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水洞的作文(通用11篇)
本溪水洞的作文 篇1
关于本溪水洞的作文
今天,我和妈妈、妹妹一起去本溪水洞游玩。 我们坐车从家出发,走在弯弯曲曲地山道上,经过了2个多小时时间才到达本溪水洞。
水洞被群山包围着,绿葱葱的大树把水洞映衬的格外美丽。刚进入水洞,一股冷冰冰的.凉气向我扑来。我们排着队,跟着人流向前走。我们先领棉衣,穿上后,坐着指定的船只开始参观水洞中的奇观景色。 先映入眼帘的是:钟乳石,它像一根根冰柱倒挂在石壁上,我不时地站起来,用手去触摸较低的钟乳石,感受一下它的奇特:有的光滑,有的粗糙。他旁边还有奇形怪状的石头,尤其是二龙戏珠形状的钟乳石给我印象十分深刻,我啧啧赞叹道:人类能在这样陡峭的石壁上雕刻出这么逼真的形象,简直太奇妙了!妈妈连忙解释说:这不是人工制造出来的,是天然形成的。我听后惊讶极了,一路上认真地欣赏着这天然形成的、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
游玩完水洞后,我感慨万千:水洞太神奇了,能在崇山峻岭下有一条这样天然形成的迷人的自然景观。大自然太奇妙了,它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开创!
本溪水洞的作文 篇2
(一)本溪水洞是原始的天然景观
本溪水洞又称谢家崴子洞,位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内太子河畔。沉积的石灰岩经喀斯特地貌作用而形成大型的充水型溶洞,洞内深邃宽阔,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曲折迷离。本溪水洞分为水洞和旱洞,通往水洞的码头,宛如一幽静别致的“港湾”,灯光扑朔迷离,洞中景观倒映在水中宛若仙境一般。坐船游览其中沿途可经过100余处景点,多姿多彩,如临人间仙境。水洞是迄今为止亚洲发现的最长的地下暗河。其中旱洞长约300米,洞中有洞各洞有天,洞顶及岩壁钟乳石多沿裂缝发育,不假修通自然和成龙宫仙境。洞的尽头既是一泓清潭,不见其源头,有水汽缓缓袭来,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人们利用旱洞特有的优势将其改造成古生物馆,再现了古生物演变进化的全过程。
(二)本溪水洞历史悠久
1994年国务院将水洞批准为风景名胜区,因有其北方发现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而闻名遐迩。它不仅有主题景观本溪水洞,而且有温泉、汤沟等众多旅游观光景点。水洞洞体发育距今约有4亿年的奥陶系地层中。远在5亿7千万年时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气候变暖,动物们顺应自然规律更新换代,受地壳作用便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后期由于地壳运动海水褪去,这里慢慢升为陆地。在不断受外力作用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洗礼,形成了今天的水洞。
(三)水洞优越的地理位置
本溪水洞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本溪县境内,与沈阳、鞍山、丹东、等城市相邻沿太子河一带分布,交通便利,客流量大。市内有铁路、航空及景区专用车。长途客运西安交通网四面八方,沈丹高速等线路都经由此地。水洞附近有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山,庙后山等6个景区组成。这些景区以水洞为主形成了山、水、洞、泉、湖古人类文化遗址与一体的一个综合的天然旅游资源线路使该区域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本溪水洞景区开发面临的挑战
(一)服务项目少、服务人员服务能力低下
水洞整个景区服务人员较少,且多以中老年人为主,从事农家乐服务人员,交通运输,器材管理等几个基础服务项目,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较差素质不是很高,专业化程度低。
(二)水洞景区财政困难问题突出
国家及政府对旅游景区的财政拨款能力有限,而景区个体管理者自己交付能力有限又难以推动景区更好发展。导致水洞景区设备陈旧基础设施不完备,景区内居民乱砍乱伐,捕捉小动物,破坏公物等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同时这样的后果导致生态资源严重破坏又成了国家的另一大负担。
(三)水洞盲目开发,没有体系化层次化
水洞、地质公园、温泉寺等虽在同一区域范围内,但他们分属不同部门进行管理,没有综合的规划管理形成一条路线。水洞大多数旅游规划没有将子系统与总系统有机结合与其他景区脱节。这样不仅造成不能统一规划管理,也给游客造成了游玩的不便及困扰,使游客景区定位混乱,给游客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这样会对景区的持久开发和知名度大打折扣。
(四)水洞地方特色不突出,宣传力度不够大
水洞没有大范围运用媒体或一些较流行的软件来加大宣传力度,仅仅在景区附近贴上宣传标语这是远远不够的。也没有用报纸、LED等方式推广。同时水洞没有建立自己的专属网页来让顾客了解自己从而吸引旅游者。另一方面水洞没有利用本溪满族自治县这一民风民俗来吸引游客,让游客体验满族风情,没发挥好自身特有优势举办大型民俗活动。
三、本溪水洞的营销策略
(一)加强水洞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渠道
加强政府及有关部门投资,进行招商旅游来吸引各地企业商家共同投资为水洞景区创造一个更广阔的未来。推动本溪旅游局加强外部协作能力,努力争取水洞景区举办大型活动的权利,吸引商家为水洞赞助。
(二)建立水洞景区网络营销系统
要建立本溪水洞自己的主页,放置到用户经常选择的搜索引擎或者与旅游相关的网站上,投放广告吸引顾客点开主页。水洞自己的主页要提供一站式服务,买票订票系统,游览路线,景区构造,住宿餐饮,人工服务客服电话,天气信息等详细的服务。也要开展一些与游客有关的活动与其他广告公司或旅游企业合作。比如开展水洞“最美游客”照片展等相关有奖活动。同时水洞要建立自己的公众号,让更多人关注并定期向公众号发相关宣传。
(三)加强水洞宣传力度
水洞可以设计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独一无二的标语,用特殊的字形及符号修饰点缀,上传到各大网站,媒体及各大商场火车站出口人流量大的地方。同时要设计自己的DVD或微视频短宣传片选择在各大电台的黄金时段播出。积极参加和承办各种社会性、展览、赛事等大型活动来提升水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除此之外本溪要突出文化特色,开展节庆旅游活动,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节日旅游品牌。
(四)加强服务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从而提升顾客满意度
辽宁本溪水洞“藏龙”传说 篇3
传说中,满清王朝的关外龙脉就在此处,而水洞中有龙的传说,在本溪周边地区,早已经流传千年,深入人心,一直无人敢于进入。直到1961年,才有来自山东微山湖擅长驾船的朱长清老人,第一次撑船进入这个百万年的古洞。
文革后,国家对本溪水洞进行了开发,于1984年对外开放了3000米的游览线路,并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的“选美中国”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之一。但是直到今天本溪水洞中依然存在大量未解之迷。
龙王刷洞 目击“白龙” 本溪水洞的诸多谜团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藏在深山古洞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暗河是否是神龙之所居。
本溪水洞中的河水清澈见底,但是每年一定有一天,水突然变浑浊。当地人称之为“龙王刷洞”,乡民会于此开展祭祀活动。翌日又会清澈如初。
1994年,本溪乡民朱志明在本溪水洞的旱洞内,看到一条通体透亮的小白蛇。为了不惊扰其他游客,胡按照当地人的做法,很客气地将小白蛇请出水洞,放到200米外的山洼里。不到半小时,天空突然乌云蔽顶,电闪雷鸣,一个火球进入本溪水洞,同时一道闪电,横贯在水洞内的空间,水洞所有的照明设施一起失效。这件事被当时很多水洞工作人员和游客共同目击。
此外,还有很多祭祀时船无人驾驶自行开走等异事,在当地流传。
科考探秘 未解之谜 根据地震波测试,今天的本溪水洞尽头后面还有近3000米的洞穴存在,更隐蔽的洞穴的入口,在目前已开放的水路尽头的水底。
1994年,本溪水洞管理者为了能对未开发的暗河进行勘测,曾邀请了海军某部的3名潜水员到洞内探险。但由于潜水员对溶洞探险并不专业,再加上当时的潜水设备和相关辅助设施不能达到要求,所以3名潜水员仅向前潜行了90米,就因供氧管线无法继续伸展而作罢。
1997年9月,应本溪市政府及本溪市旅游局的邀请,具有世界级丰富洞穴潜水经验的法国探险队又前来探测。4名世界顶级的洞穴潜水员,依靠最先进设备前进了680米。
根据潜水员拍摄的录像资料分析,已开发的2800米水洞和尚未开发的3000余米的暗河之间存在一块巨大岩石,将暗河分成前后两段,暗河的水从岩石的两侧细缝中穿过。以岩石为界,暗河的两侧景色有所不同,前段(2800米)暗河两岸钟乳石林立、石笋如画,而后段(3000米)暗河钟乳石却比较稀少,也鲜有钟乳石存在。不过暗河两侧岩石光怪陆离,绚丽异常,洞内景色神秘壮观,被4名世界顶级洞穴潜水员称为世界上“最好看的水洞”。
本溪水洞一直有关于洞穴神异生物的传说。法国探险队还真的在接近水洞的源头处发现了一条颜色接近透明的鱼,大约有13厘米长,这条鱼的视力明显退化或消失,但有敏锐的声音感应,周身缺乏色素。潜水员将这条鱼带回岸上。
不仅如此,潜水员还在源头附近的岸边发现多处“大脚印”,形状类似人类,但超出现代人脚印大小1倍以上。关于“大脚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来要解开“大脚印”的谜团还需要专家们的科学考证。
摘自《自然密码》
游本溪水洞作文 篇4
有一次,爸爸带我去了本溪水洞,一进水洞,哇,好冷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着旱洞的一块石头,我和爸爸一直冻着往后走,终于看见了坐船的地方,穿上了派发的大棉衣,暖和多了,我们坐着船,一直游啊游,据说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长的地下河,我们看到了宝莲神灯出水芙蓉观音送子等一系列石雕人物,据说是这些石雕是天然形成的,真是不明白发现本溪水洞的人是怎么想的这些名字。
到了尽头,我和爸爸脱下派发的大棉衣,凉意扑灭而来,一出本溪水洞,终于见到了许久没有的阳光,解下了凉意这件外套,舒服极了,我们到领取照片的地方领取了我们在本溪水洞里照的几张照片,额外得到了两个赠送的钥匙扣,又去了地质博物馆,看到了矿工是怎样工作的,看到了一些矿物质……
游玩中途有点不高兴,因为爸爸在吃饭,我看到了卖冰淇淋的,想买,但是爸爸不让买,我当时想哭,可还是憋回去了,爸爸问我吃饭不,我摇摇头,表示出不高兴的样子,后来,爸爸说:“你想吃冰淇凌就去买吧。”我摇摇头,因为这件事,一直不高兴,后来我和爸爸坐上离开本溪水洞的车,在车上睡了一觉,也不知道因为啥,就高兴了,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本溪水洞周记 篇5
早晨的天还蒙蒙亮,我们单位37人就兴致勃勃聚集在一起,在6:30坐上从丹东太平湾小镇出发的旅游公司快客,一路上尽情饱览初秋的怡人景色,那一片一片东北特有的玉米地在早秋里已显示硕果累累,那路边怒放的紫色秋菊尽情的点缀在公路两侧,一路上醒目的大型现代广告牌树立在道路两旁,我们穿过一条一条钻山隧洞,路过一座一座跨越江河的桥梁,经过一条宽阔而又现代化长达215KM的沈丹高速公路,途经凤城、通远堡、草河口等地,经过4个小时在10:30终于来到了本溪旅游景点。在景点乘着电瓶车,来到了青山掩映、绿树环绕的本溪水洞;只见本溪水洞洞口座南面北,呈半月形,洞门上端刻有薄一波手书“本溪水洞”四个暗红色的苍劲有力的大字。洞外盘缘山腰的古式回廊,别具风韵的人工湖和水榭亭台,使水洞外风景与洞内景观相得益彰,互相辉映。
听导游介绍说:本溪水洞分水、旱两洞;本溪水洞位于距本溪市35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太子河从洞口200米处流过,玉带逶迤,澄清似练,下游注入辽河入海;本溪水洞在侠柯山中,侠柯山属辽东山地,为千山山脉的`东北边缘。水洞深邃宽阔,一条蜿蜒5800米的地下长河贯穿全洞,有九曲银河之称。洞内水流终年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7米。新开发的“源头天地”、“玉女宫”等500米暗河景观别有天地。洞内常年保持10℃的恒温,四季如春。
首先,我们进入洞口,是一座映入眼帘的足以容纳千人的会客厅,高、宽各20多米,气势磅礴,超出我的想象。进入洞内,阴凉潮湿的空气徐徐送来,可谓是叫人神清气爽,刚才在烈日排队等候产生的燥气彻底排空,我跟游客们走进旱洞中的鞠躬洞,那里是神奇的海底迷宫,有各种海底生物,长达数米长的海藻,乌龟、恐龙……还有富丽堂皇的龙宫大殿。听说大厅右侧的旱洞长300米;我们走在旱洞中,只见洞穴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洞内怪石嶙峋,起伏多变,曲折迷离;龙潭、百步池、古井等诸多景观,令我们留连忘返,遐想联翩。跟着参观的队伍在旱洞中穿行,走了足有百多米,才见到宽广的水域,左回头,发现旱洞口原来就在进水洞口的右侧,而水域辽阔的“码头”就设置在水洞口的正前方,恍然大悟,刚才是让游人走了个迂回的“长廊”。
辽宁本溪水洞导游词 篇6
大家也许早就听说辽东山城本溪有一个亿万年的洞穴奇观:山中藏洞、洞中有水、水润石生、石扬城名,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能在这饱受眼福啦,哈哈~~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国各地,也曾参观游览过许许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今天参观游览本溪水洞,您一定会感到还是本溪水洞美。每个旅游洞穴都有他独具特色的精美景观,而水洞的九曲银河恰是其精美景观当中的精髓。
结尾:
银川水洞沟作文 篇7
骑上我的自行车,我的心早随天上飘浮的白云飞到位于灵武临河的水洞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长城,它默默屹立,伴着日起日落,一副莫问沧桑的样子。它奔腾飞跃蜿蜒向东而去的样子,多像腾飞的巨龙啊!我爬上长城的烽墩,登高远眺,极目苍穹,在这无限宁静的世界里,只有絮絮叨叨的风婆婆告诉我这里曾发生的故事。
置身在长城上,我被它的神秘迷倒。和煦的轻风带着我穿越时间隧道,来到了天荒地老的旧石器时代,在这片热土上,生活着一群身上只有一片片树叶串起来围在腰间的人们。他们像猴子一样敏捷地攀爬在树上,摘食着野果用来填塞饥肠辘辘的肚子。在这里生活的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盛大的集体活动,手里高举着武器―――打磨的带尖、带刃的石头,去围追堵截狂奔的野牛、野猪、野驴、犀牛、羚羊,只有猎物成了他们的口中食,他们才兴奋得手舞足蹈。风渐渐刮大了,呼呼作响,风喘着粗重的气讲述着明朝人在这里上演的一幕幕惊心动魄你争我夺的战争,作为防御工事的明长城,狼烟四起,刀光剑影,战马铁蹄声不绝于耳,只有血与汗将长城浸透……伴着日月星晨、春去秋来,水洞沟独有的大漠风光静静地、静静地沐浴在阳光里。
本溪市中考满分作文-呼唤理智 篇8
对于一个富有感情的人,与毫无知觉的机器相比来说,判断是非为感情所遮障,是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的。但为了追求一种思想的成熟,我们需要理智。
眼前迷雾索绕,烟雾氖氧,有时还出现怡人的景观,感情告诉你,前方一定是一片美景,而理智却告诉你那T可能是万丈深渊。很清楚地选择,却常有人落人深渊,一边下落,一边呼喊着理智的名字;选择了感情,往往让人后悔,选择了理智,即使有莫大的艰难,事后也会无怨无悔。
正因为感情呈现在人眼前的,是美仑美英的画面,是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亲密无间的家人,是面如西施的恋人,是形影不离的友人,是关云长的诚信,是项羽的大气,是宝璧之间的默契……这才会造就无数大大小小的悲剧,我们常说让理智战胜情感,这是何等的艰难。包拯面对将他抚养长大如亲娘的嫂娘,任凭她苦苦哀求依然铁面无私,挥手压铡。但谁又不怀疑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然作为朝廷命官,是容不得意气用事的。还有孔明挥泪斩马谩,这些都是何等哀伤之事啊。
尽管感情给我们的是何等美妙的感受。而理智带给我们的仍是无尽的痛 扩苦。但我们仍旧需要理智,守候理智。因为无数伟业都是在理智中产生的。爱因斯坦在理智中研究宇宙,牛顿在理智中研究天体,霍金也在理智中继承前人的事业。可以说人类研究出的任何对自己有用的事物时,头脑都处于理智中,而不理智仅凭自己的感情异想天开的人终不会有所成就。那个狂妄的亚里士多德就是个例证。
我们允许人们在感情冲动时暂时的恍憾、停顿。因为任何人都会被感情误导。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较长时间的话,那便会以理智丧失为代价。
水洞沟的博物馆导游词 篇9
您到达的是瞭望台,在瞭望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对面崖壁上有很多的小洞,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为的,那些就是对面藏兵洞的通风透气口。藏兵洞全部在地下,通风口便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瞭望台不仅有助于发现敌情,也可以和对面藏兵洞的士兵发送信号,以便选择在恰当的时候将过往的敌人伏击在峡谷之中。另外,为避免引起敌人怀疑,他们会在瞭望台或洞口处种植一些叶子很浓密的植物,加强它的隐蔽性,从洞里面可以看到峡谷的情况,但是从峡谷当中是很难发现这里有伏击之所的。
将军洞 室内
将军洞处于藏兵洞中心位置,由客厅和卧室两个部分组成,相对较为高级,这是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体现。在将军洞里最玄妙的地方是墙壁上的这个储物柜,上层的柜子仅做储物之用,下面的这个柜子却另有玄机,您不妨打开看一看,打这里出现两道门,第二道门后有一个高约五十公分的小洞,这是一个暗道,由于藏兵洞内道路四通八达,一旦有敌人闯进洞内,无论将领还是士兵都可以从暗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从其他地方围攻敌人。在明代,将军等级以头盔来划分,在金银铜铁四个等级中,这个头盔等级并不高,但藏兵洞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因此设一般等级足以。
水洞沟景区导游词 篇10
1景区入口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水洞沟景区参观游览。水洞沟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乡一处面南的崖壁上,西距银川市60公里。它是中国第一个被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结束了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的历史,从此水洞沟遗址成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我们现在走的这一带,其实早在三万年前,这里水草丰美,流淌不息的河水造就了俏丽的峡谷和清澈的湖泊,生活着各种原始动物,当第一次有人类在这里停下他们迁徙的脚步时,世界的命运从此改变。这里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规划重大遗址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景区大门口,各位抬头看到景区入口处四根门柱顶部是四个人脸的雕塑,粗犷的雕刻,其实是为了刻意显现史前人类的模样,让人骤然产生回归史前穿越时空的感觉。
2.0遗址博物馆
进入景区大门,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博物馆的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石器,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它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展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主题博物馆。它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文学性和高科技的创新元素。它开创了我国博物馆展示的新形式,是目前国内唯
一、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入式动感体验展馆。现在就让我们进馆参观。
2.1人类演化史
1923年法国考古学家得日进和桑志华来到水洞沟进行考察发掘,确定了这里有人类生存的痕迹,中国的旧石器考古也从这里展开。那么想要进一步了解水洞沟的文明,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人类进化史,接下来我们进入人类演化史展区。
我们一般把人类的进化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最初是攀爬树木的猿群,后来由于周围环境的变迁使得这些物种不得不适应变迁中的自然环境,所以从树上被迫到地面上,双手被解放出来,可以使用和创造工具,有了工具以后就有了狩猎活动,吃肉就变得普遍。最后就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的生产者,水洞沟人介于第三个和第四个之间从旧石器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约在3万年左
右。
人类能够在地球上短短的几百万年成为地球生物圈的顶端,依靠的是不断进化的大脑,面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容量的变化过程。第一个是南方古猿头骨,脑容量是现代人的三分之一;第二个是能人,故名思议能够创造和使用工具的人类被称为能人;后面四个智人,意思是相对于其他人种而言更加具有智慧,脑容量在1100~1600左右;最后一个水洞沟人,头骨类型和现代人类基本一致。最新统计:20年前人类的脑容量平均1400ml,现在新生一带人的脑容量平均1350ml,降低了一些,不过在空间思维逻辑判断依旧增强。
2.2中国旧石器时代
相比其他的物种而言,人类没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也没有厚厚的皮抵御外界的各种刺激,所以人类凭借智慧只做了各种来适应并进一步改造自然,原始工具用石头做成,把这个时间称之为石器时代,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旧石器遗址和在这些地方繁衍生息的人类的工具。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已有上千处,大都分布在河流流域,一般是在哪里发现就怎样命名,像我们熟悉的北京人、蓝田猿人、山顶洞人、元谋人等等,现在我们说的“华夏儿女一家人”,这并不是诗意的说法,当时的元谋人就那么几个,周口店也就没几个人,所以没有办法不是一家人。
2.3出土文物类型
自从1920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发现了披毛犀的骨架,1923年天津北疆博物院院长桑志华和他的好友德日进又一次来到水洞沟,并在此挖出来一些石制品和动物的化石,中国旧石器史上的第一次考古发掘从这里开始,也因此水洞沟成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源地”。前前后后历经五次考古发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看水洞沟的文物类型:文物以动物的化石 石器为主,我们现在看见展柜中的鄂尔多斯大脚鹿和肿骨大角鹿因为鹿的角很大故名大脚鹿,生活在泥盆沼泽环境。第三件为原始牛,可以想象它是非常牛的一头牛,根据推测将其还原后有一个成年象的大小,两到三吨,很是牛气。还有就是野驴、野马等生活在新疆准格尔一带,全国目前为止还有3000多只,属于濒危物种。
水洞沟的考古还有一个非常少见的就是展柜中的烧石,以大型动物的胃或者头颅为容器在里面注水或者把需要加工的食物放在里面,然后把石头放在火上烧的非常烫,在转移到水里面,水就变开了,可以用来煮稀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水洞沟人对火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了。
水洞沟人随着生产,生活的实践,两只手制造使用工具的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可根据生活需要,打制出各种用途的石器,从水洞沟遗址出土的石器种类看,主要有一侧或两侧有刃的刮削器,有一端锐利的尖状器。
尖状器打制比较均匀、平整,器形端正,左右形状比较固定,这是水洞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此种类型的尖状器,在我国同时代其他遗址中很少见,属于水洞沟独有的器形之一。
这类石器工具的改进,标志着水洞沟人的生产力有了一定地提高。从三万年到近代,人类生活大约有1万7千年左右。从水洞沟出土的石器,装饰品的工艺水平,精致程度分析,当时的水洞沟人的生产水平(即打造石器的水平)达到了同时代最先进、最高水平。通俗一点的比较,当时水洞沟人的生产水平相当于现今美国工业的发达程度。
2.4体验馆
前面我们了解了水洞沟人的文化之后,接下来我们感受一下水洞沟人的生产生活过程,这里是10几分钟的实景体验,山崩地裂,山洪暴发。水洞沟动感实景体验以270度超大型半景画、实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的运用,真实再现三万年前远古人类渔猎生活和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暴雨倾盆、洪水肆虐、山崩地裂等震撼的灾难场景,场景的唯美和逼真,让人震撼,艺术的构思让游客很快融入三万年的生活场景中。三万年很久远,但在水洞沟博物院,时光不再是距离,高科技让您瞬间实现三万年的穿越。它开创了我国博物馆展示的新形式,是目前国内唯
一、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入式动感体验展馆。
参观完了实景体验馆,各位肯定有些纳闷,最后水洞沟人去哪里了?大多数学者认为水洞沟人可能迁徙走了,最后的这组雕塑就是以人类的迁徙为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跨黄河越长江,引来新的文明曙光。
3张三小店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了张三小店,张三小店与水洞沟文化遗址的发现,有着密切联系。1920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由宁夏银川去往陕西,于横城古渡东渡黄河,沿着“宁盐大道”途径今灵武临河镇时,夜宿张三小店。他在店外空地乘凉时,无意中发现了清水河对岸的断崖上有磷火闪现,这个奇特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第二天,他前往勘察时,看见断崖的半壁上露出了一些奇异的石块和动物碎骨。他于是向张三借了一张木梯,爬上断崖半壁,收集到了一件披毛犀头骨化石和一些石器工具。惊喜之余,肯特将这一发现告知了时任中国天津北疆博物院院长的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和他的朋友德日进。他二人深知肯特这一发现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希望抢先发掘。
于是1923年6月,德日进和桑志华住进了张三小店,对水洞沟进行了科学考察和发掘。德日进便将张三小店标在了他测制的地图上,他们的考察和发掘报告首先在国外发表,“张三小店”就这样在国际古生物界出了名。当时德日进在清水河北崖下搜寻时,发现崖壁上显露出灰烬。他跑回来给了张三五块银元,打着手势也要张三为他找个大梯子,然后和桑志华又返回北岸崖壁上,挖掘到一些动物头骨化石。他们激动万分,拿出带来的葡萄酒请张三一同喝,张三平生第一次喝到过葡萄酒。酒后,德日进和桑志华万分激动,兴奋得呜哩哇啦地唱着歌跳起舞。德日进还紧紧握住张三的手,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合作!合作!”
在水洞沟遗址发掘之前,当时的张三小店是长城脚下方圆5公里之内唯一的一家旅馆(车马店)。最初这个地方是过黄河去山西内蒙旅客的必经之地,从直观的来看,旅客会沿长城脚下去往山西内蒙,所以这里的张三小店生意相当不错,最辉煌的时候由张三的父亲张天义经营,不过到了张三的手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大店成了小店,小店最后拆了,拆了之后我们在2006年通过对张三的小舅子赵龙老人的回忆将其复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张三小店”。重修“张三小店”来纪念对水洞沟文化遗址的发掘做出贡献的农民张三及其闻名于世的小店。
走进院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尊雕塑,从左往右,第一个是桑志华,现在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天津北疆博物院的院长;第二个是得日进,他是一个很奇特的人,而且也是进化论的拥护者;裴文中是第三次考古发掘的领队人物,也是中国猿人头骨的发现者之一;最后一个是贾兰坡,第四次考古发掘的导师,一个浑身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四位可是对水洞沟文化遗址发掘及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小店里边的布局基本上是恢复了原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进去感
受一下。
4水洞沟村
参观完张三小店,现在我们来到了水洞沟村。那么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院子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半地穴建筑,一半地上,一半地下,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西北人称之为“地窝子”,东北人叫“地窖子”。这种地窝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水洞沟这里还有人在使用。这是我们按照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方式复原的。还有圆筒形、歇山顶形等等,尽管它们外部不同,但是内部构造都是差不多的。长期在里面睡觉会得风湿病,所以当时的人们在修地窝子时会把内地面用火烘烤,烤的非常干燥后进门坐着地上,其原理和“榻榻米”相似。
这样的建筑我们就可以看到水洞沟的气候条件,这里的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蒸发量大于两千,大家看右手边的土坯房在上世纪六七时年代后成为了这片地方的主流居住形式;左手边的是地窝子的原址原地基,像这样的地窝子在水洞沟发现了29处,构成了一个村落,就是我们现在的水洞沟村。
5标志碑
面前我们看的水洞沟遗址标志碑,它是仿照水洞沟出土的编号为9号的尖状器,用现代材料放大制作而成,它高8米,宽5.6米。水洞沟文化遗址的旧石器,是用十分坚硬的硅质灰岩打制而成的,这说明水洞沟人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打制技术。
水洞沟人从附近的清水河床或山间沟壑拣来鹅卵石,用另外一块石头砸打,然后他们在河床上磨擦出的圆棱,形成薄刃,就可用来砸兽骨,割兽肉,也可用做武器。
6将军府邸遗址
面前我们看的是将军府邸遗址,从形制上看,占地面积不算太大,但当初的建筑却十分宏伟,是一座歇山顶式的建筑,应当是戍守长城下级军官的将军府邸。脚下这三块精致的石刻,两个是位于府门前左右的鼓型旗杆座,它们代替了古时的夹杆石,是用以固定插在杆座中的军中大旗的。另一个是府门前的装饰石,俗称“石面”,本应有两座,分另立于府门前,左右各一。从残存的砖瓦来看,这座将军府一直延用到清代,后来大约经过修缮。将军府邸遗址的旁边,是“亭障”的遗址,“亭障”四壁是用黄土夯筑而成的围
墙,我们知道,明代的国土是不完整的。明初,长城以北是为元朝的残部逃往北方,时为“北元”所占有,后来“北元”又经分裂,遂形成了鞑靼和瓦剌,鞑靼在东,瓦剌在西,它们不断南侵,占据了河套大部。明政府为抵御鞑靼和瓦剌,就于其疆域的北端修筑了长城,大多是被动防守。明朝既沿长城设防,就在沿线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军事设施,其中之一就是亭障,又叫城障。
水洞沟城障,是供守卫长城的军队驻扎,储备军需的小城,也即一个兵营,管辖附近这段长城和若干墩台,执行着长城沿线的防守任务,隶属于灵州千户所。如果把它们恢复起来,我们将直观地看到明代将军府邸的建筑风格及城障的形制。
7庙中尸骨
2007年8月,发现了这处被风沙掩埋的庙宇遗址和两具尸骨,一男一女。拜访了地方村老,原来这里是一处土地庙遗址,不知创建何时,从尸骨所处位置和倒地姿势考察,是遭遇突然事件死亡。于是就有了殉情自杀、遇害身亡、地震屋塌死亡等三种说法。孰是孰非,实难明辨。
8明长城
各位朋友,接下来我们就要去参观水洞沟景区内的明长城了,我们的脚下是三万年前古人类的遗址,上面就是500多年前的明代土长城。从下往上就是由三万年到五百年的时空穿越。
这段明长城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我们一只脚在内蒙古的土地上,另一只脚在宁夏的土地上。在明代,我们已经在国境线上了。它是在隋代长城基础上修筑的,明代在这一带修筑长城时,就地取材,用环保无污染的黄土,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断墙露出一层一层的这是长城夯土层,一般每10至14厘米就有一个夯层,修筑这段长城时沿清水河而筑,为取水方便,在靠近黄河的地方,就取用黄河河水,黄河水是紫铜色的,所以夯筑的长城及其他设施皆呈现紫色,故又有“紫塞”之称。
这里是一个烽火台,里边会囤积一些弓弩、炮石、旗帜、狼粪、柴草等,有敌情的时候白天燃烟,夜间举火。一般存放的数量是根据敌军的进攻情况而决定的。如果敌人人数在百人以上燃一烟点一炮;五百人两烟两炮;千人三烟三炮;五千人四烟四炮;万人五烟五炮。
若长城沿线的烽火台都烧了,那就是特大的战事了。
9魔鬼城
所谓“魔鬼城”,实际上是一处独特的雅丹地貌土林景观,记录了比较复杂的地质过程和环境历史。经过数万年的风雨剥蚀,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造就了这种像一座被遗弃了千万年的古城一样的地貌景观。走进这座魔鬼城,风雨剥蚀的土柱像凋零的古塔,巍然峭立,断崖绝壁像残断的城墙,裂裂缺缺。它们各自具有的不同形体,很容易引起人们不尽的遐想,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似是传说中的各种魔鬼的形象;而从总体来看,这里又像是一座城垣,因此被人们称做“魔鬼城”。“城”内堆积的流沙,是沙漠地带雅丹地貌特有的景观,再加上丛生的荒草,使人倍感历史的沧桑。
10芦花谷
现在我们通过的这段深沟峡谷,是古清水河,也就是今天边沟的一段。沿着这个峡谷,可直接到达原清水河的源头,灵武清水营。近年来,由于降水量少,边沟补水困难,沟底河床露出,遍布鹅卵石,其间只有涓涓细流流过。前不久,经水洞沟旅游公司进行保护性地开发利用,沟内已培育成长约一公里的“芦花谷”,春夏芦苇摇曳,一片葱绿可爱;秋冬芦花如雪,白色的芦叶瑟瑟,两岸是高约15米的断崖峭壁,它们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塞外景观。
11红山湖
红山湖最初是当地农民为蓄水,在这里建立了一道低矮的拦水石坝。登上坝顶,我们眼前呈现的是“高峡出平湖”的又一奇特景观,这座湖因位于红山地区,所以名为“红山湖”。“红山湖”也是蓄积边沟之水而成的,丰水期,湖面可于峡谷中向东延伸2公里多,上空常有鹰鹤翱翔,水面上时有鸳鸯、野鸭游弋,山中野草青青,景色非常优美。大家可以乘船游览红山湖,看长城,人与水鸟和谐共处,凉风习习,十分惬意。长城、断崖倩影,倒映水中,蓝天白云,映于水底,别有一番情趣。这种天人合一,历史文化和当今生态有机结合的塞上江南景观,实是不可多得,你会由衷地叹道:“不枉此行!”。
12红柳滩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红柳滩,“红柳滩”名称的由来,是因盐碱滩遍生红柳而得名的。红柳,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灌木,往往生长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地里,因株干呈暗红色而被称之为“红柳”,中医学上称之为“柽红柳”。红柳枝条极有纫性,是编制箩筐的绝好材料,其制品结实耐用。
13鸵鸟园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鸵鸟园,三万年前的水洞沟曾是原始先民和动物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那时,树木参天,水草丰美,湖泊连绵,气候适宜,成群的鸵鸟、野马、大象……在草地上和灌木丛中自由的休憩、漫步或奔跑,先民们用棍棒和石器追逐猎杀鸵鸟等动物;用石器将鸵鸟蛋皮打制成精美的项链串饰品(据专家考证,当时水洞沟鸵鸟蛋皮项链装饰品的工艺制作水平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一切宁静祥和。但是,灾难骤起,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变迁使得水洞沟不再适宜人类和动物生存,鸵鸟只好离开了美丽的家园,追逐着青草和水源向美洲、非洲等地迁徙。
三万年过去了,如今远离家园的鸵鸟终于回到了祖先们曾经繁衍生息的美丽家园。看到眼前的鸵鸟园,我们也共同期待,这里将重新成为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
14大峡谷
大峡谷是自然形成的冲沟,有10-15米深,风蚀地貌,土林景观,绵延4公里左右,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明代时,这又成了长城“深沟高垒”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峡谷两岸经常年的风雨剥蚀,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深厚的黄土经长期的雨水冲刷,土柱突兀壁立,造型奇特,形成了“土林”。“土林”又经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般地形成千奇百怪的形象。有的像僧人登高远眺,似在期待来者;有的宛如一对恋人,相亲相依;有的如夫妻相敬,双方对拜;也有的如怪狮猛兽,雄踞怒吼。总之林林总总,各具形态,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你足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联想为你认为的形象。
15.0藏兵洞
所谓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
这是全国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在我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有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全国还没有,这里是独一处。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藏兵洞是我国最早的地道战遗址和原型。如果说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地道战能让敌人胆战心惊,闻风丧胆,那么我们可以想象500多年前明代的边塞守军也是以同样的智慧和勇敢将侵略者挡在了长城之外。
现在我们可以走进藏兵洞一饱眼福,但提醒各位一定要按照指示牌所指引的路线走,防止迷路,走不出来。
15.1会客厅
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确如迷宫,一般对洞内情况不熟的,很难走出去。目前,供大家参观游览的藏兵洞长度是965米,清理面积约3200平方米,但这并不是全部。洞中除洞道外,左右辟有土屋,可以住人,大约是专供领兵长官住的。
我们现在看的会客厅也叫会议厅,主要用于聚众开会商议军机,研究,布置军事行动,进行作战部署等。
15.2储物室
藏兵洞内还设有粮食储藏室,主要用于储藏粮食等食物,另外还有水井、灶房等,无论何种情况,军队撤入洞内只要储藏够一定的食物,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洞内所藏将土不出洞,照样可以生存。因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可以是不怕水淹的。多年来,既便发山洪,藏兵洞都不曾为水淹过。对于古人的智慧,我们真是叹为观止。
15.3兵器室
兵器室主要是用于存放箭枝、弹药等,以备战时之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藏兵洞的兵器库和大厅里,可以直观古代的刀、枪、戟、佩剑、箭枝箭袋等兵器,再有头盔、盾牌等出土的军事器物。这些珍品,对许多年轻的朋友来说,大约是第一次见到吧!至于壁龛里所陈设的粮食、菜蔬类样品,都是清理藏兵洞时所得到的明代守军残留下的食物,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可谓稀罕文物。
16长城博物馆
前方我们马上参观的是长城博物馆,据考证,宁夏境内的长城不仅数量多,且分布广。文物考古专家从文献记载与修筑技术上断定,自战国时期开始至明代都曾先后在此修筑或利用长城,因此宁夏被称为“中国长城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红外线遥感测算显示,宁夏长城遗址约长1507公里,其中1/3连成一体、没有大的断裂,保存较为完整。宁夏现存较好的明长城主要分布在灵武市、盐池县和青铜峡市。红山堡长城属于明代修建完善的河东长城,该长城属于有内外两道墙体的双长城,主要为黄土夯筑。长城遗址残高8米,下基宽近11米,上基宽有2米,是宁夏保存较好的明长城段之一。
博物馆内以照片、模型、图表、绘画及仿制实物的形式展示长城兴建、长城攻战、长城管理、长城与民族文化交流等内容。重点展示宁夏历代长城风貌及变迁。我们现在就进去参观。
17红山堡
我们从大峡谷进入藏兵洞,出了洞口,就来到了红山堡。据说藏兵洞有三条通道可以进入红山堡,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洞口,其余的两口洞口还没有找到,可见当年在这个立体防御体系中,上下连通,交往是如许的便捷。
红山堡是因位于红山地区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古时在夕阳的照耀下,这里山峦一片鲜红,因命为“红山”后谣传为“横山”,“红山堡”旧时也就一名“横山堡”。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总制陕西军务户部尚书所筑,距今已有500多年。有瓮城,门向南开。墙高8米,底宽7米,顶厚4米,是按照明代长城沿线70里一城,30里一堡的防御体系设置的。它东至清水营50里,西至横城20里。
城堡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原有的房屋基址。如按明代兵制,每5人分住一间营房,红山堡应有50多间房屋。在城堡西北台地处,我们能见到大量残破砖瓦和建筑构件残片堆积。这里可能是守堡官员的住所,在没遭到破坏前,可能是一座档次较高的恢宏建筑。
最初设置红山堡等城障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加强长城线上的防守;二是“防秋”。所谓“防秋”古已有之,到了明代,鞑靼、瓦剌贵族仍然遵循突厥等游牧民族贵族的古例,就是往往于秋天马肥草盛之际,大举兴兵南侵,这时农耕还正值秋收季节。为此,从隋唐至明,每到这时就要调集大军戍边,以保护百姓秋收,因称之为“防秋”。但在客观上,其作用并不仅如此。如自嘉靖十年(1
531年),王琼筑“头道边”,实施“深沟高垒”后,使长城内的“宁盐大道”和陕北有屏障保护的交通大道相衔接,从而成为商运往来的“黄金商道”。另一方面,又在横山至清水营各城障设立驿站,比过去延长了120里,是宁夏镇军事供应及军机文书传递、官员往来的必经之道,这就和“宁盐大道”共同构成了在军事保护下的两大主要交通线。另一重要作用,就是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出入清水营“马市”及“牛羊小市”进行商品交易和商贸往来,红山堡是重要通道之一。
18鸳鸯湖
各位朋友,这条道路过去就是美丽的鸳鸯湖了。鸳鸯湖水面近10万平方米,水深3至4米,是水洞沟常年涓涓不断的细流,挟带着地表的盐分,汇集而成的一个咸水湖,不过水中盐分并不太高。来到这里,我们置身于大漠深处的湖光山色之中,粗犷的大漠,横亘的远峰,巍峨的长城,波光粼粼的湖水,构成了宁静,柔和,统一的和谐之美。在这里,我们深切体味到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气魄和“平湖如镜水清涵,山翠天光荡蔚兰”的塞上江南风情。每当春夏之交,常有多种水鸟在湖面上游弋,见到最多的是成对成双的鸳鸯,因此人们把这个湖称作“鸳鸯湖”。近年来,湖面上又多见雪白的天鹅,更为鸳鸯湖增添了一大胜景。
鸳鸯湖又名“四桥湖”,是因湖周围有四座小桥而得名,但又有一传说,说这个湖是由一头卧着不动的千年神龟压沉沼泽地而形成的,所以又称之为“龟寿湖”。
后来人们又重新修建了现在的这四座小桥。把神龟头压过的桥叫做:“螯头桥”,被神龟两只前爪伸过的两个小桥,分别叫桥“左升桥,”“右升桥”,据说围绕着这四座桥转三圈,能延年益寿,在“螯头桥”上反复过三次,考取功名就能独占螯头,一般人也能出人头地。在“左升桥”上反复过三次能升官,在“右升桥”上反复过三次能发财。大家不妨试试哟,据说是很灵验的。
宁夏水洞沟风景导游词 篇11
眼前是下沉式动感体验区,大家可以穿越时光,进入三万年,实景体验原始人的生产、生活和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由于场面比较逼真,为了您的安全,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游客请留在地震平台外感受,其它朋友请上平台进行体验。
尾厅雕塑:迁徙在古人类历史研究中发现,人类在某一地方生活一个时期后,就会消失不见。那么,距今1万年之后,水洞沟的哪里去了,一直是考古界的一个谜,一种说法认为认为他们因环境的恶化或与当地已有人群发生竞争而走向灭绝,也不能排除他们与土著文化发生了融合从而丧失了独特的标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们又打道北归,到达蒙古、俄罗斯等欧亚大陆北部,之后一部分人因追逐水草丰美的环境到达美洲大陆,还有一部分人继续迁徙??流浪。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或许水洞沟人在后来的迁徙中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遵循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融合于某个民族中,由于出土资料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洞沟遗址专题研究也会逐渐深入,在以后的研究报告中,或许能够揭开谜底。
【本溪水洞的作文】推荐阅读:
本溪水洞11-26
本溪水洞的导游词08-25
辽宁著名本溪水洞导游词11-17
隐水洞游记作文06-15
水洞沟藏兵洞导游词05-23
本溪地区10-27
辽宁省本溪市09-14
宁波本溪专版文字稿08-30
探讨加快本溪旅游产业发展09-24
本溪市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是累积交费的吗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