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08-03

整理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7篇)

整理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章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依课本结构编排,分八个单元,分别罗列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本资料着重突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辅佐以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对于复习、应考,本份资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编者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罗列了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既有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又包含了大量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且以后者为主。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与复习、应考来说,本份材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我们来看看吧。

(一)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假:假装、假日(2)好:问好、好奇(3)发:发现、白发(4)晃:晃眼、摇晃(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 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

(二)第二单元

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1)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2)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3)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注意不同方式里,标点符号的不同使用方法)

2、积累、讲述名人故事(表达的完整性)

3、积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

4、写人记事作文训练(通过事情反映人物性格)

5、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的句子,简单分析人物性格

(三)第三单元

1、古诗积累与翻译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古诗理解 《夜书所见》

(1)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时节? ① 梧叶、江、篱落 ② 秋叶

(2)诗中笼罩着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静寂、凄冷

② 思乡之情;客居、漂泊、居无定所的孤寂、落寞;童年的留恋、怀想

(3)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④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⑤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⑥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⑦字斟句酌,“寒”“挑”传神(4)举出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和诗篇

3、文章情感的把握:《风筝》

(1)把握《风筝》一文里感情的变化过程,依据相关字句,进行简要归纳

(2)积累表现人物心情或感情的词语、字句

(3)写作:写作一篇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表现人物(或字句)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

4、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依据课文里的描写或叙述,理解文中的字句,或推断出陌生字词句的含义。

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依据第二段的描写,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6、描写: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1)阅读

如《秋天的雨》一文,把握课文里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2)写作 多角度、多方面描写,如描写四季

7、修辞方法——比拟(1)概念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2)作用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3)举例

①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雨》)

②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

(四)第四单元

1、辨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找出各自相关的字句,体会其用法的好处

例:《花钟》一文中描写牵牛花、蔷薇、睡莲、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昙花的字句

2、写作

(1)以生活里自己的感想、启发、收获为素材写作,做到情理明了通达

(2)观察生活里的事物,用日记形式或作文记录下来,做到细致、全面,文笔通畅

3、积累谚语——农谚

(五)第五单元

1、文学常识(1)老子

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2)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记·孔子世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3)神话 ①概念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③ 中国传统神话举例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4)春联 ① 概念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② 概念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③ 名联举例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5)名句 ①温故而知新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口语交际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例如:用自己的话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2)说说自己家乡的古建筑

3、四字词语积累

(1)“ABXX”式(A与B为反义词)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2)“XAXB”式(A与B为反义词)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3)“AXBX”式(A与B为反义词)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

4、写作

收集资料,用文字介绍某一件物件,或某一处风景

(六)第六单元

1、词语积累(1)“AABB”式

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2)“又A又B”式

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3)“不A不B”式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2、句子积累

(1)谚语——祖国风光 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②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④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⑤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2)诗句——自然风景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④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⑥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3、修辞——夸张(1)概念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2)作用

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①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②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4、理清文中结构层次,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中心段

5、体会某些字词句使用的好处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抽出”一词使用的好处

6、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7、作文:写家乡的或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七)第七单元

1、用不同的例子说理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1)《科利亚的木匣》里,理解“果然”的意思(2)《陶罐和铁罐》里,理解“奚落”的意思

3、了解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4、积累童话故事和成语故事;试着编童话

5、反义词

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

6、名句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八)第八单元

1、词句积累

(1)三字句“ABB式”

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2)四字词语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满载而归、如愿以偿、没精打采、沉默不语、目不转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举世闻名、高楼大厦、应有尽有(3)《三字经》三字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猜字谜

3、作文:写人、记事、写景,表达自己的想法

整理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2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整理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整理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4

一、《观潮》

1“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浪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哪个词写得具体形象?谈谈对这句描写的体会。答:“横卧”一词具体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白浪比作白色城墙,从这个比喻中,我体会到 大潮的浪头很高、很宽、很壮观。

4、“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大潮 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5、“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心情迫切,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观潮的人心情惊喜,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6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而且是雄伟、壮丽、罕见的景象。)

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天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形象地写了从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到来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的声响,真是“天下奇观。”)

四、《鸟的天堂》

1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加引号的:引用别人说的话,指大榕树,是一种特殊称谓。

不加引号的:是指在作者心里,大榕树让鸟儿生活得幸福、快乐,确实是鸟的天堂、乐园。表明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认同和赞叹.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部分: 一株:

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大榕树的枝干多,根多,“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用堆可以表示出绿叶的茂盛,显出绿叶的多。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从画线的词语你分别体会到什么? 答:从划线的词语我体会到榕树很大。

4“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画线的词语你分别体会到什么? 答:使我们感受到大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们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5“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本段运用了排比 修辞方法。你从哪些词体会到鸟的天堂里的鸟有什么特点? 答:我从“热闹、到处、到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等词语体会到鸟数量多、种类多、活动自由自在。

6.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说明榕树很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五、《古诗两首》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由于我就在庐山上的缘故。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喻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努力,坚持不懈,光明就在前头。

六、《爬山虎的脚》

1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

一是为了更多地接受光照,二是重力的作用。

2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是因为植物中叶子会尽可能地利用空隙来获取更多的阳光,每片叶子都想得到光照。

如果爬山虎的叶子重叠起来,被挡住的叶子照不到阳光,叶绿素不能制造养分,自然会死掉。剩下的都是不被挡住的。这是爬山虎长时间进化得到的特性

七、《蟋蟀的住宅》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2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因为蟋蟀是用四只脚和钳子,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 对蟋蟀的特殊喜爱之情。

九、《巨人的花园》

1从这篇童话中懂得了什么?

做人不可以任性、自私,要学会用宽容的心去对事、对人。要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帮助别人,而这些品德的培养需要我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十一、《去年的树》 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你为了遵守诺言,为朋友唱歌,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了已被燃烧变成灯火的树朋友。

鸟儿呀,你不要痛苦也不要悲伤,你的树朋友是伟大的,它为了人们变成了火柴,让人们有了光明。小鸟呀!你不要担心你没有朋友了,我会帮你写下环保宣传单,让人们少伐树,多种树的。

小鸟你真好,要是我是树的话,我一定非常非常感谢你。你千里迢迢赶来,就为了实现为树唱歌的诺言。你费尽周折要找到树朋友,真是一个很好的朋友。

鸟儿,我一定会向你学习!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失信于朋友。

十三、《白鹅》

1白鹅的特点:高傲,尽职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见到生客进来,它必然厉声叫嚣,仿佛大声训斥别人似的,表现它的威严。甚至于远处有人也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说实话,它不亚于一只忠实的狗,它拥有天鹅的高贵、美丽,拥有狗的忠心耿耿。从叫声、吃相、步态,让人感受到白鹅的高傲和尽职。

十五、《猫》

1举例子说说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写猫古怪,老实,贪玩,尽职:

“它要是高兴„„”,(可是)“它若是不高兴„„”; “它什么都怕”(可是)“遇见蛇也敢斗一斗”。“说它老实„„可是„„”“说它贪玩„„可是„„”

前三个自然段写大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四自然段写小猫形象实在有些可爱。” 2体会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的作用,还能用这些词语说句子。都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任凭......也......”写出了 猫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造句:(任凭)小红怎么能说会道,慧敏(也)不相信她的谎言了。

“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的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造句: 爸爸让我当医生,但我非当警察不可

“无论......也.....”写出了猫再不高兴时的极端冷漠表现。造句:无论你说得再动听,我们也不会上你的当了。

十七、《长城》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首先,长城的长度和规模都是首屈一指的,世界上没有与之相类似的建筑,而且长城历经战国和秦朝,长时间修成,并且死了相当多的民夫~并且在今天仍然存在,而巴比伦空中花园等等都已经不存在了~

其次,长城是号称在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人造建筑

2、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4“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句子的后半部分,拿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这样很容易让我们想象出长城的宽度有多宽。

十八、《颐和园》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按“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从这些语句不仅看出作者的游览顺序,还从“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体会到作者移步换景、过渡的自然,用词的准确。

2“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滑”字用得真好,因为“滑” 字突出了湖的静与前面的“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动一静,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二十、《古诗两首》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体会体会其中的情感。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入天际.诗人李白对孟浩然怀有依依难舍的感情。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二十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谢谢你,是您的无私捐献,让我获得了新生,我的生命属于你。今后,我也要像你和李博士他们一样,帮助更多的人,特别是要帮助台湾同胞,促进两岸的和平友好。

二十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周恩来立志的时代正值国家满目苍夷,民族多灾多难之时,周恩来因为受到其生活的环境及其母亲等人的教育从小便理解了何为国家,更知国无何以为家之理。故他从很小就已经有了通过学习知晓国情,传播民族思想,唤醒民众之志。所以理所当然的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话了。

2.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周恩来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二十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的含义。这句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从这句意义深刻的语句中,我体会到

1、借物喻人,比喻叶圣陶老先生像爬山虎一样温和、质朴。

2、表示那片爬山虎和叶老先生都给肖复兴留下了深刻印象。

2.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因为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3.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4.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5.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让作者终身难忘。

二十九、《呼风唤雨的世纪》 1读后感受:

古代的时候,人们运用烽火台、马拉松长跑、信鸽等方式传递信息,这种方式既慢又没有保证。后来人们用火车、飞机、汽车来进行书信的传递,不仅提高了传递的速度,还增加了保密性。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用电话和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不仅速度提高了几倍,而且使得千里之外的人们拉近了距离。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理解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呼风唤雨:指具有非凡的本领,能够支配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千里眼:形容看的非常远

顺风耳:形容听的非常远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本课形容科技发展非常快,科技成就很多。

3体会带横线词语的意思

(1)“20”“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说明了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

原指:神仙的超脱自然的法术。说明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利用这种方式寄托美好愿望。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句诗出自 唐代诗人 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意是描写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在这里用来形容科技发展之快,始料未及。

十一、《飞向蓝天的恐龙》

1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那些盗龙类恐龙等小型恐龙在奔跑中长出羽毛变成鸟类。

2体会句子“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变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3“”画线词语表达得很准确,“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指的是恐龙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篇5

8、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祖国迷人的风景:雄伟的长江三峡,秀丽的桂林山水,壮观的秦兵马俑,神奇的敦煌石窟

9、我们祖国有丰富的物产:河北的鸭梨,浙江的龙井茶,新疆的细毛羊,内蒙古的三河马,山西的煤矿,辽宁的铁矿……

10、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11、2、《金色的草地》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12、3、《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a)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一是高,二是陡。4、背写《小儿垂钓》胡令能

13、4、第五课《灰雀》中,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列宁的爱是给灰雀自由,小男孩的爱是夺去灰雀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14、5、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一,说明小男孩很认真给高尔基拍照;二,说明高尔基很有耐心地等小男孩)

15、6、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李四光有着善于发问、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好品质)

16、7、宋庆龄有着怎样的好品质?(诚实守信)我知道描写守信用的成语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

17、11、闻鸡起舞是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意思是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18、5.《花钟》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19、3、古诗意思1.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翁和《夜书所见》

20、《夜书所见》: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那应该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这时候,诗人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诗人一个人。

22、《10风筝》课文里的“风筝”代表着什么,为什么孩子们要寻找飞走了的风筝?

23、(因为风筝寄托着孩子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学了本文,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做风筝时的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的快活→找风筝时的伤心和失望)

24、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快乐精心快活大惊失色哭了垂头丧气)

25、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兴冲冲乐呵呵怒气冲天伤心失望……)

26、《11秋天的雨》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27、6.《蜜蜂》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

28、《玩出了名堂》中的“小人国”指的是微生物的世界,“居民”是指微生物。“玩具”指的显微镜,读了列文虎克的故事,我知道了在玩耍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我知道了细菌.病毒.真菌都是微生物.

29、《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孔子认为“学无止境。

30、《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故事还有:天仙配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桥上授书宝莲灯吴刚伐桂八仙过海夸父逐日女娲造人白蛇传

赞美盘古为了开辟天地,勇于献身的精神。

31、3.《赵州桥》是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3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隐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内容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要讲”美观“。4.《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北宋

33、5.《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译文:长江浩浩荡荡地冲过天门山,江水在这里打着回旋,急转而去。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一片小船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译文: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35、6.《富饶的西沙群岛》围绕”这里风景优美,特产丰富"这句话来写,作者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

36、7.《美丽的小兴安岭》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7、《矛和盾的集合》告诉我们的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38、3、《科利亚的木匣》告诉我们: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因此,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请说说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在起着变化。

4、《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5、《狮子和鹿》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到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第二十九课、读了掌声这课你认识了怎样的一个英子?你对掌声有什么体会?

英子开始是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她变得活泼可爱,很坚强。体会: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第一次:是鼓励的掌声,第二次是赞扬的掌声。同学们的掌声鼓励着英子走出自卑的阴影。鼓励着英子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十课、懂得实验能成功的原因。1、女孩是一个出色的指挥者,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2、同伴们能够团结合作,配合默契。

整理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6

Section A 1.go to the mountains去爬山

2.visit +地点/人

visitor

n.旅游者 3.不定代词:

人:somebody

anybody

nobody everybody

someone

anyone

no one

everyone

物: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

everything

(1)和every相关的 everybody、everyone、everything可用于各类句子。例:Everything goes well一切顺利

(2)和any 相关的 anyone、anybody、anything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例:Mary doesn’t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news(3)和some相关的somebody、someone、something用于肯定句,表示“某人或某物”。例:Someone is singing.(4)Nobody、no one、nothing本身具有否定意义。例:Nobody knows this important secret.(5)形容词与不定代词相连用的位置:

不定代词+形容词 例:something important anything special(6)不定代词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4.go with+sb 和某人一起去„„ 5.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6.quite a few相当多=lots of=a lot of=plenty of 接可数名词a few有一些

、few很少(几乎没有、否定概念)接不可数名词 a little有一些、little很少(几乎没有、否定概念)7.take photos拍照

take photos with 和„„合影

take photos of 给„„拍照 8.what about+名词/代词/动名词 9.Most of the time大多数时间

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取决于Most of 后面所修饰的名词 例:Most of the students go to the beach.例:Most of the water turns green.10.taste/look/feel/sound/smell+形容词

11.一切顺利:Everything was excellent./ Everything goes well 12.你认为„„怎么样?

How do you like„?=what do you think of „?= how do you feel about„? 13.buy sb sth=buy sth for sb 14.Seem 看起来„„

(1)seem+形容词 例:Tom seems tired.(2)Seem like “好像” 例:It seems like a good idea.(3)Seem to do“似乎” 例:I seem to have a cold.(4)It seems/seemed +从句

“似乎” 例:It seems that I can pass the exam.15.nothing much to do没什么事可做

nothing„but

出了„„之外,什么也没有 16.Bye for now 到这该说再见了 17.feed----fed 喂养 18.Keep a diary 记日记

Section B 1.到达

(1)arrive in+大地点

arrive at+小地点

(2)get to +地点(3)reach+地点 2.decide to do 决定做„„

3.try doing sth 动作已发生,不一定付出太多努力

try to do sth

动作未发生,付出努力 4.(1)feel like+从句

“感受到„„”

例:He feels like he is swimming.(2)feel like “想要„„”+名词/代词/动名词 例:Do you feel like taking a walk with me? 5.wonder “想知道,琢磨”后接who,what,why等疑问词引导的宾语从句。

例:I wonder who the man is.6.in the past 在过去

pass v.通过

pass the exam通过考试

7.(1)want to do

(2)want sb to do

(3)want sb not to do 8.Start to do =start doing sth=begin to do =begin doing sth Start 作“开始”讲时,start 与begin 两者可以互换,但是start表示“出发、机器开动、创办”讲时,不能用begin 9.wait for+某人/某物

wait at+地点

例:I wair for the bus at the bus station.10.Over(1)结束

(2)在„„上方(3)遍及all over the world(4)超过,多余=more than 11.太多(1)too many+可数名词

(2)too much+不可数名词

much too+形容词

12.because of +词组/名词/代词/动名词

Because+句子

13.bring 带来,take带走,fetch去取并且拿来 Bring/take

+ 人/物

+ to +地点 14.Enough(1)形容词+enough(2)名词+enough 或者

enough+名词

15.as(1)像„„一样

(2)作为

(3)按照

(4)当„„的时候 16.forget to

未做

, forget doing已做

17.stop doing 停止做„„

Stop to do 开始做„„ 18.dislike =hate 19.why not+动词原形 =why don’t you+动词原形 20.(1)so „ that„ 如此„„以至于„„

(2)so that 为了

He runs quickly so that he can catch up the bus.(3)so +形容词+冠词+名词

such +冠词+形容词+名词 21.Tell sb(not)to do sth 22.Keep doing sth 一直做„„ 23.Jump into跳入

Jump off 跳离

Jump over跳过

Jump out of 跳出

24.come up 出现,发生

25.What +a/an +adj+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

What + adj+可数名词复数+主语+谓语

26.how+adj/adv+主语+谓语

how+主语+谓语

整理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7

1. 熟练掌握课本上的概念、定理、性质、判定、推论等,在开始做题前,做到对课本上知识心中有数.

2. 认真读题,审题,弄清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 把题目涉及到的性质、判定,已知的直接条件,隐含条件,全部标注在图上,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线或符号来标注;

4. 逆向推理出题目结论需要些什么样的条件,一环扣一环的打开题目的面纱,最后直指已知条件.

三角形的角( 多边形的角)

1. 知识点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多边形( n边) 的内角和为( n - 2) 180°.

4多边形( n边) 的外角和为360°.

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6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7正多边形每个内角都相等

8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 例题讲解与方法归纳

例1如图. 已知∠BDC = 142°,∠B =34°,∠C = 28°,求∠A的度数.

分析: 要求∠A的度数,我们可以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来进行求解,已知∠B、∠C与∠BDC,但是要弄清楚∠BDC不是四边形ABCD的内角,它是一个凹四边形,我们首先得找到四个内角,如图分别是∠A、∠B、∠C与∠1

解: ∵∠BDC = 142°∠B = 34°∠C = 28°

又∵∠1 + ∠BDC = 360°

∴∠1 = 360° - ∠BDC = 360° - 142° = 218°

在四边ABCD中有∠A + ∠B + ∠C + ∠1 = 360°

∴∠A = 360° - ∠B - ∠C - ∠1 = 360° - 34° - 28° - 218° = 80°

方法归纳: 充分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n - 2) 180°,多边形的任一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互补.

巩固与提高:

( 1) 如右图,∠1,∠2,∠3,∠4是五边形ABCDE的四个外角,若∠A = 120°,则∠1 + ∠2 +∠3 + ∠4 =____.

( 2) 如右图,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剪去直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 + ∠2 =_______.

( 3)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3∶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

( 4) 在△ABC中,∠C = 60°,∠A - ∠B = 20°,则∠B =____ .

例2如图,求∠A + ∠B + ∠C + ∠D + ∠E的度数 .

分析: 初看此图,很多同学要把它想成一个多边形,然后就想用多边形内角和来求解,这样本题就走了歪路. 此题刚开始接触时,对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是陌生的,而我们要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来解决,把这个五角星的五个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性质求解:

解: 如图在以B为顶点的三角形中标出∠1与∠2,可知∠1是以C、E为顶点的三角形的一个外角,∠2是以A、D为顶点的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根据三角形一外角等于以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有:

∠1 = ∠C + ∠E ∠2 = ∠A + ∠D

∴∠A + ∠B + ∠C + ∠D + ∠E = ∠B + ∠1 + ∠2 = 180°

方法归纳: 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来解决,把这个五角星的五个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性质求解.

巩固与提高:

( 1) 如图,求∠A + ∠B + ∠C + ∠D + ∠E的度数.

( 2) 如图求∠A + ∠B + ∠C + ∠D + ∠E + ∠F的度数.

例3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一个外角的和为13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 这个外角的度数是多少?

分析: 内角和不知,外角不知,有两个未知数,只有一个等量关系,显然要直接求出来,有难度.

思路: 这个外角有一个取值范围,大于0°,小于180°,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解: 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设角度数为X°

则有0° < X° < 180°

∴ ( n - 2) 180° + X = 1300°

即( n - 2) 180° = 1300° - X

而1300÷180° = 7……40°

∴ n - 2 = 7 X = 40°

∴ n = 9 X = 40°

方法归纳: 多边形( n边) 的内角和为( n - 2) 180°. 多边形( n边) 的外角和为360°.

正多边形每个内角都相等

巩固与提高:

( 1) 一个九边形所有内角的度数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_____.

( 2)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比为9∶2,求此多边形的边数.

例4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C > ∠B,求∠DAF与∠C、∠B的关系?

证明∵∠CAB = 1800 - ∠B - ∠ACB

又∵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

∴∠CAD =1/2∠CAB = 900 -1/2∠B -1/2∠C

在直角三角形CAF中

∠CAF = 900 - ∠C

方法归纳: 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ABC同一边上的高和角平分线的夹角∠DAF =1/2( ∠C - ∠B) ,( ∠C > ∠B) .

巩固与提高:

如图,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 = 44°,∠ACB = 68°,求∠DAF的度数.

例5如图,已知AB∥CD,∠C = 125°,∠A = 45°,那么∠E的大小为____.

解: 如图∵AB∥CD,∠C = 125°,∠A = 45°

∴∠1 = ∠C = 125°

∠1 = ∠A + ∠E

∴∠E = 125° - 45° = 80°

方法归纳: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巩固与提高:

( 1) 如图,在△ABC中,∠A = 80°,点D是BC延长线上一点,∠ACD = 150°,则∠B =_______.

( 2) 如图,用“> ”连接∠1,∠2,∠3,∠4为______.

( 3) 如图7,D,E分别在BC,AC上,AD,BE交于F,试说明:

∠AFB = ∠CAD + ∠C + ∠EBC

二、三角形的边

1、知识点: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一点( 这一点可在内部、外面、顶点上) ;

3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4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2、例题讲解

例1如图AD是△ABC中线,AB = 4,AC = 6.

求AD的取值范围.

分析: 已知AB = 4,AC = 6,求AD,三边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无法应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性质.

思路: 把三边归到一个三角形中.

解: 如图延长AD到E,使DA = DE

又∵AD是中线,∴BD = CD

在△ABD与△ECD中.

∴ AB = EC

在△ACE中,AC = 6,AE = 2AD,EC = AB = 4

6 - 4 < AE < 6 + 4

AD =1/2AE

∴ 1 < AD < 5

例2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 a - b - c | - | b + a - c |=____ .

分析: 要化简这个式子,就要打开绝对值,而打开绝对值,就要知道绝对值里面的式子是正还是负,然后,打开、合并就行了.

解∵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a - b - c < 0 b + a - c > 0

∴ | a - b - c | - | b + a - c | = - ( a - b - c) - ( b + a - c)= - a + b + c - b - a + c= 2c - 2a

例3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和10,则它的周长为_____.

分析: 两边分别为5和10,因为是等腰,第三边可能是5. 也可能是10.

解: 1当5为腰时,底为10,三边分别为5、5、10

5 + 5 = 10,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这种情况构不成三角形,不成立.

2当10为腰时,底为5,则三边分别是10、10、5成立

∴周长为10 + 10 + 5 = 25.

方法归纳: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巩固与提高:

1. 下列长度的各级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4 B. 4,5,6

C. 6,2,3 D. 6,8,15

2. 最大角小于90°的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

3.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4则它的周长为 ____.

4.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第三边长X为奇数,则X的值为_____ .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6cm,

( 1) 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长.

( 2) 已知其中一边长为8cm,求其他两边长.

6. 已知a、b、c为三角形三边,化简

| a + b - c | - | a - b + c | - | b - a - c |

7. △ABC为一等腰三角形,D是AC中点,BD把△ABC的周长分12和15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长.

数学八年级( 上) ( 人教版)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三角形的角( 多边形的角)

例 1 ( 1) 300° ( 2) 270° ( 3) 100° ( 4) 70°

例2 ( 1) 解: 如图连接AC

∠1 = ∠D + ∠E = ∠2 + ∠3

∠2 + ∠A + ∠B + ∠3 + ∠C = 1800

∴∠A + ∠B + ∠C + ∠D + ∠E = 1800

( 2) 解如图∠1 = ∠A + ∠B

∠2 = ∠C + ∠D

∠3 = ∠E + ∠F

∴∠A + ∠B + ∠C + ∠D + ∠E + ∠F = ∠1 + ∠2 + ∠3 = 3600

例3 ( 1) 解: 设这个内角为X,则有

( 2) 解: 设此多边形边数为n,则有

( n - 2) ·180°∶ 360° = 9∶ 2

( n - 2) ∶ 2 = 9∶ 2

∴ n - 2 = 9 n = 11

例 4 ∠DAF =1/2( ∠C - ∠B) = 12°

二、三角形的边

1、B; 2、锐角三角形; 3、10; 4、5; 5、( 1) 7. 2 ( 2 ) 8 14 14; 6、- a + 3b- 3c

7、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上半部分为12时,下半部门为15

设 AD = X,则 AB = 2X

则有3X = 12,X = 4

BC + CD = 15 BC + X = 15 BC = 11

三边分别是8、8、11成立.

2当上半部门为15时,下半部分为12

设 AD = X,CD = X,AB = 2X

则有3X = 15,X = 5

BC + CD = 12,BC + 5 = 12 BC = 7

则三边分别为10、10、7成立.

( 二)

三角形全等证明及角平分线性质应用方法归纳

一、全等三角形证明:

1. 知识点

1“边边边”“SSS”; 2“边角边”“SAS”;

3“角边角”“ASA”; 4“角角边”“AAS”;

5“斜边直角边”“HL”.

填出下面的判定

( 2) 已知一边一角

例1如图,点E,F在AC上,AB∥CD,AB = CD,AE = CF,

求证: △ABF≌△CDE.

证明分析: 直接条件AB = CD

间接条件AE = CF,可得AE + EF = CF + EF

即 AF = CE

AB∥CD可得∠A = ∠C

在△ABF和△CDE中

AB = CD,∠A = ∠C,AF = CE,

△ABF≌△CDE( SAS) .

例2如图,为修公路,需测量出被大石头阻挡的∠A的大小,为此,小张师傅在直线AC上取点D,使CD = AC,在BC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CE = BC,连接DE,则只要测出∠D的度数,就知∠A的度数,请说明理由.

[分析]只要构造出△ABC≌△DEC即可,由题意可知所给条件满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AS”,

证明: 由题意知AD,BE交于点C,所以

∠ACB = ∠DCE( 对顶角相等)

∴△ABC≌DEC( SAS) ∴∠A = ∠D

因此,只要测出∠D的度数,就知道∠A的度数了.

例3已知: 如图,AB = AE,∠1 = ∠2,∠B = ∠E,求证: BC = ED.

证明分析,要证BC = ED

只需要证△ABC≌AED

直接条件有AB = AE,∠B = ∠E

间接条件∠1 = ∠2,可得∠1 + ∠BAD = ∠2 + ∠BAD

∴∠EAD = ∠BAC

∴在△AED与△ABC中

∴△AED≌△ABC( ASA)

BC = ED

例4如图,在△ABC中,∠C = 900,点D是AB边上的一点,DM⊥AB且DM =AC,过点M作ME∥BC可得∠B = ∠MED

证明在△ABC与△MED中

∠MDE = ∠ACB,∠B = ∠MED

DM = AC,∴∠ABC = ∠MED( AAS)

3、巩固练习

1、如图,AB = AE,∠ABC = ∠AED,BC = ED,点F是CD的中点. 求证: AF⊥CD.

2、如图,点B,C,D,F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B = EC,AD = EF,BC = DF,探索AB与E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点E,F在BC上,AE⊥BC,DF⊥BC,AC = DB,BE = CF,求证: AC∥DB.

4、如图,在△ABC中,AB = CB,∠ABC = 90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AE = CF.

( 1) 求证: Rt△ABE≌Rt△CBF;

( 2) 若∠CAE = 300,求∠ACF的度数.

5、如图,AB = AC,∠BAD = ∠CAE,AD = AE,求证: △ABE≌△ACD

6、如图,已知AB = AD,BC = DC,求证: OB = OD

二、应用三角形特殊性质证明类题型的方法与技巧

1. 知识点

1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的判定,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垢点在角平分线上

3垂直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4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边对等角,底边上三线合一

5直角三角形性质: 30 度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例题讲解与方法疏理

角平分线类的题型可以按事下步骤进行

1、作出角平分线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所作两条线段相等还有一个直角相等,还有一条公共边可以利用HL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中,已知BD平分∠ABC,∠A + ∠C = 180°求证:AD = CD

分析: 要证AD = CD,通常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或者角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来完成,显然; 图中两个现成的三角形不全等,而已知条件告诉我们BD平分∠ABC,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先作出角平分线到角两边的垂线,过D点作BA、BC垂线分别定于E. F两点.

证明: 如图过D作BA、BC垂线定于E、F两点

∵BD平分∠ABC DE⊥BA DF⊥BC

∴ DE = DF ∠DEA = ∠DFC = 90°

又∵∠A + ∠C = 180°即∠BAD + ∠C = 180°

又∵∠BAD + ∠DAE = 180°

∴∠C = ∠DAE

在△DFC与△DEA中

∴ AD = CD

例2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BAC的补角的平分线交于点D,求证: CD平分∠CAN

分析: 已知条件BD平分∠ABC,就充分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过D作BM、BD垂线,证全等而题目求证CD平分∠CAN,就要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也需要过D点作CA与CN的垂线才能利用判定.

证明: 过D作DE⊥BM DF⊥BN DG⊥AC

∵BD平分∠BAC DE⊥BM DF⊥BN

∴ DE = DF

又∵AD平分∠MAC DE⊥AM DG⊥AC

∴ DG = DE = DF

又∵DG⊥AC DF⊥CN点D在∠CAN内部

∴CD平分∠CAN

例3已知,如图: 四边形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点E在AD上

求证: BC = AB + CD

分析: 要求证: BC = AB + CD,简单的证明三角形全等无法达到题目的要求,而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类题型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就比较复杂了,要求比较高,多数人找不到从何“下手”,因为现有的认知,不能满足问题的需要,问题比较陌生; 这就需要我们把问题进行转化,把它化成我们熟悉的已知的类型,可以作以下转化:

1、把BC边截短,在BC上找一点G使BE = BA那么问题就能化成只需要证明GC = CD,问题就解决了.

证明: 方法一: 如图,在BC上取一点F,使BF = BA,连接EF.

∵EC,EB分别平分∠BCD和∠ABC

∴∠1 = ∠2∠3 = ∠4

在△ABE和△FBE中

∴∠A = ∠5,∵AB∥CD,∴∠A + ∠D = 180°

而∠5 + ∠6 = 180°,∠6 = ∠D

在△FEC和△DEC中

∴ FC = CD,∴ BC = BF + CF = AB + CD

2、把短边AB或CD补长,如图延长BA到F,使AF = CD问题就转化成求证: BC = BF.

方法二: 如图,延长BA、CE交于点F

∵EC,EB分别平分∠BCD和∠ABC

∴∠1 = ∠2∠3 = ∠4

∠2 = 1 /2∠ABC,∠3 = 1 /2∠BCD

又∵AB∥CD,∴∠ABC + ∠BCD = 1800

∴∠2 + ∠3 = 1 /2( ∠ABC + ∠BCD) = 900∠BEC = 900

在△BEC与△BEF中

∠BEC = ∠BEF = 90°

∴△BEC≌△BEF( ASA) ,

∴ BC = BF,EC = EF

∵AB∥CD,∴∠EAF = ∠D,∠F = ∠4

在△EAF和△EDC中

∴ CD = AF,∴ BC = BF = BA + AF = AB + CD.

3、巩固练习

1、如图,在△ABC中,BD = DC,ED⊥DF,求证: BE + CF > EF

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DE⊥BC交∠BAC的平分线于点E,EF⊥AB于点F,EG⊥AC的延长线于G,则BF = CG,为什么?

3、如图,在△ABC中,∠B = 90°,AD为∠BAC的平分线,DF⊥AC于点F,DE = DC,那么BE与CF相等吗? 请说明理由:

4、. 如图,已知AB = AC,BD = DC,DE⊥AB且交AB的延长线于点E,DF⊥AC且交A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 DE = DF

数学八年级( 上) ( 人教版)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二)

一、全等三角形证明

1、证明: 如图,连接 AC,AD

∴在△ACF和∠ADF中,

∴△ACF≌△ADF( SSS) ,∴∠AFD = ∠AFC

又∵∠AFD + ∠AFC = 1800,∴∠AFD = ∠AFC = 900,∠AF⊥CD,

2、解: AB与EC的位置是AB∥EC

理由如下: ∵BC = DF,∴BD = CF

∴△ABD≌△ECF( SSS) ,∴∠B = ∠ECF,,∴AB∥EC

3、∵ BE = CF,∴ BE + EF = CF + EF,即 BF = CE

∵AE⊥BC,DF⊥BC,∴∠AEC = ∠DFB = 900

在 Rt△AEC 和 Rt△DFB 中

∴∠ACE = ∠DBF,∴AC∥DB

4、( 1) 证明: ∠ABC = 900,∴∠CBF = ∠ABE = 900,

在 Rt△ABE 和 Rt△CBF 中,∵ AF = CF,AB = BC,

∴ Rt△ABE≌Rt△CBF( HL) .

( 2) 解: ∵AB = BC,∠ABC = 900,∴∠CAB = ∠ACB = 450

∴∠BAE = ∠CAB - ∠CAE = 450 - 300 = 150,

由( 1) 知Rt△ABE≌Rt△CBF,∴∠BCF = ∠BAE = 150

∴∠ACF = ∠BCF + ∠ACB = 150 + 450 = 600

5、证明: ∵∠BAD = ∠CAE,∴∠BAD + ∠DAE = ∠CAE + ∠DAE

∴∠BAE = ∠CAD,在△ABE和△ACD中,

∴△ABE≌△ACD( SAS)

6、

∴△ABC≌△ADC( SSS) ,∴∠BCO = ∠DCO

∴△BCO≌△DCO( SAS) ,∴OB = OD

1证明: 延长FD到C,使DG = DF,连接BC,EG

∴△BDG≌△CDF( SAS)

∴ BG = CF

∵ ED⊥DF,

∴∠EDG = ∠EDF = 90°

∴△EDG≌∠EDF( SAS) ,∴EG = EF

在△EBG中,BE + BG > EG,∴BE + CF > EF

2、解: 连接BE和CE

∵ EF⊥AB,EG⊥AC,

∴∠BFE = ∠G = 90°

∴△BED≌△CED( SAS) ,∴BE = CE

∵AE平分∠BAC,EF⊥AB,EG⊥AC,∴EF = EG,

∴ Rt△EBF≌Rt△ECG( HL) ,∴ BF = CG,

3、解: BE = CF,理由:

∵AD为∠BAC的平分线,

∵DF⊥AC,∴∠AFD = ∠B = 90°.

∴ BD = DF,

∴ Rt△EBD≌Rt△CFD( HL) ,∴ BE = CF

∴△ACD≌△ABD ( SSS )

∴∠CAD = ∠BAD

又∵DE⊥AB,DF⊥AC,

上一篇:信息化能力建设培训体会2003下一篇:幼师开学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