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事迹材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精选9篇)
德育教育事迹材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篇1
【德育教育事迹材料】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杨淑伟老师,20年来,坚守平凡岗位,默默耕耘,勇挑重任,甘为人梯,以“微笑面对每个人,认真面对每件事,爱心面对每位学生”为准则,成为学校青年教师的表率,展现了新时代优秀教师的良好形象,成为了农村优秀教师的一面旗帜。
一、认真工作,三尺讲台育桃李
1998年7月,杨老师第一次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我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杨老师长期扎根农村小学,面对地势偏远、条件艰苦的教学环境,二十年来,她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无论天气多恶劣,无论自己的身体有多的不适,她都坚持上班,她没有因为天气或疾病请过一天假,耽误学生一节课。在教学上,她坚持课前认真备课,根据每届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力求使复习更贴近学生。在教学中,她认真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吸收新的教育信息,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扎实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一切条件展开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冲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课上的学习情况,并积极辅导后进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她坚信:只要真情付出,用心教学,就会有丰厚的汇报。通过辛勤的耕耘,她换来了学生的尊敬。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她取得了许多的可喜成绩——她所任的班级在学校的各班级评比中多次被评为 “先进班级”“优秀班级”。多年来,她每年的教学成绩均居年级前列。
二、热爱学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参加工作以来,她总是从细微小事入手,以一言一行去感化学生,以慈母般的胸怀去呵护学生,以真诚的感情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班级管理上,每天,她早早的来到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早读。课下,积极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积极与家长交流,家校共育,教育好学生。此外,她还注重创设优化的管理环境,建立班级规章制度,无论是学习、纪律卫生,每一项都有相应奖励和惩罚,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施“班干部竞选”,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她讲究工作艺术,用正确方式教育引导学生,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她总是热情而又耐心解答。并结合班级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基本情况,给贫困生买书包和学习用品、新校服,领生病学生去医院。有一年,班上的一位留守儿童,爸妈都在外地打工,跟着爷爷一齐生活,一天,她不留意开水把脚烫伤了,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习,杨老师每天坚持到帮助她补课。由于她爷爷年事已高、身体较差,不能及时照顾好她,杨老师主动担当起照顾她的职责,在她脚伤还未痊愈之时,每次去厕所都把她背过去,然后再背回来,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星期。此外,杨老师还注重欣赏学生,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分享他们的喜悦。杨老师就是这样坚守在一线教育岗位上默默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以自己最出色的行动履行教师的职责。
三、积极指导,百花齐放春满园
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她还深知“独木难成林”的道理。作为学校老教师,她把年轻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甘当铺路石。作为学校新教师的指导教师,她从不吝惜自己的点滴经验,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积极地分享给新教师,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在工作中,她经常与单位里的年轻老师们在一起交流和沟通,使她们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教学、教育、科研上执着认真的杨老师,在荣誉面前她总是淡淡地说,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此外,她也经常向老教师们请教教学方法,学习她们高尚的师德师风,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此外,她还积极利用课外时间还指导学生兴趣小组——绘画小组和书法小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年的艺术月比赛中,她负责书法绘画,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她总是开学前就做好充足的前期工作,查阅资料,吸取别人的优点,决定参赛的题材和内容。训练时牺牲掉中午休息的时间进行指导,几年来,她指导的学生在每年的艺术月中都能获得优异成绩。
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恭维和嫉妒,没有权势和财富。杨老师有的是一腔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热血,有的是用青春做烛光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有的是用生命做阶梯承受学生向科学攀登的坚实脚步,她用挚爱托起一片教育的蔚蓝,在辛勤耕耘的育人岗位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如今,她正在民族基础教育的这条充满爱的路上继续谱写着平凡而动人的新篇章……这就是她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无怨无悔的追求。
德育教育事迹材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篇2
一学生名叫李军 (化名) , 他父母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外打工 (帮别人割松油) , 他平时就跟爷爷奶奶生活。他头脑灵活, 有爱心, 但平时纪律观念淡薄, 学习不努力, 迷恋网络游戏。据了解他在初三时就爱好上网, 老师多次跟他讲过其危害性, 也请过家长, 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只能发出:“可惜了”的感叹。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他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进入高中他仍然沉迷于网游, 刚开始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 后来逐渐发展到为了上网而出现逃课的现象, 把大量精力和家里给的钱都花在了网吧, 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二、案例分析
一次, 周末放学回家后, 一直到星期一中午还不见李军到校, 我便联系他的爷爷询问情况, 爷爷说星期天上午他就从家里出来了。我一想, 肯定是泡在网吧里忘记来学校了。这学生竟开始逃学了, 真是太不像话了, 这次一定要想个什么办法使他彻底醒悟, 我心想着。忽然我想起儿子故事书上的那一个深刻而动人的故事。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 由于他聪明过人, 社会交往能力和办事能力又很强, 他父母经常把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委托他去经办, 他每次都能办得很好。在跟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 渐渐地, 小彼得也觉得自己似乎快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也开了一个收款单给妈妈, 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干活的报酬。一天, 他妈妈发现餐桌上放着一张账单, 上面写着:
妈妈欠小彼得———
为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 为把信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 为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 (20芬尼) , 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的母亲收到这份账单后仔细看了一遍, 她什么话也没说。
晚上, 小彼得在餐桌上见到了他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 准备把钱放进自己的口袋时, 发现餐盘旁边放着一份妈妈给他的账单, 上边写着:
小彼得欠妈妈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过了10年的幸福生活 (0芬尼) , 为他10年的吃喝 (0芬尼) , 为他在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 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小彼得看了妈妈的账单, 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 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 蹑手蹑脚地走近妈妈, 将小脸蛋藏在妈妈的怀里, 小心翼翼地把他刚刚得到的那60芬尼装进妈妈的口袋里……
这张纸条, 至今仍被彼得珍藏着, 它记录着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懂事的经历。
我一直被这位母亲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所折服。我反复琢磨、反复体味她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宽宏的胸怀, 我以为她才是真正懂教育的, 其教育方法妙不可言。这种“无言”的教育方式远比大声训斥、当面指责、讽刺甚至挖苦等高明得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 我姑且把这种“不露痕迹”的无声教育起名为———无痕的教育。那对于李军, 我该从哪切入?
那天, 李军的父亲恰好从外地打工回来, 我把他请来了学校。当他父亲来到办公室时, 我习惯性地去迎接他, 可是在与他握手的一刹那, 我的心一阵紧缩, 我所握的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满是老茧, 皴裂成沟。握着这双手, 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沧桑, 什么是苦难。啊, 这双皴裂的手, 不就是切入点吗?李军虽然平时纪律观念淡薄, 学习不努力, 迷恋网络游戏, 但他有爱心, 本质并不坏。这时我把李军找来了, 李军对父亲的到来似乎并不感到惊奇, 只是看了父亲一眼。三人落座后, 我并没有急于向李军的父亲诉说李军的种种“劣迹”, 而是用坚定的目光看着李军:“今天我交给你一项特殊的任务, 请你用心摸摸你父亲的手。”他先是一愣, 看了我一眼, 随后又以无所谓的表情慢慢地伸出手去触摸他父亲的手。他先是摸手背, 我专注地看着他, 他似乎没有什么表情, 可是当他的手移到父亲的手心的时候, 突然停了下来, 脸色骤变。他缓缓地抬起头, 凝视着父亲那张由于长年在外割松油, 风吹日晒, 显得又老又黑的脸, 眼泪瞬间盈满眼眶, 汹涌而出, 淌在父亲的手上。此时李军的父亲惊慌地抽出手来, 边给孩子擦泪边一个劲地问:“孩子, 你怎么了?受委屈了吗?”李军这时扑在父亲的怀里, 紧紧地抱着父亲, 全身抽动, 似乎忘却了周围人的存在, 放声痛哭……待李军慢慢平静下来后, 我深切地对他说:“今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 你的泪水让我了解了你的内心世界, 也让我看到了希望, 我不想用太多的语言来说明, 但我相信你一定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李军抬起头, 注视着父亲, 突然跪了下去, 许久才慢慢站起来, 然后转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坚定地说:“老师, 我错了!你看我以后的行动吧。”
我知道, 现在我已无需再多说什么了。但我也知道, 对网络有了一定迷恋的他, 很可能是一时的感动, 以后很快又会有复发。那天我恰好带了相机, 我特地拍了他父亲脸和手的特写并将照片题名《父亲》送给他。后来他将照片贴在了桌面, 时时提醒自己, 直到现在, 这学生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 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唐朝诗人杜甫曾经写过《春夜喜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那位外国妈妈对孩子的“无痕教育”, 就像是知时节的春雨, 悄无声息地下了起来, 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直到心灵的深处。若是雷鸣电闪, 来势凶猛, 雨下得挺大, 但“雨过地皮湿”, 对庄稼的生长并没有什么益处, 还有可能会伤害庄稼。绵绵春雨, 会一点点地渗透到土地里, 使庄稼茁壮成长。我没有用过去那种大声训斥、不见成效的教育方法, 在小彼得的妈妈的触动下, 终于悟出了“无痕”的教育方法, 且行之有效, 这也是一种触动心灵的教育艺术吧。
“无痕教育”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不丢学生的面子, 更不会引来抵触情绪。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 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 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 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无痕教育”不正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吗?在“无痕”的批评教育中, 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 什么是平等, 体验到了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虽然无痕有着惊人的力量, 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心灵的触摸中, 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 学生的思想升华了, 灵魂净化了, 成绩提高了。事实说明, “无痕”的批评教育, 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保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而收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案例启示
实践春风化雨 德育润物无声 篇3
感染力——真心感染
创造力——启发创造
生命力——探索延伸
对品德教师形象的定位:
品德课程的参与者
公民素养的引导者
社会践行的组织者
对品德课程的独特理解:
品德教育,润物无声,德行形成;公民实践,春风化雨,习惯养成。
潘宁,扬州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品德课程远程研修主讲专家,国家“陶研会”骨干,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扬州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扬州市名校长,扬州市德育学科带头人。
2003年,我来到扬州大学附属小学(扬州市汶河实验小学),开始了人生旅途中新的跋涉和耕耘。走进扬大附小,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向我展示了它光辉的岁月,马恩甲、王庆成、薄笑梅等一批名教师为我树立起了一座座丰碑。作为一个团队的核心,作为“校之魂”的校长,我深知德育是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而德育课程则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几年来,我和全校师生一起,结合学校开展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认认真真地探索品德课程规律,付出很多,收获更多。
真情感染——课程之源
过去的品德课堂以说教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孩子学习兴趣不浓,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要让孩子在品德课堂上真情投入,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以真情感染孩子,让他们在课堂上全情投入,使教育如春风、如细雨,吹拂孩子纯真的心灵,滋润孩子的心田。
我曾执教这样一节课——《永远的朋友》。
我首先展示了一个课本剧:唐唐,浑身肉嘟嘟的;阳阳,瘦瘦的,爱取笑人。体育课接力赛上,胖胖的唐唐跑起来摇摇晃晃,阳阳取笑道:“大家看,唐老鸭来了,嘎嘎嘎。”唐唐气得咬牙切齿。跑得飞快的阳阳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疼得爬不起来,唐唐十二分地得意:“疼不疼啊?摔死你!”
孩子们看了都忍不住偷偷地笑——这样的场景他们见得太多了!在唤醒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后,我走到他们中间,用聊天的方式和他们交流起来。大家的话题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两个刚闹过别扭的孩子身上。我当即请出两位孩子,让他们试着想想,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该怎么做。毕竟是孩子,他们还有些难为情。我话锋一转,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那时我也常和同学闹别扭,这给我带来许多烦恼。后来,妈妈送了我一条锦囊妙计,帮我解决了不少烦恼。这条锦囊妙计就是——多为别人想一想。我的真情叙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孩子放松了心情,开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课堂里洋溢着浓浓的关爱氛围。这样,我用自己的心灵呼唤孩子的心灵,用自己的胸怀感召孩子的胸怀,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实践告诉我们,孩子只有动了真情,教育才会取得实效。上课伊始,孩子们伴着舒缓的轻音乐回忆起与伙伴相处的美好时光,真情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孩子的心田;在“设身处地”这个环节中,我在倾听孩子发言时,既肯定孩子的独特感受,又抓住细节引领孩子深入思考,激发起孩子的积极情感。在课的尾声,伴着轻音乐《永远的朋友》,孩子互送“友情阳光卡”,他们的情感被推向了高潮。看着孩子们噙着泪花真诚拥抱在一起的情景,在场听课的老师们禁不住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刻。可见,真情感染是德育的源头,只有打开了孩子的心扉,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探索发现——课程之魂
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引导孩子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去探索发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探索发现的过程会使孩子时而茅塞顿开,时而豁然开朗,时而悠然心会,时而怦然心动,时而浮想联翩,时而百感交集……正是在探索发现中,孩子与教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他人有了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进而完成道德的同构。
我执教的公开课《我的自画像》,受到了一致好评。教学是这样展开的——
刚刚开学不久的三年级孩子围坐在一起,气氛十分融洽。他们眨巴着小眼睛新奇地看着我这个陌生的老师。在亲切地与他们打招呼后,我请孩子们自由提问有关我的问题。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老师,您是什么星座啊?”“老师,您喜欢吃什么水果?”“老师,您喜欢什么颜色啊?”……
我一一解答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并在大屏幕上出示了我的小档案,还对有些个性化的问题做了补充回答。一下子,孩子和我亲近起来,我趁机提出,很想认识大家,想请每个同学也给自己设计一份X档案。孩子们兴奋不已。
不少孩子在描述自己时遇到了的困难。我适时引导:“可以向你的好朋友了解一下别人眼中的你,也可以拿出小镜子好好观察一下自己,再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小档案。”孩子们轻松起来,觉得这真是件很有趣、很容易的事情,自然兴趣就来了。小档案的设计很有个性,有个男孩这样写道:“每次被爸爸一打,我都会哭得稀里哗啦的,然后就要上厕所。”有个女孩写道:“只要我一看到有人欺负女生,就会站出来保护她们。”课堂上欢笑声不断,孩子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就更深刻了。
课中,我设计了系列问题让孩子们探究——先是探究老师有什么性格特点,然后是探究自己的性格特点。这些问题激发起孩子对自身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形成较为完整的自我概念,我引导他们通过征求老师、家长的看法,使孩子对自己有了更理性的认识,这就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替代孩子完成探索发现的过程,而应该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引导孩子积极发现,进而达成德育目标。用智慧引导孩子探索发现是德育的灵魂,是点亮孩子智慧的明灯,能照亮孩子前进的方向。
社会实践——课程之髓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由教育部牵头,江苏省教育厅和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合作开发的教育项目。自2005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以来,我作为扬州市品德学科带头人,带领师生坚持开展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以此为契机,我尝试将品德课程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公民教育活动成为品德课程向社会延伸的载体。孩子们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以主人翁的姿态合作实践、体验学习,如此,公民教育活动成为了孩子的一堂生动活泼、富有意义的长效德育课。
请听部分孩子、家长和老师在参与公民教育活动后发出的心声——
五(5)班徐彤老师参与活动后感慨:“在与孩子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更是学习者。可以说,我们与孩子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一起成长,孩子有很多收获,我们也得到了不少启示……”
五(13)班杨沁如同学在名为《在活动中感受快乐》的体验日记中写道:“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体验到了与同学们一起活动的乐趣,掌握了拍好照片的诀窍,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充分肯定,一举多得,真是一次硕果累累的大丰收呀!……”
五(2)班李赞同学的父亲在给学校的信中说:“我有幸参加了扬大附小五(2)中队公民教育实践听证会。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同学们关心集体、关注社会、爱护公物的满腔热情以及学校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做法,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
从家长和孩子发自内心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品德课程与公民教育活动“联姻”,让孩子在社会实践中开始了新的生命旅程。
多元评价——课程之脉
在品德课程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严重滞后。为此,探索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评价手段,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样,结合学校开展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我和老师们尝试探索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以公民教育活动中的经典案例为平台,让孩子在师生、生生甚至听证官与孩子的平等对话中充分展示自己,让学生自己、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参与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下面是利用公民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评价的一个精彩案例——
五(9)班在全校听证展示活动上的选题是“学校附近的公交站台高峰期乘车难的问题”。为整合资源,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整体联动,我们邀请了市区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相关领导和有关专家担任了听证官,孩子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了此次听证展示会。孩子们与听证官面对面地开展了听证活动。在听证会上,孩子们面对听证官和观众时镇定自如、滔滔不绝;在回答听证官提问时,以生动的事例、准确的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市政协委员,今天我坐在这里脸一阵阵发烫。既为我的孩子精彩的表现激动,更为自己惭愧——我们政协的不少提案都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今天我跟小孩子学到了如何做一份有价值的提案。”
在这里,对学生的评价是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平等互动、动态生成的,不只是为了给予他们一个量化的评定,更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以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评价体系犹如德育的血脉,源源不断地给孩子输送着营养和血液。
专家印象
陈萍(特级教师,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员):
与潘宁初识是在1990年。江苏省扬州市教研室在靖江举行的思想品德赛课颁奖会上,我们同时作为获奖者走上了领奖台。刚刚20岁的潘宁是梅岭小学的骨干老师,她的美丽大方、多才多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3年,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春风,潘宁担任了扬州市汶河小学(后更名扬州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尽管事务缠身,潘宁对品德学科的执着与热爱却没有改变。她常说:“我首先是品德老师,然后才是校长。”立足品德课程,她带领老师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老师们一起备课说课,在开学第一天带头上向家长和社会开放的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校之长,她对品德课程追求的效应得到了放大。定位学校特色,她不忘德育的重要;安排校本教研,她总去品德小组;培养品德骨干,她注重言传身教。
2005年,江苏省教研室鞠文灿主任从美国带回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运作模式,美国公民教育中心第一站访问了扬州。潘玲校长敏锐地感觉到这正是她多年孜孜以求的提高德育实效的好方法!参加扬州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培训后,她把我请到学校,对扬大附小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活动启动后,她邀请我深入每个班级对每个主题进行论证。期间,她谢绝一切访问,关闭手机,全程参与。她求真务实,既宏观规划又关注细节,使扬大附小的品德教育呈现出令人欣喜的状态,在国际交流中,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得到了多方赞誉。
2006年初,扬大附小展开了新一轮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潘玲校长和她的团队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奔向更高的目标。2006年5月的展示更是成熟、精彩,不仅有扬州市老师参与观摩,还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代表团。作为活动主持人,我看到观众席上的潘校长笑得最灿烂!活动中,她不仅是组织者、管理者,更是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和孩子的发展是她最大的幸福!
潘宁,一位外表温柔美丽、内心坚定执着的扬州女子,一位品德课堂教学的能手,一位品德课题的研究者,一位注重以德育打造学校特色的年轻的老校长。鲁洁老师说:“德育课程是最有魅力的课程。”潘宁因为醉心于品德课程探究而更显魅力,品德课程也因“潘宁们”而更具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小学)
德育教育事迹材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篇4
一、爱岗敬业,敬老爱老
她的儿子说:妈妈是个好儿媳,我替爸爸感谢妈妈;妈妈不但是个好妈妈,又是个好老师,我为妈妈自豪骄傲。她的同事说,愿意跟韩老师在一个办公室,不仅学她的业务,还学她的孝顺。她的语文课被两个班的学生评为“我最喜欢的课堂”,她被两个班的学生评为“我最尊敬的老师”,她被学生尊称为精神导师。她的邻居说,年轻人都得学韩老师,书教得好,善良孝顺,通情达理。她孝敬老人、善待老人,经常资助当地多位生活困难的年迈老人,并给予精神安慰等举动令人肃然起敬。
二、义工奉献,夫唱妇随 夏xx不但是个教学能手,也是当地有名的“大厨”,乡亲邻里的红白喜事都有他忙碌的身影,记得有一次帮邻居做“大厨”中不小心左脚被滚烫的热水烫伤,怕给邻居添麻烦,夏xx还是咬牙坚持把手头上的事忙完才离开,现已留下永久难以愈合的伤口,回家后韩xx心疼地说:“以后再也不能帮别人做‘大厨’了”,但夏xx看到了需要帮助的邻居,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帮忙,韩xx每次出门多了一句嘱托:“做事要小心点”。
特别是合作社成立之初时,合作社对于这个大家来说是个新生事物,摸石头过河,夏xx白天带领社员整地,挖水沟,晚上还要组织社员讨论方案及统一思想,部分社员思想不统一,会后还要上门单个交谈,让农户加入合作社,土地入股或土地出租给合作社,没白天黑夜,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完成570亩土地流转,237户农户的加入合作社,有些观念陈旧的妇女还要上门指责夏xx,其中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基本上以社为家,根本顾不上长期失眠、体弱的妻子和父母在外工作的孙女,韩xx为了不给丈夫添加压力,不但一个人默默担当起家庭琐事,还要帮丈夫安慰并劝说上门指责的妇女,从另外一方面替丈夫分担压力。看到已经瘦了一圈的丈夫,和部分群众的不理解,甚至不拿合作社分文工资,韩xx有时真的想让丈夫放弃,但看到已经成长的合作社,看到全体社员对合作社未来的希望,每当听到夏xx对合作社的前景、未来的规划是最开心的事,前进的车轮不会因为一个小石头阻碍而停止不前。她深深知道这些工作对未来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腾飞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她的只有默默的支持,尽其所能为小家多做些事情,才能让夏xx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合作社这个大家庭作出更大的贡献。军功章上有你的也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只有互相支持和鼓励,才能让这个家更家完美。
三、热心公益,同情弱者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夏xx家庭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
他们一家一直乐于关心邻里,只要人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人们都亲切称他为“松哥”两人的谦和热心一被提起,人们总爱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篇5
教学天地视角与理念
一、语文课堂形式发展对人文思想教育的共同要求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既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又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学科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里,我们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效语文课堂,更要强调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语文教学要做到文道统一,以文载道,教文育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贯思想。叶老先生曾多次强调、论述过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问题:“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专责”,“易言之,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之”。所以,无论在传统教育课程上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崭新形势下,我们应发挥语文重要而独特的教育作用,既传道授业,又解惑释疑,更应做到文道统一,实现人文思想的渗透。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是必要的,不是无足轻重的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那么这种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哪里?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校的人文思想教育的实施,尤其是思想教育类学科,如语文、思想政治等课堂教育的渗透。因此,语文教育在以德治国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必要的。它在全民思想素质提高的实现中,扮演着重要的基础建设的角色。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思想道德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不可磨灭的影响。尽管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会接受各种影响,不断调整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但他们参照的依据仍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中的人文思想标准。由此可知,人文思想渗透在教学中应该实行,而且具有可行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统一体。马克思曾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斯大林也曾说“思想的真实性是表现在语言之中”。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我们要抓住语言形式上、内容里的思想表现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确保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思想渗透工作能顺利施行。
既然教学目标对人文思想渗透提出了如此高的要求,我们不得不担忧目前的工作开展情况。在升学压力与成绩评测的教学要求下,很多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与人文思想的关系,往往会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人文思想的渗透。尤其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比较缺乏,需要以成绩争取更好的条件的学校,人文思想渗透很容易遭到冷落甚至是抹杀。为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渗透应该具有紧迫性,而且势在必行,坚持不懈。
三、语文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是自然的,不是尴尬生硬的
渗透,不是讲理,不是“填鸭”,更不是强迫。它应是自然的,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教师应该以自身积极的思想品格影响学生。我们通常所提倡的“师德”,就是教师的人文思想力量。教师既教书又育人,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传播知识的能力,将各种知识全面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之外,还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具备完善的思想理念体系,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内容构筑了师德内涵的统一,缺一不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曾说:“所有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你能否感受到爱。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 一个优秀教师身上散发的不单是渊博知识的魅力,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学生无比真挚的关爱。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一个教师思想品德不端正,没有积极高尚的人格,那么即使他学富五车,通晓各种知识,学生也不会听信他的教导,甚至会对教师的言行产生怀疑,那么他们就得不到正确的人文思想渗透教育了。如果有些学生连是非的分辨能力都缺乏的话,把这样的教师当作模仿的对象,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教师正确而积极的思想品格表率是人文思想渗透的前提,而这种身体力行的影响是无形的、自然的,来源于教师的一言一行。
其次,人文思想渗透的最高形式是学生崇高品德的主动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影响、引导下,能自觉地对所学习的文本进行分析、挖掘,从个人的感受上升到一种理性的认识,为建构优秀的思想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想北平》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感受作者对北平的深深的思念和热爱,联系自身的情况,激发起对家乡、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这种思想的形成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主动思考的结果。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赏识教育案例一样,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觉地认识问题,发现积极因素,这样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说教方式所能达到的。
四、语文教学中人文思想渗透是全面的,不是片面肤浅的
人文思想渗透是一个长期而深刻的过程,所包含的对象、层次、内容都具有全面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管窥蠡测,沾沾自喜,也要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其一,人文思想渗透的学生范围是全面的。教育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人文思想渗透更是如此。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典型或者优秀的例子,也不单要树立这方面的榜样,更要注意把人文思想渗透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教育和启示,让参与课堂学习的所有人都得到思想的提升。假如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中,有部分学生能够达到人文思想教育的目标,但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得到思想的启发,那么这个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完整的,也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该兼顾所有学生的需求,能够使人文思想渗透覆盖全部的学习参与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在努力使我们的学生在友谊和同志情感的基础上,在尊重每个真诚的人所具有的一切真正的人性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高尚道德的美的关系。”
其二,人文思想渗透涉及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全面的。无论是诗歌鉴赏、古文研习,还是阅读开展、作文教育等,都是我们进行人文思想渗透工作的载体。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引导,深入挖掘。诗歌中呈现的爱国思想、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等,古文里闪耀的先哲的人性光辉、优秀人格等,阅读作文中对为人处世、美好理想的思考与追求等,方方面面,都是渗透的重要渠道。吕叔湘先生认为作文教学需“情理兼顾”,正是很好的文道统一的实例。
五、语文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语文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两者是不可割裂的,它们既能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也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学生语文阅读视野的开阔、语文素养的提升、文化氛围的浓厚都能促成思想境界的提高和良好品德的养成,而良好思想体系的形成,也能反作用于语文学习,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追求和对科学文化的研究探索。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语文训练材料中,都有一定思想道德内容的范文,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这些内容包括:爱国守纪、勤奋刻苦、坚韧宽容、文明谦敬、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明辨是非、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与高尚思想境界的形成。品格一旦形成,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追求也会随之提高,学习能力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与人文思想渗透中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我们也应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再发展创新,使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以到达文道统一的最终归宿。
参考资料:
1.任苏民《叶圣陶教育改革思想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篇6
2013-07-04 10:55:56来源:中国健康护理网评论:0 点击:7
53身神圣的白衣,而且一穿就是28年。李振香说,回首这28年,尽管也有过牢骚,有过怨言,但是当看到患者一个个痛苦的来,又一个个健康的走,面对那些来之不易的欢笑,她就会感到欣慰,感到无憾,更感到无悔。那一刻也真切地体会到,工作中的苦累和委屈,在健康和生命面前,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李振香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驱除疾病的阴霾,迎来健康曙光的过程中,找到了护理的职业价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对于现在的李振香来说,护理是她的专业,护士是她的职业,救死扶伤已成为她不变的职业信仰。她不无感慨地说,“有人说我们是‘打发’(打针和发药)护士,也有人用‘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来形容我们的工作,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工作能为患者带来什么。”
优质护理:找准方向 打造品牌
优质护理开展迎来了护理事业的春天。优质护理是病人的春天,是护士的春天,更是护理事业的春天。李振香介绍说,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以来,医院提出了“护理创精品,满意在省医”的响亮口号,在创建“精品”护理品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至2011年6月,全院所有病房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2012年将优质护理服务推广至包括门急诊、手术室在内的全部科室,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100%的覆盖率。
改革护理模式
李振香认为,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涵的充分认知是保障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于是,护理部大力开展专项培训以及院内外优质护理学习交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工作内涵的认知,使护理理念由以往的注重护理工作完成,到以为患者实施全程、全面、连续的整体护理服务为目标,为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将护理服务模式改革作为优质护理开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李振香介绍说,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病情及自理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从入院宣教、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到出院指导,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专业化护理服务。在病房内醒目位置悬挂“责任护士床位安排表”,护士长将每日责任护士分管患者情况明确标识于床位安排表,护士责任更明晰,患者归属感更强,护理工作落实更到位。
推动护理创新
李振香介绍说,该院护理系统将护理创新作为深化优质护理,提升专业价值的重要举措,建立起护理创新激励机制,倡导护理人员积极开展以患者安全和优质护理为主题的护理改革与创新。每年举办一届的“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成果评选会”,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推广与奖励,并将创新与评优、晋级等相挂钩。自2011年5月至今,临床共推出护理服务、技术创新123项,成功申报专利87项,表彰护理创新投入经费共计6万余元。
为进一步强化护士的人文关怀意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该院于2012年4月在全院护理系统推行“舒适护理”理念,创建“无痛护理示范病房”工作。肿瘤科、骨关节科、胃肠外科等22个科室先后加入创建工作。而且护理人员还自行设计使用了“省医痛尺”,并改进原有体温记录单,将疼痛评估作为第五生命体征纳入体温单的记录,引导护士关注患者的疼痛与舒适,将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入护理工作细节。
同时,该院还深入开展患者评选“爱心天使”活动。2011年至今,由患者评选出“爱心天使”1600余人次,于2012护士节表彰“优秀爱心天使”30人,以优秀典型带动广大护理人员积极投入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推出山东省立医院“十大杰出爱心天使”,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整个队伍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构建延伸服务
积极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开展“优质护理,关爱进家”系列活动,构建延伸护理服务体系。广大护理人员始终秉承将优质护理服务惠及社会及大众的理念,努力构建延伸护理服务体系,将出院患者回访、延续护理服务、健康教育大讲堂等相结合,使优质护理服务由医院延伸至社会,贴近患者、贴近社会,并形成了长效机制。
岗位管理:注重调研 稳步推进
李振香认为,推行岗位管理离不开医院领导的支持。她说,山东省立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成立了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并下发了《山东省立医院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统一部署,密切配合。同时设立了护理岗位设置组、护士配置探索组、岗位绩效考核组及岗位培训实施组等4个实施小组。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以岗位管理为推力,积极探索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目前各项工作已初显成效。
据李振香介绍,该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全院护理岗位的梳理与分类,编制了《护理岗位名录》。对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实施N0~N4五个层次的层级化管理与使用,在体现能级对应的同时,为护理人员规划出了科学的职业发展前景。在定岗和分层级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成了病房及ICU、产房、手术室等各特殊护理单元《护士层级使用岗位说明书》,细化了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为临床护士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工作指导。遵循培训“源于临床需求,满足临床需求”的宗旨,将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开展护士分层级培训,现已形成三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即护士长管理培训体系、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及护士层级培训体系。建立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成长档案,使护理培训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建立了“机动护士人力资源库”及“护理应急队伍”,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弹性调配,确保了临床人力紧缺时的增补及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
质量管理:健全体系 完善制度
李振香说,护理质量管理直接影响护理服务水平,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山
东省立医院为了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以精细管理为依托,以精心服务为宗旨,以精湛技术为保障,以精英队伍为根本,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李振香介绍说,在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部还特设质量督导办公室,使护理管理体系更趋完善。护理质量督导组由3~4个资深护理专家组成,协助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督导。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并不断完善委员会职能。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体系对护理质量控制做到了百密而无一疏,基本实现了“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的质量管理目标。并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及薄弱环节,随时督查、随时改进,不断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建设。在创新质量管理方法方面,该院推行“品管圈”管理;完善护理质量追溯机制;实施全年365天护士长午间及夜间查房制度等,及时发现护理工作缺陷及不足,保证了护理质量。
李振香认为,推动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还要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该院护理部制定了《护士长管理与考核制度》,规范护士长的选拔、培养、使用与考核。医院及护理部不断加大对护士长的培养力度与资金投入,使护士长培训覆盖率达100%。同时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护士分层级培训相结合,完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把握各级人员的培养重点,进行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确保护士能力与岗位相适应,提高护士队伍的服务能力及专业化水平。严格落实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建立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制定详细的新护士培训计划与管理考核制度。加强骨干护士的培养,建立并逐步规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护士岗位培训,全面提升护士岗位履职能力,重点加强骨干护士临床服务、病情观察、危重患者护理、循证护理及科研创新“五个能力”的培养。
护士管理:搭建平台 鼓励发展
据李振香介绍,山东省立医院从多方面入手最大程度地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第一,自2011年下半年,山东省立院开始探索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定《山东省立医院病房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方案》及《山东省立医院特殊岗位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方案》,根据护士的能力、资历、教育背景等因素,对护士进行全方位评价与层级划分。制定《护士层级使用岗位说明书》,明确各层级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等,护士按能级上岗,做到事得其才,才尽其用,实现护理人员结构优势互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积极搭建高层次护理人才成长平台。通过举办每月一期的护理研究生精品课程讲座,开设“星之辉”护理科研沙龙,吸纳护理研究生参与护理质量项目管理研究等,为临床培养高层次优秀护理专科人才,进一步带动护理专业化的发展。成立了护理学术促进委员会,设立了静脉输液、伤口造口、危重病管理、糖尿病、疼痛、管路护理等6个专科护理组织,以及护理学术组、教学组、护理健康教育组、护理质量信息组、天使记者站等5个护理文化组织。各护理组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依据临床需求及专科发展,举办多种形式的专
科培训讲座90余次,同时开展专科调查研究,协助临床解决专科护理问题,营造了良好的护理学术氛围,对专科护理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不断完善奖励机制,激发护理人员积极性,鼓励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各种评优活动,表彰优秀,树立典型。旨在通过奖励机制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激励广大护理人员更加爱岗敬业、积极进取。
第四,为护士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针对不同个体的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其优势特点,适时适地地根据她们各自的能力、性格、适应能力和特长等多方面因素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拓展护士成长空间,搭建成长平台,尽可能多地为护士提供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满足护士不断成长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五,营造“尊重护士、关爱护士”的良好氛围。该院成立了“关爱护士”基金,用于为困难护士提供帮助;开通了主任信箱,召开护士座谈会,及时听取临床一线护士的心声;将人性化管理融入到工作的点滴之中,实施人性化弹性排班,尽量照顾到护士的特殊需求,为护士提供更多自我成长的时间。
李振香说,护理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只有为护士营造一个温馨愉快的工作氛围,才能使她们在实践中全身心地投入,满腔热情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寄语护士: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李振香曾获山东医学科技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荣获“全省非典型肺炎防治二等功”、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在2012年8月获首届山东省“十大杰出护士”荣誉称号。作为一名热爱护理的资深护理人员,她对护理工作有着许多的感触。
德育教育事迹材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篇7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中我们发现语文学科在实现德育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语文人文性特点决定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语文丰富性特点决定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材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内容丰富的思想结合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文字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又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特点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的方法构建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真情实感。语文教学非常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
(一)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识字教学不是简单的识字写字。低年级学生理解生字的主要方法是组词练习,然后根据词语表示的意思结合具体事物和动作来理解。组词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打”字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并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字形。然后问:你能给这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吗?学生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等词语。我听了说:“同学们,你们组的词语是对的,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能打人、打架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是的,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那你们还能组其他词语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组出了“打球”“打水”等词语。
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识字教学就显得不枯燥了。
(二)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在学生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棉鞋里的阳光》时就发生一件有趣的事。
在采用分角色读,给画面配音等方式朗读后,我问道:“棉鞋里除了阳光还有什么呢?”结果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棉花。”正当我哭笑不得时,有学生在位子上偷偷嘀咕说“不对,棉鞋里除了阳光还有温暖。”
我马上走到她边上,问:“你能大声地复述刚才的话吗?”
她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棉鞋里还有温暖。”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觉得当奶奶穿上晒过的棉鞋时心里一定很感动,感到很温暖。”
“那是谁对谁的温暖呢?”
“是小峰对奶奶的温暖,是小峰对奶奶的爱。”
其他学生恍然大悟,纷纷接嘴:“是的,是的,因为小峰爱奶奶,所以才给奶奶晒棉鞋。”这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觉得棉被里也有温暖。”我笑着问:“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妈妈爱奶奶,所以才晒棉被,棉被里有妈妈的爱。”“是啊,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小峰母子俩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那同学们,你们学完后又该怎么做呢?”学生低头思索了一会,马上举手说:“我要给奶奶敲敲背。”“以后吃饭时我要第一个给外婆盛饭,因为都是外婆照顾我,她很辛苦。”……
听着学生精彩的回答,看着学生真诚的小脸,我想学生已经知道了如何体贴别人。
(三)古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古诗教学内涵非常丰富。如,《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渔歌子》等古诗以明快的笔调描绘了美丽的山河,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还透露出诗人那积极进取的精神;《锄禾》通过“日当午,禾下土”的辛苦劳作场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
(四)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专门讲了“在作文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看出学生的思想状态。教师在修改作文时,不仅要改掉学生组词、造句、语法上的错误,还要修改学生语言文字中体现出来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恰当地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散文 篇8
语文界流传了这样的话:“做人不做女人,教书不教语文”,当然这是针对做优秀语文教师的艰辛而生发的感慨,但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是老师一辈子也受用不尽的财富。
期中考试结束后,一位经常旷课上网的男学生手拿一张试卷满脸通红地对我说:“谢谢您,老师,没有您就没有现在的我……”我略微吃惊,他的这一举动出乎我的预料,接过试卷一看,语文,118分,作文53分。他的作文题目是《不能没有您,我敬爱的老师》,我细细看来,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不能没有您,我敬爱的老师!当我的父母、我的亲人,当所有的老师都对我感到失望,甚至用敌视的眼光看我时,是您在黑暗中递给我一支蜡烛,给我带来了光和热,是您的一句‘老师实在佩服你的文采,我相信你一定还有比其他同学更优秀的地方没展示出来,老师期待着你的精彩的表现’大大地激励了我。老师,我会努力的,相信有您的信任、关爱和鼓励,我一定会破网而出,我一定会让所有的人刮目相看!老师,我成长的道路上不能没有您……”
看完作文,我心头一热,眼前这个“网虫”真的觉醒了,我写在他作文上一句简单鼓励,竟然让他觉醒,真是谢天谢地!
教书育人,师之道也,而语文教师更有着责任,因为有着作文批改这样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一种联结师生情感的纽带,这对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批阅学生周记的时候,发现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段话:“学校说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安全,才采取的封闭式管理,不如叫‘监狱’算了,伙房的饭菜又贵又难吃,为什么非要我们去伙房吃呢?你看,几个在大门口都有穿着制服耀武扬威的保卫把守,下课出去买点东西,他们大呼小叫,凶得像狼似的。如果你敢和他顶撞,那你是想到班主任办公室里坐坐了。放学的时候,甚至班主任也加入了把门的行列……”显然学生对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不理解,有很多的怨气,他把这怨气发在了门卫的身上,更重要的是,这种心理会严重地影响到他的学习。
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放学后我把他单独叫出来,微笑着说:“你的周记完成很好,你有一双洞察事物的慧眼,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学校的封闭式管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看问题要客观,不能凭主观臆断,你说呢?”
那次交流之后,我曾做过追踪调查,我发现这个思想比较偏激的学生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欣慰。
还有一名女同学小晶,我发现一段时间她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放学后我把她叫到休息室,拍了拍她的肩膀,递给她一杯热水,没等我开口,她似乎已知我的双眼洞察了她的心事,她就忍不住哭起来:“老师,我恨我妈妈……我几乎整天听见爸爸妈妈在吵架。我伤心极了,为了挽救这个家,我曾故意不回家,也曾故意淋雨患上重感冒,好让他们有机会共同来照顾我,我也曾学电影中上演的那样,分别替爸爸妈妈给对方买礼物……可是这些都被精明的妈妈识破了,妈妈最终还是找自己的所谓的幸福去了,我的家破碎了,我的心也碎了,我恨我的妈妈,她太自私了,我无法原谅她……”
我心里酸酸的,对于她的家庭,我事先也略有耳闻,知道她跟他爸爸一起生活,但我没想到的是,她对母亲怀着这样一种怨恨的情绪,更没想到,她会把这样的家事告诉我。这件事我感受到学生对我的信任,也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于是我擦干了她的眼泪,揽她入怀轻轻地说道:“无论发生什么事,请相信,我们的父母都是爱我们的,你永远是他们的宝贝女儿,这一点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父母分手可能总有他们迫不得已的原因,试着去理解一下你的妈妈,我想作为一个将要成年的你,已经懂事了,对吗?记住,还有老师我!”
那以后,我经常在课下找她谈心交流,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给她注入了别样的关怀,而她慢慢地也开朗了许多,课堂上终于又回到那个敢于质疑、敢于回答问题的活跃状态了,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教师节的前一天,她单独给我做了一张贺卡,上面留言:“老师,遇见您是我最大的幸福!喜欢您,是我独家记忆!您的陪伴是我今生最珍贵的回忆,您,是我今生的`贵人!谢谢您,我亲爱的老师,节日快乐!”
开学已有半个月了,刚接手了新同学,接二连三的事情却在等着我,来不及给他们正式上课,又投入到全市高三公开课的准备工作中去。那天晚上,我正在沂州府会馆准备第二天的全市高三一轮研讨公开课,两位同学先后给我打来电话:“老师,请您多注意身体,多喝水,有我们九班十班的同学为你加油,你一定会讲得很出色的!老师,我们都相信你,老师加油,我们永远站在您身后,老师,您是最棒的!”
我放下电话,眼里涌动着幸福的泪水,有这样的学生关心你、支持你,你有什么理由讲不好课呢?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两位同学的名字,他们只是在电话里告诉我,费了周折才找到我的电话号码,然后就给我打电话。
研讨会结束,终于可以好好地给学生们上课了,刚走进教室,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杯暖暖的奶茶正在讲台上飘着香。
“老师,您辛苦了,先把奶茶喝了再上课吧!”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一阵无言的感动再次涌上心头……
再绚烂的鲜花,不如孩子们的笑脸的灿烂芬芳;再热烈的掌声,亦敌不过孩子们信任和纯真的感情。有种叫做幸福的花瓣,时时盛开在我的心房深处,荡漾在我的微笑里。
钟情已是千年,相遇自是有缘。事过多年,能够被孩子们记着念着,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最幸福的。
校庆四十周年,在校庆专刊上已读完研究生我的学生小康专门为我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母校网站上,他这样写道:“委实说,我与李老师相遇只有一年的时间,只有短短的高三一年,一年时间很短,可师生情却绵延了千万里,绵延到江河碧浪,绵延到松翠青柏,以至于当我毕业后多年,有一天偶然听说李老师再次荣获“临沂市教学能手”称号时,竟然无比激动,无比高兴,无比感动,感动的想流泪,为她感到骄傲,那似乎比我自己拿到那个奖励还要激动,还要高兴,还要感动。而高三那年,我也经历了高中生涯最难忘、最快乐、最感激的一年。初识李老师,我一直心存感激,感激前世,感激今生,感激恩师,感激上天让我与李老师成为师生,虽说不是恋人般的前世五百次回眸,想必也是一千次的擦肩而过吧。那是我难忘的高三岁月,难忘的那段我痴迷追忆易安的岁月,难忘的与李老师相处的师生岁月。想想那时的我,想想那时的人,想想那时的路,多少次,我被打败,多少次,我从写作中找回自信,多少次,我感激李老师。写出的东西,被人看,是一种默许;流出的泪,独自擦干,是一种励志;念出的情,被人懂,是一种怀念。是的,那是怀念……”
那句句暖人心扉的真情话语,涌起我内心的百转千回的感动。
孩子们,遇见你们,也是我一生的幸福!我是你们点缀你生命的点点星火,你们是我回眸流年里的旷世经典!
忘不了讲台上那静静躺着的一束红色康乃馨和几片感冒药,忘不了学生齐声为我唱出的生日快乐歌,忘不了那条条饱含感情的短信,那句句暖人心扉真情祝福,那热情洋溢不约而至的邀请信,化作一股股暖流涌动在我的心中……
我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们的心灵,将自己的爱心细心地融入孩子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收获的是瓣瓣心香和芬芳。
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飞鸟集》中写了这样一句:“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在后来县电视台对我的专访中,我这样说:“撒下一粒种子,收获了整个春天”,把赞美送给我挚爱的学生们,送给我挚爱的教育事业!
德育教育事迹材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篇9
案例背景:
在我班上,有一位名叫赵玉的学生,人挺聪明的,读小学时成绩也不错。但在初中阶段,好象换了个人似的,完全没有了上进心,成天和一些后进生混在一起,经常在外玩到深更半夜不回家,还经常打架,甚至还在欺压老实的同学。在职中入学进入我班级时候,已经心灰意懒,准备独个出去打工,最多领个职中毕业证。开始时,我经常找她谈心,耐心教育她,但她是个孤傲的男生,故收效甚微。
案例分析处理:
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当然很头痛,但我想,一个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是差生,一个人变坏,肯定会有很多的因素,只有把这些原因找出来,才有可能转变她。经过多次与家长交流,我对赵玉目前的生活状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知道了赵玉的处境。原来,赵玉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赵玉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父母亲很少关心自己的女儿。她感到非常孤独,不知如何去面对这样的现实,所以当有人叫她一起去玩她当然就去了,根本就没有是与非的观念。慢慢地沾染上了这些不良少年的坏习气,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成了双差生。她的遭遇让我感到同情和惋惜,更让我为她的前途感到担忧。经过努力,我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她母亲,把情况告诉了她,并希望她能想尽一切办法来照顾和管教自己的孩子,否则这孩子的前途将会毁在她自己手
上。最后终于说服了她母亲回到她身边。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转化的效果渐渐有了成效。
对于赵玉我给予了比其他学生更多的鼓励。因为她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遭受了比别人更多的挫折,自卑心理严重,更需要正面的引导和激励。所以我注意挖掘她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表扬,使她摆脱自卑心理,重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帮助她重塑信心。我放下了老师的身份,和她做了知心朋友,象朋友一样耐心地开导倾听她的心声,我用我真诚打动了她的心。
案例心得:
为了转变这个孤傲女后进生,我放弃休息,一次次的触膝谈心、一次次的和家长沟通,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不懈的努力下,一个月下来,赵玉终于重新找回了人生目标,融入了班级。
案例反思: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在这次的工作之中有一些心得,其中有感动与鲜花,有汗水与汗泪水。对于此次的班级工作进行了以下总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在一个良好的集体中,奋斗目标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我结合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是:“学习上,尽我所能;纪律上,我所能尽;生活上,我尽所能。”在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班级成员的自主性,一切“从我做起”。使得整个目标实现过程成为“自我教育和提高”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律中体验自我奋斗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形成他们强烈的责任感。为了配合奋斗目标的实现,我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班级一日常规”,主要涉及三个核心内容:早起半小时内作好学习准备;上课抓好学习、课间抓好休息;晚睡前结束所有任务。然后,把这三项内容具体为20小项,从“衣食住行学”五个方面进行自主管理,使得班级奋斗目标得以尽快实现,学生形成了团结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
2、班级管理思想
班主任工作,可说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尽管工作尚不够尽善尽美,但已尽心尽职。我总想,只要每个班主任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 班主任对他们不仅应施以爱心、施以细心,更应施以耐心。“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真情投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从来都把我教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为了优化班级管理,营造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我费尽了心思。创设优化的管理环境,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一个自我教育者,突
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大家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3、学生养成教育
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有句话:“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我为班级学生积极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班干部既要有管理能力,又要有民主管理的具体行动。因此每个干部都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及时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我充分相信班干部们的能力,让他们自主把班级管理好,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在班干部中,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大家意识到当班干部不是为了一时的光荣,应该更加以己作则,成为班级中各方面的模范。对于各方面不自觉的同学,请学生干部和他们结成互助小组,班干部进步的同时也要帮助这些后进生一同进步,效果比较明显。班主任和同学也为这些干部进行打分、评比,为期末的干部考核、评比打下基础。学生自己按照“班级一日常规”,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现班级进步的常态化和持续性。
4、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有很多原因,大致可以这么归类。智商确实低下的,属于真差生。智商正常,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低下的,属于假后进生。对于前者,只要引导其尽量学,不能强制其结果,但是要保证他不学坏,能听话就好。对于后者,功夫可要多花好几倍。教师首先要端正其态度,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可采取家访,家校联系,课余补课等方法,辅导其进步。如果是厌学的学生,要多做做家长工作,请家长多配合,并与老师一起查出厌学的原因。也可以让学生给老师写写心里话,这可以通过写日记或者班队会的时候说出来,老师也可视情况做做调整。班主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良好的心态,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争取做第一”的班风要求每个学生,学生自己在良性环境中实现自我的突破。
5、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存在多种心理问题。不仅是大部分后进生有心理问题,就是广大的优等生也存在各种形式的心理压力和问题。
6、创建班级文化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又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因此本人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每学期可根据学校布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参与并开展各项活动。通过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对这类活动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因此每学期举行的主题班会,都能取得成功。在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自己回家收集材料,分组研究汇总资料,自己排练文艺节。形成了“良
好的心态,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争取做第一”的班风,勤奋好学的班级文化氛围,积极进取的态度,有了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主任工作总体来说,就是用自己的真心换取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我在工作之中,始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用自己的付出为学生赢得收获,赢得未来。
班主任:刘春梅
【德育教育事迹材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推荐阅读:
德育教育典型材料05-30
企业教育扶贫事迹材料08-20
教育扶贫先进事迹材料07-04
教育行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9-09
国防教育先进事迹材料08-29
小学生感恩教育事迹材料10-27
无声教育05-27
刘光伟国防教育事迹材料06-08
国学之教育润物细无声09-12
远程教育学用标兵先进事迹材料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