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读后感

2024-05-14

想北平读后感(通用9篇)

想北平读后感 篇1

导语:读后感要解决的就是“怎样把读书后的思考,通过作文表达出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想北平读后感,希望有所帮助!想北平读后感

读了《想北平》,感到了写作的另一种境界,这篇文章是我明白了,写作,有时并不需要风花雪月华丽的文字,这些谁都会写。也不能写的毫无内容,使文章太空虚,所以只要有真情实感就够了。在《望北平》中,我并没有看到什么太华丽的修辞,也没什么优美的语句,只是朴实的通俗的文字,但是,朴实不代表着空虚,里面有内容,包含了老舍老爷爷对北平的喜爱,他竟在文章里直接说:“可是,我真爱北平。”这就直接的表达了对北平的喜爱。

老舍老爷爷还在文中提到。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算什么?比起北平,还太“热闹”,而空旷的地方又太空旷,不像北平既复杂又有个边界,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让他如此喜欢,他甚至可以快乐地背对城墙坐在石上看一天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无所求,无可怕,仿佛回归童年安适快乐的时光那该是怎样一种惬意!

老舍老爷爷的“想”,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追忆,而是动情带泪的思念、眷恋。他心中最美的景物,不是名胜古迹,而是寻常的山水、草木、街景、院落。可见老舍老爷爷深深的爱着这地方。老舍老爷爷还说: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从这可以看出老舍老爷爷对北平的喜爱胜过国外。“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这时老舍老爷爷的原话,看来,他真的想念北平。

想北平读后感

初读此文,讶然,一代大家老舍何以有这种不知所云的文章。什么想写又不敢写云耳,心中惘然,便耐着性子品读。文章着笔切入之处皆是些微小之物,较之于北平,实在是难以突出其特点,且最后那“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北平啊”似乎结束得太突然,仓促以及不够富于哲理或有文采。这篇简陋的作品能登上课本,当时,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此文既无华丽语句,又没有深刻典型例子,快速浏览时又似乎没有真情实感,最后那句话又似是无病呻吟。大胆点说,这篇文章若放在高考,可能连二类卷也上不了。但它又出现在课本中,这实在是…

此文宜细读,慢读,唯有如此,才能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深深的眷恋。它的语句没有刻意,没有做作,更没有虚伪。朴实的字句中都能感受到他的“想”。一幕一幕的场景的回忆,一点一点景物的衔接,把一个几年都说不完,道不尽的北平从另一个角度说得淋漓尽致。

作者没有去刻画北平的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重述北平的沉重历史和如烟往事——这些北平的标志,而是从每个城市都有的平凡中娓娓道来,感悟出它的不凡。这个北平,似离我们很近,似我们无比熟悉,但却又有种说不出的特别。

这种味道是难以用华丽辞藻所能写出的,它是一种本质,是必须把废话除尽才能归真之物,若是珍珠又岂需一个美鬻?

重读郭敬明和余秋雨的文章,不知为何,总想用笔把其中的废话删除,但转念一想,若是一句句找,那可读的岂不是没有了吗?有人说,写文章不在于长,在于没有废话,修改文章,就应把文章中的废话删去,最后达到文内没有一句能够舍去的。这点我是深深的认同。记得一次作文,想起老师说的要用排比句来写事例,便写了三行不知所云的事例排比句,但最后此句却被人划起,认为精彩,真令人哭笑不得啊。

听老师说,《想北平》已被老舍多次修改,才达到如此这般的真切自然的效果,实在是佩服。文中有许多看似无用的句子,其实它们中是别有蕴含,是更口语,更自然而来抒发一位北平人对北平的爱。此文真的宜慢读,如此之后,方能体会最后一句的情深,连我这样一个对北平不甚了解的人,也有些鼻子发酸。

想北平读后感

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我前前后后已读了不下二十遍吧。感谢老舍先生用平实质朴的语言描叙着他的北平,袒露着他对北平“与我的心灵向黏合”的浓浓深情。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本能的思索文中的表现手法以及我当如何学习。

任何一篇阅读文本其实都是一篇富有分析和借鉴价值的学习媒介。《想北平》这篇文章给人印象最深刻之处、同时也是本文最为精彩的地方就是上面所说的:用平时质朴的表现手法袒露着他对故园北平的一腔深情。如何分析和借鉴文章的精彩之处呢?我想着有一个方法—论问题:没有任何问题意识,没有任何真切现实意义的分析和借鉴没有生命、没有生存土壤。支离破碎、干巴巴的解读之后学习者言语生命的所渴望的表现手法依旧在空中漂泊。

那么如何才能使得学习主体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文本产生真切的意义学习?方法之一就是自己尝试就这一文学话题结合自身情形开始自己的写作体验。这样一方面必然产生如何写的困境,有了困境就有了学习的真切需要,因而会对文本产生意义学习;另一方面文本的示范性为自我写作提供了比较和学习借鉴的范本。这样即是学习文本的方法,也是写作乃至文学学习的方法。

远离故园的老舍思念着他那热爱却又陷入外侵者手中的北平,用自己的笔表现着自己的情怀,那么我和我的家乡呢?

我的小山村好像即将逝去了!我长大了,远离父母故乡,走上社会,以一个欲有所作为的姿态只身一人在外面生存打拼,故乡的概念渐渐成为黄昏里鸣虫的哀鸣和雨夜里的倚窗相思。前段时间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村子里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今年上半年又有一户在县城买房,即将离开山村。现在我们村已经有一半的户数在县城或者九江景德镇买房立足,原本不到两百人的山村一下子落寞起来。我曾经这样想过,即使是以后在外地上班,每年放假了还是可以回家乡去看看。现在看来家乡梅雨季节里屋檐下滴滴答答的雨声恐怕也只能成为我梦中带泪的回想,烈日下和同伴们结伴放牛、偷偷在山脚的池塘游泳的情形可能将永远向我那沉默的山村话别。这真是一种人生的不幸,远离亲人家乡本已让自己心难所依,现在家乡却要从炊烟袅袅中走向废墟和荒野。我埋怨上天的残酷,为什么给了我一个故乡,却又要从我的生命中将它夺走远去?

一想到故乡,我的这种复杂心情就涌上心间,难以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和老舍先生有着某种相似的情形和心绪。那么老舍是怎样用自己手头的笔娴熟真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思呢?

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种淡淡的感觉。心里想就这样一篇无论是情感上还是语言上都这般平淡的文章还能选入教材让千万人学习借鉴,真不可理解。之后又陆陆续续读了很多遍,对文章的认识渐渐发生了变化,现在我几乎是怀着仰视的姿态来学习欣赏这篇优秀散文。

我起初的阅读困境和之后认识的质变其实间接说明这篇文章的过人精彩之处,还是上面所说的,平淡之中蕴真情。

想北平读后感 篇2

一、综合运用多种比较,描画“我的北平”

散文《 想北平》 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但最能体现老舍独到之处首推是比较手法的运用。

首先是文体的比较, 老舍否定了用“ 单摆浮搁”的小说写作方式讲北平; 他更不认为自己是诗人, 于是自然不能用杜鹃啼血的方式,道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在这两种无奈之中, 作者要描画的是 “ 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 的美丽的 “ 我的北平”;其次,北平城与典型的历史都城的比较。在国内,他不能爱上海与天津, 因为北平已经占据了他心灵乃至心血的主位。 与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相比, 北平给作者的感受是内涵丰富但又具体可感, 而且北平在动中又具有别样的寂静, 具有温和的特性。在城市布局上,北平既有人为的设计、加工痕迹,但总体上又显得比较自然。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呼吸自然的气息, 不经意间就 能发现一 处又一处 的美景;作者的比较还没有结束,他还将自己与善学之士、 好古之人进行比照。比较之下,可以发现北平引人喜爱的地方很多, 还可以发现北平日常所见的花草、瓜果、蔬菜等不仅种类繁多, 而且别有韵味;最后,作者还十分骄傲地将美国的橘子与北平带霜的玉李作了一番比照,对比中不言而喻,他对北平的喜爱之情自然呈现。

在这些一层又一层的比较之中,“ 我的北平”景象渐渐明晰。于是,它们不再是枝枝节节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整体,与“ 我的心灵相黏合”。

二、深情回忆生活细节,畅叙“我的思念”

古诗鉴赏中,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思乡怀人诗中,作者情感的抒发很少是粗放的, 往往映射为细腻的生活场景。其实,这里蕴含着一个道理: 只有情感至真至纯, 与其关联的细微之物才会萦绕脑际,难以忘怀。

在这篇文章中, 老舍先生对北平的思念都外化为细腻的生活场景。 雨后什刹海的蜻蜓牵动着作者的情思, 可以想象当初他曾怎样细品这阔大背景下的美景。 他梦里都有玉泉山的塔影, 可见故乡北平已经融入他的血液,已然成为其人性的一部分。 老城墙上长着红酸枣, 小蝌蚪在水中悠游, 嫩蜻蜓在苇叶上飞舞……面对这些景物, 老舍先生愿意像安睡在摇篮里的小儿一样, 快乐而安适地面向它们坐上一天。 由此可知, 老舍先生对北平知道的不是如他 自己所说 的 “ 真的太少 了”,只不过是在北平面前,作者觉得无法通过文字尽情表述自己对她的思念。于是,北平的建筑美景、花草、瓜果、蔬菜等都成为他记忆中难以抹去的新鲜元素。 甚而至于, 他用近乎自豪的口吻描述着家乡的这一切细致入微的日常物产。作为读者,也正由于这样细致的描画, 很容易由着语言的触发,进入直观的想象空间,直观感受作者对北平的这一份真挚而可感的眷念和喜爱之情。

三、借助近乎亲情的爱,诉说“我的隐忧”

在赏读老舍先生的这篇散文时, 不少人对于文中三次出现的落泪不甚了解。其实,他落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国诗人往往会延续古典诗歌“ 隐”的传统,用隐喻的方式表达深沉的情感。 虽然老舍先生自称“ 我不是诗人”,但是在《 想北平》 一文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他对隐喻方式的沿用。 在老舍的心目中, 北平给了他一切, 赐予了他富有北平气息的品性, 他将这种赐予类比为母亲给予他的一切。为此,这种深沉的隐喻就更能畅叙他对北平的思念之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创作本文之时, 正值1936年 《 何梅协定》 的签订和“ 晋察政务委员会” 的成立。 正直的中国人敏锐地发现中华民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北平告急。 此时,老舍身处山东济南, 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 本来就远离故乡,再加之以这等时势,他不可能不用满含真情而酸楚的文字表白其翻腾的内心。 于是,当我们品读他在文中叙写的这三次落泪之时,除了能够读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之外,自然能感受到老舍对北平危亡的担忧。 于是 ,文中的“ 在我想到 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 我欲落泪” 就别有意味。

《想北平》学案 篇3

老舍,现代小说家、剧作家,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1930年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1938年3月,老舍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9年底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启程回国。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1000多篇(部)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剧本《龙须沟》《茶馆》与中篇小说《月牙儿》。1966年8月老舍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想北平》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作者当时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为岌岌可危的“边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先生应上海的《宇宙风》杂志之约,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

【课堂学习】

(一)字词积累

1.正音

廿七(niàn)黏合(nián)什刹海(shfíchà) 菜圃(pǔ) 空旷(kuàng) 橘子(jú)

辜负(gū) 脾气(pí) 稗官野史(bài) 俾众周知(bǐ)粗犷(guǎng) 粘贴(zhān)

2.辨形

拆(拆断) 折(折本) 柝(木柝)

仓(仓皇) 沧(沧海) 怆(悲怆) 苍(苍茫)

辟(开辟) 僻(僻静) 避(躲避) 癖(怪癖)

3.释义

俊伟:形容出类拔萃的人才,有过人的才干、俊美伟大的人品。

均调:匀称,协调。

愧杀:愧煞,很惭愧。

清福:指清闲安逸的生活。

(二)整体把握

1.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段),直接抒写出自己对北平的热爱和想念。这一部分用了三个自然段,直接抒写自己对北平的感情。一般来说,在抒情文章中,这样直接抒情是比较难以写好的。但作者丝毫没有害怕与禁忌,让我们读来仍然会感到自然真切,因为其抒情确实发乎内心。第二部分(4~7段),把北平和其他城市做了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北平的优点。作者赞美北平,是在赞美自己眼中、心中的北平,确是发自肺腑。第三部分(8段)再次表達了对北平的思念之情,如同水到渠成,自然吐露。

2.明确中心思想

文本通过对北平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属于他的北平,表现了他对故乡真挚的情感。

3.掌握语言特色

(1)通俗纯净,简洁亲切

通俗是为了加强作品的生活气息,使它亲切感人,也是锤炼语言的结果。比如文章写到积水滩:“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短短几句,文字不多,但写景、状物,营造气氛,表现人物情感都笔笔到位。

(2)巧用比喻,善于延伸

比如以爱母亲比爱北平,把对北平难以言传的爱比做“我爱我的母亲”,并由此延伸开去。“怎么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能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如此延伸,让读者凭借这种普遍感受来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情感,既亲切自然,又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3)善用对比,突出特征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把北平与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主要是与巴黎)作了多处比较,以突出北平具有的作者喜爱的特征。例如“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和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通过对比,突出了北京宁静的特征,鲜明地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喜爱与眷恋。

(三)重点研习

1.根据1~3段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是“我的北平”(第一段);“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等(第二段);“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段)。

2.文中出现了四次“说不出”,有何作用?明明反复说“说不出”,还是说了很多。从中能明显感到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

【明确】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3.结合作者“我真爱北平”的话语,在朗读4~7段的基础上思考:北平有哪些特点?为了表现北平的特点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我”的)北平布局匀调,贴近自然。在描述北平特点时,作者运用了对比衬托和细节描写。对比衬托:作者将北平和伦敦、巴黎、罗马等历史都城相比较,这是作者以他特别的方式强化他对北平的爱。这种对比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可老舍向我们袒露的是一种毫不掩饰的偏爱。用这种毫不掩饰的执拗的偏爱来表达他对北平的深情。在文章中,作者声称自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相比较,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巴黎热闹,北平安静;巴黎的布局“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细节描写:如“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叶上的泥点是一般人难以关注的细节,突出了作者对北平熟悉的程度之深,爱之切,表现了北平亲近自然的特点。再如“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运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果子带一层白霜儿,是谁都不注意的细节,从而突出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饱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nlc202309020257

4.北平可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老舍专挑墙根、院子、花花草草的写呢?是不是显得太小气了点?

【明确】选取“建筑布局”与“花草果菜”两个方面,因为这两个方面最能反映北平的特色。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大一小,恰到好处。正是这样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只有那些融入到他血液里的细小的事物和景物才能承载他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切和深刻的。

【課后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黏合(lián) 亵渎(xie) 空旷(kuàng) 刹那(shā)

B.廿四(niàn) 悲怆(càng) 粗犷(guǎng) 辜负(gū)

C.菜圃(pǔ) 信札(zh6) 青冢(zh6ng) 惴惴(zhuì)

D.纯粹(cuì) 果脯(pǔ) 干瘪(biě) 僻静(p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辜负 僻静 脉搏 旁证博引

B.蛰伏 磋商 凌驾 欢欣鼓舞

C.窒息 纰漏 辐射 各行其是

D.残骸 寥落 寒暄 委曲求全

3.在“俊伟”“峻伟”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1)(2)句的横线上;在“愧杀”“惭愧”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3)(4)句的横线上。

(1)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________。

(2)______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前。

(3)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________。

(4)所托之事,未能妥当安排,深感____。

4.为了表现作者与北平关系的密切与对其深沉的爱,文章多处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加以分析。

(1)________。

(2)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1)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2)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3)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4)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5.第(2)段说“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第f41段说“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两句话在文中是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A项“刹”应读“chà”,“粘”应读“nián”;B项“怆”应读“chuàng”;D项“脯”应读“fǔ”)

2.A(“旁证博引”改为“旁征博引”)

3.(1)俊伟 (2)峻伟 (3)愧杀 (4)惭愧(俊伟:卓异壮美,形容杰出、卓越;峻伟:崇高伟大,形容高大;愧杀:同“愧煞”,意为很惭愧,文中有差得很远之意,形容词;惭愧: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4.如“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叶上的泥点是一般人难以关注的细节,突出了作者对北平熟悉的程度之深,爱之切,表现了北平亲近自然的特点。再如“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运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果子带一层白霜儿,是谁都不注意的细节,从而突出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饱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5.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

6.北平虽与巴黎相似,但巴黎太嫌热闹,有些地方又嫌空旷。不如北平恰到好处,适宜居住。

7.(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3)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或:处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4)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或:花多莱多果子多)。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北平城市动中有静的特点。

《想北平》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

【课前预习】

1.你所了解的老舍;

2.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

3.在对话栏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从几千年前的诗经采薇,到现代作家韩少功我心归去,从外国的荷马奥得赛到中国柯灵的乡土情结,无不都体现了家园之思确实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一个主题。看来“月是故乡明”是我们人类恒久的烙印。老舍先生一生有42年生活在北京,偶一离开,即念念不忘他的北平。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们已经结识过老舍先生,同学这次也又去查找了他不少资料,相信同学一定知之不少。

明确: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文本研习:

1.“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老舍先生对北平的那种说不出的爱他甚至与他对那个人的爱相提并论?

明确:对母亲的爱。老舍先生特别爱自己的母亲,是文坛佳话,他将对北京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这其中的爱可见是多真切和深沉了,确实要超出常人几分。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3.当然这说不出的爱还有他的原因。“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于是,老舍先生决定写出“我的北平”。

4.何为“我的北平”?请同学找出书中文段来品读。

明确:“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节)

5.尽管老舍先生说他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他又不是诗人,他将永远道不出他的爱。但所幸我们还是看到老舍先生笔下的“我的北平”。

研读课文4—6节,回答问题

(1).“写什么”

写什么(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动中有静

布局合理

贴近自然

(2).“怎样写”

衬托手法: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3).点评老舍先生的“我的北平”。

你也许没到过北京,但跟随着大师的文字,恐怕你也仿佛来到了那皇城根底下了吧。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与意境?说说为什么。不妨我们与大师对对话吧.这样的一个北平,难怪作者说到最后,“好,不要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明确: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4)既然是“我的北平”,从他的北平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我”?

平凡、淡泊(平民气质“采菊东篱下”传统文人的陶氏情结)

三、拓展阅读:见课件。

《想北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教学重点]

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精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乡愁也是如此,有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国后一段时间又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工作,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领会作者是如何抒写自己难以言说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的。

1、关于老舍的常识

对于老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想请一些同学谈谈对老舍的认识;

明确: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等。

2、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诵全文。

提出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那这个“想”字能不能换成“写”?为什么? 明确:“想”是因为“爱”。

提问: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回答: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为什么会这么想念北平? 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是说不出而已。„„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可是我说不出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2、文中出现了四次“说不出”,有何作用?明明反复说“说不出”还是说了很多,我们也能明显感到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

点评:有时,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而对于过于浓烈的感情也常常不能轻易道出。老舍对于他日思夜想的北平,也达到了这种程度。在文章中,作者反复四次诉说自己的“说不出”,正是爱到极致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正是情深处反无声的表现。

3、一个真爱北平的老舍,一个为了北平真愿成为诗人的老舍,一个真想念北平到落泪的老舍,在后面的段落里,有没有说出对北平的爱?(有)他爱的是北平的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明确:动中有静

人为中显自然(布局合理)(处处有空)

贴近自然

4、北平可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老舍专挑墙根、院子、花花草草的写呢?是不是显得太小气了点?

明确: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要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中表现北平,确实不易,因为“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既不能埋没了北平的种种好处,只“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又不能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关于北平地方风光指南。因此,老舍决定以看待母亲一样的眼光来写“我的北平”,从自己身边的普通事物入手,抛弃了一切美好华丽的字眼,用极平素的语言,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历数北平的好处。来描绘自己心中的北平,传达了自己与北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情感,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5、结合同学找出的句子,体味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明确:A、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比喻、对比、衬托、引用、反复、拟人等)

例句:(1)比喻

北平——自己的母亲

能恰当的表现出对北平深切、真诚的爱,进而打动读者

(2)对比衬托

巴黎未免空旷、使人疲乏——北平动中有静

美国的橘——北平的玉梨

衬托出北平的自然、悠闲

(3)反复

“我说不出”,强调对北平的爱难以道尽。

(4)引用

“采菊东篱下”道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亲近。

B、可以从表达方式上研究(议论、抒情、叙事的地方)

(1)夹叙夹议

如:整个儿与心灵相黏合,它是在我的血里。自己对北平特殊的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描写

描写花、菜、果,侧重颜色。形象的写出北平具有大自然的气息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______;

C、可以抓住重点文句领会文义(主旨句、呼应句、含蓄句等)a)

不像北平那样既

复杂__而又有个_边际_,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__!b)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_老城墙______,坐在石上看水中的_小蝌蚪_____或苇叶上__嫩蜻蜓_____,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_小儿安睡在摇篮里_。

文字不多,但写景、状物、营造气氛,抒发感情,比比到位,如同天成。

c)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_,而在__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_,使它们成为美景。d)

哼,美国的_橘子_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梨__,还不_愧杀__!e)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再北平。那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紧急、北平紧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时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老舍散文的语言特点:

l

纯朴、简练、俗白,平淡却有情致,自由一种亲切感人的味道

l

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如:“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儿的玉梨”“还不愧杀” l

他写《想北平》,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典型化地感染了读者,激起共鸣。

6、课后练习请用衬托的手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地方,字里行间表现真挚的感情。

点拨:可先确定你熟悉的两个地方,然后确定一个主要表述的对象,然后挖掘两个地方在你心目中的不同感受。可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

板书

动中有静(老城墙、嫩蜻蜓、小蝌蚪)

想(爱)北平

布置匀调(胡同、西山北山等)

贴近自然(花果菜)

(二)那么对于这“说不出”的爱,作者真的没有说出吗?在二、三两段中作者是如何表述的?

并谈谈你对这种感情的理解。(可齐读这些句子细细体会)明确:比喻 把自己对北平的情感比作对母亲的情感——情到深处反无声

第二段的后半段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第三段的中间 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补充一:关于老舍对于她的母亲的爱——舒庆春还只有一岁半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了。母亲马氏在四十一岁时得老舍。为一家人六口的衣食温饱,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她还曾在小学校做过佣工。贫苦的家庭生活,全靠母亲独立撑持。

1966年8月24日,不堪文革批斗和污辱的他愤然投太平湖,当时住在东城区的老舍,却单单要走到西城区去投太平湖。不仅因为它离家远,更因为太平湖离母亲近。老舍西城区新街口小羊圈胡同(解放后改名为“小杨家胡同”)是他自诞生直至1924年赴英国这一时期的旧居。而太平湖与其旧居仅一墙之隔。在人生最消沉的时候,老舍想到的是教给他“生命的教育”的母亲;最终他也用自己的生命追随母亲而去。(正应了那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想北平》教学反思 篇6

——《想北平》教学反思

老舍一直是我喜爱的作家之一,生平第一次上课,上老舍的《想北平》,那份激动也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从准备教案、课件开始就一直神经紧绷,直到今天上午上完课,激动的余波还久久不能散去。

第一次上课,我有着太多的惊喜。

我没想到除了师父以外还有其他两位教师在后面听课;我没想到师父会拿着手机在给我拍课堂实录;我更没想到老爸站在门外悄悄地注视着他的女儿„„

下课后,走出教室,刚好遇到和我实习的同学。他说我好厉害,那么多老师在下面听课我都不怕!确实,紧张,已经不是我的软肋了。在这之前,师父带着我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的把文章树立了一边。说道这里,我很惭愧。读透文章,透到每一个字,每一个注释,是我目前需要下大力气的地方。

此外,可能是在大学里参加各项活动随便讲习惯的原因,我过于自信,连详细的教案都没打印出来,只带了自己手写的一页简简单单的纸片就上课了。这就造成了这堂课的一个主要缺陷——各环节之间衔接不自然,有停顿。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要想做到,需要我更加的努力。

下午师父给我看了他拍的课堂实录,回家后老爸也把他看到的告诉了我。虽然在声音的高度方面有了提高,但是肢体语言、表情方面还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比较快乐的,因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在我的引导下经历了:说的不完全——语言不简练——提取关键词——完整表达这么一个过程。我期待着下堂课会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欣喜。

文学院 073班

叶青 010701136

想北平读后感 篇7

运用到的差异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鉴赏能力、探究能力的差异, 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策略。

3.安排多样化课堂学习活动的策略。

4.删繁就简, 回归本体的策略。

【总体思路】

本课以“情”为教学目标和主线。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体悟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爱”以及对祖国, 对民族的深情。在教学过程中, 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 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文本鉴赏和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感悟作者老舍对北平“爱”的无限深情。并能结合写作背景, 感悟作者的“爱”中融合的民族深情。

2.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品评, 能用书面的形式呈现自己的品赏观点。

3.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 探究深“爱”北平的作者的多重身份, 从而透彻体悟作者笔下“我的北平”细小而别样的景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柯灵在《乡土情结》中说:“每个人的心里, 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 失意时想到它。”人在旅途, 精神和灵魂的归宿指向的总是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对作家老舍来说, “北平”就是他魂牵梦萦的那方“土地”。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那方土地, 感受作者的那份深情。

二、理解文题中“想”的含义以及文章的情感主旋律

学生发言、交流后, 归纳:文题中的“想”字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北平的无限眷恋和挚爱深情, 联系文章第二小节, “可是, 我真爱北平”一语, 让学生了解这是作者对北平“爱”的表白。“爱”是《想北平》一文的情感主旋律。

三、鉴赏阅读文本, 感受作者对北平“爱的倾诉”

1.“爱”的倾诉:爱北平如同爱母亲 (从阅读到感悟) 。

(1) 这样的类比, 表明这种爱是与生俱来的, 北平与老舍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血脉相连的关系。 (了解“爱”的特点)

(2) 让学生在文中寻找表明“我”和“北平”“血脉相连”关系的语句, 并有感情地朗读。 (在朗读中体悟)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 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 一大块地方, 多少风景名胜, 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 都积凑到一块, 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 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 它是在我的血里, 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3) 体悟感情的深挚, 爱北平, 如同爱母亲的类比, 爱到说不出, “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 那是因为爱得太深的缘故, 潜藏在心灵的深处, 这是“爱得深挚”。 (运用补充材料, 让学生了解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对母亲的感情有多深, 对北平的感情就有多深。)

补充一:老舍母亲对它一生的影响。

“我的真正的教师, 把性格传给我的, 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 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老舍《我的母亲》)

“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 虽然还有色有香, 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 心里是安定的。” (老舍《我的母亲》)

补充二:老舍对她母亲的爱。

老舍还只有一岁半的时候, 他的父亲就去世。母亲马氏在四十一岁时生下老舍。为一家六口人的衣食温饱, 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还曾在小学校做过佣工。贫苦的家庭生活, 全靠母亲独立撑持。

1966年8月24日, 老舍不堪“文革”批斗和污辱, 愤然投太平湖, 当时住在东城区的老舍, 却单单要走到西城区去投太平湖。不仅因为它离家远, 更因为太平湖离母亲近。因为太平湖与其旧居西城区新街口小羊圈胡同仅一墙之隔。在人生最消沉的时候, 老舍想到的是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追随母亲而去。

2.“爱”的倾诉:爱北平如同爱恋人 (从理解到鉴赏) 。

(1) 老舍爱北平, 不仅爱得深挚, 而且爱得热烈, 如同爱恋人。 (让学生按照如同爱母亲的类比, 归纳这一类比, 教师可适当引领。)

(2) 在文中寻找能表明这种“刻骨铭心”的热烈之“爱”的语句, 体会朗读。

“真愿成为诗人, 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 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这是热烈、缠绵、痛苦的爱) (“杜鹃啼血”相关知识、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

“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 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可以听得见、可以看得见的美好的爱)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 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唯一、排他的固执的偏爱, 有明显的地域情结。)

(3) 缘于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恋, 作者在下文道尽北平的“好” (处处与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中的“巴黎”相比) 。

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 使人安适、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既不挤得慌, 又不太僻静;处处有空儿。

(4) 引领学生进行文本鉴赏活动, 提升文本阅读的高度。

教师就这一部分作范例, 布置学生在课后就“爱北平如同爱母亲”进行鉴赏体验活动。这一活动,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鉴赏能力的差异, 同时“差异”就是资源, 学生可以就文本内容或写作技巧或阅读感受的某一方面进行鉴赏, 也可以就两个或多个方面进行鉴赏, “个性”和“差异”能使这一活动异彩纷呈。

示例:作者敞开心扉, 倾诉对北平的爱的“热烈”, 如同深爱自己的“恋人”。这份热烈是杜鹃啼血的执着, 是浸透心血的缠绵, 是刻骨铭心的唯一。因为这份“爱”, 他道尽北平的“好”, 即使是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中的“巴黎”也无法和北平相比。当我们读完他娓娓叙谈的文字, 定会被这份浓得扯不断的情感所濡染, 也便会含笑纵容了这份偏执的爱。

(鉴赏示例包含内容、写作技巧、阅读感受三个方面)

四、“爱”的溯源 (探究阅读:“爱”北平的作者身份特点探究)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经验和能力的差异,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交流学习, 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 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没有一个“闲人”。)

作者为何要对北平倾诉如此深挚热烈的爱?我们就从作者老舍是个怎样的人说起。

有人曾问舒乙, 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 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人们提起老舍, 就不能不想起北京, 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在《想北平》一文中, 我们能看到一个怎样的老舍呢?阅读文章第六、第七两小节文字, 可以发现作者几中身份的融合。

1. 贫民:

钱不多。喜爱的“草花儿”很便宜, 而且家家有院子, 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 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 是多么省钱省事。

2. 平民:

平凡的日子, 普通的生活。吃的菜、种的花、住的院子、喜爱的水果。

3. 文人:

富有生活情趣, 更富有审美情趣。便宜的“草花儿”也觉得可爱, 还能招蝴蝶呀。“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4. 隐者:

和陶渊明一样, 有热爱自然的情怀, 但作者身处北平城, 却有平和恬然的心态, 是又在陶渊明之上。真所谓“小隐隐于野, 大隐隐于市。”

作者住在北平, 觉得是在享受“清福”。

五、“爱”的本源外显 (文本深理解后的深阅读)

正是由于多种身份特点的融合, 让我们看到作者所爱的“我的北平”是让他可以享受清福、让他心灵安适的北平。于是, 在作者笔下, 为我们呈现的“我的北平”都是一些细小的景致。从什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到胡同和四合院、墙边的花、院里的新鲜蔬菜以及带霜的水果。真可谓“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 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北平在他每一寸肌肤里, 北平在他每一缕血脉中。 (这一教学环节, 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在文本中举例赏、析赏、赏读, 充分体悟“我的北平”给予“我”心灵的安适、精神的寄托)

赏读一:

面向着积水滩, 背后是城墙, 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 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 心中完全安适, 无所求也无可怕, 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仅举一例)

六、“爱”的极致 (主旨升华了悟)

(本文写作背景也让学生在预习时了解清楚。)

此文写于1936年, 当时老舍正在青岛教书, 身在异乡无法享受北平带来的清福和安适, 更为忧心的是, 当时日寇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华北危急, 北平危急!假如家园沦陷, 又如何享受这份朝思暮想的清福与安适呢?“好, 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 是作者摧肝裂肺的一声长叹, 这一声长叹里有无限的忧国情思。也让我们不禁想起了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者的无限“忧思”也体现在他的一首《乡思诗》中:“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 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 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 夕阳白发待归鸦!”由此, 我们说, 作者老舍对北平的“爱”, 是一种爱民族的“大爱”, 爱到无言, 爱到落泪, 真可谓“大爱无言、大爱无华”。

七、结语

想北平读后感 篇8

先说三处改。第一处改是在第一小节里。原文是“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有办法”。改文为:“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有办法。”这里,原文“单摆浮搁”一词很生僻,《汉语大辞典》没有收录,也不见《辞海》,我曾托人请教了一位老北京,这位老北京说这个词是北京方言,意思是“没有什么联系,只是罗列在那里”。改文作“一一”,意思差近。但如何对待名家的著作,要不要保持作品的原貌,怎样看待老舍的语言风格,似乎值得研究。“但要”两字是编者另加的,“但”表示转折,有特地针对的意味,加“但要”两字,语气里似乎说有什么人明摆着要让老舍“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了,会不会有人对老舍提这样的要求呢?显然不会。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也就没有必要用这样的语气来强调。那么作者要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意思呢?联系上文,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很明确的。上文第一句,老舍用“设若”开头,说“设若让我”如何,作的是假设,第二句没有用“设若”两字,但“让我”两字如前,说明“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乃是假设的另一种情况,所以两句都是虚说,语意是并列的,平添“但要”两字,显然没有触摸到作者的本意。

第二处改在第二小节里。为了能使读者看清问题,仍不烦把原文和改文对照列出。原文: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改文: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改文“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和原文“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所表达的意思差别极大。大家知道,老舍对北平的爱是一种至深至切的爱,这种爱很难用语言来做明晰的表达,他用爱母亲来比譬爱故乡北平,目的也正在借以说明这种爱的深厚真切而难以言传。言以达意,一般意义上,语言是能够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言之所以不能尽意者,意真挚而深切也。一笑一泪或许可以传达人类某些特定的情感,但一笑一泪足以传达而言语反倒不能传达的情感却不能反证这种感情的真挚深切,安有一种深厚的感情语言难以传达,只“一笑一泪”就足以传达的!?另外,从文意看,老舍说一笑一泪“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其用意也不在说明作为表达情感手段的语言不如一笑一泪那么富有表现力,他想强调的只是他爱故乡深厚至切,难以言表。一笑一泪之所以“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正是它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把作者内心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怀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出来;一笑一泪之所以不能“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正说明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的极其深切难言。语言无法表达的感情,一笑一泪就把它表达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用得着作者在那里费神费力么?

第三处改动在文章的第六小节里。这处改动之固陋很让人感到有些惊讶。原文是:“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改文则为:“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为什么要这样改呢?揣摩编者的意图,很可能是考虑到结构上的前后连贯。因为后面有“带霜儿的玉李”,从连贯看,前面自然是“包着纸的橘子”。但这种简单的思维却把原文的诙谐和幽默给彻底荡涤了。我们都知道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取决于表现什么样的情感内容。老舍盛赞故乡玉李的新鲜,他要表达的是他对故乡无比深厚的感情!故乡北平是一座古城,然而身居城里却能够吃到刚从地里采摘下来的蔬果,这是北平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老舍深爱北平,并引以为自豪的原因所在。橘子遇到玉李会“愧杀”,使用的显然是拟人手法,“美国的橘子包着纸”用的是主谓式,化被动为主动,生动地描画出了美国的橘子刻意装扮自己的滑稽形象,生动地反衬出了带霜儿的玉李的新鲜可喜,这种意趣和效果又哪里是“包着纸的橘子”刻板陈述所能够表现和达到的?无视内容,胶柱鼓瑟,竟至于此!

顺便再说说三处删。第一处是在第四节“巴黎更近似北平”之后,删去了“——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从破折号的使用来看,被删去的那句话作者是试图用以对“近似”作解释的,意思是巴黎和北平的“近似”不是一下子能够说得很清楚的简单的近似,要拉扯得很远才能说清楚。这个解释说明了巴黎跟北平近似的特殊性,免得读者产生简单近似的误解;第二处是在第六小节“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之后,删去了“对于物质上”几个字,这几个字是一个句首状语,从文章来看,它是文意的过渡标志,标示着下面的文字说的主要是作者爱北平在物质方面、生活方面的缘由。老舍是明朗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舍自然清朗的艺术风格。第三处也在第六小节,编者在原文“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之后删去了“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一句,这句话意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反映了老舍自然质朴的生活情趣,和下面“……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连成一气,目的不在只想表现花草的“价廉”。上述这几句话被编者删去,读者很难理解里面的用心。行文固须简练,但简练的目的也在达意,简练而有损达意,只能算是一种不得文道的“苟简”,又何谈艺术的匠心呢。

《想北平》阅读答案 篇9

(一)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1.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答:北平虽与巴黎相似,但巴黎太显热闹,有些地方又显空旷,不如北平恰到好处,适宜居住.

2.说说你对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句话的理解。

答: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依恋之情。

3.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中的摇篮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

答:具体指北平。相似之处:一是有个边际,二是让人感到安适。

4.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

答: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北平城市动中有静的特点。

(二)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5.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色?

答:写出北平城市布局得当的特点。

6.文中天下第一指的是什么?

上一篇:家长对儿童的祝福语下一篇:壹基金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