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心得体会

2024-10-17

走访心得体会(共10篇)

走访心得体会 篇1

走访心得体会

陈场二中

唐良炎

随着”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节拍,我走访了我六

(三)班任洋、操琦、唐果、杨宇航、熊冰颖、等同学。他们分别位于王桥村、陈场街道、沙玲村、伊湾村、陈场街道,他们各个家庭情况大致相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外打工由祖父母照顾,我和家长们交谈,了解他们在家表现及如实反映了学生在校情况并征求家长的建议,体会如下:

人们都说“走访”是个好传统,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了解,交流信息,便于改进工作。就我近期的走访效果来看,确实让我有些莫名的感动,虽然常常处在大家之中,却没有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比如,有家长、学校领导、老师反映,现行的义务教育免费部分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读书免杂费和课本费、还能喝上免费牛奶,我们那个时代想都不可想,现代的孩子真是托了党的福。

然而,有些教辅资料、优质课堂、全品全优有的是免费,但有一些非免费。到底哪些是免费的?哪些是非免费的?书本上没有任何标识,确实有点“丈二和尚让人摸不着头脑”,令人费解!

因此,我们建议出版、发行部门:①、在免费的教辅资料上加上“免费”字样,便于学生、家长明白征订、购买,避免鱼龙混杂,杜绝不正常、搭车的收费行为发生。②、在现行国家义务教育还不具备完成免费的情况下,由地方财政对非免费部分的资料、课堂作业等实行全额或部分补贴③、继续规范发行渠道,杜绝中间环节的折扣行为,让利于学生,减轻家长学额负担。

通过真实的走访得知,只要我们带着真情实感与大家倾情交流,将家长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为家长们寻求负担的出口,及时反映民生从而获得资助,真正让利于民,就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理解,我们的农村教育才有希望!

2011.11.05

走访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城中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高碑店村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村, 一条静谧的通惠河缓缓流村而过。该村常住人口约6000余人, 位于北京市中心以东, 距离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的距离仅仅只有8公里之遥, 被称作是离天安门最近的村庄, 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中村”。

高碑店村的悠久历史, 从清代《日下旧闻考》中就可见一斑:“通州至京城, 中有高米店;辽以城村。”由于旧时京杭大运河在入京的渠段中专为运送皇粮的运转站之一平津闸及码头设在此处, 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缘位置为高碑店带来了众多的流动人口, 这里逐渐开始变得商贾云集, 而往来的人们也就在此大兴土木, 使这一漕运码头附近也开始林立起各式各样的屋舍和庙宇。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也在这片熙熙攘攘繁忙的土地上开始形成了各式各样富有特色的民间花会和庙会等等, 在本是漕运码头的地理背景下, 逐渐使高碑店这个名字名扬京城内外。

该村地理位置特殊, 京沈铁路、京秦铁路、京通快速路以及通惠河、华北输电线穿过村庄。1983年以来, 因华能电厂、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等国家及是重点工程建设征占土地, 该村2300亩耕地已全部失去, 只剩下80亩工业用地。2002年进行的五环路及百米绿化带建设, 使该村26家企业被拆迁。高碑店一度成了“叫农村无农业, 称农民无耕地, 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1]究其原因, 这一现象是由这几个因素导致的:首先, 北京这一现代化都市的不断扩张, 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被纳入到城市的范围中来, 变成城市社区的一部分;其次, 这一现象也是因我国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所造成的, 虽然农村成为城市社区的一部分, 但是农村居民的身份并未改变, 他们在社会保障、生活福利等各个方面都与城市居民有着一定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 高碑店人该如何在夹缝中寻求一条生存发展的出路?事关村域村情村民大局, 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2002年上级选派高碑店乡兴隆公园党支部书记支芬同志出任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 并确立了大力培育发展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的新思路、新模式, 十年磨一剑, 硬是把个通惠河两岸建成了集古典家具、华夏文化、民俗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碑店模式新社区。现在全村的古典家具及其他商户已达500多家, 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05亿元, 人均收入2.63万元, 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这条路用高碑店自己的话说就是:成立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园。高碑店人走出了一条“一街一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现在, 又在这一街一园的基础上, 把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划分为四个部分:古典艺术文化区、国际民俗旅游接待区、通惠河茶酒文化长廊、休闲购物娱乐区。这就很好的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的概念运作在高碑店的发展模式中, 而且提高了本地方的旅游服务质量和保持了旅游项目的特色。

在2009年底, 文化新大街也正式亮相, 这是高碑店打造的文化产业集群。全长800米的文化新大街上建造了紫砂壶博物馆、内画壶艺术博物馆、暖炉博物馆、科举匾额博物馆四个博物馆;以及体验老北京市井文化的产业聚集区——华声天桥民俗园区与聚集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展示、展览、制作、生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还建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的中国油画研究院、紫砂壶研究院、雕塑研究院等。

高碑店这种经营模式, 结合了自身的产业优势, 突出发展为两个部分, 即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说高碑店的传统文化产业园区是在自上而下的产业基础上, 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 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高碑店村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各项资源, 例如:1.古文化资源, 高碑店悠久的历史, 为此地丰富了古老的文明和文化积淀。2.民俗资源, 高碑店村留有大量的民俗文化。踩高跷、扭秧歌、打腰鼓等等古典民俗文化。大量的文化资源成为高碑店发展民俗旅游的基础, 也是高碑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关键。3.古家具文化。古家具文化产业是高碑店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 高碑店村在原来的家具街的基础上不断扩展, 开发出一条远近闻名的, 极具特色的古家具一条街, 成为高碑店发展的特色品牌。[3]

在高碑店村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 文化创意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第一, 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它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参与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之中。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之中的比重也逐步增加, 直接改变整个产业结构的比例和关系。文化产业的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 文化产业的流通和文化服务属于第三产业, 其基本趋势是文化产业中的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 文化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具有广泛吸纳社会劳动力的特点和优势, 产业化的文化生产效率趋高, 其创造的增加值和经济效益也较高, 所以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英洪.高碑店村的“民办公助”旧村改造模式[J]村委主任.2011 (16)

[2]岳岩.高碑店, 从城中村到民俗大观园[J]中华手工.2010 (09)

“大走访”带给我们的体会和收获 篇3

一是坚持外访与内访相统一,把“爱民”与“爱警”有机结合起来。本着“有针对性、有代表性走访”的原则,目前我局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已走访各级党政机关2400余家,走访企事业单位3500余个,走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警风监督员和群众代表86万人次,其中为40余万户特困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100余万元,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奉献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一片爱心。与此同时,本着“上级访下级、一级访一级、把所有民警家庭访一遍”的要求,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已走访英模、劳模、因公牺牲和负伤、困难民警及普通民警1万余家,发放慰问金和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40余万元,切实体现了对广大民警的真心关爱和体恤。

二是坚持全面走访与我局近年来形成的“三级走访”制度相统一,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效有机结合起来。2002年末,有两件事让我局刚刚到任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一件是当年年终算账,全市刑事案件发案高达4.6万余起,同比上升14.99%,因而被取消全国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单位的评比资格。再一件是省、市开展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双评”活动,我局连续四年在全市执法单位排名倒数第二。对此,群众有意见,党委、政府也不满意。巨大的压力面前,我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决定,要打好社会治安翻身仗,实现“打防要有新力度、改革要有新突破、服务要有新举措、形象要有新变化”的工作目标,必须坚持和创新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其主要载体就是,从2003年开始,以大力弘扬和实践东莱派出所“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的“百家熟”经验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三级走访”活动,即:市局领导班子进行“带头访”,市局各职能部门和各分、县(市)局开展“对口访”,每个基层所队搞好“日常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经过近6年的“三级走访”,访出公安工作的逐年变化,访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率的逐年提升。因此,在这次“大走访”活动中,我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三级走访”的模式,努力把好的做法秉承延续下去,力求形成一种工作常态。

三是坚持带着问题访与整改反馈访相统一,把认真倾听呼声建议与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大走访”启动后,正值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安保工作进入实战状态。为此,我局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要充分利用“大走访”这一有效形式,访可能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的事件苗头,访各种安全隐患,访各类案件线索和可疑人员,坚决打好社会面整治战役,确保“大冬会”安保工作的万无一失。这期间,通过深入细致走访,共收集各类信息和线索7000余条,从中及时侦破各类刑事案件近1600起;排查火灾、道路交通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等各类安全隐患3000余个,全部进行了及时整改;搜集各种矛盾纠纷和事件苗头信息760余起,全部进行了有效化解和妥善处置。与此同时,对走访中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界群众提出的进一步改进治安防控措施、提高执法服务质量等500余条意见和建议,逐一认真梳理归类,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也制定了限期整改的规划,并且通过采取回访、公告、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及时反馈整改措施和整改成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以认真整改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对此,走访对象全部表示满意。

四是坚持传统访与现代访相统一,把拓宽社情民意表达传递渠道与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拓展走访覆盖面,进一步增强走访效率和质量,我局在坚持开展登门走访、发放征求意见信函、召开警民恳谈会等传统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走访渠道和途径。坚持实行派出所每年度向群众述职述廉制度,面对面听取群众评议,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开通市长公开电话公安机关网络平台,认真办理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转来和交办的各类群众来电事项;坚持办好市政府门户网站“百姓谈”专栏,认真听取和采纳群众意见,群众满意率始终居全市各委办局之首;定期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百姓谈”网友来我局,由局领导现场解答各种问题,面对面地接受批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实时网上直播,同步回答网友来贴,在全市政府机关和全国公安机关首开先河,进一步架起警民之间的连心桥。

实践充分证明,走访是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实实在在、具体有效的群众工作。通过认真组织推进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主要带给我们以下四点体会和收获:

第一,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是公安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紧紧抓住了听民声、访民意的公安工作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只有认真深入走访,才能访出以人为本、顺应民意的公安工作思路和举措。

通过这次“大走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群众对公安工作的需求,无外乎自身安全的需求、服务质量的需求和公正执法的需求。所以,老百姓关注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老百姓痛恨什么,我们就打击什么;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我们就集中整治什么。并且根据上级公安机关和省、市党委、政府的要求,精心研究制定了以保障民生、服务民生为重点的2009年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实际上,从2003年“三级走访”开始,我局就根据群众的需求和建议,认真谋划公安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每年都有新举措,每年都出新亮点。比如:针对群众的安全需求,在全国公安机关率先提出了“命案必破”的理念,深化了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实行了“四门落锁”的城市治安防控体系,推行了“全警武装大巡逻”,开展了社区(村屯)平安竞赛,全面实施了便于群众报警、减少夜间发案、强化治安控制的报警杆、平安灯、监控眼的“杆灯眼”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打击防控水平。比如:根据群众对公安服务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制定出台了《百条便民利企服务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全面推行了办理落户手续网上“一站式”服务、在公共场所设置“110”报警箱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深入推广了“三声四有五个一样”花园派出所为民服务模式。再比如:针对群众对公正执法的关注和期盼,在全国公安机关率先设置了“八条高压线”,严格约束民警执法行为;大力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全面规范执法办案程序;改革治安案件查处工作,得到公安部的肯定和推广;研究制定并全面推行法制工作规范,进一步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2007年,我市公安机关执法准确率达到9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2008年,在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中,我局及所辖18个分、县(市)局的执法达标率和优秀率均达到100%。上述工作思路以及带来的实际成效,不是我们坐在办公室拍脑门、主观臆断想出来的,全部来自上级部署要求和民意、民愿、民智。

第二,警民联手能够共筑“钢铁长城”,专群结合能够打造一方平安,是公安工作不会改变的永恒定律。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深刻昭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公安工作基本方针。因此,只有认真深入走访,才能访出警民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

在“大走访”中,我们更加明确认识到,任何违法犯罪活动,都脱离不开群众生活的领域。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和掌握的社会治安问题的信息最灵、最直接、最广泛,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是公安机关远远不及的。因此,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信息采集源头上注重群众信息的畅通,广泛发动、组织群众打好信息战。实际上,很多群众都有同仇敌忾的正义感,都有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只要广大民警的走访工作做到家,并且具有群众喜爱的亲和力、公信力形象,这些民警才能在群众心目当中真正高大起来,群众也会发自内心地支持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工作。目前在我市的大街小巷,有13万义务巡逻、义务护院的“蓝袖标”志愿者。一些被社区民警常年像亲人一样照顾的老大爷、老大妈,除夕之夜吃完饺子,照样顶风雪、冒严寒,自愿上街巡逻。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侦破的各类刑事案件,有60%左右是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人防、物防、技防不断强化,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治安的控制力和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应用能力。从2003年开始,我市刑事案件发案总量始终保持大幅度稳中有降,分别同比下降29.8%、5.5%、3.6%、2.4%、2.6%、3.8%,而且从2005年开始,连续4年降到3万起以下。特别是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命案,从2002年的773起,到2005年以来每年一直控制在300起左右,其中杀人案件从2002年的551起之后逐年下降,降到2008年的210起。据测算,目前我市人均发案率由2003年的万分之40.5下降到30.6,人均发案率连续3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最低。据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调查显示,2004年到2008年,群众安全感也在逐年提升,分别为88.1%、88.8%、89.1%、89.6%和94%。其中,2006年,有关部门对市委、市政府20项主要工作进行民意测评,平安社区建设工作满意率名列第一;市民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关注程度由第4位退至第8位。2007年9月,国家竞争力研究所对全国661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我市在30个最安全的城市中排名第15位。2008年,公安部委托国家统计局选取全国49个城市进行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为74.09%,对公安队伍状况的满意率为74.58%。在这次调查中,我市的两项群众满意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公众安全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第三,老百姓在你心中份量有多重,你在老百姓心中份量就有多重,是古今中外颠覆不破的一条真理。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紧紧抓住了从公安机关自身做起、从每个民警自身做起、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和关键。因此,只有认真深入走访,才能访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形象满意率的逐年提升。

我局把开展“大走访”作为宗旨意识的“大教育”,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三级走访”成果,继续深入到贫困村屯、特困家庭、案件受害人和信访群众之中,认真体察普通百姓的生活艰辛,切身感受受害群众的痛苦遭遇,亲耳聆听受助群众的感激之情,真正让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并且进行换位对比思考,进行深入的自我教育,切实端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从而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正因为如此,广大人民群众也逐渐地把公安民警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关爱公安民警。炎炎烈日下,出租车司机自发地来到交警执勤卡点,送来遮阳伞和解暑的饮料;三九严寒天,许多群众不约而同地给街上巡逻民警送来防寒鞋垫和慰问品;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孟凡乐、宋滨喜出殡,近百万群众自发为英雄送行,泪洒长街。这种血浓于水的警民之情,还在日常工作和行风评议中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不仅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改善公安机关的装备和公安民警的待遇鼓与呼,而且各界群众代表纷纷倡议投公安机关的满意票。2003和2004年,在全市所有执法单位的行风评比中,我局由原来连续4年排名倒数第二实现了位次的明显大幅前移;2005年,首次进入前十名,被评为全市行风建设优秀进步单位;2006年,又向前跨入了一大步,名列全市第四名,排在全省公安系统第一名;2007年,名列全市执法单位第一和全省公安系统第一,被评为全市行风建设最佳单位。2008年末,我们的各个县(市)公安机关均进入本地区的最佳单位行列,市区各公安分局均进入各区所有执法单位的前五名;市公安局继续在全市所有执法单位中名列前茅,获得全市“关注民生、服务发展”评议活动“群众最满意单位”光荣称号。

第四,真心关爱和体恤每个民警,积极满足每个民警的合理需求,是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部党委部署开展的这次“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既要爱民、又要爱警的公安队伍建设治本之策。因此,只有认真深入内访,才能访出整个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警察属于高危职业,在全球十大危险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矿工和战地记者。从我国来看,公安民警也始终承受着高强度、高负荷、高风险工作的严重压力。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通过大量研究考证,把七种行业划定为“过劳死”的高发区,其中公安职业排在首位。从我市公安机关来看,仅2003年以来,就有26名民警分别在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和病倒累死在岗位上,有350余名民警分别在执法执勤、救助群众的工作中光荣负伤,有的甚至落下终生残疾。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关爱我们的民警,必须真心关爱每个民警的成长进步需求、身心健康需求、家庭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等等,把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也正因为如此,我局还把这次“大走访”作为凝聚警心的“大工程”,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定期走访基层、走访民警、走访民警家庭,坚持延续“三级走访”中形成的“八必访”制度和措施,即:英模、劳模、因公牺牲和负伤民警家庭在重大节日必访,困难民警家庭定期必访,民警家庭出现矛盾的必访,民警思想情绪低落的必访,民警工作岗位变动的必访,民警工作不负责任或有失误的必访,民警有违法违纪苗头的必访,民警受到纪律处分的必访。通过走访,帮助民警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除其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根据民警呼声和建议,坚持实行了科学用警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民警体检制度,建立了因公负伤民警快速救治的“绿色通道”,较好地落实了民警因公伤亡优抚措施,设立了民警正当执法维权机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民警投身各项公安工作的积极性。2003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共有228个集体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命名表彰;有1187人(次)被授予全国和省、市劳动模范,全国和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和全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警官”等各种荣誉称号,有3183名民警分别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占全市公安民警总数的29.1%;在每年开展的全省公安系统“十大新闻人物”和全市“感动哈尔滨人物”评选活动中,我市公安民警每年都榜上有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亲民爱民、执法为民的民警,才为认真落实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和要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民情走访心得体会 篇4

市环保局 吕文

开展民情走访活动,是我们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增强党员员创优意识,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实现服务大局、惠及群众的重要举措,在构建和谐芒市、平安芒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2年2月21日,我局组织到翁角村开展民情走访体验活动。此次走访体验活动中,我、杨阳随股长范杰先后来到了联系户排早仁、金永忠、金勒段家中,每到一处,我们坐下来与群众进行亲切交谈,了解他们最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的群众正在家里干农活,我们就跟他们搭把手,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在对联系户家中情况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后,对联系对象家庭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填写了《德宏州“四群”教育民情台账》、《市环保局深入“四群”教育民情登记表》,并将《民情联系卡》送到群众手中,让群众便于联系结对干部。

通过此次开展民情走访活动,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会做群众工作。

二、开展民情走访,与群众同吃、同劳动,体验民情、访问民意、倾听民声的活动,方便群众与党员干部的沟通联系,可以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四、要改变工作作风。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我们讲二遍,讲十遍;一次不在家,走两次,我们就是用这种精神,耐心去打动群众的心,顺利完成工作。

五、要积极拓展新思路。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在工作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对各方面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建议和方案一定要符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要不断总结。群众工作是一门艺术,走访工作更像是一门哲学,简单而又深奥,有时此法用在此人身上立竿见影,但用在彼人身上却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走访工作中摸索研究走访艺术,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大走访心得体会 篇5

当前开展的“保平安、促和谐、全警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是我们贯彻落实三级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巩固“三基”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强边防行政管理,增强全员创优意识,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实现公安边防工作服务大局、惠及群众的最大化,切实在构建和谐、平安的沿海环境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名合格的警务区民警,必须会做群众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从走访群众方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是走访面要广。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辖区产生人财物的大流动,原先以户籍地管理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体现其不适应性,就许多警区而言,走访群众不应只停留在走访本地居(村)民身上,“群众”的范畴应该界定为“在辖区的实有人口”,包括流动人口、本地人员、常住人口,所以,我们在走访工作中首先就要面广,本地居民、本地干部、流动人口都应该是我们走访、工作、宣传的对象,因为走访的意义和工作的收获并不会因为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是走访时机要准。走访工作是随机的,一般都由民警自行选择合适的时机,但重要的是时机选择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走访的效果,从普遍意义上讲,走访时机应该选择在群众方便时、需要帮助时、重大喜庆或变故时,因为这一时机走访,群众愿意沟通交流,也更需要您的安慰和帮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在星期天、节假日着便服走访,这会让被访者感觉得到了你的尊重,认为你把他当朋友看,自然而然,你就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走访次数要频。当民警因为纠纷调解或需要群众配合提供线索时,走访的次数要增多,要连续数次地上门工作,特别是面对一时误解或不理解的群众,绝对不要“硬碰硬”对着干,要不怕难堪,不怕尴尬,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当群众被你多次的走访感动或不耐烦时,就是你工作进展之时。

四是不要顾忌细节。由于我们大部分辖区都是农村地区,在走访群众时经常碰到一些尴尬的细节,如好客的群众端一杯浮满泡沫、杯沿布满黑垢的茶给你喝,被访者给你一支低价的烟抽等情况,这时,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必须做到热情坦然而不顾忌细节,因为这是群众对你的尊重,更是群众与你套近乎,你受了,心近了,事好办,你顾忌这顾忌那,留给群众的便是遗憾,甚至是埋怨,所以,这种类似“同甘共苦”的举动是拉近心灵距离的最好抓手。

五是不要失约拖沓。责任区民警管的事情碎杂,稍有不慎便会漏掉遗忘一些事情,但对于走访群众的工作,必须做有心人,群众托你办的事,多留个心眼,在本子上记一记,定时疏理完成情况;你约群众走访谈话的日子,千万不能失约拖沓,说不定被访的群众还请了假在等你呢!俗话说“以小见大”,群众会认为你架子大,说话不算数,面对这样警官,谁会信任他,谁跟他讲心理话,要是再去事后补救可能就“事倍功半”了。

六是要有亲疏远近。民警走访对象是很广泛的,、也有帮教对象、高危人员,但绝不能不分远近、毫无原则地一味交往,一般而言,居(村)干部、普通群众、弱势群体要多走访、多体察,帮教对象和高危人员要多了解、多关心,但与私人业主、年青异性、帮教对象走得太近太勤是大忌,这会使群众误认为你们是“好朋友”而冲淡对你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损害你的公正廉洁形象。

七是要多形式走访。走访工作的形式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下基层工作时可以走访,参加会议前后可与村居干部进行沟通了解,平时路上偶遇也可以驻足交心。笔者认为,只要有机会,责任区民警就可以用不同方式收集各类信息,了解敌社情状况,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做到啥时顺手啥时出手即可。

八是要树立形象。在日常工作中,民警形象即代表着国家、政府和公权,是正义的化身,所以民警除了特定情况以外,一般都要规范着装,做到言词得体、礼貌可亲,最忌讳的是“张口大话”和以管人者自居的姿态,要诀是多用“可以吗”“好吗”“能不能”等肯求性语言,建立互

信、博得好感是圆满走访的前提和基础。

九是要不断总结。群众工作是一门艺术,走访工作更像是一门哲学,简单而又深奥,有时此法用在此人身上立竿见影,但用在彼人身上却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走访工作中摸索研究走访艺术,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2008年11月20日至30日,根据县局“大走访”的计划安排,我随纪委书记、督察长刘继田深入铜山县最偏远的乡村--单集镇吴桥村等村镇走访。铜山县地处江苏省北部,环抱徐州市,外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萧县及山东省微山县接壤,是省际结合、城乡结合区域,是全省社会治安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加“破”地区,“新” 是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就坐落在一排排崭新整齐的农民住宅;“破”是指还有一部分没有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仍居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临行前,我带了300余份《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情况调查表》,精心设想了可能遇到的尴尬局面和难题。经过十天的走访,使我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宽容和纯朴,意识到公安工作的差距和不足,尤其是我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局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由此推动了农村警务室工作机制和驻村民警政策待遇的重大调整。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我主要有如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大走访活动的决定非常及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今年11月12日,公安部警务督察局部署在全国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开展万名督察民警“进村入户大走访、问计求策促平安”专项活动时,我起初还认为这是“做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通过实地走访,我深刻感受到这项决策的必要性,深刻理解了“大走访”活动的重大意义。我们的这次走访第一阶段十天,共走访6个乡镇,19个行政村、16个社区、23家企事业单位,走访群众125家(户),向居民群众发放调查表265份,掌握的情况也是浅表层次的,但我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苏北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纯朴的苏北农民对党的热爱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念随口可言,如数家珍,尽管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依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问计求策促平安 ”专项活动,既是警务督察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执法为民理念的一次重大举措,也是督察民警改进作风、体察民情、促进工作的实际步骤。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社会治安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平安农村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一步服务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治安稳定;强化警务督察队伍建设,为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建设任务的完成作出应有贡献。

二、大走访活动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学会了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进入校门及至参加公安工作后一直在县城上班,很少深入农村,更少接触农民。刚开始走访时有为难情绪,不好意思,不知该怎么开口,向群众发调查表时,有个小伙子,看了一眼,就把表还给我了,说:“都是搞搞形式,你们自己随便填就是了”,说完就走了。我感觉很难堪,也很灰心,怎么这样?我们是真心想听听大家的心声,不是搞形式。刘督察长及时开导启发我,要让群众信任我们,愿意和我们说真心话,首先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要让群众相信我们,必须加强沟通。第二天,我见一位老大爷在村委会门口晒太阳,主动上前与老大爷聊起了家常,老大爷看我不是本村的人,问我有什么事,我就表明我们身份,说明来意,我们是督察民警,想做一个调查,了解一下这儿的治安情况,了解群众对公安机关还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在取得了老人的信任后,老大爷打开了话题,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几个邻居也围拢过来,一块聊,从村里的警务室建设到党的农村政策,从公安机关亲民便民举措到110报警服务态度等。一个村民听说我们是督察,就主动反映问题,原来,前两天他儿子因为宅基地纠纷与邻居打了起来,派出所只来做了调查笔录就走了,一直没给处理。随后我们主动与该派出所联系,找来社区民警,在周围邻居的配合下,当场为两家进行调解处理,两家人均表示满意,还主动互相承认了错误,化解了矛盾,村民们也都很高兴,认为这是处理得最快最好的一次纠纷,也让他们看到了公安机关为人民办实事的真心。有几个群众主动找我们反映家中自行车被盗、警务室有时关门、找不到民警等问题。临走时还跟我们互留了电话号码,说以后再有什么事,就直接联系我们。通过大走访,我深深懂得:只要真心对待群众,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之所以有上访等问题的发生,可能原因大多在于公安机关或办案民警与群众没有及时沟通,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工作不细致,执法为民的思想没有牢固树立所致。

三、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这次走访,我们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乡结合部、省际村组,先后深入三堡、棠张和安徽交界的部分治安复杂村组。每次都是先和群众拉家常,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交流,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均尽心详细记录,能够当场解答的,现场释疑答问,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合理范围的给予肯定答复,不属于职责范围无法做到的给予耐心解释,需要在工作中加强和改进的,认真记录,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这几个村的劳动力都出去打工,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大家对民警的依赖心较强,普遍希望社区民警能够再多一些时间在警务室,能常见到民警的身影。通过走访,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真正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一位村民说:“平时见到警察,不是在马路上拦车罚款,就是来调查取证的,感觉都没有什么好事,通过这次与警察聊天,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真的感到民警马天明又回来了。”

四、大走访活动为局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促进了农村警务室规范化运作

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农村警务室建设。大多数群众对警务室持褒扬的态度。普遍反映社会治安形势较以前有明显好转,农村的盗抢及其他侵财类案件明显下降,寻衅滋事、流氓滋扰事件也很少发生,见警率明显提高,每天能见到公安人员巡逻,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高,公安机关服务群众工作更加贴近民生,各项惠民措施更加具体了,但是,也有部分群众反映警务室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民警在警务室的时间太短,办理户籍时手续繁琐,办理周期较长,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户口慢,影响工期;二是个别群众反映一些因纠纷引起的伤害性案件处理拖拉,矛盾化解不及时,影响生产生活;三是

省际结合部集贸市场流窜作案时有发生;四是反映辖区民警走访群众不经常,群众对驻村民警不熟悉等。针对群众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及时向局领导汇报,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孙益龙局长高度重视,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专门召开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解决警务室存在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于2008年12月6日,召开全县公开选拔农村中心警务室民警动员大会,在全县选定27个农村中心警务室作为试点,公开选拔驻警务室民警,全面打造人民满意、信息化、规范化的农村中心警务室,县局决定:凡被选拔上的驻村警务室民警第一年担任所长助理,第二年解决副股级,并根据工作表现逐步适时解决正股级和副科级待遇。这一政策将全县最优秀的民警选拔到警务室,并建立了警务室民警受理群众报警、投诉,调解纠纷等工作机制,要求警务室民警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盗、防火、防骗宣传,通过警方提示提高辖区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等,使全县农村警务室建设和规范运行又上了个新台阶。

为加强我们村官与农民群众的沟通,搭建我们之间的桥梁,了解新农村农民生活中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工作,我县开展了大学生村官“民情大走访”活动,看似简单,但任务极重。我满怀激情地走上了去往村里的路上,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又是一次挑战。

记得刚走访的第一天,我到了村支部书记家与他聊了半天,谈了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书记赞同的说“好啊,上级部门对我们农民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呀,让你们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反馈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我们村今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于是书记利用村喇叭广播了广播,说明了我这次走访的目的,这对我后来在村农户家里了解情况起了很大的作用。

转眼间,活动开展已经有一个多月,回顾一个多月的走访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顶着风,冒着雨,披星戴月,流过汗,时不时受到群众的不理解,看他们那毫无表情的脸,有时甚至感到很委曲。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在走访过程中,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苦,听到他们的实话,加上我对有关惠农政策的讲解,通过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群众观念发生了改变,由不理解转变到理解,由不欢迎转变到热情主动,甚至有的盛情挽留让在他家吃饭,听取他们的心声,取得了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在走访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在走访的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还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家庭,因病因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内疚,在走访中都一一进行了了解和记录,并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

二是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如我村闫星星同志想办一个养殖山鸡场,但对创业起步资金的合理预算及今后的管理经验一无所知,我主动与泽州县创业培训班的贾老师进行了联系,给他拿回了创业的有关资料,供他参考并给他留了有关电话,和他说在今后的创业路上有什么困难还可找我帮忙。

三是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中,要争做百姓的贴心人,做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四是要改变工作作风。这就要求我们联村干部要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

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我们讲二遍,讲十遍;一次不在家,走两次,我们就是用这种精神,耐心去打动群众的心,顺利完成工作。

五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在村工作直接面对农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强学习很重要。要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有关城建、土管、计生、村级组织建设、村级财务管理、信访、安全管理、种植、养殖等方面知识,才能在政策法规宣传、组织建设督导、民主制度监督、矛盾纠纷化解、富民强村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开展农村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六是要积极拓展新思路。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在工作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对各方面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建议和方案一定要符合本村实际。在追山村走访中大多数村民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方面的想法,下步我们要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合理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七是要做到勤快。要多走访,多调研,多到第一线去了解村情民意,从而对症下药,制定对策,帮助解决问题。

教师大走访心得体会 篇6

本次走访,我认真摸清学生家长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爱心大走访”,足迹踏遍了60%的家庭,一路走来,感慨颇深,让我深深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作用。

一是家访让我们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与学生、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这次家访让我们了解家长对孩子寄予的厚望,还让我们了解了学生的生长环境,尤其是一些贫困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心,也会让我们更加地热爱我们的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

三是这次家访也让我们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家长达成一定共识,深深认识到鼓励教育对树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

浅谈大走访 篇7

关键词:大走访,民意,兑现

一、大走访内涵界定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核心, 大走访便是执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当前大走访已不再停留在个别地方或单位进行, 而是已在全国多地广泛推广。大走访不仅拉进了党群、干群关系,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而且也赋予了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内涵, 深得群众的欢迎。如2012年福建提出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大走访活动深得民众赞赏。

本文笔者所要阐述的大走访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定期抽调党员、干部下基层, 通过听民声, 访民意, 查民情, 以解民难, 排民忧, 送服务, 促和谐等活动的总和”[1]。

二、大走访存在的不足

大走访是链接干部与民众的桥梁, 是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但由于大走访机制仍未成熟, 在大走访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足, 具体表现如下:

(一) 大走访开展时间缺乏科学性

根据当前大走访的时间安排, 大部分大走访时间都采取在法定上班日进行。上班时间进行走访, 对于党群干部而言是属于正常上班时间, 对于被走访对象而言也是上班或务工时间, 走访时间存在走访对象的空白, 会使收集的民意缺乏广泛性, 有违大走访的初衷。

实践中, 当大走访人员进入农村走访时, 往往会出现农村群众大部分外出, 村里仅剩三五个老人留守;当大走访人员进入社区时, 社区大部分业主也不在家。这样的大走访由于时间上无法与被走访对象相映衬, 使大走访成效大打折扣。

(二) 大走访周期缺乏合理性

当前, 大走访迅速在各地推广, 少数地方出现盲目攀比“大走访次数多寡、是否开展大走访”, 出现了一年“四下基层”、“五下基层”等大走访活动, 但往往忽视了对每次大走访成效的考察。

笔者认为大走访活动的开展不应该以每年定几次为目标, 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前提, 若第一轮大走访所收集汇总民意得到大部分兑现的情况下, 再开展第二论大走访活动, 这样不仅能够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 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而且也能更好的赢得群众信任, 使下次的大走访更加顺畅。若是第一轮大走访所汇总的民意还未得到兑现, 就为了形式上的数量多少而急着开展“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大走访, 那不仅不能实现大走访的初衷, 反而会使民众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误以为政府在走秀, 进而损坏政府的光辉形象, 造成群众与政府的新误会。

(三) 大走访重民意轻兑现

当前, 随着大走访活动遍地开花, 各种问题也不断出现, 大走访有些走调, 一些地方政府在开展大走访时偏重汇总民意, 却往往忽视的民意的兑现。如一干部第二次走访到一偏僻村里, 走访张某时, 因张某在第一次大走访期间便满怀希望的提出了其村里存在用水、用电难、村霸等问题, 而至第二次大走访时仍未得到解决, 张某便质问“能解决问题否, 若不能解决反映也是白说, 便扬长而去”, 张某并不是个例。

实践中, 在大走访时, 尤其是下基层深入农村走访的干部, 遇到村民不在或者村落偏远分散时, 往往通过形式化自行填表了事, 根本就没有做到深入了解民意, 这样不仅不能够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反而激起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使愿本“察民情、解民需、接地气、聚动力、促和谐”的大走访初衷得不到实现。

三、改进路径

(一) 规范走访时间

大走访的目的在于了解民意, 走访对象是民众, 因此大走访的开展时间安排, 必须“以能否走访到群众为主, 以走访人员所需为辅”, 大走访是个大工程, 并不是一次大走访或几天或几小时便能充分了解民意, 走访时间对接空白必将影响大走访成效。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安排大走访时间:1、对于市区的大走访活动时间可选择在周末进行, 周末群众大部分都在家休息, 这样能最大范围的了解民意;2、对于郊区及农村地区的大走访活动可安排在节假日前周末几天, 如春节前半个月的周末进行, 这样群众大部分都回来, 能够尽可能做到民意代表的最广泛性。非传统节假日, 尤其是农村群众和郊区群众大部分在外务工, 如有些村村庄只剩2个留守老人, 这样的大走访成效可想而知。3, 基于以上两种安排, 同时在大走访活动开展前期进行宣传, 以让更多群众了解走访时间, 让更多有诉求的群众能有准备时间。此外, 在大走访结束后, 大走访干部必须将相关大走访宣传材料留一定数量放在社区或村委会或者小区物业处, 让村委或者小区物业处帮忙分发给群众, 并留下走访干部联系方式, 方便群众随时提出诉求, 跟踪其诉求解决情况。

( 二 ) 规范走访周期

大走访周期的确定应以前次大走访收集的民意得到兑现情况而定, 而不能为了单纯的次数多寡而随意定一年几次下基层, 就如有些地方“一年五下基层、三下基层”。但是, 如果这些一年多次下基层的地方, 在下基层前都已兑现或者大部分兑现前次大走访所汇总的民意, 那不仅会真正拉进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而且也能广泛发挥大走访的正能量。若不是以前次的大走访问题兑现情况为前提, 盲目的定一年几次大走访, 那大走访或许就成了政府新麻烦的制造者, 进而损害政府的威严与诚信。

笔者认为, 大走访活动负责部门, 应将每次收集汇总民意分类交付相对应部门处理后, 需要跟踪处理情况, 然后在根据具体民意兑现情况来定是否启动第二次大走访活动, 若民意未得到兑现或者未得到大部分兑现, 需以兑现民意为首要, 走访周期多寡为次要, 方可更好的发挥大走访的成效。

(三) 保障民意兑现

民意兑现是大走访活动的最后一环, 也是大走访活动最重要的一环节。政府在大走访活动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民意汇总、认真走访之外, 还必须对民意的兑现提供保障。否则长期积累的民意无法得到兑现, 将不利于社会和谐。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保障民意兑现。首先, 领导必须带队进行大走访, 融入到群众队伍中, 认真收集民意, 及时将汇总的民意分门别类, 分发到相应主管单位手中, 限定日期解决问题, 若无法解决, 必须具体说明缘由, 否则按不作为处理, 给予相应处罚;同时对于在大走访中表现优秀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精神或者物质的鼓励。只有做到赏罚分明, 方可激励更多干部大走访的积极性, 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大走访原有的优势。其次, 民意的兑现大部分都是需要财政的支持, 如农村饮用水、路灯、修路、修桥等众多民生问题的解决, 都必须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 否则既使汇总的民意再多, 也会因无法兑现而使大走访形同虚设, 耗力损财。因此, 政府在财政上必须给予兑现民意提供支持, 可通过财政上设立专项资金或引进社会公益资金, 以保障兑现民意。最后, 加强对走访过程的监督, 可电话抽查, 事后派员核查, 防止走访走秀化, 对于走秀化的干部、党员进行相应处理, 对于举报者给予相应嘉奖。

四、结语

大走访是个具有深刻时代内涵的人文命题, 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入社会和谐轨道、构建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 具有巨大的意义。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 在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下, 大走访的正能量力一定会得到最强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走访鲁迅故居 篇8

屋前是一颗枣树,赤裸裸的一副狰狞样,几根低压着的树枝上冒出几片发黄的叶儿,有些颓废。粗壮的树干上满是窟窿,但它那么直挺,默默地直刺天空。

不知走到了哪里,一转角,只见几朵刚开的粉杏儿,优雅地躺在树梢上。春天的痕迹竟躲在这个角落里!低矮的道墙旁有几棵修竹,清脆的绿十分养眼,微风徐來,它们随风摇曳,兼以“沙沙”伴响。风停后,又恢复了原來的缄默,静静地立着,给人一种别致的美。

再前面便是百草园了,一进门,只觉眼前一片新绿,却让我浮想联翩。那仿佛隐藏在油菜花后的蟋蟀,扭动着身子的百脚蜈蚣,浑身黑黄的“放屁”斑蝥,都出现在我的眼前,还有那耸立在墙边的高大的皂荚树,树下缠绕着的木莲藤和何首乌藤,紫红的桑葚,珍珠似的覆盆子,倘若口渴,可以摘來吃,酸酸甜甜的。

走过百草园,眼前便是一座嶙峋的假山,仿佛是一只沉睡着的猛狮,凹凸不平的沟裂是它暴跳着的青筋,身上虽爬满蜘蛛网,长满裂纹,但是每根“骨头”依然那么坚硬,它目光灼灼地望着远方,矢志不渝!

转身绕过一堵墙,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座水榭庭院,中间是一个戏台,远远望去恍若人间仙境,耳边传來悦耳婉转的唱戏声和悠扬的笛声。眼前,一个个技艺娴熟的演员翻着筋斗,舞着刀剑,腾身百变,颇有一番江南味儿。回想鲁迅儿时喜欢看的迎神赛会、社戏的场景,便清楚搭着戏台的缘由。

故居的尽头是一条河,望着碧绿的泛着微波的河水流向远处,不禁想起了那张消瘦枯黄、却又透出刚毅和坚强的面孔……

(指导老师:莫爱琴)

下乡走访活动心得体会 篇9

自三月份以来到现在已经90天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交通局小组根据**市委、**县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于3月8日开始在**两个村组的960户村民家中走访,重点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农村民情民意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入户走访对老百姓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开展此次“三万”走访活动中,我们把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农举措通过宣传单和我们入户走访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

二、走访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和耐性,也拉近了干群关系。

在走访的第一户就让我感觉到现在的村干部和老百姓的关系很融洽,村干部和他们很熟络,虽然对于我们的到来感到有点突然,但是经过驻村干部的介绍后也能很随意的和我们交流。关于政策落实的情况也很好,基本上该到位的都到位了,对于一些他们不太懂的地方,我们也耐心的给予他们细心的讲解,有几个群众还主动找到我们问了一些关于新农保、合作医疗和就业的问题,我们留下了电话号码,说有事就联系我们。通过走访交流,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只要真心的对待老百姓,公平公正的为他们解决问题,与他们及时的沟通,他们是特别通情达理的。

这次走访,拉近了我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时间中,更能真切的听到群众的呼声和体会到老百姓生活的艰难,我们相信只要干部心里装着群众,解决困难的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多。

三、走访了解老百姓最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村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虽然累却过的快乐,因为吃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然而还有很多亟待解决问题。通过对走访情况整理分析,农民最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村民最关心的是村级公路问题。虽然村级主干道已部分硬化完毕,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组组通目前尚未硬化或开通,平时路面就是坑坑洼洼的,一遇到下雨天就便变得泥泞不堪,行路十分艰难。

2、普遍反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少。在我们组所走访的农家中,很少有3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家务农,导致请不到人做事,请到人做事也工价太高,年轻人大多在外地务工。

3、现在物价上涨过快,目前农民生产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年年生产投资太大,但是病虫害及旱涝等自然灾害威胁日益严重,一年下来除去投资的部分,余下只能过个生活。希望国家今后要大力监管物价,调节物价。

4、虽然农民认为现如今的惠农政策好,也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普遍还是认为农民看病贵,农村家庭教育负担重。很多家庭都希望子女可以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上大学,但是昂贵的学费往往让他们无力承担。

5、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缺乏适用的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还需要当地政府加大科技下乡活动,为老百姓提供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增加他们的收入。

社区大走访心得体会 篇10

走近家长、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教育工作者才能更有效地架起和学生之间的心桥;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我们有了更真实的第一手资料(material),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他们营造更适宜的环境。

我们也感受到了那些留守儿童、学困生、贫困生的真实的内心世界,“浇树浇根”,我们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让阳光照亮学生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上一篇:《水浒传》偏难知识题下一篇:2024年安徽六安市公务员考试面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