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局文明创建专题片解说词

2024-06-21

大桥局文明创建专题片解说词(共7篇)

大桥局文明创建专题片解说词 篇1

黄石长江公路大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纪实

浩浩长江波涛涌,西塞山前落彩虹,一桥飞架南北,万里贯穿西东,宏伟壮丽的黄石大桥,装点着江南明珠更恢弘。跨天堑,越长空,通京九,连沪蓉。这就是誉为江南明珠上的一道绚丽的彩虹----黄石长江公路大桥。

黄石长江大桥1995年底通车以来,在黄石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改革和发展主旋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主业,发展实业,报国利民,造福社会,大桥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大桥通行费收入由1996年的1440万元到2009年18442.21万元,14年来年均增长

%,经营开发从无到有,目前已形成汽车销售、维修服务、园林花木、广告经营、房地产开发等多种经营发展格局,2009年实现营业额14236.64万元,利税2247.92万元。精神文明建设硕果丰厚,2007-2008年度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单位、2003-2006年连续两届荣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全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湖北省第七届扶贫之星、全省春运先进单位、全省交通单位文明“示范窗口”、全市十佳文明窗口等80多项荣誉,大桥处处盛开着艳丽的文明之花。

提高素质,创建“文化之桥”

当今,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日益呈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力的强弱决定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黄石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是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正县级单位,在全国交通路网建设快速发展,功能不断完善,车辆分流的危机压力下,大桥局在全市率先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讨论。如今,凝聚大桥人智慧的《黄石大桥企业文化手册》已摆在全体干部职工的案头。

局党委书记、局长袁联应说:“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学习型团队,推进大桥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靠什么来作支撑呢?靠学习!学理论以明方向,学法律以正言行,学业务以促工作,学文化以强素质,学先进以树榜样,既不能泛泛而学,也不能为学而学。”

为此,近几年来大桥人推出了文化建设“八个一”的活动。即读好一本书、办好一张报、唱好一首歌、编好一本文集、写好一套员工手册、演好一场戏、开好一次运动会、举办好一次艺术节。在一个团队,如果成员各唱各的调,那么这个团队一定产生不了凝聚力。黄石大桥局的领导班子深知这个道理,十几年来,不断探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 的精神理念来统一大家的思想。如今,一曲《黄石大桥之歌》就唱出了大桥人的精神风貌。

【现场声】黄石大桥之歌

在国家交通政策调整、还贷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黄石大桥局审时度势,推出了经济结构由单一的收费向多元化经营转变的发展战略,开始,一些人并不理解。为此,黄石大桥局就把“大事业的追求、大文化的建设、大团队的精神、大家庭的温暖”作为企业的精神理念,并通过多种活动宣传这个理念。

【同期声】大桥局局长 袁联应 如何破解新形势下的发展难题,确保黄石大桥长远、持续地发展呢?用学习来提高素质,用文化来提升形象,以此化解新形势下的矛盾和问题,既是我们“管理和经营大桥”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提高大桥品位和知名度,增强大桥吸引力、竞争力,增强黄石吸引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其实,黄石大桥局的企业文化建设源于全局一场“强素质、富脑子”的学习风暴,在全局打造“书香大桥”,并推出“三个一”的学习方式,即每个人每天抽出一小时阅读文件、报纸和各类书籍;每月每部门、单位集中学习一次;全局干部职工“一年学深学透一本书”,10几年的读书书目就有《A管理模式》《谁动了我的奶酪》《没有任何借口》《赢在执行》《于丹〈论语心得〉》等10多种书籍,每年开展读书 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撰写的读书笔记多,涌现出了一批读书“状元”和读书“明星”。

【同期声】读书“明星”谈读书学习后的感受 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近几年来大桥局先后投入100多万,建起了职工图书室、职工阅览室、员工之家等学习文化阵地,安排先进工作者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开展活动,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了,一个“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的团队便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大桥局由此也多次获得省市级理论学习红旗单位、先进中心学习组称号。在全体大桥人看来,大桥的文明和文化就是黄石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是黄石名片,黄石的品牌。在南北路网空前改善,在下游有九江桥、上游有武汉桥、鄂黄桥、京珠高速公路时,黄石大桥每名职工的一言一行既代表着黄石大桥局、更代表着黄石乃至湖北的形象,也是大桥局创造经济效益的主要基础。

“人心齐,泰山移”,通过学习,大桥局全体干部职工用自身的一言一行把黄石的文明、文化成果不断地传送到四面八方,辐射到全国各地,从而激发了文化大桥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

打造品牌:搭建“心灵之桥”

在黄石大桥收费处,大桥员工们用一声声问候,一张张笑脸,让过往的司乘人员感受到亲情般的温馨。“看得见的 风景、听得见的亲切”,服务优良的大桥如今已然成为了一座连心桥。

随着大江两岸的经济发展,黄石大桥成为一座繁忙的大桥,每天通过黄石大桥车辆由十年前的几千辆,发展到了近2万辆,往返大桥的群众更是多达数万人,这无疑给大桥的窗口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大桥局在全局上下开展“四比四看”活动,即“比服务意识,看谁服务思想树得牢;比服务形式,看谁服务内容创新多;比服务质量,看谁受司乘人员好评多;比工作干劲,看谁创造的效益多。”,做到“来有应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工作用心、待客热心、解释耐心”,对司乘人员“无刁难、无推诿、无忌语”。

【同期声】收费处职工 人在旅途,困难在所难免。

考虑到司乘人员旅途中常口干舌燥,大桥人在收费站特别设立了免费茶水桶;考虑到司乘人员旅途难免头痛脑热,大桥人在收费站特别设立了免费药品箱;考虑到车辆长途行驶常出故障,大桥人在收费站特别设立了工具箱;考虑到让司乘人员行路时心中有数,大桥人还在收费站设立大型电子显示牌,在显示时间的同时,也及时地显示桥上的行车环境和周边路况……

人在旅途,谁不期盼安全、快捷? 2003年前,过往车辆通过收费站时,一般需要耗时几十秒,通行速度不够理想。为此,大桥人立即投入巨资,将原来的六车道,改建成九车道,并配备计算机联网收费。而今,车辆通过收费站,仅仅只要3秒钟。正常情况下,压车不超过5辆。

舒适、安全、畅通,赢得了过往司乘人员的广泛赞誉。【同期声】司乘人员“黄石桥收费站的确不愧为‘五星级收费站’。

在2009年度暴风雪和冰冻灾害天气降临时,黄石长江大桥在这场风雪灾害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在连降大雪,气温骤降时,凌空飞架于长江中下游的黄石长江大桥,在呼啸的风雪中,桥面气温比地面温度低4至5度,最低达到零下8度,多次出现冰冻,再加上具有3度的坡度,给南来北往车辆的行车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黄石长江大桥随时都面临着桥封路堵的险情!

风雪无情,但黄石大桥局的全体干部和职工却满怀激情,奋勇拼搏,驱严寒,化冰雪,为来往车辆送温暖,自始至终确保了大桥安全畅通。

特大雪灾正逢春运高峰,为确保所有的司乘人员和回家过春节的群众不在黄石大桥延误,全体大桥人放弃休息,紧张地坚守在岗位上,为来往车辆准备了修理工具、药箱和热腾腾的茶水,大桥局先后投入人力4934人次,抛撒工业用 盐100余吨,清扫积雪10多万平方米,为滞留车辆免费发放矿泉水、面包3000余份,熬制姜汤1000余份。26日,交通厅林志慧厅长视察黄石大桥,了解到当天放弃周末休假,主动参加义务劳动的人员全部是大桥局的党员干部和机关同志时,对他们提出了表扬。一位从重庆到上海的司机,端起热腾腾的开水,激动地说:“走了这么多天,只有黄石大桥没有积雪,两天来我终于喝到了热水,太谢谢你们这些风雪中的热心人了”。

有一个硬指标最能说明该处的文明服务质量:2009年大桥收费站被司乘人员直接向省交通厅、省市有关监管部门的投诉为零。

十多年来,大桥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书写着一个大大的“心”字。绿叶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大桥人用辛勤的汗水和满腔的真情为大桥添枝加叶,使她愈长愈丰满、愈长愈生机盎然。

把“心”洒在了岗位,把“情”撒向了人间,大桥已成为连接八方来客的连心桥。

回报社会:共建“和谐之桥”

建设黄石长江公路大桥,离不开全市人民的支持,对于这一点,大桥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一方面以此为动力,努力发展大桥事业,同时在大桥建成后的这十几年里,不断用真情回报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除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外,还应该有社会责任。黄石大桥局坚持把“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作为文明创建中的一项重要理念,引导职工常怀感恩之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回馈社会关爱。

(配小音乐和特技)数字链接:

在1998年特大抗洪救灾中,大桥局不仅组织动员了全部力量投入长江干堤黄石段的抗洪抢险,而且为运送救灾物资和装备的车辆免收共计300多万元的车辆通行费。

在2003年全国抗击非典战役中,为运送抗击疫情物资的车辆免费200多万元。

在2008年2月特大暴雪抗灾中不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夜以继日地为保障大桥卫生安全通行与雪灾抗争,保障了在整个雪灾的20多天中大桥畅通,行车安全,而且为抗雪灾运送物资和人民生活的农副产品车辆免费500多万元。

在汶川大地震、西南干旱、玉树地震期间,不仅组织干部职工赈灾捐款20万余元,而且为运送抗震抗旱物资的车辆免费100多万元。

从2001年开始,黄石大桥局已经连续9年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每年重点帮扶10多名考上大学而无钱读书的寒门学子入学。

自2005年以来,黄石大桥局的党员、干部和职工,在开 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双推双联”活动中,与马鞍山社区的贫困户结成了“穷亲戚”,送去粮油等各种物资和资助累计达10万余元,使社区的居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建立在企业与社区间的一种和谐的“大家庭的温暖”。

【同期声】马鞍山社区居民

这些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象一缕缕温馨的春风感染着社会、激励着职工,不仅为企业赢得了一个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也成为推动大桥文明品牌的重要源泉。

在这些付出与舍弃中,大桥局赢得的是人们的信任和尊敬,赢得的是社会的支持,赢得的是日均车辆通行量达到2万多辆的人气和大桥通行费14年来年均增长

%的骄人业绩。

破解难题:筑建“腾飞之桥”

推开黄石大桥局机关办公室的窗子,一眼就能看到黄石长江公路大桥,但是,大桥人眼里看的不仅仅是这座桥,他们的眼光看的要更远一些,因此,大桥人在管理好大桥的同时主动找市场,办起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实体,让黄石大桥两翼齐飞。

按照通常的观念,黄石大桥局只要负责管理好大桥,做到收费还贷、收费养人就行了,但是,在目前国家交通政策调整、还贷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还以这种观念行得通吗?在他们面前摆着两个严峻的事实:一是中国的交通飞速发展,黄石长江大桥会不会是人们永远必过的桥?二是大桥局承担着建桥贷款债务和几百名职工的“饭碗”,如何生存和发展?

【同期声】大桥局局长 袁联应(忧患意识)正是这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了大桥干部职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们扛起二次创业的大旗,决定用两条腿走路——以主业求生存,三产求发展,突破原有观念,依托大桥的无形资产来经营大桥,用多个篮子装鸡蛋,以规避风险,争取更大的效益。

本着“抓一想二储备三”的工作思路,大桥局根据市场变化,对原有产业进行了及时调整,2009年末注册成立了春秋投资管理公司。2009年大桥二次创业项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河口苗圃基地实现预期收益、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顺利落户黄石并开工建设,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腾鹭齐飞,矗立在黄石长江公路大桥桥头堡上的“腾鹭”雕塑见证了大桥品牌做大做强的历史。

大桥通行费收入自96年通车以来约实现14亿元,14年来年均增长26.5%。下属的三产企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9年实现经营业务收入14236.64万元,利润22473.92万元。大桥局先后获得省市级荣誉80余次,2007-2008年度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创建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荣获“全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和湖北第七届“扶贫之星”奖。

这是一个奋进的团队;这是一个开拓的团队;这更是一个全心服务群众的团队。一张张笑脸;一份份真情,书写着大桥人无悔的选择。

精神文明处处在,莫教一日不花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体黄石大桥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掀起二次创业高潮,昂首迈进新的征程。我们坚信,这朵绚丽的文明之花,必将日日繁簇年年发,在江南明珠的大地上,散发出更加沁人肺腑的芳香!

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专题片解说词 篇2

【静音逐个打出字幕打字音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发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

【淡出】

【音乐起解说开始淡入】

在秦岭腹地、大巴山深处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汉阴县。他是全国闻名的双拥模范县、绿化先进县,又是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计划生育先进县、平安县。汉阴县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已经省级验收,汉阴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被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表彰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县。【验收会议、政府文件】

汉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然环境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殷实富裕,和谐稳定安康。当你踏进这片土地,迎面扑来的是一股和谐之风。给人以自信、踏实、稳健之感。在这里,有一支活跃于为残疾人服务的队伍——汉阴县残联领导及一班人。【县城全貌、单位外观】

【滚动推出片名淡出】

开拓求实奋进 谱写和谐华章

——汉阴县残联开展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活动纪实

成立于1990年10月的汉阴县残联,历经二十余载,残疾人

1事业从无到有,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成了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网络。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恪守“仁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工作力度,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汉阴县残联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动力,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县级平安单位为抓手,以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制度建设,狠抓干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文件、资料】。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赢得了高级领导的赞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位哲人说过,具有伟大的梦想,出以坚决的信心,施以努力的奋斗,才有惊人的成就。他们已强化基础入手,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重实效。【会议、制度、文件】在创建市级文明单位过程中,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根本、制度建设为核心、道德实践活动为抓手、环境建设为基础,着力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全面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有新的转变,道德素质和思想作风有新的提

升,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文明单位创建规划、方案】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的需要,是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领导带头学,集体学习与干部自学,通读原文与观看电教片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树立了全体干部职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认清并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增强每个人做好各自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学习实践活动资料】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党员队伍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身边干部职工,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推进整体的先进性,努力做到思想上确立先进性,能力上体现先进性,工作上展示先进性,作风上实践先进性,形象上维护先进性,真正使党员和干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纪律上作表率,不断提高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永葆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模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制度。狠抓源头,健全制度,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着力塑造 “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清正廉洁”的新形象。【党风廉政建设资料】

抓好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养爱岗敬业思想品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思想道德建设;干部职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整体素质良好。【荣辱观、二十字方针牌子】

加强机关管理,打造文明机关。以“内强素质”为主题,“外树形象”为主线,以“依法行政”为立足点,以优质服务为依托,着力抓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一句暖心的话,一声深切的问候,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温暖了服务对象的心,化解了上访者的怨气,消去了办事人的积虑。《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绩效考评制》为主要内容的政务公开制度,禁止吃拿卡要,禁止不作为、乱作为,提倡文明服务,提倡规范服务,提倡诚信服务,提倡优质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了方便,提升了干部的素质。《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制度》、《卫生及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了机关管理,规范了干部的行为。《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成为提升机关干部士气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狠抓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和培训,建成了一支“立场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高效型”队伍,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队伍,促进残疾人事业的顺利发展。【机关管理制度牌】

大桥局文明创建专题片解说词 篇3

——阿荣旗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纪实

坐拥着大兴安林东麓的雄风,偎依在阿伦河水的怀抱,一方神奇 的土地,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阿荣旗!

阿荣旗总面积 1.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县城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近年来,阿荣旗坚持把城区当景区建设,精心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县城那吉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内蒙古十大魅力名镇、自治区小城镇建设先进镇等10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级荣誉。

字幕:统筹谋划 齐创共建

阿荣旗作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园林绿化作为建设现代宜居休闲城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成立了以旗委书记、旗长为总指挥,分管副旗长为常务副总指挥的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工作指挥部,抽调相关部门精干力量组成创建办公室,由旗政协副主席、那吉镇党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制定了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做到长远有规划、每年有计划,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任务的落实。

全民参与,是创建活动最大的特色。开通了创建网站,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一场场演讲比赛、一次次街头宣传、一块块广告牌匾,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并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支持。

坚持统筹规划,着力构建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将园林绿化纳入

法制管理,先后出台了《阿荣旗城区绿线管理办法》、《阿荣旗城市绿化管理暂行办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杜绝了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事件发生。采取共建、捐建、认养、认管等形式,发动全社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旗领导率先垂范,每年都带领旗直机关单位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绿、护绿、爱绿已蔚然成风。2012年,开展了“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争创自治区园林县城”植树日活动。两年来,全旗共完成义务植树110万株,成活率、保存率和尽责率达到95%以上,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

字幕:科学规划 特色鲜明

始终把握创建目标,结合实际,以规划为先导,编制了新的《阿荣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经专家评审和旗政府批准,纳入了阿荣旗城市总体规划,并逐步实施,使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乔、灌、花、草有机配置,形成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区和郊区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

为创建特色鲜明的园林县城,阿荣旗把单位绿化达标情况与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评审相挂钩,广泛开展争创“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社会绿化氛围。大力拓展单位绿化空间,主干道沿街单位全部实施拆墙透绿。目前,县城60%以上的单位、小区达到市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标准。

城市街道绿化是城市的绿化血脉。阿荣旗坚持道路建设与绿化同步、绿化更新与改造结合,精心规划道路绿化,科学选择行道树种,突出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独特性,做到建一条,绿一线,美一路,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的园林风格。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城区

现有主次干道55条,总面积130.67万平方米,绿化普及率100%,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近30%。中央街绿树成荫,车在树中穿行,人在树下漫步,街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和谐相融。阿伦大街、正阳路上有乔木、中有灌木、下有花草或草坪,形成了较好的林带效果、景观效果。处处花团锦簇,蝶舞鸟飞,洋溢出无限生机。

字幕:绿色家园 文明和谐

按照“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建好城市、促进和谐”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了“万株大树进那吉”、“绿色家园”等工程,开展春秋两季生态建设会战,不断扩展城区公共绿地规模,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95.2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2%;绿地面积达到463.5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1.3%。先后建成王杰广场、滨河公园、抗联英雄园、植物园、幸福广场、明月园等16个公园广场,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基本达到居民生活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

革命老区添胜景,魅力阿荣焕新颜。在公园绿地的建设定位方面,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以水面山色、植被景观为特色,辅以园林建筑小品,形成了集观赏、休闲、健身、游乐等功能为一体,绿地景观千秋各异的靓丽风景。王杰广场占地4.65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清新幽雅,清晨,人们在这里习拳舞剑;傍晚,人们在这里跳舞唱歌。来到占地30万平方米的滨河公园,浓浓绿意扑面而来,岸上垂柳依依,绿草遍地,浓荫下,人们悠闲地散步流连,不时荡漾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儿童公园小巧艳丽,结构新颖,特色瓜果长廊选种了顽皮小孩观赏南瓜、金童玉女观赏南瓜、袖珍小葫芦、蝈蝈葫芦、丝瓜等40余个品种的特色瓜果,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成为集观赏、游玩、科普教育为一体,寓教于乐的好场所。抗联英雄园占地40万平方

米,栽植了大量的可净化空气的乔灌木等各种植物近几十种,成为市民和游客心中的天然氧吧,丰厚的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化的城市交相辉映,令人留连忘返。

(同期声:旗政协副主席、创建办主任、那吉镇党委书记何晓艳……)

(同期声:采访两个居民……)

字幕:完善功能,改善环境

坚持以建设特色旅游景观名镇为目标,加大城市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启动实施那吉防洪堤西移工程,使城区面积扩大6.75平方公里,沿堤建设景观绿化带,栽植大树4500株。实施阿伦大街南伸、中央街改造、滨河东路拓等10多项市政道路工程,人行道全部铺设了大理石步道砖,实施小街小巷硬覆盖77条、133.3万平方米,修整居民巷路200余条,将近600万平方米。2012年实施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旧小区“一改五化”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地产开发等城建项目54项,总建筑面积188.55万平方米,总投资37.36亿元。

(同期声:旗创建办常务副主任、住建局局长张树辉……)

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旗委、旗政府出台《阿荣旗那吉镇城市规划区环境卫生和违章建筑彻底整治实施方案》,重点实施了市容街景改造、违法建筑拆除、市政设施完善、夜景工程升级、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整顿、户外广告规范管理等工程,以及大气、水环境、噪声等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目前,阿荣旗城区环境和市政设施各项指标已全面达到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县城考核标准。全年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在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三类以上。

投资1.07亿元,相继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在市政设施方面,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0.58平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达到71.38%,万人拥有公厕6.1座,在不宜新建公厕的地方,面向群众开放宾馆、超市、机关单位厕所38 座,并统一设立标志标识。累计投资2800多万元,安装了风格各异的路灯、景观灯、景区灯5059盏,亮化楼体109栋,道路亮灯率达到98%以上,使县城夜景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蓝天共碧水,绿树映红花,让城市成为绿色家园,已成为每个阿荣人共同的心愿。如今的阿荣旗,绿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美在画中。

何晓艳书记同期声

大桥局文明创建专题片解说词 篇4

桂东县是一个红色革命老区,她位于湖南东大门,滋养着16万淳朴勤劳的人民。大水坑系盐池南部第一大镇,更是一方人民顶盛,地域丰厚的热土;一个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乡镇。全镇总面积1458.5平方公里。现辖3个居委会,15个村民委员会,1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777人,其中农业人口20889人。2008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6元。目前,辖区内共有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教学点1个,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6个。现有289名教职工,4409名在校学生,436名住宿生,89 个教学班。其中:初中99名教职工,1593名在校生,304名住宿生,26个教学班;小学170名教职工,2492名在校生,132名住宿生,55个教学班;幼儿园20名教职工,324名入园幼儿,8个教学班。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突显出来,因为教育就是一切的基础。沙田镇秉承由来已久的重教传统,用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的非凡手笔,抒写着教育现代化的辉煌篇章。

【推出片名】固本强基之路

——沙田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专题片

第一章 教育管理和投入

【画外音】2003年撤乡并镇以来,沙田镇党委、政府登高望远,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实现沙田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的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党委站在着眼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利益高度,果断的做出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的决定。教育强镇创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按照《桂东县创建教育强县强乡镇的实施方案》,围绕创建教育强镇,指标评估体系,沙田镇提出了举全镇之力,建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镇上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站所、校长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成员单位全力抓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创建教育强镇进行过程性的督导检查,健全了镇、校两级建档运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对照每个单项指标逐条落实,做到了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做好各种资料归档整理工作,做到资料详实、档案齐全规范、数据准确,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局面。

【画外音】要创建一个高标准的教育强镇,对于我镇来说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大。但是,镇党委坚持今日出钱财,明日出人才,人才决定未来的教育发展观。提出学校缺什么,政府补什么的承诺。对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对教育工作优先研究,对教育经费优先安排,对教育问题优先解决。镇上通过立项,争取项目资金、社会募捐等形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用于支持和发展教育事业,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近四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271.15万元(其中镇政府投入57.7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校园“四化”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新建了盐池四中宿舍楼和餐厅,原盐池二中宿舍楼,镇二小综合楼及维修改造、锅炉安装、四化建设。为了促使我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镇党委、政府就长庆石油搬迁遗留下的办公场所经过多次协商、不懈努力,最终以振兴大水坑教育的诚意感动了他们,成功争取到将长庆石油办公大楼、石油中学改建为桂东县四中、沙田镇学区、幼儿园、二小的修建改造工程。同时,组织村民为各校拉运土方2410立方米;还为一、二小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等增添了教育教学设备和报刊杂志,在一、二小和四中新建教师电子备课室3个,教学仪器设备达到了自治区规定的二类标准,新增图书近万册,使全镇的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章 教育发展水平

【画外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近年来,在桂东县县委、政府,教体局以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教育工作正视现实、大胆尝试、自主创新,有效发挥了教育行政管理效能,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激发和调动了教育团队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水坑教育事业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正驶入新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我镇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均达到规定标准,2009-2010的幼儿入园率达96.5%,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分别达到100%和0,15周岁人口完成率、文盲率分别达到100%和0,17周岁完成率达86.4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和辍学率分别达到97.02%和110.88%和1.62%,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

【画外音】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实施的教育方针,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我们创建教育强镇的目标。因此,我镇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注重开展主题活动,各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安全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教育主题活动,以及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与“感恩父母、报效祖国”等为主题的有益活动,把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和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等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沙田镇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胜任教学,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认真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着力抓好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历证、技术资格证或绿色证书的一生两证。把沙田镇优质的粮食基地、友好蔬菜实验基地变为沙田镇中小学农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绿色证书教育提供了优秀的实践、教育课堂资源。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一站多用、一网多用的功能和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开展经常性的、不同类型的、满足农民需求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四年来农村使用技术的推广率分别达到88%、93%、85.7%和85.7%。

第三章 教育信息化及装备

【画外音】创建教育强镇就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同时,让孩子们从学校教育开始就接触信息科技,扩大知识视野,认识和了解社会。我镇通过多渠道筹资为学校增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器材。目前,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机比分别达到9.26:1和8.92:1,确保了中小学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各中小学均建立了多媒体教室,配齐了电视机、VCD、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信息教学设备,都能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与中国远程教育宽带网联通,并能通过公网有效利用区、市教育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环境,扩大了教学容量,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章 师资建设

【画外音】创建教育强镇,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好的教师、教育投入,才能真正发挥效益。因此,镇上逐年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开展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长培训、优秀师生奖励等工作,全力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环境。目前,全镇教师结构合理,敬业爱岗,中小学的校长持证上岗率和参加提高培训率、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所占比例和课堂质量达标工程达标率以及学历合格率均达100%。【画外音】沙田镇始终坚持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精干高效,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做大量工作。一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我镇以“师德建设年”活动为载体,评选表彰和大力宣传师德模范和优秀教师群体的典型事迹,以典型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分别召集教师代表、机关干部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师德建设座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展师表形象,树行业新风”征文演讲比赛,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落实到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并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二是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全力推行人才工程。为了能够切实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我镇采取选拔培养、跟踪管理、滚动考核的方式,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以评奖、评优工作为“抓手”,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机遇和条件。在此基础上,相继涌现出25名中小学教师获市级“优质课”奖;33名教师辅导学生获得全国及全区各类竞赛奖;10人次教师获区、市奖励和荣誉称号;43人次获县级奖励荣誉称号;113篇论文发表或获奖,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大桥局文明创建专题片解说词 篇5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桂,名不虚传。”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季节,来到十里长堤的松花江畔,吉林雾凇以它奇特的魅力景观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那垂柳苍松银装素裹,洁白晶莹的霜花挂满了枝头。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盛开。“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在北国江城,魅力的松花江畔,一所现代化的学校以它先进的教育理念,拼搏的奋斗精神,独特的办学优势,诱人的教学特色,辉煌的教育成果成为江城学子瞩目和向往的地方。现代学校为孩子的幸福人生——

奠基(字幕)

走进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就走进了数字化的校园。这里是现代文明的窗口,记载了90余年教育的苍桑;这里是现代教育流动的风景,158名教师以网络为载体带领2000余名学子畅游知识的海洋。

以现代的教育理念引领发展(字幕)

领先一步,将领先一个时代,面对着世界经济的挑战,在全国小学十佳校长陈福“立德、和谐”的思想引领下,专家型的校领导班子运筹帷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普惠、优质、均衡和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要求,建立了平等、开放的价值讨论空间,开展“假如我是校长,未来的三年我将这样规划……”为学校发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确定了“稳定、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继承了“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的理念,明确了“同心同德促和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学生成长目标。构建了“理解、宽容、沟通、民主”的校园人际氛围,培育了“底气、文气、正气、大气”的二实验人气质。积极实施“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从严求实谋质量,开拓创新求发展,不断进取图卓越”的办学战略,坚持解放思想、立足破解难题、广泛发扬民主、通过精细化管理,突出实践特色,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崭新的局面,实现了“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

以现代网络环境陶冶情操(字幕)

学校坚持校本开发与建设,在我省率先建成千兆校园网、率先开发远程教育系列资源。现学校拥有5个“多媒体课室”,有微机400余台,平均5名学生一台计算机、电子图书馆、电子备课室1个,开发了“吉林市教育信息网”“雾凇网上学园”“校园网信息系统”“德育资源网”“凤凰教师博客”等资源网站。建成了一流的综合体育场馆、建设了可容纳600人的大型多功能演播厅,多媒体电子白板进到每个班级、实现班班通。另有机器人训练室、科学探究馆、天文馆、电钢琴房、蒙氏工作室、奥尔夫音乐教室、感统训练室等20多个专业教室。现代化的环境与建筑小品、假山水池、蔬菜园、百果园等朝相辉映,为师生在感受现代气息的同时,感受宁静、自然与和谐。

以校本培训打造现代队伍(字幕)

培养现代中国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为师德为先,通过主题师德教育、团队师德演讲、师德典型报告等,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学校实施了《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建设书香校园,开展教师读书学习“五个一”和文化早餐活动。通过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三功一绝”训练、课题发表、课堂教学竞赛、教师基本功竞赛、教材教学目标的达标测试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还与时俱进,对教师开展现代功的培训,教师娴熟的信息技术操作,生动活泼的课件、充满课改理念的电子教案、富有特色的专题网页、色彩明快的演示文稿、体现文采与风采的教师博客等,无不彰显出这是一支具有先进的理念和充满智慧的教师团队。目前,学校有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21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形成了梯次成长的骨干队伍。全体教师都承担着各级研究课题,有90%以上的教师攻读了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在学校承办的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现场会、全国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现场会、吉林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应用开放日现场会上,课堂教学、教师论坛等出色的展示。标志着一支“德艺双馨”现代化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开发校本课程培养现代人(字幕)

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他会带给你无尽的惊喜;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会创造出无限的奇迹;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他会为人生涂抹亮丽的一笔。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为实现我校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目标,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突出了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特色,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施策略。

突出民族性,开设经典系列课程,筑牢学生的中国根。(字幕)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铸民族魂,深扎中国根,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开发了《经典积累诵读》系列教材,实行经典过级制。早读课与阅读课让学生在国学经典中寻根探源;书法课让学生在笔墨纸砚里纵情驰骋;剪纸、围棋使学生在指尖与对弈中领悟神韵;鲁班锁、九边环使学生在古典益智玩具中启迪智慧;竹笛、葫芦丝等课程使学生在丝竹管乐中陶冶性情。

体现现代性,深化科技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字幕)现代人教育英语是基础,学校将现代的点读手段引进英语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学生奠定国际化的基础。五岁上机、七岁上网,为学生学习与探究世界掌握了现代化的手段。五年级的“电子摆拼”,上百个电子原件,可以拼摆出几百种电子电路,实现个性化的探究。高年级的电脑机器人,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进行了智能化社会教育的启蒙。科技教师指导学生操作乐高CAD软件、研制《空间对接模拟系统》等内容,无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注重整合性,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字幕)学校提出了建构“学科与活动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模式。做到主题共享,拓展课程资源的长度;内容多元,增加课程资源的厚度;学科整合,拓展课程资源的宽度。

主题共享。(字幕)将同一主题的课程内容在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共享。如:围绕“松花江”这一主题在低年级开展“我爱你,松花江”;中年的“松花江的昨天和今天”;高年级的“松花江——我的母亲河”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松花江与家乡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和治理的措施等,学生在研究中受到教育。

内容多元。(字幕)在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和利用。我们建设了社会实践系列课程:走进工厂,了解现代企业技术与管理;走进乡村,体会了“汗滴禾下土”的真正内涵。走进社区,感受现代科技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变化。走进自然,充分体现人与动物、自然的友好和谐。走进军营,了解国防知识,树立国防意识。这种校本课程,以社区的生态资源作为整合的核心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了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学科整合。(字幕)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课程整合。语文课上识昆虫字、计算机课上查昆虫资料、数学课上算昆虫数量、科学课上观察昆虫等,这种对同一内容的学科整合,实现了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发挥自主性,进行学科课程的调试,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字幕)现代学校要建立多样性的、弹性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的课程来选择,使他们获得较好的发展。为此,学校设置规定性活动课,例如,班队活动、开学式、升旗、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等。自修的活动课程包括趣味作文、思维训练、书法、美术、声乐、舞蹈、合唱、棋类、陶吧、篮球、乒乓球40等多个自修课程,以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发展个性。

体现衔接性,开发幼小衔接课程,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字幕)幼儿启蒙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之基础,孩子2岁入园,幼小衔接在二实验10年发展,育人责任沉重。办园七年来,学校将幼小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联系起来考虑,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在目标、习惯、环境、方法、人员等方面进行衔接,体现层次性和弹性化,让儿童逐渐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内容上开展国学、英语、IBM电脑项目、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感统等品牌项目的衔接研究。教师全视野的品牌服务,专家管理、园本培训,打造了一批品牌教师团队,办园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海纳百川谋发展,壁立千仞铸辉煌。用智慧播撒的教海,浇灌出朵朵娇艳的花朵。一批批全面发展的学生脱颖而出。近年来学校参加各级电脑机器人竞赛,学生获得30多项殊荣。学校篮球队连年参加全国比赛成绩优异,学校乒乓球队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个人与团体冠军、亚军,参加中国和新加坡乒乓球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创编的舞蹈《醉雪》获全国艺术节一等奖。学校的特色教育活动被中央电视台分八期播出……

90年苍桑、30载辉煌,市二实验小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走出一条以学校网络科技为特色的教育之路,实现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使学校成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课程改革示范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国少先队先进集体……

专题片解说词脚本 篇6

(音乐响起,节奏舒缓。连续插入有代表性的唯美画面,依次推上)

(插入片名,特写推进)

(镜头切换新疆地图,由乌鲁木齐指向和静县)

(一)从巍峨的天山一直向南,有一座清幽别致的县城会在第一时间映入您的眼帘,她就是英雄故乡和静县。她坐北向南,背靠天山,面向库尔勒,象南天山怀抱中一位娇柔的公主,与15个县市亲密相接,被吉尼斯列入“世界与周边接壤最多的县”。它地处新疆的正中、近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横跨天山南北,成为新疆唯一跨越南北疆地界的县域。这里生活着汉、蒙、维、回等29个民族18.7万人口,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450公里,距自治州首府库尔勒80公里。216、217、218国道及铁路和众多公路穿境而过,承东启西,引南接北,九州通衢。

这是一座富有传奇的城市,距今3000年左右,这里就有古人类生息。2600年前,就是姑师人的主要游牧地,汉代为焉耆国属地,唐代分属鹰娑都督府和焉耆都督府。千百年来,这里曾是乌孙、突厥、回鹘等各民族生活的乐园。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月,土尔扈特蒙古族17万儿女,怀着对祖国、对故乡的无比眷恋,毅然抛弃在伏尔加河流域140年的生活记忆,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演绎了人类历史上一次震惊世界的民族大迁徙――东归!在长达半年多迁徙中,他们经历了寒暑相逼、血雨腥风、忍饥挨饿、生死搏斗,以十万之众的血肉之躯铺就了一条悲壮而神圣的回家路,清政府感念他们的一片赤子之心,将水草丰茂的巴音布鲁克草原赐予了土尔扈特人民,和静便成为了这个英勇的民族及其后裔永久的驻牧地。连绵起伏的大山、辽远壮阔的草原、源源流淌的开都河见证了他们的英雄壮举!他们与这里各族人民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共同繁衍、生息、劳动、创造,抒写着历史的新篇章。1939年6月正式设县,取名为和通县;8月更名为和靖县;1965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和靖县改名为和静县(上字幕)。

(二)发源于巴音布鲁克山脉的开都河,尤如一条银色缎带,在大地上肆意回旋,逶逶迤迤,滋养着全州120万各族儿女。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之地。全国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草原――巴音布鲁克,全国最大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天鹅湖,保存最完好的国家级原始森林、世界级自然遗产--巩乃斯原始森林公园、新疆最大的黄教圣地巴伦台黄庙都诞生在这片沃土上,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高达25个,占全国68个基本类型总数的36.8%。规划和建设中的开都河11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60万千瓦;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29种127处;有国家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有30余种;各类名贵中草药材300种。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静县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农业连续多年获得大丰收,特别是天然色素椒和工业蕃茄,因红色素含量高,产品质量有保证,2005年成功注册了“开都红”色素辣椒商标,2008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定,确定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一类项目,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巴音布鲁克草原特有的牦牛、黑头羊是市场少有的有机肉食品,2008年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认证,该区4乡3场被确立为有机畜基地,有机牲畜达466299头(只)。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自治州颁布了《开都河源头暨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保护条例》、和静县编制了《巴音布鲁克草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五年总体规划》,为巴音布鲁克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有力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和科学依据。三年来,先后投入近2亿元,在牧区进行人工种草、围栏草场生态建设,采取轮牧、休牧、牧民异地搬迁等方法,减少对草场的压力。先后从牧区5乡3场1镇搬迁牧民556户1946余人,在距县城32公里的莫呼查汗建立起牧民搬迁定居点,成立了察汗乌苏村,实现了高原向平原、牧业向农业的有效转移,更多草场得到休息、补充,更多牧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一代主人。

进入21世纪以来,创造优美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彰显民族特色、打造东归名城,成为和静县各族人民、各级党政共同的目标和期望。围绕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自治区级园林县城和打造“东归名城”,县委政府从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先后完成了全县所有乡镇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了《巴伦台镇巴伦台村的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和《巴音布鲁克镇》《巩乃斯乡巩乃斯村》的特设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旅游强县;城乡道路交通建设步伐加快,2009年,全县新改续建农村公路建设达338.4公里,工程总投资10618万元,通村油路修到了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彻底改变了百姓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局面,成为老百姓最交口称赞的“得民心”工程。

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为了切实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自2008年以来,县委、政府通过招商、拍卖、补贴都多种方式,先后开发建设了城北开发区,新建商品房23栋、连排别墅2栋,建设面积达21.4万㎡,累计投资达2.8亿元。政府为入住城北小区的干部及离退休人员投入住房补贴资金1700万元、523户。投资6340万元,为城市低保群众建设廉租房1268套,6.34万平方米,不仅扩大了城市建设规模,而且真正实现了群众居有房,食有粮,乐有园。仅2009年,全县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12214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0%以上。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人们倘佯在公园、广场、林荫道上,走在独具蒙古风情的小区、家园,幸福、舒适、自豪的感觉洋溢在每个人的心间。

丰富的资源与良好的环境引得区内外客商纷纷入驻和静创业发展,由央企新兴铸管控股的新疆金特钢铁股份公司充分利用和静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电力、水力资源,建立起新疆南部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三年累计上缴3.5亿,利税成为支柱产业。首钢、宝钢、国电集团等一批大型央企、国企先后入驻和静,天山水泥、备战矿业、旭华铸造、利华食品、瑞和番茄、隆平高科、阿尔金畜牧牛羊肉加工、绿原糖业„„一批新兴工业正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为了让这些企业进得来、站得住、同发展、共财富,县委政府着重在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和静县招商引资优惠措施(试行)》的通知,编制完成了招商引资项目库,通过政府信息网站,将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发布,成立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将全县32个部门单位,59名工作人员纳入服务中心,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中心运行半年多来,累计办理各类事项7791件,办结率达100‟,得到社会普遍认可。通过这些措施,使城市形象大大提高,仅2009年,全县引资额就达36.17亿,成功引进了香港万德、民家百货、中铁矿业等16个企业的投资。其中上亿元项目6个。

(三)感谢大自然,这里沃野千里,这里群山连绵;这里古朴自然,这里原始神奇;特殊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气候条件构成了和静县独具魅力的旅游特色。

每年三月,当冰雪绽开笑脸时,成千上万只美丽的天鹅便从印度、从欧洲,从遥远的地中海成群结队飞越重洋、飞越山川,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来到迷人的天鹅湖,在这里繁衍生息,生儿育女。因为这里不仅是我国最美丽的六大湿地之一,还是中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地。这里有雄伟的雪山做屏障,有慈善的牧人做守卫,有清澈宁静的湖水和丝绒般的绿草甸做摇篮,天鹅这种高贵、优雅、聪明的珍禽选择了这里,就是选择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驰名中外的九曲十八弯是上苍赐予和静大地的一幅圣景,落霞绯红似火、天鹅深情款款、湖水轻柔明净,此景只能天上有,人间安得几回醉?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全国最大的亚高寒草甸草原景观,2.2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一望无际,它是巴音布鲁克的龙驹驰骋的天堂。酥油草岁岁年年枯荣生发,象坚强的土尔扈特人一样,生生不息在大地上将生命传递。盛夏季来临,天上的白云、地上的畜群、星星点点的蒙古包,让草原变得如诗如画;当悠扬的牧歌响起,骏马在草原上飞驰,牛羊在草原上欢唱,哒哒的马蹄声引领着我们,聆听和品味这人间最华彩的乐章。

万木峥嵘的巩乃斯沟林区,群山叠翠,谷幽林深,风景绮丽。国家森林公园就座落在其中。在这苍山翠柏、奇石流泉、掩红隐翠的人间仙境中,有关贪财的牧人湖、绿色的爱情湖、神医奥力玛能、英雄尕勒登巴与斩妖石等传说,将这里薰染得更是神奇多姿,荡气回肠。

千姿百态的奎克乌苏石林,秀拔奇伟,别有洞天,引人遐思飞动,飘然欲仙;此外,古朴独特草原石人、蒙古族婚俗、祭敖包、东归那达慕盛会等民族风情等,都诠释着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巴伦台黄庙,这是一个金色圣地,是神的殿堂,是人们灵魂的居所。1888年经请示**喇嘛,又经乾隆皇帝批准,土尔扈特人选择了山清水秀、古木深幽的巴伦台峡谷修建起一座新疆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巴伦台黄庙,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乾隆皇帝赐名永安寺,期望它能保佑一方民众永远安康!寺庙每年要举行6次重大法事活动,这里四季香火不断,虔诚的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给佛叩一个长头,换得内心的一份宁静。经轮旋转,祈望日月常新;经幡高悬,愿得永世平安!

满汗王府稳稳地坐落在和静县城的东面,象一棵深深扎根在泥土中的古树,以无言的姿态见证着历史和未来。这座气势宏伟的宫殿是渥巴锡第十二代子孙,也是这个王族最后一位汗王满楚克扎布的居所,这里曾是土尔扈特部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旅游研究中心专家周光明博士对在对和静县各旅游景点实地踏勘后,做出了“世界精品,中国绝品,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评价。

(沙吾尔登音乐声起,画面切入民族舞蹈、江格尔说唱、民族服饰、民族工艺等)

历史铺就了城市文化的底色,城市随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带来越来越厚重的文化积淀。当繁华掩埋,当语言失于乡野,当岁月老去了容颜,只有文化耐住打磨,而且叶茂果丰。

沙吾尔登――这支土尔扈特人古老的舞蹈艺术,千百年来,以它形象生动的形体语言诉说着生活的辛酸与欢乐,目前已被列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托布秀尔,一种古老的乐器,看上去实在简单不过了,一个壶两根弦,但是因为有了它,牧民们一代又一代用它弹唱着夏天、弹唱着寒冬、弹唱着他们的人生。

单调的日子并没有夺去蒙古民族爱美的天性,这些手绣的香袋、茶袋、窗帘、服饰无不渗透着这支古老民族的智慧。男人的袍子为何这样宽大,袖口又为何如此细长?因为他们除骑马放牧中能护膝御寒外,细长的袖筒冬防寒夏防虫。女人这花团锦簇的衣服上为何要垂下两条绣工精巧有引人注目的长条袋呢?因为爱美女人们为自己浓密的心爱的黑发设计的发袋,美丽的大辫子装在面既干净卫生又美观可人,这样的智慧怎不让人对这个古老的民族文化心驰神往呢?

这里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有着“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誉。蒙古族民歌旋律悠长,热情奔放,长调悠扬婉转,情歌深情幽远,民歌荡气回肠,无论哪一种进入您的耳膜都是一种原生态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倾诉。

和静美就美在她独特、清新、自然,她温柔多姿,又欢快跳跃,她不卑不亢,也不华丽铺张,带着乡间甜美的野性,带着草原纯朴的奶香,带着历史厚重的足音,向着诗意的未来大踏步前进着!

乡镇专题片解说词 篇7

开篇

地处永昌县西南部,祁连山北麓的红山窑乡,自然风光绚丽迷人。这里有 “天山积雪”、“南峪龙腾”的天然奇景;这里有蓝天、雪山、松林和绿水编织而成的天然牧场;这里有西汉大将霍去病,两次率万骑越焉支的历史传奇;这里有上古先民,繁衍生息的文化遗迹;这里有蜿蜒屹立的汉明古长城;这里有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勤政为民篇

近年来,乡党政领导班子励精图治,真抓实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团结和带领全乡两万多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以优质啤酒大麦、食用菌种植、规模养殖业、劳务经济为重点的四大产业,狠抓农村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镇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镇区面貌焕然一新。在高度关注民生的同时,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乡呈现出政治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乡农业增加值达到8101.5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33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58元。

特色产业篇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一直是乡党委、政府为之奋斗的目标。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突破传统思维,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一特两化,使食用菌、优质啤酒大麦、优质胡麻等节水特色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红山窑乡地处冷凉地区,海拔高,无霜期短,种植业结构调整难度大,面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上的劣势,乡党委、政府反向思维,另僻西径,充分考察论证。利用本地夏季气温低,适合食用菌生长种植,再加上夏季市场食用菌短缺,价格较高,从而能扬长避短,填补市场空隙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2004年,山头庄村率先试种以“地槽式”竹架结构为主的食用菌并取得成功,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成功缘于执着,奋进缘于务实”乡党委、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技术服务,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等措施,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朝阳产业大力推广发展。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红山窑乡食用菌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山头庄村建棚总数达到了463座,这个昔日的偏僻小村,如今已经成为全县有名的食用菌种植专业村,成为全乡发展特色产业的模范示范村。“辛勤耕耘几载,菇玉瓢香千秋”。食用菌这个“戈壁产业”终于由小到 大,由弱变强;由分散种植到集中连片;由村到乡推广至县。小蘑菇到大产业的蜕变,乡党政领导班子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广大农技干部付出了太多的辛勤汗水。

发展未有穷期,奋进永不言止。多年来,乡党委、政府,继续拓思路,调结构,在毛卜喇、王信堡、马家坪等村种植优质胡麻5000多亩,建立全县第一家优质胡麻种植基地。繁星似锦,点点如画。尽相绽放的胡麻花,把千亩沃野,装扮成蓝色的海洋,在微风的吹拂下,荡漾着丰收的碧波。

星云坠原野,碧波荡苍穹。红山窑乡草原面积广阔,境内有大黄山、花草滩、大马营滩等天然草场,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了更好地发挥地域优势,乡党委、政府结合本乡实际,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广泛推行放养与舍饲养殖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先后建成永胜养牛专业村、水泉子养羊专业村、河沿子村养猪专业村。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劳务经济作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另一产业大力发展,注重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坚持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就业”相结合的模式,把政府引导和农民自发外出务工结合起来。鼓励青年农民走出去,到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外出务工,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新的天地。截止目前,完成各类培训3600人次,输出劳动力12800人次,劳务收入达3200万元。

基础设施篇

水是生命之源。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保证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强力推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毛卜喇、姚家寨、红山窑等村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全乡共4262户,14917人的饮水困难。特别是2007年,在市县的关怀下,乡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群众,抽调多名得力领导及干部,加班加点,组织施工,连续苦战40天完成了乡政府驻地及红山窑五、八、九社19.88公里的人饮工程,结束了红山窑村肩挑、人抬、马拉饮用水窖水的艰苦历史,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谱写了一曲为民排忧解难的公仆赞歌。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过去红山窑乡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乡党委、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狠抓农村道路建设。2006年完成了山头庄村通村公路4.6公里的铺油硬化工程,彻底解决了山头庄村十二个社565户,2187人的行路难问题;2007年完成了红新公路、土沟路共22.88公里的通村公路; 2008年完成了乡政府主街道1.7公里、毛卜喇19公里通村公路;2010年完成了全长1.4公里的东环路和3公里的新农村示范点道路。一条条崭新宽畅的乡村道路,为群众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幸福之路。

坐落在四山环绕的盆地之间,蜿蜒崎岖的小路横穿而过 的毛卜喇村,曾是一个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的偏僻山村,同时也是一个充满阳光而又神秘的村庄。过去的毛卜喇村,因为贫困而落后。为了让这个昔日的文化圣地焕发新的青春和活力。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优势平台,聚集优势,攻坚克难,在“田、渠、路、林”四篇文章中下足工夫,共完成中低产田5000亩,修建渠道27公里,完成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新建道路3.8公里,架设人饮工程管道47.74公里,饮水受益群众达2530人。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毛卜喇村终于破萤化蝶,焕发了新的生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集休闲、旅游、生态为一体的毛卜喇村伴随着2000多年的汉古长城,在新世纪的霞光中迎接新的辉煌。

社会事业篇

红山窑,文华芬芳,民风淳朴。民间文化底蕴厚重,情韵生动,“毛卜喇万字灯”独树一帜,“宝卷、孝贤” 独具特色,民间小曲脍炙人口,广为传唱。扎根沃土的勤劳睿智的红山窑人民,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和发扬着绚丽多姿的民间乡土文化。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注重文化建设,组织乡文化站,大力开展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工作,使“万字灯”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使宝卷、孝贤等一批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

红山窑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0所,幼儿园2 所。2010年底,全乡共有在校学生2484人,教职工204人。红山窑乡人民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立志要让子女成才,长期积淀,凝成了感召全县教育发展的“三苦”精神,有力推动了全乡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成绩,红山窑乡每年本科上线的学子均列全县首位,为全县初中教育和小学质量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来抓。2007年,乡党委、政府以“加大硬件投入,营造舒适环境”为目标,新建了红山窑卫生院门诊楼,以更加宽畅、舒适的就医和住院环境,为全乡人民的生命撑起一方晴空。

平安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经济稳定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乡党委、政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建设和谐乡镇的重点,着力抓好综治、政法、群防群治等乡村治安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稳定任重道远,和谐社会前程似锦。面对新的治安形势和发展前景,开拓进取的红山窑人必将会为实现红山窑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群众满意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党建篇

“问渠清得那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乡党委紧扣“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示范点建 6 设。永胜、王信堡、马家坪、姚家寨村的村组织活动场所相继建成,不仅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而且使村级组织的创新力、战斗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姚家寨、河沿子、红山窑村被确定为全县基层党建示范点,为推动全乡党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乡党委以“创先争优”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创造“五个好”乡镇和党支部为契机,强化工作措施,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村社与困难党员、群众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好事,使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干群情谊更加浓厚。

结尾篇

【大桥局文明创建专题片解说词】推荐阅读:

大桥桥梁06-27

东海大桥08-11

泰州大桥09-10

深水大桥09-18

黄河清大桥07-21

鸭绿江大桥06-12

嘉绍大桥06-23

江山特大桥07-05

大桥溶洞桩基07-07

大桥钻孔桩08-24

上一篇:年送文艺下乡演出实施方案下一篇:直线与方程例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