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024-07-04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共12篇)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

9 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景象的特征,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3、会用“(谁)有的(做什么)有的(做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5、能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秋天的特征。

2、能运用新句式说写句子。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秋天的景象。

四、教具准备:

挂图、大字课文、词卡

五、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现在是秋天了,同学们看看秋天有哪些景象:树叶变黄了,庄稼熟了,……

2、板书:9 秋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1、出示挂图,让学生感知图意。

2、老师讲解图的大概意思。

3、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渐渐 一群 大雁 往南飞 它们 熟了 摘棉花

4、教师范读词语。

5、带领学生读词语。

6、联系课文讲解词语意思。

7、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雁”、“摘”、“熟”

8、学生练写词语。

9、组词:

渐( ) 群( ) 雁( ) 往( )

南( ) 熟( ) 摘( )

三、练习

1、读词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

四、小结

本课的词语较多,有的容易写错,课后要多读一读,多写一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默写写词语。

渐渐 一群群 大雁 它们 摘棉花 景象

二、理解课文内容。

1、集体读课文。

2、指名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问:这一自然段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象?

(3)板书:天气凉了

树叶变黄了 从树上落下来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3)指名学生说出书上的句子。

(4)师生一起归纳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

(2)看图结合课文,理解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3)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4)引导学生回答。

(5)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那些景象。

四、课堂小结

秋天是美丽的,课后同学们可以看一看,然后告诉老师你还看到了秋天的哪些景象。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渐渐 大雁 往南飞

摘棉花 景象 它们

2、读课文。

二、句顺教学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挂图。

2、让学生看图,按照顺序说说句子。

3、集体看图复述课文。

三、朗读训练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

2、结合图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3、教师泛读课文。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5、集体朗读课文。

四、练习背诵

1、先让学生复述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图文对照,看图试背。

3、分段背诵。

4、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五、作业

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读拼音,打指语,写词语。

dà yàn jiàn jiàn yì qún qún

( ) ( ) ( )

shú le jǐng xiàng qiū tiān

( ) ( ) ( )

1、指导学生读拼音,打指语,

2、让学生独立读拼音,写词语。

3、教师纠正后,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二、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1、出示习题:

树叶落下来。

树叶( )落下来。

树叶( )( )落下来。

农民摘棉花。

农民( )摘棉花。

( )农民( )摘棉花。

2、老师讲解题意。

3、让学生独立填一填。

4、教师纠正后,让学生读一读,理解句意。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1、出示习题:

秋天,( )渐渐凉了。

一群群( )往南飞。

树上的( )纷纷落下来

2、指名学生填空。

3、师生评议。

4、学生读句子理解句意。

四、作业

完成书上一、二、三题。

第五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仿写句子

农民们 有的 割稻子, 有的 摘棉花。

( )有的( ),有的( )。

( )有的( ),有的( )。

2、填空

树叶落下来。

树叶( )落下来。

树叶( )( )落下来。

二、练习

1、集体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象?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大雁往南飞

庄稼熟了

2、提名默写课文。

3、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

A观察树上的叶子怎样?

B画的是什么地方?

C同学们在做什么?

(2)提示学生联系课文,想一想是什么季节?

(3)让学生试着说句子。

(4)老师总结:

秋天,树叶变黄了,纷纷从树上落下来。校园里有很多树叶。放学后,同学们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三、作业

第七题。

教学后记:

学生对一年当中季节的概念很模糊,在教学本课时,我“借题发挥”,在了解秋天的同时,拓展到春天、夏天、冬天,让学生对季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 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 课件, 气球图, 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 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 (1) 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 (教师反方位的示范) , 请举起你的左手, 教师带着示范两次, 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 (2) 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 体会加法含义

(一) 结合儿童生活, 体会“1+1=2”的含义

1. 师生共同演示。

(1) 伸出1只左手, 伸出1只右手, 合起来是几只手? (师生共同边说边做, 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 (2) 引导学生说一遍, 教师板书:1%1%2。 (3) 让学生独立说一遍, 教师板书+=。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 (1) 学生起立, 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 (轻踏一下) , 一只右脚 (也轻踏一下) , 合起来是几只脚?

(两脚并拢) (2) 同桌互说一只左脚, 一只右脚, 合起来是几只脚, 算式是什么。 (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 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 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 只要说出来, 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 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 创设情境, 体会“1+2=3”“2+1=3”

1. 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 教师板书:1+2=3 2+1=3。 (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 教师应予以表扬, 但不做要求) 让学生读算式, 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 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 (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 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 4.认识“加号”和“等号” (1) 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 (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 加号怎样写呢? (教师示范, 让学生先书空, 后在桌上写。) (2) 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 (板书:等于号。齐读) 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 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 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 体会加法含义

1. 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 让学生得出, “3+1=41+3=4”。

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 (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 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 带领学生摆学具, 左边摆2个圆形, 右边摆2个圆形, 合起来是几个圆形, 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 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 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 放轻音乐, 做一做课间操, 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 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 (并注上拼音) 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 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 说算式, 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 (1) 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2) 男生拍1下, 女生拍3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3) 左边的同学拍2下, 右边的同学拍2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 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 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 合起来是5下。) 3.实践活动, 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 说一道加法算式 (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 如灯管、黑板、门、窗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 摆小棒。2+1%1+1%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 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 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 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 采取摆图片说算式, 看算式摆小棒, 拍手游戏等形式, 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 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 再让学生写。 (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3

《2011版义务教育阶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生们能说出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和动作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使学生对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C 部分的Story time,整体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图: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 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1.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

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 已知起点

(1)话题方面: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动物。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动物介绍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

(2)知识方面:

学生此前已经学过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句型,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引导。

(3)技能方面:

多数学生能够熟练介绍自己身边的小动物,能在视听时抓住细节信息。

(4)态度方面:

多数学生喜爱并重视英语。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4)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2. 语言技能目标

(1)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2)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3)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4) 演:能为故事配音。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 文化意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二)教学难点

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 Free talk

设计意图:师生间的日常会话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做好课前预热。

2. Lets chant(播放三年级上册第39页的歌谣)

文本如下:

Look at the cat, 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 it is big.

Look at the dog, its on the log.

Look at the duck, its in the truck.

Look at the bear, its on the pear.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导入,为学生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3. Puzzle

为学生们讲述“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从而引出单词apple, nine, ice, milk, arm, leg,并让学生们根据图片所代表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核心词:animal。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 核心词的引出,使师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1. 目标词汇的引入

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类名称。笔者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设计意图:将小动物的名称呈现于黑板上,并带领学生一同数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出故事中的目标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2.真实情境的创设,对已知语言进行有效复习

为学生们创设了真实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帮助学生们复习第三单元已学的语言知识,并为”故事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故事主要人物的巧妙引入

巧妙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故事中”的教学。

设计意图:由动物bear引出Zoom,再由Zoom引出Story time,这样的设计很轻松的由“故事前”过渡到了“故事中”。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

4. 故事文本的呈现

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1)问题的呈现

Question: 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story? (Except Zoom and Zip)

(2)观看动画,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观看动画,使学生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先提出问题,能使学生们更积极的熟悉故事内容,进行思考。

(3)问题的升华

Does Zoom know all the animals?

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

(4)再观动画,完成目标词汇的输入

让学生们带着第二个问题,再次观看故事动画,并由此问题的呈现,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们功能性语言的使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帮助学生熟悉小动物的名称,并在适当时运用句型:Its … It has …来帮助学生熟悉动物的体态特征,在形貌相似的动物之间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做动作,如:Act like a gorilla. /Act like a monkey…

设计意图:此部分的设计突出了英语课堂的特色,让学生们愿说、敢说、并有内容可说。给学生足够语言可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Step3. Practice

1. 认读单词比赛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了提高他们的词汇认读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或游戏,帮助学生提高单词的认读能力。于是笔者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此环节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加深对故事中出现的八种动物单词的记忆。激烈的音乐,从听觉上调动了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快速出现的动物图片,在视觉上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和迅速认读单词的兴趣。通过比赛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 跟读、模仿

设计意图:在故事文本的处理上,笔者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地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 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进行配音。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 4. Production

Group Work

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了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笔者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Good to know & Homework

设计意图: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评价内容

1.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2.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二)评价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 口头表扬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Cool! Great! Super! Wonderful! So brave……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

2. 体态语言

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

3. 奖励制度

在教学中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把表现出色的学生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4. 小组评价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4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的道理,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和对儿童的保护,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灰雀》这一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很好!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你们都读熟了吗?(读熟了)那谁来告诉老师,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的事。

师板书:

灰雀

列宁男孩

师:是呀,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小鸟又重新放回树林的故事。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美丽的灰雀)

师:孩子们,灰雀美吗?(美)是呀,多美的灰雀呀!那课文是怎样描写灰雀的呢?谁来告诉老师?

生:

电脑出示:

三只灰雀颜色(),

动作(),歌声(),

真()。

电脑出示:请同学们再轻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轻读课文,边读边划。

生1:每次都要经常

师:这三个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无比喜爱。

生2:一天,列宁……也没有找到。

师: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说明列宁怎么样?(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担心。)列宁每次都要仰望三只欢快的灰雀,这一次,当他抬头仰望这三只灰雀时,他发现灰雀怎么了?

生:灰雀不见了。

师:此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1:

生2:

所以列宁才这样说:电脑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试读,师指导。

师:字里行间充满了列宁对灰雀的担心之情,列宁还自言自语的说:电脑出示:生读

师:什么叫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列宁自言自语的目的是什么?(列宁想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体现了列宁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对于灰雀的丢失,列宁充满了可惜、充满了担心,那么,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生:没……我没看见。

师:这里有一个省略号,从这个省略号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可以看出男孩说话吞吞吐吐。

师:那他为什么会吞吞吐吐呢?从他吞吞吐吐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

生:可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他有关。

师:是呀,男孩捉走了灰雀,想放在家中独自欣赏,他这样做对吗?(不对)后来经过列宁循循善诱的教育,小男孩后来是怎么说的?

电脑出示: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男孩连说了两次“会飞回来的。”说明了什么?“一定”又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男孩一定知道灰雀在哪里。

生2:说明男孩这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把那只灰雀送回来。

师:“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的说。“肯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男孩已经决心改正错误。

师:那么,灰雀真的会飞回来吗?

生:会。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第二天……低着头。

师:从哪个词可以感受到?

生:果然。

师:“果然”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老师?

师:和我们想的一样就叫果然。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回到家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一起来说一说吧。

电脑出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的灰雀不再()歌唱,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列宁的谈话,()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师:是呀,男孩听了列宁的话,他的心里也充满了惭愧、后悔之情,他后悔自己不该那么自私,把那只深红色的灰雀捉回家。因此,他决定要把那只灰雀怎么样?

生:送回去。

师:正象大家说的那样,男孩真的把灰雀送回了树林,此时,列宁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读:

师:灰雀真的会回答他吗?

生:不会。

师:那列宁为什么还要问那只灰雀,而不直接问小男孩呢?

生:因为他认为男孩是诚实的。

师:“没……我没看见。”很显然男孩最初是撒谎了,那为什么大家和列宁还是认为男孩是诚实的呢?

生:因为男孩知错就改,所以我们都认为他是诚实的。

师:哎呀,你还用到了“因为……所以”的句式,真好。

师:小男孩虽然开始犯了错误,但他后来在列宁的影响下改正了错误,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所以小男孩仍然是诚实的。

师:围绕着灰雀在小男孩和列宁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列宁是爱灰雀的,那小男孩呢?

生:小男孩也爱灰雀。

师:他们同时爱灰雀,那老师问你们,他们的爱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呢?

生:列宁给他吃的,给他自由;而男孩是捉回家自己玩,限制了它的自由。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那你觉得谁才是真正的爱灰雀?

生:列宁才是真正的爱灰雀。

师:板书“爱”,列宁爱它,是给它吃的,当发现灰雀不见时,他的内心是着急的,是担心的,而男孩爱灰雀,却把它捉回家,这里边我们看到了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爱,还看到了谁对谁的爱呢?

生:列宁对男孩的爱。

师:是呀,列宁这样做既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又让男孩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了错误,这种默默的教育,也是对男孩的爱呀,一个简单的事理,却写出了动物和人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爱。下面,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来体会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的这种浓浓的爱。

三、课外延伸:

1、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

2、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设计:

5麻雀

(惹人喜爱)

不见捉走

担心爱放回

列宁男孩(知错就改、诚实)

(循循善诱)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5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日常生活技能,学会打绳结。

2、提高学生对劳动作用与价值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与能

教学重点:

多重单结、平结的打法。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教师:粗绳1根、针线1根、示意图幻灯片若干、中国结1个、红花若干;

学生:绳子4根、棉线1根。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一根绳子)同学们,请仔细看这根绳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略

师:对。这根绳子的一端已经脱线了,那么该怎样阻止它继续脱线呢?

生答:用剪子剪去已经脱开的线,然后用打火机烧一下;打一个结。

师:(学生演示后)

在生活中,小小的绳结既实用又方便,你们说是么?下边,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打绳结。(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1、设问:生活中常用的绳结有哪几大类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从书中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今天,我们以分组竞赛的形式来学习,看一看哪一个组最棒,完成得最好。你们有信心取得比赛的胜利么?(学生此时兴趣昂然)

(出示幻灯片)请看规则,我们一起读好么?

真学习,争取成功;

帮互学,团结奋进;

按时完成,勇争一流。

2、分步学习

下边,我们进行第一关的比赛。

(演示针线从布料中滑过),教师提出问题“在缝扣子、缝沙包时,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办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答:在绳子末端打一个结。

师问:第一关的比赛就是学习“多重单结” 的打法,“多重单结”属于哪一类呢?对,它属于“端头结”。(教师板书)

“下边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的比赛--认真学习,争取成功。”接着看图示范,学生跟着做。最后,教师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的比赛--互帮互学、团结奋进。”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检查,并鼓励每一个小组“按时完成、勇争一流”。全部完成的小组可得到一朵小红花。(此时同学们情绪非常高涨)

小结并设问。

小结:“第一关完成好的小组要继续努力,落后的小组不要气馁,要继续努力。”

设问1:“端头结“除了“多重单结”还有哪些?”

答案:单结和双股单结。(教师板书)

设问2:“端头结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固定端头。(教师板书)

下边,我们进行第二关的比赛。

比赛内容:打平结。(教师板书)

“下边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的比赛--认真学习,争取成功。”接着看图示范,学生跟着做。最后,教师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互帮互学,团结奋进,(教师辅导)。

教师小结,活结除了“平结”之外,还有“活平结”、“蝴蝶结”(教师板书),他们由“平结变化而来,只是把单股的绳头变成双股,然后教师简单的进行演示,“活结”的特点是“易解易结”(教师板书)。

(三)、进行第三关---自由闯关

自由选择两类绳结中未学的绳结中的一种进行比赛。

(四)、根据得红花多少评出优胜者加以鼓励。

3、自由练习,以蝴蝶结为内容,选若干名同学进行比赛(此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练习)。

4、课后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小小的绳结在勤劳智慧的人们手里,还变化出了许多造型新颖、美不胜收的艺术品呢!比如:纯欣赏用的中国结、蝴蝶结等(出示)。

此时设问,还有什么美丽的绳结呢?

学生答:略。

“艺术来源于生活”,让我们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吧!在生活中创造出更多更实用的的绳结来。

板书设计:

类别                                        名称                                            特点

端头结                                    1、单结

2、多重单结

3、双股单结                           固定端头

非永久性绳结(活结)        1、 平结

2、活平结

3、蝴蝶结 易解易结              易解易结

永久性绳结(死结)

专用绳结

点评:

本课能够抓住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运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增强物激励等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的学习融入到比赛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6

教学要求:

1、复习本单元新音节。

2、对学生进行字词练习,加强句子训练。

3、能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字词的练习,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2、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zh-ang-zhang g-uan-guan

d-ang-dang p-ian-pian

1、提名式读拼音。

2、集体读拼音。

3、带字练习。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组成词语。

1、板书习题:(见书本)

2、指名学生说说偏旁的名称。

3、引导学生写出带有该片旁的字。

4、给字组词。

三、作业

给下面的字组词:

运( ) 领( ) 奏( ) 流( )

突( ) 间( ) 提( ) 耀( )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

1、板书习题:

照样子,分类写词语。

例:学习用品--钢笔 铅笔 橡皮 尺

动物名称--

庄稼名称--

2、讲解题意。

3、举例:

学习用品--钢笔 铅笔 橡皮 尺

4、引导学生完成。

5、校对批改。

6、拓展练习:

蔬菜名称--

花名称--

树名称--

武器名称--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轻快的( ) 五颜六色的( )

轻轻的( ) 各式各样的( )

激动的( ) 闪闪发光的( )

2、讲解题意。

3、举例:轻轻的(声音)

4、指导学生填写。

5、集体评议。

三、作业

完成书本上的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类写词语。

蔬菜名称--

花名称--

树名称--

武器名称--

学习用品--

动物名称--

庄稼名称--

2、填词语。

轻快的( ) 五颜六色的( )

轻轻的( ) 各式各样的( )

激动的( ) 闪闪发光的( )

二、读下面的词语,再写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响起了--

最喜欢--

结满了--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句子。

3、让学生写句子。

4、集体评议。

三、作业

完成书本64页第五题。

第四课时

一、把下面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田野里有金黄的稻子。

田野里有雪白的棉花。

田野里还有一片绿油油的蔬菜。

1、读句子,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改写句子。

3、指名学生改写句子。

4、比较句子改写前后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

二、复习本单元的课文

1、指名学生复述13、14课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生复述第十五课的主要内容。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3、指名学生背诵第十六课,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

三、作业

预习第七、八题。

第五课时

一、把下面几个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公园里的菊花开了。

妹妹要摘菊花。

秋天到了。

那边是红的菊花。

这边是黄的菊花。

姐姐对妹妹说说:“不要摘,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

2、讲解题意。

3、读句子,弄懂句子意思。

4、引导学生排句子。

5、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

二、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

2、指导学生看图:画的是什么?具体看第一幅图,理解图意。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

3、指名学生分别说说两幅图的意思,并把两段内容连起来。

4、师生评议。

5、参考:

星期天早晨,妈妈带小红去动物园看动物。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猴子、有熊猫、还有大象。小红最喜欢看猴子荡秋千。

三、作业

完成书上第七、八题。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7

1. 会认本课的词语, 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3.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 恐龙的演化过程, 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 (恐龙的有关资料、文章的相关段落) 。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读题质疑, 激发探究兴趣

1. (板书:飞向蓝天的) 读课题, 质疑: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

2. 屏幕出示“阅读小贴士”, 自由阅读。

二、初读课文, 学习词句, 整体感知课文

1. 借助“阅读小贴士”, 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2. 检查自学, 学习字词。

(1) 出示第一组词语:描写鸟类, 认读。

出示鸽子图、孔雀图 , 填空: ( ) 的鸽子, ( ) 的孔雀。

(2) 出示第二组词语:描写恐龙, 认读。

出示马门溪龙图、霸王龙图 , 填空: ( ) 的马门溪龙, ( ) 的霸王龙。

三、聚焦演化, 品读语言, 再现庞大家族

1. (出示:“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课文哪个自然段能回答这个问题? (第4自然段)

2. 聚焦第4自然段。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用“/”划分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鸟类。

4. 借助板书, 简单地介绍一下恐龙飞上蓝天的演化过程。

5. 想象第一种恐龙的样子。给大家说说它可能是什么样子。

6. 时光在流逝, 生物在进化, 这可爱又有趣的第一种恐龙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7. 合作朗读。师读冒号前面的部分, 生读冒号后面的部分。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 围绕着“形态各异”, 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从哪儿看出来?

(聚焦对比, 感情促读, 悟“则”字的用意)

四、聚焦词语, 体会准确, 感受漫长演化

1. 质疑:到底是哪一种恐龙才能最后成为鸟类? (学生交流)

2.“在这庞大的恐龙家族中, 有一些猎食性恐龙变得越来越像鸟类了。”学生自读这个句子, 比较改动后的句子是否更简单更准确, 说说理由。 (预设:“一些”表明不是全部恐龙都飞上天, 它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用词的准确性。这就是科普文章语言的魅力所在! “逐渐”不能少, “越来越”也不能少等。)

3.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 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但是要想飞上天, 这些恐龙还得具备什么本领?

4. 有些科学家认为树栖恐龙演化成鸟类, 还有些科学家认为在地面上奔跑的长羽毛的恐龙演化成鸟类, 这两种假说, 都是科学家的推测,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说说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生交流)

5. 不管是哪种说法, 恐龙最终还是飞上了蓝天。齐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持续阅读兴趣

1. 总结课文:科学家们经过一番严密的推理, 恐龙演化为鸟儿的过程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个过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的吗?为了证实这个假说, 他们还要到世界各处寻找证据, 他们又会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呢?下节课我们再跟随科学家进行探索之旅。

2.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的第 (1) (2) (4) 小题。

(2) 选做题:再找一些恐龙的资料读一读 (推荐书目) 。

【教学反思】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 主要向人们介绍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 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了解说明的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为了使教学更具语文味, 体现科普文教学的有效性,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科学把握教学目标, 奠定有效课堂之“基”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当我看了文本之后, 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一课时到底该教什么? “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 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 于是我把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另外, 我认真读了课文, 关注到本文科学知识背后语言文字及表达方式方面很有特点。于是我把教学目标主要定在两个方面:1正确朗读课文, 感知文章大意, 梳理演化过程。2感受说明性语言准确性特点, 领悟作者如何把演化过程介绍清楚的方法。教学的重点是介绍恐龙演化的类型和过程, 难点是体会说明文的用词准确生动。

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彰显有效课堂之“简”

大道至简, 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简单的。这篇课文篇幅很长, 在短短四十分钟里, 不可能逐段落实讲解。那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学习字词、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重点介绍了恐龙飞上蓝天演化的过程”, 之后把语言学习聚焦在第4自然段, 让它作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典范, 让学生一路探索, 不仅了解了恐龙成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而且还收获了作者许多语言表达的智慧。“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 合理取舍, 有效组合,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才能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三、抓住文本语言特色, 落实有效课堂之“本”

本文语言虽然简洁明了, 但并不简单, 字里行间其实蕴藏着许多作者语言表达上值得细细推敲的细节。如第4自然段中关于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描写很有特点,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 我力求体现第二学段以“段”为主的阅读教学特点, 以儿童的视角直面课堂, 抓住言意兼得的原点, 先引导学生在师生分工朗读中领会总分段式, 接着在变式分角色朗读中理解体悟对比手法, 然后玩味“则”字在强调对比中的妙用。这样的语言教学紧扣语言文字展开, 遵循了言语学习借助语境的客观规律。科普文章的语言要求是“科学、严密、准确”, 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呢?在学习“一些猎食性恐龙”的教学环节中, 我让孩子比较句子, 讨论:“一些、逐渐、越来越”这些词能去掉吗?学生在对语言的揣摩中, 感知到语言的精妙, 领悟到文本中的用语用词不能随便删除或替换, 长此以往, 将会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强化教学生本意识, 历经有效课堂之“实”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8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教学准备

PPT、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是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请看,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败之后形成子房柄,子房柄钻入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明白了吗?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词语会读吗?(出示词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两个小组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2.大家来看这个字“茅”,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哪些自然段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1

吃花生 议花生2—15

(指着板书中的数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学生能说得有详有略。

预设二:学生说不出。引导:大家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其余的自然段都是写吃花生、议花生的,这就是有详有略。

那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叫详略得当。

(三)品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出示)谁来读?大家看这个词“居然”,什么意思呢?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怎么就意想不到呢?(学生谈理解)透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我们”心情如何?

大家再看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读一读,平时词语和词语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在这里为什么用逗号呢?如果我换成顿号,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再来读一读原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了吧?对啊,这4个词语代表着4个过程,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花生收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他们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交流)请大家默读6~15段,画出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学生读文、交流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可父亲说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10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句子中有个词“爱慕之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一见桃子、石榴、苹果就产生爱慕之心呢?生谈理解。(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桃子、石榴、苹果吗?那花生呢?(出示花生图片)我们来看文中怎么说的?找到描写花生的句子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果实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鲜红嫩绿吗?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并不好看,用一个词形容:朴实无华(板书)。花生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它还矮矮地长在地上,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默默无闻(板书)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它仍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正如父亲所说(引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就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要说花生的好处,为什么父亲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生说)这是对比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生: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用的人。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说。(出示第13段)

什么叫“体面”?你们看,老师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白衬衫,好看吗?这就叫“讲体面”。那什么是“只讲体面”呢?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应该做有用的人,引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是因为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借助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大家请看微视频(借物喻人)。你还从身边的哪些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第一课时

课前小研究:

一、我会读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并用“”划出来,读2次。

二、我能读准“我会认”的生字的读音,并把它用“”划出来,读2次。

三、课文有()个自然段,我能在文中标示出来。一、二、三题自评:

四、学好了生字以后,我能准确流利地读课文3次并把下面的填空完成。自评:

我国有个民族,其中()个少数民族。文中的民族学校是一所学校,有族、族、族、族和族的孩子在学习。这里很有民族特色,有的铜钟,挂在。校里不同民族的孩子都是

。他们学习很,下课后,大家,玩得很高兴。

五、学习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1、把生字读准确,记住它的正确写法。

2、认真观察生字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想一想:哪些笔画的写法要特别注意?

3、我能把生字写上拼音并组词。(在课文的生字表上)

达标测试:

六、多音字

好hǎo()hào()干gān()gàn()

七、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服装()的老师()的国旗

()的铜钟()的枝干()的粉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的赞美和自豪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小研究:

八、我能准确流利地读课文2次,自评:

读文后我知道了:

1、这是一所特别的学校,特别的地方是。

2、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丽表现在。

3、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因为。

4、这里的学生热爱学习,我是从这些句子知道的。

5、从知道这里的学生课余生活很快乐。

6、我觉得民族学校的同学们学习生活真幸福。连也想跟他们一起上课、玩耍。

九、我积累了本文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把它背下来了。

十、我要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牢记在心中。自评:

达标测试:

十一、我能用漂亮的字把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十二、我能填

píngdàihú

()坝爱()()蝶

()果()领()水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0

1.减法的性质

(1)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和中的每个加数。

一般的,有a-(b+c+d)=a-b-c-d

反之,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一般的,有a-b-c-d=a-(b+c+d)

(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在能减的情况

下),再加上差里的减数;或者先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差里的被减数。

一般的,有a-(b-c)=a-b+c

或a-(b-c)=a+c-b

(3)几个数的和减去一个数,等于从任何一个加数里减去这个数(在能减的情况

下),再同其余的加数相加。

一般的,有(a+b+c)-d=(a-d)+b+c

=a+(b-d)+c

=a+b+(c-d)

为了帮助同学们记忆,我们可以简要地概括如下:

104

第一,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计算时可以带着符号

“搬家”。

一般的,有a-b-c=a-c-b

a-b+c=a+c-b

第二,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括号的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时,括

号内的减号变加号,加号变减号;如果括号的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时,

括号内的符号不变,一般把这种做法叫做同级运算去括号的性质。

一般的,有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例3巧算下列各题:

①5283+1396-283

②4325-1347-325

③4328-(328+497)

④8495-(495-287)

105

⑤1825+(175+348)

⑥576+(432-176)

⑦1242-396

⑧1243+998

分析:①、②题可利用“带着符号搬家”的性质,使运算简便;③~⑥题可利用

“去括号”的性质,其中⑥题去括号后再带着符号“搬家”,这样可使运算简便;⑦、

⑧题可先把减数或加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利用“去括号”

的性质进行运算。

解①5283+1396-283

=5283-283+1396

=5000+1396

=6396

③4328-(328+497)

=4328-328-497

=4000-497

=3503

②4325-1347-325

=4325-325-1347

=4000-1347

=2653

④8495-(495-287)

=8495-495+287

=8000+287

=8287

106

⑤1825+(175+348)

=1825+175+348

=2000+348

=2348

⑦1242-396

=1242-(400-4)

=1242-400+4

=842+4

=846

⑥576+(432-176)

=576+432-176

=576-176+432

=400+432

=832

⑧1243+998

=1243+(1000-2)

=1243+1000-2

=2243-2

=2241

这里应注意:同级运算有“去括号”的性质。反之,同级运算也可以“添括号”,

这样有时可使计算简便。总之,通过改变运算顺序和利用运算性质,可使运算简便。

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巧算

例4计算4000-5-10-15-…-95-100。

分析:通过观察可知,题目中的减数可以组成等差数列,所以,可先求这些减数

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个和。

107

解4000-5-10-15-…-95-100

=4000-(5+10+15+…+95+100)

=4000-(5+100)×(20÷2)

=4000-105×10

=4000-1050

=2950

小结:当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这些减数能组成等差数列时,可以先求这些减

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个和。

例5计算83+82+78+79+80+81+78+79+77+84。

分析:当许多大小不同而又比较接近的数相加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数,最好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作为计数的基础,这个数叫做基准数。再把大于基准数的

加数写成基准数与某数的和,把小于基准数的加数写成基准数与某数的差的形式,最

后再利用加、减混合运算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本题的基准数选为80。

解83+82+78+79+80+81+78+79+77+84

=(80+3)+(80+2)+(80-2)+(80-1)+80+(80+1)

+(80-2)+(80-1)+(80-3)+(80+4)

=80×10+(3+2-2-1+1-2-1-3+4)

108

=800+(3+2+1+4)-(2+1+2+1+3)

=800+10-9=800+(10-9)

=01

小结:当许多大小不同但彼此又比较接近的数相加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数,最好

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作为计数的基础,再找出每个加数与这个数(基准数)

的差。大于基准数的作为加数,小于基准数的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再用基

准数乘以加数的个数,加上累计差,就是答案。脱式计算时可简略如下:

原式=80×10+(3+2+1+4)-(2+1+2+1+3)

=800+10-9

=801

练习一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729+154+271

②7999+785+215

③8376+2538+7462+1624

④997+95+548

109

2.求和:

①3+4+5+…+99+100

②4+8+12+…+32+36

③65+63+61+…+5+3+1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516-56-44-16

②8216-6734+2734

③5723-(723-189)

④2356-(356+187)

⑤723-800+277

⑥576+(257-176)

⑦756+478-156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1

画法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来。

92

分析与解 (1)图 3(a)能一笔画,因为该图中所有的点全是偶点。它的一个画法是:A

→B→C→D→E→F→G→E→B→G→A。

(2)图 3(b)能一笔画,因为该图中只有两个奇点。它的一个画法是:C→D→E→F

→G→H→A→B→G→C→B→F。

(3)图 3(c)不能一笔画,因为该图中奇点的个数超过两个。

例 2 图 4 是一个公园的道路平面图,要使游客走遍每条路且不重复,问出、入口应设

在哪里?

分析与解 依据题意可知,此题实际是一笔画问题。由于要设出口和入口,所以首先应

确定有没有奇点,若有,有几个。

因为图 4 中只有 E、I 两个奇点,所以该道路图可以一笔画,只要将出、入口分别

设在这两个点,游客就可以从入口处进入公园,不重复地走遍所有道路,而且从出口

处离开公园。

93

例 3 图 5 中的每一个图形,最少需要几笔画出?请你按所得的结论一一画出。

分析与解 依据前面所得到的结论,“凡是只有两个奇点的图形,一定可以一笔画出”。

因为图 5(a)中只有 2 个奇点,所以它最少需要一笔画出。

图 5(b)中有 4 个奇点,它不能一笔画。把图 5 中的(b)和(a)比较,可知(b)比(a)

多了一条线段 AB,所以,可先一笔画出(a),再画一条线段 AB,就可画出图 5 中的(b),

因此可知图 5(b)最少需要 2 笔画出。

图 5(c)中有 6 个奇点,它可在图 5(b)的基础上再画一笔,所以,图 5(c)最少需

要 3 笔画出。

图 5(d)中有 8 个奇点,它可在图 5(c)的基础上再画一笔,所以,图 5(d)最少需

要 4 笔画出。

具体画法见图 6:

说明:(1)一个图形的奇点数目一定是偶数。这个问题在这里不论述,以后再学习。

94

(2)通过例 3 我们知道,一个连通图如果只有 2 个奇点,至少要 1 笔画出;如果有

4 个奇点,至少要 2 笔画出;如果有 6 个奇点,至少要 3 笔画出;如果有 8 个奇点,

至少要 4 笔画出。这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有 K 个奇点的连通图,至少要(K÷2)笔画

出(这个结论的证明有待于今后去完成,但同学们可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与“一笔画”的问题有关,这里我们暂时不讲,以后你会

逐步学到。

(4)不能一笔画的图形可以改成一笔画,关键是把奇点的个数减少到 2 个,办法是

在两个奇点之间加一条线。加线的方法是比较多的,只要是在两个奇点之间加线,斜

线、折线都可以。请你把图 5(b)、(c)、(d)改成一笔画。

练习十二

1.图 7 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标,你能一笔把它画出来吗?请试一试。

2.请一笔画出下列图形(图 8)。

95

3.图 9 的图形能否用剪刀一次连续剪下三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4.图 10 是一个大型花池中小路的平面图,你能否不重复地一次走完所有的小路?

进、出口应设在什么地方?

5.图 11 中的四个图形,各至少需要画几笔?请分别画出来。

6.请你把上题图 11 中,不能一笔画的图形改变成能一笔画出的图形。

自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 6 分,共 60 分):

1.观察图 1 的变化规律,然后进行填空;

96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所缺的数:

48,24,72,36,108, ( );

3.观察图 2 中数的变化规律,然后进行填空;

4.在下面加法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5.在下面除法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6.下面算式中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

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请问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

97

7.下面算式中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

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当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

8.移动一根或两根火柴,使等式成立。

9.图 3 能一笔画出来吗?如果不能,请你添上一根线段使它能一笔画出来。

10.把下面的十进制数改写成二进制数: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1.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哪吒闹海的经过。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如“兴风作浪”“胡作非为”等。教学难点:感受并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小朋友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看过哪些?

2、出示图,你们认识他吗?谁来介绍(交流课前搜集的哪吒的知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神话故事(哪吒闹海).板书课题 4.解题,质疑(闹:扰乱、搅乱)哪吒为什么要闹海?怎样闹?结果怎样?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标画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二、展示交流。

1、检查自读情况。

(1)汇报词语,(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词语注解等

(2)、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3)、小组内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并纠错,其他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2、结果如何?

3、哪吒为什么要闹海?

4、小组合作交流。

四、读中感悟,学议释疑.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并相机指导读好相关自然段。相机引导读好部分描写.例读好龙王父子的坏;东海龙王父子……下海捕鱼。从“称霸一方、兴风作浪”指导朗读。

五、达标练习,掌握字词。

1、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互评

2、学生完成《学习乐园》

1、2小题。同桌互换检查。

六、作业。1.读课文 2.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检查,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纠正改错。

2、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2、3、4段思考,哪吒闹海,“闹”了几次? 分别是怎样闹的? 讲述故事:

谁愿意把“哪吒智斗三太子”的场面讲给我们听听?可以加上平时看到动画片里的情节,还可以加上动作。小组交流:

准备好了的,到学习小组内交流交流,和小伙伴们分享你的智慧成果吧。

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精彩的场面,真棒!还有谁想和他比一比? 闹的结果

经过这么一闹,二闹,三闹,哪吒居然把龙王父子给制服了,这口憋了好久的气终于出了。结果怎样?(若学生答不出,则提醒“其实书本这位无声的老师已经告诉我们了,让我们来把这个结果通痛快快、高高兴兴的告诉人们”)

三、品读感悟。

齐读最后一小节

小哪吒三闹东海,看到这儿,读到这儿,想到这儿,你有什么话要对小哪吒说吗?(哪吒你真聪明;真勇敢;为民除害)最后,让我们把对哪吒的所有感情,都化作一声,来读一读课题,夸一夸哪吒!听听谁夸得最好!准备好了吗?

预备齐——(读第一个课题)齐读课题

想一想,哪吒制服龙王,制服夜叉,制服龙王三太子,大闹东海的事情,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课题

让我们为哪吒的正义,为哪吒的勇敢再来读一读。齐读课题

四、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写小哪吒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又过上太平日子的事,表现了哪吒为人民着想,对恶势力敢于斗争而获得胜利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写一写:

如果你是那里的渔民,现在你再也不用害怕龙王兴风作浪了,可以正常地出海捕鱼了。大家快来啊,我们的小英雄哪吒凯旋归来啦,现在你是人群中的一员,此时你想对哪吒说些什么?(1)学生自己写一写。(2)指名畅所欲言。(3)师生进行朗读评析。

(4)你觉得自己你哪里写的不满意,再修改一下。

四、作业。

1、我喜欢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说一说。

2、我敬佩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画一画。

3、我心中的哪吒--把哪吒闹海后的故事写一写。

板书设计: 哪吒闹海

正直 摆、掀 吓

机灵 闪、扔 打死

勇敢 扔、喷、裹 打死

上一篇: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文明交通从我做起-国旗下讲话稿