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产业调研

2024-06-02

核桃产业调研(精选8篇)

核桃产业调研 篇1

旬阳县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旬阳县林技中心 向甲斌

吉应云

为准确掌握目前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今后产业发展方向及对策。为我县核桃产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依据。近期,由林业局组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工作组,深入城关、甘溪、赤岩、赵湾、双河、神河、小河、棕溪、构元等核桃产业重点镇,通过现场查看、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建议等调研方式,认真开展了调研工作,对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路。

一、旬阳核桃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一)政府积极引导,统筹规划布局。旬阳县是陕西省核桃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有较好发展的基础。旬阳县委、县政府早在2006年就开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并把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作为生态立县战略的重中之重,突出自身特色,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县林业局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坚持“科学规划、规模发展”,严把种苗、栽植、管护质量关,按照群众投入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积极向上争取林业项目和补助资金,以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植补造等林业项目带动核桃产业迅速发展。目前,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县共发展核桃万亩重点镇3个、千亩示范村55个,核桃园区1个,核桃专业合作社(协会)2个。通过示范园和千亩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核桃建园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促进核桃产业高效快速发展。

二、旬阳发展核桃产业的优势

(一)我县种植核桃的自然条件适宜。旬阳县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区,属半湿润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9.6℃,≥10℃的有效活动积温4748℃,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52天,年均日照时数为1790小时,年均降雨量为805mm。大量可利用坡地也为发展核桃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全县各镇均适宜核桃生长,是核桃适生区。

(二)我县核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县桃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目前,全县仍有需要退耕还林的坡耕地及移民搬迁后的耕地35余万亩,其中有近20万亩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浅中山区,正好是核桃最佳适生区,均适合栽植核桃。我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具备了立足大基地、面向大市场、开发大资源的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其次,国家高度重视木本粮油产业,已将核桃产业纳入国家木本油料发展总体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先后印发了《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

销售形势大好,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不少种植户从中尝到了甜头,种植积极性高涨,涌现出不少核桃种植大户。三是具备成熟的栽培经验和有力的科技支撑。长期以来,我县狠抓核桃技术培训工作,县林业局适时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针对核桃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核桃苗嫁接、高枝换头、栽培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对林农进行手把手指导培训。先后派出专业技术干部到蒲城、黄陵等核桃产业发展较好地区学习参观,不断更新、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再送出去”的科技交流方式,培养出一大批乡土科技人才,为核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核桃市场前景较好。核桃位居世界四大坚果之首,被誉为“21世纪的超级食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卓著的健脑功效,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核桃在中国的消费总量虽然很大,但入均消费量仍然很低,年人均核桃占有量仅为0.38公斤,为美国的十分之一。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国内、国际市场对核桃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与日惧增,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核桃需求量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市场开发前景将十分广阔。

三、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核桃种植分散,规模化发展水平不高。我县核桃大部

果迟、产量不稳定。

(四)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缺乏竞争。全县核桃产品以干果为主,结构单一,产业链条较短,产品还停留在初级粗加工层面,缺乏精深加工的技术及能力,开发的核桃副产品较少,综合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核桃交易以零散的集市交易为主,缺少较大规模的专业交易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核桃产业发展集群尚未形成。

四、“十三五”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我县“十三五”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兴林富民”战略目标,按照“扩规模、强基地、育龙头、提效益”工作思路,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抢抓汉江绿化、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植补造等项目发展机遇,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核桃产业建设,通过几年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累计发展核桃20万亩,发展千亩核桃大村100个,达到户均一亩目标。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按照科技兴林的总体要求,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强化科学管理,加快良种化进程,开展集约经营,提高核桃的品质和种植效益,进而带动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良种核桃品种占领市场,实现国土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五、今后发展核桃产业的主要措施

经营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采取每家每户分散经营,往往导致后期疏于管理,产量低。因此,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经营和承包经营的方式,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农户出土地和劳动力,大户出资金和技术,联合建设生产基地,形成规模经营,大户负责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实行大户园区管理。对人少地多无力耕种,或进城务工经商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承包地委托给他人或村组集体代耕代管,参与土地流转。通过规模发展,有效提高质量和效益。

(三)积极做好技术培训服务工作。一要集中林业科技骨干力量,开展核桃科技研究,制定适宜我县核桃生长管理、病虫防治、丰产增收、加工贮藏等技术规程,并大力推广普及;二要按照年培训林农2000人次的标准,制定核桃产业培训规划,坚持每年大规模开展林业科技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核桃产业科学管理水平,为全县核桃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三要深化加强与科技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核桃知名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或客座研究员,定期不定期来我县指导核桃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全县15万亩核桃进入盛果期后,每年核桃干果总产量将达到1000余万公斤,除部分用于直接食用外,绝大部分需进行深加工。因此,我县必须引入或建立龙头加工企业以解决核桃销路问题。一是建立专业协会。通过大户牵头、自愿组合、滚动发展的方式,组建专业协会。

业。

(五)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单纯依靠林业项目投资发展核桃产业,并且要形成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发展核桃产业.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核桃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把核桃产业的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将核桃产业发展纳入财源建设的重点进行扶持,通过多渠道筹集核桃产业发展资金,将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项目和水土保持工程等资金适当向核桃产业倾斜。要充分发挥好银行信贷资金的拉动作用,加大对产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将核桃种植户贷款纳入贴息范围进行扶持,为其提供一定的初期发展资金。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核桃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对从事核桃种植和经营的农户允许以林权证为抵押发放小额信贷。要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延补政策、集体林权改革政策,依托荒山造林、经济林果基地建设等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支持,积极引进外来资金,鼓励当地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只要有利于核桃产业发展,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投入,都积极予以支持,确保核桃产业建设有序推进。

核桃产业调研 篇2

汾西是一个以旱作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县份, 属于高寒山区, 昼夜温差大, 土壤气候条件适宜栽植核桃, 农村也有栽植核桃的传统习惯, 具有发展核桃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 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纽带、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取得了明显效果。

1 发展核桃产业的主要做法

1.1 领导干部包联, 强化组织保障

产业要发展, 领导是关键。在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进程中, 从强化组织保障、政策引导、监督落实等层面入手, 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实行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产业责任制, 一包几年不变。由县级领导班子成员牵头, 有关职能部门参与, 建立了产业发展协调领导组, 强化产业发展中的具体指导、协调及各种服务工作。包产业领导及时深入一线发现和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深入基地指导工作。各乡镇区都确定专人分管协调此项工作, 做到了任务到人, 责任到人。2012年, 在完善原有领导机制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核桃产业园区, 由县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 实行“一长一园”, 即建设一个高标准、高效益的“特色产业示范园”, 其规模不少于3.34hm2, 管理标准要高, 经济效益要好;每个乡镇要求发展园区5个~7个, 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1.2 克服财政困难, 加大资金扶持

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资金扶持是前提, 特别是对于农业基础条件差的山区贫困县来讲, 资金扶持尤为重要。在核桃产业发展上, 每年规划栽植优质核桃667hm2以上, 全部由县财政投资, 保障苗木供应, 每年核桃苗木投入150万元以上。为了加强管理, 尽快受益, 县政府制定了新建核桃经济林补助政策和抚育管理办法, 实行一年栽植、三年管护, 由规模栽植村选拔专业管护人员, 林业部门组织集中培训, 乡镇统一进行管理, 按每亩22株、连续三年财政分别按每株2.5元、3.5元、2.5元给予管护补助。这样, 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核桃经济林的积极性, 提高了管理水平, 使一批农民从管理中直接获得了较高的现金收入, 更重要的是, 形成了一年栽、三年管、第五年交给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良性机制。与此同时, 县委、县政府与县农行、邮政储蓄银行沟通, 积极筹备发展资金, 发放支农小额贷款, 帮助种植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使更多农民从中受益。有的农民群众形象地说:“中央实行种粮直补, 县里给予栽植直补, 事事都为农民着想”。农民用朴实的语言对县委、县政府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1.3 依靠科技进步, 提供优质服务

在核桃产业发展上, 县政府先后研究出台了《汾西县核桃经济林栽植扶持办法》、《汾西县核桃经济林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 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种植利益, 激发了他们发展核桃生产的积极性。几年来, 在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时, 都坚持把规模栽植户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 引导广大农户通过股份合作、联户经营、联合发展等形式,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建设优质核桃经济林基地, 实现连片规模发展。在具体工作方法上, 实行县乡村三级专业技术人员包乡、包村、包场、包户、包项目责任制, 跟踪开展规划设计、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等服务, 保障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还组织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规模栽植户到周边省、市、县学习、交流, 聘请专家、教授来县讲课, 培养了一批核桃栽植骨干。与此同时, 启动了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工程, 使大学生村官与科技计划项目对接, 让高科技走近农民, 走进企业,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带动农民科学致富。一系列服务措施的落实, 有效提高了核桃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4 坚持龙头引领, 带动产业发展

为了抓好核桃产业发展, 不断探索“公司+农户”的模式, 政府重点扶持发展核桃加工企业———晋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采用韩国进口核桃露生产线和国产桃仁食品生产线, 主要产品有核桃露、鲜核桃仁和琥珀桃仁, 生产配套设施齐全, 技术力量雄厚, 工艺流程先进, 年产核桃露1.0万t, 桃仁食品200t, 注册商标“晋西核桃王”, 产品远销山东、江苏、广州等地。到2011年底, 该公司资产总额达到3 648万元, 净资产2 622元, 年产品销售收入1 158万元, 消化本地核桃300余t, 带动全县6个乡镇6 000余户、3万余名群众发展核桃产业, 帮助农民人均年增收300元, 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 有力促进了全县核桃产业的发展。

截止2011年底, 全县核桃经济林建设面积达到0.68万hm2, 在部分乡镇和农村, 核桃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我们的目标是:“十二五”期末全县优质核桃总面积扩大到1.0万hm2, 实现全县人均1亩核桃经济林。

2 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产业化水平较低

近几年, 核桃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涌现出一批典型村和规模户, 但比重很小, 多数农户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小而全的经营模式, 生产较为分散, 专业化程度不高,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难以形成产业化经营, 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 虽然在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 扶持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晋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 但经营层次不高, 特别是在农产品销售方面, 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不强, 与农户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 导致全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整体效益和水平不高。

2.2 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条件比较差, 经营效益相对偏低, 多数群众缺少利用农业先进技术的内在动力, 往往以劳动力的投入来替代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凭经验、靠传统, 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 名优品种不多, 缺乏市场竞争力。

2.3 技术人才缺乏

从整个核桃产业的发展来看, 技术人才趋于老化, 且受干部人才体制、单位编制等因素的影响, 技术人才青黄不接, 对推进产业发展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 农民生产缺信息、缺销路的问题依然突出, 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4 发展资金短缺

在核桃产业发展中, 广大农民缺乏启动资金。作为山区贫困县, 扶持林业产业发展财力又十分有限, 资金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3 进一步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措施

3.1 提升水平

坚持实行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产业责任制, 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协调。要从市场需要和全县的优势出发, 制定结构调整的长远规划以及农村产业政策, 把农民积极性引导到发展规划的框架之内, 指导核桃产业发展;要规范市场秩序, 完善市场交易规则, 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培育和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要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积极引进林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 加快发展精深加工。要加强产销衔接, 延长产业链, 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2 创优品牌

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 不断优化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特色农副产品,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形成具有汾西特色的优质核桃产品。走外找市场、内建基地、内产外销、以销促产、农民受益的订单农业的发展路子, 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良品种、先进工艺、设备, 提升全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档次。进一步加强涉农部门的服务能力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经纪人”, 专门从事农产品的推广销售, 让产品及时快捷地走向市场。

3.3 加强管理

变特色为优势, 引进先进农业科技, 扩大规模, 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使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更多地掌握先进技术和经验, 并通过典型示范、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更新传统的种植栽植办法, 鼓励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加快核桃产业发展进程。

3.4 争取支持

小核桃做成大产业 篇3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是朝天区最大的阻碍,却也是最大的财富,热爱自然的朝天人没有毁山砍树,而是选择了靠山吃山,绿山富民。

朝天区打好生态牌,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这一干,就是10多年,核桃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区核桃栽植总量达32.5万亩820万株,人均拥有核桃1.8亩,形成了“家家种核桃,无地不核桃”的格局。

朝天人采用 “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产销联动、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加强农户与企业的互动。原来分散的个体经营力量有限,而今让专业户组建成专合组织,把技术、资金、生产等优势最大化,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朝天核桃的傲人之处更在于品牌核桃的培育,沙河、硕星等都是朝天核桃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朝天核桃,已经成为朝天区的标识,蜚声在外,再也不窝在山里敝帚自珍。目前,朝天核桃已远销浙江、上海、山东等10多个省4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韩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真正实现了“小小核桃滚全球”。

在2013年,朝天核桃的产量达到了2.1万吨,连续五年列居四川省首位,实现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4000元。

朝天区将不遗余力地持续给力核桃产业,到2020年,预估全区核桃基地面积可达到40万亩,核桃产量达到4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人均核桃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朝天区委宣传部提供)

杭州山核桃市场调研问卷 篇4

一、你的性别

A、男B、女

二、你每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A、1000元以下B、1000-1600元C、1600至2000元D、2000以上

三、提到山核桃您会想到哪些品牌?

四、你对于山核桃的信息,是怎样取得的?(可多选)

A、亲戚朋友推荐B、电视广告宣传C、商场超市的宣传D、其他(请注明)

五、你的山核桃的主要来源方式?

A、亲戚朋友赠送B、单位福利赠送C、自己购买(若选C项,请继续完成abc小题)

a)、您一般在哪里购买山核桃?

A、超市市场B、便利店C、品牌专卖店D、小摊贩E、网上购物

b)、您购买山核桃的时间一般为?

A、普通工作日B、周末购买C、节假日放假购买D、想买就买

c)、您经常选购山核桃的品牌是?

A、姚生记B、华味亨C、来伊份D、恒康E、新农哥F、其他(请注明)

六、您在选择山核桃的时候,什么会影响你的决定?(可多选)

A、价格B、品牌C、口味D、营养价值E、包装F、赠品或促销

七、您喜欢食用哪种类型的山核桃?(可多选)

A、手剥的,吃起来轻松加愉快B、非手剥,慢慢地享受才是真C、核桃仁,大口大口地吃才爽

八、您一般购买山核桃的用途.A、自己食用B、作赠品

九、您喜欢的山核桃包装形态是?

A、散装B、普通袋装C、带有防潮扣的袋装D、礼盒装

十、您心目中一袋250g山核桃的价格?

A、15元至25元之间一包B、25元至35元之间一包C、35元至45元之间一包

十、您觉得“姚生记”的山核桃的怎样?

A、很好B、一般C、很差D、没有印象

十一、“姚生记”采取哪种促销手段会让你更容易购买?

A、直接降价促销B、赠送夹核桃器等小礼品

C、买一赠一(增量)

十二、以下品牌,您知道的有?

A、姚生记B、华味亨C、来伊份D、恒康E、新农哥F、其他

核桃产业调研 篇5

宜宾市核桃坝煤业有限公司:

受贵公司委托,四川韵安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一定理论水平和熟知现行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三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服务组,于2012年7月1日对核桃坝煤矿90kt/a整合工程的各生产系统进行了月度现场调研,并认真对照《安全专篇》和《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形成如下意见及建议:

一、本次现场调研概要

1、调研井下行走路

风井——总回风下山——+240回风平巷——+190回风上山—首采区回风平巷——采区总风下山——采区水泵房、水仓——采区轨道下山——二级人行上山——+240水泵房——一级人行上山——主斜井。

2、调研重点

本次调研主要对井下各生产系统安全隐患、安全质量标准化、施工组织、现场管理等问题进行查找,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和建议,解决生产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二、施工组织与管理

1、矿井各类井巷施工、贯通及维修应及时组织施工设计和编制技术安全措施,做到“一工程一措施”,如采区井底使用火焊应有专项技安措施;钢轨运输应有超长件运输措施;水仓施工应有作业规程及贯通措施;采区风桥施工应有技安措施。同时应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贯彻、签字,并存档备案;矿井首采区主要进回风系统目前已基本形成,三条下山已相互贯通,现正在布置水仓、水泵房,现应加快首采区回采巷道布置,确保尽快具备验收基本条件。

建议:清理现有尚未施工的工程,根据矿井建设工期目标,立即编制2012年三季度生产作业计划,合理安排井巷施工(特别是连锁工程、瓶颈工程、关

第1页 键工程等)、设备安装(如采区、二级、一级人行架空乘人器)及地面建设等各类工程项目的逐次施工。同时,强化施工组织,紧紧围绕关键工程和连锁工程加快施工进度,特别是矿井风井改造、主回风斜井、回风平巷的断面疏通工程和配套设施完善工程应加快进度,尽快提高矿井通风保障能力,通过合理多头施工、科学组织生产,达到缩短建设工期的目标。

2、矿井目前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不全,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齐;矿井必须严格按《安全专篇》设计和四川省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川安监〔2011〕291号)建立完善矿、科、队、班组各级安全管理机构(五长、五科、五队和若干班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设置相应办公场所,实现机构运转,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3、矿井“五长”取得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但科、队级配备相关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依法取得《安全资格证》,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并由县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统一颁发《四川省煤矿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后方可由煤矿安排上岗。

三、巷道断面及工程质量

1、矿井部分巷道布置、采掘工作面布置、巷道断面尺寸等与《安全专篇》不相吻合。经本月度现场调研,主要有如下问题:

(1)行人斜井目前已贯通,现须完善支护,建议严格按《安全专篇》设计进行喷浆支护,局部断面不足点进行撬跑拉底处理,确保巷道尺寸达到设计的净宽2.4m,净高2.45m,部分掘进中冒高点和片帮处建议补打锚杆挂网,再统一进行喷浆支护。

(2)回风斜井目前为半圆拱断面,上段为砌碹支护,平均巷净宽仅2.1m,净高仅2.1m;中段为裸体支护,平均巷净宽2.7m,净高1.8m;下段为砌碹支护,平均巷净宽2.6m,净高仅1.9m。与《安全专篇》设计直墙半圆拱喷浆支护,净宽2.6m,净高2.62m不相符,建议回风斜井上下两段修改《安专》设计,通过底板拉底的方法解决断面不足问题,同时重新施工梯步和水沟,中段进行喷浆支护,另须在总风内铺设一趟消防管,并与现铺设的4寸风管一起靠帮铺

第2页 设。

(3)+240m回风大巷目前为半圆拱断面,砌碹支护,净宽1.6-1.8m,净高1.9-2.1m,断面积偏小不符合要求,与《安全专篇》设计要求的半圆拱喷浆支护,净宽2.6m,净高2.78m不相符,建议修改《安专》设计为砌碹支护,同时对井巷进行拉底处理,并处理积水,疏散矸石,扩大断面;

(4)主暗斜井、采区轨道下山、人行下山和总回下山应设置梯步和水沟,平巷应设置水沟,确保行人安全和巷道文明生产。

(5)+190至+240回风上山应施工梯步和水沟,+240回风平巷工字钢支护段井巷建议再拉底增加断面。

建议:矿井应本着从“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的原则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复核,对已施工而不符合设计高宽尺寸、支护形式的部分巷道,可根据通风、运输、行人、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要求进行复核,能满足要求的可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设计修改事宜;对于既不符合设计规范又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必须进行整改,未施工的工程必须严格按《安全专篇》和《初步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设备购置一应按两设计要求执行。

3、矿井目前已施工的巷道,部分断面成型不佳(如采区轨道下车场、总风联络巷、采区人行下山联络巷等),不同程度存在超欠挖现象,工程质量较差。

建议:(1)炮掘施工中坚持每循环中腰线延接放样至碛头作为布置炮眼的基本参照点,有条件的直线井巷安置激光定向仪;(2)采用画线打眼施工,严格控制炮眼装药量(特别是周边眼)和炮眼间距,减少断面超欠挖,促使巷道成型规整,减少排矸量,节省支护材料;(3)矿井建立安全质量约束机制,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班检查、月验收”制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反工浪费。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坚决不予验收,不结算工程款。

四、顶板管理

(1)首采区水仓、一级人行下山等碛头均存在空顶作业现象,虽与上月相比有较大改观,但仍应严格杜绝,确保碛头锚杆等支护后空顶不大于锚杆设计间距,总风联络巷达到5m以上;同时顶帮未及时进行可靠支护,如总风联络巷

第3页 一处顶板用固棚器配工字钢组成的无腿棚支护效果不佳,存在危岩活矸,且伴生淋水,威胁作业人员安全,需整改。

(2)一采区轨道下山落平段现为金属台棚支护,且伴生淋水,需强化支护;一采区轨道下车场、井底总风联络巷、井底人行下山联络巷等巷道均只施工锚杆,整段井巷均未及时喷浆封闭岩面,建议按安专设计要求完善。

建议:杜绝空顶作业,淘汰使用木点柱,优化掘进工艺。锚杆巷道掘进改用钢板或吊环紧固器配矿工钢前探梁;金属三节棚巷道掘进改用工字钢紧固器配矿工钢前探梁做临时支护,填补掘进支护工艺环节上的顶板管理空白,确保掘进碛头顶板安全;井巷岔口应强化支护补打锚杆或锚索,并及时喷浆封闭岩面。

五、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1、矿井通风、瓦斯和粉尘防治

(1)现矿井采区水仓等掘进碛头现仅安装单台局部通风机,且无双电源供电,与《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不符。

建议:矿井在验收前尽快敷设双回路供电系统,为掘进局部通风提供前提条件;掘进局部通风应设置“双风机双电源和三专两闭锁”,更换为两台同等能力的对旋式局部通风机且配备专用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

(2)现场调研所涉多数掘进碛头(如+145探水巷、采区井底水仓多个掘进碛头)普遍局部通风质量较差,风筒吊挂不平直、部分碛头风筒放置在底板上,风筒未靠帮和靠顶,破口多,且多数风筒接口未正规用反压边,漏风严重,碛头末端风量弱。

建议: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风筒可考虑采用主铅丝吊挂平直,接头正确严密,减少破口(临时风筒除外),无插接,软质风筒接头要反压边;遇巷道转向,风筒正规设置弯头或缓拐弯,异径风筒接头要有过渡节,先大后小;局部通风机设备齐全,吸风口有风罩和整流器,局部通风机出风口连接处有衬垫(不漏风),通风机必须吊挂或垫高,离地面高度大于0.3m,5.5kW以上的局部通风机应装消音器(低噪声局部通风机和除尘风机除外)。

第4页(3)井下目前采、掘工作面尚未完全形成,安设的各类传感器数量不足,现场调研所涉部分采掘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安设位置(距顶板、距碛头、距合流点等距离)不正规。如一采区井底水仓等碛头及合流均未设置甲烷传感器,一采区上车场一个风速传感器未显示数值,回风斜井和回风平巷监测传输线应妥当吊挂。

建议:矿井应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中心站主机(至少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监控分站、甲烷断电仪、瓦斯风电闭锁装置,配备必须考虑备用,其备用量不少于20%;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安设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敷设等应符合规定;监控设备的报警点、断电点、断电范围、复电点及信号监测等都应符合规定,并实行挂牌管理;安全监控设备每月至少调校一次,每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甲烷传感器一次,每7天对瓦斯超限断电功能测试一次。掘进头T1应设置于碛头退后不大于5m位置(放炮移出除外),回风T2应设置第一合流点以里10~15m。(4)部分职工未携带自救器(或自救器乱挂乱放)和便携式瓦斯检测仪,罩瓦斯检查制度不规范。

建议:矿方定员足员配齐煤安要求的自救器,工长以上及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应配便携式甲烷检测仪,且备用富余,定期送检和调校,确保使用可靠,同时确保自救器随身携带;采、掘工作面应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员,矿井必须至少配备2名专职瓦斯巡回检查员;瓦斯检查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班报。瓦斯检查“三对口”(瓦斯手册、牌板、班报)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无空班漏检现象;执行通风瓦斯报表审阅制度。

(5)部分职工在正常作业时衣帽佩戴不整齐,如采区井底主副水仓、水泵房施工点部分职工甚至未穿工作服,未佩戴防尘口等劳保用品。

建议:矿方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和现场管理,进一步提高职工防范和自主保安意识,规范其操作行为,积极减少职业病危害,提高现场作业环境安全。(8)矿井一采区三条下山、一采区回采巷道(上页炭和正炭)等部分布置

第5页 于煤层中的掘进碛头未安设全断面净化水幕或安设不规范,顶帮粉尘堆积明显。

建议:在距离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道不超过50m范围内安设全断面净化水幕,且随巷道施工增加,每100m增加一组,确保水幕灵敏可靠,雾化好,使用正常;同时,定期冲刷积尘,要有冲刷巷道制度,落实到人,冲刷粉尘都要有记录可查,主要进、回风巷至少每月冲刷一次积尘,井下巷道不得有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的粉尘堆积。

(9)完善通风构筑物和设施,合理通风,杜绝无风、微风和瓦斯超限作业。建议:①.总回风斜井四处旧巷应及时封闭,并在密闭外侧设置竹栅栏,并挂检测瓦斯等气体检测牌板,并在专项图纸上予以标注;

②.回采巷道掘进碛头所用瓦斯检查牌板应清晰标明检查地点、时间及检查人员等;

③.风井人行联络巷、+145水平探水巷进出风门未正规设置机械闭锁,+145水平探水巷未设置开闭传感器和语音报警器;

④.采准巷道风门门扇及门框应用风筒布包裹进行气密性处理,减少风门漏风,正确合理地利用风门墙体上的风量窗进行规范调压;

⑤.矿井竣工验收前必须对矿井进行1次矿井通风阻力测定,验收时提交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计算等积孔应符合要求;

⑥.回风井人行出口、无闭锁和语音传感器;建议增设风门闭锁传感器。

2、矿井机电运输系统

(1)采区+145m甩车场机车充电硐室使用非防爆充电设备。

建议:取消非防爆设备,井下杜绝失爆。或将非防爆充电设备安设地面使用。

(2)现矿井为单回路高压电源入井。同时地面变电所还未完全形成。建议:严格按《煤安规程》和设计专篇的要求,结合技改扩能总体时间安排,敷设双回路供电系统,按要求加紧地面变电所的建设和安装。

(3)地面安设有一台空压机、风井安设有一台空压机和+145m布置了一台空压机。

第6页 建议:在地面布置正规空压机房,将+145m空压机硐室取消,所有井下用风都由地面供风。

(4)主井提升、主暗斜井提升和其他提升斜坡绞车钢绳都没有安设保险绳。所有斜坡挡车栏处于常开状态。

建议:主提升斜坡提升钢绳应安设副绳,斜坡挡车栏应和绞车的运行状态闭锁,应整顿和完善提升斜坡的的各项安全设施。

(5)井下轨道安设运行质量差,高低、内错差等参数都不合格,所走线路几乎都用的是简易道岔,浮轨、浮钉较多,道床质量较差。在主要井巷弯道、道岔、起坡及落平等处没有轨道连接杆。

建议:主要运输巷道、车场、甩道等采用正规道岔;加强轨道及运输线路的检查和维护;在主要井巷弯道、道岔、起坡及落平等处设置轨道连接杆,保证井下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

3、矿井防灭火

(1)矿井目前未设置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库,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25条的有关规定。

建议:在地面和《安全专篇》设计的井下位置设置消防材料库,并按设计配备消防器材,消防材料库应有轨道与之相通、装备消防列车。(2)井下供水管路系统不完善

建议:供水管路系统完善后,岩巷按300m、煤巷按100m间距设置消火栓。(3)井下机电硐室、消防材料库、井底车场、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以及可能容易发生火灾的地点,应备有灭火器材。

(4)井口20m范围内建筑应进行调整、规范;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4、矿井防治水

井下掘进工作面目前探放水设备配备不到位,探放水措施执行差。建议:建立探放水队伍,制定探放水措施,按设计配备探水钻和泥浆泵,并严格按《煤矿防治水规定》作业。

第7页

5、爆炸材料和井下爆破

(1)地面爆炸材料库距井口及周围建(构)筑物较近,应经当地公安部门验收合格,取得储存和使用证,爆炸材料库工作人员应加强培训,熟知本岗位工作职责和安全风险等,做到持证上岗。

(2)井下爆破工作必须由专职放炮员担任,做好爆破警戒等设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6、矿山救护及个体防护

目前兼职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队员数量不足9人。

建议:配足救护队员,并经培训合格,配备相应的救护装备。并按下井人员总数的2/3配备自救器,并有10%的备用量。

7、地面生产系统

(1)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场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

(2)地面工业场地建筑应与《安全专篇》设计一致,否则应修改设计,并特别注意办公楼、综合楼、地面消防材料库、浴室、变电所、空压机房、井口值班室、矿灯房、机修车间等位置设计。

(3)规范井口场地布置,地面工业场地主要生产区、辅助生产区、行政服务区应进行分开布置,生产系统、运输等主要生产环节应利于生产、方便运输,因地制宜地分区布置、符合环保要求,完善工业场地消防、防尘系统。

五、参加检查人员签字:

六、矿方签署意见、签字及盖章:

第8页

四川韵安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二年七月一日

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篇6

(意见稿)

核桃是我县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2号《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将我县列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同年,**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以//发(2010)60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给予我县核桃产业多项支持。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核桃这个特色产业,特制订本方案。

一、现状与问题

截止2011年底,全县核桃面积发展到38.4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12万亩(良种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10000吨,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4.7亩,人均核桃收入16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山区主产乡镇达50-60%,棋盘镇高达60-80%,核桃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水平较低

全县核桃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有良种园10万亩,占总面积38.46万亩的26%,但良种园中能达到规范化管理的不足1万亩,占总面积的2%左右。管理粗放较为普遍,品、一村一品(一个主导品种)”的思路,逐步纯化良种园,嫁接改良实生园,实现核桃产业的良种化、品种化及商品化。

3、目标责任考核中核桃园地管理比重较轻

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考核重点在栽植方面,在核桃园地管理方面考核力度较小,分值小,没有引起乡镇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乡镇领导、干部根本无视核桃园地管理,不能有效地组织、督促群众开展有效管理。

4、小机构与大产业的矛盾

核桃产业办公室仅有7人,负责38万亩核桃生产的技术培训及服务指导;负责核桃产业建设的业务调查、信息服务、检查验收及档案管理;负责规范核桃供销市场管理;负责核桃良种引进、品种选育、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工作,并对核桃产业化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管理;还负责核桃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人员少、机构小,难以推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整产业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加快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中思路,面对我县核桃产业的现状,今后,我们应适度控制新建园规模,重点抓园地管理、低产园改造,推广核桃生产六项关键技术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加强设施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加速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步伐。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地上无杂草、地下肥力足,并配备必要的灌溉、病虫害防治设施,将示范园建成带动全县、辐射全省的高标准示范园。

四、目标任务

2012年建成新建核桃园15000亩,其中:新建示范园2000亩;全面推广良种建园;提质增效园20000亩,其中:提质增效园示范园3000亩。对列为示范园的给予连续三年的政策、资金支持,重点支持霜冻防治、嫁接改良、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商品化处理。继续聘任50名农民技术员开展服务工作。

五、示范园的园地标准及申请程序

1、乡镇政府、村委会支持示范园建设;

2、群众积极性高,自愿建设示范园;

3、园地立地条件好,背风向阳,不易受霜冻危害,土层深厚,集中连片,面积在50亩以上,交通方便,宣传示范效果明显;

4、示范园各户劳力、经济实力好,有实力投入园地管理;

5、示范园要求管理规范,技术应用率高,其中30%的核桃园地已应用核桃园地六项管理技术。

6、示范园要求全部为良种,政策对示范园连续扶持三年,经过三年后的扶持有明显的示范效果。

7、申请示范园的户主以集体形式统一通过村委会向乡

七、投资概算

建设的示范园三年内总投资834.5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643.42万元,群众自筹191.11万元。

1、新建园总投资268.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94.48,群众自筹73.92。(苗木费24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76万元,群众自筹66万元;肥料费26.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8.48万元,群众自筹7.92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连续两年总投资566.1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448.94万元,群众自筹117.19万元。

﹙1﹚补栽补植平均按30﹪实施需投资178.1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27.52万元,群众自筹50.67万元。补植的苗木费130.6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94.25万元,群众自筹36.43万元);肥料费47.5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33.27万元,群众自筹14.24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肥料费221.7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55.22万元,群众自筹66.52万元。

﹙3﹚整形修剪90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4﹚嫁接改良接穗费16.2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5﹚烘干炉补助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6﹚农民技术员服务补贴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

八、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建设取得实效。

(五)加强政策宣传,调动果农积极性。

各乡镇要将各项政策和县级方案宣传到广大农村中去,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政策,从而调动农民发展和管理核桃园的信心和决心。过去,党和政府好的惠农政策被滞留、掌握在县、乡和村委会,被关系户、亲属所享受,应该享受政策的人民群众大多数不知晓、不能享受、阻碍了产业发展。实践和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和果农是渴望科技和政策支持的。因此,2012年的核桃产业发展政策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到群众中去,为我县核桃发展打好群众基础。

(六)加强督察,严格考核。

县委、县政府今后将加强对乡镇抓建核桃产业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县政府将核桃产业的各项目标任务作为乡镇工作考核的重点,适当提高核桃产业建设(尤其核桃的规范管理)在乡镇、部门全年目标任务中的分值,考核结果与乡镇、部门班子和领导个人考核挂钩。部门和乡镇要对包村干部加强管理和考核,将群众对各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作为包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七)创新工作方法。

核桃产业调研 篇7

关键词:品牌发展阶段,产业集群,核桃产业,云南省

核桃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核桃仁含油率为70%左右,是大豆的3.5倍,是高级食用油和工业用油,因此核桃素有“木本油料之王”的美称。云南核桃无论是面积和产量都居于国内首位,其因为个儿大、壳薄、口感好,深受人们喜爱,供不应求。随着云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核桃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核桃已成为主产区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核桃产业发展不仅是一个量的不断扩张过程,也更是一个质的不断优化升级过程。正确认识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和区域品牌的相互关系,探究云南省核桃产业品牌发展所处阶段,以进一步增强核桃产业竞争力, 成为云南省由核桃工业大省向核桃工业强省跨越的关键。

一、集群区域品牌研究综述

关于区域品牌,国内学者都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的研究并不多。其中,梁颖等 (2010)从良好的协作竞争环境、区域创新氛围、有效的要素集聚市场等角度阐述了产业集群对区域品牌成长的影响。吴家灿等(2013)认为产业集群的规模、行业核心竞争优势和名优产品的品牌数量等因素对区域品牌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马震(2011)阐释了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认为产业集群对区域品牌的创立、品牌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构成了区域品牌发展的基础,区域品牌改善产业集群的形象,促使产业结构的升级。然而,由于区域品牌是一种公共物品,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由于个别企业的败德行为所引发的 “公地悲剧”和“柠檬市场”也引起了学者对区域品牌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因此,有学者提出应从“区域性、品牌性、产业性和公共性”四方面来分析区域品牌。总之,大量研究表明: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物质载体,并且对区域品牌的形成、发展、传播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化的必然结果,是集群企业、集群产品的形象主体。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也是区域品牌不断实现成熟、发展和自我壮大的过程。

二、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理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由于受经济周期理论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区域品牌是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诞生的载体,而区域品牌促使产业集群不断升级。因此,研究区域品牌有必要将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建立起联系。

一是萌芽期。在产业集群萌芽期,集群内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企业集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规模效益, 品牌意识普遍缺乏,区域品牌尚不具备产生和形成的条件。

二是成长期。凝聚力加深,集群内企业为实现外部规模效应,开始不断地进行技术、管理等手段的创新和升级, 产业集群竞争力开始逐渐凸显。同时,集群内企业开始积极创建品牌,并涌现了一大批中国驰名商标、国字号荣誉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有的已注册了区域品牌商标。

三是成熟期。产业集群进入成熟期后,区域品牌将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此时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明显。产业集群的外部效应有力地推动区域品牌的全面发展,区域品牌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客观上也促进了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四是衰退期。经历成熟阶段之后,若产业集群不能积极转型,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该产业集群就可能会走向衰亡。同时,集群内的企业和相关配套设施、共享平台相继撤出,区域品牌赖以生存的载体日渐分崩离析。集群内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美誉度逐步下滑,消费者对这一区域品牌的认可度也将逐步降低。

五是转型期。若集群内企业能够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努力调整产业结构,那么产业集群将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这一阶段区域品牌要实现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共进,运用更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技术手段,积极延伸区域品牌,调整区域品牌定位,完善品牌设计,进而挖掘和创新区域品牌的价值与内涵。

三、云南省核桃产业品牌发展阶段分析与趋势

1、云南省核桃产业品牌发展阶段

2014年,中国经济林协会和中国绿色时报社组织开展“中国核桃产业十佳企业”评选活动,云南省有2家企业入选。核桃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大理州建成了祥云县刘厂镇、永平县博南镇、漾濞县苍山西镇三个较大的泡核桃交易市场;林农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快速发展,全省2765个林农专业合作社中,种植、加工、销售核桃的有737个,涉及4万多农户,经营林地面积163.9万亩;核桃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省119件林业类地理标志产品中,宾川拉乌核桃、漾濞核桃、景东核桃、漾濞大泡核桃、大姚核桃、昌宁核桃等6种核桃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57件林业类“云南省名牌产品”中,核桃类产品有9件。

2、云南省核桃产业品牌发展趋势

(1)实施集约化经营战略。纵观云南核桃产业的发展历程,核桃产业集约化经营是一种发展趋势。为了提升经营效益、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节约管理成本,实现核桃的产业集约化经营,云南省从两个模式尝试创新:第一, 收购租赁模式。农户核桃林由专业从事核桃种植、加工的企业作价收购,一次性向农户付清作价款,或者向核桃农户租赁核桃林,每年支付租金;第二,建合作社模式。由核桃经营大户出面将农户分散的核桃林折价作股份,加入核桃专业合作社,制定合作社章程,明确双方的权责利关系。

(2)实施生态化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生态高效栽培模式,在种植基地建设中,严禁侵占水源涵养林地,防止地下水资源减少。在栽培管理中推广生物固土和工程固土措施,尽量减少土壤流失;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尽量减少水资源消耗;以机械除草代替化学除草,减少对土壤的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的规律控制病虫害, 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3)实施社会化服务战略。保障云南省核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措施就是建立完善核桃产业管理服务体系,提升核桃产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在核桃主产区,建立核桃协会、营销管理董事会等组织实现种植户、经销户和公众代表共同管理。 牢固树立云南核桃的品牌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自发保护、珍惜、打造品牌,不断提高科技栽培、管理、经营水平,自觉按照绿色食品的管理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将市场的灵活性和计划的整体性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核桃营销机制,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等媒介的传播优势。积极建立市场信息平台,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销售模式。

(注:资料来源:赵夫增、穆荣平:全球价值链中落后国家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12)。)

四、提升云南省核桃产业品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知,云南省核桃产业集群正处于发展期,与此相对应的区域品牌正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在此阶段,虽然出现了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云南名牌产品等,但总体来看,集群内企业的区域品牌建设落后,维护意识淡薄,品牌价值含量低,品牌定位模糊,品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尚未形成竞争合力。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

区域品牌与企业规模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政府应通过税收、金融等手段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一批核桃产业企业集团,并以此为支点,扩大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其次,鼓励和支持企业深化自身对品牌的认识,树立品牌兴企的理念。但同时也应该注意,由于区域品牌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会使品牌使用者产生过多的短期行为,造成消费者对区域品牌整体缺乏信心,区域品牌价值贬低。因此,政府在监管过程中要制定严厉的奖罚措施,积极倡导行业自律,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以规避“公地悲剧”和“柠檬市场”效应的出现。

2、企业层面

区域品牌的建设需要发挥集群内龙头企业的积极带动作用。目前云南省核桃产业集群正处于发展期,区域品牌在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品牌数量不断增加,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但整体表现为品牌竞争力不强。因此,龙头企业在创建企业品牌时,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的关系,树立集群大营销观念。

3、产业集群协会方面

我国核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篇8

中国核桃产业发展迅猛:中国核桃总产量1990年仅为14.9万吨,到了2000年增加到30.98万吨,10年时间翻了一番;到2010年已突破百万吨,20年时间产量提高8倍。

傲人成绩:面积、产量世界第一

核桃以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被誉为世界四大坚果(核桃、扁桃、榛子、腰果)之首。我国是核桃属植物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在我国除黑龙江、上海、广东、海南、台湾外,其他地区均有核桃种植。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农民兴林致富的渴望,核桃产业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核桃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核桃营养价值的认识深入,促使核桃价格一路走高。坚果的平均售价从1990年的8元/公斤,提高到2009年的40元/公斤,提高了4倍。

同时,核桃坚果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屡创新高。市场销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世界核桃生产、贸易发展的空间较为广阔。

由于价格的驱动,市场的魔力一旦释放,便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的种植热情,全国核桃产业呈现出空前的发展热潮。

据统计: 2002年全国核桃栽植面积为90万公顷,核桃坚果产量为34.3万吨,到2010年底,总面积已达240万公顷,核桃坚果产量达128万吨。目前,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21世紀的超级食品

核桃被誉为“21世纪的超级食品”。

在国外,核桃被称为“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

核桃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据测定,1公斤核桃仁相当于5公斤鸡蛋或9公斤牛奶或3公斤猪肉的营养价值,而且核桃更易被人体吸收;每百克核桃肉中含有的抗氧化物质,比柑橘高出20倍,比菠菜高出21倍,比胡萝卜高出524倍,比西红柿高出68倍。这些物质对大脑神经的更新极为有益,所以每天早晚各吃2~3个核桃,就可达到补脑健身、强健体魄的效果。核桃仁中的ω-3脂肪酸、褪黑激素、生育酚和抗氧化剂等生物活性物质,可有效减缓和预防心脏病、癌症、动脉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和临床抑郁症的发生。

有专家说,尽管中国核桃消费总量很大,但人均消费量仍然很低。目前,中国年人均核桃占有量仅为0.38公斤,随着中国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核桃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必将越来越大,预示着中国核桃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政府成为产业发展强劲推手

中国核桃产业发展迅猛,有百姓喜好种植的传统缘由,有市场需求驱动使然,更有政府推力的深刻背景。

事实表明,核桃产业已成为许多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甘肃省康县核桃产业占农业的比重为43.9%,核桃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8.7%;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核桃产业占农业的比重为12%,核桃收入占农民收入的73%。

想加快发展,去种植核桃;想脱贫致富,也要种植核桃。据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裴东研究员介绍,在经济不发达的适种山区,只要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核桃品种,667平方米(1亩)平均收入都会达到3000元以上,这在不富裕的地区算得上有“钱”景的产业。而在核桃产业发展优势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云南省,核桃667平方米平均收入可高达上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核桃的这些产业特性和栽培广适性的特点,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主产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制定核桃产业发展目标,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在地方政府的推力下,目前全国核桃种植面积在667公顷(1万亩)以上的重点县有300多个,其中面积6667公顷(10万亩)的有131个县。

事实上,政府重视核桃产业还基于核桃的另一重要特性:它不仅是好的经济作物,还是优良的生态先锋树种和用材树种,即使在石缝中,只要有少量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果实累累,成为治理生态、实现农民增收“双赢”的“革命性”树种。退耕还林工程为此将其列为补助范围,这也助推了核桃产业发展呈现燎原之势。

油料安全,核桃担当大任

据专家研究,核桃还是木本油料战略性树种,其种仁的含油率高达60%~80%,是大豆的3~4倍,花生的1.5倍。核桃油脂品质优良,不饱和脂肪酸呈多链,ω-3脂肪酸含量高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多种高档油品,属高档食用保健油料,对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近年来,我国油料安全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据国家粮食局信息中心测算,我国植物油对外依存度由2000年的36%提高到2009年的63%。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的有关负责人说,核桃在维护国家食品战略安全中堪当大任。发展核桃,有利于减轻粮油生产对耕地的压力和依赖。核桃大部分种植在丘岗山坡地、地埂田边等边际土地上,不与粮食争地,一次种植,多年甚至百年收益。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69%,山区人口占56%,发展核桃等木本粮油产业是开发山区、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央的有关规划、指导方针、政策,为我国核桃等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纷纷行动,尤其是2010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等省政府签订了加快木本粮油产业发展合作协议,通过林业重点工程支持木本粮油产业发展。云南、四川、陕西、新疆等地纷纷制定相关政策。

上一篇:公路路政管理支队工作总结下一篇:祝福情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