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2024-11-26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精选11篇)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篇1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湖南统计信息网-信息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统计分析 > 湘西州

泸溪: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 来源: 湘西自治州统计局发布:湖南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10-11-26

16:38 ]

2010年以来,泸溪县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结合全县农民收入主要依靠水稻、油菜、椪柑等传统产业和工资性收入偏低的实际,多措并举,通过强化管理,实施改变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烟草、种草养畜等特色农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预计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9272万元,同比增长6.2%,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35元,比去年增加280元,同比增长9.8%。

一、强管理,抓传统、改模式、提品质、促增收今年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全县强化管理,稳定粮食生产,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0.61万亩,总产量达75999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

15.24亩,产量达 6388

4吨。同时,大力推广优质稻、杂交稻等水稻新品种新良种,全县优质杂交品种普及率达100%。改变传统单一种植水稻模式,实行菜—稻、瓜—稻、烟—稻等种植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冬油种植面积10.52亩,总产11137吨,产值

4100万元。在最大的支柱产业椪柑产业建设上,继续捆绑产业资金800万元,坚持优势区域发展战略,在稳定现有的30万亩面积的基础上,加强培管,积极实行标准化、科学化、集约化生产,通过推广“三挂一种”技术,即挂频振式杀虫灯、捕食螨、黄板、种草等无害化病虫害防治;实行“果—禽—沼”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行“三疏一改”技术,即疏花、疏果、疏枝、品改,提升椪柑品质,切实提高椪柑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椪柑综合生产和产业的竞争能力,并加大椪柑加工、营销力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根据产量预测,挂果的18万亩,总产量将达15万吨,产值2亿元。按泸溪县农村人口24万人计算,仅椪柑一项就为农民人均增收833元。

二、优结构、抓区域、搞特色、强发展、促增收在发展全县支柱产业椪柑的同时,泸溪县根据每乡镇的传统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狠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县种植烤烟

1.22万亩,产量2万担,目前已收购1.25万担,以收购

价12.1元/公斤计,加上省、州、县烤烟扶持费,每公斤均价可达15.2元,烟叶总产值可达1520万元;以兴隆场镇为中心的西南6乡镇大力发展我县传统特色产业玻璃椒种植,今年泸溪县成为辣椒种植全国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5万亩,现椒产量4.8万吨,干椒产量0.7万吨,产值

5400万元;以解放岩乡为中心的生姜产业,种植3500亩,总产3500吨,产值5400万元;浦市镇、武溪镇、白沙镇的蔬菜瓜果种植面积

2.6万亩,总产1.82万吨,产值

2400万元;利用泸溪县传统养殖优势,以浦市铁骨猪荣获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依托,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发展特色养殖,引导农民改变散养习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形成了石榴坪乡、浦市镇、达岚镇、武溪镇等一批标准牧猪养殖小区,鼓励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利用泸溪县地理优势发展特色养殖,如浦市铁骨猪、本地山羊、南江黄羊、湘西黄牛、山鸡等等,同时利用全县溪河塘坝多,又是五强溪电站库区的优势,发展水产品的养殖,预计全年出栏牲猪13.82万头,家禽81.93万只(羽),水产品2190吨,畜牧水产业产值达21300万元,同比增长4.7%,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根据泸溪县地理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泸溪县集体林权改革任务的即将完成,为发展特色经济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今年扶持农民种植油茶3100亩,并加强原有特色经济作物(含药材)的管理。

三、搞培训、送技术、抓转移、壮劳务、促增收近年来,泸溪县始终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大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鼓励劳务输出和农民进城就业,鼓励农民依托城镇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创办商贸、服务、运输、建筑等实业,不断壮大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今年以来,通过实施“阳光工程”、“转移就业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按人均可寄(带)回4500元计,实现劳务总收入2.7亿元左右。农业、畜牧、林业、扶贫、农机等涉农部门根据乡镇实际,结合“科技下乡”等活动,举办椪柑、水稻、瓜菜、辣椒、水果、烟叶、生姜和养殖、农机维修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914期次,共培训农民达10.2万人次。通过举办形成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民的种养管理水平和外出务工能力,也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四、抓政策、跑项目、增投入、强落实、促增收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泸溪县重点在加大农业投入、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一是在增加“三农”投入上建机制。对中央和上级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特别是对乡村的转移支付、对农民的各种补贴等,都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落到实处。今年,泸溪县共发放各类惠农补贴7428.23万元。其中:小额扶贫贴息贷款299万元、落实粮食直补1400万元、良种补贴373.5万元(水稻15.3万亩,每亩补贴15元,计229.5万元;油菜12万亩,每亩补贴10元,计24万元;玉米2.4万亩,每亩补贴10元,计24万元)、各类农机补贴135万元(已完成补贴110万元)、家电补贴300万元、退耕还林补助4500万元、椪柑培管补贴配肥1767.8吨,计币420.73万元。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上级支农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整合支农项目资源,集中使用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到实效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今年,县财政继续捆绑资金160万元,建设44个村级道路硬化10万平方米;创建新农村示范片区1个,新农村示范村15个;完成新建农村沼气820个;全年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4500多万元,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500处,改善灌溉面积1.1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42万亩,新增保收面积0.13万亩,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5720名。三是加大县乡财政对农村各项事业的投入,做到了“三个持续增加”:即持续增加

对农业、农民在生产发展、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在农村水利、乡村道路、生态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在农村义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截止目前,县财政已投入农业的资金达1.2个亿以上。

五、深改革、促流转、搞合作、激活力、促增收一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新开椪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使新开椪柑土地在自愿、有偿流转过程中获得财产性收益,并解决椪柑产业建设的新难题,现在新开椪柑土地流转面积达27928亩,签订合同面积17301亩。意向性流转面积达34522亩;二是积极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使农民在产权经营过程中取得收益,截止目前,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任务已完成外业工作到输机发证阶段,已输机面积133.9473万亩。三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县成立相关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入社农户6638户,带动农户16843户。要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民的组织化生产水平,继续加大“合作社法”的宣传,加强职能部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结合产业发展促进合作社组织的建立;政府制定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或措施。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发挥好其带动作用和增收作用。

[供稿:湘西自治州统计局彭顺田 廖胜国]

[审核:朱继无]

[责编:张艳]

加快转变湘西州农业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湘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吉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实现经济新跨越

龙山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龙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促工业与环保协调发展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篇2

1. 加大推广力度

建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 财政、农业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水稻机插推广工作, 各镇乡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市政府把2008年水稻插秧机推广任务、机插面积分解到镇乡, 列入各镇乡 (街道) 政府工作考核, 在粮食生产考核项目中, 种粮面积占0.6分, 机插面积占0.4分, 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2. 扩大推广区域

东阳市根据水稻生产分布结构扩大推广区域, 由2007年的4个镇乡 (街道) 扩大到2008年的15个镇乡 (街道) 。并对全市15个镇乡 (街道) 下达了2008年推广插秧机16台, 完成机插面积360 hm2的推广任务。东阳市农机管理总站建立了农机专业技术人员镇乡 (街道) 联系制度, 负责联系水稻机插推广的全程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各镇乡农机管理服务站把水稻机插推广工作作为2008年重点农机化工作来抓, 明确责任, 落实到位, 服务到户, 记好推广日记, 年终按责任农机员考核要求进行考核,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机技术人员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3. 突出推广宣传

东阳市农机管理总站召开专题会议, 布置水稻机插推广宣传工作, 要求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站积极开展水稻机插设备购置补贴政策、机插作业环节补贴政策、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优势、插秧机性能特点的宣传工作。同时,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科技下乡、农民信箱等途径进行广泛的宣传, 东阳电视台制作了3期水稻机插专题栏目, 东阳日报多次宣传报导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 农机部门召开水稻机插现场会、演示会6次, 印发宣传资料900余份。

4. 整合技术资源

水稻机插推广被列为东阳市农业局2008年重点工作之一, 由市农业局牵头建立由农机、农技、粮油、植保、种子、土肥等首席专家组成的专家组, 为全市的水稻机插推广进行技术把关。通过整合技术资源, 实行农机农艺结合, 技术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提高技术到位率。

5. 注重技术培训

东阳市农机管理总站于2008年3月11日举办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 各镇乡农机员、农技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参加了培训, 共计200余人。2008年5月12日市农机管理总站召开了早稻机插经验交流暨单季、连作晚稻机插育秧技术培训班。2008年4月1日由市政府组织召开了早稻机插现场会, 各镇乡 (街道) 分管领导、农机员、农技员、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参加, 其间邀请了专业技术专家讲授规格化育秧、大田耕整、种子选配、大田管理、插秧机使用维护等技术, 帮助他们掌握技术要领, 提高技能水平。

6. 加强技术服务

技术推广服务为先。东阳市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强化服务理念, 推行全程保姆式服务, 建立责任联系制度, 做到送技到户, 服务到田头, 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 从品种选择、秧板制作、秧盘铺土、播量确定、秧田管理到大田耕整、机插作业、大田肥水药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上门指导, 不厌其烦, 深入田头手把手地操作示范, 直到用户掌握技术要领。通过全程保姆式的服务, 确保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到位, 充分发挥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优势, 实现了水稻增产增效, 农民节本增收, 让农民尝到了应用新机具、新技术的甜头。

7. 制订奖励政策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篇3

一是加大合作社宣传力度,普及合作社基本知识。一是组织乡干部在全镇上下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普法宣传活动;二是以会代训,不断深入宣传合作社法、合作知识和合作社典型;三是农经站全体人员深入包保各村和现有合作社,根据实地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下乡指导、培训。

二是培育新型农民,造就经营人才。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计划,分层次、分步骤、有针对性地抓好合作社成员尤其是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努力为合作社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同时,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乡镇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科技人员、村社干部等不同对象创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依法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镇农经站积极与工商部门沟通,帮助创办人规范登记资料并与工商部门搞好对接。同时,帮助他们依法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尤其是在依法设立登记、依法建立章程、依法建立组织机构、依法实行财务管理和依法规范运行等方面加强指导。

四是把握合作社动态特征,搞好分类指导。一是对新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实行章程、制度、营业执照等复印件备案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合作社发展动态,研究制定规范措施;二是对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指导规范运行,在服务质量、利益联结、市场开拓能力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加大指导。三是对发展比较规范,有一定带动效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重点在品牌建设、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及农产品开发、深加工上给予大力指导、扶持和帮助。

五是培育典型,示范带动。近年来,镇政府对一批较好、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着力培育。一是2007年推荐小城子镇亲仁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小城子镇惠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参加了为全省示范社。二是组织镇里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三是开始探索“农超对接”试点工作。邀请长春等外地客商来梨树小城子亲仁等合作社,进行农产品采摘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

多措并举充分保障失地农民利益 篇4

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做好失地农民工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局积极落实各项扶持失地农民的各项政策,同时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农民工就业创业门路。

一、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公共服务,贴心服务失地农民就业。

1.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收集适合失地农民的岗位信息,并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

2.及时研究分析劳务市场用工情况,了解用工单位用工意向和就业者的就业意愿,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招聘会,为用工量大的单位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定期每月20日组织用工招聘会,帮助引导失地农民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3.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在上海、深圳等地设立外出务工联络站,为失地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免费服务。

二、积极开展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就业率。

1.加大对失地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实行培训补贴政策。凡在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参加技能培训符合政策的农村劳动力,均享受减免费技能培训优惠政策。

2.创新培训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对已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实行免费的技能提升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稳定就业。

三、积极落实扶持失地农民政策,大力扶持失地农民就业创业。

1.积极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出台了《全民创业意见》,将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扩大到失地农民,鼓励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创业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篇5

敦煌市政府办张婧

今年以来,敦煌市紧紧围绕“做精一产”目标,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至目前,全市开工建设日光温室605座、865亩;新建塑料大棚3807座、5065.7亩;重点建设的三个500亩塑料大棚示范片也已初具规模。设施农业逐步成为敦煌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做精一产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入户动员、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累计印发宣传资料6万多份,现场观摩29场次,形成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上同心,认识上同步,工作上同力的良好基础。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对新建日光温室,每亩补助1000元,集中连片达到50亩、100亩以上的,每亩分别补助5000元、10000元;建成百亩以上集中连片塑料大棚的,每亩补助2000元,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为历年之最。

三是完善技术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农技人员“面对面”“点对点”地开展技术服务。积极探索农业信息网站、“为农服务”电视专栏、农技热线电话、“农信通”手机短信等新形式、新方法,健全市、乡、村、组四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加快园区建设。把33个农业产业园作为设施农业的集中展示平台,通过抓规划、抓投入、抓管理、抓技术、抓宣传的“五抓”措施,推动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配不断优化、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篇6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

一是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充分协商,及时调整对口支援关系,下发工作实施方案,签订项目责任书和协议书,明确了支援内容和预期目标。三是根据受援医院需求,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重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骨干医师培训、特色专科建设、医疗核心制度修订完善训等工作。四是修订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建立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长效机制。

乐陵市卫计局信息员:张娜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篇7

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教育部党组12月1日在京召开会议,学习传达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并就开展教育扶贫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围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为重点,以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将新生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转化为高素质劳动者,使贫困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相关内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召开

>>教育部组织30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19所高职学校 相关文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袁贵仁指出,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在我国扶贫开发以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未来10年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并把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为行业扶贫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教育系统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袁贵仁强调,教育扶贫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要采取切实措施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一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富民、教育移民、教育惠民工程,着力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教育扶贫攻坚。在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县(市)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二是把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要制定高校对贫困地区实施定向招生工作方案;继续实施好对口支援计划、协作计划,制定并实施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教育及补助政策。三是加强教育定点扶贫。教育扶贫工作要建立定点联系机制;教育部机关要带头制定定点扶贫工作方案;鼓励高校积极承

担定点扶贫任务,帮助贫困地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四是制定政策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五是鼓励高校加强扶贫理论和政策研究,为扶贫开发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六是把扶贫纳入基本国情教育范畴,作为学校教育的参考资料。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篇8

2011年,柞水县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国家新一轮扶贫大开发为契机,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主战场,紧紧围绕“解决农村贫困,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这一目标,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产业发展,竭力促进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1年度,共投入各类资金1.38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个,建设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5个,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580,较去年增长21.5%,当年脱贫0.58万贫困人口。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资源抓设施,不断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在新的一轮扶贫大开发中,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打破镇、村行政区域界限,把全县自然资源相近、贫困程度较深的村作为一个区域,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全年共投入资金1260万元,新修村组道路22公里,千米人行彩砖步道1条,安装路灯22盏,建桥涵15座,埋设人饮管道20公里,新建蓄水池11座,解决饮水356户1241人,完成了4个村1085户的民居改造工程,使连片开发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突出问题,为农民增收打开了通道,夯实了基础。

二、从长计议抓移民,努力改变农民增收致富居住条件。根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和《柞水县2011—2020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规划》,结合县情实际,我们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统筹、移民搬迁安置与农民进城落户相统筹”的原则,投入资金8628万元,新建移民安置点14个,集中安置850户3400人,分散安置250户1000人,已有248户移民户搬进了新居,使扶贫对象的居住条件将会有明显改善。

三、提升层次抓产业,着力解决农民增收的新出路。紧紧围绕脱贫增收这个核心,按照扶贫资金向贫困村投放、扶持政策向贫困村倾斜、产业布局向贫困村集中的原则,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增强贫困村解困内生动力。不断完善扶贫到村到户机制,采取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财政直补建立互助资金等方式,坚持“一户一策”和定向帮扶,大力实施“万户贫困户增收工程”,努力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增强贫困家庭自我造血功能。一年来,全县贫困村共发展经济林15万亩、土鸡50万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3家、产业示范村10个,特色产业基地10个,产业重点户4000户,组织劳务输出2万人次,形成了以果为主导、以畜牧为特色、以劳务为支撑的柞水农民增收新格局,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2011年,我县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580元,当年扶助 0.58万人顺利实现了脱贫。

四、统筹协调抓服务,认真做好社会扶贫的大文章。紧紧抓住省、市、县部门单位企业开展定点包村扶贫和“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的机遇,主动联系,加强配合,积极协调,抓好落实。牵头协调省、市、县149个单位包扶120个贫困村,全县3000名党员干部与300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06.8万元,引进项目36个,新(复)修乡村公路 64公里,发展经济作物8200亩,养殖商品畜12万头(只),组织劳务输出2600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27人,开展农民科技培训41期,培训农民3780人次,为全县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起到了积极的帮扶作用。

五、合力攻坚抓责任,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的新机制。为了更好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要求,不断创新贫工作新机制,建议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强化督查检查,推动了工作落实。深入开展“双联双建”活动,广泛组织县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联系帮扶贫困户,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共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2012年,柞水县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瞄准建设陕南经济强县这一目标,突出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两大工作重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农民致富自我发展能力三个提高,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四大工作,努力实现扶贫开发工作跨越发展,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奋斗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篇9

区政协经科委第二小组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代表区政协经科委二组发言的题目是“多措并举,破解难题,合力推进全区重大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撑,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希望所在。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带领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打造三城一区,建设幸福双阳”战略,切实有效地推进了重大项目建设,使全区项目建设在体量上、质量上稳步提升,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近三年,全区开工超亿元大项目就达到65个,超10亿元重大项目达到12个,超百亿元项目1个,特别是长春建筑学院、奢岭乡村都市、吉通机械、浩鑫农牧循环经济等一批支撑“三城一区”建设的重大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重大项目建设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致使重大项目推进速度相对缓慢;二是要素制约瓶颈亟待破解,特别是土地、规划、资金、征地拆迁等困扰尤为突出;三是重大项目储备还不够充足,尚不能满足“三城一区”建设需要;四是影响重大项目建设的行为仍然存在,优化软环境任重道远等问题。

结合我区重大项目建设现状,针对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区重大项目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建立项目服务工作组制度。建议对每个已签约的超10亿元重大项目,区政府与项目单位共同成立项目工作组,区政府或乡镇(街)配备1名领导保包,区委组织部选派1名专职后备干部进驻项目工作组。明确保包领导和专职人员工作职责、工作目标,提供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实行领办代办,解决项目单位摸不着门、找不找人的问题。同时组织部门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一批董经济工作、董项目建设的人才队伍。

二、建立重大项目定期会商制度。建议由招商委牵头,发改、国土、规划、环保、林业、水利、消防、住建、工商、项目属地等项目要素部门参加,以半月为一时间节点,对超10亿元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体会商,找到病根,找出解决办法,当场落实责任。

三、建立重大项目部门联动制度。建议整合部门资源,充分调动各项目要素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重大项目一旦签约,发改、国土、规划、环保、林业、水利、消防、住建、工商等部门要主动提供服务,对能提前开展工作的事项,就要提前介入,对能同时开展工作的事项,就要同时推进,做到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四、建立三级项目谋划推进制度。建议采取区政府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谋划一批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指导相关部门、乡镇街结合各自工作范围、上级政策支持、区域优势、资源优势谋划一批项目,引导重点企业围绕延长产业链、利用闲置资产、企业扩能改造谋划一批项目。为提高项目谋划质量、提高谋划项目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建议区设立项目谋划专项资金,解决项目谋划资金瓶颈制约问题,推进项目谋划工作,为我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项目储备。

五、建立阻碍项目建设惩治制度。建议出台阻碍项目建设惩治措施,加大违规行为处理力度,对阻扰和影响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做到曝光一批、打击一批,树立阻碍项目建设就是碰红线的理念。同时要切实落实服务承诺,对各单位事涉项目建设的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做进一步梳理,确保服务到位。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篇10

宝塔山街道多措并举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本报讯(拓佳荣记者苏世胜)宝塔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首位,进一步健全了计生服务管理网络,制定完善了工作职责,近期又配备人员,优化设备,变管理为服务,不断推动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领导重视,管理有序。党工委书记白承平、办事处主任李平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计生工作,并于近期专门召开了街道计生办工作人员会、社区书记主任计生工作会、社区计生专干会议、公益性岗位下片干部培训会,层层分解工作职责。街道计生办制定了全年工作计划,编制了“计生网格”工作手册,确立了街道、社区、单位和居民齐抓共管管理机制。二是狠抓业务、强化培训。街道办要求各社区必须将最好的电脑配备给计生专干专用,目前8个社区计生电脑全部使用正常,并对社区计生专干进行了统计、报表卡册等业务知识培训。三是严格“三查”,优质服务。根据“三查”人员逐年减少的现状,街道计生办要求各单位自带工资表,针对“三查”人员名单,逐社区、逐单位、逐人核对,单位有瞒报漏报人员,街道、社区立即停办该所有相关单位手续并调查处理;在“三查”期间邀请了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俪人医院、协和医院的5名妇科专家免费为辖区育龄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四是提升效率,转变作风。为提升工作效率,“三查”时间由原来的40天调整为20天,实行日报告制度,每天汇报“三查”进度。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深入山体、巷道排查计生户,上门为供电局幼儿园等单位进行宣传,登记教师、学生家长计生信息资料,到各社区、延安小学、民生百货等单位现场指导专干建档立卡,规范社区、单位计划生育工作。五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街道计生办8名工作人员实行“两班倒”轮流深入居民区、单位排查核实计划生育工作,并强化对宝塔山居民改造区和民生百货等重点区域单位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为“创建示范点”打基础、做准备。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篇11

黑龙江佳木斯市总工会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六部委、省厂办关于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从2010年开始,我们按照“加强领导,认真实施;选树典型,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握工作重点,特别按照省《两个条例》和创建示范单位工作的《标准》和《考核办法》要求,通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选树,高质量运行,全面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民主权益。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统一思想,在坚持认识高起点上全力推进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工作已经走过了十三个年头,虽然我们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这项工作时间跨度较大,新时期又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致使部分工会干部出现了畏难厌战情绪和工作浮在表面的现象。由于国退民进,民营企业加速发展,所有制形式日益多元化,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民主管理意识淡薄,“不敢公开、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必公开”的思想有所抬头。部分企业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也有所减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努力调动工会干部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民主管理意识,保护和激发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热情,确保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

(一)强化培训,提高认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把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工作放在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高度去认识,放在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放在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高度去部署。并将以往中央、省、市下发的29个民主管理方面的法规、文件进行收集整理,组织编印了《民主管理制度指导手册》,将我市金融、教育、卫生等多个系统的职代会操作规程及流程图,以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参考等内容进行整理,编印了《职代会操作指南》,印刷3000册,免费下发给企事业单位。各级工会以这两本手册为教材,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对创建工作的认识。

(二)加强领导,提升水平。领导重视是各级工会干部推进创建工作的重要动力。佳木斯市委把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列入各级组织的一把手工程,3次调整充实了由市委主管书记为组长,市纪检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为副组长,组织部、工信委、总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亲自撰写了关于《深入开展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我市企事业单位科学管理水平》的论文,在省厂务公开简讯第137期刊登,极大地激发了

全市各级工会干部推进创建示范单位的工作热情和自觉性。

(三)统一行动,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根据需要,积极协调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问题,确定目标,统一行动。各级厂务公开领导小组也积极行动,落实创建工作。我们将扩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覆盖面,保障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化运行,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健全了企业、职工和相关部门互联、互动、互补的工作机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保证了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多措并举,在典型示范高标准中创建品牌

为不断拓宽示范单位领域,我们坚持高标准、多层面选树,全方位、多角度示范,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打造佳木斯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品牌。

(一)多层面选树,拓宽示范单位辐射领域。针对国有企业持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不断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的特点,选树了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示范单位;针对外资企业注重保护和落实职工民主权利,及时公开员工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职工提案得到有效落实的特点,选树了达尔凯(佳木斯)城市供热有限公司作为中外合作企业示范单位;针对公司制企业厂务公开、职工大会制度健全完善,能够积极采用公开栏、民主恳谈会等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的特点,选树了汤原县新天地商厦作为公司制企业示范单位;针对民营企业公开全面、及时,职代会召开按期、规范,职工民主权利得到切实维护的特点,选树了桦川县新开公司作为民营企业示范单位;为了推进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还选树了汤原县总工会、富锦市总工会作为推进创建工作示范单位。做到了多层面、多角度、多领域选树典型,拓宽了示范单位辐射领域。

关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百分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的通知》(国厂开组办发[2011]4号)文件精神,推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做好我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经省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国及我省有关法规和文件要求,通过考核检查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情况,进一步强化我省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不搞示范单位终身制、轮换制,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进一步提高,以创建工作的高质量实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大发展,为推动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促进黑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考核对象

省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市(地)、产业级厂务公开示范单位,县(市)、区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三、考核内容

(一)组织、制度建设方面。(35分)

1、成立由党委、行政、纪委、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设立厂务公开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成立由纪检、工会有关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5分)

2、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5分)

3、建立厂务公开制度。(5分)

4、制定厂务公开实施办法或意见。(5分)

5、厂务公开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有工作经费保障。(5分)

6、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议、活动、检查监督、组织评估和责任追究、总结表彰制度。(5分)

7、建立其他相应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5分)

(二)职工代表大会方面。(35分)

1、职工代表大会组织机构健全。(2分)

(1)成立职代会专门工作小组或者专门小组,负责办理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事项。(1分)

(2)职代会闭会期间,建立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或民主议事会议制度,有制度、有活动、有记录。(1分)

2、职代会按期换届。(2分)

3、职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3分)

4、职工代表产生的程序、条件规范,符合职代会条例规定。(2分)

5、职代会所需工作经费,由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费列支。(3分)

6、职代会召开15日前,向上一级工会组织报告,上一级工会组织应当在5日内给予答复;职代会召开10日前,以书面形式向全体职工公布职代会的议题;职代会结束后5日内,将会议情况以书面形式报上一级工会组织备案。(2分)

7、职代会听取企业的经营规划或者计划,财务会计报告,改组、改制、破产和裁员方案,职工培训计划,履行集体合同和业务招待费使用等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4分)

8、职代会审议通过企业改组、改制和破产时职工的安置方案,职工工资调整、奖金分配方案,劳动安全卫生和女职工特殊保护措施,集体合同草案、工资协议草案、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公开管理措施,职工奖惩办法及其他重要规章制度。(4分)

9、坚持业务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2分)

10、认真落实职代会审议通过和决定的事项,对于不能落实的向职工做出了合理解释。(1分)

11、职工代表有效行使知情建议权、协商共决权、质询监督权、民主选举权等民主权利。(2分)

12、职代会会议记录详细完整,并建档立卷。(2分)

13、定期对职工代表培训,有培训计划、培训内容。(2分)

14、职工代表定期对职代会在行使职权、民主程序等方面进行评定,有评议记录。(2分)

15、公司制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2分)

(三)厂务公开方面。(30分)

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厂务公开内容。(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以下公开内容考核)(13分)

(1)发展、改革的重大决策情况公开: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改制、重组、兼并、租赁、承包、破产、拍卖方案;股本设计、增资扩股和股权激励方案;职工招聘、解聘方案。(3分)

(2)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情况公开:发展目标及完成情况;财务管理和审计、评估结果;对外投资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及大宗物资采购;租赁、承包合同及执行情况;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3分)

(3)涉及职工利益方面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内容情况公开: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职工工资、福利、晋级;奖励和惩处职工;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职工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企业公积金和公益金使用方案;职工住房公积金管理;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措施、安全责任事故及处理结果。(4分)

(4)领导班子建设和廉政建设情况公开:中层以上领导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的选聘和任用情况;领导人员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3分)

2、非公企业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发放、保险缴纳、劳动安全措施、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续订、变更和履行情况,及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其他事项等情况公开。(3分)

3、结合质量管理标准,制定厂务公开的工作规范、实施细则或操作规程。(2分)

4、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公开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3分)

5、坚持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每年至少一次,评议公开透明,程序规范。(2分)

6、公开形式多样。(3分)

(1)在醒目位置设立公开栏,公开栏的内容全面、真实。(1分)

(2)通过党政工联席会、职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公开。(1分)

(3)设立厂务公开意见箱、接待日、举报电话、内部信息网、意见箱等职工意见、建议的反馈渠道,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建议有明确答复。(1分)

7、厂务公开档案、资料完整。(2分)

8、组织职工代表对公开内容进行检查,反馈检查意见。公开效果明显,职工满意度达到90%以上。(2分)

四、考核办法

1、各市(地)、产业按照本“考核细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所属县(市)、区和所属企业的创建工作进行层层检查,形成检查情况与考核结果一并报省厂务公开办公室。

2、每年适当时机,省厂务公开办公室有关人员或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过调研检查的方式,对上一各项考核内容进行集中考核。并形成调研报告报省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

3、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工作考核评定结果,省级示范单位要达到90分以上,市(地)、产业级示范单位要达到80分以上。县(市)、区级示范单位要达到70分以上。考核评分不足70分的企业单位不得授予示范单位称号。

4、考核结果作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对考核评分比较高的企事业单位,将作为推荐全国表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的侯选单位和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单位。

黑龙江省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工作百分考核办法(暂行)

2011-06-10 本文访问次数:1104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的通知》(国厂开组办发[2011]4号)文件精神,推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做好我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经省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及我省有关法规和文件要求,通过考核检查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情况,进一步强化我省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不搞示范单位终身制、轮换制,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进一步提高,以创建工作的高质量实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大发展,为推动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促进黑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考核对象

省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市(地)、产业级厂务公开示范单位,县(市)、区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三、考核内容

(一)组织、制度建设方面。(35分)

1、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5分)

2、建立厂务公开制度。(5分)

3、成立由党委、行政、纪委、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设立厂务公开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成立由纪检、工会有关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6分)

4、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公开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厂务公开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有工作经费保障。(4分)

5、制定厂务公开实施办法或意见。(5分)

6、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议、活动、检查监督、组织评估和责任追究、总结表彰制度。(5分)

7、国有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2分)

8、建立其他相应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3分)

(二)职工代表大会方面。(40分)

1、职工代表大会组织机构健全。(2分)

(1)成立职代会专门工作小组或者专门小组,负责办理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事项。(1分)

(2)职代会闭会期间,建立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或民主议事会议制度,正常开展活动,有记录。(1分)

2、职代会按期换届。(1分)

3、职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1分)

4、职工代表产生的程序、条件规范,符合职代会条例规定。(2分)

5、职代会所需工作经费,由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费列支。(2分)

6、企业、事业单位工会委员会在职工代表大会召开10日前,以书面形式向全体职工公布职工代表大会议题;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落实情况在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予以报告。(2分)

7、职代会召开15日前,向上一级工会组织报告,上一级工会组织在5日内给予答复;职代会召开10日前,以书面形式向全体职工公布职代会的议题;职代会结束后5日内,将会议情况以书面形式报上一级工会组织备案。(3分)

8、职代会听取企业的经营规划或者计划,财务会计报告,改组、改制、破产和裁员方案,职工培训计划,履行集体合同和业务招待费使用等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5分)

9、职代会审议通过企业改组、改制和破产时职工的安置方案,职工工资调整、奖金分配方案,劳动安全卫生和女职工特殊保护措施,集体合同草案、工资协议草案、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公开管理措施,职工奖惩办法及其他重要规章制度。(9分)

1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履行业务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2分)

11、认真落实职代会审议通过和决定的事项,对于不能落实的向职工做出了合理解释。(1分)

12、职代会会议记录详细完整,并建档立卷。(2分)

13、定期对职工代表培训,有培训计划、培训内容。(2分)

14、职工代表定期对职代会在行使职权、民主程序等方面进行评定,有评议记录。(2分)

1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坚持职代会民主评议本单位领导人员,每年至少一次,评议公开透明,程序规范,评议结果提供给人事部门,作为干部奖惩任免参考依据。(2分)

16、国有公司制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2分)

(三)厂务公开方面。(25分)

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厂务公开内容。(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参照以下公开内容考核)(20分)

(1)发展、改革的重大决策情况公开: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改制、重组、兼并、租赁、承包、破产、拍卖方案;股本设计、增资扩股和股权激励方案;职工招聘、解聘方案。(4分)

(2)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情况公开:发展目标及完成情况;财务管理和审计、评估结果;对外投资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及大宗物资采购;租赁、承包合同及执行情况;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5分)

(3)涉及职工利益方面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内容情况公开: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职工工资、福利、晋级;奖励和惩处职工;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职工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企业公积金和公益金使用方案;职工住房公积金管理;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措施、安全责任事故及处理结果。(9分)

(4)领导班子建设和廉政建设情况公开:中层以上领导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的选聘和任用情况;领导人员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2分)

2、非公有制企业公开内容: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发放、保险缴纳、劳动安全措施、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续订、变更和履行情况,及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其他事项等情况公开。(20分)

3、有固定的公开形式。(3分)

4、厂务公开档案、资料完整。(2分)

四、考核办法

1、各市(地)、产业按照本“考核细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所属县(市)、区和所属企业的创建工作进行层层检查,形成自检自查情况书面材料与考核结果一并报省厂务公开办公室。

2、不足百人的小型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的考核分值,依据企业性质及建立的行业(区域)职代会制度和执行情况确定。

3、考核实行百分制,对规定应做到而未做到的按设定的分值扣分。凡特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的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不扣分。

4、省级示范单位考核评定要达到90分以上,市(地)、产业级示范单位要达到80分以上,县(市)、区级示范单位要达到70分以上。考核评定不足以上规定分值的企业单位不得授予示范单位称号,对于曾被授予示范单位称号的单位,因工作滑坡达不到标准的,取消已授予的示范单位称号。

5、每两年省厂务公开办公室有关人员或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调研检查的方式,对各项考核内容进行一次集中考核。

考核结果将作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对考核评分比较高的企事业单位,将作为推荐全国表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的候选单位和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示范的候选单位。

2011年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总结

2011-12-29 2011年,我市在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按照《安徽省2011年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意见》要求,以贯彻《中共宿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意见》、《宿州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工作程序规定》为契机,以规范职代会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促进企事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为主线,以改制企业职代会作用发挥为重点,以推行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建设为突破,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现将有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按照“巩固、深化、规范、发展、务实”的要求,坚持完善职代会工作程序,加强以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建设,切实提高职代会和厂务公开的覆盖面和建制率,不断推动建立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

1、大力开展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专项行动。

一是明确目标,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职代会建设继续规范深入推进,非公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达到建会企业的75%以上;

二是广泛调研,摸清建制底数。对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系统及基层企事业单位建制情况进行排查,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进度,明确工作责任;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与岗位目标考核相结合,与推广先进典型经验相结合,与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专项行动取得突出成效。

截至目前,目前,我市已有2920家建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制率为75%。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事业单位815家均已建立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建制率为100%。90%以上的国有、集体及其控股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了厂级、车间、班组(科室)

二、三级民主管理网络,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创造了富有特色的运作模式。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已建会规模非公有制企业453家,其中345家建立职代会制度,建制率为76%;已有371家开展厂务公开工作,占82%。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过各级工会和厂务公开成员单位的积极协调和配合,已经初步形成党委重视、行政支持、职工热情参与的工作态势。

2、行业性(区域性)职代会稳步推进。市总与各县区总工会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明确要求非公企业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建制率达到60%以上。市总制定7项工作流程,5项职代会职权,在墉桥区东关街道办事处、灰古镇开展区域性职代会试点,在灵璧县灵城镇灵西红砖协会、采石协会开展行业性职代会试点。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建立42个,覆盖新建非公小企业489家,覆盖职工53032人。其中砀山县建立区域性职代会16家,各乡镇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区域性职代会达到了全覆盖。墉桥区对乡镇街道工会联合会给予财力倾斜,每家给5000元经费补助,有力促进了区域性职代会建设。

3、先进典型示范带头作用日益突出。我们在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注意选树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层次的典型。如在规范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选树了市供电公司、市电信公司、市建设银行等一批全国、全省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典型。市供电公司在借鉴ISO9000标准进行“政务公开管理和服务”贯标认证基础上,把全公司各级领导的各种权力形成的全部业务统统亮化公开,形成30大项,70多小项。统一编制印发县级供电公司及乡镇供电所政务公开控制程序文件,全市5个县级供电公司、114个乡镇供电所全面推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市供电公司借鉴ISO9000标准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质量体系受到省厂开办在全省推广。在规范事务公开工作上,选树市立医院、萧县教育工会典型。在规范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建设上,选树砀山润达纺织集团、泗县佳美实业有限公司典型。在规范企业改制操作程序上,选树安徽雪龙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龙矿机有限公司典型。在推广行业行(区域性)职代会建设上,选树泗县大庄镇、灵璧县灵城镇典型。通过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有力推进了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的提高。

4、工会源头参与企业改制日益规范。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规范操作、一企一策、确保稳定”的原则,目前全市142户企业中已完成改制的有62户,正在进行改制的有80户。各级工会全程参与企业改制,并在改制、重组、兼并、破产企业中坚持职代会的基础性作用,突出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稳定协调作用,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率为100%。市总工会先后参与了市政工程公司、灵璧县酿酒总厂、光明家具公司、印刷总厂、鸿鹏纺织集团、星辰巴士、百货大楼等企业的改制工作。华龙矿机有限公司、信诚化工公司、贝斯特公司、雪龙化纤公司、皖北药业公司等一批企业通过改革重组焕发出生机并迅速发展壮大,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于在企业改制中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公开透明,阳光作业,不搞暗箱操作,职工思想状况稳定,满意度大为提高。

5、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初步建立。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工作的意见》精神,我市加大工作力度,目前62家公司制企业中,设职工董事的公司14家,设职工监事的公司37家,职工董事为41人,职工监事为51人,其中工会正副主席进董事会的有23人,进监事会的有30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

1、调整全市厂务公开工会领导小组成员。按照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原则,经市委负责同志审批同意后,下发宿厂开办 [2011] 2号《关于调整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对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人员进行了调整,由市纪委、组织部、经信委、工会、工商联等五家成员单位组成。

2、出台权威性、规范性文件。一是市委出台宿发(2011)7号《中共宿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建设,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共决权和监督权,大力发挥和谐劳动关系。《意见》对国有企业改制、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非公企业建立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联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市总工会四家单位,在《宿州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运行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宿州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工作程序规定》规范化操作意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大力提高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质量,切实保障企事业单位职工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3、大力开展评先表彰工作。根据省厂开办《关于评选表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精神,我市推荐表彰先进单位5个,先进组织单位1个,先进工作者2人。按照省厂开办《关于开展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的通知》要求,市厂开办选树不同典型,推荐宿州供电公司、灵璧中学、华龙矿机等3家单位作为省级示范单位,以此推动我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市厂开办下发《关于开展全市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的通知》,推荐评选市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20个。

4、积极贯彻省厂开会议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表彰暨深化创新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近期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11月9日,宿州市召开全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会议由市厂开办主任、市总主席刘萌主席主持,市厂开办副主任、市总副主席张召龙传达省会议精神,并提出具体落实意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周勇出席会议讲话,并以市委办宿办通报下文。会议还建立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点制度,各成员单位对县区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专项行动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

5、大力推进职代会规范化建设。市总召开全市推进职代会规范化建设会议。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各县区厂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人及厂开办五家成员单位负责人,市直各产业、系统、基层单位分管负责人和工会主席,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市级示范单位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会议选树了宿州供电公司、宿州电信公司、高速宿州管理处、萧县教育工会、砀山中学等5家先进典型。通过《宿州市总工会关于开展星级职代会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关于表彰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单位的决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周勇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市企事业单位完善职代会制度建设,落实好职代会职权,规范运行职代会,切实提高会议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代会作用。

四、工作计划

2012年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战略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市推进职代会规范化建设会议为契机,以提高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为基础,以开展星级职代会创建为重点,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为推进转型发展、加速崛起、兴宿富民做出新的的贡献

1、扎实开展星级职代会创建活动。根据市总《关于开展星级职代会创建活动的意见》,2012年是起步之年。全市星级职代会的工作目标是三星级单位达到40%以上,四星级单位达到20%以上,五星级单位达到5%以上。市总要根据各单位申报情况,严格标准,严格考核。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分类指导,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现培养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推动职代会规范化建设深入发展。

2、稳步推进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按照《宿州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规定,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探索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其他形式和制度。推进行业性区域性职代会制度建设。注重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推广面和建制率,切实保障非公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3、切实开展好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专项行动。通过开展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3年建制专项行动,力争2012年规模以上已建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建制率85%。

4、努力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把推进非公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深化厂务公开,建设和谐企业,促进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要通过职代会、三方协商、工资集体谈判机制,就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支付制度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通过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企业形成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要切实让企业发展的成果尽可能多地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5、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联合有关部门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公司制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意见》,使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比例达到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相关内容纳入企业改制方案和公司章程。同时,加大对基层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培训力度,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培训纳入培训规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使其真正成为懂政策、知厂情、善讲话的职工利益的真正代表者。

(二)高标准考核,保障创建工作良性运转。为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高标准运行,我们不断推进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了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制定下发了“佳木斯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考核验收标准”,涉及到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人员、职工董事监事等四个方面,100个分项,实行百分考核。对申报示范单位的各级企事业单位,按照标准逐项打分,综合评定。同时对已授予示范单位称号的单位,每年进行复检,杜绝“终身制”、“轮换制”,未持续达到考核标准的,取消已授予的示范单位称号。

(三)全方位示范,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为扩大创建工作影响力,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典型引路作用,我们召开了全市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5家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在会上介绍了经验。通过现场交流、解答和指导,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一些企事业单位在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开了一些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对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存在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会的公有制企业建立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的达到240户,占应建制总数的96%;已建会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达到1761户,占应建制总数的81%,建立职代会制度的达到1802户,占应建制总数的82.9%;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的达到98家,占应建制总数的88.3%。

三、创新载体,在科学运行规范管理中全面提升

在全力推进创建工作过程中,我们将机制创新作为保障创建工作科学规范运行、丰富发展、扎实推进的有效载体,确保了我市民主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推进创建工作规范化运行。我们在培育和选树示范单位的过程中,严格规范创建程序和内容,细化党政、纪检、工会等部门具体分工,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创建标准和考核检查办法,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文件规定,制定下发了《佳木斯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标准化检查细则》、《职工代表大会操作规程》等五个配套文件,对涉及创建工作的单位(部门)起到了约束作用,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建立有序的效能机制,提升创建工作标准化水平。以往在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标准不

一、推进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避免在创建工作中出现这种不利局面,我们在创建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工作标准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在创建原则上,我们始终坚持创建工作的严谨性、选树过程的严肃性、示范单位的真实性,在创建标准上,我们坚持做到“五个有”,即有创建工作方案;有保证创建工作的配套制度;有创建工作的载体;有日常管理组织;有选树工作的记实和反馈。在创建效果上,进一步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等民主权益,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帮助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确保创建工作科学化发展。要防止创建工作搞形式、走过场,保证创建工作质量,就必须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加强创建工作的监督检查,从而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我们在创建工作中,建立了上级检查、本级联检和职工评议三级考评机制,把厂务公开的过程、质量、效果等各项要求进行具体量化,制定了合理的评价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全方位验收。同时,将创建工作纳入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目标管理体系之中,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之中,纳入到创建“六好”企业党组织验收工作之中,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真正融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中来,确保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餐厅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下一篇:王维的故事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