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2024-09-18

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共8篇)

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篇1

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1

本人今年担任高一年级18、19、20三班生物学科教学。第一次上高中教材,有很多的困难,最主要的是教材、教法的不熟悉。为了能更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把工作作好,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五部分。

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3、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都与生物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本部分内容较多,因此要注意理清脉络,搞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调节主题。

5、生殖和发育是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完成的。在生殖过程中产生的新个体,经过一个阶段的生长和发育达到性成熟,接着又会产生自己的后代。次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概念和意义;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的难点是有性生殖的意义、精子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对策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教学进度、安排

绪论(2课时)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3课时)

第一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课时)

第二节 细胞的化合物(2课时)

实验一、生物糖类的种类组织中可溶性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1课时)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2课时)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7课时)

实验二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1课时)

实验三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课时)

第2节 细胞的增殖(1课时)

实验四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课时)

第3节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1课时)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共15课时)

第1节 新陈代谢(1课时)

实验五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催化效率(1课时)

实验六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1课时)

实验七 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

第2节 新陈代谢与ATP(1课时)

第3节 光合作用(2课时)

实验八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课时)

第4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1课时)

第5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1课时)

第6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3课时)

第7节 内环境与稳态(1课时)

第8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1课时)

第9节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课时)

期中考试及期中总结(2课时)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共8课时)

第1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2课时)

第2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生命活动的调节(4课时)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5课时)

第1节 生物的生殖(3课时)

第2节 生物的个体发育2课时)

期末复习迎考(13节)

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高一年级有20个班,我接上学期继续任教6(1—6班)个班的生物教学,相比之下(5)(6)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爱好偏高一点,生物基础好点,但还是不够理想。(1)—(4)班基础就比较差了。平时也不够勤奋努力,现安排每周只有2课时,要完成教学任务,顺利通过会考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本学期的任务是授完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教学难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3

本学年我们承担着高中一年级九个班的生物学教育教学工作,依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会考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特制定此计划。

一.主要措施和方法

1.教师深入钻研大纲,教材,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成。

2.广泛收集高考,会考等复习资料,考试题,进行筛选,分析,总结。把握高考,会考动向,把相关信息穿插于新课讲授及练习作业中。注重复习,特别是课前课后考试前的复习,会考前的复习作出详细的复习,认真落实。

3.利用电影,电视,课件,挂图,板图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辅助教学;及时认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耐心指导,积极应考,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教会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课的方法。学习生物学知识重在理解,勤于思考;要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观察和实验,勤动手,多提问。

5.开展教材重点,难点内容的专题讲座与复习。主要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各种细胞器图,细胞器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二者的过程比较及图像识别);合光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图形及相关问题);糖类、蛋白质、脂质等代谢;遗传系谱的判断;生态系统—食物链;学生分组实验。

二.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课时分配

周次章节课时11.生命的物质基础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42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432.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64-52.细胞增埴663.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273.生物的新陈代谢1.新陈代谢与酶482.新陈代谢与ATP49-103.合光作用81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2115.植物的矿质营养212-146.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10157.细胞呼吸2158.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2164.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激素调节217-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6185.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生物的生殖 819-202.生物的个体发育41-36.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物质基础104-62.遗传的基本规律107-83.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694.生物的变异2105.人类遗传病与优生2107.生物的进化2118.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素212-132.种群和生物群落6143.生态系统215-169.人与生物圈1.生物圈的稳态617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218-201---9章总复习复习、检测、会考20说明:1----5章为生物第一册,上学期学习;6----9章为生物第二册,下学期学习。课时分配中包括学生实验在内。

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篇2

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已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 但义务教学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较低, 课时也较充足, 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在课堂上反复朗读、背诵。而高中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短, 因此, 高一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那如何做到从初中向高中的过渡呢?

我安排学生全员参与文言文教学, 将任务分配到组。一个小组一般有6人, 一人读, 一人译, 一人说重点词用法, 一人板书重点词用法, 一人归结段意, 一人点评写法。下面就以教授《过秦论》第一段为例, 具体阐释。生一读:“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 商君佐之, 内立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老师强调读音并让一学生板书:崤 (xiáo) 函 雍 (yōng) 州窥 (kuī)

学生二翻译: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 拥有雍州的土地, 君臣牢固地守卫着, 借以窥视周王室 (的权力) , 有像卷席子一样卷走天下, 像包包裹一样包走九州, 像装口袋一样装走四海的意图, 吞并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 (有) 商鞅辅佐他, 对内建立法规制度, 大兴耕作纺织, 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 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 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学生三说重点词: (1) 席卷、包举、囊括: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名词作状语。 (2)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外”, 对内, 对外, 名词作状语;斗, 使……斗, 动词的使动用法。 (3) 务耕织:从事。 (4) 守战之具:器具。 (5) 取西河之外:“河”古今异义, 古义是黄河, 今义指一切河流。

学生四板书重点词。

学生五说层意:本段写秦国势力的崛起。

师讲解层意:本段分别写秦的地理优势 (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 孝公的政治雄心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 商鞅辅佐下制定的基本国策 (内立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 。秦孝公任用商鞅, 实行变法, 使秦富强。治国需要名君, 更需要贤臣。秦孝公英明, 这是秦国的幸运, 但更幸运的是他拥有了一位奇才——商鞅。毫无疑问, 商鞅是秦帝国大厦的奠基人, 没有商鞅, 就没有秦的兴盛, 更没有秦始皇的煊赫一时, 中国的历史也要重新书写。一人之力关乎百姓安危国家命运, 甚至历史的进退, 人才之重要可想而知。

学生六点评写法:采用对偶的写法, 比如“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老师补充:贾谊在用写赋的手法。写赋是需要铺张和夸大的, 比如“有席卷天下”四句, “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 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内”“四海”和“八荒”, 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 既有排比又有对仗, 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

这样分工明确了, 学生动起来了, 学习效率高了, 课堂活跃了, 老师教得也省力了。

浅谈高一年级声乐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声乐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专业知识

上一节声乐课简单,要上一节高效率的声乐课却并不简单,要持续上高效率的声乐课难度就更大。那么,如何才能让一个声乐学生快速、稳定、很好地发展呢?声乐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值得声乐教师实践与探究的一个课题。

声乐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声乐教学的效率,声乐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模式对声乐学习者有很重要的意义。针对学校的实际声乐教学条件与状况,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分析,首先浅谈一下我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往往比盲目上课更重要

一般的声乐老师一见学生就进行开声练习,然后从自己的听觉角度出发,凭借教师本身的感觉来判断声音的正确与错误。其实,上课前和学生全面沟通,关心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了解学生课后练习遇到的问题,调整学生的歌唱心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声乐进展状况,更有助于教师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因材施教,以达到高效上课的目的。

二、精讲专业知识比一个知识点贯穿实践练习的始终更能深入人心

有些声乐老师说:“声乐理论,一节课足也。”一般情况下,声乐专业教师很少讲解声乐基础理论,练习开始了,发现问题了,才告诉学生,出现了这个问题,需要这样解决。明天又出现这个问题了,再一次粗枝大叶地告诉学生还是那个问题,需要这样解决。究竟是什么问题?总也解决不了。所以精讲就非常有必要。精讲就是要把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当场总结,并及时给予有效解决的办法。这个办法不是深奥的理论,而是来自于生活的、通俗易懂的感受,让学生一听,基本能够接受的办法。比如,某个阶段,学生的声音和气息是脱节的,作为教师如何告诉学生解救的办法?用声乐专业术语——“把声音落在气息上”“贴着咽壁去歌唱”之类的,学生不一定能接受。但是,如果你告诉他:发射火箭是要点火的,并且发射的火箭要在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发射前必须有点火动作。那么,发声也是同样的道理,发声前要有呼气动作,预先设计的气息通道在哪里声音就随它去那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也就容易做到。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教师主宰课堂的效率会更好

大多数声乐教师会集中学生上大课,但是上大课的基本形式就是,一起发声练习,有什么共性问题,教师一起解决就结束了,然后再有什么问题就上小课解决。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帮忙基本视为无有。我非常欣赏魏书生先生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声乐实践中也不难发现,声乐课是比较抽象的一门课,教师不一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感觉,怎么办呢?让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暂时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起来更方便,有些学生可以帮助老师解决一些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有的教师经常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一个人身上,一对一上小课,这样的效果好不好?往往是上课的效果不错,一出活动室就什么都记不得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沟通的对象。上课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一离开课堂学生就会放松,导致记不得刚才上了些什么。所以,上课录音让学生课下借鉴练习很有必要,或者上大课让学生之间互相听辨效果也很不错。

一对一上课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总是老师怎么说学生照做就好,基本抹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主动练习的能力。在传授一个新技能之前,能否让学生自己先尝试一些办法,老师给学生确定目标,做个领路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包办代替。学声乐就像小孩走路一样,你越扶他,怕他摔跤,他越是走不动。特别是高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要教会学生聆听自己的声音,判断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而不是每唱完一句以后都要等待老师来评判。

四、优胜劣汰比平均分配时间更能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上小课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更有助于声乐教师针对性地教学,更能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也曾平均分配上小课的时间,这样一来上课似乎和练习的质量毫无关系,都可以得到同样的上课时间,学生慢慢地也就失去了练习的积极性。实施了优胜劣汰策略之后(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更加合理地利用好小课时间,上更有价值的小课),学生练习歌唱的劲头反而越来越足了。

合情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能够达到高效教学是每个声乐教师的梦想,我尝试的高一阶段声乐教学模式是10+20+30+40=100分钟。10,即利用课前10分钟左右和学生全面沟通,了解学生的感悟,掌握学生的困惑,并为上课及时做好准备;20,即利用20分钟左右把整理到的学生问题归类、精讲、示范、对比;30,即利用30分钟左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学习,并互相交流、互相解决问题,这个时间段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讨论与实践;40,即40分钟竞争学习,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练习的不同进度,针对性地进行声乐教学,以促成小课的高效性。

高一年级是声乐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声乐进程中的转折点,“高一年级声乐教学模式”只是个人的一点浅识,希望得到大师和同行的指正。

机构: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原名:平遥县职业学校)

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篇4

2020高一信息技术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篇一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学校和教研组工作计划,认真推行新程改课堂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构建学习型团队,切实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打造学习型团队

1、学习内容

(1)理论学习,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要紧跟形势,关注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热点问题。

(2)专业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信息技术教学要跟上技术的发展,必须关注本学科及行业的动态,把握软硬件和网络应用的发展趋势,在了解大局的前提下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两个信息技术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学习方式,个人自学和组内交流相结合,恢复每次教研活动安排时间,让主讲老师介绍一个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的新信息,传授一个操作技巧,落实学校的“教师成长工程”。

(二)加大教研力度

1、集体备课,严格执行学校每周一次的组内集体备课,轮流由组内一位老师主题发言,主讲人提出本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全组该教学设计展开讨论,形成共识,对教材各章节知识体系和线条要昼保持统一,基本内容和要求尽量一致,个人再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特点,作适当的拓展和补充。

2、公开课研讨,(1)按照学校要求,所有成员都要在组内上一堂公开课,供全组观摩研讨。(2)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研交流和赛课活动。

3、积极参加各级教研培训活动,对国家、省、市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包括教研会、教学竞赛、培训学习等),要及时了解有关信息,积极争取机会参加,及时与各级同行交流,才能发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4、积极推广现有的课题研究成果,所承担的省级课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践应用研究》已经顺利结题,要认真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并把取得的成果积极主动地应用到各自的教学实践中。

(三)教学常规工作

1、备课,按学校要求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确定相对统一的教学思路和框架,个人再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备课时要注意逐步理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方法,注重对教学内容“三维目标”、重难点与突破方案、活动与练习设计、学生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

2、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班级的特点认真实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又要灵活多样,特别是对学生活动的安排和实施,每个活动都要体现在相应的目标任务,而不能流于形式。我们组要特别注意对课堂的组织管理,除了对课堂的常规管理外,在学生开展任务活动期间要加强巡视指导和过程的调控,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并取得既定的效果。

3、练习的设计、检查,本学科可以把练习与任务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相应的练习,每次练习(任务活动)都应该检查评价,具体形式可以根据活动的形式灵活进行,但不能只练不查不评。

4、学生学习的检测评价,本期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加信息加工的作品制作的形式来考核,平时成绩利用教材各章后面的知识小结和自我学习评价,在各章教学完成后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老师检查记载。

(四)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

结合本学科特点,配合各级学科竞赛活动,支持配合有辅导任务的老师工作,力争取优异的成绩,既为学校争光,也为本组争荣誉。

2020高一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篇二

本学期,我校将进入新课改全面实施阶段,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准确把握新课程的要求,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就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具体计划制订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国家新课改的理念下,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化为现在的“大众”教育的要求下,由过去重理论转化为现在重实际应用的情况下,我备课组三位教师得全面推进高一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法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力求尽可能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尽可能完成学校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想、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措施

1、学习新课程,建构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则创新的源泉,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面对高中新课程,我们只有改变旧传统,建构新理念,才能有效地实施新课程。

2、钻研新课程,掌握新内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教师在具体实施新课程教学内容是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充分了解这一问题,设计出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意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5、坚持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作用。

6、组织相关的教研活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7、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学习他人之长,吸引他人经验。

四、教学要求

整体把握新课程,理清贯穿教材的主要脉络,反映和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展示重要概念的来龙去脉。

各班级学生必须完成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高考要求,倡导自主学习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具体工作

(一)预备周期间,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开展新课标学习,明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并集体备课,赶开学前完成第一模块的备课工作。由吴凯斌老师主讲第一章,吴学彬老师主讲第二章,吴南桃老师主讲第三章,再由吴凯斌主讲第四章,并完成第一章的具体备课内容。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下,由吴南桃负责制定本学期备课组具体活动。

(二)开学后,从第三周开始,就按每周周二下午第八节开展备课活动,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探讨一周来的得与失,主讲下一周的知识体系与内容。

(三)教学进度力求一致,每周出一次周练题,每月进行一次月测试。

(四)提倡互相学习,平时3位老师多交流听课,多交流教研。

(五)组织好学生的扶优补偏工作,每位教师尽量在自己所带班级发现一些优秀生与困难生,力求尽可能的做扶优补偏。

(六)结合新课标要求,鼓励备课组的老师开展教学法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法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可能的情况下,请几位专家老师做一些专题辅导,力求争取外出学习。

六、日常工作安排

(一)周练安排:一周一份练习,周五学生发给学生,周一交回检查。要求:每人一周出一份,形同单元过关练习,滚动进行。

(二)月测题:每四周一次

要求:每人一次,形同专题过关测试。

(三)集体备课时间:周二第八节,在高一科组办公室举行。

备课要求:对上一周的得与失进行总结,提出下一周内容的知识体系及教材教学内容课标要求,课时分布,例题选讲,作业布置等。

(四)备课组要求:

1、练习尽量反映学生中易错知识点及重难点及题型。

2、集体备课:无迟到早退、缺席、老师要积极准备发言,力求发挥集体智慧。

3、练习安排,作业布置,备课组应尽可能统一行动。

4、老带新工作要认真,积极互评到位,听课多、评价硬。

5、严格以执行备课组的计划,精诚团结。

2020高一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篇三

本学年高一政治备课组将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任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引导全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重视课堂情感熏陶,贯彻“和谐教学”理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稳步提高我校政治教学质量。本学期高一政治备课组全体成员,将继续本着“协作、交流、共享、提高”的原则和积极的工作态度,高效务实地开展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依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时代特征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充分发挥政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参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经济生活》,使用的是人教版政治教材,这套教材内容比较新颖,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比较大,教师个性处理教材的空间也较大,但如何扣住课程标准和课文培养学生的素养将是一个难题。本学期两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必修课本共四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由于高一是起点班,学生对高中的学习有一个适应过程,且课时较紧,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政治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也是一个难题。

三、教学目标

在高一,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构筑学科内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以及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实际,努力增强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德育性和趣味性,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

四、工作设想

1、认真学习本学科新课程标准,坚持集体备课,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研究、探索新课程实施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密切关注2020年高考方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有关信息。落实“三定、三备、五统一”措施,(定人、定时、定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备社会生活实际;统一教材、统一教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检测。)明确每位老师负责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以及突破的方法,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备课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难度与进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搞好课外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3、加强教师间教学交流,积极开展“苦练内功,提高素质”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按学校要求,本备课组准备至少上三节公开课,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努力向其他备课组的老师学习,高质量完成学校布置的期中考试等几份试卷。

4、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探索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质疑,思考,探究。强调政治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5、抓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政治学科紧密结合,关注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和自己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浏览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网页,了解当今最新的教研动态,并收看与政治学科联系密切的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让学生及时受到教育。

6、做好教学常规检查,根据教情调查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及时总结交流,撰写教学论文,不断积累经验。

2020年工作计划范文精选篇四

新的学期在新年的喜庆和欢快中很快就迎来了。随着学习的步伐,我们的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来。上学期我班致力于班级凝聚力的建设,为此举行了众多的集体活动,这不仅使我班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友爱氛围得到持久保障也凸显了我班在各项活动中的集体精神我们的班级成员各出所长,可谓捷报飞传!

在上学期的良好基础上,本学期我们能如愿的按上学期计划进行:在顺利开展外国语学院、学生会等开展的活动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学习和素质的提升和拓展上。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建设和提升班级整体素质,2020年春季学期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常规工作:

(1)每周日晚点名时,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本周工作进行规划安排;

(2)每周四定期举行班委会例会,班干部对前期工作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对后期工作进行部署分工;

(3)定期与班主任沟通,承担好纽带和桥梁作用,反馈同学们的意见建议,汇报前期的工作,并从老师那里得到指导;

(4)严格按照班规班级制度对班级成员进行考核,记载好考勤状况和表现优良的记录,以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5)教室寝室卫生定期抽查,并严格禁止大功率电器的使用;

(6)主动了解班级动态和状况,对有困难或心理需要调节的同学进行交流,关心每位同学的切身利益,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二、班级活动:

(1)按照学院学生会及团委的要求举行班会或团日活动,给同学们展示的舞台继续发掘人才;

(2)每周或每两周,班级内部开展交流大会,每位同学按学号轮流介绍近两周的学习和生活及身体情况,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畅所欲言;

(3)积极准备外语文化节,力争发挥我们的优势资源优化整合收获累累硕果;

(4)每月底进行书评活动,并将读后感传阅,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抓紧时间多读书提高认识水平和思想深度;

(5)春天到来之际利用节假日组织同学们徒步春游,放风筝或者野炊放松心情交流感情;

(6)至少进行一次寝室的互相交流和走访,深入生活了解同学们的状况,做力所能及的事;

(7)在四月份之前定下班歌,使得我班能在一个更和谐的氛围下学习生活;

(8)五月份力争利用周五下午时间走进恩施中学或高中对帮助他们放松心情给他们讲讲大学生活;

(9)利用体育课组织本班同学和其他班级进行友谊羽毛球赛或篮球赛,加强两交流的同时,建立良好友谊,丰富生活。

三、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是有关学习的系列活动,包括外语文化节的准备;每周英语课堂ClassReport的质量改善;每月的读书交流会;班内英语话剧大赛;与某某等班级的学习交流等等。我班还将建立班级特色日:例如周日晚为听写日,周二至周四晚自习前20分钟为美文欣赏和新闻介绍等打造特色高效学习计划,丰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篇5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0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内容编排图文并茂,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书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与七年级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同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离不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人、动物、细菌和真菌等有机组成部分的和谐共存,前后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情感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

三、基本措施:

1、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备教法、备学法。灵活采取自学指导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检测反馈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实效。

4、备作业。注意控制好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好训练的质,做到少而精,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作业的效果。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中学习的第五单元,是整个初中二年级生物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单元。其中涉及的内容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的分类以及这些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其中重点在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节强调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各种动物的适应性特征

2、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难点:

1、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形成机制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

五、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1)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3)督促学生做好当堂知识的背诵与记忆。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2)比较、归纳学习法:

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4、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白板教学。

5、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6、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7、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8、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通过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实际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认识生物、了解生物、应用生物,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使学生树立生活与科学是紧密相连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资料、分析、评价、综合概括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行为﹑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的生殖和发展﹑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共6章,内容比较多,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与思考以及活动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并且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还有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也对遗传和变异充满好奇,所以第六单元的内容刚好可以替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能真正认识自己,了解生命是怎样延续的。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力争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等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运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

5、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小组活动,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高一年级教学计划 篇6

高一年级是学生高中学习的起始和奠基阶段。高一年级的教学要重点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指导、帮助学生尽快完成由初中学习向高中学习的过渡,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按照高中课程的要求,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着力培养基本技能,为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一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会”做文章,保证至少80%的学生学会至少80%的内容。

高一年级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抓好初高中衔接;坚持低重心运行;实施分层次教学”。

一、抓好初高中衔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初中学习向高中学习的过渡 从初中到高中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智力、情感等迅速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都需要有一个过渡、提高的过程。初中属于义务教育学段,教学内容浅,教学要求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进入高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学内容跨度更大,教学要求也有了质的提高,不再满足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是更加强调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这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一新生入校后,不少学生难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和生活环境,甚至个别初中阶段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也感觉难以适应,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顿失。因此,高一的教学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起点,认真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为学生高中三年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初高中的衔接包括许多方面,既有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又有学习方法与习惯的衔接;既有学习心理与态度的衔接,又有生活和作息习惯的衔接等。各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帮助高一任课教师了解目前初中教学的现状,了解本校新一届高一的招生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等;了解本学科初中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认真研究本学科初、高中内容在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乃至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好做足教学衔接和过渡工作。

1、学科知识、技能的衔接

高中与初中相比较,教学内容跨度大,教学要求高。初入高中,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各学校在期初一至两个月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加强课标、教材研究,排查初高中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点,形成文本化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予以弥补。多数学科都要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初高中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衔接教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也可以不专门安排时间),然后才能教学高中内容,并且要边学新课边进行衔接。教学过程中要弄清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存在哪些不足,高要求低落实;要尽可能把初高中知识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要制定合理的补差计划,通过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尽快掌握适合高中学习要求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忌不考虑学生基础,只管“讲了”,不管效果。初高中衔接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1

是高一上学期甚至是高一全年的任务,各学校、各学科一定要根据学情、根据学科特点,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

2、学习方法、习惯的衔接

学习方法与习惯是学生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之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在高一年级加强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初高知识深广度的差异和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的差异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没有及时找到适合高中、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而出现“掉队”现象。因此,教师要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教学重点。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当前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长处与不足,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各学校在高一学生入学后,要让班主任和每位科任老师多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既要注意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动态、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的个性差异。要通过介绍学习方法、提出学习要求、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学科特点和要求出发,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巩固复习、作业练习以及课外阅读等方面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改变“管教不管学”和“重要求轻落实”的错误做法。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要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规划、统筹安排时间的习惯,让学生学会管理和支配自主学习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加强学生吃苦教育、信心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帮助学生抵制各种诱惑,激励学生安心向学。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高中学习,比的是习惯,拼的是规范。要注重整体研究、阶段设计。从高一新生入学起,就要以习惯养成为重心,注意优秀学习品质的培养。

要认真研究学生特点,正面引导,培养学生一心向学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务求甚解的习惯,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等等。班主任可以通过设计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探究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研究学生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情感意志、学习方法上的特点,把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放在育人上,放在培养新生学习兴趣、学习品质与学习习惯上。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第一,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爱屋及乌,学生往往因为爱老师所以爱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提高,积极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广识的人,既要做一名专才,又要做一名通才;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和无话不谈的朋友。第二,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课堂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在备课中应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作首要考虑的问题。课堂上要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精心设计问题,加强师生互动,设计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要凭借自身渊博的知识在立身讲台时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妙语连

珠,使学生因为爱听老师的课所以爱学老师所教的学科。第三,教师要分层设计练习,分级设计考题(分必做与选做两部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提得上去、学得下去,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坚持教学的低重心运行,确保绝大多数学生不掉队

高一是高中三年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身心发展等都有极大的可塑性。通过对上一届的高一进行教学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多数学科,特别是理科,教学起点过高,教学与考试的难度过大,多数学生叫苦不迭。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防止学生因学业困难而辍学,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本届高一教学中,我们要实施“低重心运行”策略,坚决杜绝把高一当作高三教的现象发生。教学的“低重心运行”策略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难度的低重心

“教师是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人。”只有适宜的教学难度才有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高一教学的目标要定位为“让学生学会”,要把教学难度降下来,扎扎实实打基础,不给学生吃“夹生饭”。教学过程中,各学科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要求方面确定合理的教学难度。对于相对较难的知识点要进行分解处理,学科能力的提高要循序渐进,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缓学科坡度。训练题目的编选要精,要典型,易、中、难题要合理搭配,比例一般按6:3:1,一般不要直接选用高考题,对不同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市编《学案》要让教师先做,难题、偏题、怪题要坚决删除。总之,教学难度要符合高一阶段的总体要求和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坚决摒弃“一步到位(高考的‘位’)的要求”。

2、教学要求的低重心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学效率不是决定于教师打算交给学生什么东西,而是决定于学生本身在课堂教学时间里掌握了什么东西。”因此,高一教学中要坚决防止要求过高,“欲速则不达”的现象发生。

(1)要严格控制课堂容量。教师教学上要抓住重点,不面面俱到,让学生抓住关键点,课堂上知识量(容量)不能太大,不宜要求学生掌握过多、过深的知识,如过去有的教师一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七八个问题,现在要求掌握三四个即可。

(2)要适当控制教学进度。在高一入校的一至两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各学科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处理好初高中内容的衔接,给学生一个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过程,宁可牺牲点进度(必要的话有的学科期末考试时可以少考一两个章节),也要抓好落实。各学校不能要求学科教学赶进度,更不能要求提前完成高一新授课教学任务。

(3)要立足课本,强化基础。高一是学生高中阶段乃至于终身发展的基础,打好基础至关重要,切忌好高骛远,贪多求全,让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教师要把打好基础作为高一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夯实基础上狠下功夫。第一,讲解要透彻。要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深入浅出地、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不能含含混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课堂上要切实把课本知识的教学放在首位,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归纳、综合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揭示概念、原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总结教材中的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挖掘教材的能力培养价值。第二,训练要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精练巧练,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第三,要强化落实。要根据学科特点,研究如何抓落实。文科要加强知识的识记与积累,要检查记忆效果;理科除要求识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外,要重点加强能力培养,尤其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第四,要以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教学对象的低重心

目前,高中教育同时出现了“入口”和“出口”两个“低门槛”,一是随着高中普及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初中升高中的门槛明显降低。我县参加中考的人数已由高峰时期的20,000多人降至目前的6,000多人,其中一部分已被职业中专等校录取,另一部分参加中考的目的就是获得义务教育证书,根本无心接受高一级的教育。我县的普通高中招生总数超过4,000人,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普通高中招生已经基本上没有了“选拔”,所有想上的都能上,其结果必然是整体水平下降,学困生的数量增加。二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中毕业升大学的门槛明显降低。我省的本科录取率达到了50%左右,专科、高职学校已经基本敞开了大门,考180分就达到最低录取线。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必须调整教学策略,坚持教学对象的低重心,不能两眼只盯着优等生,课堂教学要面向中下等学生,力争把所有的学生都教会。

4.考试考查的低重心

考试考查的低重心,就是把试题的难度降下来。课堂教什么,考试就考什么。单元测试、模块考试,要让80%的学生得分率达到80%以上,合格率力争100%,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模块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补考及格率要达到100%。

5.教学评价的低重心

以前,我们只重视对优等生发展变化情况的评价。今后,我们对学校、对班级、对教师的评价既要看“保优率”,又要看“巩固率”,看有多少学困生能坚持学完三年的高中课程。学校要把每班后30名学生的学业水平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高中教育的两个“低门槛”,在导致高中生源整体水平下降和学困生数量增加的同时,还带来了优生与差生的差距过大的问题。我们知道,优等生放在一起好教,学困生放在一起也不难教,最难的是优等生和学困生放在一起教。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在智力、发展水平及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采取校内分层、班内分层、科内分层;预习分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手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各学校应当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根据生源状况和学生发展需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积极探索并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进步、成才。决不能因为教学“低重心运行”策略的实施限制或阻碍了尖子生的发展。

1、落实“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

所谓“抓两头”就是抓“前头”和“后头”的学生。“前头”的就是在品德、学习等方面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后头”的则是在品德、学习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抓两头”就是要帮助尖子生寻找不足,促进其提高;关心学困生的学习和心理,促使其转变。“中间”的学生是在品德、学习等方面表现一般的大众学生,“促中间”就是督促这部分学生积极努力,不断取得进步。

“抓两头,促中间”是落实“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措施。“抓两头”是我们教师的一种实际教学行为,“促中间”一直是老师良好的愿望。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时期教师的天职。面向全体学生的起点就是“两头”。抓了“两头”,促了“中间”,也就面向全体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些老师只关注那些成绩突出的“前头”,用只抓“前头”的办法来促“中间”的学生,把那些“定性”为没有希望的“后头”的学生看成是“朽木”而永远打入“冷宫”,有的教师,包括个别教干,十分讨厌“后头”的学生,为了降低管理的难度,不是对他们耐心帮助,而是希望尽快把他们赶出校园。就连为数众多的“中间”部分也常常成为“灰色地带”、“被遗忘的角落”,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也是一种失败的教学,是一种对教育事业在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和错位。

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是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升学人数,二是考入本科的总人数,因此“抓两头,促中间”是一条更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略。当然,“抓两头,促中间”绝不意味着对中间层学生的忽视。中间层的学生是人数最多、潜力最大的群体,教不好中间层,就等于没有抓住学生的主体。只有抓住了中间层,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高度重视尖子生的培养

尖子生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文化课水平特别突出,能够冲击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学生;二是文化课水平较突出,且艺体特长明显,能够冲击中央美院、北体等名牌大学的学生;三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特别突出,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寻求高考加分、降分录取或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四是能够进入985、211等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目前,各校都有发现、培养以上各类尖子生的条件和义务,必须从高一着手抓,要坚决改变尖子生全凭“野生”的现状。尖子生培养要实行“导师制”,一进入高一,就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智力水平及时发现与培养。

对于冲击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尖子生的培养可以采取如下方法。高一入学后,每校选择3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尖子生储备库,分头对其跟踪指导,经逐步培养筛选,最终形成10人左右的名优生团队。学校要对他们在指导教师选配、自习安排、资料选择、宿舍休息等多方面提供特殊的关怀和帮助。尖子生的指导教师也要专门选拔与培养;同时,指导教师的选配还要跳出学校的圈子,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培养尖子生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分层次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产生过于明显的标签效应,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性评价。要重视发挥教师在分层次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材施教、分类引导、局部突破、整体培优。

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篇7

1.教材分析

《月球》是高中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的第二个专题,在本单元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这里把月球放在地球之前,“谈天”是为了更好地“说地”。所以,在了解了宇宙中的主要天体之后,对地球的伙伴——月球进行全面学习很有必要,其为学生学习“地球的运动”奠定了空间思维基础。

2.学情分析

月亮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学生从小就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向往和神秘感。月相变化是一个抽象的时空概念,由于初中地理教材中没有进行系统的“月球、月相”教学,造成学生的知识基础较薄弱,而月相变化规律的获取是需要一定的实践体会和分析归纳的。虽然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相对于月球这-专题内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态度会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因此,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问题提出]

任何自然地理现象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的,也就是说,任何“地理原理”都有其所适用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月相的变化规律也是如此。经调查,班上80%的学生已经能初步掌握月相的周期性变化,但仍有约一半学生困惑于月相和太阳、地球、月球的空间位置关系。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时空观呢?这将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一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应抓住机会,通过活动观察法、读图法、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努力使月相的时空变化原理内化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

(一)嫦娥奔月话月球——月球的基本特征

1.古诗设疑。教师课堂引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嫦娥奔月”是家喻户晓的。但嫦娥奔月后的情境会是怎样呢?嫦娥后悔了。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诗为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那么,她为什么会后悔呢?

2.学生解疑。学生自学月球概况,教师引导学生从月球的形成、环境和月面特征等方面来回答。

3.教师补疑。月球因体积质量小,留不住气体,昼夜温差大,导致环形山与月坑密布。如果此时我们在月球上上课,会是什么样的情境呢?

4.录像释疑。月球的表面环境和运动特征。

(1)情境创设:在观看“阿波罗”号登月录像片段后提出问题:在刚才的录像中有一个科学性错误,同学们发现了吗?

(2)学生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在月球上是看不到地球升起和降落的,原因是月球的同步自转。

(3)教师提出问题:月球的同步自转会给地球上的人观察月球造成什么影响?同时进行“月球同步自转和公转”Flash演示。

(4)学生得出结论: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见到月球的正面。

(二)月有阴晴圆缺一月相的变化

引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月相与农历有什么关系?

1.讲述:月相,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日、地、月的运动,造成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2.多媒体动态演示:教师演示月相的Flash,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教师以新月为例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月相的情况。

3.学生归纳:月相成因(重点了解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个月相的位置、月面形状及具体成因)。

4.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与公转周期的不同,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

5.拓展应用:我们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朔望月制定了阴历,那我国传统的农历和阴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历法的由来,认识到我国古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建立起民族自豪感。

(三)明月几时有——月相的变化规律

导言:明月几时有,把图问自己。

1.月相变化规律

(1)分组展示:按照学生的组别,分别展示他们在前一段时间对傍晚时分月相的观察记录表,并作简单说明。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符合上海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这一课程理念。

(2)师生互动(略)。

设计意图:在学生进行月相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感知同一时间月相在空中方位的变化,以帮助学生获得月相形态及位置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第一手感性材料。

2.师生探究

教师:黄昏月相变化图所反映的月相变化规律是什么?(答案:农历上半月,月亮从朔到望,黄昏时呈现的位置逐日向东推移。)

教师: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每小时自转15°,月球与其他天体一样,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视运动也是每小时自转15°,不过方向与地球自转的相反,为自东向西。那么,上弦月什么时候会在西方落下?(答案:约子夜时分。)

教师:满月什么时候会出现在正南天空?(答案:约子夜时分。)

教师:黎明月相变化图所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月相变化规律?(答案:农历下半月,月亮从望到朔,即由圆到缺,黎明时呈现的位置同样逐日向东推移。)

教师:根据月球的视运动原理,半夜时下弦月在天空的什么位置?(答案:从东方升起,因黎明时下弦月位于天空的正南方,6小时前下弦月的位置应向东推移约90°的角距离,即位于东方地平线上)。

教师:能否归纳出子夜的月相变化规律?(此问对学生而言有难度。)

3.研究性学习:用“月相成因图”演示黄昏、黎明及子夜时的月相变化。

教师辅导:引导学生探究“月相成因图”和“黄昏、黎明月相变化图”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教师可适当提醒学生注意“月相成因图”中地球周围的地方时变化,尤其是“昏”“晨”两字的潜在价值。

教师演示:“黄昏时月相变化及其位置图”的内容,其实就是观测者站在“月相成因图”的地球昏线处向上所看到的天空中月相变化的情景。

学生演示1:用“月相成因图”演示黎明的月相变化。(站在晨线处,即把“月相成因图”颠倒过来看,向上所看到的天空中各月相的位置、形状及移动规律,也就是“黎明时月相变化及其位置图”所体现的内容。)

学生演示2:用“月相成因图”演示出子夜的月相变化(原理同上)。

教师补充:至于正午时也是有月相变化的,只不过淹没于强烈的太阳光中而已。所以,“月相成因图”不仅能反映月相形成的原理,同时还能模拟出任何时刻地球上观测者所能观测到的月相变化情境。

4.师生归纳: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下,学生自行完成月相变化规律表格的填写。

设计意图:在探讨月相变化的同时,进行月相位置、升落时间变化的进一步研究,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既能巩固月相变化规律的知识点,又能更全面了解月相时空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验证月相观察成果

教师选择一份有错误的观察记录表,用实物投影仪或PPT展示。学生对照各自小组的记录,阐述观点,讨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

设计意图:真知来自实践,实践又回到理论中受之检验。通过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整合,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归纳的能力。

(四)月相知识的拓展应用——月相断案

林肯担任律师时,曾为一杀人嫌疑犯辩护。该嫌疑犯被证人指证,曾在案发现场被证人看清楚了嫌疑人的面孔。当时是一个上弦月的晚上子夜时分,证人是从案发现场——草垛东侧往西看到嫌疑人的。林肯是如何辩护而胜诉的?请你代林肯设计辩护词。

(五)结束语

本课从嫦娥奔月的美好幻想到人类登月梦想的实现,使我们认识到月球对地球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对月相成因规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明月几时有,把图问自己;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永难全。月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地球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更期待大家为我国的“嫦娥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课堂练习

1.说出下列古诗词中的月相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下弦月)

(3)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2.大家来找茬

艺术家在文艺作品中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但偶尔也会犯错误。仔细观察以下三幅漫画,找找其中可能存有的地理方面的科学性错误(见右上图)。

(三幅图皆为丰子恺的漫画。其中A图的名称有误,“新月”即朔月,应一点月光也没有,而图中所画的月相为残月;B图的月相形状有误,残月的凸面应朝东;C图基本正确,为满月。)

设计意图:引用古诗词、漫画进行月相练习,可反馈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增强课堂的艺术性,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质疑等地理思维能力。

[自我反思]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课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除需要钻研教材教法外,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状况,使设计的教与学活动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地理思维的时空观其本质是对地理过程的理解与认识。构建地理思维时空观不仅要让初学者意识到地球不仅是由地理事件、地理现象组成的,而且还是在不断演化发展的。本课中月亮的东升西落、月相的圆缺变化等地理现象,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时空观的较好素材。为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学案,让学生通过对月亮的观察活动,亲身体验学习月相的过程,为学生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奠定了基础,有效地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专家点评]

在《月球》一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读古诗辨月相、欣赏漫画主动找茬等,通过创设情境给予体验,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兴趣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同时,努力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去发现地理问题,引导他们反思,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方法,培养地理思维品质。

本课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运用执教者探索的“创造思维读图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探究,从地理表象的积累到空间观念的形成,再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使得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激活。

2020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拼音 教学 兴趣 情趣 符号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灵活的要求,即:“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这个要求把趣味性提到了首要的位置。可见,如何使抽象的拼音符号“活”起来,“动”起来,让汉语拼音教学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汉语拼音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年级师生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愉快成长呢?下面是我在具体教学中就如何提高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性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加上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来进行教学

鲜艳明丽的色彩最容易引起低年级学生各种感官的共鸣。所以,一年级教科书上配备了一幅幅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巧妙地把每个汉语拼音符号转化为生动的图案,有益于使其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因此,在备课和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每一幅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的内容,以从图中明白字母的音和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不但从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单韵母“e”的教学中,当学生根据观察情境图:“一只大白鹅浮在水面上,身影倒影在水中。”引出了“e”的读音,教师同时板书“e”的字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哪部分与“e”的字形相似,学生们马上以积极的态度得出了这个字母的形状和鹅的倒影相似的结论,接着教师顺便边讲解,边教学生书写这个字母的笔顺,学生热情高涨,我想“e”这个字母将使学生终生难忘。在教学完六个单韵母后,教师还可以自制这六幅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猜字母。这样学生既复习了字母的音和形,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二、设计不同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汉语拼音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的事情,使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刚从宽松丰富的幼儿园环境步入到紧张正规的小学一年级环境中,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同一事物的新鲜感来得快去得也快,但他们对游戏却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游戏可以轻松地调动他们手、脑、眼、口、鼻这些感官的活跃性,使这些感官相互配合并作用于同一对象,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它既不会抹杀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进一步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游戏种类较多,如:分角色表演、开火车、找朋友、摘果果、猜一猜、变魔术、拼音牌、编口诀等。但不同教学内容对游戏的选择和设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游戏形式设计不当,则会令学生参与热情受挫,学习效果只会事倍功半。

所以,教师必须要会精心选择设计各种游戏,例如,在教学jqx和ü相拼时,去掉两点的规则是学生最难牢固掌握的内容之一。为此,我准备好标有jqx和ü的两个头饰,先由教师和一个学生进行示范,同时配上儿歌 “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马上就摘帽。”(师演jqx,生演ü,配合较好。)然后请前后座位的同学之间相互换角色表演。让他们在活动中懂得尊重别人,而且在愉悦的表演中掌握了jqx和ü相拼的规则。

又如,我在声母的教学中,为了解决学生对相似字母混淆的难点,采用了组织学生编口诀的方法,如,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一把雨伞ttt,一尊坐佛fff等,学生学一个编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这样编出的一个个口诀朗朗上口,易于学生记忆。

三、编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可以消除学生对汉语拼音的陌生感。使他们在情感上与所学内容产生共鸣,乐于接受相关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我利用一年级学生善良,容易同情弱者的心理特点编了一个童话故事:一天单韵母孩子“i、u、ü”一起出来找妈妈,小“i”找到了大“Y”妈妈,小“u”找到了大“W”妈妈,小“ü”找不到妈妈,它伤心地哭了,大“Y”妈妈看见了,走上前帮它擦干眼泪认它做了自己的孩子,从此以后小“i”、小“ü”跟在大“Y”妈妈身后,为我们组成了“yi、yu、yue、yin、yun、yuan、ying”7个整体认读音节,使它们共同成为了16个整体认读音节家族中的固定成员。这样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清楚地知道了大“Y”后面只要紧跟小“i”或小“ü”,就会构成整体认读音节这个知识点,同时还受到了助人为乐的品德教育。我相信这样获得的知识点会令学生终生难忘。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及理解能力都很差,皆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它们面对枯燥无趣的汉语拼音字母感觉较为陌生甚至有排斥情绪产生。兴趣是成功打败这些困难的绝佳武器,为了让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乐于接受这些字母符号,教师要巧妙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兼备、图文并茂、交互性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源,这种教学方法将会对汉语拼音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辅助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j、q、x”和小“ü”构成音节的规律时,就设计使用了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随着欢快的音乐课件“j、q、x”三个卡通娃娃来到了小河边玩耍,河里的小鱼看见了,想和他们一起玩,就摘下头上的帽子向“j、q、x”提出了要做好朋友的请求,“j、q、x”看到小“ü”很有礼貌就和它做了朋友。同时课件出示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马上就摘帽。”这样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轻松地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而且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尤其显著。

五、注意读写结合,不断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成果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拼读、拼写能力时,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试着用带调音节进行组词、造句、写话的练习,来赋予音节以实际意义。这样学生可以在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的同时,既提高了汉语拼音学习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具体做法如下:

1.引导学生自制分类音节卡片,如生活用品类、动物类、交通工具类等,并组织展示、评比。

2.鼓励学生用音节有目标地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3.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自读、集体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轮读、引读等。

4.充分利用自读课本,培养阅读兴趣。

5.读拼音读物,开展讲故事比赛。

其实,汉语拼音教学是一个看似枯燥无味,实则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我们一年级教师作为启蒙教师一定要积极合理地设计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内动力,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

上一篇:40岁生日答谢词下一篇:社会扶贫开发(民政)办公室述职述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