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024-10-0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选9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篇1

三年级词语

钓鱼 标本 坪坝 傣族 打扮 飘扬 蝴蝶 穿戴 孔雀 跳舞 摔跤 粗壮 尾巴 摇晃 长进 景颇族 德昂族 阿昌族铜钟 枝干 玩耍 绒毛 假装 合拢 花瓣 朝向 观察 手掌 有趣 笔陡 铁链 发颤 冰鞋 蒲公英 天都峰 笑呵呵似乎 奋力 鲫鱼 照相 汲取 勇气 居然 攀着 鼓舞 咱们 槐乡 槐树 花苞 清香 舌头 米粒般 一簇簇 胜利者 耷拉 染料 槐米 辫子 觅食 磨好 磨面 磨石 郊外 梦乡 胸脯 婉转 诚实 或者 进攻 面包渣 白桦树 摄影师可惜 低头 散步 严寒 明媚 纸团 鞠躬 打量 沙发 吩咐 停当 胶卷 秘书 记者 乌龟 杂志社 侧过脸 咧开嘴一辆 电车 准备 突然 摆弄 著名 躲闪 兴趣 恐怕 历史 陨石 大坑 突兀平整 斧头 孤零零 捉迷藏 高尔基卧室 考察 秦岭 流域 遗迹 震惊 冰川 推动 旅行 研究 根据 漂亮 脚步 扑空 叠花篮 地质学 水磨坊(fáng)解释 道歉 失信 晋朝 祖逖 刘琨 效力 启发 武艺 凛冽 酷暑 刮风 队伍 纪律 黑暗 挑促织 小扇子 一枚枚 茱萸 芦塘 憧憬 拼命 树梢 风筝 奔跑 倏地 嘣地 歇息 田埂 踪影 希望 抖动 算术 音乐厅 一排排一阵阵钥匙 颜料 留意 炎热 枫叶 支持 拥护 篱落 佳节 柿子 菠萝 喇叭 衣裳 衔来 仍然 放大镜 显微镜 微生物 喜鹊 邮票 粮食 加紧 手臂 道别 蟋蟀 振动 歌韵 叮咛 辽阔 绽开 凌晨 蔷薇 懂得 忿忿地 清而轻 重而浊 暮色 苏醒 睡莲 干燥 灼伤 温度 湿度 淡雅 花蕾 昆虫 传播 吻合 花圃 大致 难过 安济桥 石拱桥 作zuō坊 修建 娇嫩 适应 昙花 辨认 试验 证实 记号 几乎 阻力 推测 激动 花粉 包括 淙淙地 呼呼地 一乘shâng轿子 逆风 沿途 陌生 本能 浪费 镜片 看守 荷兰 阅读 清闲 细微 看门 敲钟 固定 石栏 懒洋洋 圆溜溜 霓虹灯 调节 聘请 拜访 俄国 简单 玩具 骆驼 商人 跛脚 详细 脚印 啃过 究竟 指点 无论 矛和盾 雨点般 堆积物 果然 佩服 辽阔 砌成渊博 传授 血液 桥墩

曲阜 品行 茂盛 横跨

洛阳 迎候 滋润 创举

终于 论语 祖宗 减轻

长袍 混沌 宇宙 冲毁

学问 盘古 创造 石料

行礼 抡起 下降 坚固

老聃 斧头 缓缓 雕刻

孔丘 猛劈 洨河 缠绕

拜见 逐渐 隋朝 精美

纳闷 累倒 石匠 精心

仲尼 四肢 设计 前爪

止境 肌肤 雄伟 遥望

迷失 定时 相距 成果

法西斯 看不起 配得上

挣zhâng脱 默默地 麻痹症 落lào下 慢吞吞 骤然间 联欢会 给予树 圣诞节

智慧 才干 图案 参加 赵县 厘米 汴梁 热闹 保存 完整 撑船 摊贩 官吏 街市 棒棒糖 洋娃娃 恶作剧 油亮亮 招牌 毛驴 悠闲 溜达 拽住 惊扰 栏杆 传神 欣赏 潋滟 富饶 岛屿 前哨 交错 飞舞 圆溜溜 胖乎乎 红扑扑 山崖 峡谷 色彩 岩石 珊瑚 鹿角 海参 蠕动 披甲 威武 红缨 条纹 贝壳 产卵 香甜 乐陶陶 喜滋滋 静悄悄 逃跑 栖息 鸟粪 肥料 形状 栎树 嫩绿 融化 汇成 涨满 俯下 挡住 沉浸 视线 展示 雾沉沉 雨蒙蒙 绿油油 利剑 宿舍 照射 苍翠 榛子 蘑菇 药材 刮过 紫貂 舔着 收藏 诱人 宝库 松子 盛开 黑糊糊 白花花 凤尾竹 膝盖 香港 璀璨 航运 贸易 金融 购物 港口 生意 乐意 市场 粤菜 佳肴 饮食 肯定 桅wãi杆 欢唱 招呼 古老 海豚 海狮 清澈 闪耀 焰火 游客 恢复 镀金 矗立 集合 手持 蜗牛 自卫 保命 敬礼 好奇 洁白 招引 忽然 履带 坦克 神威 招架 木匣 战场 手锯 赶走 抢走 铲子 台阶 测量 躲避 避免 这些 仰望平整 转告 奇怪 陶罐 御厨 骄傲 奚落 傲慢 谦虚 懦弱 轻蔑 确实 神气 争辩 碰撞 恼怒 羞耻 依然 继续 仙子 扇子 专门 理会 覆灭 宫殿 倒塌 荒凉 覆盖 尘土 掘开 惊讶 朴素 兴奋 吵架 捧起 倒映 凉爽 丰收 杨树 气味 菠萝 影子 倒影 匀称 泛起 撅起 抱怨 逼近凶猛 犹豫 撒开 喘气 机会 文静 教室 留心 艳丽 密切 关系 传播 残疾 姿势 轮流 投向 情况 掌声 持久 热烈 镇定 情绪 讲述 故事 讲台 鞠躬 适宜 飞散 超常 名堂 等候 忧郁 游戏 歧视 鼓励 面对 勇气 普通 实验 铅锤 如实 获奖 堵住 顺着 教育 重量 节省 美观 回首 杏黄 危险 选购 试探 话题 礼物 担心 讨论 宽裕 分享 甜蜜 心意 前夕 提醒 采购 名贵 炮口 首次 玩意 长处 商场 口袋 猜测 立即 逛街 援助 盼望 拥抱 仁爱 体贴 善良 卡片 调皮 度假 免得 当初 获得 显然 暗示 暑假 轮椅 羡慕 随便 背诵 陪同 告别 私塾 照例 戒尺 霎时 家庭 成绩 挨打 茶杯 顺利 绳子 代表 祝福 稀罕 迸发 立刻 酿蜜 衙门 监牢 吆喝 耕地 疙瘩 额角 松绑 咆哮 标点 使劲 动听 上升 全部 栏板 可口

千呼万唤 大惊失色 翩翩起舞 凌空飞起 绚丽多彩 引人注目 白发苍苍 满载而归 自言自语 一本正经 欢蹦乱跳缕缕炊烟 翻来覆去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惹人喜爱 垂头丧气 五彩缤纷 你挤我碰 频频点头 舒舒服服 鲜花朵朵 争奇斗艳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 挤来挤去 千里迢迢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毫无保留 奔流不息 世界闻名 相互抵着 双龙戏珠 名扬中外 来来往往 形态各异 古都风貌 淡妆浓抹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葱葱茏茏 五洲四海 灰心丧气

五光十色 密密层层 南海之滨 刻舟求剑

高低不平琳琅满目 璀璨无比 一摇一晃

各种各样 应有尽有 左抵右挡 不假思索

成群结队 物美价廉 难以招架 兴高采烈

颜色不一 一应俱全 庞然大物 沉默不语

千奇百怪 大饱口福 相提并论 如愿以偿

渔业工人 举世闻名 和睦相处 彬彬有礼

四脚朝天 夜幕降临 翻来覆去 抽刀出鞘

祖祖辈辈 五颜六色 精美别致 恋恋不舍

飘飘摇摇 高楼大厦 没精打采 糊里糊涂

芬芳迷人 欢蹦乱跳 地质学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篇2

一、全册整体阅读教学要义

近几年来, 整体阅读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视。特别在新课程实施以后, 语文阅读就更加强调对单篇文章的整体感知, 要求从阅读层面中读者的角度来谈整体感知。但目前的研究较多的是关注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整体性教学, 而忽略了全册教材这一“更大”的整体。如果教师一味地逐一进行课文教学, 就会使学生很难对语文知识形成科学有效的序列。一册教材是由一个个单元组合而成, 而一个单元又是由一篇篇文章组成的。但在编写教材时, 每一年级、每一学期都有其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而同一教学目标、同一知识内容又不是在一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 而是通过全册教材中的一系列文章来训练完成, 是一种非线性的螺旋式提高。因此, 教师应研究全册教材的整体阅读, 以求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全册整体阅读教学操作方法

(一) 学生整读:通读全册

在学生刚拿到语文课本后, 教师应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从整体入手, 将全册课本从头到尾浏览一遍, 初步感知全册学习内容, 并在目录里标注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在学生通读了全册教材后, 教师应进行开卷检测, 考查学生对全册课文认知层面的掌握程度。而在开卷做题时, 学生又必须再一次翻阅书本, 这样学生就已通读了全册至少两次。长期如此循环渐进, 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良好的语感也将随之逐渐形成。

(二) 教材整合:通览全册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我们灵活运用教材, 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 即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可以精读某些单元、篇章, 也可以略读某些单元、篇章, 甚至可以重新整合教材———重新调整教材课文的篇章, 整合成新单元, 或者是课内的部分课文与课外的某些篇章整合成新的探究单元。然而, 这种教材的整合如果仅仅站在师本位上去思考, 就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情绪和学习感受。因此,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 根据不同学生, 不同的兴趣点, 对该册教材的课文进行重新整合, 建立知识的横向联系, 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三) 师生整理:通晓全册

在学完整册书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画“知识树”, 回顾并整理全册教材。这样有利于学生把书读薄, 使学生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能力要求、编写意图、等有个更清晰、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三、全册整体阅读教学效果分析

(一) 全册整体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 这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也是推动他们探求知识的一种激发剂, 是个体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学生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后回到校园, 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求。因此, 教师在开学伊始, 在学生未学课文之前就可以让他们把整册书通读一两遍, 使他们对本学期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改变学习的态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选取三年级一班的学生, 检测其在三年级下学期使用人教版第六册教材情况。学生通读了整册书后, 找出了自己喜欢的文章,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再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文章并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调查结果如附表。

从附表可以看出:教学前, 由于教师还没有讲授课文, 学生更多地关注文章的形式和内容, 这是因为活泼生动的情节、切合当前学生的阅读口味, 更容易吸引学生把阅读进行下去。至于文章的内涵学生却没有过多深究。可随着教师对课文的深入讲解, 那些看似不感兴趣的文章越来越被学生喜欢, 他们开始喜欢那些耐人寻味、有思想内涵的文章, 而且能产生长远的兴趣。在教学后, 我们对学生喜欢文章的原因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9.3%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文章的原因是文章的思想吸引人, 特别是对反映人性、关爱、平等为主题的文章, 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42.5%的学生则认为文章的写法吸引人, 如喜欢《荷花》的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把作者当成一朵花来写这种写法很特别, 文学效果很好;2%的学生认为内容吸引人。可见, 文章的内涵以及写法的选择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明显的影响。

(二) 全册书整体阅读教学有利于以学定教

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开始对各种题材、体裁的课文产生了各自的喜好。学生在对全册书进行通读后,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点, 对本册教材进行归类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做到“以学定教”。

1.对于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故事性强、学生易于理解的课文, 课堂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互学为主, 教师则采用讨论、质疑等活泼的方法教学。有时教师可与学生互换角色, 让学生当老师, 拿起教鞭上课;教师当学生, 坐在学生的座位上, 向“老师”发问。通过这些方式, 学生既学会了课文, 又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画杨桃》一课, 学生在教师没教之前已经很喜欢, 这时教师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或者辩论会等形式, 放手让学生去学, 教师只在旁边进行点拨, 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对于学生不喜欢而文学价值又比较高的课文, 教师则需要花大力气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发现文学的奥妙。这也将是本册教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黄山》这篇课文, 教之前仅有11名学生喜欢, 教师在教学时带领学生细细品味, 并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这样教学后有30名学生喜欢。可见, 通过整体阅读能有效地调整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这些都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优化途径。

3.对介于学生喜欢与不喜欢之间的课文, 教师则需要设置有梯度的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四、全册整体阅读教学的思考

1.在“教学前与教学后学生对课文的喜欢人数变化”表中, 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无论是教学前还是教学后都很低。纵观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 从一年级开始, 每个学期都安排了古诗内容, 一年级9首, 二年级8首, 三年级8首, 四年级8首, 五年级8首, 六年级8首。可随着年级的增长, 学生喜欢古诗的程度却在逐年下降。由于对字词的生疏、生活背景的隔离, 学生很难对古诗产生情感认同, 难以做到通畅阅读文本, 也就难以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因此, 教师在整体教学中提高学生品味、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全册书的整体阅读教学始终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它与其他整体阅读教学一样, 并不排斥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的重点讲授。整体阅读是教学的起点而非终点, 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剖析, 并进行必要的对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训练,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更深刻、更透彻。

3.心理学家认为, 人总是倾向于记住开始的事情, 可能是因为人对首先呈现的项目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和心理努力, 造成了首位效应。另外, 由于在最末了的项目和测验之间几乎不存在其他信息的干扰, 造成了近位效应。因此, 在教材安排或教学安排方面, 教师应充分考虑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通常, 教师会把一些美文放在开学或临近期末教, 但因学生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后, 心思还没那么快回到学习上来, 一开学就安排学一些经典的文章可能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 教师可集中把这些文章的教学安排在开学后一周和学期的后半段,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篇3

在《鲸》一文中,多处运用了比较这一常用的说明方法,使鲸的特点更为突出、鲜明。

一是与人比较。如“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以人的身高加臂长“还够不着”来表现鲸张开嘴的高度:用“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来说明鲸嘴张开的宽大空间。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出鲸的头部有多大,那么整头鲸的体积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与猪比较。如“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突出了鲸体积大、体重沉的特点,一条鲸舌就相当于几十头大肥猪了,那整头的鲸该有多重呢?

三是与牛羊比较。一处是“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说的是它的生活环境;另一处是“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说的是它的呼吸特点,这些都说明鲸与牛羊一样,属于哺乳动物。

四是须鲸与齿鲸比较。用“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说明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吃食物的方法也不同;用“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说明它们呼气的情形也不同。

比较可以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理解。让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好好地体会吧!

《新型玻璃》中的过渡

要让两岸畅通,必须在河上“架桥”;要把文章的上下段衔接起来,必须运用“过渡”。《新型玻璃》一文就很巧妙地用了过渡的技巧。

1、分类过渡。如第二自然段的开头:“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用“另一种”从第一自然段介绍的“夹丝网防盗玻璃”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的开头:“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用“还有一种”承接上面介绍的“非常坚硬”的玻璃过渡到介绍“变色玻璃”。这样的过渡承上启下,使文章的叙述顺当、自然。

2、想象过渡。如第四自然段用“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作过渡句,通过设想、想象的句子引出另一段内容来,把上下两段意思不同的内容连为一体,使文章的脉胳畅通。这样的过渡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3、设喻过渡。如第五自然段用“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这样的比喻,讲了噪音不好对付;接着又用“尽管……还是……”的句式来说明“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引到介绍“吃音玻璃”。这样的过渡也是通顺流畅的。

学会给文章的段落之间“搭桥”,使自己的文章过渡自然,文气贯通,这也是一个需要下力气学习的技巧。

《圆明园的毁灭》的“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堪称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仅存的残垣断壁,诉说着百年的耻辱。《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好教材。

1、惋惜之情。课文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表现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而课文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作结尾,首尾呼应,更是在痛斥侵略者罪行的同时,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中国人民而且全世界人民也深感惋惜。

2、赞叹之情。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先讲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讲圆明园的种种景点,两个“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等句式突出了景点之多,而“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等句子充满诗情画意,突出了景点之美,说明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然后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其中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它的“举世闻名”的确值得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3、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从“他们把园内……任意破坏、毁掉”,从“凡是……统统掠走”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极度贪婪:从“实在……任意……”的句子中可以看到侵略者的极端残暴,毫无人性。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

《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

1、壮气惊人。在日寇“大举进犯”的严酷形势下,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五个人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又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都展现了革命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壮言动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一个“走”字,体现出他的判断之果断,态度之坚决,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当子弹打完时,班长带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语言,充分表现了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3、壮形感人。第二段塑造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英雄群像: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第四、五两段集中描写班长的英雄形象:负了伤仍指挥战斗;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群;带领战士以石砸敌,“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形象实在感人至深。

4、壮举撼人。狼牙山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直指云天。山势陡峭,尤其是山顶路依山崖,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而五壮士临危不惧,舍身跳崖,显得那样镇静:班长“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惊心动魄的壮烈举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难忘的一课》中的修辞

《难忘的一课》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突出了中心思想。

1、三处反复。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台湾教师“一笔一画地写着”“很认真,也很吃力”。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越来越“起劲了”。第三次是“我”和台湾教师握手话别时“激动地重复着”,心中涌现出无限的感叹。三次反复突出了文章的“魂”——深深的“光复”喜悦和浓浓的爱国情感。

2、两个对比。课文中用日本统治时代“不准许”学习祖国文字、讲祖国语言与台湾教师偏偏认真写中国字、说中国话,并且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来进行对比;又用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而现在是“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来进行对比,抒发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无比激愤、痛恨之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钟爱之意。

3、一句反问。课文的最后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吗”这一反问句作结尾,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从“我”的深受感染出发,提出问题,激发读者深思,从而更加凸现了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在这里,言语不多含义深,一句反问力千钧。

《太空“清洁工”》的说明方法

《太空“清洁工”》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讲的是太空“清洁工”的来历、作用和本领。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1、数字说明法。如“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这里就运用了数字来说明它体积不大,却花费不小,价值不小。

2、诠释说明法。文章中对太空垃圾的概念就运用了诠释说明:“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3、比喻说明法。首先课题就是把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地球卫星比成太空“清洁工”。又如“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这句话里用“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来比喻太空垃圾的“横冲直撞”,说明它极大的破坏性。这些都是比喻说明。

4、拟人说明法。如“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把太空“清洁工”当成人来写,能够像人一样去“抓”“牺牲”,同时把太空垃圾戏称为“捣蛋鬼”。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2 篇4

第一课时

1.交流练笔 互相学习

(1)介绍一下你最近几天的练笔活动。

(2)为了提高习作水平,除了练笔,你还做了什么?

(3)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2.阅读文本 自主选题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之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你写的怎么样。

【习作2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题目自拟。课本第31页】

3.阅读例文 交流构思

(1)阅读《优秀课外练笔》,谈一谈读后的感受,也可以简要评价一下。

(2)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谈一谈自己的构思。

4.自主创作 一气呵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第二课时

5.内部交流 典型推荐

请完成习作的同学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推荐一下小组内优秀的作文,准备参与集体交流评价。

6.组间交流 自主评价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最后将习作反馈到各自的小组,再互相交流一下,看一看其他同学对自己习作的评价,进一步发现自己习作存在的问题,准备进行自主修改。

7.针对问题 自主修改

针对在交换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善,准备参加展示活动。

8.快乐展示 分享美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篇5

( ) ( ) ( ) ( )( )( )( )

颤抖 婉转 摄影 蹴鞠 区域 丧命 钥匙

( )( )( ) ( )( ) ( ) ( )

纳闷 接济 堆砌 栖息 虫卵 涨红脸 懦弱

二、读拼音,写词语。(10分)

wánshuǎ yǒngqì jiǎzhuāng jūrán chuítóusàngqì

( ) ( ) ( ) ( ) ( )

Lǚyóu shìying nàmèn jiāonèn bēnliúbùxī

( ) ( ) ( ) ( ) ( )

三、根据例子和要求写词语。(12分)

1.写出三个表示颜色的四字词语:( )( )( )

2.写出三个表示人物动作或神态的四字词语:( )( )( )

3.静悄悄(ABB):( )( )( )

4.小题大做:( )( )( )

四、按要求填空。(21分)

1.昙花的花瓣( ),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 )淡雅的花蕾,向人们( )

2.我背的《三字经》中有劝说我们小时候要好好学习,不要等年老以后后悔的句子,我能写下来( )。

3.《狮子和鹿》中当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时,你会告诉它(,)(填语文园地七中背诵的八字成语),让它明白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4《陶罐和铁罐》中,铁罐对陶罐说话时是( )的,而铁罐回答时态度却非常( )。(根据你的理解,填上一组反义词)。

5.假如你的同学或是朋友不喜欢读书,你会用哪句名言来劝他:( )。

6.孔子很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还曾经不远千里拜( )为师,他的这一举动告诉我们( )(填成语)。 [6] 还能写出一句孔子的名言( )。

6.从这册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 )( )这两位外国名人对青少年的尊重、关怀、爱护;同时也感受到我国地质学家( )从小就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 )诚实守信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荷兰人( )在玩中发明了( ),发现了( )。我不但了解了很多名人,而且还领略了我国隋朝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的全貌,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更是让我对八百年前北宋都城汴梁的热闹场面一睹为快。

五、我会写句子:(5分)

1.我能用几句非常形象的话写写冬天带给我的快乐和烦恼( )。

2.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我会用上不是……而是……)(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20分)

五星花

在百花中,我最喜欢五星花了。

我家门前有一小块空地,初春时节,我撒了一些五星花籽。大约十几天左右,花籽发芽了,两片小豆瓣似的绿叶,显得那么嫩,那么弱。

又过了些天,五星花长大了,枝繁叶茂。我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看看它,给它浇水、拔草,有时还要施点肥。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五星花的茎长得更加粗壮了。我找来一根长竹竿,插入土里,让它围绕着竹竿向上爬,有了竹竿的支撑,五星花长得比我还高,踮( )着脚我也摸不到它的头了。仲( )夏时节,五星花小巴掌大的绿叶更加郁郁葱葱。在叶子紧挨茎( )的地方长满了绿豆大小的花蕾,几天之内,这些花蕾纷纷绽开。像火一样红的五星花,多么可爱呀!它的花瓣有五个角,远远看上去像一颗颗五角星,五星花的名字可能由此得来。近看,乳白色的花蕊旁还有几个像头发一样细的花丝。阵阵微风吹来,花蕊就像弹( )簧一样不停地颤抖着。鲜红的花朵在随风起伏的绿叶衬托下,像一束束节日的礼花。五星花虽然没有浓郁的芳香,但它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感觉,使人向往,让人陶醉。

秋天到了,五星花开始凋( )谢了,秋天的五星花虽然失去了光彩,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给划线的字注音。

2.作者写五星花时抓住了五星花的( )( )( )( )的变化,依次写了五星花在( )( )( )季节的生长特点。

3.文中的好词真不少,如“随风起伏”等,请你再找四个写在括号里,积累起来:( )

4.用直线画出文章中描写仲夏时节五星花的句子。这些句子通过对五星花形状、颜色等特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5.比较、仿写句子:

例句:A、五星花长得很高。

B、五星花长得比我还高,踮着脚我也摸不到它的头。

七、习作题。(25分)

我本是一棵挺拔的小树,在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滋润下快乐地成长着,可是有一天……在小树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仿写:A、他跑的可快啦!

B、请你以《小树的自述》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2.201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3.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4.201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5.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6.2016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7.2014-2015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8.2014-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9.最新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篇6

习作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

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

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篇7

《观潮》是一篇以叙事的形式出现而重点在写景的文章。它有以下一些写作特点:

1.首句简当。文章首句开门见山, 引用了人们的朴素赞语“天下奇观”, 而且是“自古以来”, 既显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声势, 又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影响历史悠久。寥寥数字, 如同一个双响爆竹, “噼啪”震天, 清脆响亮, 点题简当。

2.层次清晰。文章写钱塘江大潮, 先写潮来之前:“江面很平静”“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人们是“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等着, 盼着”。再写潮来之时:“响声越来越大”“浪潮越来越近”……人们是“踮着脚往东望去”。最后写潮来之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渐渐“恢复了平静”。条理清楚, 思路清晰。

3.比喻增色。文章中一些生动的比喻句, 为课文增色不少。如用“好像闷雷滚动”来比喻大潮将要到来、在远处发出的声音, 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来比喻大潮的浩大气势, 用“如同天崩地裂”来比喻大潮的巨大声响, 用“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来比喻大潮给人们的强烈震撼。这样的比喻惟妙惟肖, 富有情趣。

《观潮》中的“动”“静”描写

《观潮》一课运用了“摹形”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潮没有来、将要来、来到后、渐渐退去的过程。

1.没有来———横卧眼前。开始, 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是“平静”的, 这是一种静态描写, 显示的是一种平和的景象。

2.将要来———闷雷滚动。听,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 “响声越来越大”, 而且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出现了一条白线”。这是大潮将要来时的情景, 是动态描写。

3.来到后———山崩地裂。随着白线的向前移动, “逐渐拉长”, 钱塘江“白浪翻滚”“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真是气势磅礴, 而它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又活生生地勾画了它的声势, 加上“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夸张性描写, 更使钱塘江大潮摄人魂魄, 激人壮志。这段动态描写是全文的高潮和重点。

4.退去后———恢复平静。“潮头奔腾西去”, 表示着退潮的开始。“过了好久, 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说明钱塘江大潮已经完全退去了。这是一段静态描写。

在《观潮》一文中, 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以静—动—静的顺序摹写钱塘江大潮之形, 生动形象, 令人神往。

《鸟的天堂》的“语言美”

《鸟的天堂》一文流畅自然, 朴实生动, 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一、准确传神, 生动形象。作者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 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 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如“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的“似乎”用得十分神奇, 把感觉和景物融为一体, 引人遐想;“颤动”二字真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写活了。“似乎、颤动”传神地把作者当时的感受、联想融入写景, 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 意境深远, 妙不可言。第二次去看榕树, 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 充分写出了鸟的形态多种多样, 生动形象,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节奏明快, 情深意厚。全文节奏鲜明, 声音铿锵, 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如写静态的榕树, 多用长句, 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 以词为句, 长短错落, 生动热闹, 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 “看清楚了这只, 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了那只, 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式表达感情。如用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划船途中, “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 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当被大榕树的生命力所倾倒, 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 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结尾的“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抒情更显得异常强烈, 震撼人心, 如豹尾般有力。

三、欲扬先抑, 气韵贯通。文贵曲忌直, 本文就采取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的错觉, 先抑, 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 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憾, 又抑, 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 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前后对比, 波澜起伏, 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全文自然流畅, 朗朗上口, 气韵贯通, 如写动态的第一段, 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 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 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 再到鸟开始飞起, 最后到处是鸟, 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接着又由概括到具体, 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 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了那只, 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 连贯流畅, 紧凑而又有变化。

《鸟的天堂》自然朴素且又细致周密, 奏响了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鸟的天堂”的引号

《鸟的天堂》一文的结尾处写道:“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鸟的天堂”为什么前面加引号而后面不加引号呢?

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人们赞美这棵大榕树, 给它的特定称号, 是说它枝条繁多, 浓荫密布, 许多鸟儿在上面栖息、活动, 非常快活, 它就好像是“鸟的天堂”一样, 所以要加上引号;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鸟, 感到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儿自由生活的乐园, 把它说成鸟的天堂是名副其实的, 不是什么特定的称号, 所以就不需要加引号了。

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课后有个思考题: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作“伟大的工程”?

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 似乎是太夸张了, 但是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 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 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 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 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再说, 蟋蟀与其他许多昆虫比较, 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 而是靠自己“慎重地选择住址”, “一点一点挖掘”, 造出了“倾斜的隧道”, 具有排水的功能;还让“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使住宅十分隐蔽, 有利于保证自己的安全。特别是“在这平台上弹琴”一句, 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 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 这说明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 它不仅能藏身栖息, 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 四周静悄悄之时, 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 享受生活的乐趣。蟋蟀是这样的顽强和聪明, 造出的住宅有如此高的水平, 我们能不说它是“伟大的工程”吗?

白鹅的特点

《白鹅》一课后有个思考题: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这篇课文中, 作者重点表现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 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 留下了最初的“高傲”印象。接着用“鹅的高傲, 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 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这都表现了白鹅的特点。

更为可贵的是,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 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 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 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 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 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 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 非常形象生动,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形。

从这些描写中,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你说是吗?

“孤帆”是“一只帆船”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诗, 特别耐人寻味。

这里的“孤帆”就是指“一只帆船”。难道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这样说?原来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对其他的船只都视而不见了。由此可见他与好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厚谊。这里还有一个“尽”字和一个“唯”字值得引起注意, “尽”是说“帆影已完全消逝了”, 而“唯”则是说“只”, 只看见江水在远远的地方流。两个字巧妙地展现出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驻神驰的情形。

“诗贵意境”, 这两句诗的意境也非常鲜明动人、意蕴深厚。好朋友坐的船已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那浩浩荡荡的江水正流向远处。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 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给流向“天际”的江水, 要陪伴行舟, 将友人送到那遥远的目的地。诗人匠心独运, 把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 情景交融, 余味无穷。

《卡罗纳》的“!”

《卡罗纳》里面有四个“!”, 细细品读, 颇有意味。

在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 细心的老师就提前嘱咐孩子们:“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 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为什么呢?因为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的母亲去世了。这里的“!”是关切, 是热情, 更是老师的一颗敏锐的“爱”心!

当神情恍惚、面容憔悴的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而放声大哭时, 老师对他说:“哭吧, 痛痛快快地哭吧, 可怜的孩子!”这里的“!”是同情, 是理解, 是对卡罗纳的无限深情!

老师还说:“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但她能看见你, 她依然爱着你, 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 你要坚强哟!”这里前一个“!”是叮嘱, 是希望;而后一个“!”则是深情的鼓励, 是充满希望的呼告!

四个“!”, 使同学们都向卡罗纳伸出了热情的手, “围在他身边, 谁都没有说话, 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沉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后有个思考题: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有同学说, 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 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我觉得, 这里的关键是, 他常常“一个人在沉思”。

想一想, 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 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 如果不“沉思”, 能使他产生“疑惑不解”的心态吗?而当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 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时, 如果不“沉思”, 能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吗?正是由于“沉思”, 才有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迹表明, 即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 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 好奇心驱使着他, 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起因, 而“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 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结果。因此,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 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的远大志向。

借物喻人情更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几处对爬山虎的描写。这就是借物喻人。

在“我”刚走进叶圣陶先生的里院时, “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 阳光都变成绿色的, 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 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这只是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吗?不。这里表面上写爬山虎的充满活力, 充满生机, 实质上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征文受到叶老的指点和鼓励, 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信心, 充满了希望, 以至于阳光也是绿的。

“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 再望则变得“沉郁”。因为“我”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叶老对自己的作文付出了许多心血, 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如春风拂面”。而到叶老家里做客时, 进一步见到了叶老的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 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我小小的心”, 使“我”不但学到了作文的方法, 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使“我”十分激动。因而在作者的心目中, 叶老就像“那一墙爬山虎, 绿得沉郁, 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让人感到可亲可爱, “虎虎有生气”。

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 “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每当作者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 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 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 以至于“在我的眼前, 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更突出了叶老精神对“我”的永远的激励。

《五彩池》的结语

在《五彩池》一文中, 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语: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 不在天上。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照应开头。文章开头引用奶奶所讲的神话传说中的五彩瑶池是那么神奇美妙, 引起“我”的无限遐想;等到“我”实地游览了四川松潘的五彩池之后, 才感觉到五彩瑶池就在人间, 巧妙地呼应开头, 显得圆活自如, 结构相当严密。

二是对比映衬。文章开头极力渲染神仙境界的五彩瑶池如何奇特瑰丽, 使“我”心驰神往, 同时用虚拟和实写的手法形成对比, 映衬人间的五彩池形态奇特, 色彩各异, 更加令人觉得美不胜收。

三是传情达意。天上的五彩瑶池只是神话传说, 谁也没见过, 人间的五彩池才是实在的, 远远胜过了传说中的五彩瑶池,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人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知识乐园 篇8

展示台10%(有创意者加2分)

一、我会当编辑4%

今年寒假,语文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办一份语文手抄报。

1谙你为自己的手抄报起个新颖的名字:_______

2你准备设计的栏目:

二、我会当侦探4%

小宝家的粮仓被“盗”了。小宝的爸爸说这个小偷肯定是甲。这可怎么办呢?他们决定请乙出马,果然,乙不负众望,活捉了甲。甲是谁呢?有一则谜语告诉了我们:眼睛不大,细长毛发,以偷为生,谁见谁打。谜底:那乙是谁呢?请根据它的特点来编一则谜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谜底(友情提醒:谜底是本学期学过的一篇课文题目1:

阅读屋20%

一、趣味阅读7%(2+3+2)

狐狸和乌鸦

乌鸦又衔着一块肉在树枝上休息,一只狐狸来到树下。

鸟鸦没料到狐狸会来这么一手,听着听着,气得浑身打起颤来。她刚开口回骂,肉从嘴里掉下来,狐狸叼着肉一溜烟跑了。

谁知,狐狸却开口大骂起来:“你这臭嘴婆娘,顶风臭十里!穿一身丧服,叫人看了就作呕!还有你那破嗓子,比驴叫还难听百倍……”

乌鸦想,他肯定又是来奉承我的,这回我可不上当了。任凭他把好听的话说上十箩筐,我也不理他。

1给上面四段话重新排排队,变成一篇通顺的文章,把序号写在()里面。

2乌鸦过去是怎么上当的?在本文中又是怎么上当的?请根据你的了解有顺序地写几句话。

3读了这则寓言后,我想到了:

二、精品阅读13%(1+2+2+2+2+4)

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你平时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不断积累,学校以外的大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而且这里比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信,你跟我一起去走一走。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随处可以学到语文。形式多样的店名牌子、五花八门的广告,这些都离不开文字。仔细把这些文字品味一番,会让你真正懂得什么叫语言的精确和准确,你一定会流连wang(忘望)返。更有趣的是,有些同学会为一个个成语、一句句名言遭更改而不平,会因为发现一个被包装得十分漂亮的错别字而兴奋不yi(已己)。

好的电视节目中也能学到语文。电视能把广bo(搏博)世界构建成一个个知识的窗口。这里有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有比课堂更广阔的天空,这些无不和学好语文息息相关。

走进大自然,这里也有语文。自然环境中的风雨雷电、花鸟虫鱼;艺术世界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这些都会在我们的心底留下永久的记忆,会丰富我们的生活。

生活离不开与人交往,更离不开语文。有时需要写留言条,拟一份表扬稿。节日到了,送张贺卡给老师亲友,不忘附上一句句滚烫的话语;同学好友生病了,shao(捎梢)份诚挚的祝福给人带来安慰。

生活处处有语文,有形的,有声的,无形的,无声的。只要不断去捕捉,用心去体验,学习语文无时不能,无处不能。

1给短文加个适当的题目:__________

2给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用“对”标出。

3文中提到了大街上许多成语、名言遭更改,相信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吧。回想一下,将它列出并改正过来。

例:衣衣不舍(依依)

4用“_____”画出2~4段中可以概括段意的句子。

5看广告,学语文。

A晶晶亮,透心凉——“雪碧”饮料广告。 “晶晶亮”说明产品:___________;“透心凉”说明产品:_________。多么形象的广告啊!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篇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这一学期已接近尾声,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触颇多,我越来越感觉到书上仅有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那一双双饥渴的眼睛,满足不了他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认识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了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了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开始学习了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6、学习了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7、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能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10篇,练习了复述课文。

9、初步培养了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0、开始练习了习作,能够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讲述故事基本能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

11、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按照数学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合格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结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能做到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采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联系生活,创设富有儿童趣味的语言和场景,是激发孩子们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在识字量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利用生活的场景,来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效果可以大大增加。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角,把自己融入到文本的内容中去体验、感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学习的主人。

4、结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1)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在语文教学中,三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较困难,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课堂上表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记忆,从中也加强了肢体运作智能、交际智能和语言智能。

(2)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老师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5、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

1、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

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3、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4、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法。

2、多读,在读中感受书面语言,感悟课文的内涵。并鼓励学生多积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帮一,一对红”的方法,促进全班均衡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有实践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上一篇:机修车间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