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Aablimit

2024-08-22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Aablimit(共12篇)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Aablimit 篇1

2015年105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化学必修2实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的普通高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特制订实验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验基本功训练,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二、现状分析

高一年级共有5个班,本学期班课时为4节。本学期任务为化学课程中的必修2模块。

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存在浓厚的兴趣,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实验的落实中来,但由于学生程度有异,理解掌握上存在差别,个别学生基础薄弱,基本实验技能存在问题,缺乏良好的实验习惯。

本学期,我们将以学校教务处工作意见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认真落实高一化学实验教学,为学生掌握良好的实验技能奠定基础。

必修2内容是将有关物质的结果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为基础,从理论的高度通过实验的验证,引导学生认识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物质在性质上的相似与递变规律,通过对典型性代表物质性质的检验了解完成对各元素性质整体上的认知。通过物质反应能量的变化,初步理解并掌握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通过选取有机物中的代表物甲烷、乙烯、乙醇、乙酸、糖、油脂、蛋白质这些生活中常见物质,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他们了解有机物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实验探讨的习惯与实验分析的能力。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教学进度

实验序号 章 节 实 验 名 称 第一章第一节 钠与水、氧气的反应,钾在空气中燃烧 2 第一章第一节 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3 第一章第二节 镁铝与盐酸的反应 4 第一章第三节 钠与氯气反应 5 第二章第一节 镁铝与盐酸的放热反应

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吸热反应

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6 第二章第二节 锌铜原电池装置 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催化剂、浓度因素)8 第三章第二节 石蜡油分解实验

乙烯的性质 9 第三章第二节 苯的性质 第三章第三节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11 第三章第三节 乙酸的酯化反应 12 第三章第四节 淀粉与碘的反应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 13 第四章第一节 铝热反应 海水蒸馏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Aablimit 篇2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主族的元素, 原子序数越大, 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 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 相对分子量越大, 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 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难溶于水的物质一定为非电解质

(B) 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 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 水的沸点比H2S高, 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有关

3.下列过程中, 其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 I2升华

(B)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 酒精溶于水

(D) 氯化氢溶于水

4.下列分子中电子数最少的是 ()

(A) H2S (B) O2 (C) CO (D) NO

5.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 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 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6.下列元素的原子在形成不同物质时, 既可形成离子键又可形成极性建和非极性键的是 ()

(A) Na (B) Mg (C) Cl (D) Ne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 所以Na比K还原性强

(D) O与S为同主族元素, 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8.下列每组各物质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

9.某元素Mn+核外有m个电子, 该元素某种原子质量数为A, 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

(A) A-m+n (B) A-m-n

(C) A+m-n (D) A+m+n

10.某元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 则该元素的原子是 ()

(A) Li (B) Si (C) Al (D) K

11.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 NH-2 (B) CH4

(C) H2O (D) Na+

12.短周期三种元素分别为X、Y、Z, 已知X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 Z元素原子L电子层上电子数比Y原子L电子层上电子数少2个, 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

(A) X2YZ4 (B) XYZ3

(C) X3YZ4 (D) X4Y2Z7

13.还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的是 ()

(A) Br-Cl-F- (B) Na Mg Al

(C) P S Cl (D) Li Na K

14.下列化合物中, 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

(A) Li I (B) Na Br

(C) CsF (D) K Cl

15.某一周期第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 则同周期的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

(A) 只有x+1

(B) 可能是x+8

(C) 可能是x+2

(D) 可能是x+1或x+11或x+25

16.下列离子中, 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

(A) Al3+ (B) Mg2+ (C) Be2+ (D) H+

二、非选择题 (52分)

17. (12分) 有n种粒子, 原子核外均有18个电子.其中:

(1) 某电中性的粒子, 一般不和其他元素的原子反应, 这种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2) 在某粒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 加入硝酸银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 且该沉淀不溶于酸, 这种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3) 某粒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且氧化性很弱, 但得到电子后还原性很强, 这种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

(4) 某粒子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且这种粒子失去2个电子后即变为原子, 这种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

18. (13分) A、B、C、D、E分别代表5种粒子每种粒子中都含有18个电子.其中A和C都是由单原子形成的阴离子, B、D和E都是分子;又知在水溶液中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 E具有强氧化性.请完成下列问题:

(1) 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5种粒子: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在水溶液中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9. (12分)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 W、X是金属元素, Y、Z是非金属元素.

(1) 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 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 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

(3) X的硝酸盐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 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 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 (用分子式表示) .

(6) 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

20. (15分) 已知X、Y、Z都是短周期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 Y和Z可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

(1) X是___________, Y是____________, Z是________________.

(2) 由Y和Z组成且Y和Z的质量比7∶20的化合物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3) 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 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X、Y、Z可形成一种盐, 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 则该盐的化学式

(5) Y和Z两种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

(6) Y和Z两种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由低到高顺序为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7) 在一定条件下, 汽车尾气产生的NO及NO2可以用NH3吸收, 生成对环境没有污染的两种物质, 试写出用NH3分别吸收NO及N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D) 2. (A) 3. (D) 4. (C) 5. (B) 6. (C) 7. (C) 8. (D) 9. (B) 10. (B) 11. (A) 12. (A) 13. (D) 14. (C) 15. (D) 16. (B)

二、17. (1) Ar (2) Cl (3) K (4) S18. (1) S2-HCl Cl-H2S F2 (2) S2-+2H+=H2S↑19. (1) Al (OH) 3+OH-=Al O-2+2H2O

(2) 第三周期第ⅥA族 (3) Al (NO3) 3 (4) SO2+Cl2+2H2O=H2SO4+2HCl (5) HCl>H2S (6) S2-Cl-Na+Al3+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Aablimit 篇3

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化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有所弱化,联系社会的知识和知识的应用相对较强。而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要求则没有放松,为此“知识弱化了,怎样培养能力和方法”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以人教版《化学2(必修)》中“苯”的教学为例,分析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

“有机化合物”在《化学2(必修)》中列第三章,从章节的数量看,学生已经学完了必修课程的3/4,已经基本达到了“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的要求。所以,在“苯”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科学方法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在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苯的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有关科学方法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1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一:用文献方法了解苯的发现和来源

学习活动1:交流课前就“苯的发现和来源”查阅的有关资料。

学习活动2:在教师的带领下,总结“苯的发现和来源”的文献阅结果。

设计意图:

(1)虽然文献法不是化学教学活动中获得事实材料的主流方法,但适当安排文献方法的运用,能使学生体验获得事实材料的多种途径。

(2)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他们从一个轻松的话题——“苯的发现和来源”入手,愉快地进入新的学习任务之中。

学习任务二:运用观察方法认识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学习活动1:通过对苯的观察,感知苯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并从记忆中搜寻嗅到苯的气味的生活情景。

学习活动2:通过观察苯与水(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水中加一滴墨水)的混合实验,感知苯的密度和水溶性等物理性质,并讨论分离苯与水的方法。

学习活动3:在教师的带领下,总结苯的主要物理性质,知道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设计意图:

观察是获取事实材料的主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苯的颜色、状态、气味的直接感知属于自然观察,通过与水的混合实验感知苯的密度和水溶性属于实验观察。这些观察活动教科书都没有安排,但确能使学生对苯的相关物理性质留下深刻印象,值得教师的重视和研究。

学习任务三:用假说方法确定苯分子的组成

学习活动1:根据通常情况下烷烃的状态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关系,估计苯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取值范围。

学习活动2:阅读教师提供的信息,推测苯分子的组成。

[信息]法国化学家热拉尔等人首先确定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学习活动3:通过比较C6H6与乙烯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预测苯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

学习活动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用玻棒蘸取苯在酒精灯上点燃),进一步确认苯分子的组成。

设计意图:

(1)假说是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于所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所做的初步解释,它是在人们对于该事物或现象的原因没有全面认识的情况下作出的推测,所以假说需要验证真伪。学生对假说方法的认识,需要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多次的体验和不断的深化。

(2)本节学习任务是在改造教科书呈现方式的基础上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增加体验假说方法的机会。

发现问题——苯分子的组成是怎样的?

提出假说——苯常温下是液体,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应该大于5;如果碳原子数为5,则氢原子数为78-12×5=18,超过饱和时所需的2×5+2=12,所以苯的分子式只能是C6H6。C6H6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远大于乙烯,乙烯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明亮伴有黑烟,苯在空气中燃烧时黑烟应该更浓。

实验检验——苯燃烧时产生明亮的带有浓烟的火焰(因燃烧时的黑烟会污染环境,不宜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苯的分子式是C6H6。

学习任务四:认识苯的凯库勒式,感悟直觉思维的意义

学习活动1:阅读教师提供的信息和图片,认识凯库勒提出的苯的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

[信息]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为了苯分子的结构,苦思冥想不得其解。1865年的一天夜晚,凯库勒在书房里打起了瞌睡,梦见一个个原子跳跃而出,并且像蛇一样盘绕卷曲。一会儿眼前的蛇衔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凯库勒从梦中惊醒,绘制出了苯分子中碳原子呈环状排列的结构。为了保持碳的4价,凯库勒又在环内加了3个双键,得到了苯的凯库勒式。

学习活动2:从教师提供的上述信息中,感悟直觉思维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设计意图:

(1)由于学生只有甲烷与烷烃及乙烯等基本知识,对碳碳之间化学键的多样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难以猜想苯分子的可能结构,为此选择了直接给出苯的凯库勒式的策略。

(2)直觉思维是非逻辑性的,它能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和逻辑规则的束缚,因而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凯库勒之所以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是由于他一直致力于分子结构的研究,才会梦其所思;同时他又懂得化合价的真正含义,才捕捉到了直觉形象。近年来,有文献表明,苯的环状结构是奥地利中学教师劳斯密特在1861年提出的,比凯库勒的梦早了4年。这一学习活动的设计,并不是要为谁论功,而是为了给出苯的环状结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直觉思维的意义。

学习任务五:用假说方法确定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双键

学习活动1:根据乙烯的性质和苯的凯库勒式,推测苯的性质。

学习活动2:进行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实验,得出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双键的结论(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苯对溴水的萃取现象)。

设计意图:

这一节的学习任务教科书原本就是按假说的模式编排的,这不仅能揭示苯的凯库勒式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兴趣。

发现问题——苯的凯库勒式是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其中的双键与乙烯中的双键类似吗?

提出假设——如果苯分子中有与乙烯类似的双键,则苯也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检验——苯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得出结论——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双键。

学习任务六:用模型方法认识苯分子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学习活动1:观察苯分子结构的比例模型,认识苯分子的独特结构。

学习活动2: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进一步纠正凯库勒式中的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

[信息]苯的邻位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设计意图:

(1)受《课程标准》要求的限制,必修教科书中没有介绍共价键的键参数,所以用键参数等分析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宜留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进行。

(2)化学科学对微观粒子结构及其变化的研究离不开模型方法。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它能为学生直观地展示苯分子的独特结构。而苯的邻位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的信息,又能使学生加深对苯环结构特殊性的认识。

学习任务七:用演绎方法完成苯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活动1: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运用已有知识完成苯的取代和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信息1]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溴、硝酸等物质发生取代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分别被溴原子和硝基(-NO2)取代后, 生成溴苯()和硝基苯

()。

[信息2]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学习活动2:由苯的取代和加成等性质,体会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

(1)受《课程标准》要求的限制,苯与溴、硝酸等取代反应的实验操作暂不宜介绍,因此无法通过实验现象抽象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推论个别事物的推理方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甲烷的取代反应和乙烯的加成反应,从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定义出发,用演绎方法完成苯的有关反应方程式既符合科学思维的规律,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本质的认识。

学习任务八:用综合方法对苯的结构和性质形成整体认识

学习活动1:阅读教科书中关于苯的全部内容。

学习活动2:在教师的带领下,总结苯的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设计意图:

综合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在对苯的结构、性质、用途等逐一学习以后,再进行全面地总结和归纳,能使学生对苯的有关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Aablimit 篇4

必修(2)

假期作业

(一)必修(2)

假期作业

(二)必修(2)

假期作业

(三)必修(2)

假期作业

(四)必修(2)

假期作业

(五)必修(2)

假期作业

(六)必修(2)

假期作业

(七)必修(2)

假期作业

(八)必修(2)

假期作业

(九)必修(2)

假期作业

(十)必修(2)

假期作业

(十一)必修(2)

假期作业

(十二)必修(2)

假期作业

(十三)必修(2)

假期作业

(十四)必修(2)

假期作业

(十五)必修(2)

假期作业(十六)(A)

必修(2)

高一 必修二化学教学计划 篇5

教师:林海霞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的学习采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了让教学活动更好的进行,现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思路:

本册教科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科书的内容分为:《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章节。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从个别物质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学习,把学习从单一走向系统和规律化。在认识上提高一个档次。另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可以为选修四打下基础;对简单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等的性质及用途的学习,可以为选修五打下基础。所以本册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一定要准确。因为本册书的内容相对必修一来说内容较为抽象,实验较少,因为内容的趣味性有所下降,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法,尽量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掌握。

二、学生分析

几年我所教的班级是阳东二中高一的高一(4)、(5)、(6)三个理科班,其中高一(4)是理科实验班。所教班级成绩虽有所差异,但是我备课的内容和重要我选择了这三个班是一样的。只是在高一(4)上课的时候会讲得快一些,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会多一些,另外高一(4)班隔周补课的时

候会比(5)班和(6)班多一个课时。这个课时我专门用来评讲精题和知识点的补漏或强化!因为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态度较好,所以对于化学成绩差的学生,我这个学期采取了扶差的措施,针对这些差的学生所不懂的知识点,我自己给他们复习下以前的基础知识或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对于(5)班和(6)班的学生,我要找出成绩处于边缘的学生,一周给他们一个专题的基础复习知识点,努力把学生的成绩提升一下!

三、备课

因为我是新教师,教学经验并不多,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要花多点时间去备课,尽量做到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多设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题。课堂上我应该多给机会让学生自己练习和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做题。这方面我上学期做得是不够的,争取在这个学期可以有所改进,有所突破。

四、听课

听课对于新老师来说异常重要,我们备课组对新教师的听课节数是有要求的,需要检查听课本两次,一次在期中,一次在期末。我对教学的态度是认真严谨的,从来不认为听课本的书写是完成任务,如果时间足够我是会坚持只要没有课程冲突都去听一些有经验老师的讲课。听课一定要重视质量,学其之长,补己之短。多发些多比较,促成长!尽量超额完成一学期25节听课记录!

五、作业

因为执教的都是理科班,化学作为理科,应该要重点学习的。所以,我这个学期布置的作业会多一些,基本上每节课都有联系或者作业。作业提交的情况并不是布置一次交一次,而是一周交一次,提交时间为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前提交!每周星期二是化学的限时训练时间,一定要好好利用限时训练的作用,做到每次要给学生批改,让学生也提高对化学限时训练的重视!本学期的作业全批全改我也将会超额的完成。

六、上课和听课

研究新授课、习题课、章节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每种课都要精心设计问题。新授课要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概念;习题课要引导学生经过练习和思考讨论,对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复习课要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通过习题归纳规律,强化非智力因素(信心、细心、方法)在答题中的重要性。

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按要点答题,当堂做巩固练习,还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认真记好听课笔记,课后总结听课收获和心得,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学习长处发现不足,及时完善。

七、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以备课组为主,我们备课很尽职责,每周有一次集体备课,主要的备课内容就是下一周准备要上的课的内容,里面的具体操作是,我们高一化学教师轮流讲下周准备上课要讲的内容,其他老师就作补充或者意见。我个人觉得这个集体备课很好,对我们新教师来说很有必要!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Aablimit 篇6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二、介绍苏轼 《导学》识作者

三、介绍背景《导学》知背景

四、轮流翻译

五、《导学》积词语、知句式

六、文本研读

1.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板书:乐甚 ——愀然——喜而笑

乐——悲——乐

2.第一段中,作者因何而“乐”?找出关键句。景物描写: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人物活动: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人物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事、景、情(板书)

3.作者泛舟赤壁既然如此之乐,那么,他为何在第三段开头突然就“愀然”呢?悲从何来?

(1)怎样理解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

乌台诗案ppt 预设:我心里想得很远啊,眺望着美人啊,她却在天的那一边。

美人:象征圣主贤臣、美好理想。(屈原《离骚》“恐美人之迟暮”,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王贤臣。)而“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句话其实是在说,皇帝啊,皇帝啊,我想念你呀,想念你,何时才能回到您的身边去!美人比君,说明作者仍然惦念着心中的君主,写出忠君之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为宋王朝分忧。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2)来自客人悲怨的“萧声”,怎样描述“萧声”的? 比喻、夸张、想象

怨、慕、泣、诉

幽咽哀怨

小结:先写歌声,后写箫声 ——由乐转悲

4.第三段末尾借客人之口发出了“托遗响于悲风”的感叹。客人的 “悲”是什么? ①来自“一世之雄”的曹操和“吾与子”的处境对比:(古人与今人对比——英雄不在)由眼前的水月联想到像曹操这样不可一世的英雄尚目随“大江东去”,销声匿迹,“而今安在”?何况“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的“吾与子”,只能是白添几许白发而己,悲!②悲叹生命的短暂:(人生与宇宙的对比——人生不永恒)宇宙无穷而人生短暂,渺如沧海一粟;江水无穷而人生须臾。③由理想现实矛盾生悲。(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脱俗不得)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5.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1)变与不变

苏轼:

变--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时刻在变 不变--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也

无尽也

• 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

• 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2)取与不取

取:清风明月(耳得之声、目遇之色)――能得 不取:天地万物,物各有主(非吾之所有)――不能得

•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6.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1.主——道家——乐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儒家——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7.小结:

感情变化过程:乐-悲-喜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化学必修1第2章第2节教学反思 篇7

作者:赵瑛华(广东华侨中学)

审稿:区妍(广州市第一○九中学)从1995年执教至今,离子反应一直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前在教学大纲中就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在理解了离子反应,以及掌握了离子反应方程式以后,就可进一步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并由离子反应的本质进一步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因此,在2004年(现行高中课程标准实施)之前,我在进行离子反应的教学,包括会考复习、高考备考复习的时候,总是唯恐知识不够全面,把离子反应的各种类型均进行讲解,也对不同类型的离子方程式进行分类练习,往往在新授课就要用4-5个课时讲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即使复习也至少用2个课时。

2004年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关于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曾经在多个场合与很多兄弟学校的老师进行过研讨,我在2005年也曾执教过一次,当时在第一课时中重点讲解了电解质的概念,没有涉及离子反应,结果后面要用2个课时才能完成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训练。回想那一届的学生到了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三的高考备考复习,他们已经把高一所学的关于电解质的部分内容忘记了。事实上,在课程标准中对于离子反应的要求也只有一句话:“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在近几年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除了个别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外,考查的内容大多属于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因此,对于新授课中讲离子反应,我认为只需要让学生认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基本书写方法即可,其他的可在后续学习(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逐步加深认识。

2008年9月,我再次任教高一,这个学年的第一学期比较短,学校也只安排每周2课时,整个学期的课时量算起来还不足36个课时(课程标准要求每个模块要有36学时),而学期末进行的区统测考查范围仍是整个必修1模块的全部内容,并不允许我们把部分内容放到第二学期。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我们备课组只能充分用好课堂的40分钟,把所有必修1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甚至连一节完整的单元测验课也没有安排。对于离子反应一节,我们经讨论后只安排了两个课时。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Aablimit 篇8

十五、倒装句

类 型 情 况 例 句

部分倒装

(部分倒装是把be动词、情态动词、助动词放到主语之前。如果句子中没有这些词,要在主语之前加助 动词do/does /did等,而把原来的谓语动词变成原形放在主语之后。) 句首状语为否定词或半否定词的句子。

这类词或短语主要有never, neither, nor, little,seldom,rarely,hardly,scarcely,no sooner, not only,in no way,at no time,few, not,no等 Not a word did I say to him.

Never have I foun d him so happy.

Little does he care about what I said.

I ca n’t swim. Neither can he.

No sooner had he gone to bed than he fell asleep.

Hardly/Scarcely had he gone to bed when he fell asleep.

only+状语放在句首,要部分倒装 Only by this means is it possible to explain it. (介词短语)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math. (副词)

Only when the war was over in 1918 was he able to get happily back to work. (从句)

注意:如果only后面不是状语,则不用倒装。

OnlyWang Ling knows this.

so或so引导的短语放在句首,要部分倒装 I saw the film, so did she.

So loudly did he speak that even people in the next room could hear him.

“Not only+分句,but also+分句”句型中的前一分句要部分倒装“Not only + 分句,but also + 分句”句型中的前一分句要部分倒装 Not only does John love Chinese, he is also good at speaking it.

但not only...but also...连接主语时,不倒装。

Not only the mother but also the children are sick.

Not until放在句首,从句不倒装,主句倒装 Not until last week did they find the lost bike. (简单句)

Not until my son had entered the universit y did h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ime. (复合句)

as/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Proud as these nobles are, he’s afraid to see me.

Tired as he was, he kept on running.

Tired though he was, he kept on running.

=Though he was tired,he kept on running

Child as he is,he knows a lot.(注意:child前没有冠词a)

在以often, well, many a time, now and again

等方式或频度副词(短语)开头的句子中,要用部分倒装结构 Many a time has John given me good advice.

Often have we made that test.

在虚拟结构中,条件从句的谓语含有were,

had 和should这三个词是,可省去if,将

这些词移至主语之前。 Had I time (= If I had time), I would go and help you.

Were I you (= If I were you), I would go abroad.

Should he come (=If he should come), tell him to ring me up.

用于某些表示祝愿的句子里 May you succeed!

完全倒装 There be结构。另 外,在此结构中可以用来代替be动词的动词有:exist, seem, happen, appear,live, rise, stand等 There stood a dog before him.

There exist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question.

“Here,There, Now, Then + come (或be等) + 主语” 结构

说明:本句型中there是副词,应重读,强调地点。而前一句型中的there是引导词,本身没意义 Here comes the old lady!

Then came the hour we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There comes the bus.

Now comes y our turn.

除了then引导的句子用过去式以外,其余的均用一般现在时,表示一种生动的描述。其次,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就不用倒装。

Here you are.

There she comes.

表示方向的副词out, in, up, down等置于句首,要用全部倒装。 In came Mr White.

Up went the arrow into the air.

Away went the boy.

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 (如on the wall, under the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等)放在句首时,要全部倒装 On the top of the hill stands a pine tree.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is a playground.

They arrived at a house, in front of which sat an old man.

其 它形式的完全倒装 Present at the meeting was Mr. Green, a headmaster.(形容词短语)

Such was the story he told me.(代词)

East of the city lies a new railw ay. (副词短语)

First to be completed was the seven-storey teaching building. (不定式短语)

Gone are the days when my heart was young and gay. (过去分词)

Lying on the floor was a boy aged 15. (现在分词短语)

高一必修2试卷分析 篇9

徐晓明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选择题部分错误主要集中在第4、7、10题;第4题是一个三视图的题,学生主要是三视图的特点不清;第7题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学生的主要错误是概念理解不透,应用能力不强;第10题是一个直线与三角的简单综合问题,学生的主要错误是运用不够灵活。

填空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15、16、题;第15题学生对均值不等式的理解不透、运用不够灵活;第16题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考察,学生对这些不够熟练;第16题是简单线性规划,大多数对这点知识理解不深,运用不熟。教学建议

加强概念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要将训练有计划地安排,层层推进,全面过关,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体系与知识内容,总结知识结构。第18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中点坐标公式和已知两点坐标求直线的方程。错误和原因分析:

1、没有准确掌握中点坐标公式,2、审题不清或概念不清,3、直线方程形式未能准确记忆,尤其两点式书写混乱,结果没有化成一般式等;

4、计算错误。

教学建议:

1、落实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掌握,不能自觉简单而轻轻带过。

2、督促学生规范解题,减少“会做,但做不全”的情况;

3、简单问题简单解,避免小题大做,第19题情况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

(1)计算能力比较差,缺乏计算技巧,或粗心大意;(2)基本概念没有掌握。(3)对自己缺乏信心,遇到三元方程组就很害怕,不愿意去计算。

二、教学中改进的方面:

(1)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要怕简单。基础知识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基本的概念要在理解上记忆;严谨的数学教学风格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来养成,要舍得给基础知识训练花更多的时间,不要觉得简单,就一带而过。

(2)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3)要求学生人人必备“错题本”和“典型题本”。(4)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为优生准备好额外的试题,也要为后进生准备好基础题。(5)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今后教学方法的改进(1)夯实基础,(2)对于空间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切实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画效果.第21题试卷分析

原因分析:本题是一道考查数列与直线知识的综合题,由于高一同学平时很少做这样类似的题目,于是运用起综合知识来,十分的陌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综合题的引导,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有系统、有规律的; 教师要将一些数学知识讲透,并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22题试卷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基础知识,以及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的数学解题习惯还不是很好,因此导致解题时思路较乱,写起来也就不清楚的啦,这样也容易算错。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强调学生的解题过程与思路。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Aablimit 篇10

Teaching goals

1 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robots

2 Enable the students to design a robot and describe it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Try to use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passive voice.

3 help th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write a composition and how to assess their compostion.

Teaching 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

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robots freely.

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earning

Group work

Discussion

Teaching aids

A projector and a computer

Teaching procedures:

Task 1: Write out as many words as you can about robo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2: Write out as many sentences as you can about robots.

(Try to use some attributive clauses or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properly.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3: Design your own android and introduce it.

Sample:

Hello! Everybody. My name is _______. I am in Group __. The android has been designed

like this in our group. It is a robot whic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dentity)

It looks like_________ ___________./ It is as ___ as ___________________. (appearance)

It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 also c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function).

Task 4: A discussion

If you are an android, you work for a family with one child who is very spoiled.

What would you do if the child asked you to do his homework for him/her ?

Would you ever tell the child “no”?

Your opinion:

I think it ____ for me to help the child finish his homework, as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s more/Besid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also believe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 So I have decided that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5: Writing

Hello! Everybody . My name is _____. I am an android which _____________________.

I look like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I 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c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also c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Now I work for the Li family with one child who_______________. I __________them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_ I also have some problems. The boy once asked me to

do his homework for him .I think it ____ for me to help the child finish his homework, as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s more/Besid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also believe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 So I have decided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6:Assessment

A: excellent B: satisfactory C: need improvement

Items Criteria Self peer

A B C A B C

Structures 1 The topic is stated clearly.

2 Well organized (beginning ,middle, end ).

3 Each paragraph is close to the point.

Language 1 Spell all the words correctly.

2 Use varieties of sentence structures.

3 Use passive voice and attributive clause correctly.

4 Make no grammar mistakes.(esp. verbs)

Handwriting Neat, beautiful, easy to read

Cooperation Participate in discussion

Task 7:Homework

1. Make an improvement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s from your partner.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 篇11

目前,全面实施的新课程,其重要理念就是要使学生“会学”,而不是简单的 “学会”。学生如果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触类旁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并能自主学习,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基于上述理论依据,设计了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第1课时〈氨气〉)的教学程序。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授内容包括:氨气的合成、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等。教材内容编写的顺序就是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程序。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难点:NH4+的检验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能力背景分析: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已经认识了硅及其化合物、氯气、氮和硫的氧化物等内容。已经基本把握了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本程序。为学习本节的氨气、硫酸和硝酸的知识奠定了方法层面上的基础。

心理背景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和一些生活常识,对氨气和铵盐略有了解,对其性质的深入学习具备良好的心理准备。

3.教学方式

本着“重视基础,更重方法”的原则,本节采用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基本思路如下: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氯气》教学设计

4.技术准备与说明

(1)硬件要求:教师用电脑一台,配备投影机。

(2)软件要求:Microsoft PowerPoint,视频播放器等。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氨的用途和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氨的性质的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详案(详见教案和学案)

2.教学过程说明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采用实验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课的引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学生领会“科技就是生产力的”观念

本节课首先讲解哈伯合成氨的故事:20世纪初人类因粮食产量低下而面临挨饿困境,哈伯历时数年合成氨气,获得19诺贝尔化学奖。哈伯也因研究化学武器而被人唾弃。

故事的讲解,旨在使学生领悟“科技就使生产力”的真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氨的合成与氮的固氮”的教学设计

以哈怕合成氨故事为契机,自然引出氨气的合成,进而介绍氮的固氮。通过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的讨论,把化学与现实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化学的重要。

(3)“氨气分子结构”的教学设计

以视频动画为载体,给学生感性认识,并从中体会化学中的结构美。

(4)“氨气物理性质”的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关键。化学实验永远是揭示化学奥秘的法宝,其特殊魅力为广大师生所推崇。

① 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氨气并闻气味;将1试管氨气倒扣于水中,观察现象,取出试管,向试管内液体中加入酚酞观察变化。

② 教师演示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

③ 学生讨论及归纳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氨气的物理性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得以体现。

(5)“氨气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

①以学生完成的实验及观察的喷泉实验为基础,自然而然的引出氨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通过液氨与氨水的比较,使学生深入理解氨水的成分及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并学会应用比较法。

②教师演示实验[为防止污染而只做演示实验]:浓氨水与浓盐酸的反应。学生在惊奇中掌握了氨水与浓盐酸的挥发性,以及氨气与挥发酸反应的现象与本质。

通过练习,让学生自主分析氨气与硝酸、硫酸反应的现象和本质。环环相扣,自然过渡,便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③以所得铵盐为引子,介绍化学肥料及铵盐热分解的性质。学生在猜测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④学生实验探究:取少许任一种铵盐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许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学生实验的顺利完成,NH4+的检验的教学难点得到自然突破,并为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做良好铺垫。

⑤氨的催化氧化,不做拓展,留在课后学生探究硝酸的合成。使课堂内外得到有机结合。也为学生发挥课后学习提供机遇。

(6)“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设计

“授之予渔”乃化学教学的最高追求。让学生掌握气体制备的思维程序是关键。

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案例,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即“原理→装置→除杂和干燥→收集→验满→尾气吸收”。既完成了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知识点教学,也达到了使学生“会学”的目的。

(7)“氨气的用途”的教学设计

合成氨、氨的催化氧化、铵盐等内容的教学完成后,氨的用途顺理成章,已经无需浪费唇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不自觉的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氨在氮循环中的重要意义,同样留给学生到网络上去探索,目的在于发挥网络这一重要资源的作用。

在以上教学中,各环节紧密相连,知识链自然形成。关注学生动手实验及对现象的描述,更关注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神奇魅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体现着新课程的理念。

3.教学流程图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的是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图如下: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氯气》教学设计

五、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课堂教学反馈设计

本节课使用了“学案”,记录着学生认知的过程。巧妙设计了课堂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完整的构建知识体系。

2.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下列途径落实:

(1)合理使用学案,记录学习历程。强化知识的当堂落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亲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亲自体验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并掌握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通过PPT图片及视频资料,展示微观,加深学生印象。

(4)巧妙的设计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布置开放性课后自主学习内容:① 了解氨在氮的循环中的意义。② 以空气、焦炭和水等为原料合成硝酸。

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与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到实处。体现了教学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发挥学生能动性。

六、本教学设计的特点及课后反思

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是每节课教学中的难点。但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本人的教学理念是“授之以渔,自主发展”。

1.本节课的设计特点

(1)教学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渗透思想教育内容

本节教学设计不仅关注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可贵的是挖掘了学科内的思想教育素材,将思想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实施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例如本节课以德国化学家哈伯合成氨为引子,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渗透着“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内涵,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科学的思想。

(2)让实验说话,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

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突破口,以及引领学生进行的讨论和分析,不仅体现着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现着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听讲,而是要思考、要动手,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符合教学基本原则。把思维方法的训练、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学科实验相结合,更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实做到了使学生“爱学、想学、会学”。有利于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3)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

掌握学科知识重要,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重要,本节课的教学采用的是探究实验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验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要思考、要参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掌握了学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知程序: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取方法→用途。“授之以渔,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贯串于教学设计之中。

(4)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将信息技术、学案等教学资源与化学教学相整合,不仅有利于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实效性得到落实。

(5)教学以关注学生课外实践收尾,为后续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布置的“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界氮的循环”以及“以空气、水、焦炭为原料合成硝酸”的课外探究习题,给学生留下了创新与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后续课程良好开始奠定基础。

2.课后反思

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在设计教案和学案时做到了心中有“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是主线,导是关键。从反馈效果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受课时限制,学生实验的内容仍显不足。但可以肯定的是实验探究式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发挥学生作用方面效果明显。

高一必修2期末英语作文 篇12

After seeing so many movies about the youth, we are starting to wonder about what do we have in our youth, the fight, the drink or the love? My answer is no. What we see from the movie is not true, the plots are exaggerated and misunderstood. For students, their youth is the process of fighting. They have studied so hard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When they are in primary school, they want to do well and make their parents be proud of them.

When they are in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they need to take part in the exams so as to enter the better future schools. Even they are in college, they still need to study and fight for the ideal job. There is no doubt that most people keep fighting for their future and this is the memory of youth.

上一篇:公司薪酬福利下一篇:关于木偶奇遇记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