌可能是切实有效的控制交叉感染的方法。
二、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或面罩。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避免职业暴露。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强调治疗过程中不得用污染的手触摸周围的物品、治疗椅的开关、灯的把手,如需要重新调整治疗椅位及灯光应由“四手操作”护士配合调整。
三、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四、牙科综合治疗椅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有条件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五、提高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规范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提高医源性感染的控制意识,严格遵行口腔科相关诊疗操作规范,落实口腔科各项规章制度。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消毒管理论文 篇5
生效日期:2007年3月20日 修订日期: 2011年5月12日
一、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无陪护监护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环境要清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50%~60%,空气、物体表面应达医院环境Ⅱ类环境标准。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定时开机,做好记录。
三、落实手卫生,病室内设置非手触式洗手设施、洗手图,配备清洁剂、干手物品,床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四、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必须洗手、戴口罩、戴帽子、更衣、换鞋,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五、早产儿室与隔离室分开,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七、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一次性呼吸机管路用后焚烧,重复使用呼吸机管路用后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八、蓝光箱和暖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九、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十、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等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十一、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使用一次性诊疗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不得交叉使用。确诊为传染病人的,应转至专业医院治疗。
十三、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十四、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暖箱内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留存监测资料。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消毒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10-29
关于医院口腔科门诊搬迁位置申请08-28
引起口腔癌的危险因素08-04
口腔感染管理规范05-13
恒久口腔门诊管理软件06-10
门诊口腔科护理10-14
口腔科消毒技术规范10-19
口腔科职业危险与防护11-11
口腔门诊开业06-19
口腔霉菌感染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