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身体的名言警句

2024-07-19

爱惜身体的名言警句(共11篇)

爱惜身体的名言警句 篇1

1、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汉族谚语

2、不要用珍宝装饰自己,而要用健康武装身体。欧洲谚语

3、健全的身体比皇冠更有价值。英国谚语

4、和疾病相比较,方能识得健康之可贵。英国谚语

5、身体健康常年轻,不欠人债常富裕。佚名

6、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

7、有健康才有远大的梦想,有梦想才有人生的辉煌!

8、财富是银,健康是金!

9、有两种东西丧失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价值——青春和健康。阿拉伯格言

10、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阿拉伯谚语

11、健康胜于富贵。英国历史小说家和诗人司各特

12、要快乐首先要健康。美国天文学家柯蒂斯

13、节饮食而后得健康。弗拉科利

14、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

15、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美国作家爱默生

16、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美国天文学家柯蒂斯

17、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清代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

18、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

19、胖瘦是天生,健康最重要。著名女演员范冰冰

20、健康加富裕就能创造出美来。美国成功学家博恩

爱惜身体的名言警句 篇2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欲速则不达。 (《子路》)

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

书中此类句子甚多, 涉及的内容也很广, 包括政治、哲学、教育、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千百年来, 一直为人们所传颂。有一些名句在人们不断引用过程中, 又被简化、浓缩, 形成了成语和典故, 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循循善诱”、“三思而行”、“后生可畏”等等, 在今天, 都已成为人们经常运用的词语。

《论语》中的许多名言警句为什么能长期流传, 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呢?

首先, 从内容上来看, 《论语》中凡被人们所喜爱的句子, 往往并不是那些直接表现孔子的政治态度, 抑或强烈地宣传其政治主张的言辞, 而多数是那些有深刻的哲理性或蕴涵着可贵的生活经验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 如果老读书, 不动脑, 就会罔然无所得;反之如果只空想, 不读书, 有了疑惑也不能解决。可见, “学”和“思”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二者不可偏废。这类句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具有普遍意义, 因而, 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所接受。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原来都是有所指的, 或都是有具体内容的。但引用《论语》中的话和评论《论语》并不是一回事, 引用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需要, 来“为我所用”。如“当仁, 不让于师” (《卫灵公》) , 原意是:面临着有关仁义的事, 即使老师, 也不必同他谦让。这是孔子鼓吹“仁”“义”高于一切的说教。但今天人们在引用时, 则完全避开这一具体内容, 而是用“当仁不让”来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 就要积极去做, 不应该推诿。又如“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 这句话, 原文中也是有所指的, 即“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人引用这句话来说一个人要求得进步, 就必须下苦功夫, 重视自我修养。

《论语》中还有许多句子原来意思就比较含蓄、隐晦, 很难确定其具体所指。在这种情况下, 就更给人以补充和发挥的余地。如《子罕》篇有这样一段记载:“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话是什么意思?有人说, 这是孔子在感叹光阴如流水, 一去不复返, 并无深意;有人却认为, 这句话反映出孔子对没落阶级的惋惜和留恋;但也有人说, 它体现了孔子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究属何意, 研究者自可去探讨。但由于这种句子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哲理性, 可以引起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各种联想和想象, 因而, 也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里, 正是借用这句话,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说明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 不断进步的。可见, 许多警句, 在流传过程中, 总是在不断地被人们加工、改造, 有选择、有分析地加以利用。

其次, 这些句子, 语言简练通俗, 含义丰富深刻。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以极俭省的笔墨,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而又十分自然, 易读易记, 便于流传。例如“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表面上是赞美松柏, 实际上是运用比喻手法, 借松柏不畏严寒的特点来颂扬坚贞不屈的性格。这种句子含蓄优美, 耐人寻味, 尤为人们所喜爱。后世许多诗人都喜欢借松柏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如陶渊明的诗:“青松在东园, 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 卓然见高枝。”陈毅也特别喜欢青松, 他写道:“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古往今来这些热情洋溢的诗句, 生动地表明, 孔子对松柏这一形象的观察和描写, 其影响是深远的。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和“匹夫”, “夺帅”和“夺志”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这句话, 通过一个“可”, 一个“不可”, 不仅把两者联系起来, 而且使两者加以比较、对照, 从而更有力地强调了“匹夫”之志的坚定。其他如“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等都是运用这一手法, 把两个看来无关甚至互相排斥的事物或现象, 捏合在一起, 借以相互映衬、对照, 从而把要阐明的道理, 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篇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欲速则不达。(《子路》)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书中此类句子甚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广,包括政治、哲学、教育、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有一些名句在人们不断引用过程中,又被简化、浓缩,形成了成语和典故,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循循善诱”、“三思而行”、“后生可畏”等等,在今天,都已成为人们经常运用的词语。

《论语》中的许多名言警句为什么能长期流传,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呢?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论语》中凡被人们所喜爱的句子,往往并不是那些直接表现孔子的政治态度,抑或强烈地宣传其政治主张的言辞,而多数是那些有深刻的哲理性或蕴涵着可贵的生活经验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如果老读书,不动脑,就会罔然无所得;反之如果只空想,不读书,有了疑惑也不能解决。可见,“学”和“思”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二者不可偏废。这类句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意义,因而,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所接受。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原来都是有所指的,或都是有具体内容的。但引用《论语》中的话和评论《论语》并不是一回事,引用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来“为我所用”。如“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原意是:面临着有关仁义的事,即使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是孔子鼓吹“仁”“义”高于一切的说教。但今天人们在引用时,则完全避开这一具体内容,而是用“当仁不让”来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去做,不应该推诿。又如“吾日三省吾身”(《学而》)这句话,原文中也是有所指的,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人引用这句话来说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重视自我修养。

《论语》中还有许多句子原来意思就比较含蓄、隐晦,很难确定其具体所指。在这种情况下,就更给人以补充和发挥的余地。如《子罕》篇有这样一段记载:“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话是什么意思?有人说,这是孔子在感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并无深意;有人却认为,这句话反映出孔子对没落阶级的惋惜和留恋;但也有人说,它体现了孔子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究属何意,研究者自可去探讨。但由于这种句子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哲理性,可以引起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各种联想和想象,因而,也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里,正是借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可见,许多警句,在流传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被人们加工、改造,有选择、有分析地加以利用。

其次,这些句子,语言简练通俗,含义丰富深刻。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以极俭省的笔墨,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而又十分自然,易读易记,便于流传。例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表面上是赞美松柏,实际上是运用比喻手法,借松柏不畏严寒的特点来颂扬坚贞不屈的性格。这种句子含蓄优美,耐人寻味,尤为人们所喜爱。后世许多诗人都喜欢借松柏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如陶渊明的诗:“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陈毅也特别喜欢青松,他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古往今来这些热情洋溢的诗句,生动地表明,孔子对松柏这一形象的观察和描写,其影响是深远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和“匹夫”,“夺帅”和“夺志”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但这句话,通过一个“可”,一个“不可”,不仅把两者联系起来,而且使两者加以比较、对照,从而更有力地强调了“匹夫”之志的坚定。其他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等都是运用这一手法,把两个看来无关甚至互相排斥的事物或现象,捏合在一起,借以相互映衬、对照,从而把要阐明的道理,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爱惜自己身体的句子 篇4

2、贤妻和健康是一个男子最宝贵的财富。英国学。

3、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4、不要用珍宝装饰自己,而要用健康武装身体。欧洲谚语。

5、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

6、健康胜于富贵。英国历史小说家和诗人司各特。

7、没有健康,生活就不成为生活,人也就虽生犹死。

8、忧愁焦虑和悲观,使人体弱多病;豁达喜悦和乐观,使人健康长寿。

9、卫生环境要做好,均衡饮食最重要,运动身心不可少,快乐健康永不老。

10、健康,也是整整陪伴我们十几年得好伙伴,好朋友,我们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11、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

12、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

13、人老要服老,不要假装逞顽强,学会储备健康,要科学地按客观规律控制自己,量力而行。

爱惜时间的名言 篇5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远去的尘封往事值得品味,逝去的青春依然值得回忆,走过的路子,留下时代的印痕,蕴含着成长的足迹。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一眨眼,一年,还是一瞬间?时间又好象烤箱里的面包,时间长了,面包就会融化,这也就是时间的痕迹。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夜阑珊,读无眠,听尽春言,每天都是新的一片,不再清闲,望着洒满月光的星星一路向前。

时间是治愈伤痛最好的良药,它能让人学会遗忘,也能让人学会放下,最美的年华是你遇到了谁,最深的红尘是你错过了谁。

生命如日出日落,岁月蹉跎,时光荏苒,时光一去不复返,往事只能回味,物是人非事事休,岁月不饶人,岁月无情,仿佛还在昨天。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尡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在别人的轨迹里看到自己曾经那么认真,那么虔诚,可是却无比悲凉的足迹,想到自己一路这么千山万水地跋涉过来,我就想哭。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回忆的双手老是拾起那些明丽的忧愁。芳华的羽翼,划破伤痛的回忆;昨日的泪水,激起心中的波纹。

残梦已尽,为何还痴痴不放?往事已过,为何还迟迟不忘?陌路上的人身已转,为何还苦苦相追?匆匆人生,残酷的岁月留下多少无情的痕。

逝去的岁月也如溅起的细小的水花,静静地涤荡着陈旧泛黄的思绪,如一段没有声音的影像,尔后就不见了踪影。

无情的时光老人就像一阵寒风,吹走了万物的新气,但只要你赶紧地陪着它一起赶路,到老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青春犹如一朵花,不是瞬息就枯萎的昙花,也不是常年开放的四季,更不是热烈的玫瑰。青春是一朵报春花,又名年景花樱草,象征着青春的快乐与忧伤。

名言警句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议论文;名言警句

一、引作题目,统摄全文

要想使读者一下发现你与众不同的构思,以及丰富深厚的阅读积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如将自己读过的诗文名篇中与议论文的写作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拿来”引作标题。如马铁丁的《俭以养德》,用诸葛亮的一句名言“俭以养德”做题,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俭以养德”四个字,深刻揭示了节俭对于品德修养的意义,内涵丰

富,文字典雅,精警动人,给人深刻的印象。

二、引作开头或结尾,揭示或深化主题

在议论文中,开头或结尾适当地引用名言警句,可以强化议论文议论的分量,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引作开头的,如课文《怀疑与学问》(顾颉刚)的开头: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文章开头两段用了名言的写法,所引两句古代名言,紧扣题目,在全文中起了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充当论据的作用,并使开头显得新鲜活泼,增强了文章议论的深度。

引作结尾的例子很多,如《路,就在自己的脚下》(佚名)的结尾:“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遇见森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让我们将鲁迅的这段话,写在自己双脚踏出的生活之路的路标上吧。”

三、引作分论点或论据,增强议论的说服力

议论文常常要议论说理,如能在议论文的关键处巧引名言警句,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增强议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人民日报》有一篇社论《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后,以后连续八个自然段引用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作为分论点,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分论点浑然一体,开合有度,比例适当,说理透彻。

四、质疑或化用名言警句,充分展现个性风采

在议论文中,如能大胆科学地质疑名言警句,往往能使你的文章在“深刻透彻”方面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化用名言警句则能展示你驾驭语言的机智和灵活,使你的语言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如议论文《功夫不负有心人》:

人们常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认为做事只要有恒心,功夫下到,就能成功。殊不知,功夫也会负有心人。为什么?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面,而忽视了要尊重客观规律的一面。……不尊重客观规律,功夫也会负有心人。

爱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篇7

二、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

三、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四、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五、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六、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七、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八、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九、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爱惜粮食厉行节约名人名言 篇8

2、一米一谷,都是春夏秋冬滴汗水的收获,请珍惜!

3、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4、一颗米粒九十九个工。

5、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6、精打细算半年粮。

7、糠菜半年粮。

8、饱时不忘饿时饥!

9、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

10、民以食为天。

11、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

12、丰收当歉年过。

13、一两煤,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

14、丰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15、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

16、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17、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18、节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19、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20、节约粮食,造福人类。

21、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节约粮食,现在做起。

22、出门走路看风向,穿衣吃饭量家当。

23、爱衣常暖,爱食常饱。

24、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25、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26、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27、十匙合成一碗饭。

28、人人节约一粒米,拯救世间千万人。

29、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30、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31、生命诚可贵,粮食价更高!

32、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33、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3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5、耗子还存三分粮。粮头不俭,粮尾喊饭。

36、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37、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38、请记住:粮食来得不容易!

39、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40、饱食终日,粒粒可馨。

41、爱惜粮食,从娃娃抓起!

42、爱惜粮食就是热爱生活。

43、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44、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

45、嘴是无底洞。大吃胜过小赌

46、节约粮食,人人有责。节约粮食,人人有利。

47、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

48、省下一颗粮食,已许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生命!

49、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50、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51、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52、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53、粒米虽小你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54、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

55、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

56、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57、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58、节约粮食,远离浪费。

5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60、粮再多,野菜也要备几锅。

61、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62、粮食是血汗换来的!

63、粗茶淡饭,吃得到老;粗布棉衣,穿得到老。

64、大吃大喝顾眼前,省吃俭用度灾荒。

65、崇尚节粮风气,促进可持续发展。

66、吃饭不忘农人苦,穿衣不忘工人忙。

67、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68、树立节粮意识,珍惜劳动成果。

69、家有万担,不脱补衣,不丢剩饭。

70、爱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71、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72、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73、节约粮食给未来生活多一点机会!

74、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

75、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76、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

77、浪费粮食是最大的犯罪!

78、也许温饱在某个角落还是难题,请珍惜手中的粮食!

79、成由勤俭败由奢。

80、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81、一斤粮,千粒汗,省吃俭用细盘算。

82、一粥一饭汗珠换。

8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84、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85、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86、珍惜劳动成果反对浪费粮食。

87、爱惜粮食,人人有责!

88、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

89、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90、三年烂饭砌高楼,三年稀粥买条牛。

经典历史名言警句―励志名言警句 篇9

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到了另一个房间。(列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

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西塞罗)

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的。……丧失往昔的人是不幸的。世人应当认识和尊重过去,以便建设符合情理的未来。(雅克•勒高夫)

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桑塔亚)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马克•布洛赫)

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阿克顿)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

(雷蒙•阿隆)

人生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是一小块煤。(鲁迅)

“历史,若作最正确的阐释,即是教导人宽容和智慧。我不相信法国以外的国家不需要这些教导。”(雷蒙-阿隆)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如果我是一个文物收藏家,眼睛会光盯住那些古老的东西,可我是个历史学家——我热爱生活。”(【法】亨利-皮雷纳)

“我们不是为过去而追念过去,却因为过去有所裨补于现在而怀想过去。是以记忆的本原与其说是知的、行的,毋宁说是情的。”(杜威)

“关于往事,必须说真话,否则就什么也别说。追忆往事十分困难,只有说真话才值得回忆。我们要努力只讲真话。这是困难的。……不过,人们到哪里去寻求真理,人人在那里得到他应得的赏罚的法庭是有的。这就是说有这样的见证人,他们是凭着良心作证的。没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审判了。”(《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有关健康的身体的名言 篇10

2) 旺盛的精力,来自健康的身体;愉快的笑声,是精神健康的标志。

3)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甜语甜食,夺志坏齿。生活有度,人生添寿。吃饭有度,不胖不瘦。

4) 一个经常旅游的人,必有渊博的知识、不挠的毅力。一个经常锻炼的人,必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5) 年轻时放弃健康获取财富;年老时会放弃一切财富去恢复健康。

6)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

7)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

8) 治病花钱不要细,别跟自己过不去。病来身上心放宽,战胜疾病须乐观。

9) 房宽楼宽,不如心宽;千好万好,不如心好。

10) 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心灵的疾病,比肌体的疾病更危险。

11)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

12) 临大事静气为先,遇险滩宁静致远。

13)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

14) 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善待自己,无愧于心。随遇而安,自成天趣。信马由缰,快乐安康。

描写秋天的名人名言名言警句 篇11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上一篇:树远大理想展青春风采-议论文下一篇:八年级的滋味_初中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