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绿化特征分析(通用7篇)
济南绿化特征分析 篇1
基于L波段雷达资料的济南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
基于L波段探空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的垂直分层资料密,并从地面开始就可以获取资料的特点,分析了济南地区边界层特征,总结了逆温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作 者:吕庆利 耿勃 刘朝晖 邹玉玲 作者单位:吕庆利,刘朝晖(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
耿勃(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31)
邹玉玲(山东省气象信息中心,济南,250031)
刊 名:山东气象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METEOROLOGY年,卷(期):29(3)分类号:P412.25关键词:L波段雷达 边界层 空气污染
济南绿化特征分析 篇2
关键词:低能见度,大雾,持续时间
低能见度是造成航班不正常的诸多气象因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恶劣的能见度对飞机安全的起降造成威胁。据统计, 由低能见度造成的飞行事故占所有气象原因造成事故的1/2左右[1]。
引起低能见度的因素有很多, 烟、霾、降水等天气现象均能对能见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大雾天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由表1可知, 济南机场累年各因素引起能见度小于1000米日数中, 大雾日数最多, 有56天, 占全部日数的78.5%, 次多的烟仅占9%, 可见一年中大雾日数的多少对低能见度的日数产生了直接影响。
因此, 了解易出现低能见度的天气形势并准确把握大雾的生成与消散对航班的正常起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雾是一种常见的视程障碍现象, 当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以后, 水汽即可凝结或凝华而形成雾, 当雾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称之为大雾。济南处于内陆, 大雾以辐射雾居多, 在比较稳定的环流背景下, 特别秋冬两季, 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湿润的夜晚或清晨, 极易形成大范围连续性大雾天气[2]。
本文通过对近20年低能见度和大雾天气的统计分析, 为大雾的准确预报提供有力依据。
本文所用资料来源于《济南遥墙机场航空气候志》, 资料年限为1993年01月到2012年12月, 共20年。
1 低能见度的年际变化
图1为近20年能见度小于1000米日数的年际变化曲线。由曲线可知, 20年的年平均低能见度日数为63.2天, 其年际变化较大, 出现5个峰值点和6个谷值点, 其中日数最多的年份是2006年, 为109天, 日数最少的年份是2010年, 为42天, 年际变化呈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
1993年至2002年低能见度的平均日数为59.2天, 2003年至2012年的平均日数为67.2天, 后10年较前10年低能见度的年平均日数增长了8天, 由此也可看出低能见度日数是在波动中增加的。
造成低能见度日数增加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大雾天气的增多。自1976年以来, 蒙古高压有减弱的趋势, 亚洲冬季风和冬季风经向环流都趋于减弱, 同时使得冬季进入中国的冷空气偏弱[3]。而大雾天气又多在冬半年出现, 这种趋向减弱的高压环流形式有利于大雾的发生。另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 烟、霾出现的频率也大大增加。森林植被等的破坏造成沙尘天气的增多也是原因之一。
2 低能见度和大雾的月际变化
由图2可知, 机场累年各月大雾出现日数呈现两峰两谷的形式。由于不同季节和月份具有不同的温湿特征及环流形式, 大雾日数在不同的季节和月份也有所不同。
月平均雾日峰值出现在12月, 共8.4次。冬季, 常常在冷空气过后, 高空由西北气流控制, 云量较少, 地面处于变性高压后部或均压场中, 气压场形势较弱, 夜间晴朗微风, 地面辐射冷却形成逆温层, 这时易形成辐射雾。次峰值出现在9月, 共7.5次。8~9月副热带高压北上, 雨水偏多, 空气湿度大, 也较易形成大雾天气[2]。而春季比较干燥少雨,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 不易形成大雾, 因此3~5月大雾日数为全年最少。
由累年各月低能见度日数和大雾日数曲线的关系来看, 低能见度日数的走势和大雾日数的走势基本一致, 仅在数值上有微小差异, 峰值和谷值的月份也完全对应。由此也可以证明, 大雾是导致低能见度出现的根本原因, 大雾出现的日数决定了低能见度日数的多少。
3 低能见度的持续时间分析
表2是四季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不同持续时间的出现次数。由表可知, 秋冬两季低能见度发生的次数明显高于春夏两季, 各占全年的三分之一。秋冬两季是易出现大雾的季节, 可见大雾是秋冬影响航班正常的主要原因。夏季的低能见度主要因降水和降水后空气湿度大形成的大雾引起。四季中低能见度持续时间均以2~4小时的次数最多, 其次是0~1小时。冬季低能见度维持6小时以上的次数高于其他季节, 其中最长的一次是2011年12月4日的大雾持续了63小时53分, 说明济南机场冬季大雾有持续时间长, 不易消散的特点。
4 结论
1) 大雾是引起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中最主要的因素;
2) 能见度小于1000米年平均日数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雾日数的增加;
3) 冬季是济南机场最易出现大雾的季节, 而春季出现大雾的次数最少;
4) 低能见度日数的月际变化与大雾日数的月际变化基本一致;
5) 济南机场四季低能见度持续时间均以2~4小时的次数最多, 冬季大雾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汪宏, 徐继刚.太原机场大雾特点及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郗兴文.山东内陆冬季大雾形成的气候特征.安徽农业科学, 2010.
济南绿化特征分析 篇3
【摘 要】对比分析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济南市14个监测点PM2.5的监测数据,分析得出济南泉城广场、济南开发区场、山东经济学院、济南市科干所、济南市化工厂、济南市蓝翔技校、济南市宝胜电缆、济南市跑马岭以及济南市长清区党委九个监测点的PM2.5含量最高点出现在3月;而济南高新学校、济南市监测站、济南市农科所、山东建筑大学以及济南市种子仓库5个监测点的PM2.5含量最高点出现在4月;结合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数据分析,在3、4月份春季风沙季节,细颗粒物PM2.5为导致春季风沙季雾霾的首恶元凶。
【关键词】PM2.5;雾霾;时空分布
1.引言
从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开始,系统的研究细颗粒物PM2.5的产生机理以及影响其排放的各种因素,从其生成源角度研究探讨有效控制细颗粒物PM2.5排放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提出雾霾治理的建设性措施。
2.实验数据分析
2.1 数据采集
采集山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官网发布的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济南市14个监测点PM2.5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以及雾霾的治理提供基础数据。14个监测点PM2.5含量的月含量值见表1。
2.2 数据分析
济南市14个监测点细颗粒物PM2.5的含量对比图见图1:
3.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济南市14个监测点PM2.5的监测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3.1 济南泉城广场监测点、济南开发区场监测点、山东经济学院监测点、济南市科干所监测点、济南市化工厂监测点、济南市蓝翔技校监测点、济南市宝胜电缆监测点、济南市跑马岭监测点、济南市长清区党委监测点PM2.5含量最高点出现在3月;
3.2 济南高新学校监测点、济南市监测站监测点、济南市农科所监测点、山东建筑大学监测点、济南市种子仓库监测点PM2.5含量最高点出现在4月;
3.3 分析14个监测点含量较高的月份集中出现在3月、4月,也就是春季,根据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数据分析,在春季风沙季节,济南城市扬尘和土壤风沙尘对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分担率高达37.08%,超过燃煤尘和机动车尾气尘,成为导致春季风沙季雾霾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吴虹,张彩艳,王静,宣肇菲,楚翠娟, 冯银厂,徐虹.青岛环境空气PM10和PM2.5污染特征与来源比较[J].环境科学研究,2013,26(06): 583-589.
[2] 高晓梅.我国典型地区大气PM2.5水溶性离子的理化特征及来源解析[D].山东大学,2012.
[3] 徐虹,林丰妹,毕晓辉,焦荔,冯银厂,洪盛茂,刘文高.杭州市大气降尘与PM10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01):1-7.
科研项目:
济南市软科学科研项目《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及雾霾综合治理对策研究》项目编号: (201502139)。
作者简介:
济南绿化特征分析 篇4
现代化城市温度分布特征及绿化对策
应用Lanasat-5卫星图象资料,对成都市区夏季晴天温度分布作客观分析,拟定5个温度层次,确定相应代表性观测点,每点1.50和0.10 m两个高度,同步进行气温、相对湿度观测;同时与近郊5个气象站平行观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城市热岛、干岛出现在城东、绿化水平低的工厂密集区,最高气温达35.7 ℃,比郊区平均高出3.0 ℃;而绿化较好的城西小集镇、事业单位,特别是公园,最高温度为32.7 ℃,与郊区接近;相应的相对湿度比郊区低14%左右.
作 者:袁东升 杜远林 钱妙芬 YUAN Dong-sheng DU Yuan-lin QIAN Miao-fen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系,四川,成都,610225刊 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年,卷(期):200730(2)分类号:P412.11 P412.27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 绿化 温度分布 相对湿度
济南市居住区规划分析论文 篇5
一.城乡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是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一些区域协调可以依赖法律实施,但大部分的情况是自愿的合作。在这样的组织中,规划或公众参与完全是志愿的,决策者和规划师遵从这样一种方式工作,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公众的支持。这种自愿的合作组织在协调区域不同城市的利益过程中会发挥一定作用,帮助城市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公众参与。但某些情况下会有来自地方的反对和阻力,确实需要强制实施。可持续城市是指城市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相协调在规模(人口、用地、生产)、结构、等级和功能等方面能够持续变化和扩大,能够进行自我升级、改善并实现结构的持续性转变。建设可持续城市是以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和资源等因素为基础,在资源最小耗用的前提下,通过均衡的分布农业工业、居住区、交通等城市活动,做出科学的城市总体设计,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的和谐一致,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数量、规模和结构由小到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非可持续性到可持续性变化。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延续和创新。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貌和人们观念迅速改变,这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西方学者的怀疑。在发达国家,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被不断挖掘和利用。尤其在1980年代以后的西欧,城市决策者本着利用艺术、传统和其它文化资源吸引旅游、创造就业机会的目的,发掘地方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如在德国鲁尔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被认为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文化特色的发掘、保持和创新为这一老工业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和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城市设计、详细规划等各个层次的规划都需要关注可持续性,以保证发展战略落实到各个空间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首先应从本质上理解城市自然过程的意义,并将其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指导,做到根据生态原则来利用土地和开发建设,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中,构筑城市设计框架的目标将重点强调自然资源和建成环境的保持。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建成区改造成更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可持续的城市设计原则将对现状建筑、基础设施和道路的接受和再利用以及可循环建材的再利用放在了首位。其次,可持续发展鼓励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以及景观的保护。任何新的建材应当从可持续的资源中获取,像木材就应当从管理良好的可持续森林中获得。第三,在新建成地区,建设的模式要将分散的活动区之间消耗能量的出行减少到最少,同时还要减少建筑内部运行消耗的能量。未来的发展必须满足国民对食品、矿物、住宅以及其他建筑的需要不过,重要的是,这种发展应当遵从环境的目标,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所确立的准则。任何新的建筑应当通过灵活的规划设计以适应其使用年限中不同的使用要求。交通系统服务与新的城市结构,将不得不“在服务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维护未来生活质量之间寻求平衡”。对城市环境进行重新整理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城市设计专业是一个独特的挑战。同样,经济增长也面临相同的前景,它必须在提高生活水准的同时使城市更富可持续性。
三.城乡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交通需求是一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的派生需求,不同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联系方式,通过影响居民个体的出行行为选择过程,进而作用于城市交通系统,并最终产生不同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后果。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对于低碳城市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导致我国目前有些城市规划实践与低碳城市的`目标甚至存在很大的矛盾。因此,本研究由理论整理入手,继而通过实证研究支持,提出一套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下的城市空间与交通的规划策略。研究分别从区域层面、总体规划层面及详细规划下的居住区和街区设计三个层面来研究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形态。
从区域层面而言,我国城市与区域的交通建立在“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的评价标准上,加之区域土地使用模式多为粗放式,两者合力产生了高能耗的基于小汽车的区域空间布局。对比现状缺乏交通考虑的无序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合理的都市区发展模式应是结合有轨道或区域公共交通引导的走廓模式,通过空间整合与控制小汽车的数量,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标。另一方面,传统规划理论中强调的一个就业居住平衡的城市和功能上的“自我平衡”被验证并不能降低对机动车的依赖,而应是在提高居民就地就业率的基础上利用高效的公交系统将各城镇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区域平衡。从总体规划层面,研究从城市密度、开发强度、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等角度分析了其对城市交通低碳化的影响。基于国内外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提出低碳城市的土地使用规划原则:①应当以短路径出行为目标的土地混合使用;②适合行人与自行车使用的地块尺度;③以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确定开发强度;④坚决地限制小汽车的使用的策略。从详细规划层面,研究从居住区规范入手,分析其积极性及不足,并与美国《绿色低碳社区发展评估系统》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居住区的设计仍然偏重于物质环境层面,对人的行为少有涉及,也没有明确的低碳指标。研究从街区尺度、规模、用地开发强度等角度分析了“大盘”、“巨型居住社区”、低密度住区产生的原因及对低碳节能居住的影响。
济南绿化特征分析 篇6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现状分析报告 北大纵横 声明 本报告为中期报告,所有意见均非最终结论 本报告旨在对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诊断,不针对任何部门和个人 目录 前言 ………………………………………………………………………………………………………………4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7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12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26 总结 ……………………………………………………………………………………………………………51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总结 前言 北大纵横项目组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资料收集、相关人员的访谈和企业调研,对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高新控股集团、金桥高新发展集团、齐鲁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出口加工区等近四十人进行了访谈,搜集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第一阶段报告之一《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现状分析》。本报告是对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报告与《开发区模式研究报告》及《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整合模式报告》一起,作为项目第一阶段管理调研及业务整合模式的成果。对本次调研、访谈予以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和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项目工作按计划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管理调研及业务整合模式 战略规划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下属公司高管激励机制设计 阶段4 3 项目启动 0 内、外部资料收集 1 开发区模式借鉴 4 国有资产整合模式设计 内部访谈 2 35天 20天 10天 30天 5 现状分析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总结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1-2000年)第二阶段(2000-2005年)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第二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全员招商,忽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不明确、产权不清晰 新区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目前财政压力较大,下属国资企业缺乏造血机能,依靠财政意识较浓。如何经营好国有资产,减少国家投入,成为经营高新区的前提条件 招商引资 建设高新区 经营高新区 建设高新区,成立八大公司 工业发展总公司 物资总公司 投资总公司 开发建设总公司 物业总公司 保税仓库 进出口公司 信息快报集团 金桥集团 八大园区 高新控股 三大园区 资料来源:访谈 济南高新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阶段1:1991-2000 阶段2:2000-2005 阶段3:2005年至今 建设高新区 1991年,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到2000年为第一个发展阶段,期间成立了八大公司。工业发展总公司:下属100多个企业,后亏损1000万破产 物业总公司:现正在做改制方案 物资总公司:亏损5000万,破产 开发建设总公司:从郊区划过来,改制难度大 进出口公司:已脱离关系 投资总公司:亏损过亿,后改为事业单位,为高新区融资平台,现为高新控股子公司 保税仓库:现正在做改制,有一座两万平方米的大楼,亏损每年7000万 信息快报集团:曾经效益很好,一年盈利一千万,后破产 资料来源:访谈 济南高新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阶段1:1991-2000 阶段2:2000-2005 阶段3:2005年至今 招商引资 第二阶段为招商引资阶段,从2000年-2005年,高新区在主要领导号召下进行全员招商,成立八大园区和金桥集团 金桥集团整合了所有国有资产,但是产权没有变更,只是行政管理权集中,由于种种原因亏损严重。后国有资本营运公司独立出来 这一阶段,国有资产管理较为混乱,许多项目盲目投资。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影响了其他业务的发展 资料来源:访谈 济南高新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阶段1:1991-2000 阶段2:2000-2005 阶段3:2005年至今 经营高新区 第三阶段从2005年初至今,由于领导班子换届,新领导班子认识到全员招商的弊端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性,提出经营高新区的思路 由全员招商改为专业化招商,将招商职能归到招商局,除园区外,其他单位不必进行招商活动 成立高新控股集团,整合国有资产并盘活经营,制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 资料来源:访谈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总结 内容概述 项目小组对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的分布情况及各国资单位控股、参股公司资产情况做了调查 国有资产存在经营管理与资产所辖关系脱离现象,国有资产管理的权、责、利不一致,管理体制不顺畅 国资企、事业单位经营效益较差,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主要靠租金收入,大多数单位不能盈利或是盈利水平较低,需要财政给与支持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国资企、事业单位构成 国有资产分布状况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与资产所辖关系 国有资产经营效益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总结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组织结构图 管委会 办 公 室 投资服务局 国土资源局 行政执法局 法制局 宣传部 社会事务局 科技 经济 发展 局 组织部 教育局 人事 劳动 与社 会保 障局 招商局 规划环保局 财政局 建设局 审计监察局 司法局 济南高新控股集团 济南出口加工区 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 山东金桥高新发展集团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济南高新区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构成 管委会 济南高新控股集团 济南出口加工区 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 山东金桥高新发展集团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济南东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泰山贤文电子产业有限公司 齐鲁软件大厦有限公司 济南高新区投资总公司 科信担保服务中心 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 开发建设总公司 济南东源供水有限公司 济南东新热电有限公司 物业管理总公司 开发建设发展中心 保税仓库 有管理权和产权关系 有管理权但没有产权关系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国资企、事业单位构成 国有资产分布状况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与资产所辖关系 国有资产经营效益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总结 高新区管委会全资企、事业单位资产情况表 1,875,736,758.76 4,325,750,807.07 合计 60,207,012.93 98,624,184.77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509,562,578.37 723,334,559.18 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 264,927,746.98 408,180,277.97 金桥集团 1,041,039,420.48 3,095,611,785.15 济南高新控股集团 净资产(元)总资产(元)单位名称 数据来源:各单位资产负债表 高新控股集团控股、参股企业情况表 99.32% 2199 山东泰山贤文公司 80.04% 1600 齐鲁软件大厦有限公司 90% 4139.2 科信担保服务中心 90% 19989.77 齐鲁软件学院发展中心 73.80% 39062.02 投资总公司 90.00% 90 济南东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股比 投资额(万元)控股单位名称 10.00% 100 济南华明微珠材料公司 1.59% 1790.63 济南市商业银行 2.29% 946.71 山东航空公司 20.00% 250 中关村海外科技园公司 20.00% 4163.25 山东松下映像产业公司 21.00% 187.21 山东华泰保尔公司 23.80% 200 山东明天集团公司 25.00% 300 齐鲁软件园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46.15% 200 商河长安工业开发有限公司 49.00% 12950 济南国际会展中心 股比 投资额(万元)参股单位名称 数据来源:《高新控股集团股权企业投资情况表》 88167.79 控、参股单位投资额合计 21087.8 参股单位投资额合计 67079.99 控股单位投资额合计 投资额(万元)类别 金桥集团、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控股、参股企业情况表 49.87% 2416 济南东新热电有限公司 60% 1200 济南东源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股比 投资额(万元)控股单位名称 8.5% 8.5 山东高新工程设计公司 股比 投资额(万元)参股单位名称 软件园参股企业 金桥集团控股、参股企业 25% 20 北京科思力有限公司 股比 投资额(万元)参股单位名称 创业服务中心参股企业 37.5% 30 济南物华天宝 50% 30 济南华拓科技 13% 30 山东万方汇博 12.9% 30 山东汇盛天泽 37.5% 30 济南明阳公司 23% 30 济南龙昌自动化 4.615% 60 济南蓓力粉技术工程公司 14% 7 济南创服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8.33% 10 亚美公司 股比 投资额(万元)参股单位名称 资料来源:访谈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国资企、事业单位构成 国有资产分布状况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与资产所辖关系 国有资产经营效益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总结 国有资产存在经营管理与资产所辖关系脱离现象,国有资产管理的权、责、利不一致,管理效率低 经营管理 火炬大厦、创新大厦、留学生创业园一期 创业服务中心 投资公司 资产所辖关系 管委会希望国资企业实现的是政府要求的功能性意志,而非企业本身的经营需求 国资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的经营意识,以事业单位的身份在高新区的经营中发挥作用,实际发挥不出经营作用 所以通过资产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国资企业,没有对下属资产进行经营的可能,无法按照企业化的运作来经营国有资产,而全部等待管委会的行政决策来代替经营决策,失去本身发展的能动性 说明 物业总公司、建设发展总公司、建设发展中心、保税仓库 金桥集团 国资处 经营管理 资产所辖关系 资料来源:访谈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国资企、事业单位构成 国有资产分布状况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与资产所辖关系 国有资产经营效益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总结 国有资产经营效益较差,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不能盈利或是盈利水平较低,需要财政补贴 2005年高新区国资单位经营效益表 虽然财政投资巨大,但是高新区内的国资单位盈利能力较低,多年来几乎没有上缴财政利润(除营运公司曾上缴过300万)财政投入无法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财政累计贷款达50个亿,财务风险很大 资料来源:各单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0.52%)3,160,093.98 2,984,708.78 60,207,012.93(316,705.21)创业服务中心 0.03 % 22,114,185.32 18,624,256.54 509,562,578.37 161,914.37 齐鲁软件园(7.09%)65,652,073.91(13,142,464.48)264,927,746.98(17,766,711.86)金桥集团 3.99 % 59,628,081.95 21,651,021.50 1,041,039,420.48 30,665,465.20 高新控股 净资产 收益率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 净资产(元)净利润(元)单位名称 园区内写字楼、厂房租金较低,国资单位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主要靠租金收入 国资单位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写字楼租金,因而造成一些单位的租金收入只能维持运营费用,有的甚至还需要财政补贴 0.7 凯贝特基地 0.7 环保科技园 1 大学科技园 0.2 出口加工园 0.8 创业服务中心 1.0 齐鲁软件园 租金(元/平方米/天)单位名称 高新区各园区写字楼、厂房租金 资料来源:山东房地产网,2005年济南市写字楼市场回顾及未来展望 2006-1-20,http:// 注:平均租金(按使用面积,使用率按70%计算,单位:元/平米/天)为了引入企业,创造税收,高新区写字楼的租金价格为济南市最低 2005年济南市写字楼租金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总结 内容概述 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融资和投资未能形成封闭的环路,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监控机制 多个主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权、责、利主体不清晰,监督制约机制难以建立, 资产管理的责任难以落实,难以发挥资产经营的作用,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全员招商向专业化招商转变,提高了招商的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房地产开发业务较为薄弱,房地产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对房地产业务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 齐鲁软件园的经营模式对于其他园区具有借鉴意义,济南出口加工区和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面临经营困境,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官本位意识较重,竞争意识较弱;在企业化经营的单位中有多种人员身份,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投融资业务 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业务 房地产业务 园区经营业务 国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总结 目前高新区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新区大规模建设所需大量资金 说明:目前融资渠道单一的状况与政企关系不清有关。政企关系不清将导致产权关系不清。由于无法提供投资人清晰的产权结构,必然引起市场的质疑。投资人不清楚投资对象的资产状况,也就无法对投资风险做出评估,必然会出现政府一方面大力推动产权多元化,而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却难有真实举动的尴尬局面。银行贷款 工程联建 吸引外部投资 目前高新区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 融资主体为高新控股集团(以前是投资公司)融资资金全部上缴财政局 齐鲁软件园及其他国资单位采取联建方式,解决建设资金紧张问题 以土地作为投入,吸引外部企业资金进行建设 会展中心等项目采取与民间资本合作的方式吸引外部资金 投入运营后,按合作开发合同规定的利润分配比例进行利益分配 现有融资渠道 资料来源:访谈 融资和投资未能形成封闭的环路,财务风险全部转嫁到财政局,财政资金严重不足 财政局 投资公司 银行 贷款 支付利息 归还贷款 上缴财政 拨付资金 使用单位 融资和投资未能形成封闭的环路,使用单 位只管使用不管还贷,资金利用率低,监管难度较大 财务风险全部转嫁到财政局,财政资金严重不足 财政局 银行还贷 新区建设 下属企业 日常开支 税收一年7亿 银行负债50亿,每年还本付息4.5亿 新区建设今年需要34.5亿 下属企业改制和维持、管委会日常开支需 要大量资金 资料来源:访谈 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投资缺乏风险监控,财务风险较大 管委会 财政局 投资项目 上报 上报 审批 拨款 投资决策缺乏科学的程序 有些投资项目是形象工程或是纯粹为了招商引资 缺乏专业机构进行投资分析和决策,对投资项目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全部由财政局承担,财务风险很大 投资回报率低 投资 政府职能 基础设施 风险投资 参股企业 引入外部资本较少,财政投入比例过大 建设主体不清,资金使用缺乏监管 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要求过高的成功率 缺乏适时的退出机制,造成国有资产的沉淀 资料来源:访谈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投融资业务 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业务 房地产业务 园区经营业务 国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总结 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但正在进行吸引外部资本的有益尝试 财政局 道路建设 供水设施建设 供热设施建设 供电设施建设 煤气设施建设 ……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缺 乏其他渠道资金支持,导致建设资金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较难在短期内产生回报,盈利模 式较难实现,因此如全部资金由财政投入,风 险较大 投入资金 管委会 绿化公司 提供土地使用权 无偿进行绿化带建设 绿化公司无偿进行绿化带建设和维护,为高新 区节省大量资金 高新区为绿化公司提供大面积土地的使用权,为绿化公司解决用地问题 这是一种吸引外部资本、解决建设资金的先进 模式,应该大力推广 资料来源:访谈 多个主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资产管理的责任难以落实,难以发挥资产经营的作用,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以建设局为主,原国有资本营运公司、金桥集团、中心区指挥部、教育局、创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和部门分头进行,建设主体不清 由于缺乏一个独立完整的实体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资产难以落实、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责任不清等弊端 基础设施建成后,其资产落在不同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不利于资源整合和资产经营 建设局 原国有资本营运公司 金桥集团 财政局 投入资金 基础设施建设 创业服务中心 中心区指挥部 教育局 资料来源:访谈 建设局承担基础设施监管和建设任务,权、责、利主体不清晰,监督制约机制难以建立 投资 建设 监督 政 府 管理 基 础 设 施 政府既是投资方、又是建设方、也是监督管理方,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建设质量及资金使用效率无法得以保障 监 督 建 设 局 基 础 设 施 建设 资料来源:访谈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投融资业务 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业务 房地产业务 园区经营业务 国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总结 由全员招商向专业化招商转变,提高了招商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高新区只有招商局和齐鲁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出口加工园三个园区有招商任务,而且各自有不同的定位。招商人员更专业化、资源利用率更高。招商从过去被动地“招”企业变成改善高新区软环境和硬环境,主动地吸引企业投资 阶段1:1991-2000年 阶段2:2000-2005年 阶段3:2005年至今 全员招商阶段 专业化招商阶段...全员招商阶段 高新区几乎所有部门都有招商指标,造成不计代价招商,资源重复浪费,企业主营业务荒废。而且各部门之间争夺客户、恶性竞争,损害高新区整体利益。高新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不被重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较低,财政投入较大。国有资产为了招商而投资参股企业,没有适时的退出机制,造成一定的损失 专业化招商阶段 资料来源:访谈 招商局与各园区招商工作定位是明晰的 管委会招商局 齐鲁软件园 出口加工区 创业服务中心 主要负责高新区整体的招商工作,按照所招企业的特点,推荐到齐鲁软件园、出口加工区、创业服务中心和新区。主要针对软件 类高科技企业 主要针对 出口企业 主要针对创业初 期中小企业企业 招商局和园区的招商工作定位基本明晰,但在具体过程中,由于部门 利益和绩效考核的压力,有时出现多个部门争夺一个企业的情况,导 致高新区整体利益受损。说明: 资料来源:访谈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投融资业务 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业务 房地产业务 园区经营业务 国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总结 高新区房地产开发业务较为薄弱,未能形成较好的资金收益,进而转为新一轮的投资 目前,高新区国资单位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较为薄弱,具有房地产开发经验的主要有三家企业:齐鲁软件园、建设发展中心、高新控股集团(原营运公司)。房地产开发经验较少,专业人才较少 临时 2500 独立开发 写字楼 高新控股集团(原营运公司)国家示范小区、建安成本较高 二级 3600-4300 独立开发 民用住宅 建设发展中心 价格低、销售速度快、为园区发展解决资金问题 临时 2350 联建 写字楼、小区 齐鲁软件园 特点 资质 价格(元/平方米)开发模式 产品类型 单位 高新区的房地产开发职能没有充分利用,未能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积累大量资金用于高新区建设 缺乏对土地的一级开发和成片经营,未能通过土地的升值获取更多的资金 资料来源:访谈 房地产开发多由下属企业独立进行,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不利于高新区整体房地产市场的培育 高新控股 金桥集团 齐鲁软件园 建设发展中心 房地产部门 对房地产业务缺乏统一规划,各开发公司从局部利益出发,专注于自己的业务,缺乏横向联系,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缺乏对高新区整体区域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专业化公司 高新控股 金桥集团 齐鲁软件园 高 新 区 资料来源:访谈 房地产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 齐鲁软件园 建设发展中心 高新控股 没有专业的房地产公司和较高资质,专业员工较少,规模小 建设经验较丰富,具备开发大型楼盘的能力,有稳定的客户群体 开发模式值得借鉴,有利于园区的长期发展 有较高的房地产企业资质,有较专业的员工,规模小 有较丰富的建设经验,具备开发大型楼盘的能力 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有待提高 没有专业的房地产公司和较高资质,专业员工较少,规模小 建设经验较少,缺乏开发大型楼盘的能力 资料来源:访谈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投融资业务 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业务 房地产业务 园区经营业务 国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总结 齐鲁软件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硬件、软件环境,拉动了软件产业发展,其经营模式对于其他园区具有借鉴意义 硬环境建设 软环境建设 齐鲁软件创业广场,入园企业近400 家,从业人员 17000 多人 涉足工业房地产,在招商引资带动产业方面进行了探索 营建松下厂房 怡和产业基地 IT产业基地 建设住宅小区 五大平台 人才平台:基础人才培养(齐鲁软件学院)、中级人才培训、高级人才培养 技术平台:试验平台、应用平台、网络会议室、微软、IBM、HP、SUN解决方案实验室、PC服务器网络系统 协作平台:国际合作联盟、电力软件企业联盟、交通软件企业联盟、DSP应用软件企业联盟 融资平台:担保中心,采取联产联保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包括工商、税务、职称评定、科技项目申报等 提倡星级服务:服务态度、服务效率、主动服务 软件专业孵化器 产业区 配套生活区 支持平台 服务 济南出口加工区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招商情况不理想,各项业务进展缓慢 存在的问题 原因 发展方向 管理 招商引资环节薄弱,目前只有四家企业投产、三家企业在建、四家企业有意向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租金水平较低,只有0.2元/平米/天。支出大于收入 园区定位为出口加工型企业,招商引资限制较大 地理位置受限制,交通较为不便,增加企业运输成本 周边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地价相对较高,15万/亩,而青岛出口加工区为10万/亩 增加保税物流功能,计划今年实施 住宅和商业地产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和改善周边环境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人员身份复杂,公务员、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员工并存 资料来源:访谈 由于科技城划给历下区,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将流失部分企业,租金收入和税收将有所减少 存在的问题 解决办法 管理 科技城划给历下区,中心内部分企业因无法享受优惠政策而流失,租金收入和税收将有所减少 三-五年内,孵化场地只剩5万平米 提高服务水平,将企业吸引到中心区大学科技城和环保科技城 将创业大厦、火炬大厦、留学生创业园等房产整体出租或出售 加快东区创新创业园的建设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人员身份复杂,公务员、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员工并存 资料来源:访谈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投融资业务 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业务 房地产业务 园区经营业务 国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总结 企业化经营的单位中有多种人员身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能采用统一的方式和标准,对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50 20 29 1 创业服务中心 603 13 500 41 29 企业编制(个)711 104 4 总计 24 10 1 出口加工区 540 40 0 金桥集团 50 8 1 齐鲁软件园 47 17 1 高新控股集团 总数 事业编制(个)公务员(个)单位 三种不同身份的员工在同一个单位,招聘、考核、激励、晋升、离职等制度有很大差别,难以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造成“同工不同酬,能上不能下”等不合理现象 资料来源:访谈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员工“官本位”意识较重,竞争意识较弱,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缺乏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不利于为高新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人员素质 人员意识 官本位意识较重,看重身份、等级和工作的稳定性,市场竞争意识较弱 管理体制 除软件园外,基本延续传统的管理体制,只能上不能下,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和管理体制不利于高新区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的运营 建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按贡献大小决定奖惩、升迁,员工可上可下,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资料来源:访谈 小结: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形式上是“政企分开”,实际运行中是“政企合一”,国资企业的企业化经营的边界不清 子公司 董事会 业务部门 国资企业 总经理/副总经理 职能部门 管委会 子公司 子公司 子公司 子公司 子公司 形式上 实际运行中 “政企分开”,管委会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政府管理职权,不运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只起监督协调作用,国资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法人,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从而实现政府的行政权与企业的经营权相分离 “政企合一”,管委会与国资企业没有清晰的边界,管委会过多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行使审批、规划、协调等行政职能,还负责资金筹措、开发建设等具体经营事务。企业承担过多的政府职能,基本上没有自我决策权 没有清晰 的边界 **局 **局 **局 **局 导读 前言 济南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济南高新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总结 由于高新区采用的管理模式与当前高新区所处的阶段性不匹配,产生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正常运营和管理阶段 开发区建设的早期 开发区成熟阶段 当前采用的管理模式 不匹配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改善,经营效益较差,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不能盈利或是盈利较少 融投资体制存在弊端,责任不清晰,财务风险转嫁到财政局,建设资金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主体不清晰,经营责任难以落实,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房地产开发业务较为薄弱,缺乏统一的规划,未能将高新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这些问题的根源来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形式上是“政企分开”,管委会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政府管理职权,国资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法人,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是“政企合一”,管委会与国资企业没有清晰的边界,管委会过多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行使审批、规划、协调等行政职能,还负责资金筹措、开发建设等具体经营事务。企业承担过多的政府职能,基本上没有自我决策权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没有清晰界定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与资产所辖关系脱离 管委会希望国资企业实现的是政府要求的功能性意志,而非企业本身的经营需求 国资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的经营意识,以事业单位的身份在高新区的经营中发挥作用,实际是发挥不出经营作用的 所以通过资产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国资企业,没有对下属资产进行经营的可能,无法按照企业化的运作来经营国有资产,而全部等待管委会的行政决策来代替经营决策,失去本身发展的能动性 司 北 大 横 询 管 纵 谘 公 理 谢 谢!
济南绿化特征分析 篇7
我国幅员辽阔, 南北跨越热、温、寒几个气候带 (图1) , 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尤其是日照、降水 (图2) 等差异显著, 因而各地温湿度差异亦很显著。在气候上, 秦岭淮河是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在降雨上, 秦岭淮河降雨量800 mm上下, 地处湿润与非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在南、北方地区推广屋顶绿化时, 其效果及要求存在差异。在气候作用下的屋顶绿化实质上是一项屋顶节能系统工程。本文在分析南方地区屋顶绿化的应用效果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屋顶绿化的制约瓶颈和应对策略。
1 南方地区屋顶绿化节能模式及研究方法
气象资料表明, 我国南方湿热地区降雨资源丰富, 年降雨量一般在900~1 700 mm, 这为南方建筑屋顶绿化利用气候资源节能提供了有利条件。南方地区屋顶绿化的节能研究集中在湿热气候条件下, 不同植被和基质的传热、传质过程分析和优化, 通过对温湿度的调节, 进而实现节能的目的。如C.Y.Jim等[1]通过实测研究了气象条件对屋顶绿化热传递的影响:通过建立热流模型, 评估了绿色生态屋顶的动态热流传递和能量平衡, 展示了绿色生态屋顶动态热流传递中, 显热交换和潜热交换对不同气象条件的响应差别, 突出了气象条件 (如晴雨、风速、降水量、气压、云层密集度等) 对屋顶绿化保温隔热效果的影响, 引导我们注重气象因子的影响。
屋顶绿化在南方地区建筑节能方面取得的效果, 具体主要体现为夏季的降温增湿。基于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普遍比较温和, 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充沛, 基本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等条件, 屋顶绿化应用时推荐使用全屋顶覆土种植模式、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群落式种植模式。在作物选择上, 可选栽小型落叶、阔叶且主根不发达、穿透力不强的乔木或灌木, 并加大彩叶观花植物的比例, 以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更好的降温增湿效果, 并追求景观上的高低错落有致和色彩的缤纷搭配。
2 北方地区屋顶绿化效果及推广制约瓶颈
与南方湿热气候相比, 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主要表现为:有漫长的夏季高温高湿期和冬季寒冷干燥期, 大风天气较多, 年平均降雨相对较少 (一般都少于800 mm) , 尤其是西北地区全年都相当干燥。
针对上述气候特征, 北方地区的屋顶绿化较南方地区存在不同的效果优势和制约因素。北方地区屋顶绿化推广应用时, 气候是基础, 节水是关键, 政策和资金是保障, 节能环保是最终目的。
2.1 屋顶绿化在北方地区的应用优势
在北方地区, 除了屋顶绿化用土壤在干燥条件下绝热效果好、能有效减少进入顶层房间的热流外, 还能利用较为干燥的气候条件, 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蒸腾、蒸散作用增加空气含湿量, 并有效利用蒸发冷却原理, 通过相变潜热散失降低屋面表面的温度。屋顶绿色植物在冬季还能起到风屏作用, 减少冷风渗透量, 显著降低绝缘条件差的旧建筑的供暖热负荷。另外, 屋顶植物和基质的蓄热作用, 能够减少因温度剧烈波动而引起的冷热负荷的急剧变化, 有利于空调系统的平稳运行, 并提高室内热舒适水平。这在日温差较大的西北地区意义重大。
屋顶绿化除在温湿度控制方面实现了能量的良性循环外, 还具有滞尘效应, 能防止风沙肆虐, 降低风沙天气在干燥地区过渡季节出现的频率。近年来北京风沙天气频繁出现, 与城市绿化相对不足有着密切关系。据统计, 在北京, 花园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量12.3 g/m2, 平均滞尘比率31.3%;简单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量8.5 g/m2, 平均滞尘比率21.53%。可见屋顶绿化对防风固沙作用显著。
2.2 北方地区屋顶绿化制约瓶颈
北方地区降雨较少, 尤其是近5年来, 年平均降水量的减少对屋顶植物群落的耐旱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夏季白天温度较高, 水分蒸发快, 易使植物缺水, 需要频繁补充水量。对屋顶植物而言, 较低的空气相对湿度加上较大的风速, 势必会促进其蒸腾作用, 增加其维持新陈代谢所需的水量。所以, 在北方地区屋顶绿化的建设及使用过程中, 对其需水量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因而水的供给也成为制约屋顶绿化在北方推广应用的最大瓶颈。表1所列为北京市每年用于屋顶绿化的水量。
寒冷地区及严寒地区的气候特征、相对不足的降雨量以及大风天气的频繁出现, 对北方屋顶绿化植物的耐旱能力、抗寒性和防风提出了较高要求, 这使得在北方屋顶绿化植物群落的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北方地区传统建筑形式多为木结构承重体系外加坡屋面, 在坡屋面上不易实施种植, 因为木质梁板不耐腐蚀且难以承受较重的种植土, 这使屋顶绿化的范围缩小。除北京、天津、大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外, 大部分北方地区的城市关于屋顶节能系统工程的研究和试验台的搭建, 也因为资金问题相对滞后, 难以基于各个城市的气候和地域特点搭建相应的热气候风洞试验台, 并对不同形式的屋顶绿化节能效果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再加上屋顶绿化的建造需要昂贵的初投资, 这使得屋顶绿化在北方地区的推广受到制约, 许多需经规模化推广后才能凸显的效果 (如缓解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等) 无法实现。
3 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屋顶绿化的应对策略
3.1 有效节水
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屋顶绿化的最大制约瓶颈是水, 因此有效节水就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的节水和管理策略, 主要包括优化饮用水消费和对非饮用性家庭生活用水的再利用。
绿化屋顶的植物及基质本身就是非饮用水的“汇”, 在降雨集中的天气里, 贮存的水量有利于调节排水峰值、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管网的压力。如在绿化屋顶加设蓄水池, 则该屋顶同时又可以成为非饮用水的“源”, 绿化屋顶植被的灌溉除能使用中水 (包括所有家用废水) 外, 还能利用屋顶蓄水池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节约饮用水耗费量。Ni-Bin Chang等[2]研究了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下绿化屋顶节水与节能的优化设计, 通过对屋顶蓄水池周围水量平衡的模拟, 提出了屋顶绿化的节水模式, 见图3。在该模式下, 结合当地的降雨特点, 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屋顶生态系统对饮用水的消耗, 甚至还可在满足其自身水循环的前提下为其他区域提供非饮用水。这为北方地区屋顶绿化的节水设计提供了思路。
3.2 采用轻型屋顶绿化技术
针对少雨、寒冷和大风等制约性因素, 北方地区的屋顶绿化建议采用赵定国等提出的轻型屋顶绿化技术[3,4], 即以简约型绿化、粗放式管理模式为主, 结合盆栽、树池等灵活的模式,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在北方地区, 对既有建筑屋面进行建筑节能改造时可优先采用轻型屋顶绿化技术, 不仅可以延长屋面的使用寿命, 减小对建材的开采和使用频率, 同时可以降低对建筑的拆除费用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5]。
3.3 植物群落的选择要点
就植物群落的选择而言, 可部分借鉴南方地区经过研究证实并应用实施比较成熟的植物种类。这里主要针对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提出几点建议:1) 选择本土性浅根系植物, 以草坪、景天类、爬蔓类为主, 这样既对屋顶负荷要求不高 (不需要太厚的种植土) , 也满足了绿色建筑理念中就地取材的要求, 减少了材料运输等成本;2) 选择耐旱性贮水植物, 减少水分散失, 优先选用表面积较小的植物 (如小黄杨) 或针叶类植物, 以减少蒸腾散湿;3) 选用抗寒性常绿植物, 譬如松、柏类, 可做到绿化、保水、冬季保温节能, 并能保护基质不被大风吹走, 防止对城市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3.4 地方性鼓励政策和措施
表2列出了南、北方地区部分代表城市颁布的鼓励和推广屋顶绿化的相关政策。由表2可以看出, 地方性政策以北京的最为全面具体, 其他很多城市的政策还存在着不足, 有待定量化和细化。在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屋顶绿化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国家及地方绿化折算及财政补贴方面,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气候多种多样, 地域经济、文化、环境条件也有所不同, 所以不能都用一种折算标准和补贴水平, 目前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但在2010年, 城市住房建设部发布了新版《国家园林城市评价标准》, 明确要求国家园林城市制定立体绿化推广的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 这就相当于把该项政策的主动权下放到了地方, 以期因地制宜。
4 结语
本文对屋顶绿化在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应用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分析了南方地区关于屋顶绿化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提出了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屋顶绿化的制约瓶颈和应对策略, 强调了气候因素对屋顶绿化的影响。
摘要:基于地域特点和气候因素, 我国南、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屋顶绿化差异较大。在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屋顶绿化时, 应注重节水、采用轻型屋顶绿化技术、注意植物的选择以及制定地方性鼓励政策, 方可收到屋顶节能的效果。
关键词:屋顶绿化,气候因素,应用效果,制约瓶颈,推广策略
参考文献
[1]Jim C Y, Peng L L H.Weather effect on thermal and energy performance of an extropical green roof[J].Urban Forestry&Urban Greening, 2012 (11) :73-85.
[2]Chang Nibin, Rivera B J, Wanielista M P.Optimal design for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nergy savings using green roofs in a green building under mixed uncertainti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1 (19) :1 180-1 188.
[3]赵定国.屋顶绿化及轻型平屋顶绿化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 2004 (4) :16-18.
[4]赵定国, 唐鸣放, 章正民.轻型屋顶绿化对屋面温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建筑防水, 2010 (11) :9-12.
【济南绿化特征分析】推荐阅读:
屋顶绿化技术分析10-14
校园绿化生态分析管理05-17
分析屋顶绿化发展09-07
北方道路绿化现状分析08-14
城市园林绿化对策分析01-16
城市园林绿化配置分析08-13
城市园林绿化前景分析11-30
攀缘植物园林绿化分析12-25
园林绿化养护要点分析12-27
道路绿化养护现状分析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