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村建房管理办法(共8篇)
福建农村建房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村民(以下简称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提高农村住宅建设水平,促进集约合理用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镇乡、村庄(不含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村庄)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土地上村民新建、扩建、改建个人住宅(以下统称村民建房)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村庄村民建房按照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的规划和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村民建房应当坚持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应符合规划、节约用地、注重防灾、安全施工、保护环境,体现农村地域特色,并妥善处理通风采光等相邻关系。
第四条 村民建房包括集中建房和个人建房。个人建房是指单户村民自行建造自住住宅的活动,包括在原宅基地上改建或扩建、异地新建;集中建房是指镇乡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集中建设自住住宅的活动,包括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一旧村改造等方式。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村民向中心村、集镇或小城镇集聚,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小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小区:
(一)因国家、集体建设拆迁安置需要集中建设住宅的;
(二)农村土地整理涉及村民新建住宅的;
(三)灾后集中统一建设的;
(四)实施造福工程、地质灾害搬迁统一建设的。
第五条 村民建房规划管理要方便群众,高效管理。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将其职权范围内的镇乡、村庄规划管理具体事务委托镇乡人民政府实施。
第二章 规划及用地要求
第六条 村民建房应当符合镇乡、村庄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原则。不符合规划或者未编制上述规划的,不得审批村民建房和住宅用地。
第七条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加快镇乡、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进度。村庄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应当符合《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规划编制要注重村民参与,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方便生产生活。村民建房应按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整治规划的要求建设。
第八条 村民建房应当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和其它未利用地,严格控制使用耕地和生态公益林地。禁止村民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建设住宅。
第九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在原宅基地之外申请新建住宅的,其原有的空闲宅基地由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并结合村庄土地整理,重新规划后统一安排使用。
村委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农村村民旧住宅用地的,应当给予经济补偿。
第十条 村民建房每户宅基地面积限额为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利用空闲地、荒坡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建设住宅,或者对原旧住宅进行改建的,每户可以增加不超过30平方米的用地面积。
前款所称宅基地面积,是指住宅建筑物、构筑物(含基础)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占地面积。
第三章 建房审批
第十一条 村民建房申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因无住宅或现有住宅宅基地面积明显低于法定标准,需要新建或扩建住宅的;
(二)同户中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要求分户的;
(三)因国家或者集体建设、实施镇乡、村庄规划以及进行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拆迁安置的;
(四)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安置的;
(五)原有住宅属D级危房需要拆除重建的;
(六)向中心村、集镇、小城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聚的;
(七)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批准回原村庄定居的港、澳、台胞和华侨需要建设住宅的,参照本办法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村民建房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现有宅基地面积虽明显低于法定标准,但现有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超过60平方米的;
(二)分户前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超过60平方米的;
(三)年龄未满18周岁的;
(四)不符合镇乡、村庄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五)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的;
(六)不符合“一户一宅”政策规定的。
第十三条 村民建房应当取得规划许可。镇规划区内村民建房应当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庄规划区内村民建房应当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村民建房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村民个人申请住宅建设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村委会提出申请:
(一)《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表》一式五份;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
(三)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并交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诺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四)属危房改建的,应提供原住宅权属证明以及危房鉴定部门或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出具的危房鉴定书;
(五)拟建房屋与相邻建筑毗连或者涉及到公用、共用、借墙等关系的,应当取得各所有权人一致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或者在申报图纸(含四至范围)上签字确认,协议应当经过当地村委会见证或者依法公证;
(六)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具备注册执业资格的设计人员绘制的设计图,或者选用标准通用图。
村委会应当根据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整治规划要求,与建房户充分沟通,合理安排建房宅基地,并在接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或者每一个月集中申请材料,依法召开村委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对申请材料和村民建房宅基地安排情况进行审议,在本村张榜公布征询本村村民的意见;在张榜公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本村村民未提出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在《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表》中签署意见,证明申请人的原住宅情况和家庭成员现居住情况和确认宅基地情况,并报镇乡人民政府。
第十五条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村委会上报的村民建房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组织镇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一同到实地勘测,并对是否符合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条件,是否符合镇乡、村庄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房屋建设技术标准,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等事项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镇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机构现场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5个工作日内绘制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并分新建、扩建和改建两种情形报批。
第十六条 属利用原宅基地改建的,不需办理用地批准手续,直接办理规划建设许可手续,由镇乡人民政府根据镇乡、村庄规划进行审批,符合条件的在10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村民即可开工建设。
第十七条 属新建、扩建的,应报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镇乡人民政府进行规划审批。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镇乡人民政府上报的有关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批,受委托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村民建房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批,对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由镇乡人民政府在5个工作日内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用地。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镇乡人民政府上报的有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期限除外)进行审核,予以批准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第十八条 采取集中建房的,村民应向村民委员会提交以下材料:
(一)《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表》一式五份;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
(三)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并交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诺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由组织集中建房的镇乡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依据经批准的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建房户需求和数量,划定集中建房范围,制定统一建设方案,按照十五条、十七条新建扩建情形规定程序,统一、分户办理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属于文物保护建筑和控制性保护建筑范围内的危房改建,镇乡人民政府在规划审批前,应将其改建方案书面征得文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条 对村民建房规划申请不予批准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对村民建房用地申请不予批准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镇乡人民政府提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村民建房规划和用地审批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镇乡人民政府应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一并发给申请人,并组织镇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一同到实地放样,划定四至范围,村民即可开工建设。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实施住宅建设,逾期不建设且未申请延期的,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届满前三十日内,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延期一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三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镇乡、村庄建设用地区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将农用地转为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方可批准建设用地。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国土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将村民建房的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工作时限等相关规定和村民建房审批情况进行公示。村民委员会应将村民建房申请和审批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五条 村民建房应当严格按照规划许可核准的内容进行建设,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发证机关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六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对村民建房是否符合城乡规划实施监督和检查,被检查者应自觉接受监督和检查,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的资料,不得隐瞒、妨碍和阻扰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负责规划许可审批后管理工作,建立村民住宅建设档案,做好放线、核样工作,并加强施工期间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质量、安全管理。
第二十七条 村民建房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或者具备注册执业资格的设计人员设计,或者选用省级和当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编印的村镇住宅建设通用图。选用通用图建房的,应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住宅基础施工。建设多层单元式住宅的,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第二十八条 农村住宅施工质量和安全由建房村民和参与建设各方共同负责。农村住宅建设一定规模以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或者集中统建的),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接施工,对集中统建的农村住房项目应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一定规模以下的可由建房村民自行选择农村建筑工匠或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接施工。农村建房村民或者组织村民建房的单位应与参与建设各方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按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对所承建的工程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责任。
第二十九条 农村建筑工匠从事村民建房施工,应具备相应的建筑施工技能。县(市、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建筑工匠培训,将建筑工匠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按相关政策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提高建筑工匠技能,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发给资格证书。鼓励和引导村民建房选择有资格证书的建筑工匠。
第三十条 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应依法对集中统建的农村住宅项目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福建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村民建房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
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应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特别在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屋顶防水施工等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安拆模板、搭拆脚手架等关键环节加强必要的技术指导。
第三十一条 村民建房按镇乡、村庄规划建设的,只收取土地证书和房屋产权证书工本费,不得收取规划许可证书工本费、征地管理费、基础设施配套费、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三十二条 村民经批准使用集体土地建设住宅,只需参照《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和办法,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委会支付土地补偿费用。村民对原旧住宅进行原址翻建、申请新的住宅用地后将原旧住宅用地退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不缴纳土地补偿费用。
第三十三条 农村住宅小区建设使用村民承包地的,所在地村委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调整数量、质量相当的土地归原承包方继续承包经营;没有条件调整承包地的,村委会或者负责拆迁安置的单位应当依照法定征地补偿标准和办法,向原承包方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由住宅小区内的建房户分摊缴纳。
第三十四条 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取的土地补偿安置费用,应当用于本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或者用于发展生产,安置或者补偿被用地农业人口,不得侵占、挪用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使用。
第三十五条 县(市、区)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免费提供住宅通用图纸,加大技术宣传力度,主动向村民宣传住宅小区规划、建房技术标准、质量安全要求、减灾防灾知识、生态环境保护和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关规定。
鼓励社会各方面技术力量支持农村住宅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区)可组建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服务机构,为农村住宅建设服务。
第三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村民住宅,应当自房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法申请办理土地初始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手续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五章 技术标准
第三十七条 村民建房应当遵守以下技术标准规定:
(一)选址:应避开地质复杂、地基承载力差、地势低洼不易排涝以及易受风口、滑坡、雷电和洪水侵袭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
(二)规划:集中建设的住宅小区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个人建房要符合村庄整治规划,靠近城市、县城、镇所在地住宅小区,引导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相关标准,建设多层单元式住宅。
(三)层数和面积:农村独栋式、并联式或联排式自建住宅不得超过三层,每户住宅建筑面积控制在300平方米以内。建设多层单元式住宅的,每户住宅建筑面积控制在200平方米左右。
(四)层高:层高控制应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一般3米左右。
(五)间距和朝向:住宅建筑前后间距与前建筑高度比一般不低于1:1,相邻房屋山墙之间(外墙至外墙)的间距不低于4米,建筑宜朝南、朝南偏东或偏西布置。新建建筑宜后退村庄干路红线3米以上,后退村庄支路红线1米以上。
(六)抗震:新建住宅必须符合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板、梁、柱不得采用石结构。
(七)建筑单体:应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住宅平面布局应设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储藏间(农具堆放间),应满足面积、通风、采光等要求。房屋造型简洁美观,宜采用坡屋面,具有地方特色,外观应进行一次性装修。
(八)配套:应同步配建化粪池等处理设施;集中建设住宅小区的,给水排水、电力通信、道路、广电、绿化和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小区建筑密度控制在30%左右,绿地率不低于30%。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第三十九条 未取得规划许可证书的,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批准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并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
非法批准土地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 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在乡、村庄规划区内的,由镇乡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在镇规划区内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村(居)民委员会发现本区域内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当及时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乡人民政府报告。
严禁对村民未批先建的住宅采取以罚款或者变相收取费用代替审批的办法予以补办手续。
第四十一条 参与农村住宅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建筑工匠依法对住宅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向申请住宅建设用地的村民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还,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 实施村民建房规划建设和用地管理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对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8月19日起施行。原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福建农村建房管理办法 篇2
1.1土地浪费较严重
一些农民混淆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区别, 把土地看成私有财产, 误认为集体分给自己的承包地, 想拿来种就种, 想用来建房就建房, 谁也干涉不了。
1.2影响社会和谐隐患增多
邻里纠纷增多, 部分村民常常与邻里比台阶、争柱顶的高低, 占用道路等公用地邻里之间纠纷不断;安全隐患增多, 农村建房工程一般由当地施工队伍承建, 无资质、无图纸、无完整安全设备的“3 无型”施工队是农村住房建设的主力军。
1.3建设无规划, 布局不合理
沿路建房问题较为突出, 很多农民群众为了出行方便, “道路修到哪里, 房屋建到哪里", 距离公路很近;新建房屋杂乱无序。一些农民群众不按规划建房, 造成交通不便, 排水不畅, 新房旧宅斑驳错杂, 高矮参差不齐, 极为混乱, 甚至有些人挤占道路、河道及公共用地建房。
1.4违法建设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乡镇出于加快集镇建设步伐的考虑, 招商引资, 对开发商违规开发建设现象监管不力。形成了乱占耕地建房、超面积建房、1 户多宅等违规现象, 扰乱了土地管理及建设秩序, 甚至破坏了基本农田, 造成大量的耕地流失。
2 农民建房无序的原因及分析
2.1农民自身的法律意识、房屋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 农民在兴建房屋时往往仅满足于“居有其屋”, 对于房屋是否需要规划、设计、验收等, 均未能有足够的认识, 又由于相关政策法规宣传落实不够, 农民自身的法律意识、房屋安全意识淡薄。
2.2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调整农村房屋和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 农村建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政策调整。虽然近年来依照《土地管理法》的严格约束, 但操作性也不强, 导致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和分户条件难以界定, 加上农村土地管理配套政策没跟上,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难, 对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空乏, 实施效果不甚理想。
2.3村庄集镇规划滞后
由于长期以来村庄、集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农村村民建房布局不合理, 农民建房往往路在哪里, 房就建在哪里。
2.4执法监管不到位
由于国土部门及乡镇监管职责没有严格划分和落实, 相关部门配合不够, 加之监管力量较为薄弱, 建房审批较为繁琐, 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违法用地现象发生。
3 农民建房管理的对策建议
农村房屋建设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基础工程。为尽快解决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本着“疏堵结合、合理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 加强宣传教育, 完善政策措施, 严格监督管理, 逐步规范我市农村建房。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注重观念更新、增强依法建房意识
广泛宣传党的各项富民政策, 教育农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树立“保护耕地, 人人有责和保障科学发展, 保护耕地红线”的观念, 自觉节约用地, 有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2科学编制村庄规划,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适当超前”的要求, 抓紧修编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集镇发展规划。
3.3积极探索解决宅田合一问题
“宅田合一”制度使得宅基地少而又需要多建房的村民不得不占用耕地, 宅基地多的村民又因为利用不充分, 积极探索解决“宅田合一”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3.4处理农民建房历史遗留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本着尊重历史、方便群众、妥善处理、逐步规范的原则, 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建房申请资格的建房户及时补办用地手续。
3.5严格用地条件, 切实保护土地资源
农村村民占用集体土地建房严格实行。
3.6调整用活政策, 提高惠农政策的有效性
用足用活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惠农政策, 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 不合条件的坚决不能享受, 凡未经批准占用耕地建房的, 一律不得享受政府危房改造资金。
3.7健全管理机制, 激活综合管理的协调性
福建农村建房管理办法 篇3
除直接为种植业、畜牧业服务的基础建设用地以外,其他建设用地,都是非农业建设用地。利用农产品和畜产品开办的加工工业也属于非农业建设用地。但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田间道路和种植大棚、养殖棚圈等属于农业建设范围。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况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者赠与他人后,能否再申请新的宅基地?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者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农村村民宅基地是否可以抵押?
农村村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生活所使用的土地。在我国,农村村民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村民个人只有宅基地使用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37条规定,农村村民的宅基地不得抵押。
《土地管理法》关于村民宅基地有何规定?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每户只能有一处宅基地,并且面积不能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宅基地已达到规定的标准就不能再申请新的宅基地,可在原宅基地改建,或退出原宅基地再申请新宅基地。宅基地达到标准的也不得买住宅。但对由于房产继承等原因形成的多处住宅(包括宅基地),原则上不做处理,但房屋不得翻建。房屋损坏后,退出多余的宅基地。
农村村民建住宅用地,由村民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申请,经村民委员会讨论,并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还应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
村民因住房出卖、出租而使宅基地达不到标准,或没有宅基地的,也不得申请宅基地;但因两户的宅基地都达不到标准而相互之间调剂,经批准可以申请宅基地。严禁利用建住宅为名搞房地产开发和炒房地产的行为。
《土地管理法》如何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土地一般只能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经营;如果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土地管理法》还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十年,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承包经营权;确需调整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农村村民修建自用住房的用地面积如何计算?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不超过规定标准面积的宅基地。其标准面积为:每人20~30平方米,3人以下的户按3人计算,4人的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的户按5人计算,扩建住宅占地面积应连同原宅基地面积一并计算(5人以上的户最多不超过150平方米)。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农村村民迁建住宅后,原旧宅基地如何处理?
农村村民迁建住宅后,原旧房必须自行拆除,能复耕的必须复耕,土地收归集体统一安排使用。
城镇居民能否到农村申请集体土地修建住宅?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城镇居民不能到农村申请使用集体土地修建住宅,更不准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凡需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后,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
农村村民修建自用住房如何办理用地手续?
由本人提出用地申请,交村、社讨论同意,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张榜公布,期满无异议的,送所在片区国土资源站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后,交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统一由片区国土资源站上报县政务中心转交国土资源局审查,由国土资源局统一转报县人民政府审批。经依法批准后,由国土资源站派员实地定点放线。涉及占用农用地的,由县国土资源局代县人民政府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转报市人民政府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再由县人民政府审批。
农村村民建房占地收费标准是多少?
农村村民利用旧宅基地原址改建住宅的,在不超过规定标准面积的情况下,不收任何费用,但必须办理用地手续;新建、扩建、迁建住宅占用未利用土地的,在不超过规定标准面积的情况下,也不交纳费用。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履行“占一补一”法定义务。没有条件开垦耕地的,可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委托国土部门统一开垦。耕地开垦费标准为该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之和的1~2倍。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是否可以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农村村民如何申请宅基地及所需材料有哪些?
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的程序:
①本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农村村民建房申请表》;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讨论;③国土站实地调查;④乡(镇)人民政府审查;⑤县国土资源局审核;⑥县政府审批;⑦颁发证书。所需材料:①申请;②户籍复印件;③交款凭证复印件;④原土地证书或建设用地批准书;⑤补充耕地委托书;⑥其他材料。农村村民建房占地,只能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涉及收费的只能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权收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村村民到该集体经济组织内建房占地应如何办理手续?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使用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进行建设的,应当与该集体经济组织协商一致,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使用国有土地。
衡阳市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 篇4
为加强我市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和改进农村宅基地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发【2014】11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性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一条 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农村宅基地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二条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村民建造住宅应相对集中,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中占用耕地的,应按有关规定开垦耕地补充。
第三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的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农村宅基地应报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审批。全市其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范围内的农村宅基地应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实行计划管理。年初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下称县级人民政府)将全年审批农村宅基地涉及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耕地计划总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后具体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审批规模不得超过市人民政府批准计划总量。
第四条 不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农村宅基地审批,在市本级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审查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在其他区域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五条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1、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
2、住房拥挤,用地面积未超过《湖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上限的;
3、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集镇、城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或房屋征收需安置的。
4、申请人是所辖区域的村民,且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土地;
5、原址房屋确需翻建,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或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审批村民建房:
(1)不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
(2)擅自将原住房改作经营性住房的;
(3)出卖、出租、赠与或者以其它形式转让地上建筑物,再次申请建房的;
(4)违法占地或违法建房未处理结案的;
(5)征地拆迁过程中按实物方式进行补偿安置的;
(6)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未满三年的,但因婚嫁、军人退伍或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等确需迁入的除外;(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不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
第七条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予他人的,再申请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第八条 农村村民宅基地应严格执行《湖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明确的用地标准。农村村民建设住宅,每户使用耕地不超过130平方米,使用荒山、荒地不得超过210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不超过180平方米。占用多种类型土地的,按以上土地类型的比例进行计算最大用地面积。
市人民政府批准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的村民建房,每宗用地原则上不超过4公顷。
第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农村宅基地,按照下列流程办理:(一)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年初拟定全年农村宅基地占用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耕地计划总量,编制《一书四方案》和《县级人民政府农用地转用报批单》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查、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农村村民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审核建房资格,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出具建房资格证明。
(三)申请人向当地规划站、国土所提出选址申请,规划站、国土所入户调查核实情况,会同村民委员会进行选址;城镇范围内的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由县级规划和国土部门进行选址;市本级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由市规划和国土部门进行选址。选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地质灾害防范、城镇建设规划等多方面因素。
(四)国土所将符合申请条件的农村宅基地资料汇总后逐级呈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包括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园区国土分局)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农村村民占用林地建设住宅的,审批前依法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五)农村村民宅基地经批准后,村民委员会应当公布批准使用的宅基地建房户、建房位置、占用面积和占用地类情况。
(六)县级人民政府委托规划、国土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农村村民建房实施全程监管,严禁少批多占,批甲占乙。
第十条 衡阳市市本级村民住房建设实行分区控制管理。
A类控制区:城市总体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和因城市建设需要的重点控制区,面积约271平方公里,该控制区内的村民住房必须实行集中联片,统规统建。
B类控制区:城乡规划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该控制区内提倡统规统建,允许统规自建。
C类控制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除A、B类控制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实行规划控制,村民自建。
A、B、C类控制区的具体范围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控制范围为准。
在城市规划区内,每个村选择二至三个集中建设点,在A、B类控制区范围内村民住房应在选定的集中建设点内建设。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审批的农村宅基地,按照下列流程办理:(一)农村村民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审核建房资格,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出具建房资格证明。
(二)申请人向当地规划站、国土所提出选址申请,规划站、国土所入户调查核实情况,会同村民委员会进行选址;城镇范围内的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由县级规划和国土部门进行选址;市本级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由市规划和国土部门进行选址。选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地质灾害防范、城镇建设规划等多方面因素。
(三)国土所逐级呈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包括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园区国土分局)、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市人民政府审批。农村村民占用林地建设住宅的,审批前依法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四)农村村民宅基地经批准后,国土资源部门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城乡规划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村民委员会应当公布批准使用的宅基地建房户、建房位置、占用面积和占用地类情况。
(五)市人民政府委托规划、国土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农村村民建房实施全程监管,严禁少批多占,批甲占乙。第十二条 农村宅基地审批实行时限管理。市国土资源局在受理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的,自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受理之日起,25个工作日内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三条 农村宅基地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宅基地使用权人应提供土地登记相关资料,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手续,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自受理之日15个工作日内办结。第十四条 农村宅基地审批,除国务院、省人民政府规定收取的权证等工本费外,禁止收取其他行政事业性、服务性费用。村民依法建设住房的免征植被恢复费。
第十五条 农村村民确需占用基本农田以外耕地建造住宅的,需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由各县市南岳区统筹补充,实行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市县(南岳区)国土部门要事先开垦与占用耕地的面积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各市县(南岳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农村宅基地占用耕地的耕地占补平衡有。促义务。
第十六条 农村居民建房应当不占或少占林地,确需占用林地的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占用林地建设住宅的,审批前依法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用地个人在用地前须向所在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占用林地申请报告,经所在行政村、乡镇林业站、乡镇政府签署意见后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第十七条 鼓励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兴建农民住房。
第十八条 鼓励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实施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增减挂钩。推进”空心村”治理、推进旧宅基地及其他废弃建设用地复垦,周转出的指标经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确认后,在保证集体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和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可在县区范围内统筹用于农民建房,拆旧区与建新区须严格进行等量的增减挂钩。
第十九条 村民建房规模达到《建筑法》规定的,按相关法律法规 进行办理手续并接受政府监管。村民建房规模未达到《建筑法》规定的建议按下列措施把好三道关口监管。
(1设计关:在办理土地规划手续时,要求建设者提供,具备资质设计单位出具的结构施工图或由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的农村建设图集中选取的结构图,以确保设计结构安全。
(2材料检测关:村民建房所使用的主要材料(钢材、砌块、水泥)必须进行进场检测,可由政府购买检测服务,统一检测,集中供应,由检测各供应单位对材料负责,或其自行检测,是否检测作为办理产权的前置条件。
(3过程监督关:建设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派人监督按图施工,且监督过程作为办理户权的前置条件。
第二十条 各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动态巡查制度,切实加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县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履行监管和查处职能,对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早拆除,切实增强执法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威慑力。对严重违法行为,要公开曝光,用典型案例教育群众。
对于不按规定非法占用林地建设住房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进行处罚。“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的罚款”。
福建农村建房管理办法 篇5
(讨论稿)
为进一步加强新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规范农村村民建房行为和办事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切实化解农民建房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46号)以及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07‟107号)等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和审批权限
(一)本行政区域内符合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要求的农村村民、撤村建社区居民(以下统称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适用本办法。
(二)凡新(迁)建、拆建、翻建和扩建住宅的,均应按本办法依法审批。农村村民申请建造住宅,村负责收集相关审批资料及核对,由庵东镇按户逐宗审批,报国土部门备案。其中农村村民建造住宅使用农用地和其他土地(未利用地)的,须按土地利用计划办理农转用审批手续。
二、基本原则
(一)节约集约原则。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要从保护耕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出发,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和原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建造住宅。
(二)统筹规划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自然村向中心村、城镇集聚;鼓励统建、联建和公寓式住宅。农村村民建房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及村庄布点规划。
(三)分类处置原则。建房区块分为禁止区、限制区、有条件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四类:
禁止区范围:一是东至陆中湾、南至宗汉界、西至长河界、北至七塘公路的老建成区范围(包括宏兴、振东、元祥等3个村);二是东至兴慈大道、南至七塘公路、西至海星村与华兴村交界、北至八塘江的新城区块范围(包括浦东、富北、海南、三洋、新东、新舟、马中、兴陆、富民、新建、江南、海星等12个村)。
限制区范围:一是兴慈大道以东(包括下一灶、马潭路等2个村),以滨海大道(包括规划滨海大道)以南100米以北地区;二是海星村与华兴村交界以西(包括华兴、虹桥、桥南、珠江、路湾、西三等6个村),以高速公路(包括规划高速公路)以北的地区(除桥南村新农村建设布点区域之外);三是新区规划骨干道路和规划河流等交通、水利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地区;四是其他城镇规划特定的区域。
允许建设区范围:20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确定 7个规划区块和偏远村集聚区块及其他调整确定的零星区块。
有条件建设区范围:除了禁止区、限制区和允许建设区之外的其他区域。
禁止区一律停止落地房屋的建房审批,包括危房解危等原地拆建房屋的审批,允许农居多高层房屋的申购。限制区一律停止落地房屋的建房审批,对于危房解危或分户建房等住房困难的,须拆除老屋等地上建筑物和构筑物,到允许建设区内申请建房。有条件建设区在各村须完成梳理式改造规划的前提下,利用原空闲宅基地(原建设用地)且不占农用地及无土地权属争议的,可按新区建房标准审批。允许建设区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可按本办法进行申请。因成片拆迁开发的,由新区相关部门根据项目规模、性质、位置确定安置方式,确定为农居多高层公寓安置的,按农居多高层公寓安置政策执行。
(四)严格审批原则。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相关规定等程序审批农村村民建房,规范审批管理。为控制建房秩序,新区对建房总量进行控制,各村每年年初应向庵东镇上报农村村民建房计划,经庵东镇确认并报新区批准后方可实施。严格控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房,确实无法避让的,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通过治理达到安全要求后方可建造。农村村民建 房使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五)优先保障原则。为确保农村村民建房依法依规使用土地,各村和庵东镇应根据本区域内的村民建房需求,切实做好城镇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梳理式改造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保障村民建房用地落实到地。同时,各村要编制辖区内农村村民建房计划报庵东镇确认后报区国土等有关部门核定,实行总量控制。根据计划每年优先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用于允许建设区统建房的建设;对有条件建设区进行梳理式改造,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即拆旧复耕验收通过后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来保障新增的农村农民建房用地审批。
三、规划选址要求
针对建房选址是否符合允许建设区村庄布点规划或有条件建设区村庄梳理式改造规划的问题,对于新选址建设的村民建房由新区规划分局选址审批,新区国土分局根据选址意见办理土地农转用报批;对于在有条件建设区村庄梳理式改造规划内的村民建房选址审批,由庵东镇城建办确定。具体在审批时应符合以下原则:
(一)应在紧邻现有村庄范围内开展选址审批,严禁在远离现有村庄范围的地区或基本农田中单独选址建房;
(二)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选址,确无法避开的,应 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经评估后,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的,应在治理完成后动工建造;
(三)选址时注意位置不能影响周边户的日照、通行,不能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矛盾;
(四)对分户建房要严格审查控制。
四、农村宅基地(农居统建房申购)标准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建房用地(包括附属用房等)面积标准为:
(一)允许建设区范围内的低层住宅占地面积标准为2—4人户不超过95㎡,5人(含5人)以上户不超过125㎡,1人户不单独在允许建设区安排宅基地,但可以申请购买多层或高层公寓。
(二)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内符合梳理式改造规划要求的,低层住宅占地面积标准为1人户不超过50㎡,2—4人户不超过95㎡,5人(含5人)以上户使用耕地的不超过125㎡,使用其他土地的不超过140㎡。另原地拆建的,2—4人户建房申请原土地使用权面积超过95㎡的,允许在不超过原有土地使用权面积内拆建,但最多2—3人户不超过101㎡,4人户不超过140㎡。
两户以上联建的每户统一控制在125㎡之内。村民建房建筑层数应严格控制在三层及以内,具体按规划要求实施。特殊控制区等区域对高度有特殊要求的按具体 规定执行。
(三)农村村民申购多层、高层公寓等的农居统建房套型建筑面积(含公摊面积)的控制标准:对申购多层(6层及以下)公寓的,人均建筑面积上限为60平方米;对申购中高层(7—9层)公寓的,人均建筑面积上限为70平方米;对申购高层(10层以上,含10层)公寓的,人均建筑面积上限为80平方米。以上户型最高一户均不超过250平方米。多层及高层公寓的附属用房或杂物间及车库不计入申购限制面积。
五、农居宅基地申请及农居统建房申购的人数计算办法
(一)人口按每户在册常住人口计算。2016年1月1日前出生的未婚独生子女凭证按2人计算,符合单独分户条件且已婚尚未有子女的,按再增加1人计算(慈政办发„2008‟43号第五条第一款)。1998年1月1日后毕业的回原籍(本市)的大中专毕业生符合市相关规定的,可享受农村私人建房或农房两改政策。
(二)家庭成员中虽无常住户口,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可计入宅基地申请(农居统建房申购)人数:
1.家在农村的在校学生和回庵东镇落户的高校毕业生; 2.家在农村的应征入伍的义务兵;
3.家在农村的国家干部、职工,其配偶为农村户口且确需与配偶一起在农村居住的; 4.监狱服刑人员。
上述人员提供有效证明后,可以按本村(社区)常住户口计算。
(三)经新区接收安置并经批准回乡落户的退役军人申请建房的,应当持原所在单位或者原户口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出具的无住房证明材料和本区房改部门出具的无房改房、经济适用房和未享受房改补贴的证明,并经户口所在村(居)委会同意后,方可申请建房。
(四)经批准回乡定居的华侨、台湾和港澳同胞、外籍华人申请建房的,应经批准定居所在地村(居)委会同意后可申请建房。
(五)本区接收安置并经批准回乡落户的退役军人和经批准回乡定居的华侨、台湾和港澳同胞、外籍华人申请建房的,其宅基地面积按本办法第四部分建房用地标准参照执行。
(六)已享受过福利分房、集资建房、经济适用房待遇的,不得计入宅基地申请(农居统建房申购)人数。
(七)关于户口未分开问题。本村村民到达法定婚龄未分户并未享受过建房审批的,且其父母享受面积未超过政策规定的建房面积的,可以在有条件建设区范围内并符合村庄梳理式改造规划情况下单独出面申请建房。
六、审批条件
(一)在本办法适用范围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宅基地或申购农居统建房:
1.符合建房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村庄规划,利用原宅基地翻建房屋的;2.因国家和集体建设实施城乡规划或旧村、旧镇改造必须整体搬迁的;
3.常住人口中已领取结婚证书,经各村初步审查并由庵东镇审核确认符合建房条件的无房户或其宅基地面积低于析产分户后可达到规定面积90%的住房困难户;
4.因自然灾害或经确定为危房的;
5.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或其他符合建住宅条件的。
(二)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或申购农居统建房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1.规划已确定为限制区需要搬迁的农村村民在原地申请宅基地的,或在已确定的城镇建设、交通、水利等规划控制范围内申请宅基地的;
2.已有宅基地达到规定面积标准的90%及以上或可原地拆翻扩建的,不得外迁申请宅基地,但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的除外;
3.出租、出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或者将住宅改作他用,再申请宅基地或申购农居统 建房的;
4.以所有家庭成员作为一户申请宅基地并被批准后,不具备分户条件或不合理分户的;
5.现居住房屋建成不足十五年,又不属危房,要求新(迁)建的;
6.违法违章建房未处理结案的;
7.不符合村庄规划的;
8.其他不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
(三)其他申请情况
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未享受过福利分房或集资建房的,确因住房困难需利用原有宅基地(集体土地)翻建、扩建房屋,其宅基地面积标准与当地农民同等待遇;利用原有宅基地(国有划拨土地)原地拆建房屋的,须符合建房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及村庄梳理规划的,但仅限于土地使用证证载面积范围之内。
由于历史遗留的城镇居民世居房不符合农村私人建房审批条件,各村和庵东镇要按照“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则,在不突破本管理办法有关建房面积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区建设局有关房屋修缮政策实施修缮。
七、加强预防和查处违法建房
(一)加强源头预防。庵东镇应成立农村村民建房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行政主要负责人 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城建办负责人、国土所长和城管负责人、规划员等为成员。各村要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及时发现本村范围内违法建房苗头,并予以制止和上报。
(二)严格执法程序。村干部对无法制止的违法行为要及时报告庵东镇,庵东镇及时会同相关部门现场处置,核实违法行为直至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依法立案查处。
(三)对以欺骗手段骗取建房批准手续的,经查实后,注销批准文件,拆除新建房屋。未经审批机关放样擅自动工,造成建房移位、超面积的,按非法占有土地论处。村级干部擅自表态同意村民建房或骗取批准的或在农居房建设分配过程中违反规定变相搞房地产开发的,依法承担建房损失赔偿责任,并依照法律、法规没收地上建筑物以及非法所得,并追究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村镇要认真落实村民建房审批管理责任,对农村村民建房依法进行审批,各村做到选址、放样、砌基、结顶前、竣工验收等“五到场”,庵东镇“两员”要负责审查、放样、验收等“三到场”,严格控制建新不拆旧的行为。
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农居房的建设用地管理,凡违法审批的,批准机关应承担违法审批的法律责任。工作人员如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和以权谋私等行为,从而违规审批、越权审批、帮助骗取批准或因监管制度执行不及时、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造成违法违章建房的,追究其违法、违纪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各村村民建房管理与综合考核挂钩,对违法用地较多的,扣除各村土管组长岗位责任奖。对违法用地情况严重的,将追究相关村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责任。
八、其他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本管理办法,切实提高可操作性,另行制定与本办法配套的实施细则。
福建农村建房管理办法 篇6
各村(社区):
为进一步依法规范我镇农村建房管理,加大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的力度,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建房管理,严格控制违法违章建筑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规范审批程序,提高报批效率
凡新建、扩建、改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或附属物必须经规划、国土及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严禁未批先建。各村要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政策,有效发挥村级的初审职能,向群众做好政策的宣传及解释工作。各相关人员要及时、主动做好全程代理服务,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1、申请和上报
一般情况下,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建房申请,经村两委集体讨论初审同意,并对上报审批的建房位置、面积等情况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公示照片和申请材料分批次(每月5日)统一上报镇规划分局和国土所。
2、踏勘和规划审批
镇规划分局和国土所在接到村民委员会上报的申请材料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踏勘,对初审符合建房条件的,户主持身份证、户口簿、四邻协议等材料到镇规划分局办理相关手续,经镇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县规划局审核同意,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用地审批
对实地踏勘后初审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国土所发放《农户建房所需资料告知书》,申请人持告知书要求的资料,到国土所填写《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呈报表》及相关表格。经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县国土资源局,经复核同意后上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4、建设工程规划审批
持上述批件和施工图纸,报县规划局批准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将审批结果通知有关村民委员会,并在村公开栏进行公示。
5、定线放样
审批结果公示后无异议的,组织规划、国土及村民委员会等工作人员到场,由取得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定位放线,签发定位放线合格单。
二、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制止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分别成立控制违章工作领导组、控制违章工作督查组和违章查处工作组。具体如下: ①控制违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丁云朋 副组长:张平
组员:潘进玖、洪家顶、时国宏、金华、李鸣 ②控制违章工作巡查、督查小组 组长:张平
组员:潘进玖、洪家顶、时国宏、金华、李鸣 ③违章查处工作小组 组长:张平
成员:潘进玖、洪家顶、时国宏、金华、李鸣、何建才、汪金玉、李小龙、何友发、朱桂保、汪青芝、钟福书、柯卫权、张小龙、高爱景、朱翠林、夏林、王前贵、黄良军、何宏武
各村(社区)党总支、村(居)委会要把严格控制农村违章建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切实有效抓好。
2、要积极主动,及早处置。
处理和拆除违章建筑,各村要积极主动,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做到自行、及时、妥善处理。村里处理确实有困难而提出配合的,有关人员要尽快、主动配合,并采取果断措施。对处理难度较大的违章建筑,镇巡查、督查小组和有关单位要整体联动,争取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及时有效查处
各村(社区)必须守好违章建筑查处的第一关,同时要相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村两委成员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村总支书记是查处违章建筑的第一责任人,村委会主任是具体责任人,书记、主任负有同等的责任。一旦发现有违法建设行为,村两委成员均须到场参与处理。拆除违法建筑确有困难的,村要及时与镇取得联系,向镇查处小组汇报,陈述已查处的情况以及需要镇里支持的理由,由镇里统一协调相关部门依法查处。本内各村凡上报到镇,由镇统一组织拆除两次以上的(含两次),一律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量化考核措施,转变干部观念
针对目前村、镇干部在制止、查处违法建房问题上的畏难情绪,转变“事不关己”、“汇报了事”等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大家用,大家管”的良好秩序,促进我镇农村建房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完善。制定量化考核措施,将该项工作列入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具体考核细则如下:
1、政策宣传方面(20分)
(1)每季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未经宣传的(查看会议记录),每缺一次扣2.5分;
(2)每季度按上级要求做好“土地宣传月”及“镇、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培训”工作,未达到要求的每缺少一次扣2.5分;
2、建房审批方面(30分)
(1)村民符合建房条件而申请建房的,无故未及时上报审批的,每起扣2分;(2)在建房上报中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按有关程序报批,在上报过程中,未经集体研究、未公开或弄虚作假等行为造成村民有意见的,每宗扣3分;
3、建房管理方面(50分)
(1)村内无村民违法建房,因违法建房有来信、来电、来访,村未及时阻止、上报的每起扣5分;
(2)发现村民有违法建设行为的,能及时发现,及时组织处理,经阻止无效的应及时逐级上报,因阻止不力而需上级主管部门来查处的违法建房案件,建房高度1米以下的扣2分,1米以上2米以下的扣5分,一层及以上浇顶的扣10分;
(3)在主管部门查处案件过程中,各村分工镇干、村干部应主动配合,不积极配合的每起扣5分;
(4)纠纷不上交,上交因违法建设而引起的纠纷,每起扣5分。以上实施意见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
龙桥镇人民政府
福建农村建房管理办法 篇7
(1) 房主与农村建筑队的法律关系。
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落后, 使用无资质建房班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农村工匠闲时做工, 农忙时务农。既不耽误农业生产, 又能增加经济收入, 是一种天然的小农经济模式。我国建筑法第八十三条第三款规定, “抢险救灾及其其他临时性房屋建筑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筑活动, 不适用本法。”这一点可以肯定的排除农村自建房房主与建筑队不管有无资质, 都不是建筑合同关系。
笔者认为农村自建房的房主和建筑队之间可能存在两种法律关系。
1. 一种承揽法律关系。
通过口头或简单的书面协议, 房主把建房工程交给建筑队负责人, 可以整体承包, 也可以分包, 或承包后再转包。房主在房屋建成后一般情况下是直接将建房款交于建筑队负责人, 由建筑队负责人给工人发放工资。以一定的工作成果作为合同标的, 构成承揽法律关系
2. 另一种是雇佣关系。
房主直接雇佣工匠、小工。直接指派任务, 并直接给工人发工资。这种以提供劳动为标的合同, 应该认定为雇佣关系。
(2) 建筑队负责人与其雇佣的工匠、小工的法律关系。
一般情况下应认定为雇佣关系, 因为工匠、小工的工资都有固定的标准, 工资发放人为建筑队的负责人。应该成立雇佣法律关系。
(3) 建筑队作为发包人与分包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 农村建筑队可能把全部的建房工作都承包下来, 包括旧房的拆除, 内部装修等, 并把部分工作转包给更小的建筑队, 比如拆房或砸墙班, 打夯班, 装修队。可能出现两种法律关系, 雇佣和承揽。笔者认为如果将一部分工作整体转包给另一建筑队, 应适用承揽关系。如果按天结算工资, 应定性为雇佣关系。区分标准同上。
(4) 房主与建筑队的工匠、小工之间的法律关系。
一般情况下, 房主与工匠、小工并无直接法律关系。在雇员受害的情况下, 房主与受害方可能会产生侵权的法律关系。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则原则为过错原则, 所以在认定房主对没有直接雇佣关系的建筑队工人受害承担的责任的要求是, 房主具有过错。
二、农村建房事故中责任承担问题分析
由于农村建房的特殊性,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涉及到房主与建筑队承包人的关系, 建筑队承包人与下面工匠、小工的关系等等。一旦在建房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确定房主与建筑队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对于责任的承担就显得至关重要。
(1) 雇用关系与承揽关系的判定
目前司法界和理论界的主要观点的分歧点在于房主与建筑队之间的合同关系是承揽关系还是雇佣关系上。传统的区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 工作对于雇主的商业行为而言是否完整和不可缺少, 不过这些工作不是临时应急的就应当认定为雇员;第二, 报酬的确定是以工作时间还是工作效果为标准。雇佣一般一工作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标准, 而承揽一般是以整体的工作效果来确定;第三, 工作时间、地点、进度是否由劳务提供方来决定。如果能自行决定则为承揽人;第四, 又谁提供工具、设备。雇员一般使用雇主的工具、设备, 承揽人一般自备工具、设备。第五, 领取报酬的方式是固定的还是一次性。雇员领取报酬的方式一般比较固定, 承揽人一般是一次性。雇佣关系的雇员一般收到法律强有力的保护, 雇主的权利受到限制, 而承揽关系的双方地位平等。
法经济学的角度下也能提供全新的思路。风险责任的承担问题就是风险责任的分配问题。利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引用汉德法则, 在一个事件中, 一方当事人的风险成本小, 该当事人就应当采取措施, 控制风险, 即风险责任由其承担。换句话说, 风险成本小的当事人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发生事故, 责任由其承担;如果他已采取适当的措施, 然事故仍然发生, 他不承担责任;如果双方当事人的风险成本相等, 行为人自担风险责任。房主和建筑队的负责人的风险成本就是采取防范措施的成本, 在二者相等而其他因素亦相似的场合, 人们肯定更倾向于那种能够提供最经济地避免损失的方法的责任规则。经济预防原则, 即对于不经济的损害, 应通过对能够最廉价地避免风险的人课以责任的方式予以防止。在雇佣与承揽很难区分的个案中, 引用汉德法则也许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2) 各方责任的承担
事实上, 无论是按照承揽合同还是雇用合同来确定房主与承建人之间的关系, 均是为了分清在建房过程中发生事故各方应当承担的责任。
1. 雇主责任的承担
如果房主与承建人之间系雇用关系, 根据《解释》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雇员在从事雇用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 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 这符合我国民法的公平原则。雇员为雇主完成工作, 雇主为受益人, 让雇主获利的同时负担风险, 符合民法权利义务一致的基本原则。
2. 房主责任的承担
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农村自建房必须需要资质, 因此以无资质建房认定房主存在过错, 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显然没有法律的支持。因此不能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下称“解释”) 第十一条第一款或第二款的规定以及第十条的规定。但是, 《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 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 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从我国目前法律法规规定来看, 国务院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要求从事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办理施工资质审批手续的范围仅限于“村庄、集镇规划区内”, 而非全部建筑活动。在司法实践中对此规定很难操作, 因为很多地区并没有个体工匠资质审查机构。如果教条的执行将会在客观上加重房主的赔偿责任。笔者认为只有在村镇规划区内建房, 并且当地存在在个体工匠资质审查机构的才有可能适用《解释》第十条, “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 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做、指示者选择有过失的, 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所谓选任有过错, 是指定作人对承揽人的选择有明显过错, 如明知承揽人没有从业资格而选任。如果需要个体工匠有资质, 而房主明知个体工匠没有资质而使用的, 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否则房主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建造活动中由他人召集或介绍施工人员, 报酬由房主直接支付, 召集人或者介绍人与其他施工人员同工同酬, 发生伤亡的, 房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召集人对建造活动进行指挥、管理, 由于指挥、管理不当造成伤亡的, 房主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向召集人追偿。
3. 事故受害人自身应当承担责任
(1) 依法由符合法定条件的个体工匠施工的, 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伤亡, 不承担赔偿责任。不具备法定条件的个体工匠在施工中发生伤亡的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存在过错的应由自身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2) 对于建筑队中的力工、小工因为不具备专业技能, 无法办理个体工匠资质的, 应该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自身有过错的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3) 对于建筑队的工匠、小工结成合伙关系的, 应按照合伙关系分担民事责任。
结语:除极特殊情况可适用雇佣关系外, 农村中没有资质的建房班与房主之间的建房合同应属于承揽合同, 而不是建设工程合同关系。对于雇员受害责任的承担问题不能适用《解释》第十一条的规定。对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应主要依据雇佣关系, 雇工之间存在合伙情形的适用合伙关系, 同时参照《解释》第十条的规定确定各方赔偿责任。
摘要:近年来,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农村建房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但是农村自建房还存在大量采用无资质的建房班的现象。由于无资质建房班缺乏必要的建筑资质, 工匠也没有得到正规的培训、考核。处于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而对农村自建房时, 由于将建房发包给无资质的建筑队, 导致发生了大量的雇员受害案件的发生。我国法律法规对农村自建房的雇员受害并没有明文规定使用何种法律, 导致出现伤亡事故导致的民事赔偿案件审理时出现困境。本文试图从现有的法律法规中结合法理为解决这类案件找到依据。以期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自建房,房主,建筑队负责人,资质,责任承担
参考文献
[1]邵世星;侵权行为中的连带责任反思[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刘海红, 刘永军;雇员人身损害赔偿的若干特殊问题探析[J];法律适用;2005年07期
[3]杨立新;;制定我国侵权责任法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J];法律适用;2006年10期
[4]汉彩霞;雇佣关系认定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农村自建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8
关键词:房屋建设,农村,质量隐患,普及知识
引言 :随着国内近几年居住建房的温度,有不少农村农民收入增加,加之在我国一直提倡的小康社会模式的驱使下,很多农民对自家房屋进行翻修和重新建设,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私乱搭建,建设无序,存在房屋抗震,防火等。因此可以借助当地高校的力量来协助有自建需求的村民,例如本次课题研究的通过成立大学生农村基建咨询站,来满足当地建设需要。
一、农村基建房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过实地走访、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出以下几点情况:
1.1、乱建、违建现象严重:
根据课题组选择的农村居住点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中布局的势态。农民根据自己喜好,自行分散无序建设,往往呈“线性扩张”,村内道路修到哪里,新房就建到哪里,沿路临街随意搭建生产性、经营性用房现象比较突出。
虽然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加大了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依旧十分突出,存在违法搭建、擅自加层等现象。如果在意外发生时,例如遇到火灾时,居住者成功逃生的机会就会很小,并且建筑间距不满足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间距过小,极易互相受到火灾的影响,引起火灾的快速蔓延,为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1.2、建房资金短引发诸多问题:
现在大多数农民虽然有一定的积蓄,但大多经济来源较单一,建房资金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收入。按目前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计算,建好一幢房子,至少要花费农民家庭10-15年的积蓄,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用于建房资金储备并不充分,加之农村建房很多为了为家族增光成为面子工程,经济实力好修,条件差的借钱修,不但耗尽了积蓄,而且透支了未来的生活,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面子工程导致了很多“空心楼”、“烂尾房”的产生.
1.3、 建房质量问题严重:
1.3.1房屋地基基础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在建设初期没有对建设场地进行正规合理的勘察,对基槽内部的一般土质产生的变化情况和一些特殊的土质信息的了解,,无法为后续进一步建筑方案与施工提供充分的依据,因而常常会造成没有章法的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
1.3.2房屋建设中设计不规范导致的抗震性能差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自建住宅大部分是低层建筑,多为砖混结构,没有施工图纸,建筑平面设计和结构设计是自行揣摸,所有承重构件的设置和建筑材料的配用,未经设计计算,都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理解而建。
1.3.3 房屋建造使用材料质量差
在建造房屋时所用材料基本不会经过严格检验,比如现浇混凝土使用强度不够的砂石;或者采用质量不达标钢材;墙体强度也不够,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1.3.4由于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低的问题
村镇住宅建设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具体的时间,有农忙时就从事农业劳动,没有农忙时就是建筑施工人员,所以这种人群是没有基本的专业素养的,并且个体施工人员量大、分散、稳定性差,主要是没有统一的管理,所以由他们所参与的建设质量往往会有问题。
1.3.5 审批和管理中存在问题规划布局缺乏衔接
对于农村土地的利用总体规划往往和更大一级的规划会有不同,在更大一级的土地使用规划时并不会满足每个个体的建房要求,所以有许多村镇有建设用地不够的情况。两个规划不统一、不衔接,所以当个体在建房时最终不满足建设的统一规划要求。
二、针对所存在问题应对方法:
2.1 对于农村自建房质量问题的解决办法
课题组经过调研、讨论,建议采取成立农村基建咨詢服务站,以利用学校丰富的理论资源,满足实际建设需要。
2.1.1对建筑工匠队进行技术培训:
利用所学知识或者在网上查阅相关建造方法对农村个体工匠和农建队进行培训,技术培训、制度培训的重点内容是简单建筑设计、图纸阅读,施工管理,建设质量要求和最终检验施工是否合格的培训,这样可以提高建房的质量,进一步保证农民建房的安全性。
2.1.2 对于房屋设计图纸整理改正:
虽然村镇建房时有一些相关专业设计图纸参考,可惜量并不大,且一般只有建筑方面的材料,缺乏相关专业的配套比如结构、水、电等。鉴于《新农村建设农房图集汇编》的基础上,与实际农村自建房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进一步新的建房质量、抗震等要求,所以对于专业的农村房屋户型设计者来说,就要实际的为人们 设计出具有良好采光、通风的新型住宅户型图纸,进一步满足当代的需求。
2.1.3 加强建材质量管理
在农民建造过程中可以联系相关专业人员对于将要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预制构件经行质量的监督,尤其是对于住宅质量具有最大影响的钢材、水泥、砖块三大建材,凡不能满足技术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的,一定不可以用于建设使用。
2.2对于建设乱、违章建设等现象的解决方法:
定期由服务站的志愿者与相关专业人员走访农民之中,提供相关知识的讲解,并发放相关安全手册。让农民树立质量意识、经济意识、环保节能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得建房者自身重视住宅建设质量安全,继而对施工者有所选择并提出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告诫建房者有专业的建造者建设房屋的优点所在。
2.3联合当地建筑专业部门为农村自建者提供相关帮助:
由于农村房屋建设者所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有限,对于我们所收集的问题,尽可能通关查阅专业资料予以解决。对于一些我们不懂得,可以将问题统一整理,请教专业建筑部门予以解决,使得所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实际经验。
2.4协助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完善管理:
推行农村建房保险制度。鉴于农村建房事故频发,赔偿较为困难的特点,推行农村建房强制保险制度,建房户或承包人必须为建筑工人投保意外险,以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经济赔偿。提倡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远亲不如近邻的新观念,让邻里认识只有和谐的睦邻关系,才能真正方便生活。
结语
对于现在农村自建房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对于存在的问题做出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得许多问题在建设初期得到合理解决。作为大学生基建咨询服务站我们应该发挥所学,一方面为需要的人提供全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及时联系有关专业部门上门请教。最终使得建房者的利益得到有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高小旺,刘佳,高炜 不同建筑物抗震设防的目标和标准探讨[J].建筑结构.2009(4)
[2]张晓宾 浅谈构造设防在房屋抗震的重要性.2011(36)
[3]唐华.浅谈农村自建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010(9)
[4]赵武伦,武敬.农村建设质量不容忽视[J].建筑.2006(12)
[5]左停,鲁静芳.国外村镇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城乡建设.2007(3)
作者简介
【福建农村建房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福建省新农村08-22
福建农村信用社考试A卷金融复习卷二05-15
福建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11-29
上半年福建省农村信用社招聘:金融经济试题07-04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等部门关于2006年福建省农村户08-08
上半年福建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基考试试卷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