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中考心得(共10篇)
一位妈妈的中考心得 篇1
一位妈妈的钢琴陪练心得
到下个月中,我的小朋友就学琴两年整了。作为琴童妈妈的我,差不多也是每天坚持了两年。学琴过程并没有想像中那样十分美好,也不断地走一些弯路。钢琴音乐知识浩如烟海,越是深入,反而越是觉得自己浅薄。不过,无论怎样浅薄,只要有思考,就会有收获。只要能坚持,就一定会找到快乐。喜欢,是坚持唯一的理由。下面就琴童学琴的技术基础写了些体会,当作两年陪练过程的反思。因为是外行,所以有什么观点相左,不严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导,交流。言语包涵。
在钢琴学习中在钢琴学习中在钢琴学习中在钢琴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1.换老师的时候,新老师一般都不会接着前任老师的进度来,而是先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的调理。一方面可能是显得自己更专业,一方面孩子的基本功也确实是个问题。
2,学钢琴到了一定阶段,无论一天练多少小时,曲子都练不好听,不精巧,不细腻。小毛病挺多,手指不听使唤。陷入一个有进度没进展的误区。
3.学琴的小朋友的家长,或者老师,盲目地追求进度。在基础方面(如节奏,手指能力等)把关不严。没有质量的进度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还会带来许多副作用。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基础不好。或基本功不好。如果是从头来过,往往是无所适从,孩子也会非常厌烦。那么趁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什么要一味地追求进度,而忽视基本功练习呢?到较高级阶段才发现问题多得学不下去了。与其要从头补以前的功课,还不如趁早打好基础。从而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少走弯路。
((((1111))))钢琴技术基础和音乐性的关系钢琴技术基础和音乐性的关系钢琴技术基础和音乐性的关系钢琴技术基础和音乐性的关系。。
个人认为,钢琴技术基础是音乐性是否能表现得出来,是否能将音乐想法传达得得心应手的基础。现在的孩子有好一些学琴的年龄差不多是5岁左右,都 很小。那么对这些小初学者来说,音乐性更重要呢还是打好技术基础更重要?现在普遍提倡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快乐学琴,以兴趣为主。再者钢琴本来就是为音乐服务的。所以倾向于音乐性的更多。或者更科学。我也觉得没得错。只是,音乐性固然很重要,自不必言说,但作为对技术性要求极高的乐器—钢琴来说,技术不仅显得重要,更是基础。手一放到钢琴上,离开了技术,音乐就是一句空话。嘴里谈得出音乐,手上弹不出音乐。如果基本功练得不扎实,怎么把心中充满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体现出来呢,那么这就会陷入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这时你或许会说,孩子还小嘛,都没发育完全。讲技术才是一句空话。是的,孩子小,我知道,所以我并不是说一下子就应该怎样怎样。而是说在整个练琴过程中作为基石的技术应该得到足够的思考和重视。找准方向,循序渐进。尤其针对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基本功的学习情况而言。进度是一块诱人的奶油蛋糕。领先的进度仿佛说明你的孩子天赋好,与众不同。实则不然。盲目追求进度是一个目光短浅,祸害无穷的误区。通常表现在:1.为了考级而考级。
2.人比人,一味想跑在前头。
3.夸大孩子的天赋能力。
4.反正又不走专业,会弹曲子最重要。危害:曲子练不精细。在进入稍高阶段后,能力阻碍进度,学习停滞不前。白白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这就像修一栋房子,最终能修多少层,绝对取决于根基有多坚稳。基本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音乐的表现。因此学习钢琴,从把双手放到键盘上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有计划,有方法,有针对地,循序渐进地训练钢琴技术基本功,这跟走不走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说实话我不太赞成一学琴一买钢琴就为孩子立志走专业的态度。但是,就算不走专业,也一定要用专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我看来,学习钢琴演奏根本不分专业学法和非专业学法,既然买了钢琴,交了学费,下了决心,那么要学就得学好,学到底。不仅学钢琴,学任何一门艺术也是这样。所以无论走不走专业,在态度和学习方法上,一定要“专业”。基本功练习不要怕枯燥,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在这上头体现得最明显了。而且只要每次目标明确,开动脑子,少而精地练习,不仅事半功倍,而且可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想像的那样枯燥。
((((2222))))初级阶段的技术基础初级阶段的技术基础初级阶段的技术基础初级阶段的技术基础。。
一一一一。。手指能力手指能力手指能力手指能力
1,,独立吗独立吗独立吗独立吗????灵活吗灵活吗灵活吗灵活吗????短附点音符和波音的练习,对加强手指彼此之间的灵活性,不失为一种良方。五根手指中4指独立性最差,支撑力弱,灵活性不够,下键无力。所以对4指的训练又是重中之重。
a次数。4指要单独强化练习,练习次数是其它手指的数十倍。坚持不懈,刻苦练习,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这在4指训练上体现充分。4指通过训练达到独立后,不但不再是跑动障碍,反而能做出许多亮点来。
b方法。关于弱指的练习要讲方法。保留音的练习对4指的训练是不错的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目的明确。对整体训练安排要做到心里有数。每次练习少而精。抓住一个问题不放,态度要执著。障碍解决一个少一个,解决两个一双。每解决一两个障碍,肯定就是一个大进步。
c注意力集中。注意力集中才能聚集力量,才能主动灵活快速地下健。没有方法,就没有效果。作为陪练的家长这时候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不断思考最好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把好的练习方法养成了习惯,那么再枯燥的练习,也只是不好玩而已,而不再是一种痛苦。
2.力量力量力量力量。。这一环节难点在4指和5指。4指因为受独立能力的牵制,力量使不出来。5指的难点在于太细弱,支撑力不够,缺乏爆发力。可是,弱如5指,恰恰经常需要它负担外声部和音列中最高点音或最低点音演奏的重任。所以,5指的力量,灵活性训练也是手指训练中特别要强调的。通过针对训练,彻底消除弱指,达到各指力量控制均匀。手指能力的训练目的是为了使手指最终能均匀,清晰,快速地跑动起来。关于手指的快速跑动,但昭义先生有一段话我印像深刻:“我们的手指在没有正式进入快速反应跑动训练之前,用力形式主要是一个音一个音地用力。这是正确也是必要的。但是在快速跑动中,这种用力方式显然让跑动变得笨重,停滞,不流畅。但要渡过这个难关,其实也不难。仅仅一句话:把一个音一个力转变为一组音一个力。或者反过来说,用一个力弹一组音或用一个力弹一串音。”这其实就是一种内心内在的感觉。通过这种感觉让手指在琴键上不断实践。
二二二二。。
音阶和琶音音阶和琶音音阶和琶音音阶和琶音。。
音阶和琶音的练习非常重要。通过对音阶和琶音的训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手指能力。而且音阶和琶音练好了,还可以直接作为半成品在乐曲中随心运用。问题是:你每天都坚持练习了吗?怎么练习的呢?
1,,你每天都练了吗你每天都练了吗你每天都练了吗你每天都练了吗????音阶和琶音每天都要坚持练一定的时间。时间不必太长,注意力要集中。在乐曲之前弹奏一定时间的音阶琶音,让手指灵活起来,伸张自如。
2.怎么练怎么练怎么练怎么练????如果不讲方法,只堆积时间,手指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
a。针对性。针对跑动中的薄弱环节练习,哪个指跑不动?动作是否多余?哪个手指声音偏弱?左手的力量,节奏跟得上右手吗?
b。大指的转指。音阶和琶音能否弹得溜,大指的转指尤其重要。上行音阶时大指要主动钻。下行音阶时大指稍微惦一点,使手腕不上下抖动,保持平稳。平稳是快速跑动的前提。另外三四指的跨指一要提前,二要主动,三要指法正确。
3333,,指法清楚指法清楚指法清楚指法清楚。。音阶和琶音的指法最容易把三四指搞混。左右手指法要在完全搞清楚的前提下,才能研究其它问题。
4.慢练慢练慢练慢练。音阶一定要一个音一个音弹清楚。力量要用得透。慢又要有度,不可太慢,要注意音阶练习的整体感。一定不要急着快练,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孩子小,不能控制,陪练家长在这时候要帮助孩子控制他潜意识里快的欲望。
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有有有有6666样事要做样事要做样事要做样事要做。。其中其中其中其中5555件用耳朵件用耳朵件用耳朵件用耳朵。。1111件用眼睛件用眼睛件用眼睛件用眼睛。。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第第第第1111件件件件,,听听听听。。声音是否集中声音是否集中声音是否集中声音是否集中。。也就是说每个弹下去的音符是否有清晰的发声点。无论是强还是弱,都应有清晰的发声点,如果找不到,那这个音显然完成得没有质量-----虚了。散了。重来。直到听到为止。第第第第2222件件件件.,.,.,.,听听听听。。声音是否生硬且砸声音是否生硬且砸声音是否生硬且砸声音是否生硬且砸。。这是因为太想听到那个点而对手没有控制。过重。没经过思考的用力。咂的声音听起来凶巴巴的,很刺耳,很不爽。重来。直到听起来不砸不硬为止。第第第第3333件件件件....,,听听听听。。节奏是否均匀节奏是否均匀节奏是否均匀节奏是否均匀。。有没有滑音,有没有清晰的拍点。长音阶跑动时有没有拖沓。上行渐强时不抢拍,下行渐弱时不拖拍。找到清晰的拍点是关健。这时可以考虑用节拍器帮忙。节拍器的使用要合理,一定不能产生依赖。使用节拍器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没有节拍器的情况下弹奏也能节奏均匀。第第第第4444件件件件,,听听听听。。力量是否均匀力量是否均匀力量是否均匀力量是否均匀。。二指三指一般没有问题(不过二指时有惰性)。大指容易太强,4,5指容易太弱。力量不均匀直接导致声音不均匀。训练过程中尤其要听1,4,5指的声音,由判断声音来指导如何针对练习。该纠缠的地方就是要反复纠缠,看起来好像花多了时间,实则是扫除障碍,长远打算。第第第第5555件件件件,,听听听听。。双手合的时候是否整双手合的时候是否整双手合的时候是否整双手合的时候是否整齐齐齐齐。。双手合奏时两手手指须有相当整齐的触键声音。指尖的感觉和内心的感觉可以与听觉相互配合。一般来说左手跟不上。
一位妈妈的中考心得 篇2
“一剧”——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 我相信一定有许多家长跟我一样在一直追剧。剧中主要反映了现代家庭的两种教育观:一种是以毕胜男和狼爸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观, 另一种是以唐琳和罗素为代表的新型教育理念。无论是哪一种理念和观念其施教的对象都是孩子, 也就是说孩子是两种教育理论的载体。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 我当然更加赞同第二种观点, 因为无论孩子将来能否成才, 都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 否则不会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功。
“一事”———《陪着蜗牛去散步》, 教育论台上盛行的一则教育故事。“有一天, 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 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命只售单程票。我们应该善待自己、善待孩子, 当陪着家中的蜗牛 (女儿、儿子) 散步时, 要学会放慢脚步、学会欣赏孩子, 学会享受与孩子一起漫步成长的快乐幸福。
一、做一个“用心”的妈妈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 在谈到习惯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当诸如拖延成性、懒于改变、不动脑子、缺少恒心等坏习惯牢牢占据日常生活时, 你可能一辈子都尝还不清这些因为习惯而欠下的“债务”。
1. 从生活独立开始, 教会孩子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一、二年级孩子的重要前提, 而平日的生活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从可人上幼儿园小班开始, 我就尽量放手, 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生活中学会独立。譬如:我有时候如果晚上要外出, 她能自己在房间看书、画画、看会电视, 到了8点我会准时打电话给她, 她能自己刷牙、上厕所、关灯睡觉。我的“放手﹢信任”优势让可人在进入小学一年级之后, 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二年级的她, 能明确学习责任, 自己承担后果。每天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做好预复习功课;周末和寒暑假期能自己安排好学习时间;以往晚上我外出的“8点电话”也过渡成为了现在的“小闹铃”。
2. 从教育自己开始, 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其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无字天书教科书,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面前, 父母从自身的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不再是小事。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 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我是个对自己高要求的人, 每次代表幼儿园参加市里的比赛, 都会全力以赴, 用自己认真做事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我每次都会把比赛得到的奖状拿给她看, 让她懂得“只有付出才能有所收获”, 同时我也让她明白, 奖状只是一张纸, 一撕就破, 就像她每次考试一样, 分数只代表过去, 重要的是自己在考试比赛中学到了真本事, 别人想拿都拿不走。
二、做一个“有心”的妈妈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所说, “兴趣———让孩子快乐地学知识”。兴趣和满足总会带来快乐,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动力, 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 也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1. 漂亮彩卡, 让孩子爱上文字学习。
一、二年级语文课的拼音、生字卡片, 我都一直坚持选用漂亮的彩纸进行制作。色彩不仅刺激孩子的视觉, 吸引她有兴趣地认读, 而且精美的彩卡让可人学会了爱惜学习用具, 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两年来, 厚厚的一大堆彩卡, 可人一张都没有弄丢。记得一年级刚学拼音时, 高老师表扬可人的卡片做的漂亮, 还让她做小老师带着同学认读, 可人可开心了, 学拼音更加兴趣满满, 关键是学得尤为的扎实有效。最近又到了总复习阶段, 我先让她看着语文书读生字, 结果全对。之后我把开学以来所有字卡上的生字让她读了一遍, 发现她有8个生字不会读了, 我及时地帮助她复习巩固。书上的生字因为有拼音, 孩子容易认读, 但是字卡上只有字, 没有拼音, 就很容易看出孩子掌握的熟练程度, 加上间隔时间后, 孩子遗忘也很正常, 所以字卡的重要性就在这时候体现了。
2. 英语游戏, 让孩子发挥语言优势。
女孩在语言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与男孩相比, 女孩在英语的学习上要比男孩容易, 也更容易学好英语。对可人而言, 英语是她最感兴趣的一门学科, 可能我自己比较喜欢英语, 从而热衷度感染了她。每次预习之前, 我都会偷偷地自己先听录音, 比较自己的口语发音是否准确, 然后跟她一起边听录音、边看图片, 进行英语预习。为了帮助她巩固练习, 我会适当的配上动作, 在生活中用玩游戏的形式和她一起练习。譬如:一年级英语第七单元Floow me他们还没有教, 但是隔天我会提前跟她一起玩游戏, 让她熟悉句式。我指着鼻子说:“a nose, 可人touch your nose”。指着嘴巴说:“a mouth, 可人touch your mouth”。另外, 有时候我会故意将英语单词在句式中读错, 或者是单词发音故意说错, 细心的她会立刻听出来, 指出我的发音不对, 这种练习更能帮助孩子提高英语倾听能力。2014年6月22日, 那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 可人在“全国少年儿童英语全能风采”湖州赛区荣获银奖。这是可人通过自己的努力, 获得的人生第一张证书, 我激动、兴奋, 为她感到骄傲……
三、做一个“耐心”的妈妈
教育学家斯宾塞还说过这么一句话, “快乐———孩子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那么, 面临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压力, 我们更应该做一个“耐心”的家长, 帮助孩子缓解学习中隐形压力, 把压力控制在一个限度内, 让孩子能快乐学习, 正确面对压力。
1. 创造机会, 延续孩子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女儿常会说“妈妈, 今天我做完作业, 想玩会乐高积木、看会弟弟妹妹的故事书;妈妈, 我挺喜欢给小班的小孩子讲故事的;妈妈, 今天非儿妹妹教我用小手帕做春卷, 太好玩了。”甚至有时同事会跟女儿开玩笑说“可人, 你都上小学了, 怎么还喜欢在娃娃家炒菜做饭啊?”其实我会很纳闷:二年级的小学生为什么还这么喜欢玩幼儿园的玩具?向往幼儿园生活呢?的确, 小学生的学习无形中存在着很多压力, 他们也需要适当的进行释放减压。而我恰巧是一名幼儿教师, 身边有这么好的快乐资源, 更应该好好充分利用起来。因此在不影响本班孩子们学习的情况下, 我会允许可人参与我们的游戏:唱歌跳舞、捏泥画画、玩积木、讲故事、看图书……幼儿园孩子的天真快乐影响着可人, 可人的学习精神同样激励着孩子们, 他们之间形成了“爱”的互励, 达到了教育的“双赢”。久而久之, 可人也就成为了我们班中孩子们喜欢的“大姐姐”。
2. 搭建平台, 给予孩子快乐的“自信舞台”。
我是一名文艺爱好者, 喜欢主持、演讲和诗朗诵。记得可人三岁的时候, 有一次我在家中突然听到她在背诵我的主持台词, 当时的我惊讶极了, 不敢想象一个三岁的孩子能完整地把一长段的主持稿背诵下来, 而且语气、神态模仿的是有模有样。发现女儿的这个特长后, 每当我在家排练演讲、朗诵时, 都会让她在旁做我的忠实观众, 看她兴致高时, 我会邀请她跟我一起排练;每当我在大剧场演出时, 都会让她坐在观众席上看我的表演, 演出结束后她总会兴奋地让我观看她的模仿表演。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悟性就在你的脚下”, 久而久之, 在这种文艺感染的熏陶下, 可人喜欢上了讲故事、诗朗诵, 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自信舞台”:幼儿园小班, 她的第一次讲故事;中班, 她的第一次诵读;大班, 她的第一次主持;小学一年级, 她的第一次少先队员代表发言;小学二年级, 她的第一次诗朗诵《老师, 妈妈》。家人、老师、同伴们的掌声, 告诉了她:可人, 你真棒!可人, 你成功了!是啊, 成功源于自信, 自信源于鼓励, 鼓励源自赏识。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孩子们要敢于表现自己, 把自己放在一个舞台上展示自己, 这样才会成长的更快、更强。
是的, 我们的孩子都是一只只可爱又聪明的小蜗牛, 原以为是“我牵蜗牛去散步”, 谁曾想是“蜗牛牵我去散步”呢!这两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细细想来无非是多了些“等待”, 多了一些“宽容”。对待孩子, 我们要有“花苞心态”, 早开的花也好, 迟开的花也好, 相信每朵花都会开的。我们要欣赏孩子的现状, 看到孩子发展的空间, 让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
一位成功的妈妈 篇3
刘淑婷:妈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妈妈:我现在最大的梦想是当一个合格、成功的妈妈。
刘淑婷:这应该是天底下每一位母亲的梦想吧?那你有我这样聪明的女儿,梦想实现了吧?
妈妈:丫头,看你臭美的!
刘淑婷:妈妈,你是什么时候产生这个梦想的呢?
妈妈:你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当我知道自己要当妈妈,心里可兴奋了,但也忐忑不安,我怕当不好。于是,我看了很多书,看看别人是怎样当上合格、优秀的妈妈的。可等到你呱呱落地,我才发现书上写的和生活中的不是一回事。我可抓狂了,书上写的不完全靠谱啊!我只好一边请教别人,一边自己摸索。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眉毛胡子一起抓,可真累啊!
刘淑婷:妈妈,你辛苦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每天晚上,不管多累,你都要坚持给我讲故事。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看书,爱上了学习。
妈妈:你真乖。你觉得,妈妈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谁?
刘淑婷:我知道,当然离不开我的努力啦!
通过这一次小小的采访,我发现妈妈的心胸既宽广,但又是那么“窄小”。说它宽广吧,它能包容我所有的缺点、不足,包容我所有的喜、怒、哀、乐;说它“窄小”吧,它小小的心里只有我。我发现,不管我怎样远走高飞,总走不出妈妈的目光。如果说我是一只风筝,那妈妈的爱就是一条线,不管我飞得多高、多远,总会牵绊着我。
妈妈梦想的实现离不开我的努力。妈妈的梦想,其实也是我的梦想,与其说我在帮妈妈实现梦想,倒不如说是我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妈妈的梦,我的梦;祖国的梦,每个人的梦,这就是梦想的传承啊!一个梦想,把我和妈妈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我会加倍努力,不管今天成长的道路有多崎岖,我也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因为我有妈妈的强大后盾作支持。今天,我为有这样的好妈妈而感到无比自豪;明天,我会让妈妈有我这样的一个好女儿而感到无限荣光。
一位妈妈的亲子阅读感言 篇4
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严吴婵霞老师就说过:“很少会有儿童自己爱上书,一定要有人诱导他们进入文字的奇妙世界,给他们指示阅读的途径。”真是至理名言啊!在长期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很自然就会爱上书,而且通过阅读可以使孩子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比如说记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通过阅读能带动识字,对以后写作文都有很大的帮助等等,所以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生。
我家王珏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课外阅读了,当时是幼儿园要求家长报兴趣班,有画画班,舞蹈班,再就是《黄金阅读》班,刚听老师介绍的时候还不怎么了解,怎么还有《黄金阅读》这种兴趣班,后来听了一节课,受益匪浅,于是就报了这个兴趣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通过阅读它认识了很多字(虽然不会写)。李老师刚开始布置课外阅读的作业时,我就是把他上幼儿园用的那些教科书拿出来让他读,他基本上都可以自己读完。现在学会拼音了,我们就开始读《阶梯阅读训练》,不认识的字他可以通过拼音来读会它,也就顺便把学过的拼音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两得。他现在已经习惯每天要阅读了,有一天晚上我还没有忙完,他就叫了“妈妈快点,开始阅读了”。真的进步很大,我坚信,只要坚持亲子阅读,便能使孩子视野远大,心胸广阔,只要爱上阅读,孩子才能自得其乐。
我们作为家长真的很感谢老师的用心良苦(布置亲子阅读的作业),不仅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还为家长在增长孩子知识方面搭建了一个平台,给家长和孩子带来愉快的享受和情感的交流。作为家长我们在亲子阅读上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争取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一位80后好妈妈分享的育儿经验 篇5
打针不怕疼女儿2岁8个月的时候奶奶回老家了, 我舍不得与女儿分开, 也受您书中的鼓励, 我决定自己边上班边带孩子(孩子他爸在另外一个城市上班, 每周回家二次), 白天把孩子送幼儿园, 我早送晚接.您的博客中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就像及时雨一样, 在我女儿上幼儿园前一段时间发表出来.我按照您的方法, 有几个周末带她到幼儿园去看看, 讲讲好玩的地方与规则.她上幼儿园过渡得非常好, 多数时间都很想去, 从未因不想上幼儿园而哭过, 也比较少生病.但有时也会跟我说 : ”妈妈, 我想放假了, 怎幺还不放假”, 然后我开导开导她”再上x天就周六日了, 可以放假, 妈妈带你去喂小羊, 或者其它”, 她就会欣然前往幼儿园.下午我去接她的时候她也很开心.阅读
前几个月看了<<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这本书, 书评论中发现了
这个网站,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女儿试了下.果真, 她非常喜欢, 每天必听半小时, 每次都要我说到时间了, 明天再听, 她都很不舍的同意 ”那好吧”.我按照书中说的方法
--不强求, 想听就听, 不想听就不听
--不限制她听的内容, 让她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不要求她跟读或背诵
宝爸也很上心, 说家里电脑速度太慢, 马上换上台新的.几个月下来, 她洗澡的时候, 看到花洒会说shower, 在外看到pizza图片, 会问” pizza, 是pepperoni
pizza吗”.发音清晰, 标准.比我们标准多了.小有成就感, 会继续坚持.我还看了张炳惠的<<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书中也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 身教胜过言传, 以及家庭教育中, 妈妈必须要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要自信, 没有人能比妈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因此, 我更坚定要将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大化.还有小巫, 李跃儿, 蒙台梭利, 苏霍姆林斯基, 杨杰等的书.我女儿现在上的是小区内的私人幼儿园, 安全和卫生条件都放心, 一共才二十个多个3-5岁的孩子混班, 5个大人照看(其中2个是老师),--混班让女儿学会了关心别人, 她会帮小朋友搬凳子.我来接她, 她会对留下的小朋友说 “哥哥我回家了, 你妈妈等下就会来接你的”.三岁半的小孩子已经会关心别人了.现在想想都觉得很温暖,--很讲礼貌, “哥哥, 姐姐, 请让一下, 我要过去”
--我女儿个性温和, 从不打骂别人,不抢别人东西.同其他小朋友玩会主动提出轮流玩同一个玩具, 小朋友来我家玩, 她也是这样做的.总体来讲, 我对这个幼儿园还是满意的.但是我还是有点担心, 因为是私人的, 规模又小, 今年都换了两个老师了, 每次换老师, 我都会特别留意女儿的反应.没发现什幺不适应, 反而会很高兴的告诉我, 今天来了新老师.我不确定是不是该相信孩子的感受, 有点担心频繁换老师会对孩子不好, 我要不要安排她转去规模大的公立幼儿园? 多谢您赐教.(尹说:幼儿园无所谓大小,老师好,孩子喜欢,就是好的。)
本文是一位上海妈妈的真实记录 篇6
女儿今年三年级,是一个认真、内向、独立并且有着丰沛想象力的孩子。如果在另一个语境中评论的话,她又是一个胆小、散漫、固执且尚未被大人思路所束缚的孩子。
女儿出生后,我看了很多育儿书,也许是70后这一代从小做惯了“乖小囡”从而对“自由”特别渴望的缘故,我对女儿一直本着“理解”的态度。现在想起来,我的价值观对女儿后来的表现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一直到上小学前,我对自己这个育儿观念还是非常自信的,小学前,面对诸多“幼小衔接”的培训班,我们一个也没去过,我也没有给她教过识字、拼音、算术或英语。她感兴趣的是做实验、玩各种破玩具以及所有的户外活动。
第一个转折:幼升小“择校”
进小学,对于我这样的父母来说,只是后面漫漫长路的开始。
由于对口学校是所谓的“菜场小学”,我和女儿开始了懵懵懂懂的幼升小征战。别说女儿是“考试菜鸟”(她连一堂正规的课也没有上过),我们自己也是“菜鸟父母”,所以也就随大流既去考了上海北区著名的“XX附小”,也去浦东与3000多大军参与了10年一贯制著名小学的考试。
记得当时看着女儿小小的圆滚滚的身体一个人挂着牌子找考试教室并且还要上机考试(她以前从未使用过计算机),隐隐觉得随着进小学后,“自由”也许是越来越奢侈的事情。在门口等她的时候,听到身边的父母在交流经验,越听越汗,普通的拼音学习、英语学习根本不算什么,思维训练正正经经学了3年的大有人在。“不然考什么考,考了也是白考。”有的家长说。
在面试环节,学校老师甚至和家长明说:“如果父母之间没有一个能‘全职’陪伴孩子学习,建议还是不要来读我们学校,吃不消的。”幼升小考了4所学校,最后双向选择了徐汇一所以艺术教育和快乐教育著称的私校,小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一年级一开学,立马就给颜色看了,由于不识字,考卷上的题目都看不懂,语文考试只考了六十几分。英语背诵也像是背天书一样,一字一字,光靠学校里每天一节课,回来自己根本完不成作业。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现在入小学的默认识字量500-800字之间(1000字以上绝不是少数),数学、英语程度因人而异,但像我们这样的“素人”,全班大概只有2、3个。
无奈之下,决定语文由我自己来补课,英语请家教来教自然拼读。大约过了2个月,孩子逐渐适应了,全家人大松一口气。我们不求孩子对分数“锱铢必较”,名列前茅,不是很多书上都说,“中游的孩子最幸福”嘛……
照理说,我和他爸爸脑筋都不算糟,当年也都是名牌大学的所谓“高材生”,从来没有为学习发过愁,想着女儿本来也就是学前学得少,填平了差距应该就没问题了。但谁知世道早就变了,我们小时候那种回到家半个钟头做完作业书本一扔到弄堂里找小伙伴玩的时代早就过去啦。
家长群里兜一圈,再淡定的父母,也都在暗暗地拼,搞得我后来都不愿意看群了。但除了一年级学了一阵自然拼读,我至今还没有让女儿补课,因为她的课余时间已经够少了,而我坚持认为一定要保证孩子足够的“玩乐”时间。
第二个转折:三年级来了!由于坚持“自由”的念头作祟,一二年级除了一开始为了拉平入学差距而补了一阵以外,女儿的功课基本是自己搞定。我也一度引以为豪,虽然她的成绩不怎么样,但好在书包自己理,书皮自己包,功课自己做,实验自己做,仍然保持着幼童的单纯之心。虽然每天拖拖拉拉磕磕碰碰乱糟糟,但也保持着小小的进步。
一直到三年级来了。都说小学时期三年级最关键,学校里还专门开设了小学三年级家长讲座,老师再三关照:三年级不努力,小升初徒伤悲。
恰在女儿二升三之际,家里的小外甥刚刚经历了惨烈的中考。外甥初中就读于徐汇区数二数三的私校,成绩拔尖,竞赛成绩突出,一模考试考到全区三十多名,中考发挥一般,考了603分,由于之前保守签约,忍痛舍弃上中,进了交大附中。
以前我一直对我姐姐“压榨”外甥读书不以为然,整天题海战,小孩太可怜。但经过此次中考一役,才知道现实如此艰难!很多人听到这个话题,都不屑一顾,会说现在考大学不要太容易,还怕考不进大学?但其实如果你家真有考生,你就知道这当中的比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请看一下这组数据:四大名校中,上中大学一本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交大附中、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也多在96%以上;剩下的第二档高中里,像复兴或进才高中这样的,一本率也在80%以上;再往下,向明、市三都只能在70%左右;而像一般区重点中学,一本率只有30%都不到!
可以说,进四校,眼睛闭着都能考一本;而如果进了普通的高中,从统计学上来说,别说复旦、交大,哪怕是财大、同济,都是很渺茫的事。
再来看看中考。为什么华育中学挤破头?因为中考环节上,华育进四校光是预录取一年就有140个,绝对是第一梯队;兰生一年预录取100个,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中,从西位到市北大约数十所初中,还颇有规模;除此以外进四校的也就只能以个位数来计算。至于普通初中,能考进四校基本就像中奖了。
所以真正的现实问题就来了,那就是怎么才能进一所好初中,从而让自己的孩子不至于早在12岁的时候,就几乎失去了受更好教育的可能。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当我们在公园的草坪上放风筝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坐在学而思上奥数课;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在家里忙进忙出做“无用的”实验时,别人家的孩子在拼命练琴掐准时间小学毕业前考出10级——因为除了压榨孩子的玩乐时间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稍稍计算一下,从孩子出生到上初中总共只有12年,第一年还得吃奶,此后11年,有的人努力学习(就算人家是拔苗助长),你却“全面发展”,等到12岁“一考定终身”拼证书拼知识拼成熟度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拔着拔着至少看起来“长了”,而你发展着发展着却总还没来得及“全面”,那该找谁去就找谁哭去吧!
我知道,有人会说,拔苗助长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的一生那么长,考不上大学怎么了,考个破大学人生就没指望了吗?再说,那些从小读书脑袋读傻的人见得多了。这话说的太对了,我原来就是这样想的。以前我也不屑于随大流,让孩子“全面发展”了8、9年,然后只剩3年了,突然发现还是希望能找到一条既不让孩子读傻又尽量不去浪费时间读破大学的路。
第三个转折:纠结和释然
看清楚了这条残酷的道路以后,差不多有3周时间,我都处于极度焦虑和压力中。
女儿的成绩虽然在班上也不属于最差的,但在综合实力上显然没有什么竞争力:奥数还没开始,拉琴仅限于业余爱好,英语还是幼儿园级,加上一向散养惯了,缺乏好学生争当班干部的“上进心”。我家的娃到底怎样才能在小升初的道路上找到一席之地呢? 首先想到的是转国际班。身边不少朋友的孩子早的在三年级,晚的则在初中转了国际班,据说都是从地狱到天堂的经历。其中一个孩子的经历特别值得写出来。
他小学是在长宁区最好的公办小学读的,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妈妈五年全职陪读,儿子也算听话努力,补课、奥数、竞赛、英语、钢琴五步曲按部就班,到五年级毕业时,获得奥数奖状若干,如愿进入华育,算是在小升初打赢一场硬仗。全家搬到中海瀛盘,儿子在华育继续埋头苦读,成绩中上,若不出意外,继续努力,考到上中不算意外。
直到有一天,他妈妈告诉我们,儿子从华育转学了,众人愕然。各种疑问扑面而来。如此千辛万苦考进去,怎么又撤了呢?
他妈妈告诉我,他们进了华育以后,每天作业做到10点钟,小孩没有一点点空余的时间,虽然成绩一直在中上,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儿子的状态不好。她经过痛苦的思考,经过对孩子的资质、特长以及状态的全面考量,全家人做出了似乎是“匪夷所思”的决定,转学到协和国际学校去了。
“所有人听了都会觉得很可惜,可是我的感受最真实,我儿子如今的成绩,不是他真实的状态和潜力,我不希望他在初中就被掏空了。所以突然有一天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我决定让孩子转学。现在他的状态好极了。”他妈妈的话让人百感交集。
而国际学校也并不是如大家认为的“不用学习整天玩就可以了”,尤其是到了高中以后,由于同样面临考学压力,学生也都需要寒窗苦读。但他们的教育体系、资源配比和目标都和国内不同,所以在小学到初中阶段,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学生需要强化的部分自然也就不同了。
但在仔细了解了国际班的条件和费用以后,我无奈地发现,我家的经济情况不足以让我们能负担她从小学开始的国际课程教育。所以“国际班道路”就此打住。
接下来就是“拼”的道路。我算了这样一笔时间账,奥数课一周6个小时,英语课一周3个小时,两门课家庭作业一周怎么也得3小时。就这样,一周一共168个小时,睡觉70小时,飞快吃饭7小时,上下学7.5小时,上学40小时,做校内作业12小时,练琴7小时,现在再加上课外补习12小时,路上来回怎么也得累计3小时吧。然后发现,小孩每周剩下的可供自己分配的“空闲”时间连10个小时都不到,其中还要不包括上厕所洗澡刷牙起床的时间。
有一天,我发现女儿边做作业边默默地流泪,我问她,你是不会做,还是不喜欢做。她摇头说,都不是,只是想想做完作业练完琴立即就要睡觉了,一分钟想做自己的事的时间都没有了,心里有点难过。我听了都要哭了。我觉得不论是天才也好,傻瓜也罢,有谁见过地球上哪一种生物如果连呼吸都要计算时间的话,还能健康成长的吗?
哎,这条路看来也走不通,我不是虎妈,也许是我自己懒,也许是我不够狠,但我仔细问自己,关键是压根不信!孩子也许不懂,可是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们自己在经历了那么多精神的磨难以后,真的还会相信靠这样训练出来的人,成年以后获得幸福的概率会比中大奖更高吗?相信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会得出答案。
在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前途的情况下,我不得不停止了向前思考,而转回头重新看看女儿成长的这些年,我们一家到底看重的是什么?信奉自由是没错,快乐成长也没错,但是我真的都做到了吗?或者说真的尽力了吗?还是在为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偷懒”找借口呢?
家长能做些什么
现实的情况摆在那里,一来我没有雄心壮志改造社会,也没有实力挑战教育体系,二来我不忍心过分压榨孩子,违背常识拔苗助长;那么剩下的,只有如何加强家庭教育,自我加倍努力。
我仔细地读了女儿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课本,看了他们的周末卷以及各类试题,做出了以下的“计划”,和广大家长交流与分享:
一、抓速度最重要。
和不少孩子一样,我女儿动作慢。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忽视了这一点,总认为孩子长大就会好了。但现实告诉我,等不及啊!三年级一到,功课量明显提高,如果能1.5个小时做完的作业,她做2.5小时,就是活生生少了1个小时,要知道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1个小时的自由是多么宝贵啊!
因此我强烈建议不论何种情况,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正确率都可以不管,必须把速度抓上去。而且,速度并不和“自由”相违背,速度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事都要匆匆忙忙。速度是自由下的规则,有了速度就有了时间,有了时间,才有一切的可能。
再以我外甥举例,我外甥做作业速度特别快。读到初三的时候,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要做到晚上10:00以后,但他每天放学后现在学校做作业,抓紧时间一般在7:00左右就迅速做完,然后回家吃饭,晚上还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或下楼打篮球。
二、智慧态度看刷题。
应该说,虽然很多题目(答案)一如既往的僵化(尤其是语文),但是我决定一不抱怨制度,二不抱怨老师,而是通过仔细地梳理和理解,指引孩子更全面及触类旁通地理解“正确答案”,决不轻视孩子的任何“幼稚”的疑问。
如此一来,一道题目就不仅是为了求一个正确答案,而是通过一道题,事半功倍地尽可能地学出知识面,学出兴趣,学出探索精神。
例如我们做到关于黄山的阅读题时,我们不仅查阅了她所感兴趣的各种地质资料,还一起观看黄山风景片,甚至在假期安排去黄山旅游;做到数学的“简便计算”时,指引女儿把各种简便计算的方法归类,把自己容易出错的原因归类,这不仅让她能更快地完成作业,最要紧的是同时也真正地在做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意义;再例如在她拉琴的时候,我们不仅练习技术,还一起阅读作曲家的各种小故事等等。
回首自己的学习经历,我觉得“知其所以然”是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不仅如此,日积月累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自由是自己给的。
通过对孩子学习的思考,我也反思了自己思想中对于“自由”一词的偏狭认知。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不自由”的一面。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大环境,那么如何在小环境中真正帮助孩子去认识“自由”,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课。
我现在认为的“自由”是,首先是“理解”,这理解,既是对历史现在的理解,也是对自身及外界的理解;其次是“勤劳”,再自由的国度,也不可能躺着吃脖子里的馅饼;最后是“接纳”,所谓接纳就是,我从我的智力、能力、心力方面都思考过了,尽力了,并真心地相信,那么不论现在怎样,未来怎样,都保持“接纳”的心态。
不得不说,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践,作为家长,我真的觉得很累。不仅是身体累,最主要的还是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反省的那种压力。社会环境我们不能改变,学校环境我们也不能改变,如果我们还不改变自己,那还能抱怨谁呢?最重要的是,不论结果如何,我觉得我没在浪费时间;不论我女儿以后到底能上哪个学校,至少在能力范围之内我已经尽力了。
一位抱怨成瘾的单亲妈妈 篇7
——【美】威尔•鲍温
美国牧师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中写道:“常年抱怨的人最后可能被周围的人们放逐,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能量被这个抱怨者榨干了。”我们经常能够发现,喜欢抱怨的人其实没有长期忠实的听众,甚至被周围的人躲来躲去,最终陷入孤独。一般的孤独尚可以忍受,因为抱怨者早已习惯了孤独,正是因为孤独他们才抱怨个不停,但如果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如挚友、配偶和子女也要远离,抱怨者才会极其恐慌,因为他们惧怕被放逐。
苏女士正是怀着被放逐的恐惧走进我的咨询室的。
她的抱怨让人如坐针毡
苏女士今年45岁,是珠海市某大学图书馆的一名管理人员。她两年前离异,现在是一位单亲妈妈。她的女儿晓云正在读高三,明年参加高考。
苏女士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我心生疑惑:这么温柔、高雅的女士,怎么会走到离婚这一步?但聊了没多久我就看出了端倪:她滔滔不绝的抱怨实在让人不堪忍受。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的职业要求我善于倾听。不谦虚地说,我在这方面是受过专业训练和多年职业锤炼的,但是惭愧的是,苏女士内容极简单、重复率极高、琐碎例子极多、表情极可怜的倾诉让我如坐针毡。我猜,她的前夫或许是失去了耐心,逃走了;我猜,苏女士本人并不知道,她的抱怨可以伤人。
苏女士想说的其实就三件事:前夫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狠心撇下了她们娘儿俩;同事缺乏同情心,歧视离婚女人;女儿没良心,不和妈妈说话。其中,她和女儿关系不睦是促使她来咨询的原因。
说到不和她说话的女儿晓云,苏女士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看上去非常痛苦。她说:“晓云一定是有心理问题,要不怎么会跟妈妈不亲呢?我们娘儿俩相依为命,她是我唯一的生活希望。求求您,跟她谈谈吧,看看她得的是什么心理疾病。您一定要治好她,花多少钱我都愿意……”
我知道,苏女士本人的问题多半是母女关系紧张的症结,但我仍答应她,跟晓云谈谈,因为我需要晓云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她好像爱好抱怨
第二天下午,晓云如约来到我的咨询室。
“医生阿姨,您别信我妈的!我不是没良心的女儿,我只是不想听她没完没了的抱怨!”晓云开门见山地说。她喘着粗气,气急败坏的样子。
我笑笑,耐心地劝慰:“她是你的妈妈,唠叨两句有什么关系呢?再说,她抱怨,是因为她心里憋屈,需要一个倾听者,家里就你们两个人,她不跟你说跟谁说呢?作为女儿……”
“可是,”晓云焦急地打断我,“她只是为抱怨而抱怨,根本不想改变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我问。我没想到这名高三女生一下子就说到了关键处。
晓云调整一下心情,边回忆边给我举出好几个例子:“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妈妈就不停地抱怨爸爸,说爸爸不是一个顾家的男人,赚钱不如某某,社会关系不如某某。开始的时候爸爸跟她吵,后来也懒得吵了,妈妈一开始抱怨他就摔门而去。再后来,爸爸迷上了打麻将。这下子,妈妈就更有的抱怨了。他们闹过几次离婚,在爷爷和姥爷的干预下又言归于好。爸爸也曾改过自新,下班就在家帮妈妈干家务,可是他干得越多,犯的错也就越多,招来妈妈更多的抱怨,说他天生就不是顾家的男人,结果爸爸又出去玩,整天不着家。我这样说,不是向着爸爸。小的时候,我一直站在妈妈一边。后来爸爸决定离婚,是因为我在妈妈的教唆下不叫他爸爸,他伤心了,有了众叛亲离的绝望。长大后我觉得对不起爸爸,所以在探视日跟爸爸待的时间比较长。没想到,妈妈又开始抱怨我只跟爸爸亲,不跟她亲,骂我没良心。真的,我感觉妈妈就是喜欢把自己扮成一个可怜虫,好像对抱怨上了瘾,反正生活中又不缺抱怨的由头。”
“可是,怎么断定妈妈不想改变什么呢?”我问。
“妈妈抱怨爸爸赚钱不多,可是她压根儿就瞧不起富人,经常说他们的种种不是,骂他们是暴发户,没有品位。妈妈抱怨爸爸不顾家,可是爸爸学着做家务时,妈妈又总是抱怨他笨手笨脚,还说他胸无大志,就知道围着锅台转。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两年,我的功课紧张起来,妈妈又开始抱怨我成绩不如人。其实,我的成绩不错,排名稳居年级前30名,算是尖子生了。她只是抱怨个不停,对我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所以你对妈妈的抱怨很反感,是吗?”
“不,我知道我有义务安慰不幸的妈妈,但我不能忍受的是,现在她天天跟我抱怨爸爸的种种不是。我问她,您是想复婚吗?要不要我当红娘,让你们破镜重圆?妈妈很吃惊我会这样想。我纳闷了,不想复婚你还在乎那么多干什么?我想,妈妈是成心折磨自己,顺便折磨我,所以我拒绝听她的抱怨。因为她说话除了抱怨没别的,所以我拒绝跟她说话。”晓云说起话来有板有眼,条理清晰,让我颇为她庆幸,因为她尚未被妈妈传染上抱怨的恶习。
现在可以归纳一下苏女士的内心逻辑:首先,她希望自己被可怜,所以只看到生活中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积极的一面,比如前夫不善于赚钱,不顾家,女儿学习成绩不够优秀,跟她不亲,等等;其次,她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一个或几个伤害她的“坏人”,比如前夫、同事、女儿等等;再次,她需要另找一个倾听者去抱怨,把负面情绪宣泄出去,如果找不到,负面情绪就宣泄不出来,就会非常压抑。总之,苏女士有抱怨的心理定式,或者说,她在玩抱怨的游戏,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作为倾听者,晓云的心理发展历程是这样的:首先,她同情妈妈;其次,她希望帮助妈妈,要么出主意,要么身体力行为妈妈做些事;再次,她发现妈妈根本不想改变现状,甚至好像乐在其中,于是感觉到烦,想逃离。
我匆匆结束了与晓云的谈话。在对苏女士做正式心理辅导之前,我不便说太多,以免晓云片面理解,影响她们的母女关系。
抱怨是怎样伤人的
两天后,我再次接待了愁容满面的苏女士。
我告诉她:“我和晓云谈过了。她是一个头脑清晰、心智健全、人格发展良好的好姑娘,你不必担心她。”
苏女士面露喜色,旋即又敛容道:“你没有发现她跟我不亲吗?她可是我的亲生……”
我赶紧截住她的话,说:“我保证,她爱你,只是不爱你的抱怨。”
她像是被击中了,呆在那里。
“是不是以前有人说过不喜欢你的抱怨?”我问。
她默默地点点头,小声说:“单位领导跟我谈过,说同事反映我太好抱怨,影响他们工作。”
“那你是怎么想的?”
“我觉得他们特别冷血,不同情弱者。”
“你真的认为自己是弱者吗?”
苏女士抿紧嘴唇,默默地点头。
“抛弃你的前夫也好,不同情你的同事也好,跟你不亲的女儿也好,他们有没有做过什么伤害你的事?也就是说,你凭什么认为自己是弱者呢?”
她转动眼珠想了好久,一时答不上来,搪塞道:“不好的事情总是被我碰到,我好倒霉。”
我说:“人世间,谁也做不到事事如意,但谁也做不到事事不如意,关键看你怎样面对。再说,你做过努力去改变不如意的局面吗?比如改善婚姻,缓解与同事的紧张关系,与女儿沟通。换个角度说,你抱怨过多,对周围的人也是一种情绪上的干扰,可能你的抱怨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倒霉的事,所以前夫要逃离,同事要告状,女儿要跟你冷战。”
“可是,”苏女士辩白道,“为什么你们都说我那是抱怨呢?我只是坦诚地表达心声啊!”
“抱怨和表达心声完全不同。”我耐心地解释,“单纯的表达心声,没有构建起一个受害者——加害者——同情者的三角关系,倾诉者只是如实地讲述自己的感受,一般没有修饰,也不希望倾听者为自己做什么。倾听者通常只是在陪伴倾诉者,而且倾诉者在倾诉时常常会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相反,抱怨者会刻意强调自己的受害者角色,也会夸大加害者的加害行为,同时,倾诉者会对倾听者有很强烈的期望,期望倾听者能同情自己,和自己一起谴责加害者。这时倾听者就会感觉到有一种压力,好像必须得同情抱怨者,否则自己会内疚,觉得自己也不是好人了。所以,对表达心声的倾诉者,倾听者不仅不会感到厌烦,反而会有一种亲切感,而对抱怨者则会感到极度不安,恨不得赶紧逃离。”
苏女士的脸突然涨红起来,垂下了头。这是羞愧的表现,表明她接受了我的说法,并反省自己,察觉到自己以往的错误。
我趁热打铁,道:“抱怨是女人常犯的毛病,因为女人好像天生是弱者。但是,现在是文明时代,女性已得到普遍的尊重,又何必故意把自己假想成可怜虫呢?要警惕,抱怨像毒品、网络游戏一样,很容易上瘾,而且很难自拔。同时别忘了,抱怨是很危险的游戏,因为抱怨通常是向身边关系最近的人宣泄负面情绪,是向他们转嫁焦虑,如果他们逃离,抱怨者的生活就要发生重大变化。当亲人真的逃离了,抱怨者就真的有了抱怨的理由。如此恶性循环,对抱怨者来说无异于一场噩梦。”
抱怨是家庭教育的大敌
苏女士抬起头来,问道:“怎么才能不抱怨呢?闭嘴吗?”
我回答:“对,闭嘴,然后开始思考。”
“思考?思考什么?”
“思考,无非是全面分析人和事。比如你的前夫,他有缺点,不善于赚钱,耐心不足,等等,但是谁没有缺点?难道他没有优点吗?没有优点你当初怎么会嫁给他?再比如,晓云是个全面发展的姑娘,父母离婚对她造成的冲击都被她化解了,很不容易,再说她学习成绩很好,对你也很关心,你应该感到欣慰才对,怎么会怀疑她跟你不亲呢?”
“我是得好好想一想了。”苏女士若有所思地说。
“光想还不够。”我说,“平心而论,抱怨不是没有理由的,起码它是遭遇到不如意时的本能反应,只有把焦虑宣泄出去自己才会舒服一些。但仅仅抱怨是不够的,必须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直面惨淡的人生,以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地做些什么,改变不如意的现实。当你想要抱怨的时候,不妨试试用宽容和接受的态度面对。《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生在世,不自强不行,没有承受力更不行。”
苏女士深深叹了一口气,像是把心中的不快都吐了出来,人马上显得轻松许多。她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以前的事不说也罢,现在我最担心的是晓云。我不知道她被我的抱怨伤害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怎样弥补。”
我说:“面对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倾听者的本能是逃离。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只要你停止抱怨,晓云自然没有逃离的诉求。但我要提醒你,母亲的抱怨是家庭教育的大敌。道理很简单,抱怨是一种焦虑的转嫁,它不会改变不如意的现实,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使孩子逃离。如果抱怨不那么严重,孩子会忍受折磨,承受本不该承受的痛苦,对母亲产生一定的疏离感;如果抱怨很严重,孩子的人格有可能受到消极影响,有可能还会憎恨母亲,或者干脆离家出走。更可怕的是,受母亲的影响,孩子有可能也变成一个玩抱怨游戏的人,使原本和谐的人际关系趋于紧张,甚至有可能影响以后的婚姻幸福。”
这次心理辅导,使苏女士的内心产生了不小的震撼。此后,我们又有过几次深入的交流,我明显感到她比以前快乐了许多,比如笑容多了,衣服艳丽了,还染了头发,最重要的是,她说话简练多了。
晓云在电话里告诉我,妈妈“神奇般地”不再抱怨了,她们母女相处得很融洽,“十一”假期一起“逛了一趟”九寨沟。她还透露,妈妈和爸爸最近接触频繁,好像很“来电”,爸爸特别“High”,他们好像在“阴谋”复婚。
晓云顽皮的用词把我逗笑了。她的快乐溢于言表,让人由衷地替她高兴。
一位五年级学生给妈妈的一封信 篇8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妈妈,我好想对您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您总是最体谅我,最了解我,最关爱我。
妈妈,当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你不断地关爱我,为了我舍弃了许多。妈妈,你对我的爱犹如雨露一样滋润着我;你对我的爱犹如阳光一样温暖着我。我无时不感受这细细密密的爱。在平凡中,在细节中···妈妈,你总是最后一个睡觉,每当我辗转难眠时,我总会看到门缝里有一丝暗淡柔弱的灯光,当我悄悄地打开门时,妈妈,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只见那盏台灯下,我的妈妈依然直挺挺地坐着,一丝倦意也没有。始终凝神地看着我的书本,不时地埋头检查着我的作业。望着妈妈一丝不苟的神情,心想:妈妈,您太辛苦了,别的孩子的妈妈会这样吗?妈妈,您对我真挚的关爱又何止这些?
妈妈,在我入睡时,我总会隐隐约约感受到你会帮我盖被子,怕我着凉。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我;总是等我吃完,自己才吃;总是最后一个吃饭,饭菜都凉了。生活中这细细密密的爱,我无时不感受着,令我感动。
妈妈,你是多么善解人意。当我成绩考砸了,你会说:“考完就算了,下次再来,毕竟不是人生的大考。”草原是多么辽阔,却没有妈妈的胸怀那样宽广无边;大海是多么深不可测,却没有妈妈的爱那样深情无边。令我感动的是我的妈妈,你永远不会像别的爸爸妈妈用打骂教育孩子,永远信任着自己的孩子。
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以实际行动,用最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爱。
此致
敬礼
您的女儿:恬恬
假如我是一位妈妈 篇9
我会让他有自己的朋友,我会和他一起完游戏,输了也要刮鼻子。我不会训斥他,我会让孩子在笑声中长大,我不会介意孩子乱翻我的书。我会象喜欢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欢他带来的.朋友。
我会培养他最喜欢的特长,如果他爱画画,我会给他买画笔颜料,如果他喜欢音乐,我会给他买钢琴乐谱。
我不会帮助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如自己叠被子,系鞋带,我要让他学会自理,让他自己尽情地涂抹人生,为自己设计一条人生轨道。
一位妈妈的中考心得 篇10
在进行沙拉制作时,我忽然听到三岁的女儿喊爸爸的幼稚叫声,是丈夫马克下班回来了。“你好,我回来了!”马克与我打了个招呼并在我的额头上吻了一下。随后,他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啤酒,问道:“你今天感觉如何?”
“天气热,又怀孕,”我尽力振作精神,露出微笑。
马克和女儿聊了几分钟关于她一天玩耍的情况之后,我听到丈夫说,“你可以去后院与你哥哥去玩一下,我要与你妈咪谈谈。”
“好吧,”女儿说着便跑出了门外。
我边用擦碟子的毛巾抹了抹手,边调头问道:“有什么新鲜事?”
“坐下来谈谈吧,”马克让我坐在餐桌边,说道,“我遇到一个人。”
“你遇到一个人?这是什么意思?”
“上个周末,在湖边与朋友们聚会时,我认识了一个姑娘。我意识到我已不能真正承担一个家庭的责任,当好一个家长,所以我打算离开。她拥有一套公寓,可以让我搬进去。我现在就去拿走我的换洗衣服。她正在等我。一旦我与你定下来如何分割财产,我再回来拿其他东西。”
我坐在桌边,以震惊的目光注视着马克,眼泪一滴滴淌下脸颊。这一定是在开玩笑。我原来对有两个孩子,一个男的,一个女的,颇为满足,但是马克恳求我再生一个。我勉强同意了。于是我在35岁之前又怀上了一个孩子。如今,离这个孩子的预产期还有两个星期,离35岁生日还有三个月,他却要与我分手。
“是你说……再要一个,孩……孩子的,”我有点语无伦次地说道。
“可是我已经改变了主意,”马克以冷漠的态度回答道,并站起身上楼去整理自己的东西。
随后的几分钟,我的脑海里一片茫然。我记得马克拎着他的行李包,走下楼梯,钻进他的汽车,沿着我们社区宁静的街道朝南开去。我记得我当时不顾颜面地冲出屋门,挺着大肚子,赤着脚,追着马克的车,叫喊着要他回来。我的那些邻居们都带着一种疑虑的神态看着我……然而,马克就此从我的视野中永远消失了。
以后的几天,我勉强支撑下来,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两个星期之后,我生下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婴。又过了一个月,马克和他的新女友在深夜离开我们居住的城市,去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我是一个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长大成人的女性。我的母亲和她的朋友都受过高等教育,但都在家里料理家务。这种境况也曾经是我想要的。我以前在高中是名列前茅的学生,学习成绩全优。在上了两年大学之后,我休了学去结婚,成了一名带孩子的家庭主妇。自从结婚之后,我为丈夫经营的业务记账,有时还去餐馆干小时工,当女服务员,赚点零花钱。现在,犹如晴天霹雳——我独自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没有生活来源。我面对严酷的现实,需要立即制定人生的规划!
我绞尽脑汁,琢磨着除了能做一个母亲和妻子之外,我到底能做什么事。在经过多番考虑和祷告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对当一名律师是多么情有独钟。如果当上一名律师,我肯定能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我仔细盘算了一下,要是返回大学读书的话,我可以在三年期间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大学课程,拿到学士学位,然后去法学院再读三年。我可以申请学生贷款。这样六年后,我就可以成为一名律师。
我投入全部精力与友人、亲戚和以前的同事探讨我的想法,但得到的回答都是质疑和反对。“什么?”他们说,“恐怕不行,你到成为一名律师之时已经41岁了。你应该回校,拿一个当教师的文凭或者类似的学位,那只需花二三年时间。”可是问题在于,我不愿做教师。我想当一名律师。当我一次次地听到人们给予我的善意劝告之后,我开始有点怀疑自己的抉择。直到有一天,我将自己的愿望和获得的劝告吐露给一个与众不同的朋友——她恰好是一个理疗师——之后,我才最后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我终生不会忘记她对我说过的那些话。
“如果你要当一名律师,必然要到41岁才能实现。这一点也不假。但是由于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努力了,六年后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律师的可能性极大;如果你不去读法学院,六年后,你将仍是一名餐馆女招待。”
我下定了决心——去学校注册,攻读所需的课程。三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从当地的一所学院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那年秋天,我整理行装,带着一个13岁、一个7岁、一个4岁的孩子,前往内布拉斯加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专业。在三年的学习期间,我又当学生,又当母亲,顽强地读书和打工,日复一日地奔波于学校、打工地点、幼儿园和住所之间。人们常常发现我一边戴着耳机,听着有关法律课程方面的录音;一边参加越野赛跑,参加田径运动会或者站在足球场边,为儿子和他的同伴们喊加油。当我看到不少朋友和邻居曾以令我惊奇的行动前来帮助我照顾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我一下子理解了“举全村之力”(It takes a village)这句话的含义(此话来自希拉里·克林顿在其所写的书《一村之力》中所提到的,“养育一个小孩要整个村子的协力。”它源于一句非洲谚语)。
我生命中最自豪的瞬间之一,就是在我命运突然跌落到谷底的那天下午开始的几乎六年之后。我于5月的一天下午从容地登上主席台,从院长手中领取我的法律学位证书。在那一时刻,惠特妮·休斯顿所唱的 《One Moment in Time》(译者注:《瞬间把握机会》 。此歌砥砺人们力争上游,勇往直前,曾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美国队的队歌)一直在我的脑际萦绕。
那年秋季,我将家搬回科罗拉多州,并且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我在一家法律事务所作为助理律师开始了自己喜爱的工作生涯。如今,在几乎过去了20年之后,我拥有了自己主持的律师事务所,并且帮助了无数的妇女、男子和儿童在困难的家庭离婚诉讼过程中尽可能减轻他们的痛苦,帮助他们获得应得的利益。这些年我也欣慰地注视着几个孩子幸福地、能很好适应社会生活地逐渐长大成人。我终于从当年那似乎要走到人生尽头的困境中挣脱出来,走上了我自己的人生自强、幸福之路。
【一位妈妈的中考心得】推荐阅读:
中考妈妈:中考之后我与女儿的谈话08-29
中考满分作文:妈妈08-15
一位妈妈的愿望作文01-01
一位妈妈与众不同的育儿心经12-16
全职妈妈的育儿心得11-22
唐小雨妈妈的育儿心得07-16
我的妈妈是精灵读书心得400字12-25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读书心得300字08-21
中考完之后的心得体会08-16
中考复习研讨会的心得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