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教育

2024-05-27

无声教育(精选10篇)

无声教育 篇1

教师随笔‚无声‛的教育

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往往让我们老师‘煞费苦心’,不仅老师们身心俱疲,而且成效也非常的缓慢。老师的一遍遍提示,一次次督促都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但是反过头来,我们也不断的反思,是不是能用其他的方式更自然的让孩子渲染其中,因此我想到了‚无声‛的教育——利用环境图式、标记或音乐提示让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学习生活常规。

例如:生活活动环节——喝水,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教孩子们学会排队接水,老师们一遍遍的督促,孩子们才会有排队接水的意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地板上贴上几对排成一列的小脚印,并提醒他们踩在小脚印上面,沿着小脚印向前走。你会发现孩子们无意中在排队接水,而且很少会出现争抢的现象。而喝水的分量多少我们也可以用图示的方法提示幼儿,与其老师一遍遍的提醒,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图示作用大。

又如:在每次孩子们收玩具的时候播放某一特定音乐,久而久之孩子们一听到这一音乐就知道要收玩具了,完全不需要老师的提醒。除了收玩具,在我们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生活活动环节,像起床,过渡环节等都适用。

这种‚无声‛的教育不仅能体现孩子的自主性,还有利于他

第 1 页 们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归根到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我们不能停留在当下,应该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的思考,才能做到无声胜有声。

第 2 页

无声教育 篇2

了!到家我真拿他没办法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再子:听听孩子的声他太让我失望无有音:的孩子还说我妈妈太唠:我很叨了!讨厌我妈我妈妈太…烦…从家人了!长和甚至声孩不子到教教育的育的口孩效中子, , 果我而。们是在“此可教以, 育我看”想出不和, 得大这法家些, 家所交长以流不起是一种不的记得我“没有办法”的办法—无声教育法儿子小时候, 曾有一段。时间痴迷教网把始我对络的他游“批戏谆, 评谆开、教训始诲斥我”, 耐当但心做仍地耳无给旁效他风果。。讲道后无理来奈, , 之他我下却开, 育我对儿子进行跟踪。儿子发现后不但不收

敛, 反而和我玩“捉迷藏”。一气之下我终于动用“武力”, 结果不但没有解决问题, 反而我们母子之间又产生了隔阂。但我不忍心儿子这样贪玩下去, 继续监视跟踪。终于有一次, 在网吧里把他抓个正着, 当时把我气得说不出话来, 我真不知说什么好, 干脆用沉默代替一切。

就这样, 我们母子在沉默中度过了好多天。结果发现, 儿子从那天开始, 每天放学按时回家了, 上学也不用我催促了, 到了周末, 也不再去泡网吧了。这让我意外地发现了“沉默”的教育效果。儿子过后对他的好友说, 那天我没有打骂他, 他反而心里更加难受, 他突然感觉到很对不起父母。从此, 便告别了网吧。

过后我想, 如果那天我不是采取沉默的做法, 也不知会有怎样的结果。因此, 在教育那些所谓的“调皮”孩子时, 老师或家长在没有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前, 最好不要盲目施教, 更不能让孩子当众出丑, 最好暂时采取“沉默”, 也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讲课过程中, 发现课堂纪律混乱时, 教师会突然停止授课, 沉默不语。学生见状会立刻停止骚动, 马上安静下来。这, 就是“沉默”的教育效果。我们在施教过程中, 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种无声的教育方法, 同样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那么, “沉默”为什么会有如此良效呢?

一、沉默能让孩子感到震惊。父母发现孩子犯错误时, 往往自己也跟着犯错误, 那就是一气之下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孩子批评、训斥, 甚至打骂。这样, 不但教育不好孩子, 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若家长在没有弄清真实情况的时候, 为使孩子不隐瞒过错, 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可以先采取沉默。沉默并不等于无言, 它是一种积蓄、酝酿, 以待猝发。让孩子在父母的沉默中感到震惊和压力, 自觉地把问题讲清楚。然后父母再对症下药, 对孩子施教。

海○二现孩子、很放肆时沉默能体, 可以采取沉默现父母的威严。的态度父母。若让发南孩子感到父母严肃、稳重且有威严。这样, 孩

三子就会感到父母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而又神亚秘的力量, 于是会自觉地收敛起不良行为。市三、沉默能给家长思考的机会。沉默并

榆林

不是不批评教育孩子, 而是希望家长能深思

八熟虑, 三思而后说。让我们与孩子之间多一一些高质量的谈话交流, 少一些多余的、令孩子小“厌烦”的话语。在沉默中多些思考, 施教时

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

周或进行交谈时, 适当的使用短暂的沉默, 可以

使自己有理清思路、选择措辞和观察孩子反应的机会。

四、沉默能缓和气氛。当孩子与伙伴们发生纠纷时, 甚至孩子和家长抵触时, 父母在解决这类问题时, 可以适当使用沉默, 进行“冷处理”以缓和气氛, 使孩子冷静和理智一些, 从而较好地接受父母的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 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在进行家教时, 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批评、训斥、打骂、没完没了的说教, 有的父母还当众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 甚至大打出手。这种教育方式和态度, 不但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容易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 产生叛逆心理。因此, 有时候用沉默来代替对孩子的直接批评或斥责, 反而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另外, 沉默对孩子也是一种暗示。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这话不假。其实,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而且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来说, 榜样是最好的激励。我想, 大家都很熟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吧:

一位年轻妈妈不顾一天的疲劳, 下班后给自己年迈的母亲洗脚, 被自己的儿子看见。不一会儿, 这个年龄幼小的孩子, 踩着板凳接了一盆水, 端来要给妈妈洗脚。虽然情节简单, 但蕴涵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身教重于言教!用在这里, 又是一种“沉默”教育。由此可见, 父母的言行是无字的教科书, 家长的日常生活修养、言行举止、行为习惯, 对孩子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因此, 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 要求孩子做到的, 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 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 给孩子做出暗示, 这样, 可以使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 自觉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习惯, 从而收到“不令而从”的效果。

教育无声 润物无痕 篇3

关键词:爱;感情之蜜;情感交融;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一、案例展示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该是严出于爱。一分严格之水,要加九分感情之蜜方能酿成甘露。”这是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今天当我再次翻开那些滚烫的文字,才真正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意,爱学生才是班主任顺利和有效地进行工作的重要前提。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又浮现在眼前:那是2011年10月28日第二节下课,“老师,老师!王××被我跟丢了。”我班的小班长张皇失措地跑进班级告诉我。因为并校王××于前一天由村小插入我班就读。其父母在其未满周岁离异后,父亲不知去向,母亲则远嫁他乡,把他丢给年迈的外婆和当时尚未成年的舅舅。由于缺少父疼母爱,造成其心理极其不健康。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尽管外婆也希望他能与同龄的孩子一样接受学校教育,把他送入学校读书,可是他对学习却毫无兴趣,只要什么时候不高兴,便会逃学在社会上闲逛几天。弄得原班主任对他的教育问题顾虑重重,常常听之任之。这就更助长了他目无尊长、目无组织纪律的习气,对同学更是开口就骂,举手就打。很让学校和老师头痛。得知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孩子即将到我班就读,说实话我也很惶恐。于是,我“严阵以待”。先召开小干部会议,把小干部编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看管一天。即使他上厕所,后边也会有“尾巴”盯梢。然后,我又找到门卫老师说明王××的情况,对他严加防范。于是,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听了小班长的报告,我急忙准备下楼寻找。正巧这时他被门卫老师送回,问其企图离校原因,说是要去北京找妈妈。“找妈妈”触动了我心灵最柔软的层面,我也为人母,深知孩子对妈妈是何等的依恋、何等的期待。“有妈的孩子像块宝”,那么没妈的孩子只能听天由命吗?多么可怜的孩子。于是,我联想到他之前那些另类的举动又何尝不是源于此呢?缺少爱、期待爱,而得不到满足,只能用另类的举动宣泄。找到了“病因”,我要“对症下药”了。还是小干部的五个小组。只是把原来的“盯梢”变成了现在的“交友”。并且对他们说,王××身上有那么多的缺点,是因为他从小没有妈妈和兄弟姐妹的爱。现在他来到咱们班,老师就不仅是你们大家的妈妈,也是他的妈妈,你们就是他的兄弟姐妹。从现在起他也是咱们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从心灵深处接纳他,使他尽早尽快地融入咱们的大家庭。同时我也主动亲近他,试图尽快消除他对我的陌生感,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在这天中午我请他陪我一起在班级吃午饭。边吃边与他聊了起来。谈起我给他留下的印象,他说:“老师,你挺严厉,但是你讲课有意思,我爱听。可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你不要把我跟其他同学一样要求,好吗?”(好嘛,这就申请特殊待遇了。)

这一出乎意料的请求,使我大脑顿时短路了几秒钟。倒不是不能直接回答“行”或“不行”,只是我在考虑怎样说“不行”,能令他心服口服。仅几秒钟我大脑就“灵光一现”。于是,我对他大讲特讲邱少云的故事。讲完后我问他:邱少云难道不知道烈火烧身了还一动不动,会被大火烧死吗?那么,他为什么还一动不动呢?最后归结到: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胜利的保证。然后引导他:学校也是如此,如果每个同学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都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想象一下我们的学校会变成什么样子。在这样的学校长大的孩子将来会怎么样……他似乎听懂了我说的话,就再也没向我提出类似的请求了。

在爱他、耐心地开导他的同时,我还多次对他进行家访,以征得其现在监护人的配合,共同帮助教育他。可第一次见到其舅父时,他舅父却说:“那孩子就那样了,我们都管不了,老师你也别费心了。混到小学毕业,能干活就让他下地干活算了。”面对监护人的无奈,我只好转过头来开导监护人。并把孩子这段时间来的进步告知与他。同时向他表明我的态度:决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情感的最好手段”。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孩子,让孩子处处感受到关心和呵护,这样他们才能向你敞开心扉,去接受你的帮助和教育。也许他在班级里找到了只有亲人才能带给他的温暖。渐渐地,他的眼里有了光芒,从那次之后再也没跑过。并能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课内外作业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个飞跃啊,作为班主任的我,看在眼里,欣喜若狂。

二、自我反思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两年来,对王××的转化工作使我认识到:最佳教育时机产生于师生情景交融的时刻。而师生情感交融的情景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才能创造出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善于洞察学生的情况,正确、恰当地分析和处理孩子身上出现的稀奇古怪乃至荒诞不经的现象,这是一种技能或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我们有耐心和爱心。不要轻易地把学生的行为定格为捣乱,更不要发脾气,应沉着、冷静、灵活、机智地对事件进行有效地调控,变不利为有利,多加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够机智地、敏锐地看到孩子那种要求上进的心理,给予信任,加以适当地引导。”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孩子都是可塑性极强的,他们的品性都是可以教育、培养,塑造的。没有顽固不化的学生,只要你捧着一颗爱心,再坚硬的顽石也可以软化——不信东风唤不回。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中心校)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篇4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上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

润物无声的语文德育教育-德育 篇5

笔者认为在陶冶学生情操,升华情感,净化心灵,潜移默化地使学生逐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心理等方面,语文学科在众学科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但如何进行语文学科德育的教育呢?我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实施德育的渗透,运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原则,借助文本中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影响人、塑造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是较理想的选择。

因为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很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典型的事例、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具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材料。

如在教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海伦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唤起了对海伦无比崇敬的情感,为整堂课创造了很好的感情氛围。下面通过课文的深入学习,他们对于海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莎利文老师爱的奉献的感悟便水到渠成地深入了他们的内心。还有学习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丰富的人文伦理道德观。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一生飘泊潦倒,但始终关心祖国命运、人民疾苦的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爱国人士朱自清等,他们的优秀精神品质,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通过对他们事迹的讲述,学生自会在心中有敬仰、追慕之情,老师诚挚的歌颂与赞美也会在学生心中定下航标,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语文教材中的好多课文都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好材料,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或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如笔者曾在教《斑羚飞渡》时,先让学生了解一群被猎人追赶的斑羚被逼上悬崖,陷入了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然后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中是否也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教学《海燕》时,可从高尔基的苦难经历、革命斗争精神和他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开讲。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了高尔基那种逆境中成长的坚强意志。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让学生课前先写一篇有关“三·一八”惨案的报道及一篇纪念刘和珍的悼词,然后挑选两名同学上台朗读,营造浓浓的悲愤氛围,深入体味作者当时的心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情感;教学《雷雨》一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剖析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去把握、领悟作品的思想倾向……

语文课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象也随处可见。如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那“山水之间”的醉翁亭;那“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赤壁遗迹;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南国秋色。那故乡的榕树、荷塘的月色、故都的秋景……这些美景经过教师绘形、绘声、绘色的渲染,再由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鉴赏,久而久之,无声润物,就会在他们内心深处培养出对祖国的热爱,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理想事业的渴望等健康美好的思想品德。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理想,追求生命价值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所学课文,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行为实际,指导学生写周记、办展览,不定期地举办辩论会、演讲比赛,还有课前三分钟小故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活动等等。总之,可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条件,制造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记得给学生们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美国老师在课堂中用到了音乐的乐器,可惜学生把鼓给敲破了。那位老师走过去,问道,“怎么坏的?”她说:“我这样,这样,就坏了。”“好,你再给大家表演一下,是怎么坏的?”老师说。那个同学又把同样的动作做了一遍。老师接过破鼓,边敲边说:“这样敲就会坏的。好了,现在这鼓已经坏了,每个同学跟它说永别了,它再也不会陪你们玩,给你们带来乐趣了。”最后老师把他收进了袋子。美国人的教育中没有“赔偿”问题。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习,如何鼓励他们学习。当东西真的损坏了的时候,他们用“永别”的形式唤起孩子的良知和同情心,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了乐趣与爱惜同在。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真情实感,这难道不是最好的道德教育么?

还有一次,根据电视中的一件事,把它讲给了学生,就是一个公司招聘员工须回去给父母洗脚一事,把孝顺与人品讲了一番。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位家长来校,说起了孩子的变化,便提到孩子懂事了,知道关心父母了,并说起了语文课上的几个小故事,孩子回家是如何讲述的,可以说学生接受了老师的引导,并将其付诸行动,产生了这样的良好效果。

无声教育 篇6

一、认真工作,三尺讲台育桃李

7月,杨老师第一次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我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杨老师长期扎根农村小学,面对地势偏远、条件艰苦的教学环境, 二十年来,她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无论天气多恶劣,无论自己的身体有多的不适,她都坚持上班,她没有因为天气或疾病请过一天假,耽误学生一节课。在教学上,她坚持课前认真备课,根据每届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力求使复习更贴近学生。在教学中,她认真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吸收新的教育信息,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扎实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一切条件展开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冲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课上的学习情况,并积极辅导后进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她坚信:只要真情付出,用心教学,就会有丰厚的汇报。通过辛勤的耕耘,她换来了学生的尊敬。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她取得了许多的可喜成绩――她所任的班级在学校的各班级评比中多次被评为 “先进班级”“优秀班级”。多年来,她每年的教学成绩均居年级前列。

二、热爱学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参加工作以来,她总是从细微小事入手,以一言一行去感化学生,以慈母般的胸怀去呵护学生,以真诚的感情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班级管理上,每天,她早早的来到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早读。课下,积极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积极与家长交流,家校共育,教育好学生。此外,她还注重创设优化的管理环境,建立班级规章制度,无论是学习、纪律卫生,每一项都有相应奖励和惩罚,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施“班干部竞选”,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她讲究工作艺术,用正确方式教育引导学生,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她总是热情而又耐心解答。并结合班级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基本情况,给贫困生买书包和学习用品、新校服,领生病学生去医院。有一年,班上的一位留守儿童,爸妈都在外地打工,跟着爷爷一齐生活,一天,她不留意开水把脚烫伤了,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习,杨老师每天坚持到帮助她补课。由于她爷爷年事已高、身体较差,不能及时照顾好她,杨老师主动担当起照顾她的职责,在她脚伤还未痊愈之时,每次去厕所都把她背过去,然后再背回来,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星期。此外,杨老师还注重欣赏学生,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分享他们的喜悦。杨老师就是这样坚守在一线教育岗位上默默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以自己最出色的行动履行教师的职责。

三、积极指导,百花齐放春满园

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她还深知“独木难成林”的道理。作为学校老教师,她把年轻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甘当铺路石。作为学校新教师的指导教师,她从不吝惜自己的点滴经验,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积极地分享给新教师,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在工作中,她经常与单位里的年轻老师们在一起交流和沟通,使她们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教学、教育、科研上执着认真的杨老师,在荣誉面前她总是淡淡地说,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此外,她也经常向老教师们请教教学方法,学习她们高尚的师德师风,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此外,她还积极利用课外时间还指导学生兴趣小组――绘画小组和书法小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年的艺术月比赛中,她负责书法绘画,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她总是开学前就做好充足的前期工作,查阅资料,吸取别人的优点,决定参赛的题材和内容。训练时牺牲掉中午休息的时间进行指导,几年来,她指导的学生在每年的艺术月中都能获得优异成绩。

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 篇7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 是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一颗心与多颗心的碰撞、互动、融化, 不断提升相互理解的过程, 就是用一颗心融化、感化多颗心的工作。所以,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心的工作: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真爱心。

新世纪之初, 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等待灌水的空瓶子, 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启的大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 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两性关系的迷惘、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等待开垦的世界, 是一个充满能量的世界, 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班主任教师再不能指望通过强迫力进入这个世界。而能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一步。在这个意义上讲, 班主任工作艺术是“敲门的艺术”, 这一艺术成为了班主任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冰心说:“爱在左, 情在右, 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撒种, 随时开花, 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 踏着荆棘, 不觉痛苦, 有泪可挥, 不觉悲凉!”教师便是那些充满深情, 带着至爱随时播种的人, 学生便是那穿花拂叶的人, 学习虽苦, 乐在其中。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 是诗意的, 是渗透, 润物无声的。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 恰如其分的语言是触抚涤荡孩子心灵的一溪活水, 能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得到熏陶, 有所感悟, 产生心灵的震动, 从而由内而外地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得到升华。记得曾经有一位年长的班主任在办公室里说过这样一件事:一次, 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告诉她, 自己心爱的钢笔不见了, 但同时看到班上另一个女同学那里出现了一支和她一模一样的钢笔。她马上悄悄地找到那位女生, 平静地对她讲, 别人丢了一支和你一样的钢笔, 请你帮忙回家找一找, 你会不会不小心当成自己的带回家了呢?如果找到了, 明天带给老师好吗?第二天, 笔就回到了主人的手中。老师还趁机表扬了她, 说她拾金不昧, 那位同学不禁羞红了脸。我想, 这种教育虽是无痕的, 但是刻骨铭心的, 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教育艺术, 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智慧, “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中小学教师的育人方式。给学生以情景暗示或创设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在自觉自悟中走出困境和无奈的状态, 这样的教育效果肯定是明显和持久的。学生许亮是我校有名的“老大难”, 他不但学习成绩差, 而且经常和其他同学吵打, 搅得班级不得安宁, 老师一提就头疼。他分到了我班, 我没有简单粗暴地打骂他, 而是努力寻找“救”他的“良药”。一次, 学校值日学生干部检查卫生, 许亮看见卫生角有一个纸团, 他连忙捡起来。从这件事情中, 我发现了他身上闪光的东西:关心集体。我随即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 并要求其他学生要平等地对他, 亲近帮助他。老师和同学们那种赞赏的目光点燃了他心中的自尊、自信和上进的火花, 这也成了许亮同学进步的起点。我看他个头大, 劳动中不怕脏和累, 就顺水推舟, 让他当了劳动委员, 成为班级干部以后, 他在守纪学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终于用“爱心”这把钥匙打开了这把已经“生锈的锁”, 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 还带动了其他几个同伴的进步。

作为教师要努力使拥有宽容的胸怀, 因为原谅是一种风格, 宽容是一种风度, 宽恕是一种风范。教师要以自己高洁的情怀、儒雅的涵养、细密的情丝与学生产生情感的碰撞, 心的共鸣, 让自己的教育像露珠一样渗入学生的心田、根系。在班级中, 班主任既是学生的“大家长”, 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就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当然, 真爱是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不是无原则的溺爱迁就。

“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是教师追求的一种“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班主任工作, 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 只要用心去融化心, 用爱去感动爱, 就没有过不去的关,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摘要:“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教育艺术, 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智慧, “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中小学教师的育人方式。在班级中班主任既是学生的“大家长”, 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就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

用无声语言教育“落后生” 篇8

[关键词] 落后生 无声语言 “妙招”

一提到落后生,总有很多教师会情不自禁地皱一下眉头,还有的摇摇头不愿多谈。因为落后生爱惹“麻烦”,给班级荣誉“拉后腿”,使教师的工作量加倍。其实,只要对症下药,巧用“妙招”,会让他们的各种“不良”行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他们的工作,会让我们繁忙的工作更加充实,体现教书育人的价值。

我提到的妙招就是以无声语言教育引导他们,让他们走上正轨。教育中的无声语言,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暗示原理,以多种多样含蓄间接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法。正如洛扎诺夫所说的:“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组织起来。”其目的就在于给学生施加各种影响,创造各种条件,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个人的潜力,使之达到充分地自我发展。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一、细心发现特长,用眼神鼓励“落后生”发挥特长,给其表现机会

我们班的朱伟同学,长得人高马大,成绩不怎么样,在班上比较霸气,令老师很头痛。通过学校运动会后,我发现他体育不错。于是,我让他协助体育委员搞好全班学生课间活动。开始全班学生不服,这怎么办?不行,我得帮助他在全班学生面前树立威信,课后及时与他交流“管理”经验和办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当遇到难以控制的场面时,我的一些鼓励的眼神、一个手势及表情都会给这个孩子以引导,教会他怎么为人处事。一段时间后,这名学生很少霸气了,也懂得开始努力用功学习。虽然,目前他在学习上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但只要懂得学习,再加上努力,这就会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还有我接手班级的一个女同学,她的数学成绩很不好,她的父母用的是大棒政策,不光没效果,反而让她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一见数学就头晕,后来就常常逃学。一直到初二,她的数学成绩通常就是个位数。我们做班主任的,不能见死不救,不能放弃。怎样挽救这样的孩子?让她增加自信心,通过自信心的培养督促其对数学老师的好感,从而逐步喜欢上数学。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在我心中不知回荡了多少回,对,发现她的特长,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画画很有一套,就在教学过程中专门让给我在黑板上画一些与教学内容或与习题相关的图画,让同学们认识并接受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逐渐与她建立了感情,她对数学的学习也更投入了,成绩在一年中稳步提高!

二、多关注“落后生”的成长过程,用适当的表情和动作给予鼓励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讲解分析,往往伴有一些不同的表情和动作,使学生视听沟通,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运用体态语言,省却烦琐的语言表达,达成师生间无声的、但彼此心领神会的融通,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尤其在对“落后生”的教育中,如果能增加一些适当的无声语言的传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他们一个信任的眼神,可以使他增添信心和备受鼓舞;习惯地敲一敲他的课桌,便能引起他对所讲内容的重视;教师在他们回答问题后点点头或摇摇头,他便知自己回答的正确与错误,而后继续作答或改正错误内容接受正确内容;用赞赏与鼓励的目光望着他,他就会意识到教师希望自己继续说下去;轻轻地抚摸一下学生的头部或蹲下来与之交谈,他便会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也便一下子调整了教师与他们之间的情感距离。但是,切不可忘记,教师的体态语言一定要和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活动相一致,作到亲切自然,庄重大方。一举手、一投足,一顾一盼,都要体现应有的风度,使学生看到表里如一的美好真实形象。千万不可故意造作,扭扭捏捏,这样不但产生不了好的影响,还会损害教师的形象。我班的王岗同学,平时的学习和纪律对前任班主任来讲真可以用无可奈何来形容,刚开始,我也觉得他是个难题,这个孩子可不能毁在我手里,我要拉他一把。经过我对他的观察和对家庭情况的调查,知道了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受到的爱比别人少一些,只能给他更多的爱才能感化他。于是,我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后,时时处处给予其无声语言——鼓励的目光、信任的眼神及和蔼可亲的爱抚等,是我常常用到的手段。经过感化教育,他在一年后的考试考核中,各方面表现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适时的书面信息传输教育

人人都有自尊心,“落后生”的自尊心在某种程度上更强,如果采用不择时机地对“落后生”教育,有时的结果会适得其反。怎么办,那就得把握时机,掌握信息,有的放矢。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上完课离开教室,我把教案忘在了讲台上。等我返回去拿的时候,发现学生们围在一起正你争我抢地翻看我的教案。“捣蛋鬼”小彤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看到此情此景,我灵机一动,心中生成一个教育方案。于是,在事隔几日上完课后,我又把教案“忘”在讲台上,里面夹了一张纸,纸上写道:“小彤这几天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小动作多,还时不时跟同桌小声说话。他本是个自觉守纪的学生,怎会变成这样?我得赶紧找他谈谈。不,还是再多观察几天吧……咦,这孩子!x月x日随记。”不出我的预料,小彤果然进了我的“圈套”。此后的几天,小彤再也没有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听课很认真。

隔了几天,我又把教案“忘”在讲台上,里面夹的纸条这样写道:“小彤这几天进步不小,课堂上注意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还认真做笔记。我真想在班里表扬他,但是现在还不行,时机还不成熟,因为几位任课老师都说他做作业草率、马虎……我应该抽空找他了解一下情况。”正如我预料的,小彤逐步改掉了做作业马虎、草率的坏习惯,每天都保质保童地完成,而且字迹工整,正确率大大提高。

采用这种方法,没有当面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利用学生要面子、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于“无声”、“不言”之中促成了所谓落后生的转化。上面的几个例子可看到,“落后生”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在他们成绩提升的背后,我们不光看到的是老师如何为人师,而更应该看到的是学校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粒各具特点的种子,就看学校给他们什么样的土壤。

总之,无声语言运用得当,教师就能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窥见他们的所思所想,学生也能从一颦一笑间领会教师的意图,久而久之,师生间就可以形成一种默契,达到心灵相通。

参考文献:

[1]丁研.后进生,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来对待你们.2006.

[2]虞希彬.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提高学校管理质量.新课程研究,2008,(7).

无声教育 篇9

职务:大班年级组组长 职称:小教高级

单位: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浅谈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

陈素珍

【内容摘要】:

幼儿园文化体现了幼儿园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班级作为幼儿园的个体、班级文化建设也成为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笔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巧借心理规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建立井然有序的班级常规、营造班级积极互动的温馨氛围、创造先进的教育教学活动模式等方面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做了一定阐述。

【关键词】班级文化

管理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比如文学、艺术、教育等等。实质上文化归根到底是一种终极关怀,包括人格、精神、道德准则等等。文化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是民族发展的不竭源泉。

幼儿园文化体现了幼儿园的办学特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班级作为幼儿园的个体、班级文化建设也成为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对幼儿园班级文化的理解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实施的所有课程(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全部内容,同时也有自身的发展、与家长的互动等等。它的成员包括整个班级的教师、幼儿、家长。它是幼儿园整个教育系统工程的一个单位,是集体作用下的产物。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笔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巧借心理规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

(一)温馨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对儿童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形成积极和主动的行为;它也能吸引儿童去探索、思考,参与实践,启动智慧之门。我们非常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在环境创设上下功夫,让孩子与环境互动。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墙壁的布置坚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使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

1.制定班级的象征物

开学初,我们给班级制定了向日葵为班花。

班花解读:向日葵,别名太阳花,1年生草本,高1~3米。茎直立,粗壮,圆形多棱角,被白色粗硬毛,俗称葵花子。性喜温暖,耐旱。因花随太阳转动而得名。

班花心语:你,是绿色旷野中的向日葵,大自然的精灵,我,是园丁、是太阳,在旷野中撒播阳光、用心耕耘!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笑脸。让我用爱、理解、耐心、包容、智慧,呵护、浇灌你!向日葵班——你茁壮成长的乐园

班花口号:乐观向上、快乐生活、茁壮成长。

2.创造与班级标志物相适宜、配套的环境

在有了标志象征物的基础上,我们的班级环境围绕向日葵的色系进行,班级主色调为橘黄,黄,绿等色,所有的装饰物都围绕向日葵进行。墙面的布置每一个主题上都有幼儿自己的作品,同时为了让幼儿更多参与以及感受自己是小主人的意识,我们让孩子自己设计区域,让孩参与制作绘画向日葵,布置教室,让孩子体验成功和喜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班级就是我家,努力靠大家”的班级氛围。

(二)宽松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的创设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我们本着来源于幼儿,让幼儿做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肯定孩子的进步表现,允许幼儿不一样的回答和做法,通常对于那些别具一格的想法,我们给予表扬;有创造性的作品,我们会将他们的作品在班级里进行展览;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有创造性的语言,我们会及时给以赞许和鼓励。对于班级里调皮的孩子,我们善于挖掘幼儿的闪光之处,他们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语言、不同的观点、大胆的提问、乐于助人的行为都是不同个性的表现,我们学会欣赏孩子,对于他们的顽皮,我们给以更多的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在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幸福。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笑脸相迎,我们相信,孩子们是一朵朵可爱的向日葵,老师就是阳光,我们给她们足够的呵护与爱,那么他们一定向阳花开„„

二、建立井然有序的班级常规

新《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好的常规,幼儿就无法形成好的习惯,教师的正常教育活动也不能顺利开展。为此,我们班四位老师齐心协力,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动,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持续的强化与引导。1.以幼儿的兴趣为先导开展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真正发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以此带动他们注意力的坚持和对学习规则的遵守。如,我班有一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个画着漂亮花纹的熟鸡蛋,全班幼儿都非常喜欢,你争我抢的要看看,摸一摸,使得秩序非常混乱。这时,我果断地把鸡蛋拿了过来,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到我这里。随后我临时修改了“蛋”主题的课程,让幼儿自己介绍的熟蛋与别人的生蛋有什么不动,裂了之后的生蛋和熟蛋有什么区别,并带大家的认真观察、轮流触摸、有裂缝的熟蛋的外部形态,最后通过我的绘声绘色的小结,引领着孩子们完成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综合教育活动。在此活动中,孩子们主动而热情,之后的“保护蛋宝宝”行动立即在班级主题活动中产生,每人一个生的“蛋宝宝”随身带了三天。虽然大部分孩子的蛋宝宝”已然破碎,兴趣依然不减。而且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关爱的情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升华,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2.以幼儿的需要为依据制定常规。

常规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且大大小小的生活细节都涉及到,因此,我们和幼儿共同商量制定常规。如:阅读要求:“爱护图书”、“请保持安静”、“看完图书请放回书架”、“小眼睛仔细看”、“有顺序地看书”等等。自主活动要求:“请安静活动”“不吵闹、影响同伴”。午睡的要求:轻轻地进午睡室,脱鞋子、衣服放整齐,起床轻声交谈、穿衣服、叠被子等。我们的常规要求体现了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也突出了要与主题内容、园本活动、节日教育相结合,开展一系列符合幼儿发展的活动,比如结合幼儿园“文明礼仪”的要求,每月根据小树苗评比活动评选文明礼仪宝宝,在班级里形成人人学文明,争做文明人的气氛。老师不用每天跟在孩子后面时时提醒着他们各项常规了。而孩子们有了这些无声的语言帮助后,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秩序也越来越井然有序。

3.以隐性规则为导师贯穿一日活动。

隐性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更是班级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幼儿园文化底蕴及一日活动的有序安排,成功的将幼儿园里不同时段的音乐走进班级。听到动感的音乐,孩子们就知道户外活动了,会自觉的排队。听到悦耳的音乐孩子们就知道要上课,就有序的回到座位上。午餐、点心、这一环节,是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最吵闹、最杂乱的环节,孩子们吃着点心、脱着衣服,就会情不自禁地相互交流,于是,我们班中选择了一些轻音乐,如《小夜曲》《秋日私语》等中外名乐。一方面让孩子们知道吃饭时、脱衣服时要轻轻的安静的。孩子们在享受这些优美中外经典音乐的同时,也感受着的温馨的班级文化,一日生活中,这些优美动听抑或是动感激昂的音乐,就成了孩子们的隐形规则的制定者,指导者,老师指令性的语言少了,孩子们显得更加自主、自律。

三、营造班级积极互动的温馨氛围

(一)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1.周周小明星、四自升旗手

让幼儿互相评价一周来的表现,并将最后大家最满意的几名幼儿放入班级名人展示栏。在这样的互动氛围中,在班级中产生了共鸣:昨天我还羡慕你,明天我将超过你,从而形成一股你追我赶之势。每周我们都进行民主选举,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进入我是班级小名星展示栏,入选的孩子,当选明星,当选升旗手,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下,孩子们敢于表现自己,善于表现自己,人人都有种归属感,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2.才艺、故事大擂台 每周五起床后,孩子们在“故事大擂台,你来我也来,秀出你风采,自信装满怀”的口号中度过,每个报名说故事,表演才艺的幼儿都各显身手,拿出自己的道具,表演或者讲述着自己准备好的节目、故事,由全班幼儿参与评选,投票,此项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在班级的积极向上氛围中,活跃,快乐起来。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3.集体生日大家一起过

幼儿对自己的生日聚会总会有许多期待,而以往过生日大多是给孩子买一个生日蛋糕,在老师的组织下,大家一起唱首生日歌,说一些祝福语。这些年,我们倡导的是朴素生日会,给孩子一个舞台,让孩子来策划自己的生日,鼓励孩子自编、自导、老师和家长充当助手,而在一次次后,相信我们会渐渐放手,打造真正属于他们的聚会。从中让幼儿互相商量,合作进而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经验。4.团队竞赛,增强集体观念

奖励和表扬适用于任何孩子,他们期待被认可,那我们也决不吝啬。孩子到了中大班,竞争意识已经有所发展,自我延迟满足发展较完善的特点,我们把分组比赛定为幼儿约束自我行为、学习他人的一种形式。如在我们班的六个小组,制作了六条金鱼,金鱼身上没有鱼鳞,于是,就让每一组的孩子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表现好的,就可以为自己的小组挣得一片鱼鳞,最终,一个月,我们颁发一次奖励(小礼物),最初,孩子们是为了小礼物而好好表现,后来渐渐地懂得了老师的用意,慢慢有了常规意识,自控能力也有很大提高。5.管理名片,体现自主意识

中班下学期,孩子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如区域活动中合作、分享多了;游戏活动中自我主张、自我组织的游戏多了……于是,我们尝试着为孩子建立了两张名片,并有效地引导孩子使用名片,以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早上入园,孩子会在班级门口的小桶里拿出自己的第一张名片,放进自己的盒子里,表示已经来园。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孩子们会在教室里的小桶里拿出自己的第二张名片,放进所要进入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人数限制,名片放满了,就不能再进入,需另选区域。离开的时候还要把名片放回原处。这项制度,使班级区域活动开展地井然有序,还培养了幼儿的“签到”意识。

(二)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1.情感互动

新《纲要》也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用亲切的态度、温柔的语言,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以表扬为主,利用孩子的上进心激励他们。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能塑造幼儿良好的人格品质。幼儿无论聪明和愚钝,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只有懂得关爱孩子,才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保持温暖、亲切的态度,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亲近感,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2.方式的互动

以“鼓励”、“专注”改变以往的“替代”“放任”方式。如探索活动,需要教师放手,鼓励幼儿大胆,专注的探索。但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等能力有限,因此要支持、鼓励他们,而要做到及时的支持、鼓励,教师必须要专注活动的每一过程,让幼儿把探索进行到底!及时鼓励并提供辅导性的材料,使幼儿又将活动进行下去。同时要学会以孩子的观点去看待孩子,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以互动的平等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活动,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三)家庭与幼儿园的互动

1.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增加家园互动频率。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家长都是儿童教育的主体,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可现在有很多家长因平时工作太忙,没有多少时间去顾虑孩子,认为孩子放在幼儿园让老师教育就可以了,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方方面面都很少过问。以前就有家长通常这样对教师说:“老师,你说了算”、“老师,你看可以就行吧”。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家长应看到,儿童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开展亲子活动可以让忙碌的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与教师共同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有了积极合作的态度,从内心情感上,愿意、并能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家园互动的频率也会渐渐增加。2.开展亲子活动,提高家园互动效果。

(1)让家长走近幼儿园,使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亲子活动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走近幼儿园。在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缩短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经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家长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其在活动中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逐步了解培养、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从而最终实现孩子的健康和谐发展。

(2)为幼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开展亲子活动满足了幼儿依恋父母的情感需要和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一些情况的愿望,同时是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实行家园同步教育的好形式。有些家长为了很好的培养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经常去学习、吸取好的教育知识和育儿经验,都成了半个育儿专家,通过开展这样的亲子活动,家长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育儿经验”

3.制作幼儿成长档案,拓展家园互动方式。

每一个幼儿都有这样一本成长档案,里面保存的是他(她)学习成果的展示,有完成的绘画作品,有与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的作业,还有家园交流的反馈意见,只要能展示幼儿的东西都可以放到档案袋里,它反映了幼儿在园在家的一些表现。对教师而言,这不仅是有效的了解,也可以为家长提供孩子的重要信息。

四、创造先进的教育教学活动模式。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幼儿实施集体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实现新《纲要》中五大领域课程目标的有效载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内容、形式、方法,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它决定着班级文化形成的方向。

(一)教学内容

我们以当前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新《纲要》中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为依据,结合中班幼儿心理、生理特点的发展规律,参考各类幼儿园教材,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制定了我们班自己的课程。主题有的是教师主导、孩子不断探究形成的;有的是孩子的兴趣直接引发的。每个主题活动开始都有预设网络图,结束都有生成网络图,起到对比、反思、交流经验的作用,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中间还有为孩子偶发的兴趣点所穿插的主题活动,每次活动中,都会发动全班幼儿、家长一起参与找素材、创设环境。做到了计划周密但不失灵活性,理念先进但不失根本。

此外,开展一些有益的小活动将品德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在“玩具一起玩”活动中,鼓励幼儿不争抢玩具,学习谦让、合作和分享;在“小小故事员”活动中,为每个幼儿提供上台讲故事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表达的能力;“古诗新唱”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对古诗的朗诵、演唱、欣赏、表演,体验,感受了国学经典的魅力。在“环保小卫士”活动中,让幼儿懂得节约身边的资源,不制造垃圾,倡导绿色环保。以此引导幼儿懂得,良好的道德行为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二)教学形式、方法

幼儿具有年龄小,缺乏持久注意力等特点,为此,我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教师组织集体教学和幼儿自主探究相结合;室内活动与远足活动相结合;平行班参观与“以大带小”的互动活动相结合等等。并运用示范、讨论、游戏等多种方法吸引幼儿;与幼儿互动,激发其积极学习的状态。

此外,我们非常注重幼儿在“做中学”。这需要有大量的可操作材料,才足以吸引孩子。因此,我们平时特别重视对各种废旧材料的收集工作,并发动家长、幼儿一起收集。然后将这些材料经过简单处理后,有效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如用瓶子盖开展数数比赛、拼摆图形;用废旧纸箱、酸奶盒,进行“国际大厦”的大型构建活动;用废旧光盘、塑料袋等材料进行“时装”制作、“时装表演秀”活动。目前,在我们班的所有成员眼中“一切东西皆有用”,孩子们天天有“好东西”带来幼儿园。这样既使教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花样频出,又使幼儿从小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大爱无声 篇10

兴安盟突泉一中高一十四班 赵婷婷 指导老师:白春玲

人生是用亲情浇灌的一棵幼苗,亲情浇灌着幼苗茁壮成长,开枝散叶,让人生丰富多彩。每一个人,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亲人都会百般的呵护他,爷爷宠着他,奶奶惯着他,直到孩子能自立了,爷爷奶奶还是把他当做手心里的宝。我,却截然不同,我的出生是那样平平淡淡,迎接我来到这个世界的只有我的爸爸妈妈,只有它们才视我为掌上明珠。

小的时候,父母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只能靠他们的双手去种地,妈妈不能在家照顾我,就把我送去奶奶家,那是一个恬静的小院,可我却找不到属于我的那一角。四娘家也很忙,四娘家的弟弟也在奶奶家,于是他成了我的玩伴,我们就坐在一起玩。爷爷有气喘病,而且身体不太好,他总是手拿一根拐,坐在庭院里晒太阳,他总是不屑一顾地看着我,他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还有他很不喜欢我妈,对我妈很不满意,嫌她个子小,没能力,种种原因加起来,足以让他对我十分讨厌。他总是用拐棍在我和弟弟的背后指指点点说小子就是比姑娘厉害面指着弟弟说:“这才是正桩玩意儿”。我才在奶奶家呆了不几天,他们就很不耐烦地对我爸说,赶紧把你姑娘接回去吧,都闹死了,都在这吃多少天了,明天给我买一袋面吧。爸爸一声不吭,看得出,爸爸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那一天,天还没有大亮,妈妈把我从睡意朦胧中叫醒,听说爷爷病得 1

很严重,去城里看病了。幼小的我天真地问:“爷爷什么时候回来呀?’’妈妈说:‘‘今天就会回来的。’’我还去了商店买了一些山楂片用小手绢包起来等爷爷回来吃。可是爷爷就在匆忙的看病路上,悄悄地走了„„我也失去了给爷爷吃山楂片的机会。年幼的我还无知的在那里傻等,哥哥姐姐们眼眶哭得通红,说:‘‘爷没了’’。我知道了,但我却没有掉眼泪,就像别人家的亲人过世了一样,好像与我毫不相干,只是觉得遗憾。爷爷就这样在我的人生里消失了。

爷爷走之后,奶奶很伤心,也没有再找老伴,奶奶对我也不太好,也很重男轻女,随着我一天一天长大,我心中那一点点积累的怨恨也都让我记在了奶奶身上,奶奶眼神不好,还有鼻炎,我嫌他脏,从来都不吃她做的饭,她每次去我家,我就会想起儿时那些不愉快,她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十分厌恶。

我离开小学的母校,来到城镇上学,我和奶奶的距离又近了,可她从来都不来看我,虽然我在学校生活得很不好,但我却没有去找他,一放假就回家。他生病了,爸妈来一趟很不容易,家里走不开,让我去看她,我说;哎呀,没事,吃点药就好了呗,我才不去看她呢。就这样,奶奶在我心中一点都不重要。后来,有一次,我的身上起水痘了,老师不让我在班级,说是怕传染,我只好给爸爸打电话,说我生病了,无奈之下,爸爸再一次让我去了奶奶那里。一进门,我很拘束,像一只被抓进笼子的小鸟,奶奶没说什么只是让我上炕头坐着。外面的天气很冷,但屋里却很暖和,老婶家的弟弟一放学也回来了,我见到他,便放松了许多。和他说说话,写写作业。天就黑了。到了睡觉的时候,老婶把弟弟叫回去睡了,因为我身上有水痘,怕传染给他,我的心情很低沉,我想回家,想妈妈那双温柔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额头。这时,我以为只有我自己在这里睡觉了,突然,门“吱呀”一声,奶奶抱着被走了进来,说:“婷婷”,今天奶陪你睡。我迟疑了一下,接过她破旧的棉被,帮她铺好,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受,这么多年来,她第一次这么和蔼的叫我,在这短暂的瞬间,我还并不适应。我仰面躺着,身上的痘痘很痒,我左抓右抓,难受的直哼哼,奶奶就坐在我身旁,不让我抓,说:“挺一挺就好了,抓破了就该留疤了。”她一直坐着看着我,抓着我的手不让我碰身上的痘痘,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她还坐在灯光下抓着我的手。她的手经日月沧桑,又粗又硬,一张黑色充满褶皱的脸,一头蓬乱苍白的头发,她是那样苍老。我第一次这么仔细的观察她,第一次感觉她的手是那样温暖,她的脸那样慈祥。转瞬间,十几年来我对她的厌恶顷刻之间全都化为了乌有。顿时,我的眼泪涌上心头,湿透了枕头,奶奶一夜没睡,而我的心也纠结了一整夜。第二天,我要回家了,走之前,奶奶说:“有事就上奶这来,放假的话也别回家了,怪远的,就在这呆着吧!”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嗯”了一声。这一次我很舍不得的走出了奶奶家的大门,望着奶奶苍老的背影,泪水再一次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此后,在这里,奶奶成了我最亲的人。去年放寒假,奶奶生病了,检查结果是胃癌,要动手术。听说这病很糟糕,即使做了手术,也最多不过一年多。我很伤心,大家都没有把真相告诉奶奶。只是告诉她说,做了手术就会好的。手术很成功,经过大手术后的奶奶瘦骨嶙峋。现

上一篇:微笑高一作文700字下一篇:昆政办〔2012〕10号昆明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