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

2024-07-19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共10篇)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1

一、单选题

1、《大气污染防治法》自(B)起施行 A、2015年8月29日 B、2016年1月1日 C、2015年1月1日 D、2014年4月24日

2、(C)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3、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公民应当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C)。

A、大气环境保护权利 B、大气环境保护职责 C、大气环境保护义务 D、大气环境保护责任

4、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C)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A、充分 B、适当 C、有效 D、必要

5、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B)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A、建设 B、规划 C、治理 D、政策

6、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建设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A)。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保验收 C、治污 D、申报

7、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禁止(A)扩建、分散燃煤供热锅炉;

A、新建 B、改建 C、拆除 D、乱建

8、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恶臭气体的,应当科学(D),设置合理的防护距离,并安装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排放恶臭气体。

A、建设 B、管理 C、运行 D、选址

9、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超过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C)该地区新增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严格审批 B、禁止审批 C、暂停审批 D、允许审批

10、国家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B)控制。A、浓度 B、总量 C、区域 D、种类

11、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逐步推行(B)交易。A、节能量排污权 B、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

C、碳排放权 D、浓度碳排放权

12、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A)人民政府应当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A、县级以上地方 B、市级以上地方 C、省级以上 D、各级

13、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A)从本企业事业单位取得收入()以下的罚款。

A、上一 百分之五十 B、当年 百分之五十 C、上一 百分之五 D、当年 全额

14、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建设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遵守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A)。

A、总量控制要求 B、国家法规文件 C、环保法 D、环评法

15、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排放工业废气或者本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集中供热设施的燃煤热源生产运营单位以及其他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应当取得(A)。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A、排污许可证 B、排气许可证 C、排水许可证 D、排废许可证

16、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超过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约谈(A)的主要负责人。

A、该地区人民政府 B、该地区所有污染企业 C、该地区环保部门 D、该地区污染源企业

17、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与管理本行政区域(B)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网,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信息。

A、水环境质量 B、大气环境质量 C、重金属环境质量 D、固体环境质量

18、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以拒绝进入现场等方式拒不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B)的罚款。

A、一万以上十万以下 B、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D、四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

19、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单位燃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石油焦的,由(C)责令改正,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20、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未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B)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车辆不得上道路行驶。

A、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B、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C、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D、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二、多选题

1、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ABD)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

A、燃煤 B、工业 C、粉尘 D、机动车船

2、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通过(ABCD)等方式,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

A、现场检查监测 B、自动监测 C、遥感监测 D、远红外摄像

3.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集中(AC)对在用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A、停放地 B、道路上 C、维修地 D、停车场

4.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ABCD)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A、住房城乡建设 B、市容环境卫生 C、交通运输 D、国土资源

5.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牵头的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按照(A、D)的要求,开展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督促。

A、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B、统一划定、统一要求 C、统一探测、统一防治措施 D、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6.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ABCD)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

A、省

B、自治区、直辖市 C、设区的市 D、县级

7、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预警信息发布后,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通过(ABCD)等途径告知公众采取健康防护措施,指导公众出行和调整其他相关社会活动。

A、电视 B、广播 C、网络 D、短信

8、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下列哪些行为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ABCD)

A、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B、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D、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9、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A、B),依法给予处分。

A、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B、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C、挪用公款 D、贪污

10、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CD)。

A.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 B.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

C.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D.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11、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关于国家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

B.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C.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对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

D.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

12、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公民应当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采取(BC)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

A.高效

B.低碳

C.环保

D.节能

13、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关于重点排污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

A.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B.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D.重点排污单位的自动监测数据不用向社会公开、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AC)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

A、侵占 B、破坏 C、损毁 D、占有

15、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禁止(ABC)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鼓励燃用优质煤炭。

A、进口B、销售C、燃用 D、出口

16、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ABD)

A、施工工地未设置硬质密闭围挡的

B、未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的;

C、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未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的。

D、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未及时清运,或者未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的。

17、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编制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征求(ABCD)等方面的意见。

A、有关行业协会B、企业事业单位C、专家 D、公众

18、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ABC)实行淘汰制度。

A、工艺 B、设备 C、产品 D、材料

19、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大气污染,或者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被隐匿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对有关设施、设备、物品采取(AD)等行政强制措施。

A、查封 B、暂扣 C、没收 D、扣押

20、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及时对污水、畜禽粪便和尸体等进行(ABCD),防止排放恶臭气体。

A、收集 B、贮存 C、清运 D、无害化处理

三、判断题

1、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答案:正确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

(×)答案:错误

3、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建设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必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答案:错误

4、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只要符合排放浓度标准就行,不需要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答案:错误

5、禁止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

(√)答案:正确

6、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答案:正确

7、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不必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答案:错误

8、单位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等物料,应当采取防燃措施,防止大气污染。(√)答案:正确

9、国家强制燃煤单位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技术和装置,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错误

10、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粉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答案:正确

11、工业生产企业应当采取密闭、围挡、遮盖、清扫、洒水等措施,减少内部物料的堆存、传输、装卸等环节产生的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答案:正确

12、在用机动车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的有关规定,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对其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上道路行驶。

(×)答案:错误

13、在任何情况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答案:错误

14、国家鼓励和支持高排放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前报废。(√)答案:正确

15、装卸物料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防治扬尘污染。

(√)答案:正确

1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当地人民政府禁止的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或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

(√)答案:正确

1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内燃放烟花爆竹。(×)答案:错误

18、国家鼓励、支持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的生产和使用,逐步减少直至停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答案:正确

19、违反本法规定,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由环保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答案:错误

20、违反本法规定,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未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车辆不得上道路行驶。(√)答案:正确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2

1 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对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促进作用

1.1 强化大气质量监测

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把PM2.5和O3新增为监测和评价空气质量的常规指标, 加严了PM10和NO2的浓度限值。同时, 提出提高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要求[2]。2012年至2014年, 环保部组织分三个阶段完成了在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2014年1月1日起, 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扩大至国家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在内的1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884个监测点位;截至2014年底, 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开展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 提前一年实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关目标, 并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数据。

1.2 深化污染来源解析

在90年代以前, 煤炭消耗和重工业生产占主要地位, 污染类型为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悬浮物 (TSP) 和二氧化硫 (SO2) 的烟煤型。90年代后, 城镇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细颗粒物 (PM2.5) 和悬浮物 (TSP) 等的污染, 从而形成酸雨微臣型大气污染。21世纪后, 城市汽车数量增多, 使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污染更加严重, 汽车尾气变成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当前, 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中PM2.5的公众关注度最高, 其主要来源有两大类[3]:一类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以及地面扬尘等一次生成的PM2.5;另一类是大气环境中的SO2、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二次生成PM2.5, 通常后者的含量会超过前者。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修改促使在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面, 对机动车污染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研究被加入国家科技项目, 给污染整治政策制定与专项实施立下科学基础。在科学方面的研究, 给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带来了技术方面的保障, 在某些城市展开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综合试点又给更大区域内的联合行动增加了实践经验。这几个方面同时推动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管理办法、法律法规和规划方案的出台和完善, 加快更加成熟完善的综合防治阶段的到来。

1.3 推动区域大气质量管理

现如今已形成跨区域、多中心、广覆盖的复合型城市大气污染, 并不断加重和蔓延。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 要求全面推进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 地方环保和气象部门建立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机制, 规范重污染天气信息发布, 建立首席预报员和专家回应制度, 建立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逐级响应机制[4]。雾霾型综合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关乎民生健康、社会发展和经济走向, 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政策前沿问题。在城市大气污染跨区域治理的科学探索和联合试点的基础上, 必须推进大气污染区域控制工作、提高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和综合防治污染水平。大气环境新标准推动建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信息共享机制, 利用监测、模拟以及卫星、航测、遥感等新技术分析重点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影响;这就意味着,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模式发生改变, 将由过去属地管理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 由单打独斗向齐心协力、群策群力转变。

2 结语

现在, 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保护环境无疑是场重头戏。在依法行政、依法治污的大背景下, 《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实施必将迈出新步伐。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作为大气监管、治理的首要依据, 对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实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气质量检测、污染来源解析、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和信息公开等角度论述新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促进作用。在日益严重的城市大气污染情况中, 随着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出台, 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政策体系经过设计、试点和整合, 变得更加科学完整、切实可行。

摘要:随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转变, 大气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的出台从量化和指标角度增加了对大气质量的控、监测制力度。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对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强化大气质量监测、深化污染来源解析、推动大气质量管理、健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使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更加科学完整、切实有效。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区域大气质量管理,信息公开

参考文献

[1]郝吉明.穿越风雨, 任重道远--大气污染防治40年回顾与展望[J].环境保护, 2013 (41) :28-31.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3

编辑点评:大气污染防治是当前我国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而VOCs综合治理则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提出对包括包装印刷行业在内的几大行业实施VOCs综合治理。此次发布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则为VOCs综合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将对VOCs综合治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和产品,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应当符合质量标准或者要求。国家鼓励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因此,包装印刷行业必须加强源头治理,在生产中采用环保型原辅材料,减少VOCs排放。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并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无法密闭的,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废气排放。”这就要求包装印刷企业对生产车间进行改造,并采取溶剂回收处理等措施。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学习内容 篇4

《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制定,1995年、2000年经历过两次修改,本次修改在2006年已经启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修订工作一拖再拖,直到2015年12月,大气污染问题已威胁到公民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安全之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修订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八个月的三次审议,这部被称为“雾霾法”的修订案终获通过。

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共八章129条,从内容上看,不仅实现了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衔接,也将“大气十条”中的有效政策转化为法律制度,除总则、法律责任和附则外,分别对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重污染天气应对等内容作了规定,并于2016年1月1日实施。

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区别于旧法,主要有以下亮点:

1、实现了向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大气治理新思路的重大转变。新法突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主线,抓主要矛盾和源头治理,对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机动车污染、扬尘、农业等,都提出了明确的防治对策。明确提及“大气环境质量”达36次之多,接近全部条文的1/3,这是该法最大的亮点,体现了环境质量要与老百姓切身感受相符的立法思路,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转向以质量改善为核心提供了法律保障。

2、强化政府责任。新法规定了地方政府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责、环境保护部对省级政府实行考核、未达标城市政府应当编制限期达标规划、上级环保部门对未完成任务的下级政府负责人实行约谈和区域限批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对于有监督管理职责的环保、住建、经济综合、公安、交通运输、海事、渔政等部门的职责和处罚权都予以明确,做到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3、加强标准控制。新增“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章节并前置,要求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采取措施,按照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规范大气污染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行为,以及标准运用和落实。

4、坚持抓主要矛盾和源头治理。国家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新法将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由“两控区”扩展到全国,明确分配总量指标,对超总量和未完成达标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并约谈主要负责人。进一步强化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和监督,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加强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作出具体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准的煤炭。重点解决的就是工业、交通,以及燃煤污染问题

5、强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实施联防联控。要求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对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作出明确规定。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将成为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力找回蓝天白云的新常态。

6、充分体现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秉承新《环保法》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立法思路,《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信息公开的表述有11处规定,其中规定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保监管职责的部门接到举报的,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反馈处理结果等情况,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为公民和NGO组织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境监督、举报环境违法、提起公益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5

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

黄格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快速发展,环境状况相对稳定。但是由于人口、资源、经济高速增长的巨大压力以及制度安排、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国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构建农村环保生态系统,必须要重视和解决好农村的面源污染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探讨,结合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结合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根据不同地区农村建设的经验,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垃圾处理、农村水、土环境的保护建设等提出了有益的建设性意见,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探索了具体建设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面源污染;垃圾污染;水质环境;水土流失;解决措施

INBRIEFANALYSISSOCIALISMNEWRURAL

RE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POLLUTIONQUESTION

ANDPREVENTINGANDCONTROLLINGMEASURE

HUANG Ge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6

环保工作汇报

赣州市人大执法检查组:

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位于瑞金市云石山乡田心村,公司始建于2005年12月8日,注册资本4.852亿元,投资总额17.85亿元。企业总体规划为两条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占地975.25亩,一期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04年4月开工建设,2006年5月10日竣工投产,投资5.6亿元;二期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09年4月开工建设,同年12月底建成投产,建成后公司将达到年产40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年创利税1.6亿元。

企业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认真注重清洁生产。在2009年3月份顺利通过了第一轮省级清洁生产评估验收,2012年下半年启动第二轮清洁生产,2011年3月公司投资58万余元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成功与省监察中心联网,同年4月21日顺利通过“三同时”环保验收。迄今为止,未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营造了一个和谐平安的企业环境,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我公司在防治污染、改善环境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2007年6月,投资1.06亿元兴建2×9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8年1月底竣工投产,全年可发电12000万Kwh,可节约标煤4万吨,减少大气CO2排放10万吨当量。2、2009年,耗资3000万元加盖石灰石均化堆棚,减少堆料时产生的扬尘对周围居民的影响。3、2010年,投资2200万元对粘土堆场进行加盖雨棚,以免刮风产生扬尘,影响周边居民生活。4、2010年,投资400万元对水泥段混合材堆棚进行改造,并对其侧面进行封闭,减少卸料时的二次扬尘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5、2011年,投资80万元在破碎机入口处增加两台大功率除尘器,减少进料时产生的扬尘。

6、公司内所有高处皮带走廊均安装有雨棚,即可防止物料被雨水淋湿又可防扬尘。各扬尘点严格安装环评要求安装了106台除尘效率为99.9%的高效除尘器,并每月对其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不因生产污染影响周边居民。7、2012年,公司自费58万元,安装料条在线监控设备满据国家环保监控需要,并成功与省、市环保局监控平台联网,实行省、市环保双项监控。8、2012年8月,公司花费近10万元将2#窑头蓖冷机房,生料磨喂料楼等用彩缸瓦进行封闭,以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9、2013年1月,公司花费92万对2#窑头、窑尾、水泥磨等除尘器进行了大修,4月份计划再增加污水沉淀池一个,以确保大气和污水的达标排放。

10、公司生产用水进行循环利用,厂内建污水处理站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480吨,生活用水也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经沉淀池过滤后排除。

11、公司每年增加绿化的种植面积,每天加强对道路的清扫、清洁,并坚持每天用洒水车对厂区道路进行两次的冲洗,减少二次扬尘。

12、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安全环保坚持日检、周检、旬检、月检制度相结合,对查处生产环节中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进行严厉处罚,并责令其整改。

13、对公司内混合材堆放场的车辆运输,造成的二次杨尘,首先要求进厂运输车辆不宜装得太满并控制车速;地面每日派专人清扫,并用洒水车冲洗,杜绝二次扬尘产生。

脱销设施安装计划:目前股份公司技术中心正在对已安装脱销设施的水泥厂家进行摸底。拟选择运行相对稳定、高效、工艺成熟的生产厂家进行合作。今年5-6月份计划招标,9月前开工建设,年底投入使用。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7

一、土壤污染的定义以及为何确立法律来防治土壤污染

(一) 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的定义能够让人们对于土壤污染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并且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再污染土地。从广义上来说, 土壤污染就是一些有毒物质进入土壤之中, 造成土壤的生产功能恶化并且影响庄稼的正常生长。但是, 也有人认为, 土壤的污染是因为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导致的。不管是哪种定义, 土壤污染本质上就是土壤遭到破坏, 并且影响了以土壤环境为基础的人类生活以及庄稼生长情况。土壤的污染影响了人类的生活, 同时也是人类的活动造成了土壤的污染。

(二) 法律对于土壤污染的限制和防治作用

众所周知,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受到法律的限制, 自然在目前这种土壤污染严重的情况下, 法律对于土壤污染的行为也要有一个限制。确立新环保法就是为了保证土壤的污染得到遏制, 并且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新环保法对于人们的日常行为有了规范作用,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人们的行为。新环保法可以说是在土地与人类之间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 让人们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土壤, 让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肆意的污染土壤了。在人们使用土壤资源的时候, 可以做到节约, 并且在使用的时候, 注重保护土壤资源, 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法律对于人们的行为有着规范的作用, 在人们利用土壤资源获取经济利益的时候, 也要保证土壤资源不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考虑到土壤的保护, 这样才能达到土壤的保护与获取经济利益相结合的效果。新环保法的出现, 让人们在使用土壤资源的时候, 以法律规定来约束自己, 引导人们在使用土壤资源的时候, 做出正确的选择, 不会污染土地。新环保法的出现, 可以提升人们对于土壤污染的防治意识,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摒弃掉污染土壤的行为。

二、土壤污染的现状、途径以及后果

(一) 土壤污染的现状

土壤污染在我国的现状已经不容乐观, 并且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已然出现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了。不得不说, 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保证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我国的很多地方已经采用了土地覆膜来提高庄稼的产量, 但是土地覆膜也有一个缺点, 就是在庄稼成熟之后, 土地的覆膜仍会遗留在土地上, 导致土壤的污染。并且土壤一旦被污染之后就非常的难以恢复, 在恢复的过程中也需要比较高的成本, 周期也是相当之长。所以, 面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进行土壤的防治处理, 增强土壤的再生能力。

(二) 土壤污染的途径

在我国, 土壤污染的途径有很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深入, 工业废水源源不断地排入到土壤中, 严重地污染了土壤环境。我国的农民在种植庄稼的时候, 往往会喷洒农药, 残留在土壤上的农药也会严重地破坏土壤的营养物质, 导致土地无法持续使用。有些农民, 为了追求庄稼的高产量, 不惜过度的使用化肥, 为了节约成本采用劣质的化肥, 这也造成土壤污染的一种途径。在我国的许多地方, 工业生产仍是以重工业为主, 这就避免不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工业废渣, 工业单位往往会将工业废渣排放到土地上, 直接对土壤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污染。水资源的污染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一种途径, 因为在种植庄稼的时候, 往往需要引水灌溉, 受到过污染的水源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到了土壤之中, 自然就对土壤造成污染了。

(三) 土壤污染的后果

土壤被污染之后, 会严重的影响到庄稼的生长, 影响庄稼的产量。在土壤被污染之后, 不可否认的会有一些重金属物质进入到植物体内, 然后经过植物转移到人类和牲畜的体内, 给人类和牲畜造成直接的危害。二氧化硫之类的化学物质会使土壤酸化, 影响了庄稼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影响了庄稼的正常生长发育。土壤污染还会破坏生态平衡, 导致土壤的质量变坏, 土壤的肥力降低, 严重的甚至会使土壤变成不毛之地, 后果非常的严重。土壤的污染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适宜人们生存的区域越来越小。有些致癌物质直接进入人体,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新环保法下土壤污染的防治新方法

(一) 科学地使用农药以及化肥, 并且消除污染源

农民在使用化肥的时候, 需要根据土地的情况以及庄稼的情况, 合理、科学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保证土壤的可持续使用。并且在施肥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动物粪便的应用和有机化肥的使用, 这样才会保证土壤为庄稼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物质。政府需要完全的杜绝“三废”排放不达标的工厂, 采用法律的手段, 令其达标排放, 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在进行作物灌溉的时候, 要用清水, 不要用污水。因为污水里面含有很多的有毒物质, 会影响庄稼的生长。在防止病虫害的时候, 农民也要优先采取生物以及生态的防治方法, 不能光依靠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这些方法虽然是比较古老的防治土壤污染的方法,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也是毫不过时的。这些古老的防治方法与新环保法的防治方法相结合, 必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 建立土壤污染的监管体制以及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

建立土壤污染的监管体制是在新环保法下所提出的防治土地污染的新方法。土壤污染的监管体制可以保证土壤的安全性, 并且杜绝了废水以及废渣排入到土壤的可能性, 在根源上杜绝污染土地的污染源。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土地污染的治理力度, 提高土壤保护的重视度。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也是对土壤污染进行防治的有效途径。在土地上进行建设施工的时候, 应当提前对项目进行评估和预测, 保证自身的建设不会污染到土地;同时, 在必要的时候, 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在建设的过程中, 进行跟踪监测, 保证土壤不会受到污染, 避免土壤的“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土壤监管体制与土壤影响的评价制度, 可以引导人们最大化的利用土壤, 保证土壤的重复利用率。

(三)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和法律责任制度

土壤污染的防治基金, 是土壤受到污染之后进行恢复的保障, 可见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重要性。新环境法提出了排污费以及环境保护税, 所得税费全部都应用于土壤的防治与治理中。并且, 在新环保法里规定了, 当发生环境污染的时候, 可以通过市场经济的机制将费用分摊, 将修复土壤的资金分配到排污单位。仅仅从这里来看, 这样的土壤防治基金保证了土壤的修复, 但是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土壤的污染问题。基于这种情况, 就需要建立法律责任制度。法律责任制度加大了对污染土壤行为处罚的力度, 严厉地打击了土壤污染的行为。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土壤污染的防治中, 不仅需要新的防治方法, 也不能摒弃传统的防治方法。并且在土壤污染的防治过程中, 重视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的合理利用, 对于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土壤是环境保护的重点, 并且土壤也是庄稼生长和人们生存所依赖的基础。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的不断加深, 我国的土壤污染已经非常的严重了。同时, 我国出现了多种资源的污染, 并且每个污染都不得轻视。相对于其他资源的污染而言, 土壤污染没有法律可以依靠, 这就导致了土壤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并且没有丝毫得到遏制的迹象。但是, 值得庆幸的是在2014年, 土壤污染方面的环保法出台了, 并且相对于其他的环境保护法更加严厉。

关键词:新环保法,土壤污染,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孙英杰, 宋菁, 赵由才.土壤污染退化与防治[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4:33.

[2]中国大百科全书 (22)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3:424.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8

9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完善了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对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对排污许可证发放的范围、要求及发证机关也作出了明确规定。新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整合现有排污申报制度的基础上,将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等一系列制度衔接起来。

编辑点评:我国从2006年就开始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工作,并数易其稿。2013年以来,根据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充分借鉴《环境保护法》修订经验,进一步突出重点,进行了再次修改,努力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长效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征求意见稿规定,生产、销售、使用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需符合规定的限值标准。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并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无法密闭的,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废气排放。而且,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而向大气排放的,应当进行污染防治处理。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9

为研究《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大气法》征求意见稿)与2014年4月新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为《环保法》)的衔接与一致性,我们仔细研读了上述两部法案,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对比结果如下:

第一部分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与新《环保法》相比,《大气法》征求意见稿在篇章体例中缺少“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一章内容,具体缺失内容如下:

1.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规定以及政府保障上述权利实现的责任:《环保法》第五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大气法》征求意见稿无相关规定。

2.政府公开相关环境信息的责任:《环保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和第三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大气法》征求意见稿无相关规定。

3.企业信息公开责任:《环保法》第五十五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大气法》征求意见稿无相关规定。

4.环评全本公开:《环保法》第五十六条——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大气法》征求意见稿无相关规定。

5.监督举报权:《环保法》第五十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大气法》征求意见稿第七条第二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6.公益诉讼制度:《环保法》第五十八条——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大气法》征求意见稿无相关规定。

第二部分 标 准

《环保法》第十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大气法》征求意见稿第九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大气法》要求,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与《环保法》规定的备案不一致。

第三部分 法律责任

1.《环保法》第六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大气法》征求意见稿无此规定。

2.《环保法》第六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大气法》征求意见稿无此规定。

3.《环保法》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大气法》征求意见稿无相关规定。

4.《环保法》第六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大气法》征求意见稿无相关规定。

5.《环保法》第六十四条——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大气法》征求意见稿无相关规定。

6.《环保法》第六十五条——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大气法》征求意见稿无相关规定。

7.《环保法》第六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

(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试题 篇10

(1991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1991年5月24日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五号公布1991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并采取措施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经济建设部门,应当根据同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大气环境保护要求,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部门的生产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必须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企业的生产建设计划和技术改造计划。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建设项目中大气污染防治所需资金、材料和设备,应当与主体工程统筹安排。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检验,符合下列条件:

(一)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处理效果达到设计标准;

(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管理的规章制度健全;

(三)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有关技术资料齐全。

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经验收合格,建设项目方能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七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对经验收投入使用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应当加强管理、定期检修或者更新,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八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规定向排污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排污申报登记表》。申报登记后,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需作重大改变时,应当在改变的十五天前提交新的《排污申报登记表》;属于突发性的重大改变,必须在改变后的3天内提交新的《排污申报登记表》。

第九条 需要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提前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说明理由。环境保护部门接到申报后,应当在一个月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十条 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应当定期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治理进度。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检查限期治理单位的治理情况,对完成限期治理的项目进行验收,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验收结果。

第十一条 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的四十八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经济损失和人员受害等情况的初步报告。事故查清后应当作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危害、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遗留问题和防范措施等情况的详细的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检查证件或者佩带标志。

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人员所持检查证件须经省辖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签发。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检查时,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下列情况和资料:

(一)污染物排放情况;

(二)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操作、运行和管理情况;

(三)监测仪器、设备的型号和规格以及校验情况;

(四)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和监测记录;

(五)限期治理执行情况;

(六)事故情况及有关记录;

(七)与污染有关的生产工艺、原材料使用方面的资料;

(八)其他与大气污染防治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第三章 防治烟尘污染

第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锅炉烟尘排放标准,在锅炉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锅炉初始排放的烟尘浓度和烟气黑度标准。

锅炉新产品定型前,其初始排放烟尘浓度和烟气黑度标准及其测验数据资料,应当报省辖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锅炉制造厂必须在锅炉产品铭牌或者说明书中注明锅炉初始排放的烟尘浓度和烟气黑度标准。

不得制造、销售和进口不符合本条第一款所指烟尘浓度和烟气黑度标准的锅炉。

第十五条 新建造的工业窑炉、新安装的锅炉在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按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投放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七条 国务院有产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成型煤和低污染燃烧技术,逐步限制烧散煤。燃料供应部门应当优先将低污染的煤炭供给民用。

第四章 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

第十八条 禁止在居民区新建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的项目。已建成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超过排放标准的项目,应当进行净化处理;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由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权限责令其限期治理。

第十九条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稳定排放的煤矿瓦斯、合成氨驰放气等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对具备回收利用条件而不回收利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按企业的隶属关系报相应的人民政府批准后,责令其限期回收利用。

第二十条 因特殊情况确需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须经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并设置焚烧炉集中焚烧。

城镇建筑施工熔化沥青使用固定熔化装置时,应当采用密闭方式。

第二十一条 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的物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密闭或者覆盖、喷淋等防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对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应当采取治理措施。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对机动车船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等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船生产、维修管理部门应当将机动车船排气污染防治纳入行业质量管理。

超过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应当处以罚款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排放申报事项的,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二)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污染物防治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处以5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拒绝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四)未经批准擅自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五)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处以罚款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处以罚款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按照直接损失的30%计算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20万元。

第二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超过1万元的罚款,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省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可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超过5万元的罚款,报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可处以20万元以下罚款。

罚款一律上交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

第三十条 缴纳超标排污费或者被处以警告、罚款的单位、个人,并不免除消除污染、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本细则,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解释。

上一篇:采葛妇歌,采葛妇歌先秦无名,采葛妇歌的意思,采葛妇歌赏析下一篇:民营医院推广之问答营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